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选14篇)
班级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我会正确读下面拼音,能把词语写正确。
lián péngpēitāixiūkuìyòuzhìTiānfù
()()()()()Tiānfùqū zhúfángàijǔ juãhuò huàn
()()()()()
二、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喜小儿亡(wú wáng)赖,溪头卧剥(bō bāo)蓬莲。..
2、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jìn)地笑出了声音。.
三、补充四字词,并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不自()默()()声()尽脑()()心所()一本()()运转()()
1、这是一道难题,我()想呀想,终于有了眉目。
2、在老师面前,他总是(),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呢!
四、默写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
———————————,———————————。
——————————,———————————。
———————————,———————————。
五、我能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2、天行健。《周易》
3、路曼曼,吾将。
4、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荀子》
5、青青草。醉里吴音发?大儿,中儿。最喜,溪头。
6、我还能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名言或诗句。
六、作者我会连。
《牧童》杨万里
《舟过安仁》萧红
《清平乐•村居》吕岩
《祖父的园子》费奥多罗夫
《童年的发现》辛弃疾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标点符号我会用。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 总会吃饱的(2)老师说 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
A.引用B.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老师经常用“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来督促我们学习。()
(3)“东方之珠”——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八、我能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野果采来了。
()大家都去了,只有懒熊迟迟不到。
()一天,狮王召集百兽,叫他们全都上山采摘野果。
()懒熊这回可不懒了,气呼呼的赶来,振振有词的说:“分野果,差我一
个不行!”
()狮王又通知百兽,唯独没有通知懒熊。
()狮王很生气,派山羊催懒熊,懒熊反问道:“这么点事儿,差我一个不
行?”
九、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我想大概肯定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因果关系,前句讲原因,后句讲结果。
()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的怀念。()
4、《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是《城南旧事》的序
言,作者是林海音。()
5、《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6.“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十.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â mãi(),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
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
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
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
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
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
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
磨(mó mò)嚼(juã jiáo)系(jìxì)沾(nián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
6、童年是充满童真的,充满幻想的,我们的童年即将过去,我也要写几句绚怀
我的童年:
十一.课外阅读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
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
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
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
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
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
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清晰——()
4、细读短文,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
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 明确单元核心内容
本单元为北京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见图1) 。课题为W hat are you doing?单元话题为学校、家庭日常生活和业余活动。单元的功能和结构为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或正在发生的事情:What are you /they doing? I am... We /They are...What is he she /Baobao doing? He /She is ...What am I doing?You are...单元的文化为介绍中国特有的日常活动, 如practicing Kun Fu, playing hide-and-seek, 公园里老人们集体dancing等, 具体到各个课时, 又有各个课时的文化渗透, 如, Lesson 1:大家认可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Reading aloud, listening to English songs;Lesson 2: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Kung Fu一种词汇现象, 是由音译而来;Lesson 3:渗透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学习和教育价值是在丰富的对话交流语境中, 学生懂得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体会, 珍惜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树立爱家庭敬老人的价值观,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如美国人对篮球的喜好, 中国人对传统Kung Fu的热爱等。
(二) 多角度解读课时任务
本单元有四个课时, 前三个课时是新授课, 第四课时是复习课。下面具体谈谈新授课时自身的特点和各课时之间的联系。
1. 整体看:聚焦核心内容, 课时各有侧重
本单元三个新授课都围绕询问并回答或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的事情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但各课时的教学任务各有侧重 (见图2) 。Lesson 1 侧重于What are you doing?I am...;Lesson 2 侧重于What is he/she doing?He/ She is ...;Lesson 3 侧重于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根据教学侧重点的不同, 创设的情景也不同:Lesson 1 是Mike遇到Guoguo, 知道她正在大声朗读、练习英语, 遇到Lingling, 知道她正在听英文歌曲, Mike希望自己的汉语能像Lingling说英语那样好;Lesson 2 是在Mike的家里, Mike的父母谈论Mike和Kevin正在做的事情;Lesson 3 是Maomao给Lingling看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并谈论照片中大家正在做的事情。
这些场景与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不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谈论, 对基于照片的生活回顾也有所涉及。
