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江苏语文高考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8年江苏语文高考

18年江苏语文高考 篇1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早教界流传甚广,于是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然而,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

材料二 德国汉学家顾彬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是说:“中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我觉得是不知疲倦,写完了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每年都能出新作,莫言43天就能写成一本好几百页的小说。而德国小说家四五年才写一本,托马斯·曼这样的作家,要写一本800页的小说至少需要800天,再修修改改,三年才能完成。”

材料三 国外高铁速度从时速80公里增加到240公里大约花了40年,而中国高铁只用5年时间,便将行车速度从100多公里直接提升到200公里以上。7.23动车事故发生后,著名评论员童大焕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灵魂》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准则,发展要等一等,走路要等一等,做事也要等一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题可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来审题立意,三则材料涉及的领域分别是教育、文学、经济,虽说涉及的领域不一样,但探讨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快”问题。同时也暗含了一个疑问,“慢”难道就不好吗?因此本题的核心问题是在引导考生如何看待“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呼唤我们的人生社会在适当的时候完全有必要“等一等”!快和慢,是两种不同处事方式,“快刀斩乱麻”是“雷厉风行”,“慢条斯理”是“沉着冷静”。快和慢各有千秋,快,能捷足先登,先拔头筹;慢,可明察秋毫,统筹全局。快让我们不偷懒,不拖沓,不虚度年华;慢让我们不焦躁,不盲从,不急功近利。真正的快,不只是追求速度,更要追求质量;有意义的慢,不只是缓步前进,更要为快储备动力。“快中有慢”“慢中有快”,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因此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基础等级

1.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批判一味求“快”给社会、人生带来的危害。

对个体来说,一味求快,不知松弛有度,既累身,更累心,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变得疲惫和浮躁;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说,对快的追求就是对功利的追求,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而冷漠;对物质生产来说,一味追求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品质的下降,造成各个环节发展的不平衡等;对精神生产来说,很多本可以更纯粹更伟大的东西,迫于时间的压迫,金钱的诱惑,会变成缺乏营养多吃无益的快餐文化、速成科学等等。

2.辩证的看待“快”。

“快”有利也有弊,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快则快,但该慢时一定要慢。心理学家忠告我们:请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请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轻闲,过随遇而安的生活,我们就能开心许多。

发展等级

1.分析“快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育一味求快折射出的是人们对人才的渴望,写作一味求快折射出的是对作品数量的追求,经济一味求快折射出的是快速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国民心态„„总之,一味求快的社会快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急功近利的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这既是外部世界节奏加快竞争增强对人类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类本身的急功近利思想的体现。

2.论述“快现象”的实质。

教育也好,创作也好,经济也好,一味求快的本质实质是对自然规律的漠视,在于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利益就是一切”的价值观,太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太在乎结果而忽略过程。因此只有我们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一味求快给社会、人生带来的危害。

3.呼唤人生与社会都应该“等一等”。

工业时代的生活节奏打乱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成了人们心中不落的太阳,炙烧着每个人的心。停下手中的活,休息片刻也被认为是奢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身心疲惫,无暇他顾,如果你一旦在工作上慢上半拍,就会遭到世人冷漠的嘲讽。可是我们在追赶时效的今日,赢得了时间却失去了生活,停下我们飞奔的脚步吧,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走路需要等一等,做事需要等一等,发展更需要等一等。

【高分展示】

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雷思源

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走得太快的人反而容易弄丢自己的心。不如停一停,放慢匆匆的脚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的节奏的确越来越快了。从柴火烧饭到电磁炉料理,从飞鸽传书到电子邮件,从徒步单车到汽车飞机„„快,似乎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白领们一回到办公室就要开始紧张地工作,学生一靠近书桌就要马不停蹄地学习,连农民一下地就要刻不容缓地劳作、赶农时„„

可是,激素催长致癌蔬菜,赶工期导致豆腐渣工程,高强度工作使白领过劳死„„因“快”而起的灾祸屡见不鲜。应“文化快餐”而生的作品被大肆批评没营养又低品位,“速成”的外语蹩脚得让人难堪„„

