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作业规程
一、电气专职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露天煤矿的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安装、运行、试验和安全防护等工作的知识、安全规程、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负责。
二、电气设备运行中,禁止在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或有色金属度量尺。
三、处理好所拆除的电线、电缆,缠好接头。
四、向固定设备供电的变压器,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固定设备外壳必须直接重复接地。
五、采场和排土场的低压配电电压不得超过1K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压应采用220V,带漏电保护的手持式电气设备电压不得超过380V。
六、室外使用的变压器要保持清洁,保证变压器散热性能;要经常检查油位、油质、油温是否正常。
七、露天煤矿的变(配)电装置、油库、爆破材料库、高大或易受雷击的建筑,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每年雨季前试验检查一次。
八、50V以上的交流电气设备和内绝缘损坏可能带有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设保护接地。
九、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必须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不得将多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串联接地。
十、爆破作业结束后,必须检查爆破区内的接地装置。
十一、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对矿井设计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岩石集中巷布置方式, 将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布置在煤层中, 增加了煤巷在井巷工程中的比例。目前, 煤矿掘进巷道中大量的是煤巷, 约占总掘进巷道工程量的70%左右。
我国煤巷高效掘进方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悬臂式掘进机与单体锚杆钻机配套作业线, 也称为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 在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掘进机械为悬臂式掘进机, 它适应范围广;第2种是连续采煤机与锚杆钻车配套作业线, 在我国神东、万利等矿区及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 主要掘进机械为连续采煤机, 它需要多巷掘进, 交叉换位施工;第3种是掘锚机组掘锚一体化掘进, 仅在一些矿区进行了使用, 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2 掘进机司机作业工程中的操作规程
1) 掘进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作业。
2) 必须坚持使用掘进机上所有的安全闭锁和保护装置, 不得擅自改动或甩掉不用, 不能随意调整液压系统、雾化系统各部的压力。
3) 掘进机必须装有只准以专用工具开、闭的电器控制开关, 专用工具必须由专职司机保管。司机离开操作台时, 必须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在掘进机的非操作侧, 必须装有能紧急停止运转的按钮。掘进机必须装有前照明灯和尾灯。开动掘进机前, 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煤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时, 方可开动掘进机。
4) 掘进机作业时, 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 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3 MPa, 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1.5 MPa;如果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3 MPa或无内喷雾装置, 则必须使用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掘进机停止工作和交班时, 必须将掘进机切割头落地, 并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和磁力启动器的隔离开关。
5) 检修掘进机时, 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桥下方停留或作业。各种电器设备控制开关的操作手柄、按钮、指示仪表等要妥善保护, 防止损坏、丢失。
6) 机器必须配备正副两名司机, 正司机负责操作, 副司机负责监护。司机必须精神集中,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不得委托无证人员操作。切割头变速时, 首先切断截割电机电源, 当其转速几乎为零时, 方可操作变速器手柄进行变速。严禁高速运转时变速。
7) 司机工作时精神要集中, 开机要平稳, 看好方向线, 并听从工作面人员指挥。前进时将铲煤板落下, 后退时将铲煤板抬起。发现有冒顶预兆或危及人员安全时, 应立即停车, 切断电源。接班后, 司机应配合班组长认真检查工作面周围的围岩和支护、通风、瓦斯及掘进机周围情况, 保证工作区域附近安全、整洁和无障碍物。
8) 经检查确认机器运转正常并在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 方准合上电源总开关, 按操作程序进行空载试运转, 禁止带负荷启动。开机前必须发出报警信号, 合上隔离开关, 按机器技术操作规定顺序起动。一般顺序是:液压泵——胶带转载机——刮板输送机 (转载机) ——截割部。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切割工作, 根据不同性质的煤岩, 确定最佳的切割方式。
3 开机前司机需对机器进行检查
1) 各操纵手把和按钮应齐全、灵活、可靠。
2) 机械、电气、液压系统, 安全保护装置应正常可靠, 零部件应完整无缺, 各部连接螺丝应齐全、牢固。
3) 电器系统各连接装置的电缆卡子应齐全牢固, 电缆吊挂整齐, 无破损、挤压。
4) 液压管路、雾化系统管路的管接头应无破损、泄露, 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将所用延长的电缆、水管沿工作面准备好, 悬吊整齐, 拖拉在掘进机后方的电缆和水管长度不得超过10 m。
5) 减速器液压油箱的油位、油量应适当, 无渗漏现象, 并按技术要求给机器注油、润滑。
6) 转载胶带输送机应确保完好, 托辊齐全。
7) 切割头截齿、齿座应完好, 发现有掉齿或严重磨损不能使用时, 必须断开掘进机电气控制回路开关, 打开隔离开关, 切断掘进机供电电源, 并在顺槽开关箱上挂停电牌后再进行更换。
8) 装载爬爪、链轮要完好。刮板链垂度应合适, 无断裂丢销现象, 刮板齐全无损, 应拧紧防松螺帽, 防止刮板松动。转载机的胶带和接口无破裂, 胶带松紧程度适当。
9) 履带、履带板、销轮、链轮保持完好, 按规定调整好履带的松紧度。
10) 水雾化 (喷雾) 装置系统、冷却系统、照明应良好。水质、水压、流量应符合规定, 喷水管路、喷嘴应畅通。
