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精选11篇)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1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做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通常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随著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三、主要结论与对策

国家中央银行,如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 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 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 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 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 (Lailder) 和泊金 (Parkin) 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 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 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 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 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 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 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 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 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 前三季度,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 城市上涨2.8%, 农村上涨3.1%。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 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10月, 在8大类消费品中, 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 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第二, 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 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 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 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 鲜果价格上涨达17.7%。总之,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70%以上, 涨幅主要源于食品涨价。第三, 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8年到现在, 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飞涨。2010年12月17日,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 2009年, 中国房价涨幅为25%左右。所以, 目前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双重压力, 两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 如何遏制其上涨, 已成为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从全局来看, 目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和成本两方面。

(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通货膨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凯恩斯学派提出的。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主要是外汇流入过多。因为国家对外汇管理比较严格, 所以外汇现在在资本项下受到管制, 外汇在境内是不能直接流通的, 因此大量的外汇流入国内, 就会迫使央行发行更多的人民币进行货币兑换。其次, 存在央行的外汇由于也同样受到资本管制, 其惟一的投资途径也就是购买国外的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由于数量巨大, 投资途径和工具有限, 所以又会用大量的外汇资产购买美国国债等。从2000年1月到2010年9月我国的外汇占款与储备货币 (也就是基础货币) 之比急剧上升。2001年我国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 2006年初这一比例超过100%, 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 最高时达到129%, 目前维持在120%左右。

此外, 虽然说我国近年来一直处在产能过剩的状态, 但从深层次看, 我国目前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所谓有效需求, 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因为本国的进口表示国外厂商的供给。总需求就是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支出, 因为支出代表对一定产品的购买。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本国出口。凯恩斯认为, 在现实经济中, 总需求往往小于总供给。凯恩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有效需求不足”。简单来说, 老百姓的基本消费得到了满足, 可是边际消费倾向却很低, 因此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 他们不会大量增加自己的消费, 而是将货币存入银行。储蓄增加的结果, 造成对资产的大量需求, 从而迫使资产价格上涨, 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二)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的基本出发点是把通胀看成是营利者、投机者、套利者和普通工人、农民、企业主为了提高各自利益而使各项成本增加所引起的加价。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成本的上涨, 这些成本增加的根源在于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引起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各种生产成本的提高。

首先, 工资成本上升。2010年以来, 各地频频出现“民工荒”的现象, 特别是像广州等一些沿海城市, 这一现象更为严峻。相应地, 在2010年, 我国政府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的相关规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工资, 对于员工来说, 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大部分人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工资, 提高工资, 就意味着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消费水平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是, 对于企业和企业主来说, 提高工资水平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了, 给企业生产带来了新的问题。

其次,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 国内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 进口不断扩大, 对外依存度高, 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

第三, 伴随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正遭受严重的威胁。随着国际社会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 我国政府也在加紧节能减排的步伐, 对企业的生产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 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还要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四,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 因而对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满足这些要求也要求增加投入, 这就客观上使得生产成本上升, 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三、我国目前应该采取的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 应该采取“需求紧缩, 供给扩张”这样一个政策组合。

(一) 需求紧缩

需求紧缩一般而言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财政性需求紧缩, 另一种则是货币性需求紧缩。在需求管理内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搭配使用。

首先, 虽然当前中国正在面临通货膨胀, 但通货膨胀率只有4.4%, 绝对水平并不是很高。一般而言,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通常, 2%~3%的年通胀率是最佳的, 低于2%经济就容易陷入通货紧缩。因此, 就目前而言, 4.4%的年通胀率也不是很高, 但由于食品价格尤其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很大, 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 所以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治理。第一, 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开展农产品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 强力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投机炒作行为;第二, 应采取“确保市场供应, 促进价格稳定, 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 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 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四个方面十六项具体措施, 要求各地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综合施策、重点治理, 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 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稳定市场价格。

其次, 利用好“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 而不是价格型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利率为非市场化, 受央行控制。如果政府不紧缩货币, 而是一味加息, 会使投资减少,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 多出来的货币会投向资产市场, 引发资产泡沫。反之, 如果采取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 既不会影响实体经济, 又可以直接减少资本市场的货币投放量, 一举两得。满足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三, 减少外汇流入, 严格外汇管制, 并鼓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资金规模等都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已经具备了对外投资的条件;为弥补国内资源不足, 对外投资可以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因此, 鼓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利大于弊。

(二) 供给扩张

第一, 改善管理、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有助于改善政府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金融体系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加快劳动就业体系改革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 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从长远来看, 一个企业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比如促进技术进步, 包括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改造、调整要素投入组合、进行自主研发等,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苏剑.供给管理政策及其在调节短期经济波动中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 2008 (6) .

[2]刘伟, 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 2007 (2)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现象;货币政策

我国最新的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多米诺骨牌始于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开始,随后是“疯狂的棉花”和“糖高宗”,接着食用油高调抬价,成品油随之推波助澜,这些现象反映了本轮通货膨胀从基础农产品到终端食品,从大宗商品到工业出厂品,从资源类产品到服务性商品等百姓衣食住行的成本都在迅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而11月CPI同比竟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从这些数据也映射出中国已经开始步入通货膨胀时代。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一)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发行激增

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2010年9月底,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6483亿美元。从2000年的1650亿美元到2010年9月底的26483亿美元,增加了高达16倍的数目。那么这10年共有24833亿美元进入储备,按照平均7.3的汇率计算,相当于直接投放了186247.5亿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0年年底货币发行15938亿人民币,储备货币36941亿人民币,到2010年9月底,人民币发行高达46220亿元人民币,储备货币达161320亿元人民币。货币发行年均增长19%,储备货币年均增长达33.67%。就近几年比较,我国广义货币(M2)发行量2008年同比增长17.8%,2009年同比增长27.7%,2010年前三季度增長14.1%,而同期GDP分别增长9.0%、9.1%、10.6%,货币发行量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二)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社会总需求,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随着4万亿的政府投资落地,投资资金逐渐进入实体经济,社会总需求随之增加。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等领域,必然增加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以及能源的需求。政府投资拉动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的骤增必然引起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致使PPI高企并带动下游和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物价上涨。

