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精选7篇)

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 篇1

去美国留学是留学生们的首选,全球排名前100的世界名校有近一半位于美国,发达的经济水平,先进的教学质量,都是吸引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条件。 美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质量,发达的经济水平,将近一半的全球top100名校都坐落于美国,因此学生出国留学通常都会首选美国。对于高中留学生来说,申请美国留学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1、拥有更多优于其他国家的语言环境

美式英语的优势毋庸质疑,美国的教育市场刚刚对18岁以下的国际学生开放,因此拥有比其他国家更优越的语言环境。

2、更高比例升入美国常青藤名校

入读哈佛本科的中国学生中,80%来自在美国本土就读高中的孩子。学生选择在美国读高中,不仅参加SAT考试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直接参加AP、IB等众多进入名校必须先修读的预修课程。孩子在美国高中获得的学习经历和课外活动以及社区活动的经历也更加受到美国教育体系的认同,这是在中国的`学生无法获得的。

3、安全、稳定、有效的学习生活环境

美国寄宿制学校,管理非常严格,同时通过在学校内的集体生活,创造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美国当地的学生,可以更快适应当地的学习环境,学会在国际环境下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多元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活及思维习惯。

4、孩子素质得到全面教育

美国当地的高中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视,学校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例如:声乐、器乐等音乐类课程及体育运动类的课程,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潜力得到全面的发挥。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留学学生来源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美国更加重视与中国的教育交流,但是中国学生在申请美国名校时,并不是具备绝对优势的。因此申请美国名校的准备工作不可小视,8月7日武汉澳际留学特别举办了一次美国名校峰会,邀请到了有美国留学教母之称的Jo Ann为大家讲解申请过程中的文书写作。

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 篇2

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自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以来, 5年多时间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先后针对我国的服务外包工作发布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税收、教育等措施, 提供各种优惠扶持政策, 大力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该说, 5年时间内我国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的各项可喜成绩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各地方政府特别是示范城市的地方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其部委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促进服务外包示范区发展办法, 制定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制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服务外包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成为吸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一大突出优势。

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配套是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服务外包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基础设施与其他服务外包承接国相比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交通基础设施在服务外包进程中, 对于发包方与接包方之间人员流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高速铁路与民航的运输能力提升对服务外包的发展促进作用明显。我国近年来无论是在铁路、公路还是航空运输等方面投入力度都很大, 发展也很快, 见表1。

电力资源是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我国的电力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2004年我国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就位居世界第一。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装机连续5年超9000万千瓦, 到2010年末累计新增装机48610万千瓦。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非火电发电装机发展迅速, 累计新增装机12030万千瓦, 是2010年底同类型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47.07%, 火电新增装机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81.00%下降到2010年的64.34%。另外, 全国电网输送能力也大大提高, 截至2010年底, 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 分别比2005年底增加18.90万千米、11.31亿千伏安, 实现了变配电能力的翻倍增长。 (1)

电话、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是服务外包的技术载体和实现手段, 其建设水平成为衡量一国服务外包商业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我国的电信网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 见表2。

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拥有大量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不过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据此, 就有人指出我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已经消失。其实, 判断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否已经消失, 仅仅从我国本身纵向角度进行比较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范围内从横向角度与其他国家比较之后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首先,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的1:8.27升值到2010底的1:6.78, 升值幅度高达18.02%, 见表3。但是我国并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受本币升值影响的国家, 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在最近几年也同样受到本币升值的影响, 其中巴西本币升值幅度最大, 从2005~2010的五年间累计升值高达35.16%, 其次是泰国在此期间升值22.81%, 另外,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分别升值19.86%和14.67%。相对而言, 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和越南这几个国家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本币对美元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 有助于这些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尤其是越南盾对美元高达16.50%的贬值幅度, 极大提高了该国出口竞争力, 见表4。

其次, 从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来看, 我国早就不是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便宜的国家了。从20世纪80~90年代外资大量涌入我国, 使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的增长, 到90年代后期, 我国的工资水平增长步伐加快,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制造业员工平均工资从1998年的7064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4192元, 每年上涨幅度超过10%。但是此时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工资水平增长较快。比如在2000~2008年的8年时间内, 印度制造业平均工资年涨幅高达18.2%, 越南为8.2%, 菲律宾为9.6%, 泰国6.0%, 印度尼西亚3.5%, 见表5。

