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六、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
农业与我们 (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 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指出当前的中学教育应该着重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目标。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些目标。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由包办代替走向宏观调控,即指导、引导、诱导,使学生的多端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成长。现代教育理念也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上要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 更多地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注重学习过程, 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更容易地实现三维目标。
1 地理课堂活动简述
课堂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将知识与动手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学中做”和“做中学”,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认知范围, 丰富其认知方式, 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并积累经验, 从而提高能力。
一般而言在地理课堂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有以下类型[2]:
1.1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或者是教师指定, 或者是自选的某一个课题进行的研究、讨论, 最终得出结论并向全班宣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综合、储存、运用等综合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敢为意识以及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胆量。
1.2 课题牵动
就是以课题为目标,由学生自主地利用书本上的资料或者查阅其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能够很快地增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研究意识。
1.3 表演活动
表演活动法就是让学生来模仿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演,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还可以调动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使学生得到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 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 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健全人格统一起来, 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4 动手实践
所谓动手实践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动手计算、绘制地图等,不仅更好地掌握了书本知识, 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及绘图的技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当前各种学习活动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但活动不能只讲求形式,更要注重实际效果,如何让课堂教学活动“活”得起来“动”得有效,就成为教师应深人研究的问题[3]。课堂活动设计得当,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无可匹敌。那么,怎样开展的课堂活动才算设计得当呢?下面笔者就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为例,尝试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课题活动。
2 案例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般要两个课时来完成,其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难点是如何让学识较快而不枯燥地识记住中国各地的四大牧区、三大林区、渔业主要分布区、典型农作物和熟制。为此,笔者采用课堂表演活动来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响应—起立”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学习完农业的定义,了解南北方的农业地区差异;然后将全班同学进行地区分类,即以讲台为正北方向,将前四排同学划为北方,后面的几排划为南方,第四排与第五排相互间略微拉开点桌子间距;接着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将左边的四组分为西面,右边的则为东面,让学生对照中国地图自己根据自己的方位找到各自代表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农业代表熟制等;最后,教师或者请一位同学随即地报出一种作物名字,凡是该地区盛产该作物的同学听到后必须马上响应—起立,看哪些同学反应有快又准。
结果表明,全班学生识记效果相当好,几乎都能够随叫随时能够准确地做出反应,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3 反思与结论
通过本次课堂活动的成功开展,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 应适应时代的要求, 转变教育观念, 确立新时代教师角色意识, 明确教师的职责, 树立新的教学观, 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我认为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应该在课堂上多设计些能够让大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在玩中学,实现愉快的师生互动,从而达到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
总之,开展地理活动课,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人的素质是稳定的,要形成良好的素质,仅靠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奏效的,而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地理活动课。我们教师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经常、持久地开展好地理活动课。另外在设计课堂活动,教师必须领会《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吃透教材编排意图,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结合学校和教师自己的实际条件,通盘考虑、难易适当、张驰有度,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课堂活动配合教学,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讲堂”为“学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让学生成为今日学习的主人, 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赵建芳.课堂活动创新活动创新点滴[J].教学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2, 9.
[2]刘秀云.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四法[J].黑龙江教育, 2006 (5) .
预习指导:
1、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各指什么部门?
2、什么是农业,为什么说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
3、我国有哪四大牧区、种植业、林业、渔业各分布在哪里?
4、看101页图4.14完成活动1
5、看图102页图4.15完成活动2 反馈练习
1、人们把利用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________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它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农业是支撑________建设与发展的________。
2、我国西部地区________广布,以________业为主,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分别是________牧区、________牧区、________牧区和________牧区。
3、________业、________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如粮食作物呈“________”的格局;糖料作物呈明显的“________”分布特点;油料生产形成了________带和________区两大生产区;棉花的生产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棉区。
5、能影响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产品类型的因素有()
①气候 ②土壤 ③市场需求 ④国家政策 ⑤农业技术 ⑥水源 ⑦地形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⑥
6、有关我国农业生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B.农业是我国各产业部门中产值最高的物质生产部门
C.农业生产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D.农业生产能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7、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热量
C.土壤 D. 水源
8、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区在()
A .东北林区 B. 西南林区 C. 南方丘陵 D. 三北地区
9、我国的优质长绒棉产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 B、黄淮平原 C、新疆南部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达标检测同反馈练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案 第二课时
预习指导:
1、因地制宜的原则是什么?
2、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的事例都很多,看103页活动题,完成活动1
3、完成104页活动2、3
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是什么?