(三)人民币预期升值

今年伊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力量严厉抨击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大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率先快速回归。在这种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近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从3月末1美元折合人民币6.826元升至9月末6.6239元,屡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诱使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赚取汇差,导致外汇占款持续增长,从而使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通胀压力倍增。

(四)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美国的这种“量化宽松政策”通过流动性渗漏对我国输出通胀。中国由于实体经济率先复苏、利息较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对象,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汇占款增加,相当于央行增发基础货币,通胀率提高。同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实际利率降低,利差诱使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增加通胀压力。

二、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货币现象,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化解中国式通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缩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

为了抑制CPI过快增长和弱化通货膨胀预期,央行近期打出了组合拳,自10月19日突然宣布加息之后,11月份央行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促使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达到18.5%,创出历史新高。同时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农业部力争抓好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补贴、限价等措施,为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减负。

然而11月份CPI再创新高,12月份虽然没有了翘尾因素,但CPI很难低于4%。因为政府采取的类似价格管制的措施,短期食品价格会被抑制,但很快将会以更大幅度的反弹来报复非市场手段的价格管制措施。故要真正达到控制我国这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不是一味的采取价格管制。一方面,应该采取加息的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效仿应对2007-2008年通胀时,央行发行特别国债来回笼市场货币,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审时度势,治理通胀[J].中国经济时报,2010.

[2]文峥.我国已经步入高通胀时代[J].环球财经,2010.

机构膨胀原因 篇4

六次机构改革,虽然都有一定的成效,却一直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政府职能放量扩大。这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党政职能交叉、政企不分,许多本应由党或企业管理的职能被政府所取代,导致政府职能过多,管理过宽,势必相应增设一些机构,从而使机构进一步膨胀。

二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还不高,随着行政主体的地位、影响和权能的不断变化,政府职能被不断地进行简单的切割划分和调剂配置,越切越细,越分越乱,切出来的“新”部分越来越多,职能越来越被人为放大,对设立新机构、增加新人员以便加强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是二十世纪,政府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瓦格纳法则,在由农业和自给自足的社会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过渡时期,许多原来由家庭或私人供给的货物和服务转而由国家和政府来供给,因而产生了对政府绩效更大的需求,并且不断增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要求政府进行辅助性投资。我国自建国以来政府的职能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该由市场取代政府的职能也基本被政府担负了。综合经济管理职能、社会工作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等等全部集中在政府部门。政府职能的扩展必然带来机构的膨胀。因为政府职能的实现靠政府机构来完成,政府机构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主体,依职能而设,随职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政府职能的扩张是导致机构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要转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科学界定好政府职能,该归位的要归位,该释放的要释放,既不能把政府办成一个“万花筒”式的组织,也不能使政府出现职能空位。当前要重点理顺好以下两种关系,即按照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理顺党的工作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关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二)干部人事制度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机构事实上存在着“能进、能上、能高”而“难出、难下、难低”的干部用人制度,缺乏竞争的动力与压力,也没有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干部只上不下,只升不降,一到年限就提拔,一遇机会就升级;政府机构一有条件就升格,一开口子就增加职数,机关变成解决就业和待遇的福地,致使干部队伍和机构迅速膨胀。由于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机关普遍存在人浮于事、人满为患的情况,尤其是普遍存在“官”多“兵”少;后勤人员多,业务人员少;习惯于行政命令、分指标、批项目的多,业务骨干少;庸人多,能人少。因此,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是造成机构、人员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才能最终消除“肿胀”,保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b2_•aNA4.6R:0 ul:ik4V{? $Xsv].p}wbqL?u5;F

(三)不科学的政府系统自身的政绩评价机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我国政府政绩评价机制可以归纳为一种“只看产出,不看投入”的机制,也就是说,在评价完成某个政府行为时,考察的指标仅仅是完成的结果,横向或纵向的对比,而忽略了为完成这个政府行为而进行的投资。因此,这种政府政绩评价机制极易造成某些政府部门为追求政绩,盲目地扩设机构、增加人员。我国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的“裁了又增加、增加了又裁”的现象,就是这种政绩评价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是造成政府机构膨胀的原因。这些消极因素主要有:官本位思想、缺乏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观念、缺乏限任和选任的观念等等。从官本位思想来看,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元化官本位成就取向在社会上一直居主导地位,因此,官本位思想是机构膨胀的文化根源,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官本位成就取向的价值观成为机构膨胀的内在动力。由于社会以级别作为价值判断标准,那么各个政府机关要求增加编制、升级升格就顺理成章;另一方面,象征地位的行政级别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这就使得人才流动向机关倾斜,大批人才涌向国家机关,加上各种关系网的纵横交错,迫使国家机关不断因人设职、扩大规模,从而使官本位思想成为政府机构膨胀的外部压力。从合理的社会流动来看,人才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象其它资源一样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受中国传统的“一业而终”和“落叶归根”思想的影响,政府官员很少主动跨出政府大门去经商或从事其它职业的,也很少自愿跑到外地为官的。缺乏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思想是政府机构膨胀的思想根源。此外,我国领导干部尤其是高层领导干部缺乏限任、选任的观念,也是造成机构膨胀的原因。(四)缺乏对政府系统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法律机制、财政机制和其它社会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系统的行为常采取行政命令方式,以撤换领导来制约和保证政府系统有序运行,这种方式常伴有主观的随意和感情的冲动。如有的领导常常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撤换部门负责人或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增加上开口子,批条子,因人设事,因人设机构,缺乏公正严肃的约束机制。

