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共6篇)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 篇1

演示者:**

目的: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骤停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评估:

1.评估患者:

确认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

2.有无禁忌症: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急救车(内备各种急救药、物品),治疗车、复苏板、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湾盘、棉签、酒精纱布、手消液、电极片、污物缸

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宽敞、适宜操作。

4.体位:仰卧位。

操作流程

1、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2、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呼唤双耳,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没有意识。

3、检查呼吸及颈动脉搏动:

用左手小鱼际压前额以保持头后仰,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胸廓起伏5--10秒(默念1001,1002,1003,1004,1005……1010)告知无呼吸,无颈动脉搏动。

4、呼救:来人啊!

请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

5,将患者放在硬板上,去枕平卧,使头,颈、躯干、下肢在同一直线上,上肢位于躯干的两侧,松解衣领及裤带,打开衣服,暴露胸壁。施救者位于病人右侧,靠近病人,双膝跪下,与肩同宽,左膝与病人肩部同一直线。

6、胸外心脏按压: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离开胸壁,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向下压,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成人按压深度5-6cm。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7、开放气道:

仰头抬颌法、双手抬颌法(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假牙等异物.8、人工呼吸: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连续吹2口气,每次缓慢吹气,持续大于1秒,不要过分用力,吹气毕,松开口鼻,确保胸部升起,频率:成人8-10次/分,当口腔有伤时可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呼吸、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继续心肺复苏,往复循环,直至到达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1、尽早电除颤,进一步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注意事项: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2.患者需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摆复苏体位,患者头、颈、躯千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时间5-10秒。

4.按压部位必须准确,胸骨中下1/3段(双乳头连线中点),避免压在剑突上。

理论提问: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针有哪些?

答:

能扪及颈动脉搏动;

自主呼吸恢复: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有眼球活动;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省24所中专卫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2012级护生, 每校3人, 年龄16~19岁, 其中女生69人, 男生3人。

1.2 方法

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 (CPR) 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ECC) 》 (简称《2010心肺复苏指南》) , 修订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标准, 内容包括:评估病人 (判断意识、判断呼吸、评估颈动脉搏动、呼救) ;安置复苏体位 (平卧于硬板上、解开紧身衣扣、双手放两侧、身体无扭曲) ;胸外心脏按压30次;畅通气道 (清理口腔分泌物及检查有无义齿) ;口对口人工通气2次;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为30∶2, 以上操作循环5次, 判断心肺复苏效果。提前两月发放竞赛操作标准, 各学校按照标准组织训练, 并挑选3名选手参加竞赛。按照标准, 来自我省24所中专卫校的72名护生在挪度安妮心肺复苏模拟人上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比赛。评委由3名历年担任我省护理技能竞赛的评委、省级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担任;记录员4人, 2人同时使用秒表分别记录5次循环中30次胸外心脏按压的时间, 1人使用秒表记录全程操作时间并观察胸外心脏按压指示灯情况, 1人观察人工呼吸指示灯情况。

2 结果

2.1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精准性

考核将操作流程中每一步骤、每一环节实施完全规范确定为精准 (见表1) 。

2.2 评估病人相关要素的精准性

判断意识:轻摇轻拍双肩, 双侧大声呼唤;触摸颈动脉搏动:正确定位、手法及判断时间, 即操作者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第1指节的指腹触及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 旁开两指, 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处, 触压颈动脉, 手指放于与颈动脉垂直方向, 判断时间5~10 s为精准[3] (见表2) 。

2.3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相关要素精准性

包括按压定位、按压者姿势、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30∶2) 。其中按压深度不少于5 cm[3], 即挪度安妮心肺复苏模拟人按压深度提示绿灯闪亮。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且避免按压频率过快心脏充盈不足, 以按压频率100~130次/min计算, 按压30次用时14~17 s (见表3) 。

2.4 开放气道相关因素精准性

包括清理呼吸道异物手法有效、开启口腔观察义齿、开放气道时无压迫颈前软组织、气道是否畅通 (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近似垂直) 等相关因素 (见表4) 。

2.5 人工呼吸相关因素精准性

包括人工通气有效 (通气时绿灯亮起) , 无通气不足 (不亮灯) 和通气过度 (通气时绿灯、红灯均亮) ;胸廓有起伏;人工通气过程中观察胸廓有无起伏等 (见表5) 。