5、完成活动107页1、2、3 反馈练习
1、利用当地________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________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________”的重要内容之一。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销由________到总量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性转变。但也面临着________增加、________不断减少以及________、自然灾害、________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3、符合因地制宜农业发展原则的是()A.围湖造田
B.东南丘陵封山育林
C.城市近郊以粮食种植为主
D.继续大力开发东北的三江平原,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4、我国农业的现状是()
A.大力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B.粮食生产已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不需要进口粮食
C.农业资源面临多方面危机,自然灾害多,污染严重,农业结构仍不合理
D.农产品以自给为主,仍要进口一些农产品,不能出口任何农产品
5、下列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6、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区,应发展()A.渔业 B.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7、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A.开垦梯田 B.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 C.种植水源林 D.种植用材林
8、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A.该地牧业发达,牧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于种植牧草
达标检测同反馈练习
自2010年以来,我便被派到求产村任包村组长,一年多来,本着扎根基层,迎接挑战,锤炼自身,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融入村班子集体,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坚持“组织建设是要事,稳定发展是大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班子战斗力
(一)进一步完善村“两委”工作制度
建立村定期工作通报和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民主建设,在上级部门部署指导下,成立了村级党员议事会和村财务监督理财小组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督促实施职责,让他们能真正参与到村级重大事项处理解决中,让民主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大大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注重发展年轻有文化,有一技之长,有致富本领的年轻人加入组织。两年来,共发展4名新党员,16人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两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8人确定为发展对象,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赴上海“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让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使广大党员接受一次很好党史教育,大大提高了
党员自身觉悟认识。
2、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健全发挥党员作用载体,深入推进党员双培双带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大力推行流动党员双向双带。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方向找准了,我们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我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
(一)杨邯桥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级道路建设也成为广大干群的共同期盼,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在国家“村村通”政策资金扶持下,群策群力,多方多渠道筹措资金,横贯全村5公里村级道路在2007年底完工,它的修通,使杨邯村广大群众看到了发展希望,有了盼头,是一条发展之路、希望之路。2009年上半年,顺利实现广信大道与我村境内村级道路连接,彻底解决了我村交通瓶颈状
况。
(二)杨邯桥村水资源丰富,但旱涝频繁,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周边大量化工企业入驻,污染问题突出,对现有水利设施提出了严重挑战,也成为激化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导火线,合理规划,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成为当务之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敏感问题,也是农民增收,社会
稳定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近两年来,在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共争取水力资金40余万元,重点对我村境内周塘坝、乌龟坝闸口加固更新,工程的建设对流洞河上游污染水加以有效控制,对我村下游20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提供较好保证,同时逐步分期对十五个村民组塝上田当家塘坝清淤扩容,使全村境内3000余亩水田旱能灌、涝能排,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
良性区域环境。
(三)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工作,电压低,特别是干旱季节农业用电得不到保障,居民空调、冰箱不能使用,也是该村村民反映强烈问题,村两委高度重视,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七个人口密集村民组,新增200KVA变压器六座,更换相关配电设备,用电容量、质量大大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交口称赞。
(四)依托民生工程,加快惠民工程实施 1、2008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争取67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工程在我村实施,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向千家万户,全村居民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信息,欣赏到精彩的电视节目。
3、启动村级卫生室建设,解决了该村因地处偏僻,老
百姓看病难问题。
三、加大农业产业化服务,振兴农业经济
杨邯桥村是一个传统农业畈区,农业收入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如何改变传统农业种养模式,改变传统农业观点,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增收,也是我这几年到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两年来,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及下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优势,在“农”字上做文章,积极争取各级农技专家来我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对农业种养大户开展对结服务,在种养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现场开方,依托农业项目加快推进我村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新型农民培训 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提高我村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懂技术,善于管理的新型农民,重点培育我村传统种植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打造“一村一品”种植格局,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新型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十五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通过学习,农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以往因技术操作或用药不当造成明显减少,亩平均用药成本大大降低,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
范区显示极大效益。
(三)做好种养大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主动联系县畜牧部门,邀请技术专家到我村对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分析市场行情,鼓励扶持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努力,我村规模养殖大户由原来的2家,增加到现有7家,养殖类型由鸡、猪发展到鹅、龙虾、山羊养殖,其中年收入10-20万元三家,养殖规模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我村农业经济发展一个亮
点。
四、几点体会
(一)建立制度、坚持原则 村级规章制度不可缺,特别作为选派村,必须在建章立制上下真功夫,以制度管人,坚持原则,按规章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从一名机关干部选派到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可能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转变,接触面、接触人比较广、比较杂,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争当表率,这样才能在干群中树立起应有的工作威性和个人威望,才能更好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深受老百
姓爱戴。
(三)摆正位置,善于协调
做为一名选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要遇到很多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较好协调能力,包括个人与村班子,个人与村班子成员,个人与上级部门,村班子成员之间,村班子与上级部门等等,关系协调好了,人际关系融洽了,人与人之间心贴得更近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战斗力,团结起来任何困难都能战胜。
(四)争取支持,寻求发展
首先必须取得三方面支持
1、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这是干好工作前提保证,我当时到村,正为修路资金缺乏而一筹莫展时,正是上级部门及时协调路基资金30余万元才能保证村级道路建设如期顺利完成,及时打开了工作局面。
