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寨鼓楼导游词(共6篇)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它古朴端庄、雄伟壮观,集宝塔和亭阁的优雅于一身,全部纯杉木结构,不施一钉一铆,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运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牢固而谨严。每层檐口采用我国至今保存不多的古典建筑“人字形斗拱”艺术,数百年不斜不朽。顶部中央多安琉璃葫芦,阳光照射,耀眼生辉;翘角上雕塑的禽兽饰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层檐多施彩绘,玲珑雅致,五彩缤纷。其顶层常置一面牛皮大鼓,遇事则由主事击鼓聚众,决策定夺。
侗族的鼓楼,在《北史》卷九五就有侗族先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的记载。《唐书》、《梦广杂著》等古代文献中,均对侗族的鼓楼有较详细的描写,“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由此可见,鼓楼史侗家人集会、议事、休息和娱乐的活动场所,是他们喜爱集群社会生活最明显的体现,更清楚地展示了以原始鼓楼文化的情景。
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都爱聚集在鼓楼,吹起芦笙曲,弹起牛腿琴,跳起多耶舞,唱起琵琶歌。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歌唱美好的新生活。鼓楼成了歌的海洋,洋溢着幸福和欢笑。著名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调”,就是在这里得以完善和提高,为填补祖国音乐艺术的空白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侗族人民的骄傲,是侗族鼓楼文化的最好见证。
我常想,侗族人民为什么对鼓楼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建造鼓楼格外热心?不论工程多大,耗资多少,都是侗民自愿捐款、捐料、捐工集体修建。鼓楼建成后,要推选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壮年人看护,每天把鼓楼打扫得干干净净。炎炎夏日,将一桶桶清泉水挂在楼柱上,供人们解渴;隆冬岁月,则燃起篝火,使鼓楼里温暖如春。
鼓楼,连着侗家人的心。
千百年来,鼓楼作为历史的证人,一直和侗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包含着侗家人的无数辛酸和欢乐。有首侗歌是这样唱的:“鼓楼是村寨的暖和窝,没有鼓楼没处寻欢乐,高高的杉竖起鼓楼架哟,有了聚集的场所有了欢乐的歌……”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鼓楼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鼓楼导游词1走进侗乡,不论向哪个寨上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象征民族团结、吉祥兴旺的鼓楼。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它古朴端庄、雄伟壮观,集宝塔和亭阁的优雅于一身,全部纯杉木结构,不施一钉一铆,顶梁柱拔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运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牢固而谨严。每层檐口采用我国至今保存不多的古典建筑“人字形斗拱”艺术,数百年不斜不朽。顶部中央多安琉璃葫芦,阳光照射,耀眼生辉;翘角上雕塑的禽兽饰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层檐多施彩绘,玲珑雅致,五彩缤纷。其顶层常置一面牛皮大鼓,遇事则由主事击鼓聚众,决策定夺。
侗族的鼓楼,在《北史》卷xx就有侗族先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的记载。《唐书》、《梦广杂著》等古代文献中,均对侗族的鼓楼有较详细的描写,“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由此可见,鼓楼史侗家人集会、议事、休息和娱乐的活动场所,是他们喜爱集群社会生活最明显的体现,更清楚地展示了以原始鼓楼文化的情景。
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都爱聚集在鼓楼,吹起芦笙曲,弹起牛腿琴,跳起多耶舞,唱起琵琶歌。他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歌唱美好的新生活。鼓楼成了歌的海洋,洋溢着幸福和欢笑。著名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调”,就是在这里得以完善和提高,为填补祖国音乐艺术的空白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侗族人民的骄傲,是侗族鼓楼文化的最好见证。
我常想,侗族人民为什么对鼓楼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建造鼓楼格外热心?不论工程多大,耗资多少,都是侗民自愿捐款、捐料、捐工集体修建。鼓楼建成后,要推选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壮年人看护,每天把鼓楼打扫得干干净净。炎炎夏日,将一桶桶清泉水挂在楼柱上,供人们解渴;隆冬岁月,则燃起篝火,使鼓楼里温暖如春。
鼓楼,连着侗家人的心。
千百年来,鼓楼作为历史的证人,一直和侗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包含着侗家人的无数辛酸和欢乐。有首侗歌是这样唱的:“鼓楼是村寨的暖和窝,没有鼓楼没处寻欢乐,高高的杉竖起鼓楼架哟,有了聚集的场所有了欢乐的歌……”
我虽是汉人,却生长在侗乡,是鼓楼里的山歌把我养大,自然对鼓楼有着深深的眷恋。无论走到哪里它都在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伴随着我的生活,激励我迈步在人生的旅途上……