2. 横向看:课时之间联系紧密, 教学内容层层推进
虽然课时之间各有侧重, 但所学语言却彼此植入, 循环往复, 层层递进。如, Lesson 1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you doing? 但对话中和Let’s do .中What is she doing? What am I doing? 都出现了 (见图3) ;Lesson 2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is he/she doing? 但同时复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见图4) ;Lesson 3 的重点功能句型是What are they doing? 但出现了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You are... (见图5) 。
这说明了功能用语在本单元的复现率比较高, 体现语言在多种场景中表达的灵活性。
3. 纵向看:单一课时的各板块相辅相成
单元中每个课时都分别有四个教学板块, 板块的内容、功能和达标要求从纵向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板块间相辅相成, 共同服务于课时目标的达成。请看表1:
词句学习板块 (见图6~8) 为例加以说明:4.独立看:各教学板块自成体系, 以各课时的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原则, 处理好词汇与句型的关系。
5.立体看:板块教学内容有难易、有轻重, 以第一课Listen and say部分为例加以说明 (见图9) :
二、学情分析
(一) 重点交际用语
学生在三年级的北师大版教材中曾接触和学习过不同人称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法 (见图10) 。对be doing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但后续学习中, 由于复现率较低, 人称的正确区分和be doing在实际情景中的灵活应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三个课时不同人称的专项学习, 设计多种语言实践活动, 增加语言复现率, 引导学生熟练表达。
(二) 词汇和短语
本单元涉及的12 个动词及动词短语也是教学的重点, 词汇量不多, 而且都是以现在分词的形式呈现, 为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降低了语言使用的难度。其中动词及动词短语有:drawing a picture,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fishing, dancing, playing以及practicing myEnglish, chattingwith my friends, practicingKung Fu, putting candleson the cake.画线的词汇学生都学习接触过, 难度不大。
教学建议: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语义部分采取短语整体呈现的方式, 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记忆;语音部分重点关注和具体指导学生首次接触的词汇, 如practicing, chatting, putting等, 尤其是-ing在词尾中的正确发音如practicing;并注重创设相应的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语用。在词汇教学策略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类记忆, 如practicing my English, practicing Kung Fu;making handwork, making models;playing, playing the piano等, 并进行适度地同类动词短语归纳或拓展。
(三) 情景语言
语言是情景的产物, 根据场景变化和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 本单元也出现了一些情景语言, 如“Lingling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I wish I could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Sure you will. You are having a good time.”等。这些句子由于受情景的限制, 出现的频度不高, 即使出现, 教师也是弱处理, 所以应该是理解和朗读的难点。建议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处理, 丰富学生对对话的理解, 树立语言表达得体性的意识。
三、确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
(一) 单元目标
1. 能询问、回答或表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并发表简单的看法。
2. 能听懂、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drawing a picture,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making handwork, 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 fishing, 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理解并朗读Listen and say板块中的对话内容。
5.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6. 能善于观察、勤于学习他人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自己的业余爱好, 懂得与他人分享美好的生活记忆。
(二) 课时目标
LESSON 1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的交际用语询问对方或回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racticing my English,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drawing a picture, making handwork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认识到他人的长处并善于借鉴学习他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LESSON 2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is Mike /he /she doing? He/She is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watching a basketball game, playing the piano, making models, practicing Kung Fu等动词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并懂得与家人交流和分享, 获得家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美好情感体验。
LESSON 3
1. 能够听懂并朗读Listen and say中的对话内容;能运用“What aretheydoing? Theyare ..”的交际用语询问并回答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2. 能听懂、会说、认读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 dancing, fishing, playing hide-and-seek等动词及短语,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内或同伴间完成Let’s do中的游戏活动。
4. 能借助图片、照片、录像等方式与朋友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体验生活的美好。
LESSON 4
1. 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运用本单元关于谈论某 (些) 人正在做某事的日常交际用语。
2. 能够听懂、认读、书写本单元出现的部分动词及动词短语, 并能在相应情景中运用。
3. 能够根据字母组合qu在单词中发音为/kw/的规律拼读单词。
4. 能读懂Now I can read板块中转述主课文的语段, 并尝试复述。
5.能在完成听说读写的各项任务活动中, 发展自己的综合语言技能。
四、具体实施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 强调单元整体备课, 重点把握课时任务, 有的放矢
课时的任务要相对集中, 指向性强, 重点突出, 之后适度拓展。
(二) 强调整体备课, 把握环节任务, 轻重有责
课时中的四个板块不能平均用力, 重点板块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设计, 非重点板块要简单处理。
(三) 强调学生理解, 学得明白
