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粽子学生作文(共13篇)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传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米粒洒在江河里,但是米粒很快就被鱼儿吃完了。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粽叶把米粒包住扔下河,鱼儿以为是粽叶就游开了。从此粽子就流传下来了。
下面我来告诉你们做粽子吧!先要准备糯米、红枣、粽叶和肉。糯米要浸泡一个晚上,肉要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粽叶要洗干净。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包了,把粽叶打开,在中央放一些糯米,再放一小块肉和一个枣子,还可以放几粒豆子,再用绳子把它捆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做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它放进锅子里蒸一个小时,就可以了。蒸出来的粽子有点绿色,闻起来很香,真叫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甜甜的,有点粘口。
一、端午粽子的来源
1. 北方之角黍。
“角黍”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风土记》一书早已亡佚, 但后代典籍多有引用此书之文者。其中, 唐代徐坚《初学记》卷四引《风土记》云:“仲夏端午, 烹鹜角黍。”作者徐坚注云:“端, 始也, 谓五月五日。”《风土记》还记载了角黍的做法, 宋代官修类书《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风土记》云:“俗以菰叶裹黍米, 以淳浓灰汁煮之, 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这说明, 当时人们吃角黍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至和端午。之所以称这种食物为角黍, 是由于它是用黍米包裹成角状的。
黍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种主要农作物, 性黏, 又称黄小米。考古人员在山西、河北、东北、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了炭化的黍粒和黍穗。殷商甲骨卜辞中也多次提到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丰年多黍”的诗句。中古以前, 人们不仅以黍为主食, 而且用黍来酿酒, 黍在当时人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在祭祀祖先和神灵时, 祭品中往往少不了黍, 如《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 “农乃登黍, 是月也, 天子乃以雏尝黍, 羞以含桃, 先荐寝庙。”天子所尝之黍当然不可能是生的黍粒, 只可能是烹熟过的黍饭。作为祭品的黍, 也应当是烹熟过的黍饭。祭祀所用的黍饭, 要包成角状, 这便是角黍。
为什么一定要包成角状而不做成方形或圆形呢?其原因在于把黍饭包成角状是对牛角形状的模拟, 而牛角在古代具有祭祀的象征意义。早在先秦时期, 就盛行着用长着牛角的公牛来祭祀社稷之神 (社为土地神, 稷为谷物神) 的风俗。《诗经·周颂·良耜》本是一首周天子在秋收后祭祀社稷的乐歌, 其最后四句称:“杀时犉牡, 有捄其角。以似以续, 续古之人。”意思是, 杀头大公牛, 牛角弯又长。年年这般来祭祀, 继承先人设宴飨。《诗经·豳风·七月》言:“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意思是, 举起牛角杯, 共祝万寿无疆!这说明牛角在周代又是庆丰收时的畅饮之具。有据于此, 不难发现, 角黍当源于祭祀所设的黍饭, 最早应为牛角状。
角黍用于祭礼直到东晋时仍可见到, 东晋初年范汪《祠制》云:“仲夏荐角黍。”后世所造的“粽”字尤能表达出角黍的祭祀本义, “从汉语‘右文说’的道理推知, 粽的构形义就应该是与传‘宗’有关的食物, 也就是说, 吃粽子的目的是祈求传宗接代”[1]16。粽子的谐音“宗子”, 也表达了人们传宗接代的心愿。后世北方的黍米粽中, 多包裹红枣、栗子, 其民俗象征意义正是“早立子”, 更进一步明确了“角黍”这种食物所寓含的传宗接代之意。
2. 南方之筒糭。
“糭”是“粽”的古体字, 它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糭, 芦叶裹米也。从米, 声。作弄切。”糭字的右偏旁本义为“敛足”, 即裹脚, 与米旁合在一起, 表示“糭”是一种把米包裹起来的食物。许慎为汝南召陵 (今河南郾城东) 人, 今之河南人常将稻米称为大米, 将黍米称为小米。因此, 许慎所释的“糭”, 所包之米并非一定为稻米。相反, 许慎中原人的身份, 使人怀疑当时“糭”为黍米所制。由于北方的角黍是“菰叶裹黍米”制成的, 从制作方法上看, 与“糭”是一致的, 所以角黍可谓是黍米制成的糭子。故古人常将“角黍”与“糭”二者混同, 如《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周处《风土记》称:“一名糭, 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 未分散之时象也。”
“筒糭”是把大米放入竹筒中炊煮而成的, 它是最具南方风味的古老炊米法, 这种炊米法至今在南方盛行。除食用外, 筒糭也用于祭祀。由于稻子的生长离不开水, 所以南方稻作区常常祭祀水神。在自然崇拜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和地区, 人们常把蛟龙视为水神。故人们常用筒糭祭祀蛟龙, 王仁兴先生称:“将贮有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饲蛟龙, 正是越人祭龙的古老活动, 恰如我国北方周人的祭祖之俗。”[2]77
