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总体规划工作流程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总体规划工作流程(通用8篇)

镇总体规划工作流程 篇1

一、参与人员:

项目负责:

技术支持:

项目小组:

二、成果内容

采取图文结合方式表达,不单独列文字和图纸大纲,成果大纲如下: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及相关规划解读

一、规划背景

表达方式采用文字说明和意向图片、新闻图片等结合的方式。(备注:主要背景包括“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成都市一般场镇改造规划指导意见”等方面内容)

二、相关规划解读

表达方式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纸(主要规划结构性图纸)结合方式,对规划进行解读,提取涉及到XXX及XXX所在区域的资料,同时应对规划有分析、总结。

(备注:包括“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市规划纲要”(可选),“邛崃市关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方面的规划”(需查找资料),“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邛崃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原XXX总规里有资料))

第二部分:XXX镇规划情况综述

一、XXX镇现状概况

1、区位情况

2、镇域总体概况(人口,经济,产业,道路,公共设施情况,市政基础设施,社区、新农村、聚居点布点情况等)

采用现状图,图表及意向图片和文字结合方式表达,文字应较简要的表达,提取重点来说。

3、镇区现状概况(人口、用地、道路、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情况)

采用现状图,图表及意向图片和文字结合方式表达,文字应较简要的表达,提取重点来说。

二、XXX镇总体规划情况

1、总规主要内容说明及实施情况说明(09版我公司做的总规)(镇域村镇体系、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镇区用地布局、城镇定性、)

三、基础资料调研阶段(已完成初步调研)

四、初步方案阶段(2011年1月19日完成)

初步方案完成后,初步定于1月20日左右与甲方汇报交流,待交

流后确定下步工作计划。

五、工作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

1、按《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相关要求达到规划深度;

2、根据《会理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已通过评审)确定的内容作为指导,在产业、建筑风貌、建筑户型等方面与其对接;

3、外北乡新村点,甲方提出需参考三圣乡刘家大院的模式进行规划,同时该点将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

关河乡新村点,现状已建有8户居民,内部路网已基本形成,规划需考虑和已建农户协调,同时需体现出错落、层次感;

云甸乡新村点,该点初步踏勘确定的范围较大,安置户数较多,其范围与已规划的《会理县有色产业园区规划》铅锌产业集中点的生活配套区有重合,规划中需注意;

4、本次规划的三个点分别由县上主要领导分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相关意见及建议。

(二)难点

1、户型的确定,根据初步调研,农户对户型的需求偏大,同时考虑与其产业结合,用房在功能上需考虑;

镇总体规划工作流程 篇2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江苏省从2005年开始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初,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江苏省建设厅也相继制定《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对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引导, 江苏省还于2008年5月颁布了《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 (简称导则) 。导则中明确村庄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 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 综合部署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

一、当前不断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

江苏省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实现镇村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是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 符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其主要任务为:1.落实科学发展观,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2.指导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3.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集中居住;4.整合城乡空间资源, 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上, 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了包含市 (县) 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 覆盖了从城到乡的所有空间,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于乡村空间建设仍旧缺乏规划指导的问题。由于镇村布局规划尚未成为法定规划, 因此江苏省在新一轮的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提出将镇村布局规划纳入镇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由此, 镇总体规划将成为指导包括村庄在内的非城市化地区建设的直接依据。

二、特色村庄的保护困境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所侧重研究的村庄布点、村庄设施配套两大问题已经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然而值得探讨的是, 现有镇村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仍然存在局限性, 要具体指导每一座村庄的建设还需要下一层次的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其对非城市化地区, 特别是村庄建设在空间形态上缺乏规划引导。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广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具特色的村庄布局肌理。为了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 目前已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的村庄建设规划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特色村庄空间布局的保护。

然而, 这一保护仍然存在两大难题。首先, 历史上形成的村庄大多依托地形, 兼顾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后自发形成。一旦将其纳入统一规划, 其空间布局将经历由无意识的变化性向有意识的规则性的演变, 从而使村庄的“生长”变得机械而缺乏特色。其次, 即使按照传统的空间肌理进行村庄建设, 也同样容易在镇域相对狭小的范围内, 出现空间特征不突出、村庄标识性不强等问题。

三、总体规划的突出作用

在地域特征鲜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地区, 如何能够解决特色村庄保护的难题?这其中, 镇总体规划作为覆盖城乡的法定规划, 其核心作用不容忽视。首先, 镇总体规划以上位规划为依据, 指导镇域范围内下层次规划的编制, 其在法理上具备条件。其次, 以镇域作为研究对象, 规模、尺度合理, 研究、归纳、总结的特征也更具针对性。第三, 村庄布局与特色引导易于相互结合, 发挥作用, 在镇域范围内引导村庄建设实现差异化。第四, 针对力量较为薄弱的镇一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 更为细致、精确的规划引导有利于加强对建设过程的控制。

四、总体规划的实践案例

戴南镇位于江苏省域中部的里下河传统水网地区, 地势低洼, 河道密集, 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均呈现出“垛田”的空间布局特征, 即由水包围, 形成“岛”的形状。从使用功能上来看, 这样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历史上以水运作为主要交通的出行方式有关;而从实际形态上来看, 由于易发洪涝灾害, 且工程维护成本较高, 居民点集聚规模越大越能够显现出节约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 也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直接导致类似“垛田”的布局形态特征的逐步消亡。

