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精选9篇)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1

关于上报“开展麻醉、精神药品专项整改工作” 的报告

根据“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安康市禁毒委员会《关于全市卫生系统开展精麻药品整顿工作的意见函》的通知”精神,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相关部门的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开展此项整顿工作,具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麻、精药品管理组织及相关管理制度,并将制度放大上墙。把麻、精药品的管理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2、加强精、麻药品管理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取得麻、精药品处方权资格的执业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我院于2014年8月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并现场考核。

3、落实并健全精麻药品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市卫生局规定,定点采购麻、精药品,配送公司有专车专人送货入库,有扫码验收记录,双人签字,采购、存储保管、调配及管理人员稳定。

4、加强精麻药品的安全管理。药品库房配备保险柜存储麻、精药品,双人双锁管理,建立专账,专人负责,账物相符。各部门都配有保险柜,由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册登记,入出都有记录。调配使用过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要求收回空安瓿和废贴并核对数量和记录。收回的空安瓿和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记录。

5、加强精麻药品的开具、调配管理。医生必须使用精、麻药品专用处方按照精麻药品处方的管理制度开具精、麻药品,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病历,要求患者使用麻、精药品4个月后,进行复诊或随诊。要求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仔细核对,并签署姓名,对于不符合管理规定的处方拒绝发药,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病历档案保存三年备查;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病历档案保存两年备查。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2

关键词:空白处方,麻醉药品处方,问题,改进措施

处方管理是药品使用管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处方应包括书写和书写用的处方纸印刷是否标准。认真执行规定, 直接关系到麻醉药品的管理和用药安全。我们发现基层医疗单位在开具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的空白处方和处方书写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现分析如下。

1 问题

1.1 空白处方存在的问题:

(1) 使用过去的毒、麻药处方并且内容缺项, 处方前记中缺项为患者身份证明、代办人身份证明、病情及诊断等。有些单位还在使用普通处方。 (2) 对空白处方的数量、品种、编号、领用人等没有进行登记,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台账。 (3) 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 (4) 在处方右上角上没有标注麻、精一和精二。

1.2 处方前记存在问题:

在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不写患者的身份证明、病情及诊断。

2 改进措施

2.1 使用标准处方:

(1) 根据2005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2007年5月卫生部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应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处方内容、正文、后记印制时不能缺项,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 第二类精神药品类为白色。对麻醉、精神药品用量比较小的单位, 印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应由上级行政主管单位统一印制。 (2) 在空白处方领用过程中要进行数量、品种、编号登记, 经手人签字, 有相应的台账, 做到账物相符。

2.2 定期培训: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执业医师和药房调剂人员进行有关麻醉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 经考核合格的, 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和调剂权限, 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3

国家规定抗菌药物等药品在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只有根据医师明确诊断和使用品种、剂量及疗程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抗菌药物。这既是为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也是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产生的细菌耐药性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4月30日发布警告,如果再对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听之任之,不采取重大举措改变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那么抗菌药物将丧失抗菌作用,而具备耐药能力的超级细菌将使多年来可治愈的疾病再度变成致命杀手,由此产生的影响对全人类将是毁灭性的。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4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开具、使用、保存管理,保证正常医疗需要,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定。

二、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

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附后)。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

四、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或者由医疗机构派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

五、医疗机构应当要求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每4个月复诊或者随诊1次。

六、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需要带出医疗机构外使用时,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患者或者其代办人出示下列材料后方可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身份证明;

(三)代办人员身份证明。

医疗机构应当在患者门诊病历中留存代办人员身份证明复印件。

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格式由3部分组成:

(一)前记:医疗机构名称、处方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门诊病历号、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名编号、科别、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二)正文:病情及诊断;以Rp或者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三)后记:医师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八、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处方右上角分别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浅绿色,处方右上角标注“精二”。

九、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样式统一印制。

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1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十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十二、为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十三、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1次用量,药品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1次用量,药品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十四、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

延长县人民医院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于2005年11月1日实施。为了提高疼痛及相关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便患者领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醉和精神药品),防止药品流失,在首次建立门诊病历前,请您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患者所拥有的权利:

(一)有在医师、药师指导下获得药品的权利;

(二)有从医师、药师、护师处获得麻醉和精神药品正确、安全、有效使用和保存常识的权利;

