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精选8篇)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篇1

尊敬的市民:

您好!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布实施以来,为柳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和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将牵头开展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在实施评估研究过程中。为了了解市民对柳州总体规划的认知度和规划实施的满意度,我们特组织本次调查。本问卷采取无记名填写形式,您所填的内容将用于下一阶段实施评估工作的分析和研究,请您如实填写(请在相应选项前或空格内打勾,如未注明,以下各题均为单选)。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协助,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打造更有魅力的柳州!

一、您的基本信息:()

(1)男(2)女

2.您的年龄是:

(1)15岁以下(2)15-34岁(3)35-44岁(4)45-59岁(5)60-74岁(6)75岁以上

3.您在本市的居住时间是:()

(1)半年以下(2)半年以上1年以下(3)1-3年(4)3-5年(5)5年以上

4.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或以下(2)初中(3)高中(4)中专/技校(5)大专(6)大学本科(7)研究生或以上

5.您的职业:()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职员/技术人员(3)工人/农民(4)私营企业人员/自由职业

(5)学生(6)军人(7)失业、待岗人员、离退休人员(8)其他

二、您对《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了解情况

6.下面是《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主要观点,请在您了解的选项前打钩。(可多选)□城市性质:()“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及重要工

业城市”

□市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城市发展方向:()由内向外有序拓展,紧凑发展,远景城市应以向东、北为主要发展方向 □城市空间布局:()“5+1+2”格局,即五大中心城区(柳北片、柳西片、城中片、河东片、柳南片),一个城市外围组团(阳和组团),两大风景区(莲花山景区和龙潭—都乐岩风景区)

7.您对《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了解程度:()

(1)了解(2)部分了解(3)仅听说过(4)一无所知

1/6

三、您对《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内容的评价

8.您认为当前的柳州市城市建设比您预想的(1)好(2)差(3)一般(4)说不清楚 9.您认为柳州在全国地级城市知名度排位应该是:()(1)前列(2)中等(3)靠后(4)说不清楚 10.您认为在柳州市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A.关系相对密切的是:()(1)南宁市(2)来宾市(3)桂林市(4)河池市(5)其他

B.关系相对较远的是:()(1)南宁市(2)来宾市(3)桂林市(4)河池市(5)其他

11.您认为未来市区主要发展方向是:()(可多选)(1)向东(2)向南(3)向西(4)向北

12.您认为以下哪些片区未来可以纳入到中心城区统筹发展:()(可多选)

(1)柳东新区(2)柳江县城(3)沙塘镇(4)石碑坪镇(5)穿山镇(6)都不纳入 13.现行的总体规划中,柳州“内部整合+向外有序扩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提到的以下A、B、C、D四点,您认为近几年完成的情况如何?

A.重点建设河东新区,改善城市居住条件:()(1)好(2)差(3)一般(4)说不清楚

B.开发城市东南的阳和组团,作为城市新的工业区:()(1)好(2)差(3)一般(4)说不清楚

C.城区南部适当发展旅游、休闲等功能:()(1)好(2)差(3)一般(4)说不清楚

D.疏解旧城压力,建设城市商业副中心:()(1)好(2)差(3)一般(4)说不清楚

14.您认为以下几个工业区建设的情况如何:()

A.柳北工业区(包括柳钢、柳化):()(1)好(2)一般(3)差(4)非常差,建议搬迁(5)说不清

B.阳和工业区:()(1)好(2)一般(3)差(4)非常差,建议搬迁(5)说不清

C.河西工业区(包括柳工、上海通用五菱等):()(1)好(2)一般(3)差(4)非常差,建议

搬迁(5)说不清

D.洛维工业园:()(1)好(2)一般(3)差(4)非常差,建议搬迁(5)说不清

E.您的建议15.关于柳州产业的发展,您认为2010年以来发展最好的产业是()(可多选); 您认为未来柳州有待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可多选)

(1)钢铁产业(2)汽车产业(3)机械产业(4)化工产业(5)有色金属、建材和新材料(6)食品加工(7)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8)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9)生物和制药产业(10)现代服务业(包含旅游休闲度假等)

16.你认为柳州的城市中心在哪?()

(1)五星商圈(2)飞鹅商圈(3)人民广场(4)河东中心区(5)其他17.您认为最能体现柳州城市特色的景观是:()(可多选)

(1)柳江大桥及滨江两岸城市建设(2)柳江夜景(3)人民广场(4)公园及山水格局(5)历史文化及遗存(老城地区、柳宗元等)(6)其他18.柳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您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是:()(可多选)(1)山水格局(2)老城格局(3)东城门和城墙(4)柳侯祠

(5)曙光西路(6)太平西街(7)白莲洞人(8)骑楼建筑(9)其他19.您认为改善柳州市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重点应从哪方面入手?()

(1)加强对“脏、乱、差”的综合整治(2)增加绿化(3)提升建筑风貌品质(4)其他20.您认为柳州市目前城中村改造进行得如何?()(1)好(2)差(3)一般(4)说不清楚

21.您认为柳州市保障性住房落实情况:()(1)很好(2)好(3)一般(4)差(5)很差 22.您节假日最喜欢去的公园和广场是:()(可多选)

A.市区内公园:()(1)柳侯公园(2)鱼峰公园(3)蟠龙山公园(4)鹅山公园(5)雀山公园(6)马鹿山公园(7)住区附近街头公园(8)龙潭公园(9)都乐公园(10)其他

B.滨水景观绿地:()(1)江滨公园(2)河东市民公园(3)河东滨江景观带(4)其他

C.各类城市广场:()(1)人民广场(2)河东体育广场(3)其他

23.您认为柳州市最需要增加的绿地广场类型:()(可多选)

