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春天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春天(精选14篇)

小班音乐:春天 篇1

小班音乐《春天》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来了,自然界中的万物会发生变化。

2、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并能跟随音乐内容自由律动、做动作。

3、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萌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根据歌词内容设计)。

2、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

你们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来了,柳树会发芽,花朵会开放,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幼儿活动: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这种轻松的方式,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让幼儿能更轻松更愉快的思考问题,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幼儿提取记忆中春天的样子,为接下来记忆歌词做铺垫。

2、出示挂图,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师:你们听到歌词里都唱了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补充、重述歌词。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梳理画面内容的同时能与歌词联系,方便幼儿记忆。

幼儿活动:幼儿倾听教师演唱,初步记忆歌词;能尽量把歌词记忆完整;学会把画面与歌词联系起来记忆。

设计意图:教师先清唱一遍,速度要慢,是让幼儿听清楚歌词里唱了什么。小班幼儿的记忆都需要靠直观生动的形象,所以利用挂图,让幼儿能根据画面记忆歌词,加深印象。

3、完整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不跟随伴奏清唱,歌唱速度要放慢,咬字要清晰,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教师通过指画面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运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轮流唱歌词、小组唱歌词,反复练习并能自然地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运用集体演唱、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反复练习歌曲,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

(4)幼儿能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活动:幼儿完整学习歌曲,在演唱的同时还能够自然地配上动作、跟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够完整的唱出歌曲。

活动延伸:

小班音乐:春天 篇2

一、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 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 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 激发求知欲, 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 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 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 让善于模仿的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 轻松地掌握知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节奏图谱用一朵朵花来表示, 从颜色上、形状上吸引幼儿观察, 从而有兴趣的参与节奏游戏中。再如, 在主题《六个好宝贝》的活动开展中, 我们将节奏图谱与六个宝贝结合起来, 生动又有趣。

二、儿歌朗诵, 促进节奏训练

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 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 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 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都被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 让幼儿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为更突出音乐本身的音乐艺术性, 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最利于音乐节奏的培训。几乎每个儿童一生下就会听到妈妈和大人们给她说、唱儿歌、童谣, 从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儿歌开始, 运用节奏朗诵进行入门教学, 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儿歌进行教学将更加受欢迎。孩子们在掌握儿歌后, 可适当配合节奏的朗诵教学, 让孩子一脑多用, 通过学习和别人的合作, 培养和锻炼对自己的控制和掌握能力, 这更是一种高教学效益, 是培养幼儿具有高素质音乐素养的教学形式。可以从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发展到一首儿歌, 并随着儿歌节奏的变化, 音乐性更加丰富。

如《手指歌》

大拇指, 是爸爸,

爸爸开汽车, 嘀嘀嘀, 嘀嘀嘀。

通过儿歌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节奏训练, 幼儿感兴趣, 同时也能较早地在幼儿的心理形成节奏与节拍的感知与感觉。

三、节奏的镜子练习

在这个节奏训练中, 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 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 请幼儿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 从身体的一个部位, 最后延伸到几个部位, 节奏的不同变化, 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节奏感, 节拍的稳定性, 从而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 丰富了节奏内涵, 增强了趣味性。

四、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 那么, 节奏活动更是让幼儿掌握节奏的活动。小班下学期, 幼儿在这阶段已经掌握二分、四分节奏, 还初步学习十六分节奏。我在训练节奏活动过程中, 我先出示了小鸡、小鸭、青蛙的节奏型图谱, 先用语言来引导幼儿, 说“小鸡、小鸭、青蛙是怎么叫的”, 让幼儿来说, 然后我再次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这三种动物的叫声, 再让幼儿多次练习边看节奏图谱边唱出出相应的节奏叫声。