(三)有委托亲属或者监护人代领麻醉药品的权利;

(四)权利受侵害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权利。

受理投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延长县卫计局 电话:0911-8613563

二、患者及其亲属或者监护人的义务:

(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如实说明病情及是否有药物依赖或药物滥用史;

(三)患者不再使用麻醉和精神药品时,立即停止取药并将剩余的药品无偿交回建立门诊病历医院;

(四)不向他人转让或者贩卖麻醉和精神药品。

三、重要提示:

(一)麻醉和精神药品仅供患者因疾病需要而使用,其他一切用作他用或者非法持有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您触犯刑律或其它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违反有关规定时,患者或者代办人均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同意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医疗机构(章): 年 月 日 患者(家属)签名: 年 月 日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5

黑龙江卫生厅关于做好麻醉药品和第一类 精神药品处方及印鉴卡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行署)卫生局,省农垦、森工总局卫生局,厅属(管)医疗机构: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下发全省统一处方格式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由省卫生厅统一印制,各单位不得自行印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否则将按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各单位如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须向卫生厅铅印室统一购买。

二、我省第二批“印鉴卡”于2009年启用至今已满三年,按照《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印鉴卡”有效期三年,经研究决定,自2012年换用新版“印鉴卡”。各医疗机构需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于2012年1月31日之前向所在地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办

— 1 — 理《印鉴卡》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印鉴卡》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设施情况及相关管理制度;

(四)原《印鉴卡》有效期内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

(五)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申请后,应于2012年3月1日前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经审核合格的医疗机构可发给新版《印鉴卡》,并将取得《印鉴卡》的医疗机构情况抄送所在地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并于3月10日前报省卫生厅医政处备案(备案需同时提交纸质文档和电子版)。

三、《印鉴卡》和《申请表》由省卫生厅统一印制。

四、原《印鉴卡》自2012年3月1日停止使用。

联系人:赵昱辉 联系电话:0451-85971053 E-mail:zyh@hljwst.gov.cn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卫生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处方

通知

黑龙江省卫生厅办公室 2011年12月26日印发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6

与指导。

1.审核处方首先是开方医师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不同的药品是否使用规定的处方笺书写,还包括以

下内容:

(1)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2)处方用量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3)剂量、用法;

(4)剂型与给药途径;

(5)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2.调配药品

(1)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顺序逐一调配;

(2)对贵重药品及麻醉药品等分别登记账卡;

(3)药品配齐后,与处方逐条核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准确规范地书写标签;

(4)调配好一张处方的所有药品后再调配下一张处方,以免发生差错;

(5)对需要特殊保存的药品加贴醒目的标签提示患者注意,如“置2~8℃保存”;

(6)在每种药品外包装上分别贴上用法、用量、贮存条件等的标签;

(7)核对后签名或盖名章;

(8)法律、法规、医保、制度等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

特殊调剂:根据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要,药师应在药房中进行特殊剂型或剂量的临时调配,如稀释液体、磨碎片剂并分包、分装胶囊、制备临时合剂、调制软膏等,应在清洁环境中操作,并作记录。

3.发药

(1)核对患者姓名,最好询问患者所就诊的科室以帮助确认患者身份;

(2)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相符性,检查规格、剂量、数量,并签字;

(3)发现配方错误时,应将药品退回配方人,并及时更正;

(4)向患者说明每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同一药品有两盒以上时要特别说明;

(5)发药时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

(6)尽量做好门诊用药咨询工作。

药品的摆放1.根据药品性质所要求的条件,对不同性质的药品应按规定放置冷藏、干燥处,常温以及避

光、冰冻等分别保存;

2.根据药品管理法要求,分别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分别专柜加锁保存;

3.从药品价格出发,对贵重药品单独保存;

4.对一些误用可引起严重反应的一般药品,如氯化钾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宜单独放置;

5.对于名称相近、包装外形相似、同种药品不同规格等常引起混淆的药品应分开摆放并要有明显标记。

对差错的应对措施及处理原则

差错处理应遵守以下步骤:

1.建立本单位的差错处理预案。

2.当患者或护士反映药品差错时,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如果是发错了药品或错发了患者,药师应立即按照本单位的差错处理预案迅速处理并上报部门负责人。

