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精选8篇)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篇1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0.6分,共8.4分)

1.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3.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成绩。

()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常考)

5.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人本位论。

()

()

()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教学中的引导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特征的教学方法。

8.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污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

9.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要比归因于努力产生的情绪体验更大。

()

()

11.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12.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3.小明放学后骑自行车闯红灯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方是学校。1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属于思维的灵活性。

()

()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9小题,每小题0.8分,共39.2分)1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相对独立性 C.继承性

B.历史性 D.永恒性

16.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提出的。

A.罗杰斯

B.阿特金森 C.加里培林

D.波斯纳

17.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C.布置作业

B.上课 D.课外辅导

18.进入中学后,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怎么样等,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 C.主动感

B.自我同一感 D.勤奋感

19.注意力集中水平低,过分好动,自制力极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这是典型的()

A.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B.自闭症 D.多动症

20.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属于()

A.心境 C.应激

B.激情 D.情感

2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班主任工作计划

22.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B.行为文化 D.精神文化 D.班主任工作总结

23.乐曲《茉莉花》,无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知觉的()

A.选择性 C.理解性

B.恒常性 D.整体性

24.小明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爱看的电视都不看,小明具有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C.坚韧性

B.果断性 D.自制性

25.认知结构迁移是()提出的。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贾德

D.布鲁纳

26.“见者易,学者难”体现了()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C.练习

B.示范 D.反馈

27.教师把关注焦点投向“同事如何看我”是()阶段。

A.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B.关注自我 D.关注学生

2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属于()

A.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29.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发抖,脸红,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属于()

A.抑郁症 C.焦虑症

B.恐惧症 D.强迫症

30.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 C.缩减法

B.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法

31.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C.调查法

B.实验法 D.观察法

32.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33.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C.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 D.学习规律

34.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D.欲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35.人们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众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们的行为的现象称为()

A.模仿 C.服从

B.从众 D.感染

36.通过水流理解电流的学习方式使()

A.组合学习C.上位学习

B.顺应学习 D.下位学习

37.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C.自觉性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8.某学生冲动直爽,头脑灵活,粗枝大叶。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C.粘液质

B.多血质 D.抑郁质

39.教学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这是()原则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

A.客观性 C.系统性

B.直观性 D.巩固性

40.勤劳、勇敢、朴素属于()

A.品格 C.情绪

B.人格 D.性格

41.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平等型 C.仁慈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 D.强硬专断型

42.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教师提问问题没人回答。这属于()课堂气氛。

A.积极的

B.消极的

D.冷漠的 C.对抗的

43.某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声响引起老师的注意时,最适宜的做法是()A.言语暗示 C.有意忽视

B.非言语暗示 D.暂时隔离

44.智力的核心因素是()

A.观察力 C.思维力

B.想象力 D.判断力

45.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属于()

A.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B.逃避条件作用 D.惩罚

46.“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收益高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这一观点说明教育具有()

A.经济功能 C.自然功能

B.文化功能 D.道德功能

47.“矮个里找高个”属于()

A.相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D.定量评价

4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成了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概念,当这些概念不能解释“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时,就要在原有经验系统中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媒体”来标志这一事物。这类迁移属于()

A.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D.逆向迁移

49.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自觉性 C.创造性

B.独立性 D.能动性

50.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B.后摄抑制 D.双重抑制

51.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A.平等民主性 C.自主探究性

B.多元互动性 D.开放创新性

52.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C.多向性

B.双向性 D.成员性

53.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C.直观性

B.启发性 D.理论联系实际

54.范老师很少留意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主要精心培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范老师的这种做法()

A.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C.违反了公正施教的原则 55.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不利于()

A.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C.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B.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D.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B.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教育要求

56.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B.杜威和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和杜威

5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C.主体性

B.复杂性 D.长期性

58.小明的其中考试成绩在全班排第20名,这属于什么评价()

A.终结性评价 C.外部评价

B.形成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59.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A.成立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60.小明其中考试不理想,妈妈告诉他期末考的好的话买电脑,于是她努力学习,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这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61.在学生动作技能联系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B.学习应循序渐进 D.先要有准备动作

62.小丽最近表现不错,妈妈就取消了她不准看电视的惩罚。这属于()