南朝梁时, 筒糭开始与屈原发生联系。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 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 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 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 自云三闾大夫, 谓曲曰:‘闻君当见祭, 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 当以楝叶塞其上, 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 并带楝叶、五花丝, 遗风也。”这是端午食粽祭屈原之说的最早记载。在这个故事中, 屈原代替蛟龙成为水神, 筒糭也相应地转化为祭祀屈原的祭品。并演绎出蛟龙窃食筒糭, 因蛟龙惧怕楝叶、彩丝, 故祭祀屈原的筒糭要塞上楝叶, 缠上五彩丝。楝叶、五彩丝的这种解释当然并不可信, 但却并非凭空杜撰, 其古老因子源于荆楚地区人们祭祀水神的风俗。据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二记载, 周昭王溺于江汉, 死为水神, 人们在水边立祠祭祀, “至春上巳之日, 禊集祠间, 或以时鲜甘果, 采兰杜包裹, 以沉水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可见, 筒糭是南方稻作区不同区域祭祀水神的风俗综合演化的产物。
同角黍一样, 筒糭在晋代、南朝时期还是夏至的节令食品。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荆楚五月风俗称:“夏至节日食糭。按, 周处《风土记》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糭。”足见南朝梁时, 即使是在屈原故里所在的楚地, 亦无五月五日端午节食糭子祭屈原的说法。《荆楚岁时记》的这条记载还表明, 南北朝时人们已将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统称为“糭”, 这生动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饮食文化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南朝时期, 随着屈原在端午节核心地位的确立, 包粽子、吃粽子开始成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
二、端午食粽习俗的传承
隋唐统一后, 形成于南国水乡的端午节, 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载:“唐岁时节物, ……五月五日则有百索粽子。”百索粽子就是用五色彩丝扎缚的粽子。唐代端午节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的粽子, 最著名的是九子粽, 因其用彩线将九个粽子扎在一起而得名。唐代不少诗人歌咏过九子粽, 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云:“四时花竞巧, 九子粽争新。”温庭筠《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遗址仅有存者偶成四十韵》云:“盘斗九子粽, 瓯擎五云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 “九”代表多, 九子粽具有祈求多子的含义, 折射出北方粽子祭祖的起源。从百索粽子及九子粽的形制和内涵来看, 唐代时粽子已经彻底糅合了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
唐代以后, 端午食粽子的民俗历代传承下来。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得糖果子、粽子”。宋代的端午粽子种类很多, 吕原明《岁时杂记》云:“端午粽子, 名目甚多, 形制不一, 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 又有九子粽”。宋室南渡后, 在行在临安还出现了“巧粽”,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端午》载:“糖蜜巧粽, 极其精巧, ……巧粽之品不一, 至结为楼台舫辂。”
元代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 但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代熊梦祥《析津志》记载了京师大都 (今北京) 的端午习俗:“宣徽院进宝扇……香粽”[3]203, “进上凉糕并角黍”[3]218, “光禄寺酒、凉糕、……米粽”[3]219。
明代从皇宫到民间, 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据明人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载, 明代宫中端午节要饮朱砂、雄黄、菖蒲酒, 吃粽子、蒜水面。明代皇帝还将粽子分赐给群臣, 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一载:“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 酒数行而出。”在南方的杭州, “端午为天中节, 人家包黍秫以为粽, 束以五色彩丝”[4]360。在北方的河南尉氏县, 嘉靖年间 (1522—1566) 端午节时“家家为角黍相遗”[5]23。
清代南北沿袭端午食粽的风俗。在南方的苏州, 端午人们用菰叶包裹黍米为粽, 形似秤锤, 称为秤锤粽, 民人在市肆中买回相互馈赠贺节, 并用来祭祀祖先[6]120。在京师北京, “每届端阳以前, 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馈贻”[7]65。在河南开封, 康熙年间 (1662—1722) 端午节时“晨起饮雄黄酒, 食角黍”[5]17。
民国年间, 端午食粽的风俗丝毫不衰。在当时的各种地方志中, 几乎都有端午食粽子的记载, 人们还将粽子作为节日食品互相馈送。
新中国成立后, 传统的端午习俗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如雄黄酒、菖蒲酒的饮用日渐式微, 但食粽子的习俗却得以很好地传承发扬。如今, 吃粽子和划龙舟一起成为端午节最具有标志性的两大习俗。
摘要:粽子来源于上古祭祀习俗, 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是其两个相对独立的来源。唐代时, 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关键词:端午,粽子,来源,角黍,筒糭
参考文献
[1]孙正国.端午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2]王仁兴.中国年节食俗[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7.
