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共8篇)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篇1

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教学时,我紧扣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重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引导学生复述了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读准字音。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见使臣考验智慧――允婚――进藏――带去生产技艺。并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着分两部分来复述:考验智慧和进藏。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说怎么考验的?学生回答: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辨认马母子,第二个是识别真假公主。而后,分三大组比赛复述,一组一个题目,第三组复述两个,学生热情高涨,复述的很好,还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复述进藏的过程,还是分三大组,一组说两个故事,因为进藏的过程曲折,但每个故事内容也不多,所以分开复述,效果很好。分组复述完,然学生自己复述全文,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文成公主进藏》课后反思 篇2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当一个学生说到遇到了一片沼泽地,公主撒了一把羊毛就过去了,其他学生叫了起来,“这么神呀,神仙哦!”,是呀,文成公主身上充满了神性,于是我顺势让学生找出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读书很认真,平常经常走神,开小差的同学在这节课里也表现出色,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课堂上表现积极。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地方的牛羊一直长得又肥又壮”;路纳这地方牛羊长得肥壮是客观事实,联想到这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为过沼泽地撒了羊毛的缘故。

藏族百姓还把“内地桥”的来历赋予了有趣的传说,是公主折树枝搭建而成;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本是一个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但还是被藏民与公主联系起来,说是公主因为听说松赞干布去世无心梳妆,右边头发散开所致;还有乃巴山下的脚印联想到公主背山而留……这一切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但藏族百姓却代代相传,把它想象成真的。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读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读懂了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也就能读懂文章赋以她身上的“神性”。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3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 大昭寺 松赞干布 吐蕃 仰慕 唐太宗 嫁 遥远 陌生 依恋 书籍 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1) 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 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 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篇4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牐牬蠹液茫

牐犝獯瓮盘迦,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篇5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的美妙与神奇.

学习难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联系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具、学具准备

学  习  活  动  过  程

活动1.出图导入  你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吗? 看图了解 了解故事背景 初步了解

活动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对字词的学习有什么质疑? 读文,识字词 学习课文,识字释词,讨论文成公主进藏有哪些故事. 加深理解

活动3.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文成公主进藏的?遇到了哪些事? 读课文,理解问题 带问题读课文,并汇报讨论结果 深入理解

活动4.故事会-复述课文  全文讲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并在组内人人皆知 代表及个人的情节复述和全文复述 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 公主进藏给国家带来了什么? 让大家畅所欲言 动手写一片段习作训练

小结     文成公主进藏,汉藏联姻 ,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安宁,特别是带来了生产技术.

板书设计 求婚              辨认马母子

接见使臣考智慧{  识别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 { 允婚

进藏途中   遇到所有的事

给西藏带去生产技艺

作业设计 1. 填空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缩写 篇6

唐朝的时候,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听说唐朝皇帝有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儿文成公主,就派大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想考考这位使臣的智慧。他让使臣辨认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先把它们分开过夜,第二天早上让母马逐匹认出自己的小马。

第二天,唐朝皇帝又让五百个穿着同样服装的姑娘,让使臣辨认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仔细一看,只有一个姑娘的头上戴着鲜花,断定这个姑娘就是文成公主。

唐皇见这些都难不住使臣,想使臣也这么能干,就更何况首领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带上了五谷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能工巧匠。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一条河,就用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了一座桥。老百姓把这桥叫做“内地桥”。走着走着,树上的`小鸟对公主说,“前面是沼泽地”,公主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所以这地方牛羊长得肥又壮。

不久,文成公主到了尤龙镇,乌鸦来说坏话了,它问公主要去哪里,公主说要去找松赞干布。乌鸦说:“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公主很难过,就在那里修了一座石屋,住了下来,并在石壁上写下了血书。她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也散了一地。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疏,南岸的树木茂密。

文成公主想去看看松赞干布,神鸟天鹅对公主说:“松赞干布在拉萨,身体很健康。”于是公主又上路了。可是乃巴山把路挡住了,公主就把它背到了旁边。现在,乃巴山上还留着那公主的脚印。就这样,文成公主和随从们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文成公主进藏改写作文 篇7

唐王李世民为了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两族文化交流,将美丽貌美的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与随从们在长安整顿整顿就出发了。

走到半路,文成公主遇到了一座日月山,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只留下一片辽阔无边的大山,天灰蒙蒙的,看起来十分恐怖。突然一股黑烟席卷而来,刮走了随从,黑烟一直飞驰而上,直到一个黑洞。文成公主见此状,吓得手足无措,就似晴天霹雳当头一击又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全身麻木。紧接着,文成公主二话不说就把上嚎啕大哭,哭声震动了整个日月山,震惊了当地的土地神。“这是谁呢,在此地大声喧哗。”土地神拄着拐杖生气地从土里钻出来。“实在对不起,我......”文成公主跟土地神解释。土地神和公主诉说了整治山贼的办法,他给了公主一件精致的玉笛,说只要吹响玉笛,就能唤来神器,制服妖怪。

公主照着土地神的`方法所做,果真救出了大家。又走了七天七夜,大部队在一片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停下脚步,原来在小路中间出现了一条小河,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婉转萦回,他就像一条漂亮的带子飘绕在间。说来也奇怪,这条河的河水一路向东奔腾而去,可一般的溪流都是自西向东流水,这是正常的地理知识。水流渐渐急起来了,小河要发怒了一搬,想要跟老天比高低,水面上掀起了波浪。