4 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采取的措施
在掘进作业中如遇到岩石等问题应当场进行解决, 例如:岩石易破碎的, 应在巷道断面的顶部开始掘进;断面为半煤岩的, 应在煤岩结合处的煤层开始掘进。
1) 司机要按正确的截割循环方式操作, 并注意以下事项:
①掘进半煤岩巷道时, 应先截割煤, 后截割岩石, 即按先软后硬的程序。②一般情况下, 应从工作面的下部开始截割, 首先切底掏槽。③切割必须考虑煤岩的层理, 切割头应沿层理方向移动, 不应横断层理。④切割全煤, 应先四面刷帮, 再破碎中间部分。⑤对于硬煤, 采取自上而下的截割程序。⑥对较破碎的顶板, 应采取留顶煤或截割断面周围的方法。
2) 截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岩石硬度大于掘进机切割能力时, 应停止使用掘进机, 并采取其他措施。②根据煤岩的软硬程度掌握好机器的推进速。
摘要: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 采煤技术和采煤核心机械装备也在进一步的改进, 传统的掘进方法已经无法跟上当今煤矿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生产实践证明, 矿井使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机及相关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掘进速度及掘进工效。文章主要概述了煤矿掘进机司机的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一、选择题(每道题5分,共计50分)
1、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有()点。()
A、4B、3C、5D、22、作业人员的体格检查是每()年检查()次。()
A、3,2;B、1,1;C、2,1;D半年,1;
3、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高压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及以上,低压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以下。()
A、10000V,10000V;B、10000V,8000V;
C、90000V,60000V;D、5000V,5000V;
4、高压设备可由单人值班或单人操作条件正确的一项是()。
A、室内高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遮栏,遮栏的高度在1.7m以上。
B、室内高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遮栏,遮栏的高度在1.7m以上,安装牢固并加锁者;
C、对室内高压断路器(开关)的操动机构(操作机构)用墙与该断路器(开关)隔离或装有远方操动机构(操作机构)者。
D、对室内高压断路器(开关)的操动机构(操作机构)用金属板与该断路器(开关)隔离。
5、在某种情况的时候,需移开遮栏检查在电压是500kV等级,安全距离为()米。()
A、3B、4C、5D、66、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m以内。进入上述范围人员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A、3,6;B、4 ,8 ;C、2,4;D、5 ,10;
7、下列哪种情况应加挂机械锁:()
A、未装防误闭锁装置
B、当电气设备网门闭锁失去作用时的有电间隔网门;
C、设备检修时,回路中的各来电侧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手柄隔离开关(刀闸)机构箱的箱门。
D、设备检修时,回路中的各来电侧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手柄和电动操作隔离开关(刀闸)机构箱的箱门。
8、()是电气设备上安全工作的组织措施。()
A、工作票制度;B、工作制度;
C、工作管理制度;D、工作间断制度。
9、电气设备上安全工作的技术措施: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围栏),以上措施由()执行。
A、运行人员B、有权执行操作的人员
C、工作许可人D、运行人员或有权执行操作的人员
10、带电作业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如遇雷电(听见雷声、看见闪电)、雪雹、雨雾不得进行带电作业,风力大于()级时,一般不宜进行带电作业。
A、3B、4C、5D、6
二、填空题。(每道题5分,共计15分)
1、工作票所列人员有:、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专责监护人、。
2、在绝缘子串未脱离导线前,拆、装靠近横担的第一片绝缘子时,应采用或穿屏蔽服方可直接进行操作。
3、等电位作业人员应在衣服外面穿合格的全套屏蔽服(包括帽、衣裤、手套、袜和鞋),且各部分应连接良好。屏蔽服内还应穿着。
4、严禁用的方法使两电源解列或。
5、电力电缆设备的标志牌要与的名称一致
三、解答题。(每道题7分,共计35分)
1、非开挖施工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答:
2、在带电设备周围严禁使用哪些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工作。答:
1.0目的
使电气焊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得到规范的指导,减少和预防违章操作事故的发生。2.0适用范围
管理处辖区作业人员进行电气焊工作业的安全管理。3.0内容
3.1.1通用规范操作要求
1)作业前必须检查所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填写《维修工具安全检查表》,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2)作业前应根据现场的作业环境条件,要做好防脏防乱的预防措施,设置合适的警示标示牌、或警示带、或警示栏。
3)作业过程中,使用维修工具时,应严格执行《维修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相关要求执行。4)作业过程中,进行登高作业时,应严格执行《登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相关要求执行。5)在作业过程中,所有作业人员禁止吸烟。涉及动火作业时,应到消防中心办理好“动火作业证”,并在现场配置至少一个合格的灭火器。
6)作业过程中,发生应急事件,应按《应急事件处理作规程》相关要求执行。7)作业过程中,发生触电、摔伤等工伤事故,应按“正确急救救护方法”相关程序处理。8)电气焊作业中产生的焊渣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应清理按不可回收类处理。9)作业完毕,应清理干净现场,如有需要时,应通知环境组进行二次清理。3.1.2电焊专业操作要求:
一、未获得有效电气焊工操作证者不得进行电气焊作业;
二、作业人员要熟知电气焊工具工的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电焊机要设独立开关,机外壳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长度小于30m,两侧接线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的防护罩。
四、电焊线要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