[3]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析津志辑佚[Z].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
[4]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卷二十) [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5]丁世良.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中南卷) [Z].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6]萧放.中国民俗史 (明清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清晨7点多,东三环边上的一个早市已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买菜的人。一名买新鲜粽叶的商贩一边往身后的大口袋里掏着粽叶,一边应着围拢在地摊前问价和挑拣的人。
这个小贩是早市上唯一卖新鲜粽叶的人。距离她十多个摊位的另一铺地摊也卖粽叶,但因为那是用塑料袋真空包装的湿粽叶,因此没能引起买菜人的兴趣。小贩掏出的粽叶长得如同玉米秆上生出的叶子,又细又长,只有不到4指宽;闻起来并没有箬叶独有的竹香。
“这是芦苇叶,包出的粽子比箬叶还好吃。”小贩推销着。箬叶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粽叶;提起“粽叶”,人们首先想到的也基本都是箬叶。6月1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报告称,由于箬叶的采摘季节通常是每年的7~10月,目前市场上的速冻粽子、真空粽子、熟制粽子等都极少用新鲜粽叶。为了保证粽子的“卖相”,一些不法商人会用工业原料将粽叶染色。
工业原料“美容”粽叶,是“公开的秘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用来使粽叶返青的“染色剂”是工业硫酸铜和氯化铜。
粽叶在采摘之后,由于所含的叶绿素被氧化,加之受到地域、保存条件、运输等环节的影响,因此色泽会变暗,而呈现出深绿偏灰黑色或黄色。经过硫酸铜、氯化铜的浸泡,粽叶又会重新呈现出鲜亮的绿色。
在高温蒸煮时,“返青粽叶”里的铜、砷、汞等重金属元素会游离到粽子中。如果长期或大量食用,会引起铜中毒,甚至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威胁人体健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称,“用硫酸铜浸泡粽叶使粽叶变绿,也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我们联系了一些生产粽叶的企业,也打电话进行过咨询。他们很肯定,说市场上有‘返青粽叶’销售。我们走访了北京的一些超市、农贸市场,还没有发现人工染色的粽叶;可能是因为食品安全抓得比较紧,问题粽叶不敢贸然进来。”董金狮说。
目前,北京市场上所售粽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干的箬叶;另一种是真空保鲜技术处理的湿箬叶,也就是当粽叶还是新鲜时,就用保鲜剂、水将其真空保存;由于没有被氧化,粽叶的颜色也没变黄。董金狮拿起一袋真空保鲜的粽叶,抽取了一张出来,“我们闻了味道,是粽叶的味道;又用开水烫过、拿棉签蘸油擦过,都没有发现掉色。这说明,这包粽叶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在这包粽叶的包装上,并没有关于保鲜技术和使用了何种保鲜剂的说明。“我们问过厂家,使用的是什么保鲜剂,他们并没有说;只是说‘一标出来的话,害怕老百姓不买’。”董金狮估计,保鲜剂的成分是苯甲酸,它通常用于食物的防腐,而且有一个量上的限制。至于粽叶在保鲜中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成分,现在,国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标示那么细致。
除了粽叶,包粽子用的糯米和馅,也藏有猫腻。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称,为了节省成本,商贩们包粽子的原料大都是从批发市场进的货,糯米不是陈年的,就是生虫、发霉的。糯米买来之后,被放在大盆中用水浸泡、反复淘洗,直至颜色发白,闻不出霉味。做馅用的咸肉、香肠,也是挑着便宜的买,特别是肉粽、香肠粽,加进了酱油、味精之后包成粽子,消费者在煮熟后更无法识别原料的本来面目。
被查食品厂警惕记者买粽子
在北京东四环外的一家小作坊,记者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糯米的味道。两平米左右的空间内,干黄的粽叶躺在地上;另有一些粽叶被放到一个大盆里浸泡成暗绿色。旁边的大盆里泡着糯米,不时有苍蝇在粽叶和糯米盆边飞来飞去。