鼓楼导游词2侗寨鼓楼,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从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条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密檐式等多种。无论何种鼓楼,一般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为顶尖部,用一根长约3米的木柱或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并套上由大到小的5至7颗陶瓷宝珠,使顶尖部成葫芦型,犹如塔尖,凌空而立。顶盖是绚丽多彩的楼顶,多为伞形。顶盖形状有四角、六角或八角。顶盖下斜面的人字格斗拱,像蜂窝百孔窗,其周围木雕像燕窝垒泥点,工艺精巧,造型别致。中部是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檐一般都是六角,亦有简便的四角或复杂的八角。每方檐角均为翘角,层层叠叠,重檐而上。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楼身以四根粗大、笔直的长杉木为主柱,从地面直通楼顶,极为壮观。楼内或雕塑,或绘画,鱼虫鸟兽,栩栩如生。鼓楼由各村寨群众投工献料,集资筹建,由侗族能工巧匠自行设计,自行建造。整个建筑没有图纸,数百上千根梁、枋、柱的尺寸全凭心中计算。这种能工巧匠遍布侗乡,尤以贵州黎平、从江等地为最多。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挂牛皮长鼓一面,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项,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匪盗,也击鼓呼救,这样,一寨传一寨,信息很快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闻声而来。所以,侗族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侗寨鼓楼为数很多,仅贵州从江、广西三江两县就有220余座;仅广西龙胜平等乡平等村就有11座;而黎平肇兴,一个寨子就有5座雄伟壮观的鼓楼,故被中外游人称为“鼓楼群”。
鼓楼导游词3上回说到回民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们下一站就去钟鼓楼。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再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妈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钟鼓楼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观!
鼓楼导游词4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天津**旅行社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旅游活动。我叫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旁边这位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师傅。今天就让我们这一老一少为您服务,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量满足。我真心的祝愿大家能在今天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现在是在南门外大街上,很快就到鼓楼了。我在这里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繁华商业区。它是天津的发源地和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他夺取皇位后,于1404年在天津设卫,同年修建了天津城即老城厢,并以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四个城门。它也是鼓楼商业街的前身。
好了,我们到鼓楼商业街了,现在是9:30,我们12:00准时回到车上,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车时随身带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放在车上。记住我们的游览车为白色客车,车号为津A1111。
大家看我们身后的就是鼓楼商业街了。我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鼓楼商业街重建后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北,南,东延伸,形成三条繁华的商业街道。整个街区都是明清建筑风格,是集旅游,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商贾步行街。我们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称东方不夜城,它对面的北街又称古董珠宝街,东街又称精品购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还要说是鼓楼。鼓楼位于城的中央,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远远的看到。鼓楼其实并没有鼓,实际是钟楼。楼上原有一副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原来大钟每日早晚各敲54下,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大钟每天提醒市民的作息时间,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鼓楼被列为天津卫三宗宝,即鼓楼,炮台,铃铛阁之首。重修后的鼓楼共有四层,下面三层是天津危陋平房改造成果展,四层为钟楼,新钟重达3顿。新建鼓楼又以新的风姿成为天津的象征。
在东街上还有全国第一座以戏剧为主题的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也是广东会馆旧址。一会儿我会在那给您做详细地介绍。下面就让走进鼓楼商业街来领略一下它独特的文化气息。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广东会馆的戏楼,这些是当时看戏的茶座,大家先找个位子坐下歇一会儿,听我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始建于1903年。2001年被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收入《世界精品建筑》,天津独此一家。戏楼作为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典式戏楼。广东会馆在建筑上集南北风格为一体,外部采用北方的楼砖建筑,内部采用潮州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柱。大家可以看到,这整个戏楼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刻完之后运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来的,整个建筑没有用一个钉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它也是丝毫不动。
