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信访工作总结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信访工作总结(共8篇)

县信访工作总结 篇1

一、20xx年信访工作情况

(一)接待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

20xx年群众来信来访共632件,其中来信199件;来访433批1134人次。扣除不属于我县管辖或当面解释不予转办的信访件66件,全年实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66件,与去年受理的总件数534件相比上升6%。重复来信来访件218件,信访纯件数348件(积案52件占信访纯件数的14.9%),与去年受理的信访纯件数311件相比上升11.9%。

信访事项复查申请16件,经审核不予受理的6件;受理的有10件,其中7件已作出处理意见,正在复查中的有3件;

(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情况

1-12月份全县共组织125次县领导接访活动,参与接访的县各套班子领导311人次,县直机关领导281人次,七镇领导2690人次,共接访群众295批671次,按时答复率达到95%,化解率51%。

(三)省委巡视组信访交办件处理情况

省委巡视组在开展工作期间,我县联络工作组积极配合巡视组做好群众的接待工作,根据省巡视组要求及时把相关信访件转交职能部门处理。

省委巡视组转交县委联络组信访件共4批,总件数合计71件。其中来电4件,来信41件,来访26件。所有交办件都能按期答复,但已息诉息访的只有14件,息诉息访率19.7%。

(四)信访积案交办件处理情况

今年省联席办交办给我县化解信访积案共6件、市联席办交办信访积案8件。我县联席办排查交办信访重点突出问题和积案纯件数共33件,办理情况如下:

1、省信访积案交办件办理情况

今年省联席办交办的信访积案6件,现有5件完成息诉息访。

2、市信访积案交办件办理情况

今年市联席办交办的信访积案共8件,已经息诉息访4件,行政三级办理终结的2件,还有二件属涉法涉诉依法不予受理。

3、我县排查交办的信访积案办理情况

今年来,通过排查过滤筛选,县联席办于20xx年3月8日和6月21日分别召开会议,两次共排查交办了33件(纯件数)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现已化解的有12件,化解率36%。

(五)信访服务平台工作情况

今年信访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135批301人次,其中当场疏导解释44批108人次,进行调解的12批96人次,其他79批按照《信访条例》交办(转办)责任单位,依法按有关规定办理。通过整合调解资源,发挥联动作用,多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了成功化解,取得了息诉息访、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六)网络信访平台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县共受理《长信箱》20件,《长信箱》92件,“XX12345政务平台”68件,涉及拆迁征地、城建纠纷、投诉建议等各方面的矛盾纠纷,我们全部进行了答复和有效化解,办结率达l00%。

二、创新机制,推动工作

(一)创新工作机制

1、设立133群众工作部,完善信访服务中心建设

县委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在县级建立“1+3”群众工作机制,在镇村(社区)建立“133”群众工作机制,实现县、镇、村(社区)三级接待服务群众的职能、资源、窗口有效整合,推动形成三位一体、三级联动、一体运作的群众工作体系。

2、设立12345政务服务平台,创新网络信访工作机制

在省市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们对网络信访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认识更加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网络信访工作,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信访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是信访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扎扎实实地做好网络信访工作,积极推进建立面向群众的网络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逐步将网络信访通道建设成为群众信访活动的重要渠道。二是保障更加有力。在县信访局增设网上信访管理服务中心,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各项配套经费。开通12345网络信访政务服务平台,全县共有83个单位参与12345政务服务平台联动,每个单位配备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各乡镇配备专职信访办主任和专职信访员,严格规范首接首办环节,完善了网络信访访工作平台。三是制度更加完善。及时交办、按时办理、审慎答复。高度重视网络信访答复的审核工作,专门召开相关部门会议,要求认真审核每个问题的反馈情况和处理意见,把好网上答复关口,增强网络信访的性。四是效果更加明显。网络信访时效性强,降低了信访成本,方便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应群众,解决群众信访事项,群众的不满情绪得到疏解,满意度不断提高,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安定稳定。

3、建立健全信访听证机制,推动重大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

根据XX省联席会议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信访听证机制的意见》通知,积极探索、总结、提炼、推广信访听证制度。通过民主论证的方式辩证上访者诉求是否合理,从而使重大、复杂或疑难信访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信访工作的透明度、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切实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建设

1.健全机制。为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着力推进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建立干部定期、定点接待群众制度,干部不定期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制度,党委、政府定期研究群众诉求工作例会制度,明确县委书记于单月15日,县长于双月15日在县信访局接待群众;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的主要领导每月15日到所挂钩的镇定点接待群众;每周一确保一位常委或副县长在县信访局接待群众;镇领导及包村(社区)干部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到所挂钩的村(社区)定点接待群众;各村(社区)两委干部坚持全天候接待群众,不断拓宽干部联系群众、倾听群众诉求的渠道。

2.深入排查。县镇村三级联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做到带案下访、有备接访。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按照“一案一册”建立台帐,坚持“集中梳理、归口办理、处理”,件件落实稳控措施,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3.有序接访。重点抓好四方面的规范工作,即访前备访工作的规范,接访前,提前5天在电视台、镇、村公开栏或接待场所进行公示;统一制作登记表、记录表、统计表等材料;在“接访”现场设置登记区、候访区、接访区,配备导访员,确保群众有序信访。访中接访工作的规范。严格迎送、登记、候访、

面谈、答复等程序,做到来访有人迎送、登记耐心细致、候访服务周到。访后交办工作的规范。接访后坚持现场召开分析研判会,区分“当场解决”、“限期解决”、“教育疏导”、“一时难以明确有待研判”等几种情形,由信访局进行汇总、统计,逐件甄别、分析、梳理、建档,落实“六定五包”。访后督办工作的规范。县信访局对接访后的每一件领导批示件分清性质,明确管辖,两日内转交相关部门办理、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要求责任部门按时办结回复。由于机制健全、运作规范、领导重视,县领导接访群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凡是县委书记、县长批示的接访件,两区七镇的书记、镇长及相关部门局长要亲自回访、亲自处理、亲自答复、亲自向县委书记、县长反馈汇报。

(三)健全源头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我县十分重视源头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组织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相结合。做到“小事不出村居(社区)大事不出乡镇、重大疑难问题不出县”,把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把信访人吸附在当地。

1.做好源头预防,落实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众多群众利益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群众理解了,群众支持了,我们才大胆去做,尽量降低可能引起矛盾纠纷的事件,确实把好源头预防一关。

2.确定排查主体。二十个党委对本行政区域内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负总责,组织排查本行政区域内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排查本系统、本行业存在的矛盾纠纷;各企事业单位和村(街、社区)负责组织排查本单位、本区域的矛盾纠纷。

3.完善排查方法。采取定期排查和重要敏感时期重点排查相结合,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群体、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的深入排查,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解决。坚持经常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经常性排查,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在重大活动期间、重要会议和重要节庆、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各部门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层层有人负责,全覆盖、无疏漏的矛盾纠纷排查体系,形成排查工作的整体合力。两区、七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坚持每周一排查、一反馈制度;村(社区)及时排查矛盾纠纷。

