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体会(共12篇)
——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学习感受
佛山冼可澄纪念学校
吴英智
2004年11月
佛山禅城区教局领导站在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从校长队伍抓起,分期分批派出校长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国家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培训,我没有错过这个机会,有幸于2004年10月12日至25日到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学习。学习的时间虽短,但收获甚大:思维开阔了,头脑充实了,目标明确了,新理念强化了。
十二天,我认真听取了教育部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名校长共十六场报告。他们的报告,围绕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六大焦点问题——教育创新问题、新课程改革问题、教改中的德育问题、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教师发展问题、学校发展与创新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他们的报告给人启发,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更令人难忘。
十二天的学习,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名校长的精彩报告,同时也傍证了我们学校七年前一开办就确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是:
学校定位: 建设面向新世纪有特色的省一级优质学校。教育使命: 让每个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成功与发展。学校精神: 团结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永不满足。校 训: 崇德树人 博学厚积 校 风: 团结 文明 勤奋 求实 教 风: 敬业 爱生 严谨 创新 学 风: 勤学 好学 会学 博学 班 风: 尊师 守纪 勤奋 活学
教育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培养目标 :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即为培养既能创造21世纪人类文明,又能度过幸福人生的新一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21世纪人才的苗子
培养特色:优良的道德风尚 扎实的知识基础 良好的文化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刻苦耐劳的意志 强健的体能体魄
学生文化: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健体 教师守则:教书育人 敬业爱生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工作准则:在岗一分钟 奉献60秒 逢一必争 逢冠必夺 人际关系准则: 尊重 宽容 诚信 合作
办学保证: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江泽民语)的教师队伍。
学校形象:办学有主见,治教治学严谨,校风、教风、学风正,师德高尚,设备优,环境美,质量高。
今年11月中,区教育局督导室评估小组对我校申报区一级学校进行评估,通过几天的“听、看、问、查”,评估组评价我校办学理念新,他们一致认为,我校办学六年来,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成绩令人满意。
禅城区创建教育强区,催人奋进,令人难忘,给我们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展示的平台。
这次学习给我注入了动力。为了进一步紧跟禅城区创建教育强区的形势,作为校长,我振奋精神,决心从实际出发,认认真真从课堂入手,“决战”课堂,再续“向课堂要质量”的新篇章。
下面谈谈我对“向课堂要质量”的见解
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总课时大致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3/4以上,因此,只有抓住课堂教学,才能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主动权,才能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让素质教育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本文笔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体会到:谁处理好、解决好了上述的“三个如何”,谁就掌握了向课堂要质量的主动权。我的理解是:
一、向课堂要质量,就要解放课堂。
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障显着新课改多彩的魅力,演绎着新课程的崭新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特征的返璞归真,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而这一切,必须有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面对新课改,我们要解放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生命成长的乐园。解放 的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障显生命精彩的时空。教育是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更应具有生命性。充满生命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互动与共生的空间。
(一)、解放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将教师神化为教育的全部。教师的话是“圣旨”,课堂成为至高无上的“殿堂”。在课堂上,教师所依赖和信奉的是久经不变的“教材与范本“,学生所敬畏的是高高在上的“严师与教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抄照背、死记硬背,师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完全是迫于无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材牵着教师,教师掣着学生,呆滞刻板。这样的课堂没有激情,更没有创新,缺少吸引力,课堂甚至成了学生害怕的地方。基于传统课堂的这一状况,我们应该解放课堂,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如《凡卡》一文,凡卡的梦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的想象哪怕是幼稚可爱的,但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都值得珍惜,因为,它让课堂充满快乐与诱惑,成为师生心驰神往的空间。
