生命的特质的散文诗(通用12篇)
一、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中似乎只属于诗歌, 其实不然, “意”, 意思也;境, 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 又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 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 也为散文所有;并且, 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 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备的同时, 实质上承认了散文的特征之一, 即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如听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能从高亢的语音、急迫的节奏、奔放的格调中感受到海燕搏击风浪、高傲飞翔、热切叫喊的壮美形象, 激发出一种革命预言家的豪情, 一种热情的赞美和崇敬。
二、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常有“快绝!妙绝!”的赞叹;脂评本《红楼梦》常用“宁不相杀”的点评。追根溯源, 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 无意识地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愉悦与共鸣, 而唤起读者审美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 我们可以回答以上的问题:深入文本, 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 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父亲送子远行的背影后, 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 尤其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 此时似电影镜头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事非经历不知难, 情非感受不知味”, 若只是冷眼旁观, 黯然置之, 那与我们司空见怪于街隅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异?又何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愉悦?此时, 唯有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才能深切意会一个父亲、一个一家之长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 那种不忍不舍、满怀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
仅仅是调动想象, 换位思考, 还只是促使“兴奋点”的形成, 停留在“理解感情, 引发共鸣”的层次上, 不足以说明进入审美鉴赏的较高层面。要进入情感美的鉴赏, 还必须要求对形成的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进行追本溯源, 搜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 而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过程则可见读者的鉴赏门道, 其结果也可见读者的鉴赏功夫。
三、鉴赏散文的哲学美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散文中独具浓重生命个性色彩的一篇, 其艺术感染力不但来自于冷静的文笔穿越苦难而喷涌出的一般独特的凝重与凄然的气息, 而且来自于本应旺盛如野草却霎间枯萎的岁月的往事, 更来自于在被毁灭的命运中对生命的思考, 对生与死的执着的追问。 (实际上当一个教师喋喋不休于记叙的方式、素材时, 学生早被这其中具有哲理意味的永恒命运的探求所感动, 尽管以经验, 他并不一定知晓该怎样面对这份感动。) 毫无疑问, 《我与地坛》最独特的美的特质就在于其哲理的表达, 这种哲思因其存在于那么狂乱浮躁的年代而益显独特, 因其存在与于作者的遭遇厄运之中又似乎显得如此普通, 只有剖析一个时代的追求, 明白群体与个体的力量之比, 只有理解史铁生的插队生涯, 他的青春梦想, 才能明白那个发出亘古疑问的瞬间对他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把这种对生命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在特定的群像背景中加以考察, 如屈原、司马迁、老舍、哈姆雷特……那么“生”或者“死”对我们而言就不只意味着一个问题, 而意味着人生的一种永恒的状态。悲剧感由之而生, 审美演变累积人生, 洞察生命, 而这, 需要开放的目光, 广阔的视野。当然, 鉴赏散文的哲思美还应该还必须留意到它与散文的意境是魂体相依的, 不可以孤立地抽离开来品读而妄自衍生出某种概念。
四、鉴赏散文的形式美
刘勰认为文学可有六观:“一观体制的安排;二观描文辞的布置;三观如何借鉴他人而变化;四观或奇或正的表现手法;五观怎样运用事类使用内容丰富充实;六观语言的音韵节奏。”黑格尔说:“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是最终是从感性事物, 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 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 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中的形象, 才能掌握得到, 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 文学的情感美和哲思都离不开表现方面的形式美。美学家有个命题叫“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 说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铸成艺术的美, 其关系犹如服饰与人体, 相得益彰, 才能称之为美。
【关键词】散文 语言 优美 雅致 抒情性
语言的优美是叙述描写性文体的共同特质,但对散文来讲,又与小说等叙述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小说语言的美主要体现在形象的传神上,而散文的生动形象性除了追求整体气氛与效应之外,最主要的是语言本身的优美与雅致。
散文语言的优美,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之上。修辞,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修辞是指比喻、借代、夸张、拟人以及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各种明显地使用了辞格手段的方法,消极修辞是指各种词语和句子的选用与变化。它们虽然不像积极修辞那样明显地带有修饰性,但却以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显示作者的语言功力。
请看余秋雨是怎样描写沙山脚下的“月牙泉”的: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沙原隐泉》)
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沙山下那一汪清泉的清秀、柔美。它是那样地让人怜爱,谁看到它,都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看看多么生动感人。而且下文连用四个反问句式形成一组排比,不要说聚合美景,激活想象而产生的意境美,就是语句本身也给人一种十足的享受。它是那样的宛转而有气魄,好奇中充满赞许,让人回味,让人叹惋……
是的,散文就是这样常常采用各种修辞格和各种句式句型,巧妙的比喻,大胆地夸张,优美的排比,精采的叠句,生动形象的描绘,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地构成一种特有的潇洒的美。
散文语言的雅致,主要体现在文言词句的选用和古典诗词语句的插入之上,通过插入古典诗文,使雅致与流畅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给人一种特有的典雅气质。请看梁实秋先生的《雅舍》文中的一段文字: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此段用语多参入文言词句,并在最后连插了两句诗文语句,走笔显然有骈丽之痕、诗赋之迹,但已滤清了古奥和艰涩,留下了富丽和典雅。这种以古今语汇为砖石、以古典语句为框架的语用笔法为现代不少散文作家所用,既严谨、整饬,又畅达、流丽;既古韵悠扬,又新姿勃发。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句段,连篇迭出,不仅可诵可吟,可品可鉴,而且有时还能与景物相应,增添历史感与沧桑味。你看读着《雅舍》中的这些语段不是真有迈入“雅居”亲聆“雅言”之美吗?