A.正强化 C.正惩罚

B.负强化 D.负惩罚

63.要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首先要做到()

A.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

B.课前预想好学生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并拟定答案 C.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好啊分组保证小组中人员分配均衡

D.对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性格等又正确的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64.某中学以勤工俭学名义组织学生摘棉花,工作19多天后,每天超过10个小时,不参加的需要向学校交钱。这侵犯了学生的()

A.劳动报酬权 C.身体健康权

B.受教育权 D.财产权

65.“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

A.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B.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C.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 D.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66.新课程改革以()为理论基础。

A.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B.多元智力理论 C.自然主义理论

D.实践主义理论

67.我国对普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有()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C.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68.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

A.教学目的和任务 C.学生的年龄特征

69.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B.热爱学生

D.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C.课程评价必须是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70.影响只是理解的因素包括()

A.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C.学习材料的内容

B.注意力的保持

D.个人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

71.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简单任务时,动机水平偏高 B.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中等 C.高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

D.中等难度任务时,动机水平偏低

72.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A.好奇内驱力 C.目标内驱力

B.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

73.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来说包括()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74.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应该()

A.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的发展 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75.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下列关于五育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 B.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C.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D.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方向作用

76.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

A.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B.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C.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D.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017年河南省长垣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解析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判断题

1.√【图图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图图解析】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麦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

3.×【图图解析】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障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是“五育”的灵魂,因此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

4.√【图图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图图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包括: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③人们的教育理想。因此,确定教育目的不仅要考虑个人发展需要,也要考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本性。故题干的说法是片面的。6.√【图图解析】略。7.×【图图解析】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8.√【图图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污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9.√【图图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成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这实际上是一种定势思维。

10.√【图图解析】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11.√【图图解析】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在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是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的。

12.×【图图解析】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而非主要目的。

13.×【图图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①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②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③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自行到校后发生的;④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14.√【图图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

15.B【图图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16.D【图图解析】略。

17.B【图图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8.B【图图解析】中学阶段处于12-18岁,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19.D【图图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特征包括: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不集中;③冲动行为。

20.A【图图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说的就是心境。21.B【图图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为操行评定的概念。

22.B【图图解析】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23.D【图图解析】曲调的各成分关系不变,只是个别刺激成分发生变化,或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或不同人来演唱,不会改变我们对歌曲的整体性知觉,这是由于知觉具有整体性。

24.D【图图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小明在解决难题时不看电视,体现了意志的自制性。

25.B【图图解析】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26.C【图图解析】略。27.A【图图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28.A【图图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形象记忆中,一般人以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为主。题干所述属于形象记忆中的听觉记忆。

29.B【图图解析】学生社交恐怖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30.C【图图解析】缩减就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

31.A【图图解析】在心理学方面,个案研究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要注意全面地调查被研究者的社会条件,教育与家庭的影响,活动、工作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的心理活动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变化,从而找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题干所述体现了个案研究法的内涵。32.D【图图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

33.B【图图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内涵。

34.C 【图图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响应地位的需要。题干所述体现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内涵。35.B【图图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从众的内涵。

36.A【图图解析】并列结合学习又称组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所产生的。水流和电流属于并列关系,因此题干所述的学习方式是组合学习。

37.A【图图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全体教师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体现了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

38.A【图图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经历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39.C【图图解析】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之一是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0.D【图图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有优劣之分。

41.B【图图解析】在放任自流型的教师领导方式下,学生的典型反应为: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的行为;没有合作,谁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42.B【图图解析】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教师的状态;不少学生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

43.C【图图解析】个别学生有时为了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会做出一些问题行为。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干预,正好迎合了学生的目的,从而对其问题行为起到强化作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有意忽视的态度,装作视而不见,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

44.C【图图解析】智力即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45.B【图图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逃避条件作用不乏其例,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46.A【图图解析】题干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47.A【图图解析】题干所述的内容是相对性评价的典型表述。

48.B【图图解析】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媒体的概括水平高于报纸、书刊、广播等认知结构,因此属于顺应性迁移。49.C【图图解析】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

