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头作文写作教学(精选14篇)
口头作文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对这种形式加以重视。
首先,口头作文具有“复合学习”的优势,它将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说文”的过程,也是“听文”的过程,要听出说文的“关节”,听出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驾驭等等“机窍”,这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而“说文者”边想边说,边说边想中所体现的“说文”水平,也处处显示了平时“读文”的功底。因为“说文”的章法与“文章”的做法同出一辙,口头语言亦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文章”语言的熏陶影响。同时,口头作文也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操练”,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故合言之。”这里简扼地说明了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其次,口头作文有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优势,口头表达能力即用简明、有序、准确、周密、规范的口头言语表现思想的能力。这种说话能力是一个人社会交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综合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及创造性智力的重要标志。传统语文教学重视书面表达而忽视口头表达是一大弊端,无论就社会需要或培养智力而言,都是一种“失策”。
再次,口头作文具有较高的效率优势。这体现在口头作文兼有快速思维、迅捷表达的`特点。心想口说,言随意至,因而同一单位时间内其数量必然超过书面作文。用口头作文辅助书面作文,能大大减轻学生由于单一的书面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及枯燥感受。同时口头作文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启迪思维、扩展视野,使其积累素材、集思广益,从而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口头作文不受时空限制, 操作起来简便易行,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做法。
一、课前演讲法
课堂五分钟演讲, 内容适时而定, 可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评析, 也可以对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话题进行讨论。这种训练的方式使学生所表达出来的不仅是一连串的语汇, 还有语言的音色、强度、声调、口吻、节奏以及说话时的表情等。学生自选角度, 课前做好准备, 写好文稿, 再做演讲。教师给予精炼的评价, 在鼓励性语言的基础上适当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演讲的热情。每天我必定让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 并要求下面听演讲的学生, 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假如学生碰撞出了思想火花, 并不限定时间, 有时还乘机在口头作文基础上让他们书面作文。这种五分钟演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 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 增长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以说促写。
二、专题辩论法
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辩才提供了用武之地。参与辩论的正方、反方, 都必须作充分的准备, 才能在辩论中运用充分的理由、充足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或批驳对方的观点, 或批驳对方的论据, 或批驳对方的论证, 进而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 才能达到胜辩的目的。学生听话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如何, 均能得到体现, 可以说, 专题辩论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辩论前, 教师一定要出好题目, 注意到所辩问题的矛盾性, 能树立起对立面, 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辩, 才能情不自禁地卷入难分难解的辨论中。教师要善于不断发现“焦点”, 随时启发诱导, 促使辩论不断深入。辩后, 教师要及时总结, 并给予双方恰如其分的鼓励。
三、拓展延续法
对文本的拓展延续是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后, 采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充实故事细节, 改写故事情节, 续编故事结尾。在完成《羚羊木雕》学习后, 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我”要回木雕回家后, 父母和奶奶会有什么反应?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后, 即兴述说。
拓展延续法也包括创造性复述, 它根据固有材料, 按照复述要求, 对文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和扩充性的复述。它忠实于原文, 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化。比如改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 文学体裁由诗歌改成散文, 把文言文改成现代口语等。在《石壕吏》教学完成后, 指导学生改变文体, 利用自己合理的想象, 补充相应的细节进行复述。在学生精彩的复述下:官吏的如狼似虎, 老妇的凄惨诉说, 让我们如临其境。
四、体验表演法
体验表演法即在训练过程中, 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体验,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闻写作单元教学时, 可让学生模拟“小记者”到校内外采访;在学习《故宫博物院》后, 可要求学生自绘旅游路线、自拟解说词, 然后, 以导游身份向别人进行解说, 要求解说要有条理, 描述要形象生动, 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此外, 课本剧的演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课文。我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 编剧、道具、化妆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在自导自演中体验到创作的艰辛, 发掘出自身潜力, 展示了才能。《皇帝的新装》、《石壕吏》演得惟妙惟肖, 《孙权劝学》、《三顾茅庐外传》、《范进中举续集》编得新奇, 深受师生欢迎。这样, 学生既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又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具象化训练法
