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一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一(精选7篇)

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一 篇1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整体工作的总方向盘,若把握不好,则会造成学校体育工作的混乱。所以,我们应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在遵循体育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坚持面向未来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使大学生通过在校的体育教育,掌握健身原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首先,由单纯的传授体育运动技能为中心的旧体育教学体系逐渐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和健身体育的教育方向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和奉献精神。其次,从全面健身、终身受益的观点出发,使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和运动技能,突出具有健身价值并适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最后,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体育课程的结构体系

一、二年级学生

体育课程

基本结构

体育健康理论

运动技能学习

多媒体或网络教学

运动处方教学

选项课教学

课外自我学习

群体活动或竞赛

体育社团活动

体质监控

课外自我锻炼

三年级以上学生,保健生,代表队

体育课程

附属结构

体育选修课

(三年级以上学生)

体育保健康复课

(特殊群体学生)

运动训练课

(学校代表队)

3.教学内容体系创新

构建新时期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就是要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多样化、综合化、基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通过体育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尊重、理解、宽容、合作、责任等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使学生对运动锻炼的效果产生价值认同,并形成稳固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体育要构筑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教育体系,以体现大学体育“以人为本”、生活化、多样化、人文化、知识化和终身化的特征,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现代化、综合化和个性化。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基础厚、知识宽、素质高、能力强,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大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应把学生由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向“培养者”,强调“自我概念”、“自我教育”,教学过程中愈益注重“自我”的重要性。

体育课内容要综合多样化,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要增加大量余暇运动,尤其是终身体育的内容要大大增加,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还要掌握健身运动方法和处方,为维持和增进学生健康服务。教材的选择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来自于学生身心需求的多样性,也来自于学生身体练习的多样性。大学体育要从学校体育目标出发,通过竞技项目的“教材化”发展学生的身体,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竞技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教材,很多情况下不能把竞技运动直接拿到课堂中,需要对它进行加工改造。竞技运动项目在大学体育课中通过“教材化”,以“健身型”、“娱乐型”、“职业型”为主要模式将会有长足进展,以此大趋势为背景,新时期大学竞技运动将以更新的风貌展现在大学校园之中,有不少大学生喜爱的竞技运动项目在大学体育中仍占重要地位,随之是健身运动的新体系,健身运动项目的开发必将导致一个新的内容体系的诞生。

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看,大致都有“求学期”和“创造期”两个阶段。而大学教育正是人才从学习期向创造活动期转变的过渡期或转折时期。过去,大学体育课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注重运动型教育,忽略了体育方法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增进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教给他们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技能外,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4.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大部分教学是动态操作,而非静态的学习,学生的喜、怒、哀、乐极易显现。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于一成不变地灌输运动知识,教授运动技能,总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被动表演,缺乏变通能力,不能因时、因地制宜地改变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双向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无任何快乐可言。

为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结合,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改变集中和整齐划一的形式,实行符合大学生身心与个性发展要求的灵活多变的“小集团”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思考式学习法、交互式学习法和提问式学习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在教学方法上,变被动的操练式教学为主动的思维型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由枯燥型向快乐型转变,由此营造出一种愉悦、宽松、奋进的学习氛围。

5.体育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多年来,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能为核心,忽视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式多是体能测试和技能过关,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评价手段单一;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体育课程的评价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

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体育课程评价呈现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5.1 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大学体育课程评价应改变以往一般都采用标准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现状,评价方法向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仅采用客观评价是难以对此进行全面评价的。对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可以采用一些客观指标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运动习惯、个性品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多地需要主观评价。

比如,我们采用了 (1)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虽然它可操作性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检查、甄别和选拔,但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是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不考虑学生间的差异和学生的进步。相对评价是通过将每一段学习结束时终结性评价结果与学生个人学习起点成绩对比判断学生的,其优点是有助于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后所取得的进步,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的是个体的相对评价标准,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个体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进步,这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5.2 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传统体育课程特别注重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评价,往往把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品质、合作关系和发展潜能等方面的评价,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学生在体能、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单一的以体能和技能来评价学生,对于一些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取得优秀成绩。由于天生的差异,久而久之有些运动素质差的学生就会对体育失去信心,他们很容易放弃体育活动。体育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也要求学生养成参与体育的好习惯,达到健康的目的等,如果只以知识与技能作为评价指标,很难激励学生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指标多元化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所长,进行公平竞争,也可以促进多元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5.3 实现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去大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多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还可以是学生之间。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自觉地认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还可以发展学生认识自己和评判自己的能力,容易使学生主动改进、获得发展。加强学生之间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相互地、主动地接纳对方意见的精神。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将有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进行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要在健康第一为指导的思想引领下,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上求新求变,不断完善,使青少年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为栋梁之材。