3 讨论

心肺复苏技术是要求医学生重点掌握的实训项目, 各医学院校都给予高度重视。从表1可以看出, 参赛选手都掌握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程序, 都能够按流程完成徒手心肺复苏术, 76.4%的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然而, 《2010心肺复苏指南》除对CPR操作流程做了重要修订, 由原来的A (Airway) —B (Breathing) —C (Chest compressions) 更改为C—A—B, 同时还强调提供高质量有效胸外心脏按压, 但在比赛中, 操作精准性并不理想。

3.1 操作精准性有待提高

操作过程中各环节完全精准率很低, 如评估病人精准率为48.6%, 胸外心脏按压精准率只有16.7%, 畅通气道精准率为34.7%, 人工呼吸精准率只有12.5%, 评价复苏效果精准率只有27.8% (见表1) 。此外, 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步骤中单因素精准性也不理想, 如胸外心脏按压正确定位 (80.6%) 、按压深度 (72.2%) 、按压频率 (63.9%) , 以及清理呼吸道异物手法有效 (75.0%) 、开放气道无压迫软组织 (80.6%) 、气道畅通 (56.9%) , 10次人工呼吸均合格 (65.3%) 等。这可能与训练中对每一步骤的相关因素精准性强调和规范不够有关。

3.2 影响精准率的因素

病人取平卧位未注意保护颈椎。判断颈动脉搏动时, 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轻触颈动脉, 没有稍施以压力, 并且将手指方向与动脉走向平行, 容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胸外心脏按压, 手指未翘起, 两臂未伸直、未与胸壁垂直。按压深度不足5 cm, 绿显示灯不亮。操作中还发现, 按压频率过快 (小于14 s/30次) 、过慢 (大于17 s/30次) 。按压深度和按压心率的精准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 也是CPR培训的难点。开放气道, 没有真正开启口腔检查有无义齿, 而只是口述流程。清除口鼻腔异物, 包绕纱布的手指未进入口腔。在开放气道过程中, 利用仰头抬颏法, 手指压迫颈前软组织。仰头抬颏法:把一只手放在病人前额稍用力向后推, 使头部向后仰, 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 向上抬颏, 切忌下压下颏骨掰开口腔, 使右手或第二指关节压迫下颌部软组织, 否则有可能造成气道梗阻。气道完全打开的标志是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与地面近似垂直。口对口人工呼吸时, 气道未完全打开, 或吹气时间不足1 s, 导致吹气量不足, 绿灯不亮, 或通气过度, 绿灯与红灯均亮。人工呼吸过程中不观察胸廓有无起伏。评价复苏效果时, 参赛选手对评价复苏指标非常熟悉, 但对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操作出错率较高, 主要错误点是直接将光源对准瞳孔查看, 而不是采用扫视—离开手法。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中的任何步骤、任何环节的精准性直接影响CPR的质量和效果。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仅限于参赛选手, 结果有一定局限性。但仍然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在徒手心肺复苏术培训中强调高品质胸外心脏按压, 有效人工通气, 必须注重操作的环节质量, 将每一步骤、每一环节做实, 真正掌握CPR技术, 提高病人抢救成活率及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评价强化训练后中专护生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竞赛操作精准性, 分析其培训难点和要点。方法 对我省72名中专护生开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竞赛, 记录操作精准性。结果 100.0%的护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评估病人精准率为48.6%, 胸外心脏按压精准率为16.7%, 畅通气道精准率为34.7%, 人工呼吸精准率为12.5%。结论 经过强化训练, 竞赛选手能较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但操作精准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中专护生,心肺复苏,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黄顺忠, 何兰燕, 杨文升, 等.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因素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8, 24 (1) :1-3.

