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 篇1

【考情分析】立体几何主要培养学生的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立体几何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试题一般以“两小题一大题或一大题一小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17—22分左右。近三年的试题中必有一个选择题是以三视图为背景,来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的考查难度一般为中等,从解答题来看,立体几何大题所处的位置为前4道,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 1.客观题考查的知识点:

(1)判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2)计算:求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求距离(主要是点面距离、球面距离);求表面积、体积;

(3)球内接简单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正四面体、正三棱锥、正四棱柱)(4)三视图、直观图(由几何体的三视图作出其直观图,或由几何体的直观图判断其三视图)

2.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点:

(1)有关几何体:四棱锥、三棱锥、(直、正)

三、四棱柱;

(2)研究的几何结构关系:以线线、线面(尤其是垂直)为主的点线面位置关系;(3)研究的几何量:二面角、线面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线线距、点面距离、面积、体积。其中,解答题的第二问一般都是求一个空间角,而且都能通过传统方法(几何法)和空间向量两种方法加以解决。【课时安排】本专题复习时间为三课时:

例2.设α、β为互不重合的平面,m、n为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

②若mα,nα,m//β,n//β,则α//β;

③若α⊥β,α∩β=m,nα,m⊥n,则n⊥β;

④若m⊥α,α⊥β,m//n,则n//β.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解决策略:培养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工具与情境(如纸笔、桌面、墙角等)构造具体模型,充分利用正方体这个有力的载体,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处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本类题为高考常考题型,其本质实为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求熟悉有关公理、定理及推论,并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做到不漏选多选. 基本题型三: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解答题)

例3.如图,已知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面ABC,AC=BC,M、N、P、Q分别是AA1、BB1、AB、B1C1的中点.

(1)求证:面PCC1⊥面MNQ;

(2)求证:PC1∥面MNQ.

解决策略:证明或探究空间中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

系,一要熟练掌握所有判定与性质定理,梳理好几种位置关系的常见A1 B

1证明方法,如证明线面平行,既可以构造线线平行,也可以构造面面M

平行;二要掌握解题时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

合法相结合来寻找证明的思路;三要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表述规范,推

理严谨,避免使用一些正确但不能作为推理依据的结论.此外,要特A N P B 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分析一些非常规放置的空间几何

体(如侧面水平放置的棱锥、棱柱等),会画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且会把三视图、直观图还原成空间图形.

基本题型四:运用空间向量证明与计算(解答题)

例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且PD=AB=a,E是PB的中点.

P(1)在平面PAD内求一点F,使得EF平面PBC;

(2)求二面角FPCE的余弦值大小.

解决策略: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空间几何体合理建系的意识,会求平面的法向量;要求学生理解用向量判定空间线面位置关系、求解夹角与

E 距离的原理,并掌握一般求解步骤.其中,线线角、线面角与二面角

是本类题型中的重点考查对象,应加强训练.此外,在探究点的位置

等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共线向量,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未知点的坐标,根据题设通过解方程(组)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习建议】 A B C

1.三视图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因此与三视图相关内容应重点训练。

2.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是必考题型,解题时要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明思路,必须根据所依据的大前提把具体问题中的小前提写

完整。

3.空间角与距离,先根据定义找出或作出所求的角与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值,注意“一作二证三求”的有机统一。解题时注意各种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方法是平移法和向量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θ≤90°,其解法是作垂线、找射影、法向量法;二面角的范围是0°≤θ≤180°,其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三垂线定理法、射影面积法、法向量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既要想到用向量法,也要有意识的去用几何法求解。

4.平面图形的翻折与空间图形的展开问题,要对照翻折(或展开)前后两个图形,分清哪些元素的位置(或数量)关系改变了,哪些没有改变.【复习指导】

1.回归课本,抓好基础落实

系统地掌握每一章节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公理及典型例题,这是高考复习必须做好的第一步,高考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所以复习时万万不能远离课本,必要时还应对一些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合理延伸和拓展。

2.注重规范,力求颗粒归仓

网上阅卷对考生的答题规范提出更高要求,填空题要求: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解答题要求:语言精练、字迹工整、完整规范。

考生答题时常见问题:如立几论证中的“跳步”,缺少必要文字说明,忽视分类讨论,或讨论遗漏或重复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自然也是考试时的“失分点”,平时学习中,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运算途径;平时训练应树立“题不在多,做精则行”的理念。

4.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能力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 篇2

基本图形一: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如图1, 在三棱锥S-ABC中, 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 SA、AB、BC两两互相垂直; (2) SA⊥平面ABC, 且AB⊥BC; (3) SA⊥平面A BC, 且SB⊥BC; (4) SA⊥平面ABC, 且平面SAB⊥平面SBC.则三棱锥S-ABC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可以得到:如图2, 若点A在SB、SC上的射影分别为N、M, 则三棱锥S-ANM的四个面也都是直角三角形.

显然,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具有非常丰富的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 比如: (1) 线线垂直 (5组) :SA⊥AB, SA⊥BC, SA⊥AC, CB⊥AB, CB⊥SB; (2) 线面垂直 (2组) :SA⊥平面ABC, CB⊥平面SAB; (3) 面面垂直 (3组) :平面SAB⊥平面ABC, 平面SAC⊥平面ABC, 平面SAB⊥平面SBC.可以说,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探究空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图形.我们来看两道例题.

例1 (2009年高考北京理科卷第16题) 如图3, 在三棱锥P-ABC中, PA⊥底面ABC, PA=AB, ∠ABC=60°, ∠BCA=90°, 点D、E分别在棱PB、PC上, 且DE∥BC.

(1) 求证:BC⊥平面PAC.

(2) 当D为PB的中点时, 求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的大小.

(3) 是否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 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明显地, 三棱锥P-ABC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平面PBC⊥平面PAC, 于是当点A运动到AE⊥PC时,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有AE⊥平面PBC, 此时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由此可知, 对基本图形“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丰富线面垂直关系的深入考查, 正是本题的立意所在.

其实,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可通过下列图形生成: (1)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本文例1) ; (2) 直二面角 (如2006年高考陕西卷第19题) ; (3) 圆柱 (如2010年高考福建卷第20题) ; (4) 平面图形折叠 (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第17题) ; (5) 正三棱柱; (6) 正方体; (7) 长方体; (8) 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运用此基本图形, 是激发学生立体几何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此外,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丰富素材 (见图4) .

基本图形二:正方体.

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特殊且内涵丰富的几何图形之一, 在正方体中能反映空间基本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 (尤其是平行垂直关系) , 可以说, 正方体是研究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展开空间想象的一个重要依托.那么, 哪些是正方体丰富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关系?哪些方面体现了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此, 历年全国高考试题做了很好的诠释, 见例2.

例2 (2010年高考天津文科卷第19题) 如图5, 在五面体ABCDEF中, 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FA⊥平面ABCD.BC∥AD, CD=1, ∠BAD=∠CDA=45°.

(1) 求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角的余弦值.

(2) 证明:CD⊥平面ABF.

(3) 求二面角B-EF-A的正切值.