作为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心驰神往的空间,首先要学会关爱,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爱抚与欢愉,让笑声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的心理潜能就能释放出来,转化为创造才能。在课堂中象倘徉在童话的美丽和向往中,张开情怀,拥抱未来。再次,要学会宽容,宽容自己和学生,面对课堂中的失误和偏颇,要予以宽容。给学生带来动力,带来欢乐,其三,要充满信任。新课程让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教师”。信任是心灵的交互,是情感 的交融。新课程信任每一个教师,也信任每一个学生。笑对新课程会让我们充满自信。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微笑使者,一旦新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书本走向学生时,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具备“按照学生的思维来思考教学了”的学生意识,具备“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的童年意识。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才能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课堂才会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二)解放的课堂,是心灵相通的家园。
新课标提出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目前最缺的便是师生之间情感与态度的交流,使得课堂没有将知识、能力和态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往往缺乏人文的关怀。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识与认识的堆积。”
新课改下的课堂应是多维互动、心灵对话的家园,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能的的舞台;我们提倡多维的教学互动,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将达到一个新境界,转化为创造才能。如《小抄写员》,让学生联系自己,说感受,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激发他们体贴关心父母的情感,体现语文学科的语言训练。
(三)、解放的课堂,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
“课标”提倡让学生去经历一下、感受一下、想象一下、思考一下、尝试一下。课堂上,我们要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怎样在 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我们提倡学习“内容”的选择,开发和丰富校本课程,允许学生对知识的多元“理解”。学《第一场雪》,南方孩子没有见过雪,怎么办?把读作为学生的重要活动,学生通过读,可激趣,可入情,可明理,可益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以充分体现。还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大胆放手,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特长 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作业,这样学习,这样的课堂,他们充当的是学习主人,生活的主人,使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快乐。
二、向课堂要质量,就要改造课堂。
社会的进步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影视传媒对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现代生活让学生见多识广,这些都影响和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作为教师,假如还是“我说你听”的问答式教学模式来维系着我们的教学,显然是不合时宜。为此,改造课堂,丰厚课堂,已成为教师职业的使然和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一)、改造课堂,就是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课堂充满快乐。
如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首先要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本“开心辞典”:
1、推荐选文。以一篇带多篇,选取与课文“神合貌异”的推荐给学生阅读;已达到开阔视野 丰富积累的目标。
2、设置语境。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教师富于文采的语言,使文章润色生辉,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图文并茂的画面,使学生身临“文境”;如闻其声,如感其味,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和探究欲望。
3、一分钟演讲。每一节课前一分钟,以一篇课文中心为话题,进行一分钟演讲。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对桂林山水的加以描述,加上多媒体显现的山水形象,可以给学生以美的陶冶。
4、开展活动。这里的“活动”指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内化语言,运用与语言的过程。活动形式:新闻发布会,调查专访,当小导游、小记者,课本剧,等等。
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改造,课堂由“静”变“动”、课本由“厚”变“薄”,不仅融入了学生丰富的生活资源,还融入了学生的主观创造,学生由以前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课文的“创造者”、“享受者”。
(二)、改造课堂,从学生现实性教学需要出发,设计符合他们当前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传统课堂教学,学生认为,是老师要我“怎么怎么”,通过
1、以奇异的现象引起惊奇;
2、以意外的结果引发疑问;
3、以特别的情景激发参与;
4、以身边的现象唤起思考;
5、以崭新的视野激起兴趣等“新异刺激”的策略,唤醒学生“我想读,我想问,我想议,我想改,我想说,我想写。这些策略的运用,在于“出奇制胜”抓住学生好奇求新心理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促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改造课堂,就要激活课堂。
用兴趣激活课堂,是改造课堂的的一种不可少的形式。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殿堂。教师只有用兴趣才能激活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做法是:
1、设计情景,激发兴趣.。
一位老师在口语口语训练课《春天在哪里》的设计里,创设这样的情景: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寻找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柳枝发芽,小鸟欢唱;小草发芽,花园百花盛开;青蛙从洞里出来;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果园里果树开花了。。。。接着让学生用多彩的笔把美丽的春天画出来。在说一说:春天美在那儿。
2、设计游戏,保持兴趣。
每册的语文课本都有童话故事的课文,如:《小壁虎借尾巴》、《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等等,学文的过程,都可以安排课本剧表演的环节,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另外,低年级的识字,找朋友游戏、寻宝游戏、猜字、谜语等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励评价,提高兴趣。