(1)综合公园(2)主题乐园(如深圳的世界之窗)(3)专项公园(如儿童公园、游乐园)(4)社区公园或广场(5)街头绿地(6)大型广场(7)其他24.您对柳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中:()(可多选)

A.最满意的是:()(1)学校(2)医院(7)商业购物(4)娱乐场所(3)文化设施(4)体育场馆

A.最不满意的是:()(1)学校(2)医院(7)商业购物(4)娱乐场所(3)文化设施(4)体育场馆

25.您当前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通常是:()

(1)公交车(2)单位交通班车(3)出租车(4)摩托车(5)步行(6)私家车(7)电动车(8)自行车(9)其他26.您通常在上下班或上下学时的通勤距离是:()

A.一般的出行距离是:()(1)1公里以下(2)1—3公里以下(3)3—5公里以下(4)5公里以上

B.可以承受的距离是:()(1)1公里以下(2)1—3公里以下(3)3—5公里以下(4)5公里以上

27.您认为目前柳州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1)基本没问题(2)道路太窄、交通不畅(3)交通管理水平差(4)公交发展水平低

(5)停车场不足(6)过境交通干扰大(7)大货车穿行城区(8)早晚高峰拥堵(9)其他28.您认为目前柳州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1)基本没问题(2)线路少,分布不合理(3)站点安排不合理(4)投放车辆少、班次少(5)其他

29.您认为2010年以来,柳州城市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可多选)(1)柳州风情港(2)人民广场及地王财富中心大楼(3)柳江滨江绿地和夜景(4)水上运动中心(5)河东新区及新政府大楼(6)柳东新区(汽车城)(7)万达、恒大、保利、阳光100等高档居住小区(8)其他30.您认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政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1)大力发展服务业(2)加快住宅建设(3)改善城市交通(4)增加文教体卫设施(5)加快新区建设(6)加快老城区改造(7)增加城市绿地(8)治理环境污染(9)其他

四、您对《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实施的其它建议:()

五、您对柳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满意度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篇2

中心镇是所在农村区域内的经济中心, 依托城区对农村区域进行辐射, 是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是城乡联动的关节点。为了加快中心镇的建设, 辽宁省铁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促进中心镇建设的政策, 重点包括中心镇建设规划、财政资金支持和农村人口户籍改革等方面。

阿吉镇是铁岭西部重镇, 位于铁岭市西部43公里处。这座始自努尔哈赤万历四十三年 (公元1615年) 的居民点, 位居辽北地区的交通要冲, 203国道、新铁 (新台子—铁岭) 县级公路纵贯镇区, 同时预建的沈阳环城高速 (康法段) 将横穿阿吉镇域南部, 交通较为方便。

二、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研究

(一) 规划编制背景

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是在总规实施7年后开始编制的, 规划年限为2007-2010年。总规实施7年以来,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指导了城镇建设, 为城镇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现实也出现一些差距, 至2005年底, 镇区建成区总面积294.42公顷, 与规划的182.68公顷有一定的差距;现状镇区人口为4206人;人均建设用地422.28平方米远远高于规划中的228.35平方米。总体规划在指导项目布局方面越来越难具体实施。

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采用与当地规划管理部门合作的方式, 明确“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和发展重点。规划从阿吉镇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对症下药, 缩短了编制周期, 增强了规划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二) 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此轮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的目标是把阿吉镇建设成为铁岭市的卫星城镇, 因此规划编制注重对近期建设发展的控制和引导, 将规划转化为公共政策。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在总结规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侧重对土地和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控制, 在规划编制前侧重对阿吉镇的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土地预测和项目需求意向等进行研究, 增强了专题研究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重点编制分区建设控制规划和近期重大项目布局规划, 并进一步明确规划期内的重点项目和项目实施步骤。

1. 城镇现状综合分析

规划一改以往繁琐的现状资料罗列, 而是在实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现状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平面密度极不均衡——空间布局缺乏弹性

阿吉镇镇区地块建筑密度过大, 设施不全, 导致环境质量普遍偏低, 城镇蔓延式发展导致用地拓展空间小, 弹性弱, 更新难度较大, 土地使用效益 (地价) 偏低, 利用率不高。

(2) 建设用地的低水平扩张——质与量的背离

从阿吉镇近7年的土地开发调查中发现, 征地批地速度过快, 镇区用地功能混杂, 环境和配套设施滞后, 居民综合生活质量较差, 城镇用地的扩张没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延式扩张。

(3) 道路交通的困境——交通缺乏协调统筹

镇区内部道路体系不明, 功能混乱, 过境车辆严重影响镇区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镇区内部的主要生活性道路等级普遍偏低, 居民出行不便。

(4) 公共服务设施的沿街蔓延——结构与布局的同质化

阿吉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沿街布置方式造成了结构与布局的同质化, 公共设施的单一布局方式未能实现镇区结构的合理有序拓展, 对城镇远期框架的形成造成结构性的障碍。

(5) 开放空间与休闲场所匮乏——景观与功能的双重失衡

阿吉镇镇区内部缺乏相应公共开放空间和休闲场所, 现状绿地用地基本为空白, 使得景观和功能双重失衡。

2. 近期建设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目标是:衔接对外交通, 突出区位优势, 完善城镇功能, 为今后发展成为铁岭市西部的卫星城镇打下基础,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城镇建设合理布局。规划期内的城镇建设重点是:完善镇区干路网系统;加速吉北工业区的建设, 调整城镇用地结构, 按比例协调发展各类建设用地, 初步形成南北并举、新区旧城结合的用地格局;对旧城居住区进行改造,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居住质量,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突出城镇中心公园、中央大街扩建和政府路的建设, 集中开辟几块绿地, 将绿色引入镇区, 改善人居环境, 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规划提出切合实际的近期建设量化目标。