因此, 总的说来,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削弱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之后可以看出我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具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大规模制造业优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工业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要大力发展重工业, 使我国尽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国, 即使是在我国遭受自然灾害与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背景下, 我国也没有丝毫放松对工业现代化的追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方针, 充分发挥我国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优势, 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吸引外资, 大量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外包, 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嵌入到全球生产体系。经过30多年的努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 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现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制造业大国一方面体现在我国的装备制造工业、原材料能源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多个产业部门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配套链条;另一方面体现在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 多种制造品产量位居世界前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197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只有1607亿元;到2008年底, 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 增长20多倍。另外, 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常量中有210种位居世界第一, 比如,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 占全球产量的将近40%;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934.55万辆, 汽车销量世界第一。

我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升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党的“十六大”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两化融合”, 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二五”期间正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是全面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正是我国把握这一机遇,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因为, 随着服务全球化的推进, “制造即服务”的理念将不断深化,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未来世界产业格局演变的主流趋势。另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软件企业已经开始从工具推广向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转变。软件企业围绕制造业企业的需求, 开发行业性、专业性软件、工具、系统和解决方案, 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商打造“软件产品-系统集成-信息化服务”纵向集成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支撑联盟, 生产性服务外包成为制造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 2008 (02) .

[2]陈畴镛, 等.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J].浙江经济, 2007 (18) .

[3]金萍.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 2009 (02) .

[4]李子惠, 李志强.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4, (11) .

中药治疗感冒的四大优势 篇3

解表发汗不伤身

中医认为,感冒、流感都是由外邪所引起的。外邪侵袭人体,首先影响到人体的上呼吸道,导致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出现。治疗感冒、流感的西药对抗这些症状依靠的是其中含有的抗过敏成分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这些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含有的解表祛邪成分都是天然药物,消除鼻塞、流涕、打喷嚏,解表发汗退烧的同时都不伤身体,服用也不会嗜睡,轻轻松松就能祛除感冒、流感症状。

优势二:

多种病毒一网打尽

病毒是引发感冒、流感的元凶,治疗必须能够抗病毒。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等多家国内权威机构实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对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H5N1、H9N2等多种病毒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杀灭作用,所以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感冒、流感效果突出。

优势三:

退烧之后不反弹

中医认为,感冒、流感都是在体内蕴火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引发的,所以流感患者内火症状非常突出,表现为高热、嗓子疼、周身酸痛等。

服用西药治疗感冒、流感的患者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吃药后虽然可以很快地出汗退烧,但第二天体温又升高了,这是因为多数西药的退热成分都是对乙酰氨基酚,它是通过抑制人体体温中枢发挥退烧作用的,不能肃清体内存在的毒火,所以也不能从根本上退烧降热。

连花清瘟胶囊清泻人体内火的疗效非常明显,药中的石膏、贯众、银花、连翘等,都可以内清火热,大黄更是清火的重剂,可以使体内蕴积的火毒从大便排出。发烧的内在基础消失了,体温自然会下降,并且不会反弹,嗓子疼、周身酸痛等内火症状也就痊愈了。

优势四:

增强免疫防复发

连花清瘟胶囊的处方中含有生长在西藏高原耐寒、耐缺氧的植物红景天,红景天具有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强身健体的作用,它可以增强感冒、流感患者的体质,提高抗病康复能力,具体体现在病程缩短,康复较快,并且对经常反复感冒的患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澳洲留学四大优势 篇4

近期,随着澳元的不断升值以及移民政策的调整,我不断的听学生或者家长说澳洲现在费用好高或者移民难办,但是想去的学生丝毫没有因为这些受到影响,因为在表象下面澳洲还有一些本质的优势。。

