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共9篇)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1

纳雍县第四中学 化学组 王建刚

1.教学内容的反思:

我校是一所有上千位银南山区的学生组建的厅直属学校,对于理论抽象型的新课,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教学内容丰富,四个环节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建立了摩尔体积的概念。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必修1模块学习要求》,我在课堂上注重落实概念的建立和应用过程,并选择学生易错知识点作为当堂反馈题。学习氛围轻松,师生配合默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上的反思:

本节课多个环节共同支撑起了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框架,既有知识建构的过程,又有建构前旧知识铺垫和建构后的新知识的应用,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的概念建构过程略显冗长,时间稍有拖沓,影响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归纳总结时间。因时间仓促,归纳总结部分没能完全达到预设目标。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反应很快,接受新知识慢的同学可能就被忽略了。今后还应注意课堂上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感受,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较大收获。

3.教学方式上的反思: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2

一、“相同条件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的实验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在相同情况下, 0.212g Na2CO3、0.13g Zn分别与足量H2SO4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思考:相同条件下, 0.002mol CO2和0.002mol H2体积的大小关系?

学生实验:验证相同条件下, 0.002 mol CO2和0.002mol H2体积的大小关系 (图1) 。

实验装置及操作说明:密闭装置中, 一支注射器用来加入稀硫酸, 另一支用于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观察、思考、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0.00mol CO2和0.002mol H2体积相同, 所以1 mo不同气体体积相同。

设计说明:本实验为创新实验, 在课前经过多次的验证, 装置具有可靠性, 碳酸钠和锌的质量用分析天平称量 (实验教师完成) , 保证了称量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基本相同, 与气体的种类无关。

二、“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影响”的实验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

实验1.温度对气体体积影响 (图2) 。

实验2.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图3) 。

实验3.分子数目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图4) 。

学生实验说明:

实验1:通过改变温度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玻璃管中红色溶液是为了便于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实验2:通过改变压强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简易压力表直观显示气体压强, 便于观察, 操作简单。

实验3: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 改变气体的物质的量 (分子数) , 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玻璃管中红色溶液是为了便于观察气体体积的变化。

实验总结:学生讨论、总结, 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越高, 气体体积增大;压强越大, 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分子数目越多, 气体体积越大;当温度、压强一定时, 气体的摩尔体积一定。

三、“物质聚集状态不同, 体积不同”的实验教学设计

思考:1 mol不同状态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体积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1:演示溴挥发的过程体积变化 (图5) 。

演示实验2:演示碘升华的过程体积变化 (图6)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 证明同一物质不同状态, 体积不同;1mol固、液态物质体积不相同, 且体积远远小于1mol气体的体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 说明物质聚集状态不同体积会不同, 为学生合作讨论得出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3

摘要:分析了与“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的文本内容和以往的研究,针对学生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时所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以科学史为线索梳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在实验探究中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科学史;实验探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困难;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6–005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气体摩尔体积”是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物质的量”概念群中一个重要的换算工具。它体现了气态物质的物理特性,是对气体分子存在和运动的微观特征的抽象概况。与“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的科学史非常丰富,将科学史和实验探究融入到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本质观。

1 课程标准、教材等文本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气体摩尔体积”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中提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2014版)》对“气体摩尔体积”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基本要求是:“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发展要求是:“初步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三本教材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相似。均通过计算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比较数据后得出结论: 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近似相同;利用图示,指出“微粒大小和微粒间距”对具有相同微粒数的物质体积的影响;引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伽德罗定律。三本教材都遵循“宏观现象-数据探究-微观解释-获得概念”的编排逻辑,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体现了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和对气体分子微观状态的想象力,将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建立桥梁,简化了通过质量、密度计算体积的过程,突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实用价值。

