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盘磁带(迪斯科音乐)

2.各种玩具:皮球、鸡毛、气球、圈各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初步感受身体会动。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呀?

2.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去玩吧!(幼儿玩,师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创造“一物多玩”)

3.提问:谁来说说,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二、探索身体更多会动的部位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手、脚、嘴巴会动起来,那想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呢?

2.听着音乐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看看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放音乐,幼儿动起来)

3.提问:开心吗?你身体的哪些部位也动起来了?(幼儿说,大家一起跟着做)

三、游戏:动起来。感受身体动了的快乐

1.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都能够动起来的。

2.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动起来吧!

3.每人去找一位客人老师,让她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79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魔术瓶》含反思》:小班教案《魔术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魔术瓶》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节奏游戏:会动的身体 篇2

1、尝试用身体来表现各种概念,获得新的运动经验,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2、通过游戏,发展平衡能力,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在自由玩曲奇饼干盒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宽阔安全的操场,并在操场上画两个大圆圈。

2、曲奇饼干盒若干,青蛙头饰若干,平衡板、拼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青蛙游泳t

以小青蛙到河里去游泳为主线,编排音乐动作活动身体(各种游泳的姿势)。

二、有趣的荷叶游戏

1、游戏一:荷叶叠叠高。

(1)师:今天我们青蛙宝宝要从荷叶上快速地走过,有的荷叶高,有的荷叶低,你们有没有信心?

(2)幼儿先进行单层盒的平衡练习,再进行两层或多层盒的练习。老师给予指导,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增加曲奇盒的高度,以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游戏场地器械分布图:

第一层次:单层盒 第二层次:两层或多层盒

(3)游戏小结:表扬大胆勇敢的小青蛙。

2、游戏二:踏荷叶比赛。

(1)介绍玩法:幼儿分成两组先从荷叶上快速走过,再两脚并拢摆动两臂从跳垫上跳过,然后走过平衡板,跑回起点。最先连续完成三次的一组获胜。

(2)幼儿开始游戏。老师注意在平衡板处保护幼儿,提醒幼儿连续玩三次,并进行适时的鼓励。

场地器械分布图:

增加练习密度(连续玩三次),一方面可以减少孩子的等待,另一方面又提高幼儿的活动量。

三、探索活动

1、启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启发一:曲奇饼干盒有这么多的玩法呀,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你们还能想出曲奇饼干盒的其他玩法吗?

启发二:你们可以一人、两人、多人合作玩,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来玩。

2、教师注意提出安全要求。

3、幼儿自由探索活动。老师鼓励幼儿的求异思维,表扬他们的新发明,并请大家借鉴和学习。

四、活动小结

师生回到教室,对活动进行小结,再次激发活动的愿望。

1、表扬大胆尝试、克服困难的幼儿。

2、表扬动脑思考、探索新玩法的幼儿。。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3

设计背景

因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了解,这节常识教育课,主要是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保健常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

2、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

3、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造型。

4、会独立完成练习。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体的各部位。

难点:会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我。

活动准备

1、一些键子、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两张字卡。

2、活动用的音乐曲《头发、膝盖、脚》、《我们是机器人》。

3、每人一本适应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做几个动作,让小朋友说说老师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在动。

二、出示字卡:“会动的身体”。

三、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和同伴,说说人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看谁快又准。(略)

五、感受会动的身体。

1、提问:师:“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锻炼的?”让几个小朋友来示范动作。(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们身体折哪些部位在动?”

2、游戏:出示体育用具,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老师出示一样体育用具,小朋友就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结:(略)

4、保护我们的身体。

(1)出示漫画图。让幼儿了解图中的人是怎样受的伤,平常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保护自己。

(2)小结:(略)

六、老师弹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境

用身体各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用形体创造性地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

七、完成练习。

把书发到幼儿手里,老师讲解以后,幼儿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本主题是以观察自己和同伴,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为主线,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学习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会动的身体 篇4

(本课程为优质课,有配套视频,完整教案。)

设计意图:

一、选材的依据:

1、源自“新教材”的创新实施

中班《学习》教材中“身体的秘密”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中涉及到的一些有关“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部分,体验它们的作用”等内容与要求均是十分有价值且对于中班孩子来讲必须获得的经验。