4.明确排查重点。对各种信访突出问题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都要纳入排查范围,密切关注、深入分析社情民意,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特别是联名信、集体访诉求。重点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劳动社会保障、涉法涉诉、农民工工资、山林矿山滩涂使用权纠纷环境污染和保护等领域或群体中存在的容易引发信访突出问题的重大矛盾纠纷。

5.认真梳理交办。我县对排查出来的涉及人员多、政策性强、群众反映强烈有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及时梳理,逐一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以“两办”或信访联席会议的文件下发各相关部门。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县委、县政府对信访工作高看一眼,对信访部门厚爱一分。在组织领导上,信访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分管、一位常委和一位副县长主抓,信访联席会议由县委副书记牵头,两名常委、两名副县长协助的格局。在干部配备上,新增2名副职领导和增加两个事业编制干部。

2、创先争优,推进工作

坚持以有位谋有为的理念,把改进作风与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落实“深化拓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以“争先创优、群众满意”为目标,狠抓信访部门班子自身建设。按照“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的要求,在信访干部中开展学先进、创典型和“创先争优•能力建设活动”,引导信访干部变作风、强素质、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群众感情深、事业心强、作风实、办法多、“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信访干部队伍。广大信访干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耐心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做到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不放手,督查督办工作不停止,及时妥善化解了大量信访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严抓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以及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狠抓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学习党的xx大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关文件,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职能,把开展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认真抓好计生、综治、“平安单位

”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魅力、幸福家园”建设、保密等工作,较好地完成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信访工作成效突出,信访渠道更加畅通,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力化解,我县已连续多年没有出现越级非正常访,也没有出现上京和到省、市越级集体访,重点会议和节庆期间也没有出现缠访闹访现象。今年,省市交办的信访积案经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除陈城镇沈妙东案外其它积案全部化解,积案化解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信访总量同比增长势头明显放慢,去年信访总量同比增长37.2%,今年实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66件,与去年受理的总件数534件同比上升6%。

五、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也清醒地注意到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各镇各部门缺乏专职的信访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有的部门信访办理时间拖延,应付了事甚至是怂恿信访人越级上访;三是部分镇、部门的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推诿扯皮,初信初访化解不重视,从而导致重信重访、闹访的增加;县联席办交办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积案的化解率偏低只有36%,积案化解不到位等等。

六、201X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信访工作七项机制

根据省联席会议制定的初信初访分析和首办责任机制、信访问题风险评估机制、信访积案化解机制、信访听证机制、信访终结机制、违法信访处置机制、信访工作督查问责机制等七项机制的意见,确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环环相扣、务实管用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进领导干部定点接访带案下访活动,把接访、督办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领导干部定点接访取得实效;健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认真解决特殊信访疑难问题,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无理的依法处理到位。

(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路线图的实施

按“六定五包”,“四到位”和依法实施信访事项“路线图”压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初信初访解决到位,防止初信初访变重信重访变积案。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引导群众有秩序依法、依规信访。

(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访听证制度

信访听证是一种民主、公开、透明的处理信访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重信重访、疑难复杂信访件所采取的一种推进方式,目的是通过这种民主论证的方式确定上访者是否有理,促进息诉信访。

(五)进一步推动信访积案化解

县联席会议交办的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交办件33件,只化解了12件。部分信访事项有较高的合理成分,久拖未决,各相关责任部门应下大力气继续化解,确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对部分诉求有理但要求过高的群众,责任部门要认真做好教育疏导和解惑释疑工作。对无理要求的要教育疏导,无理取闹的要依法处置。通过多部门、多渠道配合,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继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

(六)进一步推动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

县信访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信访制度,现状,特点,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随后印发实施了等一系列意见、办法,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 提高信访工作效能, 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为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基层信访工作状况, 笔者经过对比选取T县作为调研地点, 通过实地调研, 获取数据资料, 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了解T县信访工作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 希望能对基层信访工作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2014年前三季度T县信访工作现状

根据T县信访局统计资料, 前三季度T县信访局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95批2405人次,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5%、4.4%。其中:个体访400批636人,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7%、9%;集体访100批613人, 同比批次下降21%、人数上升17%。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10批11人次,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233%、120%, 超全年控制基数 (3人) 8人次。其中, 进京重访7人次, 超控制基数 (2人) 5人。发生赴省上访20批32人次,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217%、158%。其中:赴省重访10批15人次。发生到市上访23批291人次, 同比批次减少12批、下降34.3%, 人数增加23人次、上升8.6%。其中:到市集体上访7批270人次、到市非正常上访2批137人次、到市重访2批2人次。办理国家及省市信访部门转办T县办理信访案件48件, 已办结43件, 5件正在办理;县领导信访接待日接访后以县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交办案件27件, 办结16件, 还有11件正在办理;县集中交办信访积案29件, 已彻底化解结案11件, 还有18件正在化解当中。

二、基层信访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 主要特点

1.越级上访逐渐成为主流

近年来, 不少群众出于“以上压下”进行信访可以促使信访问题更快得到解决的思想, 加上交通的便利, 往往舍近求远, 到市、赴省甚至进京上访, 越级上访逐渐成为信访的主要途径, 越级上访的比例也逐年递增。在笔者了解的情况中, 80%以上的信访者在未向村委会、社区反映问题的情况下, 直接到信访大厅进行信访。国家信访局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但现实中不少信访人仍忽视政府工作人员的劝导, 越级、进京上访。

2.非正常上访问题亟待解决

现行信访工作内容广泛而复杂, 信访机构责重权轻, 社会上的“信访热”却持续升温。再加上强化信访的指导思想一直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信访与权力评价的关联度日益加深, 信访量成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信访工作的强化一方面帮助了一部分群众快速、合法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但另一方面却也使一些人获得了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利益。《信访条例》第二十条虽然对群众信访行为明确规定了“六个不得”, 但若违反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 对绝大部分的非正常上访行为无依法处置的法律依据, 只能采取“盯死看牢包死”等手段, 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压力, 还造成“越接访工作越被动”的恶性循环局面。

3.信访呈现阶段性, “三农”问题占主导地位

根据笔者获取的资料及座谈了解的情况, T县信访反映出的问题呈现阶段性特点, 不同阶段主要矛盾有所区别。每年3月底、4月初开始平整土地, 随着农村政策的调整, 粮食直补金额逐年增加, 过去一些群众撂荒弃耕、流转的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突出, 致使在这一阶段有关土地问题的上访量增长明显。6-8月为灌溉高峰, 此阶段上游来水少、需求量大, 因灌溉产生的矛盾纠纷占较大比例。9-10月底为农忙收获季节, 信访数量有所减少。10月至春节前, 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制种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采暖问题。截止笔者调研, 2014年前三季度信访案件数量统计资料尚未完全形成, 笔者仅获取到1-5月份案件数量统计情况。其中, 涉及“三农”方面的信访案件共84件, 占信访总量的31%。