3. 城镇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目标, 遵循优化用地结构与城镇布局, 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 制定阿吉镇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定阿吉镇近期建设用地的总量, 明确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土地的数量;确定近期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 重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用地等公益性用地, 并确定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区位和空间分布;提出城镇近期建设用地的实施时序, 并制定城镇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以及实施近期建设用地计划的相关政策。

规划通过审视近年来阿吉镇的城镇建设, 利用上轮总体规划用地情况资料和城镇建设批地资料, 分析近年来城镇建设速度以及城镇空间结构演变情况, 进而预测未来的土地需求。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分析阿吉镇第三产业发展及房地产业发展状况, 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目标, 控制住宅房地产的开发。规划城镇土地投放量保持原有的增量, 同时适当压缩居住用地面积的增长速度, 使之与房地产市场相适应。

4. 分区建设控制规划

为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保护生态资源、改善城镇景观, 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将镇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重点改造区、生态培育区和储备控制区四个区域, 针对不同的建设区域, 提出不同的建设控制指标和控制措施, 确定中心城镇重点发展方向。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地区是近期建设优先选择的地区, 是城镇建设资金优先保障的地区, 各职能部门应统一行动, 加大重点建设地区的投入, 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重点地区投入, 形成合力, 加快重点建设地区的发展完善, 进一步加速了中心镇向卫星城镇的转变。

(1) 重点发展区。

重点发展区已划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中重点发展的功能区, 对城镇产业升级提升有重大促进的地区, 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地区, 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较成熟, 启动迅速的地区。

(2) 重点改造区。

重点改造区包括区位重要但需要重点改善和提升的建成区, 严重影响城镇面貌的“城中村”, 近期发展条件基本完善但配套设施不足、环境压力较大的地区;现状发展影响城镇整体地位提升, 影响产业发展的地区。

(3) 生态培育区。

生态培育控制区是对调节城镇小气候及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的重点地区。包括:北部水源生态敏感区、西北风沙防护区和生态廊道。

(4) 储备控制区。

储备控制区是为给未来城镇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而预留的, 按照规划要求引导和控制的地区。

5. 建设项目布局及分期建设规划

规划整合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城镇整体功能优化方面的目标与要求, 以城镇经营的理念进行重大项目的用地布局;明确近期建设的工业园区、居住小区、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等近期建设项目的空间和时间安排, 规划采用了图文结合表达形式, 对项目定点、定量, 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图件, 直接用于指导阿吉镇近期建设, 便于以后的规划管理。同时对重点项目和已经立项的项目的实施步骤进一步细化, 分为前 (2008年) 、中 (2009年) 、后 (2010年) 三个阶段 (见表1) , 重点明确, 便于实际操作和实施。

三、对中心镇培育中小城市过程中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思考

(一) 突出与公共政策相结合的行动性规划特征

近期建设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应该充分体现其作为行动规划的特征, 将其作为总体规划实施补充计划, 近期建设规划是完善总体规划实施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不能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但是可以对于总体规划远期目标的阶段性修正提出建议。

近期建设规划是指导政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空间资源调控的行动规划, 其编制成果应该注重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相结合, 在空间上整合协调各个部门对于资源的需求。但是近期建设规划要真正达到成为政府进行空间资源调控方式的目的, 还需要进一步使规划成果成为有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件。

(二) 科学预测土地供应量及城镇规模

用地供应的科学性是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当前, 大多数城镇普遍面临建设用地规模达到或是已经超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镇发展规模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闲置土地现象却到处可见。如何科学确定年度土地供应量, 以实现土地供应量与土地消化量基本保持平衡则成了近期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此次阿吉镇近期建设规划的做法是“摸清家底”。从项目组入住阿吉镇开始, 就对历年阿吉镇每年土地供应总量、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统计, 分析城镇扩展速度及影响城镇建设扩展的主要动因, 结合城镇发展需求和政府土地投放实际, 合理确定城镇近期建设的规模和阿吉镇年土地供应量。除此之外, 规划还将每年用地供应量与每年大型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做进一步的校核, 以保证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避免超常规发展条件下的不确定因素对土地供应的影响。

(三) 突出用地布局和建设项目安排

分析产业结构演变与房地产开发趋势, 旧城改造及城镇整体功能优化之间的关系, 具体布局各类用地, 同时提出各类产业发展的空间对策规划与政府的近期建设目标紧密结合, 明确近期建设项目的时序和空间安排, 重点明确政府已经立项或要保障完成项目的布局。

(四) 动态修正总体规划, 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

在对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检讨的基础上, 结合新的变化因素、现状城镇建设状况及近期建设规划, 修正与完善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真正使城市总体规划由规划期末的终极蓝图转变为适应城市发展的动态战略, 真正体现城市规划的编制是个动态的、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使规划更富有实际操作意义。

(五) 增强多层次的公众参与, 维护公共利益

城镇建设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 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公众参与范围。但是由于小城镇居民文化水平的差异,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参与规划的热情和积极性, 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应该通过规划专家、相关团体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多层次公众参与, 增强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同时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团体利益冲突。近期建设规划应该通过公示、召开社区会议等多种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布, 多层次征求意见, 实现公共利益和各私人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规划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强为 苏则民 周岚,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与建议.城市规划学刊.2005/4

[2].王菠徽 胡显文 孙翔, 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的探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