我身后的这个舞台是伸出式舞台,这种舞台三面接触观众,您坐在下面时视线不受阻挡,可与演员达到充分的表情交流。自1908年上海受到西方的影响兴建了第一座镜框式舞台,也就是幕在前,台在后,我们传统的伸出式舞台就从中国舞台建筑中绝迹了。因此,广东会馆的戏台成为我国伸出式舞台建筑的绝唱。
大家抬头看,舞台顶部有一个螺旋状的藻井,玲珑剔透,金碧辉煌。它由数以百计的斗拱组成,演员在舞台上不用扩音器,它将声音吸进,再折射出去,能够保持自然的音质和音量。而且我们发现戏楼内和舞台上没有一根柱子,您的视线不受阻挡。同时,舞台仅比地面高一米,您的视线也基本是平视的;如果您坐在高4米包厢里,俯视台上的角度为100150度,正好符合生理视觉特点;这体现出戏楼的设计者充分地为观众着想,很好地解决了视、听效果的问题。
我们看这块匾额,写着薰衣南来,意思是好运从南方飞到北方来;在它下面是镶嵌着天官赐福的彩色镂空木雕,中间有一个穿红袍的天官,他站在祥云之上,手指着红日,意为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着一个仙童,手里托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三枝毡,意为平升三级。也就是说升官发财的日子不远了,还要连升三级;在天官的身后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个角浮雕着口衔桃枝的蝙蝠,意作福从四方来。整个画面紧凑匀称,堪称彩色木雕的杰作。
会馆建成后,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在此发表演讲我亿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还有许多艺术家像邓,颖超、梅兰芳等都在此演出过。作为全国第一座戏剧博物馆,我们在戏楼的后面展出了戏剧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个剧目,将近百十人。再有,后面还有一个四合院,包括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京剧发展史和梨园拜师堂。
现场解说到此结束,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己游览。在此提醒大家游览中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我们的集合时间是12:00,到时我会在车场恭候大家,我们的车牌号是津A1111,白色车。
我们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见。俗话说: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重逢。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大家服务。谢谢!
鼓楼导游词5我们先去参观了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比如:盘香,时辰烛等等。盘香有点像蚊香,但是盘香是被一根绳子吊在一个木架子上的。盘香上有很多刻度,点燃盘香,每烧过一个刻度,就表示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时辰烛和盘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来表示时间的。
两点半钟,击鼓表演准时开始。那里有二十五面更鼓:一面主鼓,高2.4米,直径1.6米;二十四面群鼓,都是一样的尺寸,但都比主鼓小。敲主鼓的人站在两级台阶上,两手各拿一根敲鼓棒,用力的敲。还有四个人在敲其中的四面群鼓。鼓声浑厚,欢快。
看完击鼓表演,我们就下楼。下楼和上楼一样都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台阶。上台阶的时候,我觉得兴致勃勃,一点也不累。下台阶的时候,我感觉左腿发紧,我两手扶住扶手,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终于下来了,好险啊!
鼓楼导游词6钟鼓之声沧桑、浑厚,让我想到一切永恒的东西。我想,这旷野上的回响是一种广博包容的心境。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里,我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在挣扎中前行。战争的炮火却摧残着文明,践踏着生命,让我们痛心疾首。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和平。
我听到智慧的声音说:“科学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其实,生命中深刻的本质同样不存在国界。
玛丽·居里把镭献给了世界,世界献给她永远的爱戴。这是一种最博大伟岸的互助。这样的境界需要我们忘记争斗,不计较狭溢的“得”与“失”,抛弃个体的私心高远地看世界。这样,人的心灵才能沐浴在暮鼓晨钟的深厚里得到净化。
我是一个柔弱女子,但我的心里常常充溢着勇气。我愿用我的精魂铸一把剑,斩断人们心中的壁垒和国界线上冰冷坚硬的城墙。我愿各种肤色的人亲如兄弟,都能体会到“互助”的快乐与温暖,为着这梦想,我愿在日出的地方日日祷告上苍。这也是我们都该不倦追求的明天,因为“互助”的世界是那样美丽而安详。
暮鼓与晨钟,在如水的夜色里,又一次回响在我不眠的心中。朋友,让我们一起许一个美好的愿望吧。
鼓楼导游词7侗寨鼓楼群分多柱和独柱两类: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衬柱;独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撑,直立于鼓楼中央,直伸顶端,底层四根衬柱。不论何种建筑 形式,其顶层均置放齐心鼓,故人们称之为鼓楼。鼓楼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设计,没有图纸,数百根梁、柱、仿的尽寸全凭心中黔算。整体全系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榷衔接,不用一钉一铆,上下吻合,采用柱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造形 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个 部分。
上部为顶尖部,由一根铁柱立于顶盖中央,套上陶瓷宝珠,呈葫芦型,犹如落尖,凌空而立。顶盖多为伞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状。中部为层层叠楼,形似宝塔楼身。楼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为翘角,并雕塑禽兽,神形兼备,校期如生。翘角层层叠叠,重棺而上。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极为壮观。植板上绘有龙凤鸟兽、古今人物、花草鱼虫以及侗族生活风俗画,玲拢雅致,五彩绞纷。底部多为正方形,楼四周设有木质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圆形大火塘。鼓楼建筑独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联合国机构一官员称赞说:“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鼓楼是侗寨团结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齐心的表现。