具象化训练, 是指导学生将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 比如“明星”、“春风”、“冬梅”等, 转化成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
比如讲评学生习作《“死板子”爸爸》, 作文写到“爸爸经一年艰辛劳动, 承包的土地里萝卜大丰收, 玉米产量超千斤, 粮食堆满了院子。父亲脸上乐开了花”。讲评时老师指点“乐”会是什么样子呢?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将其“具体化”。同学们踊跃发言, 一篇出色改文完成, “那天中午, 爸爸把地里的庄稼颗粒归仓, 院子里红薯一大堆, 绿莹莹的罗卜装满一大车, 正要外运, 他嘴里点着烟, 哼着小曲, 数着一叠百元的人民币。”。诸如此类紧密结合作文讲评进行具象化训练, 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力指导了写作。
当然, 口头作文不只限于上述几种训练方法, 说是写作的基础, 在教学中矢志不移地训练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让他们敢说、会说, 他们的写作能力就得到极大的提高, 离妙笔生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同学“谈文色变”, 无话可说。那么, 怎样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 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呢?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认识到口头作文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于这种现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写作想法。但要想得到他们的宝贵想法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老师从多元化的生活资源中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口头表达从而引发写作欲望。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正应验了俗语说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境界高的人不会对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去排挤排斥,只会虚心接受。而在学生生活的周围,随时都会去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舞蹈、绘画、摄影、雕塑、建筑艺术、电影,电视、文学、戏剧、歌剧。对于这些日常中经常接受的艺术形式,它如同万花筒,包罗万象。不仅能让人得到美感,还可以感染人,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老师学生都不可忽视,它们正是用来写作的最好素材。其中我以绘画为主题,让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的文章如《我看门神》《门神的自述》《我看××的门神》《我爱中华民族的风俗——门神》等等。并由此衍生出对绘画艺术的思考,理解画面内容的思想,触及画家及作品的灵魂,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品质。
一、对某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描述
在日常教学里,清晰地感受到学生对绘画很感兴趣。因此,要利用这个契机,常常用他们自己亲手绘制的具有视觉冲击的画面来让他们感受并发表看法,通过口头描述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譬如,有一次,我看到很多学生手拿着一幅画志得意满地走进教室,询问之后得知他们画的是门神。原来,新年快到,美术老师通过我们中华民族的习俗——贴门神进行发挥,让他们绘画心目中的门神。于是借此机会,我提议让学生把自己画的门神拿出来展示。每张画面中的门神都是不一样的,各有特色。连门神的眼睛颜色都各异,有的红有的绿,还有的是蓝色的。服饰颜色鲜艳而丰富,胡须各异。非常醒目。神态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憨态可掬,真是各有特色。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把门神画出来的理由,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门神,首先描述门神的肖像,而后重点描述门神的特征,尤其是令人印象最深的特征,再让学生阅读小短文《门神的自述》。
二、对欣赏某种艺术表现形式过程的描述
在大家评讲各自的绘画作品时,当听到学生的笑声、赞叹、点评,绘画的学生都会有自豪或羞涩的表情。同时,将这种品评画面的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作文的素材。同时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我看某某的“门神”》,让同学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既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有话可说,就乐于去写作文了。
三、对某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描述
通过对“门神画”的表述后,学生们对绘画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正好有一次上作文课,需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我给他们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并介绍这幅画的创作背景,看后,学生对图中人物描述细腻入微,如对老人那深邃迷茫的眼睛、满脸打褶的皱纹还有那布满伤口的瘦枯的手都用口头表达了出来,而通过这幅画的另一个名字《粒粒皆辛苦》,激发学生对老人的身份和处境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而体会到这幅画背后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父辈的艰难,从而提升人物描写的目的,学生能自觉地描述到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通过对老农的肖像、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他背后的人文精神,才能将人物描写得出神入化。
老弟的口头禅是:“你才”有一次,我们睡午觉。我和弟弟睡到五点钟才起来。爸爸都已经下班回来了,他惊讶地说:“你们睡到这会儿才醒呀?”弟弟脱口而出:“你才呢!”
还有一次,他和丁梓童玩下围棋,他下得不太好。丁梓童说:“你是黑桃运!哈哈!”睿睿说:“你才呢!”丁梓童接着说:“你是蜜桃运!”睿睿的口头禅又冒出来了:“你才呢!”丁梓童高兴地说:“我是蜜桃运,我是蜜桃运!”“哈哈哈!”我快笑翻了!