(二) 原因分析

1.信访观念存在误区

信访本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 是民情民意的聚集地, 群众上访体现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并寄予厚望。但在某些信访人眼中, “上访”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在政绩考核方面“上访者”多就反映出当地“不稳定”, 于是各种针对上访的考核、通报、排名应运而生。在这种考核机制和指标评价体系下, 基层政府为通过考核, 不在排名中垫底, 采取截访、消号、“花钱买平安”等方式降低上访量, 有时甚至以“牺牲”法治为代价。虽然信访排名制度已经取消, 但长期形成的这种观念难以迅速消除, 同时这种考核机制也确实助长了一些信访人的不良风气, 不管诉求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合法, 只要采取“闹”的态度, 或多或少政府相关部门也能满足部分诉求, 信访作为一种看似廉价的救济手段却在耗费着各种巨大的成本。

2.群众利益需求过高

通过对信访反映问题的了解, 在一些信访案件中, 特别是“信访专业户”所反映的问题中, 利益需求过高是导致部分人不断上访, 闹访、缠访, 乃至进京上访的主要原因。受国家劳教制度终结、信访通报制度和劝返接领机制调整等大政策影响, 个别信访人蓄意进京非访, 以期借信访施压基层组织、借信访谋求更大利益。部分上访群众对上访持过高诉求, 一旦达不到个人期望, 就采取反复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等非正常上访行为, 甚至扬言赴京上访制造事端, 败坏政府形象。在困难群体救助及社会保障问题信访案件中, 由于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救助政策, 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救助面扩大, 困难群体寄希望于政府救助的期望增强, 少数群众不能正确看待国家政策调整, 受经济利益驱动, 由于自身愿望得不到实现, 产生失衡心理造成上访。

3.信访法规不健全

单从信访立法的数量上看, 现有的法规和规章不少, 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信访问题难以解决, 纵观各类信访立法, 也会发现造成信访制度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一是法律层级不够。2005年5月1日颁布修订后的《信访条例》仅仅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律层级不高。二是红头文件多。各地日常大量的信访行为规范主要靠上级以党委或信访联席会议名义下达的各种红头文件、内部文件等, 虽然能从行政的角度让下级服从上级, 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却不能对信访人产生行政强制力。三是规定不详细, 非正常上访处罚无依据。《信访条例》第二十条仅规定了非正常上访的情况, 但对于这些行为出现后如何进行处理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主要结合《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责任追究。一些非正常上访案件中, 因发生场所、涉及群体人员等因素, 加上“慎用警力”的执法观念, 行为难以处理, 基层信访机构只有劝导、转办权而没有行政强制权, 闹访等成了无法管、无人管的境地, 出现了“管理空档”。

三、对策建议

针对T县信访现状及其呈现出的特点, 笔者经过认真分析, 深入思考, 提出建议, 希望能够对基层信访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 加强宣传, 树立正确观念

要规范信访行为, 首先就是要让群众正确认识和看待信访问题。要加强法治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大力宣传依法信访、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对于国家新出台的与信访相关的意见办法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及时的宣传, 告诉群众哪些属于非正常信访以及可能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让群众树立正确的信访理念。其次, 要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经常性组织集中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妥善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做到依法处理问题, 更要善于调解、缓和矛盾, 具备息事宁人、息诉停访的本领。同时, 工作人员要在信访工作中规范自身言行, 明确态度, 该处理、该解决的, 绝不拖延、推诿, 不该处理, 不能解决的, 也绝不妥协。

(二) 提高立法层次, 完善配套制度

《信访条例》法律层级不高, 使得信访制度的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应当尽快将《信访法》纳入人大立法规划, 并开展充分调研。同时, 要积极完善信访配套制度, 将信访与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济制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法律援助使经济困难的上访人得到所需要的法律服务, 消除其维权的经济障碍。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对于符合要求的信访人及时给予救助, 充分发挥司法救助解决纠纷及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有效地从基础上减少和避免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同时, 加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的有效对接, 让对非正常上访行为, 特别是闹访、缠访等行为的处置有法可依。

(三) 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要充分发挥出群众工作站 (室) 作用, 积极推动信访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 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定期进行逐事、逐人排查, 对排查出的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 要全部登记, 建立台帐, 通过说服教育、上门劝导、真心帮扶、热心解困等措施, 力争将各类问题发现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发生之初, 不形成大的矛盾和信访问题。结合信访反映问题的阶段性特点,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排查、检查和监管, 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各乡镇的重点稳控人员, 要及时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倾向,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理顺情绪。在处理信访问题时要科学, 尽量防止个人问题群体化、简单的信访问题复杂化。

(四) 进一步完善信访信息系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的精神, 积极适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 国家信访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 推动信访工作效能水平和公信力的全面提升。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运行, 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信访, 实现了资源共享, 但该系统目前只运行到县一级。调研反映网上受理信访事项大量增多, 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现有人员编制、工作水平、硬件设施已远远跟不上当前信访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 由于该系统还在逐步完善当中, 在信息录入、处理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 需要尽快完善信访信息系统, 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同时,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保障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鸣.社会冲突视角下的基层信访工作创新研究——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苏春生.基层信访制度改革与研究:困境与出路[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从信访制度沿革看新时期信访工作 篇3

一、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信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其雏形承接封建社会类似“告御状”的制度安排。虽然类似“信访”的活动古已有之,但信访工作、信访制度作为表达民愿、参与政治和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殊手段的正式确立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信访制度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1949年—1951年,信访工作的初步确立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信访制度事实上是作为党中央加强群众联系、监督干部作风、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渠道。虽然这一时期信访工作没有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但已经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9年8月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1950年变更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该室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处理人民群众写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件,接待上访群众。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二)1951年—1981年,信访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发展阶段。

1951年6月7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于人民的来信或要求见面谈话,均应热情接待,负责处理”,这被视为我国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同年,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分别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和总理办公室,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6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成立,在党内正式确认“信访”一词。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信访”概念开始公开化。

在这一阶段,由于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的开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信访制度的作用和功能也经历了从“诉情”(反映民情)向“求解”(解决问题)的转变。如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中,信访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种政治运动的痕迹,其内容、数量与政治运动紧密相联。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拨乱反正的开始,信访迅速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位置走到了中心位置,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平反冤假错案的信访大量增加。1977年至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短短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平反任务,信访人数之多、解决问题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

(三)1982年至今,信访制度在法制化的轨道下逐步完善的阶段。

随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信访工作转入健康发展轨道,其“求解”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实现救济功能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这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开始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并最终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得到确立。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种社会利益和群众矛盾增多,针对信访制度体制松散、职责不清,法律地位不明,权利救济渠道不畅,信访人员不断向中央集中等情况,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信访局坚持“搁置争议,先规范”的指导原则,于2005年颁布了新《信访条例》。其中重点突出了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等内容,赋予了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便于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由过去的两级信访变为三级信访,加大了对相关部门的督办力度,使信访制度从制度设置和信访处理程序上进一步走向规范。

