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精选12篇)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是xx中学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日子,我代表xx中学全体师生向到会的领导、嘉宾、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春华秋实,盛世相约。今天大家济济一堂,一起回顾xx中学教育的风雨历程。1957年,绿化、黄庄、街北三潭庙分别建立林业初中和农业初中,1963年前后,在沟北、大王庙、城隍庙、周岗和沟王建立初级中学,1968年在沟南建立xx高中,1972年停办,1973年在沟南建立xx联中,1975年高中恢复,xx联中又迁至沟北,1981年高中撤并后建立乡重点初中,1990年新建二初中,2007年秋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原一、二初中合并为xx镇初中。

五十年来历届领导求真务实,励精图治,为xx中学捧回荣誉无数。自建校至今,从xx中学毕业的校友数以万千,遍布四海,成就自我,奉献社会。有的是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bo,有的是独领风骚的科技英才,有的是叱咤zha风云的军旅精锐,有的是富民安邦的政坛砥柱,有的是拔山扛鼎的工商巨子,您的光荣成就是学校最大的骄傲!

近三十年来,我们以“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校训,形成了“博学创新、明德求真”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爱生”的教风,“合作交流、乐学善思”的学风。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质量,丰硕的科研成果,良好的社会口碑,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先后被评为镇平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规范化管理学校、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初中学校、市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高效课堂建设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

回首过去,我们创造了辉煌;展望未来,我们要续写精彩。今天,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衷心感谢社会各界数十年如一日地对xx中学的热情关爱和大力支持,为xx中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指明了奋斗目标。衷心感谢曾经在xx中学工作过的历任领导、所有教职员工——是您们以无比崇高的敬业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xx中学人才辈出、声誉鹊起立下了汗马功劳。衷心感谢xx中学的历届校友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出力,今后让我们加强联系,相互激励。

昨天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她曾经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今天的相聚,我们铭记,因为她又拉近了你我他心与心的距离;明天的憧憬,我们向往,因为有同学间相互牵挂的日子会更加温馨,更加绚丽。

最后,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衷心祝愿我们xx中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铸就新的辉煌!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2

百高目前有特级教师8人, 高级教师81人, 中级教师110人, 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人才8人, 百色市骨干教师27人, 研究生38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 全国优秀教师8人, 自治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3人。

百高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划分明确, 布局合理。校舍漂亮, 校道宽阔, 绿草如茵, 果树成林, 艺术雕塑、角亭池水、文化长廊、名校灯牌、名人画像等点缀其间, 校园环境优美, 校园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园林化校园格局已经形成。一草一木, 一景一物, 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2012年元月, 百色市政府投资4.2亿元倾力打造了位于百色市龙景区的百高新校区。新校区用地面积320亩, 总建筑面积133248平方米, 可容纳5000名学生。校内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 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 篮球场、田径场, 宿舍公寓、师生食堂、停车场一应俱全。

新百高是一所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管理机制一流的现代化示范性高中。新百高给八方学子提供一个展现青春风采的平台和创造书写辉煌人生篇章的条件。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3

景德镇陶瓷学院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也是全国31所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94所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1984年,陶院就已成为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有23个硕士点和9个省级重点学科,学科门类已覆盖了陶瓷工业与文化、艺术的所有领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陶院始终坚持以复兴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为己任,努力引领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支撑中国陶瓷工业发展,坚持“特色名城办特色名校、人才培养立特色名校、学科专业创特色名校、科研创作和国际交流支撑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把陶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名校。经过50年的建设,陶院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陶瓷文化与陶瓷艺术、陶瓷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被誉为陶瓷“黄埔”,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陶瓷学院将以建校50周年为新起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国际化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创新为先导,聚焦国家和江西省科技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抓手,主动与陶瓷行业和江西省区域经济产业对接,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陶瓷行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陶瓷文化的璀璨历史和当代辉煌。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昨天是祖**亲**周岁华诞。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一中建校**周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和**万**人民,向**一中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领导、校友、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人们勤劳创业,开拓创新,创造了“**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兴工旺商”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大**地区领先 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范附小由天后宫迁到西街原严小初级部,也就是现在的严陵镇中心校校址。1978 年学校更名为严陵镇南街小学,**年,更名为威远县实验小学。