三本教材在具体内容编排上各具特点。人教版利用实验和方程式计算分析电解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物质的量之比,该过程中已经隐含了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特别强调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并非一成不变,拓宽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鲁科版以“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为标题,点出这两个概念具有共同的“桥梁”的作用和价值;在数据呈现中增加了不同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隐含了气体体积和压强、温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更丰富的数据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在“资料在线”栏目中简单介绍了阿伏伽德罗和阿伏伽德罗定律。苏教版是在“物质的聚集状态”标题中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先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可压缩性”上的差异性,充分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拓展到“液晶”的物质状态,展示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2 “气体摩尔体积”相关的教学研究

“气体摩尔体积”并非是教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气体摩尔体积”为主题,从中国知网查阅近十年文献,主要是关于试题归类、解题技巧方面,其次是关于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设计及改进,聚焦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文献不到10篇。张晓银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探讨如何根据数据讨论获得概念[1];陆余平、徐星玛、张林萍等在“科学探究五阶段”、“教育时机理论”、“翻转课堂”等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2~4];陈玉荣通过多个创新实验,将抽象的微观的问题转化为宏观可视的实验现象[5];历晶等以化学课堂结构的CPCP模型为基本工具,讨论了“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中的教学逻辑,指出该教学体现了典型的“归纳提升”的科学概念形成方式[6];江敏老师根据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摩尔体积差异性,引导学生“拆分”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从微观角度“看到”了原子和分子相对大小、原子排列方式和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差异性以及气体分子周围巨大的空间,帮助学生形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7]。上述研究均注重数据,从微观角度建立“分析模型”,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分析、归纳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笔者认为,科学概念是科学知识体系的根基,学生不仅要关注概念“是什么”和“怎么用”,也要关注“为什么”,即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个概念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对学生掌握概念和理解科学本质都有很大的意义。

3 学生学习困难分析

笔者对高中不同层次学校和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和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学习困难:

一是学生对“Vm”、“22.4L/mol”和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认识过于僵化。常常将“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推演到“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时,一定在标准状况”,或者“不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就不为22.4L”。从调查情况看,高一高二学生普遍存在这个相异构想,高三学生在通过大量训练后已经有正确结论,但是在进一步要求分析原因时,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宏观层面(温度和压强),并不能主动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二是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简单地将“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意义视为相同。实际上,“摩尔质量”与物质种类有关,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无关,所以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一般不相同,而“气体摩尔体积”随着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与气体种类基本无关,即对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均大体适用。

三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气体摩尔体积”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造成很多困难。学生对气体的物理性质理解主要是建立在宏观现象和符号计算的基础上,并“没有真正构建起合理的气体微观认识”[8]。特别是将液体的物理性质(酒精与水混合时的体积变化)错误地迁移到气体的性质上。

笔者认为,让学生在一个合适的情境中了解“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相关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既有利于克服上述学习困难,又能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4 与“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科学史

与“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科学史非常丰富,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9]:

在上述科学史中,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1807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正式发表科学原子论,该理论能完美地解释当时的许多科学事实(如质量守恒定律、倍比定律等),所以很快就被广泛接受。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提出气体化合体积实验定律后,结合原子论观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然而,道尔顿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大小不会一样,其质量也不一样,因而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不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如果相同体积中不同气体的原子数相等,那么既然1体积氮和1体积氧化合生成2体积的氧化氮,则每个氧化氮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氧原子和半个氮原子。原子不能分,半个原子是不存在的,这是当时原子论的一个基本点。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论。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仔细地考察了盖·吕萨克和道尔顿的争执,发现了矛盾的焦点。1811年他根据盖·吕萨克的气体实验事实,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进而修正了盖·吕萨克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原子”改为“分子”的一字之改,正是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奇妙之处。对化合物而言,分子即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单质来说,同样也包含这样一个层次,只不过是由几个相同原子结合成分子,从而使道尔顿的原子论和气体化合体积实验定律统一起来。

