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培养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兴趣培养 篇1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①

那我们就应该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1.1个性解读焕发情感渴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2.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

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总之,孩子读的应该是好书,有益身心的书。2.2指导方法。

2.2.1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当然我们还应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法。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2.2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室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

3.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3.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3.2课外阅读要评价。鲁迅先生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确实,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接触点与课堂所学知识是相通的。

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我们可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

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恰当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强烈的成功欲,又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乐于倾吐,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也在认识课外阅读,从中获得成就感。

阅读兴趣培养 篇2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 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一段段优美的文字, 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 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 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 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 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 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 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 在精读课文时, 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 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 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 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只要有相关的资料, 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阅读, 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 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 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 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 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 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 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 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 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 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 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 要慢慢品, 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 多么形象的比喻, 好书不去慢慢品读, 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 手中一定要有笔, 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 画下来, 如果有所感悟, 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 可以停下来, 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 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 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 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 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 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 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 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 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 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 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 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 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 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品尝阅读的快乐, 收获阅读的成功, 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 每天早读前坚持5 分钟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轮流上台, 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 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 可以是一首古诗, 一个故事, 一个笑话, 一段好句等, 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 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 学生们兴趣盎然, 视野开阔, 语感增强, 更令我欣喜的是, 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 日积月累,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写作也迎刃而解了, 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 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 将可获得各种知识, 对于陶冶其情操, 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提高文化素养, 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 毫无情趣, 使阅读教学一直成为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 成为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 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 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篇3

一、文體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即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文体自身的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即可采用此法。比如说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作为议论文的阅读框架。当然,前面所提的文章为议论文中的驳论文,应先指出在这种论文中一般作者是要先提出“敌论点”的。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敌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又是怎样在反驳别人论点基础上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

二、猜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看到题目时先不要去看文章,而是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猜测,如果是自己构思时又该怎样做,即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比如,让学生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应该讲的是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也有的学生说是不是在给我们讲道理呢?当然这样的猜测只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想象,就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兴趣:这篇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在阅读时就会集中精神,并将自己的猜测和原文进行对比,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也能对文章的主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猜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一思考—求证一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综合阅读法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应,而是对学习对象作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那么,对于阅读来讲“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的方法。同样本人也认为“仅从整体人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地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如在阅读《心声》一文时,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李京京想要读课文以及在公开课上读的叙述来表达李京京渴望家庭温暖的想法。而有些同学则认为除了渴望家庭温暖外,还有对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做法的一种呼吁。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

当然,阅读方法不止以上列举的几种,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还是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必须指出的是阅读的方法总是常规的,关键的不是我们是否知道这些方法,也不是对方法本身的理解与否,而是学生运用是否“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教给他们了,还要让他们慢慢在实践中运用并体会这种方法,真正的掌握这些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阅读兴趣培养 篇4

姓名:吴秋香工作单位:龙游罗家小学职称:小学一级通讯地址:浙江省龙游县罗家中心幼儿园电话0570-7084035手机 ***Emailqznjt7684415@163.com

【内容摘要】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在高度信息化知识型学习型社会里,早期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幼儿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早期阅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谈笔者的实践与感悟。

【关键词】早期阅读自主阅读能力兴趣培养

【正文】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学习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如何激发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下面谈笔者的做法和感悟

一、适宜环境的创设利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如何利用环境的教育力量,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阅读长廊的创设、利用

我们在幼儿进入教室的走廊边创设了一个“阅读长廊”,让家长和幼儿出入教室时随意阅读,感受阅读,引发幼儿的阅读愿望。我们根据各年龄幼儿特点,将礼貌用语、交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活动时的照片„„张贴在阅读廊,让幼儿自由阅读。如:开学初,小班老师把“小动物上幼儿园”张贴在阅读廊里,色彩鲜艳有趣的画面,吸引小班幼儿的眼球,走过阅读廊时,总会用手指指、认认,在老师、家长指导下渐渐地会说图上的内容。又如我们把幼儿读过的阅读材料分页张贴在阅读廊上,孩子们会三三两两结伴进行讲述,甚至家长 1