摘要:本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通过对体育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分析探讨, 以探求并实现对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课程,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龚婉敏.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 2001, (3) :80-82

[2]谢静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学刊, 2002, (6) :98-99

[3]谭华等.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体育学刊, 2003, (2) :8-11

[4]须晓东.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117-120

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一 篇2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开发与建设

·【分类号】G717.38

一、引言

以多尔为典范的后现代课程观的批判者们认为,教学应该注重“跑”而不是“跑道”。他们提出,课程目标应从预设走向生成;课程内容应该摒除绝对客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而从封闭走向开放;课程实施应该从灌输走向对话;教师应该从权威走向对话者。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而是通过我们的反思行为得以不断地扩展和生成等。

以后发为主、占据我国高等教育一半规模的高职教育,每年培养数百万学生,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成为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根本目标。就业指导包括就业形势讲解等多方面内容,且所有内容都处于快速变化状态或多元向度状态,这种多变性、多元性、复杂性与后现代课程观的主旨内涵相一致。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进行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符合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践要求。

一、理论基础和原则的建立

(一)课程目标的生成性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目标不仅单纯地先于行动设定而且产生于行动之中,因此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采用一种一般的、宽松的、不确定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适目标,以满足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要求。这种多变的、丰富的、不断生成的课程目标,并不意味着目标的失去,反而体现出后现代课程双脚寸课程目标的更高要求。因此,后现代课程观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应是一种框架式的总体目标,使课程具备在实施中师生可以重新进行目标选择和确定的功能。

(二)课程内容的生长性

在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课程内容必须从过程的角度来界定,内容体现在过程之中,成为过程的一部分。它将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强调知识积累走向强调知识的发现和创造,强调各个知识领域的相互关联,强调根据施教对象的需要及时变化、更新和发展。这种课程内容选择上的自主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可以紧跟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呈现出极大的生长性、开放性和丰富性。

(三)课程实施的转变性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课程实施是一个开发主体与自然、社会、人组成的生态系统,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七进行对话。它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权威的观点和观念控制课程,以方案执行者的身份将预先设定好的步骤一一付诸行动。它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组织中的平衡,取消教师的示范性角色,通过建立对话型师生互动关系来积极实现课程的转变。在注重对话和反思的前提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就必须是师生共同探究有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将课程内容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二、后现代课程观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具体思路

(一)关于课程目标的建构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目标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之间彼此作用、互相影响的三维复合体。作为目标建构者来说,在次序上没有轻重之分,只有逻辑上的先后承接。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资格要求、社会形势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社会找人知和就业认知的平台。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课程中通过一定情境促使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和探究,使其具备认识就业策略与制定就业策略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就业兴趣、就业意识等方面有所明晰和建立,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基础。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目标均为指向性和框架性目标,并不需要过多考虑逻辑关系、完成路线和界线等问题。

(二)关于课程内容的开发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内容开发要统筹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在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开发中,可以确立包括自我认知与发展、职业认知与导向、社会认知与融人等三大板块的课程内容。其中自我认知与发展板块,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兴趣、职业理想、就业意识、就业观念等正确认识与合理发展的内容;职业认知与导向板块,主要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适宜的职业的完整认识,以及对该职业的素质与能力等相关职业资格要求的把握,并促使学生以该要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社会认知与融人板块,主要包括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在三大内容板块的开发设计中,均保持着内容主体的多向性、多元性、开放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多学科系统之间的联系与融汇,实现了课程系统与外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均符合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内容开发与建设的生长性原则;而且三大板块内容之间关联紧密、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对实现后现代课程的三维一体化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三)关于课程实施的路径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实施要求承认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将其从静态与封闭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恢复其动态与开放的特征。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会话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在后现代课程观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实施中,建立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信任的关系,是实现师生通过语言进行双向交流和沟通对话的基础。成功的对话,应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交流,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必须有效地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整合在一起,将课程与学生整合在一起,辅助学生在总的课程目标框架下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师生这种对话过程是探索创新和建构生成的过程,是各种思想碰撞、课程知识交流、主体个性交融和精神世界交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范式被打破,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成,师生在灵感的进发和情感的交融中实现了对课程的分享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递和转移,而是经过学生个体内化的课程内容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人性化、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绮文.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就业指导课程答案 篇3