首先,安全!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不断动荡的今天,“安全”成为众多家长和学生出国考虑的首要因素。之前一直觉得山东或者济南还算安全,不过前两天也发生了**,当然**的发生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和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制度有很大关系,像澳大利亚这样一个高福利国家,人们在政府的保护下都过着休闲的生活,枪支也是被禁止使用的,所以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安全国家之一。当然对于我们要出国的学生来说,人身安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澳大利亚作为国际教育的始作俑者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海外学生保护法的国家,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 ESOS 2000海外学生保护法案,给我们过去的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另外启德教育集团作为全国最专业的留学机构,我们在sydney 和adelaide 已经有两个分公司,未来半年到一年还会在melbourne 和brisbane开设两个分公司,所以除了对政府和学校有法可依之外,境外的公司也是我们学生的一个安全保障。

其次,实用!实用的课程和发展前景。澳大利亚最早可以接受我们中国的初中毕业生过去读高中,然后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可以读,总体来说澳大利亚是个务实的国家,大部分课程除了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外都是实用性课程,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内的教育在这方面相差甚远,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现在千军万马去考研或者公务员来逃避就业,但是事实上及时国内研究生毕业或者考上公务员,我们仍然要面对就业压力或者更大挑战。大家会发现澳大利亚读书毕业的孩子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从容很多,因为早在学校里面就已经接触了相应的工作内容,更能够适应并且胜任这个工作;另外,虽然澳洲不断调整移民政策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强大,但是移民的大门永远都不会关闭,因为08年经济危机后,澳大利亚作为发达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60%来自于移民的力量,尤其是近几年中澳经济往来的不断密切,以后澳洲留学的毕业生会有更多机会留在那边或者回国发展。

灵活而合理: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升学途径,既有“免雅思型”的高中课程,也有“实用型”的TAFE 即职业教育课程,既有“精英型”的预科课程+名校本科,又有“快捷型”的一年文凭+本科二年级,另外还有凭高考成绩直入本科,以及硕士博士都可以读;签证政策也十分灵活,目前好像只有澳洲是提前把所有课程的签证都会给到学生,比如说,学生课程是先读语言,再读预科,然后再读本科,大部分国家是只给第一个阶段的签证,而澳洲是把签证一直给到最后一个课程结束,这样实际上就为我们的学生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后面不用再花时间去续签了;再来就是打工政策,澳洲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运行学生校外打工的国家,一周合法打工20小时,而其他很多英语国家是只允许校内打工的,我们说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部分费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在打工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接触社会,接触当地的文化,对于以后再国外工作移民甚至回国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最重要的还有毕业后的选择,大家都知道澳洲是鼓励移民的国家,虽然移民政策越来越近,但是澳洲还是欢迎优秀的毕业生和人才留在本国,所以如果你的语言和专业能力足够突出,还是会有很多的机会留在当地,而且现在澳洲经济形势比较好,相对其他发达国家失业率低很多,所以就会有多余的工作机会给我们这些留学生,积累一些海外工作经验对于回国找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贵”: 虽然我国的GDP和人均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花更少的钱去拿最好的教育和文凭。而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资源型的国家,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仍然能够保持经济增长,所以在经济危机之后,在美英等国家都纷纷来中国借钱时,澳元却一路飙升,已经超过了美元和加币,所以我们需要花更多的钱去澳洲留学了,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貌似我们花了更多的资金,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澳洲经济的增长给我们带来的工作机会,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国家经济下滑,失业率骤增,连本国人民的就业都解决不了,怎么还能去顾及海外留学生呢? 另外随着中澳关系的日益密切,像我们山东的“兖矿集团”就已经在澳洲买了两个矿了,现在不管是澳洲还是中国都需要了解两国文化和经济的人才,所以即使回国,也会有不错的前景。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对徘徊在留学路上的同学们有些帮助。

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 篇5

利兹大学(/LEEDS)的前身是建立于1831年的利兹医学院,以及建立于1874年的约克郡科学院。在1887年以上两个学校与曼彻斯特欧文学院、利物浦大学学院合并为维多利亚联合大学。1904年利兹大学获得皇家许可而成为独立的大学。

英国表示,作为世界知名的大学,利兹大学是目前英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最受英国本土学生欢迎的大学,现有学生29000名左右,其中10%为外国留学生。利兹大学的许多学院都在历年英国大学排名榜中名列前茅。