[3].吴青苗 江宁进, 关于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思考.规划师.2006/8

[4].金秀芳, 合理规划是推进新城建设的重要保障.小城镇建设.2002/4

[5].金晶, 国内外城镇规划公众参与的比较与借鉴.小城镇建设.2004/3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篇3

关键词:消防体制;城市消防;消防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2-02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向着纵深方向拓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火灾无情,损失触目惊心,迫使人们对城市消防规划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层次。尽管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逐渐提高。但是,在实施消防规划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导致城市高速发展和消防规划不协调,对发展经济造成滞后性。所以,我们应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令依法管理,对消防规划的建设形成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城市整体性协调

发展。

一、我国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城市消防规划管理法律依据不够充分

我们讲究依法治国,但城市消防规划管理实施所参照的法律依据明显还不够充分。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作出规定,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也有相应规定,却都没有规定好具体的措施与罚则等。1989年由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制定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相对来说,是比较具体的一类部门规章,但其实施在《消防法》与《城市规划法》之前,现在也没有作出修订,所以,难以产生有效性与可依据性。所以,城市消防规划的管理尚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城市消防规划未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管理重视度不够

国务院为了强化公共消防设施,而所作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法规,属于城市建设总体上规划的显著部分。先前国家计委与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曾经下发过法规:《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就对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明确表明了要求,鉴于多种原因实效不显著。当前,一些城市在实施消防规划建设中负债太多,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基础建设完全地纳入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此外,有些部门也没有把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真正地放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来考量。公共消防设施作为保卫生命财产与城市建设安全的重要的公共设施属于那种技术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单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有些职能部门普遍缺乏消防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匮乏技术力量,特别是有一些新建开发区对城市消防规划不重视,更别说上加大投入相应经费。

(三)消防专项资金不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

城市消防规划必须要有专项的资金渠道,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上,消防装备与通信、消火栓、消防站等都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通常在经费上不能正常的加以投入。此外,很多城市的消防专业规划的编制还不够完备,甚至简单得一笔带过,很多的主管部门与规划设计人员对“消防规划”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消防规划非但不能引起政府与各部门的重视,更别说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监督。同时,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相对薄弱,在市政工程建设与投资项目工程建设中,有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比方说管线、道路等,当初在设计审查时,就没有通知公安消防机构来参加;也有些投资项目工程设计并没有经过消防审核,或未审核合格就擅自施工,也有些工程竣工后,没有经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等,凡此种种,城市消防规划自然不能得以落实。

二、促进城市消防科学合理规划编制的策略

(一)加强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后,都自制或出台了一些《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抓紧制定并逐步地完善有关城市消防规划管理的相关法规文件等。做到“有法可依”与“有法必依”的原则,重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将消防专业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来,将编制与审批同步。第二,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与职能职责。按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和落实消防规划的实施工作。第三,解决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实施的经费问题,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此外,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还要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等工作。同时,公安消防机构,需主动积极地向地方政府汇报,完善相关法规规章。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出人大、政府的监督作用,有效地督促各级政府,出台城市消防规划年度计划与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权力,适时地开展有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治理工作。不断地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与抽查,严惩那些违反城市消防规划与违反报建审批程序的工程。同时还可以借用互联网,发挥出报刊杂志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导向作用,严格地督促有关单位与部门,遵守城市消防规划。总而言之,应当规范消防审核,逐步加强设施的管理,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有效依据,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它应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和配套,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势必会导致消防规划产生调整。鉴于消防规划的调整,在现实中滞后于城市规划调整的步伐,所以,在大力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要恰当地调整消防规划中的不相适应的部分,尤其是要加快消防规划编制这项工作,让它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法规性和科学性,不断地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消防站等,改变无消防安全保障的现状。此外,对于那些布局不大合理的工厂和仓库,尤其是那些位于老城区的工厂和仓库,如生产与储存化学危险品等,尽量地分期、分批、分时,进行关、停、迁等措施来控制其发展,或是拆除、迁移和逐步取缔等,防患未然,消除安全隐患。

三、结语

总之,城市消防规划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计划,是一项有关城市消防建设的编制计划,与城市的消防建设同步协调,意义重大。建立与健全城市完备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保障城市消防的安全目的,这也是合理制定与实施消防规划具体方案的基础与保证。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变化势必给城市的消防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与机遇。加强消防规划工作,需要充分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还需加大监督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和壮大各形式消防队伍的建队,使得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和城市的建设同步规划、实施、进行,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不断地推进着消防事业均衡

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毅.编制城市消防规划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11,(9).

[2] 王志祥.消防体制的现状及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的影响[J].城市消防,2010,(7).

(责任编辑:王书柏)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 篇4

201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年)调整方案。

一、为保障上海迪士尼乐园和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客流集散,服务大型居住区居民出行,完善既有网络运营功能,同意对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及目标进行调整。

二、规划调整方案

(一)新增11号线迪士尼段,自罗山路站至迪士尼乐园站,线路长9.15公里,估算投资43.7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5年。

(二)新增8号线三期,自航天博物馆站至汇臻路站,线路长6.6公里,估算投资22.4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5年。

(三)新增10号线二期,自新江湾城站至港城路站,线路长10公里,估算投资59.4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5年。

(四)新增2号线西延伸段,自徐泾东站至蟠龙路站,线路长2公里,估算投资13.4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5年。

(五)3、4号线分线改造(含宝钢车辆段扩建),自上海火车站至宝山路站,线路长2.6公里,估算投资28.8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5年。调整后的规划线路总长为250.55公里,估算总投资1586.91亿元。与原规划相比,总里程和总投资分别增加30.35公里和167.91亿元。

