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古诗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马的古诗(精选8篇)

关于马的古诗 篇1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8.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裏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 龙马精神 青梅竹马

马到成功、人强马壮、车马盈门、金马玉堂、天马横空、万马奔腾、走马上任、一马平川、一马当先。汗马功劳、兵强马壮、伯乐相马。千军万马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蛛丝马迹 指鹿为马 枕戈汗马 招兵买马 跃马扬鞭 倚马可待

悬牛头,卖马脯 朽索驭马 心猿意马 香车宝马 舞刀跃马 五马分尸 乌焉成马 乌头白,马生角 问羊知马 文君司马 万马齐喑 万马奔腾 天马行空 驷马难追

四马攒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青衫 士饱马腾 识途老马 声色狗马 塞翁失马 戎马生涯 戎马倥偬 人仰马翻 人强马壮 人困马乏

人喊马嘶 犬马之劳 犬马之诚 裘马轻肥 轻裘肥马 青梅竹马 敲牛宰马 千军万马 千兵万马 盘马弯弓

驽马十驾 牛头不对马嘴 牛溲马勃 马仰人翻 马瘦毛长 马首是瞻 马前卒 马后炮 马革裹尸 马放南山 马耳东风 马到成功 马齿徒增 马不停蹄

驴前马后 驴年马月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龙马精神 六马仰秣 临崖勒马 厉兵秣马 老马识途 老马恋栈 快马加鞭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金马玉堂

金戈铁马 见鞍思马 呼牛呼马 汗马功劳 害群之马 高车驷马 风马牛不相及 肥马轻裘 非驴非马 东风射马耳

关于马的古诗 篇2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诗词的翻译上, 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 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美。而且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 学生只是背诵一些考试范围内的名言名句,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缺少独立感知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习古诗词, 不体味意境, 就好比囫囵吞枣, 不知其味, 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从诵读入手, 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意象, 抓住“诗眼”展开联想, 感受古诗词意境。

一、结合创作背景, 把握感情基调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由于相隔时间的久远, 学生理解创作背景有难度,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 尤其是音像资料, 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还原历史, 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样既为教学做了知识铺垫,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为品味诗词意境做好准备前期。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 结合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 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官场的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品格, 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诗圣”杜甫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的疾苦, 因此教学这部分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教师可播放有关“安史之乱”的音像资料, 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 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 “安史之乱”造成尸横遍野、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这样, 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 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凄苦、悲愤及忧国忧民之情。再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 写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之际, 词人孤寂一人, 随只顾逃跑的南宋朝廷奔波避难, 掌握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愁苦悲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背诗词, 描绘画面, 领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隽永,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充满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 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诗词的语言来表达的, 而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朗诵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品味诗歌创造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诵, 推敲诗词的语言, 想作者所想, 抒作者情怀, 在课堂上为学生渲染浓厚的诗歌意境。这样, 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朗诵技巧的指导, 注意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音调、节奏上给予学生点拨。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 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 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 或激越高亢, 或轻慢舒缓的朗读, 会使学生对诗词内涵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者背诵也是读的一种形式, 熟读至能背诵, 有助于学生在脑海描绘诗词呈现的画面。

诵读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始终,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 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 加深理解和感悟, 品味意境, 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抓住意象, 融情入景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它通过形象表达, 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 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实在的, 如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明月”、“梅花”、“流水”、“归雁”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自然事物, 作者赋予这些意象以象征意义, 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在古诗教学中, 我们尽量让学生多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古诗的意境, 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时, 要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 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方法。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 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例如, 杜甫《登高》诗中, 前四句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 描画开阔而悲凉的秋天景色, 看似写景但情藏景中, 实际上句句都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 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 形成了诗歌悲凉壮阔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 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 要抓住诗中的意象, 理解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而品味意境美。

四、“诗眼”悟读, 拓展意境

“诗眼”是领会意境的窗口, 能使全诗的意境豁然开朗, 要欣赏品味古诗, 必须抓住“诗眼”。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住“诗眼”, 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意, 弄清诗词含意, 又能对诗词的精华部分反复推敲、琢磨, 拓宽诗歌的意境, 而且能够把古诗词品得更全面, 悟得更透彻,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进而对诗歌的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有更深刻的领悟。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运用古诗。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情感激发情感,以心灵启发心灵,以过去引导现在,那么,我们的诗词教学必定能大放光彩。

马的古诗 篇4

2、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4、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方干《送从兄郜》

5、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李贺《开愁歌》

6、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李贺《马诗三首·其四》

7、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8、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9、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上官仪《从驾闾山咏马》

10、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11、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李白《陌上桑》

12、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俞益谟《中洲株柳》

13、听夜鸣黄鹤,楼高百尺,朝驰白马,笔扫千军。——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14、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傅玄《车遥遥篇》