3.根据差错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救助措施,如请相关医师帮助救治、到病房或患者家中更换、致歉、随访,取得谅解。

4.若遇到患者自己用药不当,请求帮助,应积极提供救助指导,并提供用药教育。

5.认真总结经验,对引起差错的环节进行改进,订出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7

1 资料和方法

利用东远医药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本院2007年麻醉药物门诊处方7 962张,对处方科别、性别、年龄、麻醉药品名称、日剂量、总剂量、使用天数进行统计。采用WHO 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 值(即药物达到主要临床目的并作用以成人的平均日剂量)”分析法,各药的DDD 值参照《中国药典》(2005 年版) 和《新编药物学》(第15版)而定。总DDD 数(DDDs)=总用药量/DDD,DDDs 大,反映该药的用药频度大,反之则小。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用药总天数;DUI<1.00,表示用药合理[1]。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麻醉药品主要集中在急诊科、肿瘤科、消化科、肝胆科、呼吸科、泌尿外科、疼痛门诊等科室使用。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广泛,主要为35~70 岁中老年患者。

2.2 用药种类及处方分布

其中哌替啶注射液3 194张(40.12%);盐酸吗啡控释片2 221张(27.89%);芬太尼透皮贴剂1 221张(15.34%);盐酸吗啡注射液799张(10.03%);磷酸可待因片409 张(5.14%);芬太尼注射液118张(1.48%)。

2.3 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8种精神药物的DDD 和DUI值见表1。

3 讨论

3.1 哌替啶注射液 镇痛效果相对较差,仅有吗啡的1 /8~1 /10,不良反应大,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在治疗过程中有累积作用,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注射时还可以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化,反复使用可造成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按3阶梯止痛原则,该药并不适合晚期癌症患者的止痛,卫生部印发的《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明确指出慢性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该药。从本结果可以看出,哌替啶注射液的DUI>1,说明用药量偏大。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价格相对便宜,当癌症患者需长期应用第三阶梯止痛药物时,因经济条件受限而坚持要用该药;②部分医生对“三阶梯”用药方案了解不够,不遵循用药原则;③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作用出现时间较快,致使不少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误认为癌症止痛只有它效果最好,拒绝应用其他止痛药物。

3.2 盐酸吗啡控释片 根据癌症3阶梯止痛原则,吗啡是缓解中、重度疼痛很有效的药物,长期口服吗啡缓释片是公认的治疗癌痛的最有效的办法[2]。“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中重要原则之一是个体化用药,由于个体差异,产生相同镇痛效果所需的剂量不同,即“镇痛药不受药典规定‘极量’限制”的观点[3],以保证癌痛者无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吗啡缓释片控制癌痛,DUI ≤1 或>1,均视为合理。

3.3 芬太尼透皮贴剂 作为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的止痛剂其镇痛效力是吗啡的80倍,镇痛作用产生快,不良反应比吗啡小,具有经皮缓慢释放、72 h持续镇痛、不良反应少而轻的优点,是一种无创伤给药的新途径,但费用太高、患者依从性不好。本院门诊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用量也在呈上升趋势,在门诊用于肺癌、肝癌、胰腺癌、痔疮术后止痛的患者较多。

3.4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应减少哌替啶的使用,提倡癌症患者多使用吗啡制剂。积极推行WHO提出的“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使麻醉药品使用趋于安全、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杨克元.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中国药事,1999,13(2):91.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8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我院住院的癌痛患者麻醉处方共687张,患者年龄16~85岁。对处方中麻醉药品的名称、数量、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计算得出DDDs。DDDs=用药总量/该药DDD,该值客观地反映了药物应用频率。

2结果

687张麻醉处方中涉及3个品种,3种规格,2种剂型(缓释片、控释片)。其中男性患者322张(46.87%),女性患者365张(53.13%),吗啡缓释片的用量最大,DDDs值最大。我院癌痛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肝癌。不同性别的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见表1,3种麻醉药品的使用频度见表2,3种麻醉药品的DDDs见表3,我院各类癌痛患者的处方分布情况见表4。