原来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才能出味的。就像工夫茶,一遍水下去,是喝不得的,那是洗涤茶叶上的微尘的。只有到第二遍、第三遍,茶叶经过沸水的洗礼,在沉沉浮浮之后慢慢舒展开来,那时,清香四溢,唇齿间茶香缠绕,这才是品茶的绝佳时机,才有可能品出茶之韵,茶之魂。

自古带兵打仗,讲的是“兵贵神速”,可是司马懿却慢慢腾腾地拖啊拖,哪怕是诸葛亮送去妇人的衣服,司马懿也只是微笑着问诸葛亮每天吃多少饭,休息了多少时间。诸葛亮求快胜,司马懿却偏偏慢慢来,最后的结局谁都知道:诸葛亮累死了,司马家的后代得了天下。太极拳,慢悠悠的,可是好多快拳高手败于太极拳师手下。这便是张三丰所创武术的最高境界。

所以“慢”成就了司马懿和张三丰,慢不仅是一种智慧,慢更是一种坚守,一种心境。一本《本草纲目》二十年,一部《资治通鉴》十九年,一本《红楼梦》十年,慢慢磨出来的东西才是精品,才是后人的一种享受。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种不紧不慢的悠闲心态,现代人岂能感受得到?

停下脚步吧,寻一处桃源,沏一壶清茶,从容地坐下,敬循“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听耳畔昆曲婉转荡人心,赏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任东风融日消解心头的熙攘纷杂,凭清溪流水洗涤沾染浮尘的心境,以期一份心灵的从容与淡定。唯“二句三年得”者,方使人“一吟双泪流”。只有慢,才能使我们剔除浮躁求得真意;只有慢,才能使人体悟世间温情传承星火。

请停一停,给心灵一个小憩的时间;请停一停,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空间;请停一停,给灵魂一个思索的机会。

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点评】

本文开篇引用印第安的谚语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接着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一味求快的现象并给予批判,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对“慢”的论述,并用司马懿、张三丰、《本草纲目》、孟浩然等论据加以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等一等的重要性。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论据充实,论证完整,实乃议论中的佳作!

上帝,请您等一等

司徒红敏

亲爱的上帝:

我来了,我坐着你的白马车来到了你的花园。可是,你为什么不等一等我?我就那般傻傻地独自站在你家门前,记忆的潮水渐渐地把我淹没。

上帝啊,你知不知道,我的一生,就这样毁了。

当我还是一个小职员时,我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虽然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但我感到很充实。直到有一天,我不经意地听到老板和经理的谈话,我的命运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当我猫着腰探着身趴在门上偷听他们的谈话时,门突然开了。老板阴沉着脸盯着我,猜想着我听到了多少谈话内容。随后,老板冷冷地扔下一句话:“明天到新加坡担任十号店的店长。”我正想对他说等一等,可门却关上了。这扇明晃晃如刀子般的门,在我的世界里割开了一道缝。难道就因为我知道他参与一桩贪污案,就不惜代价把我调离,从小职员直接升为店长?我当时想了想,做个店长总比当个小职员好吧。可我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我的良心呢?当小职员的日子过得不是很充实吗?可我当店长的欲望已经占了上风,我没有抵住诱惑,我也没有等一等我的良心。

上帝,你现在也觉得我特卑劣吧,为了一个职位,把良心都给丢了。或许因为我没有等一等它,现在它回来报复我了。

后来的事,你该看到了吧?我在那条华丽而肮脏的大街上一路飞奔,双脚就像踩着风一样,一路向前冲。终于,我狠狠地摔了一个跟头,眼镜碎了,嘴角擦破了,我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地上,望着远处的朋友。这时,良心冲我哭喊:“为什么你不等一等我?”灵魂痛斥我说:“等一等我很难吗?”爱心对我说:“你为什么不等一等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啊,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到底为了什么?上帝啊,请你告诉我,我到底为了什么?自从那次落跑后,我就再也没有停下来,我没有等一等。贪念就像一只硕大的手,把我紧紧地攥住,把我拼命地往前扔。