作为占据全国不锈钢产值七分之一的工业强镇, 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 也带动了对村庄建设的巨大需求。现有的镇村布局规划基本解决了“在哪里建”的问题, 而“怎样建”就成为当下村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兴化市戴南镇总体规划 (2009-2030) 》 (下称总体规划) 在总体城市设计部分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尝试。

(一) 细致、深入地收集资料, 甄选特征要素

对现实特色的整理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戴南镇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 历史上即以水为特色。由于早期交通出行多采用水运, 在戴南镇, 住宅建设大多依水;为了便于出行, 住宅的大门也多面水开设。住宅与水表现为相互贴合的直接联系。其次, 随着陆路交通特别是机动车交通的发展, 戴南镇出现了填埋河道以增加建设用地、降低道路建设及用地成本的现象。在此背景下,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四周面水的单个“垛田”的规模也逐步变大, 村庄空间布局特色正面临消亡。

供机动车行驶的道路的出现, 对戴南镇这样的城镇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住宅与水的关系逐渐疏远。由于水面被大量填埋, 加上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 原先临水而建的住宅不再具有优势。人们开始寻求在靠近道路, 特别是公路的地方进行建设, 出现了一般平原地区依托道路形成居民点的特征。2.住宅与路的关系逐渐密切。从出行便捷角度出发, 住宅与路的关系开始成为城镇或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3.路与水的关系呈现多样性。在交通出行方式转变的背景下, 戴南镇道路与水的空间布局特征正逐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总而言之, 无论是城镇或农村, 建设用地、水和路的关系正在越来越趋向多元化, 介于此, 本次规划着重选取这三个要素归纳特征。

(二) 概念性、抽象化地梳理, 归纳空间布局特征

经过对戴南镇现有33个行政村空间布局关系的解读、抽象与归纳, 形成以下结论。首先, 村庄无一例外地均依河而建, 且有至少一条较宽的主要河道流经。其次, 根据流经村庄的主要河道的数量不同, 空间布局特征存在差异。从现有村庄布局来看, 河流以村庄为节点, 有两个、三个、四个方向发散的特征。第三, 即使有相同数量的主要河道穿越, 其空间布局特征仍然存在河道包围和河道穿越两种不同类型。由此归纳, 戴南镇的主要河道与村庄之间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六类, 分别为双向河道开放式穿越、双向河道包围式穿越、三向河道开放式穿越、三向河道包围式穿越、四向河道开放式穿越和四向河道包围式穿越 (见图1—3) 。

临水而建的住宅多有朝向水面布局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造, 从现有村庄的住宅及道路布局特征来看, 其与水系的关系仍然突出。临水而建的住宅主要建筑界面朝向水面, 在拥有便捷出行条件的同时, 兼顾对建筑景观的展示。而随着陆路交通和水陆联运的逐步发展, 一方面, 道路成为建筑景观展示的主要界面;另一方面, 路与水形成的“桥”则成为水乡独有的景观特征。

事实上, 苏中里下河地区历史上自发形成的村庄很少或基本不会出现路河相邻、平行布局的情况。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也可以归纳为两个。从功能及使用便捷性角度出发, 这样的布局特征很难做到使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从景观角度出发, 村庄内部道路多以巷弄为主, 由于尺度小、尽端路多, 其景观界面的共享度也相对较低。此外, 由于村庄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和开敞空间, 也直接导致路河平行布局的特征在村庄建设过程中的缺失。

(三) 保持空间特色, 引导村庄建设

为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 特别是村庄建设统筹, 突出保护村庄传统肌理、保持水乡特色, 在总体规划中关注了对村庄空间布局特色, 特别是新建集中居民点的引导。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 出于综合功能提升及景观打造的需要, 全面梳理全镇域的主要水系, 区分主次, 避免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出现阻断水系或任意改道河流的现象。其次, 依托水系研究、判断村庄布点特征, 综合平衡、兼顾多元, 选择条件较好且能够突显水乡特色的地区新建村庄。第三, 根据村庄所处区位及地理特征, 科学制定合理的水系、道路、建筑布局形式, 在保护村庄建设肌理、突出景观特色的基础上, 引导村庄建设 (见表1) 。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步伐的逐渐深入, 在戴南这样地域特色和空间布局特征突出的城镇, 村庄建设将长期存在保护、改造与更新的需求。为了避免村庄建设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丧失特色, 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城镇总体规划中系统地研究村庄自身的空间肌理与布局特征, 继而将此特征在村庄更新过程中得到保护与延续。

参考文献

[1]陈小卉.城乡空间统筹规划探索——以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为例.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5:138-143.

[2]邓毛颖, 蒋万方.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局规划研究.小城镇建设, 2007 (12) :48-50.

[3]张晓阳, 霍达.我国格网式村庄布局的形式、问题及改造.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 (7) :960-965.