3讨论

我国是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180万,癌症死亡接近140万人。随着癌症患者病情的恶化,患者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需要使用麻醉镇痛药物来改善其生存质量。如何选择合适的镇痛药品,如何选择合适的剂量,如何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成为衡量医师用药合理性的关键所在[3]。安全合理的使用麻醉镇痛药品,来持续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避免产生成瘾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医师合理开具处方的关键,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医院使用、管理麻醉药品的综合水平。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指明了方向[4,5]。

从处方分析情况来看,我院麻醉药品使用频度最大的是吗啡缓释片,其次,为羟考酮缓释片。由于吗啡缓释片最早用药癌痛患者,所以,通常情况下会作为医师的首选药。羟考酮缓释片为新型半合成麻醉药品,对于缓解患者的精神焦虑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故越来越受到医师的青睐[6]。

利用麻醉药品对癌痛患者进行镇痛,改善其生存质量,提高医学的人文关怀有着重要意义。吗啡制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其用量是评价癌痛患者疼痛改善的重要指标[7]。吗啡制剂对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好,而且成瘾性很低[8]。由于癌痛患者体内的疼痛受体能特异性的与吗啡相结合,所以,吗啡在用于癌痛患者上的成瘾性极低。从表3可以看出吗啡的用药频度是排在首位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指标。由于吗啡没有天花板效应,所以,当患者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无效时,可选用吗啡作为强阿片药物来进行镇痛。本院医师将其作为首选药是合适的。

羟考酮是一种半合成的蒂巴因衍生物,是列入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管制的品种,中国已将其列入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羟考酮自191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9]。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自1995年上市以来,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用于中、重度疼痛治疗。羟考酮是一种新型的镇痛药物,可以替代吗啡来作为镇痛药物,同时,还具有抗焦虑、镇静的作用,对于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是有益的[10]。

我院癌痛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肝癌。提示本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不佳。同时,患慢性肝病的患者较多,从而导致肝癌患病概率增加。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院的主要麻醉镇痛药品为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此类药物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我院镇痛药物的主要品种,我院麻醉镇痛药物使用合理。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癌痛患者的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使用该类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统计该院2015年1~12月住院癌痛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计算出用药频度(DDDs),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使用的癌痛镇痛麻醉药品的处方为687张,吗啡缓释片的用量最大,DDDs值最大。结论 该院的癌痛患者麻醉处方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麻醉镇痛药品处方,限定日剂量(DDD),癌痛

参考文献

[1]贺尔.癌性疼痛患者住院期间麻醉药品处方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2):99.

[2]常莹莹,姜蔚.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处方管理流程的优化[J].医药导报,2014,33(5):834-835.

[3]岳淑华,易发红,张红梅.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38-3139.

[4]顾建明,张新民,俞建芬.二级中医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05-806.

[5]谬千状.2008-2010年奉化市人民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117-1118.

[6]王燕,蔡卓倩,陆一.2008-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院,2011,18(3):391-393.

[7]高英杰.我院2013年癌症疼痛患者麻醉药品门诊使用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53-54.

[8]赵炜.我院门诊中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128-129.

[9]许晶晶,陈金凤,樊萍,等.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12-115,120.

精麻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篇9

1 注射剂类药品的生产工艺变更的一般要求

1.1 注射剂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

配制 (浓配法、稀配法) 、溶解、混合、滤过、除热原、灌装、灭菌、冻干等步骤。注射剂上市后发生生产工艺变更, 需根据生产工艺变更涉及的药品生产关键环节或重要参数, 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及安全有效性的影响。已上市注射剂生产工艺变更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a.生产设备变更。生产设备变更的情况较为复杂, 包括:简单的设备变更和复杂的设备变更, 对药物质量影响较大, 需要进行相关研究, 以保证生产设备的变更不影响产品的无菌质量要求。其他需要进行验证的工作还包括对质量、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b.生产过程变更。注射剂的生产过程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 对药品的杂质水平、质量标准、安全有效性都可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上市后产品工艺的变更应充分考虑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工艺变更通常还会引起生产设备和工艺控制方法限度的变更, 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验证工作。