没有了灵魂的我,上帝你还会等一等我吗?当时,我真的很想从这里跳下去,我想找回我的良心,找回我的灵魂,找回我的爱心,它们现在一定在某个角落里哭呢。

上帝啊,我要走了,你要等一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的!一个失去灵魂的人

【点评】

文章别具一格地采用书信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因为丢失了灵魂而需要上帝等一等的情形。在世俗污浊的侵蚀下,在名利的诱惑下,“我”丢失了良心,丢失了灵魂,丢失了爱心,不断地向上帝忏悔。文章注重心理描写,形式别具特色,有思想,有创意,立意新颖。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刘洋洋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早教界流传甚广,于是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

但是,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以后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中国人自古即有“神童情结”,但神童大多未必成才。东汉孔融,10岁与士大夫论老子、孔子,长大后当官主政,却弄得民不聊生,最后抛妻弃子独自逃跑,应验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南朝江淹,少年成名文采风流,几年后文章就写得干巴巴,落得个“江郎才尽”的名声。

北宋方仲永,5岁无师自通能作诗,20岁却“泯然众人矣”,徒留“伤仲永”。如今,就连风靡一时的中科大少年班,培养出的“中国第一天才少年”宁铂,最后也在2002年出家为僧。

傅聪三四岁时就已能感受音乐的强大吸引力,但他是直到17岁才立志终身投身音乐的。傅聪坦言“从未做过一夜成名的明星梦”。直到他19岁以后在国际比赛上拿了奖,父亲傅雷还一直劝他“不要一直埋头练琴,多去森林里散步思考、去博物馆和美术馆吸收营养„„”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2011年10月,央视《看见》栏目对他进行专访时,他先是要求父母全款给自己在北京买房,并且声称这样做只是“希望活得有尊严”,继而直指“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当火箭升空加速时,会出现超重,航天器里的人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度带来的后果。张炘炀十六年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这个孩子的内心也承受着必然会有的巨大压力,他的成绩、挣扎、狂妄和脆弱,都是这个压力的后果。

解放孩子们的手吧,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吧,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吧,让他们自由去想。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吧!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此大智慧也。

【点评】

18年江苏语文高考 篇2

关键词:江苏高考,数学,证法

虽然2011年的高考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也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圆锥曲线的定点、定值的问题涉及了几何、代数、向量以及三角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因此有多种求解的思路与方法,能够对答题者的素质、能力进行较好的检测,因此这也是历年考题都会出现的类型,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此类题目的教学。现笔者针对2011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8题的证法进行分析,尽可能的挖掘其数学价值。

一、一道试题的多种证法

2011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8题的题干如下:如图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M、N分别是椭圆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1)(2)略;(3)对任意k>0,求证PA⊥PB。

证法一:设点法

由题意设点P的坐标为(x0,y0),A的坐标为(-x0,-y0),B的坐标为(x1,y1),则点C的坐标为(x0,0)。通过“A,C,B三点是共线”、“点P,点B两点均在椭圆上”,加以分析得出“PA⊥PB”。

证法二:直线法

将P、A、C以及直线AC采用代数式表示,通过带入法得出

证法三:几何转化法

点A的坐标为(x1,y1),B的坐标为(x2,y2),则中点N的坐标为(x0,y0),由此可得P的坐标为(-x1,-y1),C点的坐标为(-x1,0)。由“ACB三点共线”“点A,点B均在椭圆上”、“ON∥PB”,可得PA⊥PB。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定值的问题,同时对学生解方程组的能力,运算求解以及共线问题的解答都有所涉及,是对学生数学综合性能力的考查。

二、同一试题的不同变法

根据本文所述试题,可以将条件和结论进行变更,从而得到新的命题。

命题一,假设PA⊥PB,将AB连接,交x轴于点C,则求证PC⊥AB。

三、同一试题的多种推广

1.命题二推广的不同方法

推论A:椭圆,穿过(0,0)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交点为A、P。点B为椭圆上不同于A、P两点的任意点,求证

推论B:双曲线,穿过(0,0)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交点为A、P。点B为双曲线上不同于A、P两点的任意点,求证:

下文为推论A的证明过程,推论B可仿照此解题过程完成。

证明:设P的坐标为(x1,y1),A的坐标为(-x1,-y1)B的坐标为

四、解题思路的推广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在同一题型、题目中,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展开思考,通过不同的思维切入点找到解题关键。事实上,数学这门学科本就是辩证思维的过程,同一题目,学生所用的方式、思维习惯不同,表现出的解题思路便会有所差异。一道好的数学题本应如此,让学生可从多角度着手,在无限与有限、退与进、整体与局部中逐步探索,发现试题以及解题思路中的变化。

由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一道题目不再单纯采用同一方式讲解,而应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展开引导性教育。目前教学上存在一个弊端,即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会用当下的新知识点解题,没有重视解题对以往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根据本次研究不难发现,一道题目在解题思路上可呈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借鉴这一高考题,引导学生在不同思路下解题,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效果。

五、结论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篇3

2016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1.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自2014年江苏试卷变成第一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5道选择题,分值15分;文言文部分2道选择题、2句翻译题和1道文意的概括题,分值为18分;诗歌鉴赏题3道题目,11分;文学作品4道题,20分;论述类3道题,18分;作文70分。2015年和2014年的结构分值完全一样,2016年保持基本不变,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个体间的得分差距或许也会因此而有所拉大,这是今年试卷结构上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2015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在考场上正常平稳地发挥水平。

2.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同整份试卷结构的平稳一样,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也未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会明》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近四年来,问题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学生太熟悉了。

而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依据文本解析作答,也很常规。

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的概括题是“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传纪类文本一般设题都是关于传主的,比如传主的性格特点、品性为人、思想见解等,而今年同往年的题目不一样,是概括科举考试的特点,这里也顺带涉及到了考生的文化积累,有新意、有创意。

诗歌两道题: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两题均是常见题,但第一题有点变化,是熟悉中的小变化——巧妙地和高中课文中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衔接——学生倘若熟悉《李将军列传》的内容,那么概括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更紧密地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3.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而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③古琴 ④评书

学生恐怕没见识过这类题目,一时有点蒙,自然就感到难。第4题既要思考某同学所写文章的意思,又要思考“寸草春晖”“那些花儿”等是什么意思,才能选正确;第5题,既要知道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各自的特点,又要能理解对联意思,才能匹配成功。

二、选材立足民族,引导关注传统

笔者分析了2016年的江苏试卷,发现在选材上完全立足民族,外国的内容一点没进入试卷,这和以往完全不一样。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表达题除第一题外,第二题到第五题,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固然古典传统不用说,就是修辞题、拟标题对应题,也脱不了古典材料。文言文的概况题,考到科举制度的特点,诗歌鉴赏没考通常必考的技巧题,而是考查李广的事迹,引导学生要重视熟悉《史记》等经典文史学,这两题的出现,是否是让我们重视古代文化文学相关知识的一个信号?

在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上,2016的高考命题者又一次回归传统。比如2011年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2012年师陀的《邮差先生》、2013年老舍的《何容何许人也》)均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2014年《安娜之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的作品,让学生望而生畏。2015年,命题者一反传统,选择了当代作家王安忆的《比邻而居》,文章内容表现当代人的家居生活,让学生感到亲近,时代感较强。而今年所选的《会明》一文,背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学生比较陌生。

论述类文本同样回归古典。2014年是朱良志的《乾坤草亭》;2015年是熊秉明的《罗丹的雕刻》;2016年选用的是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文本借助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来说人的成长过程,有着浓烈的传统文化因素。

所以,整份试卷,命题人似乎在传达这样一种导向:立足民族文化,返归古代传统,重视中华文化。

三、作文材料闪现理性的光辉,思辨要求高

自2013年开始,江苏作文由命题作文变为材料作文,作文的审题难度都不大,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如:2014年的“青春的朽与不朽”,2015年的“智慧”,材料阅读没难度,不会偏题,但要写好,必须有思维的深度。

而2016年江苏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材料阅读有点难,学生考完后大都反映下手不易。这是因为今年的作文题理性色彩更浓,思辨性更强。作文讲说话,讲个性,讲创新,应该都属于材料范畴,偏题不易,但要写出有个性和创新的佳作也难。

