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篇1

人美版

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了解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了解石窟艺术的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学习过程:

a.欣赏《九色鹿》片段

问题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b.导入新课

从《九色鹿》的传说到《九色鹿》的壁画,我们回到敦煌莫高窟。

1、敦煌的简介,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宗教的产物。雕像、壁画表现的是宗教中的人物。

2、请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敦煌艺术。

三、思考与讨论

1、敦煌石窟指古敦煌郡内的所有石窟,包括莫高窟(千佛洞)、榆林峡(万佛峡)、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及一些寺庙等石窟群。

2、雕塑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535-557)菩萨 第45窟西龛内北侧

唐 阿难陀

第45窟西龛内南侧

3、壁画: 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局部)112窟

三兔飞天藻井

第407窟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局部)第130窟

盛唐

四、敦煌石窟艺术形象的特点:

彩塑:

十六国及北魏前期

内容简单,造型朴拙,色彩淳厚,线条苍劲,人物比例适当,面相丰圆。

北魏晚期(西魏)

人物形象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嫣然含笑,衣裙飞扬,形成了潇洒飘逸的风格。

北周产生了面短而艳,温婉娴静,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壁画: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图案装饰画

五、评价与小结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篇2

地景理论, 包含地景艺术和地景建筑在内, 通常被形容为“从大地中来, 到大地中去”。实际上, 地景理论便是人们对自然地貌和景观的认知并加以利用的一种过程。

第一时期, 从人们最早的定居文化开始, 人们就对水文、地理环境与人群安培、社会发展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人类的自然科学水平和生产力都处于相对低下的时期, 人们最关心的是居住安全和农耕。如最早的人类遗址———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便处于西安·灞三角地区第二阶地 ( 上有台地下有河流) 见图1, 就是因为这样的地形地貌可以既保证居住在台地上的人们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又能保证顺利的农耕和狩猎。同时, 高高的台地又能抵御时而泛滥的洪水, 故当时有人在此定居。所以, 在人类定居文化的初期, 地景理论更多的是体现在人们对自然地貌的认知上, 尤其是如何将自然地貌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其功能的最优化使用。此时人们便有了地景理论的意识, 不过还尚未理解到地景理论中的景观意识。

第二时期, 便是西周时地景理论开始注重地理景观的这一重要因素。如《诗经·大雅 ·公刘篇》中就有这样一段记录: 笃公刘, 既溥既长。既景廼冈, 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这段古文记载了西周前期的公刘如何率部选址。从诗文中可以看到, 此时的地景理论不仅仅有“彻田为粮”等对基本农耕和居住安全的要求, 同样的, 也有“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的阴阳风水理论和对地景中景观因素的重视。同时, 又有同老子所讲的“如春登台”一样的感受。 ( 登上高地眺望远处就如同沐浴在春光中, 表达了一种对地景中景观要素的需求) 。

到了秦汉时代, 地景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 并且出现了一定数量关于地景理论的著作。如秦朝首都咸阳, 因选址在渭水之阳, 北山之阳而得名。

汉代关于地景理论的记载颇多, 也有过许多实例, 如历代君王陵墓的选址等。同时, 汉代王侯等级的文人, 运用地景理论营造建筑成功的实例也颇多。如汉诸葛武侯墓, 按照其遗愿将陵墓定址于定军山。墓道大门朝向正东, 正西正南均为高耸的山峰, 北方为土地梁, 同时门前还有水域环绕。这样的山水环保不仅符合墓主生前军师的地位, 也充分利用了地域景观, 寄予了诸葛武侯对日后蜀汉富强的美好愿景。

到隋唐时代, 地景理论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到了一个高潮。而随后的明清时代, 基本上是继承隋唐时代的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不足以有本质上的突破。隋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七年历史, 但是两代皇帝在城市的营建和理论发展上, 却有着重大的贡献。虽然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来看, 隋朝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的大兴土木, 劳民伤财, 但从建筑学角度来看, 两代皇帝却是推动建筑规划理论发展的功臣。工部尚书将作大将宇文恺在规划建造大兴城、麟游仁寿宫和周至仙游宫时, 均采用了结合自然的地景理论。如规划大兴城时, 以典型的方形礼制方城结构, 与山水双阴城址合位。