1.2 一般地, 灭菌或除菌工艺的变更不能保证降低产品的无菌水平, 应进行系统的灭菌工艺验证。

注射剂灭菌工艺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a.大容量注射剂的灭菌应采取终端灭菌工艺, 首选过度杀灭法 (F0≥12) , 如产品不能耐受过度杀灭的条件, 可考虑采用残存概率法 (8≤F0<12) , 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大于10-6。采用其他F0值小于8的终端灭菌条件的工艺, 原则上不予认可。如产品不能耐受终端灭菌工艺条件, 应尽量优化处方工艺, 以改善制剂的耐热性。如确实无法耐受, 则应考虑选择其他剂型, 而非大容量注射剂。b.冻干粉针剂一般采用符合相关GMP条件的无菌生产工艺, 以保证SAL不大于10-3。无菌原料药直接分装制剂的生产过程应在严格符合相关GMP条件的无菌条件下进行, 同时需要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设备等采用适当的方法灭菌。c.小容量注射剂的灭菌要求原则上与大容量注射剂相同。应首选终端灭菌工艺, 相关技术要求同大容量注射剂。如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的品种, 且为临床必需品种, 可考虑采用无菌生产工艺。采用终端灭菌工艺的注射剂的灭菌工艺验证主要包括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测定, 如灭菌前产品中的污染菌及其耐热性D值的测定;热穿透试验;微生物挑战试验, 即所用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及数量应对灭菌工艺构成必要的挑战, 生物指示剂的耐热性应大于产品中常见污染菌的耐热性。为保证注射剂灭菌的可靠性, 灭菌工艺应进行验证并提供相关的工艺验证资料, 部分验证工作可结合生产线验证一并进行。

2 处方变更核查的一般要求

2.1 辅料种类变更。注射剂中的辅料可分为以下几类:渗透压

调节剂、p H值调节剂、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变更辅料种类是指增加、替换或删除获批处方中的一种或几种辅料。辅料种类的变更对药物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需要强调的是, 辅料选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采用符合注射用要求的辅料。b.在可满足需要的前提下, 注射剂所用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尽可能地减少。c.尽可能采用常用的注射用辅料。使用已获批上市的注射用辅料, 应提供辅料来源及质量控制的详细资料, 包括生产企业、执行的质量标准、检验报告、购买发票、供货协议等, 有批准文号的还应提供批准文号或进口注册证。对于注射剂中有使用依据但尚无符合注射用标准的国产或进口辅料, 可提供详细的精制工艺的选择依据、内控标准的制定依据, 对非注射途经辅料进行精制使其符合注射用要求, 并制定内控标准, 必要时还应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试验研究。对新开发的辅料和首次应用于注射途径的辅料, 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忧, 应提供相应的试验或文献资料, 按相关要求对辅料进行注册, 以保证该辅料使用的安全性。

2.2 辅料用量变更。

辅料用量的变更包括已批处方中一种或几种辅料的用量增加或减少。如辅料用量增加, 应关注用量是否在合理的用量范围, 一般可结合已有的人体用量制剂情况进行判断, 如超出常用范围, 则应评估该产品的安全性;如辅料用量减少, 应关注其对产品质量特别是产品的有效期等的影响。辅料用量增加和减少均可能影响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需要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 证明变更后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有效性符合原批准的要求才可使用。

2.3 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变更。

辅料的来源变更是指变更辅料的生产商。由于注射剂中所用辅料种类繁多, 结构复杂及质控差别大, 不同生产商的辅料在设备环境、生产工艺及质控方法方面均有不同, 辅料质量可能存在参差, 因此应对不同生产商的辅料的型号、结构、纯度等质量变化进行重新评估。不同型号、级别的注射剂辅料可能理化性质有所不同, 相应地, 质量和安全性可能也有所不同。故对于辅料来源、型号或级别的变更应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安全性或有效性研究。

2.4 原料药来源变更。

由于不同生产商生产同一原料药的生产环境 (温度和湿度) 、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技术人员情况等均可能不同, 会对原料药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一般需要进行比较全面的质量控制验证。

3 结论

已上市的注射剂药品处方变更的具体情形较为复杂, 可能涉及到多个变更, 也可能存在由一个变更导致的关联变更, 需要生产企业深入分析变更的程度, 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全面评估处方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进而评估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铮, 李慧芬, 佟利家.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的一般要求[J].首都医药, 2007, 11:20.

[2]国食药监办.SFDA关于开展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的通知[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 2007, 7 (5) :12-24.

上一篇:儿童节的教案下一篇:以奖代补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