除了优美与雅致之外,散文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抒情性,它的情感的饱满与真挚性。
一般写作,讲究构思,这是不错的,但散文的创作,往往并非如此。散文之作,往往一触即发,其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散文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常是自然事物触发的结果,而并非作者努力“做”出来的。比如苏东坡的散文常先有警句,冠于篇首,但与所叙事物,仍为血肉。这是议论,抒情亦如此。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名言,虽是内心素有,但也是即兴而发,是眼前景物激发的结果。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也全凭内心情感的饱满与充沛,请看下面的两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懷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试问此等文字谁读了不情感涌动,宏志大起?特别是其中画线的两句,简直就是人生抱负的经典凝缩了。没有情感,不成其言;感情低下,难就其文。这就是散文的又一显著特征。
诚然,散文也有浅白疏淡之言,但浅而不漏,淡而不寡,细细品味仍有齿颊芬芳之感。这与小说之类的叙述人学也有着显明的不同。比如下面一段文字: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本段文字虽然浅淡,但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余光中先生那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特别是“杏花,春雨,江南”三个词语的选用与组合,更是历来被称道的淡而有味的典范。
总之,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抒情文体,其语言也是具有独特的韵味的,如果你爱散文,就请从品味它的独特之美入手吧!
一
八月收藏了一章小诗
压在书页里
想象和情感鼓起浓浓的经脉
总想逃出与七月有关的断水层
跑到地里去
浇灌玉米和人们的渴望
终于八月的飞笺撕开炙热的云衣
一节小诗就像一滴水样
滴落在抽象的页面上
片刻欢乐的因子跳跃着水花样的节奏
湿润的句子合着凉爽的风
段落鲜明
意义深远到生命从一滴水开始
变得深绿,含蓄
二
因为有爱在一个小屋里发酵
所以很多路程里踩着笑
每一步都脆生生的可爱
时光老人和我的灵魂相遇
只是几站地
就已经让我的神经欢悦到饱满
一根拐杖,一张笑脸,畅快的谈吐
没有岁月的沧桑和恐惧
临摹了一段怀旧样的散文
乔装打扮灵感的突袭
挺起胸膛寻找稚嫩的句子
提问生命的意义
敲醒沉睡的灵动
鱼尾纹也跟着跑到云深处
变成一双翅膀,飞出散文的篇幅
延长感悟的深度
就像一颗芽初抬头
一切都是新的`,是生和死的过程
那里,我们也在慢慢地散步
时光老人笑着告诉我
为了给离去的他买纸恭
每年都要坐公交去很远的路上
有人踩疼脚,也总是摇头笑
老人的坦然象预知的神
照亮内心阴暗的每一条路
八十六岁呵
多么可贵的旅程
修为和福报的圆满
依然爱着
三
八月的雨在清晨突围
敲醒干裂的土质层
跑到枯萎的姿态上
扶起一个个叹词
脉管里摇着鱼尾巴
笑不拢嘴的吻和拥抱
似久别重逢的朋友
八月的雨啊
再来的猛烈些吧
谁说你远去撒哈拉了
布达拉宫的钟声里
我虔诚的摇动经筒
远远地传来雷滚动的声音
你听,都在狂欢
生命因为你,美妙
每一次感动都和你有关
每一次的重逢都是一场意外
就在傲慢的云围困一场雨的光临
也是一对时光老人闯进我的碎碎念
九十岁和七十二岁是一种抽象的散文
对于四十岁简直是一个夸张的句子
每一句都需要细细的推敲
大胆的想象
延长诗意和一条皱纹之间的无限遐想
时光与生命之间的厚度啊
原来是一本词典
翻阅不到生命对于每一个人的含义
那是多么长的一段路
相信和我一样,一定有冬雪和夏雨
八月诶,你就像天上的云
蕴育一场雨的时间,是需要多大的耐心
等待和忍受啊
生命的意义才能形散而神聚呢
四
从七月开始,土地干涸,禾苗萎谢,事态动荡
人心揣测,好似暴风雨来临前
海燕闪电般疾驰和鸣叫,人们的心流火样燥热
八月渴望雨水的日子愈加膨胀
禾苗祈求,人们祈祷,求助佛前
摇动经筒,只为风调雨顺
在这之前,我遇到四个时光老人
他们给了我一首诗的跑道,震动了我的灵魂
让我沿着生命的旅程
跑出内心的隐忍,用大屏幕,宽角度
栓释岁月的苍老和别离
赋予我一首诗的灵感
怀着一颗宽大博爱之心
祈求,期盼一场雨的降临
好像这一切都是一种预兆
神化成他们,看看这世间是不是还有爱
我用最温柔的形式挂在他们的脸上
然后就看到向阳花开
终于,雨似千军万马奔腾一样
跑来了
特别是我家屋顶白瓦做的
那声音,越加大
好像一场充满勇气的斗争