由于当时已知的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数量有限,阿伏伽德罗缺乏充分的实验论证,而且当时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的“电化二元论”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根据“电化二元论”的理论,两个同样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分子,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直到1856年阿伏伽德罗逝世,分子假说仍然没有被大多数化学家所承认。

因为不承认分子的存在,化合物的原子组成难以确定,原子量的测定和数据呈现一片混乱,难以统一,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同样产生极大的混乱。为解决这种混乱的局面,1860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在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Stanislao Cannizzaro)的努力下,化学家们终于承认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的确是扭转这一混乱局面的唯一钥匙。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论终于被确认,分子假说成为了分子学说,人们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也由此前进了一大步。原子-分子论是化学符号表达的基础,也是原子量测定工作的基础,而原子量的测定是构建周期律周期表的重要依据。

从上述科学史,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结论:(1)阿伏伽德罗定律与“原子分子论”是紧密联系的,科学理论是科学家根据大量实验事实,经过了严谨而又充满想象力的推理形成的,其中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2)理想气态方程是综合了多个科学定律的结晶,反过来,“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也可以从理想气态方程推导获得。

5 基于科学史的“气体摩尔体积”教学

根据上述关于教材等文本的解读、学生学习困难分析和有关的科学史资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认识气体摩尔体积与压强、温度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

②能从微观角度解释影响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的因素。

③通过阅读、讨论科学史,了解“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概念的产生背景和历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本节课分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按照图1结构展开,以科学史为主线,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从定性到定量的认知规律,在回顾科学史和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

具体教学环节:

环节一 验证波义耳定律

问题: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加压或减压,气体的体积会如何变化?

引导:投影科学史资料,展示波义耳实验图片,简述其过程。明确指出科学要基于经验证据,让学生了解“观察”与“推论”之间的关系。

实验:如图2所示,缓缓推进带刻度的玻璃注射器,每隔1cm记录一次压强数值,可以获得气体体积与压强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V∝1/P。

讨论:从微粒角度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压强改变,使气体分子的间距改变,导致体积改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已经粗略了解到“气体的压强越大体积越小”,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发展到理性,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回顾历史,感悟科学发展中实验的价值,利用数据化实验更加精确、直观地显示出气体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环节二 验证盖·吕萨克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问题: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升温或降温,气体的体积会如何变化?

引导:投影科学史资料,介绍热力学温度。明确提出科学概念、理论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形成的,它能解释、预测一些现象,但往往不是“一锤定音”,在更多的事实面前需要不断地修正甚至推翻原有的理论,形成新的理论。

实验:如图3所示,用毛巾将针筒“热敷和冷敷”一段时间,记录温度和气体体积变化,获得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正比例函数:V∝T。

讨论:从微粒角度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温度改变,使气体分子的间距改变,导致体积改变。

设计意图:从调查情况看,高一的学生普遍知道“热胀冷缩”,能举例说明“踩扁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复原”,并能指出其原因是“微粒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实验和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发展到理性,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利用数据化实验更加精确、直观地显示出气体温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回顾历史,感受化学史的丰富内涵,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三 探究气体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形成概念

问题:我们知道,酒精和水混合时,总体积会略微变小,这是因为微粒间存在间距。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比液体分子的间距更大,当气体混合时,体积会怎样变化呢?

实验:如图4所示,两个针筒分别装有一定量的空气和氯气,用带开关的玻璃管连接,记录气体刻度后,打开开关,可以看到黄绿色气体逐渐扩散到另一个针筒,两边针筒的体积读数没有改变。

讨论: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可知,恒温恒压下,任何气体分子的间距是相等的,因此不反应的气体混合时体积具有加合性。即: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例关系:V∝n。结合前面的实验,可以获得:V∝nT/P的关系式。

引导:展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数据。将这些数据代入到V∝nT/P,获得一个常数R。投影科学史(理想气态方程)资料。

讨论:从上述信息中,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发现该概念的实用价值。根据273K,101kPa,1mol代入计算获得V约为22.4L。

