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总结思想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总结思想

教师总结思想 篇1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展现青春活力、体验成长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困惑和烦恼。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品德与技巧,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感,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善于交往的人、学会学习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遵纪守法的人、热爱祖国的人。

(二)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平静”和“平衡”,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运用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并注意把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总结思想 篇2

一、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 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就是说, 每一个教师, 不论执教哪一门学科, 都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只有这样, 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高度的精神修养,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 进而赢得学生对自己所教这门学科的热爱。我觉得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 特别是在教学文化生活模块时, 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 充满感染力。这样才能更符合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记得在2008年省级优质课时, 有这样一堂课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教师在讲完《文化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和知识文化修养”时, 动情地总结道:“愿作旱田的甘霖, 滋润你成长/愿作洪涝时的救生衣、食品、帐篷, 保你平安无恙/愿作一棵大树, 夏天里为你撑起一片荫凉/愿为一支蜡烛, 黑夜里为你送去宝贵的亮光/愿为一本百科全书, 送给你知识和力量/愿为传说中万能的神仙, 去满足你所有的期望/但我所有的只是一颗心, 希望你永远把他珍藏, 虽然他很平常/这颗心就是希望你永远善良而有修养。”特别是“希望你永远善良而有修养”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回响, 真有些“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意境。这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思考的过程中, 心灵受到震撼, 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很好地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情感目标。当我们用这样的语言来教学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时, 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之美, 提升学生的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愿意优美地讲述美好事物的人, 一个在普希金、海涅的诗歌下熏陶成长的人, 是不可能成为粗暴无礼和恬不知耻的人的。这不正是我们文化生活乃至思想政治课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吗?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时, 在学生就“研究生争当猪肉佬”这一新闻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 我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气势磅礴、充满感情的话:“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美国的哈佛大学既希望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各方面的领袖, 也希望他们的学生从事各方面的工作, 包括到社区工作。职业无贵贱, 劳动最光荣。李嘉诚等不少商业巨子就是从做小生意起步的,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教师也是电线杆贴小广告, 自己租教室讲课, 一点一滴, 做着比卖猪肉还琐碎的工作, 终于十年磨一剑, 把新东方做成了今天知名的上市公司。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平凡的事情做出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平, 才是大学生研究生应该做的。相信,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是猛兽总能虎啸山林。”话音刚落, 学生的掌声就情不自禁地就响起来, 这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 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他不仅开发情绪记忆力, 还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用好语言这把“最精致的钥匙”, 拓展并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固本厚根”, 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春风化雨, 育人于无声之处。

二、最是书香能致远———博览群书, 提升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 读书, 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个教学文化生活的思想政治教师, 不仅是“专家”, 更应是“杂家”, 不仅需阅读专业书籍,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更需要博览群书,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提升文化底蕴。“关关雎鸠”的爱情吟诵, 唐诗宋词的婉约与奔放, 明清时期的纷繁世俗图景, 我们需认真品味;郭沫若的诗歌, 巴金的三部曲, 鲁迅的小说杂文, 我们该细心欣赏;文化理论的书籍, 需要我们去精心阅读。我们不仅要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 还要有当代流行文化、先进文化的积淀, 阅读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试想, 如果在课堂上, 教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这样充满文化底蕴的课堂, 学生怎能不喜欢?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文化影响面面观”时说:“同学们知道‘倾国倾城”这个成语吧。那么, 有谁知道它的原文是什么?出自哪里?”同时充满韵味地朗诵:“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 再笑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教师凭借自己的文化底蕴, 创造出一种文化的氛围, 使学生身处其中, 感受着文化的气息, 领略着文化的魅力, 沐浴着文化的光辉, 进而使他们油然而生出无限的遐思、无尽的思考。我想, 这也是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应达到的一种境界吧?