一是机构编制没有法律依据,缺乏硬约束、硬保障,机构改革缺乏硬配套支持,这就使得机构膨胀问题在软环境、软约束中可以自由地延续泛滥;二是财政拨付与支持随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随意增加,“僧”多则“粥”多,“僧”少则“粥”少,人浮于事仅对行政效率有影响,对部门利益则丝毫没有损害。由于没有通过财政硬约束来限制人员和机构的增加,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增编、增员的冲动和可能。因此,要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利益约束的办法,以部门为财政支出单位,实行政府包干制,即财政对政府各部门实行硬约束,增员不增工资总额,减员不减工资总额,把裁员的任务通过利益约束的方式下放给各部门;三是干部选拔任免缺乏制度保障,没有竞争的动力和压力,没有切实保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五)政府组织自身的原因。政府作为一个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组织,一旦被人们理性地设计出来,就会成为控制人、支配人的东西,具有天然自我膨胀的倾向。其一,政府同企业一样,政府行为是按个人成本收益原则来计算的,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这样每个政府官员都存在一种谋求特殊利益的冲动,为保持官位、升职、发财,必然培植亲信,选用自己的人,造成机关人员膨胀;其二,从组织学角度来说,在任何组织里,组织成员的收入和组织产出规模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保证组织成员的收入,就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组织机构得以发展,因为规模的扩大,有可能使薪俸提高、职务提升更加便利,职务权力更大,含金量更高;其三,政府官员为了保证下属单位工作顺利,会尽最大可能争取保险系数,即加大投入维系更大储备。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由上级任命,要赢得上级的认可,就必须完成上级的指示,满足上级的愿望,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在我国外延式的经济发展战略中便会演化成对高数量的追求,产值、速度等数量性指标成为衡量政府领导者、官员的标准,这迫使政府官员有着强烈的数量冲动:要更大的机构规模、更大的管辖范围、更高的社会指标。为满足数量冲动,政府官员行为方式的另一特征就是囤积,即政府尽可能扩大规模以滞存更多的资源;尽可能扩大活动范围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

中外通货紧缩的实证比较分析 篇5

中外通货紧缩的实证比较分析

中美日三国通货紧缩的发生,有着相似的经济过热背景.由于对经济过热认识态度和治理措施的.不同,从而使中美日三国的通货紧缩呈现不同的状态.本文以美国(20世纪20-30年代)、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和中国(20世纪后期以来)通货紧缩为例,对中外通货紧缩进行实证比较分析,以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作 者:王建国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中州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年,卷(期): “”(3) 分类号:F821.1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日本   通货紧缩  

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篇6

中国 历史 上出现过铜、银、金、铁、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发行铜铸币时,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 不稳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以下几次:

(一)自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第一次,下令除五铢钱(汉隋间铸币以重量命名,主要是五铢钱,古算法以24铢为1两)外,更铸“大泉”,重12铢,值五铢钱50;又造“契刀”,值500;“错刀”,值5000。这种虚价大钱出现后,造成民间盗铸,在实际交易中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第二次,废除“错刀”及五铢钱,另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共28品,不仅换算困难,每一品与其它27品之间会产生756种比值,而且比价极不合理。如小泉重1铢,每枚值1,大布重24铢,每枚值1000。此次改币仅一年就被迫废除。第三次,王莽作货布、货泉两种并行。货泉重5铢,货布重25铢,但一个货布却值25个货泉,结果又引起盗铸,许多人因犯法而沦为官奴婢。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自身最后也迅速灭亡。

(二)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公元189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肉好无轮廓,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贷不行”(注:《三国志》卷6《魏书·董卓传》。)。董卓铸恶质钱引起物价飞涨,是对人民的一种掠夺。至此,五铢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三)三国时战争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各国为解决其财政困难,都铸造了面额较大的货币。刘备入蜀时,因“军用不足”,听从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其重量仅8~9.5克,却当五铢钱100,结果“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注:《三国志》卷39《蜀书·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吴国在公元236年铸“大泉五百”,重7克,238年又铸“大泉当千”,重14.5克,甚至还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大钱出笼后,导致物价上涨,后被迫停铸。

(四)公元465年,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二铢钱,“形式转细。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廓,不磨鑢,如今之剪凿者,谓之耒子。景和元年(465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涎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贾不行”(注:《宋书》卷75《颜竣传》。)。结果引起社会 经济 停滞,不久,刘宋王朝就走向崩溃。

(五)北魏孝明帝即位后,为解决财政困难,517年用崔亮建议,广开铜矿铸钱以收“治利”。此后,民多私铸,钱更薄小,钱价更低。“时所用钱,人多私铸,销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值一千”(注:《魏书》卷58《杨播附侃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一斤铜可造钱二百。“既示之以深利,又随之以重刑,罹罪者虽多,奸铸者弥众。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欲不沉”。(注:《魏书》,卷77《高崇附高恭之传》。)。私铸钱轻薄如榆叶,入水不沉,其流通的后果是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阻滞,犯罪者增多,加剧了社会矛盾。

(六)隋炀帝时期 政治 腐败,统一的五铢钱制度遭到破坏。由私铸引起货币严重贬值。“大业(605~618年)以后,王纲弛紊,巨奸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注:《隋书》卷24《食货志》。)。私铸者除豪门大族,也有为对付日益加重负担的百姓。到最后甚至“剪铁碟,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注:《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初李渊入长安时,民间“行线环钱,甚制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斛”(注:《新唐书》卷54《食货志》。)。在这种状况下,社会经济走向了绝境,不久,隋也走向灭亡。