总之, 地景理论和地景建筑的应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萌芽, 历经西周、秦汉、隋唐发展至顶峰。地景理论同中华传统文化一样, 追求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同时, 地景建筑也融合了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哲学、风水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 一步步发展至今。

2 当代地景建筑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代西方建筑学教育体系下, 地景建筑更多的被认为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最恰当的中文解释。也就是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地景建筑更多的被认为是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而非建筑学, 见图2。但是实际上, 地景建筑同建筑学一样, 被认为是诸多学科相融的产物。

环境本身就是多样的, 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迁更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各种各样的基地环境, 地景建筑师不仅要合理的解决基地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处理并整合基地内元素的优缺点和满足功能需求等建筑场地设计的要求外, 还应该致力于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优雅的环境。面对不断变迁的社会结构和不断发展的建筑技术, 地景建筑及其设计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的在新的挑战下创造出新的活力。

3 案例分析———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

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 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为了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当地政府决定在莫高窟景区之外, 建设一个游客中心, 实现对于游客的分流。游客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游客接待大厅、多媒体展示、数字影院、球幕影院、办公用房、邮局、银行、餐厅、购物区、厨房和其它设备用房等, 总建筑面积约11000 平方米, 见图3。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本土设计案例。我们都知道, 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但本土设计和地景建筑的理念认为, 人造的建筑永远比不上自然的风景, 人造建筑不应当突显于自然之中, 反而应当融入自然, 再造地景。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建于沙漠戈壁滩上, 它的地理位置处于敦煌绿洲和戈壁滩之间, 面向莫高窟的方向是宏伟的沙山和起伏的沙丘, 二者间的距离差不多有十五公里, 这就是莫高窟游客中心所处的基地环境。

在面对这样的环境时, 设计师整个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到底是把它建成像城市建筑一样的一个房子, 还是把它建成像古人在沙山里面掏出的洞穴的那样一种感觉? 当然最终被选择的是后者, 就是用沙丘的语言来塑造这个游客中心。沙流见证了历史长河中世事的沧桑, 整个建筑充满着强烈的流动感, 若干条自由曲面的形体相互交错, 蜿蜒起伏, 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将沙漠地景建筑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建筑的形态塑造上, 结合地景建筑理论, 成功的将游客中心进行再造地景, 使得整个建筑如同一个个起伏的沙丘匍匐在这一片戈壁滩上。

至于建筑细部的设计, 广场的纵深很长, 摒弃一般广场平铺直叙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希望创造出一种介乎于敦煌的绿洲和沙丘之间的感觉。考虑到暴晒夏日的遮荫功能, 又将场地两侧建成树下停车场; 场地中间则希望能够保持一种沙丘的地势状态, 使沙丘跟绿洲有一个穿插, 游人在场地上应该像在沙丘上行走一样, 而不是简单的平面广场。同样的, 建筑起伏的屋顶也应该让游人可以自由行走, 在不同的高度体会戈壁滩的雄伟壮阔。不过出于安全和立面造型考虑, 施工完成后, 游客中心的屋顶并不允许游客进入, 也是小小的遗憾。

建筑内部功能的处理上, 也是有章可循。主要功能包括游客接待大厅、数字展陈厅、购物区、数字影院、球幕影院、办公用房、邮局、银行、餐厅、厨房和其它设备用房等。结合一字形展开的平面, 在建筑中段设置主入口和接待大厅。游客在讲解员的引领下, 可以往西参观多媒体和数字展示。游客也可以直接从主要通道到达数字影院区, 观看数字电影和球幕电影。我们将多媒体展示空间和主要通道尽量拉长, 有利于将瞬间的大量人流疏散分解, 使得人流更加有序。在接待大厅的一侧设置贵宾休息和卫生间。在建筑东侧布置餐厅、厨房、购物区、银行和邮局等。在主入口和最后出口之间布置存包, 方便游客存取。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地景理论, 注重本土设计, 将人造的游客中心融入环境, 化身成为戈壁滩的一部分。由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我们也可以发现, 中国传统的地景建筑设计理论在新的时代也有了新的发展, 既保留了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 又结合了西方的空间营造手法和高新技术 ( 如此案例的建造过程是应用了BIM软件) 与材料。总之,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地景建筑, 也是对地景建筑设计理论的一次突破和创新。

