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通用9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来自工农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据中央《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和《云南省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云组通〔2008〕47号)精神,现就我省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数量、对象和条件
1.选聘数量。经省委确定,2009年云南省公开选聘10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选聘对象。年龄30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以及自愿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优先选聘。
参加教育、财政、人事、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到农村基层服务且服务期满、本人自愿的高校毕业生,可作为选聘对象。
3.选聘条件。(1)思想政治素质好,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2)组织纪律观念强,作风踏实,吃苦耐劳。(3)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4)学习成绩良好,身体健康。
已与用人单位确立用人关系的报考人员须取得单位同意。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违纪违法或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处分期限、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人员不得报名。
二、选聘方法、程序
选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发布公告、网络报名、统一考试、组织考察、体检公示、择优聘用、签订合同、培训上岗的方法步骤进行。
(一)个人报名
1.信息公告(4月26日)。各高校毕业生于2009年4月26日起在云南人事考试网(http://三个网址中任意一个),报名时间为:4月26日0:00至5月12日24:00。请报考人员务必登录云南人事考试网“论坛”,按照相关报名要求和流程进行报名。
报考人员根据各县(市、区)职位计划选择报名,每人只能报考一个职位。
报考者必须在网络相关页面按要求上传近期免冠数码照片,照片要求为:本人近六个月内的正面免冠JPG格式的电子头像照片,头部长度占照片长度的2/3,不着制式服装或白色上衣,常戴眼镜的应配戴眼镜,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更详细的照片要求及照片制作流程请详阅云南人事考试网“论坛”的有关说明。3.资格初审(4月26日—5月12日)。考生报名后,根据报考者填报的信息,审核部门在网上进行资格审核,报考者可及时登录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
4.网络缴费(4月26日—5月14日)。本次考试参照我省报考公务员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为40元。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按照报名系统提示和要求进行网络缴费。
5.打印准考证(5月21日—24日)。资格初审合格的报考者,应在5月21日0:00至5月24日8:00期间登录云南人事考试网的相关页面,按照网络提示打印本人准考证;不具备打印条件的考生,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报考的县(市、区)人事部门打印。考试时,考生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原件(不含旧版临时身份证、过期身份证)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6.笔试加分规定。此次选聘以下几类人员在笔试成绩中予以加分:
(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笔试成绩加2分;
(2)曾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人员,笔试成绩加3分;
(3)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等7个人口较少民族,笔试成绩加2分。
以上3项加分可以累加,但每一项里的小项不得累加。加分人员名单在报名结束一周后在上述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天。加分证明材料由各县(市、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选聘办)在组织考察前进行资格复审。考生对填报的各项信息承担责任,凡未真实反映自身情况的信息,视为虚假信息,按填报虚假信息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统一考试
1.笔试(5月24日)。笔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时间为5月24日;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本次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考试地点设在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考生按《准考证》上的具体时间及地点参加考试。
2.公布笔试成绩(6月10日)。考生笔试成绩于6月10日在上述网站公布。由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选聘办)根据笔试成绩(含加分)按每个县(市、区)职位计划数1:1.2的比例确定进入组织考察的人员,并公布名单。
(三)组织考察
1.资格复审(6月20日前)。组织考察前,由各县(市、区)选聘办对考生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党组织关系证明材料、户口册、获奖证书等原件。凡有关材料与报名信息不符的,视为填报虚假信息,不得参加组织考察,且终身不得参加全国范围内公务员考试和选聘到村任职考试。资格复审过程中出缺的,按照职位笔试成绩依次递补,递补人员由各地进行公示。
2.组织考察(6月20日—7月15日)。由各县(市、区)选聘办负责组织考察。主要采取面谈、查阅档案、函调了解等方式进行,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等综合情况。同等条件下,对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自愿回原籍的毕业生、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优先选聘。
3.提出拟聘人选(7月15日—20日)。各县(市、区)根据组织考察情况,按每个选聘职位1:1的比例确定拟聘人选。拟聘人选报州(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审核。
因考试和组织考察过程放弃选聘等原因导致拟聘职位空缺时,按本县(市、区)、州(市)、全省的顺序,在进入组织考察的人员中进行调剂。
1.体检(7月20日—30日)。拟聘人选经州(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合格后,由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体检。体检标准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报考人员,可凭其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和低保证(原件),或者凭所在县(市、区)扶贫办(部门)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原件),报县(市、区)选聘办,免除体检费用。
因体检不合格出现空缺,在该选聘职位进入组织考察人员中根据笔试和组织考察的情况顺序递补。
2.公示(8月1日—10日)。体检合格者由省选聘办统一在上述网站进行公示,同时在县(市、区)辖区范围公示。
三、聘用及上岗
1.确定选聘人员(8月15日前)。公示期满后,由省选聘办审核确定选聘人员。2.签订合同(8月15日—20日)。由各县(市、区)人事部门与选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各地选聘人员情况及签订合同的情况报省选聘办备案。
选聘人员未在规定时间签订合同或签订合同后1个月未到岗的,各县(市、区)可按上述规定进行递补或调剂。递补和生源调剂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9月30日。
3.培训上岗(8月20日—31日)。以州(市)为单位统一对选聘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低于7天。
四、政策待遇和保障
聘用人员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2.从2010年起,县(市、区)乡(镇)两级党政机关当年的公务员招录岗位,主要用于任职满2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县(市、区)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每年招考工作人员时,主要面向任职期满2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3.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我省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除享受适当放宽报名条件等限制以外,任职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3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5分,其中,受聘到我省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10分;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的另加3分,州市级先进的另加6分,省部级以上先进的另加9分,多次评为先进的按最高分值计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4.从2010年起,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任职满3年并考核合格的,初试总分加10分。其中,报考省属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任职满2年并考核合格的初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在村任职2年后,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直接转正定级,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及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按同条件人员确定工资。留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仍然纳入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额,可以继续享受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补贴。
6.聘用人员聘用期满,未续聘且未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用的,2年内继续享受第2、3、4、5条政策。
7.受聘到我省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且聘期考核合格的,享受云办发〔2006〕11号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8.在村任职期间,选聘人员的户口原则上转至所在县人才服务机构,也可根据自愿原则,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聘用期满后,根据流向,可在省内合法固定住所、实际工作单位集体户或工作地派出所直管公共户迁移落户,也可转回大学毕业前的户籍所在地。
