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精选8篇)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1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玉不琢,不成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语,幼儿教育也愈来愈备受家庭、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角色定位深有体会,也获益匪浅。

一、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埃里克森理论指出,3~7岁的幼儿处于从“自主对羞怯和怀疑”向“主动对内疚”的过渡期。学会了走、跑、说、思等基本能力,一方面渴望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因对新具备的能力尚不能熟练地把握与运用,注意力集中时间又较短,容易遭遇各种挫折,由此产生内疚感和怀疑感。因此,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只要是幼儿自己的想法、做法,不论过程怎样,不管结果怎样,教师都要鼓励他们,鼓励幼儿大胆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支持他们,在幼儿处在放弃与坚持的纠结中,给他们打气、加油,给他们解决问题足够的信心与决心;帮助他们,确因特殊原因,为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如在一次“吃核桃”活动中,有的幼儿用门缝挤、有的找砖头砸、有的用牙咬、有的用自己的小拳头砸、有的用镊子又夹又敲、还有的幼儿们相互合作把两个核桃放在一起用力挤,虽然他们当中有些办法并不可取、有些还具有损害性,但我们没有去干预,而是在密切关注他们安全的同时,以接纳尊重的态度鼓励他们继续尝试,细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虽然有些孩子最终也没能打开核桃,但他们获得了“牙齿还不够有力”、“胳膊还不够长”、“核桃圆溜溜的夹不住”、“拳头、镊子好像没力气”等感性经验。活动结束后,我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想法、做法提出了表扬,同时提醒他们安全第一,不能伤了自己、他人或公共财物。幼儿们在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感性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安全防护知识。

二、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决是真爱》一书中曾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首先应该爱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在此要无视他们的差异,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想法、做法,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平等地和他们交往、对话,让幼儿能感受并接受我们的爱、尊重与理解。其次是教师要通过多听幼儿表达,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并及时地给予应答。不能总是用长者的身份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幼儿犯错误时,教师首先要冷静而不能急,更不能简单地使用暴力进行体罚,给他们解释的机会,给他们反思的时间,待查清缘由后,再做结论;同时也应给予必要的批评,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把握好度,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切实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善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针对幼儿的忧与乐,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及时给予实质性的回应,让幼儿有话想给教师说、敢给教师说、愿给教师说,这样教师才能听到幼儿的心灵之音,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需。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能敷衍了之,更不能漠视不理,与他们一起想办法,一起面对,协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觉得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可以信赖的人。其三,要以一个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幼儿学习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幼儿不再是服从者,相互是平等的。面对学习任务,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去探索,一起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一方面要保持自己必要的权威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去关照他们而不是干扰他们。例如在一次《朋友楼》的教学中,当孩子在给楼房进行编号时出现了错误,此时,我主观地请了其他幼儿来帮忙,其实,老师可以多给这个孩子一些时间、一些机会,可能他希望自己能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当孩子尝尽各种办法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老师可以作为他的伙伴与他一起探索、一起分析,一起找出问题出在哪。作为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三、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根本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人的个性完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注重引导幼儿从小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坚强意志的人。比如我们开设的国学课程就有《三字经》、《弟子规》等,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辅以唱跳的形式寓教于乐,孩子们很爱听、很爱学;我们还给孩子推荐一些有益幼儿身心发展的故事、动画片,如《玲玲的草帽》、《好心的小鱼》、《沉香救母》、《聪明一休》等,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那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提倡幼儿养些小花小草、小动物,鼓励幼儿照顾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通过活动让幼儿能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同时我们通过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达到巩固与激励作用。我们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以不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为目的,从学习内容上、组织方法上、结果评价上下功夫,让幼儿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通过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我们挑选的课程尽量满足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实施过程采用唱跳、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评价结果时因人而异寻找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我们要挖掘幼儿的智慧潜能,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才能。陈鹤琴先生曾说“我们急需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儿童本身就有一种创造欲,只要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可以事半功倍”。在幼儿学习活动中要引导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哪怕是一丁点的个人创造,即使这个创造不合情理,只要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都要对其创造能力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与赞扬。如一次讲“狐狸与乌鸦”的故事时,我给孩子们设了一个命题,假如你是乌鸦,面对狐狸的赞扬或谩骂,此刻你会怎么处理?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如“先把肉放回巢里,再给狐狸唱歌”、“不理他,当他面吃,气死他”、“狐狸也饿,给他分一份吧”、“飞走,不上当”。

四、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示范者

率先垂范是对幼儿真正的负责,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言传更要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这就是我把教师示范者的角色在这单列阐述的目的。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分辨能力不成熟,但模仿能力强,只知以他们身边的人、周围的人、信赖的人为榜样,分不清真善美、假恶丑。除去睡觉,幼儿一天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与其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因此教师的示范者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应衣着整洁、美观大方、不浓妆艳抹、行为举止文雅有修养、待人说话和气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她应该感觉到她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的几十双眼睛盯着她。”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儿关注,同时也让幼儿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如我们一些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即使身体有病、再累也坚持站着不坐下来讲,经常是讲到嗓子冒烟也不在课堂上喝口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普通话、绘画、音乐、跳舞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在传授幼儿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以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人格影响幼儿。“曾子杀猪”就是一个典型的幼儿诚信教育事例。