讨论:1.理想气态方程和“22.4L/mol”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结合数据和微观分析,你认为需不需要引入“固体摩尔体积”和“液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为什么?3.试比较“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性。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相异构想暴露出来,产生认知冲突,利用实验明确:气体分子间距由温度和压强决定,与气体种类无关。当投影出“理想气态方程”的科学史,学生发现这个结论居然与历史上一模一样时,不由地激动起来。他们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充满了成就感,再引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时便水到渠成了。结合科学史、实验和有关数据,获得概念,在横向(“固体摩尔体积”和“液体摩尔体积”)、纵向(“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比较中明确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6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困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在学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前,高一学生已经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的本质差异、“热胀冷缩”现象及微观解释、酒精和水的混合时体积变化及微观解释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是经过逻辑推理,借助想象力获得的。当研究对象转移到气体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需要重新考察原有知识的合理性,再次通过实验、推理和想象等方式建立气体分子存在和运动的模型。这个演变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挫折、失败、谬误、猜想和顿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10]。已有研究表明,学生的相异构想往往也是在科学史上真实存在并长期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又要有意识地暴露出学生的相异构想,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将科学史融入到教学中在科学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范式,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广泛地考察化学史,精心选取适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切合教学内容的科学史,有意识地将有关史实融入到教学中。龙琪在分析了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概念的发展史后,建议“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与摩尔、物质的量分开教学”、“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与阿伏伽德罗定律合并教学”[11]。与“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的科学史与“原子结构”、“原子分子论”和“阿伏伽德罗定律”联系密切,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如何将上述科学史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学生正确科学本质观的形成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晓银.学会数据处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35~36.

[2]陆余平.以化学建模方法设计“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过程[J].化学教学,2007,(7):43~44.

[3]徐星玛,胡志刚.教育时机理论视域下的“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分析[J].化学教学,2014,(8):39~42.

[4]张林萍.基于“翻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变革尝试——以《化学1》“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4):33~36.

[5]陈玉荣.设计创新实验,突破教学难点[J].化学教学,2012,(4):54~55.

[6]历晶,郑长龙,娄延果.“气体摩尔体积"教学逻辑评析[J].化学教育,2011,(10):37~40.

[7]江敏.架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从“气体摩尔体积”到“火箭推进剂”(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6):1~8.

[8]徐宇峰.高中生对气体体积理解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13,(12):44~45.

[9]赵匡华著.化学通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7~125.

[10]朱铁成,余霞莹.科学教育中体现科学本质之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8,(8):81~84.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篇4

知识技能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培养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激发学生严谨务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2,.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根据学生健康体检时的肺活量,计算出气体的分子个数

讨论

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的联系

【提出问题】有没有必要引入新的物理量,使我们更直接的把体积和物质的量联系起来

【交流研讨】课本22页表1-3-1

讨论

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结论】

1: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_。

2: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_。

【讲述】物质在自然界中通常是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的,那么,这三个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固、液、气体体积的呢?由于粒子数目的影响比较直观,我们使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粒子数目,讨论其他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

加强记忆

思考讨论并填写学案

【提出问题】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间距是怎样影响气体体积的,从而使1mol不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同?

参照课本23页知识点击

引导学生思维由宏观过渡到微观,培养其类比,抽象的思维能力

【投影】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篇5

1、教材的地位和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二节。教材内容包括了气体摩尔体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两部分。

(1)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主要是运用n=V/Vm这一关系式计算的。

本节在编写上,是在学习了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阿伏加德罗定律。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基础。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并会灵活运用;使学生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3 篇6

气体摩尔体积

Ⅰ.学习重点:

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推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Ⅱ.学习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Ⅲ.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5B.25℃,1.01×10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2.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A.原子数 B.体积 C.质子数 D.质量 3.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80g SO3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4.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 9mL 水 ④0.2mol H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23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分子数目的多少

