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下数学试卷(精选8篇)
2014年新北师大版初二下期末数学
(二)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不等式2x-3≥0的解集是()
A.x≥B.x>C.x<D.x≤
2、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1C.a>1D.a>-
13、下列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
A.x2-yB.x2+1C.x2+xy+y2D.x2-4x+
44、如果把分式a2b中的a、b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a2b3232232
3A.是原来的3倍B.是原来的5倍C.是原来的1/3D.不变
5、化简:
A.122的结果是(). m29m3m6222m9B.C.D.m3m3m29m296、“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工程,某地规划退耕面积共69 000公顷,退耕还林与退耕还草的面积比为5:3,设退耕还林的面积为x公顷,下列方程不正确的是 A.5x569000x3D.6900053 B.69000xxC.369000x3x5x
5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C=∠ACB,要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则应增加的条件不能是()
A.AD=BCB.OA=OC
C.AB=CDD.∠ABC+∠BCD=180°
B
9.已知(x+3)2+│3x+y+m│= 0中,y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数学题_数学网课件、教案、试卷,全免费下载
A.m>9B.m<9C.m>-9D.m<-910、△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I,且∠BIC=130°,则∠A的度数是()A.40°B.50°C.65°D.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1、若a<b<0,则1,1-a,1-b这三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12、分解因式:2x2-12x+18=.13、计算
a1
1(a)的结果是.aa14、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 AB外选一点 C,连结 AC和 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 M、N. 若测得MN=15m,则A、B两点的距离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4分)
2x5015、(6分)(1)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x2x10
(2)因式分解:a28ab16b
2(3)解方程:
16、(6分)先化简,再求值:
18.(本小题满分8分)
数学题_数学网课件、教案、试卷,全免费下载
14x
22 x2x4x2
x2x2–,其中x=2. x2x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
(2)画出△A1B1C1绕原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点A2的坐标.
19、(9分)某校餐厅计划购买12张餐桌和一批餐椅,现从甲、乙两商场了解到:同一型号的餐桌报价每张均为200元,餐椅报价每把均为50元.甲商场称:每购买一张餐桌赠送一把餐椅;乙商场规定:所有餐桌椅均按报价的八五折销售.那么,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20、(9分)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中,我市一“青年突击队”决定义务清运一堆重达100吨的垃圾.开工后,附近居民主动参加到义务劳动中,使清运垃圾的速度比原计划提高了一倍,结果提前4小时完成任务,问“青年突击队”原计划每小时清运多少吨垃圾?
20、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EF∥AB分别交AC、BC于点E、F,作GH∥BC分别交AB、AC于点G、H,作MN∥AC分别交AB、BC于点M、N.试求EF+GH+MN的值.
数学题_数学网课件、教案、试卷,全免费下载
B
B卷(共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F
N
C
2xa
121、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 322.一个四边形的边长依次为a、b、c、d,且满足a2+b2+c2+d2=2ac+2bd,则这个四边形为 ______. 23、若关于x分式方程 1k 3有增根,求k的值______. 2x2x2x 424、设a<b<0,a2+b2=4ab,则 ab的值为______. ab A B 图8-625、如图8-6,P是矩形ABCD内一点,若PA=3,PB=4,PC=5,则PD=_____ 二、解答题(本小题共三个小题,共3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将满池的水抽干,用12台水泵需5小时,用10台水 泵需7小时,若要在2小时内抽干,至少需水泵几台? 27、读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1+x+x(x+1)+x(x+1)2=(1+x)[1+x+x(x+1)]=(1+x)2(1+x)=(1+ x) 3数学题_数学网课件、教案、试卷,全免费下载 (1)上述分解因式的方法是,共应用了次.(2)若分解1+x+x(x+1)+x(x+1)2+„+ x(x+1)2004,则需应用上述方法次,结果是.(3)分解因式:1+x+x(x+1)+x(x+1)2+„+ x(x+1)n(n为正整数).28、已知点P是矩形ABCD边AB上的任意一点(与点A、B不重合). (1)如图①,现将△PBC沿PC翻折得到△PEC;再在AD上取一点F,将△PAF沿PF翻折得到△PGF,并使得射线PE、PG重合,试问FG与CE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2)在(1)中,如图②,连接FC,取FC的中点H,连接GH、EH,请你探索线段GH和线段EH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③,分别在AD、BC上取点F、C′,使得∠APF=∠BPC′,与(1)中的操作相类似,即将△PAF沿PF翻折得到△PFG,并将△PBC′沿PC′翻折得到△PEC′,连接FC′,取FC′的中点H,连接GH、EH,试问(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一、命题的形式“笼统”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例如, (1) 等角的余角相等; (2)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上面四个句子都是命题, 通常讲的判断句中含有“是”、“叫做”等词时一般认为是命题。但像祈使句、疑问句等都不是命题:如, 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命题的形式常见有①如果…那么…, 如 (2) ;②…如果…那么…, 如 (3) ;③没有“如果…那么…”字样的三种类型, 如 (1) 。