五、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革新者

国家和地方都没有规定幼儿园课程,各幼儿园在选课上,多多少少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不为孩子们所接受、硬件条件不具备等问题,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教育时,就不能生搬硬套,可在认同、吸纳的基础上,对所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例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及身体、智力展水平、兴趣点、关注点、生活经验等具体情况,将所选课程中实用部分融入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对所选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换、整合,在借鉴与传承、丰富与创新、优化与整合的过程中,与幼儿一起建构新的课程内容,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同时,逐步探寻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革新。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活动兴趣,在教案的编写、教具的制作、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上都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使教育活动在气氛上活跃、形式上新颖、效果上明显。幼师还应善于学习借鉴她人的先进理论、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一次,在网上我无意间看到万宁二小前校长陈昭霞女士发明的一个小游戏——“护蛋行动”,即让每个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保护一枚鸡蛋,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家里,都要随身带着这枚鸡蛋,不能让它破碎。游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这一举动,让孩子懂得蛋虽然脆弱,但只要用爱全力去关注它,同样也会绽放生命的异彩。我深受启发,找了一个班进行试点,这个班有几个调皮的小男孩经常欺负其他小男孩、小女孩,处理过后不几天又犯,老师们一时还没有有效的办法。一周过去,效果不理想,两周、三周、一月坚持下来,该班上的孩子都能做到一周保护一枚鸡蛋。那几个调皮的小男孩不但不再欺负其他小男孩、小女孩了,相反,在有的幼儿摔倒了能主动上去扶、搀,变化很大。最后,“护蛋行动” 在全园推广,也算是一种革新吧。

六、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搭建者

幼儿教师要在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延伸幼儿教育活动到家庭、到社会,确保幼儿学习活动的一致性、协调性。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不过问不关心不了解幼儿学习活动情况,则得不到巩固与加强,甚至有的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而出现了反面教育时,孩子就会茫然失措迷失方向。如我们就通过家长接送孩子、开公开课、建QQ群、电话等方式加强家园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及时修补差异。幼儿园可通过组织幼儿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耳闻目染的一些反面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反面影响,最大程度地传递正能量。如开展向灾区孩子献爱心活动、清明节纪念先烈扫墓活动、参观敬老院、升国旗、文艺汇演等,也可邀请有关人士或团体来园作报告或慰问演出。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2

一、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的伙伴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对幼儿教师作用和角色的定位, 符合当今世界幼教发展的潮流。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其主体性表现为幼儿生来就有的学习动机。每一种经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 正是这种对经验的开放态度使他们乐于学习, 并逐步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外在的学习要求与幼儿自身内部的生活发展趋势的一致, 是幼儿教育的立足点与出发点。3~6岁幼儿的主体性在其认识、实践活动中更多地表现为好奇心、主动性与自信心。世界对于幼儿而言就像是五彩的万花筒, 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索未知, 积累经验, 是幼儿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教育幼儿, 而忽略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 是幼儿学习的伙伴。如我们在幼儿学习活动过程中, 发现幼儿出现了错误, 就会迫不及待地找幼儿帮助他, 或干脆自己去纠正幼儿的错误, 其实我们忽略了, 孩子这时可能完全可以自己改正错误, 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师, 在组织幼儿活动时, 应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倾听幼儿的意见, 使教育内容内化到幼儿身上, 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幼儿意见的倾听者及幼儿学习活动的伙伴。

二、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自信心的保护者

我们经常会对自己和家长说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对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 都会使幼儿的心里充满阳光, 使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地表现自我。作为幼儿教师, 要学会赏识孩子, 保护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在自信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幼儿的自我认识是肤浅的, 他们往往通过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 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 注意自己的言行表达。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对幼儿说:“昨天刚学的今天怎么都忘了?太笨了。”而如果换一种方式:“哇, 看, 娇娇记住了, 太棒了, 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看明天谁和娇娇一样棒!”这样孩子会努力把今天的知识学好, 以期待明天得到老师的表扬,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再差的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老师一味地批评, 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悲观胆怯。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 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并把这种闪光点恰到好处地放大, 使幼儿产生自信, 获得满足感。

三、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者

兴趣是激发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幼儿的认识活动更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 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必须足够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一方面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 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 要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 这些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 当他们对一些事物感兴趣时, 就会产生很多疑问。面对他们的疑问, 我们有时会耐心解答, 但有时也难免会不耐烦, 可能恰恰是我们的不耐烦抹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的耐心是保护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另外,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运用趣味性的方法, 采用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程度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 使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培养和帮助幼儿产生某种学习兴趣。