2008年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适用以上政策待遇。
五、任职、管理及聘期 1.任职。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级群团组织相关职务等。
2.管理。选聘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管理和考核等按聘用合同及《云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云厅字〔2009〕1号)有关规定进行。
3.聘期。选聘人员聘用期为3年。期满后,经双向选择,可继续聘任,连续聘用不超过2个聘期;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创业或自主择业。
六、昆明市在本公告基础上制定了更为详细的选聘条件和政策规定,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昆明市公告。
七、工作监督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受理选聘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对调查属实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省委组织部举报受理电话:0871-12380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4月16日下午, 山西省委召开全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会议, 对全省2009年选聘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省委常委任泽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009年是山西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第四年。今年, 山西省将在前三年的基础上选聘903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届时, 该省将实现“一村一社区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选聘工作继续采取“省定规划、市里选拔、市 (县、区) 付薪酬、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基本模式, 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进行公示、集中体检、研究确定、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组织, 选聘对象为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一至两年的大学生、研究生。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根据《关于加快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意见》(苏组通〔2009〕12号)和《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实施方案》(苏组通〔2009〕21号)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09年常州市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人数
2009年,省市联动共选聘17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金坛市选聘35名,溧阳市选聘60名,武进区选聘55名,新北区选聘20名。
二、选聘对象及条件
选聘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大学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含院系及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国家“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的一类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本省高校的毕业生不受生源地限制。其他省外高校毕业生必须为常州本地生源,方可报考。
选聘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愿望;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组织纪律观念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参加江苏省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活动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三、政策待遇和保障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一)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二)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统一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
(三)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四)辖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聘用经选聘到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五)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在3年内报考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或选择一门单科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六)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辖市、区政府所在地。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
2009年3月31日-4月10日。
(二)报名方式
本次报名采用网络报名方式进行,报名网址为:江苏人事考试网()
不接受现场报名。报名信息、照片上传、资格初审等通过网络同步进行。报考者24小时后可到同一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009年3月31日9∶00-4月10日16∶00; 资格审查时间:2009年3月31日9∶00-4月11日12∶00; 缴费确认时间:2009年3月31日9∶00-4月11日16∶00。
(三)注意事项
1、报考人员应按职位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考者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宽度358像素左右,高度441像素左右,分辨率350dpi左右,具体要求可参见省报名系统规定)。
我市组织人事部门根据考生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
2、报考人员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同时报名;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3、每个报考者只能报一个市,并填写是否服从调剂。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考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报名确认的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时间:2009年4月21日-25日。打印中如有问题,请与省、市选聘办联系解决。
(五)报考资格复审
面试前,对面试人选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资格复审由报职位所在的常州市各辖市、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资格复审时,考生应提供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受生源地限制的考生,还需提供户籍证明。上述材料均要求提供原件并提交复印件1份。
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并在报考同职位的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人员。
五、考试办法
(一)笔试
1、笔试由省选聘办统一组织进行。
2、笔试采取闭卷形式。笔试不指定复习教材。本省高校的考生可以就近在省内省辖市考区参加考试。
3、笔试时间:2009年4月26日9∶00-11∶30。
4、考生应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
5、考试成绩在常州党建网()上公布。同时公布取得面试资格人选名单以及资格复审的时间、地点。
(二)面试考察
1、面试考察工作由常州各辖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面试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实施。
2、笔试阅卷结束后,在笔试达线人员中(分数线由常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研究确定),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
(三)总成绩计算方法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权重比例,采用百分制计算考生的总成绩,并在常州党建网站上公布。
六、体检
1、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体检合格的进入考察环节。因体检或考察不合格出现缺额时,按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一次性递补。
2、体检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考察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求,由各辖市区组织实施。
七、公示
对经体检、考察合格的考生,在江苏大学生村官网和常州党建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八、聘用
公示期满,拟聘用人选报由省选聘办备案,办理聘用手续。一经聘用,享受当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政策咨询电话:0519-85680636。
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
到村任职 工作方案
按照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8‟18号)和中组部下达给我省2009、2010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的要求,为切实做好2010年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选聘的对象和办法