老师常可以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想说就说”、“说错了也没关系”、“看谁说得好”、“你说得棒极了”、“你说得很精彩,可惜声音小了点,声音大一点再说(读)一遍,让所有的同学来分享,好吗?”等等可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另外可以设计一些“奖项”:如说得好的可以给予一个“智慧奖”或“创新奖”,读书好的给予“读书标兵”称号,有进步的给与“进步奖”,均可提高兴趣。
4、形式多样,激活兴趣。
(1)、运用多媒体色、光、形、声具备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如:《观潮》一文,借助 媒体播放“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看到的景象,并用上书中的生动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景美和语言文字美。
(2)、与其他学科整合,激活兴趣。如不少写景的课文,可读读画画,化枯燥无味的讲解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庐山瀑布》、《山行》学完后,让学生想想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并画下来,这是与美术的沟通;《两个地球同时着地》学完后,让学生动手实验,两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是否同时着地。这是与科学实验的沟通,另外,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等均可激活兴趣。
(3)、课内带动课外(或课内延伸拓展)。如,《小狮子爱尔莎》学习后,可要求学生“做做调查”,了解当地水里的鱼、林中的鸟或其它的动物,最近几年有什么变化。这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毛泽东,北京之行,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前后, 青年毛泽东在两年时间内连续两次来到北京。经过两次北京之行, 他对纷然杂陈的各种思潮进行反复比较和鉴别, 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本文以青年毛泽东的两次北京之行为出发点, 对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进行分析。
一、第一次北京之行:在各种新思潮中探寻真理
为了组织湖南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 1918年8月, 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新文化运动因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即直接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开始宣传社会主义的阶段。作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京也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
毛泽东一行到达北京, 随即同蔡和森以主要的精力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回忆这段生活时, 这样说道:“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 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 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1]经老师杨昌济的介绍, 毛泽东被派在李大钊为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校长蔡元培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 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 各种思想、学术在这里争奇斗艳。李大钊、陈独秀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序幕, 胡适积极宣扬实用主义哲学, 李石曾以无政府主义标榜……这种活跃的氛围是毛泽东在湖南无法接触到的, 带给他从未有过的兴奋和刺激。毛泽东在这里经常旁听自己所喜好的课程, 还参加了北京大学的两个学术团体。一个是新闻学研究会, 由《京报》社长邵飘萍发起组织并主讲有关办报的业务知识, 这对他以后创办《湘江评论》是有帮助的。毛泽东后来在保安窑洞里曾满怀深情地对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 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 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另一个是由杨昌济、梁漱溟、胡适发起组织的哲学研究会。在学会中, 毛泽东阅读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著作, 涉猎了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书籍, 以及一些片断的零散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北京的生活不仅使毛泽东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还使他亲眼看到了新文化运动中那些著名人物的活动。他曾走访过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陈独秀和胡适, 与学生活动分子邓中夏、罗章龙、张国焘、傅斯年等都有过深浅不同的接触。毛泽东既在李大钊手下工作, 李大钊的言论和行谊自然给他最直接的影响。1918年11月, 毛泽东到天安门广场亲耳聆听了李大钊所作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讲, 随后又读了《新青年》刊登的李大钊另一篇文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从而使他开始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 各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特别是无政府主义, 在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因为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 以及近代的军阀混战, 无政府主义“不要国家、不要政府、反对权威”的主张迷惑了当时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的进步青年。不少人包括很多先进分子还分不清马克思主义同它们之间的界线, 中国早期的一些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都一度受其影响。毛泽东当时受到这些无政府主义观点的影响, 在打倒强权的问题上就赞同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观点, 即“联合地球做一国, 联合人类做一家, 和睦亲善。”[2]他不赞成辛亥革命那种兵戎相见的暴力革命, 主张群众联合起来向强权者进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 自由的呼声, 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2]他回到湖南后, 草拟了一个颇为详细的“新村”建设计划。1919年12月, 他撰写的《学生之工作》对新村模式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勾画了这种新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以新教育为中心, 将新家庭、新学校和新社会连成一体。公共育儿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园、博物馆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设想十分周到。这种主张同他所提倡的“无血革命”是一脉相承的。然而, 离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建设“新村”,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 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 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3]就五四时期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来说, 很少有人能跳过这个空想性的过渡阶段。