四、幼儿教师要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孩子, 并能从与孩子的交往中寻找乐趣, 他应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 感受他们的欢乐和痛苦, 了解他们的内心, 并不忘记自己过去也曾是个孩子。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纯净无暇的, 如果我们能够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 真正地把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 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把老师看成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从而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喜欢把自己的小秘密与老师一起分享, 他们会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乐于交往, 热爱生活。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3

职业角色多样性及角色困扰是影响男性持续从事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本文以笔者从事幼儿园工作的经历及感受入手,并通过对所在市区部分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了解及日常接触,深度解构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角色多样性以及带来的角色困扰。

关键词

幼儿园 男教师 角色多样性 角色困扰

作为客观存在,男性幼儿教师自出现之日起就引起广泛关注。以笔者所在的昆明市为例,不论出于幼儿园实际工作开展及幼儿教育的需要,亦或是作为幼儿园对外宣传甚至招生的卖点,招聘男教师已经成为当前诸多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潮流。但却可忽视的事实却是,在幼儿教育行业里,男教师依然是屈指可数,而在这为数不多的男教师里,还有很多也选择退出。作为在园的一名真真正正的幼儿园男教师,笔者认为职业角色的多样性以及角色困扰严重影响了男教师从业的热情和动力,这或许是男教师选择退出的一个主要诱因。基于这样的感受,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对周围男教师的了解,梳理了男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以及给其职业发展带来的困扰,以期能够给男教师的职业定位提供实践和经验的借鉴。

一、男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解析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团体中被赋予的特定身份,以及该身份所应发挥的功能。根据这个定义可以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比如说教师、学生、警察、医生等等,并且这些角色随着环境和对象的转换而转换。例如某一个人在父母面前他(她)的身份是子(女),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则又转换成家长的角色。同时在角色的概念之中,还包含着社会或者文化对于每种特定角色所赋予的期望性行为特征,比如作为领导的应该怎么样,作为教师应该怎么样等等。作为幼儿园男教师,其角色应该就是社会赋予、行业认可及自身承载的教书育人功能。然而,从笔者及周围男教师的实际工作来看,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角色远非教书育人这一项,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1.专职或兼职教师

幼儿园男教师顾名思义就是在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的男性教师,这也是其职业的首位角色。不论专业是否为幼儿教育,不论是否直接进班,也不论是专职教师或是兼职教师,教书育人始终是幼儿园男教师的首要任务。幼儿园男教师和普通老师一样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撰写活动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2.电教员或网管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电教设施设备陆续进入幼儿园,如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刻字机、扫描仪、指纹考勤机、多媒体播放系统(即集成了电脑、投影机、音响话筒、展示台等为一体的播放设备)。规模较小财力相对薄弱的幼儿园可能仅仅是几台电脑及摄像机、打印机等常规电教设备,而对于规模较大尤其是已经开办连锁园及省级示范园等品牌的幼儿园,除了配备完善的电教设备外,还组建了网络系统,配置一套或多套多媒体播放系统。各类电教设施设备的提供保证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也给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但对于众多男教师来说,既要使用好、维护好各类电教设施设备,还要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培训及对其日常的使用提供帮助,增加的工作量及其日常的琐碎不可小觑。

3.“舍管员”

“舍管员”一直都是高校里的专有词,年过半百穿着朴实拎着一大串钥匙,做好每天教学楼的开、锁门工作即为“舍管员”。在幼儿园里,“舍管员”似乎也成为了男教师的专有词汇。对于很多大型幼儿园来说,园所建筑不单单只有教学楼,还有亲子楼、多功能楼等,楼宇的增量并没有使幼儿园配备更多的人员来管理,而这些工作量就成了众多不需要进班或者是做兼职的男教师的工作,因为幼儿园始终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班上的教师最辛苦,而不需要进班的教师则是要轻松许多的,基于此,不进班的男教师也就只好责无旁贷了。

4.保安

按照国家的规定,任何一所幼儿园都必须配备专业保安人员,而保安人员的数量还必须与园所规模呈正比例。可据笔者观察,每天幼儿入园、离园的时间,站在幼儿园大门口的不只有专业保安,还有众多由男教师装扮起来的“伪保安”,而这样的情况自去年全国发生多起校园伤害事故后更是呈上升趋势,基本上所有的男教师都充当起了幼儿园的安保人员。而原因无非是幼儿园为节省资金不愿再添置专业保安人员而又不得不响应上级部门要求必须增配专业保安人员的装置而已。

5.搬运工

由于幼儿园是“女儿王国”,所以男教师在幼儿园的角色又多了一项——搬运工。诸如食堂需要的大米油盐、保教工作需要的桌子椅子及各项常规工作需要搬运的物品等,几乎都成为了男教师的专利。

6.驾驶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配置车辆也成为了幼儿园的必备之举。对于很多幼儿园来说,由于财力有限,都不可能配备专职驾驶员,而平时驾驶的任务就落在了男教师身上。由此,买菜买粮、运送人员、对外联络等工作就成为了男教师又一角色。

