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品德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三、教学难点: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融为一体,综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四、课前准备:
1、红色、深浅不一的绿色、赤褐色、蓝色等粉笔各一支。
2、学生搜集有关翠鸟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二)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翠鸟的课外资料,教师可随机补充。
(补充资料:翠鸟,又名“叼鱼郎”、“小狗鱼”,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
(三)学习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
2、读后谈感受。
(学生可能会谈到翠鸟很漂亮;颜色美;比喻句用得好等。)
3、找一名同学再次读这一段,边读,教师边用彩色粉笔按步骤画出翠鸟的外形(见板书),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羽毛的。
(在画的过程中提示:“橄榄”,南方的一种果树的名字,吃的是它结的果实,也叫橄榄果,虽然加工成干果,但颜色仍是绿的!)
4、带着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的美感。
5、学习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进行写法渗透。
(四)学习二、三段。
1、第二自然段重点抓住几个动词来理解。
疾飞一眨眼一动不动
2、第三自然段重点体会翠鸟捕鱼时动作快。
(1)第1、2句,拿机灵的小鱼和翠鸟作对比,更加突出翠鸟的目光锐利。
(2)第3句,抓住“像箭一样”“蹬……飞……叼……贴……”引导学生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3)第4句,“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句话也在间接说明翠鸟的动作快。
3、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比一比,看谁能把翠鸟读活了?指导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灵活、神速。
(五)启发学生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外形之间的关系。
(补充资料:翠鸟这种高超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们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精确调节因光线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六)学习四、五自然段。
1、理解翠鸟的住处。
2、体会老渔翁的话,进行德育渗透。
(七)当小小解说员。(背诵拓展)
由学生喜爱的动物世界入手,假如这期节目就是以介绍翠鸟为主题,聘请在座的学生当一次小解说员。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八)作业超市。
(根据学生的兴趣,自己选择一项或几项来完成)
1、喜欢绘画的同学自己画一画这只漂亮、机灵的翠鸟。
2、喜欢积累的同学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在本子上。
3、喜欢朗读的同学课下美美地读一读,进行课文录音。
4、喜欢背诵的同学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将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今年有幸再次遇到这篇课文, 上课前夕, 在反复读课文之时, 忽然《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我是特种兵》中的“小庄”等形象在脑中一一闪现, 而后重叠, 最后幻化为一只翠鸟在脑海中飞过。我猛然意识到:翠鸟不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吗?它的外形以及捉鱼时的精干形象与这些部队士兵中的佼佼者之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生活中的特种兵们都很普通, 甚至一点儿也不起眼, 但是他们在对待事情上, 有着同样的专注与执着。翠鸟不也是一样, 普通的外表下藏着不一般的灵气和执着吗?
于是, 我便大胆地围绕“翠鸟就是一个特种兵”这个研读主题来设计教案, 并和我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探寻。
一、聚焦“翠”字——是个兵
首先我们从课题入手, 拆解“翠”字:翠=羽+卒。鸟有羽毛, 故擅长飞翔。或浑身一色, 或色彩斑斓。卒, 死或士兵, 此处本人认为“士兵”的意思更贴切。故而“翠”字的表面意思为“有羽毛的士兵”。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 因为此刻翠鸟从小动物转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这一环节的成功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颜色——善伪装
“翠”即“绿”,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翠鸟”理解为“绿色的鸟” (也许正因为翠鸟浑身绿色才得名“翠鸟”吧) 。首先我请学生找出它羽毛上的绿色, 同时研读, 结果呈现: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橄榄绿 (绿得深)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翠绿色 (绿得鲜)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浅绿色 (绿得嫩)
通过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逐渐领悟到:三种绿由深到浅, 逐步过渡, 似一件眼下流行的渐变衣, 难怪作者用“鲜艳”一词来形容。“艳”:丰+色, 即丰富的色彩。再看课文插图, 还有哪些景物也是“绿”的?学生很快发现, 放眼之处满是绿色:山清, 水秀;青的草, 绿的树。在诸多绿色中, 绿色芦苇上停上一只同是“绿色”的翠鸟, 你作何感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绿”是翠鸟天然的保护色, 使水中的鱼儿不容易发现它的藏身之处, 这样小鱼就会在不自觉中放松警惕。于是, 老师便适时板书:颜色、善伪装。
一句话, 学生深深领悟到了:翠鸟不仅是一个“有羽毛的兵”, 而且是一个善用羽毛的丰富色彩伪装自己的“特种兵”。
三、抓住习性——善侦察
如果说翠鸟仅仅是徒有一身绿色的“迷彩服”干扰小鱼的视线, 还是没法捕到鱼的。这就需要它做好捕鱼前的准备工作——侦察敌情。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翠鸟平时生活习性的一段文字。我告诉学生:或许它闲暇之余, 就喜欢自由飞翔, 喜欢放声歌唱, 但也有可能是“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我们不妨看一看。
出示:翠鸟鸣声清脆, 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 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我请学生拿起笔, 边默读边画出重点词语, 并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细读琢磨之后, 学生们积极发言, 各抒己见, 这些字词背后的意图慢慢明朗。感悟如下:
一动不动——有耐心。任凭风吹日晒, 还是鸟语花香, 翠鸟一概置之不理, 一门心思都在这小小的鱼儿身上, 不为外界所干扰!