简析:不难发现, 本题的五面体ABCDEF由正方体截割而成, 将它还原为正方体PE (如图6) , 显然, ∠CED即为异面直线CE与AF所成的角, 且平面ABF即为正方体的对角面AQHF, 由于PD⊥平面AQHF, 故CD⊥平面ABF……至此, 本题的思路变得十分清晰, 几乎可以望而生解.

事实上, 图形处理能力是立体几何试题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巧妙地补形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图形处理能力.因此, 在立体几何专题的复习中, 一方面要注重正方体线面垂直关系的发现与合理运用;另一方面应通过图形的建构,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深刻性等.如, 对于以下几何图形, 对它们进行补形, 使之成为正方体的一部分, 会产化繁为简的效果: (1) 正四面体; (2) 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正三棱锥; (3) 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4) 等腰三棱锥; (5) 正八面体; (6) 四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正四棱锥; (7) 相对侧面互相垂直的正四棱锥; (8) 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

基本图形三:正三棱柱.

底面为等边三角形, 且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柱, 我们称之为正三棱柱.正三棱柱的线面垂直关系同样十分丰富, 同时它又是一个“平面对称”图形, 且具备下列我们非常熟悉的几何性质.

如图7,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 “AB1⊥BC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事实上, 取A1B1的中点H, 则C1H⊥A1B1, 由于ABC-A1B1C1是正三棱柱, 所以平面A1B1C1⊥平面ABB1A1.所以C1H⊥平面ABB1A1.所以BH是BC1在平面ABB1A1上的射影, 于是

可见, “正三棱柱”也是探究空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

例3 (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18题) 如图8, 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 D为CC1的中点.

(1) 求证:AB1⊥平面A1BD.

(2) 求二面角A-A1D-B的大小.

(3) 略.

简析:本题以 (横放的) 棱长都相等正三棱柱为载体, 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面角的大小, 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 (新课程高考对“点到平面的距离”已经不作要求) , 兼顾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考查.取BC中点O, 则AO⊥BC.由于平面ABC⊥平面BCC1B1, 所以AO⊥平面BCC1B1.以O为原点, (O1为B1C1中点) , 的方向为x, y, 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此时就把定性分析的问题转化为了定量计算的问题.很明显, 本题抓住图形的“平面对称”特征, 思路变得十分的自然, 向量方法的运用, 又使得本题的解法简捷、合理.由这道题, 笔者联想到了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8题, 那道题有一定难度, 思路较宽, 是一道检测考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试题.若运用上述正三棱柱的性质及向量方法去处理, 也将省时省力, 读者不妨一试.

揭开几何专题总复习的面纱 篇3

【关键词】 中考复习 几何专题 高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23-01

九年级的中考总复习如果平时不注意方法,继续坚持不遵循规律的题海战役,即便时间加汗水,甚至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也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本文试图从优质课堂的结构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作出阐述、探究,举例谈几何专题复习的几点策略

策略一: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高效的复习效果的前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先自学、探究和及时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究、研究,教师则通过给出学习目标,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相吻合,它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复习中,学习的知识点由单一渐变为繁多,几何图形由简单渐变为复杂,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低级变为高级,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容易上成“满堂灌”的填鸭式课堂,学生容易听得“云里雾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一定要按教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教学,优质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立足在“促进”上做文章。促进表现为:

第一,激励。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并增强学习责任感;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以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能深刻地体验到惊奇、欢乐、自豪和赞叹的教学才是优质的教学。

第二,引导。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引导的核心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启示和点拨。教师的引导能够保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瞎猜和无效的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

策略二:专题内容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凸显方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策略三:设计专题内容时考虑建立几何模型,体现思想方法,让学生驾轻就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几何,常常因为图形变化多端,方法多种多样而被称为数学中的变形金刚。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每一道几何题目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法则和规律,每一类题都有着相似的解题思想,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便是模型。得模型者得几何,而模型思想的建立又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同学们在大量的实战做题和不断总结方法中培养出来的。九年级后期,对于专题复习,建立几何模型是非常有效果的,对于模型的理解和认识,分为很多层面,最浅的是基本的形似,看到图形相仿或相似的题目,能够有意识的联想以前学过的题型并加以运用,套用,这是最简单的模型思想。高一些的是神似,看到一些关键点,关键线段或是题目所给条件的相似便能够联想到所学知识点,通过推理和演绎逐步取得正确的解法,记住的是一些具体模型,这是第二种层次。最高的境界是,心中只有很少几种基本模型,这些模型就像种子,看到一道题目就会发芽,开花结果,随着对于题目的深入理解,不断地寻找适合的花朵,每一朵花上面都有着一种具体的模型,而每种模型之间,都会有树枝相连,相互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借由其他条件贯穿连接的,达到这样的理解才能算是包罗万象,驾轻就熟。

总之,“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几何专题复习中,教师事先要通过大量的收集、整理、归纳各类问题,并形成体系,凸显规律和方法。这要求教师不断地自我提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由拥有知识到拥有智慧。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果。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即这个道理。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有智慧的教师对教材、教参决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是力求有自己的见解。独到的东西才能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

[ 参 考 文 献 ]

[1]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于春祥.出版: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年

04月.

[2] 高效课堂22条》.李炳亭.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05-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篇4

热点提示

2010年《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从文体上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以散文为主。

2.从知识点上看:理解重要语句、归纳概括、鉴赏评价是考查的重点。3.从题型上看:四川卷主要采用主观的形式,分值一般为22分。

第一节 理解重要词语 【考点阐释】

2.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词的意义。它与词典义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的新的含义。3.所谓“文中”:指词语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它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个层次甚至可能是全文。

4.词语的含义:指词语的指代义、情景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查词语含义时,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也被列入这一范围。

由于词语指代义近几年没再考查,本节重点研究词语的情景义及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考向分析】

考查类型之一 理解词语的情景义

一、概念分析

词语的情景义是词语在词典义的基础上引申、具体或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段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它主要包括词语的概括义和隐含义。1.词语的概括义 2.词语的隐含义 在一定语境中隐藏在词语表面义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

二、设问方式

1.文中××××词的含义(内涵)是什么? 2.这里的××××词指的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文中××××一词的含义?

三、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1.理解词语的概括义关键是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基本方法如下:(1)确定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

概括词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概括词出现在概括句中,概括句包括全文的中心句、段的首括句、段的尾括句、句群的开启句、句群的收束句。

概括词出现在段的首括句和尾括句中极为常见,多数情况下,这类概括词概括的区间限于本段文字,但也有例外的情况。(2)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

(3)筛选关键词句,分要点准确作答

①筛选关键词句时,要紧扣词语的字面义,把与字面义高度相关并表达内容要点的词句全部找到,从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词句作答。

②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分要点表述,如果题目没有分条列述的要求,每个要点之间用分号断开,以示分隔。

2.理解词语隐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修辞还原。

修辞是引发隐含义的一种特殊语境因素,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许多语言包括词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因而对修辞引发的隐含义的解读,要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及具体语境进行还原。如对使用比喻修辞造成的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第二,分析语境。

分析语境就是分析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具体分析是词语的概括义还是隐含义;

第二步,弄清词语所在的位置,理清与前后文段句子的结构关系,注意总领、归结、过渡、照应等结构上的作用;

考查类型之二 理解词语的作用

一、概念分析

理解词语的作用是理解词语的较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其主要作用有: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

例如: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分析:加点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能驾驭文字的情景,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例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分析:“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例如:阻碍自己前行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分析:“往往”在句中起表达严密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二、设问方式

1.文中使用××××词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使用××××词有什么好处?