从创建到解放的 46 年间,学校仅招收 76 个班,毕业学生**人。从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 29 年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师由原来的 27 人发展到 39 人,在校学生数由原来的 678 人发展到 873 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25 年,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 25 年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占地面积达 4500m2,建筑面积 4800m2,教学班 39 个,教职工 116 名,学生 2602 人。学校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校园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和红领巾电视台,拥有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钢琴室、舞

蹈房、实验室、阅览室等一流的设施,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怡人,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任校长胡素民“严慈兼用”,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勉励学生,培育英才。100 年岁月悠悠,虽一度迁址,虽数易其名,但这种优良的作风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100 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革命烈士胡驭垓,黄浦军校 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共和国一曲曲奋进昂扬的赞歌。

勤耕耘,硕果盈枝喜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校获得了一顶顶荣誉的桂冠,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学实验学校、市最佳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校风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

教育先进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体验教育先进学校等。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也迎来了实验小学青春焕发、欣欣向荣的今天。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是根本前提;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社会家长的鼎力相助是可靠保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特长、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ttzyw.查看)面育人、学思行结合的育人理念是不竭源泉;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办特色学校是必由之路;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坚实基础。

目睹今天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正视缺点与不足,我们将奋力推进新课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争创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和县课改示范学校。我们将以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建立天文观测台、电子阅览室,完善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我们将以创省校风示范校为目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我们将以当现代教师为目标,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我们将以培养现代人才为目标,在重视学生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的前提下,突出艺术、科技、英语、武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办学特色。

灵气,领受着师长的教诲,以优异的成绩与骄人的业绩回报了母校!祁阳县委书记王芳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十一中这所老校的丰厚底蕴、雄浑气魄与时代风采!

八十年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硫市父老乡亲和衡南百万人民的信赖与嘱托,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时代的挑战,共同肩负着把母校建成一所一流中学的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成就只能说明过去,与许多中学的发展目标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不足,我们的教学与现代教学、现代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需要建设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等大量基础设施。

各位校友、各位嘉宾,我们热切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继往开来,奋发拼搏,在我校迈向名校的进程中谱写出新的美好篇章!

最后,祝各位领导、嘉宾、校友和各位同志,工作顺利,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等五县招生,开启了**地区现代基础教育的先河。可以说,**一中走过的 108 周年的历史,是一部追求科学、追求民主、追求创新、追求真理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伴随着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程,**一中在不断的成长和发

展,已经发展成为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著名中学,并正在向全国一流名校迈进。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课程改革、学科奥赛、高考成绩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的一年,是我校在创建全国一流名校的征途中阔步前进的一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优中选优,从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广西师大、云南大学等高校引进了 13 位优秀大学毕业生。校园建设方面,老校区的新高中楼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八里湖新校区的建设也即将竣工,**一中“一校两区”的办学时代即将开启。课程改革方面,去年的课改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今年的“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又在我校成功举行。学科奥赛方面,实现了五科奥赛全线飘红、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列全省 老师们,同学们,后年就是**一中建校 110 周年的大庆之年。见证建校 110 周年,是一个历史机遇,其中更包含着一种历史责任。如何创造新的辉煌来迎接110 周年的校庆,是摆在每一个一中人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将积极做好 110 周年庆典的各项筹备工作,同时,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新的飞跃,以优异成绩迎接 110 周年校庆的到来。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大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葆旺盛的职业生命力。同时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待遇,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动教育观念、思维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教研的创新,进一步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名校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升办学的品位与层次。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大校园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对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将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努力提高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迎接建校 110 周年的历史已经拉开。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正确的办学思路,有全体师生的奋斗努力,把**一中办成全国一流名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在建校*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的闭幕辞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县十一中八十周年校庆。首先,我代表硫市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向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向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表示崇高的敬意,让我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作为一所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学,××县十一中建校八十年来,历经风雨沧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学校各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才。尤其是近几年来,××县十一中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斗,以“自强、团结、求实、进取”为校训,抢抓机遇,开拓发展,学校教学质量和

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学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同时也使我镇的教育迈上的新台阶。在八十周年校庆这一更新更高的起点上,希望××县十一中能再接再厉,为硫市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硫市镇党委、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对学校给予关注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直以来,××县十一中的莘莘学子都以一颗爱校报校的赤子之心关注着母校的建设,惦记着故土的发展,为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限于我镇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虽做了大量工作,但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前进步伐。故竭诚希望大家能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母校的振兴和发展,为母校腾飞献计献策,筹款筹资;希望各位校友今后能常回母校看看,常回家乡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请大家把好的东西带回来,为母校、为硫市的发展贡献力量。你们是××县十一中的骄傲,你们的功绩将铭刻在××县十一中建设的历史丰碑上,将铭刻在硫市的建设和发展历史上。