在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不仅教学《文化生活》我们要体现文化味, 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也要渗透文化韵味。因为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本身就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它们所凝聚的这一切, 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我们学科理论知识的博大与精深, 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因而, 我们的教学可以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喜欢甚至热爱。在学生与学科知识亲近的过程中, 在文化的氛围中, 学生的文化精神不断滋长。通过文化的传递, 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理性美, 获得真理的想象和美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捕捉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要素, 在教学中彰显学科知识的文化本性, 让文化成为课堂教学弥漫的一种旋律, 让学生陶醉其中, 涵养性情, 濯亮精神!而这一切, 都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想, 如果一个教师把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文化底蕴当成自身的一种生理所需, 理所当然地去读书, 去感受生活。那么你的谈吐、人格, 还有你的课堂所展现的魅力是“光芒万丈”的, 而绝非是“文化的苦旅”。

正如余秋雨所说:“无人能摆脱历史文化的魅力和熏染, 而不管我们承认与否。”

摘要:论述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其次要博览群书, 提升文化底蕴。

教师总结思想 篇3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生思考;思想

“思想是政治课堂的灵魂。让学生在思维涌动中感受到生命的高度、厚度和精彩。”杭州市特级教师赵婷婷的话语让我共鸣。多年新课程改革,确实让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喜爱、以学生为中心等方向转变,但静观近几年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点之一“如何让学生充满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考”,却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讨论与关注。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得有思想,必然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是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会放在突出位置。北京市特级教师胡云琬曾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力求做到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结合和有机统一,务使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而且成为人性养育的课堂。因此,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价值观培养、社会成长和思维品质培养等方面,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师努力的方向。

下面结合本区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内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本文从如何关注学生思想和完善教师思想基础上,去激发学生从思考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立足学生主体,启发学生思考

1.关注学生的思想起点——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让思想品德课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用于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更有触动,成为学生课堂的思想起点。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学生的思想起点在哪里?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生活情趣,从何而来,哪些是高雅生活情趣。这些思想在第一框《多彩的生活情趣》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安排,但让我惊讶的是7位上课老师在与学生前期互动准备中,专门去彩排课堂小品,去所在学校网站下载任教班级活动图片,去关注《魅力塘栖》视频等方面,可竟然没有一个老师去对前一框内容做教学铺垫。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内容,却忽视了更重要的学生思想认知起点。生活化课堂如果只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缺乏对学生思想生活铺垫,打造稳固思想基础,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缺乏底部支撑平台,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空置,犹如空中花园。从现场效果看,学生对于什么是高雅生活情趣不明白,为什么要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不理解,有何意义不认同,造成学生主体思想意识缺失归属感。

用生活化课堂理念,结合生活化的思想铺垫,从学生的思想起点出发,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和认知水平,为他们找到一个思想原点,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引导学生找寻思想的方法,才能有效触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2.关注学生的思想异常点——启迪学生思考的抓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成为一门艺术。出现意外,我们应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利用与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思考才能成为课堂的常态,课堂变活,教学变美,教学活动变得有价值。

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出现意外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能让人的眼睛一亮,让人怦然心动。它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思想的苗头,学生个性得到成长。并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如果教师能紧紧抓住并有效利用这些不期而遇的意外资源,有意识地进行灵活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待意外,将会成就课堂精彩。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位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回答:踢足球、打台球、听音乐、游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下国际象棋等。有一位学生回答说喜欢上网。同学们一阵笑声(显然对于这一兴趣爱好学生认识上有异议)。老师发现追问:“为什么笑?”学生答:“上网不利于学习。”教师说:“注意上网与学习的关系,适当的上网对学习还是有利的。”

这一异常点看似被教师合理疏导,但是学生的笑声真就被一问一答解决了?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是:上网是不是一种兴趣爱好,这种爱好有何利弊,我们能否把上网当做一种情趣培养,甚至可以培养成为一种高雅的情趣?针对思想深处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展开讨论,千万不要让学生对网络产生误解。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互动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生成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属性,教师在互动开始后,应集中精力聆听学生的见解,敏锐捕捉、及时吸纳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错,是另一种美丽,意外,蕴含着另一种收获。教师本身应该完善思想,学会从多角度去启迪学生思考。

3.关注学生的思想深度——化深奥的知识为浅显的道理

七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點:(1)单纯幼稚,易受同龄人或周围环境影响;(2)交往能力与兴趣迅速增强,喜欢与同龄人交友;(3)在新环境中,具有渴求上进的思想;(4)社会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因此,要求我们用直接、简单、正面和贴近学生认知深度的思想来说明和引导非常重要。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一教师处理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环节呈现“死飞”,课堂上,部分学生很惊奇,不了解,但一学生举手回答说:“这是死飞”。然后老师马上让这个学生介绍。

师:小李觉得骑“死飞”很帅气,还能够紧跟潮流,也想去买一辆,不然就会显得out了。同学们认为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1:他是学生,不能跟随社会的潮流。