18年江苏语文高考 篇4

(2015江苏高考版·高中部分14篇

篇目:《劝学》(从学不可已----用心躁也、《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庄子·逍遥游》。★01、《荀子·劝学》

1、君子曰:。

2、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木直中绳,其曲中规,不复挺者,。

4、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顺风而呼,而闻者彰。,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0、,朽木不折;,。

1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2、,用心躁也。

★02、《师说》韩愈

1、师者,。

2、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

3、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6、彼童子之师。

7、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10、是故,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11、余嘉其能行古道,。12.孔子曰:三人行,。(《师说》 〖孔子曰:三人行,。(《论语·述而》〗 ★03、《阿房宫赋》杜牧

1、六王毕,四海一。

2、,直走咸阳。,流入宫墙。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4、,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5、歌台暖响,;,风雨凄凄。

6、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

8、独夫之心,。,函谷举,可怜焦土!

9、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谁得而族灭也?

10、,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04、《(前赤壁赋》苏轼

1、,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

4、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

6、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况吾与子,,驾一叶之扁舟,;

9、,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10、,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

11、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

12、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05、《诗经·卫风·氓》

1、,抱布贸丝。,来即我谋。

2、,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4、淇则有岸,。总角之宴,。

5、,不思其反。反是不思,!★06、《离骚》(节选屈原

1、帝高阳之苗裔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扈江离与辟芷兮,。

4、朝搴阰之木兰兮,。日月忽其不淹兮,。

5、惟草木之零落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6、,来吾道夫先路。★07、《蜀道难》李白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

5、问君西游何时还?。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6、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使人听此凋朱颜!

7、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

8、剑阁峥嵘而崔嵬。

9、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侧身西望长咨嗟!★08、《登高》杜甫

1、,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

2、,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09、《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1、浔阳江头夜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

2、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

3、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4、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

5、,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

6、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

7、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

8、,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9、,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

11、十三学得琵琶成,。曲罢曾教善才服,。

12、五陵年少争缠头,。,血色罗裙翻酒污。

13、今年欢笑复明年,。弟走从军阿姨死,。

14、,老大嫁作商人妇。,前月浮梁买茶去。

15、去来江口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事,。

1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17、其间旦暮闻何物,。,往往取酒还独倾。

18、今夜闻君琵琶语,。莫辞更坐弹一曲,。

19、感我此言良久立,。凄凄不似向前声,。20、座中泣下谁最多?。★

10、《锦瑟》李商隐

1、锦瑟无端五十弦,。庄生晓梦迷蝴蝶,。

2、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

11、《虞美人》李煜

1、?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2、,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1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大江东去。

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3、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谈笑间,。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人生如梦,。★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1、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3、元嘉草草。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5、凭谁问:,尚能饭否? ★

14、《庄子·逍遥游》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而后乃今将图南。

3、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之二虫又何知!

4、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绝云气,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5、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6、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故曰:。(2015江苏高考版·初中部分30篇

篇目:《论语》、《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使至塞上》、《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泊秦淮》、《春望》、《无题》、《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游山西村》、《破阵子》、《天净沙·秋思》、《己亥杂诗》、《三峡》、《蒹葭》、《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山坡羊·潼关怀古》、《记承天寺夜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论语》

1、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4、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__。

5、由,诲汝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7、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

4、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______________,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受命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并恰然自乐。

5、《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吞长江,______________,横无际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若夫______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7、《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_____________,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_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观沧海》

1、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11、《使至塞上》

1、______________,属国过居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12、《行路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杯投__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公然抱茅入竹去, ______________, 归来倚杖自叹息。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

4、受命以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以伤先帝之明。

5、布衾多年冷似铁, ______________。

6、自经丧乱少睡眠, ______________!