如小鸡:X X│X X X║

叽叽叽叽叽

小鸭:X X X│X X X║

嘎嘎嘎嘎嘎嘎

青蛙:X X X X│X X X║

呱呱呱呱呱呱呱

另外还结合幼儿学习的歌曲, 在随音乐演唱的时候, 也可以用来练习节奏。

五、桌子、椅子和身体进行节奏练习

利用桌子、椅子和身体部位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提高幼儿节奏练习的兴趣。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 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 同时桌子、椅子也常常被用来做演奏节奏的道具。因而, 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 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拍打桌子、椅子等来表示节奏, 这种表现自如、灵活, 老师只要加以引导。例如:学习《春天》中的节奏××|××|, 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 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 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拍桌子、椅子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班的幼儿在节奏感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不会单单的只是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 如:在我上唱歌课, 让他们听老师唱歌时, 他们会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为我打节奏, 这就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虽然这样的方法能让幼儿的节奏感的能力提高, 但是教师还要对方法进一步的改变, 多一些形式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 而不是单一的, 这样幼儿会更感兴趣, 教师还有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 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幼儿是一个个体, 个性不一, 能力有别, 知识经验缺乏或人质策略不当, 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 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特点更突出。所以, 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 更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实际进行点拨, 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 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注重启发式, 在幼儿踮着脚且够得着。

小班定向运动活动:春天来了 篇3

“春天来了”是以定向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活动。由于活动开展时的季节为春天,教师以小班孩子熟悉的歌曲《春天》为依托,选取了孩子们喜爱的小花、小草、小动物等形象,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情节。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游戏玩法简单,有趣,可操作性强,同时体现了定向运动的主旨:看地图找方位,培养孩子的识图能力。在地图的设计上,教师选取了幼儿园前后操场及三层楼中的部分标志性地点,每个孩子人手一张地图,每张地图上的标记点都不相同,且有难有易,可以供孩子反复多次,交换地图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看地图,到相应的标记点寻找物品。

2.能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任务。

3.提高观察能力,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地图:幼儿人手一张,共8张。

2.人员:幼儿8名,保育教师8名。

3.场地:幼儿园前后操场,三层教学楼。

4.音乐《春天》。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吹了一口暖和的春风,小草从地里钻出了脑袋(出示小草图片),小花张开了笑脸(出示小花图片),小蝴蝶、小蜜蜂、小鱼、小鸟、蜗牛、小兔子齐声说:“春姑娘好!”(逐个出示小动物图片),春姑娘高兴地说:“快请你们的好朋友一起出来跳舞吧。”

师:好朋友在哪里呢?他们都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呢。让我们一起看地图去找一找。

二、介绍地图及游戏玩法

1.介绍地图及相关标识。

师:(出示地图)这是谁啊?(小蝴蝶)原来这张地图是找小蝴蝶的好朋友。小蝴蝶的好朋友都藏在哪里呢?(教师逐一指着地图上的照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

师:(指着楼梯标识)咦,这里有这样的一个标记,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对了,这是楼梯的标志,箭头向上表示我们要上楼梯,上几楼呢?数字2表示是2楼。

师:(指着起点标识)这里有个小娃娃,表示我们小朋友现在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的起点。

2.介绍游戏玩法。

师:小蝴蝶一共有几个好朋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教师指着地图的照片,带幼儿一起数)我们要把这四个好朋友都找到才算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回到这里来,老师在这里等你们。谁愿意去帮小蝴蝶找朋友?

(评析:详细介绍第一张地图上的标记点和标识,有助于帮助孩子理解地图,了解游戏玩法。)

3.介绍第二张地图,突出重点。

师:(出示第二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找谁的好朋友呢?(指着楼梯标志),这是几楼?你怎么知道的?一共要找几个好朋友呢?

(评析:教师进行第二张地图的讲解时,突出重点:找谁,几楼,找几个地点。)

4.幼儿自由选择地图。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地图,请小朋友每人选一张自己喜欢的。

(评析: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地图,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节约了时间。)

三、幼儿游戏,教师跟踪观察记录

1.提出幼儿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们拿好自己的地图,准备出发啦,找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上下楼扶着楼梯,慢慢走,找不到的时候也不要着急,仔细看看地图,想一想。遇到困难,先自己努力解决,也可以请你身旁的老师帮助你。

(评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游戏时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2.提出保育老师指导时的注意事项。

师:(请保育老师一对一站在孩子身后),老师在活动中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孩子的安全,当孩子有困难时,不要马上告诉孩子答案,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如果孩子主动来求助,可以适当给予帮助。

