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荐8篇)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查明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涉农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贵池区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今年6月底,全区已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29个,各类专业协会69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98个,其中畜牧专业22个,水产专业6个,蔬菜17个,粮油棉12个,沼气专业26个,茶叶4个,其他专业11个。入社(会)14747个,辐射带动社(会)外农户26125户。池州市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一、基本做法与成效
㈠成立组织,加强宣传。区政府成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农委主任、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农委、财政、工商、民政、科 技、科协、林业、水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为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便于推广应用“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区政府明确将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办公室设在区农委与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兼任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办公室主任。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动态、扶持政策、工作经验及生产产品等方面进行宣传。对新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召开成立大会,邀请电视台、报社记者采访报道。为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编印了《农民
合作经济组织政策指南》一书,发放到各乡镇街道、村委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建立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政策,考核奖励办法,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列入区乡干部年终考核范围。在每年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对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举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有关部门、镇街道多方面加强指导、帮助、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服务活动,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行业信息指导、科技咨询、技术推广、农产品流通以及行业内部自律和行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可享受与同级龙头企业同等的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并纳入区级龙头企业考核范围。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开展农资经济及农产品销售所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依法经营化肥、农膜、农药、种子、饲料等农业投入品。
㈢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一是服务作用。重点是技术、信息、农业投入品、防疫等方面的服务。沼气协会承担组织技工建池,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沼气灶具及配件,沼气池维修及沼气池档案管理等具体工作;珍珠协会利用协会的信息收集优势,对珍珠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引导珠农在市场行情看好时,收珠销售,避免珠农盲目销售造成损失;二是流通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可将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与销售市场、龙头企业结合起来,较好的解决产销矛盾。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将茶农的鲜叶收购起来,通过加工包装销售到市场。驻驾优质油菜产销合作社、里山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将农民手中的油菜籽、山芋统一组织起来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棠溪食用菌协会,将菇农生产的鲜菇统一收购起来,出口外销;三是技术载体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利用众多的社(会)员队伍,担当起科技兴农的“二传手”和主力军,直接参与产业化经营中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活动,是科技进入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乌沙、高岭两个镇根据池州市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的需要,及时组建了四个蔬菜产销合作社,将蔬菜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推广到蔬菜种植户手中。墩上獭兔协会在制定獭兔饲养加工系列标准的同时,加快獭兔饲养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协会会员作为“二传手”将獭兔养殖、加工、产品质量等系列标准推广应用
到獭兔生产的各个环节;四是品牌推介作用。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功能,整合品牌,统一推介。鳜鱼协会认真调查研究,制订本行业发展规划,注册了秋浦牌商标,开展了秋浦花鳜绿色食品认证,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秋浦花鳜品牌。
㈣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健全了组织章程、完善了管理制度、规范了运作机制。合作组织以股份合作、入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利益返还等多种形式与社员或会员间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在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产品销售服务和维护社(会)员权利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晏塘镇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入社社员102户,年饲养土种鸡61万只,注册了乌凤牌商标,拥有饲料加工、苗鸡孵化等设备,总资产达到150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雏鸡、饲料、疫苗、土种鸡、土鸡蛋及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苗鸡防疫、技术培训等工作。合作社为社员实行“统一供雏鸡及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包装销售和分户饲养、分户结算”的“四统二分”经营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产品质量。去年,合作社直接销售社员土鸡61万只、土鸡蛋6000万枚,收购、介绍和推介非社员养鸡户土种鸡59万只、土鸡蛋5800万枚,销售量占全镇总销售量的80%。高坦乡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采取“自愿组合,联户投资,分户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年底分红”的形式由24个社员投入股金50万元,新建了茶叶加工厂、保鲜库,注册了商标,制作了系列茶叶包装,结成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2004年,合作社收购鲜叶返利2万元,茶农入股分红4万元,有效的提高了茶农种茶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㈤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方式逐步由产前、产中服务转向产后服务,由初级产品流通转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有效解决了农民分散经营、规模较小、难于进入市场的问题。同时促进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形成新的增长点。杨棚茶叶产销合作社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营销额160万元,建立有机绿茶基地1100亩,带动农户210户,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近2000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贵池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和相当多的农户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
少,使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缺乏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农民参与的范围和积极性亟待提高。部分乡镇只重视发展,不重视巩固完善和作用的发挥,使得已成立的的合作经济组织不能经常性的工作而成为“空壳组织”;二是牵动较弱。从贵池的情况来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都以服务职能为主,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组织较少。因没有经济实体支撑,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合作经济组织不能经常活动,从而导致组织的带动能力弱;三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管理人才,带头人素质不高,管理松散,经营粗放;有些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其发展与经营有待进一步规范。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㈠巩固提高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加强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组织运作。包括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各项制度的健全与实施,提高组织建设层次、合作范围和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合作经济组织与社员的利益连接机制。重点实施利益返还机制、股份合作机制、自我服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切实维护社员利益;三是扩大组织开放性。在适当条件下,因势利导,发展组织间跨行业、跨地区的横向联合。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实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经营实体,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打市场、联龙头、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载体作用。
㈡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践证明,龙头企业直接与分散经营规模很小的农户对接有较大困难,制约了龙头带动功能的发挥,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合作组织成为连接龙头与农户的桥梁,对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一体化经营十分重要。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优质粮油棉、特色水产、土种畜禽、无公害蔬菜、有机茶、优质竹木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重点,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今后要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行业规模较大、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㈢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知识及重大意义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和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
要,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的经营管理人才。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㈣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扶持是世界各国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通行做法。制定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长效扶持办法,扩大扶持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税收、信息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扶持。一是加大财政和信贷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民的服务能力;政府每年都要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和产地认定在费用给予支持;要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信贷、保险等金融手段,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启动资金和收购环节资金投入不足及发展风险问题。二是提供税收优惠。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服务或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销售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免征营业税,兴办加工和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同时还应提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等优惠政策。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利用政府网和互联网平台以及新闻媒体,宣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宣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经验和相关知识,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在组织建设上做好帮扶工作。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池州市委党校