凝视——即注视, 十分专注地看着水面。日照下, 水面就像一面镜子, 闪着金光。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盯着水面, 确保无漏“眼”之鱼, 足以说明翠鸟不仅视力超好, 而且有极佳的耐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一眨眼——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起飞到贴着水面疾飞再到停下的一系列动作, 就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一流的飞行技术, 以及可以与刘翔相媲美的速度。
轻轻地——翠鸟体态小巧玲珑不假, 苇秆直径不粗也是事实, 而它却能在完成一连串的飞行动作后再度停下时, 苇秆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它的动作是这么轻盈, 似一只点水蜻蜓, 看得人瞠目结舌!
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 翠鸟的确具有特种兵的潜质和能力:有耐心、有眼力、有技术。
当我提出:可它为什么要边飞边清脆地叫呢?这一点学生们都没有引起注意和思考, 一时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我以生活实例作为对比:当你在家中安静地写作业时, 忽然从窗外或门外传来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或优美动听的歌声时, 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的回答有三种:或不为所动继续专心作业;或迫于无奈留在家中, 但已经无法专心;或扔下作业马上跑出去看个究竟。可想而知, 最后一种可能性的比例最大。说到这里, 学生们逐渐明白自己就是水中的那条小鱼, 翠鸟就是窗外的锣鼓声。翠鸟边飞边叫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贪玩小鱼的注意, 引“鱼”出“水”。“贴着水面疾飞”, 不只是飞行技术的高超, 更是在做前期的快速侦察。当完成准备工作后, 翠鸟又耐心而专注地等待着鱼儿浮出水面。
一切都水到渠成, 一句话, 此时的翠鸟俨然一个训练有素 (选好目标, 找好最佳位置, 等待敌人出现, 以期一招制敌) 的侦察兵。
三、研读行动——善狙击
“特种兵”除了善伪装、善侦察之外, 更重要的是他还必须是一名“狙击手”, 一个实实在在的“神枪手”, 枪法快、狠、准, 而且有耐心, 机警、专心。我们都知道翠鸟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有时是休息, 更多时候是静候捉 (叼) 鱼。那么它捉鱼时像不像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呢?请你自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进行说明。
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 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 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小鱼,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细细研读后, 学生们大部分都能从连续性的动词蹬、叼、贴、飞等字中概括翠鸟捉鱼时快、准、高。这远远不够, 我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另外两句侧面描写。一阵沉默之后, 学生们终于有所发现。你看, 鱼儿深知露出水面来玩耍的危险性多高, 但终究抵挡不住内心的好奇与贪玩, 也抵挡不住外面精彩世界对它的诱惑。它做得十分谨慎, 心存侥幸只悄悄露了一下, 为了不引人注目, 用最短的时间吹了个小泡泡进行试探。可翠鸟更快, 透亮、灵活、锐利的眼睛立即捕捉到了这道一闪而过的“鳞光”, 一眨眼的工夫, 又尖又长的小嘴快速精准地叼起了水面上的小鱼。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之际, 小鱼早已成了翠鸟的口中食, 腹中物。相比之下, 小鱼只能甘拜下风, 自叹不如。
一句话, 翠鸟是个“当之无愧”的狙击手。学生们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孩子们声声的赞叹和美美的朗读声。
四、迁移练笔——享成功
翠鸟捉鱼固然可歌可赞, 可我更佩服的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描述力, 寥寥数语便暗藏了这许多的精彩画面和难忘瞬间。由此我联想开去,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之间, 都存在着如“翠鸟与小鱼”一般的关系, 强者都有“一招制敌”的绝招, 如猫捕鼠, 蛙捉虫, 狗拿贼, 豹咬鹿, 鹰抓兔……我越想越兴奋, 这是多么好的练笔机会, 放过岂不可惜?我强忍着内心的喜悦, 让学生自由选取描述对象, 从颜色、习性和行动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自己喜欢而又熟悉的动物, 用语言生动地再现这些动物之间激烈的较量, 然后写下来交流。这一切步步为营, 浑然天成, 有十多个同学几乎是一气呵成, 不费吹灰之力, 令人刮目相看!