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楼,或以房族修建,或几个姓氏合建。全县共有鼓楼321座。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最为集中,人们称之为“侗寨 鼓楼群”;坝寨乡青寨鼓楼是县境内现存历史最久的鼓楼:岩洞乡述洞村的独柱鼓楼,是目前仅发现且保存较完整的奇特鼓楼;肇兴乡纪堂村两座鼓楼,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纪堂建楼高师最负盛名,凯里金泉湖八据、八 角、十七层、高三十三米的鼓楼和北京中华民族园、上海中华民族大观园的鼓楼,都出自陆文礼等建楼高师之手。鼓楼多建在寨中央,与戏台、歌坪相结合,是集会、议事、文化娱乐的好场所。鼓楼雄伟壮观,裴声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旅游生活中最温馨的一章。它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 着一个民族,屹立在锦秀中华的大地之上。
鼓楼导游词8这座鼓楼高三层,楼底的一层,是用砖砌成的一座方台,下宽上窄,辟有四个拱形门洞,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这座台子上,修建了两层楼。第一层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楼的第二层,悬有重三百斤的铁钟一口。楼前有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木板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诗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词里写鼓楼撞钟的景况说:“本是钟楼号鼓楼,晨昏两度代更筹。
声敲一百单零八,迟速锅腰有准头。”原来守鼓楼的是一位驼背的老人(俗称驼背为“锅腰”),他每日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城墙被拆除,独独留下了鼓楼幸存。不久,楼为消防队占用,作为瞭望台。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照原样重建,楼顶大梁上改复绿瓦,较前更为美观。重建后,把鼓楼四个城门的名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请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并重书了梅小树的对联。这座鼓楼,碧瓦丹楹,焕然一新重新成为津门一景。
鼓楼的大钟直径1.4米,高2.3米,重约1500公斤,被誉为天津的“钟王”。此钟用铁铸成,铸工精细,造型古朴。钟体都是阳铸浮雕,钟钮铸成交尾双螭,片片鳞甲清析可辨双螭的两个头和四只脚,连接着钟体,另四只脚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钟肩倒覆莲瓣二重,沿钟身周围分隔成八块长方形框格,上下两层。钟的腰部铸着云龙和折枝花卉连续纹样,作为装饰。钟口八个莲瓣的凹处,各铸一个八卦符号。从铁钟的下框格间所铸“衮(究)州长老院”五字可知,此钟原为建于宋朝元佑年间的克州长老寺的东西,最晚铸于明末清初,是后来移到天津鼓楼悬挂的。这口大钟现 在放在邃园回廊的水泥座上,虽然不能撞响,但仍是一件铸型精美的艺术品,可供人们观赏、联想。
重建的鼓楼与新建的商业街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青砖瓦房,碧瓦丹楹,雕梁画栋,商铺林立,是一道天津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风景线。
作为天津卫标志建筑物的鼓楼,历史上曾两建两拆。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至明弘治年间(公元1493年左右),山东副使刘福兵备天津,将土城甃以砖石,并于城中心十字街处建鼓楼。1900年,八国联军侵津。第二年城墙被迫拆除。鼓楼也日渐颓圮。1921年,鼓楼拆除重建。1952年11月7日,因贯通道路,鼓楼又被拆除。
鼓楼导游词9各位游客:
我们眼前一前一后两座高大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即今天的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占地约13000平方米。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古代,钟楼和鼓楼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带,作为报时和聚众议事的工具,还有另一种,建于宫廷内,做报告时间和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钟鼓楼各地都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元明清三朝,北京的钟鼓楼相当于每日发布标准北京时间的国家授时中心,是钟鼓楼中的“权威”。
元代鼓楼在大都中心,原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之义,其位置在明清鼓楼以西,今旧鼓楼大街南口。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城,重建钟鼓楼。据谈迁《北游录》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钟楼和鼓楼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嘉庆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民国年间钟鼓楼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1923年)将鼓楼改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钟鼓楼,1987年和1988年鼓楼和钟楼相继开放,随后作为展览功能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和利用。1996年,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早在宋朝时候,宫廷内就有了以水流作为动力的自动报时的机械钟,当时叫做水运仪象台,主要作用是观测天文,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被皇室垄断,无法普及,终于导致技术失传。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报时装置还是使用青铜钟。钟楼建筑高大,所以钟声可以传的很远,把时间告知这个城市。
