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比赛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精选13篇)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 篇1

本人有幸于2017年10月15日-16日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微课组的比赛,通过此次比赛,我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充满激情的现场说课、高超的课件制作技巧、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技术。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微课设计制作方面

首先要真正理解微课的定义。微课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节课内容的某一方面,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精准选题,切入课题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一个问题、以前的基本内容或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当然也可以直接切入课题。

其次是内容。内容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适当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加入适当停顿,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处应适当缓慢讲解。尽量在视频中加入交互内容,让学生控制视频,通过学生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最后内容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微视频中可适当插入简短视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参赛的一位教师的微课中插入了几段视频,视频内容由学生表演,问题由学生对话式提出。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融合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介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境界,将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来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为课堂增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解决了常规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课件制作

首先避免用色不当,包括背景色和文本色。颜色过于繁多,影像视觉效果;配色不当,展示不清晰时也影响效果。建议说课时背景色和文本色要反差大,但要有统一风格。另外课件动画效果不宜过多。

其次是文本大小。不能把说课的PPT演示文稿完全当成说课提示稿,说课课件尽量不用整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否则看不清楚,也不能突出重点。

最后说课中提到的向学生出示的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好把这些内容体现在说课课件中,让听者有直观、感性的认识。

四、如何说课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一字不落把所有说的内容都展现在课件上,要图文并茂,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重点,完成说课进程。

在说课时要精神饱满,且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精炼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语言要流畅自然。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 篇2

一、说教材———教材的说明要做到:立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

说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分析本节课在这本 (套)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还要力求将教材的外延与范围加以延伸, 比如说还有光盘教材与网络教材、实地教材等。在本人此次说课比赛中, 在阐述教材时就提到了网络将在我的课堂中作为本课教材的有力补充, 课堂中将充分利用机房的网络便利和资源, 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

二、说学生———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要切合实际

学生是一节课的主要受众群体,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切不可闭门造车、生搬硬套,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特征、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等因素。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地区, 家庭条件也各有差异, 对网络生活的经历与认识不同, 因此在本次说课中, 本人在充分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教学、示范性演示、探究性任务驱动、同伴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充分照顾了各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 使他们在教学中均有较大的收获。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可行

教学目标来源于教学实际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场景等) , 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南, 目前教学目标都在强调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 的设计, 在信息学科中, 很多教师往往会只注重知识、能力目标, 却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本次说课中, 本人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除了设计让学生掌握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方式外, 还现身说法, 举身边的例子, 让学生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中去判别是非真伪、真善美丑, 从而养成一种协作、团队精神, 培养一种规范的道德与法律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就显得具体可行, 不会泛泛而谈。

四、说教法———在充分分析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教法的选择是在分析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些, 要根据前面的分析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切不可一概而论, 牵强附会, 要依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到教法合理优选, 有机结合。例如在本节课里, 为了让学生学会用FTP上传文件、共享文件夹上传、电子邮件发布等, 我采取了示范性演示法;在教授信息发布效果评价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填写“发布效果评价表”, 我采取了分组讨论法及同伴教学的方法。

五、说学法———学法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能达到最大化

学法的指导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尤其重要, 除了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外, 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因素,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本次说课中, 本人就在充分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采取分组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比分析、互评提高等的学习方法。

六、说媒体———媒体的选择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具有先天的优越性与特殊性

由于信息学科具有操作性、直观性比较显著的特点, 因此在媒体的选择上会更加多样与灵活, 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与课型选择不同的媒体。例如在此次说课比赛中, 针对学生展示作品成果这个教学环节, 本人在教学媒体与教具的选择上除了常规信息课堂中的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上IIS的服务器, 配备好相应软件 (腾图软件、Flash Fxp、QQ、MSN、Netmeeting) 等外, 还考虑到了万一有学生要展示一副手工书画作品, 那就需要准备挂绳、图钉等相关的特殊的教具或器材, 尽量把准备工作做足。

七、说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与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实际相吻合, 切忌泛泛而谈