试卷总分:100分

通过分数:6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客观题(每小题:2分)

1,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职场名言同样适用于实习和兼职工作中,在实习和兼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下列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实习或兼职工作过程中,应该主动出击,寻找学习机会。

B.实习或兼职工作中,应该端正态度,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当作正式工作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C.实习或兼职过程中,应该关注并且重视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如果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绝对不要继续下去。

D.实习或兼职过程中,注意人脉资源的积累,实习或兼职结束之后,最好能拿到相关的推荐或者证明。正确答案:C

2,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那么时间有哪些特性呢,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可回溯

B.不能买卖

C.取之不尽

D.无法暂停 正确答案:C

3,生涯是个人依据他的人生理想,为了自我实现而逐渐展开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历程,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涯。这里指出了生涯的什么特点?

A.综合性

B.终身性

C.发展性

D.独特性 正确答案:D

4,在做生涯抉择时,有些人以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或情绪反应,做出直接的决定。这一类型的人能为自己的抉择负责,但常跌破旁人的眼镜。他们的决定是自发性的,在时间紧迫时非常有用,缺点是容易受主观意见影响。这种生涯抉择类型属于?

A.理智型

B.直觉型

C.依赖型 正确答案:B

5,对职业的描述,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职业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B.职业将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

C.职业具有维持社会运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功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正确答案:C

6,关于职业生涯设计,表述最准确的是:

A.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个体对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B.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职位进行分析、设计。

C.职业生涯设计应该以我为主,首先进行自我认知。

D.职业生涯设计只是一种规划,不一定能够实现。正确答案:A

7,参加招聘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主要手段之一,关于参加大型招聘会的注意事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前要明确自身条件,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

B.参会时最好带上证书原件

C.充分利用招聘会的会刊

D.参会时要充满自信,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条件和愿望 正确答案:B

8,当您决定要应聘一个公司的某个职位时,您应该提前关注和了解的公司的相关信息是();(1)公司的规模、历史、经营状态;(2)声誉(行业内外人对它的印象);(3)创造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范围;(4)管理阶层的风格,是积极的、有冲劲的?还是保守的?;(5)是本地公司还是国际机构?;

A.(1)、(2)、(5)

B.(3)、(4)

C.(1)、(4)、(5)

D.(1)、(2)、(3)、(4)、(5)正确答案:D

9,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主要为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的就业模式。

A.按计划分配

B.统包统分

C.包当干部

D.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正确答案:D

10,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考官设置“资源争夺”所重点考察的方面是:

A.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方面的能力。

B.考查考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服力等。

C.考查考生们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针对性,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新的观点和见解。

D.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或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反应的灵敏性等。正确答案:D

11,当你决定要应聘一个公司的某个职位时,你应该提前关注和了解的公司的相关信息是()(1)公司的规模、历史、经营状态(2)声誉(行业内外人对它的印象)(3)创造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范围(4)管理阶层的风格,是积极的、有冲劲的?还是保守的?(5)是本地公司还是国际机构?

A.(1)、(2)、(5)

B.(3)、(4)

C.(1)、(4)、(5)

D.(1)、(2)、(3)、(4)、(5)正确答案:D

12,要取得面试的成功,面试时的态度和心态也很重要。在面试中我们应该:

A.在面试中,我们要保持自尊和尊重别人,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考官都是有自己的水平的,对他们要保持应有的尊重。

B.面试中面试官与面试者地位是平等的,面试者是求职不是乞职。面试者是在通过竞争,谋求职业而不是向面试官乞求工作,所以面试者一定要摆正心态。

C.面试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招聘人员。关键是做到顺其自然。要让面试官相信你有能力在将来进入公司后与同事和谐相处。