[2]邸红军, 晋宏, 魏亚培, 等.情景教学法配合缺陷设置在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5 (1A) :69-71.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 篇3

[关键词]心肺复苏 教学 问题

[作者简介]覃英,女,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学校健康教育。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是患者最紧急的状态,病死率高。呼吸、心跳突然停止,使全身重要脏器发生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脑。大脑一旦发生缺血缺氧4~6分钟,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分钟即可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因此,徙手心肺復苏是现场急救的第一步,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及预后的关键。徒手心肺复苏术涉及面广。因为伤病员心跳、呼吸停止的第一目击者绝大多数是非医护人员,他们要在第一时间救助伤病者,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救护技术,所以应向全民推广徒手心肺复苏术。迄今为止,美国已有5000万人接受过此项培训,即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初步救生术。调查显示,我国中学没有设置专门的急救课程,我国公众急救技术掌握情况很不乐观,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相当低下。直接导致我国目前院外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极低。学校救护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公民素质的最佳最根本途径,且教育成本低、效果好。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2009年11月根据2005年心肺复苏新指南对驾驶班2008级3个班共150个学生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培训。采取多媒体讲座、心肺复苏模拟人操作示范,经过培训,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但培训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1.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徒手心肺复苏这一技术包括:反应评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所以在实操之前讲解的理论知识涉及解剖学,如呼吸运动,呼吸的频率及血液循环等。而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医师,没有必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导致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积极性不高,出现听课不耐烦的情绪。造成学生对有效指征的判断及操作中并发症的观察没有全面认识,同时对操作的步骤和要领不能很好地掌握。

2.操作训练欠规范。在培训过程中发现此项操作错误共同之处在于:心肺按压频率太慢或太快,按压速度不均,开放气道手法不正确,心脏按压的姿势不正确,按压时胸骨下陷不到位及不合理的按压停顿,等等,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

3.缺乏时间观念。心肺复苏是项急救技术,必须争分夺秒,在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可能有50%的成功率,超过6分钟的成功率仅为4%,“4分钟”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但在操作中,学生没能体现“急”的意识,呼救时间过长,操作时慢条斯理、停停顿顿,显得拖沓,导致操作不合格。

二、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提起兴趣,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培训,首先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操作原理及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因为他们对心肺复苏技术很陌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习,理解急救内涵。同时,借助投影仪、多媒体,以及网络等教学途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危重病人抢救过程有一个初步的感观认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加强实践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我校利用“高级自动电脑复苏模拟人”进行操作讲解,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在模拟人上进行正规的心肺复苏术示范,然后进行分解、分组练习,要求每人分别操作: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并给予正确指导。比如,通畅呼吸道,常用仰头举颏法,正确的手法是:将食、中指置于患者下颌骨或下颌角处,使下颌角和耳垂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呈90度角为宜;对颈椎损伤或疑似损伤患者正确的手法为托颌法,以免使头部后仰,加重颈椎损伤的危险性。在培训中严格把关,发现错误操作手法及时纠正并进行反复训练。

研究表明,按压频率过快是影响心肺复苏操作质量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这种原因主要是操作者过于紧张引起,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从而能从容面对急救场面。所以,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3.注重抢救时效性。心肺复苏是一项挽救生命的技术,时间就是生命。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强调时间在心肺复苏操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操作不够熟练也是影响操作不紧凑、连贯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强化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通过对驾驶专业2008级3个班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关对策,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心肺复苏术的水平,普及了急救知识和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宗浩等.救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廖琴等.简易标准化病人用徒手心肺复苏教学实践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5,(5).

[3]Clements R,Macrenzie R.Competence in prehospital care:Evolving concept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05,22,(7) .

[4]王玉等.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

[5]孟凡山等.急救护士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

2016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篇4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腹部起伏,告知无呼吸。

3、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

1-3于10秒内完成

4、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5、摆放体位,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2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按压时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

7、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双手抬颌法(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假牙等异物。

8、人工呼吸: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 ;连续吹2口气,每次缓慢吹气,持续大于1秒,不要过分用力,吹气毕,松开口鼻,确保胸部升起,频率:成人8-10次/分,当口腔有伤时可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

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呼吸、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继续心肺复苏,往复循环,直至到达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1、尽早电除颤,进一步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次500-600毫升,最大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

2、双人抢救时,有高级气道时,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通气频率设定为每6秒1次(即10次/分),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3、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4、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

