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推荐8篇)

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挂钩工作的组织领导

2002年以来,我局始终把挂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研究,并由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与**村挂钩事宜,深入镇村,了解情况,帮助其分析面临的问题、难题以及贫困根源,指导村干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工作计划,为发展村级经济出谋划策,并积极联系落实资金。2005年2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长亲自带领局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到**村现场办公,听取村委情况汇报和工作打算,确定2005扶贫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坚持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

**村位于***镇西北部,距**集镇2公里,属于半丘陵地区,全村耕地面积3142亩,其中:水稻田2400多亩,山林600多亩,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0余人。村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200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3.5万元,主要有集体茶厂承包收入3.3万元,山林毛竹承包收入0.2万元。**村历届村干部虽带领全村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村级经济薄弱,积累少,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局和村委干部均认识到要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丘陵山区现有资源;在知识结构上要抓好调整产业结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开发的先进技能、管理知识等学习;在项目开发上要强化市场调研,拓宽信息渠道;在资金投向上要以开发资源性投资为主,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技术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为此我局在扶贫方法上下功夫,改输血型为造血型,做到着眼长远,杜绝短期行为,因地制宜地根据其半丘陵地势和土质特征,较适宜茶树栽种的特点,最后确定以种植白茶作为其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使集体经济有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村级经济尽快得到发展和壮大,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1、开发珍稀白茶项目。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达6.19—6.92,比一般茶高出2倍,茶多酚含量仅10,比绿茶低二分之一,香气幽雅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白茶产地价500克在2000元左右,种植前景广阔。确定了白茶栽种项目后,经多方筹集各项资金18万元用于白茶项目,到2002年底已开发、栽种了白茶100多亩,成活率在90以上,目前白茶长势喜人。为使白茶尽快产生经济效益,联谊村将这100多亩白茶进行10年期承包,取得承包收入47万元,扣除一部分负债,村委可得净收入35万元。同时在白茶进入可采收期后,村民又具有潜在的采摘茶叶的劳务收入,为村民创收增加了一条途径。

2、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水、电、路等主要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经济薄弱,**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常年失修,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并将原定于2004、2005年实施的一部分水利项目分别提前一年实施。

为解决**村农田灌溉水源,局出资开挖水塘8个,新增蓄水量近10000M3,农田受益灌溉面积850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农用电网由于常年失修已严重老化,村民用电经常受影响,局出资1万元对11个自然村的近5500米电线进行了更换或维修,村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

村级主干道路由于常年失修路况较差,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要致富,先修路”,为此我局在全市“村村通”工程建设基础上,投入资金修整村级主干道路2.2公里和村间道路5公里,修复危桥涵洞3座,改善了交通条件,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发展农村经济。

3、关心群众生活。**村有部分农户生活较贫苦,为此局倡议机关干部职工捐款献爱心,并于每年的春节前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将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捐献的钱物送到贫苦农户手中,帮助贫苦农户翻修危房、失学学子上学和补助生病村民。近年来已累计对45户农户发放各种补助21600元。此举在**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群众齐声称赞共产党好,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委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4、丰富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联谊村地处偏远,电视信号较差,为使群众能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村委出台了对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给予每户150元补助的办法,2005年共对386户农户进行了补助。

原**村委办公室是借用小学的旧校舍改建而成的,办公条件差。2005村委在原地翻建了办公房,为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局将部分闲置的桌椅赠送给联谊村委,村委开展党员活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有了较好的场所。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村的贫困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200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584元,比2002年挂钩时人均增收145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存在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二是集体收入来源渠道单一,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依靠集体土地承包。三是村民创业增收本领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坚信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挂钩部门的支持下,在**村广大干群的辛勤努力下,联谊村一定会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2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省市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 推进钦州市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2010年4月17~23日, 钦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秀东同志带领各县区国土资源局 (分局) 分管领导以及市局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科、土地开垦整理中心负责人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进行考察调研。调研组通过与合肥市、县国土资源局座谈交流, 到项目区实地参观考察, 以访谈与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 从而开阔了视野, 明确了思路和方向。

2 合肥增减挂钩的做法、经验及成效

2.1 项目情况

(1) 长丰县项目简况。

长丰县造甲乡宋岗陈刘农村土地整治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该县的示范项目, 是合肥市首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项目区涉及自然村庄20个, 共1295户, 3978人, 土地面积1467.93hm2。通过项目的实施, 净增耕地206.8hm2, 新增耕地率为15.53%。该项目实施主要包括新村建设、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四个方面, 总投资1.6亿元。该项目目前已完成。

(2) 肥西县项目简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 该县马河湾、丰祥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也是合肥市的典型之一。马河湾、丰祥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位于官亭镇东南面, 项目区涉及马河湾、丰祥两个村, 88个自然村, 共1421户, 4382人, 项目区面积1234.29hm2, 估算总投资2.03亿元。通过项目区整理可新增耕地193.73hm2, 新增耕地率为15.7%。项目实施主要根据农民意愿和实际, 规划集中建设新农村—丰祥农庄。“丰祥农庄”道路、供排水、供电、有线电视、电信宽带、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公共建筑功能齐全, 建有学校、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区、清真寺、官亭 (地方文化标志性建筑) 等公共建筑, 可以充分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及休闲娱乐需求。

2.2 主要做法和经验

2.2.1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是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根本。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 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变迁, 涉及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很难完成。从调研组所看到的安徽省合肥市两县的情况来看, 各级领导对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都高度重视, 实行四级联动机制, 市、县、乡、村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宣传综合、规划建设、拆迁安置、土地整理、治安维稳、项目建设理事会等项目实施工作小组, 上下一心, 统筹协作, 加快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2.2.2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是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前提。

合肥市为了制订出高水平的土地整理规划、新农村规划和农业产业化规划, 采取向全国进行规划设计招标的方式, 挑选出最优秀的设计团队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 使规划设计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农民意愿。在项目操作上实行“五统一”, 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提供宅基地和新建设住房、统一推进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复垦、统一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从而强力推进了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2.2.3 村级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群众拥护是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基础。

合肥市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做到让农民“三个做主”, 即是否参与新村建设的试点让农民做主、怎么建设新农村让农民做主、如何管理新农村让农民做主, 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管理的主人。

2.2.4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走产业化是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关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所涉及到的实际上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长丰县在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中, 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 提高了农民收入;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施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户以土地入股, 通过出租土地、红利收入、打工收入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 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肥西县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在项目区两村分别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作社, 由合作社统一对外进行招租, 吸引企业、大户参与项目区土地生产经营, 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做大特色产业。

2.2.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必须破解资金筹措和农民安置两大难点。

资金如何筹措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主要难题之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城镇和农村的级差地租。从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筹措资金的办法来看, 其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主导, 成立一个国有独资公司的融资平台, 该公司筹集资金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建新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报批费用 (每667㎡6~7万元) 以及建新区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 农民只需要支付部分建房费用。农民如何安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另一个难点, 合肥市主要采取缩并自然村、集中建设新农村的整理模式, 从而大大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2.6 挂钩周转指标按期保质保量归还, 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成功的标志。

国土资源部文件规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从下达至归还的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合肥市主要做法是对挂钩周转指标的形成、使用和归还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 单独建立台账, 建立备案上报制度;在运作程序上, 坚持先安置先整理后用指标的原则。