2010年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从2004、2005年选派并已续签合同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和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的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中择优选聘;另一部分从2008年以来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30周岁以下(1980年9月30日以后出生)毕业生中进行选聘,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毕业生优先选聘。在“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中进行选聘的办法是,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经县(市、区)委组织部考核、公示后,择优选聘。在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进行选聘办法是,如报名人数多于选聘名额,则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公示、审批签约的程序进行;如报名人数少于选聘名额,则由各地组织部对报名人员考核后确定选聘人选。
二、选聘名额
根据中组部2009年、2010年下达给我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额和我省2008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离岗情况,我省2010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名额约为1030名。
三、选聘任职、政策待遇和管理服务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福利待遇、管理服务等按照•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方案‡的通知‣(黑组通字„2008‟89号)、•关于下达2008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国家补助资金的通知‣(黑财指(教)„2009‟456号)和•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执行。
四、工作步骤
选聘工作从2010年11月上旬开始,12月底前结束。
(一)从“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中选聘
1、调查摸底。11月5日前,由各市(地)开展调查摸底,摸清 “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 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具体人数(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要单独统计)、分布情况和2008年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岗、离岗情况。各市(地)填报•在村工作大学生有关情况统计表‣、•有意转入和参加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人员名册‣,于11月5日前上报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按照中组部2009、2010年下达给黑龙江省选聘人数(1025名,其中2009年301名,2010年724名)及2008年选聘缺职情况,确定各地选聘名额。
2、拟定岗位。各市(地)、县(市、区)根据村班子配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从有利于选聘人员便于上岗工作和发挥作用出发,在充分考虑 “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 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岗位需求意向基础上,拟定选聘工作岗位,11月17日前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3、发布公告。11月19日前,在市(地)、县(市、区)通过适当方式发布•2010年黑龙江省在“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 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公告‣。
4、报名和资格审查。11月20日至11月26日,在各县(市、区)设立报名点,由组织部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集中报名和资格审查。报名和资格审查时,报名人员要填写•2010年黑龙江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报名登记表‣,提供乡(镇)党委盖章的现实表现材料。资格审查合格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 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作为拟选聘对象。11月29日前,由各市(地)委组织部将报名、资格审查情况及拟选聘对象名单汇总上报省委组织部。
(二)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聘
各市(地)根据在“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 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中选聘后缺额情况,从2008年以来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30周岁以下(1980年9月30日以后出生)毕业生中进行选聘,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毕业生优先进行选聘。选聘的笔试命题工作由省相关部门负责,组织报名、笔试、面试及录取等工作由市(地)负责实施。
1、发布公告。11月29日前,在省、市、县主要新闻媒体和省内各高校,发布•2010年黑龙江省在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公告‣。
2、组织报名。11月30日至12月7日,在各市(地)设立报名点,大学生携带毕业证、身份证及其它证明材料(如优秀毕业生证书等)进行报名,填写•2010年黑龙江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报名登记表‣。毕业生自愿选择地区报名,鼓励和提倡向原籍地报名应聘。报考同一市(地)的考生人数达不到市(地)选聘名额3倍的,适当缩减选聘数量。
3、笔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以市(地)为单位划分考区,12月11日统一组织在本地报名考生参加笔试。笔试阅卷工作由市(地)组织进行。笔试内容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包括•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农村时事政治‣,每科独立成卷,满分各为100分。
4、面试。12月19日前,根据笔试成绩,以市(地)为单位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需要数量1:1.5比例确定面试对象并组织进行面试。面试试题及相关工作由市(地)负责组织实施,按照笔试、面试成绩总分确定拟选聘对象。
(三)对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进行公示、签约和培训
1、公示。12月20日至12月26日,对拟选聘人员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市(地)研究确定选聘对象和聘用岗位。对从“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 等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中确定的选聘对象,原则上按照其原服务地确定工作岗位;对从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中确定的选聘对象,按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由选聘对象自主选择。公示结束后,各市(地)将选聘意见、拟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册于12月27日前报省委组织部。
2、签约。各地选聘意见和拟选聘人选经省委组织部批复后,由各市(地)按照批复意见组织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签订服务合同(一式三份,选聘大学生、县(市、区)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各一份),12月29日前将签订的服务合同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3、培训。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对新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进行岗前集中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后,由各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安排选聘对象与聘用单位对接。
选聘工作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报送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总结。
五、有关工作要求
全省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各市(地)、县(市、区)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财政、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共同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1、加强舆论宣传发动。各地、各高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报名和应聘。
2、落实选聘分配名额。要树立大局意识,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选聘分配名额执行,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选聘名额,确保完成选聘任务。
3、严格选聘工作程序。各市(地)要加大对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保证规定的程序一个不减、明确的步骤一个不漏,按时完成选聘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4、严肃选聘工作纪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选聘工作过程中,凡发现有违规违纪操作的,一经查实将追究主管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5、认真执行各项政策。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选聘生的工作分配、待遇保障、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要注意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总结新经验,确保选聘工作取得实效。
黑龙江省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方案
根据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8]18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选聘的数量、对象和办法
按照中央下达给我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名额,2008年我省选聘数量为289名。选聘对象为2004年选派并已续签服务合同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中的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不足部分从2004年选派并已续签服务合同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中按2007周转编考试笔试成绩择优选聘)。选聘办法是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经县(市、区)委组织部考核把关,公示后,择优选聘。