(评析:幼儿园教育保教结合,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保育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对保育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发挥保育老师的作用,做到保护但不干涉,帮助而不替代。)

3.幼儿游戏,教师记录并指导。

(评析: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选择一个幼儿进行跟踪与指导,主要观察孩子在活动中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选择怎样的路线,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尽量减少直接指导性语言,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分享与评价

1.请幼儿说说自己从哪里找到的,是怎么找到的。

2.请保育老师说说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有没有遇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评析: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幼儿说的基础上请保育老师说说孩子的表现,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准确的评估孩子的能力,从而调整下一次的游戏内容和难度。)

五、结束活动

师:好朋友都找到啦,让我们和伙伴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

播放《春天》的音乐,幼儿随音乐边唱歌边跳舞。

小班音乐春天教案 篇4

1.乐意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旋律之美。

2.尝试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音乐与表演中感受春天的美。

3.理解歌词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来了》儿歌音频;春天景色插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一,播放儿歌音频《春来了》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哪里看起来特别有春天的感觉?

二,引导幼儿欣赏插图根据插图请幼儿说一说

――你看到的春天有哪些景色?

三,播放歌曲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

1.播放《春天》歌曲音频,根据歌曲音频依次出示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2.播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学唱歌曲3~4遍。

四,播放伴奏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来做动作。

2.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小班音乐公开课春天教案 篇5

本节美术印章画 《春天的花》,我特意给孩子选定了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感受、体验和创造美,提升孩子们的审美力。这本节课的活动目标简单,只想让孩子明白花是多种颜色的,怕孩子把颜料弄的浑身都是,我特意给孩子们准备了棉签来沾颜料,在一张大纸上画出半成品贴在小黑板上,让孩子们一起来完成画。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合作精神,还能提高孩子们的信心。

本节活动最大的不足就是向孩子们展示的图片太单一,没有准备各种颜色小花。这次活动让我发现开放式教学的益处,在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也很重要。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题材也必须是源于生活,这样的活动才具有更高的价值。

★ 小班音乐公开课五只小鸭教案及反思

★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打电话教案及反思

★ 公开课小蝌蚪小班教案

★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小动物的唱歌比赛公开课教案

★ 小班安全红绿灯公开课教案

★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教案方案

★ 小班美术公开课毛毛虫教案

★ 小班美术公开课小鸡教案

小班音乐:春天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图谱(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春天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对了,是春天(出示春天图片),在这个春天的大花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柳树发芽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开、小草变绿了,蝴蝶和蜜蜂也出来了。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首春天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出示图谱,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倾听,提问引导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谱上的图片,并用歌曲里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

三、师幼共同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再次演唱歌曲,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歌曲。

3.教师运用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学习歌曲。

四、创编部分歌词内容并能演唱。

1.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2.带领幼儿梳理所有动作,并放慢速度边唱边将幼儿编的动作完整做一遍。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特征分析 篇7

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多

在小班教学中, 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个等距离教学的机会, 教师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对一的,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特色,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都应该给他们关怀并且一视同仁。这样, 每一个孩子都是“阳光普照”, 各得其所。在小班教学中, 音乐素质实践的频率会增加, 这就意味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频率和交流空间也会增加, 而且师生互动的密度和时间长度也同样会增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得到恰当的关怀和辅导。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活动的中心, 这是在大班中很多学生体会不到的, 而这种成为活动中心的经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除了师生互动增多了以外,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也会增加很多。这些有差异的学生个体之间的互相感染、互相合作, 往往是全方位的。有时学生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胜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这种互相影响中, 学生既学会了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又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 团结合作, 共同进步。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小班教学中,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以学生的个体特点来开展教学的。在学习中, 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且具有主观能动性。就整体而言, 学生都是十分喜欢音乐课的, 但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音乐素质方面就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有所差别了。由于在小班中学生的人数较少, 这样教师通过努力就很容易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爱好、长处都了如指掌。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充当一个引导者和伯乐的角色, 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都闪闪发光。

