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y 的发音方法(共11篇)
汉语拼音y 的发音方法:
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要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拼音的发声方法:
声母表:
b(玻)p(坡)m(摸)f(佛)
齿龈音(舌尖音):d(得)t(特)n(呢)l(勒)
舌根音(软腭音):g(哥)k(颗)h(喝)
舌面音(硬腭音,龈-腭音):j(机)q(七)x(西)
翘舌:(齿龈后音,舌尖后音):zh(知)ch(吃)sh(师)r(日)
平舌:z(资)c(次)s(思)
韵母表:
a啊o哦e饿i衣u屋v鱼
ai爱ei诶ui威ao袄ou偶
iu油ie也ve约er而
an安en恩in因un问vn晕
ang昂eng亨ing硬ong勇
双唇音:由上唇和下唇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汉语的b、p、m。
双唇音,就是利用双唇闭合这样的阻碍气流发出的辅音。在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双唇打开,气流脱口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p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b同,只是在发p时,冲出的气流比发b时要强许多。像这样,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除去阻碍,让气流冲出,爆发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塞音。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就叫做清音;反之则叫浊音。像b这样,有气流冲出,但气流不强,叫做不送气;而像p这样,冲出的气流很强,叫做送气。因此,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
注意汉语的b和欧洲语言中的是不同的。汉语的b是清音,英语的是浊音。因此,不能以汉语中的b去发欧洲语言中的,也不能用欧洲语言中的去发汉语中的b。后面的d、g、j、zh和z都是这样的情况。在发m时,双唇闭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像这样,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从鼻腔中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鼻音。此外,很显然,m是一个浊音,它是双唇浊鼻音。
发音部分:发辅音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叫发音部分。普通话的声母按发音部分分为七类:双唇音,发音是,上下两唇形成阻碍,包括b.p.m;唇齿音,上门齿与下唇内沿形成阻碍,包括f.舌尖前音,舌尖与上齿背形成阻碍,包括z.c.s;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包括d.t.n.l;舌尖后音,舌尖上翘,与硬鄂zh.ch.sh.r;舌面音,舌面音前部与硬鄂形成阻碍,包括j.q.x;舌根音舌根与软腭形成阻碍,包括g.k.h(辅音ng也是舌根音,但不作声母)。
发音方法:发辅音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式叫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按发音方法分为五类:塞音,发音是发音器官完全闭塞,阻止气流,突然打开,爆发成音,包括b.p.d.t.g.k;擦音,发音是发音器官靠近,形成窄缝,气流从中摩擦成音,包括f.h.x.s.sh.r;塞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先完全闭塞,阻止气流,然后打开一条窄缝,气流从中摩擦成音,包括J.q.z.c.zh.ch;鼻音,发音时口腔通路完全闭塞,软腭下垂,气流振动声带后由鼻腔流出,包括m.n(不作声母的辅音ng也是鼻音);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尖两边空隙流出,包括l。
发音方法还有气流强弱和声带振动与否的差别。气流强弱只对塞音和塞擦音而言,同部位,同部位的塞音,塞擦音凭此形成对立。呼出气流强的辅音叫“送气音”,包括p.t.k.q.ch.c;呼出气流比较弱的辅音叫“不送气音”,包括b.d.g.j.zh.z。
多数辅音声母发音是气流不振动声带,称为“清音”少数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成为“浊音”,21个声母只有m.n.l.r四个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称为“浊音”,其余17个都是清音。
关键词: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韵母,难点
汉语与韩语分属于完全不同的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 所以对于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的研究表明韩国留学生的各类语音偏误有着自己的特点, 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 韩国留学生的大部分语音偏误是可以有效解决的。我国现阶段的对韩汉语习得偏误研究可以说已经细致入微到方方面面, 这些或细致具体、或系统全面的偏误分析, 可以使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和偏误来源, 深入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所在, 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教学示范, 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运用汉语, 从而提高汉语整体水平和交际能力。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 意义重大。
一、声母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普通话有22个辅音, 去掉一般出现在韵母后不作声母的后鼻辅音ng, 还剩21个辅音。这21个辅音也就是21个声母, 而韩语只有19个声母。汉语普通话中7个辅音 (声母) 是韩国语中没有的, 即:唇齿音f;只有舌面音, 没有舌面前音, jq逼舌面, x逼前硬腭;舌尖后音zh、ch、sh。这7个声母, 以及与韩语中[r]的发音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的r、l, 对韩国学生来说, 学起来比较困难。
1、因为韩语中没有轻唇音f[f], 只有重唇音
[p] (文中韩语的国际音标参考《标准韩国语》第一册) 和[p‘], 所以韩国学生在学习声母f[f]时, 发不出唇齿音, 而发成双唇音[p]或者[p‘], 常把“吃饭” (chīfàn) 说成 (chīpàn) , “方法” (fāngfǎ) 说成 (pāngpǎ) , “房间” (fángjiān) 说成 (pángjiān) 。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对发音部位, [f]是唇齿音, 而[p‘]是双唇音。教师可以用夸张法放慢发音的过程, 加大音量, 夸大唇齿发音动作。如果学生模仿不了, 还可以让学生先用上齿轻咬住下唇, 开口度为可以看见上齿, 再让气流冲破唇齿的阻碍, 但要保持上唇不动。多次练习后, 学生就可以发出[f]了。
教师可以利用绕口令来锻炼学生灵活性, 例如:红凤凰, 黄凤凰, 粉红凤凰花凤凰。
2、韩语中没有与汉语的舌面塞擦音j、q及舌面擦音x相同的辅音, 只有舌尖塞擦音
[ts]、[ts‘]及舌尖擦音[s], 而且这三个音还略带舌叶音音色。与汉语的元音i相比, 韩语的[i]舌位偏后, 舌尖不紧贴下齿背, 带有明显的央元音音色。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 特别是央元音对声母异化的结果, 韩国人在发汉语音节ji、qi、xi的时候, 出现明显的舌叶音音色。由此可知韩国学生发不准ji、qi、xi的原因是舌位偏后, 舌尖没有与下齿背相抵, 所以只要让他们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就可以发准这几个音了。
q和j发音部位完全相同, 区别是q是送气音, j是不送气音。讲解送气和不送气音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张薄纸放在嘴前, 发j的时候薄纸不动, 而发q时薄纸会飘动, 即气流弱的为不送气音, 气流强的为送气音。
绕口令练习有:七巷有个锡匠, 西巷有个漆匠。七巷的锡匠给西巷的漆匠的壶上锡, 西巷的漆匠给七巷的锡匠的家具上漆。
3、舌尖后音zh、ch、sh的学习对韩国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韩语中只有很接近汉语舌尖前音z、c、s的
[ts]、[ts‘]、[s], 没有知尖后音, 但也不尽相同, 韩语的[ts]、[ts‘]、[s]和汉语的z、c、s虽有不同, 但差异不大;汉语的z、c、s和zh、ch、sh发音方法完全相同, 只是发音部位由舌尖前变为舌尖后。所以教师可以先让韩国学生掌握z、c、s的发音, 然后结合舌位图说明舌位的不同及发音要领, 按照z—zh、c—ch、s—sh的顺序学习, 在完成平舌音的发音后, 舌尖停留在上齿背, 再慢慢后移至硬腭前部即可。
教师可给出绕口令练习, 例如:“四是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十四不要说成sísì, 四十不要说成shìshí。”
4、虽然韩语的
[r]和汉语的l[l]很相似, 但韩语里的[r]为闪音, 汉语里的l[l]为边音, 还是有一点小区别的。由于没有汉语l的发音意识, 韩语中也没有边音, 所以学习l (拼音) 时, 韩国学生会很自然地在母语中找与l相近的音[r]作为参照音。要让韩国学生摆脱韩语[r]对汉语l的影响, 区分闪音和边音, 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摆脱母语的干扰, 绕过母语[r], 将l作为一个全新的音来教。
绕口令练习:柳林林和刘玲玲, 俩人同练绕口令。玲玲说要练得溜, 林林说要练得灵。俩人练得汗淋淋, 绕口令练得溜又灵。
舌尖后浊擦音r也是韩国学生发音的一个难点。韩语中的
[r]的发音既和汉语l[l]相似, 也与汉语的r[r]很接近, 所以韩国学生常把“热” (rè) 读成“乐” (lè) ;“然” (rán) 读成“兰” (lán) 。r为浊音, 它的发音特点是舌尖贴住前腭, 声带振动。又因为zh、ch、sh、r同为舌尖后音, sh、r同为擦音, 所以, 可以让学生将zh、ch、sh、r连起来读, 由前面的音带出后面的音。
绕口令练习:日头热, 热日头, 日头不热不是日头。