教材中没有对命题进行形式上有一种分类, 这让初学者对所见到的命题没有直观感觉, 感到有点混乱, 对下一步证明的学习缺少条理性。 二、命题的结构“模糊”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例如 如果对命题进行如上表结构分析, 那么不难对命题中的形式①、②的条件和结论把握准确到位, 只是形式③的结构不好找出, 要进行命题结构整改, 这是对平面几何说理的基础分析, 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把握, 对下一步的证明命题过程进行自然过渡。本节教学难点就是形式③没有“如果…那么…”字样命题的研究。 三、命题的改写“隐身” 教材中对命题的改写这部分内容没有涉及, 可能编委认为没必要, 我却认为这个知识点恰恰是教学的难点, 如果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带而过, 那么学生就会模模糊糊的一笑而过, 留下的只是感觉上的所谓轻松, 实质上的空白。怎样才能对这节知识掌握清晰明了呢, 就要对难于理解的简洁命题进行形式结构再改造。如“对顶角相等”这个命题, 条件和结论不明显, 学生可能把这个命题分成“对顶角”和“相等”两部分, 认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是“对顶角”这个命题的结论是“相等”。实际上, “两个角是对顶角”, “这两个角相等”是结论。前一种表述中, 条件和结论都不是完整的句子, 即都不是命题, 而后一种表述清楚准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点?因为数学课本中很多命题的简洁形式不容易判断出他们的结构。即找不准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那么会对下一步证明过程带来障碍。如何在教学时让学生对这类没有如果…那么…形式简化的命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诀是结合证明的一般步骤。 (1) 根据命题, 画出图形。 (2) 根据命题, 结合图形, 写出已知、求证;已知部分是已知事项 (即命题的条件) , 求证部分是论证的事项 (即命题的结论) 。 (3) 写出证明的过程。 比较上面对同一个命题的两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可见两种改写都正确, 前一种受大多数同学的青睐, 后一种少有人这样写, 最终我们要选择哪一种改写形式作为我们要证明的选择呢?当然是后者, 因为前者已知中只出现两个相等的角, 没有出现这两个相等角的补角, 则求证中无法写出证明的全过程, 而后者的改写, 则完全具备了证明的已知;∠1、∠2, ∠3、∠4之间的关系, 而结论就是要证明∠3=∠4, 完全具备证明的要求。可见要判断一个命题的条件 (“如果”部分) 结论 (“那么”部分) , 要牢牢结合证明过程中的三个步骤, 做到合情推理, 感受推理的重要性。因为人类的发现和创造往往发端于合情推理。所以本节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判断要依赖于命题的证明过程, 而这点恰恰是学生和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 教材理应突出体现这个难点, 这样更能协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摘要:笔者在近几年对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发现, 苏科版八下数学“图形的证明”这一章安排在这里感觉不太合适, 本文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解读提出一点小小的见解。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因式分解是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广泛。如:将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解方程、函数都将以它为基础。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因式分解中体现了数学的众多思想,如:“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等。因此,因式分解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因此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现阶段的学习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提公因式因式分解,初步体会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公式(平方差)【下称公式法(1)】的结构特征,会运用公式法(1)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新知,体验获取新知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运用公式法(1)因式分解; 2、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灵活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二、学法与教法分析 1、学法分析: ①注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两者是互逆的。 ②注意公式法(1)的特征。 2、教法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堂课采用对比,探究,学练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选例题和练习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避免复杂的题型,直接用公式不超过 两次。采用观察、类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思路,灵活地运用“整体”和“化归”思想把问题中的多项式转化成适当的公式形式。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助学生,学生教学生,师友互助学习,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学习,实现互助共赢。 教学流程设计: (一)回顾思考; (二)探究新知; (三)例题探究; (四)阶梯训练; (五)归纳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回顾思考 1、我们学过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整式乘法的公式? 回顾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探究如何分解a²-b² 类的二次二项式。学生从类比整式的乘法去探索因式分解方法,可以感受到这种互逆变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以下问题,由学生在7分钟时间内独立预习课本完成: 1、还记得七年级学过的整式的乘法公式吗? 2、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平方差公式吗? 22ab(ab)(ab) 3、如果将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请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一公式。 