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与练习题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与练习题(精选5篇)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与练习题 篇1

【自学指导】

1.注音

瓯 (ōu) 越 翼轸(zhěn) 懿 (yì) 范 襜帷(chān) 骖騑(cānfeī) 雕甍(méng) 舸 (gě) 舰 潦水(1ǎ0) 孤骛(wù) 彭蠡(Iǐ)

2.古今异义

时维 (古义:语气词;今义:维护 维持) 九月

3.一词多义

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引而不发(动词,拉弓)

引兵出战(动词,率领)

左右欲引相如(动词,拉)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带领)

属 序属三秋(动词,适值)

吾属今为之虏矣(名词,类、等、辈)

屈原属草稿来定(动词,写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嘱咐、嘱托)

4.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穷岛屿之萦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曲折回环的景致)

山原旷其盈视(动列活用作名词,视野)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即“知何”)

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应为“于崇阿访风景”)

(2)省略句

响穷彭蠡之滨(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响穷于彭蠡之滨”,

6.作者作品

王勃(650-676)唐代史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诗与文均负盛名,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__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__ 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使本文具有声势浩荡、景象万千的特色?

作者以华美的语言、悦耳的音响、艳丽的色彩作为材料,描绘滕王阁的地理环境、建筑特包、宴会盛况及自我感受,表现主题,使本文具有声势浩荡、景象万千的特色。

(1)语言:形象(例如,写滕王阁的气氛“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等);精确(例如,写登上滕王阁后的视野,对近景、中景、远景的描写就十分精确);富于感情色彩(激昂、豪迈)。句式在整齐的基础上变化,在变化中达到完整化(以四六句为主,三字句和七字句间杂),韵律协调,节奏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

(2)色彩:作者运用多彩的文笔,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描绘秋时风光,意境开阔,读后使人心旷神怡。例如.“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3)音响:在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秋日的奇景,还听到了船民飘逸清幽的渔歌和飞雁的悲呜,例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

总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滕王阁,是一座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直体的楼阁,说明作者在写作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3.第二段中秋静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潦水尽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寓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已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4.第二段描述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下气象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章节奏加快,表明心潮起伏。文章集众美于一体,表现了滕王阁及与会人物之美,精神视野极其开阔。而其中“雁阵惊寒”时时在点明季节时令,时时在暗示人生悲剧意义的一面,时时在阐释人生无常的哲理。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翼轸(zhěn) 瓯越(ōu) 懿范(yí) 骖騑(cān)

B崇阿(ā) 凫渚(fú) 绣闼(tà) 雕甍(hóng)

C舸舰(gě) 序属(zhǔ) 鼎食(dǐng) 檐帷(chān)

D.台隍(huáng) 流丹(dǎn) 潦水(liá0) 暂驻(zàn)

2.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枕夷夏之交(倚,据) 俊采星驰(人才)

B潦水(蓄积的雨水) 序属三秋(属于)

C披绣闼(披上) 云销雨霁(雨过天晴)

D.彩彻区明(颜色) 下临无地(从高处往下探望)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顺流而东行

C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王勃、骆宾王、卢照邻和杨炯,人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最为杰出。

B王勃,字子安,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C《滕王阁序》是王勃赴交趾探亲,路过南昌遇到当地名士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时,即兴创作的。

D《滕王阁序》原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段写景,点明举行宴会的时间和地点,描绘滕王阁的高峻以及登楼所见的景物,由远及近进行描绘。

【课外练习】

阅读理解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垒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占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祜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桐,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全:南宋叛臣。 ②乡用:重用。 ③洊(Jiǎ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遇槐严(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谴责)

C斩以徇师(示众) D麾妇人出(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董槐年轻时,喜欢淡论军事,把自己比做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以为董愧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语言运用】

请运用“诚信”与“变通”这组词语,仿照例句写两句话。

例句: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课堂练习】1 C 2 A 3 C 4D

【课外练习】l B(责:要求) 2 B(“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与B项中“请以战喻”中的“以”相同) 3C(不是董槐跟在几个人后面,而是使几个人跟随他) 4(1)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2)士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衣帽坐着。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与练习题 篇2

关于文言文阅读, 《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 应立足于文本,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阅读鉴赏, 而不应把“外围战”作为重头戏, 甚至架空分析, 失去语文课的根基。而应回归文本, 坚持语文本色。

这是一篇美文, 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 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达到了内容与语言双赢的千古绝唱。在本节课中,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 从内容和写法上去分析品味, 感受语言之美。再通过语言的仿写练习, 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运用优美且凝练的文辞来表达心志。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2.初步鉴赏千古名句, 培养理解感悟的能力。

3.通过语言的仿写练习,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 被认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唐摭言》)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一千古绝唱。 (明确本节课重点)

二.诵读课文

这么一篇传世之作, 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美读文章。就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老师和几位同学一起共同配乐诵读课文。

三.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1.有人曾经评价《滕王阁序》: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 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

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 你最欣赏文中哪些语言, 从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赏析。 (小组交流)

2.我们一起来分享, 感受王勃语言的魅力。

要求: (1) 读出你选择的语句。 (2) 串译。 (3) 你的评析 (从内容、写法方面) 。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评, 学生随时有感情的读课文。)

板书:

形式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内容方面:意象、意境

艺术手法: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用典、对偶、反问等) 、炼字、色彩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衬托、白描、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融情于景)

必要时补充:大家看看这三对儿对偶句一样么?