二、新时期信访制度存在的主要困境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法制不全、政法不分和其他救济渠道有限,加之政府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控制,信访制度的存在和运行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信访所承载的过多责任和希望,显然已经超出制度设计本身的预期,越来越多群体性和突发性信访事件的出现,值得人们从理性角度进行思索和探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原因:

(一)“人治”思维惯性的障碍。

从信访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信访制度的设置初衷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人治色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信访制度,明确表示信访工作的性质是群众政治工作,并被视为党和政府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制度反映,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而并非确定的法律制度。以至到现在依法治国已成为治国基本方略的情况下,在一些执政者的意识中,信访仍然是一项政治工作而非法律工作。政治意识的过度强化和法制意识的相对薄弱,使得“人治”思维必然成为信访工作的实质内涵。在“人治”理念下,权力的行使与维持依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联系,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除了行政、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外,还留有宽泛的官员个人意见裁断的空间,信访案件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依赖于上级机关的权威特别是领导的批示。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法制的权威受到了威胁,也一定程度上为上访者努力谋求最高领导的关注以满足个人诉求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信访途径事实上已经演化为司法、行政救济渠道的“救济渠道”,致使基层问题层层升级,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进京上访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

(二)社会活动多元化和政府控制能力的下降。

从信访制度设立之日到如今,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渗透到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中,社会行为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情况。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还能够拥有比较充分的政治、行政资源,通过行政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还算比较有效的话,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给政府的管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所直接掌控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和行政行为的不当往往就会引发难以预计的矛盾纠纷,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难度,也弱化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在缺少有效化解资源的情况下,信访难题不断积累升级,在上级政府“维稳”考核指标压力下,基层政府只能通过采取“截访”、“劝返”等非常规的控制手段暂时对信访活动予以干预,有些基层政府为了让上访者“息访”,不惜动用公共财政满足上访者利益诉求,有的甚至对信访人进行迫害,造成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由此又为信访秩序和氛围的继续恶化埋下了伏笔。

(三)行政、法制等救济手段的相对滞后。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信访仍然是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但法制的不断健全和行政活动的不断规范,也并未使信访活动随之减少。这是由于,虽然各种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相继出现,但这些救济途径在现实中并未完全担负起应有的救济功能和效果。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门槛较高,司法不公、行政效能低下,以及政府利益和地方保护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都导致地方司法和政府权威的丧失,民众向上一级司法和政府机关上访的需求迫切。同时,由于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民众法制意识薄弱,在权利救济方面有着严重的“政府依赖倾向”,有困难找政府已经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公众选择信访途径解决问题仍然是首选的制度途径。

三、关于改进信访制度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三方面原因分析来看,造成目前信访制度的困境既有传统信访治理理念的偏差,也有信访外部制度环境不断变迁以及现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尽完善的因素。面对复杂的形式,面对不断严峻的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信访工作。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弱化信访政治功能,改变以往信访工作“人治”化观念,构建“法治”思维下的新时期信访工作格局。

在政治诉求表达方面,随着国家民主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和人大代表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公民的民主政治诉求提供了理论上的有效途径,也为各方面利益群体表达不同声音和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提供了渠道,因此,信访理应褪去浓重的政治色彩,逐步弱化这一功能。而在权利救济方面,社会需要的是法治这种最高和最后的权威。信访部门事实上的权力真空,使得信访制度难以从根本机制上成为化解矛盾的有效制度。因此,解决纠纷机制的基本渠道应该是复议、诉讼和仲裁,适应法制社会建设的要求,信访应该只是起补充辅助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党各级领导树立高度的法制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靠领导批示、不靠法律”的工作作风,而群众也要逐步改变以往“求助法律不如求助领导”的观念。同时,信访作为我们党加强与人民联系的一种制度补充,也必须在一定法律制度框架下实行,如2005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信访条例》,从信访途径、信访受理以及与行政、司法救济途径的关系等方面对信访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制度设定,一定程度上显示信访制度正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正规化的道路。

(二)提高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信访活动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民众上访主要是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乱收费、地方官员腐败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与地方公共政策和行政权力的行使紧密相关。必须在对社会形态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公共政策水平,完善现有法律法规覆盖面和社会规范效力。只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社会不公的出现,而只有将社会各种行为纳入到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之下,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才能从根本上使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确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各类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诉求,一切为了人民,充分考虑全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依法行政,赢得民心,减少信访源。这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当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提高行政、司法救济亲民性和准入门槛,增加社会救济渠道。

司法、行政公正对于一个法治社会的意义毋庸多言,然而没有一个较低的准入门槛,也难以使行政、司法的权威得以体现。目前上访中的许多官民纠纷,法院因受到行政部门的压力,拒不受理或裁决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引发民众上访。要改革现有行政、司法程序,提高亲民性,并将对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除去“司法行政化”色彩,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司法的独立仲裁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判决、树立司法最终裁判权威的氛围。同时,适应社会活动多元化的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社会管理和矛盾调解过程,是完善社会管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以往社会活动多元和政府治理单一之间的矛盾,使得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因此在这一方面,要大力引导社会团体、协会、组织发挥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社会义务工作者对于各类信访人群的义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和政策咨询等,各类社会调解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矛盾化解功能等,逐渐形成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社会基础。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学员、上海市卢湾区环保局干部

上半年县信访局信访工作小结 篇4

一、所作的主要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今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和坚持每个工作日安排一名在职县级领导干部在县信访局坐班接待来访群众工作制度。26名县级领导干部在信访局坐班接待来访群众213批 685人次,共现场受理、解决信访事项3件,交办信访事项48件,带案下访62批131人次,共化解信访积案8个。有效化解了全县的突出信访问题和矛盾隐患,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

(二)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实行“月排查、季交办、年终销号”的常态工作机制,对全县信访突出问题和影响大局稳定的矛盾纠纷,认真排查、梳理和甄别,按照县级领导分工管线和联系乡镇,及时予以包案。进一步加大信访积案包案化解力度,逐步减少信访积案存量。对每一个信访突出问题、每一个重点群体和上访老户,逐一建立了信息档案,落实包案化解和稳控措施,确保有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解释答复到位,对缠访闹访者予以打击处理到位。

(三)筑牢防线,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信访工作网络。按照“七有”、“三无”和“六统一”的要求,完善县、乡(镇)、村、组四级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网络。选派234名县直单位干部驻村担任重点村(社区)群众(法治)工作站站长,协助、指导和开展以信访维稳工作为重点的群众工作。

(四)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县政府继续实行“以奖代投”支持乡镇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建设; 31名在职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在所联系的乡镇挂点一个示范村,在岩泊渡、龙潭河、江垭、阳和4个乡镇创建示范点, 积极创建“三无”、“七有”乡镇,确保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作用。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信访问题涉及人数多、规模大、诉求高。各级各部门维稳压力大。

二是依法三级信访终结的上访老户择机“抱团”集访。对此类重复赴省进京上访老户打击处理难度大。

三是恶意越级上访,增加了劝返工作难度和成本。

四是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今后工作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信访形势仍然会比较复杂,信访任务不会减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改进工作,做实做细,促进社会和谐。