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这种现象:教师在前面用课件、用图片, 又比划、又绘声绘色地讲得很卖力气, 但当询问学生书中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时, 他们却不知道或一知半解。由此可见, 理解成了阻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大问题。因此, 建议教师在理解教学上面多下工夫, 找准理解点, 并找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短语putting candles on the cake的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学这个短语在书中的呈现方式, 配有相应的图片、视频或动作模拟, 理解其义, 甚至详细到与making a cake的区分, 还应该涉及两点:1.putting是put的现在分词形式, 是双写了词尾t加ing组成的, 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动词是有词形变化的, 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句中的;2.教师提炼短语:put...on...把……放在……上。鼓励学生替换说出新的短语, 如put a book on the table, put my hand on my head等, 使学生树立短语意识, 做到举一反三。
(四) 强调活动设计, 有量更有质
1. 激活原有认知, 鼓励积极参与, 减少机械性的操练活动, 增加意义性应用活动。
2. 建构知识体系, 弥补知识不足, 找准生长点。
3. 增加教学活动的挑战性, 获得成功感。
参考文献
胡壮麟.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五年级下册[T].北京:北京出版社.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三、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愤 乐坛 享受 不屈不挠
B. 码头 撕裂 游厉 人山人海
C. 赠送 沉寂 残生 波涛滚滚
四、按要求答题。(20分)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扶老携幼( ) ①带, ②提着, ③拉着手。
b.惊叹不已( ) ①完成, ②停止, ③已经。
c.严阵以待( ) ①等待, ②对待, ③停留。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倾诉 倾注
①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 )。
②妈妈将毕生的精力( )于教育事业。
增强 增进
③他为(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④知识( )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心( )诚服 ( )臂一呼 ( )经风霜
夜以( )日 互通( )( ) ( )定自(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①化险为夷(含有反义词)
②奇珍异宝(含有近义词)
③浩浩荡荡(AABB式)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阿炳非常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②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它为什么能够救人?
3、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4.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
有关海豚的资料 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2.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板书海豚救人)
二、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海豚的有关知识。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3、想一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画出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它为什么能够救人?画出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通过预习,你知道海豚怎么救人?为什么救人?它是怎样的一种动物?(生自由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了解到那些知识?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
五、再读课文,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了解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体会海豚救人的方法。)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2个学生)
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6、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后教师小结: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7、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课内检测: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习( )( )常 ( )( )力尽 ( )出( )外
见( )勇( ) 面目( )( ) 不可(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豚是用( )呼吸的( )动物。
2.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 )的,而是非常( )的。
3.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 )。
4.海豚救人往往是( )行动。
板书设计:
8.海豚救人
海豚: 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救人的原因: 照料天性
教学反思:
路旁的小孩都被吸引了过来,连高大的.叔叔也过来看球赛。
那一个留着平头的守门员,聚精会神的注视着前方。他戴着皮手套,身穿长袖衣服和短牛仔
裤,分腿弯腰,上身前倾,两只手搭在膝盖上。守门员后面站着一个腆着肚子的小男孩。他是谁呢?他是个替补队员。他多希望能快一点上场,可以大显身手。
守门员和观众都望着远处,可能那时候正在发球。第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被挡住了,只好弯下腰来观看。他后面的男孩则使劲伸长了脖子。带蝴蝶结的小女孩干脆站起来了。抱着洋娃娃的小姑娘对球赛没有兴趣,所以谁胜谁负都与她无关。而坐在她旁边的小男孩显得有一些紧张,可是他饶有兴趣地看这场比赛。也不知道是谁家的漂亮白狗跟着主人来到了球场上,它对球赛毫无兴趣,趴在石椅边,懒洋洋的呼呼大睡起来。
搂着小弟弟的男孩可能来迟了,他只好坐在石椅的最边上。
对这场球赛最感兴趣的也许是那个大个子叔叔了,他身穿西服,带着礼帽,看得津津有味,脸上还露出了微笑,仿佛回忆起了他小时候的足球赛。
()()()()()
二、辨字组词。(8分)
毯()漠()jìn()bō()
毡()寞()jīn()bāo()
三、从下列词语中找出近义词的反义词各三组。(6分)
扩散同意明丽期待围绕反对虚心环绕明艳集中骄傲等待
(1)近义词:()——()()——()()——()
(2)反义词:()——()()——()()——()
五、填空。(12分)
(1)天行健。(《》)
(2)有志不在年高。(《》)
(3),空悲切!(《》)
(4)少年易老学难成。(《》)
(5),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15分)
清平乐村居
低小,青青草。醉里吴音,白发?大儿,中儿。最喜,溪头。
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8分)
2、填空。(3分)这首词的作者是代词人。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副优美的风景画,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和。题目中“清平乐”是。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吗?(4分)
七、课外阅读。(15分)
可爱的荷塘
每年暑假,我总要到处婆家去住,吸引我的是她家院子里的那口荷塘。
七月的荷塘,荷花盛开,送来缕缕清香。我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荷花动人的姿态,尽情地闻着荷花的香味,似乎陶醉了。我蹲下来,戏弄着塘中的水,又把水洒到大圆盘似的茶叶上,只见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在碧绿的叶子上流动着,真好玩!我忽然想起妈妈的话,荷叶不容易吸水,又有香味,可用来裹食物。有一种荷叶包的粉蒸肉,又香又嫩,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多好的荷叶啊!