(1)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2) “孟尝高洁, 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3)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形式:a.正对 (上下句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的对偶形式) 如:“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b.反对 (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孟尝高洁”“阮籍猖狂”

c.流水对 (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对偶关系: (1) 句与句对偶。 (2) 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 这叫做“当句对”。)

作用:表意凝练, 讲究字的平仄关系, 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 富于音乐美。

3.《滕王阁序》的美不仅在于体现了王勃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的复杂的人生情感, 更在于文中大量精妙的语言, 文中句句是经典之言。我们不再一一分析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感受文章之美。饱含深情地全班齐读课文。

四.仿写拓展练习

仿照文中的对仗形式, 请以文中的一段为写作内容, 或评点, 或感受, 写一副对联。

五.小结

这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

《滕王阁序》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 正是因为, 王勃运用了极其华美的文辞, 描绘了雄伟壮丽的景致, 而且抒情真挚委婉, 抒发作者高洁且坚定的心志。这节课我们选择了你最欣赏的语言进行了赏析, 感受了文章的音乐美与绘画美。在平时语言表达的时候, 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优美且凝练的文辞来表达我们的心志, 我们的文字也会有大家的风范。

学生谈学习感受:

杨继晖:通过对《滕王阁序》的学习, 我了解到王勃是个很有才华却怀才不遇的人, 他虽然生活困顿但依然不放弃希望和坚定的志向。这为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在课堂的学习中, 我已经学会了从句子中找出运用的手法、感悟意境独立地分析一个句子。在我分析“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时, 老师让我反复读、反复体会, 开始总是读不好, 老师就提示我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哪里应该重读。我又试了试, 果真很好。从文章中, 我还学到了“四六文”是个怎么回事儿。更为高兴的是, 我还学到了如何写对联, 知道了写对联的一些基本格式和规定, 写出了一个自认为挺好的对联。总之, 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

周易豪:选修Ⅲ中的《滕王阁序》总算是学完了。说实话, 刚开始老师让我们预习的时候, 我很是挠头。读完文章一遍之后几乎一句没懂, 从来没读过一篇注释比原文还要多的文章。后来, 经过看文下的注释和查阅资料, 终于大体上弄清了文意, 了解了作者在各段落中要表达的内容。当然, 还有一些句子不是很清楚, 我就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学习。这也是老师从开始教我们起就一直说的。在对课文预习时, 能够发现自己有哪些理解上的问题;在课堂的学习中, 要能够通过和同学或和老师间交流解决自己的问题;上完课后还能再生发新的问题, 以便在课下自己查资料继续探究。总之, 和原来的语文课相比, 在新课改后, 多了很多我们自主学习的时间, 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探究的方向,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特别好。

教学评析

文言文教学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或者侧重字词的教学, 从而忽视“文”的教学;或者侧重文章的分析, 而字词的落实又不够。许多老师在这个两难问题面前, 举步踟蹰, 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对《滕王阁序》这样难懂难读的文章, 就更是感觉到困难。王琳琳老师的《滕王阁序》这节课, 或许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第一, 她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 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王老师在开发学习资源方面安排了两个学习环节, 一是利用小卡片引导学生赏析名句, 一是利用小卡片让学生写对联, 进一步赏析文章。这里的小卡片, 有两个作用, 一是帮助学生挑选语句, 以作赏析;二是用写对联的形式, 既锻炼写, 又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深入。开发小卡片这个学习资源, 既能锻炼写作, 又能深入地推进阅读, 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关键的是,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 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眼光, 挑出来的名句几乎跟老师的预设一致, 写出来的对联也基本上符合要求。个别不合理的地方, 老师带着学生一一地进行了纠正, 纠正也是很有效的。这说明, 课堂教学只要是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他们的学习, 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 他们就一定会认真地学, 主动地学。