2、源自本班幼儿发展实际的需要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喜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教育工作者困惑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情境,以游戏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我的身体真有趣》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学习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由于主题的开展,孩子们对于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非常的感兴趣,经常会听到他们在议论,这是哪里,它有什么本领。于是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中班幼儿歌唱发展的需要,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价值的分析:

? 在游戏中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

? 了解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活动身体,提高肢体动作表现力。

? 增强幼儿合理控制自己声音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的内涵:

? 情感与态度:为自己有灵活的身体而高兴。

? 能力与认知:在游戏中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了解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

四、活动环节与教学法设计:

本次活动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层次感、逻辑性。主要预设以下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 环节一:去小木偶家做客

——以去小木偶家做客的情境导入,使幼儿投身到情境中,为之后的环节做好铺垫。

? 环节二:小木偶动动

——通过此环节,让幼儿感知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 环节三:音乐门铃

——通过幼儿已有经验的展现,以及与新经验的结合,使幼儿的游戏中学唱歌曲。

? 环节四:屋顶花园舞会

——在情境下,以音乐游戏的方法导出活动,环节流畅、自然。让情境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初步学唱歌曲。

2、了解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活动身体。

重点:在游戏中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

难点:了解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尝试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活动身体。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 学会《我的身体真有趣》的儿歌。

? 在前期活动中,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有初步的认识。

2、环境与材料准备:

?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去小木偶家做客 → 小木偶动动 → 音乐门铃 → 屋顶花园舞会

一、去小木偶家做客

节奏:“今天去小木偶家做客,让我们乘着节奏火车出发吧!”(幼儿介绍小手的本领)

“火车到站啦!去小木偶家要经过一条小河,翻过一座山最后再穿过一片森林,小心不要掉队哦!”教师弹奏钢琴高、低音区,引导幼儿根据音高和节奏做动作。

(说明:通过此环节情境的引导,让幼儿投身到情境中去。)

二、小木偶动动

1.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重点提问:

小木偶家到啦!到小木偶家你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他开门?你们家的门铃是怎么样的?小木偶家的门铃是音乐门铃,是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木偶开门啦(教师扮演小木偶)“小朋友,你们好!欢迎来到我家做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一支有趣的木偶舞”(教师跳木偶舞)

2.“我刚才跳舞的时候身体哪些地方动了呢?”

(说明:通过此环节引导,让幼儿了解身体的部位和名称。)

3.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跳跳这支木偶舞呢?(请幼儿和小木偶一起动动身体跳跳舞)

(说明:通过此环节引导,让幼儿反复感知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

三、音乐门铃

1.复习儿歌

老师告诉我你们学了一首儿歌《我的身体真有趣》你们能把这首儿歌送给我吗?准备好了吗?

(说明:通过已有经验的展现,为下环节学唱歌曲做准备。)

2.填词唱歌

重点提问:

(1)你们的儿歌真好听,你们能把儿歌装进我的音乐里吗?(幼儿跟着音乐轻声歌唱)

(2)真好听,小朋友我想把你们唱的歌录进录音机里,变成我家新的音乐门铃,好吗?(幼儿再次唱歌,教师用录音机把幼儿的声音录下来。)

引导语:木偶录音机开始录音咯;跟着我的门铃轻轻唱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3)真棒,真棒,我还想再录一遍。然后去我家的屋顶的花园里开个木偶人舞会吧。音乐录好了,现在我们要坐着电梯去屋顶花园咯!

(说明:以游戏的形式不断的让幼儿感受、表达歌曲。)

四、屋顶花园舞会

1.电梯乘到一层楼(C调),电梯乘到二层楼(D调),二楼有许多可爱的小鸟,请你们用美好的声音唱歌,不要把小鸟给吓坏了。我们一起再到三楼去吧(E调)

(说明:以情境的方法进一步让幼儿感受、表达歌曲,控制自己的声音。)

2.花园到啦,现在我宣布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做小木偶好不好?我们一起打声招呼,我要找个好朋友握握手(幼儿模仿木偶的动作跳舞)

3.你们学木偶学得可真像啊,让我为你们拍张照,等会儿,相机喀嚓一下,请你告诉我小木偶你的身体哪里会动动?(音乐播放到一半停下,老师提问,XXX小木偶,你的什么地方会动动?)

