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自己的教学设计(推荐9篇)
在地狱的门口我看到了好多鬼都说:我错了,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听到有一个人喊下一个,有两个鬼把我带了进去,我看到了阎王,我跟他说:请你再改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可他说:不要总我一定,我一定,来这儿的人都这么说,你以为你是谁呀,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死了的时候才后悔。好好学习,一生奋斗的人都已经上天堂了,可你呢?只能下地狱,我愤怒的喊:那你给了我多少时间?阎王:我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只要他做好事,寿命就会增加,只要做坏事寿命就会减少,好了不跟你废话了,带走。
不,我不要。
啊,我猛的一下起来了,原来我在沙发上睡着了,电视还在开着,我想起了阎王说的话,就立马把电视关了。就去学习了。
从表一核心词汇分析比较表可以看出:
第一,中国的初中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也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美国的中学生这篇优秀作文涉及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呈现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系,也即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二,大海与小溪的关系,群山和砾石的关系比之于昏暗与光亮、下雪与太阳的关系,在哲学的普遍意义上远远不如后者的概括性和理论性,是具象思维在抽象思维面前的相形见绌,这与中国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关注别人、关注外界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愿意歌颂集体的伟大,而这种虚假的歌颂并不能解释普遍规律,也不能唤醒学生自己内部的情感共鸣;而美国学生对于“昏暗时人对光亮的苛求,下雪时对太阳的想念”的揭示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和作者本人的切身的体验和经历密切相关,是真实的,而这样的体验是能引起人的共鸣的;
第三,当下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还在搞什么考前背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写进作文来博得阅卷老师的喜欢之类的训练、考场写作把司马迁、项羽、屈原至少一个写进自己的文章增强文章的历史感,这样的训练为什么会让考生在考后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训练关注的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是建立在背诵基础上的、和自身无关的材料的堆砌,中国的中学作文教学需要建立新的观念,即关注学生主体[1]。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珍惜自己的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珍惜自己的作文 篇1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迎接着你的归泊;家是一把大伞,为你挡住风雨;家是一棵繁密的树,为你遮住炎炎烈日;家是……幸福在哪里?幸福原来就在家中。
人们说:“对于亚当来说,天堂是他的家;对于亚当的后裔来说,家就是他的天堂。”不是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民为自己的家园奋斗。东晋时,人闪为了家,向江南一带进行初步的开发;唐代的大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思念自己的家,吟出了“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的千古绝句;南宋时期,伟大的抗金英雄岳飞为了自己的家园,慷慨说出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斗志;明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清代的水军英雄邓世昌和抗日战场上的热血男获们,为了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赶走了外国侵略者……他们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吗?人们常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可见人们保卫国家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家吗?
在一次大地震后,一位富翁沮丧地来到警察局,苦着脸说:“我没有家了。”警察指着不远处世哲学一座大厦说:“那不是你的家吗?”他回答说:“家中的亲人都死了,那种地方也是家?”由此看来,家的幸福,家的温暖主要在于家中亲人的关爱,而不在于家的位置。
或许刚才说的一切都离我们太遥远了,那我们就谈谈我们自己身边的事吧!早上起来,爱就充满在整个家中,推开餐厅的门,母亲早已为你备好了一桌热腾腾的饭菜,饭后,背上书包,走出家门,传来一阵咛叮,“出门要注意安全,上课要听讲!”中午回家之后,家人对你热情地拥抱,同家人一同分享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上完晚自习后,家人早已在学校门口等候,一同乖着月色回家,那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家是一阵风,卷来一片云;家是一片云,化作及时的雨;家是及时的雨,滋润久旱的树;家是一棵大树,为你撑起一片绿荫。
幸福原来就在家中,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吧!
珍惜自己的作文 篇2又是一个新学期,我手上拎着饭盒,嘴里哼着小曲儿,又蹦又跳的向车站的的方向走去,心情也格外愉快——终于可以和同学们见面了!我兴奋地想。
可是突然,一阵恶臭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有些不高兴地皱了皱眉头,望着“毒气”的来源地,一整天的好心情变被破坏了。——只见原本一片干干净净的空地上堆满了各种的食品包装盒,塑料袋、水果皮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或许是因为过年放假,没人上班的缘故,路旁的垃圾桶也已经“超负荷”了。高大的垃圾桶中堆满了一袋又一袋,一包又一包的垃圾,已经是“高耸入云”了。道路上,还时不时的有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垃圾盒被风扬上天空,挂在了树杈上,场面令人惨不忍睹。
过往的行人似乎也对这个“垃圾场”非常的不满,有的看一眼便别过脸去;有的脸上充满了厌恶,捏着鼻子快速前进;还有的绕过去走了别的路······这虽然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但人们去不知道去保护我们的家园,很多时候只顾自己的一时开心,但却从来没有想过事情的后果,会给地球造成多大的破坏,最终害的,也只是我们自己。
我们要珍惜自己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珍惜自己的作文 篇3六年级了,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跳长绳。以后都没有机会了。我没要珍惜啊,比赛的时候到了,我们总共,断了两次绳子,终于我们没有辜负期望,跳了262个(简称“奥利奥”)获得了第2名的成绩,虽然我们没有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在我们心中永远是第一名,这次跳绳,是我们最后一次跳绳,所以我们也要珍惜彼此的友谊(如果现在不珍惜的话,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1月11号星期5,下午,第2节课,我们六年级,进行跳绳比赛,“嘟”哨音想起,我们开始了比赛,所有人的心?都紧张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一个人断了绳子,就会因想到我们全班的荣誉。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跳绳上,1秒、2秒……1个2个……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以体力透支,筋疲力尽,汗水都已打湿了衣襟但大家还是在坚持,终于在2分钟的时候,乐琪和王雨洁断了。大家并没有因为乐琪和王雨洁的断绳而责怪他们而是互相打气“加油,坚持住!在3分钟的时候,韩元浩和胡善昆,他们也坚持不住了,断了绳。3分钟过了,”嘟“的哨音再次响起比赛结束了,我们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奥利奥“(262个)。
这次比赛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友谊的重要,如果之间没有默契就不能一起跳长绳,而且今年是最后一年,如果不珍惜以后就没机会了,可能再也不会碰面了,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吧,同学们。不要因为一些琐事就跟对方闹别扭,你不跟他玩,他不跟你玩,他不跟你玩,你想一想,以后有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后悔都来不及。
珍惜自己的作文 篇4“滴答,滴答”,时间如流水一般,转眼的一瞬间,一学期又过去了!新的学期转眼间又开始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童年的美好时光!因为我们如果错过了这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将来就会渴望时间可以倒流,将以前浪费掉的时间都补回来,但是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不在这一段美好时光里好好学习呢?初中的时间是一段最重要的时间,因为中考绝定着我们以后的.生活!
