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通用9篇)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是对其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无节制地索取资源)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要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更为严重。以高消费的美国为例,每个美国人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印度27倍,居住在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3300万美国人要比印度的8.5亿人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从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一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区域和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近二、三十年来大力治理,资源利用的无害化使单位资源对环境的危害减小;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压力及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位资源的利用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普遍比发达国家严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形成当今环境问题的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发展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物质消费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环境问题有哪些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为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 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环境问题(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1.1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汽车尾气;加油站, 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种喷雾剂, 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 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 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 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 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 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 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 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 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 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 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2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工厂排水;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 据统计, 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 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 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 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 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 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 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 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 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 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1.3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 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 也就是说, 在一定时间、地点, 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 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 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 主要有废电池 (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 、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 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转
1.4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 (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 、现代交通工具 (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 、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 使人感到疲劳, 产生消极情绪, 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 不仅损害人的听觉, 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 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 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 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2环境污染应急措施
近几年,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 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需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 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 我们需要确定监测因子, 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 才能够确定污染因子。目前某些地区的监测站已经引用芬兰的Gasmet FT-IR傅利叶红外多种气体监测仪, 当现场污染因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定性、半定量300多种污染气体, 大大提高了现场监测的效率。
其次, 需要精密、正确的布点方法。根据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化学品气体泄露事件, 由于影响范围存在不可知性, 通过气象等因素, 判定风向、风速, 在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安排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 精确布点, 通过检测分析和计算, 判断污染物浓度及扩散方向和范围。
再次, 跟踪监测不可忽略, 环境污染的影响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这期间需要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 更加确保事发环境及周边所影响环境的安全。
最后, 污染事故发生后, 地方政府, 各部门, 公众等都迫切了解事故现成的环境信息, 监测信息的发布也尤为重要, 采用正规方式及时、准确的发布监测信息, 对稳定事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都有很关键的作用。