50.C【图图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制的干扰,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干扰,即早晚学习只受单一抑制的干扰,所以效果优于白天。51.C【图图解析】设计出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故题干中问题的设计体现出自主探究性。

52.C【图图解析】互动方式的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互动方式的多向性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全面开放,多向传递、反馈。题干所述正是教学互动方式的多向性这一特点的体现。

53.D【图图解析】题干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研究、探索问题,体现了教学中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54.C【图图解析】公正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个学生,而题干中范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55.D【图图解析】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56.C【图图解析】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57.A【图图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58.D【图图解析】相对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题干中的“小明的期中考试成绩在全班排第20名”可知,这种评价主要是判断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故应为相对性评价。

59.C【图图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60.C【图图解析】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间接近景性动机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例如,有的学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

61.A【图图解析】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特别是操作模仿阶段需要以认知为基础。学生短时记忆的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教师示范过快不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

62.B【图图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妈妈取消小丽不准看电视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小丽良好表现的反应频率,这属于负强化。63.D【图图解析】要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三、多项选择题 64.BCD【图图解析】某中学组织学生摘棉花,工作10多天,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每天超过10个小时,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不参加要向学校交钱,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65.ABCD【图图解析】“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66.AB【图图解析】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论。

67.ABC【图图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具体体现在: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素养)。68.ABCD【图图解析】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特点;③每节课的重点、难点;④学生年龄特征;⑤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⑥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9.ABC【图图解析】我国新课程强调的课程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内容本身。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多元的,它应该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故D项错误。

70.ACD【图图解析】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有:(1)客观因素:①学习材料的内容;②学习材料的形式;③教师言语的提示与指导。(2)主观因素: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②学生的能力水平;③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71.ABC【图图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72.ABD【图图解析】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需要)。

73.ABC【图图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①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②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③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74.ABCD【图图解析】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措施:①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②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③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的发展;④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⑤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⑥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75.ABC【图图解析】“五育”之间的联系表现在:①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②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③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④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⑤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篇2

与其他高校一样, 高师院校毕业生 (1) 就业压力同样很大,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指向教师, 而若想成为一名教师则一般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以下简称招教考试) 。从招教考试中暴露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考试知识的准备和就业技能上的诸多不足。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通过研究现行招教考试模式特点来审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带来些启示。

招教考试基本情况

1. 招教考试的性质

现行招教考试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的改革, 此次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 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的颁布,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形成长效机制。但招教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或省级教育部门组织, 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各地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 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考试大纲。

2.招教考试的程序

招教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 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考试程序包括考核、审查、录用、签约等。考核分初试与复试两部分, 初试主要测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复试主要是测试应聘人员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招教考试的模式、内容分析

全国各地的招教考试, 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考试计划。考试模式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以公共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为主, 复试以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为主。

1. 初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大多数省市的初试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专业知识为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据粗略统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知识) 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一般为40%, 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 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 甚至分值高达40% (基础知识30%, 专业知识30%) 。

概括起来, 各省招教考试初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招教考试初试部分模式和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初试有如下特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2) 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3) 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 复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总结各省招教考试复试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复试按学科和学段 (小学、初中和高中) 分别进行。教材以及教材的版本一般会在复试通知中指定。说课、试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 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试讲”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 “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 “试讲”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概括地说,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招教考试的考察方向及目的已经相当明确: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招教考试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 可到了参加招教考试时, 却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明显的优势, 许多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备考也能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给我们的高师院校敲响了警钟, 表明我们的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了七年多的不断完善,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而高师院校却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仍然按照过去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师范学生, 不能充分建立和社会教师人才需求的沟通机制,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考核标准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便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况:高师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科考试的成绩可能很好, 然而一旦进入教师招聘考试那种多学科结合并且联系实际的考试时, 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许多高师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招教考试要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 不得不在社会上参加一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题辅导班, 使得这些辅导班的生意相当火爆。但这些辅导机构很多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不能保证给高师院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业、权威的指导。