3.文中使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中的××××词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5.文中为什么使用××××词?

三、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1.词语的作用在答题时一般要考虑到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内容方面时要联系主旨或作者思想感情及表达目的,结构上要注意该词语与上下文的关系,如过渡、照应、点题、升华等。

3.注意答题术语的简明规范。思想感情方面的,通常用“寄托”“表达”“表明”等;作用方面的,通常用“过渡”“铺垫”“前后照应”“总括全文”“提挈下文”“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刻画形象”等。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答题的指向,具体把握考查词语哪方面的作用,是否与表达技巧或含义混合设题;

第二步,弄清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理清与上下文的关系;

第二节 理解重要句子 【考点阐释】

具体来说,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视为重要的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5.从字面看自相矛盾,但被作者寄寓深刻用意的反常句。6.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句子的含意”是指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义,具体考查时,包括理解句子的具体含意和理解句子的作用两个方面。【考向分析】

考查类型之一 理解句子的语境义

1、概念分析

句子语境义是指文中重要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有的意义。运用修辞手法的表意含蓄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及统摄全篇句是考查的重点。

二、设问方式

1.结合上下文,说说某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3.怎样理解某句话的含意? 4.作者为什么说某句话?你是如何理解某句话的?

5.作者在前面说某句话,后文又出现了同样的一句活,这两句话的位置不同,语意有什么不同?

6.作者在前面说某句话,后文又说另外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三、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2.分析上下语境。

什么是语境?顾名思义,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包括狭义的语境和广义的语境两种。狭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

3.了解文学作品中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如小说是借助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旨的,分析小说要紧紧抓住人物形象,并考虑情节发展、环境对人物的作用。理解句子就要与小说的这三个要素联系起来。4.掌握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1)语法分析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句意理解的句子大多是结构比较复杂或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解答这种题型可以从语法分析入手,先将复杂的句子压缩成简单的单句,从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入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要特别注意定语、状语、补语等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2)特殊位置法(3)邻句启示法(4)依据主旨法(5)修辞解意法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6)指代还原法 有的句子,可以抓住代词的指代义去理解其句意。先找出该同所在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或段落,答题时从上句(有时在下句)找,由近及远地找出它指代的具体对象,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二)答题步骤

第二步,审视句子所在的位置及句子的管辖范围。

所以,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其次,要弄清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管辖范围内分析句间关系,确定语句的基本内容或含意。

第三步,联系上下文语境及作者写作意图把握句子的深层含义。

考查类型之二 理解句子的作用

一、概念分析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或足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或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

二、设问方式

1.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某句话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某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某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力? 5.某句话在文中为什么这样来表达?

三、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内容上。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表达情感、观点等方面的作用。

(1)首句。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

(3)段尾句。作用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3.表达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如使用特殊表现手法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或使用特殊标点符号(如省略号)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方面上在具体答题时不一定面面俱到,需要结合具体题目来考虑。

(二)答题步骤

第二步,从原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进而判定句子的管辖范围。

第三节 筛选整合信息 【考点阐释】 【考向分析】

一、考查内容

1.抓住重要的词语或重要句子,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词语和句子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3.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二、设问方式

1.作者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作者这么说在文中的依据有哪些?作者说某句话的因素有哪些?

2.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作者所说的××××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 4.本文描写的××××有哪些特点? 【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文本中筛选主干信息 1.抓住标题及注释

(2)重视过渡段和过渡句。过渡段或过渡句作为信息点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借助其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示下文等多种作用来加强对信息的筛选与提取。3.抓住关键性词句,主要指以下四类词句:

(1)关联词,关联词能用以确定文句的重心所在,如转折性关联词的重心一定是在这一关联句子的后半部分。

(2)修饰性的词语,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修饰性词语往往左右了一句话的性质和倾向,诸如“也许、大概、差不多、几乎、可能、一定”等词语无疑是考试的重中之重。(3)解释性词句,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信息进而准确筛选信息。

(二)把握几类重要的信息 1.明辨同一的信息 2.寻找遥远的信息 3.挖掘潜在的信息

“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隐含信息常常隐含在普普通通的文字之中,不善于挖掘将错失重要的信息。正因为如此,考查也常常在此处命题。4.组合分散的信息 5.确认重要的信息

(三)归纳整合信息

筛选之后,还要对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和综合,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或把筛选后的信息按要求重新组合后表达出来。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

2.对提取到的关键词句,适当进行加工。

3.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答题信息时,要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进行概括。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从题干要求出发,确定信息区间。首先是审读题干,题干是方向,是“命令”,题干规定答题的范围。其次,要依据题干找准信息区间,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第二步,准确筛选。

从确定的筛选范围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发掘隐含信息。如果题目要求提取的信息比较“显露”,可直接摘取;如果题目涉及范围较大,且信息较“隐蔽”,则要先辨别信息,再概括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第三步,合理转换。

显性的、简练的、符合题目指令的信息可原文照搬,但在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或无法“照搬”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原文有关信息进行“转换”,即换一种说法。通常包括以下转换方式:正反角度的转换,通常将反面切入转换为正面切入;疑问句转换为肯定句;具体的转换成概括的;含蓄的转换成显豁的;人称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通常将叙述、描写转换为说明、议论。

第四步,精要整合。

第四节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考点阐释】 【考向分析】

一、考查角度

本考点在没置试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考查。

命题角度

考查题型

2.通过考查划分语段的层次、排列句子顺序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 3.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思路

4.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作者的思路。

2.既可以是客观选择题、排序题,也可以是图表题、简答题或阐释题。

二、设问方式

2.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某物?为什么要写到另外一件事物?试作简要分析。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作者是从哪个角度,依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7.作者举××××例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某几段描写各有什么侧重?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1.看文体,分析结构。(1)辨析文体特征。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

文体

分析结构思路的方法

记叙性散文

纵式结构 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划篇章

横式结构

按材料的性质来谋划篇章

纵横交错式结构

抒情性散文

大都以感情为突破口表现,规律较难把握,必须在深挖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

(2)辨明语句的特点。(3)注意开头结尾。(5)辨别标志性词句。

③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2.看材料,分析层意。3.扣中心,以纲代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找准中心句等于抓住了语段的“纲”,整个语段的“网络”也随即张开。4.看句段,分析关系。

二、答题步骤

2.对一个语段的分析,一般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1)通读整段文字,把握整段文意,理出此段中心。(2)根据标点符号确定它有几个句子。