7、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______。★

14、《钱塘湖春行》

1、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4、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

15、《泊秦淮》

1、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16、《春望》

1、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无题》

1、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

18、《浣溪沙》

1、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19、《江城子·密州出猎》

1、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0、《游山西村》

1、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

21、《破阵子》

1、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22、《天净沙·秋思》

1、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己亥杂诗》

1、浩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年江苏语文高考 篇5

吴锦教授对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思考

一、变化的背景:

① 明年的高考是新课改实施之后的高考

② 08年江苏高考会有一个新的方案,有和其他各省颇不相同的内容都要在试题中有所体现。但对过去的考查方式会有所继承,有很大的继承性。不是把以前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的。

关于课改背景对08高考的影响:现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工具性在前,人文性在后,但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很难的,现在提阅读、鉴赏、表达和交流只不过是比过去稍

去稍微完善了一些。

教育部考试大纲规定的文本类型主要有三种:论述类、实用的、文学的。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要掌握这些,必然要透过富有思想内容的文本获得。课标中间提到了语文的运用能力,尤其提到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新的考试大纲有专门的文字叙述,所以高考中应当有这方面的体现。

课程结构性改革,各校表现得参差不齐,选修教材,多选择与高考联系密切的的课程,考试说明中有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但对应的不是必修和选修教材,甚至没有关系。

江苏高考方案对08高考的影响:

⑴平时的学科成绩、素质报告书,目前还是一种试探,模仿美国高考制度,但目前对高考的影响还很小。

⑵分值的变化,我的想法也是很糟糕的,学生很苦,而30分钟要完成40分,对考试说明的制定和实际命题来说,是相当难的一件事。

高考说明,教育部实行的是统一考试,分省命题。除了北京上海有自己的考试大纲之外,其他各省都是根据教育部的考试大纲来进行命题的。所以江苏虽然很向往上海的考试模式,但不可能跟着上海跑,只能用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受考试中心的框框束缚。

二、江苏的考试说明几经变化,现在已经定稿。不得不考虑各方面的意见。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分三大块,必考选考加试。

必考部分:

现在定下来的方案,第一块,现代文阅读(替换科技文),是文学类阅读,(20分,题型,简答题和表述题,不再考选择题)不是论述类,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希望能够了解这几种体裁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以散文和小说为主,也可以,实际上很少或不会,千字以内。选诗歌势必要选新诗,但新诗选材有一定难度,二新诗的命题也有一定难度。大体有两路,一是象征性比兴式的,有一定的哲理,如04年的《草堂•诗魂》,06年的《烟雨牛鹭图》;另一类是日常生活类的,比较平的,07年《麦天》,命题方式会有所不同的,复习的时候是否可以注意这两类文章的区别,表达、内涵、命题的角度小说,考试中心《林冲见差拨》,这一类文学类文本作为必考内容,一是分析作品结构和主题、分析鉴赏评价,主要语句的丰富含义,语句的表现力,作品中的形象等等,大纲上都有体现。新增加了探究,按照大纲上讲,探究性阅读包括三个方面:不同角度层面发现作品的丰富意蕴,从内容和各个角度来探究思想性,二民族心理和人文性,主要注意时代背景、环境、细节、语言表达等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举例解释:

考试中心选《林冲见差拨》,“„„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一题。表现林冲的什么身份、性格、心理。

广东,“我们也不会刻意去制造一种泥泞„„”一题,怎样理解?

山东:“我不会怕冷,却会„„”一题,怎样理解?(寓意、象征意义)

另一题,“作者说人在„„的环境中,往往会„„,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价值?”也带有一定的探究意味。

江苏06,《烟雨牛鹭图》,“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思辨的角度。

07《麦天》,“麦天的忙碌和喜悦,把„„”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鲜亮”“滋味”的理解。学生都是去找句子,不是谈自己的理解,所以得分率很低。

好的探究题,可以因人而异,作出不同的解读,但一定是和文中有很深入的联系,让你透过字面获得深层次的思考。不是表面的。

第二块,古代诗文阅读(20分)

古文3题,3题,没有变化。四选三,实词、虚词、信息筛选、推断和想象。重点是实词。选文比较难,记叙类的文字比较浅易,便于学生理解,要压缩字数,今年570字,但信息量比较大,“率精锐顺江下”基本上都没有翻译正确。文言文的得分率相对还是比较好的。