我的口头禅是:“呱呱(乖乖)瓜子(乖仔)。我碰到啥东西都要说:“呱呱 ,瓜子。”一次,妈妈说:“从今以后,每天背六句千字文。”“瓜子,瓜子。”我“惊叫”道。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只多背了两句而已。可我的嘴巴却不受控制,一下子冒出来了。我心里后悔不已。还有一次,我写作业,写着写着,我像受了刺激似的,猛然站了起来,腿脚一边有节拍地“哆嗦”,像在跳舞似的,嘴巴里像吐泡泡一样的说:”呱呱,瓜子,呱呱,瓜子,呱呱,瓜子”冒个不停,好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似的。弟弟和妈妈都跑过来,惊讶地望着我。
一、对支架式作文教学模式的相关阐述
支架,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先生借用自建筑领域的一个术语,其用来表达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外在因素的辅助来完成自身无法担任完成的任务。支架式教学,主要指的是围绕同一个问题,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受教育者自身的技能得到提高。从而实现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其核心观念就是结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帮助学生完成未知的、具有挑战性的、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体现的是其课堂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教学基础。
二、课前口头训练在辅助支架式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前口头训练,大多集中到作文教学的五六分钟,其用时时间短是提升初中作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其也在辅助支架式作文教学中有着出色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结合课前口头作文训练,教师可以得到出色的反馈信息。学生在课前的口头作文训练,大多是围绕生活中、学习中某个主题进行的,这些主题在学生的实际作文写作或是考试中都会出现的。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述的时候,他们的叙述方式就是他们平时写作中灵感的源头。教师从学生的表述中,可以准确的判断学生作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随着学生口头叙述的深入,可以让教师能够总结学生不同方面的问题,为支架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其次,结合课前口头作文训练,教师通过有效的评价提高支架式教学的效果。上文已经提到,教师课题通过学生口头作文获得出色的反馈,这也能够让教师在评价初中生的口头训练中,更加准确、更加针对性。同时,学生由于是处于课前,他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教师的评价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支架式”作用也得到发挥。最后,结合课前口头作文训练,可以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课前口头作文训练,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其表现形式就有所不同。初中学生其实都有着一种“表现”的心理,通过口头作文训练,能够给学生的“表现”搭建一个平台,同时他们的积极性与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这也就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配合教师“支架式”教学。
三、课前口头训练辅助支架式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口头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情境
“支架”教学情境,可以说是支架式作文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而口头训练,就可以为教学情境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说,在学习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的时候,其单元的主体是以成长作为基础,而成长是“五味杂陈”的,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课前说一下成长中的趣事、悲伤的事情,这样能够让课堂充满对成长回忆的氛围,激发他们对于成长的写作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文字进行表达。
(二)以口头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探索
“支架”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体现并锻炼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在语文综合能力中,探索意识与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支架式”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口头训练,来提高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探索意识。比如说,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不少有关未来的设想、猜想的话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口头训练,来激发学生心中对于未来的探索欲望。
(三)以口头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评价
“支架”上文已经提到,通过口头训练能够让教师得到学生作文实际能力的反馈,而最大程度上利用反馈的效能就是教师的评价。同时,评价也是发挥教师“支架式”作用的重要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课前口头训练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由于学生在口头训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不同形式的,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因地适宜的提出“个体差异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师自身的“支架”作用。
结语
总的来说,课前口头训练在支架式作文教学中有着出色的作用性,我们教师应当重视这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涉及与学生认知相符的教学设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上,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也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
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
积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及时的诊断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
互动的交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为了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
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
(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即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三)多角度评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这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四)以生为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
关键词:职高,口头作文,教学策略
笔者从事职高语文教学近20个年头, 曾绞尽脑汁, 翻新花样, 力图使自己教得轻松一些, 让学生学得快乐一些, 可以说是尝尽了作文教学的各种滋味, 下面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其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一、学生现状
职高生普遍的一个特点, 就是文化课基础薄弱, 学习成绩差, 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失落、自卑, 甚至表现出较典型的对学习的反感、叛逆情绪。进入职高后, 他们对文化课学习既无兴趣, 也无目标。
但是他们身上也有不容忽视的闪光点: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期, 思想异常活跃, 情感丰富, 心中充满种种美好的向往和梦想;因为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时间接触生活、社会, 阅读除教科书之外的其他杂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较多独到的理解和想法, 有着较为广阔的眼界;职高的专业课对他们来说陌生而又神秘, 引发了他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新的环境促使他们产生重塑自我、表现自我的冲动, 让他们迫切希望在职高这片新天地中能一展拳脚。
二、口头作文教学策略
由易到难, 由低级到高级, 这是人们的认识规律。口头作文先行正是遵循了这条规律, 不失为职高作文教学的一剂良方。引导学生更大胆地说, 说得更完整、更优美、更有技巧, 并利用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生成的“感”、“评”、“思”的资源, 引导他们主动动笔, 使他们不怕写, 进而想写、能写、会写。
1. 第一堂说话课。
