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精选9篇)
成立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领导班子的通知
学校大队部、各中队:
为了加强领导,切实搞好我校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工作,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校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使学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特成立以下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领导小组。
组长:刘祖灿(校长)
副组长:阎光环(教务主任)
成员:熊树兰、叶红、杨益丹、蒋 萍、康钦敏、黄殿芬、邓代敏、雷荣斌、夏方超
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熊树兰(负责)、叶红、杨益丹、黄殿芬
荣昌县河包镇德和小学
验收会上, 公司副总经理黄进就开展创建州级文明单位活动, 促进企业有效发展, 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实事求是地向验收组作了详细汇报, 并表示将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为契机, 把创建工作融入公司各项工作中, 谋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武警阿坝支队表示, 阿坝联通与武警阿坝支队开展共建以来, 双方开展了互上党课、经验技术交流、节日慰问等一系列以“三个文明”为主题的共建活动, 密切了党群、干群、警民关系, 加深了相互间的友谊, 凝聚了人心, 共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验收组在听取汇报工作之前, 通过现场测试、员工座谈、查阅档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公司创建州级文明单位工作各方面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档案管理;文明创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142—02
近年来,随着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益重视,文明创建档案大量产生,文明创建档案的管理是每一个参与文明创建的单位都要面对的重要工作。目前,关于文明创建档案的管理尚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统一标准等。本文试就文明创建档案的管理谈一谈个人看法。
一、文明创建档案的产生和意义
文明创建档案产生于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是记录创建单位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创建活动、工作业绩、内部管理、综合治理、事业发展等等各方面的原始资料,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创建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以河南省为例,《关于省级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办法的规定》(豫文明[2003]13号)规定,省级文明单位考评程序是:(1)组织群众评议。(2)组织考试测验。(3)查阅档案资料。(4)实地考察。因查阅档案资料是文明单位考评程序的重要环节,所以各创建单位对于文明创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都比较重视。一个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下来,会形成大量不同种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料。
从小处而言,文明创建档案不仅是检查考评一个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文明单位创建能否成功,而且对于创建单位今后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与发展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大处而言,一个单位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个单位的文明创建档案综合起来,可以反映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历程,对于今后社会研究、编史修志等具有一定查考价值。
二、文明创建档案的管理
1.文明创建档案的收集。根据各级文明单位评选标准,文明创建工作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创建单位业务工作、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文明创建档案的收集范围也包括单位日常工作和管理各个方面的各种资料。当然,涉及到保密的文件资料除外。收集范围主要包括:单位领导班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会议记录;成立或调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文件;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关的规划、计划、总结、简报、制度等;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的相关文件资料、影像资料等;综合反映单位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的文件资料;获得各类奖励、荣誉称号的文件、证书、奖杯、奖牌等。
做好文明创建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做好文明创建档案管理的基础。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的各类资料,只有及时收集并妥善、規范管理起来,才能形成档案,否则,只能是散放在各个角落的一些资料、文件,时间长了,很可能会毁损、遗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文明创建资料的收集要立足日常工作,做到及时、全面。比如,在召开会议之后,要及时收集领导讲话的文字稿和录音资料、会议文件资料、会议现场的照片、录像等;举办文体活动前后,要注意收集举办活动的通知、参加活动人员报名表、活动分组名单、比赛成绩表、表彰文件以及活动时的影像资料等。
2.文明创建档案的分类。文明创建档案从材质上可分为纸质档案、影像档案、音频档案、实物档案等,以纸质档案为主。影像档案、音频档案、实物档案等因数量相对较少,可以作为纸质档案的补充,标清内容、形成日期等要素,单独存放即可,不必再分类。纸质档案的分类,首先按照年度分开,各个年度内可以结合文明单位评选条件及本部门工作实际进行。比如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档案,参照省级文明单位的六项评选条件,可以分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管理”、“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内外环境建设”、“内部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等六大类,每大类下面,再根据活动和工作开展情况细分若干项,一个年度的每一项就可以作为一卷,年度工作结束后进行整理。如“文明创建活动”类,下面可以再设立“体育比赛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共建”、“文明科室创建”、“文明家庭创建”等等。如果某一年度中按照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开展了一项专题工作(活动),这项工作(活动)形成的档案可以作为单独一项归入相应大类。比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关档案资料,可以归入“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类。