结语
近年来, 我国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长。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过程中,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往往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也暴露了仪器设备的不足, 设备的落后, 应急监测的滞后, 处置经验欠缺等诸多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的终结部分。在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开发使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仪器设备, 以及相应的软件等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污染事故多种多样, 在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在所难免, 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 才是更好的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更好做出正确处置的必经之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 人均GDP保持着8%的增长速度, 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但在各大城市的建设中却蕴藏着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在现场处理应急监测的建议。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仪器
参考文献
[1]陈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析与应急反应机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2, (1) .
[2]沈振月, 姚爱珍, 刘建明等.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 2000, (4) .
环境污染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相关组织曾做过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损失(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达到11%左右。另外,综合世界银行、环保总局和中科院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
目前,中国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己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程度已经达到峰值; 在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则在加速上升,经济的发展将造成更多的环境破坏;全国范围的环境形势危急,环境质量面临的严峻的考验,中国政府己经开始重视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工厂化”经济模式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各个沿海城市变成了中国最为富饶之地。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经济模式对当地的环境污染也是巨大的。
以下是三大环境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制约性的表现:
(一)水污染对经济的影响水污染对我国工业、农业产生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而且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这一矛盾的加剧会直接制约工农业的发展。以2005年松花江污染为例,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的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受水污染直接影响的有当地的水生态、水产品、农产品、畜禽产品、供水、景观(旅游景点)和居民,供水又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服务性企业和居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经济活动损失、维护健康支出、恢复水质支出和生产安全事故损失,这无疑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空气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在环境经济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人体健康经济损失约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一半左右,其中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占较大比重,1992年和1995年我国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分别是201.6亿元和171.0亿元,比水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失高出8.8亿元和89.5亿元。以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为例,2008年上海检测生物中心的研究者对某焚烧厂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为例,其土壤中二恶英含量高于德国、荷兰、瑞典等国为农业土壤制定的二恶英含量的参考值,显然这已对当地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0年四川大学和深圳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也对深圳部分在售的禽类制品的二恶英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存在超过欧盟标准的情况,这对我国农副产品的销售产生了制约。
(三)土壤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了耕地质量、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土壤污染类型存在多样化趋势,但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重金属的污染,据中科院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将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将近1000多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目前,国家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的经济重心将逐步西移,而各类污染大,排污多的大型工厂也将在西部建设。一方面,对于发展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这些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避免西部重蹈东部因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而引发的悲剧,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两者要做到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我国要寻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程度较高,应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对现有的高能耗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还应对目前东部地区工业比重过高的产业进行控制,提高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 重,引导东部地区的产业从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过渡到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模式,鼓 励提倡高效节能的环保产业。国家应该鼓励和引导他们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对 那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污染产业,国家则要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则,增加环保投入 资金,限制污染的排放,强制使用减污设备,从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那些经济 发展不可或缺的低产值产业,国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证这些产业的平稳发展。只 有协调好各行各业的发展,才能从整体上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加强政府的政策力度