在生的这一段路上
正是四月的一个清晨。一夜的春雨,冲刷掉了一冬的干燥和沉闷,让人的心情也清爽了许多。沿着曲曲弯弯的小径,渐渐地,我好像走入一片似曾相识的梦境。许久没见到这样清脆欲滴的绿了。犹如刚刚沐浴后的少女,让人心动。人很少,能听到自己的呼吸。有鸟的叫声传来,清脆,悦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气,顿时神清气爽。从感官到灵魂,此时此刻是如此和谐地在享受这份大自然的恩赐。闭上眼睛,那些久远的回忆,像春天渐渐苏醒的万物,又像涨潮的海水,一浪接着一浪地拍打着我尘封已久的心田。
儿时,故乡的门前,也有一片浓密的绿。早晨,常常会被树上的鸟鸣惊醒。如果有喜鹊,奶奶会告诉我说今天会有贵客登门。喜欢站在这片树林中,抬头看阳光穿过密密的树梢斑斑点点落到地面上,我的脸上,胳膊上。那时的空气里也是这样的味道。什么味呢?有树叶的味,有泥土的味,还有飘在微风中花的淡淡香气。爷爷就在这样的早晨准备一天劳作的工具。那时他的身影那么高大,穿过门口的这片绿林,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外。那样的味道,那样的画面,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在今天这样的早晨,让我的心怦然一动。缘份,就是在你不经意的瞬间,翩然而至。它的存在,便是唤醒你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回忆。已经很久没回故乡了,爷爷走了后,奶奶被接到城里,但为什么我还是会经常梦到那片绿呢?那里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美好回忆。
心已经多久没有体会这样的感觉了?不惑之年,愈发感到“清净”的可贵。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生物体,所以也就时时刻刻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沉沉的责任犹如茫茫戈壁,偶尔遇到一片绿洲稍作停歇,便已是人间致美的享受。行色匆匆的我们,从一个又一个起点奔赴各自的终点,目的性太强,忽略的,恰恰是过程的美好。物质的富足,并没有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相反,却刺激着我们日渐膨胀的欲望。我们忘记了当初出发的动机,都逐渐迷失在自己织成的巨网中。我们的心,有多久没有放假了?
生活还在继续,但此刻,我听到了自己心灵的自由呼吸。
星期一冒雨骑车去学校,一路上看到好几棵白杨的枝干被雷电击中,从中剖开,白森森的树的肌肉显露出来,刺人眼目。断了的树枝无力地倒挂着,枝叶早已经失去了鲜灵,有点发黑。校门前的那棵粗壮的白杨也被连根拔起,无奈地倾斜在一边。
我突然间想到了死亡。继而想到一切关于生存的话题。欢乐,感情,名望,金钱、死亡……生命的这五种馈赠和台风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却触发了我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1)名望
有人说,名望和财富相偎相依,不离不弃。煊赫的名望是有威慑力的。名望可以为他带来财富带来好运。然而,我终究是轻视名望的。没有自命清高,没有虚伪遮掩。名望、财富虽让我们名扬天下,有口皆碑,然而,它最终只能是一时的欢喜,转瞬即逝,不能为我们带来一辈子的快乐。拥有了名望,自然也就拥有了嫉妒、诽谤、中伤和迫害。而一旦失去名望,得到的也可能是声名狼藉后的轻蔑和怜悯。在享受鲜花和掌声之后再去体会被冷落的滋味,这对于我们来讲应该是件辛酸的事情。我宁愿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从从容容,一直走到底。
(2)金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好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当真这样吗?
也许,财富象征着一种权力。我们拥有了金钱就可以大肆炫耀,挥金如土。我们可以财大气粗,可以“有钱能使鬼推磨”让人匍匐在我们的脚下,任由使唤,可以享尽人世间的一切繁华与种种娱乐。可是,繁华过后是什么呢?成一梦而已。在所有被金钱蒙蔽了眼睛的人们中间,你还会找到一颗纯洁的心灵吗?你还能拥有一份至真的感情吗?我们看到过无数贪官拼命聚财,最终还不是两手空空?财富,是一种物质表现,但绝非是一种精神提升。我们用金钱买来人世间所提供的种种虚荣享受,却买不到内心真实的感受。当某一天,你无力再去奢侈,无力再去享受时,细想这一生当中,你的灵魂被金钱包围着,你何曾得到过一滴真情的泪水,一抹纯真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你,悲哀么?