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

13,2004年8月,某著名高校的5名女大学生择业受挫,几人结伴酗酒而醉卧街头,不省人事;2005年12月,某高校刚满21岁的吴某参加了一次人才交流会后,就心灰意冷,整日郁郁寡欢,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沉默寡言,4日后的一天,吃过晚饭后,称总是失眠,到校医院买安眠药,没买到,坠楼自尽。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A.这几名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

B.这几名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不当。

C.这几名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挫折,容易一蹶不振。

D.这几名大学生心理存在缺陷,急需校正。正确答案:C

14,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例如,一个学土建的学生在没毕业时就已经认定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可言,并自认为有一定的艺术细胞,立下了“弃理从文”的职业理想。他毕业后一心要当主持人,结果一事无成。以上现象说明了大学生求职时存在哪种错误表现?

A.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B.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C.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D.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 正确答案:B

15,首次派遣后,学校集中办理就业报到证的周期一般为()

A.一周B.二周C.三周D.一个月 正确答案:B

16,毕业生落实工作办理派遣手续后,需凭()办理户口迁移证。

A.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B.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C.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D.户口迁移证 正确答案:A

17,在职场中,碰见那些言辞激烈、口不择言、喜欢冒犯对方的人,应该避免与之交往或合作。你认为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8,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等,使个人交往带上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这类人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长远来看,他们是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合作的。这种人际沟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

A.自我中心型

B.自我封闭型

C.社会功利型

D.猜疑妒忌型 正确答案:C

19,关于职业道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职业道德的特征: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B.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C.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

20,情商对一个人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和培养我们的情商,因为:

A.良好的情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觉察与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认识到它们对工作的绩效、人际关系等的影响。

B.良好的情商能实现自我管理,能够控制破坏性情感与冲动,一贯表现出诚实与正直,恪尽职守,尽职尽责,适应环境的变化。

C.良好的情商能提高社交技能,能用远景目标激励他人,熟练使用说服技巧,不断给他人提供反馈与指导,聆听他人,传递明确、可信、恰当的信息。

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

21,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关于这个观点,下列说法不当的是:

A.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B.职业道德是一种传统式保守性的思维方式,会束缚员工的思维,使其安稳的工作。

C.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D.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B

22,职场上,向领导请示汇报时我们要做到:

A.一定要充分尊重领导,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支持领导的工作,这也是下属的本份。

B.不能事事请示,遇事没有主见,大小事不作主。该请示汇报的必须请示汇报,但决不要依赖、等待。

C.对工作要积极主动,敢于直言,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唯唯喏喏,四平八稳。

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

2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4,关于沟通的类型,按组织系统分可以分为:

A.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B.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上行沟通

C.书面沟通、口头沟通

D.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正确答案:A

25,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

B.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

C.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

D.以上说法都正确。正确答案:D

26,创业前一定要定位准确。定位分两个层面,一是对自我的定位与认知要准确;二是所做项目要市场定位清晰,做好市场细分与定位。对于这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7,提高自己的挫折忍耐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肯定自己,增强自信;②调节抱负水平;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④创造挫折情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28,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提升自我素质的最好途径。以下哪些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可以参与的?①创业计划书大赛②兼职打工③试办公司④外语技能培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A

29,从创业机会预期可达到的市场占有率目标,可以显示这家新创公司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一般而言,要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最少需要拥有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对于这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30,市场营销学是从()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企业的市场和市场营销活动。

A.顾客

B.企业

C.社会

就业指导课程学习心得 篇4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当年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们身上蒸发。我们所关注的是自己能否找份好工作,自己在找工作过程中的优势是什么。

通过短短八周的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就业对我们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迷茫的事情,因为在就读大学期间我们很少关注就业,大学好像一瞬间就过去了,在大学等待我们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面对就业,如何向企业把自己推销出去。就业指导课给我们这些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我们找到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并下定决心把它做好。在就业指导课学习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就业形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势,分析就来形势,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二、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需要做好求职就业的心理准备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即将踏入社会,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往往容易把自己定位的偏高,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过高的估计和幻想,一但遭遇挫折,又容易产生失落感,从而落入自卑的深渊。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认清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知己”,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准备。我个人认为作为毕业生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具备的条件,弄清自己追求的目标,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从而确立我们的择业目标,进行择业定位。