关于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是15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与、于、予、则、之句子翻译9分,直译不要意译,实词要准确翻译,文意畅通,句意错也扣分,语气也要注意。

古诗鉴赏8分,唐宋诗词为主。要注意诗句的前后联系。注意诗中可能包含几层意思,理解不要过于单一。

名句名篇的默写,8分。14篇,《逍遥游》全篇

义务教育阶段,选25篇,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岳阳楼、醉翁亭记、爱莲说、蒹葭、观沧海、使至塞上、送杜少府、行路难、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钱塘湖春行、泊秦淮、无题(相见时难)、一曲新词酒一杯、明月几时有、游山西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过伶仃洋、枯藤老树昏鸦、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语言文字的运用(18)六选五

语音、成语、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简明生动连贯得体,选用、仿句变换句式

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

关于标点符号、汉字书写规范放在作文中字音要关注07年的命题方式,注意读音与词义的相关性。

词语使用与病句复习时建议分类复习。

注意到金陵中学、南京一中的两次月考都基本是这种结构。近年来长句变短句比较少了,简明、连贯、得体,口语、书面语转换,大致可能延续变化比较大。

四、作文(70)

命题趋势

1.降低审题难度,要让他的精力放在表达上;

2.题目开拓的面可以比较广,不会只有一个方向,限制比较死,(必须跨过这道坎,不好)面要宽;

3.会有一段说明,主要是为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同学设想的,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想要获得高分,应尽量跳出这个范围。

五、选考(18分)

从文本上讲,包括实用类、论述类,二选一

论述类文章包括:论文、评论、杂文

实用类文章包括: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

平常要认定一种文本训练,做的时候选择根本来不及

题型单选和简答,包括四题,很可能2单选6分,2简答(共12分)

内容和能力层级,理解(重要概念、重要句子)、分析综合(筛选信息、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概括内容要点、评价作者在文章的观点和态度)(没有探究题)

六、文科加试(40分)

三个类型

文言文阅读(断句、划斜线,并回答有关问题)10分,断句6分,简答4分

名著名篇阅读。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等(15分)题型包括1道多选,一般选两个错误项,答对一个得两分,答对两个得五分(5分),两个简答题(10分)

例:巴金的家觉民、觉新、觉慧表现了(知识分子、反抗)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反抗

例:关羽能够温酒斩华雄主要出于刘备的力荐(×)

必须对文本熟悉

哪些名著名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24部作品,三国、红楼、呐喊、家、边城、女神、雷雨、欧也妮、哈姆雷特、老人与海。边城和雷雨课本上选了,就在那个上面延伸一点。《呐喊》(课本上有过一点),从命题的导向上来看,希望大家读这些作品。

简答题

例:老葛朗台的性格特点

包括了古今中外,减轻了学生负担。

建议老师分工合作做讲座,每人专攻一块。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5分)

中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

例文:根据文中所讲到的,分析,中国水资源存在哪些问题(全部要达到,要限制字数)

分析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存在哪些途径,文中没有,(会考虑到高校录取,涉及到法律、管理等各文科专业领域)

18年江苏语文高考 篇6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渐变/渐染爪子/张牙舞爪宁可/ 宁缺毋滥

B. 症结/症状曾孙/ 曾几何时里弄/ 弄巧成拙

C. 塞车/ 活塞刨冰/ 刨根究底暴露/ 出乖露丑

D. 连累/ 劳累抹墙/ 转弯抹角强求/强压怒火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 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 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3. 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分)

据说有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参加“《梦溪笔谈》学术研讨会”时,美国专家高兴地说:“欢迎你来和我们合作研讨。”中国学者却谦虚地说:“哪里,不敢当。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很荣幸有机会来贵国学习。”外国专家由此怀疑他的学术水平,并认为这位中国同行缺乏自信心。

(1) 《梦溪笔谈》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 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2页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乡闾,曰:“吾有子矣,后何患?”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丁太夫人忧,服除,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遂拜参知政事。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于是益以公为果可用也。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先期,状公之功行上之太常,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丁太夫人忧丁:遭逢B. 破奸发伏,逆见随决逆:违背