(3)快乐
记得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快乐总是稍纵即逝的,而痛苦却仿佛很漫长。五分钟的快乐和五分钟的痛苦相比,后者的长度远远大于前者。其实,我们未必是痛苦的时候居多,只是心底的这份感觉将痛苦拉长许多,扩大许多。可见,快乐于我们是弥足珍贵的。
物质上的丰盈让我们有快乐的资本,为我们创造快乐的条件。可是,我更注重精神上的充裕。穷人自有穷人的快乐,他“苦中作乐”,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我们踏进社会,可以寻欢作乐,沉湎其中,拼命给自己找所谓的快乐。然而,你快乐吗?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沮丧、虚妄的。快乐是什么?是一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知足与淡泊;是一种安贫乐道;是一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赠与和付出;是一种孜孜不倦、勇往直前、披荆斩棘过程中所储存起来的动力资源……拥有一种无羁无绊的天性才会拥有快乐的人生。烦闷时自我调整,快乐就不会离得太远了。我,可以没有名望,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快乐。
(4)感情
感情这东西实在很微妙。
感情丰富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福。
这些天来,我的心情一直很沮丧。
母亲的身体不太舒服,时时让我焦急。哥哥姐姐的生活不太称心,每每让我牵挂。亲人的生活左右我的情绪,外加最好的朋友们都逐渐远去,这些感情叠加在一起,在我小小的胸膛中荡来晃去,让我有点疲惫。
我知道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每件事都应该平心静气,从容面对。在感情的世界中,不管下雪亦或下雨,都不能太猛烈。雪,像随风飘舞的柳絮,轻轻柔柔,细细碎碎,能恰恰覆盖贫瘠的土地最好。雨,则是那种缠缠绵绵,丝丝入扣,沁人心脾的蒙蒙春雨。这样的感情不温不火,从容坦然,方可持久。正如傅雷说的,感情太强烈的了,会灼伤自己。对亲人、朋友、爱人何尝不是如此。慢慢释放自己的感情,不要大喜大悲,不要呼天抢地,不要歇斯底里。
感情越丰富,痛苦越多,这正是一种不幸。可是,这种痛苦岂能是情感贫乏的人所能体会得了?这也算是一种幸运。
(5)死亡
无数的先哲都谈论过死亡。
寿县的这场罕见的台风再次见证了死亡。
理论建构恢弘,体系完整严谨是《诗性想象》的一大特色。作为“百年散文探索”丛书之一,该作以“散文话语的重建”开篇,认为重建的首要任务是“清理地基”。作者通考了五四以来百年散文发展的概况,指出当下散文创作贫弱的现状与理论话语的缺失直接相关。接着,又辨析了传统散文理论中一些习用概念所存在的问题,继而以“诗性散文”为核心,分别从“人格主体”“生命本体”“诗性智慧”“文化本体”等多个方面构筑散文的诗性内核,再从叙述、意象、结构、意境、语言等多种形式要素,对散文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深入研究。循着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画出一幅完整而严谨的散文理论架构图,梳理出一套有着严密逻辑关联的散文理论话语。可以说,作为一部系统性的散文研究专著,《诗性想象》大刀阔斧地为学术拓进扫清了障碍,是一个富于原创性和拓荒性的学术成果——这种努力有一定的冒险性,也需要很大的学术勇气。学者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信与担当的治学态度,在当代避重就轻的学风下,很值得我们省思。
《诗性想象》既有宏观的理论建构,又有微观的概念创新。例如书中指出,要拓展与深化新世纪散文研究,途径之一就是要“化西方”和“中国化”。“化西方”是“引进西方的文论作为参照”,但又不以之为唯一标准,这是对“西方化”的一种反拨。而“中国化”则指要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意识”交汇融合而创造出现代精神。旧词新意,观点独到,这两个词汇都体现了作者散文理论的独创性。又如在论述“散文的生命本体性”时,作者思接千载,从古希腊、古罗马谈到尼采,再从德国的生命哲学潮流谈到黑格尔、克罗齐、苏珊·朗格,又转而到中国的《周易》、庄子,最终将分析重点落到中国现当代散文上——从而在整个人类文学艺术史的考察中完成了关于“生命诗性”的世界性意义的论证。实际上,在《诗性想象》一书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现当代散文从来就不是孤立和狭隘的,而是与世界文学文化,甚至整个人类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在纵横捭阖的论述中读者很容易感知论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厚的人文情怀。
学术著作最忌枯燥无味,令人无法卒读,《诗性想象》却因为书中洋溢着浓郁的学者个性,读之令人意趣盎然。当下的学术争鸣,往往只限于论文商榷,在杂志上见真章,鲜有见诸专著者。而在《诗性想象》中,作者却不讳言与诸家观点的相容或相左,直抒己见。作者在评论某一问题时,往往先举证各家观点,充分评述,再推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自我学术建构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一种阔达的气度、一种史学的厚重感。诸家观点展露无遗,平等对话,得失由读者评判,实际上是由读者参与了思想的交锋与争鸣。另外,《诗性想象》文风谦逊而不失自信,语言晓畅又饱含诗情。例如作者提出自己的散文分类标准时,也承认是“颇具难度的问题”,是一种挑战,反映出学者谦和的个性和负责任的治学精神。
陈剑晖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散文研究,是全国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终评评委,多年来一直疾呼散文的崛起,为散文的正名而奔忙。《诗性想象》作为他最新的成果,既有严谨的学理思辨,又有诗性的文风,更不乏学者的意气和个性,全书在以生命的诗性来倡扬散文的未来。于文学研究者而言,该书是了解百年散文理论发展及近期学术焦点的一扇窗口,深窥则犹有濡染学人学理学风的教益。而于普通读者而言,书中多有对古今诸多散文名家文风的精彩述评,相互比对,洞见幽微,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有独到的妙处。《诗性想象》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艰涩,有很强的可读性,说雅俗共赏也不为过。
今早的暴风雨洒落了一地的小黄花,很漂亮,但我并不知道这可爱的生灵的名字。我把她们捧在手里端详着,真是好特别的花儿,花瓣儿不是向着花蕊生长,而是背对着花蕊,像是在护着花根部,花心也只是往花的一旁生长,并不在花的中央,好一朵“偏心”的花儿,像人一样。
我在长椅没被雨淋湿的地方坐了下来,静静的看着地上的花儿,偶尔还有花儿从树上落下,环卫叔叔在修剪草儿。渐渐的雨打树叶的声音大了,一阵雨急着落了下来,我很悠闲的撑起放在一旁的绿色的雨伞,躲在伞下,看着叔叔阿姨们跑到树下避雨,看着花儿一阵阵被雨打落。我没有丝毫想走的意思,只想这么的欣赏着。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阵雨,不一会雨点儿小了很多,只是濛濛的细雨。
我看了看时间,再美得景色也不容我逗留。起身悠闲的走着,呼吸着被雨水洗涤过得空气,看着那翠绿的叶子,心情真的是很好呢。走在河边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脚被小小的鹅卵石按摩着,也解除了少许的疲惫。不经意的一瞥,瞅见了这可爱的小东西,它正在路上慢慢的爬着,那样从容。说真的,好像很久没见过这朋友了呢。在这样的城市待着,很多小时候经常见的小动物都见不着了,不知道是我们的幸福还是悲哀呢?