在我的小时候,有许许多多的童年趣事,比如说,可以在过年的时候放许许多多的烟花,可现在因为烟花会使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还会让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所以,我们在过年时会少了一种以前过年是热闹的气氛!
在新学期报道时,我总会想着时间怎么会如流水一般,一眨眼时间就永远的逝去了呢?正如上学期我们所学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名言就是孔子所写的诗句,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不然到了以后,你后悔当初你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到那个时候,你就没有办法再回到现在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如勤奋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下深刻的目标!因为这样就正如我的家人所说,现在多珍惜一分钟,以后就可以担任上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
我喜欢我的童年,我希望在以后可以为现在所付出的努力收到双倍的待遇!只有努力才可以为以后的成就作下铺垫!我们自己的未来只有自己可以决定!为自己的的努力所下决定,为自己将来的成功所付出努力!努力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今天所付出的努力也许就是你以后的成功!
珍惜自己的作文 篇5“作为一个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吴爽的笑声是快乐的,言语质朴,情感真挚。时隔一年,讲述起自己曾经遭遇的情感误区,吴爽不断地检讨自己,并为最终的醒悟庆幸不已。
我明确告诉他,我们根本不可能,可他显然打算对我穷追不舍
我结婚9年,孩子今年8岁。丈夫和我在一个单位,属于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很脚踏实地的那种人。这么多年,我俩不仅是工作中的好同事,更是生活中的好伴侣。然而就像许多夫妻,日子一长,免不了觉得婚姻生活变得平淡一样,久而久之,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痒痒的东西开始在我心中荒草般地疯长。两年前,我开始留意起身边一个男人对我的情谊。
他和我一个车间,戴副眼睛,举止稳重。平时很少跟女同事讲话的他,惟独对我殷勤有加。都是成年人,感情的事儿谁也装不了傻,我当然能体会出他对我的友好中隐含着的别样味道。
双方都是有家室的人,况且我也觉得作为一个有丈夫有孩子的女人,不明不白地接受一个有妇之夫的示好很不应该,然而侥幸总让我心中隐隐作祟。终于有一天,他提出请我出去吃饭。我马上欣然点头,但返回身还是跟丈夫通报请示。大家都是熟人平时常有往来,丈夫也没多想便一口答应。
从饭店出来,没等我骑上车,他突然冲动地靠过来,说喜欢我,要吻我。“莫名其妙。”我慌忙地推开他。其实,我这个人性格挺开朗的,跟谁都能愉快和睦地相处,但对于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切,我实在缺少心理准备。我明确告诉他,我和他根本不可能,可他显然打算对我穷追不舍。
我向丈夫隐瞒了他对我露骨的表白,以及我当时的严词拒绝和过后的心旌摇曳。那以后,我和他出去吃饭的次数日渐增多。我和丈夫原本和美的生活则不再平静。夫妻矛盾从无到有,直至越来越多。
我开始着魔般地不断拿他和丈夫对比。想不到还有个人对我这么好,我以前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和他一比,丈夫对我简直太粗心了,他对我不知要比丈夫体贴多少倍……对丈夫,我变得越发挑剔,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儿争吵不休;对他,我的感情却越陷越深。我们由普通的吃饭,发展成经常的约会。
己的人
我们要知道,男女都一样,彼此都渴望被人珍惜,被人呵护。因此,我们要把幸福交给懂得珍惜自己的人,只有彼此都懂得珍惜彼此,幸福才能撑过那所谓的一生一世!
珍惜不是口中的名词,用口说出的珍惜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行动。相爱的人,一定要把彼此看成心中最深爱的宝贝,因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懂得怎样爱惜对方,关心对方,呵护对方,保护对方,才能让对方尽量减少受伤害的机率,因为自己懂得考虑事情的后果,做一切事情就都不再鲁莽。
我们每个人做事情都是要有始有终,相爱也是如此,只有爱到最后才能拥有最美好的回忆,一个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是不会陪你走到最后的,他只能给你浪漫的开始,遗憾的结局,因为对于一个不懂得珍惜你的人来说,爱情只是一场游戏,游戏过后伤得最深的人却是你这个执著的人!爱情需要的是彼此互相的照顾,当我们心爱的人累了,我们不是坐在一边不理,而是多陪对方谈谈心,对方需要什么的时候,自己尽量的满足对方的需求,至少可以让对方知道,在自己身边的感觉是如此的温暖!