二、选聘任职
选聘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等职务。选聘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已从事村务的,原则上仍在本村工作;从事教师等其它工作的,要就地就近转任村务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兼任其它工作。
三、政策待遇
选聘到村任职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按照中央和我省有关规定,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2)在村任职期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3)符合国家和我省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和省代为偿还。
(4)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5)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报考省内党政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6)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专升本”、研究生按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含签约为我省“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后在农村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此次签约后在村任职时间可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8)到国家级贫困县和三类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
四、管理及服务
(1)选聘到村任职的“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志愿者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事档案由县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确定选聘人选后,县(市、区)委组织部与选聘对象签订聘任合同(原与所在地“村村大学生计划”项目办签订的合同同时中止)。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制度,制定行为准则,强化工作纪律,`健全考核办法,建立业绩档案;要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册,组织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填写《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并存入个人档案。省委组织部将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实行跟踪管理。
(2)选聘人员在村工作期限为3年(时间自此次签订聘任合同起计算)。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选择其他方式就业、创业。
(3)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选聘人员到先进村进行短期实践培训;县(市、区)组织部门也要组织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内容主要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策规定,帮助他们掌握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
(4)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协调安排好选聘人员的食宿及日常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要建立健全乡镇党委领导与到村任职大学生定期谈心制度、乡镇优秀干部与到村任职大学生结对帮扶制度、村干部帮带等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信念。
(5)选聘人员在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
五、财政补贴
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补贴。补贴主要用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社会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不足部分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选聘毕业生所在地财政负担。
补贴、津贴要按月足额发放,其中:中央财政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专项拨付到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所在地财政部门。
六、组织实施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农委、省民政厅、省扶贫办、团省委共同组织开展。省委组织部负责工作的综合协调,选聘办法的制定及实施等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负责协调“专升本”、研究生考试加分等政策的落实工作;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补贴、有关保险的落实工作;省公安厅负责落实户口政策等工作;省人事厅负责有关人事政策的落实和今后从中招录公务员等工作;省农委、省民政厅、省扶贫办、团省委按各自职能负责有关管理和培养提高等工作。同时,成立选聘工作协调联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在手上,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意见和办法。各级组织人事以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负起责任,抓好政策待遇落实、搞好服务保障工作,切实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地要继续发挥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项目办的作用。
作者:农村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97 更新时间:2010-9-13
繁體中文
[提要]:
在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择岗
暨岗前培训小结上的讲话
(2010年9月9日)
赵小忠
同志们、同学们:
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今天就要结束了,在座的各位大学生即将赶赴农村任职,带着使命和嘱托到广阔的农村天地书写青春。在你们到农村任职之际,讲三点意见。
一、珍惜岗前培训收获,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农村 这次岗前培训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学员们能遵守培训的各项纪律,集中精力学习,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交流和讨论的气氛也比较活跃,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以情相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就这次岗前培训的收获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是学以致用,把培训成果运用到农村的工作实践。在岗前培训开班上我讲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培训的最终效果在于落实。大家到农村任职后,首要任务是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民意,了解农村工作的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把在岗前培训中所学到的农村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农村工作方法,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联系,使大学生村官队伍形成一个坚强的团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产生凝聚力。在今后工作中,大家依然要像在岗前培训中一样,积极主动地加强联系与沟通,相互帮助,互相鼓励,做到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发展村级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信息共享,真正形成团队合力,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展示出大学生村官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三是提升自我,继续发扬培训期间的良好学风。学习是个无止境的过程。你们到农村任职,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工作千头万绪,具体繁杂,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处理起来非常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为此,大家到农村工作,首先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向群众学、向经验丰富的农村基层干部学、向优秀大学生村官学、向实践学,边学边做边悟,增强做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坚定信心,把握好大学生村官岗位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于2008年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中组部李源潮部长对这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先后多次作过重要批示。这两年的实践也证明,大学生村官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绩,树立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在座的各位要想把握好大学生村官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我认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三个什么”的问题。