(一)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制度,加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力度。变坐访为下访,开展经常性的出门下访活动;推行联合接访,构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群众诉求表达和处理平台,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群众信访工作网络;建立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解决重复疑难信访问题。依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明确重点信访案件责任主体,逐一落实包案领导,落实牵头承办和参与办理单位,落实工作要求和措施,切实解决一批重复疑难信访问题。

(三)加强信访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全面掌握信访维稳动态,及时化解和消除赴省进京上访尤其是集访的苗头隐患。

(四)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对在信访活动中有违法犯罪行为或组织群体性上访的,继续按照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湘公通〔〕45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的通告》,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训诫、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县环境保护局信访工作总结 篇5

县环境保护局信访工作总结2007-12-07 18:06:4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环境保护局信访工作总结县环境保护局信访工作总结(2)县环境保护局信访工作总结

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我县工业的不断发展,污染纠纷、污染事故、污染投诉与日俱增,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要求,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件大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妥善处理一些信信件和群体性事件。元至11月,我们共妥善受理了市环保局批转信件、县人大议案件、县信访办转办信件、群众上访次、电话投诉起。我们的具体

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任何一项工作,认识到位是关键,环保信访也不例外。局领导常告诫工作人员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信访工作,并对各界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五个不放过”:一是对上级环保部门批转的交办的信访件不放过;二是对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以及其他部门转办的信访件不放过;三是对人大、政协提案所及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放过;四是对新闻媒体曝光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放过;五是对群众直接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不放过。

二、加强领导,成立专班抓 环境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环境保护工作方针之一就是“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县虽然工业不够,但因环境问题引起群众上访的还不少,较为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环境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是环境执

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我们结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大力提高全局职工对环境信访工作的认识,要求大家要站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认识环境信访工作,对待信访群众要热情主动、严格执法,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并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的履行“接到环境投拆两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的承诺。

三、畅通渠道,让群众说话,倾听呼声 不论是群众来访,还是打电话、写信、举报投诉,群众大多言辞激烈,情绪激动,都期望问题能够尽快解决。我局信访工作人员都热情认真听取情况,记录实质性内容,耐心解释回答有关问题。热心服务,坚持做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

四、化解矛盾,保社会稳定

造纸行业的污染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环境管理的重点。为了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我们积极主

动做好预防工作。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农村大面积育苗时期,用水量大,容易引起污染纠纷,我们都基本上做到了每周到主要渠道巡查一次,根据污染情况及时作出处理意见,从而为有效遏制污染蔓延,及时、妥善解决突发的污染纠纷奠定了基础。

为了处理好棘手的环境污染纠纷,我们坚持深入现场调查,细致地做好双方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和调解工作,疏导结合,多次化解矛盾,稳定一方百姓。4月1日,群众到市政府投诉河的污染问题,在接到市环保局通知的当天,我局立即赶赴调查、协调此事,避免事态扩大。4月2日,我局口头责令造成污染的停止排污;5日,以文向县政府请示对下达停产治理的通知。19日、20日我局两次到调查污染损失情况,深入细致的开展了损失核实工作。4月29日在核实工作的基础上,责令排污企业对造成的损失给予了适当赔偿。最终污染纠纷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了事态的恶化。4月

12日,等村群众因污染问题集体到政府上访,群众情绪失控。我局得知情况后,由局长亲自带队及时赶到现场,协助政府做好了群众工作,疏散了群众,制止了事态进一步扩大。4月4日至15日,根据县政府安排,又多次走访群众调查污染情况,最终妥善还将有息了事态,稳定了大局。同时,我们在维护高(中)考试噪声环境和办理人大议案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对环境的监管、污染的预防、议案的办理、纠纷的调处、事故的处理,有力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缓解了群众的激化情绪,有力的维护了我县的稳定大局。

从这两起较为典型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新时期的环境信访工作存在矛盾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情绪更易激化,污染事故跨地域、多领域出现,投诉人次激增,跃级上访影响更加恶劣等特征。

针对新时期环境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严格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必须做好前期预防工作。深入细致搞好调查核实损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上访群众思想工作;必须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总之,今年的环境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方法和解决措施上还有待创新和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健全机制,畅通渠道。以9月1日全县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会议精神为指导,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1、继续搞好环境污染问题投诉登记工作;

2、局值班电话全天开通;继续严格履行“接到投诉两小时到现场”等承诺。

2006年县信访工作会议讲话 篇6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县信访工作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去年的信访工作,通报今年以来全县信访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访工作任务。前边,家祥同志对2005年度的信访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回顾,对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作了扎实安排;永全同志通报了1至3月份我县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并对当前信访工作形势作了客观实际的分析;会议还表彰奖励了2005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签订了《2006年度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向受到会议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辛勤工作在信访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下边,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今年信访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刻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我们更加自觉做好信访工作、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群众有意见、有问题、有困难、有要求,必然要向党和政府反映,这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和寄予希望的表现。党和政府通过信访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群众上访为的是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他们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希望党和政府能主持公道和正义。如果我们对群众的一些基本要求不予理睬,不当回事,怎么能说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呢?各乡镇、各部门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信访工作当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追求,千方百计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柞水稳定、加快柞水发展的迫切需要。继续保持柞水目前良好发展态势,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随着两路的建设开通和产业的加快发展,我县目前正处于发展快、矛盾多的特殊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面临国家政策形势变化的多种考验,既有国内经济转轨经济改革的阵痛,更有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日益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的困扰,社会稳定也必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必然在群众来信来访中得到集中反映。从当前看,群众信访活动已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信访反映的内容相对集中,涉及一些深层次矛盾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起来难度非常大。此外,群众信访表现形式日趋激烈,集体访、重复访和异常访明显增多,上访规模大,人数多。这些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能醒悟过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群众越级上访大幅度上升的势头,扭转我县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势必给经济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延缓我们实现在全市率先发展的目标进程,甚至会使我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稳定压倒一切,信访工作做好了,社会大局稳定了,我们才能安下心来搞经济建设。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检验干部作风、衡量干部修养的重要标准。当前,引发群众集体越级上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同志对上访习惯于在群众身上、在客观上找原因,总认为群众是刁民,是老百姓的错,把问题推向群众。群众上访,表面上问题在群众,但根子里有一部分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群众上访更多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不实、做群众工作不深入引起的。有些乡镇和部门的领导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些乡镇和部门对群众来信来访敷衍塞责,一推了事,甚至置之不理,造成群众投诉无门,不断越级上访;有些干部工作不到位,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干部作风好、修养好,信访工作就能做好,否则信访工作不可能做好。要把信访工作做的好不好,作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与修养好坏以及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级领导干部和信访干部一定要转变作风,提高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浓厚的群众感情做好信访工作。

第四,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县正处于实现在全市率先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面临众多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征地拆迁、下岗安置、社会保障、利益分配等诸多内部矛盾,我们要建

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信访工作就是其中一项不可缺少、不能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信访工作是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呼声的重要渠道,是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中,不仅大量反映了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而且也大量反映了他们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