这时,外婆端着一盘圆圆的一粒粒的东西叫我吃。我拿起一粒送进嘴里,嘿!又香又甜,真可口。外婆笑呵呵地指着荷塘说:“荷花谢了,结成莲蓬,莲蓬上有许多小孔,像一间间小房屋,里面长着粒粒果实,就是莲子。你刚才吃的,是去年的莲子裹了糖衣做成的。”“原来荷塘里有这样好的东西!”我乐滋滋地说:“还有呢,”外婆拉着我的手说:“到了秋天荷花的根茎有一部分进入泥土后,就膨大起来,成为一节一节的藕,像水果一样,又嫩又甜,可以做菜,也可制成藕粉,你不是都吃过吗?”
我凝视地望着满塘荷花,一朵朵荷花仿佛变成了碧绿的莲蓬,叶子底下忽然钻出了白嫩的鲜藕……
我想,荷花的美不仅仅是它外表的高洁,更可贵的是它给人们那么多的奉献。啊!多可爱的荷塘。
1、按原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它更具体。(3分)
()的姿态()的莲蓬()的外表
()地闻()地望()地说
2、判断下面句子的类型,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1)你不是都吃过了吗?()
(2)原来荷塘里有这样好的东西!()
(3)我蹲下来,戏弄着塘中的水。()
A、陈述句B、感叹句C、疑问句D、反问句
3、写出自然段的段意。(2分)
4、想一想,文中哪些事实说明了荷花“给予人们那么多的奉献”?概括地写下来。(3分05、读文中画“”的句子,用“不仅……更……”仿写一个句子。(2分)
6、文章通过对荷花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八、作文。(30分)
习作内容:你的学习和生活肯定是五彩的、五味的,拿起你的笔,快快记录下来,与大家分吧!
习作要求:
1、选取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件事来写。
1.本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四条外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很容易停留在理解和背诵上。其实, 看似“高高在上”的名人名言, 它与生活紧密相关, 应让学生感受其“亲近生活”的一面, 感受名人以及名言“灵动的语言运用”的一面, 在运用中积累, 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2.本次“趣味语文”是品读三个既有言外之意、又饶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容易停留在只是欣赏的层面。在欣赏文本的同时, 教师要拓展相关的材料, 并创造性地将其设计成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 感受语言蕴涵的魅力, 并为学生课后深化趣味语文的学习开辟出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自由追求的领地。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一) 介绍名人, 引入名言
1.师:在第八组课文中, 我们欣赏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下面我们来认识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巨匠, 而且都是诗人。
2.师:认真地读一读他们的名言。
(二) 理解意思, 学会积累
1. 师:读袁隆平的事迹, 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袁隆平, 率领科研团队行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 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考验, 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但他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 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 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
袁隆平获得了“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 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袁隆平可谓大功至伟。但这些奖励, 对袁隆平来说“都差不多, 没有高下之分”, 他更关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让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梦想成真———水稻比高粱还高, 稻穗比扫帚还长, 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 他和他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生:袁隆平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谓大功至伟, 但他却是那么谦逊, 让我懂得了: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生: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努力地实现着“禾下乘凉梦”, 在这条路上同样会遇到重重挫折和失败, 但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 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2. 师:说一说, 你想把书中的哪句名言送给谁?为什么?
生:我想把“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这句名言送给老师, 因为老师呕心沥血地教育学生, 把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生:我想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焦, 也不要烦恼, 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 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句名言送给我自己,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当我不快乐的时候, 我要鼓励自己乐观地面对。
……
3. 师:读名言, 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 就像在和名人对话, 请大家背诵四条名言。
4. 师:本次“日积月累”中的四条名人名言只是一个引子, 你准备以后怎样摘录和积累名人名言呢?
(三) 名言创新, 名人创意
1. 师 (播放广告视频《洋河蓝色经典》) :你觉得广告词写得好吗?为什么?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 (俄国) 普希金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国) 雨果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 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洋河蓝色经典广告词
2. 师:《日积月累》中的四位外国名人, 他们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 (师出示下面一则小故事)
有一次,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 他遇到了一位自负傲慢的批评家。批评家开口道:“我是从来不给笨蛋让路的。”
“_______________。”歌德说完, 笑着退到路旁。
师:歌德说的是什么呢? (“我恰恰相反。”) 回答得多么巧妙而有趣呀,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趣味语文”的教学
(一) 学习交流“趣味语文”中的三则材料
(1) 理解“言外之意”
师:《手表广告》《交通告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你觉得在语言表达上趣在何处, 妙在哪儿?