7.修理工

水电及各项修理是幼儿园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大型幼儿园来说,基本都配备了专职的水电及修理工,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幼儿园及一些财力较弱的幼儿园来说,由男教师兼职水电修理就显得理所应当。

当然,以上所说的各类职业角色并非集中在所有的男教师身上,也并非集中于一人,但是由男教师担任以及由一人担负上述多种角色确实是当前各幼儿园无可争议的事实。

二、男教师职业角色多样性带来的困扰

男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给其带来的困扰不容忽视,据笔者所知,有的已经成为了男教师离职的重要原因,有的给男教师带来了强烈的职业倦怠感。

1.广而不专。由于需要扮演多类角色,承担多项工作任务,而彼此间基本甚少有联系,给男教师带来的困扰之一就是虽广但不专,严重制约了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杂而分神。上述各类职业角色担负的工作都是幼儿园临时性的工作,往往会扰乱男教师的工作计划,加之男教师基本上都扮演了多类职业角色,因此杂乱无序成为了众多男教师日常工作的写照,严重分散了男教师工作的专注和精力,此为男教师困扰之二。

3.量多而浅。上述多类职业角色诸如“舍管员”、电教员或网管员、保安、搬运工、驾驶员等工作较肤浅容易,但是工作量却很大,这也成为了幼儿园男教师困扰之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在社会上选择的往往是较专业精深的行业,注重的是深度和精度,而非量度,对于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4.羞而无光。同样是受传统文化及社会地位的影响,男性大多选择体面、社会地位高的行业从业,如公务员、教科院及公司企业等。而对于原本就是“娘子军”行业的幼儿园,其吸引力实难衡量,加之又扮演了上述多重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角色,众多男教师每每觉得脸上无光,羞于甚至耻于在众人面前谈论工作。

据笔者所感所察,男教师职业角色的困扰是男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原因,影响了男教师持续留任的热情和动力。引人深思的是一方面幼儿园强烈需要男教师,另一方面众多男性(即使是学前专业)都不愿选择入园追求人生理想,纵然是已经入行也难感幸福和情绪高昂。笔者认为,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及困扰是深度解构男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务实合理的职业定位,正确的用人观是缓解男教师的职业困扰,促其长期持续从教,在幼儿园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盖振华.幼儿成长需要男教师—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原因的探究[J].《山东教育》.2007,23.

[3]姚雅琨.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访谈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7,06.

[4]付 刚. 浅谈幼儿园男教师的困惑及相应排解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03.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 篇4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不但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而且还是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新时代幼儿的健康成长已逐渐地引起社会的重视。作为一名幼教老师,身上的责任也大了起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也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育

当今时代幼儿教育备受重视,幼儿老师这一职业也深受其影响变得很吃香。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增加对幼儿教育的投资扩修的很多的幼儿园。与此同时各大高校的幼教专业也开始扩招学生。学前教育成了一个香饽饽。以前国家把大量的资金投进了高等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教育。所以在以前学前教育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将幼儿教育想得太简单了。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也有很大的误解。

1816年英国纽兰纳克在工厂中创办了“幼儿学校”用以解除在外谋职母亲的后顾之忧。此时的幼儿教师成了一种职业。但是幼儿老师的角色仅仅只是照顾孩子的物质方面的需求。相当于一个保姆。1856年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从此福禄培尔开始以培养教师的方式在各国传播学前教育思想和举办幼儿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得以传播。

一、幼儿教师角色的历史定位

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千百年来一般教师的角色功能。但对于从事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其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负有的职责是有所侧重的。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角色定位是有所不同的。古罗马的昆体良在2000年前就提出幼儿教师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热爱儿童;要善于观察儿童;要正确应用批评与表扬。洛克认为:教师不一定是个“通儒”,但“应该娴于礼仪”,懂得世人的行径、怪僻、过失、诓骗和缺点。并认为,“只有有能力的教师,才能教育德行优良的儿童。”但是,他们所指的幼儿教师是指“教育孩子的人”或家庭教师。在这里,我们对“幼儿教师”的定义界限划在幼儿进入公育机构,接受集体教养之所受教者,即在幼教机构成立之后的从教人员。欧文成立了世界上第一间幼儿园以后,招聘幼儿教师,它的条件是:热爱幼儿并对他们有无限的耐心,性情愠顺,决不应当让他们听到愤怒的斥责或看到脸上有任何生气的和怒目而视的表情;语调和神态应当是和善的,富于慈爱感情的,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蒙台梭利主张儿童中心,对教师的要求是:具备观察的素质,了解儿童特点;善于指导儿童;成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络者与沟通者。

二、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1.幼儿生命健康权的保护者

人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生命健康权,没有这项权利是不可能做任何事情的。幼儿的生理发育不完善,心理发展也不成熟,在遇到不利条件的时候虽然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和行为但这种反抗对成人来说是微