房村镇窦家村新农村绿化规划设计 篇3

结合农村绿化实际,以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并能满足居民利用房前房后的空地,部分实现果、蔬自给自足为总体要求,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村庄绿化的重要任务,以果蔬为主,并配以适量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常用的观赏乔木树种和花灌木。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景观。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应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3)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4)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小区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道路绿化的功能 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小区。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间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2.规划的措施办法

2.1建设一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围绕“ 便民、利民、强民、娱民”的原则,规划建设占地30亩的农民社区综合服务13852471599中心,集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农资超市、农民书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健身广场、棋牌室、农民培训学校于一体。计划总投资246万元。其中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投资144万元,利用闲置小学校舍改造房屋36间,建成村级敬老院,计划投入72万元。

体育运动场地 小区体育运动场地是小区公共活动场地的组成部分。场地的布局根据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和小区用地条件,一般分三级或二级布置。如表6-8:地面铺装 用精心设计的图案铺装地面能够创造具有魅力的路面与场地景观。常用的铺地材料有预制混凝土板、地砖及石块,铺地图案要考虑板块尺度、颜色和质感,良好的材料运用和搭配可以加强铺地图案的艺术效果。运动场周边绿化既要保持通透,又要有一定遮荫。运动场与建筑物之间有宽15米以上的常绿与阔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到隔音作用。乔木以下一般不宜种植灌木,以免防碍运动或给运动者造成伤害。一共有2个农民健身广场,地坪3000平方米,计划投入20万元,配套篮球架,农民健身器材及乒乓球案等体育设施。

2.2提升一条村内景观中心大道

中心大道路面现有宽度4米,规划增至8米,全长1.8公里,需投资39.6万元。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是指各种绿地的布置形式,都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法,即根据各种不同植物的形态、生态习性,满足不同绿地的要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是:形态与空间组合、季相色彩配置、光照与耐荫植物配置、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与植物配置。

(1)种植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然后选择植物种类进行配植。

(2)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应根据其成熟外观来配置。其成熟程度应按75%~100%来考虑。

(3)多种植物配植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的变化。

(5)植物配植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

2.3形成一个建筑风格

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彻底淘汰土屋,改造现有旧房,按标准建设新房,需改造提升旧房及门楼360户,每户投入1万元 ,需投入360万元。改建门前花坛100个,需投入10万元。总投资370万元。

2.4完善一套排水系统

目前村内排水系统畅通,多为石砌结构,需加盖板11000米,需投资22万元。需新修下水道1000米,需投资12万元。总投资34万元。

2.5统一配置座椅

座椅凳一般布置在适宜于停留、较僻静的地点。座椅凳可采用木料、金属材料、石料或混凝土制作,座椅有靠背,座凳无靠背。木制座椅凳最为舒适,而用其他材料制作更为耐用。座椅凳还可以结合桌、大树、花坛、水池设计成组合体,构成休息空间。座椅凳需350个,投资6万元。

2.6统一配置指示牌

指示牌可指示道路方向、门牌号,是小区不能缺少的设施,为了方便居民和来访者,指示牌应布置在醒目的地方,标注清晰,色泽鲜明,易于辨认。指示牌需80个,投资3万元。

2.7统一配置废物箱

废物箱是保持小区环境清洁的重要设施,废物箱应布置在居民容易看到的地方,如商店、公交车站、售货亭及步行道旁,并多设置。废物箱的造型应便于使用和清扫,材料可用金属、塑料、混凝土、陶瓷及木材。废物箱设计要求造型优美,色彩鲜明,起点缀景观的作用。废物箱需150个,投资3万元。

2.8健全一套卫生保洁管理制度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线,党员群众代表包片,十户联保的保洁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建設稳定的环保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貌监督、垃圾清运等工作。每20户建一个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

2.9三纵二横五条主要道路的建设

窦家村有进出道路各一条,村内有三纵二横主要道路五条,三条横路从北向南依次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村体最西侧的道路为四号路最东侧的道路为五号路。

进出村道路:两条进出村道路均在1公里左右,这两条道路以重阳木(胸径8cm)为行道路,株距为6cm,株间栽植黄杨球(P70-80cm)两株。

一号路:路北1.2米宽的行道路种植区,栽植紫叶李(胸径5cm),株距4m,林下空地用瓜子黄杨(P20-25cm)作绿篱,北侧为3.5米宽的花坛,花坛外侧用月季做成0.5米宽的绿篱,内侧满铺黄花菜,花坛内树种为石榴,(地径5cm)、柿树(米径4cm)。路南的行道路在原有女贞的基础上,将缺株的部分补齐、下面用瓜子黄杨(P20-25cm)作绿篱,南侧是3cm宽的花坛,花坛内的木槿(地径3-4cm)和紫薇(地径3cm)搭配栽植,花坛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二号路:路北为2米宽的花坛,花坛内栽植石榴(地径5cm),在外侧搭配适量的木槿(地径3-4cm),形成有花有果的效果,坛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三号路:路北建2m宽的花坛,花坛的周围用50cm的迎春镶边,花坛内栽植柿树(米径4cm)。