第一堂职高作文课定为“三分钟介绍”的口头作文, 抓住职高新生这一特定的身份, 利用他们对新环境的体验、感悟, 发挥他们能说、敢说的优势,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进行“宽泛主题”的口头作文活动。形式上可以采用按座位号依次轮流, 全体学生参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一旦发现某一“主题”, 就抓住这一“焦点”, 让学生展开讨论, 自由发言;在评价方面提倡肯定性评价, 以满足发言人内心对成功的需求, 从而为职高作文课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2.“课前三分钟讲演”。
紧接着, 在学生不害怕说的基础上, 跟进口头作文教学。口头作文教学需贯穿全部职高语文教学, 通过有梯度性的设计, 不断提升学生说话能力。第一层次, 可以让学生主动选择自己讲演的形式及要求, 自己选择话题讲演, 讲演过程中能看预先准备好的讲稿;第二层次, 学生必须根据教师选定的话题讲演, 同时必须脱稿;第三层次, 学生当堂随机抽出话题进行即兴讲演, 要求讲演有一定的内容, 不偏离主题即可。评价时不仅要多发现值得肯定的亮点, 而且要中肯地提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在学生互评时, 一旦发现过激的言词或过低的评价, 教师视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使演讲者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维护和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也改进评论者的措辞表达, 引导其形成友善和尊重的交际礼仪。这样, 全班同学轮流一次后, 情况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学生内部形成较浓的竞争意识—比谁的观点新颖独到, 比谁的信息快捷先进, 比谁的内容平实服人, 比谁的风度足, 比谁的态势好。第二轮的讲演, 笔者已明显地感到学生心中憋着的一股劲:他们会比教师先留意顺序, 会比教师更早提醒自己及同学, 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讲演产生了“盼头”。当然, 学生的基础不同, 最终的表现也有不同, 但每位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3. 专题口头作文训练。
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作文其实不难、作文就是生活、作文跟日常说话有很大关联等, 我们还要适时地进行专题口头作文训练。如果教师觉得某一篇文章涉及的写景、状物、叙事、介绍、说理等某一方面的写作技巧特别值得借鉴, 或者特别难, 或者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或争鸣, 教师不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口头作文训练, 为书面作文投石问路, 为书面作文的有效进行做铺垫, 降低难度。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 笔者发现难以名状的“月色”居然被描写得如此有形、有色、有神, 就在分析、带领学生享受了作者的生花妙笔之后, 让学生们也来试着说说他们曾看到过的美丽而独特的月色, 建议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胆想象, 巧妙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又如在教学《合欢树》时, 那棵普通的“合欢树”集中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期望和“我”对母亲的内疚、怀念, 使无形的情感一下子具体化了。由此, 笔者就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心底最难忘怀或者最珍惜的那段情感, 也借助一种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内心深处深刻的情感。又如《警察与赞美诗》的课文教学结束后, 学生对苏比的遭遇和生活不能释怀, 笔者开展了一场课堂大讨论:如果期满释放了, 苏比将会怎样生活?他又将会有怎样的遭遇?课堂讨论呈现白热化的状态, 效果很好。
4. 专业口头作文训练。
黄厚江
作文难,不仅是学生的心病,也成了教师心头解不开的结。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成了语文教师不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找出目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许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我们认为,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抛开社会环境、教育整体性的问题暂且不说,只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这一头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作文教学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目前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两头没有中间,有知识有方法没有过程(而这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教师了),即有作前的题目布置和写作指导,又有作后的批改和评讲;而过程中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方法的介绍,却微乎其微。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承担的角色是考官(出题),是裁判(打分),是法官(宣布结果),而不是教练。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努力让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有人说,你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必然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我们的确看到过在有些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当学生写作的时候,教师在一旁喋喋不休。这的确干扰了学生的思路和正常的写作。但我以为,这样的说法和做法都是缘于对写作过程的狭隘理解。写作过程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只是指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和行为,同时也指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掌握适当的写作策略、适时调适自己的写作心理等。也有人认为,真正对写作过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思维训练。这固然有一定道理,因为思维的确是写作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但它既不是写作活动的全部(与之同步的还有语言活动、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审美活动等),也不是和写作过程完全同步展开的活动(它完全有可能脱离写作过程单独进行活动)。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方法。
一、现身说法,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相对已经比较到位,但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却远远不够。就这个意义讲,圈外的人士批评我们,说“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会写文章的学生,所以作文教学没有效果”,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不简单地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但一个语文教师没有写作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他的作文指导要真正对学生的写作过程有效就很困难。我在某高校阐述这个观点时,一位未来的语文教师曾经用一个著名的游泳教练并不会游泳却培养了世界冠军来驳斥我。尽管他的例子可能是真实的,但我仍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那个教练有这个本领,但肯定也只是个别的,绝不代表一般的规律。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去指导别人写文章,除了讲一点死的知识和机械的方法,只能说一些隔靴搔痒的话。至少我的教学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每当我只是照搬一些现成的写作知识时,学生就觉得索然无味,收获寥寥;每当我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介绍体会时,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常常使他们对一些困惑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
在动物世界中,父母传授捕猎的技巧和生存的能力,都没有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介绍,都是靠现场的观摩和互相的交流、切磋。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典型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过程有正确的把握,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个典型,既可以是正面的成功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不成功的;既可以是本班同学的,也可以是作家等其他人的。作文评讲的过程,不应只是教师宣布批改结果,也不应只是宣读批改的评语,更不应只是开批斗会和表彰会,而应该是写作过程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或言其短,或言其长,或谈成功,或说失败,或谈感受,或提问题,或谈经验,或说困惑,互相得到的收获,绝不是我们通常的评讲形式所能相比的。