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调动学生思维, 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小班人少, 教师可以很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 首先要学的是唱歌, 但是唱歌的方式可以变得有趣、生活一些。比如, 在很多歌词中, 都涉及爸爸、妈妈、叔叔、动物和飞机等, 那么, 就可以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去找自己喜欢的角色, 去尝试角色扮演。这样学生会感到是在玩中学。边唱歌, 边做角色游戏, 会让学生觉得角色很有意思, 就会兴趣浓郁, 投入其中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学生会学到有关发声的部分。在发声练习中, 如果只是一味单纯地模仿, 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把发声练习融入故事情节中去, 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在音乐教学中, 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可以使得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其潜力都能得到激发。在这种小班教学模式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显得更加亲密了, 这样学生与人交际的相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所以说, 采用小班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摘要: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 在过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 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能照顾到学习效果、学习体会、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的差异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实践证明, 可以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在本文中, 笔者分析了小班化音乐课堂的教学特征, 与大家一同探讨。

关键词:小班化,音乐,教育,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 (英)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小班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研究 篇8

一、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节奏图谱用一朵朵花来表示,从颜色上、形状上吸引幼儿观察,从而有兴趣的参与节奏游戏中。再如,在主题《六个好宝贝》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将节奏图谱与六个宝贝结合起来,生动又有趣。

二、儿歌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都被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幼儿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为更突出音乐本身的音乐艺术性,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最利于音乐节奏的培训。几乎每个儿童一生下就会听到妈妈和大人们给她说、唱儿歌、童谣,从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儿歌开始,运用节奏朗诵进行入门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儿歌进行教学将更加受欢迎。孩子们在掌握儿歌后,可适当配合节奏的朗诵教学,让孩子一脑多用,通过学习和别人的合作,培养和锻炼对自己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这更是一种高教学效益,是培养幼儿具有高素质音乐素养的教学形式。可以从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发展到一首儿歌,并随着儿歌节奏的变化,音乐性更加丰富。

如《手指歌》

大拇 指 , 是爸 爸 ,

爸爸 开汽 车 ,嘀嘀 嘀 ,嘀嘀 嘀 。

通过儿歌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幼儿感兴趣,同时也能较早地在幼儿的心理形成节奏与节拍的感知与感觉。

三、节奏的镜子练习

在这个节奏训练中,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请幼儿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从身体的一个部位,最后延伸到几个部位,节奏的不同变化,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节奏感,节拍的稳定性,从而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丰富了节奏内涵,增强了趣味性。

四、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那么,节奏活动更是让幼儿掌握节奏的活动。小班下学期,幼儿在这阶段已经掌握二分、四分节奏,还初步学习十六分节奏。我在训练节奏活动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小鸡、小鸭、青蛙的节奏型图谱,先用语言来引导幼儿,说“小鸡、小鸭、青蛙是怎么叫的”,让幼儿来说,然后我再次用游戏口吻来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这三种动物的叫声,再让幼儿多次练习边看节奏图谱边唱出出相应的节奏叫声。

如小鸡:X X │ X X X║

叽 叽 叽叽 叽

小鸭:X X X│ X X X║

嘎嘎 嘎 嘎嘎 嘎

青蛙: X X X X │ X X X ║

呱呱 呱呱 呱呱 呱

另外还结合幼儿学习的歌曲,在随音乐演唱的时候,也可以用来练习节奏。

五、桌子、椅子和身体进行节奏练习

利用桌子、椅子和身体部位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提高幼儿节奏练习的兴趣。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同时桌子、椅子也常常被用来做演奏节奏的道具。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拍打桌子、椅子等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老师只要加以引导。例如:学习《春天》中的节奏× ×|××|,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拍桌子、椅子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班的幼儿在节奏感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会单单的只是用拍手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如:在我上唱歌课,让他们听老师唱歌时,他们会用一些肢体语言来为我打节奏,这就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虽然这样的方法能让幼儿的节奏感的能力提高,但是教师还要对方法进一步的改变,多一些形式来提升幼儿的节奏感,而不是单一的,这样幼儿会更感兴趣,教师还有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和其它领域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人质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特点更突出。所以,幼儿在学习和感受节奏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实际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得着。