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要加强环境管理和执行力度,制定严格 的污染排放标准;采用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使用更清洁的资源和更环保的设
备; 要推动技术变革,鼓励企业和社会加紧绿色技术的研发。政府可以通过实行 “庇古税”解决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对产生污染的企业收取排污费,严格限制污染排放。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容易出现环境掠夺性的经济行为,不考虑污染排放和环境恶化的负 面效应,长此以往,“工业产出将高于在考虑污染社会边际成本情况下的最优产出值”,因此要监督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健 康发展。
3.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环境保护仅仅通过政府来执行是行不通的,政府承担不了所有的环境保护工作,并且 政府推行环保工作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要提高环保效率,还得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要 实行环境保护市场化,采用内部治理模式,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污染造成的外部不经济 或外部成本通过市场进行内部化,让企业承担自己造成的外部成本,以此来约束企业排 污,并激励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或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外部性内在化的关键在于要建立明 确的产权制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明晰可以解决责任问题,有利于经济主体激励机 制于约束机制额建立。通过产权界定,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排污权交易,可以减少企业的污 染强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几条对策面对环境污染问题。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国家应该通过各不仅如此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通过生产环节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的目的,完成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2、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收费”制度。污染者付费,是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的重要基础条件。应合理确定污染治理的收费标准,逐步达到补偿合理成本略有盈利的水平,以实现“谁污染、谁治理”制度向“谁治理、谁收费”制度的转变,并通过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领域。
3、广泛发挥各种群体在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环境污染治理中,每个群体都是生力军,如非政府组织,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靠政府的统一管理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与资源动员活动,对某些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和治理政策的持续关注使其能够整合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自发的监督、研究和联合治理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包括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在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结束语:
人类经济发展是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资源的过程,然后向大自然排放废弃物,这是一个 经济系统,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经济系统的范围向一些以前没有被人类 涉足过地区迈进,所以环境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在当代社会我们所走的经济发展 道路不应该是先污染、后治理。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诠释经济,对于我们应该以什么 的方式去增长经济,应给予深入思考。
我们要明白,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环境和经济,并不是水与火的关系,二者可以兼容,如何做到绿色经济,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一、来源于开发商的因素
1、提供勘察资料不准确,特别是地质资料错误或遗漏而引起的未能预料的技术障碍。(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及支护可能遇到,能否向甲方索要工期和按新的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谈洽商?责任方应主要在勘察单位,需甲方牵头、勘察提方案,设计跟进,施工单位按洽商修改原基坑部分施工方案并施工)
2、提供的控制性坐标点、高程点资料不准确或错误。(在施工方进场后,建设初期、测量放线时候应该能发现该问题,及时通过监理要求甲方协调原设计和勘察单位提供具体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视工期影响程度,可索要工期顺延或赶工费用。强调,若施工单位不及时对该问题提出冒然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偏差属重大工程事|考试大|故,我想施工单位会负主要责任的)
3、临时供水、供电工程相关手续办理和实施不及时,供应量不足。(在施工方案里,施工单位应该正确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计算,提供甲方额定用电量和每日最大用电量,待甲方四通一平、施工条件具备再进场。若在正常施工中,应该不会出现因手续问题而供应不足。若出现,需甲方及时协调提供。强调:可能是甲方私自接市政电网、水网而造成,现在包括建筑垃圾都得在开工前和相关政府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4、办理临时占道、施工占地手续不及时。(施工单位进场前应该就具备的。强调:及时补办、施工中,相关获准文件缺一不可)
5、地上、地下构筑物及各种管线搬迁工作拖延不能及时向承包商移交施工场地。(责任自负、工期顺延)
6、施工场地内树木的移植、更新、砍伐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责任自负、工期顺延)
7、提供的图纸不及时、不配套。(追究专业工程师的责任,强调:应配备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技术与设计的相关协调工作。)
8、开发商依据市场变化及经营需要修改、调整设计。例如:调整产品定位、调整使用功能、调整使用标准、甚至改变使用要求。(走洽商)
9、为了满足购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修改设计。(走设计变更)
10、因市政配套、公共设施配套条件的变化而修改设计。(走设计变更)
11、因采用不成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或技术方案不当而修改设计。(走设计变更)12.承包合同中未涉及问题的谈判。例如:材料替代、施工过程中指定分包商等。
13、承包合同内容、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谈判。例如:增加或减少工程量、增加或减少工程内容、分部分项工程的抢工、材料设备供应方式及供应价格的变化等。(按合同约定,强调:合同必须详尽对施工过程的可预见及不可预见风险进行约定)
14、合同纠纷引起的仲裁或诉讼。(看仲裁结果)
15、开发商负责供应的材料、设备供货不及时,数量、型号、技术参数与实际所需不符,货物产品质量不合格。(甲供材料符合设计质量合格的尽管用;符合设计质量不合格报监理处理;不符合设计要求有设计变更通知单)