说教学设计通常情况下也称说教学过程, 是整个说课活动的中心环节。说课堂教学程序及具体步骤:说明教学的整体安排, 其中包括课题的引入、展开、练习的设计、课堂的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 并且对安排和设计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说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安排和有机结合, 说明教学过程的构想与整体分析。在本次说课过程中, 笔者就从学生展示作品、自我介绍或是传达一条信息开始, 到介绍网络信息传递、交流方式以及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等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 在说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具的运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及采取什么措施, 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等。在信息技术课的说课活动中, 教师不要具体、死板地讲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过程等, 而要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

在说教学设计的这个阶段, 为了使评委与同行教师们能更加直观地理解说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意图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 也可以花一点时间演示一下教学片段。在演示教学片段的过程中, 尽量使用如“根据……为了……特设计如下教学环节”的语言模式进行过渡, 让评委与同行能够更加明确你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目的 (为什么这样教) 及教学教程 (怎样教) 。在本次说课比赛中, 本人就针对信息发布的方式进行了教学片段的展示,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说小结———课堂小结要体现课堂的亮点与特色

这个过程并不是对所说的一节课内容的总结, 而是要说出说课者在本节设计上的思路、设计中的金点子, 以及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欲采取的措施。例如在本次比赛中, 本人除了总结常规的内容外, 还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及时恰当的应对, 如在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学最喜欢的作品是一首歌, 他自己带了磁带, 用自带的收录机播放;有的同学喜欢的是一则散文, 他只带了书来, 用朗读的方式与同学共享;有的同学喜欢的是一幅画, 他把画挂在墙上供大家欣赏……对于这样的状况, 教师应当给予鼓励与肯定, 并进行归纳与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篇3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从信息技术中习得的知识及课堂教学效果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教学效果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值得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当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造,有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成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变革,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创新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时,才能最有效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设计各种探究性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问题。

1.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包含课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课本的互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互动、与网络学习资源的互动等。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不同文化、地域、知识背景等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1.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弥补知识的不足,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极具吸引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问题梗概,主要包含产生问题的背景、人物、事件等。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或利用信息,为学生实践和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支持。

②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课堂知识隐含于问题之中,吸引学生探究和解决。

③问题可操控空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使学生自由操控问题因素之间的变量及问题元素之间的关系,想象其结果及结论。

2.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悬梯

①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可以将一些认知工作转移给计算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提供机会。例如: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复杂数学运算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确保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随着科学知识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生命里将所有知识都掌握。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庞大的知识库,充当学生的记忆系统,当学生需要某种或某类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查询到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③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呈现多样化,不同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假设和推断;如果他们能应用信息技术互相交流、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的认知空间就会在无形之中扩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大脑”。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专业课”,对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开放性,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意识设置不同学习层次,其中既包含广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又包含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己探究的内容。这样设计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可以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相辅相成。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求,又可以不断提高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深远的在于提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还对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应用海量信息技术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已成为每个人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可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之上,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为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探究及对知识的反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 篇4

为了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营造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充分展示各部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自强进取的拼搏精神,我系系特举办“魅力绳结”跳绳比赛。具体策划如下:

活动主题:阳光体育,魅力校园。

参加对象:本系五大部门的学生,以一个部门为一队

比赛时间:五月下旬

比赛地点:学校操场

比赛形式:参赛队员双脚放在麻袋里,手提袋口,站在起跑线后。发令哨声响后,队员沿各自跑道跳向终点再由下一名队员接上返回。用时最少的队伍取胜。

比赛规则:

1、每队10名队员(至少5女)。当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各队第一名参赛者身上套一麻袋,双手紧拉麻袋口子。当发出“开始”后两腿蹬伸依次跳跃至对面交接区,迅速把麻袋脱下交给对面队友,然后再依次再返回对面交接,重复进行,直至本队最后一名队员跳过终点线。