二、韵母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韩语里的单元音都是舌面元音, 汉语中有7个舌面元音, 还有3个舌尖元音, 其中er是卷舌音。对于卷舌元音er韩国学生基本不会发生错误, 2个舌尖元音-i[]、-i[]可以在纠正、练习z、c、s、zh、ch、sh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剩下的单元音中, 韩语的8个舌面元音基本包容了汉语中除ü外的其余6个舌面元音, 发音部位基本相同。
韩国人发ü[y]比较困难, 往往把ü[y]发成[u]或者[ui], 主要是因为韩语里没有ü[y]这个音, 只有一个和[y]相近, 但不完全相同的[ui]。由于ü[y]是前高圆唇元音, 它跟前高不圆唇元音i[i]的发音部位一样, 所以可以在发好[i]的基础上过渡到[y]。方法是先发准汉语的i[i] (较韩语的舌位更前, 舌尖紧贴下齿背) , 然后双唇收圆就可以了。但要注意提醒学生舌位不能动, 上下嘴唇不能接触, 嘴唇呈圆形后要保持不变, 不然韩国学生会习惯性地将唇展开, 舌位后移, 则又变成[ui]。待学生能发[y]后, 让他们练习由[i]到[y]再由[y]到[i], 使他们的唇舌灵活, 掌握这个音。
复合元音是指两个甚至三个元音结合在一块儿构成一个音节的动态的元音。韩国学生在学习复合元音韵母uo, ou, -ui, -iu, -un, -ün时, 常会发生没有过渡音或者漏读音的错误。教师应告诉学生复合元音韵母的特点, 它不是念了一个元音接着再念一个元音, 而是从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的方向滑动, 滑动要慢而不断, 口型会有变化。教师在示范的时候, 要用比较夸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口型的变化, 例如uo[uo]的开口度是由小到大。
由于-ui, -iu, -un, -ün是uei, iou, uen, üen拼入音节时的简写, 省略了韵腹, 所以在学生熟悉这些韵母前, 要先让他们读全音, 领会其中的变化, 从自成音节教起, 例如:由 (youiou) , 为 (wei-uei) , 文 (wen-uen) , 同时在-ui, -iu, -un, -ün后加注实际读音, 以免引起误读, 直至他们能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等25所大学《标准韩国语》教材组编写.标准韩国语 (第一册)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鸿.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罗安远.发音语音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4]罗常培, 王均, 等.普通语音学纲要[M].商务印书馆, 2002.
[5]马洪海.摸清规律有的放矢——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几个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11 (2) .
[6]宋春阳.谈对韩国学生的语音教学——难音及对策[J].南开学报, 1998 (3) .
[7]王秀珍.韩国人学汉语的语言难点和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 1996 (4) .
[8]王宇.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出现的语音问题与中韩语音的差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S3) .
[9]闫恒.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发音中一些问题的解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8 (2) .
【关键词】藏语发音;拼音;辅助;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21
语音学是一门“口耳之学”,是一门听音和发音的技术。既然是一门“技术”,就要讲究技术本身的特点和传授方法。这就启示我们,汉语语音的训练课应该和“声乐课”与“舞蹈课”一样,着 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语音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艺术语言素养,更应该有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楷模,练有兴趣,说有进步。尤其是对于不是把汉语作为母语的藏族学生,更要有不同于汉族学生的教法来使他们克服障碍,培养兴趣,能长期不倦的学习汉语。
一、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学习汉语拼音,总有一些音素是难点。教学中,教师可辅以洒脱、简练、固定的动作手势,帮助学生正音。所谓洒脱,是指教师做手势时要注意自己的形体美,离开讲台,动作放开,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所谓简练,是指教师的手势要简单,有力度,不要让人学得眼花缭乱,扰乱学生注意力;所谓固定,是指教师对一些难点音辅助的手势要固定成一种姿势,不要经常更换,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藏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汉语基础,听不懂日常口语。对于汉语发音的讲解更是完全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如果借助手势和稍微夸张的口型给学生直观的演示,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发平舌音、翘舌音时,教师右手侧举,手心向上,大拇指收拢,其余四指前伸为平舌音,弯曲为翘舌音。又如发前鼻音时,教师左手呈举手型,右手手心向下平伸至左手手心,右手手指往“上翘”抵住左手指,表示抵住上齿龈不再离开为前鼻音;右手手背边弓起边往后移动,表示舌根向软腭逐渐靠拢发后鼻音。
课堂教学中,语音教师若能像乐队指挥那样,充分利用自己的手势和学生默契配合,可促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图画,模仿声音辅助教学
语音教学容易单调,枯燥,乏味。为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形象,富有色彩。抽象的音理,单调的发音训练一经幽默、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三、用夸张的口型帮助学生练习发音
先夸张后定格,是校正方音的一种好方法。对于母语中没有鼻音的教学对象,发音时要求耸起鼻子以体验鼻音色彩,或要求捏紧鼻子体会发不出音的苦恼,也可先极力夸张,结合口腔共鸣放声哼唱n…ng…”。
对读不准翘舌音的教学对象,首先要求他们先卷舌,把舌头练得灵活了,再来体验翘舌的发音部位。读不准唇齿音f”,不妨把上齿先咬住下唇,不断地吹气,然后再练习轻轻咬住下唇发音。
四、比较容易混淆的音素
比能比出异同,比能比出规律。汉语拼音教学更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此法。同一发音部位的音素可运用比较法练习,如b”、p”只是送不送气之分。不同的发音部位也可比较练习,如j”、z”,发音部位虽不同,发音方法却一样,都是塞擦音。sh”、r”虽有同一发音部位、同一发音方法的一面,却也有清、浊的区别。
五、让学生多看口型
汉语拼音中的辅音、元音是分别遵循一定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唇形的圆、扁、高,低、前、后规则来发音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有形可查”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口形的方法来正音。教师发音时要采用正面发音及左、右侧分别发音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发音时的口形特征。如发卷舌音“er”,自己或互相要看到舌卷才行,不达到这个“形”,卷舌音不可能到位,也就无法读准儿化韵。
六、借用儿歌,音乐辅助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要贯彻“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的原则。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实践活动带动拼音教学。在声调教学以后,借用语言艺术中的精华作为课堂的练习材料尤为必要。如民间艺术的儿歌,可训练学生的轻声、儿化、语言的节律感;
此外,还可借鉴音乐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是声调语言,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关系,音乐也是由声音高低关系形成的。歌唱的基本功对练习音节发声极为有用,加上歌词一般都押韵,所以,教师可选用一些适当的歌词,借用歌唱的吐字归音方法带领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由此看来,教师要善于学习,广采博收,做语音学习的有心人。
听辨法和借用法可用于教学巩固阶段。
七、经常复习学过的拼音
学习汉语拼音容易回生,教师要经常检查,不仅是笔头的,更重要的是口头的,检查时要记录并给予及时纠正。因此,语音课要安排一定量的回课,即分批面对面地听学生个别发音。回课时可采用声、韵、调、朗读等分项成绩记载的方法,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语音状况心里有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
在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这样学生不必专门花时间去背诵,就可以基本记住汉语拼音的归类。也避免了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根本不会花时间去背诵的情况。
良好的汉语拼音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听、说、读的习惯
主要包括认真听课和积极发言和大声朗读的习惯。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主要是:能专心听老师讲学习的要求,能听懂所学的内容和课堂习惯用语。能听清老师或录音的发音。
说的习惯是:能主动大胆大声朗读学习内容。
读的习惯是:能大胆而大声地朗读字母、能大胆大声拼读音节。哪怕读的是错的也要大声读。
大声读,大声说,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更为了要争取让全班的同学都听得见,听得清。既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又要注意和自己的发音进行对比,比比谁读得准,读得美。