这可让公主犯了难,就在大家烦恼之际,睡眠突然出现了一只巨大的象龟,他亲切地说:“公主,我是南海的象龟,知道公主途经此地,特来送你们过这倒淌河的。”大部队上了龟背顺利地过了河。

30 文成公主进藏 公开课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读准难读字词的字音。

②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③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教学重点:

1、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一、导入

1、师朗诵

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刻下你的姓名; 雄伟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你的子子孙孙。你带去了谷物和畜类,奠定了藏区丰产坚实的基础。你带去了工艺和医术,打开了西藏繁荣昌盛的大门。

你带去了大唐的文明,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历史传播你的故事 你知道这首诗说的是谁吗? 出示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一名公主,她既漂亮又聪明。可是这样一位身份尊贵的公主,甘愿放弃长安城舒适安逸的生活,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落后的吐蕃。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

——(出示课题)文成公主进藏。一起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现在请快速读读课文,将注音的字词读准。

2、读完了吗?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的地方需要给大家提提醒吗?

3、老师发现有几个容易读错的词: 出示:沼泽 绢花 吐蕃 正音 指名读 齐读

点红吐蕃 知道吐蕃是在哪里吗 出示关于吐蕃的小知识(媒体)

像这样的地名在课文里还有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路纳

达尤龙真

乃巴山

拉萨(指名读)

小结:这些地方,都是文成公主进藏时一路所经过的地方。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再读读。看到这地图你想说什么?再读词 出示:青稞

豌豆

荞麦

读读这些词语。这些都是当时文成公主带去的农作物种子。

4、看来,字词都难不倒大家,下面,我们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很长,有什么好办法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来讲。赶紧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三部分)有不同意见的吗?

第一部分主要在讲谁干什么?(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聪明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朝皇帝的考验,求亲成功。)如果学生说得很啰嗦,可点拨:能说得再简洁些吗?等学生说完再小结,是的,第一部分在讲聪明的使臣替松赞干布求婚成功,边小结边板书。出示:答应求婚

第二部分谁能讲吗?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讲这一部分时,建议大家用上这些地名,能说得更有条理。(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经过了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到达拉萨,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随机点拨:想想这一路历经了——待学生说完,再小结,是的,文成公主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西藏。出示:辛苦进藏

第三部分呢? 文成公主给藏族人民带去幸福美好的生活。出示:不朽贡献

5、现在,谁能把三个部分连起来把完整地说说。(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聪明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朝皇帝的考验,求亲成功。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经过了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到达拉萨,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她给藏族人民带去幸福美好的生活。)(了不起,能一口气讲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来讲,其他同学仔细听。

6、小结:以后遇到很长的课文说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来讲,这样就能做到既有条理,又简洁明白。

三、深入课文,学习进藏经过

1、进藏的路途漫长又艰辛,这一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如何克服的?请同学们用心读读5——13段,读完后,同桌一起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文成公主来到路纳,遇到

,;遇到

,;又来到达尤龙真,遇到

,;遇到

,;还来到乃巴山,遇到

板书:路纳 搭桥铺路

达尤龙真

修石屋写血书

马上动身继续赶

乃巴山

背山开路

一个一个写,先写路纳,再写搭桥铺路,依次逐个写下去。线暂时不要连,等小结时再用线把这些地点连起来。

板书完之后指着黑板小结:看,一路上,文成公主克服种种困难,她执着坚定地往前走,任何困难也挡不住文成公主的脚步,来,我们一起看着屏幕读读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老师读地名,你们读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2、资料链接:这一路,全长3000多公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

出示句子: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谁能读读这句话。

就是这条路连接了汉族与藏族,促进了两地的交流,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谁再读(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读的时候,可以读的缓慢些)。点评:(多么艰辛而又曲折的路呀!)(这是一条坚定而又勇敢的路)每一次点评在学生读完之后,每一次说都要指着板书这个路线说。一起再读读。

四、复述故事

正如课文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蕃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这么神奇有趣的故事,要是能绘声绘色的讲下来,那该多好,下面请同学们将文成公主的一路艰辛进藏的路途中发生的故事,选择一个对同桌讲一讲。(请三个同学各讲一个)

五、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1、这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

2、但是在课文里却出现了这样神奇的语言“公主心里很难过,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样。”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还有吗?你也来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3、在民间故事里,文成公主却成了“神”。你们发现民间故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吗?(很神奇、语言很夸张、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心愿)板书:神奇、夸张、表达美好的心愿

六、升华情感

1、为什么老百姓会把文成公主传诵成一个神呢?

(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再读最后一段

2、读到这,你心目中的文成公主不仅仅漂亮聪明,你对她还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善良、坚强、有毅力、有情义、为民造福„„)(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她要给西藏带去繁荣昌盛、给那里的人们带去幸福美好的生活!说到这一句时,再点着板书说:原来,这还是一条友谊之路,一条幸福之路)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首诗 让我们带着对文成公主崇敬的心情来读读 出示诗歌:(配乐朗诵)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刻下你的姓名; 雄伟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你的子子孙孙。你带去了谷物和畜类,奠定了藏区丰产坚实的基础。你带去了工艺和医术,打开了西藏繁荣昌盛的大门。

你带去了大唐的文明,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历史传播你的故事,雪山呼唤着你的名字—— 文成公主

当雄鹰飞跃浩渺的天庭,那就是你不朽的英灵!

上一篇:申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下一篇:《夜书所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