小班音乐:春天 篇9

小班“春天”主题社会活动《春天到了》 内容:

1、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2、小朋友们乐了。

说明: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们抓住春天“花儿香,鸟儿唱”等的特点展开活动,让孩子接触一些粗浅的知识,让幼儿在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美景的基础上,产生愉悦感,激发其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目的:

1、观察春天的花与鸟,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2、布置春天特征的环境,感受春天的美。

3、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一: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建议:

1、学念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2、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观察花朵、树叶、小鸟、小草等。

3、学唱歌曲“春天”(附教材)

⑴ 弹奏音乐,可以做花、做鸟、做树叶、蝴蝶、蜜蜂、小兔等动作。

⑵ 在音乐旋律下,拍手念儿歌。

⑶ 学唱歌曲,注意咬字清楚、音准等。

⑷ 在音乐伴奏下,学习歌表演的动作。

4、粘贴:“春天来了”,可作展出用。

5、手工:柳条与花朵(绉纸)悬挂在教室中。

活动二:小朋友乐了

建议:

1、故事“小动物春游”。

活动过程:

⑴ 引出春游

① 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 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 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⑵ 春游途中

① 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② 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 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

b)给小猫小狗让座。

⑶ 解决问题

① 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 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 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

b)送熊婆婆上医院。

⑷ 引导讲评

① 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 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2、小朋友春游活动

⑴ 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 观看大班朋友画“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

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

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

春 天

盛璐德 词

1=E 2∕4 马革顺 曲5 2 3 | 1 5 | 6 1 6 1 | 5 -|

春天 天气 真 好,花儿 都开 了,蝴蝶 姑娘 飞来了,蜜蜂 嗡翁 叫,7 1 6 | 5 1 3 5 | 3 2 | 1 -||

杨柳 树枝 对着 们 弯 弯 腰。

小白 兔儿 一跳 一跳 又 一 跳。

附故事

小动物春游

小班艺术活动:春天 篇10

1、知道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春天来了。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园户外(选择到有开花的树边上)。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草的变化。

1、看看草地上小草有什么变化?(发芽,变绿了)

2、让幼儿轻轻滴摸摸小草,在草地上躺一躺是什么感受?

3、教师引导幼儿把小草扒开,看看小草下面有什么秘密?

4、闻闻小草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会长出嫩嫩地芽,小草的根在地下面。

二、观察春天的花朵。

1、带领幼儿找找看看幼儿园里什么花开了?

2、这个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的?

3、每一朵花是一样的吗?它们有什么变化?

4、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很多花都开了,有的开花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春天的花是五颜六色的。

活动反思:

结合春季让孩子自由的在园内的草地上感受春天的到了。孩子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的,小草发芽了,花开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它们的变化和不同。而且孩子们还发现原来冬天的时候小草的根就在地底下,并没有死去,到了春天就会长出来。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 音乐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孩子的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 ,进行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也不是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而是要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亲身参与、充分体验和表现。

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情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既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又存在着与数学、象棋等极其相似的高度的抽象性,还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因此,也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一、 选择、挖掘和创编有价值的音乐教材

只要老师有心,肯定能发现和挖掘出好多有价值的教材来。如歌曲《大指哥》,就非常适合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这首曲子简单易学,教师可以让孩子边唱边做动作;可以和老师对唱,也可以和同伴一唱一答,一人问一人答或一人问几人答、几人问几人答等;可以改编歌词,即兴编唱其它手指、身体其它部位、小朋友名字、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的小动物等;还可以戴上手指木偶结伴相互问好;在认识各种乐器时也可以用上这首歌曲,老师提问,孩子敲击手中的乐器并回答。虽然是熟悉不变的旋律,可孩子们却能百玩不厌,兴趣不减,在这样“玩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