(七)唐玄宗后期,生活奢侈,军费开支浩大。他死后,乾元元年(758年)在第五琦的建议下,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重5.97克,一文当开元通宝钱十文。肃宗诏书说:“冀实三官(汉代主管铸钱机构)元资,用收十倍之利”。俨然说明铸钱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次年又铸“重轮乾元重宝”,重11.94克,重量为开元钱的三倍,却当开元钱五十。大钱发行后引起的后果不外有三:一是物价飞涨,人民遭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注:《旧唐书》卷48《食货志》。);二是盗铸严重,“长安城中,竞为盗铸”(注:《旧唐书》卷48《食货志》。),以致寺庙的钟、铜佛都被熔化;三是货币流通出现混乱,有实钱和虚钱双重价格。总之,如上元元年(760年)诏书所说:“私铸颇多,吞并小钱(开元钱)……物价益起,人心不安”。不久,宣布重棱钱由当开元钱50文改为30文,即开元钱则一当十文用,乾元当十钱依前行用不变。当时人称此虚抬作价的钱为“虚钱”,未抬价的钱为“实钱”,由此而产生两种物价。

(八)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十分紊乱,各国政权用铅、铁、泥等铸钱,以此掠夺人民,维持其财政和军费开支,并用恶钱削弱敌国。南唐后主李煜铸铁钱,民间纷纷藏匿铜钱,商人们用十枚铢钱换一铜钱,出现劣币驱逐好币。楚曾铸铅钱,又铸“乾封泉宝”大铁钱。闽铸大铁钱有“永隆通宝”、“天德通宝”等名,都当铅钱百,南汉铸有“乾亨通宝”铅钱,十个当铜钱一。盘踞幽州的刘仁恭父子用墐泥作钱,以此强迫收兑铜钱,又发行大额货币,有当

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的大钱。总之,当时货币混乱,给经济造成很大破坏。

(九)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发行纸币的同时,京局开始铸造大钱,共分五等:当

十、当五

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当十称“咸丰重宝”,其余称“咸丰元宝”。当百钱直径7厘米,重199克,为诸钱之冠。大钱一出笼,立即引起物价飞涨,同时私铸也纷纷出笼。旧钱每千重120两,熔化可铸当千大钱三十。大利所在,使私铸数很快超过官铸。于是一年左右政府不得不停造当千、当五百的大钱,并用宝钞收回。此后又停铸并回收当百、当五十的大钱。当十大钱仍流通,但其价从当

五、当三,直跌至当二。咸丰还铸有当十铁钱和铅钱。咸丰时的钱钞制,币值级别多,币材种类多,份量变动多,钱文字种类多,其复杂繁琐超过了王莽 时代 的宝货制。

二、古代纸币的通货膨胀

(一)北宋的交子(后改为钱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约产生于太宗淳化年间(990~995年),开始由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发行交子。天圣元年(1023年)成立益州交子务,翌年发行官办交子。交子发行以三年为一界,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每界发行控制在125万余缗(贯),以铁钱为钞本,币值较稳定,对经济 发展 起了促进作用。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因对西北用兵,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交子60万贯,以充军费。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8年),规定两界交子同时使用,引起贬值。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因对付西夏,增加发行额达到188万余贯,由于两界发行,实际数加倍,于是通货膨胀加剧。到北宋末徽宗在位时,政府滥发交子,交子信用下降,遂于大观元年(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改称交子为钱引。不久,河、湟的军费全仰发行纸币来解决。发行额达2655余万贯,由于两界发行,其数相当于神宗以前的42倍,一般贬值3/4,有些地区贬值90%,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北宋政权在内外交困中终于走向了灭亡。

(二)南宋纸币有多种,主要是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年)开始由官府发行。在孝宗(1163年即位)以前发行额还有所控制,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开始两界并行,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又曾三界并行。到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8年)韩侂胄之流靠大量发行纸币作为军费,从此发行额扶摇直上。开禧年间发行14000万贯,嘉定年间(1208~1224年)23000万贯,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22900万贯,绍定六年32000万贯,嘉熙四年(1240年)50000万贯,淳祐六年(1246年)65000万贯。与此同时,会子币值也直线下降:乾道四年(1168年)一贯合铜钱770文,咸淳三、四年(1267~1268年)为75文,已跌到不足1/10。在此情况下,“市井视之,粪土不如,朝廷宝货,自轻太甚”(注:《可斋续稿》(后)卷三《救蜀褚密奏》。),“民愈不售,郡县科配,民皆闭门牢避,行旅持券终日有不获一钱一物者”(注:《宋史》卷145《黄畴若传》。)。到后来,一贯会子已不值一文钱。嘉熙三年(1259年)李韶概括说:“楮券日轻,民生流离,物价踊贵,遂至事无可为。”(注:《宋史》同上,卷423《李韶传》。)南宋政府到了崩溃的边缘。

(三)金代发行的纸币叫“交钞”。贞元二年(1154年)开始发行,以七年为一界,期满兑现或换新钞。从章宗即位时(1189年)开始取消七年为界,成为长期流通纸币,于是开始通货膨胀。明昌四年(1193年),官俸全发交钞,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政府用种种办法限制铜币,强使纸币流通,结果铜币被纸币排斥,退出流通领域而贮藏起来。金朝最后二十年,经济凋敝,军费开支浩大,各种纸币轮番登场,通货膨胀更为严重。交钞发行时最高面额为10贯,贞祐二年(1214年)发行20贯至100贯大钞,不久又发行200贯、1000贯大钞。结果每贯交钞值不到一文钱,民间交易多用现钱。贞祐三年,改交钞为“贞祐宝券”,这时军费开支庞大,钞值猛跌,政府实行限价,造成商人罢市。贞祐五年,发行“贞祐通宝”,一贯当“贞祐宝券”一千贯,政府公认币值下跌至1/1000。元光元年(1222年),发行“兴定宝泉”,一贯折贞祐通宝400贯。翌年,改发绫印制的“元光珍货”和“元光重宝”。行之未久,银价日贵,民间多以银论价。政府规定买卖在银三两以下只许用钞,不准用银;三两以上,1/3用银,其余用纸币。此令一下,“市肆昼闭,商旅不行”(注:《金史》卷48《食货志》。)。金后期,“以万贯唯易一饼”(注:《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经济走向崩溃,金代也就很快灭亡了。