来园时会自豪地读给家长听。我们还针对家长对阅读不理解情况,在阅读廊上方张贴家长阅读内容。如:“阅读的作用”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怎样使孩子爱阅读”等文章,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了解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阅读长廊的创设,不仅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巩固阅读内容,引起幼儿主动探索和观察,充分感受书面语言,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家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高我们阅读教学效果,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图书角的创设、利用

为了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用布缝制的图书袋,将各种幼儿

读物分门别类放制在各个小图书袋中,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图书角不同类型、色彩鲜艳的图书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渐渐的我们又发现,幼儿在图书角看书总是静不下来,拿一本书草草翻几下又换另一本书。老师问他:“好看吗?”他会说:“好看。”而问他书中写什么,他又说不出来。当指导他们要仔细翻看,不要急于换书时,他们却认真的说:“我看完了呀。”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思考后调整了策略。教师进入图书角,带领阅读。当幼儿进入图书角时,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适时指导看书的方法,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往后翻书,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等。做到幼儿随意阅读教师因人施教,有意指导。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幼儿慢慢学会了看书,也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并通过与其他班互换图书、让幼儿从家中带图书、大班幼儿自制图书等方法,增加了阅读内容,很快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取得较好效果。

二、有效方法的运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并不是很喜欢阅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内部动机,以引导、培养、强化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阅

读能力。

(一)设置悬念法

幼儿具有好奇心。在组织幼儿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设置一些有

趣又充满神秘感的悬念,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带入与

悬念有关的情景中,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早期阅读活动《会移动的房子》

中,我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房子怎么会移动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利用悬

念来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以探求真相。又如,当给幼儿阅读一个新故事时,我事先不告诉幼

儿故事的结尾,而让幼儿大胆地预测故事的结果;在讨论阅读重点时,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如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也引导幼儿懂得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中看来的,书里有

许多知识,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又如我们根据幼儿经常会沉静在童话世界中,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和人一样会说会笑的特点,经常将一本故事书变成一个“连续剧”,每天给幼儿

讲一集,在每集的后面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去猜测,去等待第二天老师的讲述。这样

就牢牢地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书中来。

(二)交流法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或同伴的感染。而大班幼

儿又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我经常在班中开展“读一读,讲一讲,比一比”的交流

活动,谁先看懂故事,谁的故事讲得好。每次阅读活动后,都不会忘记小结幼儿的阅读效果。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看了一本什么书?书中讲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通过这样的同伴间或师幼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加深了幼儿对读物的理解,积累了书面语言,促进了同

伴间的阅读经验分享,并让每个幼儿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激情法

在集体阅读活动中,重视情感作用。“老师赞赏和鼓励是语言发展的催化剂”。教师一

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可以唤起幼儿的积极情感,激起阅读的愿望。因此,活动中我们总不忘用积极的语言来调动幼儿情绪,鼓励幼儿积极阅读。如“你看得真仔细”“你的说得太好了”“你真会动脑筋”等积极的语言来激发幼儿阅读的情感,磨练幼儿阅读的意志,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三、媒体教学的运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传统的集体阅读教学活动,大多是授课的形式。如出示一幅大图,集体观看。教师问,幼儿答。幼儿的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合成于一体。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一旦幼儿对语言教学内容感兴趣,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

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

又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一课,目标是幼儿理解故事,并有表情的进行表演,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把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形式,在课堂上幼儿被这些能走、能跳、能跑、能叫的小动物给吸引住了。一只长着红红鸡冠的大公鸡从房子后面走出来,幼儿根据这个场景说一句完整的话。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见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又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多媒体技术用于阅读教学活动中,更能激发幼儿语言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四、多形式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一)“以大带小”活动

进入中大班的孩子都有一种“我长大了,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我们就充分地利用

孩子的这种心理,开展“以大带小”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看懂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长大的自豪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

