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做什么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群众做什么(共12篇)

为群众做什么 篇1

群众需要我做什么 我能为群众做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就显得更为重要,要认清群众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群众做什么?使得我们不但要紧密联系群众听取大家的呼声,了解群众所需,更要完善和提高自己,努力学习甩掉“能力素质不够”的帽子。首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只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最终离不开“人”的提升。新的时代背景下,若不与时俱进,没有较高的能力素质,怎能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作为一名环保工作人员,根据本身岗位职责和工作经历,我觉得应该为群众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环保知识、环保的意义向人民群众宣传好。让群众清楚了解身边环境质量情况,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在周围环境污染影响到自身生活时懂得去维护自身权益等;

二、把本职工作做精、做好。环保工作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满意而归。

三、把群众提出的问题处理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事关其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接待好、解答好、处理好。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帮忙解决,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四、利用休息时间多进社区为生活困难的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张立伟

为群众做什么 篇2

说它为优势, 是因为我国一直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 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 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近水楼台先得月, 山西搭乘“煤炭快车”, 不仅自身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更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在过去十几年, 外省人一提到山西人, 就联想到“煤老板”。

说它为劣势, 是由于省内煤炭资源优势过于突出, 导致山西“一煤独大”, 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后续发展能力匮乏, 最重要的是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庞大的煤炭工业体系, 带给山西滚滚的资源财富, 同时也让山西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节约能源,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低碳技术,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么, 什么是能源呢?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 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在各种生产活动中, 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做功, 利用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 可见, 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 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也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而有些重要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化石能源短期内得不到补充, 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 节能减排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地方标准《卓越能源绩效评价规范》的出台是为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 降低企业能源消耗量。标准的出台恰逢其时, 定会为我省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该地方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能源绩效, 而作为普通市民, 我们每个人又能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呢?

带着这一问题, 记者随机采访了省城10位市民, 其中7位市民表示没有为节能减排刻意做过什么;两位市民表示尽量少开车, 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一位市民则表示其节约用电。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 大多数人认为节能减排是大型企业的事, 与自己无关;也有人认为, 自己节约出来的一点点能源就是沧海一粟, 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勿以“量”小而不为。殊不知, 我们每个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累加在一起, 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有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17棵大树、100 m3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 全国就要浪费约2 700 t纸、27万吨水。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 一年就节约4 745亿张纸。一棵二十岁的树可造3 000张A4纸, 这样算来就可少砍伐1 581 666棵树;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 k W·h电, 那么每人每年因此可节约365 k W·h电, 全国13亿人口每天可节约13亿度电, 每年全国可节约4 680亿度电, 相当于三峡大坝年发电量 (846.8亿度电) 的5.5倍, 是葛洲坝年发电量 (141亿度) 的33.2倍, 是美国胡佛大坝年发电量 (40亿度) 的117倍。

所以, 从现在开始, 从你我做起, 每人节约一点资源, 造福的将是千秋万代。

链接:

重拎布袋子、菜篮子。虽然少生产1个塑料袋只能节能约0.04 g标准煤,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 g, 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极大, 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 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及时拔下家用电器插头。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 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 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50 w的长明灯。

选用节能洗衣机。节能洗衣机比普通洗衣机节电50%, 节水60%, 每台节能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3.7 kg标准煤,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4 kg.如果全国每年有10%的普通洗衣机更新为节能洗衣机, 那么每年可节能约7万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17.8万吨。

减少粮食浪费。“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比较严重, 而少浪费0.5 kg粮食 (以水稻为例) , 可节能约0.18 kg标准煤,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 kg.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 kg, 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家庭照明改用节能灯。以高品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不仅减少耗电还能提高照明效果。以11 w节能灯代替60 w白炽灯, 每天照明4 h计算, 1支节能灯1年可节电约71.5 k W·h,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8.6 kg。按照全国每年更换1亿支白炽灯的保守估计, 可节电71.5亿度, 减排二氧化碳686万吨。

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我国是人口大国, 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大量消耗林业资源。如果全国减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 那么每年可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3万吨。

合理利用纸张。纸张双面打印、复印, 既可以减少费用, 又可以节能减排。如果全国10%的打印、复印做到这一点, 那么每年可减少耗纸约5.1万吨, 节能6.4万吨标准煤,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

艺术为幼儿“做”了什么 篇3

刘彭生: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伟大的文学家雨果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绘画是用线条来散步的艺术,舞蹈是用手足书写的诗。而音乐则表达了那种不能见于言辞,而又不能安于沉默的事物”。可见,艺术对我们孩子的教育多么重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艺术。在繁忙的文化学习间隙,适当地进行一些艺术活动,对我们的孩子尤为重要。因为,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时装、古代诗词、音乐等,都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激发灵感、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儿童世界的孕育!对音体美的爱好不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而且有助于启发和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并能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和提高从事社会活动的工作能力,等等。

可以说,艺术也是对人潜能的开发。很多事实证明,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很多艺术大师,往往既有科学素养,也有文艺素养。可见,艺术对孩子教育影响很大,而且好的艺术家是帮助孩子通往世界的榜样。

母子健康:作为爸爸,您是如何养育孩子的?