生2:这辆车很危险,万一骨折会影响学习。

师:真的不好吗?(老师追问)

生3:我看到过社会上有人在骑,自己还真不敢尝试去玩这个。对我们学生来说,现在不合适。

师:这位同学在长大哦。真正长大的孩子能鉴别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情趣要适合自己的特点,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不能盲目从众。

得出:正当的兴趣爱好是培养生活情趣的基础。

这个案例片段告诉我们,用简单的思想能解决的问题就一定要简洁明快。

另一老师在讲述情趣上升为情操这部分知识时,有以下安排。

上课教师呈现“国旗班沈××的故事”——自从选进学校国旗班,这1年以来的每一天,沈××和他的队友们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瑟瑟寒冬,他们挺拔的身姿,站在主席台下,放飞着国旗,凝视着国旗,守护着国旗……成为我们校园里一道美丽风景。沈××说:“每当我迎着金色朝阳,亲手将国旗放飞,看着它冉冉升起……有时候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在国旗班交接仪式上,沈××情不自禁地说:“告别国旗班,我真想再亲吻一下国旗……”

思考:

(1)在国旗班交接仪式上,沈××为什么说他“真想再亲吻一下国旗”?

(2)体现了他一种怎样的情感?

上课教师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高雅情趣融入个人情感之后,就能陶冶情操。这里究竟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和老师都一个劲儿想升华到爱国主义情感里面。这种情感在一个国旗手身上有没有?肯定有,但这样引导,又离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偏远。对于高雅情趣上升为情操的话题,又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高不可攀的心理定位。老师如果更加明确从一个国旗手守护国旗,热爱国旗,亲吻国旗的行为中去引导发现他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生就更容易对比自己的行为方式,更能从思想上认同如何把高雅情趣融入学生能够感知的情感,陶冶情操。

惯性的教学思想会引导思想品德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去对学生进行一番理论的说教,这种说教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高高在上,学生明白怎么回事,但无法进入学生心灵深处。这种说教式的理论灌输也让学生学会了应付,而且高深的思想理论也不适应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因此,尽我们能力,把习惯的高深思想放下几个深度,贴近学生思想认知,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愿意随同教师一起思考。

4.关注学生的思想落点——播种思想的种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在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在首位。胡云琬老师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实践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和熏陶。”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单从知识落实层面,所有教师在课堂教学展示中都完成这一目标要求。但听课中感觉更多是教师对教材四目内容简单堆砌,既是条目堆砌,又是材料堆砌。为什么?很多教师显然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了第一位,教学设计就是这样呈现。教师思想意识不到位,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

针对《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本人认为可以分成两条线索思考,重点都是落实让学生如何去追寻高雅生活情趣的方法,并积极认同和实践培养。

这样的线索设计包含教学知识梳理和教学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找寻思考的方法和培养情感的途径。老师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意识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

二、提升教师素质,完善教学思想

1.教师的思想开放度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相结合

新课标首次提出“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新要求。教师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努力大膽开放教师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用真实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放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个过程,我们不要怕学生说错,我们怕的是学生什么都不说或者说得又多是假大空的话。

教师的思想开放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于教学有一个总体预设,从学情出发,能够结合学生的所思所答去积极有效有趣地引导,而不是生硬地按照教师预先的唯一设定去进行教学,要有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思想意识是开放的,这个开放建立在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解读课标要求,认真理解教材设计,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积累新知识,融合时尚元素,把握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课标重点要求“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在处理“学生上网”这一生活情趣话题时,一位教师只是“哦”了一下,不做任何评价,另一教师也只是通过一般的说教告诉学生“注意上网与学习的关系,适当上网对学习有利”。教师显然不敢开放讨论这个话题,为什么?教师缺乏自我的开放思想,更缺乏对于这个话题的掌控力预期。相对这类话题,教师一方面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多看社会新闻,多思考生活问题,多角度聆听或阅读各家观点,完善自身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识,让他们畅所欲言,顺着他们的思想去正确引导。不用强硬的思想压迫,只需在他们心理播撒正确有价值的思想种子,即使现在争论很大,学生迷茫,但是道理总是越辩越明,思考总会帮助学生成长。

2.教师思想与课程思想相融合

优秀思想品德教师会将一堂课的思想融入自己心灵深处,并激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走向思想境地。