邮编:247000
联系电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如何才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呢?根据历史经验和中外农民发展的成功实践,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和发展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极大限度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国内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
1.1 国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概况
国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加速农产品流通,打破垄断和提高竞争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合作经济组织日益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经有关专家归纳,国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分农场主合作组织、专业性合作组织和社区性合作组织三大类。比如以美国、加拿大、巴西为代表的属农场主合作组织,这是国外早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属专业性合作组织,这类合作组织的专业性很强;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属社区性合作组织。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许多社区合作组织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开始合并、重组、改良,并且引入企业化经营机制,出现了社区合作组织向专业合作组织过渡的名称是多样的,有的叫农民专业协会,有的叫专业合作社,还有的叫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协会等等。根据目前我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它们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1)专业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平等持股、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入股有息、利润返还。(2)服务协会型。服务协会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业服务协会,另一种是专业协会。农业服务协会为农户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如生产资料、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专业协会主要是从事专项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的农民按照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农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组建的社团性合作组织,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专业协会具体又分两种形式,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协会。(3)股份合作型。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不少农民将手中的积蓄联合起来,在一、二、三产业的广阔领域办经济实体。这种通过资金和劳动的合作形成的经济实体,人们称它为股份合作制经济。由一些先富起来或有积累的农户,以入股的方式联合经营,也有的实行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其显著特点是民主管理,风险共担,按股分配。
1.2.2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实践中,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学者将其中较为典型的归纳为五种组织模式:(1)邯郸模式,特点是“官民结合”,即由政府及有关涉农的技术经济部门选派少量骨干,与农民一起共同组织
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农民合作经济以市场型占主导地位,美、日、“农业服务协会”。(2)莱阳模式,特点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及农产品法、德等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属于这种类型。市场合作经
济目前在各国经济中已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力量,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影响。
纵观国外农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和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做法和经验,对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2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整体进入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新时期,进入90年代中后期,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又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来抓。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已成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的大事。通过我国一些城市的实践探索表明,大力培育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2.1 我国农民专业组织类型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工出口企业的需要,组织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3)宁津模式,特点是在培育农民组建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上实行两步走的步骤,即:先以“农民合作协会”形式组织起来,作为初级阶段;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再建立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4)安岳模式,特点是以一种农产品为纽带,成立股份合作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现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5)江山模式,特点是农民联合起来办专业合作社,再由若干合作社联合起来办“龙头”加工企业,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格局。
上述5种模式都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出发而探索发展起来的,各有特色,也都各自取得了良好效果。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模小,力量薄弱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绝大多数规模小,覆盖面小,实力薄弱,不到10人的占相当大的比例,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对市场影响有限,降低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总体来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和成长相当缓慢,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也谈不上按照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提高谈判地位的要求,带动力不强。
2.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综合素质不高,运行质量较差
有一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多数合作组织运行质量不高,普遍存在农民没有股金、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统一服务和销售能力不强、盈余分配不足等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组织者、管理者还面临着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这就造成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2.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法律保障,影响规范化发展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合作组织立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影响了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发展。缺乏合作组织立法,合作组织法律地位就不明确,由此导致合作组织难以独立的法人身份与各方主体进行交易,影响了其活动的正常开展,合作组织的经济利益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缺乏有关合作组织的法律法规,合作组织就缺乏赖以遵循的统一规则,这就为其他非合作组织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合作组织也就难以做到规范化发展。
2.4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松散,竞争能力不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竞争能力不强。其具体表现为:各地的农民合作组织多以松散型为主,成员之间产生产权关系、结成经济实体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组织很少;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合作组建初始阶段,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大多与农民只是买断关系,在发展产业经营、带动农户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农民合作组织在合作内容上仅局限于技术、信息等服务方面,真正属于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合作组织以及新一代投资型合作组织的还比较少。
2.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紧缺,发展受到制约
在资金问题上,各地普遍反映尤为突出。有的虽成立了专业经济组织,但资金运作很困难;有的地方虽制定了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扶持,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农民合作组织资金紧缺,制约了自身发展。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抓住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有利时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根本,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1 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组织规模,提高竞争能力
加强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和合作,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在世界上合作社运动发达的国家,合作社联社或联盟是屡见不鲜的,如美国农场局作为覆盖从联邦到州县网络组织,在表达美国家庭农场主的利益甚至决定美国宏观农业政策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对于农民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途径实现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双重目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国发展合作社之间的联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有效地提高竞争能力。
3.2 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政府要鼓励和帮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维护农民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但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的方向是对的,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经济水平的差异很大,加上各地区的社会环境、干部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问题上,需要一个发育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政府既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合作组织发展提供公平性竞争环境、优惠性政策措施、合法性法律法规等支持性制度,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还要加大指导力度,通过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工作指导,在土地流转、资料和产品供销、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贷金融、法律法规、信息发布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3.3 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前提,要有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规范发展。在章程、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有合理的制度,不断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保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3.3.2 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是在本国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构建和完善起来的,政府的政策支持尤其是立法保护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缺乏法律支持,外部发展环境不够理想,要开辟“绿色通道”。各级工商部门在合作社登记时,对设立过程中的名称核准章程起草等给于全方位的指导,保证登记材料完整有效。要降低登记条件,要尽量缩短注册登记的时间,保证申请人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享受到简便快捷的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继续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到基层、到农户、到干部,使法律精神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要保证《农民合作社法》的依法有效运行,及时纠正存在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使合作社的行为都能遵守法律并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3.3.3 大力改善体制环境,由多头管理变成集中管理