(3)除中心句(或关键句)外,将其余句子按意义分出层次来。如果是转折、解说关系,一般一分为二;如果是承接、并列、递进关系,则可分为两个以上的层次。(4)再看各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

(5)最后再检查核对,看划分有无错误。

第五节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考点阐释】

(1)归纳内容要点需要分析。分析和归纳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是把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看看里到底有些什么,有几层意思;而归纳是就具体的形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考向分析】

本考点的设问方式有:

1.请简要概括作者××××的原因。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所写事物的完整含义。3.阅读(根据)第×段内容,用两个字(或一句话,或几点)简要概括(或概述)×××× 4.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次、层)××××,请简要概括。5.作者写的某人或某物有哪些特点? 【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对段落内容的归纳。

(1)要找中心句。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的中心意思。中心句一般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有位于段落中间的。比如《故都的秋》一文中倒数第2段开头一句“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即为本段的中心句,下边内容均是举例说明了南国之秋的“特异”的特点。

(2)分析句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要准确归纳段落的意思,就必须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5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本段中心意思就需要通过理清关联性的词语来概括,那就是马克思所研究的领域非常广,而且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都是十分深入透彻的。2.对层次内容的归纳。

(1)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有的过渡句、过渡段不仅概括了前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同时还指出了下一个段落的要点。

(2)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问的关系包括并列、对照、递进、总分等。并列、对照关系是要把各个段落的意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递进关系是要突出后者,总分关系是要抓住总说部分。

(二)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三)归纳和概括的语言整合 1.从核心语句角序思考

核心语句

突破思路

单句

注意从句子结构人手,句子的主干就是最好的概括。当然否定词不能漏掉,有时附加成分也属必需

复句、句群

要划分层次,依据层次间的关系来概括

文段、全文

从标点入手或从分层次入手,通过分析找出文中(或句中)的关键词句或核心词句,也就是能体现文段(语句)主要观点、思想内容的词句,用文中现成的词句来概括,这样既准确又省力

2.从内容要点“显”、“隐”角度思考。

二、归纳概括的原则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无论是分析还是概括,都要从命题出发。看命题要求从哪个角度,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分析或概括,分析要注意分为哪些部分是否交叠,有没有多余或遗漏。概括也要注意综合哪些内容,怎样整合,有没有多余或遗漏。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题目命题的对象范围。

第二步,如果命题范围是几个段落,则归纳几个段落的意思;如果命题范围是一个自然段,则划分出本段一共几句话(即有几个句末点号),看哪几句话说的是同—个意思,划分成几个语意群(层次)。

第三步,总结几个层次的大体内容,从形式方面进行归纳。第四步,对照原文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第六节 分析概括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

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

“概括”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试题中,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概括,有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考向分析】

本考点设问方式一般有:

1.请概括本段(文)的主要观点。2.试分析作者对文中××××的态度。3.××××中蕴涵着作者××××态度? 【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语言、材料及阐释过程来传达的,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句或通过提取、整理潜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看法、倾向。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理解要着眼于全篇。

(二)整合分散的信息,挖掘隐含的信息,是把握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重点和难点。3.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主要有两种方法:(1)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2)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如1999年全国卷阅读题《创造宣言》:“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若只粗略阅读,就会把“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当做答案;进一步阅读会发现还有意思相近的一句:“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最后把两句进行比较,就会推翻先前的答案而把后一句作为答案。因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通常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创造,不包括教育者。而“说得正确些”则更明确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三)注意把握两个角度。2.注意命题的角度。

命题者的思路是: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③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⑤力求题型稳定、整齐。理解了命题者的思路,答题时才会循序渐进、依次答题,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第三步,对筛选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并加以分析,从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七节 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阐释】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试最高的一个层级,它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需要文学、历史以及其他许多知识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下面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别作一阐释。【考向分析】

考查内容之一 形象

一、概念分析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有时也包括物象,如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考查两点:一是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时代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说(包括戏剧)中的形象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来理解人物性格。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腱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性格才得以展现。阅读小说必须掌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其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①找出情节发展的线索;②了解情节发展的过程;③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性;④分析情节发展与人物思想性格变化的关系。

如在《项链》一文中,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境遇的大起大落,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现。又如2008年浙江卷《乌米》中“我”的出现把乌米推向前台,“我”对乌米的访问,对乌米的观察,与乌米的对话,最后“我”的感想和思考,才最终完成了对乌米形象的塑造,同时也展现了“我”的形象。(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来认识人物性格。

如《雷雨》中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揭示的就是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表现了鲁大海作为觉醒工人的反抗意识。可以说把握住冲突就把握住了人物。(3)从描写中来认识人物性格。

描写可分为环境、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鉴赏人物形象,可通过与人物相关的描写来分析。如《祝福》中作者对祥林嫂眼神变化的描写可以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2.散文中的形象

(1)要把握作品的意境情调,散文往往蕴涵着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并追求意境。

(2)明确手法,如象征、托物吉志、借景抒情等。散文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感情的载体。3.对形象概括要言之有据

(1)对形象概括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另外注意分析时应从作品本身出发,即从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的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出发,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小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看鉴赏的是人物形象还是景物形象,若是人物形象还要注意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

第二步,搜寻有关答题区间。一般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要从情节发展及对人物的描写中进行分析。

第三步,得出结论,并联系作品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具体表达时,可按总分(分总)结构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几个方面是指: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人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考查内容之二 语言

一、概念分析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抒发情感、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音乐美。除此以外,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语言也相对不同。小说语言讲究形象生动;戏剧语言讲究通俗精练,有个性和表现力;诗歌语言讲究精练形象,有音乐美;散文语言讲究简洁生动,优美传神。

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①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②叙述人语言,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用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这两方面的语言在刻画人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效果。

二、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语言类型

语言特点

说明性语言

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

叙述性语言

概括性、具体性、蕴涵感情色彩

描写性语言

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

议论性语言

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

抒情性语言

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 3.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鉴赏语言最忌讳的是就语言谈语言,往往用“生动、形象”这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譬如,分析动词的表达作用,一般结合它所带的宾语作分析;分析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就要结合受它们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作分析。有时某种语言技巧是借助完整的句子来表现的,就要作结构分析。

4.要同写作技巧相结合,因为任何语言所达到的效果都与其写作技巧联系在一起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 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 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

考查内容之三 表达技巧

一、概念分析

表达技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等。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行文结构:领起、总结、过渡、铺垫、照应。

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对偶等。

二、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鉴赏表达技巧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2.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第二步,说明这种技巧在原文中是怎么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主要分析评价其在表现主旨、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营造意境和布局谋篇方面的表达效果。

第八节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所谓“评价”,就是读者在阅读、分析、理解作品之后,站在一定的立场上,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写作艺术、风格流派等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发表意见和看法,评判作品的是非、优劣、高低,衡量作品的阅读、欣赏价值,评价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等等。【考向分析】

一、概念分析

二、思路点拨

(一)规律方法

3.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

(二)答题步骤 第二步,理解命题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 篇5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广告与公益广告

1、广告:

广告者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特定宣传语句。它的作用在于使消费者对企业经营特点及商品、劳务的独特优良个性的理解和记忆,以形成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往往在无形中成为人们购买商品或选择劳务时的依据。

(举个例子:有一天,一老奶奶去药房买药,买什么呢?——三精葡萄糖口服液。问:“你们这有三精葡萄糖口服液吗?”“有啊,您要多少?”“两盒吧。”“好的。”又问:“是蓝瓶的吗?”“不是。”“那我不要。”就走了。瞧瞧,广告的效应!)