二、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让孩子乐此不疲

小班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所以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用多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听、看、辨、唱、动等各种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在引出歌曲或音乐时,教师可用故事、儿歌、实物、木偶、图片以及动画等多种方法引出歌曲,为孩子创设与内容相匹配的情景;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可以设置现实情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在亲身实践中理解歌曲、感受歌曲和表现歌曲。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让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快就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在练习歌曲的时候,还可以变换各种演唱形式,如:哼唱、齐唱、分组唱、对唱、轮流唱、加动作唱、拍节奏唱等,让孩子在不断的变化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开发音乐潜能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应尽量让孩子多倾听音乐,可以在每天早晨来园、午睡前、进餐、离园等时间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也可以在绘画、玩桌面玩具时播放欢快、柔和的音乐,流动、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久而久之,孩子通过耳濡目染,就会对音乐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音乐的种子也自然就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孩子好奇好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小块积木,一点点的玩具,都能为孩子提供想象表演的天地。因此,在音乐区域中,要为孩子提供各类能发出声音的玩具、面具、乐器、头饰、披肩、围巾等材料,随时向孩子开放,尽情让他们游戏,让他们去自由探索、玩耍。孩子们在音乐区域中通过敲敲、打打、玩玩、跳跳、演演,充分展示他们各自的表演才能。孩子们在这片小天地里,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更多的音乐表演和艺术表现的机会,可以定期举办小小音乐会,使幼儿能够把学过的歌曲、舞蹈等内容上升到音乐表演和艺术表现的程度。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欣赏的态度和饱满的艺术热情参与表演,不仅会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最有效的激励,能够使孩子更喜欢音乐、喜欢表演。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该经常启发幼儿用听觉去观察和了解世界,倾听风声、雨声、流水、鸟鸣、钟声、汽车声等周围世界中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并用人声和物质材料来模仿各种声音,以培养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和表现、增加对声音的兴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声音游戏、自制打击乐器,可以对孩子将一些著名音乐家童年的故事,让孩子在一个处处有音乐的环境中学会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更会不知不觉地爱上音乐。

小班音乐:春天 篇12

一、要考虑儿童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在选择动作或游戏规则的过程中, 还应考虑儿童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如音乐游戏《抢位子》, 对于中大班儿童来说, 游戏的规则是随着音乐自由做动作, 一旦听到音乐声止, 立即抢占一个位子, 若动作反应慢, 即淘汰出游戏;而对于小班儿童来说。其竞赛意识和动作的敏捷反应能力尚不够,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改变游戏规则:不减少位子, 使每个儿童在音乐声停止时, 都能找到一个位子。然而, 居于担心游戏活动的安全和怕角色之“乱”, 故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给幼儿以太多的限制和束缚, 如不论大、中、小班幼儿, 教师总是把角色游戏主题事先确定好, 并形成固定场地模式, 让幼儿在规定主题场景中选择角色游戏;评价时, 也以幼儿各就各位, 走动厉害不厉害, 作为评定一个角色游戏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 均不利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以真正达到角色游戏的教学目的。

二、观察介入, 巧妙开展随机教育

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 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时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介入并教育, 促使游戏继续开展。那什么样的介入才是适时介入呢?上海著名的游戏专家徐则民认为:“在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介人的时机和方法, 或平行游戏、或扮演对应性角色、或适度引导必须因人而异。”不难看出, 学会观察是一个老师必备的品质, 与随机教育相辅相成。如:有一次在“超市”里, 沈沁雯是服务生, 正耐心地等待“客人”上门买东西。可是许久没有客人来。我察觉到了她的“无所事事”, 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出现, 买了很多东西, 却拿也拿不动。这时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 此后, 超市的服务员就多了一项“送货”上门的服务, 深受顾客的欢迎。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 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只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 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 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 它所表现的形式都是为孩子喜爱并接受的, 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 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 培养音乐感和音乐创造力, 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上是我对小班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几点经验体会, 其实音乐的的能力包括很多, 而幼儿本身的音乐潜力也取之不尽的, 只有平时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 理论的指导, 实践的训练, 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力, 使幼儿在创设的音乐环境中成长