三、新增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67.91亿元,其中资本金71亿元,占总投资的42%,由上海市、区两级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银行贷款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

(一)优化完善11号、3号和4号线的运营组织方案,对8号线三期工程的系统制式进行比选论证,并进一步核实车辆基地用地规模。

(二)应重视项目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对3、4号线拆分方案和突发大客流等对运营产生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五、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大、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应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有序推进,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开工建设,避免带来不良后果,影响工程建设。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篇5

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必须遵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主要内容如下: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承担城市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金华城市规划编制分析 篇6

为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更好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市规划局委托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浙中城市群的战略目标以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性机遇为契机,以融入长三角为依托,特色资源和产业为核心,发挥城市群整体合力,使浙中城市群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省九地市的主要核心城市、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根据以上战略目标的总体定位,可将战略目标分解为:金衢丽产业带核心区、浙江中西部地区交通信息枢纽区、浙江中西部地区商贸金融与现代物流集聚区、浙江中西部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区、浙江中部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和长三角外围的重要旅游区。

城市群空间结构“以交通轴为依托,产业带为基础,城市群形成为载体”构建浙中城市群空间规划框架:强化中心城市,内外圈层协调,强化组群整合,提升产业支撑,干道轴线放射,绿化走廊镶嵌,生态环境优化,推进城乡一体。

2、市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市区城乡各项要素集聚,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市区的综合功能,引导两翼新城更快、更好发展,市规划局委托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市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市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范围为婺城区、金东区行政区域,总面积2044平方公里。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为建立一个高度融合的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区域综合体;建立便捷快速网络式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系统,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形成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网络。同时,该规划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划,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利用与绿色空间布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协调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3、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规

为了加快城市西翼的建设,保障婺城新区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婺城新区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开展了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规总用地15.9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以二环路、桐溪为界;南以现状330国道为界;西以规划通江路、白沙溪为界;北以高速公路、铁路为界。

规划目标为以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动力加速发展,将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范围建设成为金华市的高教新区、人居生态新区、城市副中心、城西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延续“轴线贯通、绿楔分隔”的新区总体布局结构特色,形成“两轴两大功能组团”的`结构形式。两轴一为南北向复合功能轴,以南北向公共绿地、广场等城市开敞空间及其两侧公共设施、公交自行车干线、步行系统等元素共同构成;二为东西向滨江景观轴,以金华江以及滨江南北绿带、亲水广场、临江景观建筑等元素共同构成,是中心区的东西向自然景观轴。两大功能组团以金华江为界分南北两大片。北片为高教园区,以独立校区、共建共享的教育及生活设施共同组成。南片为中心综合区,以行政办公(区政府)、商业服务、金融贸易、文化教育、中心医院及生活居住区为主。

4、金东新区(二期用地)控规

为了适应金东新区的快速发展,拓展城市东翼的发展空间,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由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金东新区(二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金东新区二期位于一期的东侧及南侧,规划用地11.04平方公里。用地范围东至金温铁路,西与一期规划范围、二环东路相接,南至南环路,北至规划的金含公路。规划充分利用并强化本区特有的“多湖”自然水环境,营造与“江、河、湖”和谐统一的生活居住空间,使之成为金华市21世纪宜人居住环境的典范,实现金东新区“世纪精品、绿水新城”的目标。

规划结构以义乌江为发展轴,形成江南、江北二大片用地。其中江南片以滨水环境为特色,形成设施齐全、环境宜人的生态休闲居住社区;江北片依托铁路南站,发展以物流、大型专业市场和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及滨江生活居住为特色的综合区。

5、金三角新城总规

为加快金三角的建设,保证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由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金三角新城总体规划。金三角新城规划用地范围为东与义乌为界,南跨浙赣铁路至孝顺中心镇,西至山体,北接杭金衢高速公路。至城市规模控制在52.82平方公里,远景发展至80平方公里。

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新城的生态性、人文性和科学性。功能定位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物流为依托,生态休闲为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新城。新城采用“一轴、一核、一圈、一带”的规划结构形式。“一轴”是新城复合主轴,呈南北走向,其功能主要为新城空间定位线、景观主轴、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主轴线。“一核”是占地4.18平方公里的绿色休闲生态核,是新城的绿肺。“一圈”是公共服务生活圈。“一带”是新城西部、北部和东部产业带。

6、湖海塘区块控规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初探 篇7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

2 国内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动态

根据2014年国家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各个试点城市也先后出台了各地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对相关规划进行修编,增补、细化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内容,同时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南宁市为例,目前正在编制的规划有《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海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蓝线管理办法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修编。各试点城市具体编制动态如表2-1所示。

3 各层次海绵城市规划体系编制的主要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强调多主体、多专业协调,需统筹协调规划、排水、道路、园林、交通等多个城市建设责任主体,注重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需要结合当地水文、气象、土地、土壤、水系等条件,统筹考虑建筑、景观、道路、水系等功能和美观需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措施搭配,构建便于实施和维护管理的系统。

3.1 总体规划层面

这个层面的重点在于注重战略性。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彻到整个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并落实到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领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里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中的要求,落实保护水生态敏感区、集约开发利用土地、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合理控制地表径流、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在目前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框架下,总体规划阶段能够做的事情主要包括:

①增加城市生态专题研究或者海绵城市专题研究,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②分析识别城市生态敏感地区,确保城市规划用地布局避开城市生态高敏感地区,最大限度保护城市原有“山水林田湖”,维护城市原有生态安全格局。