乎其微的。幼儿白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待在幼儿园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及变化。及时且适当的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充分维护他们的权利。课堂上还应该教育幼儿基本的安全知识防止幼儿被外界违法人员拐骗。放学时应确保幼儿是被熟悉且安全的亲人或朋友接走,不能粗心大意。总之的来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到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不安全因素,消除这些有害的因素。

2.幼儿良好的倾听者

幼儿天生有好奇好问的性格,再加上他们不了解这个世界,所以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看到什么都是喜欢问为什么。此时幼儿教师应该耐心的倾听幼儿的问题,不要你以为很简单的事情而对幼儿置之不理,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以后不敢再发言。对幼儿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并要求老师解决的时候,也应该耐心的听幼儿的诉说在不伤害幼儿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此时的教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不要不耐烦而用一种不耐烦的语气给幼儿说话,他们听得出来的。如果长此以往幼儿会远离你不喜欢你。

3.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因此幼儿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幼儿游戏中度过。一次设计合适的活动会让幼儿受益匪浅,但是不恰当的活动可能会事倍功半。幼儿课堂中的每节课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但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却是要老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才能得

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管理者,那将拉大自己与幼儿的距离不利于师幼交往和互动。

4.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好模仿是天性。他们喜欢模仿比他们年长的或者他们喜欢的人或者形象的行为。比如我的弟弟他喜欢奥特曼,他就特喜欢模仿奥特曼的动作有时他还说自己是奥特曼要去打怪兽。老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正确的。他们会无意识的模仿老师的行为。有个很厉害的老师她看见一个幼儿就知道是谁班的的孩子。她说她是从孩子的行为上判断的。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给幼儿错误的对象。

5.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幼儿在认知、人格、交往、心理、社会性发展完善。此时主要是靠老师良好的指引才能慢慢的走向成熟,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该有的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作准备。

参考文献:

【1】 对现代幼儿教师角色的解读,许娟,程晓霞,临沂师

范学院费县分校,山东费县273400,教育学研究,2010年10月

【2】 浅谈幼儿教师的角色,蒋田璐,华中师范大学第一

附属中学,当代学前教育

【3】 论幼儿教师的角色与专业化发展,饶淑园,《现代教育

论丛》2005年12月。)

【4】 浅谈幼儿幼儿园教师角色扮演,幼儿园教育探索2007

年1月

【5】 幼儿园教师角色,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2004年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5

摘要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通过介入指导策略及时干预学生的游戏行为,使游戏顺利完成。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通过探讨如何给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游戏氛围、如何扩展游戏情节和如何注重区域融合及区域讲评等内容为教师和家长更好的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知道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提供可依据的实证性资料。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具特色、典型的游戏,对幼儿智育发展、性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干预和影响,以保障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实现。本文结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与特点、开展角色游戏的意义以及教师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不仅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幼儿角色游戏,对游戏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深入的观察、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一、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儿童人格的具体体现。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显然,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不予以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例如在角色游戏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在角色区玩,你们都有角色,那我是什么角色啊?” “老师你当顾客”“你当服务员吧”“我觉得老师像店长,店长就是什么都得管,有时候在店里,有时候不在。”“对对,我也觉得老师是店长”“哈哈,店长好”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对于孩子们关于我角色的想法很多,这样的环境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了他们玩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二)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幼儿游戏时的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假想”的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教师不能因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和鼓励。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另外一位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进了角色区,孩子们热情的招待着她,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结账时,老师说我在这里消费了10元钱,你们能开发票吗?孩子们对着老师笑嘻嘻,但是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不能开发票,是不是黑店啊?有没有营业执照?让我看看一看。”有一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出了一块小的海报说这个就是。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到美工区找到我对我说“店长,你快点来吧,咱们蛋糕房有一位顾客说要营业执照”我过去后对客人说:“您好,我是这梦幻蛋糕房的店长,由于我们店现在还是试营业,所以暂时不能提供发票。这是我们的优惠券,下次您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做蛋糕”客人满意的走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充分增强了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扩展游戏情节

(一)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应,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

(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一、游戏内容趣味化

幼儿对游戏的趣味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增加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二、游戏内容主题化

教师要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其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步发展新的游戏情节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游戏动机,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会自主确立游戏主题,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体验。例如这段时间正值中秋节,于是,我引导幼儿让他们回家再去和爸爸妈妈体验一次蛋糕房,看看外面的蛋糕房在推出什么产品。孩子们第二天来了就对我说,老师,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咱们蛋糕房也推出点中秋节的月饼吧!我说好啊,那你们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你们设计月饼吧!然后你们在蛋糕房推出新的产品。刚开始我会提醒幼儿,咱们中秋节过了那么久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啦?孩子们就会在第二天推出新一个主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每到一个节日就会主动推出一个新的主题蛋糕。总之教师不应是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设计者和游戏实施的控制者。而应该成为幼儿游戏的促进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利用参观、绘画、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游戏的主题应该是动态的。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同时,教师在新开展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幼儿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

