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 (全册)(共6篇)
一、基础知识点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天地?/新起点包括哪些?P3
2、中学时代有什么重要性/意义/价值?P4
3、什么能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P4
4、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P5
5、中学生活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P6三点或P5
6、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哪些机会?P6
7、新的目标和要求有什么作用?P6
8、在中学新环境中,我们会重新塑造一个怎样的我?P79、21世纪,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有哪些?P7 10、2010年提出,我们应该增加哪三个新的支柱?P7
11、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P8
12、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P9—10
13、什么是梦想?P9
14、梦想的作用是什么?P9
15、青年年在纺织梦想时注意什么?P10
16、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是怎样的?P10最后一段
17、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现中国梦走什么道路、弘扬什么精神、凝聚什么力量?P10
18、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P11
19、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P12—13 20、怎样理解努力?P12第一段前三行
21、努力的方法有哪些?P13
22、为实现梦想的具体做法/具体行动。P13
23、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什么?P15
24、知识学习包括哪些层次?P16
25、学习仅仅局限在学校里吗?P17
26、学习表现为什么?P17
27、学习需要什么态度?P17
28、为什么要终身学习?P17
29、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原因?P18-19 30、怎样体味学习?P20-21
31、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P20
32、怎样学会学习?P22—23
33、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P27
3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P28
35、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P29
36、对自己有恰当的自我评价有什么意义?P29
37、他人评价有什么意义?P29
38、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哪些?P29
39、怎样对待他人的评价?P30 40、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有哪些?P30
41、为什么要接纳与欣赏自己?P32 1
42、怎样学会接纳自己?P33
43、接纳自己需要接纳哪些方面?P33
44、怎样学会欣赏自己?P33—34
45、学会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P33
46、学会欣赏自己有什么意义?P34
47、欣赏自己应注意什么?P34
48、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飞的更高?P34-36
49、如何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P35 50、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方面有哪些变化?P40
51、不能怕麻烦而拒绝友谊的原因。P40
52、经常梳理朋友关系有什么意义?P40
53、朋友的作用/影响/友谊的力量有哪些?P41-43
54、朋友如何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朋友为什么见证了我们的成长?P42
55、友谊的特质有哪些?P44-46
56、造成友谊改变的原因是什么?P46
57、如何处理一段变淡的友谊?P46
58、竞争并不必须伤害友谊,关键是什么?P47
59、竞争中如何对待朋友?P47 60、友谊与坚持原则的关系。P48 61、朋友误入歧途不劝阻的后果。P48 62、怎样建立友谊?/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P49-50 63、怎样呵护友谊?/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P51-53 64、朋友发生冲突时怎样处理?P52 65、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P52 66、怎样对待朋友的背叛和伤害?P53 67、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P55 68、网上交往的特点是什么?P55 69、网上交往的积极影响是什么?P55+ P58 70、网上交往的消极影响是什么?P55+ P58 71、如何慎重结交网友?/结交网友时注意什么?P56-58 72、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具体做法。P56
二、实践探究题的几种问法:
1、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
2、宣传方式:廊报宣传、广播宣传
3、搜集资料的形式:剪报、网上下载
4、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9课基础知识点
1、教师的作用/教师职业的特点:P61
2、教师的使命:P61
3、教师要努力成为怎样的好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P62
4、为什么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P63
5、怎样对待老师间的差异?P63
6、我们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的具体做法。P64
7、尊重老师的不同有什么作用、好处?P64
8、列举老师扮演的角色有哪些?P65
9、如何理解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内涵是什么?P66 2
10、教学相长要求我们怎么做?怎样与老师互动交流?P66
1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什么?P67
1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什么?P67
13、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P67
1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什么?P68
15、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68、P69
16、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什么?P68
17、为什么要尊重老师?P68、P69
18、尊重老师的体现或表现:P68
19、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怎么办?P69 20、尊重老师的具体做法:抄的
21、什么是家庭?P71
2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P72
23、家的意义、重要性。P72—73
24、列举家庭的功能。P72
25、亲情的意义、作用。P73
26、中国人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或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或内涵是什么?P74
27、什么是家规?什么是家训?什么是家风?P74
28、为什么要孝亲敬长?P74
29、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P74 30、如何孝亲敬长?P75
31、孝亲敬长的具体做法:抄的。
32、为什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或列举家庭中的亲情之爱P76
33、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的不同表现有哪些?P78
34、我们长大后和家人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P79
35、亲子冲突存在的原因中哪些?P79—81
36、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或后果是什么?P81
37、有效化解亲子冲突需要哪些方面做努力?P81
38、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或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有哪些?P82
39、和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P82 40、现代家庭的特点或现代家庭的变化有哪些?P83-84
41、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是怎样的?P84