爱情要永久,必须要懂得珍惜,人生路上总有许多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总要有个人陪自己走完这一生,这个人就是懂得珍惜自己的人!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鲁迅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5、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6、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7、人生有一道困难,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即是一寸生命。
8、光阴潮汐不等人。――缅甸
9、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10、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11、时间是无声的脚步,不会由于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而稍停片刻。――欧洲
12、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13、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14、时间就是生命,无故的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
一、现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学过高中物理的人似乎都有相同的感觉:高中物理难加烦, 也有很多初中物理学的相当好的同学进入高中以后物理成绩一降再降, 照成这样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却往往被忽视, 那就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从教者角度来看, 很多老师在备课中只考虑如何把当节的内容完成, 而几乎没有设置课堂提问和检测这一环节。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对课本原有知识讲解完以后一味的追求扩展和引伸。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很少。这样导致学生还没有完全消化基础知识就要去面对扩展题, 甚至有些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还要对这些作业进行提醒, 学生连做错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效率我想一个环节必不可少: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发现错
1.从课堂入手发现问题
远离满堂灌, 不要仅仅追求讲了多少, 而忽略学生掌握了多少。在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备课中应该有意识的设计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测试题, 测试题的内容首先要注重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虽然班级学生每个人的能力不等, 发展不同, 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应该每位同学都有权有能力去接受。再有适当的拓展延伸,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做一些扩展题目等等。拓展延伸的内容我们教师要把握住难度, 对学生分层要求, 不能一把抓。至于拓展什么, 延伸什么, 应该尽量和现实、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并在教学计划中留出时间给学生练习。课堂上一个知识点讲完以后, 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当场解决一些问题。
2.巧妙处理学生的错
在学生做题的同时教师可以去发现学生中所存在的普遍错误和典型错误。测试结束后可以请一些同学通过实物投影仪、回答、板书的方法展示自己的结果, 并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然绝不可以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应该感谢这些同学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错。这样的方法点出本节知识点学完后, 大家还存在的问题, 更容易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来发现错误, 鼓励同学找自己的“茬”, 在实践中我觉得效果也是非常的好。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当堂完成本节测试的某些题目, 完成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找出黑板上解题所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 并可以上黑板用其它颜色的笔标出来。这样的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发现了大家所学的知识点还存在哪些不足, 和解题的规范性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解决。找出问题的同学我想在他自己解题时一定会注意不会犯同样的错。
三、让错误成为提高物理能力的动力
“在科学上面试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 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上,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卡尔·马克思。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 有很多因素引起的。对于讲过的知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分析某个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有些错是由于学习态度引起的:其中不排除个别学生思想问题, 上课没有认真听, 或者说某个点只听了一半就感觉什么都会了。对于这样的同学可以给予小小的“打击”让其知道很多问题其实你认真了也就解决了, 课后还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在其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后, 在课堂上恰当的时候 (基本确定他解题是对的) 再次请他展示自己的解题, 并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循序渐进我想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慢慢步入正轨。可以说这也是错题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2. 仔细分析典型错误大家一起分析解题中所出的问题大致有:概念错误、模型认识错误、过程分析错。根据实际情况, 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 可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 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规律, 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 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进了解学生情况, 对学生的错误回答, 要分析其原因, 进行针对性讲解, 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总之, 要通过课堂教学, 有仅教会学生知识, 而且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 知错能改。
课堂发现问题, 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因此最后必须让同学补错, 整理错误的题, 并记在记错本上, 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 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时间的话, 可进行二次检测, 加强学生对检测知识的认识, 形成压力, 产生动力, 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 正确地对待。总之, 我们要认真把握好课堂检测, 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地掌握情况, 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高中后物理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特别在课堂上应该有一段时间是给学生, 让学生回答问题, 上黑板解题。充分的暴露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面对学生犯的错作为教者不可视而不见, 更不能一味批评。处理好这些错恰恰就是某节课的重点所在。这样对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比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放弃,在得与失的难舍中我们慢慢地熟悉自己。其实,生活需要执著,也需要割舍。
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这一程情深缘浅,走到今天,已经不轻易,轻轻地抽出手,说声再见,真的感谢,这一路有你。曾说过爱你的,今天,仍是爱你。只是,爱你,却不能与你在一起。一如爱那原野的火百合,爱它,却不能携它归去。
学会放弃,生活会更轻松。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想伴也都令人迷醉。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美满。一点遗憾让我们更感缝眷;一丝伤感让我们更觉留恋。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她,我才碰到了你。继续走吧,你终将收获自己的漂亮。
一个永远不想失去你的人,未必是今你的人,未必对你忠心耿耿,有时只是这和脑袋不清的强烈占有欲者,他们才会做出各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还如此理所当然。在心中假如有“曾经拥有就永远不要失去”的偏执狂与点有欲,越想要获得爱的永久保证书,只会越走越偏离。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些人为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至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发现罢了。
新闻报道: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大地震高达8.0级,比上次唐山大地震的7.6级还厉害得多。到目前为止,这次地震已经造成69107人遇难,373577人受伤, 18230人失踪。这些数据令人惊叹不已。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正在上课的学生老师不知所措,正在工作的人也手忙脚乱,住在高楼的一户户人步履匆匆的向楼下跑……在仅仅的几分钟后,一切都平静了:高层建筑塌了,部分人被压。焦急的家长在塌了的学校外面等着自己的孩子,多数等出来的都是一具具尸体或是满身是血的身体,看到这一幕幕的情景,我们能不落泪吗?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许许多多的人看到新闻后跑到捐款的地方去捐款,连我们学校都发动同学们捐钱。同学们一听到消息就立刻捐出自己的零用钱:二十,五十,一百等等。看到这些,就已经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民是团结一致的,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但是,凭我们全国人民的力量,一定能渡过这次难关的!
这次地震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散发着光芒的生命。地震后,多少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不顾自己的亲人,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我们所听到的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大家都要珍惜生命。生命是丰富多彩的,假如你善于利用生命,那么你的生命将会变得五彩缤纷。生命也像一个魔法水晶球,如果你懂得分配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那么这个“魔法水晶球”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生命更是脆弱的,“魔法水晶球”一掉就碎了,这更值得我们珍惜。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魔法水晶球”,但是,有的人不善于利用自己的“魔法水晶球”,不珍惜它,那“魔法水晶球”就这样浪费掉了。但相反,有的人十分珍惜自己的“魔法水晶球”,不让它白白流失,这些人的“魔法水晶球”就是耐人寻味的。因此,我们也要珍惜自己的“魔法水晶球”——生命。
上课就上课, 创什么课?!或许有人会说, 创课是逐潮、卖萌、赶时髦。
创课既不是“逐潮、卖萌”, 也不是“赶时髦”, 而是选择一种教学生命模式。
教学生命是一连串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墨守成规, 也可以选择前卫创新。选择了什么, 就会经历什么。教学人生是由自己的选择而决定的。
创课, 无疑是在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人生。创课, 最难的不是技能技法, 而是重构思维方式———包括对自己教学理念的颠覆以及对未来的重拾与定位, 运筹与规划。
有人说, 我们上课的套路已经驾轻就熟了, “动作定型”了, 还能创课吗?