四号路;四号路是进出村道路的相连接的村内比较重要的交通道路,在这条道理的两侧用大叶黄杨(P20-25cm)作绿篱,行道树外侧建2m宽的花坛,花坛内以石榴、柿子搭配栽植,花坛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五号路:在道路和下水道之间有50cm宽的大叶黄杨绿篱,下水道外侧是2.5m宽的花坛,坛内石榴(地径5cm)、柿树(米径4cm)搭配栽植,内空地满铺黄花菜。

xxx镇2011年总体工作汇报 篇4

中共xxx镇委员会 x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 日

2011年,xxx镇党委、政府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区委、政府安排部署,牢牢把握“抓发展、促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先争优”、“转作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创新思维,转变发展方式,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奋力崛起,促进了全镇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全年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14亿元,增长7%,农业产值769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9元,同比增长8%。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

葡萄产业夯基固本。一是以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发展葡萄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群众观念,增强群众种植葡萄的信心和决心,使群众自觉加强葡萄田间管理。二是印发《致全镇葡萄种植户的一封信》、通过电视台播放《关于切实做好葡萄田间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与农户签订《葡萄田间管理目标责任书》、进村入户等方式,宣传葡萄田间管理、规范套种知识,不补植葡萄和不按要求规范套种的农户的处罚措施,为今年的全面挂果见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制定《xxx镇葡萄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统计葡萄产业村葡萄撂荒面积,全面掌握,及时补植,葡萄补植520亩12.6万株,补植成活率达95%以上。四是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抓好葡萄的修剪、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冬灌冬埋等提质增效工作。黄牛养殖进一步发展。新建朝阳村胜达肉牛养殖园区,并成立专业合作社。继续巩固朝阳、东源、玉池和兴旺村等重点黄牛养殖示范村,黄牛饲养量13000头,新增3400头(其中基础母牛1900头),存栏6000头,出栏5800头。新建养殖暖棚93座,发展100头以上黄牛养殖户8家,发展5头牛以上养牛大户346户,共改良黄牛2200头,奶牛82头。种植多年生牧草10000亩,各种畜禽防疫率达100%。畜牧业经济总收入达 1325万元,占农民家庭经济总收入的15%。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我镇新增大拱棚150亩300座、小拱棚300亩,发展大田蔬菜600亩。目前,全镇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0500亩,其中日光温室7000亩,大拱棚500亩,小拱棚3000亩。

二、狠抓中心工作和民生项目建设

一是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节育手术660例,其中结扎192例,上环425例,人流43例,取环82例,人口出生率6.3‰,计划生育率90%,育龄妇女措施及时 率87.9%。创建“少生快富”示范点1个,创建了自治区“少生快富”示范户16户,奖励资金5.8万元。享受“奖励扶助”的项目户共有29人,其中提前纳入“奖励扶助”的26人,“特困户”1户,兑现资金6000元,并积极为全乡独生子女和少生快富家庭子女440人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21840株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其中慈善园7740株,太阳山14100株)。全面完成了4900亩林带灌水工作,林木存活率达95%以上。抢抓入夏以来第一场有效降雨的大好时机,组织群众采取人工补种、机械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完成退耕地补植补造4213.21亩任务(其中营养袋苗补植2110亩,柠条籽种补种2103.21亩)。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危房改造建设243户;争取农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60.37万元,在玉池、兴旺、东源、红关、光彩实施毛渠砌护、平田整地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四是大力开展在岗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系统培训,适时开展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农产品销售等短期培训,培训农民工326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55户,培训农民实用技术1324人次,全年劳务输出13399人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039人,劳务创收9200万元。五是社会救助严格做到“四坚持”:坚持专款专用,严格管理民政资金;坚持救助贫困,严格审查救助对象; 坚持保障基本生活,严格落实救助标准;坚持信用社直发,严格划拨到位时限。共发放零时救助4万元、孤儿津贴96600元、高龄老人津贴13550元,完成2350户困难群众慰问,发放残疾人津贴330人。六是把招商引资做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强镇富民的主要抓手,以“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意识,我镇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年初下达的30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多方争取项目落户投产,目前投资2000万元的浙江义乌胜超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小批量投入生产,甘肃安泰达植种有限责任公司在我镇梨花村投资1000万元发展西红柿植种,神源中药材饮片厂投资1000万元用于甘草回收及深加工,同时引进兴隆商贸有限公司、新合作商贸有限公司、益德畅工贸有限公司等投资200多万,超额完成年初下达的任务。七是严格党管武装制度,规范民兵队伍建设,组织召开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会,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三、教育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教育强镇”、“文化强镇”的发展理念,加大村级文化、教育投入,镇文化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大病、重病群众得到及时救治。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彻底解决农村 养老问题。