(说明:此环节让情境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

附歌曲:

我的身体真有趣

1=c 2/4

(5 5 3 3 ︱ 5 5 3 3︱ 6 5 6 3 ︱ 5 5︱)5 3 3︱ 5 5 3︱5 5 3 3︱5 5 3︱

我的 身体 真有 趣,你的 身体 真有 趣,3 ︱ 6 6 5 ︱5 5 3 3︱6 6 5︱

都 有 圆圆的 头,有肩 有胸 又有 腰,3 ︱ 6 6 5 ︱5 5 3 3︱6 6 5︱

都 有 小小的 手,有膝盖 有屁股又有 腰,5 3 3︱ 5 5 3 3︱6 5 6 3︱ 5 5︱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身体有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选择设计了《身体骨碌碌》这一活动,既认识了身体,发展了能力,有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垫上自由滚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时学会躲避,不与他人碰撞。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大垫子若干块,拼成方形。

活动重难点

翻滚、躲避

活动过程

一、儿歌激趣。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二、玩一玩,找一找。

带领幼儿玩游戏,寻找身体上能转动的部位。

1.玩游戏“动一动”。

师幼一起:左三圈来,右三圈;扭扭屁股,扭扭腰……

2.玩游戏:“小手小脚”。

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儿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幼儿模仿动作。

3.寻找身体能转动的部位,尝试转一转。

4.边说儿歌边转动身体相应部位:“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

三、鼓励幼儿自由转动身体,体验“身体骨碌碌”的快乐。

1.当说到“我的身体骨碌碌”时小朋友自己躺在垫子上,[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身体骨碌碌自由转动。

2.重复游戏数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四、变化游戏。

教师和幼儿共同移动垫子,拼成长条,幼儿尝试从两头滚向中间,体验一起运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

做模仿动作:小鸟轻轻飞、小猫轻轻走、乌龟慢慢爬。

教学反思

在游戏中,增添了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兴趣,锻炼了翻滚的基本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即生成新的活动,如小手爬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6

发展动作:

1、尝试在垫子上自由滚动身体,体验运动的乐趣。

2、运动时学会躲避,不与他人碰撞。

活动准备:

1.大垫子若干,提前拼成一个大方型。

2.小刺猬胸饰每人一个。

3.卡子做的水果若干,一面贴上双面胶。

4.碟子、录音机。

指导重点(玩法):

一、导入:

1、听音乐,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放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幼儿随着音乐入场,跟教师愉快的做运动,活动身体。玩游戏:“小手小脚”,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踮起来。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踢起来。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转起来。小脚小脚踏踏,小脚小脚跳起来。

二、展开:

1、寻找身体能转动的部位,尝试转一转。

①表扬幼儿,刚刚小朋友们跟老师动的好棒,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身体有哪些地方是可以转动的,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有头,我的头儿骨碌碌。”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手,我的手儿骨碌碌。屁股,我的屁股骨碌碌,膝盖,我膝盖骨碌碌。身体,我的身体骨碌碌“让幼儿尝试转一转。

②玩游戏”动一动“(老师和有耳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动动头来动动脚,扭扭屁股扭扭腰,小手小脚问声好,乐得小脚到处跑。)

③玩游戏:”小手小脚“。(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2、边说儿歌边转动身体相应的部位:”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身体骨碌碌“,当老师说,我的头儿骨碌碌的时候你们就转动头,说我的小手骨碌碌的时候你们就转动手,说我的屁股骨碌碌的时候就转动你们的小屁股,说我的膝盖骨碌碌的时候就转动膝盖,说我的小脚骨碌碌的时候就转动脚,我来看看谁最能干,小耳朵最会听,转得最漂亮。仔细听开始了”我的头儿骨碌碌,我的手儿骨碌碌,我的膝盖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我的屁股骨碌碌“

3、鼓励幼儿自由转动身体,体验”身体骨碌碌“的快乐。

①当说到”我的身体骨碌碌"时,小朋友自由躺在垫子上,让身体骨碌碌自由地滚动。

②重复游戏2-3次,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碰撞。

4、游戏《小刺猬背果子》。教师提前将垫子拼成长条,布置成果园的样子。

①教师:孩子们,果园的果子成熟了,今天我们来帮果农们收果子,为了收得快又多,请小刺猬们分成两组从果园的两边同时向中间一起收。

②幼儿尝试从两头滚向中间,体验一起运动的乐趣。

三、结束:

听音乐作放松运动:做模仿动作:小鸟轻轻飞、小猫轻轻走、乌龟慢慢爬等。

教学反思:

在游戏中,增添了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兴趣,锻炼了翻滚的基本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即生成新的活动,如小手爬等。

幼儿《会动的房子》教案设计 篇7

1、理解故事,感受小松鼠的粗心。

2、能分辨故事中出现的风声、水声、马蹄声,

3、通过声音和图片,感受故事中清新的大自然景色,能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仔细分辨声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包含图片、声音、动画)。

2、房子图片每人一张(结束活动时用)。

3、松鼠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教室,引出主题。

——教师以小松鼠的口吻问:“小朋友,你们住的房子会动吗?那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

——哦,有的小朋友见过会动的房子,有的小朋友没见过,这只小松鼠就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看看小松鼠把房子造在了哪里?

二、分段出示声音和PPT,幼儿根据声音和图片进行大胆猜测与讲述。

1、出示第一张PPT——图片上有什么?

小结:小松鼠发现大树旁有一块大大硬硬的东西,他就把房子造在大树下的这块又大又硬的东西上了。小松鼠整整忙了一天才把新房子造好,可累了,他就在新家里睡着了。

2 、出示第二张PPT

——第二天天还没亮,小松鼠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见了一种声音,播放第一种声音。

你觉得是什么声音?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风啊!小松鼠赶紧起床推开窗看看,这一看呀,他可奇怪了。

——出示第二张PPT,他看到什么呀?他为什么会觉得奇怪呢?

——引导幼儿说说小松鼠昨天把房子造在什么地方,现在小松鼠和他的新房子出现在哪里?

小结:昨天,小松鼠的房子还在大树底下,今天却来到了大山脚下,不过,小松鼠看到美丽的大山,听着风姐姐在唱歌,他觉得住在大山脚下也蛮好的。晚上,看着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小松鼠睡着了。

3、出示第三张PPT

——第三天天还没亮,小松鼠又听见了一种声音。

播放第二种声音,猜猜是什么声音?

——咦,哪来的水声呀?小松鼠赶紧起床推开窗户看。

——出示第三张PPT,小松鼠和他的新房子来到了哪里?

小结:小松鼠和他的新房子来到了大海边,

浪花唱起了欢快的歌。小松鼠这下又是奇怪又是高兴,大声的喊起来:

“我的房子会动,我的房子会动!”

小松鼠听着大海唱起的歌,看着海里的鱼儿虾儿乱奔乱跳,他慢慢的睡着了。

4、出示第四张PPT

——第四天,小松鼠又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你们猜一猜,会和前几天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播放第三种声音,幼儿说一说。

——咦?哪来的马蹄声呢?

——出示第四张PPT,原来,小松鼠的房子来到了大草原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呀?怎么小松鼠的房子这几天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奇怪的故事吧。

三、播放故事动画,幼儿完整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原来,这只粗心的小松鼠把房子建在了哪里呀?——乌龟背上(有些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早就猜出了那个又大又硬的东西就是只乌龟,真厉害)

——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现在再去看看小松鼠的房子到过哪些地方吧。

——教师逐一播放声音,结合PPT,幼儿说说小松鼠把房子建造在哪儿,后来又到过哪些地方。(巩固、梳理的过程)

四、延伸活动: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讲述。

——如果我们是这只大乌龟,小松鼠把房子建在了我们的身上,你最想带小松鼠和他的新房子去哪儿呢?

五、结束活动

——那我们就背着小房子、带着小松鼠,去找一个好玩的地方吧!教师把房子图片贴在每个幼儿的背后,离场。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8

适合年龄:5--6岁活动目标:

1、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引导幼儿体验参加游戏的快乐。

2、帮助幼儿学习探索用身体带动某一物体,使物体动起来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通过侧身滚动或手脚着地爬来带动纸箱动起来。

活动准备:

废旧大纸箱若干,有关交通工具图片,及坦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并表演《轱辘歌》

二、刚才表演是胳膊在轱辘轱辘转,小朋友再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轱辘轱辘转动?“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例,眼睛能轱辘轱辘转,头能轱辘轱辘转动,膝盖、脚。

三、出示图片:

(1)老师今天带来几张图片,看看它们什么能轱辘轱辘转?