“这已经很干净了,起码没有造假。”作坊的男子告诉记者,一些商贩为了在端午节挣一笔,提前一周就把粽子煮好,等到卖的时候,粽子已经变质了。还有的小贩会直接在糯米里掺杂变质的大米,这种粽子口感硬邦邦的,吃了还容易腹泻。“这些都见怪不怪。最可怕的是,有人给粽叶染色。
北京素香斋食品厂就是一家被工商部门查处的企业。在2008年,它被曝光正月起开始包粽子、未经冷藏在端午前煮熟出售。6月1日,记者以购买粽子为由,联系了素香斋食品厂。该厂的“张经理”拒绝了记者参观其加工工厂的要求。一名自称是负责销售素香斋食品厂粽子的男子将记者带到了回龙观某小区地下室一层的一间出租屋;屋里的货架上摆放着真空包装的粽子礼盒。这些礼盒都是在嘉兴生产的。该男子说,素香斋食品厂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没有生产粽子了。
不过在6月2日,一家隐藏在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乡的一个出租院内、生产加工粽子的黑作坊被工商部门取缔。
这个黑作坊为了提味儿,向粽子内任意添加甜蜜素。这里每天大约生产一两千个粽子,用三轮车或者面包车运送到潘家园附近的鼎盛市场,摆摊销售。据了解,过量食用“甜蜜素”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都禁止了在食品中使用该物质,我国对甜蜜素的使用也有限量的规定。
此次,工商人员在这个黑作坊查获了2500斤滥加甜蜜素的粽子。
粽叶要纳入生产许可管理
董金狮提醒说,购买粽子,一定要到正规的超市,要挑选正规食品厂的产品,包装的标识比较全、有QS认证的会相对安全。而作为一种食品的包装物,粽叶也应该纳入生产许可管理,进行QS的市场准入认证。
海水似乎从遥远的另一边赶来,被海精灵悄悄推来。它慢慢会拢,碰到高起的石块,霎那之间,一朵朵晶莹洁白的浪花出现,伴随阵阵海浪之音,它们融合在一起,在蔚蓝的舞台演绎。
突然一个浪头势不可挡地涌过来,后面还有几个跟随的浪头,它们一起冲过来,朝海边的岩石冲过来,眨眼之间,“嘭”一声巨响,海浪被岩石击得粉身碎骨,化作一滴滴细小的翡翠水滴,重新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我闭上眼睛聆听着,那仿佛是是一声巨响,在我的心头猛然一击,脑海里忽然涌现千军万马与敌人对抗,气势磅礡的战士无所畏惧,朝着强大的敌军发起进攻,他们永远不会放弃,呐喊着,冲击着。像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声声马啼,一声声口号,一声声刀剑碰撞、火炮轰鸣的声音,都仿佛真从我的耳边传过。这大海啊,原来就是沙场,是英雄的向往。
继续聆听,海又变得平静,海浪翻涌,仿佛在倾诉、仿佛在呢喃。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跌宕起伏,时高昂时低沉,有时充满欢乐色彩,有时又氤氨伤感气息。舒缓的潮水声让我听到了母亲在耳边的温暖嘱咐,父亲在电话里亲切的问候,风吹过老家那棵大树的哗哗声音……日子一天天溜走,我听到爸妈拄拐杖的嗒嗒声,孩子绕我膝下的`笑声,时钟总是无情,滴滴嗒嗒,一刻不停。海水退潮、涨潮,一天一天也就这么过去,静谧美好。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叶子包的棕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棕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棕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人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棕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棕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选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D口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选手们听了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等名称。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在门上插艾叶,来赶走疟疾。另外,还要喝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
早晨,奶奶一大早就买回了两把艾叶,我换好衣服,跑到客厅里,一股沁人心脾的味道扑鼻而来。我耸了耸鼻子,情不自禁地说:啊,在空气中,这种香味弥漫了整个客厅。
到了中午,姑姑,姑父和表哥回来了。我心里特别开心,他们一进门,我就迎接他们:姑姑,姑父,哥哥,端午节快乐!婷婷,端午节快乐!奶奶高兴的走过来,看着表哥那高高的身子,满脸笑容,似乎无视了我。爷爷从厨房里一边端着饭菜,一边对我们说:哎呀,你们都回来了呀!快过来吃饭吧!我一听,和哥哥跑到饭桌前,凝视着桌子上的饭菜,哇!好多菜呀!而且,都是我喜欢吃的。我心里想着,饭菜把桌子都放满了。
饭后,奶奶看了看我们,全都吃饱了。之后,再拿了许多粽子放在桌子上。哇!这就是传说中的团圆粽子吧!