目前我国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多头管理现象特别普遍。为了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克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建议明确由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部门主管,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报经同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并接受农业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到工商业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必须承担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调研、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建设、监督检查等工作,设立必要的专门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3.4 多渠道发展,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质量
3.4.1 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
(1)培养带头人。应重点培养好带头人,以他们为核心引导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2)全员培训。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整体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科学经营方法和专业技术,要把培训作为一个固定的项目长期坚持下去,把培训的阳光洒向乡村的每个角落。(3)专业人员培训。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4)引进人才。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
3.4.2 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法,以典型示范推动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调研,通过引导、扶持、服务等多种形式,抓好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功能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市场竞争力比较强、农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并运用会议、新闻报道、参观等形式,加强交流,认真及时总结和推广,宣传其成绩、作法和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典型合作社的带动功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机制。
3.5 搞好资金扶持,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
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及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对带动功能强,发展后劲足的合作社各级财政要给予重点扶持。要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各级银行业监管部门、农业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工作。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当代农村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岁月的推移,它的现实需要和重大作用将与日俱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在中国农村的大地上将高潮迭起,大放异彩。
摘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目前,永吉县农村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0多个,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并冠名为合作社的有67个,涉及粮食、果品、苏产品、肉葫芦、食用菌、苗木、中药材、鹿产品、黄牛、生猪、家禽等产业。
1. 合作组织的类型及成效
1.1大户领办型 由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產、经营、购销优势领办。比较典型的有永吉县马鹿沟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法人于忠臣为了带领农民致富,解决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决定带领村里农民种植黑木耳发家致富。从2005年开始,从自身做起发展到本村农民50多户种植黑木耳,干品木耳产量达到60多吨,增加效益240万元。
1.2支部领办型 利用农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把大家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永吉县鹏博稻米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吉县罗圈沟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都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来发展起来的。这种“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组织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产生了“1+1>2”的放大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3企业带动型 由龙头企业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如吉林市三安万昌农民稻米专业合作社依托北京三安公司,入社农民900多人,主要是种植有机水稻,并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价格。尤其是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0.20元/公斤,大大提高了社员的经济收入。
1.4职能部门领办型由职能部门根据自身多年形成的生产、销售网络体系优势而领办。如一拉溪镇供销社领办的永吉县海达苏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苏产品出口韩国的途径,带动5000多农户种植苏籽3000多公顷,建苏产品加工厂7家,安排就业350多人,年产苏籽4500吨,苏叶3000吨,为农民增加收入400余万元。
1.5股份合作型由企业和农户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如岔路河镇恒成号村的股田制绿色水稻协会,协会与吉粮集团合作,农户按照企业要求种植水稻,以高于市场价格卖给企业,企业拿出10%的利润与农民分红;协会与德润生米业公司合作,把恒成号村六社的土地租给企业3年,上打租,一年一付款,年每公顷地8000元,国家各种补贴、稻草归农户,农户到公司打工。每公顷地可增加收入3000元,把风险留给企业,实现农户零风险。
综上所述的各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积大小,都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进一步发展合作组织的对策和措施
2.1统一思想认识
农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现行农村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合作组织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两个不能有效对接”的局面,即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分散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能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合作组织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中,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成果带给农民,有效弥补了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解决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等诸多问题。各级各部门应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心、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强化引导和服务
2.2.1立足产业化 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要倡导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合作组织,维护其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要用龙头企业经营的理念、组织结构、营销方式和管理方法影响合作组织,引导它们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2.2.2坚持自主化 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民办”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自愿组建,进退自由。“民管”就是让农民真正参与管理,组织内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会员大会决定,实行一人一票制。“民受益“就是指农村合作组织对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内以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有效服务、优惠价供给、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按股分红等办法,使会员从合作中得到实惠。
2.2.3鼓励多样化 永吉县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农民组织起来的愿望也有强有弱,这决定了农村合作组织在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程度等方面的多样性。在引导发展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兴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合作组织。在组建方式、合作方式、利益联结上允许多种形式存在。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合作,都应大力支持。要引导合作组织到工商部门注册,变松散型的社会团体为利益联结紧密的经济实体。
2.2.4推进协同化 协同化就是指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合作组织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组织保证作用,积极参与、引导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内部组织体系;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合作组织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问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好宣传动员作用,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旧观念;发挥好双向培养作用,一方面积极吸纳符合入党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党组织,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农村合作组织的形式是专业合作,实质是利益联结,核心是农户增收。因此要通过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有机联系,解决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脱节的矛盾,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联动功能,提高整体效益。
2.2.5倡导品牌化 要引导合作组织根据市场需要和订单要求,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用技术全面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要帮助合作组织与大专院校、农技部门结成对口服务关系,完善农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合作组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要引导同一产业的合作组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建纵向和横向的专业合作社,注册和使用产品品牌,做大品牌规模,加大品牌推介力度,鼓励和支持合作组织注册商标、申请绿色认证和申请专利。
2.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学视角;问题及对策
截至年底,我国依法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入社农户约为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8.2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社,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得如此迅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反映了农民在新时期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上的诉求。基于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蕴涵的经济学原理。既然本文着眼于合作社的经济学分析,那我们不妨提出三个假设:①农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存在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且都生产同质的产品,农户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②市场上的主体都为理性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③市场能够自动出清,自行调整价格以达到供求平衡。这三个假设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是极易满足的,但对于后面的分析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进行说明。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经济学原理