五、焊接工作业开始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焊接用的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由电工进行。
六、电焊机所设的单独开关要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要戴手套侧向操作。
七、在焊接储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时,必须将其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八、焊接用的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九、施焊场地周围清除易燃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
十、在狭小空间、船仓、容器和管道内工作时,为防止触电,必须穿绝缘鞋,脚下垫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最好两人轮换工作,以便互相照看。否则须有一名监护人员,随时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一遇有危险情况,可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十一、身体出汗后而使衣服潮湿时,切勿靠在带电的钢板或工件上,以防触电。
十二、工作地点潮湿时,地面应铺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十三、更换焊条一定要戴皮手套,不要赤手操作。
十四、在带电情况下,为了安全,焊钳不得夹在腋下支搬被焊工件和将焊接电缆挂在脖颈上。
十五、推拉闸刀开关时,脸部不允许直对电闸,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烧伤面部。
十六、确保接地线接头良好,避免场地潮湿引起触电事故及避免场地不整洁引起火灾事故。
3.1.3气焊气割专业操作要求
a)未获得有效气焊工操作证者不得进行电气焊作业; b)作业人员要熟知电气焊工具工的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c)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对其进行覆盖、隔离。
d)氧气瓶、乙炔瓶所在的位置距火源不得少于10m,使用时两瓶距离不得少于5m,存放时两瓶距离不得少于2m。
e)乙炔瓶要放在空气流通好的地方,严禁放在高压线下面,要立放固定使用,严禁卧放使用。
f)使用乙炔瓶时,必须配备专用的乙炔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g)瓶阀开启要缓慢平稳,以防气体损坏减压器。在点火或工作过程中发生回火时,要立即关闭氧气阀门,随后关闭乙炔阀门。重新点燃前,要用氧气将管内的混合残余气体吹净后进行。h)严禁在带压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带电设备应先切断电源。
i)装置要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漏气。同时要严禁气路沾油,以防止引起火灾。j)氧气瓶、乙炔瓶(或乙炔发生器)在寒冷地区工作时,易被冻结。此时只能用温水解冻(水温为40℃),严禁用火烤。
k)点火前,检查加热器是否有抽吸力,其方法是:拔掉乙炔胶管,只留氧气胶管,同时打开氧气阀和乙炔阀,这时可用手指检查加热器乙炔管接口处有无抽吸力。有抽吸力时,才能接乙炔管进行点火;如果没有抽吸力,则说明喷嘴处有故障,必须对加热器进行检查,直至有抽吸力时,才能进行点火。
l)停止工作时,必须检查加热器的混合管内是否有窝火现象,待没有窝火时,方可收起加热器。
m)乙炔气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输气流速不超过1.5—2.0立方米/小时。当需要较大气量时,可将多个乙炔瓶并联起来使用。
n)点火时应遵循操作程序避免引起回火导致氧气瓶爆炸。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6560-2003《海上石油设施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与GB/T6560-2003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名称;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和引用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见第2章);--修改了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的等效表述形式(见3.1.2,3.3.4,3.3.13,3.3.14);--修改了不明确或有歧义的条款(见3.1.2,3.3.3,3.3.9,3.3.12,3.3.17,5.2.7,5.3.3,61,62,7.21,9.2.2,9.9.2,9.9.4);--修改了第5章的标题(见第5章);
--修改了应急发电机组日常巡检内容和定期检查内容(见8.1.2,8.1.3);--修改了蓄电池组的安全规程内容(见8.2);
--修改了电动机及附属设备的巡检内容(见9.4.2);
--修改了手持电动工具和可移动式电气设备的安全规程内容(见9.5.1,9.5.3);--增加了“电气设备巡检记录”的内容(见4.2.2);--增加了电气设备的的巡视内容(见5.2.1,5.2.4);
--增加了隔离开关和电容器的巡检内容(见5.2.9,5.2.10);
--增加了电加热设备的安全规程内容(见9.8.3,9.8.4,9.8.6);--增加了照明装置的安全规程内容(见9.9.5)。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海洋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海上石油工程技术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安全环保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虎、赵兴、任登龙、王振法、周鲁川、许伟、纪献壮、陈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T6560--200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上石油设施电气装置的运行和检查的安全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海上石油设施电气装置的安全操作和管理。内陆湖泊水上石油作业参照执行。海上石油设施包括海洋石油作业设施和海洋石油生产设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6.1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SY 6345浅海石油作业人员安全资格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DL/T 596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一般规定
3.1海上电气作业人员的资格与配置
3. 1. 1海上电气作业人员的资格应符合 SY 6345的规定。3.1.2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固定平台群的中心平台、作业平台、人工岛,应至少配备两名电气工程师,并应至少保持一名电气工程师在上述石油设施上。3.2证书
3.2.1海上石油设施配备的电气设备应具有以下证书:
a)产品合格证书。
b)海上石油设施配备的电气设备应经海洋石油作业安全主管部门认可的发证检验机构认可。
3.2.2危险区的电气设备应具有有资质单位签发的符合该类危险区要求的防爆防护证书。3.3电气作业一般麦全要求