一流的研究教学成果

学校在历年的全英大学综合排名中皆名列前茅。在英国最具权威的.泰晤士报20的全英大学最新综合排名里更是高居第35位。属于英国顶级大学中的一员。

广泛的课程设置

利兹大学有26个学院,33个科系,提供超过400多项本科及研究生学位课程。大学的研究生院实力雄厚,在校研究生人数高到6,000名。涵盖了文学、社会科学、经济、商务管理、化学、电子通信、信息科技、教育、土木工程、建筑、电子、机械、食品、法律、医学保健、纺织、交通、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等。是提供课程最多的英国大学之一。

一流的教学设施

学校图书馆是全英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之一,藏书种类丰富多样。现有藏书2,600,000册,期刊9,000多份,并配备网上查询系统。先进的电脑室拥有电脑1,600多台,并建立了共有1,200多台终端的大型计算机网络。语言中心配备有最先进的设施,学生可自行使用音像设备以及卫星电视频道、查阅电脑存储资料。校内体育设施包括两个大型室内体育馆和多个大型户外运动场,学生会还组织成立了150多个社交、文化、体育俱乐部以及外国留学协会,全方位多角度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便利的交通

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 篇6

优势简介

在新加坡首屈一指的高素质教育学府-----新加坡莎顿国际学院学习,你能充分体会新加坡高治疗的教育。我们与政府同心协力,不遗余力地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亚洲教育中心。

莎顿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学生,最年轻的年仅12岁。莎顿为学生提供所有新加坡所拥有的教育优势,清晰易懂的课程和就业机会。所有莎顿的课程都是基于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化教育而设计的。

为保证最好的教育质量,知识和信息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所有的讲师和教员都是我们精心挑选,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类行业的丰富经验。我们高质量的智囊团和资深顾问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导航灯,是学生在莎顿学习丰富经验的支撑。

莎顿国际学院的优势:

学院对质量的承诺:SQC CASETRUST

“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和“新加坡素质级体制标志”认证

校园设施:

全空调和先进教学设备的教室;

计算机和科学实验室;

图书馆;

礼堂;

多功能娱乐厅;

足球场,篮球场;

室内羽毛球场及其它运动设施;

小卖部;

学生宿舍;

简介美国留学的四大优势 篇7

我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国有控股银行(以下简称四大行)现行信贷模式是在参照、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基础上建立的。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就分别是在美国银行、高盛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将信用评级作为整个信贷业务的起点。企业都必须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它们能否获得授信、授信额度大小、期限长短、需要何种担保及其抵押担保率都取决于其信用评级。二是贷款往往采取“发放并持有”的方式,没有与企业的具体交易紧密结合,其安全性主要寄托于借款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及其抵押担保上,银行虽然关注借款人现金流,但并不参与和控制其交易活动,是一种被动的管理。三是信用风险管理上偏重单个分支机构对单个客户的管理,没有考虑不同分支机构间的联动。即使对集团客户的授信,对牵头行和经办行联动经营的要求也不多。如建设银行就集团客户授信的管理,赋予牵头行和经办行的责任,也主要是互通集团客户内部的经营管理信息,而对监督其资金运作、贷款偿还方面的联动问题基本没有明确的要求。

目前,理论界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引入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设计开发内部评级模型,提高信用风险计量的科学性(顾晓强,2008;乔方亮,2009);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由单个客户或单笔交易转向各种组合,如行业组合、国家组合,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组合等(郑冲,2008)。四大行自身确定的信贷管理改进方向,重点也主要是引进行业、区域、宏观经济基本面等风险因素,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开发面向各类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型,推行大型企业集中经营、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风险管理条线化,进一步强化信贷经营、审批、风险管理的相互制衡。

可见,当前理论界和银行界都是在按照《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思路,按照美国等发达国家银行的通行做法设计、改进我国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是在对上述三个特点不断深化、完善。笔者认为,对国际潮流我们不能盲从,正如美国,《巴塞尔协议》的大部分条款,都是其为了抗议日本银行将隐藏准备金计入资本而最初提出,而它自己基本都未予实施(Steil.B,Litan.R.E,2006)。四大行不应扬短避长,而应立足我国市场环境,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劣势,从实际出发,构建更为有效的信贷模式。