2、公益广告:

它不是以收费性的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广告,就是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和声势,即某种社会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平,是这一城市、地区、国家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是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我们在中考试题中遇到的,多数属于公益广告的考查。

例一: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例二:看看孩子脸上那天真的微笑,我们又怎舍得让这份和平与安宁转瞬即逝呢?(“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公益广告)

例三: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温暖世间真情。(“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例四“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说普通话”公益广告)

3、标语(宣传语)又叫口号,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

二、拟写广告标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质朴:就是用日常通俗朴实的口语。(大众话的语言)

广告尤其是公益广告是面向大众的,广告词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质朴,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例如】:以“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点点滴滴汇心海,片片真情暖人间; 鲜血诚可贵,救人品更高; 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

2、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

现代文明应该告别粗鲁野蛮,即使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和规劝,也应该对个体生命给予高度尊重和敬意。因此,好的广告词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例如】“安全才能回家”,温馨体贴,远比“严禁超速行驶”更有人文力量。

3、多用修辞:运用修辞,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起到宣传的作用。

1、对偶手法

运用对偶编广告词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广告读来朗朗上口,产生过“口”或过“目”不忘的效果。

3、愚蠢的人以流血换取教训,聪明的人以教训制止流血。(交通公益广告)该公益广告就是利用对偶的方式来编拟的。“聪明的司机”通过别人的教训来时刻提醒自己,从而避免发生流血事件,而“愚蠢的司机”则不会吸取教训,往往只有发生流血事件了,才懂得小心驾驶。另外像 “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和“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真情流淌,血脉相通”和“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等优美的对偶式广告。“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关爱他人)

2、谐音手法

在广告词中运用谐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起到一见如故,见之生情的效果。

4、美克运动鞋——运动每时每克。(美克运动鞋)

这则广告将运动的活力溶入其中,巧妙地运用了“美克”与“每刻”同音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使“美克”牌运动鞋的轻松滑进运动爱好者的头脑里,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自行车:骑乐无穷。(骑-----其)

3、双关手法

一语双关也是编拟广告词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赋予广告语多种不同的意思,从而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利用双关语作为公益广告词,能增加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例

5、特步——非一般的感觉。(特步鞋)

这则“特步”运动鞋广告的精妙之处就在于“非”一般的感觉,它既表明鞋的质量不一般,又表明穿上鞋后的感觉不一般,更利用谐音,产生了穿上“特步”就会产生“飞”一般的感觉,从而实现广告的绝妙效果。另外 “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知音”二字,一语双关。口子酒:生活中离不开这口子。太平洋保险公司: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双关,将广告语和产品名称巧妙结合)

4、设问手法

设问这种方式不仅在语言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广告领域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广告词都是借用设问来拟制的。例

6、胃,你好吗?(胃药)

这则广告仅四个字,但蕴含丰富。首先一个“胃”字,道出其功用,说明该药是治疗胃病所用;然后用一句问候语,使人读来亲切,容易接受。另外,“胃”还取其与“喂”谐音之巧合,表达了对胃病患者的问候,更显亲近,让人回味。“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你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你愿为他人献点爱心吗?请参加无偿献血!”这样也能很好地突出了义务献血的意义。

5、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这种修辞编拟的广告给人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在对比中寻得价值所在。例

7、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电器)广告词运用对比,简洁地展现了澳柯玛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进取精神。从侧面展示了澳柯玛电器优良的品质,用谦虚的语气让观众、消费者为之感动,从而选择澳柯玛电器。另外如甲卷可以利用对比方式拟出:“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等优秀的广告语来。新飞电冰箱: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矛盾)

6、比喻手法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说几乎无处不用,自然拟写广告也少不了。它以清新的语句、活泼的句子,浓郁的情感取胜。

8、重庆鹅掌门: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重庆鹅掌门)

这是重庆鹅掌门火锅的招牌。重庆让人联想其正宗的火锅,引起人们的食欲,同时更巧妙地把女人爱美的本性,男人事业的雄心都包含其中,吸引了不同追求的人对鹅掌门火锅的关爱。另外 “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7、仿拟名句

改造古典诗词名句也是编拟广告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广告显得有文化气息,有文采,极具典雅风范。

9、众里寻她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伊莱克斯温控冰箱)整个广告利用古典诗词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气氛。后半句是广告词的点睛之笔,以缠绵的古诗来配合整个广告,说明伊莱克斯温控冰箱就是这样一种让你千百度寻找和倾心的,又能给你浪漫和心仪的产品。另外乙卷答成“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即是化用了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则化用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均显得大气,有韵味。

8、反复手法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编拟广告词也是常用的方式,因为它可以起到强调作用,突出广告对象的某些特征。

10、天天钙无力,添钙添活力。(钙天力)本广告读起来朗朗上口,“天”与“钙”韵母相同,再将单音词“力”扩展为双音节词“活力”,整个广告就是要让消费者能对钙天力这种补钙产品产生强有力的兴趣。另外像“丽彤,丽彤,与众不同”(丽彤洗发用品),也是运用反复手法拟制的大家喜闻乐“听”的广告。它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一是丽彤作为一种品牌,与其他品牌不同;二是丽彤作为一种洗发露,其功能与众不同,洗发效果与众不同。

9、哲理情趣

广告语有时也可从富含哲理的角度入手,创造出一些经典的,为世人称道的著名广告来。

11、让我们一起驶进新世纪。(巨象轮胎)

“驶”字用得极佳,由于与“轮胎”相联系,与“汽车”挂上钩,“驶进新世纪”就具有更新深刻的含义。所以“让我们一起驶进新世纪”读来亲切感人,非常有感染力。有一则环保公益广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则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世人记住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否则留给我们的可能只有眼泪。

10、嵌入名称 很多时候在拟广告词时可以将产品或对象的名称嵌入到广告中,从而产生过目不忘的效果。

12、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电器)

这则广告就是将“美的”嵌入广告语中,表达了选“美的”,享受美的电器,美的生活的理想。将电器名称溶入广告词,浑然天成,原来广告也是可以更美的。另外如为“春潮”和“碧荷”文学社拟广告词时,可以利用嵌入方式,分别拟成“诚如春风展佳作,心似潮水育新人”(上下句的第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春潮”),“碧色满校园,荷香飘万里”(将“碧荷”拆开,置于广告上下句的开头的位置)。

11、改编熟语

熟语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它简洁有力,富于表现力,我们在制作广告词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熟语。例