这种主动大量大声发言的习惯,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提高听说技能,及时反馈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有好处。
我这里所说的大声与我一直以来提倡的“静心静气”并不矛盾,听的时候,专注,静心静气,说和读的时候尽可能用足自己的中气,主动大方表达。当然不提倡孩子们在朗读时歇斯底里地喊叫,喊叫与朗读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是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前提条件,一旦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汉语拼音辅助式工具,就能帮助孩子大量识字,提前阅读,提前写作,学好普通话,当然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因此要将汉语拼音生活化,要让孩子敢于实践,勇于在生活中运用普通话,即使刚开始只是一两个词。
参考文献:
汉语拼音nl发音方法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关闭口腔通道,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从鼻腔冲出成声。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略后),舌头两侧要有空隙,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带,并经舌头两边从口腔冲出成声。
扩展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n、l两个声母。
2?会读n、l与ɑ、e、i、u、ü相拼的音节。
3?朗读儿歌,感受拼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n、l两个声母。
教学难点
会读n、l与ɑ、e、i、u、ü相拼的音节。
教学准备
n、l、ɑ、e、i、u、ü的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妞妞,是个既爱动脑又爱动手实践的乖妞妞。她最爱搭积木,瞧!积木已经搭好了。孩子们仔细观察,妞妞搭的是什么?它跟旁边的拼音字母有什么相像之处呢?
2?教师出示拼音卡片n指导发音:这就是声母娃娃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里出来,发音时,声带还有些颤动。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巡视,予以指导。
4?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声母娃娃n编个顺口溜来记住它(可编顺口溜:城门城门nnn,或者妞妞妞妞nnn。)
5?学习l。教师:小朋友真行,能给声母娃娃n编出那么好的顺口溜来,现在我们要学习声母娃娃l了,l的音很好发,跟发n有共同点,发音时,舌尖同样抵住上牙床,但是气流从舌尖两边出来。
6?教师出示声母l的卡片,请会发的小朋友教读,大家跟读。教师巡视,指导。
7?师:谁能根据这幅图给声母娃娃l编个顺口溜,让我们快乐地记住它?(可编顺口溜:小棍小棍lll。)
二、拼拼读读
教师:n和l就像两姐妹,她们俩同时和ɑ、e、i、u、ü交上了朋友。认读音节:nɑ→nɑ,lɑ→lɑ,ne→ne,le→le,ni,li,nu,nü,lü。
1?小老师教读。
2?学生自己读了之后,同桌学生互读。
3?游戏朋友对对碰。教师将声母n、l和韵母ɑ、e、i、u、ü分别发给学生,如教师说:音节nɑ。学生们就说:声母n,韵母ɑ,对对碰,碰成nɑ、nɑ、nɑ。手持n和ɑ的学生就站起来组成音节。
三、读读连连
1?教师出示拼音卡片nǚ,请学生齐读,然后请大家看书读读连连,nǚ可以和哪幅图连在一起。
2?学生自己读音节连线,有困难可以向同桌同学或者老师请教。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n、l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再看看n和l的笔顺。
2?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n、l,大家评议。
3?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儿歌练读
1?自己练习读儿歌,把带有声母n和l的音节圈下来,多读几遍,读准。
2?在四人小组里读儿歌。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小朋友赛读。学生评议。(教师要注意指导树上的上为轻声。)
1、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2、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3、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4、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5、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6、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7、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8、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9、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10、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11、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2、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13、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14、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5、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微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音。
16、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7、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8、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19、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微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20、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音标[z]的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
1、/z/与/s/的.主音相同,所以发音时口型与/s/也基本相同,舌端抬起,靠近齿龈,但不要贴住
2、发音时,气流由舌端与齿龈之间的窄缝中泄出,空气泄出时伴有嘶嘶声
3、最重要的是,发音时,声带震动。
4、注意用汉语的“资”来代替/z/的发音是不正确的
美音疯狂发音秘诀
1.发音时,抬起舌前部,靠近硬颚前部,但不要接触。
2.上下齿自然合拢,口形不要张得太大。
3.舌尖靠近上齿龈,让气流从舌尖齿龈所形成的窄缝中强行通过,摩擦成音。
4.这是个浊辅音,要振动声带发音,气流较强。
5.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可以感到明显的振动。
6.这个音汉语里是没有的,可不要误读成汉语拼音中的“z”(兹)音。汉语拼音中的“z”声带不需要强烈的振动。
7.这个音可以出现在词首、词中或词尾,可以出现在元音前或元音后。
8.字母“z”、“ze”和“zz”一般发这个音,字母“s”和“se”有时也发这个音。
9.字母“x”可发成包含这个音的/gz/。
音标[z]音的发音规则
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可谓源远流长,日语中汉字的使用历经久远,而在读音这一方面,至今我们都可感受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两者自日语吸收汉字时起,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依然可以发现其间规律,但是同时,一些微妙异变亦可发现。汉语音韵学历史悠久并且发展深远,日语音韵系统同样历经变迁,因此,我们若要抓住两者关系并深入了解,不仅要进行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也同样重要。笔者单从《常用汉字表》中声母为g、k、h的汉字入手,从汉语声母的变化找出日语音读中的对应,找其规律,同时针对非规律字,利用日汉音韵学知识加以说明。
二、汉语声母g、k、h的演变
日语汉字的音读是以古汉语读音为基础的,汉字音读在日本又有吴音、汉音、唐宋音的区别,这是因为汉字传入日本的时期、地区不同,因而研究这些音韵时不能拘泥于某一地区或时期,而要从日语汉字音读中也可以找出汉字在某一时期的发展变化特征。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历史分期,划分标准虽有不同,但基本上可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因而可以将声母的变化分为这几个不同时期来观察。
探究汉语拼音对日语汉字音读的影响,必须先弄清汉语音韵自身的演变过程。现代汉语音韵系统的形成,是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演变才实现的。其历史时期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重点是研究周秦古音,一般以《诗经》用韵和谐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中古音韵系统的代表是36字母音,中古音是指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一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三十六字母代表中古晚唐至宋初时候汉语的三十六个字母。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以之为对象的音韵学研究被称为“北音学”。现代语音系统即是我们目前所学习使用的音韵系统。