师:好,顾老师今天非常欣慰,因为我看到了大家听课的时候特别是听别人读课文的时候,习惯非常好,听得特别认真。好,我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翠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外形。
师:谁能说得完整一点?
生:写了翠鸟的外形。
师:对了,我们说话要说得完整,还有吗?
生:翠鸟的活动。
师: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还有吗?
生:还有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师:课文先写了——
(生齐答)
先写了翠鸟的外形,再写了翠鸟的活动,最后写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当中,哪一自然段,写的是翠鸟的外形啊?一齐说。
生:(齐)第一自然段。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把书拿起来,请你放声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好,开始,自己先读。
〔评点〕
教师指名试读课文以后,立即引导学生讨论文本围绕翠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从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沥青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本梗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能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严格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随后,教师不露痕迹地突出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并交待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做有利于可是目标的达成。
〔片段2〕
师:好,大家表现得真好,说明大家语感很强。同学们,翠鸟鸣声清脆,羽毛颜色鲜艳,实际上呀,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鸟,(出示鸟类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选其中的一种,想一想,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方法,来介绍其中的一种鸟。有鹦鹉、燕子、猫头鹰、啄木鸟、鸳鸯、鸽子、丹顶鹤、白天鹅、乌鸦还有企鹅。谁愿意来试一试,说不好也没关系。
生:鹦鹉喜欢停在稍稳的树枝上,嗯,一双灰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树枝,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小嘴巴红红的,眼睛小小,非常可爱。
师:好,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好不好?她是我们班老师认为勇敢的人,不过,你们可以不仿照课文,再介绍其中的一种鸟类。好,谁还来,你来,可以和课文说得不一样。
生:我要介绍企鹅。企鹅它的肚子白白、胖胖,很像我。(众笑)
师:很像你和你一样可爱对不对呀?
生:它披着一个黑色的斗篷,嘴巴尖尖
师:好,斗篷用得好,课文当中用了外衣,他用了斗篷,这就叫做学以致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
生:啄木鸟,啄木鸟喜欢停在树干上,头小小,嘴巴尖尖,它的颜色不怎么鲜艳,别看它的颜色只有白和黑色,它可以在树干和白云之间穿梭,其他动物不容易看见,它喜欢停在树干上,因为它喜欢在树干里捉一些小虫子填饱肚子。嗯,好,说得太流畅了,句子通顺,而且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老师再给你加一句,啄木鸟被称为“森林的医生”。
师:同学们,看到文章中的彩页了没有?这就是翠鸟。刚才我们观察了这一组小动物,大家选了当中的一种,在翠鸟的在插图下面,请你们仿照课文当中的描写,写一写其中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一句话行,两句话也行,老师看谁写得好。
(生写)
〔评点〕
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又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了这一段。在此基础上,顾老师适时地映出鸟类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运用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其中一种鸟。这个教学环节的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是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明白了写一种鸟要写出它的外形特点,观察和表达都注意顺序;二是激活了学生关于鸟的知识储备,诱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介绍出来。
从学生的表达来看,先是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说,但也不乏个性用词,如运用了叠字
“红红”“小小”。后经教师点拨,学生便洒脱自由地表述出来,一句“很像我”,发自肺腑,幽默而有风趣,真是妙不可言,引发了全场笑声。此时,顾老师的教学机智令人感佩,他睿智地说:“很像你,和你一样可爱,对不对?”这就将极易导致尴尬的场面迅速化解为教师对学生由衷的赞赏,从而更激发了学生流畅地、富有个性的表达。
小练笔,是顾老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师让学生在课文插图下面,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由于有众多学生的说作为铺垫,思路已经打开,学生书面表达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更何况教师要求宽松,激励的举措也到位,相信学生一定给大家一个惊喜。
(顾晓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教师
翠鸟的外形十分美丽,但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它那美丽的羽毛和熟练的捕鱼技巧。
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上面点缀着翠绿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翠蓝色的、腹部的羽毛是深黄色的,那张又尖又长的嘴是红色的。
翠鸟的捕鱼姿态稳、准、雅、狠,只要是捕到了鱼,那鱼就再也不会逃掉了。翠鸟捉鱼时会站在河边的芦苇、树枝上,静静地等候,显得十分彬彬有礼,并且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就是一层细小的波纹,也会引起它的注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预习提纲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师生共同板题,借机提示“翠”的写法。)
二、学习第一段
过渡语: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指名用课文里面的词语回答)
板书
:小巧玲珑、色彩鲜艳
师:
1、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小巧玲珑,颜色鲜艳的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
2、课件出示
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同学们介绍的可真好,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小巧玲珑,颜色鲜艳的翠鸟就在我眼前.课件出示:它长得可真漂亮……
师:
4、作者把翠鸟描写的这么美丽可爱,那么他在描写翠鸟外形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这里有几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
师:
大家还记得在句子中恰当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出示:
对,它能使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课件出示
师:
5、作者把翠鸟写的这么美丽可爱,他是按什么顺序对翠鸟进行描写的呢?