刘彭生:作为父亲,我跟孩子沟通的机会少,主要是时间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哈。事实上,现在孩子太需要多跟父亲沟通和玩耍了,他们在父亲面前可以学习很多,比如自信、修养等,这些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记得,有一次跟孩子去玩,他表现得很任性就要买东西,天黑了还要不停地游玩。我们对孩子,要有耐心。我们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不能把孩子像军训一样训练。当了爸爸之后,深刻体会到:灵魂和精神都是对孩子的教育,正确引导能最好地辅助其成长!

母子健康:您对孩子的教育核心是什么?

刘彭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做什么他就会学习什么!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父母是最美的教育。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要给孩子压力。最好做到释放孩子的天性,自己能够多抽时间陪伴他,以及多讲好故事给他听,还有多鼓励少批评。

母子健康:您荣获“数次格莱美奖”、被称为“摇滚界和吉他演奏方面的殿堂级人物”,“握有开启纽约大门的金钥匙”,并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和艺术勋章”,您对这么巨大的成功是如何看待的?

Andy Summers:过去的成绩,只是一种证明。在别人的眼里,我是被认可的,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下一首歌或是下一张照片才是最好的。所以,不会把以前的东西回过头来一直看,永远要向前看。

母子健康:我们一直把您认为是一名音乐人,但没有想到您在视觉方面会有这么深的造诣,您是如何认识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关系?在您的作品中,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世界?滋养您创作的原动力来自于哪里?

Andy Summers: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是一种“净化”的培养。在我做音乐的时候,脑子里会有很多画面。做照片,这个画面是清晰的。同时,我在周游世界,走世界拍照片记录的时候,对音乐也是有帮助的。从照片上来讲,我一直关注中世界黑白的电影,所以我对黑白照片是有感情的。黑白照片才是真正的照片。每张照片在我的脑子里都是有一定的旋律的,在我做音乐的同时会将其用画面感表现出来。

在我的作品中想表达的,相对而言是比较神秘的,就是没有定性地去表达这个东西说的是什么,每个人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我想表达的是,我不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是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是从我视觉的角度捕捉这个世界的。创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爱好。源源不断地创新,创新是我保持年轻的不二法门。创新滋养了我,让我越来越年轻。

母子健康:您不仅拥有了艺术的成功,还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您是如何养育孩子的?在您对孩子的教育中,对他们有过创造力开发吗?

Andy Summers:作为家长来讲,不可能要求孩子你去干什么,必须是什么。一是要善于引导,再一个是需要发现他们的兴趣和他们真正的长处在哪里。鼓励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因为我和太太都是艺术家,所以不像商务人员那么严肃。我们对孩子是随性的。用爱的方式就可以了。对孩子不能急也不能太鼓励,因为太鼓励人就会产生飘飘然的心理。我们需要用正常的平静的心理来对待。就是在他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也无需太生气,和他们好好交流会更好。当然,我会给他们一定的钱,让他们开心。一定记住,不要溺爱孩子。

对我们的孩子来讲,我们的女儿也会弹吉他,儿子也会打鼓。其实在我心里,我也希望他们像我一样成为吉他手,但是不能要求他们。现在,女儿是律师也是摄影师,儿子平时教教太极练练散打。每个人体验自己的生活,不会刻意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什么。

母子健康:您现在已经是爷爷了,对孙子隔一代的教育,您有什么样的想法?这种爱会更多吗?

Andy Summers:是的,我现在有两个孙子,一个3岁,一个5岁。平时会一起下下棋,会诉我的经验。这种感觉,就像对待新儿子一样。对我来说,很享受这种天伦之乐,这种天伦之乐可以用魔力来形容。爱孙子和爱儿子是一样的。你必须爱你的孩子,生命是短暂的,你要是有孩子,你会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

为群众做什么 篇4

(通讯员 金瑞雪)日前,湖北钟祥市检察院驻张集镇宗家湾村“三万工作组”持续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群众路线活动,联系有关部门为百姓修路及安装路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组成法制宣传队,宣传国家惠农补贴政策、犯罪预防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根据钟祥市“三万”活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张集镇各村以自查和互查的方式对新一轮“三万”活动成果进行检查验收。钟祥市检察院驻宗湾村工作组迅速行动抓落实,受到有关部门及群众的肯定。

据工作组介绍,钟祥市人民检察院“三万”活动驻张集镇宗家湾村工作组筹集12000元为200多位村民购买了小额人寿保险;针对宗家湾村移民多、道路差的实际情况联系移民局筹集资金49万元修建了2公里水泥道路,并联系电力局为宗家湾村通村公路主干线安装路灯17盏,和村民一起在道路两侧栽种樟树苗一万余棵,切实推进民居环境生态化;与电信部门通力合作,接通宽带进村,保证宗家湾村网格化建设硬件需要。