另外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产生问题的解决办法。

幼儿主动地提出游戏的解决办法,反映了幼儿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进行游戏解决问题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方法,并去实现它。例如,在角色游戏“梦幻蛋糕房”中,孩子们在出现了问题后请店长求助,在游戏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解决了客人的问题,并没有帮助幼儿解决营业执照。在区域讲评时我继续以店长的身份引导幼儿讨论“今天蛋糕店有什么事需要向店长汇报吗?”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幼儿思考今天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营业执照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孩子可能回答说:“买一个”或者“借一个”,老师接着说:“可是营业执照买不来也借不来啊”,孩子们在想过之后可能就会说“我知道了,让园长妈妈检查吧,她检查过了我们就可以有营业执照了”“对对,园长妈妈”。这样使参加游戏的幼儿明确了自己的活动包含在托儿所这一主题游戏之中。

三、游戏内容多元化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从和他有关联,但是不在一个环境的人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为了让幼儿从多层面学到怎样搭建人际关系和处理自身角色,生成全面的自我意识,因此游戏内容应多元化。例如在经常玩这个蛋糕游戏而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想出别的主题来转换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推出了积分换购制作感恩节蛋糕的活动,经过讨论决定发起了由美工区的小朋友设计出感恩节免费做蛋糕的代金券来换取月饼的活动。此举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积极性和应变能力。教师也应积极扩展游戏的范围和种类,如蛋糕口味大调查、设计蛋糕、推出新品“马卡龙”来源于那个国家、了解蛋糕文化、搜集蛋糕品种,口味等不同的游戏,这样再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种类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经验。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三、将游戏渗透一日活动中

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游戏的陪伴。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游戏把它串连起来。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短跑比赛,设置一段距离,比看谁跑的快,最先到终点的我们可以给他发小红花等。在绘画课程中,我们可以玩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准备几种需要绘画的物体,让一个同学拿着,其余的同学猜,猜对了才有资格画,猜错了就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这样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猜对,无形中也提高了绘画的乐趣。

四、注重区域融合

幼儿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结合形成教育整体,可以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偏重于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技能,如果把角色游戏结合进去,会使内容更丰富,游戏活动更有活力。幼儿游戏的兴趣更高。

在某程度上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局限,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是非常少的,我认为幼儿的游戏缺少了交往,那么游戏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有一位学者为此进行了尝试,把“娃娃家”“、小医院”“、加工厂”“、肯德鸡店” 和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手工区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这种结合的游戏更好玩。因此,注重区域的融化时很有必要的。

五、注重区域讲评,发挥实效

(一)情境再现的讲评方式,让幼儿在直观的讲评中获得游戏经验

教师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某些事例而无法以作品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讲评时,可以通过拍照、摄像将其投放到电视机上,进行情景再现,还原动场景,进行经验回忆。教师引导,互动交流,这种身临其境的评价方法深受孩子们喜爱。

(二)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推进者 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是一种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与大家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讲评方式。当然,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不然没有针对性的发散性问题,争论也不会有结果。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同伴的共鸣,并激起发问孩子和其他孩子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六、老师和幼儿的收获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 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6

班级:0202 学号:05 报告人:叶群芳

一、选题意义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当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发生或选择符合自己喜好与水平的游戏内容,并在自发的游戏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时,他们的发展是如此的自主、快乐、和谐、迅捷。

在幼儿园中,游戏往往更多地被用作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儿童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指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是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忽视了游戏作为幼儿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全面发展的“源泉”的价值和功能。

因此,构建一个整体思想为指导的系统的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参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Gveta.Fein指出:一种发展理论并不是一种实践理论。游戏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往往把儿童游戏看作是一种随儿童身心发展与变化自然出现的个体现象,他们并不关心教育情境中游戏问题的特殊性,当然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说明和处理游戏与教育目的、课程以及教学之间关系的现成答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作为旁观者应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作为参与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无疑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如何遵循幼儿游戏的基本原则以及《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基本定位,从幼儿心理、身体发展的可能出发,引导教师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的实践,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之健康地成长。

二、文献综述

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的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过一些各具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部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在我国,台湾的吴幸玲博士在其《儿童游戏与发展》中指出,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孩子的玩伴,帮助孩子选择适宜的玩物,处理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状况,并且能透过观察或直接参与孩子的游戏。在互动中帮助孩子提升实质能力,如此才能让游戏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儿童能在其中进行层次较高的游戏,只要环境良好,教师就不一定非得干预孩子的游戏。同时,必须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是否有足够时间、空间让孩子们尽情玩耍且从中获益。教师也可以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当中。

华爱华在其《幼儿游戏理论》中强调,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的权利是儿童的,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要尊重儿童的意愿,教师在幼儿游

戏当中充当三种角色: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将教育目标隐含在他所创设的环境中,通过幼儿自己与环境的互动,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性格特征、社会化程度等各个方面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指导游戏提供依据,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态度,避免教师作为知道者面目出现的居高临下地导演游戏的地位。

上述的这些研究及观点的论述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这些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

