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精选8篇)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篇1

一、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安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 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人终身的人格完善和为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奠定基础,就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成部分:入园(晨检)、饮水、盥洗、餐点、入厕、午睡、离园等。

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

7:20· 7:50 晨间接待 区域活动 7:50· 8:50 晨间活动 早操 8:50· 9:10 入厕 盥洗 晨间谈话 9:10· 9:30 教学活动 9:30· 10:10 区域活动 10:10·10:35户外游戏 10:35·11:00餐前活动与准备 11:00·11:30午餐 11:30·11:50餐后活动 12:00·14:20午睡

14:20·15:00起床、点心、喝水 15:00·15:45区角、游戏、户外活动 15:45·16:00离园准备 16:00·17:00离园活动

基本要求:

1.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常规,既有利于形成集体生活秩序,又能满足幼儿个体的合理需要,不强求一律、整齐划一。2.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参与生活规则的建立,要满足幼儿受保护的需要和独立的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3.组织和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准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避免隐性和显性的时间浪费。

4.确保幼儿生活活动安全;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入园要求:

1、教师必须按时到园(值日老师提前到园),开窗通风,整理好卫生,准备好入园接待工作和晨间活动的准备工作。

2.热情接待幼儿与家长,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3.观察幼儿精神面貌,做好个别幼儿工作。查看幼儿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与未到园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4.组织幼儿开展观察、劳动、值日、自选活动等。

饮水要求:

1.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并允许幼儿随时喝水。2.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日饮水量达400—600毫升以上。3.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

清洗要求:

1.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

2.将正确的盥洗方法、爱清洁、节约用水等图示呈现在盥洗处,提醒幼儿遵守。3.指导中、大班值日生检查盥洗结果。

进餐要求:

1.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介绍当餐食品。

2.组织幼儿按时进餐,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坚持餐后15分钟的散步。(正餐: 30—40分钟,点心:15分钟)。

3.鼓励幼儿独立进餐,提醒幼儿进餐速度及食量适当。4.观察进食量,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5.纠正不良进餐习惯。

6.督促指导幼儿餐后擦嘴、漱口。

午睡要求:

1、睡前:组织幼儿睡前解便,安静进入寝室。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遮挡过强的光线等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穿脱、折叠衣物,放指定位置。

2、睡中: 不断巡视,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应及时报告与处理。帮助幼儿盖好被褥;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照顾入睡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3、睡后:注意观察幼儿外部表现: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4、值班人员利用幼儿睡眠时间,检查幼儿鞋子是否放好,做好值班记录。不能以任何借口离开寝室或做自己私活、看书、睡觉等,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上厕所要求:

1.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整理衣裤,便后洗手。

2.观察幼儿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好记录。3.不限制幼儿入厕次数,提醒易遗尿的幼儿解便。

离园要求:

1.稳定幼儿情绪,组织开展安静的自选活动。

2.检查幼儿服装穿戴是否整齐;提醒幼儿收拾需带回家的物品。

3.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有重点地与个别家长沟通,做好生病、情绪异常等特殊幼儿的交接。

4.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告别。5.离园时间,要防止幼儿走失或被陌生人带走。

6.幼儿离园后,要做好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及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关好水电门窗。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篇2

一、重视环境创设, 把德育融入到环境创设中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即充满着爱、信任、同情及民主的人际交往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可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 并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 从而促使幼儿品德得到健康发展。德育环境一般分为明显的环境和隐蔽的环境。我认为隐蔽的环境能更好地培养幼儿, 因为这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幼儿园隐蔽的德育环境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 其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在德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爱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 而良好的师幼关系必须是以真实的爱为基础的。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和谐愉快的德育环境。《纲要》指出:“幼儿园中的德育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进行点点滴滴的随时教育。”如经常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如小朋友出现推人、打人的现象我们会告诉他:“喜欢小朋友应该去抱抱他、亲亲他, 让对方知道你喜欢他, 这才是正确的方法。”早晨来园早的幼儿, 我们会让他帮助老师把小朋友的椅子搬到餐桌旁, 这样做既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又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当有小朋友过生日时, 我们会让小朋友们帮小寿星准备生日礼物, 可以是一幅画, 可以是一个折纸, 还可以是自己唱的歌、跳的舞。这些我们都帮他们记录下来, 给他们留作美好的回忆。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和谐愉快的德育环境, 把德育融入到生活之中, 并渗透到幼儿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为幼儿良好品性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活动设计, 把德育融入到活动开展中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幼儿要参与进来、玩下去, 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体育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为了能够参加游戏, 幼儿就必须学会相互协调、合作, 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这就促使幼儿初步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社会性行为。

在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 幼儿要与其他伙伴发生联系, 逐渐地发现和了解自我和他人, 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 并通过努力, 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接受。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大都是群体性游戏, 需要个人作为集体成员要彼此相互适应, 服从共同的行为准则, 掌握和学习轮流、协商和合作等社会行为规范。如大家熟知的“挤油渣”游戏, 参加人数为5~10 人, 游戏目的为集体协调地用肩部力量挤动。在游戏过程中, 参加者靠墙而立, 边念儿歌边用肩部力量集体协调而有节奏地挤出一人, 被挤出的人向旁边跑去, 再向中间挤, 如此往复。在这个游戏中, 每个游戏者都要遵守集体规则, 团结一致, 友好合作,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而游戏“老鹰捉小鸡”, “母鸡”和“小鸡”只有团结协作, 才能保证不被捉。游戏中, 每个幼儿若能轮流担任角色, 更能锻炼责任心, 提高组织能力, 促进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自理能力培养, 把德育知识融入到实践中

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生活是教育的根, 正因为人在生活中受教育, 教育才有意义, 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纲要》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 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生活自理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独立盥洗、穿脱、进餐、入厕, 独立整理、打扫和美化环境及独立思考与决策等生存能力和独立性;在值日生工作和种植、饲养劳动中, 可以培养幼儿的勤劳朴素、生态观念和责任意识。实际上, 在为别人服务当值日生的过程中, 孩子们可以得到很好的情绪体验, 发现帮助别人的乐趣和合作的成就感, 还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责任感等。

四、重视德育的无意渗透, 把德育融入到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 在游戏中通过不断地尝试、体验和感知, 使幼儿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情感, 获得最大的满足。以游戏为切入口, 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在游戏中, 通过同伴间的不断的对话、协商、分享, 幼儿积累和获得宝贵的社会经验和独自解决人际矛盾的能力, 掌握换位思维和社会交往的策略、技能。