2、交接麻袋时必须在划定的圈内进行,队员之间可以帮助,但在比赛中途不得协助。

3、前行过程中若出现双手滑脱麻袋或任何一脚离袋触地等情况,均属违规,后退一米继续比赛。

4、若因跃跳重心不稳而致跌倒,在手未滑脱(可一手持袋)、脚未离袋的情况下,可从跌倒处立起后继续前行。

5、行进中,若出现窜道或摔倒至邻道,均属违规,后退一米继续比赛。

6、抢跑或没到起跑线就出发,作犯规处理,每队最多允许有2次犯规机会,否则作弃权处理。

奖励形式:

评选冠军、亚军、季军

本次比赛体育部据对公平公正、希望部门的同学们予以配合,期待着大家精彩的比赛。

信息技术系体育部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 篇5

初中劳动与技术比赛方案

根据苏教基〔2011〕34号文件和苏教研〔2012〕6号文件精神,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比赛项目及办法

(一)通用技能 1.粉笔字

在同一时段,选手分批同时进行比赛,时间10分钟。选手书写规定的内容,字体不限。

2.即兴演讲

在同一时段,选手按抽签决定的演讲顺序,准备2分钟,演讲时间3~5分钟。

3.教学设计、课件与教具制作

指定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课题,选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课件与教具制作。时间为3.5小时。结束时须交教学设计电子文稿和教学课件电子文件。

4.课堂教学

抽签决定选手的分组和上课顺序。课堂教学的课题与教学设计的课题一致。上课时间通常为45分钟,上课人数原则上为教学班的全体学生。

(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比赛项目分为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赛时间共为3小时。

1.专业知识 采取计算机答卷的方式,主要考察内容包括与劳动与技术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等。

2.操作技能

给定材料,设计与制作指定的劳动与技术作品,主要考察选手运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实践能力。

二、评价标准与评分规则

通用技能的评分标准参照《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所附的评分标准。专业技能两项评分标准另行确定。

通用技能项目权重为60%。其中,粉笔字权重5%;即兴演讲权重5%;教学设计、课件与教具制作权重25%;课堂教学权重25%。专业技能项目权重为40%,其中,专业知识权重20%;操作技能权重20%。

初中信息技术 篇6

一、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考试是对学科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的全面鉴定。本纲要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准备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它对考试的内容范围及试卷结构做了说明,可以使大家在准备考试的复习中提高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二、考试内容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及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一、信息技术简介

二、计算机系统

三、信息安全

四、信息伦理与法规

模块二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概述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与通用性操作

三、资源管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

一、汉字输入

二、基础知识

三、文档的编辑与保存

四、文档的排版及打印

五、表格的处理

六、图片的处理

模块四电子表格

一、电子表格概述

二、工作簿及工作表的操作

三、数据的编辑及格式设置

四、数值计算

五、数据统计

六、图表

模块五多媒体

一、多媒体简介

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

模块六网络应用

一、网络概述

二、网上信息的获取

三、网上信息的交流

模块七程序设计初步

一、基础知识

二、简单的程序设计

三、试卷结构

初中信息技术比赛 篇7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课内翻转

“翻转课堂”作为时下热门的新兴教学形式之一,基础教育各学科都开始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探索。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很难保证,自然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可以支配的只有课堂时间。既然典型的“翻转课堂”难以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笔者则尝试采用“课内翻转”形式进行探索实践。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将“教”与“学”进行翻转,即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测评反馈,教师再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活动,并用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互动、分享成果从而内化知识。而“课内翻转”则是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内完成,也就是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先学”,利用微课资源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后教”,组织学生交流小结和提升。现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表格“神算子”》作为课例说明。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课例分析

《表格“神算子”》是《信息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Excel中输入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记忆并能使用常用的函数处理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数据表。

(一)教学目标

1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Excel公式与函数基础知识”微视频,掌握Excel中公式、函数输入编辑的格式与方法。

(2)记忆Excel中常用的函数,如SUM、MAX、MIN、AVERAGE,并能熟练使用这些函数对生活中常见求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综合问题进行数据处理。

(3)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绝对引用和相对应用”微视频了解单元格的绝对应用和相对应用的异同,尝试利用该知识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2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云平台、微课的方式自学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明白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他们能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Excel中公式与函数输入、编辑的格式与方法。难点:常用函数的记忆及其使用方法。