3. 3.1电气设备应按照DL/ T 5 9 6的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3.3.2电气设备检维修作业时,应实行挂牌锁定制度。3.3.3电气人员使用的仪表和防护用具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有资质单位签发的检定证书。3.3.4施工工具、安全工具、登高器具在施工前均应详细检查,存在缺陷不应使用。3.3.5电气作业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3.3.6电气作业应至少有两人进行。3.3.7未经验电的电气设备应视作有电。
3.3.8雨天或雾天不应进行室外电气作业,夜间不宜高空作业。
3.3.9生产作业或设备调试需要带电作业时,应经申请批准,在确保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情况下进行。
3.3.10因检修需要断开的线头,应分开包扎好。
3.3.11检修或施工完毕,作业人员确认安全可靠,电气主管人员检验合格,下达指令后方可送电。
3.3.12维修露天装设的配电盘、配电柜和电机等电气设备,不应破坏其防护性能。
3.3.13非电气工作人员不应进行与电气有关的作业,未经批准不应进入电气设备控制室和高压室。
3.3.14电气设备不应超负荷运转,接线应牢固可靠。
3.3.15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均应可靠接地(使用安全电压的除外)。
3.3.16海上石油设施上应有防静电、防雷、接地措施,并应定期进行检查或检测。3.3.17因电气故障或漏电引起燃烧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有效灭火。安全管理
4.1电气安全管理责任
4.1.1海上石油设施的平台经理是电气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4.1.2海上石油设施的电气工程师负责日常电气设备的运行、检查、维修和故障的处理。4.2制度和记录
4.2.1海上石油设施上至少应具有以下制度: a)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b)用电安全教育制度。c)电气安全检查制度。d)临时用电制度。
e)电气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f)值班制度。g)交接班制度。
h)设备巡回检查制度。i)电工用品管理制度。j)电气故障的应急处理预案。
4.2.2海上石油设施上至少应具有以下记录: a)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转记录。
b)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绝缘测试记录。c)电气设备巡检记录。d)电气事故记录。
e)电气安全隐患整改记录。f)电气工程师工作日志。4.3安全措施
4.3.1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应符合DL 408--1991中第3章的相关规定。4.3.2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应符合DL 408-1991中第4章的相关规定。5 变配电装置
5.1高压设备工作的基本要求
高压变配电的值班、高压设备的巡视、倒闸操作应符合DL408-1991中第2章的规定。
5.2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查
5.2.1变压器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变压器的声音。
b)变压器的温度。
c)变压器的外部表面应无积污,瓷套管应无破损裂纹和放电痕迹,高低压接头的螺栓应紧固,应无接触不良和发热现象。
d)变压器接地线应无锈蚀、断裂等现象。
e)变压器冷却通风装置。
l)变压器周围应无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异物。5. 2. 2断路器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断路器分、合闸指示器与开关的位置应相符。
b)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内应无电晕辉光。
C)开关柜的电热装置。
d)断路器接头、螺丝应无发热现象。5.2.3互感器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应接触良好,应无断路和短路现象。
b)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路应无开路、放电现象。
C)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声音。
d)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接地。5.2.4电抗器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电抗器支持瓷瓶应牢固无破损。
b)线圈应无变形、断股等现象。
c)电抗器通风装置。
5.2.5配电盘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配电盘盘面、仪表、继电器应清洁无异常,外壳完整。
b)配电盘压板应压接牢固,接触良好,位置正确。
C)配电盘仪表指示应正确,指针应无卡、弯、断等现象。
d)配电盘信号指示,控制开关的位置。5.2.6防雷装置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防雷装置底座法兰应无裂纹。
b)防雷装置放电计数器应完好。
c)防雷装置内部的声音。
d)防雷装置接地引线。
5.2.7消弧线圈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消弧线圈的声音。
b)发生单相接地,应及时观察消弧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情况。5.2.8直流装置的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免维护蓄电池:
1)蓄电池表面整洁干燥;
2)蓄电池电压;
3)蓄电池端钮接触。
b)整流装置:
1)整流装置交直流电压的指示;
2)整流装置合闸母线与操作母线的逆止阀;
3)各整流无件应无击穿、损坏现象;
4)整流变压器的声音应正常,应无异味和过热现象;
5)整流装置表计。
c)整个直流系统的绝缘。
5.2.9隔离开关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隔离开关刀闸口应接触可靠,应无发热变色等异常现象。
匕隔离开关瓷瓶法兰应无裂纹。
c)隔离开关刀闸闭锁装置。
5.2.10电容器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三相电流应平衡。
b)三相放电指示灯应良好。
c)电容器外壳应无变形及漏油现象。
d)电容器保护熔断器应良好。
e)电容器外壳试温片应无熔化变色现象。
f)密集型电容器套管及支持绝缘子应无裂纹,油位应正常。5.3特殊检查项目
5.3.1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应增加检查频次,并重点检查设备的通风降温设施、绝缘、接地情况,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5.3.2雷雨季节应检查避雷设施。
5.3.3事故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并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a)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b)仪表、灯光信号。
C)信号线。
d)瓷瓶。