而鼓楼在城市中的作用一般是聚集众人议事,当有重大节日或者战争时候,也用来聚集民众。此外,古代城市中夜晚是实行宵禁的,禁止一切商业活动和娱乐活动。每到傍晚,鼓声敲响,商贩们便开始收摊,铺面也纷纷打烊,待到第二天早上五点敲完亮更鼓以后,人们才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鼓楼,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被称为马道,大家登楼的时候可以数一数脚下的台阶,看一看到底有多少,待会儿登上主楼的时候大家把答案告诉我吧。
好了,现在我们就站在鼓楼的上面,刚才让大家数的台阶谁能告诉我有多少台阶?对了,是69个台阶,从一层马道到二层击鼓厅,需要登60级又9级台阶, 为什么是69级台阶呢?因为60代表古代纪年的周期,60年一轮回;9-代表九五至尊,至高无上的意思。
现在我们登上的城楼高大敞亮,面阔五间34米、进深22.4米,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通体彩绘,方砖墁地,金碧辉煌,四周回廊环绕——扶栏远眺,除了南望中轴线上的景山和故宫外,就连人民大会堂旁国家大剧院那巨大的水滴,以及北海公园的白塔也尽收眼底。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鼓楼最有名的鼓。城楼内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按农历二十四节令而设置),可惜现在仅存一面残破不堪的主鼓了——它高2.22米,鼓面直径1.4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鼓面上有多处刀痕,是庚子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所毁坏的。1987年,北京民族乐器厂曾按这面主鼓同样的规格复制了一面新鼓,参加过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钟鼓齐鸣的开幕式,和首届北京文物节,如今也被陈列在这里。
除了这两面大鼓外,如今里面还摆放着25面新的更鼓,它们是按照清代嘉庆年间的尺寸复制的,主鼓高2.4米,面径1.6米,群鼓24面,高1.6米,面径1.12米,主要用于定时的击鼓表演。20xx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谱的作者是中央民族乐团打击声乐部首席朱啸林先生),鼓声持续3分钟,到20xx年元旦0 时结束。鼓楼从20xx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所以今天我们很幸运,待会儿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击鼓表演了。
在击鼓前我们先来看看鼓楼的“铜刻漏”。
据史书记载,鼓楼旧名齐政时,就已拖置铜刻漏,制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铙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是增添,冬则用火温之。可惜这座宋代的铜刻漏早在清初就已遗失了——如今依据史料记载仿制了一台陈列在这里,有意思的是它还依时运转,随箭尺浮升,铙神击铙报时,看来十分有趣。
好了,欣赏完了鼓楼,接下来我们就去对面的钟楼看看吧。请大家小心下楼,不要拥挤。
刚才,欣赏完了鼓楼的鼓,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钟楼的钟吧。钟楼在北,距鼓楼大约100米,是昔日京城中轴线最北的端点了。青砖灰墙乌瓦,与赭红色的鼓楼相比显得别有一股灵秀。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重建,为了防火,所以整座建筑采用无梁式砖石结构——它占地57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高低两层,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其中底层四面开券门,内呈十字交叉,中间是一边长6米的天井,东北角开有一登楼的小券门,内设75级石阶至二层。
钟楼南门正中,立着一通螭首方座的御碑,是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钟楼重建后所立,碑首题额《御制肇建钟楼碑记》,不过有意思的是,碑阴则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那位京兆尹薛笃弼手书的《京兆通俗教育馆记》——当年正是他将钟鼓楼易名为“明耻楼”,而辟为“京兆通俗教育馆”的。
现在,大家沿着这75级石阶上楼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着急,慢慢上楼。二层基座为正方形的汉白玉须弥座,面阔三间,四面各有一拱券门,左右对称开券窗,周围环以汉白玉栏杆,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悬挂着一口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铸造的大铜钟,高7.02米,下口直径3.4米,重约63吨,据说是目前我国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铜钟,撞击时“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有“中国古钟之最”之称。它是研究古代冶金史和大型青铜器物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
北京钟楼的传说:“古钟之王”与“铸钟娘娘”:在北京钟楼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声浑厚有力,洪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古钟之王。如此巨大的铜钟是如何铸造的呢?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可是3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的太监,并限令80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
负责铸钟的师傅名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造这口大钟,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这天回到家里,他嘴里仍然念叨着:“什么原因铸不了钟呢?怕是缺什么东西吧!”