记得在一次角色游戏中,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都出门买东西去了, 这时两个孩子因为一碗水饺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孩子说:“这个碗里有五个水饺, 你吃两个我吃三个。”可另一个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 说:“不行, 我比你大, 我要吃三个, 你吃两个就够啦。”就这样两个孩子在那儿僵持了很久也没商量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时, 我以阿姨的身份到娃娃家去做客, 一进门他们就争着向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听完以后我请他们先把手中的水饺放下, 说:“阿姨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听完故事以后我们再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好吗?”我讲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 两个孩子似乎是听明白了故事里的道理, 接着一个小一点儿的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那这碗水饺你多吃一个吧, 因为你个子比我高, 应该比我多吃点儿。”另一个孩子听了后也不好意思地很小声地说:“不, 还是你多吃一个吧, 多吃点儿才能长得高。”通过这件事, 孩子们学会了互相谦让, 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五、注重德育的全面渗透, 把德育融入到领域教学中

在幼儿园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在各种教学、散步、娱乐和区域活动中, 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多元兴趣、同伴友情、纪律性和坚持性。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教学领域和游戏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 心灵上引起共鸣, 产生了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 培养人和自然之间相互珍惜的一种感情, 体验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 当与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 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 并付诸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 教师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 孩子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 去辨别施与舍,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寓教于乐”的方式, 把道德教育的内容自然纳入各种活动中, 充分调动着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篇3

关键词:音乐渗透;小班幼儿;一日生活

小班幼儿接触常规幼儿教育的时间较短,因此,对于幼儿园教育环境难免会存在心理上的拘谨感,影响幼儿对于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正常接受程度。将音乐渗透到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有利于为幼儿构建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会大大削弱小班幼儿接触幼儿园教育的紧张感,更好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从而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于各种行为习惯的接受能力,使幼儿园教育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将音乐渗透到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组织策略。

一、生活活动中的音乐渗透

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生活活动在于培养幼儿的正确生活习惯和行为,因此,在生活活动中渗透音乐,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将生活活动有序完成。

1.入园环节

入园环节是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在入园环节渗透音乐有助于带给幼儿一种亲切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够使幼儿摆脱与家长分别的不舍或者恐惧情绪,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一日生活中去。所以,在入园环节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儿童歌曲或者轻音乐,比如《上学》、《读书郎》、Sleeping Beauty等,帮助幼儿快速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

2.盥洗环节

盥洗环节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环节,幼儿园也经常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幼儿的正确盥洗习惯,“唱做一体化”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老师为学生的洗脸和洗手等盥洗活动编制应景的儿歌,使幼儿在进行盥洗时进行演唱,并按照歌曲的步骤进行盥洗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自行编制盥洗儿歌:先用清水冲一冲,然后关紧水龙头,再打肥皂搓一搓,直到泡泡都来到,最后清水洗一洗,做个干净好宝宝。这样不仅可以为单调重复的盥洗活动增添乐趣,也有助于幼儿在掌握歌曲的同时掌握正确的盥洗方式,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3.进餐环节

幼儿在幼儿园有两次或三次进餐,所以,幼儿园对幼儿用餐习惯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渗透音乐,不仅可以舒缓幼儿的用餐心情,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可以为其配置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比如Kiss The Rain,Merry Christmas,《天空之城》等钢琴曲,让幼儿不至于被音乐打扰到吃饭的进程,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

4.如厕环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如厕是一项挑战性较大的项目,因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有限,大脑不能有效指挥身体完成一系列的如厕动作,而且幼儿的力气有限,在秋冬穿衣较多的季节,也难免因为力气小不能将衣服依靠自己的能力脱下。而且许多幼儿不能完成擦屁股等环节,从而在心理上对如厕产生阴影,因为不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丢面子”,从而选择不去厕所,在自己控制不住的情况下拉到衣服里面,给幼儿的心理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幼儿强行不去如厕,消除幼儿对如厕的阴影,老师可以自行编制一首适合幼儿如厕的童谣:喝水多,肚子痛,打报告,去厕所,上下台阶要当心,看清走稳很重要,如厕后,擦完屁屁提好裤,最后再去洗洗手,有困难,找老师,做个健康好宝宝。选用轻松的旋律,易于记忆的语言将如厕的正确做法唱出来,可以减轻幼儿对自己如厕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如厕习惯。

5.自由活动环节

自由活动环节给予了幼儿较大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对于发掘幼儿的兴趣点,培养幼儿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活动环节相对其他生活活动环节来说也是幼儿比较喜爱的环节,幼儿在此环节可以比较容易地将自己放开,拘谨和紧张情绪也较少,因而也更容易接受音乐中传达出的信息。此时渗透一些规范幼儿行为习惯的歌曲,也可以大大增强歌曲传递内容的到达率。比如,在幼儿整理玩具的时候,可以播放歌曲《玩具进行曲》《玩具兵交响曲》,对于幼儿整理玩具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使幼儿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作出反应,有利于加强幼儿的记忆度,而且通过歌曲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规范,规避了强制性要求带来的反感情绪,儿歌中榜样的做法对于幼儿可以发挥显著的引导作用,也更加贴合幼儿的信息接收习惯。

6.午睡环节

幼儿的午睡时间较长,午睡也是一日活动中最安静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不能要求音乐的渗透能带给幼儿哪些行为上的转变,而应以提升幼儿入睡率,保证幼儿睡眠质量为主。在幼儿午睡前,可以播放一些诸如《摇篮曲》《梦幻曲》《小夜曲》等舒缓的轻音乐,使幼儿尽快安静下来,为尽快入睡做准备。在午睡时渗入音乐,对于放松幼儿的心情具有显著作用。而且长期的音乐熏陶,有助于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于音乐美的追求,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助力作用。

二、学习活动中的音乐渗透

1.区域活动

所谓区域活动就是指幼儿能够在该区中得到自主玩乐的学习活动。常见的区域主要指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其中,与音乐活动相关的部分通常被称作“音乐区”,幼儿在音乐区中,可以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各种活动。比如,可以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演唱喜欢的歌曲,进行音乐剧表演等活动。由于区域活动大多是多个幼儿合作完成,所以老师可以将幼儿安排在一起,对一些歌曲进行表演,比如让幼儿表演《找朋友》这首歌曲,让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的接触,了解到友情的朦胧含义,建立正确的友情观。而对于其他区域活动,则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渗透方法使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中。以美工区为例,可以在幼儿进行美工创作时播放一些高雅的音乐,比如《卡农》《月光》《蓝色多瑙河》等,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集体教学活动