1.1 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由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的、核心的范畴,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零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产品或服务从一个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代价。它产生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及投机主义等。在农产品市场上,交易成本主要有信息搜寻成本,谈判、议价、订立合约的成本及监督合约执行的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将费用较高各种活动纳入组织内部进行分工协作,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然后统一出售农产品,这样就将多次的交易活动简化为一次进行,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可以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上弱势的地位,通过联合的方式,增强了自身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农业合作社不再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在交易中自我保护和谈判议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这样也有助于和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了一部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1.2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基本经营单位规模的扩大,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地利用,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扩大了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存在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和资产的专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合作社之所以成立,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分工专业化。合作社使原来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得以扩大,这样社里的农户就可以分工的更细,实行专业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扩大以后,合作社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而这是单个的农户所不具备的;③生产要素组合更加合理。众多的农户联合后,扩大了生产规模,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合理化,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④获得规模财务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有利于实现规模采购和销售,增加了在市场中的话语权,降低了经营成本。因此,合作社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通常是扩大生产规模),以使得自身的生产规模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3 减少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
不确定性是生活中的基本事实,每当人们出行或者进行投资时总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农业由于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以及弱质性,使得传统的小农经营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农民急需联合起来抵御各种风险,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很好的满足农民的这一要求。合作社在降低农民风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这对于单个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联系在一起,通过风险和损失分摊的办法,有效地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单个农民带来的风险;②减小市场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单个的农民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合作社可以通过减小信息搜寻的成本,增强谈判的筹码等方式,有效地降低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③其他风险。这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成立合作社可以推广技术的使用,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技术壁垒的限制,提高经济效益。
1.4 外部经济性
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当然,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的界定,那么外部效应就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否则,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是毫无效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社员以及生产资料联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开发,明确了产权,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有效地避免了“公地的悲剧”的发生。相比于单个农户的分散经营,合作社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性。
2 吉林省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资金实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吉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覆盖面广(见下表)、合作层次提高等特点,但是同国内的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是合作社成立的一个重要目的,而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个数则是衡量一个合作社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
由右上图可知,吉林省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个数仍然很低,不仅与河北、北京、江苏等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全国124个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吉林省目前合作社自身规模相对较小,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优规模点,也制约了合作社规模效应的发挥。
各省合作社平均成员个数
2.2 管理不规范,存在“寻租”行为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周边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合作社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成员大会往往成了成员代表大会,代表又往往只是几个出资的核心成员,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或者理事长决定,多数成员参与决策的程度很有限。这对于合作社初期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但是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这种集权的方式会损害社员的积极性,有的理事长甚至为了私利而损害合作社的集体利益,这与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3 组织化程度低,存在“免费搭乘车”现象
截至,吉林省登记注册或备案的合作社为1742家,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有近30% 的合作社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就是简单的把社员组合在一起,社员仍然习惯于依靠自有资金经营,或者仅仅是与周边的农户联合,这种松散的合作社并不能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有些社员甚至坐享其成,存在“免费搭乘车”的现象。
2.4 外部力量介入多,社员利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当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多种模式,包括专业协会、农民自发型、专家学者依托型、供销合作社依托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或职能部门依托型和实体企业依托型等。据统计,吉林省目前合作社超过50% 是由农民中的种养大户牵头成立的,而乡村干部牵头领办的合作社也占总数的1/5。
对于目前吉林省合作社发展来说,模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合作社的几种主要模式外部力量介入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自身在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农民的基本利益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这对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 主要对策建议
3.1 扩大规模,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把生产规模调整到最佳(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点),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吉林省合作社的规模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距离最优规模点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是规模经济的表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3.2 选择“实体依托型”发展模式作为主流模式推广
综合比较当前合作社的几种发展模式,发现实体依托型,即“合作社+企业+农户”是最有潜力的。该模式不仅可以发挥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也有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并且,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来看,这种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流发展模式。
3.3 设立第三方维权机构,杜绝“寻租”行为
作为一个营利性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产生之初就被烙上了“理性人”的烙印,它势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其管理者很可能出现不作为或者腐败行为。当出现这种情况是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以约束内部成员;二是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可以有效解决双方的纠纷。结合现状,笔者认为建立独立于各个利益集团的第三方维权机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还涉及费用的分摊问题,如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是政府埋单还是合作社自己出资;还有就是它能否有效地解决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并且还需要考量成本和收益的关系。
3.4 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发挥激励效果
在一个组织里,能否很好的处理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到该组织能否长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如农民文化程度低,觉悟不够高等,当前不少合作社存在着“免费搭乘车”的现象。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根治,还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支撑。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发挥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免费搭乘车”的现象。
4 结 论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合作社在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减小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以及实现外部经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针对吉林省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及外部力量介入过多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赵鑫,李龙珠.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用分析[J].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2]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
[3]李恩,孙贺.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探索——基于社会功能视角[J].农业经济,.