三、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全息式的铺演和解剖,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作文过程包含的因素和环节实在很多,有时候问题就出在一些并不被关注的细枝末节之中,通常的训练很难到位。这就要对这些细节进行放大,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晰,认识更到位,训练更有效。就像运动员的训练,把比赛的录像进行回放,其中一些细节用慢镜头或特写镜头呈现,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训练,效果常常比较显著。比如,同一材料的立意选择,记叙文的主题呈现,议论文的事例叙述,散文的线索贯通等等具体问题,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放大式的教学和训练。
四、现场提升,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
我们的作文评讲常常停止于问题的提出,或者进行静态的习作分析,或者进行简单的优劣对比,这固然也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心理的刺激,但这种刺激是缺少强度的,形式也是僵化的。常常如此效果就会逐渐丧失,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但如果选择适宜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行现场提升,形成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过程比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记得有一次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一位学生的一篇习作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观点,我不是进行示众式的批评,而是在充分肯定她的语言和材料方面的优点之后,让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然后一起思考:如果分别以三个观点中一个观点为论点修改这篇文章该怎么改?学生参与投入,现场气氛热烈,教学效果理想,我自己觉得非常满意。多少要讲的知识,多少讲不清的问题,都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五、一题多写,内外组合,使学生自己的写作体验和写作反思成为改善写作状况、优化写作过程的学习资源。
我并不主张刻意追求写作的系统化,因为一个严整的系统必然会僵化写作教学的安排,更何况目前还很难找到这样一个科学的系统,但适当考虑写作教学的前后关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还是应该的。现在的情况常常是,前面写了一篇,进行了评讲,学生或许刚刚获得一定启发,形成了一种“于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但接下去的一次写作,不仅话题不同了,文体也变化了,造成了可贵的教学资源的浪费。当然,目前两周一大作(甚至相隔更长)的写作周期,也是造成这种过程性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往往作文评讲之后,要隔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进行下一次作文训练,前一次写作过程的体验早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觉得,用课外练笔和课内的大作文训练进行组合安排,以课内的写作引导课外的练笔,以课外的练笔作为课内写作的延伸和补充,是值得尝试的一种补救办法。注: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现为江苏省苏州中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学校教科室主任,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省中语会理事,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国标本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带头人。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原则、适度原则、节奏原则和整体原则,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材观、知识观、过程观和训练观,先后提出的“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学亟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效率标准”“语文教学要遵循课堂了”等观点,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加强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须要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题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重视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事实、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评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出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好的写作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学生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也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王崧舟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世说新语》载: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 眠觉, 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子猷虽未见戴, 但“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不正是一种深刻的幸福体验吗?诗意语文之诗意, 重在对话过程中的欣赏和体验, 这一过程, 恰似“山阴道上行, 山川自相映发, 使人应接不暇。”于是, 当我读着王老师这充满诗意的语文论著, 倘徉在大师那满怀睿智的, 流淌着诗意的语文课堂中仰视着大师的灵魂, 面对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看似热闹但却令人忧虑的评价现象, 如花样翻新的奖励方式、充斥课堂的廉价表扬等苍白的师生课堂问答时, 总会在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诘问: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诗意在哪里?
请看靳家彦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珍珠鸟》中“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一句时的教学片段:
[课堂片段一]
师:“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它指什么?
(小男孩语塞, 哼哼半天, 说不出来。)
师:我知道, 你心里明白, 嘴上说不出来, 是吧?
小男孩:嗯。 (师非常信任地点点头, 笑着对他说:“一定是这样的。”并摸摸他的头, 请他坐下。)
师: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 好吗?
(其他同学大致将问题说清楚了, 老师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
小男孩: (突然将手高高举到靳老师面前) 我知道了, 这是一种爱, 是一种没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师: (幽默地笑着) 噢, 怪不得你刚才一时回答不上来, 没法用语言表达呀, 呵呵。 (众鼓掌, 笑)
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啊, 靳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信赖能创造美好的世界”时, 他自己已将“信赖”在课堂上演绎。老师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每一句朴实的话语, 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 都透着对学生深深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教学口头评价, 流淌着人性美的暖流, 其美如诗啊!
一、风般清朗——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人性的追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 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 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由此, 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应该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 营造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人性美。
1.幽默评价——意味深长。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不仅仅能博人一笑, 产生愉悦感, 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 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课堂片段二]
一次语文课上, 我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李白诗《望庐山瀑布》。这位学生刷刷地很快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 字写得又高又大, 引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起来。该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亦颇有得意之色。待静下来以后, 我说道:“这位同学的默写全对了, 但是‘字高字大’ (自高自大) 就不太好了!”