五四运动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运动, 而且是空前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各地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出版刊物, 传播革命思想。1919年7月, 毛泽东创办了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2]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响应五四运动这一段时间, 毛泽东的精力多用在报刊宣传上。1919年11月14日, 长沙赵五贞女士因反对包办婚姻在花轿内用剃刀自杀。毛泽东立即抓住这一典型事件, 在《大公报》等报刊上接连发表了十篇文章。报刊工作与现实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和在《大公报》等报刊上发表大量富有战斗性的论文, 广泛地接触和研究社会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 这对于他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动因。
旅居北京半年, 毛泽东接触了许多新事物, 使他大大开扩了眼界, 增强了政治积极性和探寻真理的决心。由于分不清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 以及实用主义等的本质区别, 杜威的“实验主义”、小路笃实的“新村主义”, 这些“大杂烩”还萦绕于脑际。正如他所说:“当时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 用我们的话来说, 我正在寻找出路。”[1]但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不断对他起着“东风压倒西风”的作用。
二、第二次北京之行: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观
1919年12月, 毛泽东率领一个由30多人组成的驱张请愿代表团抵达北京。 (“驱张运动”是指驱逐当时担任湖南督军的皖系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从1919年9月开始, 毛泽东便开始了秘密的驱张运动, 以学联为基础, 开展反张宣传运动。) 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的直接目的, 就是争取全国特别是北京社会各界对湖南人民驱逐张敬尧的支持。毛泽东利用到北京这个机会, 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 最为关注的是如何组织新民学会的同志作共同的研究, 以求得根本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当时留法勤工俭学风靡一时, 毛泽东却未暇出国, 集中主要精力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1920年3月, 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信中说:“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 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 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 及研究。”[2]他接连写了许多封信给长沙新民学会的会员, 详细告诉了北京情况和自己的看法及主张。毛泽东认为最好能成立一种自修大学之类的组织, 以彻底研究马克思、列宁的学说和各国的革命活动, 以及改造中国的许多根本问题。
在北京停留期间, 毛泽东尽力收集有关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 用心地阅读。这对他肃清无政府主义和工读主义的幻想, 起到了理论上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同斯诺谈起自己第二次在北京期间曾读过三本书, 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三本书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和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到了1920年夏天, 在理论上, 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 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虽然1920年夏天以前, 毛泽东不可能读到同年7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 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就没有机会看过《宣言》的他种译文。 (作者注:联系到1920年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和它从事马列经典著作翻译、宣传的情况, 毛泽东第二次来北京期间, 读过北大油印本《共产党宣言》, 应该说是极有可能的。据黎锦熙回忆, 1920年1月4日, 他去看望住在北长街99号平民通信社的毛泽东, 看到毛的案头就放有一本《共产党宣言》。还说:“我在这里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的全文。”黎锦熙的回忆, 在这方面也提供了值得重视的佐证。)
毛泽东离京南下到达上海后, 曾经和陈独秀讨论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这时的陈独秀已经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1919年12月1日, 发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并且在当时报刊上反复宣传由工人自己掌握政权的主题, 可为佐证) 而当时的毛泽东恰巧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国家观点的不对, 他自己后来在回忆中把这个时期视为“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 是十分准确和恰当的。所以“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1], 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世界观转变中,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毛泽东从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受到教益, 加上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使毛泽东认识到阶级斗争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 使他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从五四运动爆发到1920年间, 毛泽东赞成俄国十月革命, 其倾向是日益明朗的。