3.文明创建档案的整理与保管。文明创建纸质档案可以参照文书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整理,做到规范整齐,查找便捷即可。每卷内按照重要程度结合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打印卷内目录、编页码、装订成卷。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档案盒,几卷装入一盒,便于档案的取放,也有利于档案的保护。文明创建档案有别于文书档案,它是专题反映一个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的档案,宜作为专题档案进行管理。由于文明创建档案涵盖单位工作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档案内容上可能与文书档案有重复的地方,但为了保持文明创建档案的完整性,有些文书档案中已经存档的文件,文明创建档案中也需要保存。不同种类的档案,因其材质不同,对保管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影像档案、音频档案等,要注意防磁、防尘、防重压等。实物档案如奖杯、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等,要正确放置,保持其原有形态。文明创建档案一般只作为长期卷保管,达到一定年限后,再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是否继续保存。
三、几点思考
鉴于目前各级各单位文明创建档案日益增多、而其管理方法缺乏统一规定的现状,各级精神文明创建主管部门应联合档案管理部门尽快出台有关文件,对文明创建档案的管理和移交等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以防宝贵资料的散失、毁损。各级文明办在每年检查考核结束后,可以选取创建工作成效突出、具有本地区代表性的若干单位的创建档案,作为文明单位管理档案的补充,统一保管;也可以由文明办择优向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移交,作为反映一个城市或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
创建区级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分工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文明程度,确保创建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企业发展。现成立如下机构开展具体工作。名单和分工如下:
组长:****(**经理)全面负责规划、制定、落实、指导、检查
创建工作;
副组长:****(**主管)协助组长负责与办事处有关工作人员的联
系与沟通,确保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负责实施过程中文明组室创建和员工活动落实、厂区环境创设及治安保卫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成员:****(管理员)负责公司大型活动策划、实施和思想建设
和道德建设工作;
***(***部长)负责主管/领班及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支部纪检廉政建设工作;
****(**主管)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所有活动的安排; ****(***主管)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
****(***部长)负责活动其间的摄影工作,包括图片资料的收集等;
****(***主管)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装订;
****(***主管助理)协助组长副组长开展工作。
创建活动的具体负责人是***(电话:************),各成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请与****汇报联系。
****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职责:主持学校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负责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副组长:(德育副校长)职责:负责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方案设计,具体实施。组 员:(副校长)(教学副校长)
(工会主席)(德育主任)职责:德育工作
(教导主任)职责:教学管理工作
(教务主任)
(总务主任)职责:负责文明校园创建后勤保障、学校帐目管理、财务公开等工作。
(办公室):(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职责:负责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工会副主席)(专干)
职责: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具体执行,宣传氛围,资料收集整理。
同志们:
今天把领导小组的各位成员及各镇党委书记召集到一起,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巩固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家知道,我市的村屯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应该说,大家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整体的镇容村貌都有了明显好转,崇尚文明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市城乡的统筹发展还不够均衡,特别是农村整体面貌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下面,就如何抓好此项工作,讲五点意见。
1、必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当前,对于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不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概括起来有“三个难”:一是群众组织动员难。由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细致,致使有的事说了多次,群众不愿意干,干部没办法,特别是一些需要群众出资出力的事情,很难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二是个别现象处置难。干部管理的手段弱化,导致一些人我行我素,特别是对少数阻碍工作的群众,态度粗暴了不行,而其又不把干部放在眼里,不把集体放在心上,正气受阻,邪气蔓延,干部干着急没办法;三是集体没钱干事难。近些年,村集体的收入渠道几乎没有了,有些干部想为村里干些事,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这三个“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干工作或干不好工作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难”的思想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干部还存在传统的思维方式:怕麻烦不去做更深更细的思想工作;怕失权没有真正发动群众开展村民自治;怕得罪人不敢实打实硬碰硬。这就使农村卫生整治工作出现了支差应付、一阵风的现象;出现了标准低、不彻底的现象;出现了不拿制度、不找办法的等、靠现象。这种思想必须纠正过来。我们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重要工作。首先,搞好生态文明村创建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环境卫生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志谁也不愿意我们农村的广大群众生活在破砖烂瓦乱堆、塑料袋乱飞、生活污水乱流的这种脏、乱、差的环境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不见的疾病,也是由于卫生环境差、卫生习惯不好引起的。