16、开发商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不足,工程组织不利,致使承包商、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各工种、各专业、各工序的配合上出现矛盾,出现的问题亦得不到及时解决,无法按进度计划执行,打乱施工的正常秩序。(追究甲方总工或专业工程师的责任,强调:应配备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技术与设计的相关协调工作。)
17、开发商的主要管理者和工程管理人员流动或工作岗位调整使有关工作出现无人管或无人知道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施工方应及时填写工作联系单,可作为索要工期凭证)
18、开发商对监理管理授权不明确,致使监理人员不能发挥其应起的管理职能。(明确监理权限和责任,强调:甲方在与监理单位的合同中,应该将此重要事项明确)
19、开发商管理机构调整、股权调整、资产重组。(通知总公司协调该工程施工情况)
20、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各种申请审批、审核手续的延误。(手续没办完,开什么工啊)
21、各种验收组织不及时,例如:验线、验槽、各种隐蔽验收、消防验收、人防验收等。(该签字的签字该到现场的到现场,该检测的检测,工程师的职位不是吃闲饭的)
22、开发资金不足,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合同款。(通知总公司,协调)
23、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例如:施工中遇到超标的地下水、流沙、地质断层、溶洞;发现地下埋藏文物、古化石、古钱币、古墓;发现战争遗留的弹药等。(见合同约定,走洽商或变更)
二、来源于设计单位的因素
1、不能按设计合同的约定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图纸。(按设计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
2、为项目设计配置的设计人员不合理,各专业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致使各专业之间出现设计矛盾。(总工人呢)
3、设计内容不足、设计深度不够。
4、无健全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图纸的“缺、漏、碰、错”现象严重,导致设计变更大量增加。(3、4条主要因设计单位审核人员及审图单位工作不认证导致)
5、与各专业设计院协调配合工作不及时、不到位,致使出现图纸不配套的情况,造成施工中出现边施工、边修改的局面。(甲方应注意设计合同内对图纸质量和赔偿的条约明细,施工单位按设计变更进行)
6、设计单位管理机构调整、股权调整、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原因无法按设计合同履约。(解除合约,甲方要求相关毁约赔偿)
7、因各种原因设计院将设计任务分包,出现与分包方的合同纠纷而引起仲裁或诉讼。
8、不能按开发商的要求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出现的设计问题。(这还做什么设计,把那些挂在院里的专家请出来啊,养兵千日)
9、不能按时参加各种验收工作。(完全是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问题,甲方可以从设计合同额里扣除质保金,扣款)
三、来源于承包商(分包商)的因素
1、项目经理部配置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管理水平低、经验不足,致使工程组织混乱不能按预定进度计划完成。(重视过程控制、早发现问题,早改正)
2、施工人员资质、资格、经验、水平及人数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监理对施工单位进场资质报审的审查要严格,抽查现场人员在岗情况)
3、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采用施工方案不得当。(需综合考虑)
4、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不能解决工序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和搭接问题,以达到保证质量,充分利用空间、争取时间,实现合理安排工期的目的。(各专业工长和分包单位负责人应该每周将施工进度上报,施工总包单位应该定期及时开展施工协调配合会,赶工期后期建议每天一次,及时解决各专业配合、穿插施工问题,强调:总包单位应配备综合能力强和有经验的工程师及项目经理在现场)
5、不能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时调配劳动力和施工机具。(提前制定和审核劳动力、工器具使用计划,按工期、进度及时准备物资,合理调配)
6、施工用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同上)
7、施工用供水、供电设施及施工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施工机械应有专人进行日常围护和保养)
8、材料供应不及时,材料的数量、型号及技术参数错误,供货质量不合格。(对采购和库房的管理)
9、总承包商协调各分包商能力不足,相互配合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10、承包商与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及其它协作单位发生合同纠纷引起仲裁或诉讼。(视仲裁结果,工期和质量仍由责任方承担)
11、承包商(分包商)自有资金不足或资金安排不合理,无法支付相关应付费用。(项目部应及时对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和实际费用比较,分析偏差原因,用赢得值管理技术及时测定、综合控制,按预算支出)
12、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13、关键材料、设备、机具被盗和破坏。(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注意成品保护。)
14、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出现瘟疫、传染病及施工人员食物中毒。(这时候还谈什么工期,安全生产大于天,先把这事解决和安排妥当了,该赔的乘早赔,该上报的一个字也不能拉)
15、承包商(分包商)管理机构调整、股权调整、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原因无法按相关合同履约。
四、来源于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因素(供应商的问题,应在供货合同里约定,按合同执行,施工单位管理的问题,应从预算到提料到采购加强职业技能和管理,避免再次发生)
1、原材料、配套零部件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2、生产设备维护、使用不当出现故障无法正常生产。
3、运输方式及运力不能满足需要。
4、生产产品的型号、参数、数量错误或与样品不符、与合同不符。
5、生产产品的质量不合格。
6、包装、存储、运输及二次搬运不当造成货物破损和丢失。
7、与协作单位产生合同纠纷,引起仲裁及诉讼。
8、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9、供应商的自有资金不足或资金使用安排不和理,无法支付相关应付费用。
10、供应商管理机构调整、股权调整、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原因无法按相关合同履约。
五、来源于监理单位的因素(按监理合同进行,如不满足工程项目要求,可要求监理单位更换)
1、监理项目部配置的监理工程师的学历、专业、资质、资格、经验、水平、数量、年龄、健康状况不能满足工程监理需要。
2、责任心不强、管理协调能力薄弱,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按计划实施。
3、监理管理机构调整、股权调整、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原因无法按合同履约。
六、来源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因素(风险中应充分考虑、因法律法规的变化,可根据建委相关文件允许对合同的执行进行变更)
1、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调整。
2、各种手续办理程序改变。
3、政府管理部门机构调整、管理职责调整、人员调整。
七、来源于社会和各种自然条件的因素(不可抗力在合同额之外,可以按实际发生调整,其他可以预料和避免的因素,视责任人不同,可做洽商)
1、自然灾害如恶劣天气、地震、洪水、火灾等。
2、各种突发刑事案件。
3、重大政治活动、社会活动。
4、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停止供应。
5、交通管制、交通中断。
1、硬盘的连接或设置错误
硬盘的数据线或电源线和硬盘接口接触不良,造成硬盘无法正常工件、在同一要数据线上连接两个硬盘,而硬盘的跳线没有正确设置,造成BIOS无法正确识别硬盘。
2、硬盘供电问题
硬盘的供电电路如果出现了问题,会直接导致硬盘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硬盘不通电、硬盘检测不到、盘片不转、磁头不寻道等故障。供电电路常出问题的部位是:插座的接线柱、滤波电容、二极管、三级管、场效应管、电感、保险电阻等。
3、接口电路故障
接口是硬盘与电脑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接口电路出现故障有可能会导致检测不到硬盘、乱码、参数误认等现象。接口电路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是接口芯片与之匹配的晶振损坏、接口插针断裂、接口排阻损坏。