1920年3月, 他从北京致信新民学会会员信中提出:“我觉得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文明国”, “两三年后, 我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2]7月初他从上海回到长沙, 即着手组织文化书社, 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己任, 认为全中国、全世界都“尚没有新文化”, 只有“一枝新文化小花, 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2]1920年3月12日, 毛泽东在致信黎锦熙《湖南建设问题条件商榷》中, 已经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强权的观点, 进而认识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1920年12月1日, 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指出:“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 或帝国主义者, 或军国主义者, 非等到人家来推倒, 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4]并明确表示赞同蔡和森提出的采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方法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建议。1921年1月, 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召开大会, 毛泽东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温和方法的罗素主义、无政府主义给予批评, 这也是对自己曾受到这些思想影响的自我批判。从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第二次北京之行是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第二次北京之行奠定的思想基础, 在紧接着的三、四个月中, 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会那样深入而坚定, 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牢固信念, 是不可能的。
青年毛泽东通过两次北京之行,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接受先驱者的影响, 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进而在探索改造中国的社会实践中, 接受了苏俄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 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观。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韩国明星安在旭即将在北京开演唱会。有读者来信询问安在旭的情况,演唱会之前本报特为对安在旭感兴趣的读者介绍一下这次演唱会的情况:7月15日 19:30分,韩国当前最红的影、视、歌三栖艺人安在旭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三星显示器--我永远的选择安在旭Forever北京演唱会"。如果说现在正渗入中国内地的"韩流"热潮最早引发自安在旭,也许并不为过。因为早在几年前,在中国大陆唯一系统介绍韩国歌曲的广播节目《汉城音乐厅》听众群里就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是安在旭迷,在此基础上今年安在旭也在北京成立了他的歌友会。他还曾作为1999年三星显示器的形象代言人来过中国,他拍的韩国偶像剧《星梦奇缘》、《妙手情天》等在我国播放后,更是掀起了一阵阵空前火爆的"安在旭热"。为了更贴近他的中国歌迷,安在旭在韩国刻苦学习中文,在演唱会上他会更多地用汉语跟大家交流,并用中文来演唱自己的拿手作品。更为惊喜的是,在安在旭的演唱会上还出现一位中国内地的当红女歌星,这位神秘的女嘉宾到底是谁呢?7月15日那天答案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现场揭晓。更值得歌迷兴奋的是,这次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三星显示器独家赞助的演唱会的舞美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演唱会,它将溶高科技与艺术性于一体,与现在日趋精致的韩国影视剧结合起来,让听众在听歌时还能看到令人目眩的韩国优秀影片。如果歌迷想感受另一种韩国的文化风情,想了解拥有迷人微笑的安在旭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主办者肯定的对记者讲7月15日韩国明星安在旭将给歌迷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夜晚。
赵
走进天坛公园,青砖铺的甬路很长很宽很直,甬路两边的树木葱茏苍翠,浓绿欲滴,雨后公园,草坪湿漉漉的。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两位外国朋友,走很长一段路才来到祈年殿。以前是在图片或电视上看见,现在就在眼前。
天坛公园很大,占地面积243公顷。一座座建筑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楼台水榭,工艺精湛。观看的人无不赞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游园的人很多,有来自欧洲的白种人、有来自非洲的黑人朋友,有我们海内外的同胞兄弟姐妹。
我们在祈年殿、无梁殿、回音壁、圜丘、神乐署等楼台殿阁赏景,登高拍照,在回音壁前喊话,在树林里听业余歌手弹唱,一个人弹吉它,一个人演唱,唱得很好。不少游客留下纸币向歌手表达谢意,我老伴也扔给一张面值五元钞票。
天坛公园有一处喷泉,飞珠溅玉,周围是奇花异草,景色很美!我给二妹和弟媳拍了一张照片。
再见了天坛公园!晚霞在催促我们。我们乘坐一辆电动车回宾馆,开电动车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慈祥谦和,他一直把我们送到宾馆门前,我付了20元钱,道一声谢谢!
记得去年元旦,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北京。
我们准备先到天津再到北京。到了天津,我们先到正宗“狗不理”包子店吃包子,“狗不理包子真是名不虚传,吃起来口感真好!”我说。然后我们又到卖天津麻花的地方买麻花。突然,我发现一个巨大的天津麻花,它比我人还大,于是我和那个奇大无比的麻花合了个影。
“集队啦!”导游叫道。于是我们回到车里。车开始向北京进发。一路上我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我们已经到达下榻的宾馆。我还在回味着睡觉的时候幻想着明天会玩什么。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爸爸接了电话说:“哦,我知道了”。于是,我和妈妈被爸爸从睡梦中叫了起来。爸爸说今天我们上午去天坛,下午欣赏北京曲艺表演,晚上去王府井逛街。
在天坛,我看到了皇帝祭祀用的`神坛。下午我们去看表演,可是我却睡着了。看完表演,天已经黑了。于是我们去王府井逛街,爸爸说带我们去了吃北京最有名的一道名菜——北京烤鸭。我们来到了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北京烤鸭还真好吃啊!”我边吃边嘟囔着。在逛北京小吃一条街时,爸爸还买了二只大螃蟹,我津津有味的吃起了大螃蟹,想着明天的事。
第二天,我们去了故宫、长城、毛主席纪念堂。故宫由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组成,气势宏伟,处处显耀着皇家独有的风范,站在故宫的中央,我仿佛看见了皇帝和大臣们正在朝议国事,仿佛看到了大清皇朝的千军万马在奔腾,仿佛感受到了紫禁城几百年来的喧嚣尘埃,感受到了它的兴衰胜败……
长城连绵起伏,盘沿在崇山峻岭之间,好似一条看不到首尾的巨龙盘踞在大山之间,令我惊叹不已!我和爸爸爬了上去,但是妈妈却落在了我们后面。最后我们全家都拿到了“好汉”证书。站在这雄伟的长城上向外看,一望无边,好似腾云驾雾。
今年暑假,我像一只放飞的小鸟,高兴的飞出鸟笼,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而爸爸妈妈正在为我们一家十口的旅行做准备,负担越来越重,因为这次我们全家总动员浩浩荡荡十个人呢!