三、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掌握求职技巧

在就业指导课程我让我知道了求职技巧是找工作非正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编写简历时要根据应聘岗位条件和要求及自身强项等不同状况进行有的放矢,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突出自己在应聘岗位相关经验及技能,同时兼顾简明扼要,让招聘者一眼看到他所需信息。在求职面试之前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性质、地址、业务范围、发展前景等,对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有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性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在仪容仪表方面要做到端庄,同时注意礼仪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

四、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在求职过程中要诚实守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行为,对学生自己、学校及用人单位都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即将面临毕业,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我们渴望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参加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做影响自己的就业的前途。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应翻一翻自己的获奖证书,挤掉其中的水分,对自己的诚信素质进行一番评估。今天的择业竞争不仅仅是专业成绩、外语、计算机技能的竞争,同时也是学生诚信素质的竞争。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让我明知道了,在求职过程中也要讲诚信,特别在面试过程中不要胡乱讲些与自己不相关或自己无法胜任的假话、空话,以免影响自己的面试结果,有失诚信。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议 篇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草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向现代的就业指导转变。这一变化意味着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改革。就业指导课无疑是这一改革中的最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大部分高校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目的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连贯性和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大学一年级,主要是意识和方向上的培养,指导他们如何确立人生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大三主要是专业上的指导,实习和工作经验上的积累;大四则更偏重于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显而易见,经过这种指导的学生在毕业时的竞争力会明显增强。

二、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各高校,对开设的一些就业指导课或讲座,不少毕业生却颇不“领情”。学生们普遍觉得就业指导“不够实用”,“去了用处不大,还不如多参加几次招聘面试。”学生们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指导人员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指导不符合实际。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就业指导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案例少,内容贫乏无味;支招儿的多,解惑的少,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缺少个性化指导等。

三、上好就业指导课的几点体会

就业指导工作起源于西方国家,国外高校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树立择业观,到确定单位以及离开学校后如何得到帮助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辅导内容。辅导形式新颖活泼,有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的讲座、就业咨询(包括招聘程序、对面试的辅导、短时间的面试建议、心理测试等),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培训课程(如市场拓展、语言、商业技能等)。参考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经验,根据本人上这门课程的体会,归纳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连接,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

有调查显示,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了解都没有,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正确的做法是让高校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劳动力市场,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在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引导他们认识社会、感知企业、感受岗位、思考就业问题。学校应当强化教学与就业需求的连接,在课程设计中吸取企业及毕业校友的意见,并明确设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及指标,对于毕业生就业之后的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同时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升教师对于实践的了解。师资力量上应大胆引入兼职教师,包括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与知名学者等,提供学生实践应用及产业发展的知识。

(二)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增加课程吸引力。

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高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创造心理学》、《成功心理学》、《职业指导》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教学模式上,注意吸收先进经验,比如港台在职业辅导方面多采用小群体的工作坊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建议可采取小班化教学,小团体的、参与式的、有深度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利用案例分析、团队游戏、企业参观、生涯人物访谈、个性作业等方式,甚至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运用心理辅导、团队辅导的一些手段和技术,学生主动思考、和同伴分享,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切合实际,很是“解渴”。

(三)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课程的讲授可以由多人完成。

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中位列第一的是校园招聘信息,说明现在大学生就业活动的中心还是在学校,学校提供就业服务的质量对就业能力的影响非常大。但是,部分高校仍然存在着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轻视职业规划与指导等问题。高校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的职责简单、素质要求不高、专业化水平低。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院领导、专业老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四)观摩实践,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导。

就业信息是就业的基础,是通向用人单位的桥梁,应该广泛的收集就业信息,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让学生感觉真实可信,才能起到教学的目的。教学中要选取典型的案例加强理论的论证效果。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若能结合理论教学的需要辅之以必要的实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以分析与综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鉴的信息。要在作好社会调查,广范收集信息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就业指导课。从而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教学的专业范围,该专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了解学生的构成,包括来源地区,学习专业知识情况和掌握基本技能情况心理素质等,这每一个因素都可能造成毕业生择业观的变化。通过对学生的综合了解再依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上起课来相对而言会更有针对性。