C.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改变D. 若有所属,何也属:嘱托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3分)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③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④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③④⑥D. ①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薛公少年早慧,十余岁时即能属文,其父早就对其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楣,后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 薛公初举进士,把第一之位让给了里人王严,赢得乡人称赞。为官之后,薛公善解民疾,政绩斐然,在莆田时就因悉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

C. 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子中只有薛公直言正谏,虽当时未能说服太后,但太后驾崩前还是意识到了薛公意见的正确。

D. 薛公因病告还,皇上下诏免其上朝,只照常处理政务。薛公多次请辞后才得以退官还乡。在他死后,太常根据有关薛公功行的汇报,议定谥号为“简肃”。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3分)

(2) 然遂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3分)

(3) 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4分)

三、 古代诗歌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3页【注】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1) 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

(2) 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3分)

(3) 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3) 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6)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7) 后生可畏,?(《论语》)

(8) 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诗论》)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4页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张爱玲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牛栏里,积满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不怎样。”

“不怎样!眼见就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找蒋天贵去!”他背过身去,表示不愿意多搭话,然而她仿佛永远不能将他的答复认为满足似的。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去,弯腰把牛栏边的小鸡捉在手中,翻来覆去验看它突出的肋骨和细瘦的腿;小鸡在他的掌心里吱吱地叫。

“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她已经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她用那种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趟我无论如何不答应了!天哪!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了,又是银簪子……又该轮到这两只小鸡了!你一个男子汉,只会打算我的东西——我问你,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依你的意思,不如拿把刀来将我身上肉一片片剁下去送人倒干净!省得下次又出新花样!”她完全失掉了自制力,把蓝布围裙蒙着脸哭起来。

禄兴不做声,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的,不到太阳落山她就会软化起来。到底借牛是正经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就起身,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打颤的声音哭诉:

“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上,被炊烟薰得迷迷蒙蒙。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

(有删改)

11. “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12. “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这句话含意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13.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5分)

14. 有人说,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苍凉”的具体内涵。(6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5页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市改造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镇正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天堂”。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一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没有确认的朝代与地域,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被借用的一个空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经过这样的粗鄙化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几间老屋子,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从哪里感知“博大精深”?

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提高。而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庸俗,甚至徒有虚名,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也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动这股潮流?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毋庸讳言,任何事物进入市场,都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文化更具特殊性,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票房、收视率等等,而放弃文化固有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糟蹋,文化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可见,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靠糟蹋文化来赚钱。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思路。(6分)

16. 文章列举了种种文化遗产被“重新打扮”的现象,请加以概述。(6分)

17.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对文化谋利持怎样的态度。(6分)

七、 写作(70分)

18. 时下,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正版”,可悲的是不少人渐渐活成了“盗版”。事实上,许多人的确就是生活在虚假之中。

请以“守住正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和角度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或套作。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6页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7页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 日 幅 巾 杖 屦 独 游 山 寺 遇 数 客 盛 谈 文 史 词 辩 纷 然 公 坐 其 下 人 莫 之 顾。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选自《青琐高议》)

20. 因王安石曾被封,故世人又称王荆公;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里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2分)

21. 王荆公旁听文史的故事里,众人的惭愧暗示了怎样的为人之道?(2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女性的迫害。

B. 《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风波》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

C. 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D. 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卤莽”“黑奴”的“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强烈情感。

E. 巴尔扎克正是通过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罪恶的发家史的描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特征。葛朗台富裕却极吝啬,他本人粗茶淡饭,严格控制家庭开支,妻子、女儿备受折磨,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陋,陌生人不会想到这里的主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23. 简答题(10分)

(1) 简述《红楼梦》中尤三姐殉情的经历。(5分)

(2) 《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谁?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5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人丑陋吗?

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具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当然,鲁迅也把这种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传教士出于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收呢?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

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尤其是柏杨先生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有改动)

24. 作者所论及的“传教士文学”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试作简要说明。(4分)

25. 从全文来看,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及其效果有何异同?(5分)

26. 为什么说“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6分)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8316424)

上一篇:财政局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的实施方案下一篇:庆祝中国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