人也许无法超脱自己的年代和教育,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固化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我有一次在机场排队过安检。机场起先开了5个窗口, 每个窗口排了20多个人。突然增开了第6个窗口, 我发现瞬时转移的都是原来排在各队队尾的人。所以, 排在队伍前的“行业精英们”总是不愿意先改变的, 他们总是在行内混得最舒服的, 改变成本最大的。但是, “排队理论”显示:无论你情不情愿, 创新都当仁不让地从“边缘”开始了;每一次“重启”, 都有成为排头兵的可能。
不少人也想立马站到“第6个窗口”去创课, 那必先了解创课的本质。
创课的本质是什么?概言之———找到“紫牛”。
“紫牛”是赛斯·高汀在《紫牛》一书中的妙喻:如果你去北欧, 看到许多巨大的白花奶牛你会觉得很新奇;但当车子在山上穿行几个小时之后, 看到漫天遍野都是巨大的白花奶牛, 你就会审美疲劳恹恹欲睡了。如果这时在那漫山遍野的牛群当中出现了一头紫色的牛, 那个印象肯定会让你一下子惊醒, 并且牢记一辈子。
“紫牛”隐喻着独特性。
除了独特性, “紫牛”还有极简目标和All in的特点。
极简目标是什么?如果一个目标用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不能描述清楚的话, 这个目标就必须重新思考。
创课的极简目标可用两个字概括———“创人”。
All in, 则意味着找到“创人”这个极简的切入点后, 就要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地去创课。
二、创课的“环链”
创课的核心就是把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 即创课=“想法”+“做法”。
创课有别仿课, 前者是从0到1, 后者是从1到N。从1到N, 意味着克隆, 教课十年, 只是把同一教案抄写十遍, 把同一流程“滚播”十年, 末了只有量的增减;而从0到1则是创新课, 课课有新思想萌生, 天天有新教法生成, 人人有新智慧增值, 结果自然形成质的飞跃。
创课可以有多种形式, 创设新理念, 开发新教材, 设计新教法, 组织新教学, 开展新评价, 撰写新反思……不一而足。在我看来, 创课是个“综合创新工程”。一般而言, 它有“六创”———“创想法、创教材、创设计、创教学、创反思、创发表”。“六创”合一形成完整“环链”。如果把第一个“创想法”视作运筹帷幄, 那么 “创做法”就是决战千里。“创想法”实现于“创做法”, “创做法”验证着“创想法”。六创“环链”, 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回环、相互印证。
六创“环链”, 在创课实践中, 可以因师而异、因生制宜, 不可一概而论, 不宜一刀切;但无论从哪个环节切入, 都要规避头重脚轻的现象, 即“1”>“5”———“创想法”>“创做法”———躺在床上想入非非的梦幻者>在地里身体力行的耕作者。
李敖在说“善”时, 已经道破了这种重 “想法”轻“行动”的积习流弊。他说仅仅心存善念还不行。“善”必须实践, 必须把钱掏出来、把血输出来、把弱小扶起来、把坏蛋打在地上, 才叫“善”;反过来说, “想”掏钱、“准备”输血、“计划”抑强扶弱, 都不叫做“善”。17世纪的西方哲人, 就看出这点, 所以他们点破———“善意铺成了到地狱之路”。这就是说, 有善意而无善行, 照样下地狱, 阎王老爷可不认可光说不练。
育人, 善莫大焉。“善念”一尺, 不如“善行”一寸。
三、创课的“建议”
(一) 创想法
每个人都可“创想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DNA, 指纹、声线等。我们的思维也跟我们的生理特征一样各不相同, 五花八门。我们的创造性想法来源于一个大熔炉———集我们的想象力, 过往经历, 与他人和他们创造性作品的接触, 文化培养和教育、兴趣以及直觉感受于一体的大熔炉。
所以, “创想法”人人能行, 个个可为。
纵使你有一千个想法要创, 一万个想法要创, 但万“创”不离其宗。
这个“宗”是什么呢?
小香玉在 《开讲啦》中谈从艺经历值得玩味———
艺校毕业后, 奶奶常香玉和爷爷陈宪章以及时任市委书记, 一起去看她出演的第一场戏《拷红》。她想, 奶奶会不会给我带礼物?是穿金穿银的昂贵戏装, 还是价值好几十万的点翠头饰?她热烈期待。唱完以后, 奶奶上台了, 笑着拿着《拷红》中拷打红娘的板子就过来了, 特别使劲打了小香玉两板子, 打得她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直说, 哎呀好疼啊!常香玉说, 咦, 这回对了, 刚才演《拷红》的时候, 哎呀一下, 哎呀一下, 都是假的。再来试试!“啪啪”又是几下, 打得小香玉身上的红印子好几天都没下去。奶奶给她的“见面礼”就是几板子。当时, 她一下子记住了, 演所有的戏、做所有的事, 都要是真诚的。
真, 就是万创之宗。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真人, 不说假话, 不做假事。
请看 《面对面》中柴静与卢安克的对话———
柴静:“你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恋爱、不吃肉, 如果你不为这些, 那你为什么生活?”
卢安克:“有更大的乐趣———比能表达的更大的乐趣!”
“比能表达的更大的乐趣”!这难道不是真人真言, 真“想法”?快不快乐?我们从卢安克开罐饮蜜般的眉宇间可以读到。
“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你只是虚度了它, 无论你怎么活只要不快乐, 就没有生活过。” 佩索阿说得真有诗意。
柴静:“在这样的贫困山区长久的生活, 靠的不是冲动和一时兴起, 而必须是理解和长久的承受, 是要把自己完全地教给学生。”
卢安克:“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 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 那么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 那么全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此间有真意”!没有这个“真纯的想法”, 没有真心真意真情怀, 在广西的大山里, 卢安克分文不取, 支教10年!怎么可能?