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合现行招教考试以及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情况,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为指导,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虽然开始得到重视, 但不少高师院校仍然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很难帮助学生在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转变中做好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高师院校应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 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文件的精神, 改革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2. 根据招教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改变过去的那种不适应现行招教考试制度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把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与教育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国家对于师范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政策, 紧密结合符合招教考试的特点, 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更明确。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和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针对招教考试的指导教研室, 鼓励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 加强对校级领导、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招教考试相关政策、考试辅导、职业规划等帮助。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 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充分利用与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针对这种变化趋势, 如何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成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选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时候, 应选任对招教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比如针对招教考试中笔试部分通常会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特点, 就应当选任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一般应选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当部分省市还会考到职业能力测验这个科目, 则应选任对职业能力测验有过深入研究的老师来讲授。复试部分是分不同学科进行考查的, 主要考查考生在所报考科目方面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所以针对复试部分应根据学生所希望报考的科目, 选任相关科目主要负责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并且对复试环节相关要求非常熟悉的教师担任。校外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教师招聘主管部门的人员做客座教师, 通过他们高师院校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了解招教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招教考试知识与经验上的不足。同时,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请顺利通过招教考试的校友来校作报告。校友参加招教考试的经历可以给将要参加招教考试的学生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实用性很强的经验, 使就业指导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 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现阶段高师院校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能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的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仍然仅仅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些面试技巧等方式、方法, 而没有认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而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针对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 而失去或是削弱了对于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使他们在招教考试中充分展现优势, 弥补自身不足, 这是就业指导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中,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外, 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个性化辅导应主要针对复试环节, 复试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充分体现出考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而这种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复试环节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 包括仪容仪态, 言谈举止, 讲台风格等等方面,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总之, 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建设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把招教考试作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指导项目, 充分做好对招教考试的调查研究, 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考试网.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程序及内容.[EB/OL].http://www.htexam.org/ZTaught/BKZL/KSJQ/201007/2784.html.2010-7-31.

[2]华图教育网.201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备考攻略手册.[EB/OL].http://www.htexam.com/JXHT/ShowInfo.asp?InfoID=44503.2010-5-27.

[3]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49.

[4]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喻永红.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7]李雄, 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8]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9]陈宇光, 温贻芳, 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10]张丽娟.高师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1]高海生, 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篇3

一、过渡期从2016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31日。

二、2016年1月进行最后一次云南省自行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省统一考试,这次考试成绩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三、过渡期内,已取得我省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科合格证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申请人,可以不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直接报名参加当地认定机构单独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测试合格、规定材料齐全的可以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2017年起,我省不再单独组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笔试,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全部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合格证明方可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省考成绩不能与国考成绩相互抵用。对于取得省考单科合格成绩的,省里不再组织补考,必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且全部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合格证明方可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

四、在云南省或在其他试点省(区、直辖市)报名参加全国教师资格笔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只能申请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不能申请参加过渡期内各地认定机构单独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五、2016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师范教育类学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士可以直接申请认定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篇4

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更多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考试信息备考资料关注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A)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A)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B)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民主,诚信,法制 4.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5.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C)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C)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7.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C)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8.“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C)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9.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B)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0.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C)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C)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2.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B)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3.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B)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14.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A)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5.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D)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16.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D)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18.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D)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19.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A)A.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20.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D)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3.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5.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6.新手教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7.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9.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10.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11.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12.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13.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14.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15.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1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17.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18.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19.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20.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答案要点】

杜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值得赞扬。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的杜老师“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才“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说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从他回答学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爱岗敬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案例中杜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他郑重的态度和他真诚的回答都表现出了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些话语无不透露着杜老师对学生们的慈爱,同时又蕴含着对学生们的要求和期望。

更多推荐:2015年河南各地市特岗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篇5

2017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条件及考试内容

库课网主要业务是在线网课和图书,包括专升本、会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基金从业、医学护士等,产品覆盖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是同类产品中影响较大的自有品牌,为大家提供一个自主高效的网络学习的平台。

2017河南特岗考试还没有开始,小编预计应该在7-8月份举行。下面库课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招聘考试条件及考试内容,考生可以做一个参考。以便能顺利通过考试。

一、特岗教师招聘对象及条件(一)招聘对象: 1、2016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2、2016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3、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4、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上述招聘对象均要求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6年7月1日后出生)。(二)招聘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在校或工作(待业)期间表现良好,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为人师表,志愿服务农村基层教育;