2.3 取得的成效

2.3.1 实现了城乡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土地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在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试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 而且大大地增加。在建设用地的开发中, 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 土地效益实现了最优配置。

2.3.2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是农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农民开始分享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民集中居住后, 水、电、视、讯、路、绿化等统一配套, 也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饮水难及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三是解决了以前政府对分散的村庄进行公共设施投入成本过高的难题, 使政府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2.3.3 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改善了村容村貌, 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又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 为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以城带乡, 以乡辅城, 城乡统筹, 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2.3.4 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拆旧区整理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可拿到建新区城镇建设用地项目使用, 拆旧区整理出的农村新增耕地可用于建新区建设占补平衡, 有利于地方政府重大项目的推进。

2.3.5 实现了土地收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现行征地政策下, 土地变性之后增值的大部分土地收益基本用于城市建设。而挂钩政策和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变化是, 要求在土地出让分配收益重点向农村倾斜。也就是说, 减少了土地出让过程中对于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份额, 而原来没有在城市发展中获益的远郊农村, 则可以通过挂钩政策分享到城市发展的好处。

2.3.6 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土地综合整治后, 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 农户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入企打工等方式, 明显提高了收入, 而大规模的农村新房建设和土地整理复垦工程也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打工, 同样大幅提高农民收入。长丰县项目实施后, 农民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肥西县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近千元。

2.3.7 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对整理新增的耕地, 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行整体流转, 实施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 加快了特色农业进一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土地整理后, 项目区内全面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新布局,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钦州市挂钩现状

2010年1月, 钦州市被正式确定为广西第一批挂钩试点市。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 钦州市选取檀圩镇华山农场, 久隆镇水铺村白水塘组、杨江坪组, 大寺镇四联村蒌坡组、青塘镇榃甫村那德组、平吉镇白鹤垌村老村组、小董镇那兰村吉沟组等7个项目区作为首批挂钩试点, 项目区实施总面积为37.1307hm2 (灵山县2.7hm2、钦南区11.126hm2、钦北区23.3047hm2) , 实施后预计可新增耕地32.614hm2 (灵山县2.16hm2、钦南区9.166hm2、钦北区21.288hm2) 。2010年9月, 钦州市、灵山县、钦南区政府已成立领导小组, 印发了试点工作方案。同年12月份, 灵山县试点项目已经批复立项。各试点工作正在抓紧开展, 但试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 其次是经验不足, 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因而推进有一定的困难。

4 建议

在进行合肥市长丰、肥西等县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调研中, 我们明显看到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根据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肥西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结合钦州市实际, 调研组就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1)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组织协调。

市、县 (区) 、乡镇各级政府要作为推动项目实施的主体,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互动”的目标,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成立以市长或分管农业、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 市发展与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人力资源与社保、建设、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全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 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 基础要求高, 财力要求大, 工作难度大, 应先行试点, 逐步推开。

(3)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扎实的前期工作。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要首先征求乡镇、村委及农民的意见, 要认真调查项目区涉及的村庄、人口、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土地权属、房屋等情况, 以科学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确保项目顺利推行。

(4)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支持。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综合性强。建议由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 深入研究和整合政策, 及时出台资金管理、农村居民住房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 以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

(5)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

建议一是参照合肥市的做法, 按新增耕地面积市级7万元/667㎡、县 (区) 2万元/667㎡的标准补助项目, 新增耕地指标按所投入资金比例分成。二是通过捆绑各种专项资金, 市、县 (区) 财政统筹土地收益, 从新增财力中筹集等各种渠道, 建立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基金。三是积极整合国有资产和政府公共资源, 打造城乡基础设施融资平台, 积极拓展银行融资渠道。四是积极鼓励市、县 (区) 、乡镇政府出资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 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直接或担保融资, 增强市、县 (区) 、乡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能力。

(6)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规划引导。

建议市委、市政府近期重点抓好村镇建设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尽快形成各种功能区定位齐全的城乡一体发展规划, 以引导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7)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宽容良好的环境。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场革命,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协调一致, 加强工作指导。在改革的过程中, 不断修正偏离方向的政策, 不断纠正出现的各种问题, 以推动改革全面进展为目标, 去宽容改革、支持改革, 为改革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5 结论

由此可见, 合肥市增减挂钩做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很好的示范作用, 对钦州市的挂钩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正在引领钦州市土地综合整治与增减挂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朱琳、贾庆雄、廖和平、李晓华,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4) :384-385.

[2]张芬, 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 2010 (4) :91-93.

[3]黄玉莉、宁德, 北部湾经济区用地保障的形势及建议[J].南方国土资源, 2009 (1) :27-29.

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篇3

令人欢欣鼓舞,群众拍手叫好。这些都为我们乘势发展,率先富裕提供了难得机遇。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实现:随着税费全免,势必要引发原有的政府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政府的角色如何准确定位,职能如何更好更实地发挥,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及时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立足于以促进**先富为基础,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扶贫工作做为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切入点,牢牢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怀着深厚的爱民热情,抱守在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充分发挥调动全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一、提高认识,明晰责任,增强推进扶贫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和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镇党委政府积极率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镇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然而正如百舸争流,免不了有几只小舟搁浅一样,截止2003年的我镇依然有5左右的农民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窘境。这部分农民虽然所占人口比例很低,但却是最易引发矛盾,最需政府关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不相协调的群体。为了把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年初,我们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的上级下发的关于扶贫工作文件和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的思想趋于统一,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更不是党委政府按部就班的一种形式,而是维护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对政府角色定位、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锻炼干部队伍、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党委坚持把扶贫工作做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政治任务来看待。首先,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推进,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分领导分工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镇主要领导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亲自为包扶的红光、林场两村的4个贫困户谋划了养猪、蔬菜大棚种植、外出打工的致富门路,并亲自为贫困户协调贷款、生产资料,带领贫困户外出选购良种,为全镇干部树立了表率。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奖惩措施,把扶贫工作纳入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严密夯实了基矗三是明晰责任。在筹措规划,重点推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活动,要求副职以上领导每人包扶两个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按工作方案内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联户、联心、联责,扶贫、扶志、扶本。

二、深入实际,调查走访,做好扶贫到户的基础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到户走过场,搞花架子,我们党委政府下力气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广泛发动。召开全镇结对子扶贫动员大会,对我镇的扶贫方案、主要措施、组织责任都做具体的说明和要求,然后,召开部分座谈,使大家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在思想上引发重视。二是确立对象。镇党委、政府确定干部包扶的主要对象是2003年底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对贫困户分类排队,与民政救济对象区分开来,组织摸底,登记造册,统一安排帮扶对象。对帮扶对象实行“三优先”:优先扶持勤劳户,优先扶持军烈属户,优先扶持绩优学生户。三是确定目标。每个干部在与贫困户对接后,首先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问贫情、知贫因、思富路,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按照全镇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制订个人包扶目标,内容包括增产增收的主要项目和指标,并上报党委,通过审核后,做为工作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办。为确保扶贫到户的成效,镇党委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检查评比办法,采取定期听汇报、随时搞抽查、每季回访、年终总评定的办法,并wenmi114.com检查评比情况及时通报全镇。