课件出示
这是什么顺序呢?手从上到下演示提醒。对,它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师:
6、这样的翠鸟你喜欢吗?请同学们带着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这一段美美的读出来吧!(评价)
三、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2
3自然段)
师: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二、三段,首先请看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师:对,它动作很快很敏捷,从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它动作敏捷呢?
(板书:疾飞 一眨眼)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这些词语要稍微读快点
(2)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的词语。
师:2、首先请画出表现翠鸟动作的词语(指名回答)
板书:蹬开
像箭一样飞
叼起
贴着 飞
师:从翠鸟这些动作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 从这些词语我们体会到翠鸟的动作的确是迅速敏捷。
师:3、请同学们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师:4、翠鸟不仅迅速敏捷,它还很机灵呢!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的机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翠鸟机灵的地方?
板书:
悄悄地
只有
还
还
师:5、小鱼偷偷地把头露出水面,它已经够机灵了,没想到小鱼比它还要机灵,这里用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6、试着背一背。
四、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
2、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件出示)
五、回顾全文
师: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对比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师:正因为作者用了这么多的写作方法才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当中也要向作者学习,适当的运用各种写作方法,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六、读写结合:
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翠
鸟
外形:
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动作: 蹬开……像箭一样… 叼起…贴着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课文第一自然段,由于翠鸟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因此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而这一段又是一个描写动物外形的优秀片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四、教学方法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习作训练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从百度中下载的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
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教学要点: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并读懂描写翠鸟抽鱼时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动作的敏捷。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你能描述翠鸟外形吗?出示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搜
索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
=-1&fr=bk&sf=1&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4%E4%C4%F1&s=0 1.出示课题,齐读
翠鸟,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2.这篇课文从动作、住处、外形三方面来描写翠鸟。(1)各方面的特点:(2)每方面各有那几节描述的 3.检查,小结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外形
1.小组同学对照图片描述翠鸟的外形。2.齐背。
3.师:课文对翠鸟外形的描写,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4.师: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有关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请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动作敏捷
翠鸟有如此美丽的外形,它的动作怎么样呢? 1.朗读课文2、3节,划出表现敏捷的词句。
2.一学生朗读,大家评价一下,他哪些词句读出或出表现翠鸟敏捷的词句。
3.齐读:疾飞,一眨眼,锐利,隐约可见,像箭一样,刹那间,叼,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看视频自然传奇《翠鸟捕食》。http://video.baomihua.com/14769416/18642756 5.读课文2、3节,读出语气。
(三)住处安全
这么可爱、机灵的小生灵,谁都想捉一只来饲养。这个愿望能实现呢?
