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精选12篇)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1

孝义六中 赵吴定 新课改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也尽力把新课改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与课堂深度融合,大道理都懂,但不好操作。具体困惑例举如下:

1.近几年山西中考常考人文地理常识题,学科跨度大,融合性强,特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人文底蕴的考察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补充,可能费事费力还劳而无功,不补充,内心不平静,确实存在困惑。

2.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这是每位老师对学生的期盼,人们也都知道独立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也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但现在的学生恰恰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和思考的能力,这是成绩不能有质的变化的关键,老师们很困惑,学生不想思考,难的问题更不想思考。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日常生活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90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化学的教学应该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重视化学学科中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实际例子引入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而且还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价值,让生活更好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

一、导入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阶段,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学生对新接触的知识产生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概念和现象,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如,在教学《铝的性质》一课时,教师拿出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材料进行新课的引人:这则新闻报道称,在一块铝制板上生出了很多漂亮的、白色的小花,人们都猜想这些花是怎么生出来的。有人认为这种白色的小花是经过几千年才能生出的名叫曼昙圣陀罗的花。学生瞬间被这新奇古怪的白色小花所吸引。教师趁机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对这朵白色小花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吗?学生认为这朵白花是从铝制板上生出来的,所以很可能有氧化铝、氢氧化铝这样的成分。显然,此类新奇、简单的生活报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实效性。

在化学课堂中,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新课的导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联系生活体验,唤醒学习认知

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规律无处不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展示课本中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体验,理解化学课本中所提到的现象和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课时,在进行原电池的构成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惑:为什么电极要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同种金属不能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吗?面对质疑,教师找来一根玻璃管,然后在里面放上一个小球,并提问:怎样才能使小球从玻璃管的一端到达另一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只要拿起玻璃管,使玻璃管倾斜,小球就可以从玻璃管的一端到另一端。教师引导学生,当金属和溶液发生反应后,就会有电子产生,要想电子能够从一个电极到达另一個电极,就要像小球在玻璃管中的运动一样,出现高低的变化,而用同种金属做电极不能实现电子的定向运动,当然也就不能形成电流了。

在生活中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示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用自身的体验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化学认识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环节。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往往会有部分学生对一些化学反应不能理解到位。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加人生活元素,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现象,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课时,关于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很多学生都认为不会发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在闹市区经常看到有卖氢气球的小贩,他们用一个铁罐,在里面装某种液体和金属铝,就这样构成了一个自制的制取氢气的装置。请猜想这些小贩所用的液体是什么。学生在初中学过可以通过较活泼的金属如铁块、锌块与酸反应来获取氢气。这时教师提出,如果里面放的液体是酸的话,为什么铁罐没被里面的酸腐蚀掉呢?如果铁罐里装的不是酸溶液,又会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氢气。

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思维习惯。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日常生活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读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篇3

义井中学王文霞

光看我们这门教材的名称《思想品德》,就知道是说教性的,但老师如果把这门课真正上成了说教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我在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得到了几点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

一· 心中要有爱。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心中一定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对待学生我个人认为有爱的表现是:

第一,面来笑容上课。微笑就是态度亲和的具体表现,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有亲和力。师生就很容易和谐相处。师教的有激情,生学的有兴趣。

第二,对待学生要宽容。中学生毕竟是孩子,有错是常有的事。要原谅学生的错,不予学生斤斤计较。比如我在上周上复习课时,有位平时学习还不错的学生上课不停地说闲话,我批评他,他还十分不服气。而我正好复习有关师生交往的内容,就说,你的问题我们先不谈,你自己先冷静一下,我们先讲课。我通过师生之间矛盾的典型试题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节课发生的事情也编了一道材料分析题,全班同学分析,让他做总结发言,使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批评是防疫站,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课主的找我认错。我觉得在课堂上不把矛盾激化,不用高高在上的老师权威批评学生,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原谅学生,快乐着老师,收获着和谐的师生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善待后进生。在我们这个以文化课为主的学校,后进生学习不好,已经被其他同学多多少少有些歧视,如果我们的老师再歧视他,岂不是雪上加霜,更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们更不能歧视他要善待他们,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次善意的提醒,都可以使他感受到温暖,对于后进生我能不批评就不批评,但提醒一下非批评不可的时候,先说他的优点,再说他的错误。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和认同。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爱生的具体表现。

二. 腹中要有墨。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老师再讲课的时候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不能信服,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我懂得也不多,但我却能让学生感觉我懂得很多。