4、磁头芯片故障
芯片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磁头不能正确寻道、数据不能写入盘片、不能识别硬盘、有异响等故障现象。
5、电机驱动芯片故障
用于驱动硬盘主轴电机和音圈电机。现在的`硬盘由于转速太高导致芯片的发热量大而损坏。据不完全统计,70%左右的硬盘电路故障是由芯片损坏引起的。
6、硬盘坏道
硬盘由于经常非法关机或使用不当造成坏道,导致电脑系统文件损坏或丢失,电脑无法启动或死机。
7、硬盘引导区损坏
由于感染了引导型病毒,硬盘的引导区被修改,导致电脑无法正常读取硬盘,此故障通常提示lnvalid partiton tabel信息。
8、硬盘被逻辑锁锁住
由于被“黑客”攻击,电脑的硬盘被逻辑锁锁住,导致硬盘无法正常启动。
9、分区表丢失
由于病毒破坏造成硬盘分区表损坏或丢失,将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10、其它部件损坏
1 病原因素
1.1 病毒的变异
目前许多病原都存在多个血清型或血清亚型,而不同的血清型又不能交叉保护,因此疫苗免疫可能导致免疫失败,解决对策就是加强疫病监测,提高疫苗制作的技术水平。。
1.2 超强毒株感染
现已证明马立克氏病毒存在超强毒株,火鸡疱疹病毒对其免疫效果较差。另外新城疫、传染性发氏囊炎也存在强毒感染。
2 疫苗因素
2.1 疫苗的质量
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弱毒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因而接种的疫苗中必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疫苗中病毒含量不足、疫苗病毒株免疫原性差、疫苗污染等都可以影响免疫效果。所以选择国家定点生物制品厂是关键
2.2 疫苗选择不当
在疫病严重流行老疫区,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力较差的疫苗品系是不行的,如在有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地区若选用弱毒4系疫苗,产生抗体不能抵御强毒的攻击。有的疫苗有几个不同的品系,不同的品系毒力不同,若首免时选用毒力较强的品系,不但起不到免疫保护作用,而且接种后还会引起发病,导致免疫失败。所以疫苗的选择一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2.3 疫苗运输不慎
保存不当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直射,疫苗稀释后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用完,都会使疫苗效价降低,影响免疫效果。所以疫苗的运输、保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4 疫苗稀释不当
多数疫苗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个别疫苗需用专用稀释剂,但是应避免用漂白粉处理的水、被细菌严重污染的水、使用含有金属离子的水等,否则会导致疫苗活力减弱,影响免疫力。
疫苗的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免疫效果,从疫苗的稀释到接种途径,免疫时间,各环节如做的不当都会引起免疫失败,所以疫苗的使用一定按疫苗说明使用。
3 免疫抑制
3.1 疾病的免疫抑制
如猪圆环病毒、繁殖呼吸综合征、猪副嗜血杆菌、伪狂犬病,鸡的法氏囊、传贫、马立克、慢呼、禽流感等一些疾病流行发生,发生过这些病后,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效果不好,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对策是通过监测净化这些疾病。
3.2 自身及营养免疫抑制
畜禽发生遗传性免疫抑制疾病可导致免疫失败。另外,营养缺乏亦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如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某些成分的缺乏或过剩等。减少遗传性疾病,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是关键。
3.3 药物的影响
畜禽生产中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或含有这些药物的添加剂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因此在免疫接种前后7 d内,要限制使用可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并可在免疫时适当选用免疫增强剂。
3.4 应激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过冷、过热、潮湿、运输、拥挤、噪音、断奶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可以引起畜禽免疫功能的降低,影响免疫应答。所以加强饲养管理,给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3.5早期感染接种时畜禽群内已潜伏强毒病原微生物,畜禽已处于某些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外观无任何症状,这时注射疫苗由于应激可促使其发病。
4 免疫程序不合理
各场需根据免疫预防的一般原理和本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免疫计划。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具体的实际免疫实施过程中调整、修订,使之更科学、有效、可靠、经济。免疫程序不合理由以下几方面:
(1)计较眼前利益,为节约免疫成本,减少免疫次数。
(2)多种疫苗同时免疫,一些畜禽场技术人员为省时省力,往往一次注射多种疫苗,这样往往发生干扰,造成一种疫苗抑制另一种疫苗应答能力。
(3) 在有些特定的病毒流行地区,选择联苗效果不佳,单苗较好,因为联苗对病毒的免疫剂量较小,免疫力不强。
(4)未及时对畜禽群体免疫力进行监测,对接种后未产生免疫力、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的畜禽未进行及时补免,造成免疫空白,一旦感染强毒,就会导致发病。免疫后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各种疫苗在畜禽中的广泛使用,幼畜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较高,若接种过早,当疫苗病毒注入幼畜雏禽体内时,会被母源抗体中和,从而影响疫苗免疫力的产生。测定母源抗体,选择适当日龄进行首免,能减少疫病的窗口期。
5 饲养管理不科学
5.1 畜禽生活环境不良
有的畜禽场追求多养多获利,而从未考虑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群体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并受寄生虫和营养物质缺乏等影响,应激反应频繁发生,使畜禽免疫应答能力降低。
5.2 外环境污染
一些新建的规模化猪场很重视防疫消毒,使得免疫效果较好,但时间一长,防疫观念逐渐松懈,综合性防疫措施跟不上,消毒不严,病死畜禽到处乱扔,病原微生物污染越来越严重,即使有科学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
6 接种操作不规范
6.1 器械消毒不严
不按要求消毒器械,若遇潜伏感染疫病的畜禽,在注射时不能做到一畜一针头,则针头将带毒,甚至造成整瓶疫苗污染或机械带毒接种,使免疫接种变成了带毒传播,注射后引发疫病流行。
6.2 注射部位消毒不当
免疫接种时,防疫员往往只用碘酊而不用酒精脱碘,碘酊未干就急于注射,使碘酊与疫苗接触,这对活疫苗有破坏作用。
6.3疫苗稀释过度或不足
稀释过度,使接种剂量不够,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收不到预防效果;稀释不足,造成畜禽对疫苗缺乏反应性,处于免疫麻痹状态,这种情况最易出现在紧急预防接种时。
6.4同时注射几种疫苗,引起免疫抑制
不同疫苗有不同的特异性,只保护相应的疫病。有的防疫员为了减少操作次数,把几种疫苗同时注射,这样不仅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6.5接种途径错误或操作不熟练
(2)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无法使用时,选择其他降温方法。还要注意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比如向地面洒些水等。
(3)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1、孕妇因素:孕妇肚子受到外伤、先兆流产、胎盘因素(像是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佳)等。此外,孕妇得了某种慢性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食用过度的药物等等,也会造成脑瘫。
2、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伤害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病因就是病毒以及细菌。细菌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就是诱发脑瘫疾病出现的致病因素。