(二) 创教材
教材是学生的教材。在学的每一天, 学生都在读教材, 用教材。
教材深刻地影响学生。很多熟读成诵的文质兼美的课文, 让人终生难忘。
教材要对学生负责。负责任的教材要让学生喜欢, 要让孩子产生真情实感。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刘葳说, 现在使用的统一教材中的不少文章并不是为孩子而创作的。譬如, 六年级课文 《索溪峪的“野”》中写道:“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 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 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 年过花甲的老人……。人们, 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我们注意到, 新教科书的内容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图很好;但选编的文章都不是为孩子而写, 而是为编教材而写, 所想所感都不是孩子的, 也不是作者的, 而是作者主观“告诉读者要这样理解和感受”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真”, “返”和“归”真的感受与本就纯真的孩子有什么关系?阅读这样的文章, 好比吃了坏东西, 食而不化, 开始厌食。这也许就是很多小学生放弃对这类矫揉造作的所谓文学作品的“深阅读”, 而转向武侠、漫画、言情这类书籍“浅阅读”的原因———虽没多少营养, 但至少食而能化, 不会引起不适和消化不良。
一位旅美学者, 其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时候, 他去学校考察, 发现同一年级的各个班级上课的方式都不一样。同样是教美国历史, 有的班级组织看电影, 有的组织去博物馆, 有的班级的作业是让孩子写文章, 有的则是让孩子模仿历史人物进行演说……
他本来想跟老师商量一下, 找一本教科书, 配合课堂教学辅导一下孩子, 却发现, 老师根本没有什么教科书。
他问老师:“你们上历史课不指定教科书, 学生怎么掌握要点啊?”
老师说:“对于历史, 每个人的兴趣点完全不同, 看法也完全不同, 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大的发展脉络就行了, 我们不指定教科书正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受束缚地接触更多的史料, 思考更多的问题。一本不适当的教科书, 一是可能限制了孩子的眼界, 让他们觉得历史就在一本小小的书里, 更可怕的是可能破坏了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 让他们此生把历史拒之门外。”
学科都是相通的。
一次听某老师公开教学 《找春天》, 我坐在一男生旁边, 只见他课桌上放着一绘本, 始终不见他的课本。问他是否忘带了。他说这篇课文看过几遍了, 都会背了, 没啥意思。我说, 你有更有意思的文章吗?他给我出示了下面一首诗 《原谅》。
春天来了,
我去小溪边砸冰,
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
到了花开的时候,
它就把那些事忘了,
真正原谅了我。
“你喜欢?”我问他。
“很喜欢!”他使劲地点点头。
课后, 我向执教老师建议, 可否把学生喜欢的“原创”增补到 《找春天》的后面。
鼓励学生自创教材, 自创真正属于自已的教材。哪怕学生生涯有过一次自创教材的经历, 都是一种了不起的经验。这种经验有胜于无, 多多益善。当然, 学生自创教材可以是写意与象征性的, 可以是改编的, 最佳是原创的。自创教材要小步子, 低起点, 多维度。可以是给课文画一幅插图, 配一段音乐;可以是改换一下文题, 修改一个字词, 增补一个注释, 也可以删除不喜欢的课文, 增添喜爱的文章。总之, 要水长流, 不断线。
教材也是教师的教材。好教材是既养学生也养教师的教材。
教师要养成开发教材的意识, 要锻炼自编教材的能力, 要逐渐具备创编教材的实力。
教师自编教材, 若以教材文本为分水岭, 可分“对内对外”两种, “对外”主要是剥离教材本文, “自成一体式”独创教材;“对内”效果突出的是针对教材文本的“定点爆破式”创编。
“定点爆破式”创编, 意味着与文本对话时, 要善于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 抓住问题的核心, 实施“靶向”爆破。
譬如, 《秦兵马俑》中的一段文字———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 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 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佣坑中, 一号坑最大, 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 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 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拱形大厅。走进大厅, 站在高处鸟瞰, 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 十分整齐,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假如, 先找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 再抓关键词———“规模宏大”, 然后划出表现“规模宏大”的数字———“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 “ 一号坑最大, 东西长230米, 南北宽62米, 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 有六千多个。”接着读出“规模宏大”, 最后来个200字的迁移仿写———城市的广场“规模宏大……”。
这种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的“经院式”对话, 永远浮在文本的表层。只有逐步沉潜、层层深入, 由内而外, 由表及里, 才能谛视到文本的内核, 才能垂听到文本的心音。
所以, 我先选编“巴顿墓碑”———
巴顿的墓碑立在欧洲腹地的海得尔堡的一个很大的广场上, 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6000个洁白的汉白玉墓碑。它意味着二战中牺牲在欧洲战场的6000名美军长眠于此。每一块墓碑上都极简洁地刻着一个军人的名字和他的生卒年月, 巴顿的墓碑也是如此, 他不因为自己是五星上将就制造什么特殊。生前与大家生死与共, 死后与大家相伴相随。他始终生活在普通战士之中。如果说他所指挥的第三集团军是一片足以淹死一切强敌的浩瀚大海, 那么, 他情愿认定自己就是一朵最普通的浪花。
有人觉得帝王与将相不对等, 我又选编“戴高乐的墓葬”。
有不少人以为,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戴高乐的墓地应该建在巴黎等繁华的大城市。然而, 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安息在远离巴黎的科隆贝小镇。
科隆贝小镇距巴黎有数百公里之遥, 那里离最近的火车站还有十多公里远, 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同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等大的公墓相比, 科隆贝双教堂的墓地显得平凡朴素。在墓群里, 人们往往需要经过一番搜寻, 才能在角落处找到戴高乐将军的墓。
戴高乐墓高出地面不到半尺, 由白灰色的石头砌成, 上刻:夏尔·戴高乐, 1890-1970。
这种砌墓用的石头, 是最普通的, 常用来镶马路边。来参观的人大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简朴平凡的方式把一位伟人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0年11月9日, 离80大寿不到两个星期时, 戴高乐将军溘然长逝。早前, 戴高乐将军就留下遗言:“不必大操大办, 只在科隆贝双教堂的墓地里举行一个朴素的私人仪式。”按照戴高乐将军的遗愿, 他的葬礼办得简朴而又平静, 既没有乐队演奏哀乐, 也没有人在教堂的弥撒上致辞。将军的棺木由一辆军车运抵教堂, 然后由他的几位老乡 (一名肉店伙计、一名奶酪铺掌柜和一名农场工人) 抬进墓地, 安葬在爱女安妮的墓旁。据说, 戴高乐将军的棺木当时仅花了72美元。
每座坟墓都埋藏着一个故事, 没有故事的墓是空的。创造性地将“三个墓”的有关内容编成了一篇发人深省的大教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与解读。
———同为修墓, 秦始皇是怎么想的, 巴顿和戴高乐又是怎么想的?