4、思考:什么样的多项式可以用这一公式因式分解?(1)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二次二项式)(2)两个平方项的符号有什么特点?(3)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 师友三分钟内交流答案,徒弟没有明白的知识点请教师傅,把师傅解决不了的难点归纳总结出来。解决不了的由老师帮忙解决。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适时适度。师友交流中,教师不是游离之外,而是时刻观察并时刻加入师友活动中。对弱组多帮扶,指点;对交流不当的组多纠正,指导,确保师友互助积极良好的进行。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出公式法(1)。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经历了探究新知的过程,既形成了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又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合作交流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对公式法(1)的结构特征的探究,初步认识具有平方差形式的多项式,为接下来的例题探究和练习作铺垫。通过一组练习及判断,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公式法(1)的结构特征,既突出了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例题探究 (A)自学例1: 抽取个别组师友展示,徒弟讲解,师傅补充,教师最后进行方法总结,知识点拔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出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要让学生明确:(1)要先确定公式中的a和b; (2)学习规范的步骤书写。 通过自学例1,学生掌握用公式法(1)因式分解的方法,设计一组配套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公式法(1)因式分解的能力。(B)自学例 2、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解答。加深对公式法(1)的理解,同时感知“整体”思想在分解因式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的理由,题(1)中明确:结果要化简;分解要彻底,体会其中的整体思想;题(2)中明确:有公因式要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分解因式,体会综合应用的思想。 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无论好坏,要及时给与点评,指出不足,肯定优点,让学生从评价中反思,有所收获,促进下次的有效发言。 (四)阶梯训练 1、小试牛刀: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b2m2(2)9 x21(3)16x281y2练习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或幻灯机展示学生的做题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应用意识,加强了知识落实,突出了重点。 2、挑战自我 (1)(ma)2(nb)2(2)x2(abc)2(3)a3bab(1)16(x1)2(x2) 23、勇攀高峰 (2)x4y4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进行阶梯训练,力求让更多的学生都有所获。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突破难点。安排的习题题型不复杂,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习题难易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要。 (五)归纳小结 通过归纳小结,形成知识体系。先通过师友讨论本节课所学到的的知识及注意问题,然后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点评,提炼。既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又点明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同时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要。 板书设计: 4.3公式法(1) 1、公式法(1): a2b2(ab)(ab) 2、特征:(1)多项式为两项; (2)这两项的符号为异号;(3)可化为平方差的形式:a3、例题探究: 4、一般步骤:一提二套三检查 一、试卷情况分析 此次数学测试是全校统一进行的测试,试卷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些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二、试卷具体分析 试卷共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思考四大部分。总共十二个大题: (一)填一填。 共7个小题。本题学生出现的错误较多,出错最多的是第3、4、7小题。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人民币”和“两位数进位加与退位减”这部分的知识的掌握,出错原因是部分学生对人民币掌握的不太好。 (二)在()内填上“>”“<”或“=”。 此题共计9分,都是用“元角分”比较大小,这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错误率较高。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这一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没有几个同学完全答对。 (四)正确拿出58元的人民币。 这个问题学生们基本能正确完成。 (五)帮大树诊诊病。此题学生答题正确率高,出现错的较少。 (六)选一选。 这一问题考察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作答。个别学生马虎出错。 (七)打靶比赛。 考察学生对纵向统计表的观察理解。出现错误的同学较多。 (八)列竖式计算。 个别学生计算错误,不应该丢分,需今后加强。 (九)套圈游戏。 本题考察学生对横向统计表的观察理解,个别学生马虎出错。 (十)看图列式计算。 这个问题考察了学生对线段图的分析与理解,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准确率较高。(十一)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问题都能准确分析,就是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单位和答忘记写。 (十二)创新思考。 这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考察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作答。 