(2) 感受无限想象
师:《最短的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一句话, 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读着这句话, 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呢?
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发生了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躲在哪里?从哪里归来?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了别的星球, 还是都死了?既然地球上仅剩一个人, 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外星人, 机器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 有一百个读者, 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虽然“微小”得只有一句话, 但是它暗含的潜信息却是相当丰富的, 可以让人想象出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句的故事来。读这一句话, 我们不得不为文章的构思和创意所折服。
(二) 请你结合语境, 说说“言外之意”
(1) 肯尼亚天然动物园的“游人须知”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掷物者须自己负责拾回。”
“游人须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 有一回, 马克·吐温向邻居借阅一本书, 邻居说:“可以, 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 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 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 习惯地用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 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谢谢提醒。”随即将纸团拾起, 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桶里。
张敏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 你能将下列广告巧妙地补充完整吗
(1) 鸡饲料广告:如果“佩利纳”还没有使你的鸡下蛋, 那你的鸡___________。
(2) 印刷公司广告:除了_________, 承印一切。
(3) 黏合剂广告:它能黏合一切, 除了_______________。
(4)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 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 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链接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一、教材内容解析:
本组教材以“书”为主题编排了课文《神奇的书》《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拓展阅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及《语文天地》,选编内容都紧紧围绕书这一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美国,狄金森的《神奇的书》以诗歌的形式告诉我们书的神奇。《忆读书》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如朋友相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阅读训练,大部分学生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用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时,在学生写批注笔记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写一写读后的心得体会等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
2、练习写摘录笔记、提纲笔记、批注笔记、心得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了解“总而言之”等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背诵《神奇的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
5、体会课文在记叙时如何抒情、议论;学习揣摩用不同的说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
6.能设计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7、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
2、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五、课时安排:
1、《神奇的书》。2课时
2、《忆读书》。完成“日积月累”3小题,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名家故事、古诗妙联等。学习金钥匙。2课时
3、《走遍天下书为侣》。完成“日积月累”2小题,布置选择自己要读的书。继续学习金钥匙。2课时
4、《我的“长生果”》1课时
5、为自己制定读书守则。开展班级读书活动:读书的好经验、好方法和读后感、读书卡展示交流。
6.习作。3课时
7.总课时
10课时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神奇的书》是美国作家狄金森写的一首诗,全诗4个小节,言简意赅地赞美了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喜欢读书、坚持读书、学会读书。
教学时,重点通过“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勾出表现书神奇的句子,在书的空白处做批一批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结合实例理解诗句,畅所欲言书的神奇之处。再通过配乐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最后让学生仿写一、二小结。仿写诗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强调比喻一定要恰当,一定得有相似之处,引导学生说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再动笔写下来,抒发自己对书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教师注意了朗读的激励与评价,体现层次性训练。
《忆读书》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怎样幼时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中的一些词句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癖,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学习本课之时要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以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性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编写提纲,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领悟作者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感受到书对我们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也可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的名言警句、名家故事、古诗妙联等拿出来交流分享。
《走遍天下书为侣》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教学前可先与学生交谈:如果你独自去环球旅行,你会带一些怎样的东西?如果只能带一样,你又会带什么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作好辅垫。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进行自读自悟,在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再交流各自的体会,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作用。在研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读一本书的经历来体会“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每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己的心灵,进入另一个人的心灵中,倾听另一个人的声音。”“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些观点,再通过感情朗读深刻体会到一本好书总让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还要让学生弄清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法,谈谈自己读后受到了哪些启发。在指导感情朗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做好好词佳句积累背诵。