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声母g[k]、k[k‘]、h[x]三者都属于舌根音,g为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为舌根送气清塞音,h为舌根清擦音。而追究至上古和中古音韵系统,现代汉语声母g来源于见母[k], 群母[g]仄声;k来源于溪母[k‘],群母[g]平声;h来源于晓母[x],匣母[掮]。见、群、溪、晓、匣五母皆属于舌根音,其中见、溪、群属于牙音,晓、匣则属于喉音。如按其清浊分类,见、溪为全清,溪为次清,匣、群为全浊音。
在上古音韵中,各汉语语言学家对于上古音韵系统的分类各不相同,如王力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等书中将上古的声母确定为32个,在此分类中见、溪、群、晓、匣(云)归为牙音。
中古音韵系统的代表是三十六字母音,字母表中,见、溪、群、晓、匣皆为舌根音,见、溪、群归为牙音,分别为全清、次清、全浊,晓、匣归喉音,分别为全清、全浊。至此可见,在上古音到中古音韵的转变中,见、溪、群、晓母皆无大的改变,而匣母则出现“喻三归匣”的情况。同时《汉语音韵学讲义》指出:“中古群母只出现在三等韵,匣母只出现于一、二、四等韵,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喻三只出现在三等韵,中古隋和初唐时代的喻三归入匣母之中,而在上古它们又归入群母之中,因而它们在上古有相同的来源。” (1) 即匣母和群母在上古同源。
在近代音韵系统中,出现了一次变动,即浊音清化。从中古到近代,即从9世纪初开始,汉语共同语的声母系统趋于简化,浊音清化便是其中最普遍的一个规律,即除了次声母以外,所有的全浊声母都变成了清音。在这一变化中,在匣母在分离出喻三以后,因匣母[奕]是浊音不能再维持而与晓母[x]合流,逐渐变为清声母,群母合并到了[k, k‘]之中。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已最终形成。在此之前,晓母[x]分化出了[揶]和中古心母合流,[k]和[k‘]又分别分化出[t揶]和[t揶‘],分化的条件是[k]和[k‘]后接细音。以上便是g、k、h三声母自上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三、以g、k、h为声母的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
1. 以g为声母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中以g为声母的汉字共有79个,其中吴音汉音的读音相同有49个,有2个字有唐宋音,7个字有惯用音。从吴音汉音来看,在现代日语中读成カ行音的有78个,其余三个含辅音g的汉字在日语里读作ガ行音。总体来说,以g为声母的汉字对应的基本为カ行音。
在这79个汉字中,声母g没有太大变化。声母g来源于见母[k]、群母[g]仄声,在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一直是[k]→[k]→[k]→[k]的形式出现。但在这些汉字中,有两个例外,分别是“乾”和“拐”。
(1) 乾:从汉语角度来看,乾为多音字,上古即有两音:[kan]和[gran],中古:[kan]和[gr藓n],近代:[kan]和[k‘ien],现代:[kan]和[t觢‘ian]。吴音汉音都为かん。
上古和中古音韵中的[k]和[g]即为见母和群母,在9至13世纪,群母在浊音清化的过程中逐步分流至见母[k]和溪母[k‘]之中,因此,乾出现了近代音为[kan]和[k‘ien]的现象。并且,随着17世纪末18世纪初见母[k]和溪母[k‘]在后接细音的条件下分出[t觭]和[t觭‘] (精母),[t觢‘ian]音的出现了就不难解释了。由于日语音韵所受影响大部分来自上古和中古音韵,所以近代以后的声母变化没有改变日语发音,由此可见见母和群母的汉字在日语发音中皆可为カ行音。
(2) 拐:上古:[guǎd]、中古:[gǎi]、近代:[kuai]、现代:[kuai]和[guǎi]。吴音为け、汉音为かい。与乾同理,群母[g]在经历浊音清化之后归入见母和溪母之中,因此拐的声母发生了[g]→[g]→[k]→[k]的变化,由此字也可看出群母的汉字在日语有カ行音的情况。
2. 以k为声母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中含有汉语辅音k的汉字有44个,其中吴音汉音的读音相同有25个,有1个字有唐宋音,6个字有惯用音。从吴音汉音来看,在现代日语中读成カ行音的有43个,例外的汉字吴音读作ガ行音,为汉字“狂 (ごう) ”。其中另有四个汉字“開、渇、孔、堀”的吴音为两音,分别为:開 (け、かい) 、渇 (かち、げち) 、孔 (く、くう) 、堀 (ごち、こち) 。
同g一样,以k为声母的汉字在汉语音韵演变中没有太大变化,k来源于溪母[k‘],群母[g]平声,在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一直是[k‘]→[k‘]→[k‘]→[k‘]的形式出现。但在这44个汉字中,有四个汉字的声母不是呈这样的趋势演变,分别为以下四个:
(1) 狂:上古:[g Iua誽]、中古:[g Iua誽]、近代:[k‘iua誽]、现代:[k‘ua誽]。上古中古的声母皆为群母[g],清音浊化至近现代为[k‘],因此吴音按其古音发音为ゴウ,汉音为キョウ, 由此可见,群母的发音在日语吴音中也可以是ガ行音,汉音依旧是カ行音。
(2) 況:上古:[h Iua誽]、中古:[h Iua誽]、近代:[hiua誽]、现代:[k‘ua誽]和[kuàn]。h来源于匣母和晓母,匣母、晓母对应吴音汉音カ行音 (在下部分会将会提到) , 因此況这个字依旧为カ行音。
(3) 昆:上古:[ku藜n]、中古:[ku藜n]、近代:[ku藜n]、现代:[k‘u藜n]。吴音汉音都为こん。
(4) 括:上古:[kuat]、中古:[kuat]、近代:[kuo]、现代:[k‘u藜]。吴音为かち、汉音为かつ。
昆和括的声母变化一样,都是在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没有变化,都为[k],而在现代则都变成了[k‘],这种变化对日语汉字的音读没有太大影响,吴音汉音依旧都为カ行音。
3. 以h为声母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共有含辅音h的汉字81个,76个读カ行音或ガ行音,4个读ワ行音,1个读ア行音。在这81个汉字中,吴音和汉音绝大多数不同,不同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吴音经常出现读ガ行音或ワ行音或ア行音的情况,汉音则基本都是カ行音。
仔细观察这81个汉字的声母,基本都是从[揿](中古音韵前期)→[h](中古音韵中期)→[h](现代汉语拼音)或[h](中古音韵前期)→[h](中古音韵中期)→[h](现代汉语拼音)两种渠道演变过来的。喉音的[h]和[揿],同现代的吴语,代替原来的晓母[x]和匣母[奕]。古代音韵演变成日语吴音,中古音韵演变成汉音,日语中将辅音[揿]也就是晓母[x]读成ガ行音或ワ行音或ア行音,将辅音[h]也就是匣母[奕]读成カ行音。
(1)从h→h→h演变过来的汉字,日语吴音汉音都读成カ行音。即晓母[x]自上古音开始并无变化,只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时匣母浊音清化完成了与它的合流,并分出[揶]。由此可见,匣母的日语对译音吴音汉音皆可为カ行音。
(2)由揿→h→h演变过来的汉字,日语汉音读カ行音,吴音读ガ行音或ワ行音或ア行音。上面提到过,《汉语音韵学讲义》指出:匣母和群母在上古同源,群母在吴音中可对应日语中的ガ行音,这样便不难理解匣母吴音中出现ガ行音的现象。
四、由上面的比较,就见、溪、群、晓、匣五母在日语音韵音读中的发音
1. 牙音见、溪、群。
(1)见、溪、群三母字中,见母为全清音,溪母为次清音,所以以清音か行音译之。见、溪母在自上古至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太大波动,唯一的变化是在从中古时期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过程中,分化成了两组声母,其洪音字(古、苦)仍保持读[k, k‘],其细音字(居、去、渠)则受韵母开头[i]音的同化作用,变成了颚化音[tt觭、t觭‘],即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合流。
但是日语音译中没有反应出这样的合流,凡古代汉语的见、溪母字,日语汉字音读一律以カ行音对译,凡古代汉语的精、清母字,日语汉字音读一律以サ行音对译。这反应出了日语汉字音读所依据的不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而是中古汉语语音系统。这样的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有所保留。
(2)群母有カ行音和ガ行音两种音译情况。中古群母在其后经过浊音清化归入见母和溪母,同样由于日语汉字音读依据的是中古语言系统,在以见、溪母为辅音g、k的大多数汉字音读中仍可以找出群母的影子。
2. 喉音晓、匣。
晓、匣二母都是摩擦音,清、浊配对。日语汉字音读吴音系统表现了这种差别,从上面h的声母两种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日语吴音中,晓母字以清音カ行译之,对匣母以浊音が行译之。汉音系统则一律以清音カ行译之。这种吴音系统、汉音系统的差别可以从译音的不同时代(吴音借自中古的南北朝时代,汉音借自中古的唐代)与地域(吴音借自中古的南方,汉音借自中国的北方)的来源得到理解。
五、结语
以上就声母为g、k、h的汉字分别在汉语、日语里的发音状况进行了列举,并进行了一些浅显对比研究。从上面可以看出,汉语的音韵系统演变历史久远,复杂多变,而日语的音读在汉语中追根求源都有所体现,并且汉字中的方言特点,以及传入日本的时间差异等现象,在日语中都能发现。从汉语音韵系统可以找出日语音读发音的规律,同样从日语音读中也可以发现汉语音韵的演变历程,这对汉日语音韵研究都十分有利。
摘要:研究两者读音变化关系, 有助于对这两种语言音韵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本文从汉语声母和日语音读对比出发, 以《常用汉字表》为基础, 将现代汉语中声母为g、k、h的汉字找出对应在日语汉字中的音读, 在总结其发音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同汉语声母的变化历程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 同时观察汉语声母对日语音读的影响因素, 找出日语音读发音变化的根源。
关键词:汉语,日语,发音状况,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升余.近世唐音[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丁锋.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4]林瑞.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2003.