(四)元代货币以纸币为主,其纸币制度称为钞法。元代钞法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阶段。中统钞于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以金银为本,钞本不许亏欠挪用,发行量严格控制。到忽必烈末年,信用有所降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发行至元宝钞,与中统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即承认中统钞贬值4/5。至元十年(1350年)又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至元宝钞二贯,二钞并行流通。至元十七年(1280年)起,佞臣阿合马当权,为应付财政困难大量印钞,又动用钞本,便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行之未久,物价腾跃,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注:《元史》,卷97《食货志》。)。元政府自坏钞法,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五)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设立宝钞提举司。翌年,诏命中书省主持造“大明宝钞”,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只许向政府换纸钞。大明宝钞不分界,不限时间,不定发行限额,也无准备金。这样发行后不久,由于投放太多,导致纸币贬值。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2月至12月10个月中,发行宝钞6949599锭,每锭5贯,共34747995贯,合银3000多万两,而当时政府每年收入仅几万两,发行额相当于银的收入1000倍左右。从钞钱比值看,洪武八年(1375年)钞1贯值钱1000文,以后不断贬值,到宣德七年(1432年)值钱5文;弘治元年(1488年)值钱1文;而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仅值钱0.1文。实际上弘治以后,人民只用银和铜钱,不再用钞票了。明政府虽然多次下令禁金银交易,但用处不大。最后,政府不得不放弃禁用铜钱和金银的法令。

(六)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军费激增,国库枯竭,为“济国用之不足”,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两种纸币:一是户部官票,简称官票,又称银票,以银两为单位;二为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钱钞,以制钱为单位。清政府本意是纸币“与银钱并重”,并规定出纳皆以五成搭用,但实际上政府自坏成法,收款时少收或拒收钞票,支付时多付钞票,造成钞价大跌。百姓持钞购物,商店不是涨价,就是匿货不卖。外国人则趁机以低价收购钞票,按五成去交关税。咸丰五年(1855年)官票一两,宝钞一千文都只能换京钱四、五百文,合制钱二、三百文。此后官票继续贬值,福建强制推行票钞,激起民变。至此,清政府下令课税停止收钞,只收实银,各项开支也不用钞。不久,随着咸丰帝去世,官票官钞也“寿终正寝”了。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7

保持物价平稳,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每一个国家的目标。而通货膨胀存在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度的通货膨胀是被允许的,但是,当它超过了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到该国货币的购买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自2009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越发严峻,在2011年8月份一度涨到了6.2%,“蒜你狠”、“糖高宗”等流行词的出现也反映了通货膨胀的高涨给我国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也将控制通货膨胀列为了急需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遏制通货膨胀的高涨趋势,央行从2010年开始四次调整利息,2011年内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也出台了“国16条”等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通货膨胀,卓有成效。自2012年2月份以来,我国的CPI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到5月份已经降到了3.0%(同比上涨)。

虽然通货膨胀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我国的利率仍处于高位,容易吸引热钱地大量进入,此外,为了刺激逐渐减缓的经济,我国开始逐渐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2年先后已经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这也给通货膨胀带来了压力,因此,未来我国通货膨胀上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我国仍需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通货膨胀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二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三是混合型通货膨胀。

首先,国内学术界认为我国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程建华等(2010)通过对1997-2009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环比数据、央行货币发行量以及贷款量等数据进行了研究来分析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卢峰(2008)指出,我国通货膨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但是,其通胀的根源还是来源于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总需求增长过快以及货币供给过多的双重作用结果。

其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曾利飞等(2006)根据新凯恩斯理论,估计了我国的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资本成本和进口中间品成本的双重作用的结果。何启志(2011)通过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的方法,研究了货币、产出缺口和国际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通货膨胀是否存在长期的关系,得出国际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通胀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

廖沁(2011)通过对2006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通货膨胀受到社会商品总额、原有价格、商业贷款利率的正向影响以及投资于资本价值成本对冲后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得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属于混合型的通货膨胀的结论。

国内学术界通过计量以及理论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但这些文献只是通过某一方面来对我国通胀进行分析,并没有全面地分析影响通胀的全部原因。虽然,2012年以来,我国通胀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但是,未来我国仍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通胀压力。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有必要对我国通胀的上涨压力进行全面地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地对策,以期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将CPI维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理论原因分析

1.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从图1中,我们可看出我国CPI从2006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达到最高峰,之后再2009降至最低,呈现紧缩状态,而到2010年,又开始攀升,达到3.3%。在之后的2011年再次达到一个高峰5.4%,但从2012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截止2012年5月份已经降到3%。这可以得益于我国近来的宏观调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上表1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在2011年下半年至今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的对比。从表可以看出,2011年下半年农村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明显高于城市,这可能源于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相对的,从2011年底份至2012年5月份,农村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明显放缓,最终在2012年5月份同比增长低于城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

表2是2011年9月份与2012年5月份CPI变化比较,从CPI的各项具体指标中,以食品类的消费价格涨幅变化最高,同比由2011年9月份的13.4%下降到2012年5月份的6.4%。虽然已有大幅下降,但依旧增幅较大。家庭用品、医疗保健和居住的同