e)相关设备的温度、声音、压力。
f)绝缘和接地。
g)开关跳合闸的位置,合闸熔断器。5.4电气作业 5.4.1在继电保护、仪表等二次系统的作业应符合DL 408--1991中第 10章的相关规定。5.4.2电气试验应符合 DL40 8-1991中第11章的相关规定。6海底电缆
6.1海底电缆的停、送电操作
6.1.1海底电缆的停、送电应按照调度令执行。
6.1.2海底电缆的停电工作应按照DL408~1991中附录B的格式填写工作票。
6.1.3在停电的海底电缆上工作前,应详细核对电缆名称是否与工作票所写的相符合,用验电器验明无电,在所有电缆可能来电的各端装接地线,隔离开关(断路器)操作手柄挂禁止牌后,方可开始工作。工作结束后,应得到工作负责人的完工报告,确认所有工作班组均已完工、接地线拆除、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送电。6.2检查
6.2.1检修前应测量电缆终端接头的温度。
6.2.2应对电缆登陆点的磨损情况、电缆参数定期检查。6.2.3每年应对海缆的掏空情况进行探摸。7主发电机组 7.1操作
发电机组的操作应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7.2检查
7.2.1日常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发电机的运行指示灯、功率限制指示灯、绝缘监测。b)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的指示。c)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分配。d)调速器、测速装置和馈线。e)发电机的温度、声音和气味。
7.2.2定期检查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可移动设施:
1)每年应由国家认可的资质单位对交流电压表、电流表等计量表进行标定; 2)每半年应检查发电机的绕组绝缘;
3)每半年应对发电机控制屏内的控制组件、仪表、开关、接线端子之间的连线进行检查和紧固。
b)固定设施:
1)检修时应对定子绕组、励磁绕组、励磁机进行检查;
2)应定期对发电机保护电路进行试验,包括紧急停止按钮的功能、超压、欠压、低频、过流、逆功、怠速跳闸、功率限制等保护功能的试验;
3)每半年应对发电机控制屏内的控制组件、仪表、开关、接线端子之间的连线进行检查和紧固。8应急电源
8.1应急发电机组
8.1.1在主电源失效的情况下,应急发电机组应在45s内自动启动供电。8.1.2日常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蓄电池组和浮充装置。
b)预热装置。
c)应急发电机控制屏的启动开关的指向位置。8.1.3定期检查内容应按7.2.2给出的要求。8.2蓄电池组
应定期进行充放电试验,定期检查蓄电池组和蓄电池充放电板的工作状况。8.3交流不间断电源
交流不间断电源应定期进行效应试验,其输出电压、输出频率、持续时间应符合所用规范要求。9用电装置
9.1可控硅、交流变频装置
9.1.1日常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直流电机的磁场电源(若有时)。
b)钻井泵两电机的负载平衡度。
c)绞车各电机的负载变化。
d)可控硅、交流变频装置冷却风机。
e)可控硅、交流变频逻辑电路的指示。
f)直流电机、交流变频电机的风机和加热器。
g)司钻操作台、泵房操作台的指令控制器、脚踏开关、信号灯、仪表、按钮。9.1.2定期检查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每月检查电刷、电刷引线和换向器。
b)每月检查直流电缆连接头。
c)每季度检查所有直流接触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
d)每季度检查电刷长度。
e)每季度检查可控硅、交流变频电流、电压的输出波形。9.2平台升降装置
9.2.1平台升降时应有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
9.2.2平台升降操作前应检查驱动电机的绝缘和保护装置。9.3防爆设备
9.3.1危险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 3836.1的规定。
9.3.2危险区内电气设备的修理或更换不应改变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9.4电动机及附属设备
9.4.1电动机及附属设备应每天巡检一次。9.4.2巡检内容应包括以下项目:
a)电缆绝缘。,b)运行中电动机的温度、震动和杂音。
c)转动部件的防护措施。
d)开关、接触器触头。
9.5手持电动工具和可移动式电气设备
9.5.1外壳应接地可靠,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9.5.2工作完毕离开现场后,应切断电源,临时电源应拆除。
9.5.3在日常使用中应检查以下项目:
a)产品合格证。
b)外壳和手柄。
C)电源线和保护接地线。
d)机械保护装置。
e)电气保护装置。
9.6电焊机
9.6.1焊接作业时应严格执行焊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9.6.2电焊机的二次线圈和外壳应可靠接地。
9.7电伴热设备
电伴热设备应定期检查电热带的绝缘、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位于危险区的电伴热设备修理或更换不应改变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
9.8电加热设备
9.8.1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应远离电加热设备。9.8.2电缆及加热器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9. 8.3电加热设备的温度传感器应工作正常。9.8.4电热元件与电缆的接触应良好。9.8.5电加热设备应可靠接地。
9.8.6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及其防护装置应工作可靠。9.8.7生活区内的电加热设备应装设漏电保护器。9.9照明装置
9. 9.1普通照明与应急照明的灯具应有明显的区别和标志。9.9.2照明灯具的防爆、防护等级应符合所处环境的要求。9.9.3照明电缆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9.9.4照明灯具的外壳应可靠接地。
铁路道岔、进路、信号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称为联锁关系, 简称为联锁。各种联锁设备 (驼峰除外) 的联锁关系通常有如下表现形式:
(1) 当进路上的有关道岔开通位置不对或敌对信号机未关闭时, 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不能开放;信号机开放后, 该进路上的有关道岔不能扳动。其敌对信号机不能开放。
(2) 装有转换锁闭器, 电动、电液转辙机的道岔, 当第一连接杆处 (分动外锁闭道岔为锁闭杆处) 的尖轨与基本轨间, 心轨与翼轨间有4mm及以上水平间隙时, 不能锁闭或开放信号机[2]。
综上所述, 道岔、进路、信号三者之间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联锁关系, 如图—1所示:
1. 电气化铁路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电气化铁路因其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点, 成为我国今后铁路改造、建设的必然趋势。供电臂作为牵引供电系统中接触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型站场往往有数条之多。站场及区间接触网划分出多条供电臂, 在施工维修、货物装卸、应急处理等作业过程中可以有效缩小停电范围, 从而减小对铁路行车的影响。但供电臂划分过多时, 却又难免为铁路运输生产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如电力机车错误进入无电区、停电区, 发生这些情况后不但会耽误铁路行车组织, 更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 引发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相关行车岗位人员 (如信号员、车站值班员) 通常必须对以下两方面进行严格掌握和防护:一是在既有有电区, 又有无电区的站场, 要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无电区;二是在有数条供电臂的站场, 当接触网某条或某几条供电臂因施工或故障等原因停电时, 要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停电区。现在广泛应用的可以操纵道岔、排列信号的集中联锁设备和牵引供电系统两者仍处于独立运行状态。为防止前述两类事故的发生, 通常仍采用的是人工确认和防护的办法:如信号员在排列信号时, 车站值班员进行确认互控;很多站段在集中联锁显示终端上通过粘贴胶条等方法对无电区进行外部标示以起到提醒作用;在某条或某几条供电臂停电状态下, 集中联锁设备的操纵人员通常将有电区能进入停电区的道岔进行岔封或扳向不能进入的位置并加锁。上述这些人工确认和防护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电力机车错误进入无电区、停电区的作用, 但当某些站场较大, 设备较复杂, 如相关防护道岔、运行进路较多时, 以及受人员作业时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并不能做到从根本上杜绝上述隐患问题的发生。
2. 如何通过拓展联锁关系解决电气化铁路安全隐患
在了解现行铁路行车作业的基础上, 以及对传统信号联锁关系进行分析后, 可以总结为, 道岔开通位置决定进路, 信号机防护进路, 而信号显示又可以反应出道岔的开通位置。正常情况下, 一条进路对机车的一次运行动作具有唯一性, 即当进路建立, 信号开放后, 机车或车列按相关技术要求在第一轮对或整列越过相应信号机后, 信号便自动关闭, 进路自动解锁, 机车下一次运行时, 则需要重新排列信号, 准备进路。
如果我们将供电臂, 甚至是机车种类作为联锁设备的一部分, 纳入传统的联锁关系, 构成由供电臂、道岔、进路、信号、机车种类组成的新型联锁体系, 如图2所示, 且满足如下所述的联锁关系:
(1) 在只有电力机车作业的区域, 当某条供电臂停电后, 能进入该供电臂停电范围的进路不能建立, 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
(2) 在既有电力机车, 又有内燃机车作业的区域, 当某条能进入停电区或无电区的进路建立后, 电力机车不能越过有关信号机。
同时, 应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在无网线路上需要电力机车“钓鱼”作业;当承担本务的电力机车故障或相应供电臂故障等原因致使电力机车不能正常运行, 需要内燃机车牵引或救援时。
得益于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立的基础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实现上述新型联锁关系且满足特殊情况下的铁路行车作业需要, 这一应用可由如下两个功能模块共同完成:
(1) 数据采集、传输模块。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两类信息, 一类信息是机车的种类信息和位置信息。机车标签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机车标签的写入信息中即有机车的种类信息, 通过在电气化站场的关键和所需位置增加安装地面读出装置 (即电子标签信息阅读器, 简称AEI设备) [3], 即可读取出某个机车是内燃机车还是电力机车及该机车的停留位置, 如正线、到发线、牵出线、机待线等。二类信息即是站场接触网各个供电臂的供电状态信息, 状态信息包括有电和无电两种状态, 这可以从接触网供电部门获取。获得两类信息后, 通过相应的传输装置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控制模块。
(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即是集中联锁设备的操作终端, 这一控制功能应由计算机联锁技术来实现。在集中联锁设备的操作终端上, 通过从站场和供电部门采集、传输而来的信息, 对机车种类、大致停留位置 (1) 和供电臂的供电状态应能够进行实时显示。当机车需动作 (如转线, 牵引列车出发) , 信号操纵人员排列信号, 当按压进路的始端、变通、终端按钮后, 通过计算机联锁设备对该条进路进行检测判断, 即通过该条进路上相关道岔的开通位置及供电臂的供电状态检测该条进路是否会进入或经过无电区、停电区, 再与将要动作的机车种类进行匹配, 当所排列的进路不会进入或经过无电区、停电区时, 则该条进路能正常被建立。如果经过检测, 所要排列的进路会进入或通过无电区、停电区, 而动作机车为电力机车时, 则该条进路不能被建立并且会产生相应的提示信息对信号操纵人员进行提示。但对于前述的特殊情况如供电臂或电力机车故障, 需要电力机车附挂的内燃机车牵引进入或经过停电区、无电区时, 则所排列的进路可以通过增加密码输入的环节进行“二次确认”, 确认当电力机车符合进入或经过停电区、无电区的条件后得以正常建立进路以满足特殊情况下铁路作业需要。
综上所述, 可以用如图—3所示的流程关系图简单表示两个功能模块完成机车 (或列车) 一次动作时的配合过程。同时, 基于实现对联锁关系进行拓展的基础上, 这一应用除对电气化铁路相关作业过程起到了安全防控的作用外, 也为目前车务部门行车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一些兼有机车折返作业的大型站场, 因为各种原因, 有时站场中会停留多台机车, 而目前集中联锁终端设备普遍还没有对机车号和机车停留位置进行显示的功能, 常常要凭借行车人员的脑力记忆。通过上述功能的实现, 就使得行车人员可以实时、直观的掌握机车的运用状态, 避免了机车交路时的错误安排和组织, 同时也使得行车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作业效率。
3. 结论
传统联锁关系和设备的简单定义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铁路行车作业的技术要求, 为满足和提高我国持续发展的电气化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 通过对行车组织, 技术设备等不断的投入和完善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即着眼于对传统联锁关系进行丰富, 将供电臂、机车种类纳入传统的联锁关系组成, 以解决电气化铁路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思路。但这一技术措施也有适用的局限性, 一是这一应用对电气化铁路区段才具有实践价值, 二是要实现这一应用, 应是在计算机联锁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起来更为容易。而这一应用措施适用的局限性也恰好顺应了我国铁路向着电气化和计算机联锁方向发展的要求。我相信, 随着铁路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保障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技术手段也必将更加安全、智能和高效。