为群众做什么 篇5

----来自日本小学语文课堂的启示此案例来自日本东京学艺大学附属小金井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单元名称为《问题追踪》。该单元以一篇说明文《拱桥的构造》(《教育图书》版)为主。教师安排了由阅读、理解说明文人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将调查结果以报告会的形式发布等一系列活动。下表为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活动内容。从下表所示的单元教学基本流程中,我们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设计和教学过程。无论是单元的总体设计,还是教师的教学指导,都体现了一个鲜明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问题,自己动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显然,单元教学的根本意图在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甚至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也设计为以追踪、帮助学生解决疑问为切入点来进行。日本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因此,在学校或教材的单元设计中,类似这样形式的教学十分普遍。《问题追踪》基本教学流程(共15课时)主要活动课时学生教师第一次(2课时)1、阅读全文,梳理问题与感想。2、就各自的疑问与感想交流。3、将各自的疑问与感想写在卡片上。4、制作、观看问题栏。.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以大家的疑问为中心组织交流。.发卡片,布置填写问题、感受卡。.在墙上张贴大张的白纸,布置问题专栏。第二次(6课时)1、阅读、理解、讨论。2、结合理解、讨论,寻找每段中的重点句。3、划分段落,并给各段加上小标题。4、使用重点语句,给文章列出提纲。.从解决问题着眼,组织阅读、理解、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鼓励对作者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提示关注、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依据重点句,让学生给每小段添加小标题。.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划分出段落为基本目标,给予学生鼓励。鼓励个别学生对段意进行简单概括。.使用重点语句,列提纲。第三次(3课时)1、根据各自的疑问,寻找有关图书、资料。2、填写“资料卡”。3、调查结果阶段汇报。.介绍有关科普类图书的知识和资料查找时的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览表。.倾听学生的阶段成果,提示、鼓励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肯定。第四次(4课时)1、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2、汇报调研成果。3、相互评价。.指导、参与学生制定成果发布会计划。.倾听学生汇报,提示学生关注、思考他人的观点。.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怎样转换,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不少教师甚至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过多地介入,就有“干预”之嫌,还有的地方明确规定出教师在课堂上最多只能用20%的时间,剩下的必须全部交给学生。我想,这样理解未免有些过于机械和绝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排斥教师的说与做,关键是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问题。那么,具体说来,教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我们还是回到上述课堂,从日本小学中的这个案例,来看看日本教师在课堂中都做了什么。解读教师行为1: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在我国,一提到诱发学习动机,很多教师会马上想到精致的课件或精彩的导入,认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是靠学生喜欢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固然,这是一些可行的办法,但日本更多的教师认为,要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调查、研究的动机,更重要地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调查、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更重要地来源于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同时能够做到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导入时并没有过多地去刻意设计什么花样,而是直接切入实质性内容,更加注重的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同时,通过交流和填写、展示卡片等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均等的表现机会,从而达到激起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的目的。解读教师行为2:和盘托出教学设计,凸显活动的目的性在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将整个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全盘托给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拟订基本的学习计划、安排。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把握学习目的,参与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每组织一项活动时,又精心制定了针对每一项活动的更为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要求,总是在活动开始时不厌其烦地进行详细说明。这样做同样也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活动目的,增强其主体意识,同时保证每一项活动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教师的这种行为表现源于日本整个教育界对加强活动目的性和针对性指导的重视。比如,在相当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国语》中就有这样的中年级阅读活动提示:“活用学校图书馆,对于自己感到有疑问的问题,寻找有关的图书资料进行阅读。”这一活动提示的出台,是在反思、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活动时,常常出现学生大段大段地引用资料的现象。单纯地抄写、引用,虽然可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经过真正的积极思考,而是为应付完成任务。为让学生积极动脑,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学习指导要领.国语》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目标,首先是针对自己感到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查阅,这一要求的提出,迫使学生在阅读中必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其次要在查阅的资料中进行梳理、提炼,无论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是在思考能力方面,都刘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了查阅资料的活动更加有效而不流于形式,日本教师对这一教学行为的重视,给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避免一些活动的盲目性和形式化倾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解读教师行为3:为学生基本能力的“天然”养成费尽苦心在《问题追踪》单元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师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如在学生填写问题、感受卡片时,教师通过巡视,迅速把握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并且很快地把学生的兴趣点和疑问归为“关于桥”、“人类的发明”、“人类的智慧”三大类。然后确立了可通过细读教材解决的问题和课外查资料解决的问题,并确定后面学习的几个步骤。