1、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2、收缩压可达8kPa(60mmHg)以上

3、散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5、神志恢复,有眼球活动或某些反射恢复

6、出现自主呼吸

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① 患者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5-6 ㎝(婴儿、儿童胸骨下陷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分别约为4cm和5cm)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间断时间不超过5s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 篇5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院外手机呼120急救。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以上呼吸、脉搏可在10秒内同时完成。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

1)、院内插管。应用简易呼吸器,双手挤压气囊,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6秒钟一次)。

2)、院外人工呼吸。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100-12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但不能超6cm。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也称拳击复苏。一次向当50焦耳能量。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人心肺复苏方法

一、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压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按压深度至少5cm,不能大于6cm。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5、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按压中断时间不能大于10秒。施救者必须避免在按压间隙依靠在患者胸上。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至少为60%。

6、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2、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心肺复苏模拟人(2010操作标准)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10s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一)电除颤定义:电除颤是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 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的最高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 新主导心脏节律。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已无心动周期,除颤可 在任何时间放电。

VF/VT应立即电除颤,只做1次电击,之后做5组CPR,再检查心律 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 双相波除颤首次能量选择为150~200J 除颤成功率随时间延误而降低 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可达97% 强调做1次除颤,立即CPR 建议先按压后除颤

电除颤注意事项:

1、除颤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打开除颤仪电源 并设置到非同步位置,调节除颤仪能量至所需读数并开始充电。

2、将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侧,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 的左下方,用较大压力尽量使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以减少肺 容积和电阻,保证除颤效果。

3、充电至所需能量并环顾四周保证自己和他人未接触病人后两手 同时按压放电开关。一般首次能量选择200J,若除颤无效可重复 电击,并可提高电击能量,最大能量可增至360J。两次除颤之间 充电约需10s,应利用此时间继续C、A、B,遵医嘱给予复苏药物及药液。

4、电除颤成功或不成功,均应立即心脏按压2分钟,根据情况应用肾上腺素、胺碘酮等,然后进行下一次除颤。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1、肾上腺素

适应症: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无脉性室速、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不主张大剂量应用。1mg静脉推注,每3分钟1次。儿童0.02mg/kg,每3-5分钟1次 选近心端的中心静脉,弹丸式给药,立即静推20ml液体,抬高注射肢体。

静脉通道未建立前,气管内给药。2-2.5mg+10mlNS,迅速插管内喷入。

2、血管加压素(AVP)有两种受体:V1受体血管收缩,V2受体增加对水的通透性,水份回吸收增加,引起抗利尿作用。

适应症: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电击和除颤无效的顽固性室颤,但在肾上腺素无效者其效果尚未确定。

40u或0.8u/kg,iv,5分钟后可重复1次,2个剂量AVP+1mg肾上腺素合用,效果更好。

3、去甲肾上腺素

适应症:严重低血压及周围血管阻力低的病人。

4mg+NS 250ml,0.5-1.0μg/min,持续静滴,顽固休克者8-30μg/min。

4、多巴胺

药理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4ug/kg/min,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及肠系膜动脉,有利尿作用。5-10ug/kg/min,主要为ß受体激动作用,有正性肌力作用,肺动脉压无明显升高。10-20ug/kg/min,为α受体激动作用,周围血管收缩压和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适应症:用于症状性心动过缓或自主循环恢复后的低血压。

5、硝酸甘油

静滴主要用于ACS、高血压急症或与AMI相关的CHF。

不宜用于心动过缓和严重的心动过速。慎用于下壁AMI。禁用于前负荷依赖型的右室梗死

心绞痛时,舌下含服1片(0.3mg)3-5min后重复。

静滴10-20μg/min,直到达到理想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或临床效果。

6、硝普钠

作用强大、快速的周围血管扩张剂,用于严重心衰和高血压急症。AMI时,硝酸甘油是优先使用的血管扩张剂,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若此种情况硝酸甘油未能产生理想效果,可以加用硝普钠。

7、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非首选。

8、胺碘酮:首选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9、阿托品:增加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1.0mg静注,3~5min/次,总量3.0mg-5mg。脑复苏

(一)、全身支持疗法

心肺复苏术的各个环节均是脑复苏的基本措施,心搏骤停后必须尽快进行标准心肺复苏,保证脑组织代谢所需最低血供。复苏成功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使颅外器官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此乃脑复苏的基本措施