摘要:本文首先对铁路传统联锁关系进行了提炼和阐述, 之后以解决电气化铁路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几点安全隐患为题, 通过将供电臂、机车种类纳入联锁设备的范畴, 提出了新型联锁关系的概念。并就如何通过拓展联锁关系的方式解决电力机车为电气化铁路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基本的实现思路。这一应用的实现, 建立在对基础铁路信息设备的投入和升级的基础上, 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电气化铁路区段电力机车错误进入无电区、停电区的问题, 同时也为行车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
关键词:联锁关系,联锁设备,供电臂,电气化铁路,拓展
参考文献
[1]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教材—车站值班员[M]。北京: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 2011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普速铁路部分) [M]。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4
1.操作人员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持证上岗,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或酒后着禁止作业。
2.登高作业时,必须检查升降梯,安全带等工具是否完好,禁止在高空中互相传递工具和任何物件,严禁上下抛掷。
3.使用升降梯操作时,梯子坡度不能太大,同地面所成角度为60度为宜,梯子最高处不能站人,工作时不得探身梯外,梯子上只准一人操作,如果人在梯子上,不可移动梯子,人在梯子上作业时下面要有人保护。
4.手柄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停送电手续,高低压电机跳停复位时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5.所有的检修项目不得少于两人,相互监督,事故性检修项目都要先做好安全措施,在有油迹和胶管出不准吸烟、休息、开玩笑、打闹。
6.新安装的设备,没有图纸不予施工,安装后试车符合要求方可投入运转,严禁随意短接保护装置。
7.对于不符合安全用电作业应立即停止。
8.电气设备在进行检修时,必须要切断电源,在检修前应检查确认切断运行的高压电源,并在断开处放置绝缘板,高压线路接地,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准乱送高压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9,作业人员发生触电事故时,救护人员应立即使其摆脱电源,严禁用手直接去拉,应先用绝缘棒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并报告值班领导。
我不伤害自己
伤害因素
1、未持证上岗,进入劳动现场劳保用品不能正确穿戴;
2、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作业前没有进行布置相应的防范措施;
4、工作期间思想不集中触摸设备运转的部位、触摸带电体;
5、未按要求持证上岗预防对策
1、持证上岗,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2、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作业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4、工作期间要集中注意力;
5、严禁触摸带电体和设备的运转部位;
6、必须持证上岗。
我不伤害别人
伤害因素
1、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2、擅自启动设备或启动设备前未能检查确认;
3、不重视文明生产秩序,乱丢杂物;
4、指挥不当,信息不畅通;
5、交叉作业没有进行协调;
6、停送电执行不规范; 预防对策
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启动设备前应进行认真的检查确认;
3、做到文明生产秩序,不乱丢杂物;
4、不违章指挥,保持信息畅通;
5、交叉作业前进行协调;
6、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我不被别人伤害
伤害因素
1、设备检修时进入设备内部时没有切断电源;
2、设备检修时没有挂警示牌;
3、交叉作业未与他人联系;
4、因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使别人不注意时对自己造成伤害;
5、没有了解作业时的情况下,盲目作业; 预防对策
1、进入设备内部时一定要检查有没有停电;
2、对于危险作业时一定要挂警示牌;
3、交叉作业前要与其他作业人员进行联系确认;
4、自己工作时要集中注意力;
5、作业前要对作业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
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伤害因素
1、看见他人违章没有及时制止;
2、发现现场存在危险因素未及时提醒作业人员;
3、危险作业现场监护不到位;
4、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
5、交接班不清预防对策
1、看见他人违章要立即制止;
2、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及时告知作业人员;
3、严格按照危险作业监护程序监护;
4、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为保障本船舶施工作业高效、安全地进行,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规范岗位HSE行为,特编制本安全操作规程,以达到消除或降低风险的目的,望各岗位工作人员熟知并遵守。
一、施工作业安全
1、工程船舶必须持有有效适航证书,船员必须持有有效适任证书,做好进出港签证手续,并配合好海事部门的定期安检工作。
2、水上施工作业期间配备有效的通信设备,安排专人值班守听高频,注意附近水域通航船舶动态,使用喇叭或高频提醒过往船舶安全通过。
3、大马力拖轮除了为工程驳船拖航外,主要还担任失控船舶的应急救援任务,拖轮的船员数量必须满足最低配员要求,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状态,24小时值班待命,甚高频24小时派人值守。
4、水上作业生产调度人员应掌握和及时了解当地的气象和水文情况。遇有大风天气应检查和加固船只的锚缆等设施;遇有雨、雾天视线不清时,船只应显示规定的信号,必要时停止航行或作业。
5、作业船只定位船抛锚、就位时应保持船体稳定,锚链滚滑附近不得站人,锚碇后应在涉及航域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
6、船只操作驾驶人员应持证上岗,要了解、熟悉本河段作业区情况,并熟知本机船的动力设备和管系的布置、安装、修理方法、技术要求,做到操作熟练,发现故障做到及时排除。
7、施工水域遇有险情时,所有船舶必须主动担任救援义务,统一指挥,主动报告。
8、工程船舶应做好防污染措施,对残油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袋装化,由机组人员运至岸上统一接收处理。
9、工程船舶上的走道和两侧必须设置栏杆,•运输船舶之间的空隙须铺脚手板或挂安全防护网防止作业人员落水。水上施工应设专用救生船,并派人值班。作业点处必须配备足够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及灭火器材。
10、交通船要有定员,并不准超员。乘坐人员必须听从船员指挥,不得强行上船。船到位后,必须靠稳栓牢方可上下。不得抢上抢下或船未靠稳就跳船。