2、取得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支持,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可能在有些问题处理上显得棘手,一个好汉三个帮,必须依靠村两委班子某些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能动性,依靠他们的力量,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广大干群,特别是广大党员支持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平时多下队,深入基层,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营造和谐干群关系,这样平时做工作,处理事情,才能做到
论文摘要: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按照“集中化供水、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促经济,建设新农村
1.基本情况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东部,东连普定、镇宁、南接关岭,西邻晴隆、普定、水城、北纳雍、织金。全区所辖5个镇14个乡,25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2006年末,总常住总人口64.95万人,其中乡村总人口52.1518万人。国土总面积179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43公顷,地形走向西北高而东南低。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9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达5.17万千瓦。
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六枝特区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兼顾,治理与开发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的原则,紧抓机遇,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来抓,引水、提水、蓄水工程相互补充,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修建各类小型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
2.农村人饮工程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六枝特区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农村人畜饮水现状和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就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多以村组为单元,数量多,规模小,补助资金分散,自筹能力有限,已成工程建设标准和供水保证率偏低,稍遇干旱,群众无水吃,重复出现饮水困难。
2.2“重建轻管”,受传统观念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多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水费只计收运行费用,不提留大修及拆旧费用,存在水费征收不到位,工程运行困难,维修费用无着落,致使一些工程失修、闲置、甚至报废。
2.3大多数供水工程管理人员为本村的群众,业务生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
3.因地制宜,建集中供水
要全面、科学、长期、有效地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必须改变过去多级治水和小型供水工程遍地开花的模式,走“集中化供水、市政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路子。
3.1整体规划,科学选择水源,实现优质水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确保水源水量满足供应,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合理开发水资源,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明晰工程产权,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管理,独立供水工程由投资者承担管理,由管理者负责主体工程的运行、维修及水费征收,真正落实工程管护责任,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
3.3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实施项目配套。项目规划要尽可能地集中,扩大供水规模,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供水成本,管理成本,减轻受益区群众的投资负担。
4.集中供水对策
4.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责任。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是为农村广大群众谋利益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也不能单靠群众自发来搞,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顺利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必须有政府行为作保障,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狠抓落实。避免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阻拦,同时便于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彻底克服“重建轻管”现象。
4.2科学规划。总结过去建设人饮工程的教训,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合理科学制定规划,确定辐射、覆盖面广,一有定规模和效益的农村供水工程。
4.3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要根据工程规模,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收费、有制度”原则,落实管理主体,组建管理机构。对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站管理,组建由受益群众代表参与的供水管理组织负责经营;对一个村组的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在村民自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村民管水协会负责经营。
4.4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工程管理机制上,适应水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国有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县、乡、村(组)、户分级管理,供水站长(或农户户主)负责经营。有关管理经营事项由产权各方商议决定,管理者决策,经营者实施。凡产权各方讨论通过事宜,管理站(或农户)应按程序办理,工程改扩建投资、供水外经营项目未经产权各方批准,不得随意进行。要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制和经营权限,经营者对管理者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避免管理中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强化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产权各方的合力。
4.5落实管护责任,保障供水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要明确专人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运行、维修和供水安全。建立管护责任制,制定水源调度和安全供水预案,确保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4.6加强水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农村供水工程都要按照按水利部《乡镇供水水价核定原则》规定,核定供水价格,严格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保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实现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在不影响该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水费收入中的折旧费、大修费,应由乡(镇(水利水保站在全乡(镇)饮水解困工程中进行统一调配,使各饮水工程保持安全运行和不返困。
4.7设立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等危害水源水质的行为。定期化验水质,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确保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4.8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治理,提高农村群众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治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5.结论
一、荷泽市农村推散采取的主要模式
菏泽市现有1 7家水泥粉磨站, 分布在市区和5个县城、6个乡镇, 由于分布点比较多, 对直接面向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提供了便利条件。水泥厂直接向农村发放散装水泥, 服务半径一般在20公里左右, 覆盖面积大约是周边1200多平方公里。上述17家水泥企业的总覆盖面积可达1.44万平方公里, 比本市的辖区的总面积还要大。除掉相重叠的部分, 辐射面积测算在8000多平方公里, 占全市辖区面积的70%左右。此外, 水泥厂直接向农村发放散装水泥, 还具有两大优势:
(一) 节省了建设中转站的大量投资。
建设一个大型的散装水泥中转站, 需要投资2~3个大型贮存罐、几十个小型流动罐、数部拖车、大型地磅、厂房等设施设备, 还需要征用或租用土地, 投资约需上百万元。按服务半径20公里规划, 在适度重叠的情况下, 全市需建设散装水泥中转站20个左右, 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这些资金, 需要许多年的经营才能收回。而水泥厂直供农村散装水泥只需投资小散罐和拖车, 每个水泥厂按配置40个小散罐和2部拖车计算, 投资约为25~30万元, 节省固定资产投资70%左右。
(二) 减少了中间经营环节。
一般来讲, 建立中转站首先应满足经营商一定的利润率, 每年纯利润至少应在10万元左右, 另要加上数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在操作过程中, 经营商用大散装车将水泥运到中转站, 即产生一次中间运输费用;贮存过程中需要工人专门管理, 又产生一次管理费用;用小散罐往农村终端用户运输, 再产生一次运输费用;中间倒车环节还将产生损耗和污染。经过估算, 建立散装中转站比水泥厂直供小散罐水泥增加了三道中间环节, 不仅效率低, 而且每吨成本较直供小散罐水泥高出30元左右, 与袋装水泥的终端售价不相上下。
根据以上分析, 菏泽市在散装水泥推广上因地制宜, 把水泥厂使用小型散装罐直接向农村发放散装水泥, 作为本市农村推散的主要运作模式。
二、水泥厂直供农村散装水泥的运作流程
(一) 小散装罐经营模式。