(1)解读课程思想的前提是研读课标和熟读教材

①从课标中去找寻思想

课标要求是一节课的根本思想。本框课标要求是:“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课标内容主要放在“成长中的我”和“我与国家和社会”课程内容要求下。课标要求说明一方面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在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中,学会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细读课标,分析课标,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思想。

②从教材教参资源中去理解思想

教材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呈现。教材四目内容非常清晰呈现了教学思想。教学参考对此描述:本框旨在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情趣,可以从不同途径入手,比如,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等,这是设计本框的逻辑思路。第四目是本课教学难点,教材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几个事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情趣的认识,特别是对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的意义理解。

教参是对课标和教材思想的深度解读。从理解教参角度看,这四目内容教学顺序如何安排,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重点如何确定,你的理解和课标要求、教参要求是否一致?教学思想落在何处,情感是否要提升,提升到什么程度?经过这个过程的思考,整个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思想初步明确。

(2)深化课程思想的途径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开放的网络世界为教师获取教學资源创造条件,他人的优质课件、翔实的教学设计、聆听全方位的教学展示过程或者视频教学资源。这一切可模仿,可学习,切不可拿来就用。因为教师设计的优质课资源融入个人情感和思想,即使可以照搬照抄整个流程,教师如不能深入了解相关课目内容,不能产生对于相应教学内容的课标研读、教材熟读和所获教学资源的心理认同,得到的也只是他人一张皮。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上课教师很多环节的图片和设计都有雷同。如三位教师运用砸金蛋的环节,主导丰富的文化生活;三位教师采用“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的视频,或用于引入高雅生活情趣,或用于结束时感受高雅生活情趣的积极意义;三位教师在课前或课后插入“印象中的塘栖”视频,通过一个塘栖文化人的回顾让学生来感受高雅生活情趣。

一位上课老师说:“这些环节在网上很多课件中都可以看到。”既然是网上他人佳作中借来使用,这也可以,被多数人采用更说明这个资源合理生动。但是,同样被大家认可的资源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没感觉明显出彩呢?本人认为借鉴者的思想没有完全融入原作者的思想境界。

教学资源不是越多越好,选择非常重要,但丰富的资源素材却能完善教师个体的思想。课堂教学思想初定时,教师主要任务是搜索到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相关资源,更要学会对资源进行筛选,并从多个资源中去寻找合理搭配的一条主线。如某位教师在资源处理上,个人思想明显:(1)情趣修行第一站:丰富的文化生活(说说学生的文化生活);(2)情趣修行第二站:培养正当的兴趣(教师玩转魔方,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呈现“死飞”,学生的兴趣爱好);(3)情趣修行第三站:享受快乐生活(分享“熊顿”同学,引出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4)情趣修行第四站:陶冶高尚的情操(运用少年中国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回归塘栖,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从哪些是高雅情趣—如何培养兴趣—调整好生活态度—陶冶高尚情操—积极发现生活之美的思想轨迹,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显得简单明快,思路清晰。

(3)整合课程思想的结果是形成教师教学思想

融合课标思想、教材教参和重组各种资源,最后完善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个人思想的整体表现,即整合自己所有因素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某教师使用多个自己生活情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如何去追寻高雅情趣。教师个人感召力在本课中体现的很有生命力。某教师从一开场的印象塘栖,到塘栖三中学生丰富文化生活来步步引导情趣与学生的关系,帮助学生如何去找寻到高雅情趣的方法也是独特自然。

教育应该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提升自身“渔”的职业素养是前提,培养学生“渔”的能力是关键。让我们学着去完善自身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能力,学着从师生生命共同成长、人性养育等角度,去引导学生、陪伴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现象,学会判断分析问题,学着提出新观点表现自己新成长,学着变得有思想、有内涵。

参考文献:

谈振宇.我眼中的高效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教师个人思想总结 篇4

一、遵守师德方面。

教师的光荣源自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总开关。按照学校“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的.号召,我把教师职业理解为“示范”和“关怀”四个字,并在工作中实践着。

二、能力素质方面。

一年来,在讲授中,我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坚持教书育人,能熟练自若地驾驭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狠抓“备、教、批、辅、考、评”六个基本环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望,大幅度提高讲授质量,在XX年下期段考中,我所教的班与平行班相比,数学平均成绩高于平行班13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带好一个班,必须把握一个“严”字,灌输一个“爱”字,突出一个“情”字。也就是如许,我所带的班级月月被黉舍评为文明班级。