这里的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将音乐旋律引入非音乐性的纯理论性的文化课堂中来。比如,在教授幼儿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引导幼儿学念古诗的同时,播放悠扬、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幼儿愉快地学习;也可以将古诗改编成歌曲的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版本的古诗,从而有效地记忆古诗的本来诗句。有关研究表明,音乐旋律对于儿童的记忆会产生增强的作用。因此,幼儿学习音乐形式的古诗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诗歌的节奏和内容,也可以使幼儿在长时间内对古诗保持有效记忆。

三、游戏活动中的音乐渗透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生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游戏对于释放幼儿天性,吸引幼儿注意力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游戏中渗透音乐,也可以提升幼儿的参与感和兴趣,充满新鲜感的音乐游戏可以快速“笼络”幼儿的心。比如,幼儿在喝水时经常发生拖拉的现象,喝水时间花费较长,这时,老师可以运用电子琴等乐器,来为学生的喝水配乐,一个音符代表幼儿需要喝一口水,以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喝水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乐感。

将音乐渗透到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相关实施策略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音乐渗透与活动的进行有一定的关联性,不会对幼儿的活动产生阻碍即可。对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音乐渗透的策略研究在不断增加,相信会为活动的实际操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华芬.音乐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03).

[2]梅娟.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

[3]张爱珍.生活融入课程节日彰显魅力[J].才智,2013(17).

[4]金晶晶.从生活着手让孩子成为“创卫小主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篇4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质量,是值得每个幼教教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现阶段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应着力引导教师全面提升保教素养,真正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有关研修,倡导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之一:从幼儿适应活动到活动适应幼儿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首先是“发现儿童”的过程。教师只有理解并掌握儿童独特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转变固有的儿童观,才有可能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真正符合幼儿的经验与需要,而不是让幼儿被动适应教师事先的设计和安排。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让目光追随儿童的身影,从而尽量捕捉儿童的真趣。让耳朵充盈儿童的欢声,从而尽量倾听儿童的真意。让头脑思考儿童的故事,从而尽量体悟儿童的真心。

当教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走进幼儿一日活动时,他们开始沉下心来认真观察,发现每个幼儿从一早来园晨练到傍晚离园,似乎一刻都闲不下来。当教师的目光真正追随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真正聆听到他们“好忙好忙”的心声时,教师就会逐渐发现他们的这种“忙”正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孩子们不正是在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吗?于是,教师们从中欣然理解了孩子们富有整体性、生活性、游戏性、情境性的学习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的儿童观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变得尊重儿童。首先,教师觉得,既然儿童是人,他们就具备人的一切特征,也应该享有人的所有权利。在一日活动中,撒娇、贪玩、好动等,不正是孩子们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吗?当然,教师也意识到,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人,他们正处于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还远未成熟,所以常常表现出喜欢游戏、自我中心、情绪易变等特征。另外,教师还意识到,儿童是相互之间有差异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兴趣需求、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可能性。于是,教师们从中自然领悟了孩子们具有可发展性、新起点性、欠稳定性和有差异性的年龄特征。

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预设为主,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让孩子们有可能在自主空间更多的一日活动中,有自己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在更为低结构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权利;在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第一,一日活动中增加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的室内游戏活动和一小时的室外游戏活动。

第二,适当减少每天集体教学活动的量,中、大班从每天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减少为一个,并且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

第三。分散安排幼儿的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如厕、喝水等的个别化需求,并将一直以来集中进行的上午点心改为“自助点心”。

第四,在活动室中常态化地提供各种材料,设置各类活动区角,让孩子们按需自由取用物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然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交往„„

转变之二:从简单拼凑活动到精心铺陈学习历程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也是“预约精彩”的过程。这种“预约"既是基于对幼儿原有学习经验的把握和尊重,更是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和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着手开展相关研修时,我们对现行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大致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内容的选择重预设。一日活动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是否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否来自大部分幼儿的共同兴趣与需要。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内容来自教师的预设,很少考虑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数不少的教师简单拼凑一日活动的内容,极少考虑幼儿学习的路径与自主建构的脉络。这使得一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出现严重偏差,造成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规定好的内容。

第二方面,目标的制定较单一。一日活动的目标应注重幼儿学力的整合提升,即要努力实现以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在整合的目标下学习与发展。但实际上,许多教师甚少关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造成一日活动中幼儿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弱化与缺失,或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等,这种单一的、缺乏深层次整合的一日活动目标无疑将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方面,流程的安排较呆板。一日活动的流程设计应对复杂多变的幼儿学习情境和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它既要为幼儿创设充分的学习机会和适宜的发展空间,又要以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指导艺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一日活动流程安排过于呆板,“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方面,评价标准重结果。对一日活动的评价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日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十分欠缺,集中表现为评价只重结果。因此,必须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自主建构过程的评价,以便真实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怎么积累经验的,是怎么发展能力的,是怎么表达成长喜悦的。

为了改变简单拼凑的痼疾.在一日活动设计中,我们提出要努力寻求以下三个“点”,精心铺陈幼儿的学习历程,预约一日活动的精彩。

1.寻找契合点

在确定一日活动目标时。要寻找与幼儿学习经验、兴趣、能力、需要的契合点。虽然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很强,但是在目标引导下的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一日活动设计,定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方便教师帮助他们梳理与提升经验、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譬如,在确定“尝试自己商议选定秋游地点”的一日活动目标后,结合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那些主要景点在秋天的特别景色、特殊事件等经验储备,教师精心铺陈了“自愿分组搭建景区、小组介绍景区特色、共同投票选出秋游地点”等一系列一日活动历程,使孩子们有可能在此过程中满足需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等。

2.寻找链接点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中,寻找与幼儿自主构建的学习脉络的链接点。每一次的一日活动安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体现幼儿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线索和发展轨迹。例如,孩子们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的探究历程中,逐渐积累起了有关不同职业、成人劳动等方面的经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于是,有关扮演快递员、厨师、建筑工人等活动便可顺势出现在某个一日活动中,既可让幼儿在了解成人劳动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各种劳动的辛劳,感悟劳动的光荣,获取“小鬼当家”的快乐,又可为下一个一日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3.寻找升华点