四、社会治安成效显著

我镇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镇政府与11个村委会、2个社区分别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广泛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建设,营造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年初,在“两会”召开期间,共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13起,其中一般矛盾纠纷8起,重大矛盾纠纷5起。控制重点信访维稳人员7人,邪教人员4人。确保了“两会”召开期间的社会稳定,信访稳定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五、倾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与各村(居)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农用车辆违法载人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书》;摸清底数,健全档案,为辖区内2976辆农用三轮车、684辆拖拉机、48台推土机、63台装载机建立了档案,并与农机驾驶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突出重点,全面整治,先后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农用车违法载人监督管理、农机行业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百 日大会战”、夏收防火宣传以及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到各交通路口堵截农用车违章载人,有效预防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大力开展秋季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镇党委、政府早安排、早动员、早谋划,制定了《xxx镇2011年秋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与《xxx镇2011年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精品点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和出动宣传车,广泛动员,全面发动,营造了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细化、量化农田建设任务,按时间、按要求及工作进度,任务到村,责任到人,从组织机构,人员分工,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加大力度,为秋冬季农田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秋冬季农田建设工作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严把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不降低,定人定责,严格执行效能问责制,确保了工程质量。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出动义务工37万人次,大型机械2.14万台次。累计完成支、干、斗、农、毛渠清淤及渠堤整修598公里,排水沟清淤3.5公里,砌护支、斗、农、毛渠186公里,配套建设水利设施578座,维修建筑物180座,整修乡村道路142公里;完成秸秆清收6.25万亩,机 深翻6.25万亩,冬灌4.2万亩,畦田建设6.25万亩;完成林带整修及涂红刷白5400亩,新植杨树10371株、云杉1221株,葡萄修剪冬埋3.2万亩,完成梨花(幸福)村4.5公里渠系草格防风固沙工程,设施农业420亩。打造了团结、梨花(幸福)2个农田建设高标准示范点和梨花、红海、红关、团结、玉池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样板村。

七、“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继续深入开展“一帮一联,双创双挂”活动,对上源村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示范点进行对口帮扶,力促产业健康发展;拓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深入开展党员评星定格活动;建立健全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内“关爱基金”,对贫困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进行帮扶救助,真正把党的关怀落到实处;加强村级干部队伍教育,为村级干部队伍输送新的技能、本领和知识,让他们掌握新农村建设所需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对村干部进行定期考核,使村干部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规范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狠抓干部教育管理,“党员评星定格”、“两管三评一推优”工作扎实推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和创建活动,促进四个文明建设,努力向自治区级文明乡镇创建发展;完善便民服务功能,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政府工作报告等,积极采取“十个结合”推动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向纵深展开。

八、换届选举风清气正,党组织建设基础得到夯实

今年是换届年,我镇超前谋化,精心组织,依法依规,有序开展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成立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于9月7日完成镇党委换届工作,9名党委委员全票当选,党委换届的圆满成功,为干部干事创业赢得了信心和民心。

九、廉政风险防控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得以推进

我镇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按照区纪委的要求,各站、所都确定了各岗位人员和职责,对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知识培训及知识测试,同时梳理了工作流程,自查了个人的廉政风险点,评定了风险等级,制定了防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同时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纳入个人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之中,根据廉政风险管理的“四个环节”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打分细则进行量化调整,使廉政风险管理进入量化管理阶段,增强了廉政风险管理的操作性和实效性。通过“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工作使每位党员干部在排查廉政风险中围绕岗位设臵、职责定位,有针对性地找出本岗位及本人存在的廉政风险,强化了廉政风险防范责任意识,使“既要勤政,又要廉政”的“一岗双责”要求得以有效落实。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我镇各项工作呈现了新的突破,但与区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广大群众的所思、所盼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力求将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突出,更圆满。

驻XX镇XX工作规划 篇5

村工作2011-2012年工作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的总体要求,按照“立足两年,重在今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XX村的实际,制定2011-2012年新农村帮扶工作规划如下。

一、关于农民增收致富

基本状况:全村共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X人。其中党员XX人,高中以上学历 XX 人。现有农业用地XX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 XXXXX 元。规划目标:根据XX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高于XX%的目标,两年内达XXXXX元以上。主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推进措施:双管齐下,帮助村里找准致富路子,培植更多农民收入新增长点。把现代生产要素包括技术、资本、人才、信息以及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植入到农村,激发农业发展内在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按照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深度调整农业结构,培植壮大特色主导产业;鼓励村里的“能人”自主创业;积极开辟新的增长收入渠道,对农民进行应用技术、务工经商技能、创业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1

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大幅增加农民工收入。

二、关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现状:该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积极进行了村容环境治理和农村“一池三改”工程。规划目标: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水利设施“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彻底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卡脖子问题;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五通”,基础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任务: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所在村多方增加收入,集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和路、点、水、气及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完善修建、新建农田水利设施的具体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特别要注重抓好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抗旱除涝能力。结合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的实施,抓好“通路、通电、通水、通气、通信息网络”建设,结合村里实际探索创新解决办法,扩大覆盖面、提高标准、完善功能,建立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

三、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基本现状:目前,XX村村容整洁,没有特大环境污染。但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村民环保意识和环境综合整治配套设备待加强和完善。规划目标:确保今年年底基本达到垃圾清、杂草清、路障清“三清”标准,两年内帮扶村道

路基本达到“五化”标准,帮扶环境有根本改观。主要任务: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措施: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迅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通过开展环卫知识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卫意识,提高环卫素质。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切实打好卫生保洁攻坚战,集中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同步搞好污水处理。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保洁模式,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农村道路“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步伐,更好地便利农民群众的生产和出行。

四、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本现状:目前,该村共有党员XX 名,支委XX 人,村委拟设XX人。支部书记XXX,男,XXXX年出生,高中学历。规划目标:两年内建设一支能够带动群众奔康致富的“双高双强”型领导班子,实现“五个好”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切实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推进措施: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基础性准备工作,深入细致搞好调查摸底,切实掌握村班子状况、重点人选和群众的思想动态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要加强宣传引导,使群众知道选什么人,不该选什么人。要严格标准条件,选好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坚决杜绝各种不正之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城