农村用小散罐的容量一般为5~10吨, 运距一般在20公里以内, 主要运输工具为拖拉机或者是四轮汽车, 每部车配置小散罐15~20个。菏泽市小散罐的经营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水泥厂家自己投资制作小散罐, 购置拖车, 由公司销售部具体实施经营。这种模式产生较早, 目前仍占总量的1/4以上。二是周边农户投资制作小散罐, 购买水泥贩卖给用户。这种模式是在水泥厂家经营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农民们看到用小散罐贩卖水泥有利可图, 开始效仿水泥厂自己投资做罐, 依托水泥厂搞起散装水泥经营生意。目前, 这种模式还没有占居明显优势, 但事实证明充满活力, 只要加以政策性指导, 预计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 围绕菏泽中联水泥厂的小散罐经营户有4~5家, 拥罐数量近百个。三是区域代理商制作小散罐。代理商在经营中以区域总代理的形式出现, 在一些乡镇或较大集镇设立一部分经销点, 由经销点联系水泥用户。这种运作模式虽然增加了经营商和经销点的经营利润, 但运作规模大, 便于成片区推开。菏泽中联水泥厂在牡丹区、定陶县的总代理目前分别拥有160和80多个罐。
(二) 小散罐运作流程。
一是水泥厂及其代理商将服务电话对外公布, 凡用户有需求, 直接拨打服务电话, 水泥厂根据需求量安排不同容量的小散罐送到用户工地。发送时, 厂家开具发送单, 对小散罐水泥称重, 上封条, 到工地后, 提供相关出厂单据, 用户签字后即可付款。拖车将载货罐运送到目的地后, 再根据计划安排, 就近将使用完毕后的空罐拉回。二是周边经营小散罐的用户, 他们一般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市场范围, 有自己的热线电话, 有的经营户直接与一部分农村施工队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施工队伍开辟销售渠道, 每当接到用户需求电话, 他们从水泥厂或者代理商手中购买水泥后再运送到工地, 赚取差价。为了保持市场长期占有率, 这些经营户都比较注重信誉和服务质量, 在当地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菏泽中联水泥厂从2007年开始面向农村水泥市场推行小散罐水泥。为保证小散罐的正常装车及送货, 该公司首先对散装下料口进行了改造, 并配置了精确的电子地磅, 为小散罐的装车、称重、及时运送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为加强小散罐管理, 专门设置了散罐管理员, 协助代理商和个体经营户进行管理, 从车辆进厂到现场装货, 再到工程使用, 直到散罐回收进行监管, 加速了小散罐循环使用。目前, 该公司聚拢小散罐450多个, 最近, 由于农村住房建设掀起高潮, 每天通过小散罐出厂的水泥由原先的300吨增加到1000多吨。使用小散罐水泥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水泥用量500吨以下的小型工地、预制厂、民用建房, 这些客户主要特点是使用量不集中, 对水泥的成本比较在意。由于小散罐运送的散装水泥价格便宜, 比较适于进出农村工地, 使用也更方便, 便于储存, 没有污染, 在推广中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与欢迎。菏泽中联的小散罐水泥已辐射周边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 夺取了农村、小城镇建设中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进入的工程, 弥补了部分市场空白。巨野县山水、麟丰等水泥企业也不甘落后, 学习菏泽中联搞起了农村小散罐, 也在当地造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三、组织实施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成效
(一) 深入调研, 切实掌握农村的现实情况。
广大农村的现实情况, 有许多地方与城市不同。为把菏泽农村的情况充分摸透, 本局曾深入开展农村水泥市场的调研, 将小城镇和村庄的建设、道路交通, 以及建房水泥用量、习惯使用什么水泥、村庄街巷硬化情况等详细调查清楚。菏泽农村的基本情况是:小城镇和一些较大集镇交通比较便利, 沿街楼房、小型工厂、学校等有一定的建设量, 沿国省道乡镇的大型工程开始使用散装水泥;村庄98%以上都通了公路, 村内街道多数得到硬化, 但街巷普遍较窄, 硬化标准不高, 许多村口设有路卡, 重车不允许通行;当前菏泽农村建房仍以平房为主, 水泥使用量10~20吨居多, 少数建了两层楼, 水泥用量30吨左右;农村建房多数关心的仍是水泥价格, 只有少数家庭比较注重水泥品牌和质量。上述情况使我们认识到, 在农村搞推散, 一是散装水泥价格不能偏高, 否则, 多数农民不愿意接受, 市场难以打开;二是运输工具不能太大太重, 否则连村口也进不去, 小胡同里更放不下;也不能太小, 因为运到农村路程较远, 如容量太小, 运输成本抬升很多, 价格比袋装还高, 就失去了竞争能力;三是散装储运工具使用起来必须安全简便, 手续不能繁锁, 要比袋装水泥省工省时。如果因使用散装水泥多占用劳动力, 施工队伍必然要以种种理由设置障碍;四是农民对散装水泥没有多少感性认识, 有顾虑, 必须加强宣传, 转变观念。上述情况, 是我们近年来开展农村推散的基本前提。
(二) 宣传发动, 提高认识。
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是一件新生事物, 乡镇、行政村和广大农民都需要一个认识过程。本市及时向各县区传达国家商务部和省散办关于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一系列文件, 制定了“十一五”期间菏泽市农村推散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根据县区实际情况详细分解工作任务, 对各县区制订了农村推散目标责任书, 使各县区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责任。2007年5月, 本市组织召开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推散工作会议, 各水泥企业负责人, 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和散办负责人, 各乡镇党政分管领导和村镇建设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省散办领导到会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在全市影响较大, 统一了思想, 理清了思路, 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随后, 又印发了大量农村推散宣传资料, 通过各乡镇建设部门向农村发放, 进一步使广大农民了解推散的重大意义和使用散装水泥的优越性, 为农村推散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 考察取经, 创新思路。
为充分拓展水泥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开展农村推散的思路, 市散办又专门组织部分水泥企业、县区和90多个村镇建设部门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 使大家受到很大启发。后又带领菏泽中联、巨野山水、麟丰等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水泥企业, 深入学习外地农村推散的成功经验, 分批组织技术人员到外地考察, 求取真经, 回来后认真研究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推散路子, 通过技术攻关完善改进农村推散用的小散罐, 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农村推散的方法路子。为了使小散罐更加方便实用, 尽可能降低制作成本, 我们结合当地制罐企业, 研发了分体式小散罐, 即把上面的罐体与底架分开, 罐拉到工地后, 通过支架撑起, 底架抽回。这样, 20个罐体仅需配置一付底架, 制作费用较前降低50%~60%。
(四) 资金扶持, 政策推动。
为了加快农村推散工作的步伐, 荷泽市多次召集市内各水泥企业研讨农村推散工作, 要求每个企业都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制作小散罐。对于农村推散搞得比较好的企业, 市散办向市财政局争取专项资金, 想方设法给予支持。2008年, 拨款15万元帮助麟丰水泥公司上了四条散装水泥装车线。2009年上半年, 争取50多万元专项资金, 采取专项资金补一半、代理商筹一半的办法, 制作140个农村用小散罐, 配备给了菏泽中联及牡丹区、定陶县的区域总代理。以上措施, 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有效调动了水泥企业和各经营单位户开展农村推散的积极性。在政策推动层面, 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 确立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农村推散的总体目标, 同时, 要求各水泥企业发往农村的散装水泥价格低于袋装6%~8%;建设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站的, 给予不少于3000元的奖励;对专用于向农村输送散装水泥的小型罐车, 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尽可能提供方便。菏泽中联等水泥企业率先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 凡是用小散罐向农村运送散装水泥的, 每吨出厂价格再较大车运送降低5~10元, 使小散罐在农村推散方面取得了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 对打开农村水泥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
(五) 抢抓机遇, 扩面增量。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工作部署, 本市下半年全面启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 计划年内整村改造352个村庄、13万户住房, 核算水泥需求量约200万吨。这次由国家推动的农房建设工程, 不同于农村以往的零星建设, 特点是规模巨大, 成方连片, 水泥需求量大而集中, 对运输车辆的制约性较小, 为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经过认真研究, 本局于6月份向各县区印发了《关于在农村住房建设中做好散装水泥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农村推散工作, 凡整村建设改造的村庄, 必须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并在图纸审查、施工许可办理、工程检查、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上严格把关。经过政策引导、宣传发动、检查督促等一系列工作, 较短时间打开了农村推散新局面。当前正在建设的40多个村庄, 80%以上都使用散装水泥, 小散罐供不应求, 且周转率较以前提高3~5倍, 城市使用的大型散罐相当部分也转移到了农村, 一时呈现出农村用散的“井喷”现象。
4月8日上午,阿克达拉乡下克孜莫依纳克村委会大院热闹非凡,村里的招标拍卖会正在紧张而热烈地进行着。此次招标拍卖会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该村153亩集体机动地和一处个人委托拍卖40亩的机动地,共有50余名群众参加。
竞标会刚开始,下克孜莫依纳克村委党委书记宋永杰为村民介绍该乡的玉米种子由乡政府免费提供,村民在口粮地种植免费发放玉米种村委会每亩补助50元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引起了村民们的强烈反响,竞标会达到高潮。会后宋书记组织工作人员为村民领取玉米种子进行有序登记。
村民董庆善说:“村里活动多,村里家底通过竞标都公开了,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大伙儿心里亮堂。”
第二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P92---P94
邯郸市第六中学 史太康
第二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2.工农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读图、对比等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有关录像、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料。●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老师讲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还应该知道巴西还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板书: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展示问题:读课本“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二战以前巴西的经济特点?