4 总结

地景理论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地貌和景观的认知, 可以说自人类有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意识时, 地景理论便已存在了。在中华大地上,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 人们就已经开始懂得如何利用地形地貌。发展到西周秦汉时期, 又更加重视利用自然景观这一要素, 并且此时的地景理论已经融合了哲学和风水学。到隋唐时代, 中国传统地景建筑理论发展到巅峰, 并出现了如大兴城、长安城等辉煌的成就。

而在新的时代, 地景建筑设计理论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机遇。首先, 地景建筑作为学科分支, 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多元化发展。同时, 在新的理论指导下, 又涌现出了一批批震撼人心的作品。如本文的案例———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 充分发扬了地景建筑所倡导的本土化设计和造景等理论, 也印证了地景建筑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前行。

参考文献

[1]佟裕哲, 刘晖.中国地景建筑理论的研究[J].中国园林, 2003 (8) .

[2]吴良镛.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J].城市规划, 2003 (1) .

[3]孙筱祥.风景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 2002 (4) .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篇3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敦煌莫高窟课件 篇4

《敦煌莫高窟》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5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机理研究 篇6

敦煌莫高窟因其富丽堂皇的壁画而举世闻名,敦煌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自北魏以来,敦煌壁画受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虽然现在人为破坏已经被制止了,但是自然损坏的因素却一直存在。由此引起壁画地仗层的大面积脱落、泥层酥松返碱、壁画起甲、壁画霉菌等病变,造成壁画大面积脱落,损失相当严重[2,3],其中以起甲和酥碱的危害最大。起甲壁画有的鼓起大包,有的完全酥软,手压时就像海绵一样[4,5]。跟酥碱壁画相比,起甲壁画的破坏面积更大[6],所以本文主要以起甲壁画作为研究对象。壁画起甲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以物理过程为主,影响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水分蒸发,而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壁画自身的材料成分,二是壁画所处的气象环境(温度、湿度等)[5,7]。敦煌的气温昼夜变化非常明显,最高达到15 ℃以上,所以可以通过温度和湿度变化研究壁画的起甲过程,进一步分析起甲的原因。研究壁画的起甲机理对于莫高窟壁画的绘制及修复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对气候类似地区,具有相似制作材料及工艺的壁画保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研究表明,相对于湿度而言,温度变化更容易引起起甲病害[8]。从结构力学的观点分析起甲壁画单元,壁画是由抗弯薄板(壳体)构成,四周为受到全约束的超静定结构。有限元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手段,利用它计算得到的结构位移场和温度应力场,可以作为壁画在温度场作用下的起甲机理的分析依据。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13.0 建立温度场下的壁画内力作用模型,分析起甲壁画的临界受力状态[9]。对薄板壁画建立热源模型并进行热力耦合分析,推断壁画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产生及其分布规律,并观察壁画受热膨胀的结果,为起甲壁画的成因及其修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壁画有限元建模

1.1 实体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莫高窟壁画主要由基础支撑体、地仗层、粉层、颜料层和胶结物构成。起甲壁画可分为四类:龟裂起甲、泡状起甲、片状起甲和酥碱起甲[8]。前三种都是由于粉层或颜料层发生起甲,而酥碱起甲是由于地仗层酥碱脱落导致壁画颜料层失去支撑发生的起甲。本文为简化研究模型,仅仅研究粉层和颜料层发生的起甲。根据在莫高窟内实际测量的起甲壁画的尺寸,将壁画模型设置为薄板单元,尺寸为3 mm×3 mm×0.03 mm。关于壁画的热膨胀系数、热传导系数、杨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参数,目前都没有参考的确定值。因此,参考粘土的相关物理参数[10],确定作为复合材料的薄板壁画的参数如表1 所示。