1、循环支持改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 提高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压,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的关键,可通过快速补液,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提高血压,且可避免脑组织产生灶性无血现象。

2、呼吸支持及控制 对神志不清的患者使用机械呼吸器,将血气 维持在pH:7.35-7.45,PCO2在25-35mmHg,PaO2在100mmHg以上。

(二)、脑组织支持疗法

1、压低温疗法 降温开始时间越早越好,尽量赶在脑水肿形成之前。降温程度达浅低温(33-35℃),时间视病人昏迷情况而定。

2、渗透疗法:脱水剂的选择和应用一般以甘露醇、山梨醇为首选药物。必要时并用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脑水肿或伴有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者宜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也可与甘露醇交替使用,伴有血容量不足或低蛋白血症者,可选用25%人血白蛋白或血浆、706代血浆等。

3、巴比妥类药物的应用 它能降低脑代谢率,同时维持细胞基本代谢所需能量,但应小剂量应用。常规用麻醉剂量的硫喷妥钠或戊巴比妥2-5mg/kg,主要用于CPR后镇静、抗癫痫、控制通气、减轻脑应激,恢复颅内压。

4、高压及高浓度氧治疗

5、钙拮抗剂的应用

6、莨菪类药物的应用

儿童心肺复苏技术

小儿心肺复苏及进展 【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CPR)定义

2、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3、心搏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4、心搏呼吸骤停病理生理

5、心 肺 复 苏术

6、抢 救 步 骤

7、脑 复 苏

8、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9、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10、有关心肺复苏的一些进展 【心肺复苏(CPR)定义CPR定义】:

指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是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1966年在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的第一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制定了第一个CPR标准。2005年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合协会(ILCOR)联合举办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诊科学治疗推荐会议将其中一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⒈ 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等。⒉ 各系统疾病及其引起的严重的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⒊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⒋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心包或胸腔穿刺、心导管检查、心脑血管造影、气管插管等,尤较常见于胸内手术过程中。

⒌ 麻醉意外。

【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①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心脏停跳8 ~ 12s内出现),面色先苍白后迅速呈紫绀。②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出现)。

③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心音消失或心音微弱。心率缓慢,年长儿童<30次/分,新生儿<80次/分,初生新生儿<100次/分。④双侧瞳孔散大(30 ~ 40s后出现)。⑤呼吸骤止或抽泣样呼吸→停止(0~60s后停止)。⑥心电图见等电位线、室颤、心电机械分离。⑦四肢抽搐(可有可无)。⑧大小便失禁(60s后出现)。【心搏呼吸骤停病理生理】

①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储备少于50%,心肌即失去复苏的可能。循环停止3秒,病人感到头晕;循环停止10~20秒,出现昏厥抽搐;循环停止60秒后病人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发生不可逆损害。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成功率50%,4~6分钟进行复苏者成功率10%,超过6分钟者成功率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成功率更低。

②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③ 能量代谢受累,ATP耗竭。④ 水和电解质紊乱。⑤ 脑与脑再灌注损伤。【心 肺 复 苏 术 原 理】 病人停止呼吸后,首先应设法给病人肺部吹入新鲜空气。心跳呼吸停止后,病人的肺处于半萎陷状态,因此,首先要给病人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肺组织,有利于气体交换。闭式按压时,心脏受压,心内血液被压出,流向动脉。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吸回心脏。

注:*婴儿按压部位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下缘处的胸骨体上。按压手 法:可用双指按新生儿可用环抱法,即用双手围绕胸部,用重叠的双拇指下压,基本生命支持有效的最佳依据是扩大的瞳孔缩小并恢复光反射。睫毛反射恢复,肌张力增强,不自主运动以及自动呼吸均为脑细胞仍然成活的表现。胸外心脏按压时收缩压可达13.3Kpa(100mmHg)以上,而舒张压为0,故血压不是复苏效果的可靠指标。注意: 1.动作不能用力过猛,以防肋骨骨折,心包出血、气胸、肝脏破裂。2.心脏按压的效应以能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收缩压达60mmHg为度。

3.心脏按压同时做有效的人工呼吸。

(三)心电监测此时心电监测的作用是:(1)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指导治疗。(2)观察室颤振幅,评估室颤发生的时间及除颤成功的可能性。(3)了解复苏效果。【脑 复 苏】