57.在0℃ 1.01×10 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 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8.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m/n B.29m/n C.29mn D.29n/m 9.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10.24m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反应后剩余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分子个数比为()

A.1:16 B.16:1 C.17:7 D.7:5

231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cba D.abcd 12.0.2g H2、8.8g CO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A.0.913倍 B.1.852倍 C.0.873倍 D.1.631倍

13.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为116g,充满CO2时为122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式量为()

A.60 B.32 C.44 D.28 1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Y3 B.XY C.X3Y D.X2Y3

15.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A.1:1 B.1:4 C.4:1 D.1:2 16.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放电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A.16 B.17.8 C.18.4 D.35.6 17.将20.8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将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钙和锌 B.镁和铜 C.铝和镁 D.锌和铁 18.将乙烯(C2H4),一氧化碳、氮气三种气体分别盛放在三个容器中,并保持三个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质量均相等,这三种气体对容器壁所施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A.C2H4>CO>N2 B.C2H4=CO=N2 C.CO>C2H4>N2 D.N2>C2H4>CO 19.在标准状况下,1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个N2分子和m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

23A.22.4(m+n)B.22.4×6.02×10(m+n)C.22.4(mn)D.m+n 6.02102320.二硫化碳(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今用0.228g CS2在448mL O2(在标准状况下)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二、填空题 21.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

(1)同温同压下:

a.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与式量关系为。b.两种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为。c.两种气体等质量时,体积与式量关系为。d.两种气体密度与式量关系。(2)同温同体积时,不同压强的任何气体,与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2.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等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5.6g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H2SO4作用,生成H2 2.24L(标准状况),则此铁块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 是。

23.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这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跟足量稀H2SO4溶液反应,放也1.334L(标准状况)H2,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H2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B的摩尔质量是。

三、计算题

24.把11体积的H2,5体积氧气和1体积氯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5.在标准状况下,H2和O2混合气体A L,引爆冷却到原始状态时,体积减少为B L,则原混合气体中H2占有的体积可能为多少L?

26.一空瓶的质量为30.74g,充入干燥的氢气后质量为30.92g。在相同条件下,充入干燥的X2气体后,质量为37.13g。求X2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7.室温下,某密闭容器中盛有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已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将此混合气体点燃引爆后,冷却至原温度,求反应容器中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

参考答案

一、1.B 2.BC 3.D 4.A 5.CD 6.BD 7.BC 8.C 9.AD 10.CD 11.D 12.A 13.D 14.A 15.B 16.B 17.AB 18.B 19.A 20.D

二、21.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1)a.m1MVnVMρM1 b.11 c.12 d.11 m乙M2V2n2V2M1ρ2M2(2)P1:P2=n1:n2 22.Cu 23.24g/mol 27g/mol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7

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2.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3.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2.4 bc/aNA)L

B.(22.4ab/cNA)L

C.(22.4ac/bNA)L

D.(22.4b/acNA)L

4.(2009年山东模拟)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9 g 2CaSO24·H2O中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B.室温下48 g O2和O3Y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3NA

C.在铁与硫酸的反应中,1 mol铁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D.56 g Ca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O2-数为NA

第1页(共6页)

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 L X气体和1 L Y气体完全反应后生成1 L水蒸气和1 L氮气。X、Y两种气体是()

A.H2、N2O4

B.H2、N2O3

C.H2、N2O

D.H2、NO

26.(2010年浙江台州)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A.相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

B.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和C2H4

C.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O2和O3

D.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NO2和N2O

47.(2009年平顶山模拟)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 g H2S气体;④0.2 mol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体积:①④③②

B.密度:④①③②

C.质量:①④③②

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00 mL 0.1 mol/L稀H2SO4溶液中含有SO42-的个数为0.1NA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 N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D.含2NA个氧原子的氧气的质量为32 g

二、非选择题

9.在120 ℃时分别进行如下三个反应:

A.2H2S+3O2=2H2O+2SO2

B.C2H4+3O2=2H2O+2CO

2(1)若反应在容积为V的固定容器中进行:(ρ为气体的密度)

符合ρ(前)=ρ(后),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

符合ρ(前)=ρ(后),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_。

(2)若压强恒定,容积V可变:

符合ρ(前)>ρ(后),V(前)<V(后)的是____________。

10.已知在一个NaCl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且一个NaCl晶胞体积为8a3cm3在实验室中可用NaCl来精确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NA),其步骤如下:

①将固体NaCl细粒干燥后,准确称取m g NaCl固体并转移到定容仪器A中;

②用滴定管向A仪器中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到A仪器的刻度,计算出NaCl固体的体积V cm3。求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A仪器最好使用____________(填序号)。

A.量筒

B.烧杯

C.容量瓶

D.试管

(2)本实验中滴定管应选____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式“碱式”),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水代替苯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NA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11.(1)有15 g A物质和10.5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物质、1.8 g D物质和0.3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2)V2O3和V2O5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可按化学计量数发生完全反应:xV2O5+yV2O3=zVnO2n+1 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y为____________,可得到V6O13;

②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y为____________,可得到V3O7;

(3)已知某种由KCl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中,钾、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此混合物中,K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如果混合物中含6 mol Cl-,那么此混合物中有NaCl____________g。

12.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安全无毒物质,带有结晶水,通常还含有CaO。

2CaO+O2↑+2xH2O,(1)称取0.542 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2[CaO2·xH2O]

得到O2在标准状态下体积为67.2 mL,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另取同一样品0.542 g,溶于适量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 0.70 g。

①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

②试计算样品中CaO2·xH2O的x值。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基本内容: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应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根据题意,则Cl2和H2的物质的量之和应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无论是Cl2、H2还是HCl,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在该条件下,两容器中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由于H2和Cl2的比例不确定,故不能确定密度、质量、质子数是否相同。

答案:A

2.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摩尔质量与压强成反比,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2、Ne、O2。

答案:D

3.解析:c g该气体含有的分子数=c·b/a,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c·b)/a]×[22.4/NA]L。

答案:A

4.解析:2CaSO42-·H2O的摩尔质量为290 g/mol,故2.9 g 2CaSO42-·H2O中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1 NA,A错误;48 g O2和O3中含有3 mol O,B正确;选项C的产物应该是FeSO42-,故1 mol铁失去的电子数为2NA,C错误;Ca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OH-,而不是O2-,D错误。

答案:B

5.解析: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和原子守恒即得出x、Y分别为H2和N2O。故C正确。

答案:C

6.解析:A项中N2O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4,故质量相同时,分子数一定相等;B项中CO和C2H4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体积相同、密度相同,则质量相等,故分子数相等;C项为同温、同压、同体积,则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D

7.解析:标准状况下,②中3.01×1023个HCl分子体积为11.2 L,氢原子物质的量为0.5 mol;③中13.6 g H2S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4×22.4 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8 mol;④中体积为0.2×22.4 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①中体积为0.112 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2÷18)×2 mol。

答案:AD

8.解析:A项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0.1 L×0.1 mol/L=0.01 mol,SO42-的数目为0.01NA,A错误;1 g H2的物质的量为1 g/2 g/mol=0.5 mol,H2分子数目为0.5NA,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为22.4 L/22.4 L/mol =1 mol,电子数为1×10NA,C正确;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2NA/NA ÷2=1 mol,其质量为1 mol×32 g/mol=32 g,D正确。

答案:CD

9.解析:(1)容积不变:如果反应物与生物成都为气态,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气体质量不变,由ρ= m/V 可得密度不变,而对于压强而言,在体积与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总物质的量成正比。由上分析可得反应A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即ρ(前)=ρ(后),p(前)>p(后)。反应B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即ρ(前)=ρ(后),p(前)=p(后)

(2)压强恒定:经分析三个化学反应可以看出,只有C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V(前)<V(后),再据ρ= m/V,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所以有ρ(前)>ρ(后)。