一是当大学生村官为什么。动机决定思想,决定行动。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有一个目的、动机和出发点的问题,只有思想动机正确,态度端正,认识明确,才能干好自己所选择的事情。如果你们把到农村任职当作只是为了就业,为了个人的以后升迁,那么不仅违背了中央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初衷,而且也把自己的人生拖入了狭隘的境地。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解决好“为什么当村官”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怎样当好村官”的问题,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所以说,解决好“为什么当村官”是加强村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大家只有把认识搞清,把动机摆正,把目的搞纯,才能筑牢当好村官的思想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二是能为农村做点什么。上饶属于中部地区,虽然这几年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农村更加艰苦。你们刚到农村工作和生活会产生许多不适应,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甚至会让你们产生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些都会成为你们今后在农村工作的绊脚石。到农村任职后你们还会发现,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你们在工作中必须清楚农村需要什么,农民群众想什么。开展工作时要贴近实际、切实可行,不要眼高手低,只想着做轰轰烈烈的事情,而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专业、能力和性格,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入手,做好每一件小事。
三是期满后获得什么。大学生村官是经过组织严格选聘的,社会非常关注。你们到农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有两种思想要不得。一是“官”的思想要不得。大家到农村任职后,身份上要及时转变成农民群众当中的一员,不要自命清高,和农民群众格格不入,你排斥别人,别人同样会排斥你。工作中要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多听、多想、多做,少说空话大话,说破嘴皮子还不如弯腰做点事。农村工作其实就是一个“积极融入—被同化—同化别人”的过程,这个道理很朴实,也很有哲理。二是“镀金”的思想要不得。大家不要一心想着把到农村任职当成“跳板”,呆上两年然后远走高飞。否则,人在心不在,容易与农民群众产生隔阂,没有亲近感,对他们来说你们只是一个过客。所以,大家心一定要静下来,沉下来,把握好在农村任职的宝贵机遇和时间。这样,在你们期满后,留下的将是许多可以回味的记忆,而不是一声叹息;获得的是群众的良好口碑,而不是悄无声息的沉默。
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今年5月份,中央提出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2010年6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2011年7月开始,着重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当前,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五个好”和“五带头”的基本要求,正全力以赴地投身到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地要把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群体纳入到活动中进行锻炼、培养和考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大学生村官自身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努力成为农村党员“五带头”的表率。
一是以自身优势为创先争优活动增添活力。在座的各位大学生村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政治涵养,又都是80后,非常年轻。你们的到来,不仅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给创先争优活动增添了活力。你们有知识优势、创新优势和年轻优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每位大学生村官要成为活动的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要通过宣传,让活动的意义、精神和内涵深入人心,人人知晓,通过联络,确保活动的情况及时上传下达。每个人要联系一个或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开展活动,并发挥你们的理论和写作优势,及时总结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专门开设大学生村官创先争优活动栏目,希望大家多动笔、多动脑、多投搞,把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亮点和特色及时反馈到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
二是在结合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开展。结合是一种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是一种能力。大家刚到农村工作,处事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纯,与群众沟通的能力相对欠缺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你们要敢于正视自身的短处和不足,利用创先争优活动这个平台,把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农村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把在岗前培训掌握的处理问题方法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生语言和群众语言结合起来,把当好村官的理想和扎根农村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不断增强自身的农村工作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成为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五带头”表率,推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在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展示大学生村官的风采。良好形象是一种榜样,也是一种无言的信服。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和活力就是体现在“创”和“争”上,活动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和竞赛的过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村官,你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展示出青春洋溢,热情奔放,敢想敢干的个性风采,还要充分展示出信念坚定、毅力顽强、敢于吃苦、拼搏进取的时代风采,做到形象上有农民群众的质朴,血液中有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意志上有农村基层干部的顽强和韧劲,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大学生村官。
此外,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按照全省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和全省组织部长座谈会的要求,在下半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要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一工作大局、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在促进和谐、创建平安中创先争优,在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突出问题上创先争优,进一步突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结合我市湖区党建,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及结合我市为民服务承诺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的公开承诺制度,不断加强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县(市、区)委、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高标准推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联系点有大学生村官的,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大学生村官联系点,进行传、帮、带,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村官创先争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把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到更高的水平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政治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针对性强的培训机制、全程跟踪的培养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第一,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联管责任体系,使大学生村官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有人落实。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协调好宣传、人事、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管理等方面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履行好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结对帮带,完善实践锻炼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带制度,帮助大学生村官缩短适应周期,尽快融入农村农民,适应农村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实践锻炼机制,继续开展“五比五赛”活动,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多压担子,多交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干事创业。不要简单地把大学生村官当作一个辅助人员,工作面面俱到,没有一个重心,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对他们的培养。
第三,制定措施,鼓励扶持自主创业。要把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来抓。农村不但是一个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舞台,也可以是一个创业的舞台。各地要积极提供有利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主动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帮助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绿色通道。要聘请相关专家,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组,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有效的创业辅导。通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为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强化考核,建立竞争择优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核心、德才素质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抓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工作业绩突出、党员群众认可的,适时推选或提拔到村“两委”班子中。要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留任农村工作,担任村“两委”干部。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各地要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县直事业单位部门定向招录、招聘大学生村官。