(五)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指导学生多种途径求职。

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求职:参加校园招聘会;学校推荐;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社会关系介绍;电话求职;直接登门自荐;中介机构代理;上网求职等。

(六)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充分发挥职业发展测评系统的作用。

大一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及成功教育;大二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拓展,锻炼其综合能力;大三以强化专业学习、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为重点;大四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与创业观教育做,真正实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学校应准备相关的职业发展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职业倾向性测验,让学生通过此系统提供的参考数据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清楚准确地给自己职业定位。避免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和急功近利行为。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你的性格特点,即你适合干什么;你的职业兴趣,即你最喜欢干什么;你的职业价值观,即你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你的才能,即你能干什么。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基本上客观地认识自己,但这只是建立科学的择业观的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协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和组织环境,即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职业环境探索,使学生的职业选择既符合自己的志趣,也适应社会需要。

(七)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指导老师,端正就业心态,解决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毕业前后的择业过程,也是大学生活的转折点,与求学时期相比,人生的特点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从象牙塔中单纯求学的学生转向错综复杂社会中的职业人,这其中要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中比较适合自身的职业角色,要学会辨别各种关系从而建立新的个人和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盲目从众、攀比、自傲、自卑、焦虑不安等心理状况。每个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不一样,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尤其应关注这样几类人:

1.性格内向、甚至有些抑郁、自闭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给与更加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2.对于综合素质、能力都没有特别突出优势的学生,他们往往有自卑心理,尤其当多次求职面试不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逃避就业。教师这时要善于以学生的优势鼓励他,尤其帮助他合理定位。只要有几次成功的经历后,他们逐渐就会建立起信心。从而能够正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顺利就业。

3.对于盲目攀比的学生,虽然他们对社会对就业形势都非常清楚,但由于虚荣心作怪或者是对就业没有真正的体验,只在大脑中有一个感性认识。当他们真正走进职场,通过对职业岗位的要求、职场竞争的亲身体验,自己的期望值就会回复到现实中来。所以指导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要仅停留在口头的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求职面试,从而体会来自不同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对用人的各方面要求,真正对就业建立合理的客观的定位。现实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刍议 篇6

一、高校就业指导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

2014年初 ,我们围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 ,开始对北京的几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旨在了解高校毕业生最真实的就业状况和就业指导需求,尤其关注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开展及实效。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理念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就业导向与学术育人导向冲突,没有必要开设。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有部分领导或老师认为,高校旨在培养学术和技能人才,而不能把人才培养降为迎合市场需求,专业课程建设决不能以就业为第一导向,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开设就业课程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这种观念具有片面性,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普遍目标,就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素质提高并没有根本分歧。良好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而提高就业能力是为发挥专业素养的应用价值找寻平台。

误区2: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理论体系,无法独立成为专门课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普遍有老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独立的学术内核和规范体系,教材内容也大都只是政策解读和信息传达,完全无法撑起专门课程所需要的理论体系。这个误区是看到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现存的主要缺陷,但没有看到就业课程建设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方向。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个艰难的从无到有的过程。今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是要在理论研究方面多下工夫,深入挖掘可之借鉴的理论成果,尽快形成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建设。

误区3:高校授课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无法完成创业教育任务。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高校教课任务的老师很少能够有足够丰富的创业经历和经验,由他们来给学生开展创业指导无疑是难以奏效。但正如并不是只有成功的商人才能担任经济学教师,也并不是只有成功的政治家才能担任政治学教师。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和价值能够被客观认识、科学研究。因此,只要开展对创业的专门研究,形成科学的理论成果,高校教师是能够很好地完成创业指导教育任务的。

误区4:高校就业工作重在行政,没必要专门建设师资队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归属高校内专设的行政部门,授课一并由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完成,这是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的现状。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选择多元化和个性化,只是由行政方面的老师讲解就业流程、户口档案等等这些固定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因此,根据学生专业、就业形式等不同状况,建立一支熟悉学科专业、了解就业市场、懂政策会管理的师资队伍非常必要。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在设置上具有公共课的特点,与“两课”教育和形势教育课程有相似性,但也有独特性。在课程建设中除坚持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普遍性原则之外,还要坚持课程的特殊性原则,即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市场导向、专业导向、能力导向三项基本原则。