二、四大行目前信贷模式的弱点分析

实体经济的状况和四大行自身因素制约着信用评级的有效推进。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占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它们大多数财务制度不尽规范,历史经营、财务数据积累不全,无法全面提供四大行需要的评级数据,达不到其信贷支持的基本要求;内部评级法要求银行收集、保存客户至少5年的经营管理、财务数据和违约纪录,其中3年的数据作为建模基础,2年的作为观察期;而如果采用高级法,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要求,至少应该涵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数据的来源至少不应少于7年。但是,四大行自身开展内部评级的时间不长,信息系统和IT系统不完善,历史数据积累不足,信用评级往往存在偏差。

当前的金融危机证明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信贷经营模式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并不是最有效的。这次的金融危机使美国大量银行倒闭,而美国正是全球银行业以企业信用评级为基础发放贷款的先行者。其信用评级从1890年约翰·穆迪创办穆迪评价公司以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企业、银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外部环境、评级体系应该说都已经比较成熟,但许多以信用等级为核心参考指标发放贷款的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却没有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问题的核心在于,信用评级评价的是借款人过去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借款人贷款所从事的生产、经营却是未来的行为,信用评级显然无法准确描述借款人贷款后经营风险的动态演化情况,以此为参考并不能有效防范风险。

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信贷经营模式遏制了四大行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和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四大行对借款人信用等级的把握比较严格。信用等级主要凭借借款人的规模、竞争力、管理水平、经营实力和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来确定,等级越高,相应要求越高。如A级以上等级一般都要求是名列各行业前列的企业,但当今市场上具有很高成长性和很强竞争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企业成长性、竞争力一般,但它们有稳定的上下游客户,能够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四大行采取这种模式经营,必然使得贷款只能投向资金并不稀缺、在贷款定价上居于强势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可选择对象不多,贷款收益率不高,大量的信贷资金只能用来购买低收益债券,甚至高风险的国外债券;而那些中央一直要求其大力支持、对利率不敏感的中小企业,却因历史经营和财务数据不够齐全无法评级或等级较低而无法获取贷款。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四大行所购国外债券不断爆出巨额损失而大量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突出矛盾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四大行信贷模式的设计应有新的视角

应当看到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场经济是以交易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形态中,任何企业都需要借助市场交易,甚至跨省、跨国的交易来销售产品、服务,回笼货款,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和银行贷款的偿还。交易的成败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以前经营、财务状况良好的大企业、大集团将来可能因交易对手难以及时归还货款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却会凭借稳固的上下游客户而稳定地生存和发展。以交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银行不必过多关注企业的历史经营和财务状况,而只要控制了借款企业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货款流转,照样能够确保贷款安全。在这方面,四大行具有发达国家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受相关法规的影响,银行业的集中度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明显具有独立法人银行多、各家银行分支机构少的特点。美国1927年出台的《麦克法登法案》、1970年出台的《道格拉斯修正案》,都禁止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而在各州内部,一些州基本不允许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有些州虽然允许银行有多个网点,但要求分支机构单独注册。直至1980年末,美国商业银行总数达到1.3万多家,平均每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只有3.55个,经营仅局限于一地。这就使得美国的商业银行只能采取单个银行对单个客户的信贷管理。采用这一模式经营,它们也只能依赖信用评级,重点关注企业自身经营实力和偿债能力,被动地防范借款人的信用风险。1994年,美国出台《瑞格尔—尼尔州际银行和分行效率法》,废除了前两法中的相关规定,开始允许商业银行跨州经营。随着该法的实施,美国商业银行开始大规模跨州兼并重组、布设网点,整个银行业呈现出总数减少、分支机构增加的趋势。2004年底,美国商业银行总量减少到7 630家,平均每个银行拥有分支机构10.17个。一些银行拥有了较多的分支机构,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2007年底的分支机构分别达到6 149家、1 055家。随着分支机构的扩张,美国的商业银行不断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正在从单纯的信用控制转向通过控制企业之间的交易来控制信贷风险,但各银行的分支机构毕竟有限,仍制约着其这一经营思路的实施。