河的不远处是摩天轮,每次到这里都能看到它,因为它是这个地方最高的游乐设施了。看到它,会很自然的想到爱情,相信着那个关于摩天轮的美丽传说。也期待着和未来的某一个人一起坐摩天轮,见证幸福的传说。
我喜欢这个河边,垂柳依依,水中有人坐着船儿嬉戏。湿漉漉的小路通向了孩子们的游乐园,还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在这里坐“大摆钟”,吓的半死,这辈子注定玩不了这样刺激的游戏。我环顾四周的`游乐设施,想找到一种叫“旋转木马”的游戏。也许是受电视里的男女主角的影响,总觉得和喜欢的人一起坐旋转木马是一件极其浪漫的事情,可惜我从来没有坐过。搜寻了一会,有那么一点失望,也许是因为这里是孩子的天地,并没有这样供大人浪漫的,孩子们似乎更喜欢一些比较惊心动魄的游戏。
杏花公园的旁边是环城公园,由于顺路,总是两个公园一起逛的。环城公园比杏花公园小了很多,只是沿着护城河的一条小路。一路上被修整的还算漂亮,有个“枕枫亭”,河水的中央还有个不知名的亭子,有很多的石椅供游人小憩。附近的居民经常在饭后牵着狗来遛弯,只是最近有一小段路在修,人比以往少了很多。在这里游泳的和钓鱼的倒是很常见呢,大冬天的也有很多游泳的中年人。
这里也是能够让我很安心的地方,心情不好时就会来这里,坐在河边,看着行人,看着水中垂柳的倒影,听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心情就会好很多。总觉得这儿是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可以静静的听自然的声音,也可以对自然诉说自己的小情绪。大自然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我对这儿的每一个生命微笑,感谢它们让我的内心如此平静。
雨后的花瓣似乎比平日里更动人,一滴滴雨珠那么和谐的卧在美丽的花瓣上,这样天然的美丽让人不得不喜爱。我习惯的坐在香樟树下的长椅上,因为香樟树长的很密,刚刚的那场急雨并没有淋湿长椅。我看着小广场零丁的几个人,有一个阿姨在遛狗,那狗狗在小便,阿姨便等着它。我想起了昨晚在草坪见到的那只善良的狗,它轻轻的用嘴抬起我的手腕,它的主人连忙过来说“它不会咬你的”。说实话,那一刻,我并没有觉得它会咬我,它的轻轻的举动丝毫没有让我感到不安,反而是感动。它看到了我一个人在低头哭泣,跑过来是为了安慰我。
“在我未了解生命是之前,有一只魔鬼一直在我身边,而我惟一感伤的是生活若总是给我希望,那么生命就不再可贵了。”我所想的,我们都在失望中找到希望的——题记。
习听远古而神秘的深邃钟声,禅意不绝,我依然是无法明白这些代表着什么。是一颗太阳花开的向往,或是高山流水直至倾泻的渴望?
午后木鱼声唤醒了沉睡的春秋美梦,重新点亮了圆寂的生命。顷间,仿佛人间那刹富丽辉煌,博大而深邃的高山总是给了人间无限的生机和生命。而我也觉得如此,纵是有一天要涉水千山,越看人的灵魂,也不过是一如既往的生命在给人们添加绚丽色彩而已。在无尽的生命里,人们不应该过于在意生命给过我们多少不愉快或是刻意带来欣喜。佛亦是如此,从来都不会抵御人的思想,若是想要放下屠刀脱离苦海,且看人们是否愿意与生命结缘。
“生命从不曾传承过美,只因人们不能承受生命之美。”在这个世间,不知有多少人对生命作过解释,只有佛不曾说过生命是什么。佛说花的世界,也说草的生命。人们为了生命琐碎之事而恼,说着那落谷的人生不再是想象的美好,那飞扬怨言思绪漫天飞舞让生命不再给人们歌颂和赞叹。生命伤感了谁成为路客,欢喜了谁让你我曾共舞,人间历史璀璨而辉煌,生命的歌声神舞飞扬,原来生命的境界根本不是为人间创造佳音神话,而那里的那一个深深的山脚,丛间涌露的`溪水,或是生命也曾仰望星辰,为了一个虫子,为了一个微渺的细菌,为了一切生命能安祥过着生活。可人们不知解释生命的意义有多么痛苦,然,会在某个时间漠然地绝望死去。
请相信生命从来都没有欺骗过谁。你我翻阅历史章节,看看那些曾有向往而死去的生命,可以冥想生命有没有赐予人们具有神的力量,思索探明人们为何非要对是是非非死死纠缠。而当追往个人的过去心酸历史,过去的红尘往事,有谁发现了,花只有一个世界,只有花的一片天。“生命是无知的,我不知道我可以活多久,但我从不愿意怪罪生命给我带来什么,也不会期望生命给予我强大的神力。只想,在这方泥土之上,凭借我力量,好好生活,对我爱的人好点,对爱我的人好点,对自己好点。”
千奇世界,原来,人只是一个小小的生命而已。人心不足蛇吞象,过于好会让人恐慌,然,过于乱又会觉得恐怖。我如果愿意有些纠葛,给自己一些槛儿好好历练历练,站在山头以往,对这莫大世界蹦跳我的的灵魂,让一些动人的故事说出动人的人,或是艳艳而笑,笑生命是一潭深水,笑谈生命只是平凡的微尘,这也不枉我此时此生会挥笔认为只有圆寂的生命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世俗怨言。
生命予以人们各种使命,让人在不同的色彩下生活。其实,我们又为何总要想着人生意义是什么,为何要在低落时叹息而不能承认生命是美的呢?熟不知生命本是一个不可解释的东西,在没有谁能够下这个定义之前,我们本不就是无知的生命么?生命中有着奇妙的情缘,我便应了生命的光彩,就是如此相信了随缘就是我的信仰,那些越过风尘受了伤的,只不过是让生命不小心踩踏了而已。纵然我也是这样,或是生命不能也给我相信不了的辉煌,又或者是注定了谁平凡一生。这一切,我觉得这应该要像逝水那样任由风中摇曳,任由阳光腐化,让这一切从此不再有欲想,让这一切成为历史过往才会让不歇的骤雨得以平息。人往往如此,总会想着越来越好,我亦是如此。纵是在这样的灰尘下我飞向高峰,从此驻此地,这也是我喜欢上了可以瞰望千万花草树木,丛林山峰。就算这都不是我所想,可如是往事已过,在辉煌之后唯有没有语言,只在努力的感觉着人们的思想,为的是和人们共同生活。只是,谁曾知晓,眼前仰望的这大山也曾有过动人的生命。