3、缺少氧气而窒息: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缺少氧气而出现窒息、生产的时候孩子出现窒息、周身循环衰竭等等。
4、早产、低出生体重:怀孕周期少于37周的我们叫做早产,孩子出世的时候,体重不超过2500g的我们叫做低出生体重儿。对于早产儿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因为他们的脑部发育缺乏成熟,同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高,这些都是造成脑瘫疾病出现的病因。
5、新生儿脑病:比较多见的诱发脑瘫疾病出现的病因是婴儿缺少氧气以及血液。其中,比较经典的脑病就是胆红素脑病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两种。
脑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①手术;②矫形器;③水、电、光、声疗法;④语言、交流的治疗;⑤运动功能的治疗;⑥ADL训练。
2.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螺旋藻片(胶囊)。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3.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4.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
(1)儿童脑瘫运动疗法的共同目标 ①尽量使用正常方式运动。②使用双侧身体。③在卧、坐、跪和站立时保持伸直位。④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和活动。⑤预防畸形。
1 疫苗对犬免疫效果的影响
1.1 疫苗的质量
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市场上疫苗质量存在很大差异, 非法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疫苗, 不但无质量可言, 面且对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犬疫苗质量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不合格或质量欠佳。
1.1.1 疫苗效价不足
弱毒苗没有足够活力的抗原, 灭活苗抗原含量不够等, 均为疫苗质量问题, 均会影响免疫效果。当疫苗的效价不足时, 进入机体的疫苗抗原不足以有效地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特异性的抗体。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没有足够的抗体去中和致病抗原, 从而引起机体发病, 造成免疫失败。
1.1.2 疫苗过期失效
作为一种生物制品, 疫苗只有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才可以起到预防免疫的作用。如果疫苗储存时间过久, 超过其有效期, 则其效价同样会降低而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从而也就失去了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犬只接种这种过期失效的疫苗也就起不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了。
1.2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
疫苗的保存与运输是免疫预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保存与运输不当, 会使疫苗质量下降, 甚至失效, 从而降低免疫效果。生物制品的防病效果, 除保证产品本身的质量外, 还必须做好保存等工作, 并合理使用, 这样才能发挥产品的应有作用。许多事实证明, 不良的保管、运输条件是造成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在实施防病灭病的实践中, 要特别重视冷藏保存运输, 即所谓的冷链问题。此问题对确保生物制品的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在医疗实践中有时已经对所养的犬只进行了针对性的免疫注射, 但仍然爆发了相应的传染病, 就草率地认定疫苗无效, 却忽视了疫苗的保存、运输过程中的存在的冷链无保障问题。一般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 活疫苗在-15℃条件下保存, 灭活苗在2~8℃条件下保存[1]。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就会影响到疫苗的质量, 从而引起疫苗免疫效果的降低。
1.3 疫苗的选择不当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 病原微生物在增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 形成多种血清型和亚型, 例如犬的细小病毒目前分为两型:CPV-1和CPV-2, 而CPV-2又陆续突变为CPV-2a (1980年) 和CPV-2b (1980年) [2]。如果所选的疫苗的毒株的血清型与侵害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血清型不一致, 即疫苗所含毒株与本地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不一致, 免疫接种后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也就起不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免疫的效果。
目前犬用疫苗主要分为弱毒 (活疫苗和灭活疫苗2类。从免疫防治的角度来看, 弱毒 (活) 疫苗明显优于灭活苗。因为弱毒疫苗株病毒能在体内有限增殖, 引起免疫刺激, 使机体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性。然而, 弱毒 (活) 疫苗也有它毒力不稳定的缺点。如果毒株不纯, 混有强毒力的病毒粒子, 或者弱毒株的毒力不稳定, 通过突变或野生毒力株发生重组, 在接触易感的犬后发生毒力回升现象, 则在接种疫苗后, 可能使被接种的犬感染发病, 构成传染源, 甚至引起疫病的流行[3]。
1.4 疫苗污染
疫苗的污染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疫苗本身受到污染。疫苗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运输、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疫苗瓶破损, 以及注射器、针头、疫苗瓶塞、注射部位等消毒不严, 造成野毒污染。疫苗被污染后, 不仅质量下降, 接种后还会造成疫病传播。严重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其二, 对于一些弱毒疫苗来说, 如果在使用后, 储存疫苗的容器随意丢弃, 可能会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医源性扩散, 弱毒株一旦毒力返强, 会对已免疫过的犬只造成健康威胁。间接地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2 免疫程序问题
免疫程序不合理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又一原因。
2.1 首次免疫时间把握不准
首次免疫的时间要根据犬只的抗体滴度来决定。免疫过早, 疫苗抗原会被母源抗体所中和, 起不到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 同时还使对幼犬有保护作用的母源抗体含量降低。幼犬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首免过迟, 犬只体内的抗体浓度已经降到很低, 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免疫后, 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 正是抗体保护犬只的空白档, 犬只很容易在此期间感染病原微生物。张加正等研究认为在产仔前一个月对母犬进行免疫, 所产仔犬在6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 75日龄加强免疫1次, 此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 对犬细小病毒的保护率为100%。并确定了在母犬产前一月进行免疫, 对母犬没有副作用。也可用多联苗在仔犬6周龄时进行
在首次免疫后分别间隔2周再免疫两次。首免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因此, 如果把握不好幼犬首次免疫的时间, 疫苗免疫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2 加强免疫过迟
加强免疫是第二次或二次以后给同一犬只接种同一种疫苗。由于有些厂家生产的疫苗没有标明免疫期, 这就可能造成免疫空档, 即机体内原有的抗体水平过低或消失, 不能与刚接种的疫苗产生的新抗体相衔接, 野毒乘机入侵引起感染, 造成免疫失败。
2.3 多种疫苗同时免疫的影响