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二)开展游戏、表演活动

在日常阅读延续活动中,我们常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头饰、木偶、玩具、半成品材料等,让幼儿自己结伴表演。把静态的图画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动态的活动,综合地运用声音、动作、情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尝试,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体验表演、创编故事活动的乐趣。例如:听了故事《小猪盖房子》后,我就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学说角色间的对话。此外,为幼儿准备一定的头饰、积木等材料,让幼儿边玩边说。又如“小小播音员”的游戏中,我们用大盒子做成电视机,然后身临起境边编边演。这样,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不仅大大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了解,而且幼儿参与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对阅读内容的兴趣。

(三)图书制作活动

采用粘粘贴贴讲讲,画画讲讲的形式,指导幼儿开展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当小作

家的自豪和自信,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如把幼儿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启其蒙而引其趣”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任务,实践中笔者深刻领悟到,兴

趣将会引导、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有效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当然,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是多种多

样的。我们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法,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才能真正逐步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兢,南京师范大学《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余珍有《学前早期阅读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二次全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幼儿教育2005.23、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幼儿教育2005.24、孙秀荣:《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幼儿教育2000。(7-8)

5、李莉扬州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幼儿早期阅读:一种文化视角》早期教育2007.5

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妇孺皆知的。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课件,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所见。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老师,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老师,我忘了看。”——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屈指可数。针对此种现象我常常在思索 :在阅读教学中做些什么呢?寻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出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不断的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低年级学生的思

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课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二、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小木偶的故事》,我就向学生介绍《小木偶奇遇记》《小木偶历险记》。学了《蟋蟀的住宅》,我就向学生介绍《昆虫记》〃〃〃〃〃〃经过一

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示台”、“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这么多的课外阅读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就针对怎样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谈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课内带课外

在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二、指导读书方法

利用“课外阅读”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的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总阅读时间不

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掌握一般的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3、领悟读书要求

(1)要“眼到、心到、手到“(2)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要持之以恒。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

a、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语文课上常用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

b、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是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

3、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总之,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6

选择健康有趣的读物。孩子增加阅读量,家长应该帮助其把把关。挑选一些健康有益的图书,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受到更加有益的教育。或者带领孩子去当地的图书馆,去儿童借阅室好好阅读一下,收获会更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固然重要,但也应该增加孩子外出见世界的机会。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请假,多带领孩子去外面走走逛逛,这样做,都可以变现增加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

强化训练。有一些不常读到的文章,没有办法让孩子通过大量阅读来训练孩子,那就在生活中发生这些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提醒注意。

4怎么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性格形成时期,更多的就是与父母呆在一起,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从而影响孩子一生。孩子不学习、不努力、不上进时,家长们是否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学习、努力、上进了?所以家长别总把“我们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而是要跟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所感所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慢慢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获得感。

读书是一件“童子功”,晚了就培养不好了。首先,和各位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每天喝很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喝。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就腹泻。

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7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促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兴趣, 二是需要。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实践也证明:“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产生内驱力。有了内驱力, 即使旁人不提示、不督促, 学生也会自觉阅读, 甚至乐此不疲。

2.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有了兴趣, 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读物, 并集中注意力, 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阅读, 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中得到教益。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眼中的阅读将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进而会把它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自觉探寻阅读方法。

高效的阅读能促使学生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 甚至能激发学生一生的追求。要提高阅读的效率, 就必须注重阅读的方法。诸葛亮读书就很讲究方法, 不是什么书都一样读, 有的书观其大略, 有些书仔细读、反复读。通过认真分析研究, 我们可以把他读书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看书的内容简介, 了解书名、作者、性质、特点。二是浏览书的开头结尾, 看一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三是看书有没有可读性, 如果是消遣性书籍, 则一目十行随意看。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就要认真阅读、仔细研究。如果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就必然会认真探寻科学的阅读方法, 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 懂得阅读是一种需要

巴罗说:“一个爱读书的人, 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 一个良好的老师, 一个可爱的伴侣, 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 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 对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读些有益的书, 就能知道做人的标准, 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阅读一定量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特别是名著) , 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巨大的作用。同时, 阅读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书读得越多, 知识就越为广博, 智力开发就越充分。多读有益的书, 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苏霍姆林斯基发现, 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书都不读的学生, 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非常浅薄。只有“读书破万卷”, 才能“下笔如有神”, 学习也就更得心应手。