三、让幼儿参与评价角色游戏

对游戏活动的评价, 是角色游戏的必要延伸, 它有助于巩固角色游戏活动的成果, 提高角色游戏的整体效果。要改变以往老师越位评价游戏的做法, 让幼儿自己来评价角色游戏。一般而言, 一个角色游戏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游戏中幼儿主动性发挥、促进幼儿整体素质提高的程度, 具体表现在幼儿使用材料的主动性、游戏内容的创造性、相互交往的积极性和综合知识、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因此, 一个角色游戏之后, 教师应根据不同角色游戏特点, 积极引导幼儿一同对本次角色游戏进行必要的集体评价。一是随机评价。在角色游戏活动中, 教师对有一定突出表现、有一定创意意识的幼儿, 在就近范围内会同参加角色游戏的幼儿一同进行随机肯定、总结、推广, 对不足的方面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二是现场评价。教师在角色游戏前或中间某一间歇阶段, 对角色游戏活动现场情形, 如场地布置、人员安排、道具使用、活动方式等主要关键点、活动环节, 会同参加游戏的幼儿一同进行评价, 并随机改进和完善角色游戏。三是总体评价。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 将整个角色游戏录制下来, 随后找个适当时间组织参加游戏的幼儿, 对角色游戏的主题确定、活动方式、组织实施、幼儿主对动性发挥等, 与幼儿一同进行全面总结、评价, 从中进一步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楼旻.论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J].散文选刊 (下旬刊) .2010 (01) .

[2]孟淑娟.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四点认识[J].考试周刊.2010 (21) .

小班 春天主题系列活动 篇13

春天主题系列活动

小班春天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综合活动《绿绿的小草》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喜欢爱护小草。

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

重点难点:知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解其简单特征。

活动地点:户外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到社区的草地上,欣赏这一片绿色。以游戏形式向幼儿介绍新朋友,教师以小草的口吻向小朋友问好:“小一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游戏吗?”

2、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草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现在来和我们做朋友呢?现在是什么季节?

3、请小朋友蹲下来,仔细看看小草长的什么样?(长长的、尖尖的)小手轻轻的摸一摸(软软的),小草还会向我们摇摇它的头,我们深深吸一口气,引导幼儿说一说有什么味道?

4、大家一起围个圆圈,做“丢手绢”的游戏。孩子们还可以在地上爬一爬、滚一滚,享受春天的温暖和草地游戏的快乐。

活动二:科学活动《花儿真美丽》

活动目标:感知季节明显特征,喜欢爱护花草。

准备材料:“小花的话”

重点难点:做到爱护花草

活动地点:户外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和幼儿在院子里玩(花卉比较集中的地方),教师启发幼儿:“这里的花多不多?都有什么颜色的?你喜欢这里吗?”并对幼儿说:“老师也喜欢这里,一到这里,我就特别高兴!”

2、以小花的话,引出下面的活动。教师以小花的口吻,把小花的话说给幼儿听。(大意是:这里是小花的家,花朋友很多,有的小朋友也很喜欢我,就把我摘下来,带回了他的家,我真不高兴,你们能够让我和我的花朋友在一起吗?)教师启发幼儿:我们都喜欢它,我们想它的时候就来这里看它,好不好?

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当路过小花的旁边时,都不要忘记看看它。

4、我用彩笔画春天。鼓励幼儿在小小画廊里,添画春天的花草。

活动三:科学活动《认识柳树》

活动目标:认识柳树的主要外形特征,知道春天来到时柳树发芽变绿。

准备材料:选择好有柳树的地方

重点难点:认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变绿。

活动地点:户外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院子里柳树边,请幼儿围拢在柳树边,说:“小朋友,你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树?”

2、观察柳树。

①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柳树的树干,说一说柳树的树干摸上去是怎样的?

②请幼儿观察柳树的颜色,提问:“柳树的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③请幼儿观察柳树枝上有什么?(柳树发芽了,有嫩绿的小芽孢)请幼儿想一想,小芽会变成什么?(柳树叶)。

④请幼儿想象长长的柳枝在风中飘动像什么?学学柳树枝飘动的样子。

⑤让幼儿抱抱柳树,和柳树做个朋友。

3、讨论柳树什么时候发芽,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总结:柳树是在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变绿的。柳树变绿长出绿芽就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活动四:种植活动