三、活化形式、讲求实效,把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了把扶贫这项真正做成我镇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我们党委在工作实施中十分注重引导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地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人员的角度上,在工作进行中,一要认识高,二要感情深,三要路子对,四要作风实。要坚决摒弃扶贫就是救济的错误思想,在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上下真功夫,做好“四个到户。

上半年挂钩扶贫工作总结 篇4

上半年来,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民协委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展少数民族村经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加强挂钩少数民族村的组织领导

XX年,xx县治平畲族乡光亮畲族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成立了以办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科长为挂扶工作队队长。人防办主任李永标同志到任后,下基层调研第一站就是冒着严寒到达光亮村了解挂扶工作,办领导一年里先后到村三次,工作队一年五次深入光亮村,调研摸清该村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村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滞后的薄弱环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年初工作计划,加强帮扶工作力度,已赠款3万多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为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抗雨雪冰冻救灾害,围绕发展抓经济

1.抗冰救灾工作。XX年11月份,光亮村遭受到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全村受灾严重,交通中断,通村公路塌方5处近1000立方米,路基冲坏3处近30米,全村7000多亩林竹折断、翻兜、破裂经济损失90多万元,农作物受冻面积300余亩,冬种油菜、马铃薯、反季节竹屑香菇筒等遭受严重损失。灾后,办党组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指派工作队及时配合乡村组织,开展灾后自救,捐赠救灾款1万元,迅速组织生产自救,并及时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村民手中。

2.经济建设工作。主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竹业生产。围绕竹山资源优势,调整竹业为村主导产业,抓好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重点开通竹山公路公里,做好毛竹丰产示范,建立丰产竹林1000亩,举办技术培训2次,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做好笋竹制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做强做大村竹产业。二是抓好食用菌生产。充分利用好资源和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竹屑香菇10万袋,XXxx市场价格好,增收20万元。三是抓好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210亩,通过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推广新技术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四是抓好养殖业生产。抓好了家禽家畜的养殖和防疫,重点扶持发展养猪大户2户,养鸡大户1户。五是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好冬闲田和“三边地“多的优势,发展种植油菜80亩,马铃薯60亩,辣椒50亩,红心地瓜80亩,蕉芋淀粉70亩及反季节蔬菜等,xx市场,组建营销协会,搞活商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六是搞好劳务经济。通过多渠道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内转移劳动力200多人。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抓好党建工作

1.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xx大及xx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乡党委时间安排及时做好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和村委会的换届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作用,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活动经常化,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有能力、热心于村事业、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年内发展党员1名。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农村党员”六要六不要"和法律法规知识,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4.强化制度管理,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党员、村民代表会通过后方可执行,不断提高村务管理透明度。

四、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积极推行“婚育新风进客家”活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

2.狠抓流动人口管理,对孕妇实行跟踪,按时落实“双查”和“四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积极落实奖扶政策,使“二女户”、独男户得到奖励扶助。

五、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

1.认真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创建“文明村”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

3.加大了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4.开展科技兴村战略,邀请林业、菌草等技术人员举办毛竹丰产林培育培训两期,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一期,推行各产业的健康发展。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活动。一是选齐配强综治中心户长,年初下达工作目标,签订责任状;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张贴标语、专栏等形式宣传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地灾点巡查,高危火险期巡山及交通生产安全的隐患防范;三是及时调处排查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连续XX年未发生交通、火灾、斗殴和越级集体上访案件;四是落实了群防群治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XX年,黄沙街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岳县办发27号文件精神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联手帮扶企业”工作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任务,突出帮扶重点,解决企业困难,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年联手帮扶企业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黄沙街镇成了“联手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任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企业办、司法所、环保站、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组织领导,有效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并实行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规模较大企业,困难较多、矛盾较多的企业安排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联系。制订了“联手帮扶企业”工作规划,确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完善了工作措施,严明了奖惩要求。从而切实加强了对帮扶企业工作的领导,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为确保帮扶工作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镇域范围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掌握企业发展增效的努力方向,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镇联手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4月份,镇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县联手帮扶企业牵头单位,组织召开了一次进企业厂家的调研活动,并邀请了联企业的县级领导参加。深入厂区车间后,召开了座谈会,收集掌握了各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迫切诉求,明确了帮扶工作的重点方向。镇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一年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不少于三次,联企业的党政领导每月不少于一次到所联企业了解情况。通过深入的的调查研究,既找准了问题,又增进了政企之间的感情交流,为开展帮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突出帮扶重点

黄沙街镇既有省内很知名的“洞庭春”茶业有限公司品牌企业,也有投资达5000万元的岳阳华高鞋业有限公司规模企业,还有一些微小型企业,如何突出帮扶重点是关键。镇联手帮扶企业领导小组一是将县定的责任目标企业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县定的企业帮扶工作目标;二是将县帮扶办交办的工作作为重点,确保不打折扣地完成县帮扶办交办的工作任务;三是结合黄沙街镇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将规模企业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努力扶持和促进规模企业产业规模效益,同时重点解决微小型企业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确保帮扶效果

联手帮扶企业工作,实现帮扶工作目标,达到帮扶企业效果是最终目的。一年来,镇“联手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与牵头单位一道,同心同力,密切协作,确保了帮扶效果。一是顺利实现了县定的帮扶企业帮扶工作责任目标。“洞庭春”茶业有限公司全年实现产值 XX万元,完成税收 40万元;大明工业砂全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完成税收 50万元。二是完成了县帮扶办交办的帮扶工作任务。协调解决了大明工业砂运输车辆与村级道路矛盾突出的问题,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运输环境;针对茶场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损坏严重的问题,协调争取了公里村级道路硬化指标,改善了道路运输条件,并争取了农业开发项目扶持茶场发展,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三是规模企业华高鞋业招工难的问题,广泛宣传动员,发布招工信息,目前企业已有近百名员工就业。并切实解决一些微小企业的突出问题,督促亦成鞋业及时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手续,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依法生产经营,积极调处黄沙砖厂因环境影响问题发生的企业与村组、集镇居民之间的阻工矛盾,快速解决问题。

总之,一年来,镇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完成帮扶办交办的工作任务,较好地实现了全年联手帮扶企业工作目标,达到了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牵头单位满意的三满意工作效果。当然,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后一段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争取让黄沙街镇的联手帮扶企业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根据《中共南华县委办公室 南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户工作的通知》(南办字〔XX〕66号)文件要求,20XX上半年以来,县民政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领机关干部职工深入扶贫联系村组、进村入户,走访贫困群众,开展助农春耕、访贫问苦、政策宣讲、结对帮扶等多形式的帮扶举措,帮助联系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现将一年来的扶贫联系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红土坡大旭宇扶贫点工作情况

XX年8月以前,县民政局挂钩扶贫联系点为红土坡镇大旭宇村委会。在挂钩联系红土坡镇大旭宇扶贫期间,县民政局干部职工多次深入该村委会,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一是深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贫困状况。大旭宇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农业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贫困面大,经多次深入调查,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依据。二是结合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在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多次由局领导带队,深入扶贫联系点,开展助农促春耕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开展扶贫工作中,针对大旭宇了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帮助扶贫联系点解决抗旱饮水资金万元,同时争取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1个,设备购置资金3万元,推动了挂钩扶贫工作开展。