2、读巴西工农业分布图:巴西丰富的矿产?分布地区?
3、巴西工业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
4、巴西农业特点: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教学过程:
1、出示资料:二战前巴西的经济状况总结巴西二战前的经济特点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读图思考:电脑展示课本P93图9.22“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什么矿产?巴西的能源矿产(煤、石油)不多,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哪些建议?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些?分布在何处?(3)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5.讨论汇总:指导学生读图读文,并以学习小组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随时进行补充点拨。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锰、煤、石油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不足,解决的办法可以展示下列示意图以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和建议,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追求完整,教师要多给予鼓励、适当启发和补充。如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保护节约现有能源矿产,开发探研新能源等。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
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邻近铁矿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板书:2.主要矿产与工业
在此也可补充以下资料,一方面说明巴西的电子、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说明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
(3)巴西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巴西的主要农产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板书:3.农业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6.提出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巴西的主要农产区和工业中心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本段时间的学习探讨,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今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国。
●板书设计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一、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经济发展(1)历史时期——单一经济,十分落后
(2)独立以后——拉美地区最发达国家
关键词:幼儿园,特色发展,教育资源
近年来, 我园综合分析了自身的师资、课程、地域、文化等方面因素, 决定因地制宜寻求特色发展新途径, 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的优势, 把建山的山、水、茶、石等地域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游戏、校园文化建设中,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让地域文化在传承中闪闪发光。
一、因地制宜选择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丹阳市建山中心幼儿园座落在嘉山脚下、九曲河畔。这里群山连绵数十里, 景色优美、人杰地灵。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 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建山山不高但绿意融融, 生机无限;竹子是山上一道亮丽风景, 它的葱郁清秀、隽永挺拔无不体现出坚贞之气节;建山石以斧劈石为主, 是做假山盆景的优良之材;同时, 建山地区茶叶、苗木业发达, 已经成为周边地区较有声誉的产业, 其中“龙庆茶”曾获全国金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青山绿水给了我们宽广恬美的性格;而独特的地域优势, 则让我们凭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村特色材料为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挖掘地方教育资源, 让山水文化根植于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 既可行又有益。
二、妙用地方资源, 彰显育人特色
1. 体验江南农村闲适宁静的生活, 丰富幼儿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美的生活是孩子创作的源泉。我们把孩子带进大自然中, 让他们看嬉戏的鸭群、古老的运河、忙碌的蚂蚁、金黄的稻浪、秀美的群山、挺拔的翠竹;让他们去欣赏大自然春天的含蓄之美、夏天的张扬之美、秋天的凋零之美、冬天的洁白之美;让他们去领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通过“六一”、重阳节、亲子园等活动把孩子带进社区, 让孩子们在自然和社会中欢呼雀跃, 在无声处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刻上家乡的烙印。
2. 创设优美独特的园所环境, 培养幼儿审美情感。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 促进幼儿的发展。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注重运用农村特色资源, 与幼儿共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乡土味的优美环境, 把美育、乡情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个角落。碧绿的竹顶、曲折的竹廊、精美的竹帘、溢满江面水乡气息的回廊、独具匠心的壳画, 无不闪烁颗颗童心、弥漫浓浓乡情, 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和激情在这里展开瑰丽的翅膀翱翔蓝天。
3. 建立各种游戏活动区, 拓展幼儿创作视野。
我园开展了“竹子乐园”、“点石成金”、“美美草艺”、“瓦片情”、“茶香四溢”、“小小壳世界”等游戏活动区。在这些区域中, 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让各种乡土材料一物多用, 解决了农村幼儿园教玩具匮乏的难题;同时也通过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来调动幼儿的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游戏, 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意愿, 又在游戏中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更是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氛围。
4. 形成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 完善幼儿认知结构。
在省编教材中, 有些主题活动距离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 而我们身边随处可取的教育素材更适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们把地方教育资源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生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 如主题活动“青青小竹廊”、“种子魔术阁”、“美石大天地”、“美美草艺坊”、“浓浓瓦片情”等, 幼儿从语言、数学、美术、科学、社会等领域详细地了解了家乡的丰富物产, 并且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了对乡土材料的总体认识, 更好地激发了幼儿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
5. 坚持家园共育,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在特色创建中, 我园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聪明智慧,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园每学期组织一次“亲子创意作品”评比活动, 以此来增进亲子情感, 搭建家园沟通桥梁。每次活动, 现场气氛热闹、温馨, 其乐融融。妈妈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构思, 大家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 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 制作出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 如精致的花篮、精巧的茶具、精美的向日葵等。经常沟通, 使得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意图, 开始主动尝试用地方教育资源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带孩子去爬山、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等。