卫生工作做好了,有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为我们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又对我们的工作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核心内容,是新农村新面貌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要抓好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以此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群众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其次,搞好生态文明村创建是树立形象、体现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好生态文明村创建的环境卫生,从大的方面说是党的执政能力在群众身边最直接的体现,具体来讲就是看在座的每一位干部特别是各镇的领导干部工作水平怎么样、工作能力怎么样。抓生态文明村创建的过程,就是我们领导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的过程,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农村的环境卫生好了,整体形象也就好了,外边来个亲戚朋友、来个客商,看到我们的农村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们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彩。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时刻要反思自己,我们为官一任,总得为老百姓干些什么事,让他们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评价。目前,有些单位的领导总以为搞创建是市里的事,是各镇的事,与己无关,上面推一下就动一下,有时没办法就敷衍了事,工作起来很被动。我看这种思想很狭隘,我想在我们领导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农村,或者父母亲人现在依然在农村。那么,既然农村这块土地哺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为其付出些艰辛和汗水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无论各镇领导干部还是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要有干几件漂亮事让老百姓看一看的责任意识,真正把农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效果。
2、必须建立机构,加强领导。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镇、各成员单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该项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整建结合,标本兼治,努力在确保农村环境卫生长治久洁上动脑筋、下功夫、见成效。从我们以往卫生整治好的村的情况看,凡是卫生整治工作抓得好的镇村,都建立了机构,抽调了精干人员抓工作落实。今年,各镇、各成员单位还要切实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摆到重要
议事日程,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做到责任、经费、人员“三落实”。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要经常性深入各镇村,帮助谋划思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镇主要领导每周至少两次逐村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包片、包村干部要经常深入村屯,和村干部一道深入群众,甚至要深入到每一条街巷,发现问题,督促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围绕生态文明村创建要求,结合本
单位工作特点,整合力量,强化落实。通过由城到镇,由镇到村、由村到户,形成合力,上下联动,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3、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如果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效果不好、不能坚持持久,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工作不够深入。应该说,对于这类活动群众发动的越充分,其工作效果就越明显,成效也就越显著;群众工作越深入,我们的工作推进就越顺利。不少干部认为群众难发动,有顾虑,尤其是在做群众思想工作上,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本应群众受益的事,群众都不理解、不支持,增加了工作难度。在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中,一说搞卫生,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干部参与多,干得多,而老百姓很少参与,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也有的动员几个干部搞一下突击,一阵风。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好,给群众造成的印象也很不好。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不是临时动员几个干部、找几个人突击一下就能搞好,更不能保持长久,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来把村里的卫生清理好、维持好。发动群众,老办法不是不管用,关键是我们用不用。宣传造势必不可少。就是各镇村要通过张贴拦街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让群众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包村包片、包街包户,发送宣传材料,发送整改通知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要更加注意教育引导。对暂时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个别群众,干部要先上门做工作,让他参加村里召开的环境卫生整治会议,自己提意见,说一说该不该清、怎样清、什么时候清。还可以让他的亲戚朋友去劝说、让街坊邻居去做工作,也可以在村里醒目处排个先进后进表,表现好的上光荣榜,不好的上黑名单。镇里的主要领导和村干部要敢于唱黑脸,敢于碰钉子,敢于抓工作。碰掉一个钉子就树立一次威信,就推动一片工作,就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真不行的话,多组织几个机关干部一块到家做工作,必要的送达整改通知单,并要求在通知单上签字,为下步处理提供依据。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90%以上的群众是通情达理的,要相信群众的觉悟。通过我们深入细致,甚至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人人都来关注、都来参与、都来动手,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有一个大的改善。