三、出勤履职方面。

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总是以培养英才为根,以勤奋务实为本,一心扑在工作和研究上,岗位意识强,不计较得失,不图报酬,从早到晚,与学生朝夕相处,真正做到了出满勤的要求。

四、工作业绩。

高中生物教师思想总结 篇5

(一)、思想作风

我能坚持每天看书看报,收看收听新闻,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日常良好工作作风的养成。自觉做到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会议和各种活动。

我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格约束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能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全安排在节假日,从不请假。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平时,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从不斤斤计较,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工作敬业

1、用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去抓好生物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我是属于热爱教学工作的那种教师,我深爱着我的学生。一学年来,我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担任八年级的生物教学中,我竭力做到上好每一堂课;尽力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现在在校的学生多数学习习惯差:上课不听讲,爱接嘴,老师说上句,他说下句,平时大部分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基础知识差,写字 “草书”现象非常严重,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没有埋怨和气馁,而是面对现实,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2、用活到老学到老的心去充实自己。

不满足现状,积极参加各类进修,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这几年我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自学专业知识,参加了江苏教育学院生物教育自学考试,几乎每门科目都“进修”两次或以上才能过关,在即将拿到本科文凭时我真正学会了自学的本领。这几年每年的暑假我总是利用休息的时间,参加省级、市级的各种培训,学会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学习制作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学会了管理学校机房,学会了协助学校管理教育系统的教职工人事电子档案、省人事厅职称电子档案、泰州市职称电子档案和学生学籍电子档案。本学年,我又协助教导主任完成教导处的部分工作,有机会多次到市级学校参悟新课程改革精神,平时工作中做个细心的人,记录下教学中和教务中的点点滴滴。

教师思想工作总结 篇6

一 、招生工作方面:

1、注重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及家长面前(包括衣着、谈吐、言行等),尤其是良好的第一印象,会给家长和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容易拉近与他们的心理和感情距离。

2、掌握学校开设专业的特点、师资配备、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有关情况。 学生家长不仅要听介绍,还要到校园去看,不仅要看环境,还要考察教学设备、实习条件等硬件设施,了解师资水平、就业状况等软件情况,尤其要对学校专业非常熟悉。在招生接待过程中,要耐心热情地讲解每一个专业情况,进而慢慢打消他们的顾虑,提高报读我校的成功率。

3、做好每天的招生登记及分析。

理想的记录便于随时查询每个生源的具体情况;作好回访和反馈记录,随时掌握生源的动态;不时进行电话跟踪,做到随时了解任何一个生源的动向。

4、熟悉自己所宣传的学生及家长。

把这些学生进行分类,哪些是核心和非核心、哪些是重点和非重点、可以分成几类、按照什么方式分类、对不同的学生类别应该分别采用什么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这些都应该认真思考、落实。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所分配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

5、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引导。

家长有的时候重视你的服务精神更甚于重视你的学校。学生家长不仅仅是想叫孩子到你那里上学,更想孩子能不能在学校学到东西,所以你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态度很重要。

6、平时要多注意向电大的招生人员请教。

要成功毕竟不能单靠理论,在招生过程中,经验和能力比理论更重要。 招生过程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招生其实就是学会为人处世。招生过程就是推销学校,同时也是推销自己,因为你代表的是学校,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言行一致,给学生及家长信心的保证 。

二 、班主任工作方面: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职校做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今天这种状况下,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已有的工作方法已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我首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职校的班主任没有捷径可走,靠得是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在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的思想非常集中,就是要把班级带好,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我努力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展示自己。

2、具体工作

(1)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很容易跟风,而且不爱学习。我根据学生的这种状态,努力解决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在职校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我先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思想教育的根本。因为学生会做人了,他们的学习才能提高。

(2)在学习上不断的督促她们。因为,只有学生爱好学习,他们的各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我平时积极配合各任课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只要碰到一些关键的考试,我要去过问,去帮助任课老师抓好复习工作。因为有了我的参与,学生对待复习也就更认真了。

(3)重视班团活动。在这一年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以及教育的需要。我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效的班团活动。比如,我们班开展了开展了烧烤活动、圣诞节活动、艺术传媒学院颁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不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们身边还有其他人。