在一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寻找与幼儿的体验感受、表现表达、探究创造相匹配的升华点。比如,教师要善于在设计一日活动时为幼儿搭建小步前进的场域,关注幼儿的探究进程,从而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幼儿在递进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又如,由于幼儿在学习方式上总体呈现出不分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特别喜欢参与有操作机会和动作表现机会的活动。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可多设计一些能提供幼儿边唱边做、边念边做、边画边做等游戏与学习的场景,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育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再如,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活动中给孩子们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一日活动的过程变得开放而灵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在与不同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转变之三:从“牵引”幼儿学习到“牵手”幼儿共学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种“成长”既表现为教师助力下的幼儿发展和教师“向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亦表现为教师与幼儿在携手共同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缔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将习惯“牵引”幼儿学习改为乐于“牵手”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共同成长。于是,我们又着重提出了两个“强调”。

1.强调“双主体”互动

首先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推在前台,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成为“明线”;教师则隐在后台,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暗线”。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秋天”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从晨间活动开始就组织幼儿自己去寻找、观察、记录秋天的秘密,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秋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当孩子们拿着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记录单、画笔、温度计、小篮子等,自己捡到逐渐变黄的树叶、测出逐日下降的气温、看到正值节气的菊花时,他们正是在教师的“暗中”帮助下成功地走进了秋天的深处。

其次是“善于引发,学会等待”。幼儿的一日活动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性,教师应尝试在观察中解读幼儿的各种表现,静心等待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并期待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例如,在“寻找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止于只让幼儿寻找那些有明显秋天特征的现象和事物,而是注意引发幼儿对秋天特征的持续观察。当孩子们一天天坚持测量、记录气温,一日日不懈观察、记录某片自己选定的树叶的颜色变化时,他们无不为自己真正发现了秋天的秘密而欢欣鼓舞。

再次是“互为主体,携手共进”。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两者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并获得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中秋节的一日活动中,几个幼儿在美工区角尝试通过想象添画的方法将月亮变成别的东西。教师看到孩子们在第一次添画时都只关注“月亮”变形的多少,于是就问:“是不是变得多就一定变得好呢?”以此将幼儿思考的中心转向对照自己设定和构想的活动目标寻找差距,接着教师又问:“怎么才能变得又多又好呢?”以此引导幼儿在继续添画前自我定向,并思考怎样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教师与幼儿互为教与学的主体。

2.强调“专业化”引领

第一,在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时,教师不单要善于学习旁人的先进经验,更要善于思考、理解并落实这些经验背后的理念。例如,看到有些幼儿园将每天的集体教学活动减为一个后,一些幼儿园在简单地照搬照抄之后产生了疑惑: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后,教学内容完不成怎么办?这说明他们并不懂得缩减集体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在一日活动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并不等于那些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内容不学了,而是可能安排在更低结构化的区角活动或个别化的’游戏中去进行,是尝试以更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说,应不断关注、提升教师的思考力,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可以从偶有“新创想”起步,逐渐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调整后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户外自由游戏时间。如何保证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可随时取用材料,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研讨后,一些教师提出了在户外游戏场地边就近设置半开放式“户外游戏材料库”的创意并被幼儿园采纳,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随时自主选择、使用及收拾、整理材料的问题。

第三,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是否得当取决于其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需求。例如,教师将幼儿来园、饭后、起床、离园等这些时段列为“开心一刻钟”的自主游戏时间,这不仅避免了幼儿机械等待、浪费时间的问题,使幼儿有更充分的机会和游戏环境互动,又能基于3~6岁儿童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满足他们个别化的生活活动需求,并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篇5

各区教育局、市教科院:

为保证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提高我市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经研究,决定开展2010年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

二、内容要求

(一)一日活动各环节基本常规。掌握《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能在实践中落实。

(二)一日活动计划文字规范要求。能根据规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制定明确可行的周、逐日计划。

三、组织实施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以幼儿园为单位组织实施,采取基于日常教育教学现场的园本研训形式进行。市、区两级教育局分阶段组织检查及指导,及时帮助幼儿园发现问题、梳理经验、解决问题,并通过组织半日活动观摩研讨、一日活动计划及实施经验交流等活动,促进我市幼儿教师实施“一日活动常规”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提高认识(2010年7月)。各区教研室、各幼儿园组织教师学习《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开展 “一日活动常规”理论学习与研讨,针对教师在计划、组织、实施一日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第二阶段:分层培训,明确要求(2010年8—9月)。市、区教研室根据《厦门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要求》,分别组织教研员、幼儿园业务园长、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使全体幼儿教师明确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各项要求,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有关文字材料的规范要求,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奠定基础。市级培训由市教科院基教室负责,采用分区、分层次培训的方式,对各区幼教教研员、学区辅导员、公办园与民办园园长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区级培训主要对象为幼儿园一线教师,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水平采用分层培训的方式进行。

(三)第三阶段:立足园本,实践练兵(2010年10月—2011年2月)。各幼儿园应立足实际,立足平时教育教学活动,在日常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一日活动常规”岗位大练兵,边练边改,修正对策,解决问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一日活动常规的能力。市、区教研部门要组织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检查,进行基于

幼儿园园本实际的指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有效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四)第四阶段:考核评比,巩固技能(2011年3月)。市、区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通过组织幼儿教师一日活动常规考核、优秀活动计划评选,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教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掌握,提升教师执行一日活动常规的能力。

(五)第五阶段:专题研讨,推广典型(2011年4—6月)。市、区教研室应及时发现和总结一日活动常规的典型经验,组织半日活动观摩、一日活动常规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推广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一日活动保教工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人人参与,务求实效。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应做好本次岗位大练兵的宣传发动工作,立足实际,科学制订练兵细则,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升幼儿 园的保教质量。

(二)立足实际,提炼素质。各区教育局、各幼儿园应立足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运动等环节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采用理论学习与专家引领结合、观摩研讨与检查评比结合、典型交流与反思促进结合等形式,边研边练,进一步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一日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篇6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朱媛媛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展开,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教育宗旨,以爱为核心,规范一日常规要求,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安全、舒适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一日活动包含的内容

晨检及晨间活动、早操及晨间谈话、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游戏如: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区域游戏社会化游戏(主要为角色游戏、模仿游戏)餐点、午睡、入厕盥洗、离园