4、必须明确标准,强攻突破。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目标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强攻突破,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目前,《××市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实施方案》已经下发,各镇、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以达到整治标准,适宜操作为原则,根据各村的经济情况、村屯的大小和基础情况合理落实整治任务,重点在“××××”上狠抓落实。具体讲,在“××”方面,改路的重点就是要对各村内的道路进行铺设维修,争取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改水的重点就是要做好水源地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确保水井周围三十米之内无厕所、垃圾等污染源;改厕的重点就是要针对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垃圾池和户厕改造工作,做到既要美观实用,又要改一户合格一户。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要遵守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决不允许给镇村造成新的债务。要坚持以镇村和农民自投资金为主体,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搞好镇村硬件建设,这样既可以化解矛盾,还可以提高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在“××”方面,重点就是要对违章占道、堆放垃圾死角、私搭乱建、乱堆柴草等现象进行彻底清除。但必须落实好村边沟渠和村内沿路两边的垃圾管理,决不允许在村边河道和村内沿路两旁倾倒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要统筹安排好时间,处理好集中整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坚决杜绝占用农时强化整治现象的发生。在“××”方面,文体部门要抽调骨干力量深入镇村,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并要长期坚持下去,逐步形成农民群众参与其中的文化氛围,避免出现“人走茶凉”的弊端;农业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畜禽防疫讲座等活动,让科学的思想扎根农村,把先进适用的技能带给广大农民,真正为广大农民送上一份科技“大礼”;卫生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农村居民健康消费,倡导科学文明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展健身活动,增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其它成员单位也要发挥自身作用,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柴草出村工作,大量柴草必须清理出村,并在指定地点堆放,坚决消除火灾隐患;精神文明办要围绕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让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爱卫办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农村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农民健康意识,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妇联、团市委要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村妇女、青年团员,积极投身创建活动,要为创建活动献技出力,要对创建成果进行义务管护。总之,各成员单位都要积极发挥作用,在其位,谋其政,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真正把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5、必须健全机制,强化执行。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在加大督查力度上下功夫。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坚持经常深入到各镇进行检查,抓先进、促后进,对行动好的镇村进行表扬,效果差的予以批评,做到完成一镇验收一镇,并将阶段性情况及验收考核结果在《××督查》和电视上予以曝光;各镇村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把环境检查评比内容具体细化、量化,并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评比活动,每周向市委督查室上报一次进度。要建立健全宣传机制,在拓展舆论覆盖的广度上下功夫。各镇、各成员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文明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各新闻单位要在全社会营造强烈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对于好的典型,要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此带动面上工作,实现整体推进。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奖优罚劣上下功夫。要将创建活动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列为文明单位、文明镇(村)、先进党委(党支部)评选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市委、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一、以目标为指引, 加强思想引导, 提高推动发展的凝聚力
支行党组以打造一流的领导班子为核心, 以建设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根本, 以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为落脚点, 不断在提高领导班子决策力、执行力上下功夫, 不断在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上寻思路, 不断在提高业绩层次上投力量,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支行获得了2006~2008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在此基础上, 支行党组确定了2009~2011年度争创全国级文明单位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 关键是要统一思想, 并落实到行动上。为此, 支行党组多次利用行务会、职工大会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发动, 创建动员。一是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建设一流基层央行的目标后, 各股室都在奋力赶超、努力跨越, 争创一流已经在支行内蔚然成风。在这种形势下, 思想观念不解放, 工作局面不打开, 就会被形势发展所淘汰。为此, 支行党组要求干部职工, 必须正视现实, 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理念,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做好、做深、做实各项工作, 不断提高业绩水平。二是查找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思想上, 广大干部职工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化, 思路需要进一步拓宽, 勇气和魄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在素质上,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工作洞察力、敏锐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在工作上, 发展的成果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三是全行干部职工要在支行党组的领导下,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多出工作成果, 在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谱写新的篇章, 在推动支行发展中, 实现人生价值和个人发展。