2、符合报考岗位要求,应聘初中教师的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应聘体、音、美学科教师的,要求所学专业与申请服务岗位学科一致或相近;

3、身体条件符合《河南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2010年修订试行)》要求,并能适应设岗地区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库课网 :

4、生源地考生、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且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全日制硕士及以上毕业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

2017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条件及考试内容

二、特岗考试内容

2017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内容有哪些? 河南省特岗笔试不分科目,笔试统一试卷,只考一科:《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河南特岗面试工作由各设岗县(市)组织,时间和形式不一,以说课形式最多,也有些设岗县采取试讲形式。

三、特岗教师待遇

为什么参加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人越来越多? 库课网 :

1、特岗在聘用期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下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2016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为2.8万/年。

2、特岗教师服务期为3年,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办理入编,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篇6

六、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刘心武的《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郁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与、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与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菌。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菌。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菌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粗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

26.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2分)

①群落:

②草菌:

2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与();()与()

28.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29.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4分)

30.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4分)

句子:

理由:

31.对上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用理性的思考,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情感世界的主人,使情感的森林充实而鲜活,永远青葱

B.作者认为人的情感森林应该是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可以有“落叶林”和“常

青树”,也可以保留蚀叶霉菌等

C.文中强调每个人的情感森林有着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也应该学习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

D.作者认为,我们要极力赞美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等大爱的情感,可以忽略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

六、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26.①“群落”喻指人的一类情感。(1分)②“草菌”喻指灰色暗淡的情感。(1分)

27.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一组反义词即可。示例:“融乐”与“孤独”;“企盼”与“绝望”。

28.列举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情境,生动说明了一个人在具有大爱情感的前提下,也可以有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要点:①大爱;②微妙琐屑(或无伤大雅)的情感瞬间。

29.不设统一答案。要点:①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爱(若答“发展壮大美丽有益的情感”亦可);②抑制阴暗猥琐的情感;③芟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⑤努力改进过分粗糙枯涩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回答出两个要点给1分,回答出三个要点给2分,回答出四个要点给3分,回答出五个要点得满分。若只答“在平衡中健康发展”,不给分)

30.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比喻句如“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理由: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病态的情感使人心灵失衡,须尽力改进。(找对比喻句2

分,理由2分。没有结合语境而只答“生动形象”给1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探讨 篇7

事业单位岗位分类复杂、专业划分繁多, 与公务员招考和企业招聘相比, 有着自身的特点:

1、要求有工作经验。

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主要是从“用人”的角度, 而非“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新员工能够马上“上手”。

2、专业要求高。

与公务员相比, 事业单位工作的行政性质有所降低, 而具体的操作、执行方面的工作比重提高。对这些工作岗位而言, 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时要比其个人的一般素质更影响其工作效果。

3、招聘时间分散。

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性比公务员高, 工作内容不如政府机关稳定, 随时可能出现人员需要补充或调整的情况。因此, 事业单位招聘的时间往往难以保持一致, 具有数量多、周期短、时效快的特点。

4、社会关注度高。

由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岗位有编制, 保障性高, 待遇相对较好, 部分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公务员, 社会关注程度高, 更要求保证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这一操作方式便于各用人单位依据自身需求开展招聘工作, 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招聘工作公正性的特点。然而, 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传播面狭窄。

招聘信息往往仅在当地少量媒体和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网站上进行发布, 受众范围小, 发布渠道较为单一, 不但影响招聘效果, 招聘过程也容易受到社会质疑。

2、考试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用一张试卷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试甄别, 或是在考试科目、内容设置等方面随意性较大, 无法保证考试的科学性。同时, 存在相近岗位、相同专业多次重复命题与阅卷的情况, 从总体上看考试成本高, 资源浪费较大。

3、有关公开招聘的规定和要求还不够规范。

有些政策性规定不够具体, 使得各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对招聘工作的程序、要求、标准的理解不一, 操作上也各有不同。易引起社会质疑, 引发考生投诉。

4、招聘组织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有的用人单位自行命题, 无法保证命题的保密与公正性, 面试考官和考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和评判水平有待提高。

5、参与组织的人员和组织环节过多, 存在较大的寻租空间, 出现操作失当或各类差错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三、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整体水平