乡联建创五好”活动,继续细化联创规划、深化联创内容、努力实现组织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带动农村党建水平的明显提升。

五、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基本现状:该村积极进行村务、财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能够很好的落实。社会治安稳定,无不安定因素。规划目标:两年内实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上访意向。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措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和文明村、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平安村乡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尊老、敬老、养老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内容,加快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

镇总体规划工作流程 篇6

2013年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免疫规划业务部门的领导下,以规范辖区内的免疫接种工作和保质保量完成区布置的计免工作任务为目标,积极认真的开展工作,完成了2013年免疫规划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业务要求,2013年分别在每个月上旬召开乡医例会,开展了乡村级人员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AEFI监测》等为主要内容,全年累计培训人次85人,培训覆盖面为100%。通过培训提高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二、大力宣传,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预防免疫接种。

“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围绕宣传主题“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开展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制作了宣传横幅,内容包括设立宣传咨询点,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印制了“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为主题的宣传手册500本,印发了新生儿及时接种疫苗宣传画100张;制作预防接种宣传资料袋300个下发到群众手中。利用接种活动、接种证查验等机会开展宣传活动。

三、加强督导,促进基层免疫规划各项措施的落实。

在2013年我镇将“保质保量,狠抓落实”作为促进免疫规划各项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对新生儿建卡覆盖率和相符率、免疫规划常规接种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管理、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等各项工作进行了2次全面的梳理检查。通过梳理检查,责任到人,层层把关的方式,及时发现了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督促各乡村及时改进,从而确保了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四、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安排免疫规划常规工作。

为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各项常规性免疫规划工作,在1月份制定并下发了《xx镇2013年度免疫规划工作安排》、《xx镇2013年度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安排》。对2013年的免疫规划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2、完成了《计划免疫相关资料汇集》工作。

通过认真培训和指导,乡、村于6月底全部完成了《计划免疫资料汇编》的收集、分类、存档,通过审核各级资料的上报基本完整、规范。

3、认真开展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监测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制定了《xx镇2013年度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安排》,《AEFI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完成项目9次进度报告,使我镇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顺利开展,麻疹、AFP、新破、乙脑等传染病漏报率为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报告率、处理率为100%。

4、全面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为全面落实脊灰疫苗和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目标和任务,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开展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形成了相关总结和报表。定期开展培训、督导,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进展顺利。补充免疫接种率≥95%。

5、组织完成了全镇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信息资料登记管理工作。

-2-2013年1月1日--9月1日完成了2005年至今所有辖区内儿童资料的录入工作,准确掌握我镇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2013年1月1日—2013年9月1日完成了流动儿童的搜索工作并实行了五变动登记。

6、组织完成了本镇预防接种点安全注射调查。

2013年5月份完成本镇接种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情况调查,了解相关人员对免疫接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预防接种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为100%,实行疫苗接种一人一针一管,对于卡介苗实行分桌接种。

7、冷链运转和疫苗管理制度情况。

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条例进行疫苗的贮存和运输,疫苗出库、入库均有详细登记,疫苗及注射器账目清楚。坚持温度监测,每日上午、下午分别记录冷链温度一次,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排除,确保疫苗的质量。

8、常规免疫接种情况

每月预防接种门诊运行2次。凡二类疫苗接种前均告知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费均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并开具收款发票。其余其他常规一类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如下:

① 卡介苗应种人数9人次,实际接种9人次,报告接种率100%。② 脊灰疫苗应接种465人次,实际接种464人次,报告接种率99.7%。③乙肝疫苗应接种91人次,实际接种89人次,报告接种率97.8%,首针及时接种率 100%。

④麻疹疫苗(麻风)应种151人次,实际接种151人次,报告接种率 100 %。

⑤麻腮疫苗应种209人次,实际接种208人次,报告接种率99.9%。

-3-⑥白百破疫苗应种207人次,实际接种200人次,报告接种率96.6%。

9、接种证查验工作:全镇共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共计3所,调查3所,目标儿童119人,实际调查119人,调查率为100%;全镇共计目标儿童119人,调查119名,调查率为100 %,持证人数117人,无证人数0人,补证2人,漏种儿童人数17人,其中补种:脊灰疫苗补种1人,乙肝疫苗补种2人,麻疹疫苗补种2人,白破疫苗补种10人。麻腮疫苗补种1人。

10、继续保持对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工作。

年内发现AFP病例0例。每月均保持主动监测。

1--9月份免疫规划科对下属6个卫生站每月开展AFP病例、麻疹病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主动监测,4月份、9月份开展主动搜索活动,未发现漏报病例。

11、AEFI监测:建立AEFI监测登记本,开展培训工作,使监测工作落实到位。全年上报0例异常反应.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各乡村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后要继续加强培训,提高乡村级人员业务素质。

商洛漫川关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篇7

所谓绿地系统, 是有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 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 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绿色环境体系[1]。本文以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为例, 对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拟为相关城镇的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漫川关镇位于山阳县东南部, 地处金钱河一级支流的靳家河口, 处东经33°14′, 北纬110°24′, 是山阳历史悠久的边陲古镇之一, 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镇域面积180km2, 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全镇总人口24894人[2]。