国外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论述,一直存在争议。支持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学者称:成人的参与可以丰富儿童的游戏经验并且提升儿童的社会认知与发展。而不支持此论点的学者们则认为,成人参与儿童的游戏会干扰或抑制儿童的游戏活动并减少他们游戏学习的机会。Johnson等人(1999)则坚信教师参与幼儿游戏会有好坏的双边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来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如果教师的介入是一种敏感性、因应性及持续性的方式,那儿童的正面游戏效果便会被加强;但如果教师整个控制儿童游戏流程,并要求儿童用很结构化的方式来游戏,甚至干预成为学术及有目的的用途,那儿童游戏的效果是不为其利,反受其害。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角色可以透过教师的支持及回应性互动起来,扩大儿童游戏的发展空间。提倡教师创设宽松、宽容的游戏氛围,让活动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允许幼儿出错”,“期待儿童发现”,调整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提倡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参观者,放弃权威,退到幼儿游戏的后台,多一点观察了解与等待,少一点横加干涉和指责,发挥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承认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是游戏的主人,让孩子自己来当小老师,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自由体验,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成长。

参考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教师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尝试放手让幼儿自己安排空间或鼓励创新,让幼儿在“中性”环境中施展才能;作为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应有欣赏的态度、忍耐的态度和研究的态度;作为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决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游戏,同时在游戏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协商、约定,产生纠纷时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

三、论文结构

一、幼儿游戏的本质

二、当前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游戏往往更多地被用作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儿童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指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是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忽视了游戏作为幼儿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全面发展的“源泉”的价值和功能。

三、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发挥何种角色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2、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3、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四、教师如何发挥上述角色(结合个案进行分析)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充足的理论基础,了解游戏的本质及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价值取向。

2、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能够归纳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在幼儿游戏进展中,教师该什么时候介入,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为教师指导游戏教学策略积累可靠的方法。

3、个案分析法

该方法是收集相关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静态分析,找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有效切入点。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1月中旬完成开题报告

12月至1月进一步翻阅资料

1月至2月基本完成论文

3月最后完成论文内容

六、参考文献

(1)虞莉莉主编:《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幸玲主编:《儿童游戏与发展》,扬智文化。2001年版。

(3)郭静晃、吴幸玲著:《亲子话题》(第二版于台北;扬智文化P283-292)(2001版)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版

(5)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7)李淑贤,姚伟主编:《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1999。

(8)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黄瑞琴著,《幼稚园的游戏课程》,心理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Brenda Crowe,(1989),《Playgroup Activities:What?How?Why?》Published by Preschool Playgroup Association。

浅析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篇7

一、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

在幼儿园组织科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这也是幼儿园组织科学活动重要的教育初衷。教师学会倾听才能及时的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幼儿真实的兴趣爱好,并在活动中及时发现幼儿遇到什么困难,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科学活动能得到最终的教育目标,同时能够满足幼儿天性的好奇与探索。学会倾听,主要表现在科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幼儿的真实想法以及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其实,每一个幼儿的天性都比较喜欢提问,开展幼儿的科学活动第一步就是针对幼儿关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探究。另外,倾听并不代表只是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听,真正用心去观察幼儿在整个科学活动中具体的表现,如果幼儿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任何苦难,都需要教师进行即使的疏导。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幼儿学会分享,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促进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幼儿准确的表达内心的想法,注重交流以及探究的整个过程。幼儿具有的表达能力并不清晰,尤其是一些年龄非常小的幼儿, 自身的语言能力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应该学会耐心倾听,了解幼儿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清楚地交流与表达。

二、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也是所有教育活动中比较自由的活动,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目的,想要顺利地实现制定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直接干预活动的具体操作,决定活动的具体程序,并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具体程序要求完成科学活动。这种做法并不属于一种科学的做法,也不利于有效的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充满热情以及兴趣。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不是完全领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具体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科学活动内容, 针对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科学探究活动,但是,并不需要所有的问题都进行深入的探究,而是选择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有利于促进幼儿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其次,幼儿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需要及时的引导学生,鼓励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幼儿收获更多的知识经验。另外,在幼儿进行交流与互动的环节中,幼儿自身的思维能力比较差,并处于形象思维的初期阶段, 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会出现表达不清楚的情况,教师首先要耐心地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并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表达, 帮助幼儿学会更多表达的词汇,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三、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

幼儿园科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实施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教师支持幼儿的正确行为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认可幼儿针对科学活动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支持幼儿对具体活动结果的各种猜想。实际上,每一个幼儿都拥有一些非常奇异古怪的想法,并且幼儿想象的内容经常会超出成年人的预料,但是,这些想法正是幼儿自身思维特点产生的。另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幼儿大胆的参与到活动中,勇于动手实践。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具体行为与科学家进行的探究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但是,幼儿的错误也正是幼儿学习更多科学只是的重要机会。对幼儿的支持还包括引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受到幼儿表达能力的限制,教师经常会忽略这一种的环节,但是对结果的交流与探究也只整个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的支持,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四、教师是幼儿的反思者