《我的“长生果”》为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本文情真意切,饱含作者的真情,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结合自己在空白处批一批读后的感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明白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写实践的。
七、习作
1、本单元习作参考题目:
题目一:我和书的故事
题目二:一本珍贵的书
题目三:读书会后
题目四:读后感
2、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书”这主题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要在记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明白了书对我们的启迪,也了解了一些有关读书的方法、经验;积累了很多有关书的名言警句,加之本次习作主题突出,习作范围宽泛,因此这对学生本次作文是很有利的。
3、习作要求:
A、主题突出,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B、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结构合理。
C、读后感重点在于“感”,内容要具体,要联系实际,感情真切,中心表现深刻。
4、习作建议:
A、《忆读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都在记叙事情时抒发了对书的热爱之情,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习作前再读读这两篇课文,在习作时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B、写记叙文,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具体,语言要生动准确,注意首尾呼应。
读读写写
牧童
蓑衣
鸡笼
莲蓬
毡帽
卸煤
mu tong suo yi
ji long
lian peng 咀嚼 交错 幼稚
沙漠
ju jue
jiao cuo
you zhi
sha mo 驼绒 袍子
傻事
胚胎
tuo rong pao zi
sha shi
pei tai 双肩 天赋 淘气
妨碍
shuang jian tian fu
tao qi
fang ai 厘米 羞愧
幸亏
驱逐
li mi xiu kui
xing kui
qu zhu 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
yun zhuan ziru
jiao ji nao zhi 读读记记
蚂蚱 樱桃
蚌壳
瞎闹
ma zha yingtao
bang ke
xia nao 澄澈 困窘 花苞
柔软
cheng che kunjiong
huabao
roruan 梳妆 圆滚滚
水墨画
shuzhuang yuan gun gun
shui mo hua
zhan mao
xie mei
寂寞
棉袄
ji mo
mian ao
祸患
滑翔
huo huan
hua xiang
岂止
痴迷
qi zhi
chi mi
迫害
随心所欲
po hai
sui xin suo yu
倭瓜
水瓢
wo gua
shui piao
柳絮
喧闹
liuxu
xuannao
一动不动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通过知识的迁移,总结出相关的规则,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有的学生知道答案,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简化,或挖掘,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在学习中有目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进行有效的迁移,总结新的学习方法,由学习到领悟,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让书越读越薄。例如,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其他场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什么都不想,去尽情地玩,学生也许会说在考试,在写作业,或者和父母在郊外踏青。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勾勒学生想象中的图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描述画面中出现的场景,了解课本中的精彩内容,对比出自身描述的不足,这种对比教师可以不出面,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的不足,学生自己找到的问题在进行补救的时候会更加认真,学生内心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会大量地阅读书籍,通过其他文章中的人物描述延伸到现有的学习内容中,把死的文本和活的人联系在一起,挖掘出比较到位的主旨,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探究能力。
4.举一反三,知识横向迁移
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如果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学习不是目的,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迁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一定的普及和运用,在教学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复习和巩固,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知识的延伸性,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4(29):3-5
[2]韦芳.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误区、归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4(06):11-1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选入课本时,编书的人给起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作者长大后回到故乡,听说要与年少时的玩伴闰土见面了,他非常高兴,回忆起童年趣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所写的事情,并不是鲁迅亲眼看见的,而是闰土讲给鲁迅后,鲁迅想象的一幅画面。一个小男孩,手里握着钢叉,刺向一只偷瓜的动物。作为当年还是个小男孩的鲁迅,一定对这个情景非常向往,所以闰土讲的这个事,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忆的一开头,眼前就浮现出这么一幅画面。
生:老师,什么是猹?
师:鲁迅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猹。这是鲁迅自己造的字,以前字典里没有,鲁迅把它写到文章后,它就出现在字典里了。字典里说,这是鲁迅小说里的一种动物,喜欢吃瓜。闰土在给鲁迅讲这种动物时,说的就是“查”这个音,鲁迅听音编字,就编出了“猹”这个形声字。后来,鲁迅说,这种动物可能是獾。你们知道獾什么样吗?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过,身体长长的,满身油亮亮的毛。
师:(师在黑板上画图:一只獾在瓜地里吃瓜,一个小男孩手握钢叉扑过来)这就是鲁迅想象的画面。
生:老师画得太像了,这个画面真生动。
师:是鲁迅把这个片段写得生动。你们在写文章时,也要这样描写出画面来,不仅会让文章有美感,更会让文章变得生动。
读课文,故事中有画面
师:(继续朗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的外貌描写非常精彩,不是老一套的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圆圆的脸蛋一笑俩酒窝儿,而是写出了人物的特点。“紫色的圆脸”,知道为什么是紫色的吗?
生:因为闰土生活在海边。
师:你读得真仔细,你一定记得课文开头的那句话:“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海边日照强烈,大人的老皮一晒就黑,小孩的嫩皮却变得紫红了。闰土是一个健康朴实的农村少年。
师:(继续朗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从这部分开始,进入了课文的重点内容,闰土开始讲啊讲啊讲个不停,鲁迅变成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听众。这部分描写闰土对鲁迅讲捕鸟的事情。现在,你们一定都不做这样的事情了。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就这样捕过小鸟。在地上用木棍支起一个箩筐,在木棍上拴一根绳,然后在筐下撒一点小米粒,我拉着绳子藏在一边,等小鸟一走进筐下吃米,就拉动绳子,把小鸟扣在里面。(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一个用木棍支起的箩筐,一个孩子拽着拴住木棍的绳子)
生:哈哈,真有意思。
师:不过,我那时候笨,每次不是拉绳子太早就是太晚,总也罩不住鸟,好不容易罩住了,掀起箩筐伸手去抓时,聪明的小鸟就趁机逃了。
生:鲁迅小时候真笨,他都不会抓鸟,闰土多厉害呀!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鲁迅虽然不会抓鸟,可他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不过我们没有认真去发现。
师:(继续朗读课文第八至十五自然段)闰土给鲁迅讲的事情,深深吸引着鲁迅,这些都是鲁迅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
生:鲁迅为什么不自己去看一看呢?