第一.精心备课,对教材一定要熟悉,上课时我可以做到不看书,就让学生打开书多少页,看第几段什么材料,说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觉得老师很神奇,其实我是课前才看的,对教材中出现的英语句子,我也给学生秀上一下,学生更是从内心里佩服你。其实是课前才跟英语老师学习的。

第二.经常把事实政治引入教材,让学生觉得老师的知识面好宽啊!比如周二我在讲《礼貌显魅力》这节课时,当我们探讨到礼貌的重要性时,涉及到一个人的礼貌与否是不是一个人的私事,是否有关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问题,我给学生讲了本周一有关我们的总书记胡锦涛访问葡萄牙的事,胡锦涛如何去慰问一名依仗队士兵的事情,让学生感到做一名国家总书记一言一行的确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话

锋一转,问学生,我们普通人讲不讲礼貌与国家民族尊严有关吗?生讨论,结论有关,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不仅学到了知识,更觉得老师讲的这样知识为以后立身社会打下基础。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导入课题形式尽量多样,不单一,让学生每节课都感觉有所不同,从而兴趣盎然。

三.注意一些技巧的运用和传授

技巧一。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回家学习时间很少或不学习,即使学习也是只是做书写的作业,口头作业很难完成,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决不能让他浪费,每一分钟都让他有任务,背的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写的作业放到课下力争在45分钟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

技巧二。其实做我们的材料分析题时,是有一些技巧的,我每次在讲这样的材料分析题时,问第一步想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第四做什么,一道试题分四步走,每次都这样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做题就会事半功倍,其他的试题都是这样引导,每节课都说都讲,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习惯。

技巧三。在考前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告诉学生只要我们认真审题,有些问题,通过我们以前讲的考试技巧就可以拿下,从而让学生很有信心地投入考试中。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4

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思说过:“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生命意识的呵护、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着力于人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精神空间的拓展、人格、人性等全面均衡的发展,明确提出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质的渗透。让德育和智育协调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的思品教育放在自己教学过程的首要地位,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也为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模本。

一、以情感入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人活在世上大都追求美好的人生,而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因为它是人生前进的精神支柱。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可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在文章中激起自己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例如《理想》这一文时我就非常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导入上,我从“希望能看到自由的太阳辉煌地照耀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到追求‘天下大同’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从预见‘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的马克思,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从李大钊到董存瑞„„这些人物的事迹入手。告诉学生他们都曾为实现美好的人类的社会而炽热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终身。这个导入语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定下了情感基调,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

在这一过程基础上,我也重视从“动情”到“晓理”过渡。在教导时,引导学生明白崇高的理想常常会赋予那些致力于人格完美、道德高尚、为人类奉献爱心的人。从“三过家门面不入”的大禹、“仁爱忠善”的孔圣人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雷锋、孔繁森、李素丽等。这些人无一不是实现人生最高道德理想的楷模!他们的声名与他们的奉献的爱心永存。而与之相反,滚滚红尘中,也有人追求卑下的理想,比如有的人追求享乐,玩世不恭,醉生梦死;有的人向往自由自在,随波逐流,逢场作戏„„以此对比告诫学生人活在世上,毕竟不只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希望学生能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二、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和培养。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意志品质相比于过去有所提高,但自制力不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缺乏毅力,有时甚至会应付了事,我们要对他们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更何况坚强的意志对一个人的一生的成才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意志过程及其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薄弱,从而更好地完成对学生一生的教育工作。

1、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课外阅读中就包含着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荒岛余生》中的鲁宾逊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张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以此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德育实施。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励志的读物,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存。

科学的不断进步,带给我们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也逐渐呈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与生存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时代的中学生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当的宣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爱。例如《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破土而出的瓜苗、心脏的跳动从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律动告诉人们生命力之强大。以此唤醒学生人格尊严,引导他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从而发挥出人格的魅力。

在唤起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我们不妨给予他们“精神关怀”。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学生中“留守”现象极为普遍。有些同学还处在支离破碎的家庭生活中。他们的心灵有一层忧郁笼罩,在教学时,要关注他们,唤起他们对生活建立信心,对生活的热爱,以积极乐观姿态面对生活。例如《背影》(八年级下册)课文在作家的泪花中把父与子那美好之情琥珀一般展现给我们。文中的凄凉氛围和那沉郁怀恋伤感之情却会刺痛这些心灵已受伤的同学。那么对学生施以“精神关怀”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巧妙的把这种父子深情渲染、强化,去淡化化解家庭破碎带来的阴影,让学生感受、理解人间天伦的同时,教育他们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主动去发展,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避免学生憋闷,教学也得以正常进行。