二、以创新为核心, 加强知识学习, 提高推动发展的竞争力
推动事业的发展, 实现一流的目标, 关键要掌握争创一流的本领和技术。为此, 支行党组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 各股室、各部门要以推进金融创新为切入点, 结合实际, 积极推进“窗口指导”、信贷政策实施、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工作创新, 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制, 改善信用环境, 增强对资金的吸引力。2009年以来, 支行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山区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 通过将辖区建设规划和企业经营动态有选择地及时向各商业银行通报等手段,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支柱产业、优势企业的信贷投入, 优化了信贷结构。截止2010年10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963873万元, 比年初增加792983万元, 增长19.01%;各项贷款余额为2591233万元, 比年初增加445726万元, 增长20.77%;通过创新促进一流基层央行机构建设, 使支行在全辖有位置、有分量;通过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使支行在地方有话语权、有影响力, 组织各股室进行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及分析、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辖区内传导效应的调查、基层央行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重点分析等方面的调研。在加强调研的同时, 支行党组注重加强培训工作, 增强干部职工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采取“走出去”方式, 一是选送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参上级行组织的培训、学习。二是参加中支组织开展的国库会计、支付结算等培训。三是围绕“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经济发展”的业务竞赛活动, 稳步有序地推进各项业务竞赛活动, 形成“党组领导, 工会牵头, 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以创新为核心、以业务为重点、以服务为根本, 积极参加各项业务竞赛活动, 在支行掀起了群众性竞赛活动高潮, 并在竞赛中获得了多个个人和集体奖项。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 提高了干部职工履职能力, 适应了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 同时, 也激发和调动了干部职工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借助网络开展自学的风气已经形成。
三、以业绩为标准, 加强考核激励, 提高推动发展的激发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创建工作中, 支行党组注重加强外因的催化作用, 不断激发内因发生质变。一是确立考核评价的根本标准。以业绩作为评价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这一标准, 部门、专业、员工查找与先进差距、找到短板, 着力改进。同时, 客观分析自身优势, 结合实际, 创新亮点、推出特色、打造精品。在货币政策方面, 着力围绕地区特点做文章, 深入调研, 研究制定扶持、推动农业、中小企业等政策措施, 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抓住新昆明建设契机, 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 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巩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果, 继续扩大信用体系建设范围, 提高辖区信用建设水平。在金融服务上, 健全制度, 加强约束, 促进规范, 同时, 将文明服务纳入对窗口服务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外树立基层央行良好服务形象。协调各金融机构, 配合开展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引导各金融机构结合社会需求, 大力创新金融产品, 改善金融服务水平,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选树典型, 正面激励。挖掘总结宣传在部门、专业工作开展中, 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树立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有业绩的优秀骨干, 为推动支行工作深入开展,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三是积极组织“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开展向贫困学生、地震灾区、干旱灾区捐款。
四、以党建为抓手, 加强整体推进, 提高推动发展的持续力
按照围绕一流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一流的工作要求, 支行党组以党的建设涵盖全部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 通过党组领导决策、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 把宏观调控、微观服务、内部管理等工作贯穿其中, 以党的建设促进工作开展, 以工作开展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研究制定的《西山区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得到了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推动了信贷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发挥党支部、党员中坚力量作用。开展评选表彰优秀行员、先进工作者, 在全行营造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标杆, 激发了人人学习、人人调研、人人出成果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三是严格财经纪律和劳动纪律, 狠抓劳动秩序和会议纪律, 每天上下班由行领导轮流值班并严格打考勤, 强化职工制度意识, 确实做到了严格、科学化管理。建立长期治理, 防范有效, 责任追究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工作机制, 从“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高度, 把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建设作为2010年的重点工作积极进行推进。