42、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P84
43、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84
44、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P84
45、怎样创建和谐家庭?P85-86
46、列举家庭美德:抄的。
47、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P85
48、当家庭成员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办?P86
49、列举家庭发生的变化。P86 50、生命的特点有哪些?P89-90
51、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P92
52、生命接续的意义是什么?P92-93
53、生命包括什么?P93 3
54、生命接续中我们的使命是什么?P93
5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P94
56、生命至上的内涵是什么?P95
57、如何做到敬畏生命?或敬畏生命要求我们怎么做?P96-98
58、怎样守护生命?或守护生命注意哪些方面?P100-102
1、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2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二讲授新课
1/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1)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2)自然形(3)人工形 2/三者区别:
三/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
三、表现形式的分类 1/分类
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 2/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课型:单一课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出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
2、作品介绍:
3/《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五/结论
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二/讲授新课
1、概念:(约2分钟)2意义: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三布置作业。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1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2/配色方法:
爱心与祝愿------贺卡设计与制作(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贺卡欣赏:(2、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3)选材、配色:。(4)剪贴;
(5)书写或剪贴赠言:(6)整理画面:
3、学生作业
三/课堂小结(约分钟)...课题 欣赏评述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教学目标
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补充说明: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B、0°
c、160°E
D、20°w
5.赤道是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
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7.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8.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课
第一课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具:文本资料,相关图片
课型:综合型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
2.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教学重点难点: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老师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生火用的是打火机但古人是怎么样取或的呢?
学生谈感受。
(以提问导入课题,提出观点。)
老师: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
学生踊跃作答
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三、课堂发展
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赵州桥、四羊方尊、编钟、长信宫灯。
2. 老师口述: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提问并看课本上的提示)
3.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并打开幻灯机,老师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
实用性:酒器 美观:奇特、厚重、的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精美的纹饰
科技: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 建议学生可以自己试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两方面概括出来,比如:“赵州桥---古老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
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月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课后延伸
教师运用对比手法(点出此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不需要作结论,看到下一课“物之道”与“无尽无极”,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五、课堂作业
1. 继续查找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2. 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现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课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教具:相关作品及图片
教学目的: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学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老师提问:有何启示?
学生谈感受
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
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四、总结
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
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
五、课后延伸
可考查当地资源,进行古今作品的欣赏对比研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熟悉掌握上节课运用的“欣赏—评述”技能。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
六、板书设计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2、现代作品:(1)简洁、明快、单纯
(2)富有艺术魅力,科技含量高
3、作画步骤:(1)铅笔稿(2)大轮廓(3)上色(4)调整完成
4、作业:动手画出你心目中的家电或其他物体的图案。
第二单元 校园采风
第一课 校园风景
(2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掌握表现风景的一些基本技法。
2、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手法表现景物的空间。
3、灵活运用所学手法表现自己的构思和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构图与透视的必须方法。
难点:透视的表现规律。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取景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示意图,不同角度的风景图片,各种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图片。
学具:写生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步骤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出示风景图片若干张(照片/绘画)。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你知道这是什么图片?