我们坐高铁到了北京。我和妹妹仿佛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新鲜的东西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走走停停,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每次,我和妹妹都是在爸爸的急声催促下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到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就决定去登长城,长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象征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到了八达岭长城山脚下,抬头一望,奇陡无比,难怪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蜿蜒曲折,像一条正在爬行的巨龙,我们一家人坐缆车到达长城。来游览长城的人真多啊,真是人山人海,我们都是挤上去的。爬完长城我们都筋疲力尽。
我们坐地铁回宾馆,这是我第一次坐地铁,人真多啊,一列列地铁在我眼前呼啸而过,像风一样快,每一站都只要十几秒就到了,我不得不惊叹科技的力量!转站的时候,外婆提前出站和我们走散了,大家焦急的寻找,妈妈都快急哭了,最后还是姑妈在出站口把她找到了,哎!总算是有惊无险。
玩过北京城后,爸爸妈妈又带我们到北戴河风景区玩了几天。我们天天在海边玩耍,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是温馨,真是悠闲自在!大海的浩瀚也让我感觉在大海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们去北京旅行。乍到北京,最让我不适应的就是公路上车辆和行人太多。我一眼就看见了十几辆各种各样的车在公路上大显身手了,它门像猛虎一样奔跑。我担心如果有一辆汽车从弯道里开了出来,把另一辆车撞倒了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问我爸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爸爸说:“看!那里不是有位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吗?”哦,原来是这样啊!可是,交警叔叔是怎么指挥的呢?难道只是把手拿出来挥一挥就行了吗?爸爸又对我说:“你再看那位交警叔叔的上方是什么?”我顺着是爸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根杆, 杆上有三盏灯, 一盏是红色的,另一盏是绿色的,还有一盏是黄色的。我又问爸爸:“爸爸,难道这些灯就能指挥交通吗?”爸爸说:“你可不要小看那三盏灯,要是没有了交警叔叔的指挥,它们还是会指挥的很好。”我又问:“那它们是怎么指挥的呢?”爸爸说:“它们是由它们的颜色来表示的。”我想:“颜色也能指挥交通,那这三种颜色是怎么指挥呢?”爸爸似乎知道我想知道什么了: “因为红灯能表示停,绿色表示行。”我问:“那它们是什么时候亮一次?”爸爸回答我:“它们是隔30秒轮流亮一次。”哦,原来是这样!我听了爸爸说的话,观察这些灯,果然跟爸爸所说的一模一样。
就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这里很秩序。在这条公路上,我学到了这么多的交通知识,你们都知道了吗?为了我们的安全,让我们一起遵守交通秩序吧?
下午了,我们要去采访了。首先我们来到了团中央未来网的直播现场,在那里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刘凤阿姨。我的采访内容是将学校的范围扩大,让我们加强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青少年的健康。刘凤阿姨认为我的提案非常有意义。之后我们采访了一位科学家院士刘嘉麒爷爷,他是一位地质学家。我的采访内容是那您在北冰洋考察的时候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爷爷回答道,北冰洋的.考察很艰辛,但是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了迎面而来的重重困难,呼吁我们也要在以后的活动中生活中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友爱。
采访结束后,我作为黑龙江的小记者代表和其他地区的小记者代表们一起采访一位名叫叶培建的爷爷。他也是一名科学家,以前曾是嫦娥一号的总指挥。我特别向往外太空,所以我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前去采访。爷爷对我说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后我们又与爷爷拍了合照。
就这样,快乐的一天结束了,我很期待明天的采访任务,相信其他小记者们也是一样!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员一行对北京部分中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学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专家治教、观念现代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是有办学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学分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门外国语学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教师树立了七种意识:
1、树立服务意识: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杜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2、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执教,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3、树立道德意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求家长办私事。
4、树立发展意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归宿,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5、树立民主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
6、树立质量意识:将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知。
7、树立扬长意识: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鼓励发展学生特长,主动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二、分层次教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所考察的几所学校中,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分层次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基础教学,使学生从不知到知循环渐进,几乎都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学生能充分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有特色,教师、学生有特长。
三、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所到的学校,不管校园面积的宽窄,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三点启示:办好学校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1、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
2、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
3、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一是学生中心观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发展性观念,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三是教育的个别性观念,每个学生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励性观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五是教育的灵活性观念。教师要把书教活,提供多种教育的最佳结合。
五、六点思考:
我们与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观念.第二是观念,第三还是观念.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在以下六方面认真思考。
1、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管理职能,这是能否建成“教育强县”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扎实推进。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级班子选配,必须按“专家型”的要求配备,锤炼出一批远近闻名的校长,教师要按“身正,学高、业精、技强”的要求,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名教师,打造一批名校。
3、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运动场地建设既标志学校档次,又是贯彻“健康第一”方针的必备条件。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4、常规立校,树立优良校风。常规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法”,无常规则不可能树立优良校风。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的赖以规范师生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期常规”、“一学年常规”。