对学生在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缺点, 我并没有大发其火, 也没有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教育, 而是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 含蓄委婉地进行评价, 使学生在思而得知后的笑声中受到教育。
2.形象评价——意境深远。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富感染的。课堂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 课堂教学评价恰当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能够使评价更富有感染力。
[课堂片段三]
一次在我执教的《五彩池》一课上, 男女生分组朗读课文, 学生读得很好。我评价说:“男生声音宏亮、整齐、奔放;女生声音甜美、圆润、绵密。男生读得好, 使人想起了五彩池边的男导游, 气宇轩昂;女生读得好, 使人想起了五彩池边的女导游, 袅袅婷婷;男生读得好, 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耸的藏龙山, 广阔悠远……”我还未把话说完, 学生们说:“知道了, 您别说。男生读得好, 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耸的藏龙山, 广阔悠远;女生读得好, 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的小溪, 淙淙流淌。”原来他们想起了一篇课外读物描述海洋与小溪的句子。孩子们的情绪被鼓舞起来了, 练了一遍又一遍。
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 形象的评价语言,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还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 唤醒了学生的联想, 以往学过的语言被激活, 融汇到新的语言图式中, 意会了阳刚与阴柔这非他们的年龄所掌握的知识, 以及对比、排比与对偶这几种修辞手法。
3.适时评价——春风化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 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 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课堂片段四]
一次, 在二年级何老师执教的口语教学《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公开课上, 老师创设了一个捕杀动物严重的村庄的情景, 让学生想想有什么办法保护小动物?这时, 一个学生说:“可以把这个村庄的人都杀掉, 从别的地方移一些喜爱小动物的人过来, 这样他们就不会捕杀小动物了。”此语一出, 四座皆惊:这办法简直是愚蠢至极, 甚至是惨无人道的。该生也觉得这样的办法太欠妥当, 给老师制造了麻烦, 自觉理亏, 满脸通红悄然坐下。老师一时也愣住了, 这可是事先没有意料到的答案啊。只见老师迟疑了片刻, 说:“同学们, 你们说这办法好不好, 大家讨论。”这话引来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最后, 在总结陈词中学生说道:人是最高级的动物, 更应该保护。关爱生命, 珍惜生命, 这是文明社会的表现。这些村民捕杀动物的行为固然令人痛心、令人痛恨, 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应该通过教育批评或通过经济制裁等法律手段来使他们悔改。在肯定学生的认识之后, 何老师说:“大家能够多学这些知识, 要感谢谁?”于是, 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刚才“犯傻”的孩子……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 课堂上的一次意外, 在老师的巧妙评价引导下, 收获了不曾预约的精采:学生从中受到了人文教育, 学到了法律知识, 感受到了宽容的美德, 真是一箭多雕,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啊。
二、树般韵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情感的追寻
同样一个“好”, 可以说得平淡如水, 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 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 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不顾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而只顾展示教案。要关注课堂动态, 因势利导地进行评价, 不断促进教学动态生成,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1.巧语“花”言——片言只语显真情。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语言, 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提醒学生不要放弃锻炼的机会, 当学生组织语言有困难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
[课堂片段五]
有一次上课时, 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可站起来却不知说什么。我走过去, 亲切地抚摩着他的头说:“你能举手回答问题, 真了不起!可能还没有想好吧, 但就这样坐下了, 会失去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老师相信你, 你一定能回答出来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 顺利回答了问题。这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为帮了他一把, 而感到高兴。一句简单激励性的评价, 像一股春风滋润了她的心田。慢慢地, 他成为一名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优等学生。
为此, 我深受启发, 课堂上常常使用如下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学们, 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 好吗?相信你能很行。”
“谁能用你的聪明才智, 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你 (们) 知道得真多。”“你的知识真丰富。”
“再试一试, 我对你有信心。”“我觉得你能行。”“你觉得你的问题在哪儿?要我帮忙吗?”“只要你有决心, 我会帮助你。”“再试一试, 再想一想, 不要紧张。”
……
“XX同学你很认真地参加了讨论, 你来说说你的观点, 声音响亮些!”