(二)兔街镇半坡扶贫联系点工作情况

XX年9日后,县民政局扶贫联系点由红土坡镇大旭宇村委会调整为兔街镇半坡村委会,在扶贫点调整到兔街镇半坡村委会后,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关于“挂包帮、转走访”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深入调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半坡村委会有1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78农户,1030人,其中劳动力808人,外出务工人员54人,这次被列为扶贫攻坚对象88户326人,贫困率占%。县民政局干部职工32名联系52户184人;兔街镇干部职工14名联系的33户130人,总的有47名干部联系半坡,分布在10个村民小组。半坡村委会现有低保户31户、121人,XX年底人均纯收入6560元,人均有粮325公斤。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1058亩,其中:水田99亩,山地959亩,林地面积12175亩,林地果园4824亩,主产核桃、茶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21户。二是抽调工作队员,驻村入户开展工作。按照县委要求,县民政局抽调了余建荣、段金虎2名同志参加县扶贫攻坚工作队,长期在半坡村委会驻村工作,帮助村组研究发展思路脱贫计划。三是摸清贫困状况,为精准扶贫提供依据。根据县委关于“挂包帮、转走访”的遍访工作要求,县民政局几次对调整后的农户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力求做到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提高扶贫实效,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提供坚实保障,县民政局干部职工4个批次43人次参与“挂包帮”进行了走访入户调查填写问卷调查表。对联系的55户进行了分类分析,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缺资金的8户27人,缺技术的7户25人,缺土地的2户9人,缺劳动力的1户4人,因病致贫的16户56人,因残致贫3户13人,就学困难的12户41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6户21人。四是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措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按要求建立了三本脱贫攻坚工作台账;及时将结对帮扶联系卡张贴到了贫困户家中,全局干部职工制定帮扶计划145条;局领导亲自深入到半坡村委会共同参与研究扶贫攻坚工作3次;五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村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局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捐款,全局32名干部职工为贫困户捐款23800元;为半坡村委会下拨扶贫攻坚工作经费6500元,下拨受灾民房补助7户6000元,解决11户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补助金万元,为贫困群众送去棉被30床,衣服30套,大米5吨,解决修路资金3000元;积极向州民政局争取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1个,争取资金30万元。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驻村帮扶力度。一是加大抽调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力度,充分发挥驻村队员在帮扶工作中的指导、协调和参与作用。二是加大干部职工帮扶结对力度,多组织干部到半坡联系户家中走访,真正做到真帮、真扶,干部转作风。

(二)认真帮助制定完善扶贫规划。帮助村民小组制定完善计划,充分利用好民政局自身优势,在自身项目经费上,向半坡村委会倾斜,使之扶贫攻坚见实效,扶贫计划工作能按期顺利完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之十七 篇5

全力推进灾后重建 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汉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30日)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援下,我市各级党政组织和贫困地区干群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屈不挠,克难攻坚,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奋力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群众住房建设、产业开发和公益事业发展,全市投入贫困村、贫困户重建资金47亿元,对受灾的916个贫困村实施恢复重建,其中3个重灾县恢复重建重点村430个。全市2.5万户贫困户新建了住房,使7.64万户32.85万贫困人口渡过了难关,生活水平逐步恢复,生产条件得以改善,为今后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我市毗邻四川省,紧挨龙门山断裂带,“5.12”特大地震我市受灾严重,其中宁强、略阳、勉县尤为严重,被国家列为重灾县。由于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分布在中高山区,房屋质量差,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惨遭破坏,是受灾最严重的群体。我们把灾后重建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强化领导,强力推进。一是建立了坚强有力、快捷高效的领导机构。从市到县区、乡镇、村组都建立了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领导带队,市直部门联县包抓、对口帮扶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制度。36名市级领导、66个部门和330多名干部按照“三深入”、“四帮扶”和“五个一”的要求,即深入灾区基层,深入重灾一线,深入受灾群众;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思想帮扶、生活帮扶、生产帮扶、爱心帮扶;做到在一线指挥、在一线抓重建、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总结经验,一道与受灾贫困群众吃住,共渡难关、重建家园,加快了贫困地区重建进度,提高了重建质量和效果。二是层层落实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各级恢复重建工作重点、任务、时限和阶段形象进度,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督促检查,每周统计完成情况,每月通报工作进展。三是及时解决问题,狠抓措施落实。市政府定期、不定期听取县区、部门情况汇报,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恢复重建工作专题会,及时分析掌握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重建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和落实加快推进重建工作的措施,强力推动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科学规划,保证质量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的要求,编制了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规划》,3个重灾县围绕贫困村恢复重建编制了专项规划,并配套编制了《形象进度表》。结合汉中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省抗震救灾政策措施,及时出台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意见》和《城乡受灾群众建房工作指导意见》。在重点村和贫困户恢复重建工作中,坚持与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八大民生工程有机结合,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户型合理,面积适中,结构安全,节约适用”的原则,对整体搬迁和部分集中搬迁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设施配套,统筹兼顾。加强重建选址工作,选择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建房。全市统一按照抗震烈度7度、宁强、略阳两县按8度设防标准,对重建房屋进行科学设计,提供多套设计方案供贫困户选择,确保了重建房结构科学,提高了抗震性能。组织三百多名技术人员分片区巡回指导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重建工程质量。重点村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严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采购等关键环节,限额以上路、桥、饮水工程,严格实行项目合同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严格执行省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真正使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放心工程”和样板工程。

三、多方筹资,增加投入

在中省的关怀和支持下,全市投入贫困村和贫困户恢复重建财政资金11.1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重建工作。但是贫困村和贫困户基础差、条件差、灾害程度深,重建难度大,为了搞好贫困村、贫困户的重建工作。一是节约开支,集中财力用于重建。市县区均实行“一压三暂停”,即压缩10%行政经费用于救灾,暂停出境学习考察,暂停机关设施建设,暂停购置公务车辆,保证重建资金优先安排,及时拨付。二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增加重建资金。加强与对口援建单位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的联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落实相关信贷政策,加快房屋和产业建设。四是减负增收。宁强、略阳2个重灾县,是秦巴扶贫世行项目县,还款任务重。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减免2县7491万元债务资金,减轻了贫困群众负担,支援了贫困群众的重建工作。五是加强资源整合和部门帮扶工作。整合水利、以工代赈、救灾资金、交通、电力、广电等资金向重建项目倾斜,动员包扶部门和单位向重建贫困村增加投入。六是始终把群众作为贫困村灾后重建的主体,充分调动群众重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展亲邻互助互救,动员部分务工人员返乡投入重建。全市争取社会援助资金11.91亿元,部门帮扶资金10.1亿元,群众自筹及投工14.17亿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重建资金紧张的问题。

四、及时协调、破解难题

灾后重建任务大、时间集中,建材货紧价扬、劳力不足等问题一度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重建工作。我市及时研究解决,加强组织协调,强力推进重建工作。一是国土规划部门对非受灾农户的建房暂缓审批,减轻了重建建材和用工压力,同时优先保证重建用地,积极落实优惠措施。二是协调解决市内建材生产企业存在的用电、资金、原材料等问题,组织建材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保证重建急需。三是组织力量,多渠道采购建材,保障运输,加快重建步伐。四是就地建厂,宁强县、略阳县在天津的援建下,迅速建起了页岩砖厂和粉煤灰蒸压砖厂,缓解了买砖难、买砖贵的问题。大力推行水泥空心砖,免烧砖,促进重建。五是特事特办,允许受灾群众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就近取石采砂。六是采取主要建材限价政策,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建材价格。并挤出专项资金对重建农户实行价格补贴,有力地推动了重建工作开展。