“生命的境界在于人们可以承受生命之美,生命美或不美全在于你是否愿意与生命结缘。”
“缘已将至,而生命也得而终止。死有何惧,只有那些死不瞑目的人才会怕死,如死去可以平息事事,那么结束生命就是拍死蝼蚁那么简单。”世间,有那么多轻生的人只是为了生时不能接受磨练而选择淡忘,然而孰不知不愿意再在这世上来来去去挣扎是多么的自私。不过,愚人不再也不再会想起揪心的旧事而从此可以快乐无忧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只有叹息的是可怜了白眉须发的人而已。无忧的生命就是神秘的东西,从来都让我不去解释那些死去的人的灵魂到底在想什么,如果可以,也许我不会让他们看到亲人朋友的痛苦,可我不是具有神奇的力量的神,纵是想这么做也只有努力阻止而已。死真的很简单,只是,谁怎么忍心死后的灵魂看到只能默默凝望所爱之人而不能与之相守度了此生呢。人们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不知那灵魂飞向之处,曾经走在世上过的影子,也许每个地方都有你的声音,此刻的死去怎可忘了曾经自己不是那么孤独。死去,不是解脱,也不是寄托,灵魂的向往之处怎又舍得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情人独活于世呢?不悔,如果是我我定然是做不到的。
就让我们去努力生活,或者发现生活的乐趣。承受生命之美是我今生宿愿,可以唤醒沉落的人是我莫大的幸福。木鱼清声轻轻退去,佛的钟声响起,我知道这钟声向我传达生命美的宗旨。我亦明了,“佛是不愿意禅释生命,而是想告诉人们,山林那隅寸土,那圆寂的生命,才是人生征程的辉美。”
去年年初,我出门远行,太奶奶来送我。春寒料峭,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寒风凛冽,吹动着她原本就稀薄的白发。在路口的时候,太奶奶突然握住我的手,颤巍巍的,她的手又小又黑,很粗糙,布满了老茧,就像角落里历经风霜的干柴。太奶奶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却只是静静地望着我,千言万语似乎都化为了她手中的温度和力量,泪水湿润了她的眼眶。我轻轻地拥抱她瘦弱的身躯,所有的不舍与留恋涌上心头。
太奶奶是个要强的女人,年轻守寡,太爷爷去世后,她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支撑起整个家庭,生活中似乎从来没有什么苦难能够将她打倒。她总是片刻不停地在奔波,起早贪黑,为子女忙前忙后。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她坚强隐忍,像一座巍峨的高山,面对子孙后辈,她慈眉善目,温柔得像涓涓细流的泉水。
太奶奶没读过书,但她的内心却如同宇宙那般浩瀚。她总是能给我讲许许多多充满奇幻的故事,有的故事很欢乐,讲着讲着我便哈哈大笑起来,有的故事很悲伤,我又忍不住落起泪来。当太奶奶讲起妖魔鬼怪的故事时,我便捂起耳朵不敢听,拼命地钻进太奶奶的怀里,没多久又缠着太奶奶继续讲下去。
太奶奶是个精力充沛的女人,日出而作,无论是在菜园里,在田野里,在山林间,在小溪边,在厨房,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她很开心地忙碌着,我跟着她享受到了劳作的愉悦。太奶奶从来都不曾抱怨,也不感觉到疲惫,她拥有一颗知足的心,面对困难的生活依然自乐。
在那个远离大城市的小村庄,太奶奶却给予了我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我的.双手自打读书以来,也渐渐地远离了有关土地的一切劳作,但那样的时光,之后的任何一段岁月都无法替代的。
我踏上远去的列车,眼泪像晚来的一场雨倾盘而下。我看着车窗外那些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它们越来越遥远,我甚至来不及去认真地看一遍,它们已经和太奶奶融为一体,最后变成了一个缩影。我怅然若失,故乡的图景如同一座看不见的家园,盘旋在我的脑海中,它像一个符号、一个印记,长久地驻扎在我的内心,挥之不去。
当我再回到这块土地的时候,田野还在,菜园还在,小溪还在,太奶奶却已经离我而去了。房间空荡荡的,屋里屋外空荡荡的,再也没有她的踪影,没有她的声音,没有她的足迹,没有她的气息。那种失去,那种疼痛,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仿佛身体里的某种东西被人硬生生地拿走,而自己却无法抵抗。