人都是在各种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师作为科学活动中重要的因素,也同样需要对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总结各种成功的经验,如果发现任何的不足,都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推动下一次科学活动的高效完成,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发现活动中的各种不足,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教育的不断改革,推动科学教育活动中所有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幼儿园开展的各种科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幼儿在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更多的生活乐趣,并在生活乐趣中学会更多的知识,有效的培养幼儿拥有对科学的热爱,并学会积极主动的探究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合理的定位自身的角色,在角色的定位中,幼儿不应该处于一种被动的被安排的位置中,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让幼儿成为整个科学活动中重要的主导者,教师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需要学会倾听, 了解幼儿真实的内心想法,同时还要支持幼儿的活动,鼓励幼儿提出疑问与猜想,让幼儿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摘要:幼儿阶段的教育在幼儿一生的学习与成长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主要讲述了幼儿园开展各种科学活动中,教师具体的角色定位,教师不仅是幼儿的倾听者,也是幼儿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并对整个科学活动进行全面的反思,最终通过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化 篇8

一、转化之一:教师变“有案”为“无案”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总希望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究。为了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活动任务”,只得把幼儿硬往教案上拉,不允许幼儿出格。这种活动看似“有序”,实则很难焕发生命活力。如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只见两位小朋友一会儿跑一会儿停,玩得很开心。我便问:“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他们说:“好的!”我又问:“怎么玩呢?”其中一位小朋友边说边比画:“你要跑跑看看地上的影子,你跑影子也会跑的,很好玩的!”我又说:“真的吗?”他们一起说:“不信,那就试试吧!”就这样,我和他们一起玩了“有趣的影子”这个游戏。户外活动结束时,班级中其他孩子也参加了此活动。他们自由结伴组合,形成活动小组,探究的欲望很强烈,远比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效果好。

“无案”并非没有教案,而是教师从宏观上,从幼儿的能力发展上考虑,从总体上把握教材,顺着幼儿的思路进行活动。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备教学活动的思路和大致轮廓,尽可能考虑到幼儿在探究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正因为陶行知先生深入儿童的世界,理解他们特有的心理,才能与儿童心心相印,从而让孩子自发地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转化之二:教师变“多言”为“无言”

科学活动要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而这些,仅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形成的。必须让幼儿有足够时间的实践,才能养成科学方法和态度。例如,在“神奇的浮力”活动中,幼儿把塑料片、铝片、橡皮泥、泡沫等物体放入水中。发现塑料片、铝片先浮在水面,用手一碰,也渐渐沉入水中;橡皮泥制成小船浮在水面,团成球状沉入水中。幼儿不时发出惊讶声,然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泡沫受水的浮力。”有的说:“橡皮泥改变样子后,有时受水的浮力,有时不受水的浮力。”有的说:“塑料片、铝片受一点水的浮力,因为它在水面上能浮一会儿。”争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我知道了,轮船就是这样在河里开的啊!”小朋友兴奋地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强化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让孩子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下愉快地“做中学”,提高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科学活动不是纯粹的科学现象的研究,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对生活现象的关注。活动中,教师以“无言”的姿态换来了幼儿探究后的“多言”,从而使幼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活动的主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言”是在保持正常活动秩序下教师“能少则少”,尽量唤起幼儿的“多言”。

三、转化之三:教师变“有知”为“无知”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实施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同时注意孩子真实生活经验的积累,注重孩子的生活体验,以充满情趣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同时要关注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和生活经验的提升,形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养。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仅仅是施教者、传授者,对于幼儿的探究,教师可以做“旁观者”。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一遇到困难,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帮助,以显“知之者”的魅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在带领幼儿去参观种植园地里的“迎春花”前,教师先上网查询了关于迎春花的资料,了解了迎春花的外形特征,接着带领孩子们来到了迎春花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发现:“老师,这些花朵真漂亮,金黄金黄的,像个小喇叭。在微风中摆动,像是在点头,又像是在跳舞。”“是啊,可是我这边的还半开半闭呢!”“嗯,我这里的还只是小花骨朵儿,不过马上要开了。”看着孩子们兴致这么高,这时老师顺势引导:“那谁能说说迎春花的花朵到底长什么样?有几个花瓣呢?”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一个个低头仔细看了起来,眼尖的苏苏首先发现了秘密:“老师,我发现它有4片花瓣。”“不对,是6片花瓣。”其他孩子说。“为什么迎春花的花瓣数量不一样呢?”……听着他们的讨论,我说:“你们说的都有可能。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以后还要天天来看看它们,照顾它们,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秘密,好吗?”“好!”孩子们齐声高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要有艺术,要及时引导,科学引导,恰到好处地引导。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敢于说“我不知道!”在迎春花观察的时候,教师和幼儿保持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充分体验了自己发现的成功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转变好自己的角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生长点,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教是为了真正的不教”,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六年级日积月累三下一篇:学校百日安全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