最后,感谢各位对母校的大力支持,感谢全体与会人员对庆典活动所作的努力。祝××县十一中桃李满园,再创辉煌;祝大家工作顺利,事业发达!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建校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十年风雨沧桑,十载薪火相传。在这硕果累累的岁月,**七中实验学校迎来了建校 10 周年校庆暨第 11 届田径运动会!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这一盛大节日。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今天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届校友及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节日祝贺!十年奋斗不息,十年春华秋实。20**年秋季,**七中勇担社会教育责任,扩大自身优质教育资源,提出再造一所成都七中的办学追求,催化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创建和发轫,拉开了全体七中实验人教育梦想的壮阔大幕。十年后的今天,再造一所成都七中一直是回荡在七中实验这片热土上的最强音,成为学校传承七中百年教育精髓、推行素质教育的巨大精神动力。

十年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秉承成都七中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坚持抓服务、讲实效、促发展的工作原则,努力创建学校文化特色,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凝心聚力,全面推行以学定教、聚焦课堂的教学模式,坚持不懈地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目前,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师资力量日益增强,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现有中小学 137 个教学班,5800 多名学生,790 名教职工。学校由创办之初的 600 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6000 多人,真实而生动地谱写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腾飞的乐章。

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七中实验人始终担负着耕耘智慧、播撒真知、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同舟共济,学校形成了校风纯、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校园氛围,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在近几年来的中考、高考中,学校喜获大面积丰收,超过全市部分国重和省重。尤其是今年的高考、中考再创历史新高:王涛同学以 620 分的成绩夺得温江区文科第一名;重本上线率 46.7%,二本上线率 87%,三本上线率 96%;中考上重点人数突破 300 人大关,重点上线率 48.4%。辛勤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学校因此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获得了全国校园文化金奖中国西部名校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学校中国西部十大中小学品牌学校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成都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温江区文明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回顾历史,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和回味;但此时,涌上心头的更多的是难以言表的感谢:感谢成都七中历任校长和冠城集团董事会的大力支持,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贤达的亲切关

怀,感谢兄弟学校和全体家长的热情帮助,感谢全校教师和历届校友的辛勤付出!是你们以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勾画了一幅又一幅学校发展的宏图;是你们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的火花,推进着学校一轮又一轮的历史跨越。在此,我再次诚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反思,让我们不断超越;憧憬,让我们信心倍增。上台阶,求突破,创特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七中实验人的责任和使命。励精图治,凝聚先辈心智;继往开来,展现今人风采。今后十年,我们将坚定而执著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办学为前提,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指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教育改革为抓手,以家长满意为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名校。

喜迎建校五十周年 篇5

金秋十月,羊城处处流金溢彩。在这收获的季节,****大学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五十年的风雨兼程,春种秋收,无怨无悔;五十年的筚路蓝缕,一路创业,一路艰辛,硕果累累。这所历经曲折仍然奋斗不止的大学正以满腔的创业激情,恣意挥洒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浸润在广东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里。几代人的青春与追求,几代人的创业,多少得失与收获都谱写在这令人心动的乐章里。

半个世纪磨砺成长

****大学的前身是广东省一所曾经广为人知的高等学府——*******。1957年10月,在祖国大地百废待兴之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字、国务院发文批准筹办,之后学校从广州迁往海南通什,1981年从海南迁回广州。四十多年来,学校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数万少数民族大学生。1998年随着广东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广东民族学院改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于2002年再次更名为****大学。

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日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缺乏问题,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设置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1998年,学校更名易制,改办************,并于2002年更名为****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学要建设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龙头”,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基地、科研信息中心和工业实训中心。同时,学校仍承担民族高等教育的任务,继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

从民族高等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再到职业技术师资高等教育;

50年了!50年间,****大学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不平凡的路——

50年的创业筚路蓝缕!

50年的发展弦歌不缀!

50年的精神自强不息!

50年的硕果桃李芬芳!