———如果说兵马俑展览的是等级, 那么, 巴顿和戴高乐墓碑展览的则是无等级。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显示出私欲膨胀;“巴顿和戴高乐墓碑”, 形式简陋, 显示出人格伟岸。
———可能会有不少人记住秦兵马俑, 记住它昨天的故事和今天的“创收”;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记住巴顿, 记住戴高乐, 记住他们生前的才华经天纬地, 业绩惊天动地, 记住他们死后那平凡之极的墓碑留给后人的思考与警醒。
———巴顿与戴高乐无级别的墓碑折射的人格, 是大写的人格, 这种人格无国别。如若秦始皇地下有知, 他会作何感想?
———我们认同兵马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但同时也要审视其负价值, 因为眼睛向下总是在古墓坑里打转的时候, 别人已经眼睛向上, 建造了宇宙空间站, 正准备登上火星。
……
有了“比色卡”, 跳出单纯为应试而设计所谓扎扎实实的经院式训练的窠臼, 重新审视墓葬的本质含义, 与文本对话, 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兵马俑, 是秦陵的一部分。
———如果说“兵马俑规模宏大”是一种美学, 那也只是一种暴力美学。
———不论是中国的皇帝陵, 还是埃及的金字塔, 无疑是暴力美学的代表作。
———这种暴力美学, 只关心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灵魂。它一方面是崇尚“不死”, 让某个人把自己的权势和荣华由生前延续到死后, 由地上带到地下;另一方面是光大“正统”, 序列辉煌正统的, 排斥贬黜旁出的。因此, 中国帝陵都有“庙号”, 埃及金字塔都有“称号”。“不死”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的延续, 灵魂不朽;“正统”关心的是王朝生命的延续, 一代, 两代, 乃至万代。
———“秦始皇留下了长城, 隋炀帝留下了运河, 文景繁荣了文学, 贞观培育了诗歌。暴政能创造工程上的奇迹, 仁君则丰富一个民族的灵魂, 从未经历暴政的民族很难宏伟, 但不能结束暴政的民族不能久远。”吴稼祥先生的话深刻隽永啊!
有了“比色卡”, 从历史、哲学、美学、人性的角度审视帝陵, 走出遮蔽, 敞亮视界, 超越知识, 走向智慧, 与文本对话, 便有了足够的深度。
美国作家安娜·昆德兰曾说:“在书海中航行, 我领略了异域风光, 同时也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阅读帮助我发现我是谁, 我有什么志向, 以及我对自己和世界怀有怎样的梦想。”如果通过改编文本的“定点爆破”阅读, 我们的学生对阅读都能有这样的体会,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就是了不起的。
剥离教材本文的“自成一体式”独创教材, 不是“躲进小楼成一体”的作茧自缚, 也不是“重打锣鼓另开戏”的别出心裁, 更不是“泼洗澡水连孩子一起倒掉”的全盘否定, 而是教材维生素的再补充, 是满全教材智慧的再充电, 是“我在下一个路口等你”的再出发。
基于此, 这些年来, 从长白山到五指山, 从青海到上海, 遍走大江南北, 我很多的公开教学都是自创教材———《凄美的放手》《伟大的人有两颗心》《目送》《最浪漫的事》《邀非老师到课堂来》《情窦初开》、《今生与你相遇》、 《那深情的一跪》 《童师·师童》《沙画人生》 《妈妈家长学校招聘》 《面对面交锋》《月亮C面》 《学学说理》 《注视美》 《跪鸟与跪狗》《一片枫叶一片情》《情人眼》《让所有感动再来一遍》《V影习作》 ……
无论是教师自创教材, 还是学生自创教材, 都不要忘了, 学生与教师的自身也是有待开发的上佳教材。
(三) 创设计
从无到有, 固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 也是一种创造。
憨豆, 妇孺皆知吧?《火的战车》耳熟能详吧?伦敦交响乐队, 如雷贯耳吧?这些熟悉的元素, 再度组合便诞生了一个陌生化的别具一格的充满创意的场景。
回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 当享誉全球的伦敦交响乐队预备为开幕式带来精彩演出时, 镜头却切到了队伍中的“憨豆”。他先是一根指头按着琴键, 后又不耐烦拿出手机玩起自拍。随之, 他又在“梦乡”里, 与 《火的战车》的主人公一同跑步训练……当他突然醒来时, 指挥正严肃地盯着他, 情急之下他竟不可思议地“口技”一个响亮的“屁”……
那英伦式的幽默, 那出人意料创意设计, 怎能不令全球观众开怀大笑。
好的创意设计之所以吸引人, 是因为设计者心中有人。
心中有人创设计, 简言之就是“人创, 创人”。
人创, 意味着创造者自身是有灵性、有智慧、有艺术、有美感, 会创造的人;创人, 意味着创造者的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唤醒人、愉悦人、升华人。
“人创, 创人”的设计不会从无中自发出现。“人创”需要一个创造者, 其角色首先是教师但又并非全部落到教师的肩膀上。
几年前, 我曾到访加拿大的一所公立小学, 校墙醒目的位置上, 挂着一帧裱好的学生照片。惯性思维告诉我可能是受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吧, 直到走到跟前, 仔细端详照片下面的一行数字:“1997~2008”, 车祸带走了他鲜活的生命, 我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判断有误。是谁把他挂到墙上去的?这只手似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只手后面的心;这颗心似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其心中尊重生命的“设计”———对逝者缅怀, 对生者的警醒。
来到洗手间, 看到男生的坐便器里飘浮着几个“麦圈”,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校长双肩一耸, 双掌一摊, 双眸含笑:“你猜猜!”