在写对联这个环节上, 王老师没有先入为主地讲解写作要求, 而是用自己的示范写作作为指导, 这样就避免了枯燥的讲解, 老师有效的写作示范, 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更自在。在整个品读环节上, 王老师也都避开枯燥地讲解, 而是亲自读一读, 写一写, 以自己的读和写带动学生去读, 去写,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 她注意将诵读和品读有机结合起来。讲授《滕王阁序》, 毫无疑问, 要认真指导学生诵读, 因为这是一篇骈体文, 语句整齐, 音韵铿锵, 非常适合朗诵;但光有诵读又是不够的, 还必须带着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品读。王老师的课就是这样设计的。一方面, 老师示范诵读, 另一方面, 老师带着学生诵读;在此基础上, 老师又和学生合作诵读。在强调整体诵读的基础上, 王老师还强调个别重点语句的诵读。多种诵读并行推进, 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而且也有利于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既相得益彰, 又恰到好处。尤其是老师的教读、带读、范读, 很规范, 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 好的诗词, 不仅要诵读, 还要注意品读。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文言文教学。如果只是带着学生诵读, 即便是读得很细致, 很动人, 学生的体味恐怕也只能停留在体验的层面。为了达到深入阅读的目的, 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层面。王老师选择从语言美的角度进行品读, 这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这不仅可以抓住骈体文的写作特点, 而且也能做到上课时举重若轻, 给教学留下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且, 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欣赏的语言做赏析, 能照顾到学生个性化的差异, 让学生学得很有乐趣。诵读和品读相结合, 既让学生学习了诵读, 也让学生懂得了怎样去品读, 既扎实, 又讨巧, 效果很好。

第三, 这节课还注意做到开发课程资源和落实文言字词教学相结合, 做到语言赏析和基础巩固相结合。这样做, 不仅可以避免文言教学容易走偏的毛病,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字词基础。比如, 在赏析“青云”一词的时候, 老师既引导学生品读感情, 也注意到这个词语的基本理解。还有, 赏析“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的时候, 老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这个“穷”字的理解。在这节课上, 字词句的落实是随文进行的, 很巧妙。这是我们从事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注意的。

滕王阁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带答案 篇3

滕王阁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培养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知识导学】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其中“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奇特,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2、关于作者及“初唐四杰”

王勃(650——675),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唐朝初年,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后,有《盈川集》)。其中以王勃的诗名最盛。

3、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佳话

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4、关于“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5、关于“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翼轸(zhěn)瓯越(ōu)台隍(huáng)綮戟(qǐjǐ).....

懿范(yì)襜帷(chān)胜饯(jiàn)潦水(lǎo)....

俨骖騑(yáncānfēi)绣闼(tà)雕甍(mãng)云销雨霁(jì)......

孤鹜(wù)遄飞(chuán)睢园(suī)邺水(yâ)...

睇眄(dìmiǎn)虢州(guó)南溟(míng)....

帝阍(hūn)梓泽(zǐ)命途多舛(chuǎn)宗悫(quâ)....

簪笏(zānhù)叨陪鲤对(tāo)捧袂(mâi)....

2、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及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意动用法。襟,以„„ 为衣襟;带,以„„为衣带。)②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 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 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 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⑥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作状,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⑦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

⑧ 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副作动,都包括。美:形容词用作名词,才俊。)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 物华天宝(省略句)

②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省略句)

③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④ 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⑤ 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⑥ 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⑦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⑧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研读第1自然段。

对照书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并思考: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巩固提升】

1、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渔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将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雄州雾列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

B、宾主尽东南之美 .

C、俊采星驰 .

D、窜梁鸿于海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B、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既克,公问其故 .

C、宾主尽东南之美 .

薪不尽,火不来 .

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精益求精 .

更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

A.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B.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

C.宾主尽东南之美谁悲失路之人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

虽然即使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英任洪州都督修建的一所楼阁。李元英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为“滕王阁”。唐高宗时阎某任洪州都督又重新修缮,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些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D.文中用典贴切,简练含蓄。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抒发的是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感和不甘于现状的奋发之心

7、江南三大名楼是指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滕王阁序原创习题及答案 篇4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绣闼(tà)翼轸(zhěn)睇眄(miǎn)今兹捧袂(mâi)....B.瓯(ōu)越潦(liáo)水多舛(chuǎn)梓(zǐ)泽丘墟 ....C.东隅(yú)舸(gě)舰请缨(yīng)叨(dāo)陪鲤对 ....D.懿(yì)范彭蠡(lǐ)盛筵(yàn)逸兴遄(tuān)飞 ....

2、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钟鸣顶食失之东榆高山流水 B.潘江陆海鱼舟唱晚穷且益艰青云之志 C.涸辙之鲋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落霞孤骛俊采星弛

3、下面四组加点词语的解释各有一个错误,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①胜友如云(高贵的)②躬逢胜饯(盛大的)③胜地不常(优美的)...b.①穷岛屿之萦回(极尽)②穷且益坚(贫困)③穷睇眄于中天(尽眼力)...c.①识盈虚之有数(定数)②彩彻区明(彻底)③舸舰弥津(满)...A.a① b② c②B.a② b③ c③C.a③ b ① c①D.a① b③ c②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B.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 C.山原旷其盈视 有酒盈樽D.临帝子之长洲 下临无地 ....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远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刚、顿时;迅速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相...