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2.1 网格划分

模型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然后再引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使建立的几何模型真实再现起甲壁画的实际结构,为有限元分析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为了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应合理确定有限元划分方案,这样既可保证计算精度,又不会耗时过多。若局部的结果偏差比较大,则可进行局部修正。本文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13.0 版本),利用由Solidworks软件导入的结构模型建立分析模型,并划分单元。总的来说,单元划分的越小,计算精度就越高,但是相应的计算时间就越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地改变单元的尺寸。起甲壁画有限元网格如图1 所示,假设壁画为几何对称,采用非均匀网格划分。本文采用Solid185单元,即8节点六面体单元,该类型单元是三维固体力学有限元分析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单元。单元中的每个节点沿其坐标方向x,y,z共有3 个平移自由度。网格边长最小值为3.0×10-2mm,可快速生成网格,提高计算效率。网格划分方案和模型坐标系如图1 所示。

1.2.2 热输入与边界条件

温度场的求解方法有解析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数值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热源法等。本文用数值法中的有限元法求解分析。壁画的初始温度设为环境温度22 ℃,本文采用热力耦合的分析方法,应用ANSYS对热⁃应力耦合的处理,采用间接分析热应力。先模拟出壁画的温度场,完成热分析,然后再将温度场的结果作为载荷施加到静力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单元转换,即将热单元转换为结构单元并重新设置单元的属性,添加材料属性如线性热膨胀系数等,设定结构边界条件。从热分析结果文件中读入节点温度,并作为体载荷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上,设置参考温度,求解运算,进入后处理查看计算结果。只有建立合适的热输入模型,才能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壁画的起甲源于温度的热胀冷缩周期性变化引起的疲劳,在洞窟中,引起温度变化的热源可以看成是均布于洞窟中的热源,具体到壁画单元,可以看成是均布的平面热源。简化温度的变化过程,在底板上加一个大小为1 W/mm2的热通量,将对面设计为对流面,如图2 所示。再将温度场的结果加入到静力结构分析中,并施加应力应变场边界条件用以准确观察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和热膨胀后的膨胀结果。在应力应变场边界条件中,底面与墙体的接触处理为固定约束,将此约束简化成底面三个点的固定约束。用固定约束来模拟壁画与墙面接触点,如图3 所示。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通过ANSYS的通用后处理程序,可以清楚地看到起甲壁画温度场变化的梯度模拟结果,如图4 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壁画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的热量逐渐向内部均匀扩散,引起有一定厚度的壁画的温度梯度升高。应力场通过与温度场耦合实现。本文取受热后的等价弹性应变和y方向(垂直于壁画的平面方向)位移进行分析,均以拉应力为主。壁画的应力分布如图5 所示。壁画与墙壁约束点处的应力最大,其他地方都很小。在周期性循环温度场的作用下,导致应力疲劳,壁画外层(粉层或颜料层)与内层(基础支撑体层)之间产生微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逐渐扩大。另一方面,以3 mm×3 mm×0.03 mm尺寸的起甲壁画为研究单元模型,其约束条件设置在单元模型边缘。由温度场引起的热胀冷缩导致壁画的外层和内层之间脱离,如图6 所示,在y方向上壁画的翘起很明显,即壁画产生了鼓包现象。壁画的边缘裂纹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与鼓包现象结合,使得壁画单元的外层大部分与内层产生分离,发生起甲现象。

壁画的起甲部分,外层边缘只有小部分仍然与内层保持一体。在外力作用下,如昆虫在起甲壁画上飞过时翅膀的扇动或爬行时足端爪的钩附行为,都会引起起甲壁画的脱落[11]。从而使得壁画发生不可修复的破坏。因此,壁画发生起甲后,必须及时修复,以避免发生不可修复性破坏。

3 结论

本文建立了壁画薄板的热力耦合模型,分析选择了简化模型,并将壁画受热膨胀过程加以简化,最终获得了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表明,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工作台计算出的结果,便于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壁画起甲的过程,热膨胀变形和受湿气膨胀同时发生,由于湿气膨胀ANSYS分析无法实现,本文只考虑了温度场变化,认为受热膨胀是起甲壁画脱落的主要因素。壁画在温度场中,受温差影响,出现了明显的膨胀起甲现象,当起甲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作用下壁画就会出现脱落。