13、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

此广告的妙处在于它把成语“默默无闻”中的“闻”利用谐音改成了“蚊”,这样就与蚊香合而为一了。既简洁,又富有文采。另外乙卷还可以直接利用熟语“无上光荣”拟成“今朝无偿献血,明日无上光荣”,同样产生较好的效果。美加净生发灵:聪明不必绝顶。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12、押韵技巧

押韵本是古典诗词必做的事,但是它具有读来易上口,易产生亲和力,易被观众、听众所接受,所以押韵成了广告词的至爱之一。例

14、一天一杯仙人掌,年龄不随时间长。(仙人掌营养粉)

本句中“掌”与“长”押韵,读来亲切感人。两句连用说明了仙人掌粉只需要一杯的份量,就可以达到“年龄不随时间长”的目的,让消费者眼睛一亮:原来仙人掌还有延年益寿功效。一语中的,实在妙极。另外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推广普通话,沟通你我他”,“请讲普通话,不分你我他;讲好普通话,共爱一个家”; “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你血输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等。这些都是非常理想的广告语。

13、一词多义

一些广告词还可以利用广告词中某些字词的多义性来编拟广告。例

15、一样也批发。(某商场批发部广告)

“批发”一般是针对大宗商品而言的,且价格比零售低,现在“一样”也批发,所以量小的消费者也可以用低价购得商品。“一样”一般人理解为商品的数量,而商家则理解为只要你来消费,我都用批发价买给你,从而扩大自己的销量。另外有一则房产公司的广告这样拟:“家是放‘心’的地方。”充分利用了“放‘心’”一词的多义性,让消费者产生多种理解,不论是哪一种都能给以美好的感觉。

14、起兴手法

16、一滴水得万物生机,一滴血铸民族精魂。

在本例中,作者并没有先说义务献血的重要性,而是运用了起兴手法,先说“一滴水”对于“万物生机”的重大作用,再说“一滴血”对于“民族精魂”的重要性,水到渠成,颇有艺术品位。另外还像乙卷有同学拟成“一滴甘泉得参天栋梁,一滴鲜血得万民幸福”,也是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来拟制的。

15、化用歌词

流行歌曲是一个丰富的语言知识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中的一些句子,并将其加以改造而成为广告词。

17、平生只唱一首歌,哪有不平哪有我。(某压路机广告)

第二课时

三、常见题型:拟写、评析、改写

1、拟写:

【例如】:请写出一条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或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具有警示或激励作用,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小草在睡觉,请别打扰她”

“如果浪费水资源,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

①、为了帮助受灾的山区儿童重返课堂,新新学校要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为山区儿童捐钱、捐物。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捐出一元零用钱,献出一颗温暖心”

“你捐钱,我捐物,为山区儿童献份爱”

【语言简洁,具有很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2、评析:

(1)修辞手法等角度去赏析(2)品味广告语的含义。

【例如】:环保公益广告“地球上的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好在哪里?

(表现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们记住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否则,留给我们的就只有眼泪!)

②海州区某中学学生处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并在学校走廊上写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我捡起的是垃圾!”可是文新朐同学看后,提出应该改为“你丢下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认为哪一种说法好都可以,但理由要说清楚、正确。第一句标语,突出了随意丢垃圾的坏处,第二句强调拾捡垃圾的重要性,要根据宣传的重点确定运用什么标语.】

3、改写

【例如】:生活中有一些标语有悖常理。请将下列标语改得合情合理。(1)、路边小店:“吃饭补胎”。——提供饭菜,修补车胎(2)、某山路旁:“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把青山留下,把火种带走

(3)、某电厂门口大红红字标语:“5万伏高压线,严禁触摸,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生命诚可贵,电线不可摸

③公益广告:“地球是我家,请你爱护它!”有人认为这则广告的用意无可厚非,但是文字却有些不妥,他的理由是:既然地球是“我家”,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请你(别人)来爱护它呢?如果让你修改,你打算怎么改?其理由是什么?

【把“我”改成“咱”;因为“咱家”的成员中也包括“你”,这样,请你爱护它也就合乎逻辑了,另外,最好将“它”改为“她”,更有情感。】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1、有人曾戏言:人类的祖先是从树上下来的,树都被砍光了。人类岂不是自断了归路?请你根据意思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2.绿色——生命之源。】

2、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一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准乱丢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1.喧哗无助求知,打闹有损文明。2.文明你的语言,优雅你的举止。

3.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思凝。

4、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

3、学校门口的公路上,各种车辆行驶速度很快,对进出校门的学生造成很大的交通隐患,学校准备在校内外各制作一块告示牌。请针对不同现象分别写出使人乐意接受的话语。(不要用类似“禁止”的词语,每一句不得超过20字。)学校外面:A.一看,二慢,三通过 B.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学校里面: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4、针对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如不节约用水、浪费粮食、语言不文明、乱丢纸屑……,请任意针对某一种现象拟写一条广告语。①.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

②.食堂:天地“粮”心,惜食莫蚀 ③.语言美:吐气如兰,缘于心香如蕙 ④、痰纸(弹指)一挥间,风度尽逝矣!

5、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如: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6、宣传标语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标语确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奇怪的标语,如:“今天,你税了吗?”“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请选择其中一条标语,从内容或语言等角度作简要评析。

(1)“今天,你税了吗?”随意省略,造成语意不明。

(2)“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不仅带有威胁恐吓语气,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且与法律制度相左。

(3)“光纤没铜,偷也没用。”偷窃是违法行为,难道没有铜的光纤就能偷吗?标语不仅起不到应有警示作用,而且可能产生误导。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文 篇6

[重点点击]

《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考生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它们是: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知识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仅仅辨认概念,学生应能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是否收到最佳表达效果。近几年的高考题一般将修辞与句式融合在一起考查,增加了综合性。

1.比喻

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功能是使表达形象生动。请注意以下几点:①喻体与本体应当不属于同类事物或道理,在相似的前提下,两者离开越远,比喻越精彩。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在句子中见到“像”便以为是比喻句。如:他的性格很像他的父亲。“像”表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好像”表猜测。“每当看到这幅照片,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仿佛”表想像。“在志愿填写动员会上,许多高校都来了,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如”表举例。③运用比喻要以“熟”喻“生”,即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千万不能以“生”喻“熟”,造成越比越难懂。④要注意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另外,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可改成明喻。⑤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是词本身所固有的。如“对方是纸老虎。”“纸老虎”为比喻义,指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⑥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而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或描绘一个本体,叫做博喻。

2.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常见种类有:①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如:“驼背五少爷坐在角落里。”②具体代抽象。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③专名代泛称。如:“这是一个同样需要雷锋的时代。”④形象代本体。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⑤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锱衣。”⑥结果代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3.比拟

比拟是指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拟人(把物当人来写)和拟物(把人当物来写)两种。它的特点是将写人的词语“移用”于写物,将写物的词语“移用”于写人。运用这一修辞时,要注意描述的环境气氛,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

要合乎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要和比喻区分开来,前者重在“拟”,后者重在“喻”,请看以下两例:

①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雄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②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例①是比喻,有相似点;例②是比拟,把物当人写。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一般分扩大夸张如“白发三千丈”和缩小夸张如“吓得连半句话也不敢说”两类。其作用主要是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加深印象等。运用夸张要注意合乎情

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一般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正对是指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反对是指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叫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对偶形式整齐,富于节奏感。其跟对比的侧重点表现在前者重在形式,后者重在内容。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短语之间、分句之间,均可构成排比。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排比误用来表示简单重复的内容。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就是一个语意表达不简洁的句子,不是优美的排比句。

7.设问

这是一种自问自答、明知故问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发人思考,使表达的层次鲜明。用于文首,引人注目;用于文中,承上启下;用于文末,令人回味。设问不同于一般疑问,它是无疑而问。

8.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主要为了增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发人深思。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①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指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难点探究]

1.要领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②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③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⑤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⑥排比:可增强语言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

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⑦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予以强调。⑧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用在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较长的说理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2.学会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既可单用,也可综合运用。

先说单用。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四种辞格可归为一类,主要是句式的选用问题,为的是使语言表达更简洁、更明快、更清晰,更有气势。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可归为另一类,大体上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富有感情色彩。下面分别讲讲运用这四种辞格应注意的事项:

关于比喻的运用,特别要注意:①避免用生僻的事物设喻。②要抓准相似点。比喻的生命是“相似点”,没有相似点比喻就不能成立,相似点模糊不清也会造成费解。反过来说,要理解一个比喻,根本的也在于抓准相似点。③要注意感情色彩。比喻常常

体现着说话人的情感倾向,这倾向错了,就影响了比喻的效果。

关于比拟的运用要注意:①比拟是感情激动时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运用时要自然和谐,不要矫揉造作,②拟人是把非人的事物当作人来写,在表达时要注意尽量合乎该事物本身的特点。

关于借代的运用,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关于夸张的运用,要注意: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性说明文、说理文章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以上说的是辞格的单用,辞格也可以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①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另一种辞格。②联用——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③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他辞格。

[考点透视]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考查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单选性修辞手法运用正确与否的辨识题,如1991年“三南”题。

②单选性修辞效果是否最佳的判断题,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

③复合性修辞手法仿用题,如1999、2001、2002全国高考题,高考直接考修辞方法的题,最近的是1994年高考的那道“专家题”(辨析“„„跟„„一样”),因太难,被统计数据证明是失败的。此后直到1998年,高考推出了新的题型——仿写比喻句,1999年到2002年高考坚持了这一题型,考试实践证明这一题型很好,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要求。因此高考考修辞方法重在理解运用,而不在辨识,且常与仿句、诗句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相结合。题型为主观性试题,占4—5分,位于第六大题中,有时在第一大题、第五大题中。

[经典题析]

[例1](2004年全国高考卷甲)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修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本题的解答须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主题鲜明。要凸现号召“说普通话”这一主旨。二是态度真诚。因为是公益广告,所以应有一种亲和力和感召力,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而不能有强制之意。三是构思新颖。应该独出心裁,通过新颖的创意一下子拨动公众之心,唤起公众“说普通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语言简明。既要不超过规定字数,又要将主旨鲜明地表达出来,一瞥之间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的一组示例就较好地注意到了以上四点要求:

(1)一种民族的共同语,一个公民的责任感。

(2)你说我说大家说,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歌。

(3)风雨声,是天地在交流;普通话,是你我在交流。

(4)一起来说普通话,真情连接你我他。

(5)你应该骄傲,因为你说的是十三亿人的共同语。

[例2](2004年全国高考卷乙)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修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1)你的血液将同另一个生命一起流淌。

(2)点滴血液,无边情怀。

(3)你瞬间的痛楚将带给别人永远的幸福,(4)一滴血,一点情,一生爱,随你行。

(5)一腔热血请珍重,献出犹能化碧涛。

[例3](2004年全国高考卷乙)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能致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题:正气满乾坤

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本题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形合。上、下联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偶,其语法结构和对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完全相同(至于平仄,鉴于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可不作要求),在这一点上有对错之分。二是意合。上、下联在语意上要紧密关联,若能凸显生活气息,紧贴时代脉搏,就可以达到“意胜”的境界了,在这一点上有高下之别。答案中的示例就充分体现了上述两点要求。

[例4](2004年全国高考卷丙)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处处春光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代园丁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题:

家家气象新

九州桃李荣

第二题: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解析]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和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例5](2002年全国高考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 本题重点是考查修辞的运用能力,能力层级为D。首先考生应该明确这里的四个比喻句都是采用了暗喻的形式,且一个高一层次的比喻领属三个低一层的比喻:本体“海”领属了“浪花”、“涛声”、“鱼虾、海鸥”,喻体“字典”领属“部首”、“音序”、“文字”。第二,考生必须注意原句组成排比的形式。虽然比喻是考生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仿写也是近年来我们熟悉的训练形式,但是这一道题更具有智力色彩,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对对子”在现代社会的延伸,其难度可想而知了。当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差强人意,新颖贴切、有特色的答卷可谓凤毛麟角。

[参考答案] 山是大地的一首乐曲;岩石是基调,松涛是旋律,溪流是大山的节拍。

[例6](1991年三南卷试题)下列各句中比喻不当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解析] 此题实际上是考比喻手法的正确运用。比喻得恰当与否,关键是看本体与喻体是否有相似点。B句“脚步轻快”与“踩在棉花上”没有相似点。比喻运用不当。

[答案] B

[例7](1994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 此题考查对修辞方式的辨识能力。A、C、D三项都是比喻:A项讲气氛上的相似;C项讲颜色上的相似;D项讲体格大小上的相似。B项则是比较,以蔬菜价格与水果价格相比。

[答案] B

[例8](1998年全国高考题)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不超过60个宇)

[解析] 根据例句和题干的要求,仿写的比喻句本体应当是“时间”,比喻的形式应当为明喻,此外,还须对时间的喻体作出恰当的解释。

[答案] 时间好比一面战鼓,它能振足我们上进的勇气。时间如同一座警钟,它将激荡我们怠惰的灵魂。

[例9](1999年全国高考题)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

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解析] 此题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

解题时要注意,首先,在第一条横线上写出的比喻句:五十年像„„与前后的语句构成排比,其中,“像„„”是难点,因为它还要在第二条横线上将其扩展,且要用“有„„也有„„”的格式。而难点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思维能力,有没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力。第三条横线上填写的语句要与第一、二条横线所写的内容呼应,还要与其前后语句构成排比,这又是一个难点,但相比而言要容易一些。

[答案] ①五十年像一首歌曲

有低音也有高音

乐曲渐趋高潮

②五十年像一个赛场

有失误也有成功

赛事正趋激烈

③五十年像一部戏剧有平静也有高潮

剧幕徐徐拉开

④五十年像一条大路

有弯曲也有笔直

大路继续向前

★阳光演练

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三年过去了,三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对于母校的一草一木,我都充满了眷念之情。不论是鸟语花香的清晨,还是夕阳临窗的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母校的一切,都令我无限眷念。