粽子好吃,也有隐忧
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营养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粽子的内馅多种多样,使其口味各不相同,有荤粽、素粽、咸粽、甜粽之分,又有南粽和北粽之分。
荤粽 如肉粽、排骨粽、鸡(鸭)肉粽、火腿粽、香肠粽、咸蛋黄粽、栗子肉粽、清真粽(牛肉粽)、莲蓉肉粽等,口味以咸为主。荤粽的蛋白质、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属高能量食品。
素粽 如豆沙粽、什锦粽、蜜枣粽、五谷杂粮粽、松仁粽、胡桃粽、清水棕等,口味以甜为主。虽然称为“素粽”,但除少数外(例如清水粽),一般素粽都含有猪油、白糖、调料等,油脂(饱和脂肪酸)和糖含量较多,同样属高能量食品。
保健粽 有一些粽子的内馅会添加一些中药成分,如红枣、枸杞、山药等,名曰“保健粽”。
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胃肠疾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患者,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及脂肪、蛋白质含量过高的粽子。可选用五谷杂粮粽,或采用食物替代的方法,增加膳食中的粗纤维,如蔬菜、燕麦粥等,适量食用,这样既可以品尝到端午佳节的美味食品,又可以减少吃粽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糖尿病患者不适宜吃红豆粽、甜粽,但如果能搭配膳食纤维含量多的蔬菜或不甜的水果,还是可以少量食用的。
由于大多数粽子均含有较高比例的油脂(饱和脂肪酸)和糖,咸粽的盐含量较高,而且粽子的主食材糯米的淀粉结构主要为支链淀粉,经糊化后性质粘滞,在胃内难以消化,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如胃酸分泌增多、腹痛、腹胀、腹泻等,即使是健康人士也不宜多吃,特别是老年人、孩子以及患者要格外注意。
为粽子配餐,吃出健康
荤粽 当选用荤粽作为主食时,不宜过量,并配以能提供丰富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能达到营养供给的平衡,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吸收。另外,荤粽一般含盐较高,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控制食用量。
素粽 选择素粽为主食时,也不宜过量。这类粽子缺乏优质蛋白质,因此要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蛋类等,还要配以新鲜蔬菜和水果。
吃粽有窍门
备茶吃粽 吃粽子时最好备一杯淡茶,既有利于消化,又可平衡油腻的口感。
不盲目吃粽 在购买粽子时,可参考食品外包装上的原料配料表,根据其配方和能量的多少,购买适合自己的粽子食用。
今天,我和我母亲来到了外婆家包粽子。包粽子前,外婆告诉我说:“传说曾经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了!”母亲叫了一声。外婆赶紧带我走进了厨房,我看到地上摆着芦叶、肉、米粒等材料,母亲已经有模有样的包起来了,外婆也开始教我包粽子了:“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就好了。”外婆绘声绘色地边说边给我演示。我也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错过某个细节。听完,我也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我第一个粽子刚放米粒的时候,下面漏了一条缝。第二个粽子刚绑线时炸了开来米粒撒了一地。母亲瞪了我一眼,对我说:“去去去,你真是大呆子帮忙——越帮越忙。”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不久之后,种子包好了,我急切地说:“快烧吧,为了吃粽子,我早饭还没吃呢!”不久之后终于好了,我拿起一个粽子,“烫烫!”赶紧放下。
我只好用筷子夹道房间,吹着空调,开着风扇,粽子很快凉了,我小心翼翼地拨开粽子,轻轻地咬了一口,味道有点咸,粘在嘴里,很有韧性,慢慢咽下去,感觉棒极了。接着我大口大口地吧第一个。
一进姥姥家的大门,粽子的清香扑鼻而来,姥姥正在门口包粽子。我用手捧起一把糯米,啊,糯米的米香是多么沁人心脾;我捡起一片粽叶,呀,粽叶的粽香令人神清气爽!我迫不及待地请求姥姥:“姥姥,快教我包粽子吧!”姥姥笑呵呵地说:“好,不过包粽子很难,你能学会吗?”“没问题,我一定能学好的!”我信心十足地说。