15、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6、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杨广《纪辽东二首》

17、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刘彻《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18、添衣策马寻亭堠。——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19、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陈亮《水龙吟·春恨》

20、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1、寒骄强弩云传箭,飚转轻车火作营。——崔允《花马池咏》

22、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3、立刻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4、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李白《战城南》

25、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26、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7、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李贺《马诗三首·其九》

28、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柳恽《七夕穿针》

29、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30、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31、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张华《壮士篇》

32、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適《送魏八》

33、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34、茸茸春草天涯。——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35、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36、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吴文英《天香·蜡梅》

3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8、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39、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带有马的古诗词 篇5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关于马的成语诗句 篇6

马失前蹄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马虎虎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快马加鞭 戎马倥偬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五马分尸

走马观花

宝马良驹 秣马厉兵 信马由缰 万马奔腾 万马齐喑 策马扬鞭

肥马轻裘

犬马之劳 走马上任 跃马扬鞭 车马盈门 天马行空

猴年马月 蛛丝马迹 人欢马叫 兵强马壮 兵荒马乱

人强马壮 牛头马面 鞍前马后 人困马乏 车水马龙

千军万马 声色犬马 招兵买马 金戈铁马 心猿意马

指鹿为马 悬崖勒马 脱缰之马 盲人瞎马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 李贺(唐)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马的妊娠诊断技术 篇7

1 妊娠诊断的重要性

母畜配种后, 经过一个发情周期的时间, 尽早作出妊娠诊断, 对于加强保胎, 减少空怀, 提高繁殖率, 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马, 可以避免妊娠后发情误配而引起的流产。对确诊未妊娠者, 可及时找出原因。如配种时间是否合适, 精液品质是否合格, 生殖器官是否有病等。以便抓紧补配或及时治疗, 以免贻误配种季节, 降低繁殖频率。尤其做好早期妊娠诊断, 对于搞好家畜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马常用的妊娠诊断方法

2.1 外部观察法

主要观察营养状况、胎动、腹部轮廓、乳房等外部表现和在腹壁外触诊胎儿、听取胎儿心音等。

2.1.1 视诊:

母马妊娠后, 性情温顺、安静, 行为谨慎;食欲增加, 膘情好转, 毛色润泽;腹围增大, 腹部两侧大小不对称, 妊娠4~5个月后, 母马左侧腹部较右侧腹部膨大, 左肷窝也较充满;在妊娠末期, 左下腹壁较右侧下垂;在妊娠后半期, 观察腹壁见到胎动, 饮水后尤为明显;临产前1~2个月, 腹下常发生水肿。该法的缺点是不能早期确诊是否妊娠和妊娠的确切时间。

2.1.2 触诊:

触诊即隔着腹壁触诊胎儿及胎动, 凡触及胎儿者均可诊断为妊娠。这种方法只适于妊娠后期。检查人员站在被检母马的左侧, 面朝向其臀部, 左手扶在腰上, 右手掌贴在左腹壁最突出处, 然后轻轻用力向内压挤腹壁, 随后很快放松 (手不离开皮肤) , 再急速返回, 这样反复几次, 若有胎儿存在, 可感到腹内有一较硬的实体撞击手掌。妊娠8~9个月可以感到腹腔内胎儿的撞击, 瘦马有时7个月就可触摸到。

2.1.3 听诊:

听诊指隔着腹壁听取胎儿心音。马妊娠8个月之后, 在乳房和脐之间或后腹部下方听取胎儿心音, 胎儿心音数一般比母马多两倍以上, 但往往由于受胎蠕动音的影响而不易听到。

2.2 阴道检查法

阴道检查法主要是检查阴道粘膜色泽、粘液性状和子宫颈形状及其粘液的变化, 但如果阴道有病变时, 阴道不表现妊娠症状, 或者未妊娠但有持久黄体存在时, 阴道可能出现类似妊娠变化, 因而阴道检查法只能作为妊娠诊断的辅助方法。

马妊娠3周后, 阴道粘膜由未孕时的淡粉红色变为苍白色, 表面干涩、无光泽 (妊娠后期除外) , 同时阴道收缩变紧。阴道粘膜变得比较粘稠, 并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粘液量缓慢增多, 颜色由灰白变为灰黄;妊娠早期pH为中性, 3个月后变为弱酸性;妊娠一个月后子宫颈紧缩关闭, 有糨糊状的粘液堵塞于子宫颈口, 形成子宫颈栓;子宫颈阴道部收缩, 呈尖圆锥形, 向前下方或偏向一侧。