答案:(1)AB(2)C

10.解析:本题目的关键是准确测出NaCl的体积。由于NaCl颗粒是不规则形状且颗粒间有空隙,从题目的实验步骤知,将一定质量的NaCl放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然后加入与NaCl互不相容的苯,则可求出NaCl的体积V(NaCl)=V(容量瓶)-V(苯)。(4)V cm3 NaCl含有n(Na+)=n(Cl-)=V/(8a3÷4)=V/2a3个。则每1个Na+和Cl-的质量=m g÷(V/2a3)=2a3 m/V g,则585 g含有NA= 58.5 g/2a3m/Vg = 58.5V/2a3m。

答案:(1)C

(2)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橡胶会因被苯溶解而变形(3)不能NaCl溶于水不能测出NaCl固体的体积

11.解析:(1)由质量守恒守得:m(E)=(15 g+10.5 g)-(7.2 g+1.8 g)=16.5 g,M(E)=16.5 g÷0.3 mol=55 g·mol-1。

(2)①不妨取z=1,则2x+2y=6同时5x+3y=13、2x+2y=6得x=2y=1同理可求②。

(3)不妨取n(K+)=1 mol,则

ω(KCl)= 74.5 g/74.5 g+2×58.5 g =38.9%

m(NaCl)= 2/1+2 ×6 mol×58.5 g/mol=234.0 g

答案:(1)55 g·mol-1(2)①2∶1②5∶1(3)38.9%(4)234.0 g

12.解析:(1)n(CaO2)=n(CaO2·4H2O)=2·n(O2)=2×67.2 mL/22400 mL·mol-1=0.006 mol.(2)①n(Ca2+)总=n(CaCO3)=0.70 g÷100 g/mol=0.007 mol

m(CaO)原=(0.007 mol-0.006 mol)×56 g·mol-1=0.056 g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8

小高庄小学 张丽君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从《乌鸦喝水》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乌鸦喝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石头子占了水的空间,使水上升,乌鸦就喝到了水”,接着倒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确实是占据了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概念。

二、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教具,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尤其感受1cm3,1dm3,1m3 的实际大小是个难点。因此,利用形象教具,建立空间观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如:从学具盒中找出1cm3 的正方体摸一摸,演示1dm3 的正方体教具,同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学生说出了很多身边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和1dm3。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1cm3 和1dm3 实际大小有了较深度的认识;对1m3 大小认识时,我仿书上的样子做了1立方米的框架,放在墙角,让学生依次进入,居然能容纳3、4个学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对1m3 的大小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三、注重比较,区别1cm、1cm2、1m3 时,让学生说出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区别,练习题中“数学日记”一题,也注重了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四、不足之处:

1、关注学生情感不够,对学生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

气体压强和价格体积的关系练习题 篇9

习题精选

1.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加,体积必定 ,气体压强和价格体积的关系习题精选。

2.注射器吸药液前,先将活塞向里压,这样管内气压比管外气压 ,达到 的目的,将针口插入药液内,向外拔活塞,这样管内气压比管外气压 ,达到 的目的.

3.一个充气不足的皮球,用力挤压的时候,皮球其余地方又会变硬,原因是( )

(A)施加了外力而使皮球弹力增大

(B)施加了外力使皮球发生了形变

(C)施加了外力使皮球内气压变大

(D)施加了外力使皮球受到更大的压力

4.在一个密封的抽气罩内,放入一个充入一定量气体的气球,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时,气球的.体积将( )

(A) 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5.用打气筒往自行轮胎内打气,为什么越打越费劲?

6.对一个塑料袋吹气后将口扎紧,然后两手用力拍塑料袋,塑料袋将发出“砰”的声音并随之破裂,物理试题《气体压强和价格体积的关系习题精选》。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上一篇:家庭经济贫困证明模板下一篇:机场服务人员培训课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