1.请同学自由朗读第四节,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的词语。2.老师和同学配合朗读填空。
3.老师读老翁的话,你们读作者喜爱的话。
三、教学反思
《翠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以图片激发兴趣符合小学生形象
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情趣更能促进兴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
3、仿写提高写作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
六、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邵庄镇钟家小学 姓名: 孙化奎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3805953
《翠鸟》一文, 对小动物描写上的亮点, 一是外表美的表达, 二是动作快的描述。
在表达外表美时, 写到了红色的小爪子、鲜艳的羽毛、灵活透亮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 如果就这样写出来, 给人留下的印象肯定不会深刻。而作者对此作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 在所涉及的外表中, 羽毛的鲜艳最吸引人, 因而用浓墨重彩予以描绘, 根据由上而下的顺序连用三个贴切的比喻, 把羽毛的鲜艳写得层次分明又生动形象, 结果翠鸟就像时装模特儿一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了。
本来外表中“灵活透亮的眼睛”也值得具体写, 但作者没有像写羽毛那样直接描写, 而是巧妙地安排到动作快中去间接表达, 因为如果没有眼睛的灵活透亮, 翠鸟就不能发现小鱼在水面悄悄地吹泡泡这样细微的小动静, 并快速作出反应将其捕捉。在翠鸟的快速反应中, 作者除了用“像箭一样飞过去”来直接描写外, 又借“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而翠鸟早已飞往远处来衬托动作快的效果。即使是这样的快, 作者并没有让它一闪而过, 而是抓住一系列动作写出了一个完整的过程:“蹬开苇秆”“飞过去”“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使人看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了上面的解读, 就可以从中领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动物的特点了。
二、探寻线索
仔细探寻文本, 笔者发现课文中与翠鸟相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苇秆”, 除了上文提到的通过“苇秆还在摇晃”衬托翠鸟捕鱼的动作快外, 它还有两个作用。一是体现翠鸟的生活习性:文中写翠鸟“喜欢停在”和“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就是这方面的表现, 因为翠鸟是以捕捉水面或浅水中的小鱼虾为生的, 它必须选择靠近水面的地方停留, 再伺机捕鱼, 而苇秆正好长在水边又高出水面, 能为翠鸟提供最佳观察位置。二是形成前后照应, 表达情感。文章开头写“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为下文写翠鸟的生活习性、动作特点打下了基础;文章结尾写“我们”打消了因喜欢而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的念头后, 只好把喜欢转为远远地多看, 所以“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虽然还是停在苇秆上, 但在希望之中就多出了一分喜爱之情, 这样写“苇秆”不仅首尾照应, 还升华了感情。
可见, 写小动物要抓住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努力突出与习性相关的某一事物, 使它构成文章的线索。
三、启示方法
写动物的特点肯定离不开细致观察, 但面对观察的最终结果———文章, 一般而言很难从中找到作者的观察方法。缺少了观察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来学习把握小动物的特征, 总让人有使不上劲的感觉。那么该怎样利用文本资源来完成观察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呢?
每年的9月至12月,正是笑翠鸟繁殖孵化的季节。通常,年轻漂亮的笑翠鸟会帮助父母照看新生的雏鸟。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健康的小笑翠鸟夭折,它们毛茸茸的尸体在落叶间随处可见。
兰尼是一位鸟类保护志愿者,当他得知这情况后,立刻赶往当地展开调查。他在落叶间观察那些雏鸟时,惊奇地发现,有一部分还活着。兰尼从中捡出6只,做好记号并在适当的位置安排好摄像头。然而让兰尼困惑与惊异地是,摄像机显示,它们都是被自己的兄长和父母给叼出巢后扔到地上的。
原来它们竟然是被遗弃的!
