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精选2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篇1

【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介绍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说明文。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国生息繁衍、耕作居住的地方。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文章反映出对黄河的依恋和感恩,以及对黄河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河水泛滥的忧虑。【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学法,因此对于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与是怎样说明的并不困难。另外,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本课中,我更多的是运用了一种学生自主去合作、探究地生成知识的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表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2、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的作用。

3、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说明方法作用的体会,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比较点设计】

课文与拓展阅读课文《五岳之首——泰山》比较文章结构、多中说明方法阐述观点的写法上的相同。学生在学习《黄河之水天上来》时所学到的学习方法,直接迁移至《五岳之首——泰山》,使学生一课一得,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成昂首挺立的雄鸡,那么黄河就是祖国的动脉,黄河全长约5500千米,流域近75万平方千米,源源不断地为祖国输送着活力与生机。今天我们就跟随这篇课文走近黄河。【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黄河对祖国的重要,为理解文章中心“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奠定基础。

二、汇报学习任务单,感悟文章情感

(一)将学习任务单在组内进行交流,完善 【设计意图】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注重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以组为单位汇报学习任务单

1、第一部分(文章脉络结构)

汇报要点:

1)说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所分段落。

2)各部分内容尽量说具体。

3)组内补充,组间疑义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汇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结构,了解课文的内容。

2、根据内容体会作者要说明的问题是: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设计意图】

通过内容明确文章中心。

3、第二部分(如何将问题说明清楚)

汇报要点:

1)你是从哪感受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的?

2)是怎样说明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抓重点内容体会文章中心的能力。

4、说明方法作用的体会。

导学步骤:

1)将同说明方法的句子找全,组间补充

2)朗读句子

3)谈这样写的感受

4)齐读总阶段,感悟文章中心情感 【设计意图】

体会多种说明方法辅助说明中心的表达方法。

5、追问:拥有母亲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还是一份责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保护黄河和生态环境的愿望。

三、布置作业,处理课后习题

导语:通过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也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我们可以布置一起板报,让大家共同来阅读了解。【设计意图】

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对黄河加深了解。

四、拓展阅读,迁移学法

(一)导语:我们的教材中说明文很少,老师想让大家多读一些此类型的文章,3 所以带来一篇《五岳之首——泰山》。

导学提示:

1、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读准字音。

2、说说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都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

3、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说这样说明的好处。

(二)汇报交流

五、总结

导语:比较《黄河之水天上来》和《五岳之首——泰山》,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

用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将两篇文章比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板书设计】

黄河

之水天上来

母亲河

发电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关键处处理: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加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板书课题,导课。

/ 3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黄河除了被称为“母亲河”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质疑问难。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把你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二、交流字词。

层峦叠翠 烟雾缭绕 万仞 大坝 蘑菇 哺育

三、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四、课外活动。

/ 3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五、课文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预习下一篇课文。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利资源丰富

发电 灌溉

母亲河

滋润土地

养育炎黄子孙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保护母亲河

保护环境

上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下一篇:销售公司客户联谊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