在创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性和内涵理解还不深不透, 认识还不够一致, 有些干部职工认为文明单位建设是行领导或是主管部门的责任, 还没有使积极参与创建变成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二是由于办公楼拆迁, 新租用的办公地点小, 给创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 支行高度重视, 认真对照检查,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在创建活动中, 支行全体干部职工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 经过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 支行将继续立足本职, 持之以恒地把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缜密细致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 推动支行创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认识要提高。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对单位整体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农信社要通过学习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研讨等方式,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了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当作是在为企业注入灵魂、树立形象、增长后劲的有效方式。
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要健全。为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有力开展,基层农信社要成立专门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并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使创建工作与存款、贷款、收息、清收盘活等农信社中心工作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定位要准确。一是根据职责需要定位文明单位创建的内容和内涵,要和基层农信社服务范围相符,体现基层农信特色;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变成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来;三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基层农信社广大干部职工的内心深处挖掘、探索原因,提出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四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员工重新认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深远意义。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以自身工作丰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内涵;五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加强岗位培训,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职称考试、资格认证考试,组织员工开展读书活动和各类知识竞赛,建设一流学习团队,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创建和谐农信。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机制要完善。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和优化文明单位工作、业务工作、绩效考核等各项工作的关系,坚决剔除检查评比工作中重复的部分,严格考核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更要侧重于各项业务和服务工作;二是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围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充分体现广大员工按劳分配、按劳取酬的公平、公正利益,体现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总抓手地位。
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载体要丰富。一是制定党建工作学习计划,增强理论基础。定期组织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党的纲领、文件,努力提高党员思想素质。二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壮大党员队伍。每年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党章、学党史、温誓词,继续开展以“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同时,落实“三大工程”,在全辖实行信贷服务五公开(贷款条件、程序、利率、审批时间和办贷人员),定期对外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有效杜绝不良现象发生,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四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行演讲比赛、岗位责任制检查等项工作,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使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五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引导个人自学、举办辅导讲座、开展谈心活动、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职工生活实际问题等多种形式,不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有效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坚持把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作为陶冶干部职工情操,加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七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对营业网点规范管理,统一实行晨会制度,配备大堂经理,聘请专业人员开展规范化礼仪培训,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力改善一线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在进行营业网点改造的同时,深入开展“五小建设”(小伙房、小浴池、小活动室、小卫生间、小宿舍)为主要内容的员工关怀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营业网点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
和先进协调组织的决定
近年来,全国各级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家庭美德建设,创建和谐家庭,提高广大家庭综合素质出发,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构筑示范网络,拓展工作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五好文明家庭和先进协调组织。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家庭美德、学习先进家庭典型的良好氛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决定,授予刘秀平等100个家庭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光荣称号,授予赵寰等1000个家庭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光荣称号,授予北京市等10个省、直辖市协调小组省级先进协调组织荣誉称号,授予北京市海淀区等33个地(市、区)县协调小组基层先进协调组织的荣誉称号。