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提高阅读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 可以丰富人的生活内涵。学生在认识到阅读是一种需要后自然会产生阅读的兴趣。

2.以教师优美典雅的语言吸引学生, 以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影响学生

无数事实证明, 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文学修养越高, 学生越容易吸收到他身上散射出的文学之光;教师普通话说得好, 学生的普通话往往也比较标准;教师写一手好字, 学生的书写也会比较规范;教师手不释卷, 学生又怎能不爱读书呢?教师拥有的知识和内在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呈献给学生的, 其用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表达抑扬顿挫、讲解声情并茂, 每一堂课都用得体的语言去阐述文本的情节, 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心灵深处自然就会产生共鸣。

3.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会阅读从学会欣赏开始。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和情感智慧的结晶。欣赏优秀的作品,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有时候, 特殊的情境能够对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召力, 使人身临其境。教师与其强迫学生阅读, 不如营造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 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

(1) 文学名著欣赏。让学生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由短到长, 由易到难, 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 独立活动,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 可以开办一些专题讲座, 最好是选择一些优美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反复咀嚼。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鸳鸯逗刘姥姥引众人发笑一段, 就是很好的教材。 (2) 古诗文赏析。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让学生积累名句、丰富语言。教师可以请家长抽查督促, 也可以通过开展古诗文阅读竞赛等手段来加以强化。学生通过竞赛争优学优, 也容易产生兴趣。 (3) 趣味文学品读。这些作品本身就饱含趣味性, 如宝塔诗、打油诗、藏头诗、歇后语、俗语、灯谜等。教师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形式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学样式, 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对联佳作欣赏。通过一些经典的对联, 让学生朗读记忆, 享受精品语言带来的美感, 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回文联、叠音联、拆字联、数字联等。

4.引导学生感悟作家们成功的创作历程

纵观世界成功人士, 大凡爱读书者往往发展顺利。通过读书, 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有人曾对世界作家的成功经验作过总结归纳, 认为他们成功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读得多, 二是写得多, 三是切身体验多。有相当一部分作家是善读者。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本身的学历并不高, 但他在北京图书馆工作了四十多年, 阅读了大量的著作, 有了四十多年阅读的源头活水, 笔下生花也就十分自然。教师通过讲述这些作家的故事, 给学生们介绍这些作家成功的经历, 也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篇8

一、发觉语文本身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在挖掘教材资源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因为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材得到很好的整合,编写的显著特点是密切联系生活,角度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爱家乡,爱祖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陶冶爱美的情操。更多的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的丰富内涵,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典型的语文小故事,安排趣味练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让学生明白语文本身是多么有趣,让学生在娱乐中学到语文知识。

我在教小学三年级时,将字谜和趣味语文结合整理成一节“游戏课”,一节课下来,就有许多同学围过来,把他们知道的有趣的语文知识告诉我。从前,上课不爱发言的同学兴奋地对我说:“语文可真有意思,真好玩!”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学生兴趣高涨,表明此举的成功。以后,我常抓不懈,这种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并转化为主观能动性,终生受用。可见,“语文本身”具有这种吸引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带给我们的丰富内容,学生就会愿意走进阅读教学的大门。

二、“启发式”教学使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变得厚重

新课程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不能丢。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质疑,而且放手让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学生感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便会充满信心,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表意见。例如:上《钓鱼的启示》一课,围绕“钓鱼”这件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鱼?”“没有人看到,为什么还要放回去?”“真有人这么做吗?”“父亲是不是有点傻?我是不会放回去的。”“如果是你,你愿意放回去吗?”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既幼稚又违背了文章的中心,但是,这恰恰符合父亲的教诲: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些问题学生是经过动脑筋想出来的,满足了他们的心里需求,获得了精神上愉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充分了,确实使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发现探索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种兴趣要坚持,要保“鲜”。