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这些不幸的小家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巢中的雏鸟比起来,它们大多灰溜溜的,叫声也不响亮。兰尼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笑翠鸟是完美主义者,总是在巢穴中不断地选拔优秀的雏鸟继承者,把不够优秀的扔掉。
崇尚完美的笑翠鸟,无情地把自己的孩子扔掉,这不免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事实上,生活中也有许多崇尚完美的人。他们不但对自己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对身边的人与事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看法。
过于追求完美,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要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作为一种理想,标准因人而异。
与身边的人相处,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抱怨,可以收获快乐和幸福。否则,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摘抄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
2.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运用课文第一段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及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寂静的早晨你仔细听过窗外的鸟叫声吗?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生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翠鸟是一种漂亮的水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2咱们快来欣赏翠鸟这篇课文,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巩固。
3、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小老师带读讲解难懂的生字词。
4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识记难写易错的生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生字。教师提示:“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翠"和“翁”。
(三)学生逐一朗读课文
概括每段大概讲的翠鸟的什么特点。
(四)品读课文,感受翠鸟外形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翠鸟的哪方面?作者描写的翠鸟可真美丽,知道它为什么叫翠鸟吗?翠和什么有关?生回答
2.师:请你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勾出来,这么多颜色集中在翠鸟的身上,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鲜艳)。“鲜艳”的意思什么? 作者把它写得这么美丽、看出对翠鸟的什么感情?(喜爱之情)师小结:第一段作者描写翠鸟颜色的时候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小巧的特点。这是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
3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羽毛的排比句式进行品读,理解“鲜艳”的意思。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翠鸟羽毛的三句比喻句,归纳“总—分结构“写法及作者。
4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运用比喻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进行体会。③观察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6、你最喜欢描写翠鸟的哪部分,为什么? /
7、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8.学生看课件中的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五)总结写法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写具体。)
(六)片段仿写
1课件出示其它动物图片,让学生模仿第一段按一定顺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六 板书设计:
爪子:
红色
外形
羽毛鲜艳
头
橄榄色 翠绿色
头巾
背
浅绿色
外衣 腹
赤褐色
衬衫
眼睛: 透亮灵活
嘴:
又尖又长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资料。
3、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资料。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18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明白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颜色十分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1)“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2)“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3)“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1)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资料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板书设计:
颜色鲜艳小巧玲拢
18翠鸟目光锐利动作敏捷
住在石壁上不容易捉
习题: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很快()
眼睛感觉灵敏()
只能够看到,但看起来不很清楚()
形容时间极短()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语。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是橄榄色,背上是浅绿色,腹部是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衤”的最后两笔是撇、点。)衬(chèn)衫(突出是“衤”)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鲜艳;()灵活;()锐利;()疾飞; 等待()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后反思:
做向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友好使者——《翠鸟》教学体会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在这些方面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其训练技巧颇有独到之处。第一,善于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第二,善于扣读导悟。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于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老师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得益于于老师的点拨艺术——激情、激趣、导读、导悟。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于老师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三、虚拟情境,说出情趣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老师别出心裁的移情设计。
实践表明,这种采访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含英咀华,诵出情趣
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这样假戏真唱,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透过教学艺术的七色光环,我们发现支撑教学艺术的基石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导致学生厌学的致命伤是老师以成人之心度儿童之腹,以成人的心理需求代替儿童的心理需求。本人则不然,我蹲下来看学生,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去体验世界,自觉地与自己的教育对象“相似”。我引导学生学翠鸟叫,学老渔翁说话,画翠鸟;我让“翠鸟”们学唱人类的歌曲,读他们写出的文章„„所有这些万变不离其“读”,以读为本,以画、说、演等促读,走读书内化之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衫”等10个生字,会写“疾”等14个字,掌握“疾飞”等11个词语。
2:能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外形特点写具体的,理解运用课文第一段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及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及方法,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生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翠鸟是一种漂亮的水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2咱们快来欣赏翠鸟这篇课文,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安排同桌互查互助。
3、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小老师带读讲解难懂的生字词。
4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识记难写易错的生字,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生字。教师提示:“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溪"和“颜”。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课文是课文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
2、学生默读后汇报交流。(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四)品读课文,感受翠鸟外形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翠鸟的哪方面?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的哪些方面?请画出有关词句。
2.问: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让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关词句。(板书: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师小结:第一段作者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描写了翠鸟外形的美丽小巧的特点。这是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
(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
3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羽毛的排比句式进行品读,理解“鲜艳”的意思。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翠鸟羽毛的三句比喻句,归纳“总—分结构“写法及作者。
4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运用拟人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你能在这段话里发现几种颜色?圈出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词语,你从这些颜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点拨: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把一件东西的颜色写具体,可以用上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学生再读这几句比喻句。
6.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进行体会。③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7你最喜欢描写翠鸟的哪部分,为什么?
8、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9.学生看课件中的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五)总结写法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写具体。)
(六)片段仿写
1课件出示孔雀图片,让学生模仿第一段按一定顺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生字词。
2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
爪子:
红色
外形 {
颜色鲜艳 {头 : 橄榄色 翠绿色
背 :浅绿色
腹: 赤褐色
眼睛: 透亮灵活
嘴:
又尖又长
八、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模仿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仿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翠鸟优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翠鸟》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07-27
《翠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10-16
《翠鸟》教学反思06-28
翠鸟教学课件05-29
5《翠鸟》教学反思01-30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09-10
翠鸟教案和教学反思11-10
语文翠鸟的教学反思03-19
翠鸟教学实录一等奖01-15
《翠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01-2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