(三)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武汉教育云平台教学助手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1. 环环节节一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例《表格“神算子”》以一个贴近生活的楼盘销售方案引入,教师运用Excel公式进行快速计算,直观地展示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简略介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用法,引导学生熟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体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同时为新知学习做铺垫。“课内翻转”的导入实例不宜占用太多时间,一分钟左右较为适宜,更多时间应放在学习目标上。如果是首次尝试使用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大致的学习计划,为后续的自主学习作准备。

22.环环节节二二: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学生在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及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引,登录武汉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如图1),利用云平台教学助手中“课前导学”板块中教师推送的微课“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资源“学中悟”Excel表格,自主开始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并根据资源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表现在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微课能随时暂停、反复播放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调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于信息技术课通常被安排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能够自然地将微课融入教学。学习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就好比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可以从集体授课环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学生掌握微课中基础的知识点以后,教师在课堂中不再重复讲解,从而有更多时间进行师生交流互动。

这一环节中,微课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均为“课内翻转”教学要素,对提升课堂“先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3.环环节节三三:提问反馈,完成任务

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完成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此时,为了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开放性问题以及反馈练习进行课堂互动。完成练习后,通过教学助手工具的统计功能可以让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图2),教师根据结果再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讨论。

在“先学”阶段完成后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学生自学的成果,还为后续完成综合性较强的任务奠定了基础。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攻坚克难,也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练习反馈后,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进行提高训练。本节课设计有三个分层任务,包括基础练习的两个任务和提高练习的一个任务。三个任务分别为计算班费支出、计算考试成绩和计算水电费,均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用完成基础练习任务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另一拓展微课“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资源,尝试挑战拓展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应用教学助手管理课堂,如计时工具应用在课堂中,能有效地分配课堂用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对于教师,能方便掌握课堂进度。

在课堂管理上,全班被划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作为组长,让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任务。笔者设计的信息技术课堂小组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表现。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得分都将计入小组总分,每组组长上讲台记录分数,得分前三名便可获得最终的展示权利。

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激励条件下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采用游戏竞技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有效促进组内交流,解决传统教师难以顾及每位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小组合作一直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支撑,也同样是“课内翻转”课堂的有力助手。

44.环环节节四四:交流展示,总结升华

得分前三名的小组分别获得一个任务的展示机会,并畅谈闯关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小组内其他学生进行质疑或补充。全班学生在这个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最后,教师提问: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学生们畅所欲言,整个课堂在收获知识的喜悦中结束。

课堂总结归纳与任务单的学习目标相互呼应,升华整节课堂。在发言过程中,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检测自己是否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二、关于信息技术课堂“课内翻转”的反思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特别有兴趣。尤其在资源自主选择、交流讨论等方面凸显了学习者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课堂讨论热烈,能够积极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课内翻转的教学效果更多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合作学习方面。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仍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重重视视课课堂堂管管理理,保障自主学习质量

相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需在家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课内翻转”将学生的“先学”置入课堂中,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进行有效监督。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予以关注和辅导,同时也可以建立如本课中小组竞赛“公约”这类的“管理机制”来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及及时时反反馈馈总总结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后,教师通过统计能够立即得出学生成绩。假如平均分不理想,教师可以追究缘由:是微课资源讲解不到位,问题表述有偏差,还是辅助资源不够多等其他问题呢?找到原因再加以改进。“课内翻转”所需要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微课都是任课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难免会不够完美,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提升此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课例研究说明,“课内翻转”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对于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探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改革,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让“课内翻转”课堂之花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园地里姹紫嫣红。

参考文献

[1]蔡建东,贺玉婷,喻静敏.中学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92-99.

[2]王.翻转课堂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122-123.