1、创建信息平台, 完善网络技术手段, 提高招聘工作的便利性与透明度。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具有数量多、周期短、时效快的特点, 因此,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 为招考单位和报名考生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如开通全省统一的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网上打印准考证、网上信息查询、人机交互考试等服务, 不但能够缩短工作周期, 而且能够较好地实现招考工作程序的透明化。

2、严密程序, 提高公开招聘工作的规范性。

要保证公开招聘程序的公正, 监督机构需要制定更加明确可执行的操作性规范, 并把好以下关口:

一是岗位设置关, 严格依据实际需要设置岗位, 避免“因人设岗”、“因人画像”等倾向性条件。

二是要把好报名、审核关, 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浑水摸鱼。

三是把好命题关, 对命题人员、命题程序和命题标准等均作出要求, 保证试题的质量与安全性。

四是要把好面试关, 科学设置面试考官组, 加强面试考官的培训, 用人单位负责人尽量回避, 增强面试公正度。

五是要把好分数管理关。应保证成绩生成的独立、规范, 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

3、依靠专业考试机构。

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考试设计与内容命制, 最好委托专业考试机构。随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不断规范, 最终有可能实现公共知识命题由政府人事考试机构统一建立题库, 专业知识考试由用人单位提出要求, 由人事考试机构或相关专家组成命题小组。这样做既能有效保证命题的质量, 杜绝命题环节中的保密问题, 从源头保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公平公正性, 同时也能降低命题成本, 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

4、创新考试方式, 提高考试效果。

目前, 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申论、结构化面试已经成为事业单位招聘中使用较为频繁的技术手段。但鉴于事业单位岗位分类复杂、专业划分繁多、测评需求庞杂的实际情况, 有必要探索考试测评工作的新思路。

建议采取先主后次、先简后繁的实施步骤推行联合考试, 集中力量满足主要需求, 以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类人员基本能力素质为基础, 搭建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胜任特征的测评框架。

对于有专业技术要求或相关工作经验要求的岗位, 考试应能够考察出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要求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点, 在考试方案设计及命题过程中提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以能力为导向。

另外, 各种心理测量技术、评价中心技术也可以作为对现有传统考核方式的重要补充。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招聘工作特点入手, 分析当前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现状, 并从信息化建设、规范程序、依靠专业考试机构、创新考试方式等方面对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招考工作提出建议。

高校教师招聘的思考与实践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招聘;问题;建议

一、高校教师招聘工作的情况

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了,所以将会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教师,留下可以适应的教师。建设高校的核心之一就是高校教师的招聘工作,其是不断补充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担任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多重任务。这无疑提高了教师的标准,给教师们来了更多的压力,而在目前的高校教师招聘中仍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就是人力资源规划,高校招聘不可以盲目的进行,要以实际工作需求和师资需要作为根本,也不可以只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更不可以仅仅为了招聘而招聘。

2.信息不对称

招聘名额或数量、招聘方法、招聘过程、招聘信息发布的不对称都属于信息的不对称。

(1)不对称的招聘方法。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招聘、高校主管部门招聘、校园人才保留和外部人才交流等等都是不对称的招聘方法。

(2)不对称的招聘过程。每个学校跟每个学校的招聘过程都不一样,有的直接就是本校毕业生作为教师留在学校,有的是采取信息发布、导师推荐、内部审查、录用和就业管理,也有的是采取信息发布、对材料进行审核、开放测试、面试、录用和就业管理。

(3)不对称的招聘信息发布。一般的高校教师招聘流程中,可以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单位或者是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得到招聘信息。通常都会依据自身情况来设置招聘数量和岗位,这样便致使招聘主体不统一,造成信息来源比较混乱,有害于开展教师招聘活动,招不到真正的人才。

3.招聘程序不科学

传统的招聘过程包括文字材料审查、测试、综合审查、录用及聘后评估这五个重要环节,它的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比较科学。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招聘的要求变化,高校必须要创新招聘模式,与时俱进。对于应聘人员和高校来说,应聘者与高校之间是双向的选择。往往在招聘时,应聘人员很少考虑自己的能力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一直都是站在被审查和挑剔的角色,这样导致工作后适应不了岗位工作而离职。在入职后,应聘者严重缺少主动性,完全是按照高校要求被任意摆步,没有自己的任何想法和观念。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现象严重影响了招聘时的公平、公正性,那就是对待国人和“海归”、校内和校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4.招聘行为和招聘标准的不统一