③确定海绵城市开发策略、原则要求、总体控制目标等:在城市雨水规划相关章节,明确低影响开发的目标。

④识别新规划土地中的低洼地,具有建设为湿地潜能的用地。

⑤识别需要恢复和新开挖的河湖水系

⑥与道路、绿地、水系、竖向等相关专项规划协调,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等,确定城市主要建设区域,指导海绵城市空间布局、落实控制目标等

⑦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根据水系、绿带等构建城市空间结构,确定城市用地性质、功能分区、明确重大设施的布局、规划管控以及建设时序。

3.2 专项规划层面

专项规划层面涵盖两种类型规划,一种是传统城市规划中各类专项规划,比如城市水系、排水、绿地、交通等专项规划。这类型的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强调专业协调性,明确水系、绿地、道路交通、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方向及要点内容,在专项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例如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海绵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量、峰值流量与径流污染的控制能力。此时,绿地系统规划除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外,还成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主要载体。

另外一种是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根据编制主体不同又可以分为总体和分区两个层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全局统筹规划的作用,应全局统筹,总体规划,系统布局。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里,规划编制重点应放在系统性完整性上,即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目标,针对具体目标落实建设要求,通过对海绵设施的配套建设,确定海绵城市的建设指引,控制海绵单元的具体建设。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主要解决的四大问题为:总体目标、实施路径、管控要求,建设时序。具体设计包括:

①区域海绵空间格局构建:海绵要素分析,海绵功能区划,海绵空间格局构建,海绵建设策略,海绵蓝绿空间构建。

②流域海绵系统规划:流域特征分析,流域划分原则及方案,流域径流与污染控制规划分区,流域径流与污染控制指标体系,流域海绵系统规划方案。

③管理控制区控制目标规划:管理控制区划分原则及方案,具体目标,控制目标分区。

④典型海绵建设工程规划指引:包括居住、公建、道路、绿地、棚户区改造等。

3.3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控规是确保海绵城市能否真正建成的关键。将明确蓝线、绿线定位,雨水径流控制指标落实到地块上,如该地块的下沉式绿地的比例与面积,透水铺装的面积,雨水调蓄的容积等,如果需要雨水资源化的地区,需要明确雨水资源化的量。具体设计包括:

①地块调研分析:根据地块竖向条件、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给排水管网等划分汇水分区。

②地块开发强度评估: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优化用地布局,细分地块性质,配套市政、公共设施等。

③确定地块的雨水控制目标与具体指标:分解落实总归确定的控制目标与指标,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单项指标,如单位面积径流量控制率、下沉式绿地率等。

④确定地块的建设控制指标:根据地块雨水控制目标和指标。确定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以及地块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等。

⑤指出地块城市设计引导等:对地块建筑体量、建筑围合空间、建筑小品以及建筑附属硬化面积等做出指导性意见。

3.4 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重点在于明确LID开发设施的组合方式,设施规模和空间布局。具体设计工作包括:

①场地调研分析:对场地的土壤、竖向、现有建设情况、水系、绿化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

②场地产汇流分析评估:根据场地官网、地表竖向条件、建设现状条件等,通过模型分析对场地开发前后进行径流评估分析。

③确定场地LID设施规模、空间布局:根据场地雨水控制目标和下垫面性质等,确定需要消纳的雨水量,确定各种LID设施的规模,并对其进行总体布局。

④场地设施组合优化:根据场地的建筑分布情况、地表高程及用地建设情况合理选择设计各种LID设施,并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坑塘水系,对其进行优化布局。

⑤项目评估:综合评估分析场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经济性等。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的设计思想及理念,它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提出新的要求,使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城市生态建设和雨洪管理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及编制内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各个层面的设计,同时提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具体设计内容,希望能从顶层设计到具体项目实施做好规划引导,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广阔的思路、途径。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J].建设科技,2015(1):10.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5.

[3]赵宇.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践[J].规划师,2013,29:42-46.

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听证会设计 篇8

关 键 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听证会

中图分类号:D922.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9-0085-04

收稿日期:2012-05-10

作者简介:钟澄(1983—),男,安徽芜湖人,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规划法、土地法、房地产法。

城市规划作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其编制不仅是规划师们的专业工作,更要反映民意。加大编制中的社会公众参与力度,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增强其合法性、可接受性和可實施性。[1](p52-65)2008年1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对参与规划编制的渴望,其中的第26条、第46条、第48条和第50条多次提及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但总体上规定较为原则,未对论证会和听证会进行制度设计。

作为公众参与方式之一,听证会制度已经在域外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①但在我国运用的并不广泛。听证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规划主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政府通过举办听证,有利于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平衡表达,保障行政过程的公平,防止行政专断,最终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p69)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尚处于产生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听证会公共性和专家理性缺失、利益组织化缺失、信息不对称与不公开等。[3]目前,各类有关听证的规则也仅限于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级别,②且主要集中在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事项。笔者结合国内外听证制度发展的现状,针对城市规划编制制度的特殊性,提出以下听证制度的设计构想。

一、明确听证会的适用范围和发起主体

(一)听证会的适用范围

召开听证会是较为正式的公众参与行政行为形式。一方面,在听证会上,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交流观点,并且这些意见和观点多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听证会的程序要求比其他参与方式要严格得多。加之听证会的成果性文件——听证笔录将成为政府作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召开听证会往往会耗费更多的行政资源,故而应将适用听证会的公众参与事项限制在比较重要的问题上,但又考虑到城市规划涉及的细节较多,不宜采取列举的方式,因此一般以“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认为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及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城市规划事项”为宜。此外,可以采取排除的方式规定哪些事项不予听证。参照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28条的规定,排除适用听证的情况规定可以包括涉及国家秘密的,事关重大公共利益实施等紧迫规划内容。