在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查资料活动前,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特点,对有关科技类图书的特点、在图书馆的位置及查找途径、方法等做了说明和提示,减少了学生查找资料的盲目性,为一些不太熟悉图书馆的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是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供了素材。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教辅、教具的制作。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两次填写卡片的活动。第一次是在开始时填写问题卡。问题卡上只有几个简单的字:“最感兴趣的地方”、“还想知道的地方”、“感想”。第二张卡片出现在学生完成第一次查找资料的活动后,卡片上列了五项内容:“书名”、“作者名”、“简单内容”、“发现的场所”、“发现者”。两次卡片填写完成后,老师都用胶条把每一个学生的卡片粘在大白纸上,展示在教室的墙上。教师自制的教具只是白纸和简单的卡片,成本极低,由于内容、目的明确,学生填写起来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枯燥与有负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在10分钟之内完成卡片填写的,卡片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虽然简单,但却凝聚着教师的良苦用心。卡片展示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完全自主和好奇的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信息交流和阅读感受的交流。这种途径远比通过教师的嘴一一告诉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对卡片的精心设计还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第一张卡片的填写,促使学生一边读一边积极思考,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写感想,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第二张卡片的“书名”、“作者名”、“发现的场所”几项,填写起来很简单,但有利于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简单内容”一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发现者”则有助于给每一个学生带来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这一活动的设计,我们看到,教师在从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上的独具匠心,特别是,学生的种种能力都不是教师直接教授的,而是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在自然而然中形成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借鉴。解读教师行为4: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最频繁的活动就是随时随地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无论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或发表个人见解时,还是学生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时,教师始终十分随意地,以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他个人的经验和经历,丰富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在暗中适时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更加焦点化。课堂呈现浓厚的民主氛围。调查成果发布会计划的制定,就是在教师的参与及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的。在讨论中教师还发表了要考虑到允许使用作文、报纸、宣传手册、表演剧等多种形式的意见,这一意见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被大家所采纳。解读教师行为5:融入了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如果深入到日本的课堂,常常可以感受到许多日本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几乎是随时随地、小心翼翼地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近五十年的民主教育思想,已使日本教师把这一条当作了一项基本的师德。在课堂中表现出焦虑、烦躁与愤怒等情绪几乎是看不到的,相反,看到的是教师以和蔼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孩子,即使他是什么也写不出来的学习非常落后的孩子。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听到不计其数的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山本同学跟以前相比进步真是很大。”“小林同学的这个词用得真是棒极了。”“井上同学发现了一个大家不太注意到的细节。”“我们班这次调查活动一定是全年级最棒的”……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这段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重要。的确,有时候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尽管是出于善意的目的,但却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不是停留在口头或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点缀,它需要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成为不需要教师刻意去提醒自己做的时候,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教育思想才算真正深入到了我们的教育之中。解读教师行为6: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在上述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第二次课),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提出“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的不同要求,这是教师关注学生差异的一个表现。同时我们还特别要提的是,在日本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帮助。《问题追踪》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个别辅导。一次是在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在学生填写问题卡的时候,教师走到几个设怎么动笔及只写下简单的几句杂感的学生跟前,启发他们从课文中找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我们后来问教师“为什么要在这一环节给予特别帮助”时,教师很明确地回答说:“这一环节呈学生下面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了问题,有利于使学生产生主动、继续学习的愿望。而如果没有掌握很好的思考方法,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上遇到了困难的学生,可以想像,他在后面的学习中,恐怕只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甚至会影响到他对整个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从教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日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思考力等终身能力培养的意识十分强烈。第二次个别辅导是在“资料、信息的收集、选择与交流”过程中。当第一次查找资料的活动结束后,很显然,学生由于家庭情况及查阅资料的经验、能力的不同,在资料查阅成果上表现出了差异。我们发现,为帮助个别在查找资料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把事先预备好了的一些材料,在适当的时机提供给班里的个别学生。同时,还弯下腰去给个别学生一些提示,如,“学校图书馆中有什么资料”、“上网也可以查到什么资料”、“从区图书馆、市政府也可借到某材料”……必要时教师还会带领个别学生到图书馆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有时也常有意地把他们与一些稍强的学生安排到同一小组,或找些资料与个别学生一同分析、研讨、整理、筛选等。在日本,政府鼓励肩’条件的学校在必要时采用“TT制”的方式,即两名教师合作,一名主讲,一名在课堂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以便及时把握学生总体情况,对