五、强化监管,阳光救灾

重建资金设立专户,统一管理,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杜绝违规违纪现象。按照逐户核查,群众评议、张榜公布,逐级审核,层层把关,分户建帐“二十四字”要求,严格重建资金管理,确保了重建资金规范、合理、安全运行。宁强县对重建资金实行县、乡、村、组“四级审查”、“四级公示”和使用情况月报告制度。扶持政策、扶持对象、补助标准、项目投资规模,在开工前、建设中和实施后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收到良好效果。

六、抓点带面,示范引导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有土安置原则,推进重建工作。宁强县安乐河乡安乐河村和广坪镇骆家咀村是国家级扶贫开发灾后重建试点村,2个村计划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和UNDP资金仅273万元,但通过整合其他项目,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665万元,使试点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略阳县在徐家坪镇秦家坝村,白水江镇林家山村采取新建和维修相结合,集中为266户贫困户建房801间,维修195户645间房屋。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建房107户501间,维修505户1515间。这些示范工程建房速度快,质量高,结构合理,水电路配套,抗震等级高,做到了质量和形象统一,推动了全市建房工作开展。二是在重点村恢复重建试点工作中,坚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亮点,以新农村建设为起点,全市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了12个试点村。在此基础上,全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904个重点村开展了重建工作。宁强县共新修村组道路219公里,整修285公里,建桥99座,建人饮工程29处,铺设水泥路101公里,新建学校73所,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4个,竣工医疗卫生项目195个。略阳县按照“连片开发,板块推进”的要求,在接官亭镇和西淮坝乡积极探索整乡推进模式和方法,有力推动了重建工作上水平。三是以重建工作为契机,坚持恢复重建和扶贫工作两手抓,互促进,巩固和扩大了扶贫开发成果。2009年,全市在建的487个扶贫重点村进度快,建设质量高。完成1741户7344人移民搬迁任务。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全面推进,解决了10.44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汉中率先突破发展和构建和谐汉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6

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年来主要工作回顾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扶贫开发提供组织保证。

年初,在全系统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局领导班子把扶贫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安排部署扶贫工作,层层签定责任状,提高了各位干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大经费投入,扶贫挂钩点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那长村委会有13个村小组,共有713户3456人,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人均收入比较低。县委县政府作出安排部署后,我局与剥隘镇政府签订扶贫建设目标责任书,指定专人负责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拿出0.5万元投入到定点挂钩扶贫工作上,有25名党员与12户开展结对帮扶,捐助物资0.6万元,我局还组织人员到扶贫点为群众想方设法发展经济,排解纠纷、消除矛盾,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起,为该村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件1人,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三)以法律作为救济手段,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我局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法制宣传职能,以“送法下乡”活动为载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编印成册后,发放到群众手中,做到户均一册,为群众学法用法提供了便利,同时到村委会开展法制广播宣传,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一年来,先后到扶贫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期,其中:广播录音宣传1期,定点法律咨询服务1期,受教育人数达2000余人(次),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领导班子不定期研究解决扶贫挂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解决实际问题3件。组织干部职工到挂钩村开展调查研究,为挂钩村发展经济出谋献策,清理发展思路,考察人数达8人(次)。组织党员捐款捐物,利用节假日慰问贫困老党员,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由于本局资金困难,对扶贫挂钩点投入不足,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7

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09年挂钩扶贫工作总结2010-06-27 22:47:4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09年挂钩扶贫工作总结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2009年挂钩扶贫工作总结(2)2009年,我局的挂钩扶贫点是××乡××村。一年来,我局的定点挂钩扶贫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对××乡××村实施了定点挂钩帮扶,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部署,把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作为对口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关于请报送2009年挂钩扶贫工作总结的

函》(宁扶办发200950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一年来的挂钩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9年扶贫工作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开展部门扶贫工作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帮助贫困村委会脱贫致富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是落实“两个务必”和对广大干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有关要求,把对口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局长和各经办机构负责人任副组长、局属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日常扶贫工作的筹划和落实,为拓宽帮扶领域,深化帮扶内容,提高帮扶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09年,我局主要领导3次亲自带领机关相关同志和全体干部职工到实地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确定论证扶贫项目,制定扶贫方案,同时明确了五项措施:一是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局机关至少专题研究扶贫工作2次以上;二是局机关正职、副职领导每人每年至少亲赴扶贫点一次,了解情况,搞好调研;三是掌握政策,了解信息,结合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实际,为村民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扶贫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四是适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向贫困村特困户献爱心;五是加大扶贫宣传力度,让机关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形成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学习,增强帮扶意识,夯实思想基础

为使帮扶工作真正认识到位、落实到位,我们着重解决了一个认识问题。我局领导在与机关干部交流中发现,少数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对扶贫工作不

重视,对贫困村的经济状况和贫困群众的生活不了解,因此,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2009年4月30日,以召开“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动员会”为契机,我局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开展挂钩扶贫工作的专题学习教育会,认真宣讲了开展挂钩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我局挂钩扶贫点××村的基本情况,并对开展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使机关的同志对农村的真实生活情况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6月上旬,我们又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村走访慰问,给机关全体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激发了广大干部的扶贫热情。“动真情,真扶贫”成为我局扶贫小组成员的座右铭,扶贫工作得到全局同志的认可和支持,为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帮

扶工作目标

2009年,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前往定点帮扶的××乡××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同当地党政领导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切实掌握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出主意,想办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帮助什么”的原则,探索标本兼治、综合开发新路子,并认真开展扶贫帮困“结亲”活动,我们主动“攀”穷亲,利用机关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广开思路,科学投入,帮助××村搞“开发式”的扶贫。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精神激励、经济帮扶、共谋发展、相互促进”帮扶工作目标,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当地的脱贫致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结合部门实际,认真开展好专题培训工作

按照局机关的统一安排部署,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各挂钩联系领导深入挂钩小组,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信访知识专题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除对《“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宣传手册》的内容进行培训外,以部门工作为出发点,集中进行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知识的培训,并充分利用开展专题培训的机会,将与大中专未就业毕业生、农民工息息相关的“鼓励创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业‘贷免扶补’”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农民工维权知识宣传到每一个农户家中,使广大群众在充分了解我们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工作的同时给予我们的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五)深入开展机关干部“进万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

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篇8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xx市始终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关键举措,全力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项目资金强基、科技兴农兴业服务四大工程,呈现了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的良好态势。