(4) 突发事件处理。由于我们的孩子群体的特殊性,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在第一事件处理尤为重要以上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得到了学校学工处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5)家长会的开展。俗话说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对问题家长,根据这一现象,召开了学生家长会,跟与会家长交流孩子的在校情况、素质拓展的意义、近期的工作安排等为后续的工作埋下了伏笔。

三 、任课老师工作方面:

1、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2、教育教学方面: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行政工作方面:

1、配合学校招办做好招生报名工作,开学初资料收缴,完善工作。

2、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学生的学籍录入工作。

3、配合学校学工处,做好新生接待、体检、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4、做好外请老师的课时统计及课时费到账后的通知工作。

5、做好退学学生的退费相关工作。

五、收费工作方面:

本学期参与多项收费工作,能做到100%完成收费任务。

六、努力目标:

虽然在这一年工作中,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

1、自己要心态方面要做一些调整。由于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而且效果来得很慢,这样就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我想,随着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我的工作心态也会越来越好。要帮助一些非常困难的学生找到出路,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控制学生的流失率。由于学生的素质实在太差,后经教育无效后,劝退多名学生,日后将努力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将流失率控制在最低。

郭秉文教师教育思想初探 篇7

一、教师的任用

与大多数教育家相同,郭秉文认为,一所大学的师资力量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因此,他认为办学的首要任务是聘请优秀教师,并为此不遗余力。

1. 广延国内名师

郭秉文礼贤下士,聘请名师有自己的主见。他以自己“平、和”的人格魅力,为学校积累雄厚的师资力量。每个学科基本上都有多位学术水平出色的专家学者。他们之中,既有思想相对保守的吴宓、胡先骕等,也有比较激进的杨杏佛、杨贤江等。教育界人士都以能够被东大聘用为荣。这些优秀大家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东大的师资力量。

2. 招募留学生

郭秉文非常重视吸纳留学生,以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国外考察之余,他经常设法向各校探听中国留学生的情况,通过听课、观察和面谈等方式深入调查,并亲自走访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诚邀具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归国后在南高师和东大任教。据了解,在东大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中,大部分曾在美国留学。1918年,在郭秉文的大力支持下,由数百中国留美学生组成的中国科学社迁到南高师。这些留美的中国学生不仅凭借较高的学术水平积极参与南高师和东大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更成为美国大学模式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3. 尽揽国外大家

郭秉文不仅延聘国内著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更亲自到国外邀请世界知名大师来校讲学。192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孟禄博士来东大参观讲学,并建议国际教育会每年为东大提供优秀师资演讲和任教,帮助东大从卡内基基金会获取数万美元购置心理学检测仪器。20世纪20年代初,孟禄又大力促成东大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办工科,对东大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此外,美国教育家杜威、德国新活力论创立者杜里舒、英国逻辑实证派大师罗素及印度诗人泰戈尔等知名学者均来过东大讲学。还有,数位美籍教师任教于东大。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东大的国际声誉,更把重要的学术思想带进东大,既调和文理,沟通中西,又开阔师生眼界,活跃学术气氛。

4. 开拓教师国际视野

郭秉文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注重学习与交流,认为教育既要立足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又要放眼国外。首先,郭秉文经常派遣东大的教师出国学习与交流,以开阔眼界。例如1922年,东大派出教育科的王克仁、邰爽秋,化学系的张江树等10人赴美留学深造。后来,这些留美人员大多成为国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其次,郭秉文积极奔走于世界各地,考察各国高等教育情况。1915年春,赴欧美各国;同年6月,赴日本;1917年,到日本和菲律宾;1919年,到英、意、德、法、日和瑞士等国家。每次考察回校,郭秉文都要与师生交流学习情况。

二、师范生的培养

1.“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

郭秉文执掌东大,贯彻实施“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所谓“三育并举”包括三方面:一是坚强的体魄,二是充实的精神,三是道德、学术和才识。“三育并举”旨在促使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成为一个对国家负责的国民。郭秉文坚信:“欲广求知识于世界,务使同学们放宽眼界,开拓心胸,则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在办学措施方面,他提出“严格甄审,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并把心理测验运用到入学考试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对师范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范生不仅要具备普通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要重视教材教法的精研和器识抱负的秉持。另外,他格外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制力。同时,他主张男女平等。当时,他主持的东大与北京大学同时招收女生,为女子获得受教育权作出重大贡献。还有,他提倡学术自由,发扬科学精神,鼓励实验研究。