议。通过做好信访工作,一方面可以把群众引导到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的轨道上来,积极疏导群众情绪,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畅通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民主渠道,汇集群众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使群众的智慧进入决策过程,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活力,实现科学发展。

第五,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信访工作是衡量各级领导是否具有统揽工作全局、协调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尺。信访问题本身就错综复杂、难以解决,能否及时调处和化解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直接体现了一个领导是否具备统揽工作全局和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个善于把握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在工作决策和决策落实中,本身就不会或很少引起矛盾纠纷,即使引发了某一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妥善处理和化解。因此,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当作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扎实有效的信访工作,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树立自身的威望和形象,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组织高看一眼、同事刮目相看、群众厚爱一分的新世纪复合型领导人才。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访工作

今年,在全县加快发展和改革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把群众信访当作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件大事来办,是十分必要的。前几个月,我县信访形势总体上保持了平稳的态势,特别今年两会期间,我县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问题,这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县信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县齐抓共管、上下一心的大信访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跨部门、跨乡镇的信访案件协调不得力,工作不主动,推诿扯皮,拖而不办,调处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少数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乡镇和部门对群众来信来访敷衍塞责,一推了事,甚至置之不理,造成群众投诉无门,不断越级上访,有的执法部门干部衙门作风、特权思想严重,对来访群众冷、横、硬,致使群众无法接受,导致个别涉法案件不按法律程序申诉而越级上访。三是少数基层干部对信访工作业务不熟、研究不透。不依据政策法规办事,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不够经常化,导致矛盾激化。四是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不能积极主动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信访信息掌握的不灵,不能提前介入,没能把信访苗头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导致了越级访和集体访的出现。五是信访突出问题调查处置不力。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屡禁不止,异常上访时有发生,个别缠访户动不动就在党政大楼门口、楼道口、大楼内大吵大闹,干扰了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六是《信访条例》的宣传、贯彻还不够深入,信访工作还没有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为此,今年的信访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抓基础,做好各类矛盾的排查调研工作。减少群众上访,要着重于抓基础、认真做好信访矛盾的排查调研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只坐在办公室里,等问题弄大了、复杂了,群众找上门来再处理,解决起来难度就大了,甚至有可能酿成越级访或群体性事件,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防止造成矛盾扩大化。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光靠坐门接访、文明接待还不够,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访调研制度,制定信访调研计划,深入基层开展信访调研工作,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开展信访调研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是信访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基层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排查信访隐患。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基层就地化解一些矛盾,努力将问题处理在事发之前。对暂时很难解决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通过认真综合分析,撰写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查报告,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二要抓基层,堵住群众集体上访的源头。目前,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多数发生在基层,多数是基层能够解决的。因此,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特别是乡镇和部门的信访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防线作用,把他们做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转变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到重心下移,责任下移,要依据政策积极主动,大胆热情地解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并依法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应该在乡镇解决的,就在乡镇解决;应该在村解决的,就在村解决,决不能把矛盾上交。

三要抓案件,努力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事实早已证明,如果一个信访案件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可能引发重复访、集体访和越级上访,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对群众来信来访,要敢于面对,敢于负责,果断处理,及时化解,决不允许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拖而不办。广大信访干部要讲究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群众的来信来访,都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仅靠经济手段、行政与法制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耐心说明、细心疏导、诚心帮助、热心调解。要转变对群众的态度,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群众有了困难,主动去帮;群众有了疙瘩,主动去解。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群众不明白的政策、法规向他们解释清楚,让群众明白。道理弄明了,情绪就好理顺,不少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矛盾就能及时得到化解。去年下半年,为了解决多起越级上访老户的信访问题,我们通过逐案逐一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措施,会后,各有关乡镇和部门狠抓落实,使多起老大难上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并已息诉罢访。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善始善终做好群众工作,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四要抓督办,务求信访案件处理落实到位。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工作,一直以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的问题,尽管其中有一些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地方,但我相信多数都是合情合理,而且应该给予解决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合理要求的,必须想办法及时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实事求是地说明原因和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谅解;特别是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信访问题,要不局限于原来的调查结论、不局限于原来的处理意见,坚决重新调查处理,依法办事,接章办事,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于领导批示的信访件,我们不能一转了之,批下去以后一定要跟踪问效,督促承办单位切实按照领导批示的要求抓好落实,妥善解决好问题,并要及时报告结果。

五是抓队伍,全面提高各级干部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信访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信访案件的质量,作为从事信访工作的干部,特别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接待群众务求诚实,反映情况务求真实,解决问题务求落实,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个信访事项,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加强信访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使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业务工作熟练、政策把握准确,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解答得清楚严谨。提高办案质量,使所办理的信访案件,件件都办成铁案。信访工作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重视信访干部的培训、交流和提拔使用,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充实信访工作力量,增强信访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我县的信访工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强化措施,改进方式,切实抓好信访突出问题的处置落实工作

信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动态性的工作。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政治责任,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在控制信访源头上下功夫。做好信访工作,立足点在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矛盾和问题产生之后妥善加以处理固然是信访工作的职责,在矛盾和问题产生之前有效加以预防更应成为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所谓源头工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出台政策、执行政策及矛盾排查这三个方面。在出台政策时,务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全局、立足长远研究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没有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政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数群众支持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配套措施跟不上的政策不出台,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而引发群众上访。在执行政策时,务必教育干部端正思想作风,做到公道正派,不拆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正确的政策,决不能在政策之外另搞一套、决不能违背政策干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决不能利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防止因执行政策走样而引发群众上访。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出现各种矛盾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苗头性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根子上把信访发生率降下来。

(二)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群众来上访,说到底是相信党和政府能够把他们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因此,要始终把解决问题,特别是把解决突出实际问题作为衡量信访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通过解决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使更多的信访群众息诉罢访。要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坚决维护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既不能随意打折扣,又不能随意开口子,真正把解决问题的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引导人、教育人、说服人结合起来,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尤其针对一些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更要多做说服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理顺情绪。要切实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合法、条件具备,就要督促有关乡镇和部门尽快给予解决,做到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彻底解决,信访部门就决不放手,督查督办工作就决不停止。