师: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鲁迅九十年前写的,而这篇文章里发生的事情,又要再往前数三十多年,是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人们外出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出去玩一次,可不像现在那么容易。如果从沈阳到海南,我们现在可以乘飞机,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要是坐马车,要走上一年呢。所以,闰土讲的事情,才对鲁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形状各异的贝壳、奇怪的跳鱼,这些都是鲁迅从来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过的。
生:“鬼见怕”和“观音手”的贝壳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也没见过。这都是农村孩子给贝壳起的外号,外号常常很生动,很形象。“鬼见怕”一定长得奇形怪状很吓人,而“观音手”这种贝壳就像人的手一样。读到这里,你们可以联想曾经见过的贝壳。(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
生:我在海边捡过贝壳,确实是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特别有意思。但我从来没见过闰土说的会跳起来的鱼,鱼怎么能跳起来呀?
师:也许是闰土看错了,鱼并没有长脚,可能是随着浪花在水面跃起。不过,在闰土这个小孩子的眼里,就是跳起来了。对同样是孩子的鲁迅来讲,鲁迅就更感觉到新奇了。(师在黑板上画图:一只长了脚从浪花中跳起的鱼)
品结尾,平淡中寓深意
师:(继续朗读课文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
生:鲁迅从来不出家门,肯定对什么都有兴趣。
师:你为什么说鲁迅从来不出门呢?
生: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里,鲁迅写“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鲁迅站在院子里,抬起头,就只能看到院子上方的天空。
师:你真细心。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比喻。鲁迅也会走到院子外面去玩,但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一种受到束缚、渴望自由的感觉。那个时候,城里的孩子,能玩的游戏,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师在黑板上画图:一座四方的高墙中,一个戴着眼镜的孩子抬头望着天空)
师:你们看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平淡,你们认为结尾写得好吗?
生:既然是鲁迅对闰土的回忆,这段记忆这么深刻,结尾应该写得抒情一点。
师:那你说一说,结尾应该怎么写呢?
生:哪能只写闰土送“我”的东西呀,也应该把“我”送给闰土的东西写出来。
师: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也觉得奇怪,为什么结尾不写得抒情一点呢。但我现在想明白了,并且认为这句话写得太精彩了。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不写“我”送的东西是什么,而只把闰土送的东西写清楚吗?
生: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鲁迅就不提自己送的东西了。
师:情谊深,互赠礼物,更应该把“我”送了什么东西写出来了。
生:是因为鲁迅没记住自己送的东西是什么吧?
师:那鲁迅会写出来,他忘记自己送了什么东西。你们读一读,闰土送给鲁迅的东西都是什么,然后想一想鲁迅又会送给闰土什么,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啦!闰土给鲁迅讲捕鸟的事,给鲁迅讲贝壳的事,他知道鲁迅对小鸟和贝壳都很感兴趣,于是就送给鲁迅这些新奇的东西。童年的鲁迅,得到新奇的礼物,当然会印象深刻了,所以他要在文章结尾强调令他难忘的贝壳和鸟毛。
师:说的真有道理,闰土送给鲁迅的东西,就可以用“新、奇、特”三个字来形容。但鲁迅送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就是很一般、很常见的了。你们抬头看黑板上的这幅画——
(附插图一幅)
师:一个孩子被困在高高的墙内,他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对于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他看不到形态各异的美丽贝壳,也看不到能窜出水面的跳鱼,既没有捕捉小鸟的经历,也没有在深夜手捏钢叉刺猹的记忆。你们说,这个孩子在想什么呢?
生:(纷纷回答)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不想做井底之蛙。他渴望自由……
改题目,思考中有领悟
师:现在,我们假设这篇课文没有题目,如果让你取题目,应该叫什么呢?
生:就叫“我和闰土”吧,又简单又明了。
师:如果叫“我和闰土”,应该写的是鲁迅和闰土之间发生的事情,两个人物同等重要。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写这样的事。如果你一定要叫这个题目,也应该把闰土放在前面,因为闰土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你们想一想,鲁迅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意思?