(二)听证会的发起主体

当须就重大城市规划事项召开听证会时,应以政府依职权组织召开为主,一般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发起和组织。另外,考虑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规划地段内的居民和其他相关人员利益影响较大,因此应充分尊重和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地段内的利害关系人的权益,赋予利害关系人申请召开听证会的权利,经城市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审查认为必要的前提下组织召开听证会。

二、合理适用不同的听证模式

(一)听证会的模式

从传统的程序角度划分,听证会可以分为正式、非正式和混合型听证会三类。其中正式听证会为“准司法化”模式,即“行政机关仿照法院的审讯程序,进行提交证据和反询问证人的听证程序”;非正式听证会中行政机关则具有较大的裁量权,选择其认为恰当的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反驳意见;混合型听证会则是行政机关采用通信、舆论评论、口头评论、会议评论以及听证等公众参与方式听取意见。[4]而从听证对象的角度,听证会可以分为行政立法型、行政决策型和行政决定型三类。其中行政决策是将形成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时间、特定问题所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5]相应地,行政决策型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策行为时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公众意见的制度安排。

(二)区分听证事项适用不同的听证模式

合理适用不同种类的听证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听证的作用。城市规划属于行政决策类型,其涉及一个城市长远的发展,且规划草案编制行为作为行政机关的程序性行为,本身不具有可诉性。[6](p185)因此,为了提高编制过程中公共参与的效果,有必要采取较为严格的正式听证会。但考虑到编制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且周期较长,为了减少行政成本,我国可考虑参考美国的做法,即对涉及到重大公共利益的城市规划事项,如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用地规划、重大市政工程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实行正式听证;而对其他的事项,则可采用非正式听证,从而兼顾效率与公平。[7]此外,在规划审批前的听证属事前听证,因其具有准司法性质,故宜采用正式听证;规划审批后及修改阶段的听证属事后听证,该阶段的听证具有很强的咨询性特点,一般只是对规划方案进行微调,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非正式听证形式。

三、合理限定听证参加人并分担听证费用

(一)听证参加人的范围

为保证听证程序的实际效果,既要保证获得利益的人有代表,更要保证利益受损的人有代表;既要保证行政相对人可以捍卫自己的利益,又要保证有较专业的人士提出合理的、理性的意见,形成“利益—技术”的合理关系。[8]但考虑到听证效率和行政成本,有必要将听证的参与主体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要合理界定听证中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并相应地分担听证费用。

笔者认为,我国参加城市规划编制听证的人员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人士:一是规划地段的居民代表,包括因城市规划而得到利益的居民和因城市规划导致利益受损的居民,即利害关系人。在与《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利害关系人”的内涵和外延可界定为:①规划地段的居民和其他土地使用权人;②规划地段相邻地块上的居民和其他土地使用权人;③其他对规划地段或相邻地块享有权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践中,利害关系人的确定要视个案具体情况而定;二是城市规划的专家学者代表,他们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他们的意见更具理性,不仅涉及到对行政相对人利益的保护,而且能使城市规划的决策更具科学性;三是司法工作者代表,他们将会对听证程序及整个城市规划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保证城市规划不偏离法律的轨道。一般而言,除了第一类听证参加人必须参加外,其他两类听证参加人都可以由听证主持机关根据具体的情况邀请其参加。城市居民的代表与后两类代表构成之间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考虑到现实中规划纠纷主要体现在利益性矛盾方面,因此,城市居民代表中两类利害关系人的数量与其他两类代表的数量以2:2:1为合理。

(二)听证费用的负担

听证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是一项被广泛认可的原则,这一原则也被我国各级立法所确认,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皆有规定。《国土资源听证规定》(2004)第36条第1款规定:“组织听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该条第2款进一步规定:“组织听证所需经费列入主管部门预算。听证机构组织听证必需的场地、设备、工作条件,主管部门应当给予保障。”为了进一步细化操作,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2005)”第52条第1、2款规定:“行政程序所生之费用,由行政机关负担。但专为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所支出之费用,不在此限。”“因可归责于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之事由,致程序有显著迟延者,其因延滞所生之费用,由其负担。”由此,既确定了政府部门的主要责任,又避免了公共财政为私人利益买单,且可以防止当事人滥用听证权利。

四、规范听证会的程序

程序正义是法治精神的精髓,规划听证如何体现正当程序,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不够明确,各地具体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从机制上、程序上来保障城市规划听证的实现,以解决听证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立法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城市规划行政听证程序应当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一)听证会举行前的公告和听证代表遴选

在规划行政部门主动组织听证的情况下,应在听证举行之前的合理时间通知听证当事人有关听证的时间、地点及相关问题,并公告规划文本,将规划在受规划影响的行政区域进行陈列,供公众阅览,使公众明确该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及自己可能被影响到的利益,从而使听证更有针对性。而当规划行政部门决定不主动组织听证的情况下,应在规划草案形成后,以公告的方式告知社会公众和利害关系人,当其对城市规划存在异议时,可以在什么期限内向哪一個部门申请举行听证。

在确定组织听证后,应当立即进行听证代表的遴选。听证代表是指当遇有申请参加听证会的公众过多的情况时,听证会组织机关和公众通过协商、选举等方式,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中选择部分能够代表民意作为陈述人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前文已经提到参与主体的问题,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应将利害关系人代表和人大、政协及专家代表进行区分,前者应根据受规划影响的正负程度及代表人群进行遴选,后者则可随机抽取。[9](p117)此外,可以考虑由利害关系人按照其利害关系类型和人数比例自行组织推选代表。