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工程

一是不断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实施种植业“百万亩”工程和养殖业“千百十”工程,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进一步做实产业发展扶持规划、细化精准到户的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精心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培育以富硒茶叶、优质肉牛、特色水果、旧院黑鸡为主导的长远致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富硒马铃薯、高山蔬菜、板角山羊、旧院黑鸡、生猪、蜂桶中蜂等短期能增收的特色产业。在达陕高速公路沿线新发展茶叶产业示范带,以旧院片区为中心发展旧院黑鸡500万只,以蜂桶乡为核心发展蜂桶中蜂3万群,在中高山乡镇发展中药材3万亩。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五小”庭院经济,制定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政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主动通过“蔬菜篱笆园+n”模式,实现就地持续稳定增收。全市11659户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投入补助资金3400万元,确保产业精准到村到户。三是全市积极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优良环境,同时,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增加就业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致富。xx富硒茶叶、老腊肉、红豆腐、蜂蜜等大巴山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四是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狠抓旅游扶贫示范创建、产品开发带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八台山—龙潭河“龙头景区”,科学推进黑宝山、烟霞山、鱼泉山等重点景区综合开发,全力推进太平镇牛卯坪村旅游扶贫示范引领村建设,结合乡村旅游扶贫配套发展农业产业,打响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产业发展。针对当前贫困村、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的现状,坚持“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精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发展,积极探索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所有贫困村主导产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让80%以上贫困户通过主体带动参与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二是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助推产业发展。创新“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龙头带动、专合服务、金融支持”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政策,多方撬动业主投入、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发展。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财政周转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或联合组建股份合作社发展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入园务工等方式,让贫困户与产业基地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分享产业发展利益,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2017年,扶持发展农民专合社102家、家庭农场132个,培育省级示范社2个、示范场2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85人。

实施产业项目资金强基工程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2017年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国家养畜示范项目、退耕还草项目等项目建设,壮大产业基地建设。二是不断巩固项目成果。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机耕道工程建设,抓好巩固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和服务网点设备采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精心包装招商农业项目8个,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会展招商5次,引进国储投资8亿元开发富硒茶产业,九硒农牧累计投资近3亿元发展生猪产业。

实施科技兴农兴业服务工程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支撑作用,选派170名农技人员进驻170个贫困村进行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业科技服务全覆盖,举办培训班880余场次,培训贫困户43800余人次。二是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520余场次,解决技术瓶颈问题2653个。三是组建10个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累计到非贫困村开展技术巡回服务315次,培训贫困户3620人次。四是开展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通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贫困村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今年,培育科技示范户1350人、新型职业农民1250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7个。

【篇二】

xx省xx市院上镇党委政府按照“引进项目增实力、发展产业促振兴、改进作风提效能”的发展思路,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切实做好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作风改进等工作,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发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成功退出经济薄弱镇。

一、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目标,项目是加快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见效。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葡萄全产业链示范区创建契机,全力做好产业规划、项目引进等工作,同步打造旅游休闲、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目前,核心区规划正在编制中,正在洽谈引进一家葡萄酒庄,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田园综合体。开展以商招商。中宝塑业引进投资3亿元的新型石油机械设备生产项目,利用红星化工集团600万扶贫资金与大庆油田机械研究所合作,已成功签订三方投资合作协议,扩大生产规模。抓好在谈项目落地,投资1.5亿元的旭日宏迪士尼服装加工项目、投资5亿元的宏特广泰食品加工智能装备项目、投资1.5亿元的创石新型建材项目、投资3.5亿元的天地园农产品综合物流园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均已签约落地,率先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00%。由青岛佳佳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兴建的北汽汽车物流园项目,项目达产后,可销售配送汽车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海川建设田园综合体、浩丰中央厨房、碧桂园家居3个过亿元在谈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争取早日签约。同时与中韩街道结成友好合作关系,定期对接株洲路搬迁企业,做好搬迁项目引进。

(二)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招商硬环境。投入300万元,实施院上工业园、武备工业园亮化、绿化、美化、道路提升和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提升园区承载力。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争取早日投产见效。抓好颂兰智能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10月已完成设备安装,年底投产。2018年计划开工项目3个,目前已完成3个,其中,创石新型建材项目处于主体在建至封顶阶段,旭日宏迪士尼服装、宏特广泰食品加工智能装备项目处于基础开挖至正负零阶段。投资1.5亿元的中宝(二期)和投资8000万元的圆洁机动车服务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推进中宝塑业上市工作,计划年底实现新三板上市。

(三)强化税源建设。抓好高铁项目税源管控。成立潍莱高铁驻院上建设企业服务处,将劳务税收和货源企业税收管控相结合,监控重点税源,分析税况,把税收最大限度的留在当地。积极引进税源企业。现已引进万利江商贸、华安保险等项目。推动济南言彬机械设备、xx六洲路桥等税源企业注册落户,抓紧推进房地产、手机芯片等税源项目签约落地。管住本地税源。实行建设项目施工联办制度。建委、水利、环卫、经统等部门协同做好项目税收排查管控工作,最大限度挖掘税源潜力。

二、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兴旺农村产业,消除农村贫困,促进农民增收。

(一)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扎实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创新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动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3万亩千亿斤粮食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打造吴格庄寿桃、史格庄西兰花等10处千亩“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示范区,提升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水平。着力推广丽斌合作社土地托管服务、线上线下电商销售等先进经验,年内再增加土地托管5000亩,提高农业效益,长汀寨、任家院两村村民通过土地入股,获得丽斌合作社年终收益分红。

(二)推进乡村生态文明振兴。全力推进“乐在xx”在院上落户,通过打造姜家许旅游特色村、大好河山休闲旅游片区,加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开花结果,不断提升乡村面貌。抓好蟾公酒坊、鼎龙山庄民俗体验、花园头胶东抗战教育基地,搭建文化、民俗、电商、扶贫创业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实施镇农田水利工程运营改革,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基层水利管理水平。推进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提高“五通十有”质量。加强环保问题整改,抓好污水管网管理运营,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保持良好生态。成功举办xx首届“四德”文化公益主题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武备社区建成全市唯一的农村助老食堂并配备一处8亩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是青岛市2018年民生实办重点项目,将每天最多为150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

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化“一童一策·精准关爱”服务品牌建设,对全镇所有留守儿童实施常态化帮扶,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建好扶贫项目。投入资金1070万元,开展镇驻地改造(三期)工程、光伏发电项目、镇综合服务中心和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镇域环境,积蓄发展后劲。投入资金1000万元,新建武备幼儿园、改建院上中心幼儿园,改造3处农村薄弱学校;

投资300万元,实施院上中心卫生院达标建设;

投入资金1353万元为11个贫困(经济薄弱)村建设完成广场、办公场所、道路、电力等扶贫项目27个,每年可实现收益86.4万元,有效改善了村庄收益少的状况;

通过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企业等外联帮扶,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惠农等工程项目,改善了村庄面貌。

三、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全面推进“三化”建设和基层党建“五化”工作机制,用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发展新力量。

(一)推进“三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解决村庄管理混乱、机关干部涣散、工作业务不精等问题,树立“精准严实”的工作标准,梳理制定53类、89条工作标准,制定30余张工作流程图,进一步健全财务收支管理、请销假等24项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目标、可量化、可督办,有效解决“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得好”的问题,以完善规章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深入实施党建“五化”机制,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教育、规范化管理、一体化服务、常态化考评等重点举措,着力提升政治领导力、工作执行力、廉洁免疫力、发展推动力、制度保障力,以“党建+”模式带动服务群众水平大幅提升。