三、汗水换来丰收果, 更上层楼创新高
1. 教师与特色共成长。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 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我园围绕幼儿园创建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修学习, 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教师经历了从开始畏难情绪占主导到现在主动探究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成长、进步。
2. 幼儿与特色共成长。
特色是教育的品牌, 特色是学校的文化, 特色是学生发展的外在显现;特色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特色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我园儿童在与熟悉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互动中, 一次次的自我实践、自我创造、自我超越, 知识得以丰富, 个性得以张扬, 情感得以体验, 能力得以培养, 人格得以健全发展。
3. 特色与学校共成长。
2、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发展出极易掌握将音体美教育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课程。
3、那里原本是片荒废的山坡地,我们因地制宜地将它开发成学生体力训练场。
4、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一样。
5、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6、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7、垃圾收集站的设计各有不一样,为能因地制宜,配合实际需要。
8、淡水渔人码头原本只是个老旧渔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将它规划成观光码头,结果相当成功。
9、吴金印没有退却,将平面坝改成拱形坝,又因地制宜采用圈洞造田闸沟造田等多种方法,最后经受住洪水考验,梯田里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
10、所以,处置方法也是因地制宜的。
11、因地制宜开展中幼龄林抚育森林改造培育,提高森林质量。
12、我们应因地制宜,不能求简单化一。
13、那里原本是片荒废的山坡地,我们因地制宜地将它开发成学生体力训练场。
14、发展养殖业就好比种庄稼一样,得因地制宜,千万不能想过去那样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还得尊重主人的意愿。
15、不一样的城乡均应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产业。
16、他还强调了各国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17、为了保留这棵大树,屋主将建筑物围着树来盖,真是因地制宜的`好办法。
18、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路,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发展模式。
19、摘要建筑节能设计应当充分思考各种具体条件,因地制宜。
20、因地制宜搞好民族地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21、不一样的城乡均应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产业。
22、农民常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风土的作物。
23、油菜冬季保苗,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中耕培土盖草保护灌防冻水冻后管理重施腊肥喷叶面肥防治病虫害控制抽薹等措施。
24、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就应思考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5、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26、这段话论述了不违农时季节,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道理。
27、发展养殖业就好比种庄稼一样,务必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能像过去那样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我们还务必要尊重主人的意愿。
28、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就应思考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9、对先进的经验我们就应因地制宜,不应生搬硬套。
诗人、史学家郭沫若曾说过:“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然而,曾经辉煌的景德镇瓷业,在这个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达的时代,已经逐渐落后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景德镇的陶瓷企业难以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发展举步维艰。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急剧下降,尤其与沿海新兴的潮州陶瓷产业相比,经济差距极为明显。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生产陶瓷有1300年历史,产品以“清新、素雅、细腻、玲珑”的风格而独树一帜。潮州人一有庞大的陶瓷生产规模,二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之一,出口量和销售额都名列全国陶瓷产区的前茅。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形成较为完善的陶瓷产业体系。在市场份额上。无论国际和国内,景德镇陶瓷产品所占比例都不具备优势。
据《潮州历史》一书记述:潮州陶瓷工业的发达,显示出经济的繁荣,其产品不逊于景德镇产品。2004年4月12日“两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潮州,加剧了人们对景德镇与潮州瓷器的比较。有些人看到潮州瓷器的产量及其经济产值后,认为景德镇瓷器不如潮州瓷。但我个人认为两地瓷器各有特色,潮州瓷器面对市场,实行批量化生产,轻于质而重于量,其产品在精工细作方面远不如景德镇瓷,景德镇瓷业虽在工业化的大生产中落后了,但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程序,将陶瓷产业精力集中在工艺的改造上,在瓷器生产上是重于质重于形。当然所有产瓷区都希望把瓷器做好,达到质与形与量的统一。之所以有差别,受到一定历史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1 历史原因
在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中,其产品更多的是以贡品的形式出现。宋代时景德镇的湖田窑被要求为皇上生产贡品,在元代则设立有专门的窑炉,为皇上生产御用瓷,明洪武时期设御窑厂。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集中了大批的优秀工匠,而且在烧造中不惜工本,烧制出的瓷器质优形美,在全国独领风骚。景德镇其它窑厂在御窑厂的带领下,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甚至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清代前期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还是造型,装饰技法,或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制瓷技术几乎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景德镇陶录》卷五(景德镇历代窑考)“国朝”篇评述臧窑和年窑时说:“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巅峰。
而潮州瓷从一开始便是面对着广大的国内外市场。在历史上潮州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是广东“陶瓷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潮州在宋代时,便有大量陶瓷销往东南亚,明清时期,潮州的陶瓷基地南移至枫溪,生产规模日益壮大,陶瓷制品远销非洲、美洲各地。清乾隆《景德镇陶录》记有:“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洋瓷通过九江关、粤海关而出口,式样奇妙,岁无定样”。潮州人不仅出售本地生产的瓷器,也在景德镇与福建等制瓷区订制,或者从景德镇进购坯胎,按洋人的订单要求进行加工。较早的对外联系与广泛的工艺交流,商品的大量出口和频繁的贸易往来。使其在制作成本上,更多地考虑市场盈利,在工艺方面的水平与景德镇的瓷器相比是有差别的。