(二)确定听证时间和发放参会资料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城市规划都应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因此听证会应在规划编制完成之后、交上一级政府审批前召开。考虑到进行听证后可能要对规划进行修改,因此也应考虑预留出这一部分时间。具体时间应考虑到参与人的方便,以周末召开为适宜,避免出现对公众参与的间接性抑制。①此外,为了方便听证代表的产生,加强听证效果,有必要在听证会举行前的一定期限内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便捷手段,向社会公众公布与听众的城市规划事项有关的信息,同时向听证参加人提供为参加听证所应当获得的相关规划方案及背景信息。

(三)确定听证主持人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中享有主动程序权限,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主持人的公正、中立以及有足够的能力主持听证会十分重要。中立是为了确保主持人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参加听证会的主体,包括规划的编制部门、公众和相关利益团体,从而主持人与规划的编制机关应为不同。例如英国在地方规划编制过程中举行的听证会就由中央政府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监察员作为听证主持人。[10]至于主持人与规划的审批机关能否为同一,则存在争议,目前国外也有不同的立法例。我国目前城市规划听证会的主持人基本是由规划主管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担任,其中立性存在瑕疵。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听证会涉及的问题往往有深刻和广泛的认识,有能力迅速处理相关事务。而由独立于组织单位的人担任主持人,虽具有一种更加独立的外观,但很难保证这些人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听证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由各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委选派具有城市规划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大代表主持听证会,虽然人大是城市规划的审批部门,但作为法定的人民利益代表,其中立性应高于规划部门委派的代表。此外,目前立法是将人大审批作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有效方式存在的,由人大作为听证会主持者也有一定法律依据。此外,也可以采取反向规定,即规定“哪些人不应做主持人”。这些人主要应当是那些与听证事项有明显的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人,包括听证陈述人及其代理人、近亲属等。

(四)听证会举行中的陈述与质询

听证会开始后,应当先由城市规划行政部门有关人员陈述规划方案,再由参与听证会的当事人在听取陈述之后,对方案进行询问、提出建议或主张有利于自己的事实,并提出证据。

听证陈述人的权利主要包括:意见陈述权、证据文件的提交权和对规划编制机关工作人员的提问权。此外,为保障听证会组织有序,陈述人向规划编制机关工作人员提问前须经过听证主持人的许可。但是,除了提问权被滥用及听证审理的顺畅有可能受到妨碍时主持人可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外,听证主持人不得限制当事人和参加人行使提问权。

此外,针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陈述人不能如期出席听证,但仍希望表达意见的情况,如陈述人因故不能如期参加听证会的,可在听证期日之前向城市规划编制机关提交陈述书以及证据。所谓陈述书是作为在听证当日当事人口头意见陈述的替代物,其内容记载有陈述人陈述内容的书面文件。陈述人提交的陈述书,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陈述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听证案件的名称及陈述人的陈述意见。

(五)听证会进行后的记录整理和反馈

听证主持人应将听证会的各方意见和陈述记录在案,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对于相对人在听证会上提出的异议或者建议,应当及时反馈,以加快对公众意见的处理。反馈的方式视意见的个性和共性,可分为个别反馈和公开反馈两种。

(六)明确听证会的法律效力

参与者在听证会上的陈述、辩论等都应作为规划部门最终确定城市规划方案以及审批部门审批城市规划方案的依据。如果规划部门未采取法定的听证程序或未按照听证结果对城市规划进行处理,则应按照《城乡规划法》第58条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但已经审批的城市规划可以借鉴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除具有严重的、明显的瑕疵外,应该进行听证而未听证的城市规划决策行为不属于无效行为,事后可以补充听证,不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11]当然,对于权利已经受到损害的行政相对人而言,应当允许他们通过国家赔偿制度获得赔偿。

总之,目前我国的法律对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听证会程序和效力规定较为粗略,因此应当明确赋予听证会的法定效力和程序。对重大城市规划事项于审批前必须组织利害关系人和專家进行听证,并对不同事项采取不同的听证模式。听证代表的遴选必须符合比例原则,其有权在同级人大派出的听证主持人主持的听证会中陈述意见,提出证据。听证记录应当作为城市规划方案修订和审批的法定依据。未依法举行听证会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但除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不应影响城市规划的整体效力,可以补听证和赋予利害关系人申请国家赔偿救济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

[2][9]王锡锌.行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3]叶必丰.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思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4]汪全胜.美国的行政立法听证制度探讨[J].行政法学研究,2001,(03).

[5]杨海坤,李兵.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J].政治与法律,2006,(03).

[6]叶必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Davidoff,P.&Reiner,T.A.,A Choice Theory of Planning,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Vol.28,No.2(1962).

[8]朱芒.论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制度空间[J].中国法学,2004,(03).

[11]陈志诚等.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J].城市问题,2003,(05).

[112]黄宇菲.论城市规划中的行政听证程序[J].广西社会科学,2005,(05).

(责任编辑:王秀艳)

Hearing Desig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Zhong Cheng

Abstract:Hearing is a formal metho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Urban Planning Authority should be the principal sponsor and organizer of hearing. Interested people of regulatory plan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sponsor hearing.The hearing matter must limited to issue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ety.Different kinds hearing could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hearing upon to the matter.Hearing participator should be divided to inhabitant delegate and expert delegate in a reasonable proportion.The host could be an officer with urban planning knowledge appointed by the people's congress who is in a neutral position.The participator has the right to state and inquiry,and the record of hear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by authorities. Officers who violate the rules should be called to account,but the flawed urban planning can still be enforced with the state compensation to interested person.

上一篇:期中英语考试总结下一篇:和我的梦想有关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