[4]林坚,马彦丽.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3).
[5]王雅鹏,凌远云,龙文军,等.农业技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级职称论文,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DEA(数据包络分析),效率评价
1 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概述
1.1 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由于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国家宏观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1]。由于西部地区受经济增长水平、历史发展等各方面的限制,该地区发展农业合作的主要形式以专业协会居多。西部地区的6个省份宁夏、四川、云南、甘肃、贵州、内蒙古,其中,在贵州、内蒙古地区发展合作社的比例较低,分别占17.78%、16.19%。甘肃地区发展合作社的比例最低,专业合作社数量占总数量才只有11.09%,而对于每一个地区来说,典型的、组建长久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占比例则会更低。由此可见,我国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明显偏低。
1.2 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 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资源成立的组织,他们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自家土地、资金等作为参股形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劳动力能力及技术等也作为参股主要形式,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经济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但是这些形式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2-3]。
1.2.2 利益分享出现偏失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间在利益分享过程中通常存在这样的特征,诸如非公平、非均等及共同利益受损等特征。因此,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来说,他们的合法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更加严重的是利益分配不均衡,但是却没有有效的诉求手段,同时有一些经济组织只对贡献较大者的利益较强保护,对外围成员的利益却视而不见,因此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在利益分享过程中的偏失。
1.2.3 内部利益分享机制不健全
验示范工作总结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市供销合作总社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2010年上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继续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65个科学发展模式之一,并由试验层次转为了示范层次,市农合联、**南县农合联被列为示范点。对此,我社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2010年科学发展模式
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MsoNormal” style=““>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
“MsoNormal” style=““>今年以来,市供销社、市农合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做到了“七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同志任组长,市供销社调研员、党委副书记刘桂芹,市供销社副主任、农合联副会长张树勤,市供销社副调研员、农合联秘书长杜九如为副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二是动员部署到位。召开了由各县区农合联会长、秘书长参加的动员大会,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在会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进行
了动员部署。提出要增点扩面,重点抓好两个层次:示范层次确定**市农合联、**南县农合联为示范点,重点抓好工作规范、服务提升工作;试验层次为其他县区农合联,重点抓好组织规划、加快发展工作。三是任务分解到位。制定并印发了《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对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任务按月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四是考核奖励到位。制定印发了《**市供销合作总社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标准、等次确定及奖励措施。按照“优秀、一般、较差”确定等次。综合考评分数在80分以上的为优秀;60分以上的为一般;60分以下的为较差。年终按照综合考评成绩排序,选出前三名,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每个给予2万元现金奖励。五是档案管理到位。建全完善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资料档案并责
成专人进行管理。六是专家咨询到位。建立了专家指导咨询机制,聘请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社团管理部部长陈文宝、**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家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玉祥为专家组成员。定期进行咨询交流,解决疑难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指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七是县级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区农合联也都按照市供销社、市农合联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办事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全力铺开了模式试验示范工作。
“MsoNormal” style=““>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MsoNormal” style=““>为了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的宣传,市农合联工作做到了“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典型宣传。组织编印了《20家市级典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500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
认知。二是加强媒体宣传。6月11日,市农合联副秘书长王贵顺、市农合联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经理陈川应邀做客**省电视台《阳光访谈》节目,以“农产品怎么卖不伤农”为主题,向全省农民朋友介绍宣传了**市县农合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组织农超对接的经验和做法,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电视台“农村大视野”栏目也多次播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的新闻短片。三是加强图片宣传。制作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图片集,图文并茂,进行直观宣传。四是加强网络宣传。充分利用“**农合网”进行宣传,将模式试验示范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等在网上进行了登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五是加强社会宣传。今年以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深入广泛的宣传,农合联在社会各界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各级党委、政府对农合联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市农
合联的发展和运行经验,已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多家媒体的多次报道。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仲明在全市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调度会上对农合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社团管理部部长李殿平、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宗二次来唐就举办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及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省社主任张彦惠也来唐就农合联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指导。4月26日,市农合联副秘书长王贵顺在**举办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典型发言,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认同。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还把发言内容制作成了视频片,在协会官方网站“谷雨网”上进行宣传推介。6月1日,**市供销社、农合联,组织各县区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及重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共28人来唐
学习考察了**市、县农合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
“MsoNormal” style=““>
三、创新工作,成效初显
“MsoNormal” style=““>市、县供销社、农合联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方式,强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七个新成效”: “MsoNormal” style=““>一是农合联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农合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在继续完善提高市县农合联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上半年在全市9个乡镇建立了农合联分会,使全市农合联分会总数达到了79个,约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4%;全市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个,涉及种、养、加及农机服务等各个领域。目前,全市农合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已发展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10个。
