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练习4及答案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管理练习4及答案(精选7篇)

财务管理练习4及答案 篇1

1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2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4“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5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6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其中第(3)段是小花苗和蜜蜂的对话。(2)

2.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2)

3.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又瘦又小很难过),它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孩子们夸小花苗(真勇敢)。(12)

4.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4)

温暖——(寒冷)难过——(高兴)

5.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2)

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2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财务管理练习4及答案 篇3

基础巩固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噫吁嚱(xū)

秦塞(sài)

石栈(zhàn)

抚膺(yīng)B.鱼凫(fú)

崔嵬(wéi)

巉岩(chán)

吮血(shǔn)C.咨嗟(zī)

猿猱(róu)

岩峦(luán)

瀑流(pù)D.万壑(hè)

喧豗(huī)

飞湍(tuān)

萦回(yíng)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崔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千沟万壑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壁立千仞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一夫挡关 D.磨牙吮血 抚鹰长叹 鹤汀凫渚 协从不问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8.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9.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秦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课内精读

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0.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11.重点写青泥有何作用? 1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砅岩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否重复?

13.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14.“西游”“西望”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矛盾?

课外提升

(一)阅读李白的《登太白峰》,回答问题。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5.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16.“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二)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回答问题。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19.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入手,分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

高考链接

(2014·浙江卷)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2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2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猿猱(náo)

2.D【解析】A.地崩山摧

B.冲波逆折

C.一夫当关

D.抚膺长叹、胁从不问 3.D【解析】抚摸着胸口。

4.A【解析】A.也:句中停顿。

5.AD【解析】A.何:多么

D.愁:发愁,对„„发愁

B.尔:自那时以来/你。C.当:在/把守

6.D【解析】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7.D【解析】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8.A【解析】A.“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错。

9.A【解析】李白25岁出川,天宝初年,再入蜀。第一、二空排除BD两项。与“乐章”呼应的是“气势磅礴”。排除CD。

10.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11.“上有”“下有”等四句是从“面”上即整体上写蜀道之难;“青泥”等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诗人着重描写青泥岭曲折盘桓、随山萦回的险道和峻危的山势,尤其是人们手扪星辰、紧张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惧惶悚,表现了蜀道之难。

12.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13.“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令人心胆俱裂的惊险气氛。

14.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以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长。

15.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16.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17.“停”“投”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拔”“顾”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激愤,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诗人(抒情主人公“我”)的举动往往与自己的特定心情有关。从标题“行路难”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等诗句中,不难理解这是诗人走投无路时的茫然、激愤的表现。18.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上下文来看,这两句写诗人的理想受阻。结合“路”“行路”通常具有象征性的特点,可考虑象征手法的运用。19.①反复,“行路难”的两次出现,强调了诗人的无助苦闷。②反问,这是无助之时的悲情呐喊,把诗人坎坷失意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同时涉及对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评价。这个诗句使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解答。需注意“多歧路”三字的所指。

20. C【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21.B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

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22.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篇4

8拿来主义

关于练习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参考答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下列几点可供参考: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理由见“课文研讨”。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父爱和母爱的差别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还有一些: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二、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说一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给你哪些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参考答案:略。

三、本文是一篇译作,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可结合前几册学过的译文跟同学一起讨论。

参考答案:

译文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不少不同。例如,译文中常有一种复句,组织严密、信息量大,在汉语中极为少见。最典型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又如,译文中有一种插入句,汉语很少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本文没有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那样典型的例子,但有一些近似的例子可供揣摩。短文三篇

关于练习

一、分别把握三篇文章的主旨,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热爱生命》

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白白虚度此生,那就只能怪自己。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由于作者关注生活,讲究享受生活的方法,因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老了,还抓紧时间,使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这篇文章的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

先指出信条在幼儿园就学过,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接着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对这十七条进行归纳。然后说明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以至政府。最后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可以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4.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参考答案:

1.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三、找出课文中富于哲理的语句,细细品味,并就其中一条写出自己的心得。

参考答案:略。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五段。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进行描写,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欢”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参考答案:

本文无论写人记事或对话描写,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整篇文章笔酣墨饱,气势十足。

1.“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4.此处写蔺相如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对照让人叫绝。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不得不节节后退,从“怒,不许”到“不肯击缶”,最后不得已“不怿,为一击缶”,在步步进逼、层层激进中,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以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侍从的迟疑软弱和退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如一“张目叱之”,就扫尽了秦王及其左右的威风。

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粗体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5.卒廷见相如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参考答案:

1.完,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2.急,用作动词,逼迫。

3.舍,动词,安置住宿。

4.衣,动词,穿。

5.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6.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7.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四、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12苏武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参考答案:

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学生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参考答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一是要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二是要学生注意语言描写与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二许多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某些义项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往往不一样。请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文言词,填写下表。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古今语言比较意识,启发他们注意发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演变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这里只是举例,可不受此限。