从小养成“小便请对准”的习惯, “麦圈”可以成为“瞄准”的靶心, 校长的“设计”是不是很有匠心呢?
来到操场, 一节体育课正在进行时, 孩子们风一样在球场上练习折返跑, 只见轮椅上的一位小姑娘被保育老师推着也随着队伍往返跑, 她金发飘飘, 笑声朗朗……那一刻, 我耳闻目睹的不只是一节跑跑跳跳的体育课, 还领略到了“在平等参与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设计理念。
来到课室, 母语老师正席地而坐, 看孩子们出演课本剧。所有的道具, 都是学生亲手制作的, 每个学生仿佛都是设计师, 特别是“纸质”的服装, 丝毫不比“T”台的“潮装”逊色。“可以开始了吗?”学生问老师。“你说呢?”老师反问。“我从那边上台?”一只“小白兔”跑过来问老师。“你觉得呢?”“小白兔”立刻有了自己的路线。……没有“对口型”, 只有“现场直播”;没有“导演”, 只有“观众”;没有“耳提面命”, 只有“自己教自己”。
创设计不能被单纯地理解成把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写在教案上, 就算大功告成了, 就会一劳永逸了, 殊不知, 很多 “生成”在不断逼宫“预设”, 使得一些“预设既出, 预设即死”。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创设计是在创设计中设计, 也是在创生成中再创设计。
(四) 创教学
创设计落地生根于创教学。
教学, 在我看来, 可以分为教学1.0, 教学2.0, 教学3.0和教学4.0。
教学1.0是被教学;教学2.0是仿教学;教学3……0是邀教学;教学4.0是创教学。
教学1.0, 执教者“自身”未同创教发生关系, 是教学生存本质的“缺席”;教学2.0, 是从1到N的克隆教学, 是从0到1原创教学的“缺席”;邀教学3……0, 是受邀上课, 仰人鼻息,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的讲学;创教学4.0, 由于有了自由的自身, 是真正靠自己本身的自由意向创建教学, 找到了教学的“紫牛”, 并不间断地实现审美超越的生命单位和生存过程, 因而是有生命的教学。
从评选特级教师的考评课开始, 15年来, 我坚持与“烫剩饭, 搞彩排, 对口型”的公开教学绝缘, 坚持现场直播“处女”课。行年渐长, 与功名渐行渐远;“神马皆浮云”, 与利禄绝尘而去。教学中, 我始终以初心与孩子的童心对话, 课课若只如初见。
“八个多月没落雨了”, 当地人蹙眉告诉我, “这里大旱!”
“不喝他们的水, 水太珍贵了!”踏上这块干旱的土地, 时任总理温家宝如是说。
不仅不喝他们的水, 还要带给他们甘霖, 我在心里祈愿!
上课了, 我让初见面的孩子们喊:“孙建锋”, 一喊他们说感到“亲切”;我再让他们喊“建锋”, 二喊他们说像“朋友”;之后我让他们喊“锋”, 三喊他们说是“亲人”。
“亲们”, 我笑着说, “亲亲地把‘锋’连喊三遍。”
“锋……锋……锋……”
“你们呼‘锋’, 必然落雨!”
天作之合, 五点二十分, 昆明机场, 暴雨如注。
“锋”自彩云之南, 雨落彩云之田。
这是2010年, 我应邀赴云南昆明上课时, 创造性地与学生进行的开场对话。
课始, 我请学生邀几位听课教师和他们一起上课。受邀的教师在热烈的掌声中坐到了学生中间, 教师“等高”于学生, 教师“做回”了学生, 教师与学生“平起平坐”。有了角色换位, 有了过程体验, 教师方识如今学生的“滋味”, 方解当下学生的“风情”。
课中, 学生的笔尖在纸上跳舞———写着《乡村趣事》, 只见一位男生咬着笔杆, 望着本子发呆。眼看时间快要到了, 他索性把课文《桂花雨》抄了一段“交差”。我给他的评语是:“这篇作文110分, 5分是你抄写的辛苦分, 5分是你懂得欣赏的分。其余100分是给作者琦君的, 因为她是原创。”看了我的评语, 他写道———
“孙老师:
生在昆明, 长在昆明, 我‘穷’得没有‘乡村趣事’。没有‘乡村趣事’的我, 目光四处‘流浪’, 发现《桂花雨》好美, 于是‘偷’走。你不会认为我是‘小偷’吧?”
看了他的短文, 我回语:“此文200分, 100分因你的坦言, 100分给你的原创。”
南海里有种珍珠贝, 当它吸进了沙粒之后, 便把壳合起来。沙粒被温柔地包容、接纳, 不久, 便化成了珍珠。有了足够的心智高度, 才能理解孩子的缺失并给予包容;有了足够的宽容高度, 才有学生字字珠玑的“原创”。
学生批注完 《做一片美的叶子》之后, 我将固有的文本解读清零, 蹲下身来, 倾听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
——“‘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家庭、学校、社会的大树上, 不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吗?”
———“‘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地球上有两个相同的脑袋吗?”
——“‘大树上每片叶子都很美。’地球上每个人不都很美吗?为什么还有歧视与战争呢?”