“MsoNormal” style=““>二是“农超对
接”取得新成效。市农合联创办的**市农合联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与**、**、**等县区30多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展生产基地3万多亩。公司把专业合作社产品经分拣、加工、包装,标注“农合联”品牌标识后,配送到**市各大超市及**华润万家18个连锁超市和**家乐福5个连锁超市,今年以来已实现配送额近3000万元。2月5日,市农合联参与筹备了在锦绣香江商务酒店召开的“**市农产品产销对接联谊会议”。组织了市内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龙头企业参会。会上展示了各类名、优、特产品200余种。并与市内各大超市、机关单位、企业、医院、学校等采购商进行了洽谈对接。会上,共达成产销合作意向120个,涉及金额1.65亿元,现场签约涉及金额9500万元。3月14日,市供销社、市农合联组织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了在**县举办的“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活动暨第四届**农业生产资
料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会上共展出了包括瓜果、蔬菜、粮油、肉制品、水产品等共计400多个品种的名优农产品,共达成长期产销合作协议50个,各种农产品交易总量近2000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大爱无疆新时期道德模范”宋志永携**县宋志永专业合作社也参加了此次对接会。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通过组织“农超对接”、培育发展农产品型龙头企业,帮助农民推销各类农产品35亿元,助农增收6亿多元。“MsoNormal” style=““>三是农产品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涉农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培育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市、县农合联今年以来已培育注册特色农产品品牌4个,全市农产品注册品牌总数已达89个。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日益显现。**县农合联把打造品牌作为工作重点,引导专业合作社树立品
牌意识、商标意识,20个板栗专业合作社,除“**板栗”、“紫玉”地标商标可共享外,还注册了“喜峰口”、“胡子”、“华冠”、“栗之花”等20个商标,其中8个商标已成为**省著名商标。**县农合联培育的秋利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斗”大米畅销京、津、**、蒙等地。今年,“第一斗”有机大米在**世博会浦西中国企业馆演绎大厅展示,这是**市唯一一种进入世博会的食品类产品。
“MsoNormal” style=““>四是信息服务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合联以网站、会刊为载体,全方位为会员和广大农民开展信息服务,共发布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近5万条。特别是通过在网站、会刊上设置的供求信息、名优产品展示、交易大厅等板块,为农民发布各类农产品信息2万多条,为广大农民搭建了快捷、高效、顺畅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销售,增强了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市农合联创办的《合作经
济资讯》进行了改版,使封面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受到了会员单位的欢迎。市农合联还对“**农合网”中的“产品推介”、“交易大厅”等农产品展示交易板块及时进行更新充实,为会员和农民发布各种类农产品供求信息500条,网站点击量已达84万次。**县农合联在重点蔬菜、果品产区设立的10家蔬菜视频医院分院,在帮助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减少病虫害损失,助农增产增收等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地农技人员不足,诊断不及时的问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县级农合联已有8家建立了网站、会刊,为广大农民发布了大量农产品供求信息,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MsoNormal” style=““>五是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及各涉农协会积极参与市政府“百万农民大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网上科技讲堂、实地巡回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共培训会员及农民 2.9万人。
其中市农合联与省、市供销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县联合举办了合作经济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班,54人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6月22日,市供销社、市农合联在**县喜峰口会所举办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各县区供销社主任、农合联秘书长、20家市级典型示范社理事长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葛书院处长、**县副县长马海廉、**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华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国内外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政府在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当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知识。与会人员均感受益匪浅,对规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提高运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MsoNormal” style=““>六是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不断探索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县农合联领办
了有金、昊宏、吉利、爱家4家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市农合联把筹建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启动试点工作,由主要领导带队到**、**等地学习考察。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现在试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县农合联积极配合县农业银行,在专业合作社成员中推行“金穗惠农卡”,今年已办理“惠农卡”25000张,对1060户予以银行授信,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60万元,免费安装转帐电话60部。**区农合联、**县农合联成立的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运作良好,面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提供贷款担保2696万元。“MsoNormal” style=““>七是典型选树取得新成效。全市各级农合联大力开展典型选树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
用,促进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农合联在全市专业合作社当中了选树了2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市级典型示范专业合作社,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了命名表彰,并给予了每个典型示范社3万元的现金奖励。各县区农合联也分别选树了3—5个县级典型示范社,分别给予了数额不等的现金奖励。“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一)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生产, 提高生产力, 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体制创新, 它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产发展情况, 以共同利益为基础, 把农民组织起来, 围绕主导产业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 从而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既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 也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力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是促进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民主、民管、民受益”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其重要的运作机制。因此,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管理民主的重要保障。
(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通过农民自已的联合与合作,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延长农产品增值环节, 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增值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按交易量返还利益分配机制, 将增收利润的绝大部分返还给成员, 较大地增加农民收入。
二、萝北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萝北县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 出资总额1515万元, 入社成员1928名。虽然萝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较晚, 仍处于初级阶段, 但许多合作社成立后, 在带动当地农民的生产与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森农有机大豆专业合作社目前主要经营产品是高蛋白有机大豆。三年来, 合作社为社员引进优质品种180吨, 推广种植面积3万亩, 总产量6800吨, 总产值达到2362万元。萝北县新春玉米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是以加工玉米为主, 销往佳木斯、鹤岗、伊春市、绥萝两县, 日销售成品粮十吨, 日产副产品12吨。每日纯效益1760元, 2009年预计年效益可达52万元。团结镇新垦村木耳专业合作社2009年生产木耳菌包20万袋, 木耳总产量1万千克, 社员总收入43万元, 社员纯收入2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28万元。