(二)抓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新设立10个机关党小组和5个工作联络组,对主题党日、党费收缴等7项工作采取党小组负责制,提升党建工作效能。聘请农村退休老党员、离任老干部作为党建工作监督员,参与农村情况调研、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壮大基层党建力量。配合我市“一馆六区”规划,全力打造花园头抗日纪念基地和王军光烈士纪念馆;

树立优秀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建设毛家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基地”等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增强镇村干部创业干事激情和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三)狠抓作风建设。利用党员讲堂、基层走访等方式,机关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志》深入村庄、企业一线调研,已开展扶贫、信访、村庄产业发展等专题走访活动5次,填写调查问卷910余份。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抓早抓小,将纪律挺在前面。组织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四个一”工程(一台戏、一长廊、一展览、一课堂)。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审计第三方服务试点,规范财务监督管理,杜绝村级财务违法乱纪现象。

【篇三】

xx省xx县小伊乡党委立足万亩藕虾共作基地,更加注重“接二连三”,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健全完善“生产—加工—销售—观光”莲藕全产业链。二期规划正在有序实施,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低收入农户到藕虾共作项目区进行劳务,也可进园销售土特产;

每亩收益超过3000元。带动附近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园务工,同时经营者可提供租金用于低收入户进行分红,能够按期完成当年脱贫攻坚任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乡扶贫事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的效果。

小伊乡盐西村抓住全县旅游大发展的大环境、乡党委全力打造“市三星级农(渔)家乐”和“万亩藕虾共作产业园”契机,大力发展浅水藕套养龙虾规模化、产业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xx小伊荷花节”。在项目建设方面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合作社支持”的方式,用工业化的管理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乡政府按照引进、示范、推广的思路,通过“公司+园区+农户”的模式,示范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形成规模,引导和扶持农户自主经营,全面提供种苗、技术及销售支持。2017年,已培育出碧波山水农家院和佳荷山庄农家乐等两家市三星级农(渔)家乐。建成100亩荷花观赏休闲园、4公里荷花观赏环线,实际经营面积共达1200平方米的农(渔)家乐,并拥有上百个免费停车位,年接待游客量可达20万人次,预计年综合经营收入超过200万元,逐步形成以“赏荷花、钓龙虾、吃豆丹、住农家”的观光休闲农业。

整合帮扶资金、扶贫奖补资金、涉农资金,已完成碧波山水农家院、佳荷山庄农家乐以及200平米光伏发电站等项目建设。小伊乡藕虾共作产业园可吸纳低收入户到豆丹养殖项目区务工,更有效带动附近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务工就业,促进低收入户增收脱贫。同时,经营者可提供租金用于低收入户分红,能够如期实现年初脱贫计划,项目建成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乡扶贫事业的发展。2017年盐西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也超过18万元。

【篇四】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过去,由于村两委“无钱办事”,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破“茧”刻不容缓。近年来,xx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起了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培育农业主体“生血”创收入

距呼朔高速新店子出口大约6公里,就是呼和浩特市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天气渐冷,走进蔬菜大棚内,却是满眼的绿色,郁郁葱葱,黄瓜苗粗壮健硕,青菜叶嫩绿娇艳,生菜、西红柿……全然是一派南国世界,大棚另一侧则是xx县新店子镇4个行政村与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30座蔬菜大棚,也已初见规模。项目负责人高昌在高兴地介绍说:“这些大棚预计年底就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我们将引进新品种,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及火龙果、毛桃等水果,有女神餐饮集团作为后盾,果蔬销路不是问题!明年5月份你们再来看我们的大棚!”而最让新店子镇一间房行政村村主任安利明欣慰的是,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了。“以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想办一点事情都难,前些日子,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给我们村委会一次性入账14万多元,村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一直在城里创业的他,看着自己的乡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生活,早想着为家乡做点事了,“经村委会组织村民大会商议,我们准备先给茶坊自然村打口井,先解决这个村吃水难的问题,然后借助县城里的区域旅游规划,依托‘圣山’‘茶马古道’等旅游资源,挖掘自己的‘佛爷沟’旅游品牌,让村民们搭上‘顺风车’,也能早日致富。”能让安利明有如此雄才胆略的是,一间房村积极探索“村两委+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促进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村委会的腰包也鼓了。今年,包括一间房村在内的草夭子、十一号、黑石兔4个行政村和呼和浩特市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企业加村委会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协议书,企业将用630万扶贫资金建设30座果蔬大棚,每年按照扶贫资金7.2%的利润分红,协议签订18年,协议到期以后,果蔬大棚仍归村集体所有,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还惠及整村推进村的465名贫困人口,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贫困农户收入也随之增加。

引进企业实体“造血”增积累

龙头企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xx县尝试的新路子,“今年,村里引进了扶贫项目xx正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我家土地都流转了,我今年领了3年的土地流转金近1万元,等公司建成投产运营了,我家还能得到分红,不用操心,也不用出力,这样的好事情去哪里找?”xx县大红城乡榆树沟村贫困户张盘女老人高兴地说。大红城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犹如源头活水,润透了山村内外。作为传统农业区,该乡农民收入结构一直十分单一,土地贫瘠,收入渠道狭窄,村级集体经济更是微乎其微。大红城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合新红、马家夭、小缸房、三道营、骆驼沟5个整村推进项目村资金共560万元,打配机电井22眼,安装地埋管道15.2公里,架设低压线路370米,修防渗渠3.12公里,平整土地60多亩。同时剩余资金入股正大榆树沟生猪养殖基地,每个村拿出100万元和榆树沟1700万元的林地补偿款建1个养猪场,每年按10%的利润分红,每个村村级集体年收入10万元,榆树沟村年收入170万元,这样不仅解决了5个整村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将剩余的资金帮助贫困户代缴合作医疗费用和生产生活费用,同时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大红城乡榆树沟全村土地集中流转承包给xx正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计划投资3.4亿元开发建设现代农牧业“绿色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其中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成后,将租赁给正大集团;

下一步,还将新建郑家3号正大养殖基地,对郑家3号、新红、樊家15号等村的土地,进行流转,继续投资入股分红。项目建成后,农户将通过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等增加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为周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盘活农民土地“活血”破瓶颈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要施以外力,更要催生内力,找准增收路子,拓宽致富渠道,合力鼓起村级“钱袋子”。2015年,刚刚担任小林坝村村委会主任的王占云犯了愁,“传统农业是小林坝的主要产业,可是村民每年的收入少得可怜,除去种子化肥花销就所剩无几了,这样怎么能过上好日子呢?”穷则思变。小林坝村“两委”将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明确了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的思路,但是怎样发展集体经济、发展什么产业、以什么来支撑发展?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村干部。思路决定出路。带着这些问题,小林坝村“两委”组成发展集体经济专门小组,逐户走进群众家中,并召集老党员、老干部、村里的致富能人征求意见。几经努力,小林坝村最终确定以项目引领推动,走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2016年1月,在流转了全村4200亩土地、完成固定投资520万元、配套机井30眼、把所有耕地全部改为滴灌后,xx大江高科专业合作社在小林坝成立了,这为小林坝全村227户、680多人吃下了“定心丸”。合作社以一亩耕地为一股进行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如果经营收入每亩低于500元时,由组建的合作社——大江公司给农户补助500元/亩,如经营收入每亩高于500元,超出500元的部分由大江公司和农户按五五分成,保证农户每年每亩的收入不低于500元,村集体将分得收益的10%,今年已经有3万元入账。“今年种植葵花已经见了效益,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明年,我们已经签订了协议,将与北京进出口公司合作,订单式种植洋葱,预计每亩收入达到6000多元,这将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占云自信地说,“村民流转了土地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还有了时间能出去打工,赚取额外的收入。”为扎实推进该项目实施,xx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xx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协调推进组和相应工作机构,共召开了多次专项工作推进会。县委组织部牵头,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及安排部署,组织开展了全县村级集体“三资”情况、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全面摸底排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指导各乡镇、村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同时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组织引领、凝聚各方力量为举措,以坚持抓好考核监督为抓手,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截至日前,xx县整合各部门力量,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最大合力,对全县148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完成“清零”目标,收入总额达到2546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31个,超过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10个,超过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8个。