在引导学生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的同时,还需让学生处理好自己和大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日常生活是和大自然紧密联系的。教师可选择一些文章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曲折反映人类的理想追求。比如人教版里的课文《华南虎》中华南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斑羚飞渡》中斑羚群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都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没高低优劣之分,我们人类不应该因为我们拥有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而去主宰其他生命的生存形式。我们要学会和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存。

四、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经过精心挑选的课外阅读的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进行思评教育的好教材,特别是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1、利用材料中涉及到中国发展史的文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挖掘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爱国主义思想进入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例如《黄河颂》这篇文章时在黄河大合唱的配乐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并告诉学生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语文教材中关于介绍名胜古迹和自然资源的作品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很好教材。如教《中国石拱桥》(八年级下册)这篇文章时告诉学生:“石拱桥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用这些我国建筑史的独树一帜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网络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实验初中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实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提出“课前,课后,课堂,三批课 ”和 “用嘴说出来,用手写出来,用眼读出来,用脚走出来”两种教学模式的建立,集科学性,有效性为一体,在反思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关 键 词】 课堂 成长 网络资源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教学大纲必然要求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有新的改进,无论是在教法,还是在学法上,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学生自己学。基于教学大纲的这一新的理念和要求,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如下的经验,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新教材对教材的编写原则,对教学的要求不只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走路。教材是桥梁,是学生成长的原料,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真正地用好教材,尤其是要用活教材,惟有学生真正爱上教材,吃透教材,真正地领会教材的真谛,把握教材的实质性的问题,教材为我所用,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思想品德的教学必然要求以发展为纽带,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是要教师像以往一样要求学生怎么做,以往都是纯粹的“说教”式的空洞教育,纯粹的一味“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心甘情愿地去怎样做,因此必然要求避免大而空的大话,套话。要求学生“唯真”,“唯美”,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充分的准备,要想上好一堂课,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现行的教材,还有日益见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学生,再加上教师知识的日益老化,因此,教师必须将“课前 课后 课堂 ”从长远着手,做好最为充分的准备。

课前“首批学生,然后批教材,最后批自己”。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实际,多多结合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去寻找相关资料,收集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批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吃透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批自己的目的是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授课风格,将教师自己完整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去。课后让学生收集资料,阅读相关的部分,参加实践,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教学核心的环节关键是课堂上要精备巧备教材,吃透教材,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最为重要的阵地。基于这一出发点,我们提出:“课前 课后 课堂 三批课 ”教学模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前教师最为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条件,这一点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

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现在的网络资源丰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更加能够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将学生所遇到的要解决的问题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上,集文字,图片,名言警句,思考题目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形式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多媒体的优点在于更能够将这一特征淋漓尽致地,恰倒好处地展现出来。我们在讲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候,就补充了大量的图片,关于植物的,那生机勃勃的绿色,那活蹦活跳的动物,那干涸的大地,那潺潺的流水,那起飞的鸟,那河流里的游鱼,将这一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既形象,又生动。学生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一张恰倒好处的图片有时会胜过千万句的语言力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图片,还是文字,还是音乐,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盘棋,仔细斟酌考虑。

优化设计重在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消化了,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教材的补充,内容的深化,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上课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互动,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互动,在于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采用自设置情景,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论坛,谈体会,谈心得,收集资料,自主演讲,开展活动,辩论会,旅游观光。同样,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在《学会调空情绪》,首先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将喜怒哀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是为了体会。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理由呢?你们会采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学生“看情绪”,用多媒体来完成,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言,自设情景。让学生谈心得体会,情绪的调整方式。教师在指导这一过程要注意加紧契机,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经过长期这样的互动,潜移默化,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德育智育相得益彰 《思想品德》的教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两者缺一不可。新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认知规律,教材的内容有现实性,针对性,重在取材于生活的实际,这样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一定要协调发展相得益彰,这是教学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思想品德》(下册)的内容就要求学生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遭遇挫折,要学会挑战困难;学法用法,保护自我”。离开这一原则和要求,其教学是不成功的。而在《把握学习新节奏中》就是典型的将德育和智育融为一体的一个典范,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享受学习的乐趣,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学生要学会挑战困难,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让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健康优秀的中学生,为自己未来建设祖国,做出贡献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既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样也是新课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学会实践课堂,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将“课前、课后、课堂”巧妙的融为一体,自然天成。