“XX同学老师已听到你的意见, 很好!请你有条理把你的观点向大家说一说。”
投以赞许的目光, 请全班学生鼓掌欢迎这位同学发言, 发言后:“今天我非常高兴XX同学大胆举手发言, 而且非常棒, 希望你经常让大家听到这样精彩的发言。”
“你又进步了, 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你真棒, 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继续努力噢。”
“没关系, 只要去做了, 就是一个胜利。”老师走近其身边, 悄悄地说:“你知道吗, 你很聪明。你的想法也很棒, 把你的金点子与同学们分享, 好吗?”“我觉得你能行。”
“噢, 别害怕, 大胆说, 你是最棒的。”“你是个很自信的孩子, 大胆说。”
……
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 激励评价学生, 张扬学生的个性, 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像她那样自由和谐地发展。
2.举手投足——一眉一眼传真情。
大凡学生都有尊重、崇敬教师, 乐意接受教导的自然倾向,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鼓励, 都希望教师能热情地、认真负责地教育他们。因此, 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可能会使一颗悲伤的心变得兴奋起来;教师鼓励的眼神、赞赏的语调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化学生的情感, 使教学过程充满韵味。当居里夫人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 在一堂法语课上, 女教师欧班请小朋友背一背法国民歌《小燕子》。12岁的玛丽 (幼时的居里夫人) 感受到了教师善意的目光, 她读懂了, 那目光中蕴含的是鼓励、信任和肯定。教师分明在说:你能行!于是, 在教师充满肯定性评定的目光中, 玛丽差涩地背起了民歌……几十年后, 居里夫人的名字传遍全球, 但她忘不了欧班老师, 忘不了老师那次鼓励的目光。她从繁忙中抽暇去拜访老师, 当她和老师相见, 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为老师再一次背诵起《小燕子》那首民歌。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景象!教师的目光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力量, 充分显示了教学艺术的魅力。因此,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 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个夸奖的手势, 一个肯定的眼神, 一次轻轻的抚摸等, 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 将牵动着学生的心, 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 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 上课时, 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完整而且声音洪亮, 向他微笑, 给予肯定;一名同学帮助学困生, 摸摸他的头, 给予激励;一名同学胆小, 说话断断续续, 向她投以信任的目光, 表示相信你能行。不要怜惜这小小的举动, 不要怜惜你真诚的评价, 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鱼般从容——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个性的追寻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充满诗意的个性化评价指的是容纳学生不同的、然而却是合理的认识和思想, 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建构生成新的知识的一种灵活的评价方式。个性化评价适应了多元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求,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 重视阅读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过程, 发展学生的探求能力和独创精神。学生的发展由于受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之间显示着不同的特点, 或天赋不一, 或志趣各异, 或个性迥异, 就个体自身而言, 也存在着发展的最近区问题。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 作出针对性的、客观性的评价。
1.鱼跃鸢飞——因人而异
(1) 因人的个性差别而异。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 学生有不同的感悟, 不同的理解, 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 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 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 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 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等。
(2) 因人的学习水平而异。
不论哪个班集体里, 学生的智力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 有的学有余力, 有的发展滞后, 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提高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
①对基础差的学生, 评价应重在鼓励其敢读, 爱说。
后进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的状态, 其原因主要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学力, 存在着自卑和依赖心理。在教学中, 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②对基础好的学生, 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 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 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 会失去进取心探索欲, 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 教师的评价要激励其创新。
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 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前的孩子更上一层楼, 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 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语言发展更为突出, 如“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 “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一些”等;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孩子, 教师要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 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 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 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 如“你考虑的思路正确, 只不过马虎了一点。”“声音响亮是你的优点”等, 使其感受到“只要我努力, 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2.芝麻开花——因时而异
即在评价时应考察受教育者在不同阶段个体退步或进步及幅度, 注意学生个性自身的发展状况, 关注个体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事实上, 班级里不同层次的群体都需要这样的评价来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一步。语文学习是生成性的, 建构理论强调学习的生成性, 语文课程建构性评价中的“建构“是一种生长性的“建构”, 既包含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既是已有知识的建构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 又是一种生长, 它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现学习者的闪光点, “照亮”他们认识上的模糊与误区, 让他们在主动建构中, 使认知情感趋于成熟。
个性化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 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 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但在开展个性化评价、尊重个性化理解体验的同时, 必须防止忽视文本的意义构想和科学的价值取向, 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 《狐狸和乌鸦》的结尾, 有学生评价说:狐狸很“聪明”。在想象《凡卡》未来的生活时, 有学生把“穷人”变成大富豪, 将“学徒”变成“大老板”, 这都是不切合文本价值取向的“个性”。教师可以以评促思, 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些意见更合理?为什么?”让学生在交流反思、批判性解读中, 完成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
摘要: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 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 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以王崧舟等语文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教学片段为例,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从人性、情感和个性三个方面, 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诗意。
关键词: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口头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定仁, 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 2001, (2) .
[2]周一贯, 张伯阳.全国小学名师最新课堂实录与点评.西泠印社出版社.
[3]王崧舟.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教师网.
口头通知模板
1.常见口头通知的称呼:
1)Ladies and gentlemen!
2)Boys and girls!
3)Hello, everyone!
4)Good morning everyone!
5)Teachers and classmates!