( 一) 市场导向原则

高校学生走向社会前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就业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求职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都将长期存在。如何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让毕业生的求职取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的主要方法。因此,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时,一定要牢牢把握就业市场的形势变化规律和趋势,针对性地安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 二) 专业导向原则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以及招生专业规模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生就业的选择大多是与所学专业相关,这既是高等教育专业和学科设置的目的。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要能够紧密结合专业导向,指导学生加速专业知识的应用转化,在指导学生求职就业时,分门别类地对学生开展教育,既能够让学生在择业时有的放矢,也能更好地在专业领域尽快适应,找到方向。

( 三) 能力导向原则

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因此在就业指导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上,要始终牢记提升学生能力的总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正式的课堂讲授外,还必须与开展个别指导、典型剖析( 示范) 、心理咨询等活动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形式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建设的建议

( 一) 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理论研讨

在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探讨中有两个偏向:一是职业发展理论代替就业理论;二是政策叙述代替就业理论。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就业指导课充斥着枯燥和应付的教学内容设计,无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受损,反而导致学生对就业的退缩、排斥,造成适得其反的开课效果。高等院校并非一般的技术岗位培训,担负着理论研究的深度挖掘和前瞻引导职责。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具有顶层设计式的理论化成果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就业指导的价值,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涵,实现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追求。

( 二) 及时吸纳相近学科研究成果

就业指导课程与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职业发展心理学、人生哲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体系中,对相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吸纳不足,导致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方面显得肤浅、单薄,缺乏深度和吸引力。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吸纳相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才能增加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附加值,形成就业指导课程的独特价值和吸引力。

( 三) 规范就业实践教学设置论证

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有着特殊需求。首先,目前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不管是创业案例的选择还是在求职案例的选择上,往往只注重典型案例、成功案例,反而对普遍性的案例关注不多,这往往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其次,实操教学的设置内容单一,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这些常规的实操教学,既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也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合理性设置的研究和论证,形成实践教学的成熟意见,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设置。

( 四) 加强创业教育指导研究

创业作为就业的最好形式,在指导学生就业选择时,就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离不开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校不仅要实际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具体指导,更要利用有利的形势,开展对创业行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以更加高效、更加科学地帮助学生创业。

四、就业指导课程的全程建设

( 一) 师资队伍建设优质化

1999年以来,我国逐渐推行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但目前各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比例还很低,高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从数量和质量上远未达到相关要求。由于目前就业课程的教师主体多为学生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已经非常忙碌和琐碎,对就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更难能谈得上开展专门的科学研究,钻研教学理论问题。因此打造一支优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对每个高校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 二) 完善质量监控全程化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内容、进度和要求。为此,在就业课程的管理方面一是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运行机制,实施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定期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二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 三) 教学效果反馈体系化

如何评价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当然不能用学生是否成功求职就业为标杆,更不能用就业率来衡量。在很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高校,普遍反映无法准确衡量教学效果,缺乏学生反馈,更无法直接通过用人单位的评价来测算就业指导课程的真实价值。因此,如何在合理的前提下,做好教学效果评价与监督,是保证就业指导课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学效果评价要始终贯彻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建设,形成严格有序的前期导入和后期反馈的完整体系。

五、余论

就业指导课程应时而生,既是新生事物,也将会长久的存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不论从大学生现有的就业观还是影响就业的外在诸种因素看;不论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还是从国家的定位看,都足以证明其必须朝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能力导向、专业导向,在内容建设方面始终要注重开展就业理论的研讨、及时吸纳相近学科的成果,以及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构建完备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还要在师资建设、质量控制、效果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为推动高校育人、学生就业方面形成合力,最终为毕业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整体的社会进步提供支持。

摘要: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具有市场导向、能力导向、专业导向的特征,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建设要注重开展就业理论的研讨、及时吸纳相近学科的成果,以及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构建完备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还要在师资建设、质量控制、效果反馈等方面下工夫。

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一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3-022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更强,压力也更大。独立学院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招生及可持续发展[1]。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各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相关的知识、信息及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如何改进就业指导课教学,构建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已成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问题。