姥姥顺手拿了四片粽叶,对我说:“看好啦!”只见姥姥先将四片粽叶依次排列又稍有重叠地平铺在一起,双手放在粽叶下面,卷成一个漏斗状,让粽叶的“尾巴”在后,“头”在前,再用手撩起一小把糯米,装到“漏斗”里去,拿一个蜜枣放在中间,然后撩起一把米盖住枣,最后将粽叶的“尾”从上面封住粽子的馅,并把剩下的粽叶绕着粽子缠完。姥姥娴熟地用线包扎好粽子,一个可爱小巧的粽子就诞生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姥姥轻轻松松就包好了一个粽子,觉得姥姥包粽子就像变戏法一样神奇,手指头三绕两绕都合着一种节奏,看久了就会入迷。姥姥包粽子的功夫真是了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达到姥姥这个水平,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学着姥姥的样子,找来四片大小相等的粽叶,整整齐齐地排列好,然后双手一合,做成了一个很小的漏斗,我用糯米把这个漏斗填充得满满的,可是我刚一用粽叶封住口,米就全从两边露出来了。哎,赶紧请教姥姥吧!“封口的时候要用大拇指捏好下面的口,食指和中指要封好两边的口,整只手都要捏紧了,千万不要松开,否则米就露出来了。”姥姥一边说一边又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不服气,就重新拿起粽叶包了起来。“哈,总算没漏出来!”这回可不会再错了,我高兴得想,可是,粽叶那么长,怎么捆扎呀?我刚一拿起剩余的粽叶,粽子又散了,原来一疏忽,手又松了。“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来一次!”姥姥微笑着鼓励我。
我又恢复了刚开始的斗志,毫不气馁,再一次包了起来。可惜第三次也没成功,米还是漏了出来。“封好口后,粽叶先往左拧一圈,再从上面转过来,最后从底下掏过来。”姥姥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包了拆,拆了包,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不是很漂亮,但毕竟是我亲手包好的第一个粽子。我又包了几个,一个比一个好看,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半个小时后,粽子熟了,我终于吃到了我自己包的粽子。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是唐玄宗赞誉粽子的佳句。可见粽子在百姓生活中有很重要地位。恰逢端午佳节,家人团聚,亲手包上几个粽子,是对节日最好的纪念。
每年端午我都是在外婆家度过,以往都是外婆包好我吃现成的,这次我特意要自己动手体验下包的乐趣,一盆竹叶、一盆大米、一份肉、一份酱。简单的操作,却需要很高的技巧。一开始我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可没想到手刚和竹叶接触,就如闪电般的缩了回去,原来竹叶上有很多刺,拿的方法不对就会割到手。下一步是要把竹叶卷起来,这不仅关系到粽子的形状是否好看,还会影响粽子在蒸煮时会不会散开。我左试右试一直没做出合适的形状,根本没办法往里面放馅。我不断努力尝试,终于可以将竹叶很好地卷起来。接下来就是放米了,先放三分之二的白米,再放肉馅,最后放满白米。这一步骤需要控制好米量,米少了会包的不实,米多了会把叶子涨破。我就实实遇到这个问题,只管馅放的痛快,结果太紧了,米和肉都哗哗的流了下来,这下要从新来了。用绳子捆出好看的三角形状,是包粽子手艺高水平的体现,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上一圈下一圈费了好半天,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可一看外形,乱七八糟扁扁踏踏,三角形硬是包成了椭圆形。与其说是粽子,倒不如说是大饼。可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一点成就,我利用总结的经验,循规蹈距一步一步慢慢从新又包了一个粽子,看似比之前的好一点了。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虽然手法越来越流畅可形状一直不完美,这时外婆过来,手把手教我包粽子的步骤。在外婆的指导下我的粽子开始有型了,最后我完全熟悉了包粽子的步骤;先两手一捏,把粽子的形状捏出来,然后再把上面的叶子按下去,将四周的的边往里推,最后压住粽子封口把多余的叶子包严压平,再拿绳子捆住他的三个棱角,这样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就包好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是不是格外的香甜呢!