2.“平正通达”的培养目标

在郭秉文看来,一所学科单一的师范院校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而一所学科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因此,郭秉文认为要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必须将高等师范学校并入综合大学,将师范教育放在综合大学教育的大背景下,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因此,他效仿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兼办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提出“寓师范于大学”的观点。1921年,他在南高师的基础上创立东大,并保留南高师的师范专业,使“通才”与“专才”的培养有效结合,成为当时全国众多国立大学中唯一一所设立师范专业与教育科的综合性大学。

郭秉文既立足师范教育,又不局限于师范教育。他提出一所学校既要设置偏重基础理论学习的“正科”,又要设置农、工、商和教育等偏重应用的“专修科”。大学既通过“正科”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又通过“专修科”使学生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例如他主持的东大,既有“注重通才教育”的国文、理化部的本科,又陆续增设“注重专才教育”的体育、英文、教育、农、工、商等专修科。此外,东大实行必修、分组选修等选课制度,以保证每个学生既接受广泛领域的教育,又接受特定学术领域的训练,既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又保证学生成才的需要。

东大的文理学科之齐全,开当时风气之先,在全国居于首位,并突破了一般师范院校偏重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模式,形成了科学与人文平衡的学科格局。

在郭秉文看来,高等师范学校的职责是培养合格的中等以上学校师资,中等以上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学科文化知识。为此,他主持的南高师突破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既为普通中学培养师资,又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

3. 鲜活创新的教师培训方式

在教师培养方式上,郭秉文提出各学校师生互相交换、互相考察和出版物互相参阅等方法,以加强各组织和学校的教育联合,建立国际大学联盟,并开设有关外国文化与国际问题的课程等。

在教学和管理方面,郭秉文主张校内各科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授单一课程。例如留学归来的教师,无论是从事文科教学,还是从事理科教学,都应担任相关的外文课程的教学。

点燃思想火花,不做“跛的”教师 篇8

普通教师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吗?

2009年1月,笔者所在学校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孙明达老师教育思想研讨会”,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全部参加,孙明达老师所在教研组的代表和学校的部分青年教师代表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孙明达老师是一名有着35年教龄的普通数学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历。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着眼未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摘记”“教师要对本学科的相关专业和教材的上下衔接加以关注”这三个方面,对自己从教35年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孙明达老师所在的教研组长、与他共事20多年的同事及他的学生,从不同方面谈了孙明达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最后,由学校的朱校长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孙老师有爱心、有老黄牛精神,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坚持终身学习,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是把“脚踏实地”埋头工作和“仰望星空”追求教育理想有机结合起来的优秀教师,值得学校的每一名教师学习。因此,学校隆重地为孙老师召开了这次教育思想研讨会。

学校还把当天研讨会的视频作为校本研修的材料,在全体教师大会上放给教师们观看。本次教育思想研讨会,既体现了对老教师的尊重,又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活动,让很多教师都很受启发,研讨会很有创意。

当地某报教育版记者曾多次采访笔者所在的学校,该记者也希望笔者有好的新闻线索要多跟她联系。当笔者与这名记者取得联系后,向她讲述了本次教育思想研讨会的事后,没想到她首先问的竟是“这位教师是特级教师吗?这位教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言外之意,就是普通教师不配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此外,笔者也听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意思无非就是普通教师谈不上有教育思想。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或许,平时我们听到更多的是魏书生教育思想、李镇西教育思想,或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那么,普通教师是否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呢?

在众多的质疑面前,笔者感到困惑,而笔者所在的学校今后将会为更多的老教师召开教育思想研讨会。于是,笔者将这个现实问题当作一个小课题,来探究一下普通教师能否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每个有追求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带着困惑,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1.掀起你的盖头来——教育思想究竟是什么

在《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中,笔者找到了教育思想的定义。所谓教育思想,就是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教育思维方式。作为教师,自己有没有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呢?再具体一些,教师有自己的观念吗?教师有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吗?按照这样的说法,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与专家的“对话”中,笔者对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认为,在教育变革日益活跃的背景下,一名优秀教师尤其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而不应成为落后思想和观念的囚徒。千万不要小视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在《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中指出,优秀教师的全部社会尊严和社会价值在于拥有思想。

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博士在《叩问课堂》一书中指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与行动,必须接受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引领与指导。教师的教学思想来自于对自己个人经历的体验和感悟,更来自于对他人教训的吸取和经验的吸收。