三、组织规范和管理要求

(一)晨检及晨间活动

晨检

幼儿每日入园按要求进行晨检,晨检用品应配备齐全符合要求,有记录;疾病患儿由保健人员喂药并做全日观察记录。

1.晨间检查:由保健老师进行,其他教师配合。

2.晨检内容:一摸,摸有无发热。二看,看咽部、皮肤、精神状态。三问,问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四查,查有无传染病,口袋有无不安全物品。(如:水痘、手足口传染季节要加强观察)

3.检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记录,特别是对有疾病的儿童要全日观察并详细记录。(对身体不适的幼儿教师配合随时观察,如出现异常可及时发现,及时报保健室和联系家长,及时处理以防延误治疗时机。)

4.晨检物品:弯盘内放置酒精棉球、体温表、压舌板、手电筒、笔和本子。另备消毒巾擦喷嘴。

5.喂药:由保健人员喂药。保健药品不允许带到幼儿园来吃。晨间接待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教师应提前到班级,做好幼儿来园后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准备。(根据周计划上晨间活动安排准备或摆放好游戏材料)

1.热情接待幼儿,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和参加活动。接待可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进行。

2.幼儿来园后活动以分散活动、自由活动为主,可以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劳动活动,如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中大班)做值日生劳动,擦拭自己的小椅子等。

3.观察幼儿的衣着是否整洁、是否便于活动,要及时整理好幼儿服装。

4.有目的地做个别幼儿和家长的工作。教师应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观察与了解幼儿的情绪、与幼儿交谈,有计划地、因势利导地进行个别教育,教师也应以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给家长以及时的和必要的指导,或办理必要的交接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接送制度,早晨要求家长将孩子送到班级交给值班老师,同时取走接送卡,值班老师负责值班(做好晨间活动组织,看护好幼儿),家长缴费等其它事宜由不值班老师处理。)

5.清点人数,作好点名记录。(各班每天上午9:00、中午11:00、下午4:00各清点一次幼儿人数,班级每位老师要随时掌握班级幼儿出勤情况。)

(二)早操及晨间谈话:

早操

1.早操内容要丰富,编排要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形式有趣。(内容丰富指有操前韵律活动、有操节、有队列队形练习等。科学合理指内容编排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顺序合理,动作由易到难,活动量由小到大且运动量适宜。音乐选取配恰当,旋律清晰,节奏鲜明、气氛活跃,有感染力。

2.操前提醒、帮助幼儿整理衣裤、鞋带。

3.教师要精神饱满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早操活动,口令规范、响亮有力,示范动作正确。

4.纠正幼儿不正确姿势,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主副班必须坚持跟操,幼儿队伍上下楼和行进时,主班要在前面带队,副班要在后面监护。班级与班级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在五米以上。早操期间任何班级、任何老师不得留幼儿在教室值日或做其它事情,各班级要对那些不愿做操的幼儿加强教育)

晨间谈话

早操结束后,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可以是对晨间活动的小结和对下步活动的要求。谈话要在亲切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要能及时解决集体中出现的问题,又能调动起幼儿参加下一步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谈话要简短,应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开展。

(三)集体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

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并具有科学性;定位是否准确、具体,难度和量适中。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师可根据《纲要》要求和教材特点及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从两个维度进行表述,一是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设定目标,即幼儿学会哪些知识、能力,发展哪些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等;二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设定目标,即教给幼儿哪些知识,培养幼儿哪方面能力、情感和习惯等。根据新的纲要精神,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从幼儿的角度设定目标,在后面的各个环节,都会自然的围绕这一目标,努力体现孩子的自主性,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

★活动的组织

活动的组织过程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活动形式游戏化,为幼儿所喜爱并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方法手段多样化,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主动参与活动;教育过程中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的需要;活动过程中能够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操作实践提供条件,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活动组织有序且灵活,教师的行为能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

★ 活动的组织要坚持几个原则

坚持活动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坚持游戏性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坚持活动的层次性和互动性

坚持教学具的直观性和操作性

坚持问题引导的指向性和开放性

坚持孩子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坚持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活动的计划性和灵活坚持性

教育活动应当是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计划应立足于对幼儿的了解,预设的计划应当是弹性的,应当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当调整,切不可苛求教育活动一丝不苟的按教案展开,一成不变。

坚持游戏性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活动形式游戏化,为幼儿所喜爱并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方法手段多样化,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主动参与活动,如:游戏、观察、谈话、讲述、操作、演示等。

保证活动的层次性和互动性

教学步骤(环节)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注意动静交替,提供师幼、幼幼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保证教学具的直观性和操作性

教学具的准备要紧紧围绕目标,选择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有助于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理解新的教学内容,能启发幼儿想象和思维。直观的教具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可操作性教学具的提供,为幼儿操作实践提供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提供环境,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同时要关注不同需求的幼儿,注意提供不同的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满足不同需要的孩子。坚持问题引导的指向性和开放性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探索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仅仅围绕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开放性。即指向幼儿的操作、探索与思考,能够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引发孩子的想象,激发孩子自由的表达。坚持孩子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在活动中注意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有效的引导孩子进行双边活动,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经验最大化,教师要有意识的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实现有效的互动。

坚持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审定内容是科学的,不要出现违背生活规律或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内容;认真审视活动内容及活动中隐形的安全因素,在活动前进行细致的部署,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如,我听过的一个数学活动《迎春花开》,这是教材上的。活动目标是感知5以内数并学会一一对应。教师准备了教具了背景图:五根树枝,以此每根树枝上依次有1、2、3、4、5根纸条,引导孩子发

现,有几根纸条,每个纸条上开一朵花,每根树枝上开几朵花?先示范贴了其中1、2个树枝,然后孩子操作。大家猜猜!出现了什么问题?