[5]高本汉.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M].济南:齐鲁书社, 1987.
[6]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 发音特征 汉语语音评价体系 语音偏误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与老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汉语在老挝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老挝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汉语教学。汉语是老挝青少年学习的热门语言,老挝青年掌握汉语者具有更加明显的就业优势,学习汉语者越来越多,汉语教学在老挝形成不断发展的态势[1]。目前,针对老挝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老挝留学生在汉语发音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用普通话与授课教师之外的中国人交流非常困难,经常产生交流障碍,严重阻碍并制约了老挝留学生的汉语交流与学习。
传统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2]忽略了外国留学生发音的特殊性,缺乏特殊性评价标准,不适应留学生对汉语语音学习的需求。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是一个全方位衡量和评价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程度和质量高低并且反馈发音指导建议的智能化系统,可用来提高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正确率,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的方式、方法。
二、理论及技术基础
(一)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偏误研究成果
自老挝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以来,国内外语音学专家对其发音偏误进行了大量研究,总体来说,偏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辅音方面:部分“ch、c、l”发成“x、s、sh”,部分“r”发成“l”,部分“f”发成“p”。
2.元音方面:把“ü”发成“u”,把“iong”发成“ong”,把“ue”发成“ie”[3]。
3.声调方面:发阴平调时,有时调值不够高,容易发成中平调33或44。发阳平调时,发声起点较低,平调时间较长再上扬,上扬的高度不够,调值约为224,听感上类似上声。发上声时,有时发成半上[21],有时中间下降值不够,发成323。
4.语调方面:不注意双音节词语的格式配合,平均分配两个音节的音长和音强,基本不能分辨轻声词;句中的停、连有时很随意,甚至某个词语中间也会出现停顿;不能通过句末的升调来表示疑问[4]。
(二)汉语语音偏误标记
语音偏误标记是指语音习得中能够标识学习者国籍或母语特点的、有规律出现的语音偏误问题,是该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者的语音标志,是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者没有或不会呈规律出现的[5]。老挝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的过程中,其母语(老挝语)是引起发音偏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大部分老挝留学生在说汉语时,有较明显的老挝语音,受目的语干扰的同时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所以在评价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时,应参考其母语发音的特征,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三)汉语语音识别技术
我国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特征提取和语音评价技术方面较为成熟,接近国外语音识别技术水平。典型代表有吕军提出的“基于语音识别的汉语发音评价系统”[6],该系统对留学生汉语发音水平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广泛性,是一个基本的汉语语音评价模型。
三、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
在上文提及的汉语语音评价相关理论与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将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习得等级定义如下:
假设汉语发音习得等级是一个五元组L=(L1,L2,L3,L4,H),其中:L1为元音习得等级,L2为辅音习得等级,L3为声调习得等级;L4为语调习得等级,H为权重因子。L1,L2,L3和L4的取值范围均为0~5这六个整数;H对应一组权重(4个)系列,4个权重值相加等于1,根据不同的汉语发音习得目标,可取不同的值,在一般情况下,默认为(0.25,0.25,0.25,0.25)。
L值越高,证明发音偏误率越低,发音接近标准,发音质量越高。L值越低,发音偏误率越高,发音越偏离标准,发音质量越低。
这样,搭建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就有了数理依据,同时,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为该体系中的语音评价提供了核心数据。
四、汉语发音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特点以及现有语音识别技术,汉语语音评价体系由“语音识别层、语音评价层及偏误分析层”三大支撑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一)语音识别层
语音识别层由语音信号输入模块、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及标准语音数据库构成,它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基础,是进行汉语语音评价的前提。
图1:
当某个语音信号产生时,语音信号输入模块首先将语音转换为计算机能读取的数字信号,随后通过预处理模块分辨出语音信号及非语音信号。经预处理后的音频数据一方面会被传送到标准语音库进行备份,另一方面作为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数据。特征提取是语音识别层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能识别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特征,其结果供语音评价层读取并处理,是评价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重要技术。
标准语音库是一个由若干语音元素构成的数据库,数据采集方法为:选用数量对等的汉语发音标准的中国人和HSKK成绩优秀的老挝留学生进行语音的采集及存储,这样既能保证语音库中汉语的标准发音,又能兼顾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特殊性。
(二)语音评价层
语音评价层由分割与对比模块、发音评价模块及习得等级测评模块构成,主要负责将提取出的发音特征数据逐级转化为相应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科学地反映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水平,这是整个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首先,语音评价层会自动采集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特征参数,并将其分割、细化为单个音素,将其与标准语音库发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发音评价模块通过调用一系列评价算法和函数做出发音评价。习得等级评测模块将发音评价结果转化为一个数字序列(五元组),最终得出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与此同时,汉语语音习得等级L则被反馈到偏误分析层。
(三)偏误分析层
偏误分析层由发音偏误判断模块及偏误语音库构成,负责对偏误语音库中的特征参数及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做出智能化的判断,给出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偏误信息,一方面由系统自动提出相应的消除发音偏误的方案和建议,另一方面系统通过联动模块,把发音质量好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标准语音库,让语音识别层与偏误分析层进行实时交互,不断更新标准语音库;同时,偏误分析层收集新旧汉语语音偏误类型及实例,为判断新的发音偏误提供比对依据。
由此可见,语音识别层、语音评价层及偏误分析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联动和反馈机制不断地在其间传递语音及语音评价信息,构成了一个针对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高效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
四、结语
语音评价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对于老挝留学生来说,如何在汉语学习初期使用正确的语音进行交流和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提出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和汉语语音习得等级是与汉语发音规律、老挝留学生发音规律相适应的,为降低语音评价的人工成本,大大提高语音评价的效率,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及语音评价,进一步提高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效率和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重母.老挝汉语教学现状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0,(6):84~92.