四、对试卷的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考试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做相应的改变,突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关注;在发展性上,积极寻求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加大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的考查力度。具体而言,此次命题题量大,题目类型琐碎灵活。不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及口算、笔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考察了学生认真审题及细心答题的习惯。 五、从答卷情况看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反映出教师对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细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加强。 六、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二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夯实和基本练习到位、练习多样的训练。 1.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 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 =6×25 =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 =100+50 =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人) =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 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 + × a×(b+c)= × + ×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二、读拼音,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汉字。(6分) yóu秉烛夜()言不()衷()豫不定 yú()不可及()贯而出()事无补 pí沁人心()乐此不()()开肉绽 yíng热泪()眶()刃而解云雾()绕 三、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大风刮走了气球。(2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2分) 光景:①风光景物;②境况;状况;情景。 ①_______ ②_______ 3.嘹亮的歌声荡漾在平静的湖面上。(缩写句子)(2分) ______ 4.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令世人惊叹。 B.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不能不令世人惊叹。 C.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怎能令世人惊叹? D.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怎能不令世人惊叹? 5.请写一句你喜欢的公益广告或送给同学的毕业留言。(2分) 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通过这一册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的雷锋,______的南丁格尔,______的老班长,______的詹天佑,以及被誉为“______”的诺贝尔和“____________”的袁隆平。(6分) 2.看到“离别”,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矛与盾》这则寓言可以用成语______来概括,这则寓言告诫人们____________。(2分) 4.君子和而不同,。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孔子)(2分) 5.我会连线。(4分) 相思鸟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金孔雀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橄榄树代表美好的爱情 曼陀铃象征成功的事业 五、下面是一位同学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再给这段话写个简单的评语。(6分)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可是弟弟,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咬牙,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替换。______(1分)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______(1分) 3.第③句中带点的“直咬牙”语气过重,请换用一个。______(2分) 4.评语:____________(2分) 六、课内语段回放:阅读《一个这样的老师》片段,回答问题。(11分)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比利问 那件头骨嘛怀特森老师笑了不过是马的头骨罢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到吗?既然是‘绝迹’了,我们顶多只能发现它的骨骼化石。而我却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具体特征,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狡黠:_________________ 郑重其事: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3.转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从这件事中学到了_____。(2分) 5.这篇文章还有个题目是《我最好的老师》,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为什么?(不能写自己老师的真实姓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语段品读: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2005年8月,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稍显寒冷,玛丽娜围栏的木门,拉了拉围巾,随手把一袋垃圾了左边的垃圾筒里,右边垃圾筒旁正蹲着个拾荒孩子。在帕雷尔摩富人区,这种场景司空见惯,忙碌的玛丽娜往日目光不会为此停留哪怕一秒钟。 今天,她不由脚步,()眼前的孩子正在把的垃圾又一点点放回垃圾筒。她收拾得是那么的仔细、耐心而庄重,仿佛面前不是一堆垃圾,而是一棵圣诞树,她正在摘取她的礼物。 “喂,孩子,别人可都是翻完垃圾就走的,你为什么还要动那些脏东西?()再过一会儿环卫工人()会来收拾。”玛丽娜问了一句。 “这块草坪多漂亮,毕竟环卫工人还要等一会儿,即使瞬间也要让这里尽可能美丽,不好吗?”孩子边收拾着垃圾边说。 这个拾荒孩子的话让玛丽娜很意外。瞬间也要美丽,她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孩子的背影,这孩子的话有些让她感动。许久,孩子突然意识到和她说话的人并没有离去,赶紧站起来转过头。 在那瞬间,玛丽娜惊呆了,面前这个孩子()衣服很旧,()很整洁,面容黝黑()很干净,而她姣好的身材和脸型是玛丽娜近几年都很少见的。“你愿意当模特吗?”玛丽娜脱口而出。玛丽娜·冈萨雷斯——世界著名项链设计师,她知道什么样的苗子能成为一流模特儿。 三年后,这个叫妲妮拉的拾荒女孩接连击败一千多名竞争对手,摘得全球最大模特经纪公司Blite举办的“世界精英模特大赛”阿根廷赛区选拔大赛的桂冠。从丑小鸭到白天鹅,从垃圾堆到T台,记者问玛丽娜是怎么发现妲妮拉的潜质的,玛丽娜笑着说:“懂得瞬间也要美丽的人,想一生不美丽都难。”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2分) 放进翻过推开停下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3.选取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作为文章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4.从妲妮拉的角度,简要概括这个小故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妲妮拉的成功,有人说完全是因为她的机遇好,有幸遇到了玛丽娜。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懂得瞬间也要美丽的人,想一生不美丽都难”这句话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30分) 一、不应删除的内容 1.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和分组分解法,我认为是不应删除的,而且必须加强,其原因是: (1)教材中仅讲了提取公因式和运用公式法,然而在进行分式约分时往往需要对分式的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仅用书中提供的两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这显然也是矛盾的,因式分解只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然而仅用这两种方法是否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运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仅用这两种方法也是不够的。如,北师大九年级上册P62 习题2.7第2题解下列方程。该题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可以的,但用因式分解法来解的话,学生会更易理解,但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书中又没涉及到,好的方法用不成、不能用,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这节内容删除了虽然是给学生学业减轻了负担,但给学生思维却带来了很重的负担,现在学生只要遇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从三角形相似来考虑,因此,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思维负担。实际上若不删除这节内容,学生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内容就会无师以自通,也有利于对“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提出一些建议 1.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运算中的第1节(整式)”应提到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3节(代数式的求值)后面;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运算中的第2节(整式的加减)”应提到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5节(去括号)后面。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更宜体现知识间的螺旋上升的原则,也就避免了还没有学习整式(单项式、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就去学习合并同类项,还给学生学习减轻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负担。 2.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提前,以至“位置确定”和“一次函数图像的运用”中学生学习时不会产生障碍。 3.九年级下册第3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P127议一议中: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这样会让人误解为“只有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才叫圆心距”,而其他几种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就不叫圆心距!因此,我认为圆心距的概念应先讲。 4.建议增加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公理。虽然新教材对相似三角形这一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相似三角形这一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若没有公理作基石,相似三角形的有关证明也就失去了理论基础,显得没有说服力。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试卷】推荐阅读: 苏科版八下数学知识点05-29 苏科版八下生物教案06-27 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案07-2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详细版10-26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复习06-25 北师大版三下期末试卷11-26 八下数学计划10-10 人教版八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5-25 人教版英语八下u1教案07-06 人教版八下英语课教案11-03北师大版八下数学试卷 篇2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试卷 篇3
北师大八下公式法说课稿 篇4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篇5
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试卷 篇7
对北师大版新教材数学的建议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