数据来源:中国财经网站www.xinhua08.com。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比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几乎都有一半的降幅。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主要地体现在与人民生活切实相关的食品上,严重地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因此,《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将抑制通胀列为政府的首要经济任务。

2.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种,如流动性过剩、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原因。就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

提到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就得提到2008年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的经济都陷入了紧缩状态,中国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政策,例如随之提出的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等,都为中国注入了流动性。1

资料来源: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在2010年9月末,中国M2余额为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6月末低1.9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现金净投放2952亿元,同比少投放195亿元。2

为了刺激经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原是为了注入制造业,然而制造业不振,那么过多的流动性无处可去,再加上我国市场管理体系有漏洞,使得游资泛滥,促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我国为了美国金融危机而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结果是货币量发行太多,货币学派说过,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过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由此,就得出了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的结果。

(2)输入型通货膨胀。

美国金融危机给了美国的经济一个重击,但是,美国却不负责任地选择了以印刷机来为它的债务偿债。在危机之后,美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利率,并搭配扩张的财政政策,这些措施的直接地导致了美元的贬值,这一方面是的我国外汇储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定价的原材料的价格一路看涨,使得中国遭遇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3)热钱涌入。

美国大行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这些过剩的流动性大量地涌入新兴市场,中国的热钱流入量也达到了新的高点,根据中国外管局发布的报告称,剔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2010年流入的“热钱”达355亿美元,占当年外汇储备增量的7.6%。大量的资金进入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推高了房价,推高物价。3

(4)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三点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通货膨胀严重,例如2010年部分国家遭遇了洪涝导致粮食减产,致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四、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实证研究

为了检验是何种原因导致我国的近来高速通货膨胀,本文打算通过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两部分进行对比回归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OECD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网和中国统计局网站。

1. 数据说明。

本文实证部分采用2006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的季度数据。其中CPI表示消费价格指数;M2表示对于我国需求状况的描述,选取数据为货币与准货币量,该数据的季度数据来自于月度数据的均值,货币量的增多可能导致需求的增加进而推动通货膨胀。TB表示输入型通胀的度量指标,由于我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因此可以选取我国的贸易差额表示。WAGE表示我国的居民收入,此数据使用的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均值表示。

2. 数据处理。

用时间序列数据做回归分析时,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因此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取对数后数据表示为:LNCPI、LNM2、LNTB、LNWAGE。

3. 比较回归分析。

由于2008年底我国投入了4万亿的刺激资金,因此需要充分考虑的这个问题,将数据样本以2008年第4季度为节点分为两个系统。表示为S1:2006Q1—2008Q4,S2:2009Q1—2012Q1。为了寻找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快速上升的原因,现需在两个样本下估计如下回归方程:

其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未标注表示不显著。

从结果看,两个系统中,常数项C和LNM2项都通过了t检验说明非常显著。其余变量LNTB和LNWAGE未能通过t检验,说明一般的通货膨胀原因如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都不是我国CPI上升的主要原因。

从C由2.346变为2.787,笔者大胆猜想,这是由于我国在08年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一定程度上刺激了CPI的走高,甚至导致了结构性的变化。S1系统中LNM2的系数为0.199,表示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CPI增加0.199个百分点。而S2中的LNM2为0.138,较0.199有明显下降,说明我国在08年底大规模投资后,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对于CPI的贡献度却下降了。这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投入的货币资金量较大,导致“稀释”了原来市场中的货币,是市场中货币的CPI贡献度降低;也可能由于我国的CPI在经过08年后产生了结构性变化,这与C值变化较大相符。

LNTB与LNWAGE不显著,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金输入和国内的成本增加。这可以理解为,我国目前高涨的通货膨胀完全来自于自身内部,而与外部的原因无关。

五、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多个方面,因此,通货膨胀的治理也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入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究其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治理通货膨胀首先要从货币政策来入手。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举措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相对应,避免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物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稳定物价。至于控制货币量,央行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再贴现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使得信贷总量适度地增长,稳定币值。

2. 调控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动型导致的通货膨胀,需要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入手。而调节社会总需求,主要又是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一方面,要压缩在财政方面的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使得财政收支平衡,另一方面,要在货币政策方面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其次,还要遏制盲目的投资,对一些行业或者地区的盲目投资行为加以管制,避免重复建设,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等的项目的施行,优化投资结构,符合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导向;另外,要加强信贷管理,控制流动性,商业银行自身要加强风险控制意识,避免过量的信贷供给,最后,要将资金花在刀刃上,国家要对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进行限定,使资金流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效产业。

3. 增加商品供给。

上面谈到了从总需求的方面来控制通货膨胀,当然还要增加总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降低成本,提高商品经济的效率,使其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是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对一些短缺商品要加强生产供给。

4. 加强食品生产,确保食品供给的充足,稳定物价。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食品物价的上涨,而食品类的物价上涨,有很大程度是粮食、鲜菜以及鲜果的价格上涨,因此,我国要认真贯彻以及落实各种鼓励食品生产的政策,各种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农资价格管理以及免除农业税等等的政策措施要落实到位。另外,今年食品类物价上涨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因此,我国要加强防汛抗旱以及抗灾的管理,真正使得食品生产能够跟得上市场的需求,稳定食品类的价格,控制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程建华.2009年上半年货币过多投放会导致2010年通货膨胀吗[J].管理评论,2010,(4).

[2]卢峰.中国经济高增长趋势不会改变[J].当代经济,2008,(9).

[3]曾利飞.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与货币流通速度[J].世界经济,2006,(8).

[4]何启志.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J].经济研究,2011,(7).

[5]廖沁.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研讨,2011,(1).

[6]黄达.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方烨.治理通货膨胀要有新视角[N].经济参考报,2010-03-18.