希望全国广大家庭认真学习受表彰家庭的先进事迹,自觉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推进未成 年人家庭道德实践教育,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美德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家庭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希望全国各级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组织认真学习受表彰的先进协调组织的工作经验,加强对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领导,不断赋予创建活动新的时代内涵,使创建活动更具时代性、广泛性和参与性,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1、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名单
2、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名单
3、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省、地(市、区)县级先进协调组织名单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 2005年11月25日附件1:
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北京市
刘秀平家庭
天津市
陈 卫家庭
河北省
王宝珍家庭
山西省
安兰娥家庭
内蒙古自治区玉 荣家庭
辽宁省
臧立君家庭
吉林省
项文儒家庭
吕英绵家庭孙耀芳家庭王晓红家庭史先玲家庭魏荣涛家庭白晓冬家庭高淑琴家庭 纪清远家庭 钱玉珍家庭 袁玉文家庭 杨春霞家庭 张良芳家庭 李文哲家庭 3
黑龙江省
齐佳民家庭 李敬彬家庭 呼凤云家庭
上海市
刘学根家庭 周亮然家庭 赵东元家庭
江苏省
韩汝芬家庭 吴胜东家庭
浙江省
陈筱渝家庭
安徽省
陈 杰家庭
福建省
林 榕家庭
江西省
李金梅家庭
山东省
夏季亭家庭 王平家庭
牟惠娟家庭 励顺良家庭 李 琦家庭 林瑞班家庭 朱丽萍家庭 张永堂家庭 4
王金凤家庭 张宪洪家庭 陆继兰家庭曹正洛家庭 刘晓燕家庭 张同强家庭
河南省
崔 敏家庭 吴新芬家庭 李 群家庭
湖北省
孙开林家庭 陈 萍家庭 毛建东家庭
湖南省
宋先钦家庭 彭善荣家庭
广东省
屈良鹄家庭 刘小毅家庭 杨 杰家庭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梁启波家庭
向 荣家庭
海南省
周运方家庭 吕春容家庭
重庆市
秦大伦家庭 邓广琼家庭
四川省
何尚会家庭 冯元杰家庭 贵州省
晏跃雄家庭 叶吉惠家庭 李建珍家庭 梁凤梧家庭 宋国平家庭5
文小春家庭 岑燕明家庭
云南省
董德汉家庭 孙 琴家庭
西藏自治区
大明珠家庭 旺 珍家庭
陕西省
丁树文家庭 王 蕊家庭
甘肃省
王晓霞家庭 戚德文家庭
青海省
陈 静家庭 陈有郡家庭
宁夏回族自治区
闫世杰家庭 马爱香家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艾买尔〃沙依提家庭 王新德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张新华家庭 中直机关
任广振家庭 朱兆立家庭 田桂明家庭 黄素芬家庭
中央国家机关
王晓峰家庭 申保珍家庭 王旖旎家庭 姚淑华家庭 郭金兰家庭
解放军总政治部
安海林家庭 刘二明家庭
王义夫家庭 王明军家庭 7 附件2:
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北京市
赵 寰家庭袁 放家庭李金香家庭王国全家庭施金娥家庭张 凯家庭刘德泉家庭张翠霞家庭宋卫东家庭刘爱红家庭石玉增家庭 天津市
王彩云家庭井春玲家庭翟润芝家庭李亚丽家庭李 瑞家庭吴凤贤家庭张满成家庭张 光家庭
潘树枫家庭 郑桂顺家庭 杨振环家庭 李 伟家庭 周长亮家庭李春生家庭陈宝忠家庭 刘连蕊家庭 杜黎彬家庭李淑秀家庭张凤清家庭 谭富友家庭 张庆芳家庭 彭秀云家庭 王淑云家庭 于 文家庭 穆 桦家庭 刘绍仁家庭 贾尊胜家庭 姚金玲家庭
孙春红家庭 崔淑敏家庭
李俊兰家庭
王学武家庭
杨 颖家庭
高雅娟家庭
纪玉成家庭
王宏杰家庭 李广英家庭 董作珍家庭 刘文利家庭 王宝茹家庭 张万秋家庭 赵绍军家庭 杨乃林家庭 王兆杰家庭
赵 柱家庭 赵文英家庭 冯相苓家庭
河北省
闫福顺家庭 蔡 轲家庭 赵世枝家庭 赵秀红家庭 张文中家庭 刘项芬家庭 杨广文家庭 李秋华家庭 王海儒家庭 罗静超家庭 陶文元家庭 李惠生家庭 郭启明家庭 段志芹家庭 杨玉兰家庭
山西省
裴秀芳家庭 吴增玉家庭 田永平家庭 马润英家庭 马荣先家庭 云玲凤家庭 董兰亭家庭 纪锦河家庭
内蒙古自治区李则平家庭 杨树生家庭
西树忠家庭 董艳华家庭 彭德凤家庭 林秀贞家庭 谢风芹家庭 李胜茹家庭 李建荣家庭 李银娟家庭 李祥风家庭 郭壮武家庭 李志军家庭 田 晓家庭 田淑珍家庭 郑 晔家庭 银 钱家庭 李文学家庭 孙雪莲家庭 刘会林家庭 向雪琼家庭 刘贵森家庭 陈翠芹家庭 康辰香家庭 郭福贵家庭 许世奎家庭 李艳平家庭 韩玲梅家庭 邢利民家庭 李翠玲家庭 杨 刚家庭 陈玉梅家庭 哈 斯家庭 朝克图家庭 郑贵荣家庭 包晶格家庭 李贺茹家庭 云桂萍家庭 张乌力吉家庭 孟繁章家庭 谢晓芬家庭 曹 英家庭 云曙碧家庭 韩 霜家庭 包桂英家庭
辽宁省
许树文家庭 王善智家庭 徐海清家庭 曲桂清家庭 张仕财家庭 孟凡伯家庭 张春雷家庭 王秉德家庭 金淑兰家庭
吉林省
丁树达家庭 夏治国家庭 张崇喜家庭 郝桂贤家庭 张树香家庭 徐春民家庭 高桂珍家庭 姜 利家庭
罗 刚家庭 罗连军家庭 王桂珍家庭 王太玉家庭 崔玉祥家庭 范守贵家庭 孙显波家庭 刘凤荣家庭 邱万成家庭 金惠茹家庭 王世绪家庭 王淑兰家庭 谭 海家庭 陈永梅家庭 张淑杰家庭 郭秀莲家庭 张秀玉家庭 袁 辉家庭 王 影家庭 胡福玲家庭 李玉珍家庭 陶密密家庭 谢严森家庭 姚秀云家庭 崔国华家庭 凡文博家庭 王世歆家庭 周长林家庭 安延庆家庭 谭闰英家庭 高玉珍家庭 祝瑞雪家庭 10 黑龙江省
姜春梅家庭 江显埠家庭 李文杰家庭 李桂琴家庭 毛培先家庭 林永祥家庭 麻晶莉家庭 蔡炳龙家庭 何建勋家庭 夏云涌家庭 田秀明家庭 王军文家庭 赵来金家庭 高明义家庭 张哲峰家庭 何笑琴家庭 胡 伟家庭 李秀梅家庭 宋新生家庭 于 刚家庭 李常本家庭 冯黎光家庭 杨宗英家庭 朱庆东家庭 马永利家庭 吴晓龙家庭 邵玉琴家庭
上海市
施锡安家庭 崔鹏飞家庭 王中伟家庭 王金宝家庭 潘引仙家庭 李 莲家庭 王振柱家庭 赵德珉家庭 龚建琴家庭 刘含芬家庭 李广仁家庭(台湾)王一后家庭 樊绍栋家庭 陆玉妹家庭 葛明铭家庭 艾维那家庭(印度)忻月萍家庭 彭翠娣家庭 汪国仙家庭 陈杏娟家庭 杨 静家庭 曹培基家庭 翁锦华家庭 尹金龙家庭 张桂珍家庭 吴春妹家庭 许国屏家庭 陆婉根家庭 陈培民家庭 阮光页家庭
江苏省
陆长梅家庭 骆海林家庭 施兴凤家庭 周建松家庭 陈友鹤家庭 郝荣菊家庭 权 颖家庭 席如英家庭 顾 芗家庭 钟 绍家庭 王 生家庭 陆汉萍家庭 钱恩英家庭 王浩敏家庭 尹 磊家庭 周耀武家庭 尹小平家庭 蒋爱祥家庭 汪 玲家庭 李怀德家庭 李家旺家庭 王羊山家庭 周国平家庭 冯 岩家庭 王 曙家庭
浙江省
饶曙光家庭 成祖德家庭 王学朝家庭 董有生家庭 黄金雅家庭 潘惠孙家庭 叶安甫家庭 颜巧平家庭 留建飞家庭
安徽省
汪永恒家庭 刘安军家庭 陈根木家庭 陈良云家庭 高淮成家庭 吴翠珠家庭
曹 琳家庭 金顺祥家庭 裴仁治家庭 李志伟家庭 方向明家庭 盛国娟家庭 辛玉琴家庭 殷桂兰家庭 胡卫明家庭 杨彩兰家庭 潘龙林家庭
孙士全家庭 黄竹平家庭
徐水红家庭
虞 力家庭
窦桂芳家庭
陈嫩华家庭 王洪高家庭 缪惠新家庭 田元兴家庭 金招娣家庭 程 华家庭 钱水娟家庭 吴松林家庭 曹华芬家庭 马文俊家庭 陶 薇家庭 宋根保家庭 唐世龙家庭 左 华家庭 王勋才家庭 汪文清家庭
程明香家庭 孙大秀家庭
陈爱琴家庭 刘发明家庭
钱荣斌家庭 姜风清家庭
崔居秀家庭
王小琪家庭
福建省
黄瑞杰家庭 林善昌家庭 滕生淦家庭 曾清泉家庭 刘豆花家庭 黄荣辉家庭 韩 建家庭 林丽芸家庭 赖永兴家庭 陈忠和家庭 杨海峰家庭
江西省
沈冬英家庭 朱 莹家庭 钟小华家庭 胥敏锋家庭 郭子廉家庭 吴宜文家庭 钟文花家庭 吴永梅家庭 曹 建家庭
蔡玉灿家庭 蔡亚佳家庭 黄 菊家庭 林梅玉家庭 黄仔玉家庭 卢一方家庭 朱向东家庭 郭美香家庭 张本祺家庭 王河山家庭 黎永忠家庭 宋和先家庭 刘陆锋家庭 陈 俭家庭 戴连莺家庭 廖飞莲家庭 刘三妹家庭 13
陈海霞家庭 连美华家庭 田光梯家庭 陈玉春家庭 杨金花家庭 张增椿家庭 潘建筑家庭 刘晓兰家庭 黄 林家庭 袁长春家庭 陈美荣家庭 江 鸿家庭 余美莲家庭 肖仪凤家庭 方加莲家庭 熊 伟家庭 山东省
李 健家庭 李少恩家庭 马明辉家庭 邱丙霞家庭 徐桂花家庭 方绍英家庭 刘德基家庭 刘冠英家庭 范振孝家庭 周玉兰家庭 牛成民家庭 孙玉乾家庭 孔宪雷家庭 赵春生家庭 张明安家庭 刘宗利家庭 段金彪家庭 王明军家庭 曹 丽家庭
河南省
侯志强家庭 何德聪家庭 彭振天家庭 张 旭家庭 王 敏家庭 赵 峰家庭 康进京家庭 沈德珍家庭 屈桂宇家庭
湖北省
黎逢明家庭 黄 俊家庭 王道凤家庭