首先,当需要招聘高校人才时,由于利益问题人事部门拒绝执行,导致严重缺乏教师的现象发生;其次,具体你的用人部门与人事管理部门在招聘的问题上达不到统一的意见。人事管理部门一贯主张严格招聘,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才的质量,而具体用人部门则放宽招聘条件,是为了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和方便管理人员。这种现象在当地高校中尤为突出。

三、改进教师招聘工作的几点建议

1.制定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定位

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科的定位、布局等考虑因素来确定新教师招聘的标准和要求,不盲目地市场化。

除了规定的基本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素质,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该分析学校学科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学校迫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关键的主体,什么样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现阶段所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推进文化长期发展的,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

另一方面,高校得以存在的根基就是大学精神,所以,应以大学精神为目标进行人才招聘工作,要深刻分析哪种人才可以跟学校的特点进行互补,哪种人才可以很好的融入校园环境。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招聘,避免浪费人才,实在高效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岗位职责、学校发展战略、学科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2.及时对招聘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招聘评价和反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本年度招聘作业自身,包含招聘作业功率,招聘进程是不是公正,同时也能够经过调查新教师适应作业的状况和性能来断定招聘方针的实现,和用人单位在今年的招聘进程发现的问题,并反应到人事处进行排序总结,力求在下一年的招聘中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已经聘请了的教师对招聘的评价和反馈,从应聘者的视点来看,评价招聘进程的经历带来的一系列的感触和心思感触,提出改善建议。经过对招聘作用评价,人事部门也能够测验前期作业是不是到位,招聘办法是不是有用,人力资源计划是不是合理。

3.规范招聘过程中的决策权

如果具体部门有人员招聘用人的决策,那么用人部门的工作者自身的嫉妒心理和新人的压力都会影响人才的质量;但是如果用人部门只可以提出参考意见,而由人事部门拥有决策权,这样又可能会使招聘工作陷入困境,因为人事部门对人才的需要不够了解。另有,部分的高校领导会考虑个人利益去强制干预招聘,导致在招聘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因此,必须要构建一套民主的、科学的招聘决策机制,这样可以严格控制在招聘过程中的违规操作现象解除障碍。整个过程以确保公正性和透明度。一旦形成的决定,就要确保其权威,不能因为任何个人而改变。

4.适当的借鉴国外的高校教师招聘经验

美国大学教师招聘制度关注的“选择”和“参与”的组合形式的公开招聘,招聘过程是透明的。据了解,这是美国基于平等竞争的原则,制定政策和法规,具有法律效力。采用这种开放的方式招聘人才,可以体现开放性的原则,并且有利于吸引人才,优化人员结构,还可以反映专家和教授的作用和地位。

5.加强试用期管理

一般试用期是为了让新教师适应工作环境、了解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对已聘者进行深入考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已聘者和学校可以互相选择、互相了解。加入试用期并不代表招聘工作的结束,而是招聘后期重要工作的开始。进入试用期,每个用人单位要对新老师的思想倾向、行为、道德品質、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进行深入检查,签署正式合同之前做最后的判断,坚持选择最合适的教师,而不是最好的。禁止发生招聘-解聘-再招聘恶性循环的情况。如岗位要求不合适,双方一定要及时指出问题,不能因顾及情面勉强接受,防止未来的工作不能正常展开的情况出现,损害双方的利益。如果新教师适合岗位,则学校应及时为其未来的职业道路进行考虑,做到人尽其才。

结束语

总之,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应充分考虑招聘主管部门,具体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并用兼容并收的方法,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开放招聘高科技、高技术、高标准的专业技术岗位和高级人才,扩大范围的引入,加强国内外人才的理性沟通。高校招聘应该考虑学校定位、特点、学科布局和具体问题等因素。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1

[2] 刘雄英,当前教师招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5):15-17

[3] 吴秋芬,教师专业性向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8(2):37-40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述职下一篇:饭店七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