一、脑死亡

脑死亡的基本条件是脑干功能不可逆的丧失。不可逆是指:

1、可以逆转的病因一定要除外;

2、脑干遭受无法医治的结构性损害。

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⒈昏迷伴反射消失。⒉ 持续15分钟以上无呼吸。

⒊ 瞳孔散大、固定,7~8mm,对光反射消失。⒋ 脑反射活动消失。⒌ 静止型脑电图。【心肺复苏的抢救步骤】 美国心脏病学会高级生命支持(ACLS)小组委员会和紧急心血管疾病救治委员会在1999年公布的ACLS培训教程中,首次提出ABCD四步法,适用于对心脏骤停和围心脏骤停期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A(airway):开放气道。

B(breathing):评估呼吸,如果患者无自主呼吸,先给与二次人工呼吸,并解除可能存在的呼吸道梗阻情况。

C(circulation):检查脉搏,如无脉搏,则开始胸外心脏按压。D(defibrillation):心电监测,评估心率,如为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则给予直流电除颤。【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经过30分钟的基础生命抢救和进一步生命的抢救等心肺复苏措施,心肌无任何反应,可考虑终止复苏。临床上凡证实为脑死亡者应停止抢救。须注意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患儿意识状态使患儿瞳孔扩大;而过度换气又可抑制患儿自主呼吸造成脑死亡的假象,因此,应反复排除上述可能。只要患儿心脏对各种刺激包括药物尚有反应(如阿托品),心脏按压至少应持续1小时以上。

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ILCOR)主办,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诊(ECC)科学治疗推荐会议1月23日-29日在美国达拉斯举行,世界各地358位医生参加,讨论了256个专题。胸外按压与通气比率

胸部按压中断可影响复苏效果,胸部不间断地按压可增加生存率,在 CPR 最初数分钟仅胸外按压有效,为此将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由过去的15:2改为15:1或30:2在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多有呼吸系统问题,则仍以15:2为宜。如何评价病人的无反应性

除根据有无脉搏、循环体征、身体活动、呼吸判断外,新的改进为病人若仅有临终呼吸,应按心脏停搏处理,立即做CPR。除颤

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如室颤、室速)应首选除颤。在无除颤心律表现者,在除颤前推荐作 CPR1.5~3分钟。儿科患儿有 15~25%需除颤。

关于自动除颤仪(AED)

在院前急救 AED流程中,一分钟内使用,第一次成功率可达94%。推荐在院内使用 AED,特别是有除颤心律特征时,单一形式的室速,血液动力稳定者,可不除颤。AED识别小儿心律有困难,不可使用.年长儿可在无其他除颤仪时,可以使用。在基本生命支持中的除颤问题

最大的改变是只除颤一次,立即行CPR,原因是除颤浪费时间,中断了胸外有效的按压。关于通气装臵使用问题

目前,成人尚无用简易呼吸器(BVM)与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在心脏停搏时通气的对照研究。气管插管: 无心跳不急于插管带气囊插管可不中断心脏按压产房内CPR有助于建立功能残气量长途转运、长时间CPR,插管时颈部固定可防止脱管 胸前捶击。

胸前捶击治疗室速安全、有效、可靠。对室速如除颤动仪快速到位,应选择除颤。若无除颤仪可选择胸前捶击。因此,推荐胸前捶击作为心脏停搏表现(室颤、室速)而电除颤仪未到位时,容易施行的治疗措施。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60例为该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于获得确认后4 s内行心肺复苏 (CPR) 救治, 呼吸心跳骤停时间在30 min内, 排除孕妇、外伤与癌症晚期患者。其中行徒手心肺复苏28例 (对照组) , 行心肺复苏机32例 (观察组) , 对照组男16例, 女12例, 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 (52.6±14.2) 岁, 心跳呼吸骤停原因:13例心源性, 15例非心源性。观察组男18例, 女14例, 年龄18~82岁, 平均年龄 (51.6±13.9) 岁, 心跳呼吸骤停原因:16例心源性, 14例非心源性。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比例、年龄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组间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获得确认后4s内行心肺复苏 (CPR) 救治, 实施心肺复苏, 并配合气管插管, 给予复苏药物静脉给药, 电除颤等。具体抢救参照《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照组:根据《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要求, 胸外心脏按压次数每分钟不少于100次, 并给予足够深度的按压 (≥5 cm) , 在每1次按压后让胸腔回弹完全, 尽可能的减少按压中断, 配合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模式选择IPPV, 频率15~20次/min, 氧浓度维持在80%~100%, 施救者2位以上时, 2 min轮换1次, 持续时间在30 min~1 h。观察组: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机进行持续心肺复苏操作, 按压深度调整至5 cm以上, 频率为100~120次/min, 通气模式选择与呼吸同步的体外心脏按压, 按压:呼吸为30:2, 实施不间断持续按压, 持续时间在30 min~1 h。