还有一次听了一节社会活动《包饺子》,整个一个活动我都心神不安,你们猜猜是因为什么?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可以安排的时间有两节集体教学活动以后午餐前、离园前,下午起床后等时间。午餐前、离园前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户外体育游戏、室内的猜谜语、音乐游戏等等,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内容,调节精神,减少疲劳;起床后的时间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游戏、区域探索游戏,发展探究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等。

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化的,如小型分散的,大型集中的,个人的游戏,小组的游戏。这些形式可以交替也可以结合。每周开展的游戏既要有衔接,又要有变化,要充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并不断的丰富。

进餐

1.做好幼儿进餐的组织工作,保证幼儿营养素的摄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做好餐前准备,餐前三位教师合理分工,消毒桌椅、餐具,组织幼儿洗手准备用餐,热烫食物远离孩子身边,并有专人看护,避免烫伤事故发生。

3.创设安静、愉快的进餐环境,按时进餐,不在进餐时训斥、处置幼儿。

4.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培养幼儿不挑食、不乱扔饭菜、安静进餐等习惯。

5.餐后安排5—10分钟的安静活动。如看图书、观察自然角的动物、植物、散步等。

午睡

睡眠对恢复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保持健康有很大意义。教师在幼儿睡眠前,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如午睡前保持通风,拉好窗帘,为小班幼儿铺好床铺等,为幼儿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其次要使幼儿情绪镇静后带入睡眠室。(午睡期间,值班教师首先要清点幼儿人数,有序组织幼儿做好入睡准备,指导幼儿正确有序地穿脱衣裤,鞋袜和整理床铺。进入睡眠室后,要求幼儿保持安静,让中大班幼儿自己脱衣裤和鞋袜,先脱鞋袜、裤子、衣服,并指导幼儿放好衣服。对小班幼儿要逐个帮助和指导。幼儿躺下后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引导幼儿尽快入睡。

睡中要时刻关注孩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①是否有不舒服现象,如有幼儿生病,及时带到保健室检查处理②是否在被子里玩异物、被子是否盖好,发现及时处理等等,要特别关注难以入睡和醒得较早的幼儿,小班幼儿逐个起床,让体弱需要睡眠多一些的幼儿和入睡晚的幼儿多睡一会,对于较大年龄幼儿,可以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起床,共同整理好床铺。

幼儿起床后。要提醒幼儿入厕,根据需要帮助幼儿穿好衣服,鞋子,帮助女孩子梳好头发。

值班人员值班期间要严格履行职责,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如躺在幼儿床上、睡觉等不良的习惯。)

入厕和饮水

要保证孩子随时入厕和饮水。

入厕:

1.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穿脱衣裤,不限制幼儿入厕。

2.随机进行卫生常识及环境卫生的教育。

饮水

1.保温桶应始终有适宜温度的开水。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气候变化及时提醒幼儿饮水,随时关注班级饮水桶内水量和水温,保证幼儿随时饮用水,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盥洗

主要是在两点一餐前。幼儿如厕后等等。通过盥洗活动,可培养幼儿独立、正确地洗手以及便后、吃东西前后、手脸脏后主动清洗的习惯,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养成良好的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有重要作用。

1.教给幼儿正确的盥洗方法,认真观察、指导和检查幼儿盥洗。包括洗手程序、技能及使用便纸。

2.教育幼儿不玩水、不浪费水,培养自觉盥洗的习惯。教师应对幼儿提出盥洗的明确要求,不妨碍别人,不互相拥挤碰撞,洗后立即离去等。在设施较少,不能同时进行时,教师要做好安排,对小班幼儿要具体帮助,通过讲评,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3.幼儿集中洗手时,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师看护和指导,在盥洗室的教师必须等最后一位幼儿洗完手后方可离开。

离园

1.做好离园前的谈话非常重要,可简单小结一下一天的生活,巩固学习收获,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幼儿整理好活动室的环境、个人的仪表。培养勤劳、卫生、生活条理化等良好行为习惯;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用品,如衣物、用具等,逐渐培养幼儿养成管理自己物品良好习惯;安排回家后的任务。

2.接待家长要合理分工,一人组织活动、两人接待家长,组织离园并做好离园登记,确保接带安全;同时及时将当日幼儿的有关情况告诉家长。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简短谈话,以取得家长配合。对家中无人照管的幼儿,应允许他们继续留在园内,并组织适当的活动。

3.做好物品清理及第二天各项活动的准备。关好门窗,检查水、电阀门开关。

4.做好交接记录:当日到班幼儿人数;幼儿健康状况;家长反映的有关情况;其它需要衔接的工作内容。配合幼儿园各环节的管理,我们转们制定了幼儿安全管理规定。

总而言之:一日活动管理要做到

人员安排分工合理协调一致

观察指导细致耐心洞察秋毫

生活管理规范科学无微不至

活动安排内外灵活动静交替

活动方法形式多样自主探究

幼儿园一日保育生活的组织与实施的方案 篇7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周雯雯 李克建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但也往往因为其循环往复而被熟视无睹本文从儿童体验的视角,揭示了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的时空结构、内容情境与儿童生活和学习质量的隐性关联,并尝试提出重构建议本文所呈现的案例具有西部地区的特点以及个案研究的独特性,但所透视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幼儿园班级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幼儿在园的生活与学习质量本文基于对我国西部某县城幼儿园一名幼儿一日活动过程的质性观察,试图呈现在该班级具体情境下幼儿获得的体验与发展状态,进而剖析该班级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一、案例呈现:格格的一天 观察对象:格格(化名),4岁 观察时间:2014年6月16日 观察地点:我国西部某县城幼儿园小班 入园与晨间活动 格格拉着妈妈的手走进活动室,对教师说:“老师,早上好。”教师摸摸格格的头,说:“早上好,自己坐下玩吧”话音刚落,就转身忙着准备教学材料去了 格格开始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桌面玩具,但是每张桌上只有一筐玩具——这是班里仅有的一种玩具且很久没有更换了 格格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坐在那里看着窗外发呆 饮水与盥洗 “小朋友们,去拿水杯排队倒水喝”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一哄而上,抢着去拿水杯,有几个水杯“哐当”掉到了地上格格也拿着自己的水杯排到了队伍中班级里只有一个饮水口,十多个孩子排着队,无所事事地边等边相互用水杯敲敲打打。格格等得有点心急了,嘴里嚷着:“好慢啊!”等了几分钟,终于轮到格格了,她迫不及待地接了一杯水准备回到座位上喝这时,教师说:“请小朋友去上厕所。”好几个孩子跑去上厕所,有个孩子不小心撞掉了格格端着的水杯,水洒了一地教师皱皱眉头,把格格拉到一旁,赶紧拿拖把把地拖干格格不开心地撅着小嘴,捡起水杯重新排队 集体教学活动 科学活动中,教师准备请孩子们品尝黄瓜,可是由于活动前没有准备足够的材料,教师只好临时去切黄瓜。孩子们看到教师离开便开始骚动起来,有的说话,有的互相打闹,有的看着窗外。格格捂住耳朵喊道:“真的好吵呀!”教师上前用手势制止:“嘘——”没过一会儿,孩子们又开始吵闹起来。教师把目光投向一男孩,不耐烦地说:“你还在吵,再吵不要待在我们班了。”教师说完,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 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的内容是滚轮胎,教师详细地介绍了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排队一个个从红线一端笔直地将轮胎滚向黄线一端。来回滚了几趟,孩子们就玩腻了。教师说:“我们进行小组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先滚完。”于是,教师开始指挥孩子们:“格格排这组,悠悠排那一组。”新的竞赛游戏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可是还没玩上几轮,教师看了看表,就吹响了口哨,并对孩子们说:“时间到了,我们要排队回去了”孩子们一阵“哎哟”声,一个个都很不情愿,似乎没有玩过瘾格格一边抱怨着“哎呀,我还想玩昵”,一边很不情愿地把轮胎放到了活动器材室 午餐活动 午餐前,有的孩子用手摸勺子,有的孩子相互用饭碗敲敲打打,等着教师分饭菜。教师敲了敲小铃,让孩子们安静,有几个孩子还在打闹嬉戏,教师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们再玩就去隔壁班级门口吃饭!”午餐时间快过去了,格格还有大半碗饭没吃,她看着教师说:“老师,我不想吃了。”教师很干脆地说:“不吃就倒到桶里去,以后都别吃了!” 离园 距离园还有半小时,教师说:“孩子们,现在可以玩会儿区角活动,等爸爸妈妈来接。