从专家的阐述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育思想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思想的缺位是非常不利于教师成长的。

2.其实你就在我身边——教育思想并不神秘

在这里,笔者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那么,校长的教育思想从哪里来?如果说是因为当了校长,参加了几次培训就有了教育思想的话,那么说明教育思想的产生也是很简单的。当然,校长通常都是来自优秀的教师群体之中,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优秀的教师都要成为校长,但至少应该追求教育思想。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认为,特级教师,特在哪里?特就特在他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不仅特级教师如此,所有有抱负有志气的老师(包括青年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至少要有这样的自觉追求。

可见,教育思想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拥有,而且应该努力追求。

3.教育思想为何“远在天边”——对教育思想缺席的追问

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有着极强的引领作用。在现实中,很多教师是不敢说自己有教育思想的,这跟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或许也可称为“集体无意识”,教育思想的缺席,应引发我们的思考。

笔者在维普期刊网中,输入“教育思想”,查到6054篇文章,但基本都是名人或流派的教育思想。在这些文章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流派,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等;二是名人的教育思想,如魏书生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等;三是某类教育思想,如温家宝职业教育思想、江泽民青年教育思想、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等。在发表的与教育思想有关的文章中,普通教师的确与教育思想无缘。

在现实中,教师远离教育思想,或许跟“先天不足”有一定的关系。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不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各种各样的培训中,中小学教师对可操作性的技术比较欢迎,但对于真正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学习却并不感兴趣。其实,离开了教育理论的指导,单纯学习技术是学不到真本事的。如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学习,仅仅的表面学习是学不到东西的,在魏书生一举一动的背后,是有教育思想在支撑着的。同样,在轰轰烈烈的“学杜郎口”等学习中,光从表面也是学不到东西的。

当然,理论的不足与教师缺乏阅读有关,教师在教育著作、教育期刊的阅读量上都不足。另外,也有很多教师缺乏反思,不善于提炼,使得许多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难以提炼出自己的教育思想。

时代呼唤有教育思想的教师

2009年2月,教育部召开了减负专题座谈会。有专家指出,如果教师思想端正、教学功底深厚、教学能力强,必然会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科学地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布置作业,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就减轻了。如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学能力有问题,学生就会深受其害。在这里,笔者想到魏书生老师讲过的一句话,那就是教师要先自强,然后方可育人和教书。

可见,拥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是一名教师向优秀迈进的必然选择。那么,教师的教育思想从哪里来,随着探究的深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笔者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脑海里固有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对教师而言,正确的教育思想无疑也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的,但仅仅有教育教学实践是不够的,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但很少有人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很好的认识。

1.形成不断学习的习惯

教师需要不断的阅读,高万祥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把“读书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其实,无论是魏书生,还是李镇西,他们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阅读教育理论,读哲学,读人物传记,在不断的阅读中拓宽自己的视野。

当然,教师还要善于学会团队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目前,“教师就是专家”的说法也得到了广泛地认同。对教师而言,身边的同事就是自己学习的最便捷的资源。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中,把“团队学习”作为其中的一项修炼,认为通过团队学习可以激发群体智慧。对教师来说,在教研组活动以及各类校本研修活动中开展自由交流和讨论,是可以起到共享教育智慧的作用的。

2.追求理论指导的实践

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但如果离开了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自己的深入思考,教育教学实践可能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虽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盲目的实践也是不可取的。教育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会是蛮干。当然,教育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以“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很可能就要碰壁。教师可以将这个故事所体现的理念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很好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此外,我们仅凭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广泛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3.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

“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作为口号,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当前的教育科研中也存在着“功利化”“形式化”等问题,使得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在研究中获得成长。高万祥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追求和能力。教师的研究工作,需要把学习、工作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与学习为友,与反思为伴,与写作同行。这样的研究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提炼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李镇西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高万祥把“读书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积极写作”作为他自己的四项必修课。他们的教育思想是从学习中来的,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研究中来的。

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提出“跛的教育”的说法,认为“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或许,缺少教育思想的教师,也可称为“跛的”教师,“跛的”教师同样也是不能行远的。因此,愿更多的教师走上追求教育思想之路,让思想的火花照亮自己的“前程”,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做好引领工作,让教师在追求自己的教育思想中快速成长。

上一篇:广州市九年级期末英语下一篇:宜兴你好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