[1][2]下一页

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援助。这样,一堂课由两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以蒋实关注个别学生、让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解读教师行为7: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走进日本的课堂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几乎所有课堂中呈现出自然、宽松、安全的氛围。日本教育界认为,一个民族要发展,它的建设者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来源于想像力,而一个人的自主性、想像力、创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一个安全、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最基本的前提。这种氛围的营造,教师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上述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家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研讨与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常常为别人取得的成绩、进步而真心地鼓掌、祝贺,为别人给自己提的意见、建议真诚地表示感激。在一次我无意中半途闯进的语文课上,我刘教师的这一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临时决定闯进的一堂小学语文识字复习课。教师让学生从家里找些串谜,通过猜字谜的方式来巩固学过的生字。临下课只有5分钟了,教师进入了最后总结阶段。只见教师手拿一根粉笔,在黑板上从上至下写了“54321”几个数字。教师问:“在这堂课上,感觉自己收获极大,自己表现也很出色的,暂且列为‘5’数字列中的人群,有谁认为自己属于‘5’类的请把手举起来。”话音刚落,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又说:“感觉比较有收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很努力的,暂且归于‘4’数字列的人群,请把手举起来,让老师看看有多少人?”话音刚落,又有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让笔者震惊的是,居然到了数字“1”,用教师的话说:“今天上课糟极了,没听懂,自己表现也不太好的人……”教师的话音还未落,立刻,两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教师连忙让他们一个一个仔细地说明他们为什么把自己列为“1”类。一个学生说他找的两个字谜没有一个被猜出来,因此他很扫兴,觉得自己的表达失败了,于是这堂课后面的内容也没有心思听,所以觉得没有收获,很糟。教师马上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积极努力找来两个字谜,已经很好,之后,又帮助他分析了一下原因:或许是由于他找的字谜难度太大,所以大家都没猜出来等,让他不必灰心,继续努力。一堂课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让我想了很多。如果是在我们的课堂,当教师说到“厂时,还会有人坦诚、自然地举手吗?恐怕很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评价对学生的压力太大,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甚至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一种安全的感觉,没有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氛,以致逼得学生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好”,害怕真实地暴露和面对自己的过失,甚至为此说谎、编造成绩等。另一方面,更有很多学生因为评价暴露了自己的过失而失去尊严,受到惩罚,甚至就此失去信心。在日本的课堂上,之所以学生敢于在全班同学和老师面前坦白自己的真实的学习状况,是因为评价没有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大家在真诚地交流,正视问题和缺点、错误,彼此原谅、理解,丝毫没有被鄙视、嘲笑的可能。因此,一个安全的氛围是保证教学更具客观性、真实性,保证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一个前提。以上只是从一个案例中提炼出的几点感想,或许并不全面,但它至少提出了教师在课堂中最基本的、最应注意的职责,同时,它也再次告诉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有很多很多。这些事比教师以教科书为蓝本,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案照本宣科要复杂得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时;当他以满腔的爱心和责任感细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时,他能够体验到教学不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而是在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他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的虽崇高的尊敬。

以我为妈妈做什么为话题的作文 篇6

再过两天就是国际三八妇女节了。今天我妈妈上夜班。我想帮妈妈擦擦地。明早吗妈妈下班回来看到家里很干净,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我开始擦了。我先擦三个卧室,再擦客厅,然后擦厨房,最后擦卫生间和阳台。我仔细地擦了好几遍,直到没有污水为止。为什么要到没有污水为止呢?因为有污水的话说明还没擦干净,如果没有污水的话说明擦干净了。终于擦完了,我累得腰酸背痛。我高兴的是我为妈妈做了一件事,所以我很高兴。

原来妈妈做事这么辛苦,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做家务!这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三八节礼物!

我们能为改变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篇7

作者:约翰·伍德/著袁墨/译

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约翰·伍德于1 991年进入微软工作,因为工作努力、行动果敢,成长迅速。在任职微软中国市场开发总监时,他对灵魂进行探求的一次喜玛拉雅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时35岁的伍德出人意料地辞去了令人称羡的工作,于2000年创建了“阅读空间”这一非营利性慈善组织,旨在提高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非洲等一些地区的文教水平伍德与“阅读空间”基金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开办20000间图书馆,使该组织遍及非洲、南美洲,甚至是全世界

该书记录了伍德如何努力为自己的管理天分和商业才情开辟出一条意义非凡的新路。对于每一位取得过卓越成就却不知该如何回馈社会的人而言,伍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告诉人们怎样将从微软这样知名的企业中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

·精彩书摘·

夜幕降临,冰冷的风从山间袭来,我拉紧了羊毛夹克的拉链,放下手中的日记,抬眼望去,只见落日隐匿于冰封的喜马拉雅山后,朵朵彩云也聚集到山梁之上,仿佛值夜人一样准备进入山谷。

作为微软的市场总监,往常在太阳下山前我会要上一杯咖啡,准备迎接之后三四个小时的工作。很高兴今天不同往日——这是我在喜马拉雅山21天旅行中的第一天。我想要上一瓶啤酒,来庆祝9年来最长假期的开始。我暂时解放了,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危机四伏的软件行业单调的工作中脱身了。

接下来的3个星期里,不会有E-mail,不会有电话、会议或差旅。其间最大的挑战在于:我需要在所谓的“驴行道”走上200英里,而全部的动力就是我的双脚。到第十天,我的行程将攀至喜马拉雅海拔18000英尺的山口,这将是我平生所到达的最高处。那富有挑战性的山口,还有悠长的假期,对于多年来马不停蹄工作的我而言是再好不过的奖赏了。

没想过自己此刻会漫步在喜马拉雅山间。通常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不会热衷于背上行囊去旅游的。可当我来到尼泊尔时,我发现我所做的便不仅仅是重新体验自己那远逝的青春了。

我来这里的一个原因是身心疲惫。我的工作有丰厚的经济回报,但却充满紧张和压力。“只有在入土为安时,你才能合眼休息。”这似乎就是写给我的魔咒。

可是7年中,那个令人不得安宁的问题不断地浮现:“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用更长的时间获取更多的回报?”我已经适应了作为一名公司战士冲锋陷阵的生活方式。闲暇是属于弱者的,真正的斗士周末也在工作。在空中穿行数十万公里,奔波于各个国家,进行全球扩张,建设微软帝国。谁若抱怨,就是不关心公司的未来。