“用嘴说出来,用手写出来,用眼读出来,用脚走出来”的教学模式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的主要内容“七年级学生的新起点,新节奏,新自我,学会高雅生活,调节情绪;学会拒绝,保护自我”。学会和谐,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关爱别人,关爱自己,学会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自身在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真正地挑战困难,战胜挫折。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我们高度的概括,是为了更为深刻地理解教材,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让学生采用 “用嘴说出来,用手写出来,用眼读出来,用脚走出来” 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紧紧扣住一个话题,围绕一个中心来讲解,在讲解中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发挥中自由成长。现在教材的特征就是侧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都是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学习和成长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注意潜移默化的作用,注意熏陶。

下面以第一单元的“笑迎新生活”的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为例来讲解,这种模式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聊天教学法”采用“用嘴说出来”的方式进行教学,聊天的时候,采用“双聊”的形式进行,教师与学生聊天的方式来进行。采用说写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来,写出来,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七年级是学生一个全新的转折点,面对这周围的一切,学生既是那么充满了新奇,渴望,但又有重重的困惑和不安,在掌握学生的详细资料后,全盘规划。

新课导入,本人就采用这样的开场白:

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么熟悉又可爱的面孔,我还真的有点适应不过来,很羞涩不安,不过呢?刚才的适应让我还真的一下子更加开心,高兴起来,因为我又要开始新的生活了,你们觉得老师有什么特征吗?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有些迟疑,于是我就开始点名回答了,第一堂课,我就可以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得到了认可,于是就有学生说:“老师,你很幽默”。

“老师,你很可爱。”我说:“我真的那么可爱吗?谢谢!但是你们更加可爱。” 有学生说:“老师,你很帅!” 我说:“是吗?是蟋蟀的“蟀”吧!” ……

就这样,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好啦,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中学生了,在新的一天里你遇到了什么新鲜事?看到了什么?

让同学们说出来。

在新的环境中有什么感受?你想让新同学认识你吗?你想展示你的才华吗?好的请大家先写出来,10分钟之后,我就请大家来讲台上说出来。

10分钟之后,大家交流。写的过程就是读的过程,用眼睛读的过程,就是用脚走出来,然后写出来,交流的过程。

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归教材,同学们,从今天起我就是大家的《思想品德》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现在开始学习……实际上,到此为止,学生对教材的大致内容已经把握了,教师深入讲解,学生加深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聊聊”,聊自信的话题,学会关心别人,爱护自己。“多走走”,看看外面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旅游观光,开阔自己的眼界。“多看看”,阅读自信自立自强的故事,做生活的强者。“多写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志向。让学习的内容源于生活,源于教材,让教材来源于生活,源于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以上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必须明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思考出真知,《思想品德》教学中自始至终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师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提高,反思无论是在教师的“教”,还是在学生的“学”学习过程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尤其对教师而言,是优化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的反思可以从写教学实录入手,可以写教学叙事,可以写教学片段,可以写教学后记,反思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找准自己的差距。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学习习惯。“教师反思,学生反思,双反互动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形下改进优化我们的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 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人教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人们教育出版社

4、劳凯声 《教育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5、孙喜亭 《教育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6

一、高中英语阅读现状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占分权重最大的一个重要题型。“最后一篇阅读理解好难,根本看不懂!”这是高考英语考试一结束,一位率先走出苏州某考点的男生的“咆哮”。考生反映,英语试卷题量太大,阅读理解看得实在有些发蒙。

从2015年江苏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来看,总体较2014年简单,篇幅稍短。阅读理解所选的四篇文章材料真实,题材多样,生活气息浓厚。选材涉及旅游、电子产品、志愿者、自由和数字化时代。其中D篇阅读一改前几年高考的文化背景知识类的文章,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篇幅较长,长难句多,词汇量大,题量多,题目难度较大。因此,不少学生反应,不喜欢或者害怕做阅读理解,“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这篇文章讲些什么。”由于阅读理解更多体现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从这方面来看书本教学和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是脱节的。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探寻课外阅读的宝藏,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考。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1.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满足课外阅读兴趣