由于动物疫病种类繁多, 在一段时间内, 同一犬只往往要接种几种疫苗, 如果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把多种疫苗同时接种, 疫苗进入机体后, 疫苗抗原之间可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影响抗体形成, 从而降低了疫苗免疫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多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等, 产生竞争作用;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 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所以在多种疫苗联合使用时, 不同种类的疫苗要间隔1周以上接种[4]。
3 疫苗接种的操作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制度, 从业宠物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宠物医生不规范的免疫操作也是引起免疫失败不可忽视的原因。
3.1 疫苗接种消毒不严
严格消毒可确保免疫效果。有的人图省事, 用酒精棉球在犬背上象征性地擦拭几下就开始注苗, 此时大量细菌仍存在于未完全消毒的皮肤上, 这会导致注射时带入细菌, 引起局部皮肤发炎[5]。影响了疫苗的吸收。
另外, 国产苗和进口苗瓶口都有标贴或塑料压盖, 有的操作者撕掉标贴或打开压盖后未作消毒就抽取药物, 其实, 标贴和压盖下的橡皮塞是未严格灭菌的, 若不消毒就抽取药物则易污染针头。
3.2 疫苗接种消毒不当
使用化学药剂消毒皮肤或注射用具时, 如果在消毒剂还没有完全挥发干时就抽取疫苗, 会使部分疫苗受到抑制或活疫苗中的微生物被杀灭, 造成疫苗效价降低, 而影响免疫效果。
3.3 疫苗稀释不规范
一是没有使用特定的稀释液, 有的甚至用含有氯离子、消毒剂的水来稀释, 活疫苗中的微生物被杀死;二是稀释液用量过小或过大, 造成接种剂量不足或过多;三是疫苗稀释后放置时间太长, 疫苗失效或被污染。
3.4 疫苗接种方式不合理
不同的接种途径, 疫苗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和接触的组织不同, 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也不同。在实践中, 常常出现接种途径与规定的不相吻合, 如需皮内接种的采用皮下接种, 应肌肉注射的因操作不当而进入脂肪组织中等, 影响免疫反应, 使接种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在进行皮下注射时, 由于疏忽大意, 造成针头刺穿皮肤, 疫苗液外漏, 严重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途径方面, 现在绝大多数采用皮下注射, 其实肌肉注射要优于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刺激小, 吸收快。注射时应选择肌肉丰满且远离大血管和神经的部位。如果疫苗接种方式选择不合理, 接种时操作不规范, 都会影响到疫苗实际免疫的效果。
3.5 其他问题
3.5.1 疫苗剂量不准
在一定范围内, 抗体量与疫苗量呈正相关。乔贵林等研究表明, 当CDV弱毒疫苗随着免疫剂量从102.5~104.0TCID50增加时, 免疫犬群最终获得完全保护的比例不断升高, 且免疫犬血清抗体效价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也呈不断加快和增大。但是, 疫苗用量过大, 也会使机体形成免疫耐受, 抗体形成反而减少。实践中, 常常因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剂量不准确, 如疫苗稀释不准;肌肉注射时打“飞针”, 疫苗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疫苗注射时注入了空气, 疫苗一般为真空包装, 抽吸时会有阻力, 有的操作者为便于抽吸, 向瓶内注入大量空气, 这样做会造成瓶内产生大量气泡, 影响免疫效果;注射针头过粗, 拔针后药液回流;注射时扎穿对侧皮肤, 药液外漏等均可影响到疫苗注射的剂量, 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3.5.2 疫苗液过冷
国产疫苗 (冷冻保存) 和进口疫苗 (冷藏保存) 从冰箱中取出后立即注射会对犬造成刺激, 致使犬的局部毛细血管收缩, 从而影响犬对药物的吸收。正确方法是: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 置室温下5~10min或用手预温2~3min后再注射[6]。
4 母源抗体的影响
母源抗体是幼年犬只通过胎盘、初乳从母体所获得的一种抵抗外来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抗体。母源抗体具有双重性, 即母源抗体对幼年犬只有保护作用, 但也会影响幼年犬只的免疫效果, 高水平母源抗体能中和疫苗中的抗原, 使疫苗的效价降低或失去免疫力。
犬只仅从母体获得5~10%的IgG, 母源抗体主要靠生后初乳获得。通过初乳仔犬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在生后36h内就可上升到母犬的70~80%, 从而获得被动免疫[7]。由于种犬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异, 以及种犬所用疫苗的不同 (所诱导的母源抗体滴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 造成不同来源的幼犬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幼犬均固定在相同日龄进行首免, 母源抗体过高的幼犬反而可干扰疫苗的免疫应答, 而母源抗体过低的幼犬则可能因为无法中和侵入机体的病毒而感染发病。即使是来自同一只母犬的幼犬由于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滴度也不完全一致, 所以若采用固定的首免日期及免疫程序, 而忽视了母源抗体存在的问题, 则同样会干扰疫苗免疫应答, 导致免疫失败。
5 犬只自身存在的免疫缺陷
犬因遗传、疾病、营养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器官受损, 或脾脏、淋巴结、胸腺等免疫器官发育不全, 免疫系统先天性不足, 从而使其淋巴细胞的功能受到破坏, T或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缺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 往往导致疫苗注射后得不到可靠的保护和免疫后发生并发症,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如先天性IgA缺乏症[8]。
犬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的缺陷, 往往导致疫苗注射后得不到可靠的保护或免疫后发生并发症。特别是一些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等都可引起免疫抑制。犬瘟热病毒有破坏脾脏、淋巴结和骨髓中淋巴组织的作用。犬细小病毒对骨髓和淋巴系统有亲和性, 具有部分的持续性免疫抑制。美国学者Steren在1982年研究证明, 以犬瘟热病毒疫苗免疫过的犬受到犬细小病毒感染后发生免疫抑制, 结果发生脑炎型犬瘟热[9]。
6 犬只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机体才能有效地对进入机体的疫苗抗原产生积极的免疫应答。
6.1 犬只的体温
在犬的免疫过程中,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犬的体温。体温变化可以影响免疫反应。犬的正常体温为37.5~38.5℃, 体温变化可以影响免疫反应。体温偏高时, 注射疫苗可引起临床症状, 体温过低时能使犬的细胞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并影响抗体的产生。因此, 体温过高, 过低都可能导致免疫的失败。
6.2 犬只的营养水平
与免疫力有关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变化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功能的发挥, 改变免疫力和抵抗力。营养不足或过量均会响免疫力, 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10]。
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动物淋巴器官的萎缩, 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 导致体内的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 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蛋白质缺乏时会影响到抗体 (免疫球蛋白) 的合成, 导致犬只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去中和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锌是20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 是保持免疫系统完整性的必需微量元素, 缺乏时会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减少和抗体水平下降;硒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生成。孙先忠报道, 低硒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Hurley (1959) 报道, 缺硒时白细胞GsH-PX活性很低, 白细胞杀死微生物能力降低。硒与动物的免疫机能关系密切, 它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合成[11]。由以上所列举的几种营养素对犬只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见:犬只的营养水平高, 营养结构均衡, 是保证犬只在接种疫苗后能够产生确实的免疫效果的必要条件, 是影响犬只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且容易忽视的因素。