第五,以人为本,构建服务保障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要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的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待遇,特别是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补助。各地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医保、社保,让他们安心放心在农村工作。
到村(社区)任职简章
根据《2014年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公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简章。
一、选聘人数
2014年,我市计划选聘3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其中:男22名,女14名),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比例不低于80%。具体名额为:
溧阳市选聘20名,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男)1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女)6名,村(社区)主任助理(男)2名,村(社区)主任助理(女)2名。
武进区选聘15名,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男)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女)5名,村(社区)主任助理(男)2名,村(社区)主任助理(女)1名。
天宁区选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男)1名。
二、选聘对象及条件
选聘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大学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校(院、系)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副班长、团支部副书记及以上学生干部也可选聘。报考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位的考生,必须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选聘对象的生源地须为常州市(包括金坛市、溧阳市、武进
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戚墅堰区)。“211工程”高校(不含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不受上述生源地限制。
选聘的基本条件:(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2)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学习态度认真,能如期毕业;(4)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符合上述条件,在具体选聘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坚持大学期间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的优先,回原籍任职的优先。
参加江苏省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活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三、政策待遇和保障
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2、享受当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新聘任大学生村官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按照事业单位有关规定参加当地各项社会保险。
3、实施“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综合保险保障计划”,为在岗大学生村官每人提供保额合计100万元的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保险。
4、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聘任期满、考核合格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县(市、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岗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聘用聘任期满、考核合格以上的大学生村官。
5、聘任期满、考核合格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聘任期满、考核合格的离岗大学生村官3年内继续享受报考研究生加分优惠政策。
6、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户口原则上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
7、为新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按照人均2000元标准购置生活用品,用于生活安置。
8、为每名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宽带、《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官园地》。
四、报名
(一)报名方式
报名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报名、上传照片、资格审查和缴费确认,均在网上操作。报名人员可以选择在江苏省内的省辖市考区或者在省外设立的北京、西安、武汉考区参加笔试。
报名网址:江苏省人事考试网()。
(二)报名时间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014年3月17日9∶00-4月1日16∶00;
资格初审时间:2014年3月17日9∶00-4月2日12∶00; 缴费确认时间:2014年3月17日9∶00-4月2日16∶00。报名者通过资格初审和照片审核后即可使用已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进行缴费确认,完成缴费确认后的考生,方视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三)注意事项
1、报名人员应按要求和网上提示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同时上传报名者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正面二寸〔35×45毫米〕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b以下)。
我市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报名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凡因个人原因信息填写错误,或者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在任何环节都将立即取消考试资格或录用资格,由考生自行承担后果。
2、每个报考者只能报常州市所辖的辖市(区)的一个职位(不接受以常州市为单位的报名),并填写是否服从市内调剂。未填写的,视作同意本市调剂。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且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资格审查期间,资格审查未通过的,或者报考职位未达到1:3开考比例的,可以改报其他地区或者其他职位。
3、根据有关规定,报名人员须缴纳98元考试费,对参加笔试的考生(违纪考生除外)给予相当考试费的等额补助,等额补助将退还到考生原来缴费的卡中,请考生在此期间不要将卡注销。未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通过。等额补助退费工作将在笔试结束后进行,退费需经过易宝支付和银行两个环节,请考生及
时关注自己的银行卡状态。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人员请于2014年4月16日-18日到江苏省人事考试网()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打印中如有问题,请与省、市人事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五)资格复审
面试前,对进入面试人员进行报名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时,报名人员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所在学校出具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获奖荣誉证书、政治面貌及担任学生干部情况的相关证明等原件。受生源地限制的考生,还需提供户籍证明。上述材料均要求提供原件并提交复印件1份。
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考察资格,并在报考同职位的笔试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人员。
五、考试办法
(一)笔试
1、笔试由省选聘办统一组织进行。
2、笔试采取闭卷形式。笔试不指定复习教材,不提供考试大纲。
3、笔试时间:2014年4月19日上午9∶00-11∶30。
4、考生应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
5、考试成绩在常州党建网()公布。同时
公布取得面试资格人选名单以及资格复审的时间、地点。
(二)面试
1、面试工作由常州市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省组织人事部门的面试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实施。
2、笔试阅卷结束后,在笔试达线人员中(职位分数线由常州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确定),按不同职位从高分到低分按选聘人数的3倍(如报考人数未达1:3的,按至少1:2的比例,少于1:2比例的职位则按比例削减职位选聘数)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
(三)总成绩计算方法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的权重比例,采用百分制计算考生的总成绩,并在常州党建网()公布。
六、体检考察
1、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体检合格的进入考察环节。体检工作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因体检或考察不合格出现缺额时,按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一次性递补。
2、体检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考察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由各辖市(区)组织实施。