[3]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130-13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8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⑴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⑵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⑶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⑷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關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初一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四、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学生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教师除了本课程教学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9

本课教材通过报纸、杂志上的标题醒目美观引入为日记做封面的任务,首先介绍在Word20xx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接着介绍了艺术字工具栏,说明利用工具按钮可使艺术字的变换形式多样,从而制作出各种漂亮的艺术字,然后小结本节所学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练习做一份有艺术字的小报《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明确两种不同的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的方法。

2、应用上节所学设置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及文字的绕排方式。

3、利用艺术字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填充颜色、改变形状、式样及旋转角度等更多形式的变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艺术字的步骤。

难点:艺术字的编辑和修改。

教学过程

(一)出示任务

常言道:看报看题。我们常见的报纸、杂志上的标题都很醒目、美观,课本、练习本的封面上的标题是这样,街头的广告字等更是如此。我们能不能如这节课开篇的日记中所说的那样,在Word文档中做出这样的文字效果来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我们的日记设计一个的封面——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板书课题)。

(二)实施任务

1、引导探究:

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作品范例)这是仿照课本内容做成的艺术字效果。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制作出比这更漂亮的文字来。为了方便大家有目的地去探究操作方法,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问题,大家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探究问题:(出示)

(1)如何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 还有别的方法吗?

(2)我的word窗口中怎么没有“绘图”工具栏?如何打开它?

(3)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4)怎样移动艺术字、改变它的大小、设置它的文字绕排方式?

(5)想把艺术字的文字由“日记本”改成“笔记本”怎么办?

(6)我对艺术字的式样、颜色不满意,能换换吗?怎么换?

(7)春节人们常贴倒“福”字,意喻“福倒了”。你自己能设计一个倒“福”字吗?

(出示:快行动!相信自己能行!)这几个问题,相信大家能自行解决。下面你们分头行动,边看书边操作,尽快靠自己的理解和尝试去探究方法步骤,看谁做得又好又快。

学生尝试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和应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2、让有体会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师生共同关注操作过程,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统一认识。

3、引导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三)升华任务

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设计并制作一份有艺术字的小报。

初中信息技术2教案 篇10

高林村中学张恒

授课时间: 2018-4-15

题 修饰Word文档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学习的办法是相通的,扎实、细心、有责任感非常必要,遵守课堂的纪律,有错的必须改正。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知道段落和图片的环绕方式在排版时的作用。

2、熟悉段落工具栏、格式工具。

3、熟练掌握插入段落的方法。

4、会用段落工具栏对段落进行修饰。

5、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 点:段落行间距固定值,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进行修饰

难 点: 段落、图片、文本框与文档中文字的混排 “填充效果”对话框的使用

关 键 插入剪贴画和图片

绘制自选图形

微机室

连结网络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通过“小导游”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新课

一、段落行间距固定值

板报的内容虽然初具规模,可是还缺少“画龙点睛”之处——标题,那就用段落来制作一个很酷的标题效果。

1、插入段落

2、设置段落不同的状态

3、设置段落正文与心得体会不同的段落样式

二、修饰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

文本框,可以进行填充、线条设置及版式、位置的设定。我们来把图6.5所示的文本框装扮一下。

三、插入精美的图片

插入适当的图片可以增强板报的表现力,同时还可以使板报用较少的页面空间包含更多的信息。在Word中可以插入Office剪辑库中的剪贴画,也可以将你自己收集的图片插入文档中。

1、插入剪贴画

2、插入图片

3、编辑剪贴画或图片

四、绘制自选图形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环保宣传卡。

三、课堂练习

1、板报中要有适当的图片、剪贴画、自选图形、段落行间距固定值等内容;

2、排版布局要既合理又有艺术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以与学生讨论的形式共同完成课堂小结

对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请学生来讲解,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师生的互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段落行间距固定值的“填充效果”和“文字环绕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之一。其中,“填充效果”对话框的使用,鼓励学生去研究,但不必做出要求;“文字环绕方式”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板报的排版效果,而且是非常实用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要针对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比如,按照教材中的例子,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标题的段落与文档中的文字能“和平共处”吗?不能,那我们该如何协调它们的关系呢?既引出了新知识点,又为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发现”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铺路。

本节课主要任务是修饰和美化文档,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因此,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师尽量少的长篇讲解,只做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即可。既然是“修饰和美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所以,对学生的作品,就不能用“好”与“不好”来评价,而应给学生灌输“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艺术性强”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互评作品。