后来起身, 我把一个孩子高高抱起, 仰视并聆听她与文本充满哲思的对话:
———“‘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 夏天茂盛, 秋叶枯黄, 冬日飘零。’在家族的大树上, 我像春天的叶子般嫩绿, 爸爸像夏天的叶子般茂盛, 爷爷像秋叶般金黄。”
……
“蹲下来”, 教师低于学生, 学生创造性与文本对话的智慧之水才有了广阔的流域;“抱起来”, 学生高于老师, 学生便成了一片最美的叶子。
一元的课堂文化是静态的, 它拒绝沟通, 大一统与专制独语大行其道;二元的课堂文化是动态的, 但是割裂的、对立的;三元的课堂文化是生态的, 是生命的对话, 是超越“二”的存在, 是更高度的“一”。这个“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创教4.0的重要表征———教师不是主角, 不是中心, 不是目的。学习者发现、发展和享受自己的语言本能才是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 对教师实际上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对每堂课来说, 教师并不是“有备而来”, 打的都是“无准备之仗”, 课堂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定的, 是学生的问题带着老师走, 在看似随意的课堂学习中, 教师确实要“真刀真枪”地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各样的困境。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全面和更高的要求。
做到创教4.0, 找到“紫牛”, 教师需要“四心”:一要“静心”, “没有任何地方, 可以是人们最安静和最无忧无虑的避难地, 除了他自己的灵魂, ” (马克·奥勒留) 沉潜到茫茫人海的海底, 任凭海面惊涛骇浪, 天上风云密布, 沉在海底的心永远是温和的, 不吵不闹的, 有了如此的静心, 纵使“三无”, 照样“诺奖”;二要“匠心”, 一颗像日本面包匠一样夜夜抱着面口袋睡觉去温暖面粉, 去世了还在神龛前放着面袋遗言要带它到彼岸边去, 有了这样的匠心, 何愁做不出养人的精神面包;三要“精心”, 一如巴赫打造古典音乐的精心, 即便把他古典音乐的五线谱倒过来, 从最后一个音符往前弹, 都一样好听;四要“童心”, 怀揣“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的童心, 才有资格与儿童对话。
(五) 创反思
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 “所谓思维或反思, 就是识别我们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思维的最好方式就称为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 这是反思思维的起点;但是, 思维未必都是反思性的, 所谓的反思除了掌握反思技能, 还要养成反思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开放、责任感和执着精神。
反思要与行动相连, 要 “在行动中对行动反思”, 即 “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
创教4.0的教师除了要反思教育目的、教学环境, 以及自身的专业能力之外, 还要创造性地反思教学中“人”在哪里?
譬如, 在对话教学中, 我们要“创造性反思”:与儿童能否成功对话?
首先, 我们要追问自己和儿童对话是否感动。
感动并非因为我们比儿童有力量, 比他们权威, 比他们完善, 比他们优越, 因而觉得自己可以居高临下俯视儿童;而是因为我们的境遇受到限制, 因而只能从受限制这个地方出发仰视儿童所具有的无限可规定性, 仰视他们的纯真无邪。
其次, 我们要追问自己与儿童对话能否从第一自然中返回第二自然。
就我们人类自身而言, 我们的童年期是第一自然, 是有缺陷的, 既无理性也无自由。我们要重返的那个自然是第二自然, 它不仅拥有第一自然的完美, 而且还有理性和自由。
读了《祖父的园子》“……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 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 满身绒毛, 落到一朵花上, 胖乎乎, 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 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执教老师问:“喜欢这些动物吗?”
“凭什么让我们喜欢它们呢?”一个学生将了老师一军。
……
显然, 孩子的“为什么”属于第一自然, 是纯真的;但却是无理性的, 因受思维局限而心智不得自由。
“我很喜欢它们的状态:默默地创造生命, 静静地自食其力, 安安地活在园里, 它们永远在做它们自己。”
执教老师抓住契机与儿童对话, 从第一自然返回第二自然。
再者, 我们要追问自己与儿童对话是否“大于2等于3”?
中国文化中的“三元”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经》讲道:“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为和。”道家的 “一” 指的是元气, “二”是阴阳, “三” 是冲气。这种宇宙观建立在气论基础上, 是动态的, 有机的, 因为, 从一到万物总要经过二。“三”既是由 “二” 形成, 又是不断提升的。
教学对话前, 你、我之间好的东西各自藏着, 这是“二”;对话后, 你、我之间好的东西发挥出来, 求真求美产生的效果超越了每个人所展现的美好, 富有了新的创造, 这就是“三”。宛如婚恋, 不仅是两个人, 还有心灵深处不断涌现的柔情与蜜意, 激活了生命的原创力, 引发了巨大的能量, 诞生了令人怦然心动的“三”。
当然, 创反思与创教学的热恋, 是超过情, 超过景, 情景交融创生的美的艺术品———“三”。
(六) 创发表
与创反思和创教4.0时代相匹配的教师是“自教师”。
“自教师”是勇于突破体制框架, 在“互联网+”时代敢于追逐自己的教育梦, 开创一个“自专业”时代的教师。
“自专业”, 典型的特征就是, 个体可以符合行业标准而成为行业的一分子, 但不必依附于任何组织。专业, 意味着研究的成分、意味着创造性的工作;自专业, 意味着个体即研究者、个体有能力创造性工作。自专业, 关怀的基本问题是既探讨自身的专业现状及其历史原因, 又寻求自身专业实现自由的生存艺术。它不仅由此确定一定的行为规则, 而且还设法改变自身, 形塑自身, 形成具有特定美学价值又符合特定风格标准的艺术作品。
如果说“教育是人的社会化”“教育是使人成为他自己”, 那么对应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者强调的是教师的社会属性———即承载着社会化的功能性目的, 需要在一定的标准框架内发展并符合提供教育服务的预期;后者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体属性———即侧重在激发教师个体潜能并能够让教师以研究的方式工作, 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活动。
“自教师”, 是创教4.0时代教师的华丽转身, 为了创建和实现美丽的教学人生, 教师必须时时转向自身, 朝向自身, 靠向自身, 相信自身, 关怀自身, 完善自身, 在创教4.0的教学高峰体验中, 不断实现审美生存的自由逾越和好奇性探索, 使自身成为真正独立自由和充满创造活力的审美生命体。
【珍惜自己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珍惜自己》演讲稿09-29
珍惜自己演讲稿700字05-31
羡慕别人不如珍惜自己励志作文06-04
珍惜的说说06-27
彼此珍惜的句子06-08
珍惜友情的说说06-15
关于珍惜的句子10-24
珍惜亲情的名言11-02
与珍惜时间的语句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