张桂霞家庭 李明海家庭 柳善芬家庭 刘秀农家庭 苏擎宇家庭 李存格家庭 宋绍忠家庭 董怀福家庭 吴素瑛家庭 王兰兰家庭 李献荣家庭 冯凤云家庭 孙素清家庭 郭蒲喜家庭 邱碧云家庭 张振文家庭 岳金辉家庭 王爱云家庭 陈忠明家庭 马文芳家庭 张永志家庭 刘用喜家庭 史世领家庭 田秋梅家庭 王建武家庭 朱明娥家庭 王祥玉家庭 王治芬家庭 谭正鹏家庭 许昌海家庭 方素珍家庭 邓神志家庭 陈鼎常家庭 王旺林家庭 高 萍家庭 谢 柯家庭 刘纯明家庭 唐翠娥家庭 杨 艳家庭 王万雨家庭 陈启双家庭 彭祖荣家庭 刘淑玉家庭 许文成家庭 尹长林家庭 周贤修家庭 万铀能家庭 程良胜家庭 龚玉枝家庭
湖南省
刘迪辉家庭 陈正集家庭 曾毓成家庭 肖耀明家庭 孙 斌家庭 黄 四家庭 高从林家庭 谭冬生家庭
广东省
郑伟强家庭 党 玲家庭 周 华家庭 谭英兰家庭 林淑华家庭 冯志华家庭 邓岱梅家庭 陈锦荣家庭
杨湘奇家庭 彭吉安家庭 鞠晓阳家庭 刘开友家庭 袁亚军家庭 童积江家庭 夏长林家庭 王 芹家庭 杨映淮家庭 陈银卿家庭 王世芳家庭 唐 云家庭 江春燕家庭 潘裕岳家庭 郭汉鹏家庭 15
王前煌家庭 邝代治家庭 郑芝初家庭 张文科家庭 张小月家庭 王洪元家庭 周贤德家庭 曾柳英家庭 罗碧坚家庭 关润尧家庭 侯光兴家庭 钟焯满家庭 潘广妹家庭 欧阳丽霞家庭杜斯娜家庭
邱良炳家庭 黄远亮家庭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向 宁家庭 黄凤科家庭 颜金华家庭 姚引花家庭 于 红家庭 何书成家庭 唐敬群家庭 刘明敢家庭 李远忠家庭 吴建华家庭 肖 孟家庭 刘美鲜家庭 韦 毅家庭 刘持桂家庭 黄祥享家庭
海南省
蔡丽琴家庭 林锦川家庭 陈 新家庭 吉爱英家庭 林建智家庭 陈洪寿家庭
重庆市
戴安治家庭 樊世华家庭 廖 毅家庭 高富德家庭
何坚英家庭 黄雄芳家庭 陈月凤家庭 阮永端家庭 陈勇新家庭 周 琳家庭
毛妤斐家庭
刘仁冠家庭
唐平家庭 许 袍家庭 佘佐银家庭
龙文成家庭 周志民家庭 李木香家庭 李兴韧家庭 刘庆珍家庭 吴增荣家庭 吴华长家庭 王秀兰家庭 陈新明家庭 符秀芳家庭 陈颖民家庭 黎才燕家庭 王笑嫔家庭 田显凤家庭
艾应科家庭
张荣容家庭
肖加容家庭
李赤富家庭 李昌辉家庭
何菊香家庭
谢红英家庭
丁履谊家庭 谭远东家庭
陈善国家庭
王云涛家庭 张洪斌家庭
余长泾家庭
罗 贵家庭 李传模家庭 张黎明家庭
叶茂青家庭 卢 刚家庭 吴 萍家庭 王存桂家庭
刘有年家庭
张耀府家庭
四川省
孙志美家庭 柯 莉家庭王荣祥家庭 王德明家庭 傅新民家庭 骆常非家庭 戴 伟家庭 张静洲家庭 徐光源家庭 高国睿家庭
贵州省
刘秀丽家庭 李冬霞家庭 陈 燕家庭 王仕丰家庭 罗伯艳家庭 吴碧鲜家庭 赵水林家庭
肖 亮家庭 雷筱兰家庭 黄秀琼家庭 杨 朴家庭 张远慧家庭 黄仁沅家庭 杨树珍家庭 周昌亮家庭 魏承训家庭 格尔玛家庭 郭福祥家庭 刘建尧家庭 夏 明家庭 王建军家庭 张玉萍家庭 张 艳家庭 胡华东家庭 王学东家庭 马正发家庭 王树根家庭 王玉平家庭 赵隆杰家庭 董彦星家庭 刘怀兰家庭 蒋平家庭 林 华家庭 招 娣家庭 杨明义家庭 金玉芬家庭 杨再付家庭 王 军家庭 谢月芬家庭 周业能家庭 张筑华家庭 17 李少文家庭 戴斌武家庭
云南省
魏云芳家庭 阮绍会家庭 杜丽芬家庭 杨 双家庭 左立竞家庭 彭 梅家庭 李建芬家庭 黄兴芬家庭 郑朝银家庭 李 菊家庭 李明章家庭 朱永康家庭 温淑仪家庭 梁翠兰家庭 张琼珍家庭
西藏自治区
习海蜂家庭 孙国顺家庭 洛桑佳措家庭次仁巴杰家庭其美拉加家庭扎旺家庭 陕西省
白秀兰家庭 王连生家庭 姜巧珍家庭 贾振保家庭
赵声彦家庭 杨云珍家庭 白 涌家庭 李宗尚家庭 杨秀芬家庭 甘功菊家庭 扎巴云丹家庭 罗布顿珠家庭 泽安家庭 格来家庭 强巴家庭 胡联合家庭 刘春丽家庭 郝彩霞家庭 马桂花家庭 18
赵慧芸家庭 周新惠家庭 汤苏云家庭 吴 虹家庭 文 跃家庭 高葵峰家庭 夏光述家庭 江村旺扎家庭 李丽珍家庭 德吉玉珍家庭 更才扎西家庭 苏新喜家庭 李会娥家庭 申淑敏家庭 陈改琴家庭
李培琴家庭 王俊如家庭 李桂香家庭 魏友珍家庭 袁成秀家庭 罗金香家庭 王月华家庭 魏新发家庭 李小虎家庭 李向阳家庭 李 雄家庭
甘肃省
金小菊家庭 王剑峰家庭 吴守强家庭 刘德义家庭 李佰巧家庭 袁丽红家庭 杨书蝉家庭 王耀明家庭 魏晓梅家庭 范天兵家庭 陈瑞兰家庭 拉毛草家庭
青海省
王宝珊家庭 申 纪家庭 陈玉娟家庭 高雪萍家庭 李积玉家庭 宝 花家庭 王顺禄家庭 李俊兰家庭 郝 诚家庭 刘 刚家庭 克 保家庭 杨发录家庭 冯 涛家庭 盛国平家庭
宁夏回族自治区
李 哲家庭 王 辉家庭 沈桂芝家庭 陆平昌家庭 罗云峰家庭 王 莉家庭
虎守琴家庭 兰淑惠家庭 刘 英家庭 胡兆勇家庭 高 霞家庭
瓦忠辉家庭 王进杰家庭 高步青家庭 王志渊家庭 斗侯拉家庭 华 瑞家庭 边惠萍家庭 田孝花家庭 叶铁牛家庭 张庆民家庭 马少荣家庭 马 雄家庭 马莉花家庭 丁雪梅家庭 刘慧君家庭 戴学花家庭 刘九香家庭 李亚辉家庭 杜爱文家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比娜西家庭 田均荣家庭 布 久家庭 阿依登家庭 巴合提〃胡阿尼西家庭
古丽尼沙汗〃乃孜买提家庭 卡买尼沙〃卡地尔家庭 于尔古阿布拉家庭 阿不都肉孜家庭
张 燕家庭 哈斯也提〃艾则孜家庭 李庆辉家庭 阿同古丽家庭 申伯平家庭 徐启明家庭 关建平家庭 徐振声家庭 穆广荣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高建平家庭 潘国营家庭 马合木江家庭 王 勇家庭
中直机关
高连宝家庭 云秀玲家庭 徐子英家庭 刘建生家庭 公 保家庭 康春林家庭 贺 玮家庭 高燕平家庭 禹叔范家庭 周天伦家庭 周晖冲家庭 伏慧敏家庭 郝沛霖家庭 王永钦家庭 王晓旌家庭 宋墨铁家庭 刘长顺家庭 苏 俊家庭 唐 勤家庭 窦维勤家庭 万 燕家庭 王亚玲家庭 李建敏家庭 高 伟家庭 金光伟家庭 郭伟宏家庭 马联红家庭 孙 杨家庭 乔桂华家庭 刘 晖家庭 刘小迎家庭 马志和家庭 王健美家庭 刘 瑞家庭 胡晓晶家庭 孙 岩家庭 彭 彪家庭
中央国家机关 赵向阳家庭 刘长瑛家庭 王淑娟家庭 于 践家庭 李海伟家庭 陈群洲家庭 郭文生家庭 付绪银家庭 杨 扬家庭 吴玉霞家庭 阎志杰家庭 李明柱家庭 王继云家庭 王福顺家庭 张丽川家庭 刘 敏家庭 陈 璞家庭 柳维河家庭 刘会洲家庭
罗庆东家庭 肖 晗家庭 李东日家庭 岳昆仑家庭 周秉建家庭 黄淑美家庭 高 原家庭 张洪远家庭 赵月荣家庭 张凤杰家庭 白玉兰家庭 魏晶晶家庭 王张福家庭 刘进军家庭 董树华家庭 赵红卫家庭 姜 霞家庭 文 军家庭 孟宪范家庭 曹宝贞家庭 徐 迎家庭 李振海家庭 李运昌家庭 籍江滨家庭 魏文良家庭 尹振祥家庭 柴广东家庭 孙成海家庭 任万平家庭 李佩文家庭 刘清灵家庭 石万清家庭 查丽华家庭 刘太明家庭 吴险峰家庭 石毅华家庭 靳建英家庭 李 伟家庭 卢乃锰家庭 龚海英家庭 刘春雨家庭 迟彦明家庭 王小建家庭 李香菊家庭 商瑶玲家庭 张 琪家庭 大齐米家庭 李巧贤家庭 汪天喜家庭 李迎春家庭
解放军总政治部
李京城家庭 马登收家庭 尚 峣家庭 孙岩松家庭 余霞君家庭 黄 鹏家庭 李景林家庭 苏 迪家庭 朱石坚家庭 李中华家庭 李加立家庭 谢兴凤家庭 何涤清家庭 张雨亭家庭 卢 力家庭 宋 煜家庭 赵云鹏家庭 常晓利家庭 赛买提〃买买提家庭 王 彬家庭 刘建业家庭 王福学家庭 邱吾荣家庭 戴 华家庭 蔡永中家庭 陈学斌家庭 李素芝家庭 吴金矿家庭 王九州家庭 赵罡大家庭 苟春燕家庭 郭春耀家庭附件3:
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省、地(市、区)县先进协调组织
省级先进协调组织 北京市 河北省 黑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重庆市 云南省
地(市、区)县级先进协调组织 北京市海淀区 天津市东丽区 河北省廊坊市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吉林省长春市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上海市闸北区 江苏省盐城市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省绍兴市 安徽省淮北市 福建省泉州市 江西省宜春市 山东省潍坊市 河南省郑州市 湖北省武汉市 湖南省长沙市 广东省湛江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
【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推荐阅读:
区级文明单位创建10-09
企业创建文明单位总结06-03
创建文明单位(资料).综述07-18
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汇报09-20
创建文明单位测试题05-24
创建文明单位基本知识07-10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06-10
镇中心学校创建文明单位规划06-10
创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工作汇报09-21
市文广局创建文明单位事迹材料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