板书设计

第七课

修饰Word文档

一、行间距固定值

二、修饰文本框的边框和底纹

三、插入精美的图片

四、绘制自选图形

初中信息技术课改感悟 篇11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投身课改工作。课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教育素质有了极大提高,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善于学习总结,做一名课改学习型教师

“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课改的实践中游刃有余。通过学习,我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领悟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创造者。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师生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二、勇于改革探索,做一名课改创新型教师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模式改与不改与改得好与不好都将直接决定课改的成败。为此,我着力把创新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的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经验、方法,仔细推敲,领会其实质,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我探索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为:

1.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和教学形影相随,关系紧密。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的有利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释”疑。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可以由学生、教师或师生共同提出。有些问题是教师课前准备的,例如,如何应用Animator软件制作GIF动画。有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例如,用Animator制作的蝴蝶怎么往前飞。还些问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师生双方生成的,例如,用Animator制作的蝴蝶在飞行的过程中,白色的背景时隐时现是怎么回事。

2.分析问题

在着手探究实践之前,必须了解要解决的问题的操作对象能否确定,操作素材是否已具备,操作的结果能否预见。对于操作的对象,我们是否知道与其相关的一些属性,这些属性是什么。如,针对如何应用Animator軟件制作豹子奔跑的GIF动画这一问题可作如下分析:

(1)操作对象:几张动作连续的豹子奔跑图片文件。

(2)操作结果:将上述图片“变”成豹子奔跑的GIF动画。

(3)相关信息:(学生叙述,教师总结)

①Animator软件是否安装;

②是否了解Animator的界面;

③是否知道豹子奔跑图片存放的位置及文件名。

(4)分析操作方案:此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说教者、传授者,而应是启发者、诱导者,将知识和技能融于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操作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思考。在此环节,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将学生领进门。

3.探究实践

学生根据以上的分析、教材提示、学案等,去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是关键,怎样引导学生既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前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探索的积极性,决定教学的成败与否。

4.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不仅是探究结果的交流,而且是探究过程的交流;不仅是知识方法的交流,也是情感感受的交流;不仅是成果的展示,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高效率的学习。

5.评价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问题解决结果,总结从这一课中学到的知识及其应用价值,反思探究过程及其方法,并提供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这些学习收获进行迁移、巩固和进一步应用。

三、乐于运用新知,做一名课改时代型教师

不断地关注新课改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最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旧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日渐缩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及时了解自己本专业前沿的技术、动态。不断关注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基本技能。围绕着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汲取新知,运用新知,做一名时代型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四、勤于动手动脑,做一名课改研究型教师

在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进行课改的同时,我时刻不忘朝着研究型教师发展。积极参加各级新课程研修培训,重视自我学习与提升,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改课题研究。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好每节课,备好学生,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如何呈现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每次在上完课后都及时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与改进办法。积极参加市、校组织的公开课,上完课后认真听取教师的评课,认真总结与反思。这样做,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提高了自己,也带动了别人。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教授型教师。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体会 篇12

一、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中, 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应努力做好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工作。这样做是因为, 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 不要有太多的禁锢, 学生就会对课本上的操作有所探寻, 会经常性地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一些所谓的重点, 在这里就可以放弃了。

二、让学生多看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 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 教师适时点拨, 培养他们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 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 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多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 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 应有尽有, 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 不能让学生一直玩, 没有目的地玩, 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 让学生既会玩, 又会学, 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四、让学生多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笔者认为应当注意“理论+实践”, 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 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80%以上,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 在学生操作时,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五、让学生自我展示

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全班、全校, 甚至在网络上展现, 给学生以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竞赛, 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13

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一级3个班的信息科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因此,为了有所突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

(1)、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实用性东西。从而激

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2)、利用益智游戏,渗透寓教于乐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往往会在老师不注意时,偷玩游戏。我的做法是把学生最喜欢、最热衷的游戏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4)、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总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哪种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经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

上一篇:村级校长述职报告下一篇:会计学习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