一、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的现状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自2003年起相继下发一系列文件规范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教育部[2003]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教育厅[2007]7号文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2]各高校积极贯彻教育部门的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尤其是独立学院,在一本、二本的压力下,更是把包括就业指导课教学在内的就业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大多独立学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投入,在课程设置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用、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得到了逐步的加强和改善,课程内容涵盖了就业观念态度教育、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心理调适、创业知识等,[3]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尤其在独立学院的特殊环境下,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尽如人意,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值得思考。

二、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导致就业指导课对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帮助。

(一)独立学院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轻视就业指导,忽视就业指导课

独立学院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较优越,家庭社会资源丰富,从小被灌输“只要有关系就能成功就业”等错误的就业观念,因此,独立学院学生较普通高校学生更容易轻视就业指导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从而轻视就业指导课,把学习的关注点只放在专业课、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上。很多学生把就业指导课当作是学校硬性要求的思想政治讲座,把就业指导课变成“自习课”,在就业指导课堂上看其他科目的课本,写其他科目的作业,甚至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逃课的首选目标。

(二)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就业指导课并不是简单讲授就业形势政策、求职技巧,还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4]因此,就业指导课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专业教师来完成。考虑到教学成本的问题,目前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多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就业指导课教师缺失。虽然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的就业工作,但大多辅导员阅历较少,缺乏实践经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仅靠个人的理解以及查阅的资料来授课,在教学中缺乏说服力,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同时,辅导员工作繁琐,平时要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暇提高就业指导课业务水平,备课时间有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材内容科学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单调

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就业形势与情况,对不同专业、不同大学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的侧重不同的授课内容。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没有统一的教材,甚至很多独立学院没有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学内容由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查阅的资料去准备,教学内容比较狭窄,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无法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就业选择起到指导性作用。

在具体教学中,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理论内容偏多,缺乏师生互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市场调查等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课程体系不全,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未设立专门负责就业指导的教研室,难以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难以组织专业人员统编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难以展开教学交流、建立教学检查督导体制。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不全还表现在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课时不充裕。为了避免就业指导课与其他课程上课时间相冲突,许多独立学院把就业指导课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且课时不充裕,这样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误认为就业指导课可上可不上,所以就业指导课缺勤率较高。

三、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体系,才能使就业指导课真正发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就业的功能。

(一)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引导学生端正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

独立学院必须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保证对就业指导课的经费投入,根据学校所处的不同地区、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教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提高就业指导课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使教学更专业化,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就业指导课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并完善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1、严格把关就业指导课教师的选拔工作,按照就业指导课的有关要求,挑选对就业指导工作有热情、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担任授课老师,并邀请成功校友、企业家、社会相关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就业指导讲座。建设以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为专职,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社会各界相关专家为兼职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当前优化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推进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2、加强对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相关培训,要求教师参加并通过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同时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和相关行业发展情况,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3、组织就业指导课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鼓励就业指导课教师积极进行相关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发表,参加相关的教学研究。

(三)及时更新并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就业指导课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必须符合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完整性等原则。就业指导课教材不能流于说教,不能脱离实际,要与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情况以及国家就业政策紧密结合,要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特点和个性特怔,紧扣专业特色。当前独立学院在社会的认可度仍不高,独立学院的学生特别关心学校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想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的需求情况和就业前景,认识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应深入与本校不同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广泛社会调研,搜集在择业和工作中的典型事例,特别是本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经历,总结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编写就业指导案例,引导学生明白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端正就业观念和就业态度。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加强课堂师生互动。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可以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职场实践、人物访谈等能够引起学生关注和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外,独立学院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相关的实习就业基地,邀请合适的企业参与到就业指导的教学当中,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实习,为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平台。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教育和培养学生,以求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四)建立健全课程管理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

1、 以主辅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全面负责就业指导课程工作,包括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教材的编写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和不断完善,教学交流、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教学科研等。以就业指导教研室为主导,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辅助机构,负责学生的个体就业辅导工作。

2、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实施严格、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定期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和考试,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引起学生的重视,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完善优化教师的教学督导和考核工作,对于学生评价高、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肯定,对于学生评价极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为独立学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独立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率成了独立学院的培养水平与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加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才能使独立学院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马红翠,郭越新,孙亚辉.独立学院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J].商情,2010,(4).

[2]徐雪燕.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3]马飙.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刍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

[4]孙丹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9,(2).

上一篇:储蓄幸福作文550字下一篇:数字写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