1.3 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参照文献[3], 存活:患者在抢救后可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心律, 可触及大动脉波动, 各项生命指标恢复到之前水平, 并且无生命危险指征;成功:患者在抢救后可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心律,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通过生命支持其存活时间>24 h;有效:患者在抢救后可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心律,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为80~100 mm Hg, 通过生命支持其存活时间>30 min;无效:心肺复苏1 h后, 患者自主呼吸、自主心律无法恢复。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采用[n (%) ]表示计数资料, 组间采用χ2检验;采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采用t检验。当P<0.05时, 表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率、成功率、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率、成功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与血压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与血压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呼吸心脏骤停的急救中, 心肺复苏是一种核心的、常用的技术, 对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地胸外按压时挽救其生命的关键, 而心肺复苏效果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救治的成功率[4]。当前, 针对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最常采用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但按压效果及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受到按压频率、按压位置、按压程度, 以及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影响, 相关研究发现, 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其成功率为6.67%~39.5%[5,6,7],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28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经徒手心肺复苏其存活率为7.14%、成功率为14.29%, 有效率为17.86%, 无效率达到60.71%。心肺复苏机是采用心肺复苏设备进行CPR救治, 能够为患者提供标准的心脏及大脑足量供血, 有效阻止心脏与脑进入到不可逆转的死亡状态, 并对心脏与脑脏器官机能起到修复作用, 并为后续的静脉用药、除颤以及血管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8,9,10]。肖广显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其抢救成功率达到83.7%, 无效16.3%, 副反应发生率仅12.2%;宋珈[7]报道也指出, 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血氧饱和度与收缩压等均显著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效果。该次研究结果也显示, 经心肺复苏机抢救, 患者存活率21.88%, 成功率28.12%, 有效率34.38%, 无效率15.63%, 均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组。该次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同时该次研究发现, 经心肺复苏机抢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其自主循环、自主呼吸与血压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 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复苏效果显著, 明显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并且可有效缩短患者自主呼吸、自主循环、血压恢复的时间,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60例为该次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于获得确认后4s内行心肺复苏 (CPR) 救治, 其中行徒手心肺复苏28例 (对照组) , 行心肺复苏机复苏32例 (观察组) ,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等。结果 观察组救治无效率 (15.63%) 显著低于对照组 (60.71%) (P<0.05) ;观察组自主循环 (35.4±4.4) min、自主呼吸 (14.2±2.6) min与血压恢复时间 (46.8±4.4)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 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复苏效果显著, 明显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并且可有效缩短患者自主呼吸、自主循环、血压恢复的时间。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

参考文献

[1]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 (12) :80-81.

[2]刘礼杉, 魏蔚.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的疗效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 (12) :84-86.

[3]张艳, 马晓莉, 任增智, 等.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 2014 (24) :70-71.

[4]陈显敏.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救治中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 :132-133.

[5]傅万颖, 陈志雄, 邹新豪.冠心病心跳骤停后机械与徒手心肺复苏的疗效比较[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0 (4) :264-265, 285.

[6]葛志文, 涂久生.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25) :71-73.

[7]肖广显.分析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 (10) :992-993, 996.

[8]宋珈.应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25) :5397-5398.

[9]陈文彬.两种小同通气力法在紧急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 2011, 17 (10) :1284-1287.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流程】推荐阅读:

徒手攀岩观后感09-17

上一篇:中考百日冲刺班会班主任发言稿下一篇: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