七、公示
对经体检、考察合格的考生,在江苏大学生村官网
()和常州党建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八、聘用
公示期满,拟聘用人选报省选聘办备案,办理聘用手续。
九、咨询电话
常州市政策咨询电话:0519-85680637; 溧阳市政策咨询电话:0519-87269066; 武进区政策咨询电话:0519-86310563; 天宁区政策咨询电话:0519-86663619; 常州市考务技术咨询电话:0519-88297772。
序号 姓 名 1 周广 2 王翔 3 董永逸 4 王森 5 廖虹雨 6 严丽莉 7 孙海霞 8 凌治云 9 杨毅 10 陈加龙 11 蒋艳艳 12 沈英凤 13 王名强 14 王小龙 15 李闯 16 郝思其 17 张蓉 18 颜荣 19 李立群 20 刘燕 21 周筱 22 杨文杰 23 赵静
毕 业 院 校 徐州工程学院 南通大学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江苏警官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江苏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淮阴师范学院
朱国锋 53 王谦 54 陈玉福 55 黄墨子 56 单友威 57 江函泽 58 丁凯 59 王欢 60 陈涛 61 刘云 62 李思 63 吴静静 64 万珑 65 周婷 66 蒋丽 67 聂新 68 高元 69 薛磊 70 孙大鹏 71 张冬冬 72 袁永莉 73 朱莎莎 74 徐贞球 75 仲慧 76 陶娟 77 孙蕾 78 刘佩珩 79 张江伟
江苏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通大学 省外其他高校 西安外国语大学 青海民族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淮阴师范学院 烟台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工程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南通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中原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湖北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徐佳敏 109 吴昊 110 韩虎 111 王枫 112 吴筱 113 夏晓丹 114 许轶玮 115 梁晶晶 116 卞瑜 117 陈玲玲 118 陆晶晶 119 金松 120 张睿明 121 沈洪敏 122 崔瑜娜 123 马俊宇 124 徐黎 125 皇甫慧敏126 张新梅 127 辛继松 128 赵菁 129 汪霞 130 王艳 131 段菲菲 132 颜丹丹 133 李伟 134 郭东萍 135 范艳秋
南通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工学院 海南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黑龙江大学 江苏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宿迁学院 宿迁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大学 常州工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南通大学
164 季睿辰 165 陈妍 166 张婷 167 张雯雯 168 成艳 169 毛佳 170 刘嘉玲 171 燕涛 172 孙健 173 刘丹 174 沈立刚 175 周星 176 龚瑞 177 路遥 178 王文会 179 杨颖雅 180 魏欣 181 丁坚 182 王之胜 183 黄杰 184 熊美娟 185 徐欣瑶 186 钱晨 187 宋洋 188 崔鹏飞 189 姜婷婷 190 史媛 191 孙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宿迁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南通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晓庄学院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江南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三江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三江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淮海工学院
220 时红艳 221 刘成刚 222 汤旭 223 王飞 224 姚月婵 225 高洁 226 朱鸿伟 227 葛晓芹 228 燕晓莹 229 陈文文 230 王菁 231 谢瑜 232 郭荣荣 233 张磊 234 崔萍 235 朱潇然 236 吴喜云 237 张亚婧 238 陈晓峰 239 李丹青 240 吴丽 241 骆琰 242 王菲菲 243 林倩如 244 张佳 245 王康 246 何冰清 247 林多多
淮阴工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云南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淮海工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贵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工学院 南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宿迁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扬州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276 陈玲 277 胡尚专 278 汤登辉 279 孙运昊 280 孙国民 281 陈林燕 282 黄静 283 余璐 284 孙垚 285 徐晶晶 286 万鹏飞 287 张坤 288 汪洋 289 唐玉 290 徐凡 291 徐曼 292 顾丹丹 293 孙晓真 294 王雪 295 严兆闯 296 李静 297 宗静 298 鲁俊 299 朱磊 300 张大勇 301 林支兵 302 郑爱艳 303 时毛
淮阴师范学院 扬州大学 江苏大学 淮海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河海大学 江苏大学 徐州工程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江南大学 宿迁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常州工学院 宿迁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11
332 孔凡坤 333 杨跃跃 334 李珊珊 335 杨洪霞 336 张丽 337 徐赞 338 安妮 339 吕慧娟 340 王明星 341 程雯 342 徐志成 343 王进 344 孙开华 345 李晶晶 346 左俊霞 347 高云 348 季芳 349 徐雯 350 杨鑫鑫 351 朱兆辉 352 万书艳 353 刘瑶 354 朱晶晶 355 罗淼 356 孙琼 357 张帆 358 叶翠竹 359 张萍
淮阴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工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宿迁学院 三江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吉林农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江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苏州大学 淮阴工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388 蔡泽浩 389 傅仕海 390 张志清 391 刘佳 392 武思梦 393 潘文杰 394 严伟 395 胡娟 396 王溪 397 杨春雨 398 杨露露 399 凌鹏 400 陈佳佳 401 李红亮 402 陈塨 403 汪惠 404 孙明君 405 黄俭军 406 王海燕 407 苏扬 408 秦婷 409 徐姣丽 410 沈娜娜 411 王义恒 412 吴双娴 413 袁鸿民 414 王伟 415 韩蕾
淮阴师范学院 常州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南京林业大学 三江学院 东南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淮阴师范学院 宿迁学院 常州工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临沂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南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盐城工学院 宿迁学院
444 汪宁 445 李佳平446 包荔 447 顾康丽 448 杨峰 449 张健睿 450 吕子明 451 彭鹏 452 薛莉 453 熊雄 454 张慧 455 花玉梅 456 沈素娥 457 侯佩佩 458 戴洪波 459 任曦 460 刘倩 461 王凯 462 陈贵翠 463 王平464 宋海瑞 465 王干 466 周鑫 467 刘亚东 468 师宜源 469 胡杨 470 庄二林 471 朱彧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 淮阴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常州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海工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南通大学
500 王万兵 501 石晓杰 502 龚明 503 安业盼 504 庄敏 505 陆雨 506 王晓勇 507 蒋峥 508 姜玲玲 509 张静 510 张丽 511 王嘉锋 512 王星 513 宋春冬 514 洪新星 515 韩雅杰 516 赵蕾蕾 517 嵇金永 518 颜启 519 阮露露 520 纪亚 521 邓鑫 522 孙东海 523 钱苏妍 524 颜盈盈 525 李怀宗 526 陈晨 527 徐惠慧
淮阴师范学院 宿迁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 宿迁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淮阴师范学院 扬州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苏州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复旦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新疆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556 王亮 557 殷俊 558 唐静燕 559 王敏 560 吴州艳 561 孙云 562 赵笑 563 卜士 564 郭慧 565 张琦 566 杜翩 567 谷珉 568 朱青飞 569 郑大伟 570 吴莹莹
淮阴师范学院 扬州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宿迁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毕业生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2008年度我县选聘了2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现聘期已满一年,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厅字„2009‟1号)要求,将对2008年度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年度考核。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
各乡镇在职的2008年度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二、考核时间