这时,女儿华仙过来了。提起华仙,那可真是个好姑娘。她不仅自幼聪明伶俐,而且还跟父亲学会了不少铜匠活儿。由于母亲早丧,她14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当时她16岁了,出落得如仙女一般,大家都夸老铜匠养了个好闺女。
为铸钟的事,她也琢磨好多日子了,见父亲发愁,忙上前说:“爹,是不是因为火候不到?”
老铜匠一拍大腿:“有道理!不过,如何提高炉温呢?”
“我有办法。”华仙胸有成竹地说,“铸钟那天您带我去吧。”
铸钟这天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眼见这最后一炉铜水又要失败,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美丽的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
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终于铸成了。
为了纪念这位为了铸钟而献身的美丽姑娘,人们尊称她为“铸钟娘娘”。每逢风雨之夕,钟声凄凉悲切。这时,昔日北京城的妈妈们就会对孩子说:“睡觉吧,钟楼打钟啦,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啦......”
现在钟楼的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这老人就该说了:这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说这铸钟师傅里有个年纪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个小女儿。这天小女儿来到铸钟厂给爸爸送饭,知道了大家的事情。没想到一头冲进了化钟炉。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拦,可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绣花鞋。可谁知大家一看化钟炉,铜水变成了另一种颜色。大家齐努力,竟连夜铸成了大钟。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现在好像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
原来鼓楼到了,这儿的一个大钟特吸引人眼球。妈妈说这个大钟至今还依然为附近的老宁波居民提供着准确的报时。鼓楼的建筑沉淀着浓浓的古建筑特色,使人如同见到了一位慈祥的老母亲。
穿过鼓楼的门洞,踏过长长的古道,我们转眼便到了步行街。那里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商铺中各种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我。我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双眼睛。那一个个喜庆又精美的中国结,一只只现场制作的玻璃小天鹅,一个个带着民族特色的花式布娃娃,还有神态各异的泥娃娃,都是我喜欢的商品。我把玩着各种精致的物品舍不得放手,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对我说:“不能太贪心哦,只能挑一种买下来。”我心想:妈妈真吝啬,但也只好作罢。我千挑万挑,终于选定了一串晶莹剔透的珠子手串,谁叫我是个爱漂亮的小女孩呢!
作为一个小吃货,来到鼓楼怎么可能错过各种美味小吃呢?金黄松脆的油赞子,外焦里嫩的脆香鸡排,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甜甜糯糯的桂花汤圆,还有香滑的奶茶……好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啊!