三、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 抓好培训
萝北县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员培训, 努力提高其管理者的素质。于2010年初对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和会计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培训中重点讲解了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重大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管理程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讲解、会计制度讲解、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条例等。
(二) 配合市站做好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工作
县农经站组织专人参加市站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活动。积累经验, 探索适应萝北县农村的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 进一步推进了萝北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 积极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人员名单和示范社的评选活动
向省绿色科技研究会申报拟扶持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名单。向上积极申报好的合作社进行示范社的评选。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 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萝北县自从2007年3月开始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 利用有线电视、广播进行宣传, 使合作社法深入民心, 家喻户晓。同时, 县委、县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分重视, 政府部门发挥组织引导作用, 一方面采取“政府搭台, 能人牵头, 农民唱戏”的方式促进发展, 另一方面做到支持而不干预, 引导而不强迫。
(五) 统一规范管理
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县农经管理总站组织人员对合作社进行认真检查, 统一规范管理。凡是正式成立的合作社要统一登记备案。统一要求做到“八有” (即有办公场所、有挂牌、有章程制度上墙、有领导机构、有值班人员、有账
本、有会计员、有统计人员) , 按部门要求及时报送各种报表。
(六) 努力争取资金,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县农经管理总站积极与省业务部门联系, 积极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2007年、2008年两年共争取省财政无偿补助资金45万元。这些资金的争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七) 严格审批程序
县农经管理总站与县工商局联合办公。由县农经管理总站初审, 初审合格后再申报县工商局进行复审。县农经管理站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管理条例要求去审批申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报单位要求其退回重补, 直到手续健全为止。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 对合作社的认识不够到位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 一些乡镇和村干部只知道抓中心工作, 认为合作社工作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可有可无, 根本不管不问, 对本辖区的合作社发展情况一概不知。平时也不学习有关的法规, 一遇到具体工作就不知所措, 不去研究放任自流。
(二) 许多合作社刚组建, 对合作社运行不熟悉, 管理不规范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制度基本上都有, 但不健全和完整, 有的合作社缺少财务制度, 有的缺少财务人员。有的合作社虽然有制度但也没有很好的执行。
(三) 合作社成员素质低, 业务水平有限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部分是农民, 文化水平低, 缺少市场经济必备的知识和发展合作经济的经验, 相对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弱, 驾驭市场能力较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四) 合作社规模小, 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合作社投资总额多为100万元以内, 有的只有几千元, 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同时成员多为十人以下, 没有达到带动大多数人致富的目的。发展地区以团结镇为中心, 现已有十六家。其他乡镇分布的很少。
(五) 等、靠、要思想较严重
依赖政府支持的思想严重, 有些成立起来, 纯粹是想要政府投入, 自力能力较弱。有些合作社成立后不好好研究生产、经营问题, 因此, 有些成立后不知道干什么, 应如何干。
(六) 农民合作社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合
多数合作社社员都是集中在本村或本镇范围, 业务也只是在本村或本镇范围内运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缺少沟通和相互合作、规模效益差, 优势不能得到互补, 造成低级竞争和恶性竞争。
五、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一) 要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合作社的发展
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乡镇和村级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将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乡镇和村级要成立领导组织, 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此项工作。认真抓好抓出成效。要不断研究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 加大扶持力度, 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宽松的优惠的政策环境
农经管理部门扶持有一定规模、效益好、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社, 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工商部门为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提供便利;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减免专业合作社的税收;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农经中心、农业技术服务站要主动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服务, 指导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运输, 支持专业合作社申报认证无公害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 经营人才的培训工作, 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 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三) 引导规范发展。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对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组织和制度规范重点是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 明晰产权关系, 规范内部管理, 对一些具有条件的专业协会通过引导变成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 培育典型, 规范运作
要培育典型、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把缺少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整合, 避免恶性竞争。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建设要求, 健全合作社制度, 完善运作机制, 规范运作行为。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合作社之间也可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 依照专业发展的要求, 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 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如延伸产业链,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实现规模效应, 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有效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及对市场与自然风险的抵御能力。
(五) 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
在河南杞县、尉氏、开封县等地,笔者对90名农户进行了“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向调查”,调查对象中71户(占78.9%)有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但仅有10户(占11.1%)已加入合作社,其余80户(占88.9%)尚未加入任何农民合作组织。调查表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方式把农户的入社意愿转化为现实。
(一)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认知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施行6年多了,但据笔者调查显示,仅有15.6%的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非常了解,有51.1%的农户听说过,33.3%的农户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
从已参加和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来看,已参加的农户中有95%的受访者对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都有所了解,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各项原则都“比较关心”;而未参加的农户中有65.6%被访者对合作社比较了解,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不关心。由此看出,合作社并未被农户放到重要位置上,农民对合作社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在认知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和实现途径