但是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为此我所付出的代价。亲情和友情——由于缺少时间和关注——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一败涂地)。家人因我一次又一次地取消圣诞聚会而满腹牢骚;在朋友婚礼前的最后一刻,我总是抱憾退出;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朋友们提出旅行计划,我面临的却总是难以推脱的会议日程。公司可以指望我,但是朋友与家庭做不到。

老板能为员工做什么? 篇8

为了提神,哈斯汀晚上加班时喜欢喝咖啡,喝过的咖啡杯就随手放在电脑桌上。时间一长,他的电脑桌上就堆满了咖啡杯,当然,忙碌的他也无暇去清洗那些咖啡杯。但奇怪的是,每过一個星期,哈斯汀都会发现所有的杯子都洗得干干净净,闪闪发光。到底是谁干的呢?哈斯汀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早上,哈斯汀很早就来公司上班。当他走进公司的走廊,经过水槽间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水槽边,他没穿外套,袖子卷得很高,正在费力地刷洗一大堆布满污渍的咖啡杯,那都是哈斯汀的咖啡杯。那个人竟然是公司的CEO,自己的老板!

哈斯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无比愧疚地走到老板面前,语无伦次地说:“您为什么要帮我洗杯子呢?”

老板抬起头,微笑着说:“哦,是这么回事,你工作这样努力,为我们公司做了很多事。而给你洗杯子,是我想到的唯一能为你做的事情!”

我为教育发展做什么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能够站在这里演讲,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但更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人们常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到今教师就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是令人向往且留恋的职业。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生代力量,我们对教育发展,学生进步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起着传播文明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几千年来数不清的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与付出,世界的文明就不会传承到今天。所以我们自己应当明白自己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教师的职业意味着清贫。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付出。既然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清心寡欲,潜心钻研,力争在自己的本职岗位找到人生的价值。

其次,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即将进行的教育事业做好准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有敬业精神,才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勇于开拓进取,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工作中要付出自己真挚的感情,要有爱心,为人坦率、真诚、心地善良、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用宽容的处理方法,减少苛求的追究,从而做到学生热爱你,社会尊敬你。

刚从大学校门走出的我,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在教学中,还是彻头彻尾的新人。备课、上课、课后作业批改,无一不是需要认真、积极去准备的。各个环节需内容齐全、具体、切合实际。严把备课关,课程有科学的进度计划,不仅备教材叫法,还要备学生;注重上课效果,采用新教法,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下坚实的基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如是说。在今天如火如荼的教育发展中,素质教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我是一名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组织好课堂提问,搞好启发式教学,注重自身的探究,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注重作业批阅,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批改,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完成作业,在作业中检查,向作业要成绩。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在教育事业中,有许多的老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我心中的巨人。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理论,我要向他们虚心请教,在教学中尽量少走弯路,更好的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再次,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和地位是平等的。昆体良说“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职责是证明他们是可教的。”从这点来看,教师和学生各有其责,两者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同时,“教学相长”的道理也使我们明白,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向学生“学”了许多知识。作为教师,要懂得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有句话说的好:不是环境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环境。同样,不应该让学生去适应我们,应该是我们去适应同学们。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更应该在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态度去学习、迎接挑战。

加快教育发展,我该怎么办?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奉献出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教育发展增砖添瓦。

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心得体会 篇10

“入党干什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谋利益。是为实现入党时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终身,为人民的事业而英勇献身。

通过这段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我要实现自己对党组织的承诺,一辈子做到思想上入党,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这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天职。

二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三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的唯一宗旨。

为群众做什么 篇11

肯尼迪的演说,是历史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第四短的,一共只有五十二个句子,不到一千四百字。不过没多久,这篇演说就凌驾于许多篇幅比较长的前辈,跃升为最有名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尤其是演说词里的一句话,不只在美国人人朗朗上口,其影响力还从美国蔓延出来,全世界大部分人透过各种不同翻译版本,读过或听过这句话。

“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就是这句话,象征了美国爱国主义的最高潮,记录了有那么一段时间,短暂的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人心甘情愿团结在国家旗帜下,为自己能身为美国一分子、对美国作出贡献,感到高兴且自豪。

这句话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有其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仔细看一下肯尼迪演说词当中其他五十一个句子,他在里面用了三次“自由”、十一次“新”、四次“时代”、三次“革命”和各种不同形式提到“世界”一共十四次。整篇讲稿只有一千四百字,也就是平均每一百个字中,就要讲一次“世界”。

相对地,一千四百字中,对美国内政几乎没有着墨,有人仔细算过真正讲美国国内情况的,总共只有两个字。藏在一个宣示将坚决维护“国内及世界人权”的句子里。“国内”(at home)终于出现了,但还是和“世界”一起并列的。

这是一篇从头到尾讲国际局势的演说,因为那是冷战的高峰时期,美国人最关心的,是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与竞争;美国人最恐惧的,是苏联的侵略野心和苏联为数庞大的核弹头。

在“别问国家”那个句子之前,肯尼迪讲的是:“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个时代被赋予了在最高度危险情况下卫护自由的角色——我乐于接受这个角色。”从这样的上下文一路读来,我们明白了,肯尼迪给予美国人的,是一种面对恐惧、克服恐惧的勇气,将冷战视为卫护自由的“圣战”,视为某种天启天授的责任,而且指出来勇气的来源——大家团结、无私地以国家为单位来奋斗,就能有勇气,就能承担责任、克服困难。

难怪教宗要为了他就職特准天主教徒吃肉。至少在演说词中显现的,肯尼迪是个有信仰的人,而且他有很大的本事将信仰传递、感染给众多的人。

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也很受欢迎。连最强调民主自由的美国,都强调国家团结、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哪一个国家的领袖不逮住机会拿来对自己的国民大加宣传,加强大家为国家服务的热情,同时降低对国家,尤其是对政府的抱怨呢?