回首往昔,这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而一路艰辛的学校:从创办民族高等教育,到探索职教师资高等教育,她义无返顾,一次次听从祖国的召唤。

几经易名和拓宽办学空间,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执著精神不改,历经坎坷却不减一脉相承的创业激情。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的师生秉承“艰

苦创业、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传统精神”,使****大学从当初的单一的培训课程发展到今天学科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七大门类,办学层次从建校时的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对这所历经风霜的学府而言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这种执著追求的办学精神写照。

学校目前设有电子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文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政法学院、民族学院、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大学英语部、体育部等3个教学部和广东省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天河学院是学校主办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本科二级学院。共有63个本科专业及其方向,44个专科专业,面向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地招生,在校全日制学生14097人,至今已经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培养8万多名合格人才。学校2000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留学生慕名来校求学。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学与科研联系,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

学校现有教职工1217人,其中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739人,具有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9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24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7人。有数十位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除了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高补贴政策和科研奖励政策外,学校还实施教授每月津贴1000元,副教授每月津贴200元,刚入校的应届博士两年内每月津贴500元的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大学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将超过400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达到120人;努力提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人员在教师、研究人员中的比例,到2010年专任教师中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100人以上;引导教师积极获取“双证书”(教师职称证书、工程技术专业职称证书)。同时鼓励教师尽可能通过生产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让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教学实训。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等科研项目256项,出版学术专著68部、教材91部,发表学术论文2505篇,获国家、省、部、市等各级奖励100多项。

50年的艰辛与坎坷,一路探索发展与创新,成果斐然。50年尽管弹指一挥间,但凝聚着****大学几代人的追求与拼搏,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倾力打造广东职教师资的摇篮

几乎是十年前,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不被纳入视野的教育种类。然而,也几乎是十年前,广东这块充满挑战的沃土因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快速催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职业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师资从何而来?

就广东而言,广东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社会经济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然而,广东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缺乏,与广东实施“科教兴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不适应,急需创办一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解决职教师资人才的匮乏。

于是,从1994年起,****大学义无返顾地承担了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培养职教师资成为学校致力追求的办学目标。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教育乃当务之急,师资又是职业教育之首。

广东是经济发展大省,要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需要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然而,作为日益重视的职业技术教育,之前的师资培养的缺席仍然是制约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广东全省技术人才需求量达500多万人,缺口200万人,职业技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工作母机。

学校改制以来,致力调整专业结构和改革课程,积极为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中学、技校、中专学校培养师资。目前,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校长培训中心”等,为打造广东职教师资摇篮奠定扎实的基础。

“双师型”老师培养“双证型”学生

致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是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综观当下高校发展的规律后形成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新的党政领导邝邦洪、王乐夫、李月、吕清、罗海鸥、潘自勉、林伦伦、林卓、冯灿仪、王培林和老班子成员、广大师生形成的共识。

人才质量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致力于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更是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面对21世纪高等院校的发展与竞争,****大学奋起直追,新一届校党委提出了“突出特色、以质立校、建设新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强调要以质立校、特色兴校,提升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早在1994年,学校已经突破传统的专业课程设计,开设多门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进行有效地探索,取得卓越的成效。目前,学校已经确立了“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型”学生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面向职教”是为职教培养师资,培养“本科(学士)+技师”和“研究生(硕士)+高级技师”的“双师型”师资;“服务职教”是职教师资进修,职教校长培训,专业技能考证;“引领职教”是政策法规研究,教学体系研究,职业资格标准研究。“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具备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生产实践实训教学能力,既能做“教师”又能做“技师”;“双证型”学生是指

学生除了获得大学毕业证书之外,还要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通过相关职业技能鉴定。

建设高水平的工业实训中心是学校创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目前,学校设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电气工程虚拟演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型重点实验室和高等职业技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这些教学设施满足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

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在教育界素有“大学工厂”之美誉。中心面积2万平方米,分12个实训区和虚拟演练、通信工程、模拟数字及电路、微电机运动控制、IT项目学生创新设计室等58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保证了本科教学实训实验的需要,基本上解决了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只注重理论而缺少实训操作的问题,更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个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系列性、综合性的实验实训和创新研发基地。从课程、专业的设置到实训的完成,学生可以在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实现“一条龙”作业,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只能说而做不了”的师范教育模式,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试验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衍达教授先后三次莅临中心,考察后评价说: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从验证型的实验向综合型的项目训练过渡。它的办成“教学工厂和创意工厂”的新思路将会创出特色,特色也是优势。”

培养“双证型”学生是学校提高人才质量培养追求的目标。学校采取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专业口径宽、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以素质+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致力把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高教职教研究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基地建设好、利用好,充分发挥这些基地、中心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双证型学生”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双证型学生”奠定基础。