[2]郭巧.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中语音评价体系初探[J].中文信息学报,1999,(3),49~54.
[3]付国强.老挝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11):114~116.
[4]邓瑶.老挝汉语初学者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昆明学院老挝学生普通话语音学习的调查[J].西南学刊(第五辑):267~274.
[5]陈晨.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22~30.
[6]施伟.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汉语发音评价系统[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10):
632~636.
从发音部位看,“r”是舌尖后音,同“zh、ch、sh”发音部位一样,是由舌尖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的音。从发音方法看,“r”是浊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硬腭前部留一小缝,让气流从小缝中磨擦而出,同时声带震动。为找到正确的感觉,可以先发“sh”音,然后振动声带,即是“r”音。
“r”和“l”的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舌尖抵搭的位置有前后之别。“r”的发音部位在硬腭,“l”的发音部位在齿龈;发音方法也不同,“r”发音除阻时,气流的通道很窄,限于舌尖和硬腭之间的一点点缝隙,磨擦很重;而“l”音除阻时,气流的通道在舌侧两边,很宽松,磨擦不十分明显。
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发音方法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 o。
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o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发 i,再发e,气流不中断。
üe: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向e滑动,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 e 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 i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 u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ün:发音时,先发 ü 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很多人不清楚汉语拼音的笔顺,在教孩子书写时只能含糊地说这样写那样写,这样既容易使孩子犯糊涂,更加大了汉语拼音的学习难度。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ye u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音: an en in un vn
后鼻音:ang eng ing ong
一 声母
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七个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
1、双唇音 :b p m
双唇音指上唇与下唇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共有3个。
b和p的区别在于不送气与送气。而b、p和m 的区别则是前两个辅音发音时软腭提起,气流从口腔出来,而后一个要发成鼻音,注意除阻时的爆发力。力量应集中在双唇中央,不要咧嘴角或将双唇抿起。
2、唇齿音 f
唇齿音指上齿与下唇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只有1个。
发音时注意,上齿与下唇形成阻碍时要自任接触,上齿不要咬住下唇发音,否则成阻部位面积大,力量分散,有发成塞音趋势,显得笨拙。
3、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中音指舌尖抵住上齿龈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解除后发出。
练习时注意部位要准确,舌尖要有力度。调整好气息,使受腹部控制的气流,不断地冲击成阻部位,让舌尖灵活有力地弹击上齿龈。d、t是“塞音”,n 是鼻孔出鼻音),l 是舌头两边出气(边音)。
4、舌根音:g、k、h
舌根阻音指舌根和软腭相接,气流在这一部分受到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它们是21个声母中发音最靠后的3个音。g、k是“舌根阻”“塞音”,舌根抵住软腭。h是“舌根阻”“擦音”舌根接近软腭。
5、舌面音:j、q、x
舌面阻指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形成的音。
j、q 是“舌面阻”“塞擦音”,在“塞”的阶段用舌面顶住硬腭(稍前),舌尖是下垂的,舌尖不可碰着上齿。把挤紧的发音部位稍稍发送,留一道窄缝,让气息挤着透过。x 是“舌面阻”“擦音”,舌面接近硬腭,两个部分中间,留有一道极窄的缝,让气息由窄缝中挤出来。
6、舌尖后音(翘舌音):zh ch sh r
舌尖后音指舌尖后移与齿龈后部接触硬腭前缘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zh、ch是“舌尖后阻”“塞擦音”sh、r是“擦音”
7、舌尖前音(平舌音):z c s
舌尖前音指舌尖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发出的音。需避免舌尖伸到两齿中间变成齿间音。z、c是“舌尖前阻”“塞擦音”,s是“擦音”。
二、韵母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里一共有39个韵母,其中单韵母有10个,复韵母有13个,鼻韵母有16个。本节我们主要讨论单元音韵母。
1、a
它是一个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音波从口腔出。前舌面下降,舌中不微隆起,舌位低,口腔开度大。发音时,注意口腔打开,气流通畅,下巴松弛,“舌位”要精准。“舌位”就是在发音时舌面隆起的最高的一点,它可以在前、在后,也可以在中央,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舌位前移时,如图中(2),舌位后移时,如图中(3),我们叫它“前a”、“后a”。主要是在“复韵母”和“鼻韵母”中有所区别,不必单独联系。
2、o、e、ê
o 是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它的口腔比a略窄,口腔半闭,舌头后缩,舌根抬起,舌高点偏后,舌面两边微卷,舌中部凹进。
e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在发o的基础上,唇稍向两嘴角展开就是e了,e和o的区别就是是否圆唇。
ê 发音时,它的.舌位是在前的,半低的,如果念不好这个韵母,可以连着i,念ie;连着ü,念üe。它是不圆唇音。
3、i u ü
i这是前高不圆唇元音,是普通话中舌位最前最高的元音。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小,舌尖在下齿背,舌中部隆起,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舌高点偏前,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应使气流产生摩擦,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平状。
u这是后高圆唇元音,是普通话中舌位最后最高的元音。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小,舌尖离下齿背稍远,舌头后缩,后舌面上身接近软腭,气流通路狭窄,唇向前撮,呈圆形,唇孔比口小,如吹气状,音色较暗。
是前高唇音。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小,唇圆成扁平形小孔,双唇聚拢,两嘴角撮起,没有u圆,舌高点比i略后。
4、er -i(前)、-i(后)
er是舌尖中不圆唇卷舌元音。发音时,口腔在半开半闭之间,舌尖卷起,对着硬腭。
-i(前)舌尖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尖轻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对着上齿龈,但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发生摩擦。