可以结合教材,开展语篇拓展。在我们的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是最熟悉不过的,如果碰到教材中学生分外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材料的来源可以是网络、报纸图书、课外练习、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等等。在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主办的21英语网,有中学专区(专门针对中学不同年级),双语新闻等等。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保存下来,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很大的效果。比如,在学习“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这一课时,学生对UFO、麦田怪圈等超自然现在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提供给学生几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兴趣的驱动下,阅读理解就不会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了。

可以引进原版,学生统一阅读。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从国外引进的英国原版小说读物《典范英语》,让学生进行统一阅读。该书难度适中,内容丰富有趣,有一定的中文注解,但中英文对照的内容较少。这种情况下,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可统一讲解,并且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读物的主题思想、各类情节变化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往后的阅读学习中拓展更广的课外读物。另外,书虫系列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也是高中生接触原版的非常好的教材,分为不同的级别,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

2.制订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引导有效的阅读方式

除了平时的课外英语短文阅读,还要有效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的时间安排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单词,提高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应尽量选择学生颇感兴趣的读物,笔者推荐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这两位美国作家一个语言讽刺幽默,一个作品构思巧妙。小说篇幅不长,学生容易喜欢上他们的作品并坚持读下去。对于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阅读长篇小说,如《简·爱》《纳尼亚传奇》等,有利于培养英语语感。

另外,阅读方式也很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使课外阅读起到应有的作用呢?

利用课外阅读理解扩大词汇量。学习词汇的最好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利用上下文。

英语高考要求有3500个词汇量,而阅读理解中又有一定比例的生词。因此,可以说“得词汇量者得高考”。扩大词汇量的传统做法是死记硬背,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平时能学会在阅读理解的上下文中去猜测词汇的意思,理解词汇的用法,通过学生的发现、老师的点拨、课后的巩固来记忆,一个阶段后就会发现积累了不少词汇量。并且这种方法记住的词汇,记忆更深刻,有些还顺带记住了词汇的用法、甚至语法,相当高效。例如:To observe the fourth Winter Olympic Games, a group of stamps were published in Germany in November, 1935. The five rings of the Olympics were printed on the front of the sportswear.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symbol appeared on stamps of the Winter Olympics. 在这一段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observe”的意思。同时可以扩展observe更多的意思。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及其用法都可以让学生记在一本小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巩固一下,长年累月,作用不可估量。

利用课外阅读服务书面表达。近几年,江苏英语高考书面表达为材料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上述材料进行约30个词的概括。然后,抒发观点展开议论。

其实概括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书面表达中,阅读理解题本身也有这样的题目。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4? 或者Choos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所以,高一高二就应该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不失为很好的练兵场。根据笔者的经验,这种训练可以分两步走:找出关键词;连词成句。

学生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技巧,main idea就不再是一选就错的难题了。慢慢地材料作文的概括也轻车熟路起来。

让学生写简单的读后感也是练习书面表达的很好方式。英语学习应该强调读写结合,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后用英语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尽其所能表达感想。

3.把课外阅读精读化

课外阅读并不是只能用做泛读材料的。如果碰到一篇与时俱进的好文章,精读一下,学生会感到非常新鲜,也会受益匪浅。去年,在中学生英语报上读到了一篇阅读理解sibling,题材正好符合刚刚开放的二胎政策。于是拿来当作精读教材,在课上开展了各种任务,气氛活跃,互动频繁。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虽然这种形式意味着教师要额外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学生有话说,愿意说”的课堂不是你我追求的目标吗?

4.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检验学生阅读情况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英语课外阅读,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比如办英语黑板报、制作阅读小报;创办英语角;也可以组织一些英语短剧表演活动、组织阅读竞赛等。通过这些氛围的创设,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示。

在指导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得当。课外阅读是一种拓展性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所以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学。

得法。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得益。反馈、评价对于教学的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与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意见与评价。

当然,在指导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得当。课外阅读是一种拓展性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所以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学。第二,得法。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第三,得益。反馈、评价对于教学的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与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意见与评价。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认真对待。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7