然而,四大行国内机构网点又非常之多,2008年末农业银行达2.45万个,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也分别达16252个、13 374个、9 980个,远远超过美国的大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使其拥有了众多的客户。如工商银行,2008年末对公结算账户达376万户,个人客户达1.9亿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仔细排查分析,许多借款企业的交易可能都发生在四大行同一分支机构或不同分支机构的客户之间。四大行即使无法获取企业的历史经营、财务数据,确定信贷企业的信用等级,但只要能够通过各个分支机构的联动,有效掌控借款人交易的资金流转,同样能够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信贷业务。按照这一思路经营,那些虽然成长性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但拥有稳定且在本行系统结算的上下游客户的企业,四大行也完全可以给予信贷支持。然而,四大行目前并没有真正意识,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而是扬短避长,过度偏好以信用评级为基础来开展信贷经营,即使借鉴引进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也还是按照单一机构对整个供应链的思路在经营,制约了该类业务的发展。

四、基于四大行优势的信贷模式建构

四大银行应结合实际,在着力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借鉴国际先进银行信贷经营模式,构建风险防范有效、市场拓展有力的信贷模式。

(一)重构信贷客户评价体系

四大行在信贷客户的选择上要由单纯的信用评级选择向信用评级选择和交易评价选择并重转变。通过借助信用评级,重点识别和挖掘那些成长性很高、竞争力很强的优质企业,将它们培育成为支撑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客户。而对其他企业,则不必过多关注其历史财务数据,重点进行交易评价,包括借款企业生产经营的可行性、与交易对手交易的真实性、货款回笼的可靠性及本行的可控制性,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是否进行信贷投入,进而培养一批支撑四大行稳步发展的客户。

(二)建立基于大银行优势的信贷经营模式

四大行必须立足自己机构网点多、客户多的优势,着力构建各级机构与本地甚至跨地市、跨省区、跨国境系统内分支机构的信贷经营联动机制,从单个机构对单个信贷客户的管理,转向多个机构对该信贷客户上下游客户的协同管理。通过各个机构的协同,甚至签订借款行、借款人、借款人上下游企业、借款人上下游企业的本系统开户行四方契约,密切参与或跟踪借款企业的产品、服务交易,共同掌控其货款流转,保障贷款安全。对上下游客户没有在本系统开户的借款人,可以抓住其需要获取贷款的心理,促使其动员他们在当地系统内分支行开户。四大行在支持优质客户的同时,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信贷支持对象扩大到那些虽经营和财务状况一般、但上下游企业均在本行结算、货款可控、能够提供价值回报的企业,大大增加自己的信贷客户数量,切实履行国有控股银行的社会责任,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可以拓展大量非信贷客户,壮大其客户基础,赢得竞争优势。

(三)加强基于企业交易的信贷产品创新

四大行应改变按企业成长前景发放、管理贷款的传统做法,加强基于企业交易的产品创新,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交易期限、频次、风险特点设计不同的信贷产品。特别是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经验,不断完善供应链融资产品,拓展供应链融资链条,建立双“1+N”交融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一个“1+N”为四大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加其他多个分支机构,另一个“1+N”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多个上下游客户),围绕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向其在本行系统机构网点开户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延伸投放贷款,既可以使原本处在供应链上因缺少信用或担保的企业获得无抵押贷款,也能够使银行的融资风险因核心企业的存在、因其整个供应链上的资金在本行系统结算而相对可控,还可以与客户建立更强、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扩大业务范围,提升业务深度,拓展价值链条。

(四)建立有利于形成各分支机构合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大行的各级管辖行应拿出专门费用,对在挖掘基于市场交易的客户群,并在客户群协同营销和风险防范中充分发挥了作用的分支机构和干部员工给予奖励,反之给予处罚。在其系统内尽快形成良性的协同机制,真正发挥大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在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方面的协同优势。

参考文献

[1]沈沛龙,任若思.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2,(3).

[2]中国银监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译文,2003年5月.

[3]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顾晓强.关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中数据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2).

[5]郑冲.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新金融,2008,(11).

[6]钱皓.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研究[J].制度经济学,2008,(1).

[7]武剑.中国银行业的新巴塞尔之路[J].中国经济周刊,2008,(48).

[8]乔方亮,.次贷危机对中国推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2).

[9]Peter.S.Rose,Sylvia.C.Hudgins.Bank Management&Financial Services(7th Edition)[M].The Mcgraw-HillCompanies,2005.

上一篇:儿童保健工作制度下一篇:双创工作总结材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