(一)自带种子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生长的季节。

2、愿意参与种植活动。

准备材料:几种种子、种植容器、以及相应的工具。

重点难点:了解播种的一些常识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谈论气候的变化:天暖和了,幼儿穿的衣服少了;风不那么冷了,可以在外面多玩一会了;冰化了,不能够溜冰了。春天来了。

2、请幼儿说说天再热一些,地上会长出什么,树上会长出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让幼儿说说他们在春天生长的季节里愿意种些什么种子,需要准备哪些工具。激发幼儿播种的愿望。

4、带幼儿到户外挖泥放进自己班的种植容器里,留着播种用。

5、鼓励幼儿自己从家带来种子、工具,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种植。

活动五:种植活动

(二)种蒜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种植,培养幼儿动手的兴趣和能力。

2、鼓励幼儿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

准备材料:蒜最好事先浸泡一下、沙子和花盆

重点难点:知道将蒜根朝下、牙朝上

活动地点:活动室内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剥蒜。

2、示范种蒜的方法。蒜根朝下、牙朝上,将蒜瓣插进沙土里。

3、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蒜瓣的生长情况,按时浇水。

4、幼儿随教师说儿歌:“小蒜瓣,沙里坐。喝了水,长小辫。小辫往外钻,长出绿芽芽。绿芽芽叫什么,谁能告诉我?”

活动六:植物生长日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说出种子的变化。

2、基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准备材料:给每有种植物准备几张纸,纸上画好分成5格的表。见下图: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重点难点:发现变化,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选择自己愿意看护的植物,从而组成几个小组。

2、介绍表格的使用方法:每天早上进活动区时观察、记录。一组一次有一两个人也可以记录。

3、记录完放回到固定的地方。

4、每天各组幼儿可以轮流报告观察记录的结果。

5、每周换一张记录表,连续几周后分别将记录表装订成册。

活动七:歌曲《春天》

活动目标:

1、能够注意倾听歌曲。

2、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

准备材料:歌曲《春天》、钢琴、磁带

重点难点:听出歌曲的内容,感知乐曲的优美旋律。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欣赏乐曲的兴趣,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和简单内容。

2、播放歌曲《春天》。欣赏两遍后,老师提问:这首歌好听吗?歌里唱的是什么?请幼儿议论之后,再听一二遍。

3、师幼一起随录音唱《春天》,注意表达歌曲的优美意境。

4、师幼唱着《春天》,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八:美工活动《我给小树穿衣服》

活动目标:通过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对小树进行多种简单装饰。

准备材料:皱纹纸、剪好的花、胶棒、树干轮廓同幼儿数、水彩笔、油画棒 重点难点:进行多种简单装饰。

活动地点:活动室内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光秃秃的树干,老师以树干的口吻说:“我是一棵树,出来找春天,但是出来晚了,发现别人都已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很羡慕他们,你们愿意给我穿上漂亮的衣服吗?”引导幼儿装饰树干,画柳条、树叶,粘贴桃花、迎春花……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对动手能力差的幼儿,老师可给予适当帮助指导。

3、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小草、小花、太阳等与春天相关的内容。

4、师幼共同欣赏小树的新衣服。

小班美术教案《春天》 篇14

1、用短线条表现春天的小草。

2、观察春天草地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小草。

2、画有春姑娘的长卷背景图一张、青蛙图片、红、黄、绿颜料、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节导入

春天到了,小青蛙来到草地上玩:草地上有什么呢?小草、小花是什么样?

二、演示与思考

1、(出示背景图)“春姑娘来了,春风轻轻一吹,小草醒来了,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2、观察小草的形状及颜色

3、用绿色蜡笔来画短线条。边画边说:小草尖尖,小草绿绿!

4、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

引导幼儿表现小草时,小草要直直的 尝试选择小草的不同绿色

三、幼儿创作,师指导要点。

1、春天的小草是短短的、密密的。(提醒幼儿画短线条)

2、不要踩坏小草,让小草竖起来。

四、引导评价

1、以小青蛙的口吻评价幼儿的作品。

2、听着音乐学学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动作。

活动提示:

草地上还可以添画春天的花。

活动反思:

上一篇:书信格式怎么写图片下一篇:社区双拥上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