6、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奉宣室以何年②处涸辙以犹欢③臣死且不避④穷且益坚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狂放、不拘礼法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日光 ...

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 C.数罟不入洿池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9、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奏流水以何惭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B.访风景于崇阿 奉晨昏于万里 C.都督阎公之雅望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D.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俊采星驰 俊采:指人才 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望:好名声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范:美好的风范 时维九月 维:句中语气词 ...C.披绣闼,俯雕甍 披:披着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扑:满 ..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A.窜梁鸿于海曲 屈贾谊于长沙B.徐孺下陈蕃之榻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C.襟三江而带五湖 目吴会于云间D.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序属三秋 若属皆且为所虏B.纤歌凝而白云遏浪遏飞舟 ....C.即冈峦之体势 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气凌彭泽之樽会当凌绝顶 ....

13、《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是词语的减缩。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暗示自己的胸怀抱负。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陪侍和聆听教诲。

14、下列对课文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

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王勃,字子安,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B.《滕王阁序》与我们学过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样,都是用骈文写成的赠序。C.《滕王阁序》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积极进取的复杂感情。D.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一所楼阁。李元婴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为“滕王阁”。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有删改)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B.据此,是交构之渐.

当:应当,应该 构:构陷,陷害

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世间所有事物 寤:睡觉

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②渡南海,堕水而卒 ..

C.①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②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 ..D.①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②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

18.下列各项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

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得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

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炯便制造舆论,认为王勃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勃后来的处境不顺。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20.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答案及译文:

16、答案:B解析:A项,“当”,判罪;C项,“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D项,“寤”,睡醒,与“寐”相对。

17、答案:D解析:A项,“因”①于是;②依靠。B项,“而”①表转折;②表修饰。C项,“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D项,“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

18、答案:D解析:D项说法错误。杨炯并没有制造舆论,他的看法也是“议者谓然”,是大家本都认可的。而且,杨炯的本意是卢照邻的地位应该更高一些。他这一议论并不直接针对王勃,对王勃一生的不幸未起到影响。

19、答案:B解析: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20、解析:(1)句中“不令入府”是省略句,要补写省略的内容。(2)句中“为„„所„„”表被动,要翻译成被动句式。(3)句中“先”“后”都是意动用法,“文艺”不同于现代汉语,翻译时要注意。答案:(1)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沛王府。(2)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3)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

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勃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啊!”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沛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畸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县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六岁。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厚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冷静,职位应该会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亲王福畸因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预先想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来作文),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起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

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然后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这一行为)为“腹稿”。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篇5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骈文,进一步把握文言词句的意思和使用特点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创设: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雀楼(山西省永济,唐王之涣《登鹳雀楼》)、黄鹤楼(湖北武汉,唐崔颢《黄鹤楼》)岳阳楼(湖南岳阳,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滕王阁(江西南昌,唐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是唐高宗的儿子即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所建,故名滕王阁。

王勃平时为文习惯激趣: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王勃才华早露,被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14岁科举中第。约16岁征为王府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约22岁好不容易任参军,又因擅杀官奴除名。其父受到连累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约26岁南下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滕王阁,欢宴群僚和宾客,由于了解王勃的才气也邀请了他。本文就是在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文章原来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不久,他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二. 骈体文知识: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

(骈偶即对仗,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四六”即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⑤****。)

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文中典故不仅要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追求词藻华丽。)三.

朗读疏通文意字词: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穷困; 2.一介书生 古:量词,个 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 古:第二次。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古:语气词,用在句尾 今:无意义。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 8.彩彻区明 古:日光 今:彩色 9.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 古:过 今:向外走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4.临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5.怀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6.序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滕王阁序 名词,序言、序文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六)、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16、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七)、21个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第一部分(1): 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对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第二部分(2-3):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第三部分(4-5):由景描写转至抒发感慨。

第四部分(6-7):表明自己志向行程,对主人的感激,对盛宴的留恋,照应开头。二.朗诵鉴赏背诵

(一)赏析第一部分: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二).赏析第二部分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5.背诵2~3段。

(一)、赏析第三部分: 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的气概风采。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背诵这两段。

第三课时

一、赏析第四部分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人们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遇困顿而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

三、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高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与以往登高必然怀乡、离远必然伤别的文章区别开来,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读者在体会到文章一波三折之美时也在精神上受到启发,领悟到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和远大心胸。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为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四.写作特点: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五、课文总结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与练习题】推荐阅读:

滕王阁序文化06-24

《滕王阁序》创作背景05-28

上一篇:《父母的爱》作文教学反思下一篇:《请给我结果》每章读书笔记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