2 存在的问题

2.1 绿地系统道路不完善

受镇区空间结构及道路交通的制约, 道路网未形成骨架, 路面狭窄且无人行道, 道路红线内没有留出足够绿化用地, 相应减少了道路绿化面积。镇区绿地系统不完善, 缺乏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及防护绿地, 除过境公路外, 其余的镇区内部道路均没有行道树, 过境公路还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种植形式单一, 缺乏结构层次, 交通枢纽节点的绿地设计过于简单, 未能体现历史文化古镇特色和区域风貌。

2.2 绿地系统建设用地较少

由于用地条件限制, 镇区可建设用地极为有限, 绿地建设速度不如城镇人口增长速度, 配套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相对较少, 镇区内旧居住区及老街的绿地严重不足, 甚至没有绿地。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 镇区居民建房开始向山坡延展, 导致了周边的生态植被遭到破坏, 裸露山体出现。绿地综合功能未有效发挥漫川关镇建设用地中, 真正用于绿地的后备土地资源缺乏, 由于地价原因, 开发商不愿出高价买绿化建设用地, 镇区居民也不愿将自家的地用作绿化建设用地。紧邻中心镇区的绿化建设用地就更少, 环境改造难度较大, 严重制约了绿地系统的建设。

2.3 管理欠完善

沿镇区中间穿过的靳家河, 两岸的生态休闲带是绿地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制, 河堤至现状建筑之间宽窄不一, 最窄处2m, 最宽处21m;现状建筑临河堤立面景观差, 各户存在随意摆放杂物的现象, 急需美化、亮化、绿化;西侧河堤无人行空间, 需对护坡进行坡度处理, 增加人行道路及绿化。同时, 乱拆乱建现象严重, 导致生态休闲带的控制宽度大幅度缩小, 影响了生态景观效果。同时, 镇区与镇域景观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 片面强调镇区内绿化景观的建设, 忽视了镇域大环境绿化背景的营造。

3 漫川关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3.1 公园绿地规划建议

根据漫川关镇的总体用地布局结构, 结合镇区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塑造绿色生态空间, 构建山地公园4处, 南山、西侧凤岚山、东青龙山、北侧花果山公园。公园应体现风格和地方特色, 同时可充分利用公园用地范围内现有的一些植物元素以及道路铺地等。社区公园主要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 通过植物造景以及一定数量活动设施及场地的安排营造出优美绿色环境中的休憩、健身及交流空间。镇区居民的日常户外活动绝大多数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活动。从而在新规划小区中提倡小区绿化宜以庭院绿化和小区游园绿地为主, 贯彻均匀分布, 就近服务的原则。镇区带状公园绿化以靳家河为主, 注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组合所营造的层次感, 营造能反映古镇文化与特色的带状公园。滨河绿化带是镇区绿化景观的主要核心, 滨河景观在其不同区段设置首先应满足周边居民的休憩设施, 其次还可以点缀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品雕塑等景观, 以打造具有漫川关古镇地域特征的滨水景观绿化廊道。

3.2 附属绿地规划建议

对于道路绿地而言, 因为镇区小, 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或辅以自行车, 镇区内交通污染不严重, 从而在镇区路网, 除了古街等一些应保护其历史文化风貌的道路, 次级道路两侧种上一排行道树, 而有条件的主要道路两侧可以种上两排行道树, 道路绿化的普及率应该达到100%[3]。居住区附属绿地要为居民营造安静优美的休闲空间, 可采取“见缝插绿”和“立体绿化”的方法, 通过增加种植、乔灌草复合绿化以及藤本垂直绿化的形式扩大其绿地面积。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建设应符合各自的特点并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对于临街的大型公共建筑, 绿化应考虑其公共性与开敞性, 宜结合建筑前广场、停车场进行设计, 有利于组织人流、车流, 衬托建筑物, 提高景观环境的综合效果。生产设施用地附属绿地的建设不仅要起到隔离防护作用, 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区位特点进行植物配置。

3.3 生态环境绿地规划建议

漫川关镇四面环山, 为建设以森林为主的城市生态绿地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建议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支持系统对绿地规模的需要并结合城市防灾功能建设, 强调外围山坡的大环境绿化, 重点是楔入漫川关镇的山丘和漫川关镇边缘外围的自然山林植被的保护和建设。在北部 (小学西侧) 缓坡地设置为果园, 不同的山设置不同绿化景色。

4 结语

通过对漫川关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将有助于城镇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满足居民对文化休憩等精神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 充分发挥绿地系统在整个城镇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实现漫川关镇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对推动其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姜允芳.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J].城市规划, 2002, 26 (2) :76-78.

[2]商洛市统计局.商洛统计年鉴2010-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2013.