生:鲁迅写的是闰土的知识特别丰富,应该叫“知识丰富的闰土”。
师:“知识”这个词,是指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闰土知道的事情多,但这些并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亲身经历,你能换个词儿吗?
生:(思考)是见识吗?
师:对,就是见识。闰土知道的这些事情,叫见识——亲眼所见的知识。那你改一下你的题目吧。
生:见多识广的闰土。
师:好!我觉得这个题目比“少年闰土”好,因为它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的特点。但同学们在起题目的时候,都是围绕闰土所讲的事情来写。你们看黑板上的这幅图,站在高墙内的孩子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玩,也许他想长出一双翅膀,像鸟儿一样飞起来。
生:我想到了,这些有意思的事情,都是在高墙外面发生的,应该叫“高墙外的世界”。
师:这个题目真好,又准确,又有深意。不过,根据文章的内容,我认为题目叫“高墙外的天空”更好,因为文中说“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鲁迅和其他城里的孩子一样,他们所看到的,就是四角的天空。你们看黑板上的这幅画,闰土讲的这些事情,对鲁迅来说,就是更广阔的一片天空,是高墙外的天空。我们取的这个题目很有诗意,又贴近课文主题。你们觉得“高墙外的天空”与“少年闰土”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生:当然是我们起的题目更好。如果课本上有这个题目,我一定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
师:如果题目叫“少年闰土”,就应该有中年或老年的闰土作对比,但这篇课文并不是写闰土各个年龄阶段所发生的事,只是写了闰土对鲁迅讲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看来,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多动脑筋,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发现。
备课笔记
看图说话
在一堂课外阅读课上,讲解鲁迅的小说《白光》,读到一句精彩而又难懂的句子:“看榜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
“这是多么生动的语言呀!”当我发出赞叹时,却发现同学们的双眼里满是困惑。怎么才能让他们理解“生动”的寓意呢?一瞬间,我心急如焚。不能让生动的景象只隐藏在我的心中,可是,用话语怎么能解释清楚生动的画面呢?对,画面!我可以让画面说话。灵机一动之后,我挥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堵贴着榜文的墙,墙的对面呆愣愣、孤零零地立着木头桩子似的陈士成。
寥寥几笔的画面,立刻让一双双满是困惑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画画虽然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却把她当做我最亲密的伴侣。历代名家的画册,我一本接一本地抱回家;美术馆、博物馆的书画展览,我一次又一次地去观赏。多少个日夜,在读书写作之余,我埋头画案,挥毫作画,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给我带来一次次心灵的愉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丰富的兴趣爱好是滋润课堂的源头活水。如果说讲台上的教师是一名舞者,那么,丰富的兴趣爱好就是欢快优美的舞曲;如果说讲台上的教师是一位画家,那么丰富的兴趣爱好就是五彩斑斓的颜料,它们使课堂有声有色,充满情趣。
当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大家:“一道冰冷的墙,一个呆立的人,这个情景,给了你们什么感觉呢?”
立刻,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孤独!”“凄凉!”“绝望!”……一个个准确的回答,使我看到了耀眼的智慧之光。
一幅小小的画面,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是讲台之外的丰厚积累,让我拥有了讲台之上的随机应变。我总也忘不了自己初登讲台时,听到贾志敏老师说的一句话:“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编剧,半个导演,半个画家,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总之,语文老师的肚儿,应该是个杂货铺儿,课堂上需要什么,就会亮出什么。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不是一开篇立刻就能吸引学生的文章,于是,我想到了“画说闰土”的主意。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幅幅画面出现在黑板上。一开始,学生们也许觉得这只是随意的勾画,可是,当读罢全文,黑板上出现了以高墙内的呆小孩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月下刺猹、涨潮赏鱼的画面时,同学们已经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那是一个被困在高墙大院里的孩子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先不说比赛,来看看守门员:看这个小伙子,金头发,牛仔短裤,黑上衣,黑手套,还真不错!他站在书包旁,双手托着膝盖,尽管一只膝盖上面还缠着绷带,可他好像一点也不在意,一心想扑住几个险球。
看看他的后面,有个小个子球员。也许他是候补球员?也许他想在进球后把球挡住再踢回去?我不知道,可我看他一定想替补守门员,要不然一个人站着多没意思!
再看小男孩旁边的大婶,戴着红帽子,板着脸,好像正等着她的调皮儿子回家吃饭。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11-03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09-1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卷11-2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10-19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归纳05-28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09-19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创意教案11-20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番茄炒鸡蛋06-21
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