2.口头通知开头语:
1)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I have an announcement to make.2)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3.正文要点1:
1)There will be a party(speech, contest…)held by… where…when…
2)A party will be held where … when…
3)… will hold a party where…when…
正文要点2:
1)Everyone should take …
2)Please get there before …
3)Please wait at…
4.介绍参加人员:
1)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re welcome.2)Those who want to take part please sign up at the Student Union.5.结尾套语1:
Don’t forget(Please remember): Tomorrow afternoon, at the People’s park
结尾套语2:
1)Thank you for listening.2)That’s all.Thank you.样文1
Teachers and students,In order to welcome our fri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udent Union will organize a party on Saturday evening, August15.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roof garden of the Main building.It will begin at 7:30 pm.There will be music, dancing, singing, games and exchange of gifts.along a small gift for this purpose? Remember to wrap it up, sign your name and write a few words of good wishes.Don’t forget: 7:30 Saturday evening, roof garden Main building.There’s sure to be a lot of fun.Everybody is welcome.样文2
Dear friends,on show at the New Century Cinema from 5 to 7:20 tomorrow afternoon.It will begin at 5
你这个笨蛋!
“你这个笨蛋!”乃是俺的口头禅之也矣。一次,我拿练习本走到爸爸的书房里,向他请教一道题目。只见老爸答非所问,我仔细一看,顿时恍惚大悟。“你这个笨蛋!”我脱口而出。父亲一脸茫然,被我说得一愣一愣。紧接着,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还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突然一阵吱吱的嗓音弄得我火气上身,见人就骂。表妹被我弄得摸不着头脑,还口说;“我哪笨了,只有你才笨呢!”我捧腹大笑,说;“这……这是……我的……口头禅呀!”表妹一脸惊讶,茅塞顿开,()大笑起来,这么一句口头禅弄得我人仰马翻。
真是个好乌龟!
“真是个好乌龟!”咦,是从那传来的惊叹声呢?想必是我的老姐又看见了惊人的一幕吧――阳台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挽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老奶奶已经步履蹒跚了。紧接着姐姐把口头禅脱口而出,马路边的人一听见,那便已是一片嘘声了!更令人发笑的事还在后头呢!瞧,姐姐的口头禅又一现身,惹得左邻右舍前俯后仰!原来姐姐正在与表妹玩猜成语的游戏,只见她表演得谦虚谨慎,生怕不像,但表妹猜了n次,都没猜着。老姐只好大喊道;“你这个老乌龟!”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呐!姐姐胡乱表演一气,弄得她蓬头垢面!
一个星期六,我正在家里写周记。爸爸过来一看到我写了有关爸爸的内容,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你这个家伙!”说着,他便离开了我的房间。
写完周记,我来到书房,拿了一本书看,可今天的书怎么看都觉得没有味道,想了想,我还是画画吧!我拿起一张白纸就画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一看到我在纸上写着“爸爸”俩字,就知道我画的是他。他大叫起来:“哎呀,我长得有那么丑吗?你这个家伙!”我不由地捂住嘴偷偷地笑了起来。
下午,天晴了,爸爸带我和妈妈去公园散步。我比他们快走了几步,躲到一旁的灌木丛后面,等爸爸妈妈来了,我一下子跳了出来,可把爸爸吓了一跳。爸爸拍了拍胸口,然后又指了指我,无奈地说:“你这个家伙!”
晚上,我切好了水果,灵机一动,端起水果从爸爸眼前走过去,等他伸手要拿水果吃时,哈哈,我就趁机逃走了。爸爸无可奈何地说:“呵呵,你这个家伙!”
我的同学姚林君,她是女生中写字最难看的,可以说全班女生,她的字是倒数第一难看的。她的身高比我还矮,她的眼睛圆圆的,她还有一身坏脾气,男生没有和她玩的,只有一两个女生和她玩。
她每天早上都要,求我能不能把作业借给她抄抄。我说:“我才不会把作业借你抄抄!”于是,她只好向别人求了。过了一会儿,她过来说:“陈总,陈董事长!你能……”她还没说完,我早料到,就说:“不――行――!”她说:“好吧,但是你别得意,我下次还会来的!哈哈哈……”我说:“停!你先别笑了,我是不会给你抄作业的!”说完,她就走了。有些人问:“她的成绩是不是不好?”当然,她没有一次考到70分以上。“能不能把你的作业借我抄抄?”这句话成了她的口头禅。
我对她的忠告是:只要她不抄作业,认真学习就能考好!
【小学生口头作文写作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09-12
小学童话写作教学案例07-1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11-06
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11-16
小学作文中间写作技巧11-13
小学写景作文写作方法11-25
小学生人物作文的写作技巧解析06-29
小学生看图作文写作指导07-07
中小学作文写作方法11-30
小学作文写作三步走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