2 客观因素
2.1 原料
景德镇盛产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高岭土呈白色,其矿物组成除高岭石外,还含有多量的石英和云母。耐火度高达1735℃。高岭土的出现使得景德镇陶工发明了“二元配方”制瓷。这改变了瓷器的性能,原来的“一元配方”只能烧制1150℃左右,为软质瓷,制品变形率较高,胎色也不够白净。由于高岭土耐火度高,使之在瓷胎中起到了骨料的作用。故景德镇瓷器胎质坚致细密。瓷泥加入高岭土不仅提高了氧化铝的含量和耐火度,而且减少了制瓷的成本、变形率,属高硬质瓷。
潮州使用“飞天燕”和“白土”两种瓷土制瓷,其中以“飞天燕”瓷土矿蕴藏量最多,它属于风化残余型矿床,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粘土矿物和长石组成。唐宋时期具代表性的窑址笔架山宋窑,瓷器的胎色可分白色、灰白色、灰色、灰黄色和红黄色等5种。现代潮州瓷在原料加工工艺上采用的新技术与装备,减少了原料的杂质,瓷土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粘性与可塑性不如景德镇瓷土。故潮州瓷胎骨较软,易变形。
2.2 烧成
陶瓷烧制气氛分为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还原气氛在古代被称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御火艺术,“色自粉青泯火气”,其工艺主要是消除瓷釉的野火燥气,令其似缎似玉,宝气横生。景德镇瓷器用高温还原气氛烧成,这和景德镇的制瓷原料有关系,景德镇的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Fe2O3,在烧制过程中温度达到1100~1300℃的时候,窑里面充满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当燃料燃烧时,碳元素和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产生热量。当缺氧时,则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能十分活跃,在高温缺氧的窑炉内,它们便与瓷釉中的氧结合,从而影响和改变瓷釉的呈色。由于还原焰能使坯体内的高价铁(Fe2O3)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Fe O),变成青色,使胎体泛青,故景德镇的陶瓷“白里泛青”,胎质细致坚硬,瓷体吸水率不大于0.5%。
潮州瓷器原材料耐火度不够,烧成温度在800℃至1200℃左右,通常使用氧化焰烧成,瓷色白里泛黄,属中温软质瓷,瓷体吸水率一般大于0.5%。
当然这点通常是从两地大环境而言的。同时瓷器的成型工艺,装饰手法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导致了两地瓷器在质量上,数量上,文化体系上的不同。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潮州瓷器只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以物美价廉的陶瓷产品获得市场主动权,其陶瓷产业与文化联系并不密切,相对于景德镇产品轻于质重于量。收藏价值不如景德镇瓷。景德镇保留了千年的制瓷传统,有着浓厚的制瓷文化,产品重于质,相信景德镇陶瓷业的振兴是一条必然之路。就如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先生所言:“景德镇这些年注重提倡手工化生产的发展,这是非常符合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模式的,也是我们国家这些年不断提倡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一个实现途径。手工的、个体的艺术陶瓷生产不仅环保、低碳、能耗少、无污染,而且体现的是人性,人的修养和人的个性。它不同于工业化生产,不片面追求产品数量。手工产品不能靠复制,不能靠数量。”潮州有着悠久的瓷器外贸史,陶瓷市场经济活跃,应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模式,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两地瓷器各有所长,又各有其方向,应互相学习与补充。因地制瓷,各发所长,各擅胜场,共同书写我国瓷业的辉煌历史。
摘要:景德镇与潮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两大制瓷产地。这里从潮州与景德镇两地瓷器的发展历史及客观环境因素出发,浅析景德镇陶瓷与潮州陶瓷发展模式的异同。景德镇瓷注重工艺,潮州瓷注重产值,因地制瓷,各擅胜场。
关键词:景德镇,潮州,陶瓷
参考文献
[1]周思中.中国古代官窑的发展及御窑的性质特点探析[J].中国陶瓷,2011年12月
[2]西北轻工业学院等编陶瓷工艺学[M].轻工业版社,1985年9月
[3]陈文平.中国古陶瓷[M].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2003年1月
[4]郑宁.景德镇堪称中国陶瓷第一城[J].中国陶瓷,2010年10月
关键词:自然资源 利用
内容摘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农村特色材料为载体的区域活动是我园的一大特色。《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活动》是我园老师近年来的课题研究,教师们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课题组成员带领全园老师,在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方面创想独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农村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天地大,动植物种类繁多„„这些优势都是能被我们所利用的,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自然常识,发挥聪明才智,就能为幼儿创造许多丰富有益的活动。
那么,农村幼儿园怎样来因地制宜,合理、巧妙地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教育创设一个独特的环境与条件呢?师生们又有哪些进步与收获呢?我们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作了很多尝试,也得到了丰富的体验。
一、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创设独特的教学环境
1.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田园气息的场所和情景 农村幼儿园虽然受限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但却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教师们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带孩子们到户
外去开展游戏活动。这是符合《纲要》精神的。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然后充分发挥有利条件,构建适宜的活动。除了一些常见的户外游戏外,还可设计一些因地制宜的情境游戏,如“我们来赛跑”、“勇敢者游戏”、“小羊过河”等。
在幼儿园内,也可以用取材于大自然的各种资源,来布置一个室内“田园”。教师们可以根据主题活动,有目的地收集自然特色材料以及无毒的废旧物品,提供一些成品和半成品材料,投放到孩子们的游戏区角。如把花布、毛线、蛋壳放在美工区;把种子、稻谷、果实放在拼贴区;木块、纸盒、泡沫放到建筑区;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弹簧、磁铁放到探索区。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去尝试、探索、操作的兴趣。
2.利用自然资源,使之成为幼儿游戏的对象和道具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变成幼儿的游戏材料,教师们可以和幼儿一起“玩”,一起收集各种自然物品,设计、布置墙壁和活动区角,创设特色游戏区。
在“玩草区”,“造”一间草房子,门上挂草帘子,门前挂上一串串玉米和辣椒。孩子们钻入“草房子”就可以编制草艺作品。
在“草房子”旁边设置“竹制品大卖场”,展示各类竹制品。大班的老师和幼儿在这里可以用竹筒和竹子来制作水桶和扁担,玩“小和尚跳水”的游戏。
“种子拼贴区”则可以采集来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进行拼贴:绿豆和黑豆可拼贴成“西瓜”,白米和芝麻可拼贴成“熊猫”,红豆、绿豆可拼贴成“枫树”,等等。
“杂物拼贴区”,可以利用牙签、瓜子壳儿、稻草、河蚌壳儿、麦秸杆儿、树叶等取材于大自然的材料,拼贴成一幅幅奇妙生动的图画。例如中班的幼儿,可收集各种石子,染上色彩,再用它们来拼画。
“其他游戏区”,利用采集于大自然的资源,进行非拼贴类的其他游戏。例如小班的幼儿,可以在这里用细沙玩堆沙丘的游戏,等等。
3.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再创造。
玩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玩草区”,老师为幼儿提供即时贴、蜡光纸、皱纹纸等多种辅助材料,幼儿编制草鞋和草席等,可以把作品挂在“草房子”上展示。这个过程就是再创造。