针对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目的(调研中农户参与合作目的选项可多选),50%的农户是为了得到技术培训,48.9%的农户是为了提高产品销售价格,43.3%的农户是为了稳定产品销售收益,42.2%的农户是为了降低生产费用,34.4%的农户是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25.6%的农户是为了获得生产销售服务,24.4%的农户是为了减少销售费用。这些数据表明,农户能够认可并确信合作社可以促进信息和技术的集中,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带领农民走出“单打独斗”的困局。
在加入合作社的途径上,已加入和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略有不同。已加入合作社的农户,40%是主动寻找加入的,30%是大户或企业动员加入的,20%是通过村委会动员加入的,10%是邻居或亲朋好友介绍加入的;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34.9%希望通过村委会动员加入,27%希望通过自己主动寻找加入,22.2%希望通过政府动员加入,7.9%希望有大户或企业动员加入,7.9%希望经邻居或亲朋好友介绍加入(其他项未计)。可见未入社的农户对入社信息缺乏、信心不足,需要外部力量推动。
(三)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和预期
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组织模式、运营方式等方面各有千秋,调查显示,农户兴趣较大的合作社类型主要有:35.4%的农户希望加入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的合作模式,31.7%的农户愿意加入政府农技服务部门领办的合作模式,18.3%的农户希望加入龙头企业推动的企业主导合作模式,9.8%的农户希望加入村委会组织领办的合作模式,3.7%的农户愿意参与协会主导的合作模式(其他项未计)。上述选择反映出,农户最信任的组织者是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突出的农民,农户最迫切的需求是在销售和技术方面获得支持;这与目前开封市逐步形成的“农村专业大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相辅相成。
同样,农户希望从合作社得到的帮助也不尽相同(可多选)。调查显示,70%的农户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技术指导服务,53.3%的农户希望得到市场信息服务,46.7%的农户希望得到资金支持,38.9%的农户希望得到产品销售服务,33.3%的农户希望得到各种农资供应,27.8%的农户希望得到农产品加工服务,14.4%的农户希望得到产销中的人力协助劳动力方面的帮助,另有1.1%的农户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帮助。
二、制约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加入合作社符合大多数农户的长期愿望,但以下因素抑制了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步伐,造成目前农户精神期待与现实参与的脱节。
(一)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39.1%的农户未参加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对合作社不了解,对加入合作社能否增加收入缺乏信心也是农户未参加合作的一大原因。农户对合作社的运作效率和效果、相关政策和法规缺乏深入了解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农户入社意愿徘徊不前。
(二)合作社的发展未能跟上农民的需求
调查中,部分农户因当地没有人牵头组建合作社而无法参加,这一现象说明能够带领农户合作、受农民信任的领导者稀缺;另外,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规模没有增大,调查的3个县平均每个合作社有7.6户成员。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在影响力和带动能力上还未形成气候,使得没入社的农户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的发展相对滞缓,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三)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显现乏力
调查中,感到加入合作社对自己帮助不大的农户占15.2%,居未入社原因第三位,合作社服务能力差制约着农户入社。农户在生产经营方面往往面临着假冒伪劣生产资料、缺少技术和资金、销售困难、农产品价格低、缺少市场信息等困境,希望能够通过合作社有效破解这些难题,而且在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等方面能够分享利益。但从调查情况看,当农户遇到生产资金困难时,未入社农户其主要解决方式是向亲朋好友借贷或者自己攒,认同率分别占77.5%和52.5%(已入社农户认同率分别是80%和50%),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占13.8%(已入社农户认同率是20%),希望通过合作社借贷的仅占1.3%(已入社农户认同率分别是10%);对于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未入社农户愿意向亲朋好友求助的占53.7%(已入社农户是30%),愿意向乡镇技术人员求助的占28.8%(已入社农户是40%),愿意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人员求助的占11.2%(已入社农户是30%),向农资经销商求助、上网查询、自己想办法等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占6.3%;对于生产经营信息的了解渠道,72.5%的农户是通过各类媒体获取(已入社农户是30%),51.3%的农户是通过各类宣传广告获取(已入社农户是70%),33.8%的农户向亲朋好友咨询(已入社农户是30%),22.5%的农户从政府(乡镇)有关部门得到(已入社农户是60%),5%的农户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获取(已入社农户是70%)。
可以看出,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时,合作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合作社功能不足,农户没有意识或感受到合作社的功能和特点;另一方面,合作社大多组织规模小、实力弱,无法为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于迫切需要降低市场风险的农户缺失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户对参与合作社的行为选择。
(四)农民参与合作社动力不足
合作社未能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抑制了部分农户入社积极性。目前,很多合作社已经能够提供供种、购备农资、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等服务,甚至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扩大到了加工、贮藏、运输、品牌营销等方面,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农户只管照章作业就可保证收益。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合作社虽然让农户省时省力省心,减轻了劳作负担,但并未实现收入的大幅增加。
三、引导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当前,推动合作社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真正有需求的农户的自主参与,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
一是找准合作社发展路子,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现阶段,合作社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发展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户收入的提高,发展前景广阔。但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农业劳动力素质有所下降,加上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小,经营体制分散,这都制约了农业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合作社应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加强组织能力,提高运营水平和运作效果,提高农户的信任度。政府部门应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加以监管和扶持,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农民的现实需要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在构建利益制衡机制时,有效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二是拓宽教育培训范围,大力培育新型农民。鉴于目前农村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缺乏,政府部门可采取各种形式,扶持和挖掘发展合作经济的带头人,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和愿意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专业人才,帮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增加收入。在增强对农民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增加新农村建设、新型合作组织发展、新型农业科技等增长见识,开阔思路的培训,扭转农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薄弱现状,拓展农民发展视角和思路,增强农民入社信心。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荐阅读: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及对策建议09-08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07-15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10-26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1-16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10-20
关于加快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思考及建议12-19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品07-24
大力推进班组建设 全面夯实发展基础12-0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09-30
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