摘要: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起甲机理,为壁画的起甲成因及其修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ANSYS有限元建立温度场下壁画的内力作用模型,分析起甲壁画的临界受力状态。推断壁画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产生及其分布规律,并观察壁画受热膨胀的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壁画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的热量逐渐向内部均匀扩散,引起有一定厚度的壁画的温度梯度升高。壁画在温度场中受温差影响出现了明显的膨胀起甲现象,当起甲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作用下壁画就会出现脱落。

关键词:壁画,起甲,文物保护,温度场

参考文献

[1]胡明强.敦煌壁画形式元素的现代阐释[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2]马赞峰,汪万福.敦煌莫高窟第44窟壁画材质及起甲病害研究[J].敦煌研究,2014(5):108-118.

[3]臧志成.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四窟《舍身饲虎图》的构图、色彩与变色原因探析[J].荣宝斋,2013(9):56-69.

[4]樊再轩,斯蒂文,里克比,等.敦煌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技术研究[J].敦煌研究,2009(6):19-22.

[5]靳治良,陈港泉,钱玲,等.基于莫高窟成盐元素相关系探究壁画盐害作用机理[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4):450-454.

[6]靳治良,陈港泉,钱玲,等.莫高窟壁画盐害作用机理研究[J].敦煌研究,2008(6):50-53.

[7]林波,王旭东,郭青林,等.敦煌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岩体内温湿度化规律研究[J].敦煌研究,2013(1):86-91.

[8]马赞峰.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9.

[9]凌桂龙,丁金滨,温正.ANSYS Workbench 13.0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0]刘江平,罗银河,张英德.黏土动、静弹性模量相关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427-432.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7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XX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大家好,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龚,大这可以叫我龚导。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内不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闪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妙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威风凛凛的大王;右上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像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和描摹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怀抱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而这一个飞天舒展双壁,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敦煌莫高窟游览记小学作文 篇8

莫高窟的开凿得源于一位法名乐遵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遵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干佛,心有所悟,便在悬崖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和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灵的神像。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开凿了一直延续了10个朝代。

北魏时期,壁画内容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不但本身故事,佛转故事也更加丰富。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篇9

旅英1012 陶浪莎

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

一 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

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 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

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 ‚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 一200%甚至 300%。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敦煌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五一’、‘十一’长假和客流高峰期,每天的客流量都在2000人以上‛。2002年突破5O万人次。由于气候等因素,敦煌的最佳旅游时间是5—1O月,在这段时间尤其是两头尾的‚黄金周‛人流量最为拥挤。

‚片面追求数量型增长的旅游发展模式下,遗产资源的保护受到威胁,旅游质量出现下降,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判断,这样的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也很有可能走下坡路,逐渐失去本身的资源吸引力,失去市场号召力,从而导致旅游业发展的迅速衰竭

(二)洞窟的‚环境疲劳"与‚体质恶化‛

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测算,窟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半衰期分别是0.25小时、1小时和 3小时,由于洞窟内外空气交换条件很差,人们在洞窟里呼吸所排出的水汽的67%、呼出的二氧化碳约52.3%在离开洞窟后仍然留在洞窟内,人体在洞内所发出的‚三气‛(热气、湿气、废气)会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导致崖体及壁画底部产生氯化钠聚积,催化壁画发泡、起甲酥碱等,从而使洞窟陷于‚环境疲 劳‛状态,导致洞窟‚体质恶化‛。

(三)景区内部 ‚城市化‛和外围 ‚孤岛化‛

由于世界遗产的特殊性,在对其面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旅游规划和宏观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在旅游开发观念冲击下,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破坏性开发。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业在景区内的过度发展,破坏了遗产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资源品位,对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景区内的 ‚城市化‛和人口大量涌入对遗产地的包围和蚕食,造成景区外围的 ‚孤岛化‛,终将可能造成景观的不协调和遗产地可能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中国遗产地管理部门往往具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双重属性,这使得遗产管理部门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往往会选择后者。用经济开发区的概念、政策去开发利用保护性的社会公益性遗产地,必然导致风景区遗产地的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使风景区遗产地遭到严重破坏。