【篇五】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xx省抚州市xx县以培强“国字号”校具产业、壮优“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做大“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电子信息化的进程,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实力,加速全面建成小康新xx步伐。

一是培强“国字号”校具产业。xx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民企帮扶、社会参与,实现政府扶贫、社会扶贫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有机结合。该县出台了《xx县校具企业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贫困户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组织100多家校具企业结对帮扶100户以上贫困户,通过主动与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行动协议书》,加大对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并积极参与赈灾、敬老、助学、扶弱等活动。目前,该县120多家校具企业积极结对帮扶,带动了周边群众1万余人创业,安排贫困户就业300余人,实现80多户成功脱贫。

二是壮优“建昌帮”中药材产业。xx利用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独厚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实施“建昌帮”中医药重振计划,为脱贫攻坚闯出一条新路。该县出台了《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并设立了5000万元发展基金,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加大对中药材种植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通过奖补的方式,给予贫困种植户每亩2000元的补助,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按市场价提供优质种苗和回收产品。目前,该县中医药产业示范园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周边农户800户3200人参与中药材种植,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其中230户贫困户760人实现脱贫。

三是做大“分布式”光伏产业。xx坚持把做大“分布式”光伏产业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县成立了光伏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xx县光伏产业扶贫行动实施办法》,根据乡镇、村及贫困户积极程度,按省定指标分批分步实施,对积极性高的严格按照申请、评议、初选、审核、公示、逐户调查、复核等程序优先安排落实光伏产业扶贫到户。同时,投资700万元,在全县10个贫困村成立了光伏产业专业合作社,新建了10个村级光伏电站。目前,该县光伏产业扶贫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0座村级光伏电站已全部通过了验收,并网发电,惠及贫困户217户669人。

【篇六】

今年来,xx省xx水族自治县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三点发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职责添活力。成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指挥长,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下设8个工作专班,每个工作专班由一名县级领导负责,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97名干部全脱产驻组开展工作。整合组建镇(街道)精准扶贫工作站和各村精准扶贫作战室,形成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制定下发《xx水族自治县贫困村脱贫攻坚责任包保方案》《xx水族自治县深度贫困村脱贫出列激励和问责办法》《xx水族自治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清单》,切实把责任分解到位,落实到人。围绕脱贫攻坚谋划推动,持续用力,抓工作部署推进,抓帮扶干部指导,抓资源力量整合,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

选优配强领头人,激活队伍强动力。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集中排查调整工作,采取“六二三”工作法,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排查,现已完成全县91个村党组织书记排查调整工作,共调整不胜任工作村党组织书记28人,确保每个村党组织书记都能带头驻村开展工作,从村级致富带头人、知识青年、优秀现任村干部中选任7人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由镇(街道)下派到村任党支部书记15人,使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大展身手、增长才干。目前建有村级后备干部库431人。

强化素质提升,深化认识提能力。举办了全县村级干部轮训班,举办4次村干任职培训,并将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县级留存党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素质的提升。依托村级脱贫攻坚夜校,根据群众农业生产和创业致富的需求,围绕县内外用工市场需求和县域内产业发展需要,以68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种养殖技术、马尾绣制作、电焊、厨师等各类培训,讲授实用农业常识和外出务工实用技能技术知识,全县共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2613人,占计划任务数2845人的91.84%。

【篇七】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同步小康关键时期,为切实提高基层扶贫一线服务能力,解决乡镇“七所八站”设置过细、人员分散、力量不足等难题,xx省xx水族自治县积极探索组建乡镇站所合署办公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让乡镇各办事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紧密,形成了集中协调运转的大格局,为全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保障。

优化机构配置,提高为民办事效率。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通、工作联系密切的原则,对镇(街道)党政办事机构、所属事业单位、县直部门派驻乡镇机构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相对集中办公”的工作机制,组建“两办三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卫生计生办公室、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脱贫攻坚服务中心、综合执法服务中心,为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综合协调办事机构。“两办三中心”不列入机构序列、不单独核定编制和职数,仅作为非常设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进行实体化运作,对外联系业务工作仍按照原单位名称开展。

强化岗位职责,提高干部综合能力。整合后的“两办三中心”,将25个机构整合为5个,将25个机构人员编制实行统筹管理,分类管理,压缩管理层级,集中发挥优势,明确分工责任,形成合力,打破1人1岗到1人多岗的角色转换,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一岗多责、一人多能”作用,除精通本职工作外,还要熟悉和会办1—2项其他业务,促进多岗历练,培养多面手,有效地弥补乡镇站所单打独斗、人员不足的难题。

深化扩权强镇,助力脱贫攻坚。组建“两办三中心”后,通过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赋予乡镇一定的人权和财权,提升乡镇综合管理能力。从2018年起,纳入整合的县直部门派驻乡镇机构人员公用经费全部划拨到乡镇统筹使用,个人考核以乡镇考核为主,同时须征求县直部门意见进行综合权衡。通过明确权责,细化工作分工,扩大乡镇党委政府管理权限,提升乡镇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统筹协调能力,为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注入一剂良方。

【篇八】

xx省xx县开展村(社区)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双培养”(即把村社区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社区干部)工作,提高村(社区)干部队伍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丰富基层干部来源,提升村(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建台账、强基础,拓宽村级干部渠道。通过深入调查摸底,盘活家底,摸清全县基层的致富带头人,对村(社区)干部队伍进行一次分析研判,认真分析梳理,建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台账和优秀村(社区)干部台账,把符合条件的100余名村(社区)干部和70余名致富带头人纳入台账进行跟踪培养,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夯实发展创业基础,拓宽基层干部来源渠道。坚持能人治村、能人兴村,通过“双培养”工作,切实提升村(社区)干部推动发展、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重管理、提素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管理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需要,突出致富带富能力提升,重点针对政策理论、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民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科学设置培训菜单,通过轮训的方式,开展2场精准化培训,使30个乡镇(街道)的2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受益,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开展“提高自身致富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提高”活动,致富带头人和村(社区)干部创办或协办了19个示范基地、17个示范项目,创造80余个工作岗位。xx县将“双培养”对象的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对参与对象、示范内容、发展规模、经济效益等进行挂牌公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农村经济,辐射带动500余名贫困群众发展致富。

上一篇:中国MBA教育思变下一篇:合并报表中母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调整与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