三、对学生要愿意和敢于“放手”,无限放大阅读教学的吸引力

所谓的“放手”,我觉得是对教师和以往的教学方式的一大挑战。就是放手对学生思想和意识的束缚。尤其是教学中、高年级的略读课文时,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交流、汇报。例如:在教学《刷子李》这一课,出示教学目标后,我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反复读课文,思考问题,并采用圈点、画一画、写体会等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从作者的细致刻画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将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标记好,为交流汇报作好准备。做到边读边想边记。要完成好这一过程看似简单,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说少了启发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说多了就成了“牵着学生走”。作为教师,只要你愿意放手,充分的信任学生的能力,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只要你敢于放手,大胆解放自己的思想,阅读教学的魅力就会被无限放大。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方法 篇9

1,学会精读:多阅读可以丰富大脑,美化心灵。

2,选择性读书:有的精读,有的远离。选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 书籍

3,学会写读书笔记:读书做到眼到,手到,心道。做好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原文,提纲式摘录,写读后感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首先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课外知识。教学时我会有意识地进行课内知识延伸,课上穿插有关的文本背景和作者介绍等资料,在拓宽他们的视野的同时介绍有关的物,让孩子们自己去补充,促使其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就课文内容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过程,穿插了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后我问到“同学们还想了解文中人物的趣事吗?请你看一看名著《三国演义》吧!”这样一来,学生就对故事有“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同类主题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推荐,如:针对《老人与海鸥》和《最后一头战象》都是关于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课文。教学后,我趁学生对此类课文的兴趣还在,便推荐他们阅读《我的生动物朋友》和《第七条猎狗》等读物,从而让他们增进更多的课外知识,延伸课堂教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我还会交流对阅读资料的读后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冲动和热情。

2、听故事激趣。借助听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但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多给孩子讲书籍里的故事,从耳濡目染中提高孩子从书中寻找知识的欲望。每天,我会利用午读的时间,从《小故事大道理》和《格林童话》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中找两三个幽默有趣的小故事,读给孩子们听。学生很快就进入故事情节中,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可以看到,里面还有其他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让学生把听“书”的兴趣转移到看书上。

3、掀起班内课外阅读热潮。阅读氛围的凝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锻炼其表达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于是我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努力创造

在班级里,我除了每周推荐两本书籍供阅读外,还让他们自带各类课外读物,与同学一起交流阅读。为了扩大阅读面,我倡导全班生共同合作建立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目,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阅览书籍。除此之外,我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的机会,让他们借此推荐自己喜欢的读物,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阅读成果得到了展示,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中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进而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一本好书,能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能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而对于小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不高,辨别能力较弱,自觉能力较差的影响,很容易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对此我们教育者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食粮,尽力避免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呢?对此,我是依据这几点标准衡量的:

1、思想要健康,适合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的。

2、内容要有趣味性,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尊重个性发展,学生各有差异,喜好也各有不同,我们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4、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三、授予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具体来说,我在教授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方法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把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词句的能力。期间,我会鼓励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写读后感受,通过上下文的意思理解难懂的句子或词语,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中,速度的把握也是关键。一般说来,阅读分为:精读、默读、速读。读者能根据文本的类型和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方法。

1、运用精读法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等。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在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我注意让学生通过“我”在得到老人鼓励前后的心理活动和环境的变化,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描写去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活学活用,自读类似课文,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

2、默读是课外阅读中较好的方法,因为这有利于读者归纳内容,形成整体的感受。教学中,我会向学生两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种是“遮盖速度法”用一张白纸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防止上下行内容的干扰,提高阅读速度。另一种是“限量速度法”就是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定量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在授课中培养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有利于课外阅读量的增加。

四、保持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好的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会授予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由于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处理不好会容易出现虎头尾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我想,首先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我利用家长会、家庭联系等方法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取得共识,得到家长的认同。具体操作是请家长做好监督、检查、签名的工作,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是作业上相应减少书面作业,增加阅读内容。我把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列入课外阅读水平的计算,以此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最后是完善奖励机制,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和投稿,并进行相应的奖励。

总之,要推动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需要我们在利用课内所学指导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从长远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的孩子能自由地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学习本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上一篇:致辞汇编下一篇:艾青诗选好词好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