11、船头、船尾、船帮上不得站立和骑坐。遇有风浪时,船上乘员要听从船员指挥,不得来回走动,非驾驶人员不得私自操作船舶。工程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严禁施工作业。
12、船舶施工人员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在离岗期间严禁酗酒,如若发现,调查与该作业人员一同饮酒或酗酒者,一并进行处罚。
13、作业人员严禁下海游泳或洗澡,机组人员应互相监督劝告,一经发现,对机组人员一并进行处罚。
14、船舶施工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戴好安全帽,严禁打赤脚及穿拖鞋,有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机长必须督促作业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没有的一律不得上船,如若发现船上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则作业人员一并处罚。
15、用电作业安全保证
(1)所有电气作业必须由持有“电气作业操作证”人员进行;(2)电气设备上安装接线,搬动任何电气设备前,应先关闭电源;(3)施工现场电气设备、电源线要整理整齐,破损处要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搭铁或漏电伤人;
(4)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停电、验电、放电,装设接地线,挂标示牌等技术措施;
(5)严格按照“电工安全操作作规程”定期检查、试验,保证合格。
16、管材运输及垛放、起重作业安全保证
(1)操作人员必须持安全部门颁发的起重特殊工种上岗证,方可进行作业,装管理严禁超高,高出拖车立柱或车箱部分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立柱必须齐全牢固,装车时管下应垫稳,全车捆牢,方可起运;
(2)拉运管材的车辆要中速行驶,避免急刹车,以防止管材滚动、移位伤人;
(3)管车运输前,进入施工现场的便道一定要修整平坦,以防钢管窜位或滚落伤人;
(4)装管要挑选管长接近的钢管装车,以防参差不齐,造成卸管危险;(5)管材运至施工现场后,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堆放,管垛底层应掩牢;(6)管垛堆放时应根据不同管径、厚度分类堆放,垛与垛之间要留必要通道,主要通道宽度一般不得小于5m,管垛高度按不同管材的管径规定堆放。¢529mm以上管子垛放不准超过三层,¢529mm以下管子垛放不准超过四层。
17、布管与对口作业安全保证
(1)布管时,应对布管钢丝绳,吊具进行检查。应配备二名人员在管子两端拉绳操作。以防布管过程中因设备移动,钢管摆动幅度大而伤人、设备;
(2)布管时,吊装设备应在距沟边3m以外行走或停置,钢管摆放应距已成形的管沟不小于1m的距离,防止管沟塌方损坏设备和伤人;
(3)布管过程,钢管放在作业带上,充垫物必须坚实牢固,钢管必须放稳,防止钢管滚动伤人;
(4)布管、对口前,应先进行扫线,平整施工通道,吊运设备在行进中,应躲避输电线路和地下障碍物(电缆标志桩、输水气管道、水井);
(5)禁止布管与卸管工作、管口组配工作同时交叉进行,应待布管完成10根后进行,并注意吊管机的通过;
(6)管口组对前,要认真检查对口使用的工具设备,对口时要有专人统一指挥,不准用手指点管口,更不准用手握住管口;
(7)采用外对口卡具对口时,要将转轴半圈握牢,以防松脱,伤及对方;(8)管口组对时,对口错边较大时使用铜锤、铜板时,要顾及四周,锤击方向前后不得有人,以防飞锤;
(9)管口组对完成后,要指挥吊装设备放下钢管,使钢管落稳。
18、电焊作业安全保证
(1)电焊作业要严格遵守电器安全技术规程,焊接前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焊机外壳接地及焊机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焊机电缆的绝缘层无破损等;
(2)施焊前应佩戴齐全防护用品,面罩应严密不漏光;
(3)在潮湿环境下操作时要采取绝缘措施,电焊操作不得使人、机器设备或其他金属构件等成为焊接回路,以防焊接电流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
(4)焊接地点周围5m内,清除一切可燃易爆物品,移动焊机、更换保险、改装二次回路等,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
(6)焊接时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施焊。清焊渣时要防止焊渣伤眼。
19、气焊(割)作业安全保证
(1)气焊工必须熟悉本人安全技术知识。工作前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好工具设备,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才能工作;
(2)搬运氧气瓶、乙炔瓶时不准摔碰、撞击。装卸氧气表或试风时要避开人,在工作中装有氧气表的氧气瓶禁止移动。如需移动,必须先卸下氧气表再移动;
(3)氧气瓶、乙炔瓶的阀门必须严密不漏气,氧气瓶、乙炔瓶要分类摆放,严禁乙炔瓶水平放置。禁止用紫铜材质的连接管连接乙炔管。乙炔表冻结时不准用明火烘烤,只能用热水敷化;
(4)乙炔瓶的放置,要远离输电线路的正下方,氧气瓶和明火地距离10米以外,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5米;
(5)有故障的焊割具、氧气、乙炔气胶管裂纹、老化,未经修复更换,禁止使用;
(6)风雨天气严禁作业,施工现场有安全隐患严禁作业;
(7)严禁油气混装,氧气、乙炔同时拉运,拉运氧气瓶,乙炔瓶要戴上瓶安全帽。
20、手持电动工具作业安全保证
(1)操作人员作业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鞋、安全帽,保护眼镜、口罩(防护罩)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
(2)使用手操电动工具前,首先检查电源、电源线,电动工具连接线、接地线,如破损、接点氧化、一定待更换维修后方可使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加漏电保护器;
(3)操作前认真检查电动工具是否完好,漏电、开关失灵、机体外壳破损,轴心偏离等,禁止使用;
(4)电动工具连接线,不允许强行打折,硬物挤压以防线连接损坏。漏电,雨天严禁使用;
(5)操作砂轮机、磨光机,要加固摆正保护罩,上紧砂轮片,磨光刷。破损、裂纹、变形、受潮砂轮片严禁使用,以防破碎伤人;
(6)操作过程中,避开周围的人。2米以内其它工作应停止,更换砂轮片,磨光刷必须切断电源;
(7)手持电钻,禁止使用弯曲,反复多次使用打滑的钻头。钻头使用一定夹牢固靠,不允许有任何松动;
(8)操作前用冲子打好钻点,一定要垂直操作,不能用力过猛,以防钻头折断伤人。
二、生活卫生安全
1、个人健康安全
低温作业健康保证衣着应适当,保温轻便。积极防治冻伤,冻伤部位禁止用发动机尾气、烤火等直接加温。
2、宿舍安全、卫生
(1)禁止在宿舍内使用电热毯、煤气等危险物品;(2)节约用水,禁止浪费;
(3)内务整洁、卫生、衣物放置整齐,地面无污物、污水及杂乱工具,墙壁无乱拉铁丝、电线等;
(4)厕所有人进行定期清理。内外整洁,通风良好,地面干净。
3、食堂卫生保证措施
(1)炊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专项体检,须持有《健康证》。经常保持身体、头发、脸面、尤其是双手、指甲清洁;
【电气安全作业规程】推荐阅读:
1电气安全工作规程07-11
低压电气作业安全规定10-27
风电电气检修规程09-29
电气安全工作制度06-21
电气技术人员安全职责12-19
电气焊工一般操作规程11-18
11电气安全管理规定05-27
燃气电气安全管理制度06-15
井下电气焊安全措施07-17
电气安全月广播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