例字

例句

课文中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临时充任

虚假

稍迁至栘中厩监

渐渐

稍微,些许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正在(某时某地)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送给

丢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聚会,集合

三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设题意图:本题希望学生能通过独立分析多种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全面的人物形象,立体的人物性格,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局限于一文一传,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主对臣下的刻薄寡恩。能有一定创见,反映出自己心得即可,不必求同。

参考答案:

①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②《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他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

13张衡传

关于练习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参考答案:

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财务管理练习4及答案 篇5

二、字、词长廊。31分

1.看拼音,写字词。8

cán kuì zēng tiān mǐn jié chéng fá

xīn shǎng quē fá xiāo huǐ líng hún

2.根据拼音写同音字。6

tú : ( )弟 ( ) 杀 ( )画

sù : 严( ) ( ) 造 住( )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8

精疲力( ) 远( )重洋 丰富多( ) 开卷有( )

( )辱与共 背信( )义 ( )身无力 思( )万千

4.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晓:○1 天刚亮时; ○2 知道,明白 ; ○3告诉,使人知道;

无人知晓( ) 晓以利害( ) 鸡鸣报晓( )

5.由人物或事物联想到的成语.6

盘古 ——( ) 调达——( )

九寨沟——( ) 泉城——( )

司马光——( )、( )

三、句子之窗;11分

1.写句子(用上一个合适的歇后语):

2.读了《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我们会想起“ ” “ ”等反映诚信可贵的名言警句。

3.方华准备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一幅读书的名言。请你帮她推荐一句:

4.“爆竹声中一岁除,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你可以选择“ , ”这副对联贴在门上,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四、课文直通车:13分

1.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 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 , ”呀!

2. 湖光秋月两相和, 。

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写景的诗句是“ , 。”

4.严寒,大地冰封。你想到了描写这个季节的诗句:2分

5.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天安门位于 (城市),新中国于 (年、月、日)成立; (谁)于 (年)在 (地点)带领官兵销毁了二百多万斤的鸦片。5分

五、快乐阅读:25分

(一)《维生素C的故事》片段 10分

那时,航海生活( )非常艰苦,( )充满危险。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最可怕的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船员们都把这种病叫做“海上凶神”。

1.在括号里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2.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画直线的句子说的是 ,画曲线的句子说明了 。6分

3.“海上凶神”加引号特指 。2分

(二)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15分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 流浪喊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 扑通 一声跪下 苦苦哀求 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 我一定从头学起 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好吧 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5’

(A)时光老人让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流浪汉表示:“假如_________________,我 , 。”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时光老人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指 。 2’

(3)从短文中找出近、反义词各一对。4分

近义词:( )——( )反义词 :( )—— ( )

(4)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27分

高级财务会计课堂练习及答案 篇6

要求: 分别计算恒通、东大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进行账务处理。(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答案】

恒通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1 300+200=1 500(万元)

则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500/(500+900)]×1 500=535.71(万元)则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900/(500+900)]×1 500=964.29(万元)借:固定资产

535.71 无形资产

964.29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东大公司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800-200-100)+(2 000-1 000-100)=1 400(万元)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 累计折旧

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8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400 累计摊销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0

无形资产

000 2、2008年4月1日,甲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给乙企业,销售货款总额为300万元(含增值税)。甲企业于同日收到一张票面金额为300万元、期限为6个月、票面年利率为8%的商业汇票。甲企业按月计提该商业汇票的利息。(1)2008年10月1日,乙企业未能兑付到期票据,甲企业将应收票据本息余额转入应收账款,但不再计算利息。2008年12月5日,甲、乙双方经协商进行债务重组,签订的债务重组协议内容如下:

①乙企业以其持有的一项拥有完全产权的房产抵偿60万元的债务。该房产在乙企业的账面原价为1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②甲企业同意豁免乙企业债务本金40万元及2008年4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计提的全部利息。

③将剩余债务的偿还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在债务延长期间,剩余债务余额按年利率5%收取利息,假定实际利率为5%。本息到期一次偿付。④该协议自2008年12月31日起执行。

(2)债务重组日之前,甲企业对上述债权未计提坏账准备。

(3)上述房产的所有权变更、部分债务解除手续及其他有关法律手续已于2008年12月31日完成。甲企业将取得的房产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4)乙企业于2009年12月31日按上述协议规定偿付了所欠债务。要求:

(1)计算甲企业2008年12月31日该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2)编制甲企业及乙企业2008年12月31日与该债务重组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考虑税费)。

(3)编制甲企业及乙企业2009年12月31日债权、债务实际清偿时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答案】

(1)计算甲企业2008年12月31日该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甲企业2008年12月31日该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300×(1+8%×6/12)=312万元。

(2)编制甲企业及乙企业2008年12月31日与该债务重组相关的会计分录。甲企业: 借:固定资产60 应收账款—债务重组200 营业外支出52 贷:应收账款312 乙企业:

借:固定资产清理65 累计折旧3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

贷:固定资产100 借:应付账款312

营业外支出5(65-60)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200 固定资产清理65 营业外收入52(3)编制甲企业及乙企业2009年12月31日债权、债务实际清偿时的会计分录。甲企业: 借:银行存款210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200 财务费用10 乙企业: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200 财务费用10

贷:银行存款210

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外币业务采用当日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按季核算汇兑差额。2009年3月31日有关外币账户余额如下:

项 目

银行存款(借方)应收账款(借方)长期借款(贷方)应付利息(贷方)外币金额(万美元)折算汇率

折算人民币金额(万元)1 000 300 2 000 30

7.00 7.00 7.O0 7.00 000 2 l00 14 000 210 长期借款2 000万美元,系2007年l0月借入的专门用于建造某生产线的外币借款,借款期限为24个月,年利率为6%,按季计提利息,每年1月和7月支付半年的利息。该生产线于2007年11月开工,至2009年3月31日,该生产线正处于建造过程之中,已使用外币借款1 200万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该笔专门借款的利息收入为12万美元。预计将于2009年12月完工。假定不考虑借款手续费。

2009年4~6月,甲公司发生如下外币业务(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费):

(1)4月1日,为建造该生产线进口一套设备,并以外币银行存款100万美元支付设备购置价款。设备于当月投入安装。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90元人民币。

(2)4月20日,将100万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当日银行美元买入价为l美元=6.80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6.90元人民币。兑换所得人民币已存入银行。当日市场汇率为l美元=6.85元人民币。

(3)5月10日,以外币银行存款向外国公司支付生产线安装费用60万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l美元=6.70元人民币。

(4)5月15日,收到第一季度发生的应收账款200万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70元人民币。

(5)6月20日,向美国某公司销售A商品,售价为200万美元,款项尚未收到,A商品的成本为1 000万元。当日市场汇率为l美元=6.60元人民币。

(6)6月30日,计提外币专门借款利息。假定外币专门借款应计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当日市场汇率为l美元=6.60元人民币。

要求:

(1)编制2009年第二季度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9年第二季度计入在建工程和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

(3)编制2009年6月30日确定汇兑差额的会计分录。

【答案】

(1)编制2009年第二季度外币业务的会计分录

4月1日:

借:在建工程 690

贷:银行存款——美元(100×6.9)690 4月20日: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68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5

贷:银行存款——美元(100×6.85)685 5月10日:

借:在建工程402

贷:银行存款——美元(60×6.7)402 5月15日:

借:银行存款——美元(200×6.70)1 34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60

贷:应收账款——美元(200×7)1 400 6月20日:

借:应收账款——美元(200×6.6)1 32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6.6)1 320 借:主营业务成本 l 000

贷:库存商品 l 000 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美元(12×6.6)79.2

在建工程 ll8.8

贷:应付利息——美元(30×6.6)198 第二季度利息为2 000×6%×3÷12×6.60=198(万元),应计入在建工程部分=198-l2×6.6=118.8(万元)(2)计算2009年第二季度计入在建工程和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

①计入在建工程的汇兑差额

长期借款账户汇兑差额=2 000×(7.00-6.60)=800(万元,借方)应付利息账户汇兑差额=30×(7.00-6.60)+30×(6.60-6.60)=12(万元,借方)计入在建工程的汇兑差额=800+12=812(万元)②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

银行存款账户汇兑差额=(1 000-100-100-60+200+12)×6.60-(7 000-690-685-402+1 340+79.2)=-359(万元)应收账款账户汇兑差额=(300-200+200)×6.60-(2 100-1 400+1 320)=-4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359+40+5+60=464(万元)(3)编制2009年6月30日确定汇兑差额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借款——美元800

应付利息——美元 l2

贷:在建工程812 借: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399

贷:银行存款——美元 359

财务管理练习4及答案 篇7

考点三、四: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政治、依法治国、民族关系

1、针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居民收入增长的“两个同步”?(6分)答:(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而且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影响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因此有必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两个同步”。

(2)提出“两个同步”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3)提出“两个同步”:

a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b有利于我国发展从“国富”走向“民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c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1)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获大会通过,这表明了什么?

(2)从这件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答、(1)a人大代表是通过人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

b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

c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

d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实行什么分配制度?

(2)这一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什么方针?

答:(1)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4、结合材料,请从政治角度说明政府通过网络问政有什么意义?

答:a、有利于政府利用网络听取民意,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b、有利于政府主动接受网民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

c、有利于政府对人民负责,积极开展网上办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让政府依法行政。

5、问:国家为什么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分)

答:(1)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义:

a、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b、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c、有利于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使农民无后顾之忧,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现状1分,意义3点4分。)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答:(1)我国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呈扩大化趋势,这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a、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b、有利于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c、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上一篇:电子商务员技能模拟题下一篇:巴厘岛旅游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