(三)要在完善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制度和机制是管长远、管全面的,成功的经验需要制度和机制来巩固,复杂的关系需要制度和机制来协调。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不仅要靠热情和干劲,更要靠制度和机制。在构建信访工作机制过程中,要努力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建立大信访机制。坚持领导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与信访部门的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处理好领导负责、部门落实与信访部门接待分流的关系。二是建立归口办理机制。坚持信访案件归口负责与重点督办协办相结合,进一步处理好一般问题分级归口、重点复杂问题督办协办的关系。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闻访即动,左右联动,果断处置,及时化解矛盾。四是建立督办落实机制。信访处理后,不能人散即止,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要跟踪督办,彻底消除矛盾,解决好具体问题,防止重复上访。同时,要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和协调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四)要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处理信访问题上,要坚持四宜四不宜。一是宜早不宜迟,尽量避免矛盾转化升级。对群众反映的应该解决而又能解决的问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早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问题尽早得到解决。二是宜管不宜推,及时做好现场工作。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逐一加以解决,决不能层层简单移交,要限期结案。不能把矛盾推向上级推向社会或避难就易。三是宜导不宜激,坚持安抚疏导。接到不属于自己办理的信访案件,要及时引导和指导上访者到规定部门和单位予以办理;对不符合政策要求和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积极做好劝导,防止矛盾激化,反对草率行事、粗暴行政。四是宜散不宜聚,密切注视上访聚集的动向,切实做好上访鼓动者、串联者等“重点对象”的转化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要在思想稳控工作上下功夫。做好信访工作,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有些上访人员也许因一时赌气而互不相让,也许因当时对政策理解有所偏差而要求不够合理,也许因一时贪心而诉求标准过高,这些问题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信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要立足于疏导教育,对群众信访活动加以正确规范和引导,确立群众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文明信访的意识,对确无实际问题解决,经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后仍缠访闹访不止的重复上访、上访老户,该办班的办班,该控制的控制,该劳教的劳教,该采取强制措施的坚决采取强制措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有过上访行为的重点人要逐人见面谈话,讲清道理,进一步做好思想稳控工作,从情、理、法角度做耐心说服教育工作,努力把上访人员稳控在当地。

四、整合资源,夯实责任,共同构筑统一协调高效管用的信访工作格局

信访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环环紧扣的有机整体。光靠信访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做不好工作的,各级党政组织在信访问题上都有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根据职责分工,做好本乡镇、本部门的信访工作,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统一协调、高效管用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要夯实信访工作责任。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的基础上,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柞水县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补充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格局。要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作为督促各级领导做好信访工作的“尚方宝剑”,谁碰到责任追究制的“高压线”,就叫他“触一次电”,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分的要处分,该免职的要免职。

二要整合信访工作力量。要进一步充实信访工作力量,建立统一的信访民调中心,形成强有力的大信访、大调解和综合治理格局。全县信访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县信联办和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公、检、法、司等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抓好全县信访工作。各乡镇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青年、妇联、武装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村组要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整合治保会、调委会、治安中心户、民兵组织、老年协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要实行信访工作联动。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预防处理工作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配套联动的信访工作体系。信访局要尽快研究制定预防和处置集体访、异常访工作联动预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处置程序、工作保障、责任追究等予以明确,加大对信访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调查处理工作力度,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问题要及时协调,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时解决,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好。

四要健全信访工作网络。网络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信访工作没有一个完善、灵敏、高效的网络,就无法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动态,无法及时摸清群众脉搏,无法及时发现影响稳定的因素,就会成为“瞎子”和“聋子”,就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有的乡镇和部门发生了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当地主要领导还不知道,这是很不正常的。究其原因,除了领导不够重视外,信访网络不健全、反馈不及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为此,要大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各部门、各乡镇要成立和加强信访办公室,设立专门的群众来访接待室,明确1名分管领导负责,配备1名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各村由村主任兼任信访信息员,以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形成信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具体落实的信访工作格局。

五要严肃信访工作纪律。纪检监察部门要严格执行信访工作纪律,对因工作不力、处置不当、配合不紧密而造成到市、上省、赴京重复访、集体访的单位,坚决按照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用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信访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对个别别有用心、幕后操纵、唆使上访、煽动闹事、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一经查实,是干部的要给予党政纪处分,直到开除公职;是一般群众的要寻找有效法律途径,采取各种法律手段予以惩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平安柞水”、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我县在全市率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送: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

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浅谈基层信访接待工作 篇7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信访工作, 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就必须切实提高对信访接待工作的认识, 深化接待细节, 强化接待效果, 从而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1提高认识, 切实改善工作作风

信访工作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关系企业的社会形象,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信访接待人员思想上必须引起重视, 切实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提高对维护上访者合法权利的认识。上访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除法律特殊规定的以外, 不受任何人和单位的干涉或限制。群众来上访反映问题, 肯定有其主客观原因, 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依法行使上访权。同时, 我们必须改变部分人把上访称为“闹事者”、“刁民”等片面的看法。

二是提高对倾听上访群众心声的认识。认真听取来访人的心声, 是信访工作人员树立群众观念的体现。信访部门作为企业对外的窗口, 不仅代表的是企业形象, 而且代表着企业的公开公平公正行使权利的形象。因此, 接待人员既要对企业负责, 对法律负责, 又要对上访群众负责。

三是提高对改善工作作风的认识。树立良好的办公形象, 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迫切要求信访接待人员端正工作作风。接待人员要在思想观念上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接待过程中, 礼貌待人, 热情服务, 丝毫不能有厌烦情绪, 认真对待群众信访要求, 绝不能敷衍了事, 要让来访人感到放心、舒心。

2深化接待细节, 展示良好企业形象

接待中必须深化接待细节, 严格遵守信访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章制度, 认真做好接访工作, 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是注重接待环境建设。接待场所的办公用品要摆放整齐, 上访人的座位要安排在接访人的正对面, 以示重视和尊重。接访场所要保持干净卫生、给人以清新、温馨的感觉, 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家的氛围。接待人员仪着打扮要整洁大方, 精神饱满, 带着感情、亲情、温情去接待, 带着诚心、耐心和爱心去接访, 使上访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二是热情接待, 礼貌待人。依据接待员制度及工作职责, 接待人言行举止必须文明, 仪表整洁, 对来访人反映的问题, 耐心听取, 认真记录, 同时对他们提供法律咨询, 宣传信访部门的职能。

三是恪尽职守、秉公办事。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 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类信访案件, 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对属于我们管辖的事项, 做好解释说服工作。

3强化接待效果, 依法化解矛盾

只有建立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机制, 基层信访才能真正做到畅通渠道、听取民意、排忧解难、执法为民。接待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还要深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多办为民之事, 从而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努力提高信访部门的公信力。

一是健全信访接待规章制度, 畅通信访接待渠道。畅通信访接待渠道是信访工作的首要环节, 如果矛盾解决得好, 问题处理得圆满, 来访者会息诉停访, 息事宁人;如果处理不当, 则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甚至可能造成越级上访、集体上访, 影响工作, 影响社会稳定。首先要健全接待制度及工作职责。接待人员应格严格遵照接待员制度,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端正服务态度, 热情接待来访人, 设身处地多为他们着想, 要有亲和力, 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其次健全信访工作的首办责任制度。各承办人对于受理的案件必须依法办理, 负责到底, 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通过落实这一制度,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