5、因材施教,注重“双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大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实施好“因材施教”,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了学生应掌握知识的70%以上,学校、教师应把“双基”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质量永恒的主题来抓。德、智、体、美等育全面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吃完午饭,我们坐着车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清华大学,听说这所大学是我们国家最有名、最高的学府,我们在校外游览了一圈。清华大学西门是一个拱桥形状的大门,大门最顶上刻着“清华大学”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金灿灿的,闪烁着光芒。我们在清华大学门前留了影,随后就离开了,坐在车上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到这个大学。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农业大学、地质大学、师范大学……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始建于1750年,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我们首先从长廊开始参观:一抬头,便可看见很多壁画,有“八仙过海”、“水浒传”、“红楼梦”……最吸引我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在这幅壁画上,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站在筋斗云上,真是栩栩如生。参观完壁画,我们还坐龙舟到对面的十七拱桥,龙舟在水面上穿行,就像一条灵活的小鱼,十七拱桥有十七个桥洞,故此得名“十七拱桥”。从颐和园出来我们还去圆明园,最后来到了故宫、天安门。
——赴北京培训考察报告
垫江县太平中学校李鸿江
2011年5月14日至21日,在县教委、县教师进修校的组织带领下,参观考察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三帆中学)中学。考察中听取了三帆中学校长的报告,参观了学校各功能室及校园,并与之交流了在学校管理及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我们还听取了陈锁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的姚计海教授、龚正行和王建忠教授等国内知名中学教育专家做的专题报告。北京的激情之行,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使我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我的教育理念,让我更加明确了我校今后的办学方向。
一、感受学校的先进经验
经过几天的学习考察,两所学校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综合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具有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三帆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导处,分管教学教研;综合处分管学校财务、后勤等工作;德育处,分管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各年级分设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所有事务。学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模式,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的关键。
2、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
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首先是从进人制度上把关,严格学校进人机制,只有达到学校进人标准的才引进来。然后再抓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给教师创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是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正是由于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使得学校的教师素质都非常高,教学质量也显而易见,社会效应也逐渐提升。
3、学校重视抓教学研究
学校都具有一支强有力的教科研队伍,科研课题成果显著。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他们立足于当地教师的经验,立足于学生实际和学校资源,来开发课程资源,如北京三帆中学设置的兴趣类选修课、社团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语言文学专题课、体育活动课、科技艺术课等,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完善了学校课程的功能,拓展了学校基础课程的内容。使学校课程设置更完善、更科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管理
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他们分别深入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经认真分析汇总,探索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育途径。该学校探索出对学生学习的四级管理指导:校级指导、年级指导、学科指导和个别指导。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中,教学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考试要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还要加强对教师、家长的学习培训等。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有效提高办学质量。
5、学校实行了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学校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评价机制,调动了主管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实行“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奖励机制,奖励细则做得比较科学细致,内容涉及到考勤、教研成果、工作量等。这对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寻找学校间的差距
首先,学校经费来源远远不如城市学校。农村初中学校现在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其次,教师素质远远落后于他们。我们学校教师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各方面素质较差的现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偏低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行。
第三,教研氛围不够浓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心存“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只求应用自己的老经验,老办法,完成应尽的教学任务,不求课堂效益的突破。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考察学校。农村初中学校多数基础建设比较陈旧,校园面积狭小,校园文化创建上缺乏朝气,氛围不够浓厚。
三、汲取学习后的收获
1、明白了自身的追求
作为校长,我们应该深入第一线,深入学生和教师之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把问题理顺,把问题讲出来,与教职员工一道正视问题,思考对策;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心声。在问题中找出路,在问题中思考教育策略,定位学校发展的方向,明确怎样教育本校的孩子。做到有的放矢。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们要做快乐、有创意、会学习、勇于实践的校长!
2、提高了与教师心理沟通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线的广大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压力和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校长要带领好自己的团队,管理好自己所在的学校,就必须掌握好与教职员工的心理沟通能力。管理的本质就是心理沟通,要有效的进行心理沟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本。在沟通中,我们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要善于在教师个人面前听他们倾诉,听他们表达,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再与他们平等交流,动之以情,尽力让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做老师的知心人!