(2)出示坦克图片,他的什么能轱辘转动?链轨也叫履带,链轨转动起来坦克也就动起来了。

四、出示纸箱,让幼儿自由探索,让纸箱转动起来。

师;出示纸箱,看他像不像坦克的链轨。好,现在小朋友来开坦克,看谁的坦克能动起来。及时表扬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

五、总结坦克动起来的方法,并让孩子演示,以便幼儿模仿。

六、让孩子试一试哪种方法坦克开得快。

七、游戏《会动的坦克》,比一比看谁的坦克开得快。

八、结束,表扬纸箱动得快的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沙漠和海滨的录像、几种颜色的沙子标本、水泥少许。

2、每桌一盘沙子、五个沙箱,每个幼儿一杯沙子、一罐土。

3、冰糕棍、抹布、盛清水的杯子(每组必备)、废旧物品制作的漏斗。

4、铲子、小水桶、印模、吸铁石、网眼大小不同的筛子、废旧纸杯、玩沙工具等。

5、沙尘暴录像带、一盘沙、用报纸卷好的纸简。

活动过程

一、细细的沙

(一)美丽的沙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沙漠

引导幼儿讨论:沙漠里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黄色,干燥,有许多)

2、录像画面二:美丽的海滨

引导幼儿讨论:海滨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非常细,柔软,湿的)

3、小结:沙子的颜色很多,最常见的有白色、黄色,还有黑色、红色和紫色。(逐一出示红色、黑色、紫色沙子标本给幼儿看)

自评:幼儿仅仅对常见的黄沙比较熟悉,通过观看录像片,丰富了幼儿对沙子的认识。

(二)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幼儿:点点的、小豆豆、粒粒的,经老师引导后说出是颗粒状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进行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工具,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每两人合作装沙,变换着不同的操作材料,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说:沙子像溪流,能像水一样流出来;这个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就可以让沙子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去的是碎沙子。

3、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人沙子,然后用冰糕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到杯底、沙子变湿了,且不溶于水)

4、请幼儿分别用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瓶底打孔)装等量的沙、土,再请幼儿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盛土的瓶只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水被上吸收;沙子中的大部分水较快地从瓶底流出,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以往有过玩水的活动经验,知道盐、糖溶于水的道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简单操作就很快得出了结论:沙子不溶于水,但是有吸水性,其吸水性比土要差。但要注意提醒幼儿倒入沙子和土中的水要一样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5、为幼儿提供铲子、水桶、印模等,幼儿分组用沙子造型,其中一组幼儿的沙盘装有干沙子,另一组装有湿沙子,观察比较二者的不同:湿沙子能抱成团,干沙子不容易抱成团。提问:谁有办法使干沙子容易做造型?(幼儿自己动手加工湿沙子)

6、请幼儿将吸铁石放入沙盘中自由拖动,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沙土中含的一些铁屑能被吸铁石吸上来。

7、每人一盘沙,将适量颜料倒入盘中,请幼儿用手揉捏均匀,感知沙子有吸附性,能够着色。(将彩沙晾干后待用,可制作沙画)

自评:此环节幼儿的兴趣点最高,他们乐此不疲地反复用湿沙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坦克车、生日蛋糕、小花、大树等等,起初有的幼儿说两种沙子都可以做出造型,但是经过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幼儿对沙子中含有铁屑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虽然经过反复的操作,也知道磁铁只吸铁制品,但仍然不太理解沙中含铁的现象,只停留在对吸铁过程的兴趣,因此应就沙子的来源、开采等方面再丰富幼儿的经验。

(三)坚硬的水泥沙

1、请幼儿讨论沙子的作用。

2、自制水泥沙:沙子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必须和水泥混合使用才更坚固。

请每组幼儿取一杯沙子,半杯水泥,自制成水泥沙。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是软还是硬)