2.3 直肠检查法

直肠检查法就是隔着直肠壁触诊母马生殖器官形态和位置变化而进行妊娠诊断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隔着直肠壁触诊子宫、卵巢及其黄体, 根据其变化, 以及有无胚泡 (妊娠早期) 或胎儿的存在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妊娠, 这是目前对马妊娠诊断既经济又可靠的一种方法。

2.3.1 直肠检查的优点:

在整个妊娠期间均可应用, 妊娠20 d以后可作出初诊, 40~60 d即能确诊;诊断结果准确, 并能大致确定妊娠时间;可发现假妊娠、假发情、生殖器官疾病及胎儿死活等情况;所需设备简单, 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2.3.2 妊娠母马生殖器官的变化:

妊娠18~25 d:子宫角由软的扁带状变为细而圆;两子宫角不对称, 孕角略硬而短, 靠基部1~2指处膨大, 有如核桃大小的胚泡, 空角稍长而弯曲;子宫分叉部形成小沟。子宫角质地坚实, 不易捏扁。妊娠30 d:子宫角更加坚实而有弹性;空角更加弯曲;胚泡如鹅蛋大, 稍有波动感;分叉部的小沟更加明显。妊娠45 d:胚泡体积增大, 似拳头大, 波动感更加明显;孕角开始下降, 卵巢韧带开始紧张;卵巢黄体继续增大。妊娠60 d:胚泡增长速度较快, 大如婴儿头, 呈横的椭圆形, 胚泡壁薄而软, 仍可摸到孕角尖端及空角的全部;两侧卵巢体积显著增大, 开始下沉, 并彼此向中间靠近。妊娠90 d:胚泡发育迅速, 直径为25 cm左右;两侧子宫角几乎全部被胎胞所占据, 但孕角仍大于空角;胎胞开始下沉于腹腔, 由于卵巢系膜和子宫阔韧带的牵扯, 胎胞背面向下弯曲呈月牙状, 不易摸到子宫及胎胞的全部;两侧卵巢距离更加向中间靠拢, 一手可同时摸到两个卵巢, 而且卵巢韧带特别紧张。妊娠120~150 d:胎胞全部沉入腹腔, 似冬瓜大的袋状物, 波动明显, 不太紧张, 检查时最大限度地伸入手臂, 也只能摸到它的一部分。此时孕角子宫中动脉变粗, 出现妊娠脉搏, 是妊娠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妊娠6~7个月整个子宫垂入腹腔, 不易摸清轮廓, 只能摸到胎儿的一部分, 有时可摸到胎动;子宫中动脉两侧均有妊娠脉搏, 孕侧更为明显。妊娠8~9个月以后一般可摸到胎儿的活动, 两侧的妊娠脉搏也更为明显。

3 马的妊娠鉴别诊断

要注意与孕期发情、妊娠与假妊娠、胎胞与膀胱、妊娠与子宫积水的区别。

3.1 孕期发情

母马妊娠早期, 有时排卵对侧的卵巢上仍有卵泡发育。其特点是卵泡发育速度缓慢, 持续时间长, 卵泡接近成熟期而后又萎缩。只要子宫有了典型的妊娠症状, 就不必考虑卵泡的发育, 更要防止由此而误配, 以免造成流产。

3.2 假妊娠

母马配种40 d以后, 经直肠检查, 两子宫角虽然也表现收缩, 变为细圆, 质地较硬, 但子宫角内无胚泡, 卵巢上多无卵泡发育, 阴道干燥, 粘膜苍白, 子宫颈口不开, 无子宫栓, 可判断为假妊娠。

3.3 胎胞与膀胱的区别

马的膀胱充满尿液时, 其大小和怀孕80~90 d的胎胞相似, 如果检查不慎, 往往造成误诊。膀胱的特点是呈纵椭圆形, 在骨盆前方正中, 子宫的下方, 其两侧无牵连物, 膨大的膀胱表面不光滑, 有网状感, 用手提起压膀胱时可排出尿液。而胎胞则呈横椭圆形, 两侧子宫角与子宫阔韧带相连, 后面与子宫体相连, 胎胞多偏于一侧, 表面光滑, 质地均匀。如果区分不清, 可牵蹓运动, 待其排尿后再检查。

3.4 妊娠与子宫积水 (脓) 的区别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8

关键词:诵读;积累;情感;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2-01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凝炼含蓄的语言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所以,古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各學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推荐背诵的120篇(首)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有如下点滴的思考:

一、以“读”为根本

古诗词特有的韵律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

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引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但如果只是机械的重复朗读,会让学生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感悟、读出情感,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允许“模糊解读”

在小学阶段,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所以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三、恰到好处地介绍背景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四、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五、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 娣《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宁夏教育》第7-8期p37-38

[2]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上一篇:中学德育案例下一篇:色彩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