-i(后)舌尖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尖翘起对着硬腭前部,舌头后缩,使气流受到节制,不致使发生摩擦的程度。
附:
1、塞音: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发音时气流通路闭塞,然后突然打开发出噪音。一般的鼻音也可以归入塞音,因为发音时气流通过鼻腔,但是口腔中的气流通道被阻碍。
2、塞擦音:或破裂摩擦音,辅音发音方法的一种。由塞音及同一器官产生的摩擦音(经常是同一器官发出的辅音)构成。
3、在语音学上,擦音 (或摩擦音) 是辅音的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两个发音器官彼此靠拢,形成狭窄的通道,气流通过时造成湍流发生摩擦,发出噪音。与塞音不同,擦音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内容摘要: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短小灵活的他方参与型嗔怪语“X+看/听/说+Y”使用频率极高,因这类嗔怪语不能从字面进行解释,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也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容易令外国学生感到迷茫。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对他方参与型嗔怪语“X+看/听/说+Y”进行结构特点的分析及划分,分析了其主要语义语用功能特点,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嗔怪语 语用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言文化
1.引言
(1)嗔怪语
“嗔,盛气也。”在古代汉语中,“嗔”本指人生气发怒的时候怒目圆睁的样子。《广韵》:“本作瞋,怒也。”《后汉书·华佗传》:“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又如《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随着语言的进化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嗔”的原义已经弱化,常表示对他人的相对轻微的责怪或者不满。
“你今天要是不来,我们可不答应你。”李静淑半嗔半喜地说。
(巴金《灭亡第七章》)
(2)然后她亲热地说:“伯母再见。”对辛媚似喜似嗔望一眼,辛媚忙抱了那个盒子跟她出去。
(钱钟书《围城》第八章)
上例中的“嗔”,都已经失去了嗔怒目圆睁的本义,相反,责怪中带有一种亲昵的情感。“嗔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对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表示不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有这样一类语言现象,它们往往以小句或短语形式出现,在对话中承载着说话人在情感上的嗔怪作用。它们在句法上往往以插入语形式存在,将其去掉后句子的语义基本没有变化,然而原有的嗔怪情感则大大减弱,甚至消失。笔者将这样的话语标记称为嗔怪语。
2.他方参与型嗔怪语“X+看/听/说+Y”
嗔怪语种类繁多,“X+看/听/说+Y”结构的他方参与型嗔怪语最具代表性。是以“看、听、说”这类基本感官动词位于结构中心,表示提醒对方或者第三方的仪态,言行举止等:
你看看,全搅乱了!
瞧你那傻样!
哎呀,你看我,都忘记时间了。
你看你,出错了吧。
该类型的嗔怪语具有祈使语气,言语中具有一定的行事行为,但动词的能动性较弱,只要求他方参与评述,虽为责怪,但表达的情感相对亲昵,有时甚至有幽默、喜爱的意思。
3.研究意义
“X+看/听/说+Y”型嗔怪语形式多样,可以灵活变换语序,能够大范围地和其他词、短语、小句进行搭配,也极易引起学生的混淆,闹出笑话。在实际运用中,大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这类嗔怪语的掌握、理解的程度不够,在口语交际中常常回避使用这类嗔怪语,面对这样的情况,分析“X+看/听/说+Y”型嗔怪语的结构、语义及语用,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对二语习得者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X+看/听/说+Y”型嗔怪语在口语中大量存在,是汉语文化中比较活跃的语言文化现象,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反映汉民族的思维文化特点。由于字面意简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难点,对其进行语义语用上的剖析,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是我们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结构及分类
1.1结构特点
他方参与型嗔怪语“X+看/听/说+Y”结构比较灵活,其中X、Y为人称代词。X只能由话轮对中的“你”或者“我”担当,Y通常为表示个体的人称代词“你”、“我”、“他”,或者“别人”、“人家”。X与Y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有时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也能同时省略。而位于该结构中间的动词“看、听、说”也能以“VV”“V一V”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口语运用中,“瞧”也可以代替“看”进入该模式。
1.2分类及使用
“X+看/听/说+Y”类嗔怪语可以独立于话语最前面作为话语标记,以逗号隔开和下一分句之间有停顿,引起听话人注意,表示对自己或者对方应对事件的成因或者结果承担一定的责任,也可位于句首引出事发原因,通常十分短小。根据语义的指向,这一类型的嗔怪语可以分为两类:话轮对以内指向的和话轮对以外指向的“外指”型。
“内指”型是指嗔怪语气指向的是话轮对进行中的谈话双方。“内指”型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指向说话人自己:“你看我、你说我”等,如:
你看我今天穿的,不适合这个场合。
你说我这记性,说忘就忘。
还有一类指向听话人:“你看你,你说你”等,如:
我们又不是外人,你看你还这么客气,忙前忙后的。
你说你,也不是第一次犯这种错了,怎么不长记性呢。
“外指”型说的是嗔怪所指不在谈话现场或者为没有加入该轮谈话的第三方,第三方为话轮对的间接指向目标。这种情况下的“看、听、说”动词后的人称代词可以省略:
你看看,这孩子被宠成什么样子了。
也可以使用“他”、“人家”、“别人”一类的代词:
你看看人家,好好学着点儿。
二、语义语用特点
2.1语义虚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X+看/听/说+Y”型嗔怪语中,动词的意义已经虚化,并不是真的需要做这些动作,而是需要他方参与到说话人的话题中,进行一定的评判或者认同,有时甚至并不用听话人回答,仅需要获得他方在心理上的认同。
“你看,你看,二三十块钱真不好说出口来,可是还真不容易往外拿呢;这个年头,没法子!”
老舍:《骆驼祥子》
祥子与买骆驼的老者谈骆驼的买卖,老者接连两个“你看”,表示自己说的没有错,抱怨生活贫苦不易,并没有要求祥子真的去“看”。这里,虽然有动词“看”,却并无“看”的意思。
2.2语用特点
“X+看/听/说+Y”型嗔怪语适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者平辈之间。
鲁四凤:我看你赶快回家吧。
鲁贵:什么?
……
鲁贵:(以为周家的人怕得罪他,得意地笑着,对四凤)你看人家多厚道,到底是人家有钱的人。
鲁四凤:不,二少爷,你替我谢谢太太,我们好好过日子。拿回去吧。
鲁贵:(向四凤)你看你,哪有你这么说话的?
曹禺《雷雨》
由于具有指责性和含有令言语所指对象反省自身的特点,“X+看/听/说+Y”型嗔怪语一般是长辈对晚辈使用。因此作为女儿四凤对其父鲁贵说“我看你”是非常不礼貌的,鲁贵的回应是也表示出了惊讶。在接下来的话轮对中,鲁贵看到周冲给钱,非常得意,对四凤说“你看人家……”也表示了对女儿的不满。在四凤拒绝了周冲的钱以后,鲁贵又说:“你看你,哪有……”明确将嗔怪义指向女儿,但是由于四凤与少爷周冲的关系,加上是自己的女儿,鲁贵仅用“你看你,哪有……”这一嗔怪表达了对女儿刚才态度的否定,同时也在暗示与自己女儿的亲热,想从周冲那里得到好处。虽为责怪,仍不失亲密感。
“X+看/听/说+Y”型嗔怪语的“X”与“Y”双方是嗔怪与被嗔怪的关系,可能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嗔怪方的地位较高,也有可能嗔怪方认为自己占有道理,而对方理亏。
林大嫂:(仍理直气壮)你不用花言巧语地乱吹腾,你太爱吹腾了。我看你不地道,就是不地道!我的爱人从前也是军人,他就不象你这么吹腾自己!