河南省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桑治刚

摘 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单纯依靠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各部门学科的教学中适当进行思想品德是必须和必要的。体育是学校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是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必修课程。而体育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道德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相对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成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相比其它学科,能更好反映学生在身体素质和思想状态方面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更容易克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责任心不强,缺乏耐心等缺点。例如:学生在中长跑练习时怕累,体操练习时怕脏,集体比赛相互埋怨等等问题,发现学生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纠正,这样才能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在体育课上经常给学生灌输要想成功就不能不吃苦不受累,举一些事例告诉学生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轻而易举就得来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思想灌输,使学生慢慢接受体育课是需要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困难才能完成的事实。从接受体育课的苦脏累开始,进而为开展下一步的思想品德教育奠定基础。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出蕴藏在教学里的德育内容,结合不同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联系学生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把课堂教学中的教授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很好的融合起来。例如,可以通过准备活动的游戏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公正诚实;在田径教学中教育学生要培养自己顽强、果断、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在武术项目里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练武习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球类活动中教育学生要有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思想品质中的各种弱点会表现出来。如练习单双杠、跳箱等体操项目时表现出来的恐惧、犹豫心理,在球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或逃避责任等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些不正常心理,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教育。

三、结合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课教学的一个特殊要求。建立、规范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学常规的执行对于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以及培养学生遵规则、守纪律,服从指挥的良好作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执行课前常规的场地设置、器材检查,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做事认真负责的好品德;通过执行课中常规,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对人对事的认真态度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执行课后常规使学生找到自身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批评、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品质。通过课堂常规的教育,使学生建立只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就不由自主地自动对自己进行行为规范约束的心理暗示。在规则、裁判或舆论等作用下,逐渐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会,使学生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

四、结合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处于动态中,活动空间大,影响因素多,所以在课堂上就可能会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师应能通过这样的突发事件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体育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的事件,并借此机会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好的思想行为作风及时表扬,例如在比赛中,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事例,应及时给该同学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团队比赛中出现队员失误遭到其他同学埋怨的情况应对学生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对好的行为鼓励,对不好的行为作风加以制止,让学生分清是非界限,提高鉴别能力。达到进行想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五、从自身形象中教育

教师就是教学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 教师是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体育教师是在众多教师中与学生接触最近最多的。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教师应举止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即要有一般教师的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有健康而又朝气的体魄。教室上课的用语力求文明、简洁、且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对学生要求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尊重学生、不以好坏论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有极大的爱心。对于那些能力较低,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积极鼓励,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还要教育其它同学要关心帮助他们。对待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同学则从严要求,决不袒护他们的缺点。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观念。另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多么好,技术多么全面,必然有其所长有其所短。这样,面对有体育运动兴趣学生需要指导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会很容易指导。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体育教师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六、通过竞赛、激励渗透

体育比赛往往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体育比赛这样的竞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好胜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更有生机。如果集体游戏、球类和田径接力跑等这些集体活动配合项目中要求学生具有一种责任感、集体感和荣誉感。如果教师在组织时有意识地关心、协助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切实有效地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克服个人英雄主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配合的团队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奋勇拼搏的坚强意志和集体荣誉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搞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获得健康的心理。不能只停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使学生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 者: 桑治刚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8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二、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应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2.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积极互动,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初一上学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看了孩子们写的洗脚感想:“母亲的脚长得很难看,也很粗糙,像鱼鳞一样。一开始我有点不好意思,洗着洗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母亲一直没说话,我一直低着头慢慢地给母亲洗脚。心里挺难受的。”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初二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初步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后,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前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

4.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我与祖国共命运”时,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好工人徐虎等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那一框,学生们举了匡衡、桑兰的事例,我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硝烟”。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我能感觉到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9

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活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作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思想理论课程,思想品德教育也同样倍受瞩目。本文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试从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来探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突破。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这样,教师就可轻松愉快地向学生阐述思想品德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可以先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前交流,告诉学生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将会讲一些什么内容,同学们将会从中学到什么。然后再通过教学优化把书本上那些难以消化的专业术语用肢体或其他艺术语言展现出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期待,产生兴趣。

二、在学习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于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引导 、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不能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死扣教材,从而使课堂变得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应该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吸引学生,怎样把教材变活,怎样展现学好思想品德这一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力求形式多样、讲解生动、操练灵活;力争每天给学生以不同的“口味”。当学生感受到学好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和独特魅力时,就会产生对学好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强烈愿望和追求,从而明白了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地学习。因为教学的需要,我常常准备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课件及多媒体内容来辅助和完善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乐学,作为教师还要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政治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功底和与时俱进的钻研意识。教师优美铿锵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会让学生产生对语言美的遐想和追求,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强烈欲望。教师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教学会打动,感染学生,让师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教师语调时高时低,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能调动学生注意力,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另外教师还应具有幽默风趣,充分发挥体态语作用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又一重要方面。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耸肩和手势都会把鼓励、期盼、等待、肯定与赞扬传达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青少年富有热情,更需热情的支持,象待燃的蜡烛,亟待点燃出熠熠火花。如果教师注重情感上的鼓动,就能避免理论知识的单纯、枯燥,就能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也就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学生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晓之以理,还需要动之以情。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中的激情教学 篇10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两难:首先,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次,受社会上某些金钱、利益的诱惑,重经济轻品德现象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同时,有些家长认为当今的思品课是副科,考试时开卷,学不学不要紧,对孩子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有些老师也有了你不愿学我也不愿教的思想,这就造成了不良循环。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教师,我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品德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我。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我相信: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我于是运用了“激情教学法”。