(四)‚申遗‛后期管理滞后

敦煌莫高窟遗产景区是现存遗产资源中的精华,在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需要政府抛弃盲目开发的功利心态加强景区管理,提供景区发展和遗产保护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严格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下经营遗产旅游是政府规制的重要内容。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地方政府在遗产地加入遗产名录后,进一步做好保护、管理世界遗产的决策和工作。

(五)多部门条块分割、管理权责边界不明

我国在加人世界遗产公约以前,对文物、风景区、名胜古迹、森林公园等的管理一直实行分部门的管理体制,在现今遗产地范围内,更存在着遗产与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的重叠而造成的权属不清问题。遗产地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导致世界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权力的战场,也形成了责任的真空‛。

敦煌莫高窟风景区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更没有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风景、旅游、土地、文物、宗教等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政策冲突、互相推诿、经费紧张的情况经常出现。虽然 ‚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公安、工商、交通、物价等部门深入景点景区进行大检查,但‚龙多不治水‛的局面导致了景区行政效率的低下和管理的混乱。

三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合理发展

(一)他山之石

德国是世界上对世界遗产保护所作法律规定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如德国《风景保护法》规定:如要占地建厂,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对由于开辟建筑用地而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损害进行补偿。在遗产管理工作方面,德国对世界遗产采用了地方自治型管理,中央政府只负责政策发布立法等面上工作,而具体管理事务则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建立合理的保护管理机制和法律保障世界遗产作为一种公共性资对遗产的保护理应由国家来承担,即由政府来承担保护世界遗产的成本,因此政府也是管理主体。在遗产保护资金投入方面,德国建立了统一的遗产管理机构,遗产管理费用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在资金保障方面,德国立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对象的资金补助额度和数量,其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通常是保护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款项数额巨大。第二,以国家投资带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及个人的多方合作投资的方式也存在。第三,其他各类相关政策的制定也为遗产保护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方式,如减免税收、贷款、公用事业拨款、发行奖券等,这些都使

遗产保护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另外,相关法律还规定,为遗产地修复进行的投资可以减少所交税收。

美国只要是能够达到保护历史现象的目的,美国对待各种保护方法的态度相当开放。‚藏之名山‛也好,新旧并存也好,仿古重建也好,住人也好,空臵也好,只要能将历史的现象保存起来,让现在的美国人了解过去的美国是个什么样子就可以了。与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把重建作为一种正常的方法载入标准,认为复制的也属于文物。

(二)可以攻玉

针对中国国情,进行保护管理这一特点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背景特点,这是指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制度;其二是资源特点,这是指中国文化遗产的类型。这样我国在改进文化遗产管理时不能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制度与标准。因为现时的标准是欧洲人按欧洲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的,未能吸纳中国的文化遗产特点。我们应该以我国的独特性去补充和丰富世界遗产事业。但要使现时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能接受那些基于中国特点的思想、概念和方法,我们应拿出过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让人家信服。制定遗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还应逐步调整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对于莫高窟附近地区污染严重,目前又无治理措施的企业应限期取缔。窟区应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严格控制汽车的行驶和停放,限制各种服务摊点和饮食餐厅的数量和规模。开放机制的重新构建根据游人对洞窟小气候环境影响的规律,确定莫高窟的饱和旅游容量,控制人窟人数,轮流开放洞窟并限定开放洞窟的数量;改善窟内通排风条件,定期关闭洞窟进行检查;制定严格的参 观线路,以延长洞窟栈道寿命 ;建立健全监督执法队伍,加强旅游管理。此外,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向游人宣传莫高窟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有关旅游规定,增强游人的物保护意识。

结语:中国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通过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理论的积淀创新,才能端正思想,科学指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对在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着的严峻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使历史文化遗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得到永续发展。我们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而是要

在切实保护和管理好文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景区和历史文化遗迹。以长远眼光来看,从整体利益出发。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得好,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才会持久;旅游业的繁荣也能够促进遗产的保护和新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保护敦煌市莫高窟在保护与旅游业开工作的整体规划,创造一个适于敦煌莫高窟长期保存的最佳环境,使敦煌艺术文明能够永远传承。参考文献:

1张瑛,孔令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思想在线,2006

2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 ?from=rec&pos=0&weight=7&lastweight=5&count=5,2008