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双证”(学位证书和技术岗位资格证书)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一直超过96%,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充分就业,这也是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率的根本保障。从2007年开始,****大学迎来50名首届职教硕士研究生,同时还参与为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培养工程硕士,这将为广东职教师资队伍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培训师资,是****大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坚持以“双师素质”为导向,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中职中专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双师素质”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组织并承办了14个校长培训班、49个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23个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班,培训总人数累计达2816人次,学员遍及广东、湖南、天津、广西等省区。

春华秋实 桃李芳菲

50年春华秋实,50年桃李芳菲。50年间,****大学培养的8万多名毕业生奔赴世界各地,在祖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展露才华,报效国家。他们当中,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五一”奖章获得者,有奋战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有勇于开拓的民营企业家,有参加海外维和的和平使者……

当前,****大学秉承“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育人理念,着力营建“校以育人为本、师以严教为业、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依托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和学校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延伸了课程教学和实训的空间,把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成长实验创新。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1项,省级奖励114项。其中学生先后获得:

2004年参加全国本科生数学建模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赛区(中高职及本科学生组)选拔赛”的冠军和季军;

2005年第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全国1项;

2006年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赛三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APIDA第十四届亚太室内设计大奖(学生组)金奖;广东省大学生动画大赛、大学生摄影大赛一等奖;2006年“航天杯”首届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广东赛区暨“动感地带杯”第三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总决赛本科组冠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二等奖;

200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和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学生项目“最具推广值奖”;全国师范院校DV作品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一等奖;广东省第八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获二等奖。

同时,学校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教育,涌现了主动要求到西藏任教的2000届毕业生房秀丽、2002届毕业生吴丽杏、2003届毕业生郑伟等同学;涌现了见义勇为、与三名持刀歹徒搏斗身负重伤的电子工程系98级学生吴宇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6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年间,潮起潮落,天翻地覆,正道沧桑。如今,百年大党立于天地,民众救星皓比明月;宏基伟业,光耀炎黄。亿万青年,誓言铮铮: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名师优生,践诺而行。

凤城伟大,羊岭高崇。1941年,我校在抗日烽火中诞生,迄今已历八秩风华。从筚路蓝缕、新生求变的艰苦创业,到文革十年的负重前行,再到改革振兴、示范提升的中兴发展与世纪超越,定西市第一中学始终立时代之潮头,应国运之所需,砥砺前行,传承文明,培育英才,强国兴学。

此间八十春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凤城脚下的大美校园里,上演了一代代定中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造就了巍巍定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校精神。名师荟萃,春风化雨,几多教师,从青春执教,到两鬓染霜,为定西教育倾注毕生心血,在定中校园成就万千栋梁;八方英才,逐梦名庠,莘莘学子,刻苦攻读赢来学业辉煌,知名校友,兴学强国安邦,造福社会千行。从先辈王墨林杨成栋联合各届人士筹划建校,到首任校长XX、继任校长XX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再到后来历任领导,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历八十载接力建设,才有今日喜人景象。定中一路走来,巍然屹立陇上,亦赖政府关怀,群贤相助,八方共襄。

老师们,同学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党的丰功伟绩,学校的光荣历史,这一切,均需铭记。赓续历史血脉,共襄盛世。致敬_100周年,献礼母校80华诞,我们喜从中来,歌之咏之,舞之蹈之。无论何种方式,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定中深情之万一,牢记党的教诲,传承定中精神,开启未来新篇,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我们要以庆祝_100周年和建校80周年为契机,鉴往思来,继往开来,我们应当:明我定中八十载弦歌不绝之真谛,思我定中持续发展之秘笈,集我定中未来壮大之合力,传我定中代代相袭之精神,承我定中兴学强邦之薪火,开我定中向现代化强校目标迈进之华章!