一、以情激学,以爱结情。我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说故事。有一次,一个社会青年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二、以情明理,学活知识。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兴趣。

1.以激情语言,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做人要自尊”时,我用悲愤的语调历数了朱自清年代当时所受到的帝国主义的种种压迫,并用激昂的语调展现了朱自清为了维护人格、国家尊严,宁肯饿死,也不吃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随着我激动的情绪,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最后我点明了“要想赢得自尊,必须维护国家的尊严”。

2.以情感故事,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平谈枯燥,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三个代表”的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讲谭千秋为了保护自己的四名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踏落下来的大石板,学生被解救出来,而他被压死的例子。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象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他们深深地被英雄事迹所感动。我还从本市找典型,增强学生们的亲切感。

3.教具育情,形情交融。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可爱的祖国”相关的内容时,我挂上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讲“党的领导”相关内容时,用投影机挂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学生吃剩的白面馒头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三、激情导入,引人入胜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理论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1.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到宿舍去嘘寒问暖。讲“维护集体利益”时,在学校大扫除中,作为班主任,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以身作则。

2.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

3.严中有情,端正学风。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出名的捣蛋学生,在课堂上做顶撞老师,课后被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班集体”相关内容,使他们明白“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利益,遵守集体的纪律”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谈完话天色已晚,我让他们回家吃饭,他们却坚持去上晚自习了。从此,二人逐渐改掉了坏毛病,还争着为班集体做好事,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真正动之以情,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只有把自己的激情渗入到课堂,学生才会真正有激情、有动力,才会体会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 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

★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 期末思想品德课教学总结

★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施教学生活化

★ 秋季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计划

★ 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初探

★ 思想品德课命题生活化刍议

★ 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初探学科论文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11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孙长顺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本文我就情感教学的作用、情感教学的运用、情感教学的评价谈了自己的认识。关键词:情感 教学 思想品德 应用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下面我就情感教学的作用、情感教学的运用、情感教学的评价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情感教学的作用

①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②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③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④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情感教学的运用

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以情明理可分为以下两方面:①、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②、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

三、情感教学的评价

以高尚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实现知情互促并茂的学习效果有深刻意义。

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实施显形与隐形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所谓显形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问题教学,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师的教育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就是显形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探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篇12

一、师生对话,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想象,主动地探索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会促进学生顺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与教师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规律。

例如,在学习《知识助我成长》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在你学习过程中,你难忘的快乐瞬间是什么时候?当时为什么感到快乐?”学生都有感受,他们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话,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同桌对话,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学习问题和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可能马上就能请教老师,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越来越多。问题的堆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同桌对话。同桌之间的交流会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例如,在学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教师提出问题:自负者与自卑者的共有心态是什么?这种心态必然导致什么结果?其实问题并不难,但是有时学生就是会出现思维障碍,不知道该往哪去想,影响自己的思路。这时候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可以瞬间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问,使学生顿悟,瞬间明确要点和重点。同桌只需要找出关键词“以自我为中心” “远离成功”就可以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实现知识上的交流。

三、小组对话,畅所欲言表达观点

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生之间可以彼此沟通,畅所欲言,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进步。通过小组对话,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学生通过小组对话会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怎样解决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会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归纳出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案。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高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既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掌握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收获。学生在沟通中会积极地进行对话,体会情境,活跃思维,形成深刻理解。

四、问题对话,逐步形成科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围绕着问题进行探究,这样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活跃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实现主动性的发挥。问题是各种对话的源泉和基础,搭建了对话的平台,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的认识逐步清晰,理解逐渐深刻,学习能力和学习技能也逐步提高,实现了全面发展。

上一篇: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下一篇:《悲惨世界》读书心得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