不过,美国人高兴、自豪认同国家的时期很短暂,很快就结束了。1963年11月,肯尼迪总统遇刺,大大震撼了美国人;更重要的,美国出兵越南,越战不只带来惨重伤亡,而且愈打愈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越战,美国社会被严重撕裂了,支持越战的人和反对越战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团结在一个“国家”里了。

吊诡的是,这样的巨大逆转变化,没有让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被“抛入历史的垃圾桶里”,反而更加强了其长期烙刻入美国人记忆的力量。那是一段难得“天真时光”的纪念遗物,美国人,而且是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还相信国家,相信可以抛开自己的私心奉献国家,“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看起来不只在美国,而是全世界(或许朝鲜除外)的人都不可能再重返那样的“天真时光”了。过去十年内,美国新保守主义得势,然而新保守主义创造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新霸权,他们对外的宣传中,基督教、上帝、传统家庭价值、反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等观念的重要性,都高于美国国家主义。更不必提小布什及新保守主义在美国,一直受到自由主义的强烈质疑、反抗,终于导致2008年麦凯恩大败,民主党提名的奥巴马赢得大选。

欧洲、日本、拉丁美洲,甚至在中国,今天或许还有可能叫大家“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却不可能要他们“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了。将近五十年间,国家的意识其实悄悄地、但明确挪移变化了。以国家作为信仰对象,相信人应该牺牲自我利益,屈从于国家需要之下,这种想法愈来愈难以被接受了。

取而代之的,是愈来愈普遍地对国家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国家提供许多一般人自己无法个别取得的方便、好处,因而我们需要国家;但倒过来,国家也应该以提供这些方便、好处,作为其存在的价值以及与国民发生关系的基础。

我们当然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因为唯有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有办法下定决心,相应于国家为我所做、所提供的服务,我能为国家做什么,我又愿意为国家做什么。

民族国家的我群认同

民族国家,正是19世纪欧洲另一股沛然不可御的大潮流。

国家早就存在,但民族国家却是19世纪的新鲜事物。民族国家主义认定国家不是临时、方便的政治组合,而是内在拥有一种超越方便的永恒核心。那是同一民族同一文化打造的坚强团结。大家相信“我群”的强烈认同,激发出对国家的高度支持乃至牺牲热情,使得民族国家格外强悍有力,发展得更快。如此一来,当然也就更增添了民族国家的吸引力。

德国是19世纪后半叶才统一的新兴国家,国家打造的过程自然就比英、法更加依赖民族主义精神。也因而德国最清楚显现了民族国家严重的后遗症——强烈的排他性。借由选定异类“他群”为对照,最容易激发“我群”团结意识,如果那个“他群”还被理解为敌人,那么“我群”就不只团结,而且还更加上同仇敌忾的热情了。

德国国家构成的过程,对外有法国、对内有犹太人作为典型的“他群”敌人。正因为那是德国赖以统一存在的根本理由,对法国与犹太人的仇恨就格外深刻严重。

虽然在德国统一过程中,很多犹太人也出力贡献;虽然在创建德国文化上,更多犹太人有突出的表现;虽然很多犹太人选择放弃犹太教,反过来认同德国与基督教……这些力量却还是不足以阻挡根深蒂固的仇恨,随着德国历史变化而燃烧燎原。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挫败,让德国急需找到新的团结自信。于是很不幸地,对于犹太人的旧仇恨,就成了最容易取来使用的工具了。

20世纪最血腥的种族仇恨,其实多半来自想象,而不是来自具体冲突。犹太人没有打过德国,没有侵略过德国,更别说占领德国了。犹太人对德国没有野心,更不曾出现什么具体德国人和犹太人街头巷战或乡间野战的火并。从具体冲突角度上看,德国人与犹太人间的问题,甚至还没有“文革”当中一所中学两派斗争来得激烈。

仇恨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虚无缥缈。正因为不需要具体的根源,仇恨的蔓延与深化,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快、来得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在政治上,对于任何可能开启仇恨想象的言词与观念,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随时警惕的根本理由啊!