老师们,同学们,我校是体育沃土,艺术摇篮,尚多元,成其美,挥毫泼墨,舞姿蹁跹,摘金夺银,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特长,锻炼坚强意志,塑造高尚灵魂,这便是定中人的个性,这便是定中人的追求。

老师们,同学们,今日之中国,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今日之定中,正朝着新世纪教育愿景前行。恰逢祖国盛世,又值吾校良辰,我们会继续遵行“守真至善,博学致远”之校训,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凝心聚力,集体前行,为创建全省一流高中不懈奋斗,为强国复兴培养更多英才。

建校五十周年华诞上的发言稿 篇7

在这硕果飘香的金秋九月,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大连交通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值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亲临我校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50年前,应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需要,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在美丽的渤海之滨诞生。两年后,学校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20xx年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学校至今走过了整整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从1956年至1966年为学校的初创时期,学校的创办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经受住了三年自然灾害困难的严峻考验,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使学校从无到有,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从1966年至1976年为““””时期,学校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浩劫,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广大教职员工依然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维系着学校的命脉。

从1977年至1985年,学校进入全面恢复和提高时期。这期间,学校相继出台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恢复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提升。1982年,学校成为首批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第二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从1986年至20xx年为学校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学校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始终坚持“服务铁路”的办学方向,不断增设、拓展和做强服务机车车辆工业和铁路行业的学科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加工工程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我校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大学。

由铁道部划转辽宁省管理后,学校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办学之路。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先后建立了爱恩国际学院、软件学院、独立学院和中日友好人才培训中心。这些新的优质教育平台的建立,扩大了办学规模,提升了办学实力,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转制后,在继续坚持“服务铁路”的办学宗旨,不断做强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坚持教育创新,先后进行了“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传统专业+英语”的国际商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我校新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提升了我校服务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xx年,经教育部批准,大连铁道学院成功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几代大连交大人的梦想。

历经50年的建设发展,今天的大连交通大学,各类在校生已达14000多人,有38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六大学科门类,是国务院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得到全面提高。

历经5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培养了近三万名毕业生,他们在各条战线兢兢业业,勤奋实干,成就卓著。尤其在全国近四十家大中型铁路企业中,我校毕业生被公认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骨干和中坚,他们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母校的骄傲!

历经5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在连续挤压及包覆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型双语辞书编撰等20多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现拥有1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当前,铁路跨越式发展和辽宁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我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学校结合自己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学科专业方面的传统优势,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先后共建了“大连市交通运输装备及配套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大连交通大学中俄科教中心”;今天下午还将与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共同举行“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中心”的签字及揭牌仪式。在这里特别要提到是,我校在去年7月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以促进200km/h动车组相关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为目的,通过人员和设备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双赢的重大举措。我校将进一步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构建客车、货车、机车和城轨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我们愿意为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薪火传承五十载,奋发图强几代人。当我们为学校五十年的光荣历史而骄傲,为卓越的办学成果而自豪时,我们不能忘记为大连交大的发展呕心沥血的历届校领导;不能忘记与学校甘苦与共、矢志不渝的一代又一代教职员工;不能忘记对母校赤子情深、关爱备至的校友们;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长期关注和支持大连交大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各位前辈、领导、同仁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精神,实践“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道路,努力把大连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50年,一段厚重的历史。50 年,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永载学校的发展史册,永远铭刻在我们全体大连交大人的心中。五十年校庆,是我们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大连交通大学一定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开创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8

中山乡中学校长李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风雨兼程四十载,桃李飘香满校园。和着时代的节拍,怀着激动的心情,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喜庆中山乡中学四十华诞。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山乡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今天庆典的各级领导、来宾朋友,向曾经在中山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的老领导、老同事,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事业发展的历届校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敬意!回首中山乡中学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薪火相承、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不懈追求的发展史。创办于1972年的中山乡中学始终担负着播撒真知、传承文明、树德育人的历史使命,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家乡父老因他们而骄傲,中山乡中学的师生因他们而自豪!

四十校庆是新一代中山学子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起点,我们有幸站在这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回望历史,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和回味,开创未来,让我们来不及等待。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在各位领导和历届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怀着教育的理想,以坚强的团队承载社会的厚望,以生命的激扬唱响和谐的乐章,用奋进的足迹展开锦绣的前程,以创新的勇气追求名校的梦想!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各位校友、各位宾朋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祝愿我们中山乡中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铸就新的辉煌!