考核工作于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三、考核办法
1.年度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群众代表测评评议、村“两委”班子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确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由全县综合平衡确定,优秀比例以县级为单位计算不超过考核人数的20%。
2.各乡镇党委要制定切实科学的考核工作方案,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考核组,精心组织实施,按期完成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年度考核记录表、个人履职总结)分别报
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和县人事局人才办备案。考核结果将作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参加明年公务员考虑加分和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名单由县委组织部统一上报州委组织部。
请各乡镇对两年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于2009年12月11日前书面报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联系人:王章林联系电话:6130264
附: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年度考核记录表
中共弥勒县委组织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激发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热情,建立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和《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加强区(功能区)、镇(街)领导班子及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按照《珠海市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选聘到我市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坚持“公开招考、统一派遣、分级管理、合同聘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统筹指导。由各镇作为用人单位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签订聘用协议,各区委组织部、各镇党委负责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 选聘
第五条本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实行公开招考方 1
式,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六条招考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具有敬业奉献精神,愿意为农村服务,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三)年龄在2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四)珠海户籍优先,中共党员优先,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先。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七条根据工作需要和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第八条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
(二)配合实施珠海市创建幸福村居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科技推广等工作;
(四)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
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等工作;
(五)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
(六)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
第九条高校毕业生担任村“两委”成员职务的,按照担任职务的分工确定工作职责。
第四章 管理
第十条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负责日常管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和党团关系由各镇负责管理。
第十一条实行区、镇、村干部“三导师”结对培养制度,通过“传、帮、带”促进其尽快成长。
第十二条挂点联系村的领导干部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第十三条聘用期限为6年,分两次签订,第一次合同期限为3年,第二次合同期限为3年。第一次合同期设3个月试用期。
第十四条注重考核,由各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年一考核。
第十五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一)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观念强。能够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
想解放,勇于创新,团结同志,忠于职守,廉洁勤政。
2、工作能力强。工作思路清晰,超额完成责任目标以及临时性中心任务,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处于所在镇领先地位,为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带头致富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才能,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发展集体经济上做出突出成绩。
4、团结意识强。注重维护班子团结,大局观念强,善于同班子成员协调配合,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5、群众观念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1、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一个月不参与村工作的;
2、无特殊原因完不成责任目标任务的;
3、参与家族宗派矛盾纠纷,影响班子团结、社会稳定的;
4、因个人品行、言行不端,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生其他与“大学生村官”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在群众中丧失威信的;
5、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30%以上的。
第十六条聘期内,各区委组织部、镇党委要把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岗位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第十七条高校毕业生到村服务期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到村任职资格并解除聘用协议:
(一)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基本称职的;
(二)因责任事故、违反纪律、失职、渎职、营私舞弊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四)未经用人单位同意在其他单位兼职的;
(五)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工作,或无法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或目标,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六)因其他原因,不适宜继续任职的。
第五章 待遇
第十八条外地户籍,且满足珠海入户条件的,解决珠海户口。
第十九条工资福利参照《珠海市市直单位合同制职员管理办法》(珠办发„2007‟7号)辅助类四级职员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考核优秀的,按照我市合同制职员有关规定享受考核奖。
第二十一条高校毕业生为农村服务满4年,且其中有3年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在个人身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另外发放副科级工作津贴。
第二十二条对第一次合同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颁发《高校
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证书》,根据有关政策享受待遇。
第六章有序流动
第二十三条聘期内,符合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考试资格条件的,可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
第二十四条市、区可根据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聘用制公务员、党建指导员、合同制职员等职位,专门面向在村任职时间超过3年且考核称职的高校毕业生招考。
第二十五条对聘用合约期满(6年)、考核称职且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续聘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对聘用合约期满、考核称职,而又自愿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可聘为社区工作人员。
第二十六条自主就业创业的,根据本市相关政策规定,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十七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应当在村里工作。服务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借调到其他单位、部门工作。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云南省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推荐阅读:
云南省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办法01-10
云南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2014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10-29
2018年云南省宪法考试答案10-29
2024年云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待遇06-02
2023年云南省体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12-31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测试练习01-08
2024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考试会计专题01-30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选择题八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