栗晚成:他……他没立过我这样的功劳,想吹也没的可吹呀!
……
卜希霖:甭管是怎么一回事,老栗,你不该跟大嫂发脾气。……
林大嫂:是嘛,我看他是年轻轻的就作了秘书主任,有点忘了东西南北。
老舍:《西望长安》
“我看你……”经常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嗔怪,虽然栗晚成是干部,但是林大嫂的年纪比他大,同时认为自己是占理的一方。
在空间距离上,嗔怪对象离说话人相对较近。使用“X+看/听/说+Y”型嗔怪语能拉近嗔怪对象与说话人心理上的关联程度,有效缓和责怪情绪,增加谈话双方的亲昵感。
李江云说,“……我并不是对你这点有什么非议,你只不过和大多数男的一样,与其说是劣根不如说是天性。”“你看你根本就没懂我的意思。”
“我有吗?”我笑,“没有吧?我怎么觉得自己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人,”“你看你又不说实话了。”李江云说,“刚正经一会儿又不正经了。我在希望你认真点,否则我们就开玩笑好了。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这一段对话的两个“你看你”责怪义都非常轻微,亲昵的情感远大于怪罪,不用观察语境从中也能看出两人关系匪浅。
三、教学方法和技巧
3.1语料的运用
“X+看/听/说+Y”型嗔怪语不仅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形式灵活多变,加上容易受到简单字面义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有时很难辨认,或者将其忽略,可能还会出现语言“石化”现象。因此,针对“X+看/听/说+Y”型嗔怪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仅靠课本上的会话材料是不够的。教师应提取足量的语料帮助学生准确理解“X+看/听/说+Y”型嗔怪语所传达的语义。
教学语料应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备针对性和典型性。教学语料应相对精炼,不能太长,要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对已有的语料进行再加工。比如:
1.你看你,这么不小心,衣服都弄脏了。
2.你看你,这么不小心,把妈妈的衣服都弄脏了。
句子1中的嗔怪义不太明显,容易造成语言的负迁移,学生可能会理解为“看一看自己的样子”的字面义,而这一类型的嗔怪语多为虚指,并不是真的具有祈使意义,不利于对这一类型嗔怪语的理解。句子2就是对句子1的再加工,学生不会简单理解为“看自己”,“你看你”强调了不应该,字面的实义相对减弱,嗔怪意义加强。
3.2语境的设定
第二语言习得者对语境不熟悉或者缺乏必要的语用知识,容易对嗔怪语的理解产生误解或者出现理解上的障碍。
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中,学习者容易出现因选词或思维中断而出现语流空白的情况。教师可以先帮学生设定好语境,给出一定的框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先模仿再做出系统表达。其次,教师演示嗔怪语时的表情和语气可以更夸张一些,让学生能明显地体会到在“X+看/听/说+Y”结构中,各种语言形式变化后的语用功能各不相同。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设置真实的场景,演练可能在课堂上就能出现的嗔怪语。比如在学生回答不出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笑着说“你看你,昨天刚学过的就忘了。”然后严肃地表达一遍:“昨天刚学过的就忘了。”利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及语气让学生比较话语中加入了“你看你”与否的异同。这种真实的语境设定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令学生加深印象,以便于学后的运用。
3.3活动的安排
“X+看/听/说+Y”类嗔怪语数量多,形式相似,但是意义、用法不同,容易引起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困惑和混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演练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这就要求在有限的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操练。教师应安排适当的课堂活动,方便学生的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将 “X+看/听/说+Y”结构分解成三个部分,做成卡片,请三个学生分别填入准备好的句子中。也可以安排小对话,口头给出一定的句子,请学生以“X+看/听/说+Y”类嗔怪语回应。例如教师给定情景模仿丈夫的口吻:“啊?今天是你的生日?!”问学生妻子可能会说什么。还可以半命题式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设置一个家庭的场景,有老人、丈夫、妻子、孩子等,每个人都出了一点儿小差错,需要同学们以表演的形式,用“X+看/听/说+Y”型嗔怪语表达出家庭的矛盾与爱。教师应注意的是,操练过程中教师不要做无谓的引导或者无意义的提问,操练活动如果过于单一,会适得其反。教师应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有效的演练。
四、语言文化背景分析
自古以来,作为维护道德规范重要工具的“礼”就是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往来的一条重要规则。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代,中国人都十分重视礼仪。作为世人行为规范的《礼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的开篇《曲礼》的第一句:“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说的是传统文化中对涵养的一种修炼——人们心中都要有个“敬”字,处事态度要端庄,说的话要句句在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X+看/听/说+Y”型嗔怪语中可以反应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在会话参与者中,该类嗔怪语的使用者一般为长辈或者认为自己在理的一方,语气上有明显的亲昵感,有拉近双方关系的作用,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影响,体现了汉语交际中长幼有序、地位有别、亲疏不同的原则。
汉语文化中的“礼”还体现在语言交际上的“自卑而尊人”。汉语的礼貌文化具有“克己自省”的特点。如果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出现差池,说话人会用“(你)看我”、“你说我”这类嗔怪语将责怪义指向自己,同时邀请他方参与进行“看、说”的监督,体现了“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而“X+看/听/说+你”类嗔怪语一般是长者或会话中的道德高度方对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举止进行教育、提醒或者劝诫,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长者发挥作用,要求言行失误者进行自我反省的礼貌修养原则。
汉语还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孔子认为:“君子矜而不争”“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在人际交往中,汉语文化圈的人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或者表达不同意见时习惯采用含蓄模糊的语言,在批评人时尽量考虑他人感受,体谅他人难处,用较为委婉的方式降低对他人的伤害度。“X+看/听/说+Y”型嗔怪语所表现出来的“委婉”和“礼”是邀请第三方通过最基本的认知性感官动作“看、听、说”参与评价:
你看看,这孩子多调皮!
你听听,他说的是什么话!
你说说,这件事他就没有责任吗?
例句中的“你看看、你听听、你说说”在表示批评、责怪情感时,并没有直接针对过失方,而是让在场旁观的第三人“看、听、说”,通过第三方转达意思,而且大多并不需要第三方有实际性的回应。
参考文献
1.D·W·卡罗尔、繆小春.语言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Fraser·Bruce. What are Discourse Marks[J].Journal of Pragmatics,第31期
8.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9.李宗江.“看你”类话语标记分析[J].语言科学,2009,第3期
10.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第1期
11.刑福义.漫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中国语文,2002,第3期
12.郑娟曼、张先亮.责怪式话语标记“你看你”[J].世界汉语教学,2009,第2期
【汉语拼音y 的发音方法】推荐阅读:
汉语拼音的发音推荐10-11
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07-28
汉语拼音改进的方法09-09
汉语拼音的教案06-18
汉语拼音的教案分析05-30
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10-09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11-07
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10-02
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探讨09-20
关于汉语拼音a的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