一、二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去娃娃家玩,三、四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去图书角看书。”话音刚落,格格嘟着小嘴说:“老师,图书角、娃娃家我都玩过了,我想玩别的”教师随口说:“现在只能玩区角活动” 家长们陆陆续续出现在活动室门外,教师让孩子们停止活动,排好队一个个上来检查衣物还没有轮到的孩子已经坐不住了,有的迫不及待地朝门口看爸爸、妈妈有没有来接自己,有的相互打闹、聊天格格也时不时扭头张望,看妈妈有没有来接自己,二、问题分析与建议 1.一日活动安排总体上要均衡 基于上述案例并结合该班一周活动计划表(见表1),我们发现该班一日活动安排总体上严重失衡,集体教学活动比重过大,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严重不足同时,一日活动类型不够丰富,仅有集体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其他类型的活动基本被忽视。游戏活动的类型也相对单一,多以集体的、规则性游戏为主,区角活动只作为一日活动中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如安排幼儿玩区角活动只是为了等待幼儿父母来接)。显而易见,这种以“上课”为中心的一日活动安排折射出“知识传递”的价值取向和“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种重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轻生活体验与活动过程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儿童的主动发展表1幼儿园周工作计划。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应组织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游戏/自由游戏、户外游戏/室内游戏)、教学活动以及其他类型的活动,每个活动环节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该班应丰富一日活动类型,适当增加自由游戏活动与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集体教学活动的次数与时间。每日正规集体教学活动应缩减到一次或两次,守住每天(正常情况下)户外活动2小时的底线,尽可能保证幼儿1小时的自主游戏活动在此基础上,该班将来更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审视一日活动安排的均衡性,比如,五大教育领域(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的相对均衡,儿童各发展领域(身体、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的相对均衡,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的相对均衡,成人主导的活动与儿童主导的活动的相对均衡,以保证一日活动能够确实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均衡发展。2.一日活动时间规划要模块化 我们观察发现,该班安排的一日活动环节过多(见表2).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细致而固定,大部分活动环节的持续时间大致在15—20分钟(仅个别环节持续30—40分钟)。过快的节奏转换导致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碎片化”。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过于细致,活动转换过于频繁,容易导致幼儿出现紧张、混乱、拥挤、消极等待等现象。对幼儿的起居行为要求过于细致且整齐划一,表面看来是精细化管理,实则机械。由于我国幼儿园班级规模较大,幼儿人数众多,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求所有幼儿完成诸多任务的难度很大因而,这样的时间表实际执行起来效果不佳 针对该班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安排“碎片化”的问题,我们建议该班把相邻且相容(即可以在时间上交叉或同时进行的活动,如生活活动和区角活动)的几个活动环节整合起来,将多项活动放进块状时间内,以增强一日活动安排的模块化与弹性化。结合该班实际情况,通过整合有关活动项目和内容,我们为该班重新架构了一日活动时间表,将原来18个活动环节整合为11个(见表3),具体做法是:①打破各个生活环节大一统的组织方式,除了上午设置一个集体性的生活环节(如厕、洗手、饮水)外,大多数生活环节与适宜的其他类型活动(如区角活动)融为一体,把安排处理这些时段内具体事项的自主权交还给幼儿,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分散、自主的方式来进行如厕、洗手、饮水等生活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拥挤和消极等待现象,帮助幼儿提升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为幼儿提供长时间投入一项游戏活动或学习探索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的发展②将原本一日四次的集体教学活动缩减到一次或二次,以增加自由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改善一日活动的结构,以利于幼儿主动发展与全面发展③形成了“自由游戏(室内)——户外活动(户外)——集体教学活动(室内,静)——区角活动(室内,动)——餐后活动(户外)——自由活动(室内)——户外活动(户外)”这一有规律的室内外交替、动静交替的活动序列这种调整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块化的一日活动安排打破了原有严格的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表,增加了时间安排的弹性,给教师和幼儿比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兴趣或需求,适当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二是模块化的一日活动安排增加了整体的活动时间,使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完成一件事情或跨时间完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保证了幼儿可以在整段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3.一日活动组织要合理与灵活 我们观察发现,该班在一日生活组织方式上,基本上都是教师主导,幼儿自主的空间和时间极其有限教师对于活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选择、幼儿行为规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高控”特征:无论是在户外活动还是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分组或区角选择都由教师来支配,导致幼儿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缺乏为了实现规训和控制的目的,教师甚至会较多地采用批评、惩罚、威胁性的语言(如“你再吵就不要待在我们班了”“你们再玩就去隔壁班级门口吃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应给予幼儿应有的爱与尊重、理解和信任,把“权力”适度地“让”给幼儿,给予幼儿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如,部分活动中让幼儿对学习任务与内容、操作材料、小组与合作伙伴有选择的机会:在一些活动环节和不同情境中,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学习和做事等),确保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与主动性 同时,我们观察发现,教师倾向于机械地执行既定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与活动计划,导致整齐划一的行动过多,破坏了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忽视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但是教师为了严格遵循既定的作息时间表,立即停止了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教育应当遵循受教育者的节律来进行,一日活动计划与作息安排为教师提供的是一个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的行动框架,而不是枷锁在这个行动框架内,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把握前后活动环节的起承转合,推动一日活动的进程因此,既定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并非丝毫不可变动,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及现场情况的变化灵活把握与调整比如,教师在户外活动临近结束时,如果发现幼儿仍旧兴趣盎然,在天气适宜、幼儿运动没有过量的情况下,不妨继续让幼儿在户外活动,适当推迟下一个活动环节或者改变其内容,如有可能,甚至可以把下一个活动中的一些内容融入目前的户外活动教育机智的形成固然与教师的经验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但教师心里和眼里是否有幼儿、是否具有回应幼儿需要的敏感性,是更加根本的条件。我们观察发现,在过渡环节中,教师更关注幼儿是否有攻击性行为、是否安全,而没有在此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频繁的活动转换、较大的班级规模与大一统的组织方式,导致拥挤与消极等待现象频繁出现,降低了幼儿生活体验与学习体验的质量从该班级的空间布局看,洗手池、饮水处设在同一个狭窄空间里 当天在场幼儿32人,在盥洗、饮水环节,幼儿在短时间内集体涌入,导致拥挤和混乱,教师忙于处理,导致其他幼儿消极等待班内饮水设备的接水口只有1个,盥洗的水龙头也只有3个,而集体化的组织方式导致幼儿经常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存在着时间上的隐性浪费另外,幼儿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一些幼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上一环节的任务,一些幼儿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碎片化”的时间安排与集体化的组织方式,必然导致部分“先进”幼儿的消极等待以及教师对“拖后腿”幼儿的不停催促 应该看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基础较薄弱,办园条件相对简陋、幼师比过高等因素是造成此类现象在硬件上的原因 除了提高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园条件、改善幼师比之外,在过程管理的优化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上,我们建议:一方面,优化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减少由于活动频繁转换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过渡时间,适当减少大一统的组织形式,尽可能让幼儿按照各自的方式和节奏来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拥挤和消极等待另一方面,过渡环节不仅要有序、安全,还要将其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契机,以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应增强随机教育的意识,重视过渡环节中教育契机的把握,丰富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运用游戏、音乐、故事等使过渡环节变得更有趣而富有教育价值。