鼓楼凌驾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相互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奇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黄昏时伐鼓向全城住民报时,故称鼓楼
古时击钟报晨,伐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伐鼓以报时,“三鼓”,就是“午夜”,“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需制作高楼,配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附近的住民糊口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其时人们最认识的动听之声了。李允宽所誊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一语道破,声名白鼓楼的现实意义。
此刻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远望全城景致。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构筑物的首要符号和代表之一。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欢迎各位的到来,我叫林媛是青旅的一名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林。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驾车经验很丰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们现在开车前往鼓楼商业街,中午12:30用餐,下午游览古文化街,晚上5点返回酒店。在接下来的游览活动中请大家多多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给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后在此预祝您旅游愉快顺利。
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现在是在南门外大街上,很快就到鼓楼了。我在这里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鼓楼商业街位于天津老城厢繁华商业区。它是天津的发源地和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朱隶发动了“靖难之役”,他夺取皇位后,于14在天津设卫,同年修建了天津城即老城厢,并以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四个城门。它也是鼓楼商业街的前身。
大家注意一下,现在是9:30,我们12:00准时回到车上,请大家记住,我们所乘的车是韩国大宇车,车牌号为津at1160而且在车前窗右下方有“天津青旅”字样。好了,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按顺序下车。
大家看我们身后的就是鼓楼商业街了。我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鼓楼商业街重建后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北,南,东延伸,形成三条繁华的商业街道。整个街区都是明清建筑风格,是集旅游,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商贾步行街。我们后面的就是南街,又称“东方不夜城”,它对面的北街又称古董珠宝街,东街又称“精品购物街”。
而它的重中之重还要说是鼓楼。鼓楼位于城的中央,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远远的看到。鼓楼其实并没有鼓,实际是钟楼。原来大钟每日早晚各敲54下,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大钟每天提醒市民的作息时间,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鼓楼被列为天津卫三宗宝,即鼓楼,炮台,铃铛阁之首。重修后的鼓楼共有四层,下面三层是天津危陋平房改造成果展,四层为钟楼。
在东街上还有全国第一座以戏剧为主题的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也是广东会馆的旧址。一会儿我会在那给您做详细地介绍。下面就让走进鼓楼商业街来领略一下它独特的文化气息,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广东会馆的戏楼,这些是当时看戏的茶座,大家先找个位子坐下歇一会儿,听我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戏楼作为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典式戏楼。广东会馆在建筑上集南北风格为一体,外部采用北方的楼砖建筑,内部采用潮州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柱。大家可以看到,这整个戏楼都是金漆木雕的,它是在南方雕刻完运到北方,又重新拼接起来的,整个建筑没有用一个钉子,在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它也是丝毫不动。
我身后的这个舞台呢是伸出式舞台,这种舞台台在前,幕在后,没有天幕和边幕,三面接触观众,这样,您坐在下面时视线不受阻挡,可与演员达到充分的表情交流。自1908年上海受到西方的影响兴建了第一座镜框式舞台,也就是幕在前,台在后,我们传统的伸出式舞台就从中国舞台建筑中绝迹了。因此,广东会馆的戏台成为我国伸出式舞台建筑的绝唱。收集整理
大家抬头看,舞台顶部有一个螺旋状的藻井,玲珑剔透,金碧辉煌。它由数以百计的斗拱组成,演员在舞台上不用扩音器,它将声音吸进,再折射出去,能够保持自然的音质和音量。而且我们发现戏楼内和舞台上没有一根柱子,您的视线不受阻挡。同时,舞台仅比地面高一米,您的视线也基本是平视的;如果您坐在高4米包厢里,俯视台上的角度为100~150度,正好符合生理视觉特点;这样,戏楼的设计者充分地为观众着想,很好地解决了视听效果这两方面的问题。
我们看这块匾额,写着“薰衣南来”。“薰”是南方一种带香味的香草,意思是人才好运从南方飞到北方来;在它下面是镶嵌着“天官赐福”的彩色镂空木雕,中间有一个穿红袍的天官,他站在祥云之上,手指着红日,意为“指日高升”。天官前面跪着一个仙童,手里托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三枝毡,意为“平升三级”。也就是说升官发财的日子不远了,还要连升三级;在天官的身后刻有猴子,向日葵,蜜蜂,意作“早日封侯”。在它的四个角浮雕着口衔桃枝的蝙蝠,意作“福从四方来”。整个画面紧凑匀称,堪称彩色木雕的杰作。