把群众路线工作做在田间地头 篇12

上古三代圣王皆知稼穑之苦, 神农教民种五谷及打井汲水, 后稷教民土壤性能和庄稼习性, 舜耕作历山而民皆追随, 这些圣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们以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问题为中心, 这就孕育着后来的民本主义思想。后来我国有了天子或皇帝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 可以追溯到周朝, 但不是每年举行。到了明清两代, 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 (称为藉田礼) 。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 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 随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 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秋天, 亲耕田收获后, 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 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 所以就有了皇帝的“一亩三分田”之说法。现代国家领导人植树节前后, 到北京近郊植树, 亦可看作对农业重视之变体 (古代农桑不分) 清晚期中兴名臣曾国藩, 对其家人则十分严格, 子孙们要下田劳作, 妇人们则要纺线织衣、浇园种菜, 这在《曾国藩家书》中有明确记载。曾氏做法, 就是让其后代子孙记住农业劳作的艰辛。2013 年3 月17 日, 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称:“我是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录取通知消息的。”他还说:“我曾经是安徽凤阳的插队知青, 很难忘那一段和乡亲们度过的艰难岁月。”

北宋哲学家张载《西铭》中言:“富贵福泽, 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 庸玉汝于成也。”说的是一个人心性的砥砺要从艰难困苦中而来, 如同精美之玉“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的打磨。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越是艰苦的地方, 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和品格, 而农桑之苦就是砥砺心性的最好方式。各地开展的干部入乡住村工作, 也正是基于如此考虑。照理学来讲, 格物致知方能做到诚意正心, 诚意正心方能做到齐家治国。正心对我们共产党人而言就是为人民服务之心, 有了如此正心, 就会观照民生疾苦, “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自然也就是践行了群众路线。

农桑之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以谷子而言, 锄谷子与锄其他的庄稼都不同, 其他苗子高大的如玉米、山药、高粱之类苗子的间隔很大, 下锄时不必那么小心翼翼, 大锄小锄可以挥洒自如, 左右开弓。黍子、黄豆之类又很细很密, 只要把垄背锄到就行, 垄眼中不必面面俱到。谷子却不同, 在锄谷子时必须垄眼垄背都要锄到, 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一手不停地间苗, 把密密麻麻的谷苗间成半拃远的单株, 一手要不停地挥舞锄头, 把垄眼垄背锄松。耥谷子的时候, 也就是锄第二遍的时候, 同样也不轻松, 那时谷苗已经一尺多高, 人不能蹲着, 也直不起身来, 只得半俯着身, 还得用手拔那些第一次没有间掉的谷苗, 同时还得两手使劲拉动锄头。耥谷子的锄比小锄大些, 比大锄的杆又短些, 是最为难受的一种姿势。到了耧谷子时, 虽然不要再间苗, 也不要再半蹲着干活, 可那时正好到了三伏天, 天热得要命, 人却得钻在谷林中锄禾日当午, 握着锄柄的双手被锋利的谷叶割得皮开肉绽, 被汗水一浸, 生疼生疼, 那滋味是任何没有锄过田的人难以想象的。可在数伏天锄田是最恰当的季节, 有句农谚说, 头伏耧田满灌油, 二伏耧田半灌油, 三伏耧田瞎秋耧, 说的就是在头伏天耧田要使出浑身的力气, 不仅要把垄背的土锄松, 还要把松土用锄头豁到两边的垄眼中, 既为谷子培了土, 也把垄眼中的小草用土埋了起来, 这样耧出的谷子籽粒才饱满。如上所述, 若非一个非常熟悉农活的把式, 则全然办不到。如此说来, 直观的操作显然要比抽象的理念丰富的多, 农家锄田的道理可谓丰富:不同的工作采取不同的方式, 同一工作不同阶段方法也不一样, 巧抓时机, 要有量的积累、两手抓两手硬、人与环境的适应等等, 由此想到庄子《齐物论》之思想, 芥之为舟浮于杯水之上与万吨巨轮远洋航行, 其理一也, 庄子还从庖丁解牛的现象中总结出顺物之性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国家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 要掌握火候, 要注意佐料”, 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既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松弛懈怠。习总书记用做菜来谈治国, 我们当然也能从锄田中探求新的工作方法, 体悟土地生发千祥之伟力, 感同民众之疾苦, 都是由具象而到理论的一种理性提升。

孔子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今求之夷矣。”很多古代的历法、礼制在农村中还有些遗存, 于田间地头和他们聊天、拉家常, 而这些对我们了解乡村民众心理、乡村文化民俗, 进而帮助指导做好农村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序言中言:“这里讲的乡土中国, 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 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 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这段论述对我们做农村工作的人仍有指导意义。亲自参加劳动工作对我们个人亦有着重要意义, 清代颜元认识到了劳动的健康价值:常劳动则“筋骨竦, 气脉舒”, 而久之则“魂魄强”。由于体质增强, 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 使心常灵活”。对于劳动的德育价值, 颜元认为通过劳动, 可以杜绝邪念, 纯净内心。

总之, 把群众路线工作做在田间地头, 无论对体认农业工作之重要、还是拉近与群众之距离、乃至对我们个人党性的提升和体质的强健都有着现实而独特的意义。

摘要:何以要做好群众路线工作, 是因为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而工农则是源泉中的源泉, 基础中的基础, 因此, 做好农民群众路线工作尤为重要。

上一篇:柳树下的合影700字作文下一篇:七年级下册数学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