粽子的种类很多,有糯米粽大米粽和豆粽。口味也丰富,可放肉放枣放蛋黄,咸甜均可。它们的外表是一样的,只有剥开后才知道实际的味道。就像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只有深入到内心,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包粽子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每一步都要认真去做,不求快不贪多,水平就在重复的步骤中慢慢的提高了。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只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虚心请教,不急于求成,最终都会获得成功。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传统佳节端午节,也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我就特别的喜欢吃粽子,当然,喜欢吃,那就首先得学会包,这不,刚刚学会包粽子的我,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妞妞,包粽子了奶奶在餐厅叫我,我只回了一声哦,然后慢慢地离开书桌,看来我还是不怎么想包粽子,我来到餐厅,奶奶就妙语连珠的把包粽子的步骤快速的说了一遍,奶奶言之谆谆,可我却听之藐藐。包粽子的时候还心不在焉,可当我看到奶奶那熟练的`手法,我的兴致才被突然的激发出来了,但是由于一开始根被没有听进去,只好硬着头皮再向奶奶请教,奶奶又详细地讲了一遍。瞧,我包的粽子也很好看哦!
我终于会包粽子了,这下,我也可以吃我自己包的粽子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先看看有什么馅吧!哦,有糯米、鸭蛋、绿豆、红枣、花生、豆沙,怎么样,够齐全吧!我拿了两把勺子,蹦蹦跳跳地向客厅跑去。这时,妈妈发话了:”今天我们主要包豆沙馅的,红枣馅的,绿豆鸭蛋馅的和绿豆花生馅的。我上网看了一下视频,其实包粽子挺简单的,总共分4个步骤。1、那两片粽叶围成漏斗状;2、把馅挖进“漏斗”;3、用粽叶包好;4、用线缠紧。简单吧?“”简单。“我和爸爸一口同声地说。
开始包了,我心想:这么简单,我5分钟就能包10个。可是,看着容易,做起来可就难。我包的粽子,不是露馅了,就是没包紧。看看妈妈手忙脚乱的样子,我扑哧一声笑了。爸爸却不做,对妈妈指手画脚的。爸爸无奈地说:”让我来吧,给你做个示范。“然后便认真地包了起来。结果,也包的懒懒散散的。妈妈笑着说:”这这就叫示范呀?“爸爸不服气地说:”不比你包的强?“妈妈不和他纠缠认真包了起来。这时爸爸提议到楼上再看一遍录像。我和妈妈都同意了。我仔细地看了一遍,双手把粽叶轻轻弯成漏斗状,挖上6分满的馅,用粽叶认真包好,把线紧紧缠在粽子上,一个小粽子终于诞生了。妈妈直夸我包的好,就是水平很高的爸爸也觉得不错。经过1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的”战利品“可就硕果累累了,看着我们用劳动换来的一个个小粽子,我高兴地笑了。
粽子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食品,原本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吧。
古人把粽子叫做角黍,是因为粽子的有角。粽子一般都是四个角,三个角的也有,但据说还有能包出五个角的。
古人包粽子以黍米,黍米即黄米,黄米很黏,味道亦特殊,昔时人们的祭祖是必用黄米,一碗黍米饭蒸熟,黄澄澄供在那里亦真是好看,若此时派糯米上场,恐怕就要被比下来,虽然糯米洁白,打年糕离不开它,但白花花的供给祖宗好像不那么好看。
说到粽子,当然离不开包粽子的粽叶,最好是苇子叶,水泽河汊处到处长有这种水生植物,用新鲜的碧绿的那种,闻着清香,用隔年发了黄的,味道亦浓。
【端午节的粽子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端午节怎样包粽子的作文07-04
端午节粽子的作文400字03-12
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作文350字01-28
关于端午节包粽子的初中作文怎么写?06-19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500字作文02-12
端午的粽子作文500字06-23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端午吃粽子05-28
端午节包粽子初一作文09-27
初中端午节包粽子作文11-22
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