二是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正确运用政策和法律。首先, 接访人员要认真、仔细阅看上访人提供的材料, 理清案件情况, 最大限度地接近案件真实, 切实避免上访人从主观上认定接访人员缺乏诚意, 产生不信任感。其次, 接访人员要耐心倾听上访人的叙述。上访人多是案件发生演变的经历者、当事人, 他们的叙述对于了解案件情况至关重要。在倾听过程中, 即便是已经说清了的事实, 甚至与案件无关的叙述, 也不要轻易打断, 更不能随意训斥, 否则上访人就会因为思想固执、心理脆弱、敏感多疑的特性, 和接访人发生吵架甚至漫骂, 从而将问题以小拖大。再次, 接访人员要详细询问案件事实。看了材料, 听了叙述, 也不一定能客观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还需要问他们提供材料及叙述过程中未提及的事实与证据;问他们提供证据材料的来源和出处;对他们提供的证据材料及叙述的事实进行说明和解释, 去伪存真, 客观、全面掌握事实真相。

三是依法做出结论、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在全面了解事实后, 接访人员要依据政策和法律对上访事项做出结论、答疑解惑、释法说理, 即上访人的上访事项是全部有理还是部分有理还是于法无据, 这是接待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接待人员的接待技巧、政策水平、法律知识的综合体现, 事关接访成败与否。对于上访事项全部有理或部分有理的, 或上访人未发现、而政府及司法机关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接访人员要给他们以法律帮助, 告诉他们到有关管辖权的单位通过合法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诚帮助上访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上访人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 固执已见, 认为自己掌握的事实就是全部真相的情况, 接访人员要耐心给他们释法说理, 告诉他们法律对证据的规定、证据的种类、证据的要求, 还要告诉上访人因他们无权看卷, 对卷内其他证人证言、书证等证据材料了解不够, 其对证据和事实的了解未必客观、全面、真实, 进而引导上访人接受司法机关正确的处理决定。

四是把握信访人的心理特点, 强化信访心理疏导。文明接待有利于与信访人的沟通, 只有满腔热情地接待来访人,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才能拆除双方感情上的屏障,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使之端正上访态度, 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有信任心理的信访人, 在接待中认真听取他们的举报, 控告和申诉, 并积极为其解决问题, 同时要认真落实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对有不平心理的人要注意缓和气氛, 心平气和地听取他们的陈述, 对反映的问题能立即答复的要认真答复;需要转办的, 要及时告知情况, 不拖延;对一时不能答复或短期内解决不了的, 要向信访人解释清楚, 同时要劝其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得失。对有恐惧心理的人要耐心地做工作, 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 使其消除顾虑。对心存趋利避害心理的人要适时地宣传有关法律、政策, 抓住时机, 指出其思想方法的片面性, 并讲明只有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才能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打消其不正确的念头。对心存侥幸心理的人要使其明白案件的处理要靠事实、证据说话, 不要心存侥幸。对有从众心理的人要向他们讲明反映的问题能否解决不是以信访人的多少或信访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 关键是所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合法性, 改变其错误观念。对具有病态心理的信访人, 态度要热情、诚恳, 在接待时要特别注意不能采取强硬办法将其推出门了事或置之不理, 以免造成有理诉讼被无理压制, 或无理缠诉愈演愈烈;也不能为摆脱信访人的缠诉, 不负责地迎合其不正当要求而随便许诺, 使其多次、反复长期缠诉不止。S

要用群众工作推动信访工作创新 篇8

一、群众工作是信访工作的生命线

从工作目的来看,群众工作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访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群众工作的显著标志和必然归宿:一是通过信访工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汲取民智,改善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二是通过信访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促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三是通过信访工作为群众解决诉求和纠纷,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强化和完善了执政为民的宗旨覆盖面;四是信访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诉苦、伸冤、求助,化解矛盾,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体现了向人民负责和向党负责的一致性。从制度安排来看,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群众工作,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创造者、拥有者,信访工作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及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情下达,下情上達,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层面群众的观点和利益,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增强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力等方面有着其他渠道不能代替的作用和长处。这些特点既彰显了信访工作制度自身的优势,又从源头上证明其本身也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

二、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就是要创新问政于民的工作制度。我们党和各级干部之所以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体,完全在于也只是在于他们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是先锋队。人民群众与共产党人都既是群众工作主体,又是群众工作客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干部则是他们的服务员。党委和政府要用群众工作去统揽信访工作,由“坐门等客”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延伸,创新“三个在前”的工作制度:把群众要求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和信访工作做在执行之前,把群众利益落实在实施之前。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就是要创新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多年来,各级各类信访机构承担着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的重任,特别是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在其他反映通道几乎阻塞的情况下,信访便几乎成了唯一的反映通道,但对于许多问题明显的信访事项,承办单位顶着不办,有错不究,信访部门督办起来感到无力、无奈,使信访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信访工作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要让信访工作真正姓“群”,就要从工作体制上进行制度创新,在保证党委和政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方面做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就是要创新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信访工作之所以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就在于经常通过群众的来信来访,了解群众最迫切、最直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困惑什么。但是,了解不是联系的结果,联系却是了解的必然结果。信访工作部门在联系群众的需要和自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新情况下重塑政府工作的公信力,首先是要创新用群众的需要和自愿推进政府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工作制度;其次是要创新用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建立必要的利益损害补偿制度;最后是要创新用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就是要创新政府主导和社会各阶层团体全员参与的信访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政府主导的联席会议制度是新时期一项行之有效的群众和信访工作的制度安排,但是,现在各地对这一制度的执行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软化趋势。这就要求政府从群众工作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沟通渠道,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首先,要做到创新联席会议制度与让广大的民众对改革及其决策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协同化。其次,要做到创新联席会议制度与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同化。

三、用信访工作拓展和深化群众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的社会风险和民意评估机制。迄今为止,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的绩效评估是“政府主导型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引发群众异议。信访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群众工作渠道优势,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进行民情满意度测评,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社会风险和民意评估机制,把评估程序规范化,克服随意性,使政府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充分反映公众的利益和意志要求,避免和减少以“个人利益、部门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评价尺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参与和监督政府政策落实过程的维权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实际工作中要在完善机制上不断深化和硬化,目标设定是把群众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属地,主要任务就是对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同时,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注重分析社情民意机制。要在各级群众和信访工作部门在投诉中心主导下建立民间高层次的专业社情民意研究分析机构,定期对当前群众和信访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和专题性研究论证,向政府提交建议报告,当好政府“智囊”。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和减少一些长期积累的信访问题的“存量”,又要正确研判和认真应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降低信访问题的“增量”。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和信访听证机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用听证处理信访事项。要善于尊重和适应群众的听证意见和要求,特别是在涉及各类群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群众和专家听证应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参与权,兼顾各方利益,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平衡性和关联性。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社会化、社会工作群众化机制。基层群众和信访工作需要多样化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只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资源,激活政治资源,挖掘市场资源,用好社会资源,形成群众和信访工作与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融合机制,以社会化的方式活动,就能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同。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和信访工作巡视员机制。政府应设立专职群众信访工作巡视员。以执行力建设为重点,建立民情巡视和问责机制,对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跟踪问效,实行任务目标分解,确定重点督查事项,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明察暗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工作、领导干部作风以及民生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开展巡视,严格实行相关责任倒查式问责。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定期和专题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群众信访工作机制,使群众信访工作自身和接受监督同时进入社会化、责任化、法制化的轨道。

上一篇:银行招聘各科知识点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计划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