根据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大和幼儿年龄特点,老师和家长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特色材料,进行“玩具制作比赛”,制作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征、可玩性强的玩具。例如,小班幼儿的家长,可以用竹竿、轮子做独轮车,用纸板、木条做大风车,用鞋盒等硬纸板做纸鞋,等等。中班幼儿的老师,可以用纸盒、竹竿等材料做成小推车;用大纸箱、竹竿装饰成“小轿子”,供孩子们玩“抬新娘”的游戏;用彩纸、铅丝等材料做各种荷花灯、兔子灯,让幼儿过“花灯节”。大班的家长可以利用竹篾、蜡光纸等多种材料制作凤凰、小锣、釵,让孩子们体验农村特色的民间游戏《唱凤凰》。还有用易拉罐制作“高跷”,纸盒制作机器人,用塑料瓶制作火箭,用草制作梯子搭成小路„„
对自然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创造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极具趣味的。
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对促进农村幼儿园各类课程的建设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为每个孩子提供图书和可操作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多感官、多种方式与事物不断互动的条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我园在近年的课题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组织教学,大大促进了各类课程的建设,使之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有效。
1.农村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大大丰富了科学课程,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早春时节,教师带着孩子在附近的小池塘里观察那些又黑又黏的青蛙卵是怎样慢慢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儿学会了坚持长时间的、细致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记录。
我们还在园旁开垦出一片植物园,尝试种植各种植物,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儿给这些植物浇水、施肥、除草。这个过程是对植物成长最科学的观察与实践。
在试验中,孩子们自然会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种向日葵时,当小苗一天天长高,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奇也一天天的高涨:“为什么它长得这么快啊?”“它什么时候开花啊?”“它的花真的会跟着太阳转吗?”带着这些问题他们一直充满期待,终于有一天,向日葵有花蕾了,再过几天,向日葵开花了,第一个发现向日葵开花的孩子兴奋得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守在园门口,来一个小朋友就告诉一个,一起再去看一遍,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他们又发现,向日葵的花并没有绕着太阳转,变得很不开心,都嚷嚷说书上讲向日葵花随着太阳转是骗人的。我也很觉得奇怪,于是组织他们认真分析问题,扩大观察范围,后来我们发现,向日葵种在没有遮阴的地方,在刚开花的时候确是早晨面向东方,晚上面向西方,而再过一段时间,花结了种子后,就不转了;而有遮阴的地方,从一开始花就不会转动。这样的观察确实非常有意义,老师和幼儿共同在探究中成长,提高了科学素养。
以游戏为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过程。比如利用各种豆类、谷类等自然材料进行计算活动,既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从看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培养能力),还转变了老师的教学方法(从老师讲解演示法转变为幼儿动手操作法),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利用各种农作物、蔬菜、水果等进行科学活动,克服了教具短缺的不足,使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真正实现了在做中玩,玩中学。
2.美好大的自然,是幼儿上健康课的最佳环境。
利用田垄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利用小沟渠进行跳跃、跨跳的训炼;利用天然的草地进行不同方式跑、跳、爬的游戏,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在广阔的户外用农村孩子常玩的诸如“官兵捉强盗”和“藏猫猫”等游戏,来提高幼儿躲闪动作的灵活性„„
清新的空气、天然的场地、独特的器材„„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健康教育课堂。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设计了很多自然环境下的游戏——
“我们来赛跑”是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就是一条较宽的机耕路、一个好天气。让孩子们列成两队,在长满了草的机耕路上赛跑,显示自己的本领,孩子们非常乐意,而且很开心,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走平衡木”游戏,则是利用窄窄的、类似于平衡木的田间小路,让孩子伸开双手快走,可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勇敢者游戏”也是孩子们非常爱玩的,让幼儿走小路,跨小沟,钻过老师用树枝搭成的山洞,“救”出一只可爱的小鸡或小猫,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使孩子们真正全情投入,热情高涨,不知不觉孩子们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跑跳能力、平衡性与敏捷性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3.描述大自然中熟悉的事物,让语言课上得生动又亲切。——围绕身边事物的说话训练,添加内容(比如描述一种植物,编写儿歌等等)
4.大自然就是世间最大的艺术课堂。
大自然是人类的艺术之源,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雪云雾、花鸟虫鱼都有着独特的美,春天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夏日雨后的彩虹、秋季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冬天银妆素裹的田野,这一切的自然美都是艺术的重要题材。
在大自然,随便取一件事物,就可以教孩子们认识色彩;顺手拈来的一些毫不起眼的普通材料,经过一双巧手的摆弄,就可以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菜地里刚刚出土的蔬菜嫩芽也是一种美,夜晚星空
下唧唧的虫唱也是一种美,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挂满汗水的脸更是一种美„„对这些美,可以欣赏,可以绘画,可以拍摄,可以歌唱„„还有那些淳朴的民间艺术品,也可以融进孩子们的艺术课程。(可再补充详细内容)
三、将自然资源巧妙融入教学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想的能力
(1)思维能力
户外观察,启动思维。室内的自然角,发展思维。
结合有关的书籍或影视资料,在总结中提高。(2)联想与想象能力
由自然界的事物,想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促发想象。可以编成故事等等。(补充内容)2.做的能力(补充内容)(1)劳动创造的能力
(2)科学实验的能力
(3)坚持不懈的毅力 3.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记得有一次,由于村里要拉一路电线,有很多电线杆就堆放在幼儿园的场地上,孩子们在电线杆上走,玩“小羊过河”的游戏,体验两只“小羊”谁也不肯让,结果谁也过不了独木桥的感觉,后来他们
想出了这个办法:两只“小羊”相遇后抱在一起,小心翼翼地交换位置,终于一起顺利地过了河。这样的活动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而且还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有了更多的收获。
4.爱的能力(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补充。)
四、在巧用自然资源设计活动和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身处广阔的农村天地,眼观美好的自然景色,农村的幼儿教师可不能“久在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而要常怀一颗童心,永葆一份好奇,更要时时充满激情,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感悟,并且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索、求知。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10-26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论文11-21
发展循环农业12-03
山西农业发展09-08
农业发展方式09-11
农业经济发展09-11
农业发展意见09-23
山区农业发展11-20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06-07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