镇总体规划工作流程 篇8

摘要:城市形象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形象的规划控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大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特色鲜明的苍山洱海的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聚居、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特色,而作为现代城市功能聚集的下关镇区,却面临着城市形象失控、风貌特色缺失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形象与城市设计的内在空间关联,以大理市下关镇为例,通过引导城市总体风貌形象、梳理城市外部界面、构筑内部空间体系、建立文化识别体系几个方面构建城市形象的控制体系。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形象控制体系;大理下关镇

1.城市形象与城市设计

1.1城市形象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城市形象的定义很多,城市形象的内涵涉及一个城市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文化遗产、精神传承、都市文明、经济基础、市民素质、城市风尚等等,也涉及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生活质量等,是城市内在气质神韵的外在体现。对城市形象内涵的界定,国内规划领域较常见的是引入CIS理论层面的介绍,即城市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城市理念形象主要指城市的精神理念;城市视觉形象主要指城市的外在形象;城市行为形象主要指城市行为规范。本文所探讨的城市形象主要为城市的视觉形象,即通过视觉的语言传播建立的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识别符号,通过城市空间载体,将城市理念、文化特征、城市精神面貌、城市定位等转化为具体的符号。

1.2 城市视觉形象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审美在城市建设上的思想实践,古已有之,可以说从城市诞生开始,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一直走到今天;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重在建构城市空间特色及对城市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的时空表达。城市设计与城市视觉形象的表达密切相关,它引导城市空间重合理有序的发展的同时,将城镇历史文化、精神气质通过外在的视觉形象表达出来。因此,城市视觉形象的建构,在价值取向与操作方法上与城市设计的本质特征产生了内在的空间契合。

在规划体系的构成中,城市形象规划是一种典型的探究型非法定规划,其作用是为法定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基础,其形式与地位与城市设计最为类同,形象规划具有系统的综合特点,而城市设计则更多的是发挥其对于空间结构引导的渠道作用。形象规划能够从宏观上明确城市设计在不同层面规划编制的意图,并通过与城市设计的互动,形成更加明确的规划意图。

2 基于城市设计的城市形象体系思考

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城市空间形象控制引导而言,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的风貌形象控制、自然山水界面、人工形态格局、建成区的风貌、环境景观等。具体到城市形象而言,其控制体系的体现可以通过城市总体风貌形象、外部界面形象、城市内部空间系统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表达来体现。

城市总体风貌形象是城市像外界呈现的总体印象。城市外部界面是城市形象的脸,通过城市与其所一村的山水的空间关系展示城市作为人工环境的外部形态。城市内部空间系统是城市的骨架,通过三维的空间系统承载表达城市形象的物质载体。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注入使物化城市空间承载精神内涵。

3下关镇现状城市形象评价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瑰丽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苍山、洱海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下关镇是大理市的中心城区。近些年来,随着西部大开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大理市城市规模不扩大,旧城更新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快速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大理市原有的城市特色不断褪色。

下关城区现状城市风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城市特色缺失:城市形象对城市气质与精神表达不足,未能充分反映民族与地域特点,对城市文化的隐含效益发挥不足。

2.山水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大理拥有苍山洱海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然而下关镇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对景观资源造成的过度利用,城市开发侵蚀了自然山水界面,使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正在迅速的去独特性。

3.内部空间形象的系统性不足:下关镇中心形象不突出,缺乏公共空与轴带联系。城市空间的迅速蔓延造成用地混杂,主要道路、河流两侧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市政设施用地交错;城市建筑高度分区不明确,整体空间架构不突出,各高度建筑空间布局混乱。新建高层以自我为中心,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建筑协调、统一性,对城市风貌造成破坏。

4城市形象控制体系构建

城市形象控制体系基于城市设计的空间体系,包含城市总体风貌形象、城市外部界面形象、城市内部空间体系、形象文化识别体系四个方面。

4.1城市总体风貌形象引导

4.1.1提炼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的形象定位是城市的灵魂与原动力,是对城市总体形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出定位,确定城市对社会独特的贡献点,并依此提炼出城市的发展理念。下关镇是大理市现代城市功能的主要聚集区,是滇西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以功能和职责为引领,结合山水资源禀赋研究,确定下关镇城市形象定位为“现代高原滨湖城市”,可体验的湖滨城市,可游憩的花园城市,可持续的山地生态城市,可感知的幸福城市。

4.1.2确定城市风貌分区

根据自然山水格局、主导功能、现状空间特性和文化特征,将镇区划分为不同的风貌分区,每个分区都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对城市形象体系的要素控制亦是基于各个分区特色而各有侧重。

图 城市形象空间结构 图 城市风貌分区

4.2 控制城市外部界面形象

城市外部界面主要体现在城市与周边自然山水的空间分隔与联系,规划重点控制山体界面、湖湾界面,体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对山体界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山体的边界、保护山峰标志点、保护山体山脊线、保证山体生态基底的规模与范围、控制临山建筑高度几个方面。通过对山脊线绿化连续性的保护,禁止开挖、切坡、填方等破坏山脊线的建设行为,保持苍山面向洱海的山体生态界面的通透,突出山体入城及环城环海特色。

对湖湾界面的控制旨在建立以洱海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形象,体现洱海湖湾价值。通过引导城市公共活动从城区内部逐步向湖滨延伸,形成湖滨公共活动带;留足城与湖的缓冲地带,打通山湖绿脉,实现山城水相融贯通。同时通过对湖滨沿岸开发建设的控制与引导,塑造风格和谐的城市空间和有序的城市天际轮廓线,提高主要景观节点的亲水性,打造多样化的水岸空间。

上一篇:好人主义圈子文化查摆下一篇:参观集团公司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