远在他乡之时,我们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与聒噪之中,整日往返于觥筹交错间,在忙忙碌碌里忽视了另一种情感,故乡与亲人变成了一种模糊与遥远的存在,唯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梦醒时分,才会猛然追忆盘踞在心头的挂念。日子就像是一种消耗品,在不经意间悄悄逝去,原本以为有大把的时光容许我慢慢来,到后来才明白人世间有太多的来不及。来不及道别,来不及去见一个想念的人,来不及去陪伴,来不及去说一句我爱你。蓦然回首时,许多事许多人已经不在了。
人们总喜欢将感情寄托于花好月圆的归宿,殊不知,世间所谓的天长地久只是一场美好的幻想。我们总是在告别,与生命告别,与岁月告别,与曾经山盟海誓的人,与朝夕相处的人,与萍水相逢的人,与泛泛之交的人,大家在缘尽缘散的时候离别,尔后在渐行渐远中寻觅自己的归途。
生命与生命的告别,最深沉,最庄重,它每天都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令人不知所措,令人彷徨不已,令人悲痛万分。即使早就明白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但每当追忆,依旧泪流满面,这大概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痛吧。
总是会想起许许多多的往事,想起许多离我远去的亲人,常常觉得她们还一如既往地活在我的生命里,好像一直都在原来的老地方等待着我,离我很近。回忆里断断续续的故事,那模糊朦胧的情感,从失去开始变得格外的清晰。记忆从此属于珍贵的东西,无处寄存的牵挂,一直守护在那里,以此慰籍余生。
大马哈鱼,不知道别人是否知道,我以前只听说过这种鱼的名字,却不知道这种鱼的生命历程,是这样的惊心动魄,这样的具有传奇性。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的水分成两种颜色:从乌苏里江流出来的水很清;而从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流出来的水浑黄,两股水汇合在黑龙江中,流出很远还是泾渭分明,最后通过鞑靼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最后绕过库页岛,流入太平洋。
大马哈鱼,就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乌苏里江里面。侧扁的身躯像个纺锤,腹部呈银白色,背部及两侧为黄绿色,身体两侧有10——12条橙红色的斑纹,体重2千克——10千克。在大马哈鱼幼卵像蝌蚪一样的时候,就随波逐流,从乌苏里江一直流到白令海峡或太平洋中。行程一万多公里。四年以后,已经健壮成熟的大马哈鱼就会成群结队,呼朋引伴和自己的爱侣们,逆流从太平洋游回乌苏里江。一路上,要逆向穿越很多瀑布和险滩,很多大马哈鱼,会被迎面飞流而下的瀑布拍死,但是,它们只有一个信念,回到故乡去,落叶归根。它们要历时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游回乌苏里江。在艰难的旅程中,它们和心爱的伴侣一起拼搏,生死与共。它们凭借天性,会准确无误地找到父母生它们的“家”,误差最多也不过半米。它们一路劳作,为了实现自己“回家”的梦想不遗余力,可是,它们到家的时刻,却也是它们生命得终结之时。相濡以沫的情侣,虽然筋疲力尽,却在它们的“家”里实现了它们的“洞房花烛”,在爱情的最高境界,在幸福的交合产卵之后,便相拥着慢慢死去。它们的新房,既是它们的坟墓,也是它们孩子的摇篮。它们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与众不同地生存着,向世界昭示着它们生命的坚强和永不退缩的精神。
我被大马哈鱼感动着,竟然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哈尔滨一位朋友的电话:“喂,你看过大马哈鱼吗?”我没头没脑地问。我觉得哈尔滨离乌苏里江那么近,他应该见过。“看过啊!不过都是死的,活的没见过。大马哈鱼的味道很美的,我给你买点捎过去啊?特别是‘鱼子’特别有营养的!”朋友在电话那边慷慨激昂地说。我的眼泪却差点掉下来,甚至有想呕吐的感觉,敷衍了几句,我就把电话挂掉了。我怎么能把这么顽强的生命吞食腹中?
整个一下午,我的心里一直想着大马哈鱼,使我不得不写下这段文字,记录下大马哈鱼给曾给我心灵的震撼。我也在思考,我要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我的人生,我的爱情,以及我内心永不更改的信念!
夜晚每当我一个人走在校园里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的放慢自己的脚步。秋天的季节,校园里没有秋天的样子,可是有这秋天的气息。虽然我是一个人,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独,天上的星星,还有那颗明亮的月亮陪着我呢!偶尔会看见一对情侣在那茂盛树木下情话呢,我就加快脚步前行。人啊,有的时候真的是太可爱了。
你知道吗?有思想的人一直都是很痛的!我记得曾经看过这句话“人啊想多了会害了自己” ,我觉得这说的对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何时思考过。真正的思考也许就是对你生命结束的总结。人啊,似乎都是喜欢在那归尘之年才有心思,才有时间,才有意识去思考。活着真好啊!