2.下列句子中,前句用排比句式,后句用暗喻句式,请在“青春”“志向”“勤奋”“信心”中选一个或两个词,仿写前两句话。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天才只是一块质地有差别的田地,学习就是肥料和耕耘。(萧军)

①排比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暗喻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下列句子的形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

假如,你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但只会重复别人唱过的歌曲,我绝不会把你赞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给出的句子结构再写两个句子,使下面的一段文字成为一组排比句,注意所写句子必须含有加点的词。

我不是最美丽,但我可以最可爱;我不是最聪明,但我可以最勤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语段补完整。要求:①上下文意相通;②使语段构成排比。

工作再忙也要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语意与形式都合理的排比句。

于是眺黄山云海,步庐山夜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苏州评弹,求徽州古籍;品阳羡新茶,剥洞庭早橘;尝吴兴鱼鲜,醉绍兴香雪„„

7.把下面句子画线部分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育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育、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的就会成为空壳;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焕发光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______________。春天化作一千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

10.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14.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上与语境相适应的内容。

时间对任何人似乎都没有公正过。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①

。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②。

③,它吝啬着;对辛酸痛苦的事,④

。它就是这样荒延无稽地作弄着人们。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相同。

①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有时漾开柔波,有时惊起阵痛;悲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心是一片严冬里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要动辄摇尾乱叫,夜郎自大;人,应该自信自强,必须勇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奋好学是智慧的硎石,它能使宝剑露出耀眼的锋芒;坚持不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写一段以“家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更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他戴了一顶帽子。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气候,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例样及相关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注意内容和表达特点。

[例样] 前年的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问题。

甲方:不要害怕竞争,与其谈狼色变,不如与狼共舞。

乙方:竞争要有实力,否则不但舞不成,还会被狼吃掉。

(乙方借甲方的比喻加以发挥,表达出相反的意思)

同学甲、乙是好朋友,但对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限制”,两人有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要是没有老师家长的限制该多好,就像甩开挤脚的鞋,光着脚走路多痛快啊!

同学乙;老师家长的话该听的还是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下面的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用新的本体,拟出新的形象,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数相同)

悬崖边的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将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加点的部分改为对偶句。

9月,①天气不冷不热,气候宜人,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来临了。②人们纷纷出游,有的到郊外观赏红叶,有的到公园去参观菊展。这正是人和自然“对话”最亲密最热烈的季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照下面一首新诗的句式,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新的话题,意思完整,修辞手法一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小巷的月色是聪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扣第一声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告诉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出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下面的句子,选择新的喻体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生活像一首歌,那开在原野的每一朵小花,那播洒在夜空的每一缕月光,那绽放在脸上的每一丝笑容,都是这首歌中迷人的音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所写句中需有拟人修辞格。

如果是雄鹰,就应该有展翅于辽阔苍穹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点拨

1.[答案] 不论是欢歌笑语的中秋联欢会,还是竞争激烈的春季运动会;不论是散步于绿树成阴的跑道边,还是肃立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下。

2.[答案] 注意修辞格式的运用。①青春总需要用激情去点燃,用理想去导航,用友谊去润色,用真诚去保持。

②成功只是一朵渐渐枯萎掉的小花,勤奋就是阳光和甘露。

3.[答案] 假如,你有一对锐利的眼睛,但只会看到别人做事的是非,我绝不会把你赞美;假如,你有—双健壮的足,但只会步踏别人走过的路,我绝不会把你羡慕。

4.[答案] 我不是最富有,但我可以最有情趣;我不是最健壮,但我可以最乐观。

5.[答案]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出门再远也要带书。

6.[答案] 于是眺黄山云海,步庐山夜月;沐南湖烟雨,踏西湖残雪;探金陵名园,寻广陵旧迹。(听苏州评弹,求徽州古籍;品阳羡新茶,剥洞庭早橘;尝吴兴鱼鲜,醉绍兴香雪„„)

7.[答案]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间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8.[答案]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大海,不流动的便会变成死湖;不燃烧的就会成为庸人。

9.[答案] 山间奔了过来,化作溪流和湖泊。

10.[答案] 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

11.[答案] 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山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

12.[答案](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13.[答案] 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

14.[答案] ①它拖延着

②它飞跑着

③对美妙幸福的事

④它挥霍放纵着。

15.[答案] ①(悲悯)是人心灵上的一场甘霖,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可以净化污浊的世风。

②(爱心)是一股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感到生命的再生。

16.[答案](1)展翅高飞(奋蹄疾驰),毛遂自荐(班门弄斧)

(2)是成功的摇篮,它能使婴儿长成强壮的小伙。

17.[答案] 例:电冰箱——打开它紧封的门,它总炫耀地放出阵阵清新空气。其实,就在它身后,正有恶浊的热浪涌出

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18,[答案] 光脚走路可能一时痛快,不过那可容易扎脚。

19.[答案] 只要符合拟人形式,能表现事物精神面貌即可。如:“温室里的花/它倾心透过玻璃的阳光/和喷壶中细雨的沐浴/它满足地呆在那里/显得自在而又

惬意”。选用新的本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新形象。合乎情理,意思完整,表现出事物的精神面貌。

20.[答案] ①暑气渐退,凉风徐来 ②或远足郊野看红叶,或近游公园赏菊花(或漫游于 霜叶渐染的郊野,或沉醉于菊花正艳的园林)

21.[答案] 要求:符合原文格式;仿照例句的拟人(通感不作要求)修辞手法,而且前后顺畅,合理,尽可能有韵味。

①河边的垂柳是睿智的,当我看到第一点嫩绿,她暗示我:春天就要来了。②小店的灯光是可人的,当我踏进门槛的那一刹,她向我低语:这里就是我的家。

22.[答案] 生活像一幅画,那婉转在树林中的每一只小鸟,那飞舞在阳光下的每一只蝴蝶,那漂浮在蓝天里的每一朵白云,都是这幅画中美丽的色彩。生活像一条河,那行吟在汩罗江畔的孤独身影,那点燃在长城边上的抗日烽火,那挥洒在中原大地的每

一滴汗水,都是这条河中生命的浪花。

23.[答案] 如果是骏马,就应该有驰骋在万里草原的豪情;如果是清泉,就应该有奔流到浩瀚大海的壮志。

24.[答案] 大海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阳光金点

提高修辞方法运用的水平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从基础抓起,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种企图做几道试题就能奏效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广大考生在平日备考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带着激情阅读的习惯。

任何一个语段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物,阅读这些语段时,要善于酝酿出与作者相一致的思想感情,从而占领语感的制高点,加强语感建设。

2.加大课外阅读量。

通过加大课外阅读量,开阔视野,丰富词汇,提高修辞表达的准确性。

3.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

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则,注意区分易混辞格的不同点及其使用规则。

4.一般地说,绝大多数名言名篇都具有较高的修辞品位,通过背诵这些名句,经常对自己进行修辞熏陶,努力提高修辞品位。

上一篇: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一篇:我在童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