6.3 亚临床感染或处于潜伏期
亚临床感染或处于潜伏期、免疫阴性期感染强毒, 在接种后往往会诱发疾病。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血液中的病毒有效, 对已进入细胞的病毒无效。当犬在接种疫苗时, 可能已经处于疾病的潜伏期, 此时接种疫苗后往往在短期内发病, 这样, 疫苗免疫反而成了促使犬只发病的因素。
6.4 寄生虫感染
犬在注射疫苗期间患有寄生虫病, 也会影响免疫系统, 降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体内外寄生虫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应激状态, 近来已证明, 某些寄生虫 (如犬毛囊蠕形螨) 可能是直接的免疫抑制物。当犬只体内或体表有大量寄生虫寄生时, 会引起犬只的营养状况不良, 抵抗力下降。寄生虫感染时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也会导致局部的感染从而致使犬只的健康状况不佳, 影响疫苗免疫的效果。
7 犬只的饲养管理不当
7.1 应激状态
饲养密度高, 通风不良, 环境潮湿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犬只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从而可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 对巨噬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并增加Ig G的分解代谢。因此, 在犬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接种疫苗就会减弱犬的免疫能力, 导致免疫失败。另外, 当犬只处于恶劣的生活环境状态下时, 为了维持生存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及能量储备, 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 这些都不利于机体在疫苗接种后产生优质足量的抗体。
7.2 环境卫生状况
环境卫生状况不良, 犬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在使用疫苗期间动物已受到病原的感染, 这些都会影响疫苗免疫的效果, 导致免疫失败。实践中发现, 即便是经过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的动物群体, 只要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存在, 也会有诱使机体发病的可能。
8 其他因素的影响
8.1 药物干扰
8.1.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有的养殖场 (户) 为了防病治病, 在免疫接种期间或使用前后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 这些药物不仅能杀灭进入机体的弱毒活疫苗, 使疫苗抗原数量减少, 而且其中的一些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 (环磷酸胺和硫唑嘌呤) 以及性激素等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 影响淋巴因子和免疫抗体的生成, 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进而削弱机体的免疫力, 导致免疫失败。
8.1.2 化学消毒剂的不合理使用
接种期间或接种前后使用化学消毒剂带体消毒, 犬只经口、鼻等吸入消毒药, 产生与抗菌药物类似的影响。
8.1.3 使用抗病毒药物
目前应用的犬苗均为弱毒活疫苗, 抗病毒药物可使疫苗的活性降低甚至无效, 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8.1.4 左旋咪唑的影响
左旋咪唑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低剂量 (1kg体重3mg以下) 时可增强免疫效果, 而大剂量应用可造成免疫抑制。一般幼犬注射疫苗前都首先进行驱虫, 而幼犬驱虫剂量达到15mg/kg时, 往往会造成免疫抑制。因此, 幼犬注射疫苗期间应避免用左旋咪唑驱虫, 以防干扰免疫。
8.2 高免血清的影响
有些未做过免疫的犬只在进行长途运输之前, 或刚购入的新犬只往往会注射一定量的高免血清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这是一种人工被动免疫方式。注射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时, 应间隔2~3周后再做免疫。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会抵消一部分疫苗抗原, 导致机体产生较少的抗体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8.3 诱发感染因素
诱发感染会降低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感染组织可以刺激干扰素干扰疫苗毒的复制或产生免疫抑制。Krakowka S等发现, 3周龄的犬接种CDV (犬瘟热病毒) 疫苗的同时感染CPV (犬细小病毒) 能诱发犬瘟热。
8.4 麻醉的影响
全身麻醉特别是吸入麻醉抑制免疫功能, 但Kcug和Web-stcr发现尽管体外淋巴细胞的刺激因子降低, 但是麻醉和手术对犬瘟热疫苗的抗体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8.5 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
犬只机体在疫苗接种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 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 就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造成免疫失败。
参考文献
[1]孙洪升.动物疫苗的保存使用及免疫操作[J].养殖技术顾问, 2008 (2) :92.
[2]蔡盈库.狗狗医学百科[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329.
[3]陈富强.犬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畜禽业, 2008 (8) :57-58.
[4]崔治中.崔保安.兽医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240-243.
[5]孙洪升.犬疫苗应用误区[J].四川畜牧兽医, 2007 (8) :46.
[6]吴杰.犬瘟热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 2006 (7) :47.
[7]高照梅.犬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 2008 (2) :21.
[8]王春华.犬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及相应的防疫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 (2) :23-24.
[9]曹锦和.犬营养与免疫的关系[J].警犬, 2003 (2) :21.
[10]郭淑萍.犬的疫苗与接种问题[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9, 34 (4) :48.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推荐阅读:
矿业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09-26
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的案例10-07
城市环境问题原因07-24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调查研究05-28
环境污染主要原因06-08
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06-20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反思10-11
关于家乡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06-13
城市环境卫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6-05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环境问题探讨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