那些匆匆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啊, 也许你没有看见我,可是我一直留意着关注着你。 我躺在我们同龄人一样的宿舍床板上,可是我却想着是大人的问题。
脚步,倘若你不曾前进过,我们又会得到什么!
失去什么!
生命,倘若你有来事和曾经,那又能改变什么!
回忆什么!
死亡只是生命曲折的低谷,思考的转折;那些生命的前进的悲哀,永远都在人们前进的脚下。 痛苦的是我们,而悲伤的是爱我们的人们。
我们不曾 来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何会存在呢!存在着痛苦. 当满地的田间野花再次开放时,你还会像小的时候一样来到花丛中,躺着,跑着。那种幸福现在已经是种痛苦了!
宿舍的阳台上,繁华的城市,已经安静下来了。那些生命也已经安静下来,可是他们不曾停息过!知道死亡,然后。然后带着悲哀与痛苦归于尘土,归于雨露!!
你知道吗?当我看见你老是喜欢和别人过不去的时候,我在想着你想得到的是什么。从头来你依然孤独。你相信那些纯粹的爱,那些真正的爱。然而这样的爱只有来自父母。家是什么?家是痛苦的归宿,回到家,你便有了短暂的安宁。
早晨你总喜欢一起来站在宿舍的阳台上,面对着阳光。让那温暖的阳光照在脸上,那是在这世上唯一一点仅剩的不要回报的温暖了。空气中湿润的味道夹杂着太阳的清香。
你不知道你怎么就长这么大了。而今你站在这人生的又一个重要的地方,你的知觉已经没有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一直一直都是一个人,即使旁边有人。
尤其是这几年,通过学习和思考以及文字的流泻,让生命看到了之前从来没有过的风景,心里不知不觉增添了一份希冀和色彩,虽然面对现实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灵魂里多一点静心静气,一卷书、一杯茶、一盏灯还有手里的笔让生命飘离在时间之外。这是我要的生活,确切地说,它属于我的灵魂。
记得前几年读过名叫奥修的印度人写过的书,文字如行云流水,给人一种内涵和深深地禅意。细细读来,唇齿间如甘霖一般滋润,心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牧场的感觉,眼睛微闭,生命似乎飘起来,灵魂似乎到了天堂一样,那静默可以听到远古,听到未来,听到历史曾经发生的一切风雨和金戈铁马。
那时候起,我发誓要让生命静默,静默如潜艇,感受生活的海洋所演绎出来的动人故事和生命百态。让我感到安慰的是我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出乎我自己意料之外。为此,我要感谢生命、感谢生活,感谢我自己,毫不犹豫地告别昨日的岁月黄花,为自己心灵营造了一个没有冬天、永不谢幕、永远充满生机的精神家园。
是的,这么做,是让我失去很多,然而,细想,心里不但没有怨言和懊恼,相反,生命与生命的对视里多了一份自信和默许。如今尝到甜头的我,生活如春江花月夜一般诗意栖居,生命也变得更加成稳淡定,静默如莲。
有人说,生命活的就是气息、就是奔忙或者有声有色,对此我从不否认,然而,要知道,生命的活法可以千姿百态,可以千差万别。忙里偷闲是一种活法,人云亦云也是一种活法,当然我选择了静默的方式来生活,也不啻是我生命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诠释作出的回应。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同样是自己的,如果一个鲜活的生命一定要用轰轰烈烈来表示或者波澜壮阔去形容的话,那么,生活中自然少了一些生活的色彩、基调抑或可圈可点之处,但它不会影响原有浪花的飞舞和跳跃,更不会对整个历史天空带来什么影响。反之,若生活里缺失了静默的生命,文化传承就会成镜中花水中月,人文关怀自然也成为没有核心的躯壳。时下的风尚每况愈下,难道还不能说明,还不能点醒沉睡已久梦中人?
换句话说,生活是奔腾的海洋,容得下足够的生命,生命尽管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为生活抹上了一笔靓丽的色彩。就像莎士比亚为繁荣英伦的舞台而倾情奉献所有的智慧,罗丹为心中的维纳斯忘乎所以,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领域,做好自己才是关键。喜欢静默的人也一样,不是吗?
哲人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这里的你就是我。有人对此不可置否,有更多的人不屑一顾,故他们把自己搞丢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相对于他们的静默者来说,就采取别样的姿态来对待,其他的不说,单单以一个静默者的身份就足够智慧的体现。
我乐意承认,做静默者不能给你带去俗世里的一切,也不能满足你做神仙和超人的愿望,相反它会令你失去很多别人多有的,但请你别忘了一条:看见的.都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远的。生命一旦记住了这一条法则,那么,对于生活的一切包括财富、名利在内都会作出正确的评判。更进一步说,你认识了你自己,也就是向着静默者靠拢。
【生命的特质的散文诗】推荐阅读:
论述草原文化的特质10-31
优秀女人应该具备的特质06-27
英国人的特质读书笔记09-10
漳州古街的文化特质与传承12-27
中国共产党员特质10-14
无价的生命散文09-18
生命的赐予散文12-08
脉动的生命的散文10-13
哲理散文《静默的生命》11-16
描写生命的优秀散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