组织生活会活动实施方案 篇8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巩固拓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意识,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委局机关安排部署要求,结合我党支部工作实际,现将开展组织生活会制定如下方案:

一、会议主题

以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主题,认真贯彻《党章》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干部八条禁令》等规章制度,深入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要指示,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规执纪,抓好整改,确保组织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好效果,努力推动形成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召开时间

定于2018年2月8日,会期半天。

三、会议地点 一楼会议室

四、参会人员 县纪委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成员,积极分子列席

五、程序步骤

(一)会前准备工作

1.精心制定会议方案。2017年12月29日,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第一党支部实际,制定会议方案,对学习研讨、征求意见、谈心谈话、撰写提纲、开展批评、整改落实等会前、会中、会后各关节工作,作出周密安排,明确会议主体,召开时间、参会人员、召开方式和相关要求。

2.深化学习研讨成果。201X年X月X日,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继续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学习党纪条规,学习上级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要求,以及自治区纪委书记刘奇凡同志提出的“纪检监察干部八项禁令”要求,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准确把握党员干部基本要求。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要对参加专题学习研讨情况进行回顾梳理,重点掌握十九大会议精神核心要义、认清当前从严治党新要求、强化党员干部行为规范,查缺补漏,巩固成果,打牢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

3.广泛征求意见建议。201X年X月X日,在边学边查的基础上,紧扣会议主体,进一步发扬民主、开门讷谏。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现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分别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本人反馈。4.深入开展谈心谈话。201X年X月X日,支部每个成员必谈,支部书记与支部成员必谈。谈心谈话要聚焦问题,要谈遵规守矩上的差距与不足,谈自身和对方自身问题的具体表现,谈改进提高的意见建议以及拟在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支部班子成员至少要给每位成员提出1条以上的有内容、有质量的批评意见。谈心谈话要安排充足时间,充分交流交心,真正通过谈心谈话,谈透问题,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形成共识。彼此有分歧、有疙瘩的同志要敞开谈,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民主生活会钱,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好基础。

5.认真撰写发言提纲。201X年X月X日,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按照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深、整改措施实的要求,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并形成发言提纲。对查找的问题,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道德品行等方面,进行党性分析,深入剖析根源,认清问题实质,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要发挥正反典型镜鉴作用,对照先进典型的精神境界,反省立根固本的差距,检视党性锻炼的不足,汲取***、徐才厚、令计划等反面典型的深刻教训,认清放松自我修养、理想信念滑坡的严重危害。支部班子成员的发言提纲中,可对个人需要报告的事项进行说明。对照检查材料和发言提纲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是在,不谈成绩,只讲问题,防止写成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

(二)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201X年X月X日)

专题组织生活会由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组织生活会上,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先通报上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和本征求意见情况。然后,采取“先班子、后个人,先开展自我批评,再逐一开展批评,一个一个过”的方式,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首先代表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随后,由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班子成员逐一作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1、自我批评要敢于剖析自己。要聚焦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联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学习情况,回应干部群众意见和上级点明的问题,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讲清楚,把问题根源讲透彻,把整改措施讲具体。自我批评要襟怀坦白、见人见事,不能遮遮掩掩、泛泛而谈。

2、相互批评要坦诚相见。每名班子成员都要本着对组织、对同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直截了当开展批评,指出具体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相互批评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用整合说话,防止不痛不痒、蜻蜓点水,不搞无原则纷争。对批评意见要正确对待,虚心接受,形成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三)会后有关事宜

1、尽力整改清单。支部班子成员要结合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情况,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将未整改到位的“四风”问题纳入整改内容,形成整改清单。要聚焦具体问题,细化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做到整改和整改效果可检查、可监督。问题整改要分类施策,可以马上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需要一段时间加以解决的,要制定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规定完成时限;需要组织协调解决的,要明确牵头部门、责任人。要建立整改跟踪监督机制,对整改清单兑现情况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开展专项整改。对党员群众 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治理。要把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专项整治重要内容,逐项排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针对顶风违纪、徇私枉法的,坚决予以查处。

上一篇:街道廉政谈话制度实施细则下一篇:五下英语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