四、勾勒今后工作的打算
对照先进的学校,我们应当痛定思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思路、找办法,因地制宜,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高度。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学校将继往开来,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五个校园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打造体育特色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牡丹资源,开发牡丹文化,建书香学校,创牡丹文化校园。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定时间、定内容。培训时注重交流、讨论和总结,力求取得实效;二是实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骨干教师带动工程,确定学校的名师及各科骨干教师,规定好名师及骨干教师的职责,通过名师引路,教学指导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以教研促教改,以教研促发展
一是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挖掘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发适应自己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上课是由教师搜集相应的内容,设计教案进行授课或活动。二是抓好课题研究,骨干教师自动申报研究课题,学校确定审完后,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研究。学校每一位教师必须全部参加到课题研究之中。三是抓好课改起始学科的课题教学研究,通过组织观摩研讨课,上示范课
等,摸索出适合起始学科的教学模式或思路,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四是制定适合新理念的警示语,时刻提醒教师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第四,强化常规管理工作的落实
学校在继续实行周检制度外,实行三寻视制度,校长、教导主任随机寻视,掌握教师的上课情况。在常规工作上,提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口号,当天事情当天做完,一天有一个新提高。学校将根据教师一周的工作安排细化后列成表,让每一位教师能对照每天工作安排,检查自己当天当周的工作完成情况。
第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深秋时节,萧瑟的秋风阻挡不住我们一行十四人热情的脚步。11月8号到10号,我非常幸运地跟随着领队的步伐来到了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观摩“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这次活动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给了我极大的震撼。非常感谢陈主任和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充分享受着语文素养的饕餮盛宴、尽情沐浴着语言文化丰富多彩的爱的阳光。与优秀教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所散发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不得不替这些选手暗暗叫好,16名参赛选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一个个光芒四射的生命。
本次大赛设有5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朗读展示(15分,赛前10分钟抽题。)、书写展示(15分,现场抽题。)、才艺表演(5分,选手提前自备。)、课堂教学展示(50分,提前一天抽取课题。)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现场作答)。五轮比赛透射出每一位选手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乐观、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坐在台下,作为一名观摩者,我看着、听着、思考着,唯恐稍有遗漏。下面我就将感受最深的三个环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朗读展示
朗读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准备时间很短,对参赛选手存在一定的考验。本轮比赛,湖南省选手刘霞辉老师、河南省选手马娜老师和湖北省选手郑磊老师通过朗读传达出了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朗读给予现场听者极大的感染力。郑磊老师在朗读《三袋麦子》时语音浑厚、语气童真、模仿小猪的语气惟妙惟肖;马娜老师的《中国结》,声音清新柔美、台风很大气、很有央视主持人的感觉;刘霞辉老师对《蒲公英的梦》感情基调把握非常到位,深情、投入,他们分别得到了14、314、14、343、14、557的高分。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佟雅坤女士的专家点评又让我再一次对朗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原来朗诵的关键在于朗诵者对内容的理解,朗诵不仅仅要关注字音的纯正,更要有一定的起承转合,要读出一个连贯的意思,语气要随着朗诵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要传达出一定的画面感和意境感。是的,朗读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备基本功,我们应该不断读好书,注意自身学养的沉积和丰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准确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将文字化为有声的形象、情感和韵味。
二、才艺展示
才艺表演是全方位展示、彰显参赛教师个人风采的环节。激情的朗诵、曼妙的舞姿、动听的歌声、灵动的书法、悠扬的琴声将每一位听课教师带进一个个多彩的生命。令人赞叹的是本次大赛有多位教师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创新与糅合,一号选手的动画片配音《素养速成》,利用《猫和老鼠》的画面再配以根据主题重新编排的语言脚本,既幽默又蕴含深意。三号选手的《大山深处的美丽》具有情境的设置,融简笔画与小品为一体,别具一格,表演生动。四号选手的诗配画《老师的手》,看似简单,但却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十五号选手的音乐童话剧《鸭妈妈找蛋》,表演活灵活现,搞笑夸张的语气动作让大家忍俊不禁,发出一阵阵开怀的笑声,最后以4、957的成绩获得了这个环节的第一名。总之,丰富多样的才艺,精彩纷呈,给我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对语文的一种执着、热爱和敬畏!其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是一个杂家,还得学有所长,个人魅力同样会使你的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大赛最精彩的环节,三十分钟,三十个孩子,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一号选手教学《长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精于设计,善于引导。四号选手喜欢用鼓励表扬的话语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阅读教学中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话写话,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最让人震撼的是十二号选手,他非常年轻只有29岁,当他用浑厚的中低音抒情地朗诵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时,不仅仅是给学生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更让学生在他的耐心引导下,读出了应有的感情,情绪饱满而到位。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以为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份量的收获,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善用教育智慧,帮孩子学生创造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学习天地,让孩子们在一种积极的心境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从南京回来已近三天,以上的心得显然不能概括我所有的学习收获,感觉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盘旋在脑海中,因为语言的贫乏、很多都无法言表。但有一个想法却非常清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竭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不断丰富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只有如此,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能像雄鹰展翅飞得更高更远!今后,我将以这些大赛的同行们做镜子,勤修内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做最好的自己!
【北京之行体会】推荐阅读:
韶山之行总结06-28
西藏之行感悟07-07
三亚之行散文10-13
美国之行作文10-27
西安之行感想11-02
灵山之行作文11-30
难忘的青岛之行12-19
乡村之行的作文01-02
黄山之行作文700字06-06
庐山之行作文300字06-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