[8]朱鸿粟.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分析[J].江苏商论,2010,(7).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CPI 名义货币 需求 通货膨胀

前言

2009年的12月份,我还刚进入中央财经大学。那时候我经常去商店买早餐,总是买一个奶酪面包,价格是3元钱。两片面包片中间夹着足够多的奶酪,所以大家和我一样都很喜欢。一年过去了,我还是经常买奶酪面包,价格没有变化,但是奶酪已经变得很少。一个价格一样的面包,面包片和奶酪的分量较之于去年已经有了明显地减少。

花同样的钱,我去年能够吃饱,而今年却不能够享受美好的早餐。不禁要问,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答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什么?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给予阐述。

通货膨胀是什么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俗一点讲,通货膨胀即是指钱不值钱。去年的3元钱能够买到一个20g奶酪的面包,而今年的3元钱只能买到一个lOg奶酪的面包。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主要衡量指标是CPI,所以本文先对我国CPI进行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今年10月相对于去年10月份,食品类的CPI达到了10%,这已经属于严重通货膨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央财经大学商店去年的奶酪面包有20g奶酪,而今年只有10g了。

不过如果不管食品造成的影响,那么其他方面的C PI指数根本不能到3%。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由于食品价格近期飞速上涨,引起了国民的不满和抱怨,那么中国现在就不存在通货膨胀?那么中国依旧可以在高房价背景下高枕无忧?

国内居住类的权重在CPI里算得比较低,而且房价竟然不计人C PI的权重,而全世界各国房租和抵押贷款都算到CPI里面。我们和国际相比的话,美国居住类权重占到的比重是43%,加拿大是27%,国际控制值是30%,但是中国的居住类权重只占到CPI的13%,我们如果把权重从13%调到国际的30%,房屋租金以及房价上涨无疑会推动CPI大幅度的上涨。

因此對于食品这类价格基数较小的类别,国内CPI将其权重抬高到34%,无疑食品对于C P I的影响达到最大。这样,食品价格升高似乎成为了CPI升高的绝对因素。食品价格过高,表面上成为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这样也为某些专家提供了良好的借口,他们认为食品价格上涨是由于劳动力减少,供不应求造成的。因此依靠简单地行政手段,限制食品价格上涨,效果甚微。

正是由于CPI的畸形构成,大家就误认为,国内的通货膨胀就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简单地说,就是将中财奶酪面包的分量降低归咎于:做面包的人少了,成本提高?抑或是咱们的面包低于国际价格,国人和外国人都抢中财面包?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

这样的说法表面上给大众一个很完美的解释,将这些原因又追溯到“农村劳动力减少”、“城市发展过快”等社会原因。可以说,有关部门逃避地很巧妙。CPI数据貌似很具有说服力,实际上却是欺骗大众的一个幌子而已!

我想说明的是,中国是需求拉动型通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原因造成的,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月我国新增贷款接近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也已近70万亿元,超过美国位居全球首位。

为应对金融危机,两年来,我国银行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7万亿元,由此广义货币供应

(M2)增速在去年年中亦被推升至30%以上的历史高点。

可以说,在过去的20年的时间里,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当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时,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在这时,中国式通货膨胀就开始了。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地等幅地全面的价格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在这一条价格上涨链中,价格上涨时间与幅度往往是与接近权力的远近来区分的,离政府权力越近的行业或企业,其上涨时间越早及上涨幅度就越大;而离政府的权力越远的行业或企业,其上涨时间越晚及上涨幅度越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最早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国内房地产价格不仅上涨时间早,而且上涨幅度大。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因为,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也就是说,当现阶段农产品价格急剧增长的时候,说明通货膨胀早就在某个周期之前的时间就开始了(也就是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股市的时候)。直到我发现我的早餐面包质量急剧下降,才开始思考,我们是否已经被数据欺骗了很久?我们还能乐观地认为中国物价飞涨只是由于“劳动力减少”造成的?居住所占的权重较低,那么如果将中国的居住权重增加到30%,将房价算入CPI居住类核算中,那么国内的CPI指数又会是多少呢?10%?20%?这样的CPI很恐怖,不过的确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

只是从价格上涨最后一个环节人手,以此来控制食品价格上涨,甚至于从美国进口猪肉来平缓猪肉价格上涨。但是,正如上面指出的,通货膨胀表象是物价普遍上涨,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政府仅是通过管制某种商品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根本上是不可能有效的。

结论

至此分析,也就能够说明为什么我的奶酪面包里的奶酪会减少了。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行业服务价格,从而影响房地产周边几十个行业,这样一层一层,经过一段时间最终流入了养殖场。奶牛成本提高了,奶酪制造费用提高了,那么我的面包里的奶酪也就会因为其价格的升高而减少了。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9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董剑英中体育文化交流中心,英国伦敦BR7 5AQ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12)2次

1.陈胜祥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期刊论文]-理论探索 2011(04)

2.饶璐;徐佩秋 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性原因分析[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 (08)

3.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与草案报告 2010

1.李琴 浅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9)

2.黄佳琳 论当前通货膨胀及其治理[期刊论文]-江苏商论 2012(6)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10

至于对工薪阶层或者农民工的消费的影响,就是钱越来越不够用了

| 评论

通货膨胀就是价格上涨,钱不值钱了,原来一元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二元才可以买到,对居民的消费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如香水、烟等非必需品、奢侈消费品的消费会下降,而做为生活必需品的米、水、电、油等却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做为低收入者可能是直接的面临生活的压力,总体上来说会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增加居民的负担!

| 评论

首先,生活成本提高了 日常支出增加了 个人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比例上升 恩格尔系数上升(食品支出占个人收入的比例)房奴的月供也上升了

所以平时要注意节省 开源节流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存在银行的钱利率较低 目前1年期利率为4.14%