会馆建成后,在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在此发表演讲“我亿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还有许多艺术家像 ,梅兰芳等都在此演出过。作为全国第一座戏剧博物馆,我们在戏楼的后面展出了戏剧人偶像,一共展出了50多个剧目,将近百十人。再有,后面还有一个四合院,包括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国京剧发展史和梨园拜师堂。
鼓楼座落在北院门街的南端,距离钟楼只有250米,它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与钟楼遥相呼应,成为西安市中心一道亮丽的景观。 鼓楼的基座与钟楼的基座一样,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所不同的是:钟楼的基座呈正方形,面积有1377.64平方米;而鼓楼基座呈长方形,面积有.8平方米。由此可见,鼓楼要比钟楼大得多。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形门洞,与南北街相贯通,楼体建于基座的中心,为梁架式木结构建筑,楼分上下两层,四周设有回廊。屋顶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结构,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这种形式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够看到,它看似三层,实际上只有两层,在古建筑学上叫“重檐三滴水”。
鼓楼作为一座城市的中心建筑,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根据史料记载:各地方钟楼或鼓楼的发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钟楼或鼓楼主要作用是报警或作为启闭城门的信号,并不一定要按时报时,所以都是单设钟楼或
鼓楼,而且也多以“谯楼”、“戊楼”来称呼,而将钟鼓楼同时放在相应位置,作为一种固定形式,首先出现在皇宫和宗教寺院中。城市中设置钟鼓楼的目的主要是报时和发布启闭城门的号令,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晨钟暮鼓”。随着时光的流逝,鼓楼已经失去了它的报时作用,19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鼓楼上曾用来报时的大鼓已不知去向,1996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及“文物旅游年”,西安市文物局投资制作了一面大鼓,就是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天鼓”,大鼓高1.8米,直径2.83米,净重1.5吨,上面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加上4个铜环,正好是2000个,象征二十一世纪。这面大鼓的鼓面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声音深厚、洪亮,重棰之下,十里可闻,目前文物局已经将这面大鼓申报进入了世界基尼斯大全。
中国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木构架为承重构件,构件之间不用铁钉而是用榫卯来连接固定的,这就是我们参观钟楼的时候讲到的“斗栱”。鼓楼自建成至今,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地震,可它依然昂首挺立,安然无恙,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斗栱”的科学性也就由此可见了。
色彩的使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但是由于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若干差别,它的卓越成就是建筑的艺术要求与保护木材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就楼阁式建筑而言,从春秋时代起,主要使用强烈的原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鲜明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方面,创造了不少优秀手法,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宫殿、庙宇、府第等多用白墙、红柱或柱、枋和斗栱,绘有华丽的彩色,到了宋、金逐步使用白石台基,红色的墙、柱、门窗及黄绿色的琉璃屋顶,而在檐下用金碧交辉的彩画,加强了阴影部分的对比,创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和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在元朝基本形成,到明朝已成为制度化。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封建等级制度,色彩的使用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如宋代有“凡庶人家,不得施五色文彩为饰”;明代有“庶民居家,不许饰彩色”的规定。我们大家现在欣赏的鼓楼彩绘,属于沥粉贴金和玺彩绘以及旋子彩绘,这两种彩绘在明清时期都属于皇家建筑才有的,由此也证明了鼓楼地位的尊贵。
鼓楼的南北两侧檐下,过去曾悬挂着两幅巨匾额,南面为“文武盛地”,是清代陕西巡抚张楷临摹乾隆御笔所书。西安地区最早渊源于西周文王、武王所建的“丰”“镐”二京,文王、武王时期,天下和
平安泰、国富民强,所以张楷书匾足以说明了西安古往今来的发达昌盛。北面匾文“声闻于天”,出于咸宁县学士李允宽之手,典故是《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此匾笔力刚劲、潇洒,气势非凡。两幅巨匾犹如画龙点睛,使鼓楼生气盎然,为这座古建筑增添了不少光彩。遗憾的是这两块悬挂了200多年的巨匾,在十年浩劫中已被毁坏,如今“钟鼓楼保管所”正计划按照原有历史资料将其予以恢复。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鼓文化展演大厅”。鼓,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历经夏、商、周三代,鼓的种类不断增加,从早期的陶鼓、木鼓到后来的瓦鼓、铜鼓等,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鼓用于不同的场合会被制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尺寸或采用不同的装饰、不同的材质,同时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称。祭天神用“雷鼓”、祭地神用“灵鼓”、祭祖先用“路鼓”,还有我们x说的“击鼓升堂”、“击鼓鸣冤”,古代将这种鼓称为“登闻鼓”。在古代战争中“鼓之则进,金之则退”,鼓声可以起到鼓舞士气、震慑敌人的作用,成语“一鼓作气”就出自古人对战争的描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悠悠鼓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