3、把糊状水泥沙晾干后再请幼儿观察。

(小结:沙子虽然是松散的,可是与水、水泥混合晾干后,就会变得非常坚硬。沙子是造房子不可缺少的材料。)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玩建构游戏一一把积木当砖块砌墙,分别用沙子、水泥、自制水泥沙、盖房子,感知水泥沙的粘和力强。

自评:幼儿知道沙子最大的用途是建筑装修,但对水泥沙的作用却不很了解,幼儿通过此环节的操作、比较,知道了水泥沙才是人们用于建筑的坚固结实的材料。

二、沙尘暴

(一)讨厌的沙尘暴:请幼儿观看沙尘暴的录像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沙尘天气?沙尘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迷眼睛、把东西吹倒、路上的司机看不见车、刮脏衣服、引起感冒……)

(二)“防治”沙尘暴

1、出示一盘沙土,请幼儿想办法用报纸筒将沙土吹起来。

2、出示一盆种有植物的沙土,请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沙土吹起来。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沙盘中的沙土能吹起来,而种有植物的沙土却不能吹起来?(植物的根把沙土固定住了)

请幼儿讨论:

1、如何防治沙尘暴?

2、为什么种树种草能防治沙尘暴?

延伸活动:在沙土中种植草、小苗等绿色植物,观察沙土的变化。

自评:幼儿对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沙尘暴的危害有较多的了解,但提供给幼儿观察的植物最好是种植在透明的容器中,这样才能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植物的根与沙土的关系。

三、玩沙游戏

(一)过生日

玩法:将纸杯装满沙子,拍紧,倒置后小心地将纸杯抽起,便做成一层“蛋糕”,用稍小的纸杯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做好的“蛋糕”上再做一层,便成为双层“蛋糕”,把小木棍插在“蛋糕”上当“蜡烛”,玩过生日的游戏。

(二)抗洪抢险

目标:通过抬、背、扛等动作,锻炼幼儿的体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准备:沙袋若干,在10米外布置一条“河”。

玩法:幼儿当抗洪战士,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发令后,每组幼儿迅速把沙袋搬运到河边,并叠放整齐。可以一人扛、背,也可以两人抬。搬运沙袋多的那一组为胜。

(三)运粮入仓

目标:练习挖的动作,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

材料:玩沙工具(小桶、小铲),两个相同的大桶。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以“运粮食”为主题,沙子当“粮食”,大桶为“粮仓”,幼儿当“运粮人”。“运粮人”从沙地挖“粮食”,装满一小桶即可把“粮食”运入“粮仓”。比一比,看哪组最先把“粮仓”装满。

教学反思:

沙子是幼儿最常见,也最爱玩的廉价的游戏材料,但以往大都停留在一些无目的的自由活动,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教师精心准备而投放的游戏材料,有目的地引导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玩沙活动中感知沙子的一些基本特征、沙子对人类的作用等。由于是幼儿自己操作得出结论,因此,他们的兴趣极高,不停地探索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造型。本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的教育思想。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会动的身体》及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着自己和其他幼儿的影子,玩得不亦乐乎,我上前问他们:“你们在追啥啊?”孩子们回答:“影子啊”我再问:“你知道影子怎么来的吗?”孩子们一脸疑惑地摇头,于是就设计了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仪、胶片、彩笔。

活动过程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师在投影仪上操纵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种动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儿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墙上有小猴的影子,你们也出来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师拉上窗帘,开灯,然后放音乐,幼儿找影子)

告诉我,你们的影子在哪里。让你们的影子表演各种动作,看哪个影子的动作最优美。(幼儿表演各种动作)

刚才,你们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会跳、会走的?

小结:影子真好玩,我动他也动,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关灯)咦,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没有了 ?(开灯)为什么影子又出来了?(再开灯、关灯)

小结:影子跟亮光有关系,有亮光,影子就出来,没有亮光,影子就没有了。

二、藏影子。

我们来做藏影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来找。想一想,怎样藏,老师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儿藏影子,教师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儿站在一边)

(问没被 找到影子的幼儿)我怎么没找到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藏在这里?

小结: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影子,所以老师就找不到了。

游戏玩两遍。

三、做手影游戏。

今天,老师青睐一个表演家,她会做各种手影游戏。(老师表演手影游戏)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哪个小朋友也会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结: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种影子游戏。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个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戏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下一篇:小学数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