物价上涨又这么厉害 去年全年的CPI上涨了8.3%

所以实际利率为负 即居民的财富在贬值 在缩水 而且还很严重

所以居民处于保值的目的倾向于投资实物资产 黄金房产等 或者将闲钱投资于证券市场 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以抵御货币贬值

当然在银行里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储蓄 以备不时只需 拿出来投资的只是闲钱 而不该是保险费或者生活费

再次,应对通胀的负面影响 最根本的还是多多赚钱啊 视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找个兼职 比较牛的可以跳槽 另谋高就

通货膨胀就是经济中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 收入的是固定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的收入的购买力将随着价格的上涨而下降,而且他们的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必然相应的降低。像你说的工薪阶层及农民工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篇11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 需求拉动

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 一方面国内商品相比国外商品显得更加便宜, 由此造成该国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 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 一增一减, 最终引起国内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供给在短期内具有黏性, 难以及时扩大, 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最终引起整个物价上升, 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也就是凯恩斯学派所谓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 国外输入

1. 粮食进口因素

对于粮食而言, 受产量下降、需求增加的影响, 世界粮食库存下降, 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9月份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今, 导致我国在进口粮食上的成本日益上升;而粮食价格上涨推动了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走高, 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根据“一物一价”原理, 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会构成国内物价水平的一部分, 从而造成“通胀”进口的现象。

2. 石油因素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石油需求增加以及其它因素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日益攀升。对于石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发言权, 对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只能被动接受。而我国是石油进口国, 全年进口石油量相当庞大。石油价格的上涨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三) 外贸顺差

我国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导致外汇供给持续增加以及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性结汇、限制性售汇的外汇管理制度。出口企业的全部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银行。银行为保持头寸, 手中若有盈余, 就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在浮动汇率制下若没有外增的外汇需求, 必然导致外币汇率的持续下跌, 本币持续升值。而我国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央行被迫大量持续买进外汇, 形成虚增的外汇需求。强行使汇率稳定在几年来的大致不变水平。在央行被迫大量买进外汇的同时, 增加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 这些基础货币再乘以货币乘数, 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就急剧增加, 使社会总需求增加。

(四) 生产要素成本

我国在过去对各种生产要素都没有市场化, 价格在行政指导下被人为压低, 没有传递到通胀中, 构成隐性压力。要素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后, 各种资源价格开始上升, 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些都使得成本向最终产品价格传递, 造成现实的物价上涨压力。例如, 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 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 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超过同期GDP增长率, 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加之由于土地供应量减少等政策和市场原因, 近三年土地价格出现爆发式增长, 加剧了成本压力。

(五) 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最近几年我国长期实行以刺激总需求为中心的财政货币政策, 银行下调存贷款利率, 从而使得过多的资金流入企业, 促使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增长, 导致市场流动性增加和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 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 凯恩斯曾指出, 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具有明显“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不同社会群体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不同, 他们在通货膨胀中遭受的福利损失不同, 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造成这部分群体的焦虑感, 增加了他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另外, 社会群体经济地位不同, 定价与议价能力不同, 他们在通货膨胀过程中获得的涨价收益不同。在客观上其虽然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房地产部门由于是垄断性部门, 他们却有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带来及大收益, 由此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一) 不利于债权人

在我国当发生了通货膨胀之后, 由于债务契约无法及时更改, 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 导致债权人受损。我国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 存款实际是负利率, 存款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会促使他们提取在银行的储蓄。

(二) 不利于工人

一般情况下工资的多少事先都有合同的约定, 工资的增长率难以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做出及时调整, 因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 都会使实际工资下降, 由此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三) 不利于公众

通货膨胀发生后, 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 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 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 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 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虽然增加了, 则相对物价上升, 实际收入却减少了。

(四)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众多不利影响会导致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 产生财富的重新分配, 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加剧了我国本来就很严重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 导致社会阶层的对立和冲突, 滋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三、治理对策

(一) 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

灵活的货币政策, 即有松有紧。根据经济运行实际, 充分利用货币政策, 努力提高货币购买力, 减轻货币膨胀的压力。其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 并促使总需求更接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求的水平, 在适当的时候, 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特别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中央银行除了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适应地约束基础货币, 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 财政政策

通过开征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特殊税种, 直接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通过累进税率可以对分配进行再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提高税收来限制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 通过转移支付, 直接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以缓解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 理顺外汇和汇率政策

允许银行间外汇交易, 让外汇市场分流人民币资金, 建立外汇储备基金, 开展外汇资产交易。在现行政府债券有限的情况下,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外汇回购协议来实现外汇所有权在规定时间那转给指定的商业银行, 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减少, 商业银行则将这些外汇在外汇市场上作掉期交易, 以免汇率波动带来的危险。这样作的好处是, 央行一方面没有动用外汇占款就调控了外汇供求。此外, 通过回购协议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储备, 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 加快国内粮食生产和供应

为了加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各相关部门应直接加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 实施有效稳定的农资价格管理、减免各种农业税等, 并把这些措施落实到政策层面上, 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重。要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 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 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 确保市场粮食供应, 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防止物价上涨由局部上升到全部。

(五) 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和通胀的预期

防止通胀从结构型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现阶段通货膨胀主要由粮食等因素引起, 属于局部性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民众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则民众会把潜在的未来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 可能转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之原因与特征[EB/OL].http://blog.fo-cus.cyixianrong, 2007.

[2]周其仁.毫不含糊地反对通货膨胀[EB/OL]..http://www.p5w.news/xwpl/200712/t1368387.htm, 2007.

[3]唐毅亭, 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J].宏济研究, 2007, (9) .

[4]白景明, 周学飞, 谁在牵着物价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2005.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05-30

膨胀05-29

上一篇:企业法人登记条例试题下一篇:三八节祝福语短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