3中国世界遗产,2004 5德国遗产保护对我国现状的启示 ?from=rec&pos=1&weight=48&lastweight=27&count=5,2010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篇10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得知学校这次组织的研学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去敦煌莫高窟参观,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早就听说敦煌莫高窟的宏伟和精湛,这次终于能亲自走进历史的画卷,亲眼目睹那一幕幕的鬼斧神工的雕刻,想想都激动。当兰州开往敦煌的动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的心就仿佛已经飞进了那一个个鳞次栉比的石窟宝库,和飞天一起翩翩起舞。

终于款到了莫高窟,石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0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进入莫高窟,当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的壁画展现在我眼前时,我彻底被震撼了,似乎已经熟睡的历史文化顷刻间在我们凝视的目光中激动地醒来,在这鲜活的阅读方式中,历史的记忆一次又一次被打开,并得以如此明亮地被继承和延续。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每一个洞窟,我们细细品味每尊佛象和雕塑的`韵味,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石刻,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们都在惊叹古人的鬼斧神工,俨然置身于美伦美奂的世界中,置身于“飞天”、“反弹琵琶”的丝路花雨中。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也是这次研学活动的活动之一,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因为这里风很大,风卷着沙子在山上剧烈运动,就发出"隆隆"的声音像沙子在唱,因此得名“鸣沙山”。当你慢慢走近,就可以望见一轮明如玻璃的“月牙儿”--月牙泉。

泉水清澈透亮,如沙漠中的珍珠。倒影着周围的树木,泉水旁边绿树成荫,中间一座古老的月牙阁屹立在这风景如画的世界里,显得古色古香。它与月牙泉相互衬托,让人流连忘返,又叫人难以置信,既想把它拍下来,又想把它画下来。这儿真是沙漠奇观!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六年级的敦煌莫高窟游记600字 篇11

我快步走进莫高窟。那是一座山,并挖了好多个石洞,这些石洞是古代人建造的,所以有许多古文物,比如生活用品、农业用品、工业用品、纺织品……尤其是在唐朝,里面增添了好多奇珍异宝和飞天壁画,从此莫高石窟被称为文化宝库。

我放眼望去,忽然,眼前一亮,4个石像出现在我眼前。好眼熟的石像啊!一尊石像在打鼓,一尊石像在弹琵琶,一尊石像在吹笛子,一尊石像在跳舞。我赶紧跑上前问:请问你们在G20的大型舞蹈上出现过吗?她们回答:对的!有好多的艺术家、舞蹈家来这里看我们!并模仿我们的形象,我们的舞姿才能走上舞台,震惊全世界呢!

我再向前走,又看见一尊高三十三米的石像,这么大的石像,仿佛抬头望着天空。怀着好奇心问:你这么大,怎么没有一处损坏?为什么又抬头望着天空呢?

她答道:那是因为现在的人特别爱护、珍惜我呀!我抬头望着天空,是因为唐朝的人,渴望飞上天空。现在就不一样了,科技变发达了,人们的愿望实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都飞上太空了,我们也感到无比骄傲。

怎么样,有趣吧!在它们的对话中告诉我们:只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祖国更加强大!

老师点评:好哇!从你的对话中看到了莫高窟的伟大,看到了它的价值所在,更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吧!更多的精彩会在你们这一代身上延续。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学设计 篇12

敦煌古称沙洲是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城市,他今天之所以名扬天下,蜚声中外,却是因为一座石窟——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因位于沙漠高处而得名,它与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它是世界上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现存洞穴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石窟建筑群。东西方学者一致认为,他是欧亚大陆最伟大的艺术宝库。是一座刻在墙壁上的博物馆。

敦煌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有492个,共有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如果把敦煌壁画连成一米高的画廊,可以延绵50公里,所以莫高窟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个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壁画上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挽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从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敦煌的历史殿堂。

莫高窟是人类文明的精粹,是人类灵魂凝结出来的永恒力量。

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的,因为他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莫高窟中有辛酸,有甜美有苦涩有愤恨,这些味道,这些感情交织着筑成了莫高窟。

上一篇:手术室细节管理下一篇:中央分隔带绿化改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