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篇9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在举国欢庆建国62 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60 华诞。在此,受卢展工书记和郭庚茂省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向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国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建校60 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围绕特色做文章,依靠贡献求发展,培育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特色,培养了10 万余名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华北水院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家水利电力建设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丰富的校友资源,雄厚的校友实力,特别是以陈雷部长、鄂竟平主任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在水利水电等相关系统的优势地位,不仅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办学水平的有力证明,也是河南高等教育界的骄傲!在此,让我们向华北水院历届的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向所有为教育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华北水院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并且发展势头强劲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学校始建自北京后,曾经历过三次搬迁四易校址,最后扎根河南,发展壮大。1990 年迁入郑州办学以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学校主动适应我国水利电力事业发展和河南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发展,以省部共建、博士授予单位建设、更名大学、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等为载体和突破口,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和文化建设,积极创建特色名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如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以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河南省高等教育界占有重要的位置。

20xx年,省政府与水利部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重点建设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河南省和水利部的共同责任。实行以河南省管理为主、水利部重点支持的省部共建,旨在促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其成为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国家、为河南提供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省部共建协议签订以来,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次陈雷部长、鄂竞平主任在百忙中亲率代表团来参加60 年校庆,充分说明了水利部的重视和支持,这不仅是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支持,也是对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希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认真学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握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形势,利用省部共建的有利条件,抓住60 年校庆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有利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继续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实践新的治水思路和实施水利人才战略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在全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再立新功!

最后,衷心祝愿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新时期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扬优势,开拓创新,在中原沃土上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10

老师们、同学们:

在举国上下还沉浸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氛围里,我们又迎来了建校**周年的华诞。今天,我们全体师生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全体*中人自己的节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向全校师生员工,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中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愿!

***中走过的**周年的历史,是一部变革求新的历史,是一部追求卓越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无论是校园面貌,还是办学规模;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办学行为,***中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些历史性的巨变之中,始终贯穿了我们*中人“以天下为己任,为天下而读书”的不变精神,始终贯穿了我们*中人善于继承历史、敢于创造历史的不变追求。一百多年来,我们在变与不变中发展壮大,我们在变与不变中寻找方向。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更加注意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找到了一条既适合*中校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所以学校很快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三年来,***中治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次大飞跃,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快速地提升。本学期开学以来,师生竞赛成绩更是捷报频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全面创造历史新高。一是老师们在全国、全省的说课、录象课、优质课等比赛中全面丰收,许多老师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全省一等奖。二是学生们的各科奥赛成绩全线飘红。截止11月5日,获一等奖的同学近20位,其中**、**二位同学以优异成绩进入信息学奥赛全国冬令营,并获得铜牌。特别值得表扬的,还有**同学,**同学不仅以优异成绩进入物理奥赛全国冬令营,还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奥赛金牌,这是我校历史上,也是**教育史上的第一块奥赛金牌,**同学目前已经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师生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们精品办学、开放办学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中兴旺发达的显著标志。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获奖老师、各位获奖同学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喜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今年我校在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新运动场已经建成,新高中楼已经立项,新校区已经开工。特别新校区的开工建设,为我校第二个百年历史再创辉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维,实现新发展,把***中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名校,为即将到来的建校110周年献礼,是摆在全体*中人面前的新任务。我们要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求“不变”。我们要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动摇,继续高举“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面大旗,这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要坚持学校的办学战略不动摇,继续大力推进精品办学、开放办学的战略,这已经被证明是适合*中实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

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有正确的办学思路,有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把***中办成全国一流名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11

金风送爽,桂枝飘香。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绍兴护士学校建校5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绍兴护士学校50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绍兴护士学校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师生致以真诚的问候!

绍兴护士学校创建于1958年,在办学的50年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治学,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50年来,学校培养了13287名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中西医结合等十多个专业的一线卫技人员。桃李满天下,为诸暨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在这里举行50年校庆,既是对学校50年办学史的庆贺,也是对学校50年发展史的总结,更是对学校50年甚至1XX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点,意义深远。

希望绍兴护士学校以50年校庆为契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护理这块品牌,培育出更多优秀护理人才,为诸暨的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给诸暨的职业教育锦上添花。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 篇12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卫校校友、老师、同学:

正当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八闽大地奏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时刻,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卫生学校迎来了建校70周年华诞。这是我省中等医学教育的一件喜事,在这共庆

华诞盛举之际,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代表福建省卫生厅党组、厅机关,向××卫校建校70周年庆典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奋战在中等医学教育第一线的××卫校离退休领导、老同志和全体师生表示节日的问好!

七秩春秋勤耕耘,教书育人写华章。××卫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征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努力优化办学条件,积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强化质量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高素质的技能型卫生人才,为促进我省中等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推进闽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办学成果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形成了“授业求精,质量第一”和“以人为本,育德育能”的办学特色,其严谨的校风、严明的校纪和严格的管理为我省中等医学教育提供了可贵经验。

上一篇:2024届文科生就业好的专业下一篇:公司概论形考任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