②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小结:图片当中的构图和透视因素。
2、教师总结,风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可以画成画副,也可以
拍成照片,它是我们保存记忆的手段,那么要如何把风景拍得好看,画得好看呢?首要就在于取景(构图)和透视
步骤二:讲授新课
1、(板书:透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
〔课件演示〕:(出示成角透视/平行透视示意图及概念)
师:①分析成角透视/平行透视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学生观察、理解并参与讨论)
②成角透视/平行透视与风景画的联系
〔课件演示〕:(出示成角透视/平行透视示意图与风景结合图片)
2、取景构图
①师:讲解取景构图的几种主要形式(横、竖、方)
〔课件演示〕:(出示相关的风景图片)
②师: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示范
③学生做相关的练习活动
3、学生课堂作业
4、课堂小结
(1)构图与透视要点。
(2)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八开素描纸,钢笔或铅笔淡彩,构图、透视要合理。
第二课时
校园风景写生画一幅
第二课 新伙伴
(2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2、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人物立体结构模型、人体比例示意图、艺术大师的速写作品、学生作品。
学具:速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 导入新课:(约2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对新同学的看法和感受(怎样才能把你对同学的感觉表现出来呢?)
〔课件演示〕:生活中各种动态图片若干张。
3、讲授新课
(1)、(板书:人体动态比例{立
七、坐
五、盘三半})
〔课件演示〕:(a人体概况、比例示意图b运动员动态图片)
师:①分析演示概括人物动态的方法。(学生观察、理解并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小结: 人体的基本比例
教师总结:要画好人物动态,必先抓准动态线,画好外轮廓。
(2)、图片欣赏
〔课件演示〕:(各种风格和动态的人物速写图片)
生:找出图片当中人物的动态线及他们之间用线的特点。
4、学生课堂作业
5、课堂小结
(1)画人物动态,必先抓准动态线,画好外轮廓。
(2)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八开素描纸,铅笔,用线概括简洁。
第二课时
以本班同学为模特,画一人物速写。
第三单元 多姿的团队美术活动
第一节 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
教具:各类卡片 示范手工卡片
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卡片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注社会情感,增强凝聚力。
3.关注社会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贺卡情意美和形式美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情意美和形式美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以“SOS”引出新课
提问(大家知道“SOS”这三个字母组合是什么意思吗?)
(同学作答)
老师总结 大家都不错都知道“SOS”是国际上通用的求救和请求支援的信号。然后描叙为什么要提出这个信号---想通过同学门对颜老师的认识帮助老师做一张卡片送给颜老师
三.课堂发展
1. 提问(同学们以前一定送过卡片,也收到过卡片,有谁能描绘一下你送出去的和你收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有那些令你印象深刻呢?)
(同学各抒几见)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环保卡片呢?
同学:环保贺卡是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一种卡片,废弃材料有纸,树叶,包装袋,„..生活中的用品.2. 老师总结得出制作卡片的三个基本要素: *有花纹或图案
*有祝福语或其他字句
*卡片结构的设计
老师通过收集的卡片逐一分析三个基本要素,指出图案的多样化和文字的丰富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字的千变万化;卡片六种基本的骨架(单页型。双页型。异型。一版成型。附加成型。牵拉结构)及在此基础上的个性化等。
(此环节老师向同学分类朗诵一些优美的诗词,句子,并和大家一起唱周华键的《朋友》加强大家之间的感情,调节课堂气愤。)
3. 老师亲自做卡片来讲叙做卡片的过程
*构思起稿,确定主题内容。
*设计结构,安排图形,文字
*选用材料,描绘,配色,制作
四.课堂延伸
随着现代电子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传情达意的方式向信息化,个性化,无纸化的方向
发展。大家可以试着做一做电子贺卡。
五.课堂活动
1. 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
2. 集体构思设计一张卡片送给老师
要求:任选其一,利用废旧材料。
第二节 中国象棋趣味造型
教具:橡皮泥,相关人物图片
课型:综合型
教学目的:1。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课外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对技能的掌握
2.对人物特点和个性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集体对象棋的探讨
(提问:班上有那些同学会下象棋的吗?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象棋在棋盘上的摆放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上台
老师:不错大家很聪明对象棋有很深的认识,那么老师想再找几位同学回答一下象棋的各个棋子在棋盘上是怎样活动的呢?
学生踊跃作答
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象棋这个游戏是怎么来的吗?(老师:讲故事,并联系在古代象棋是作为一种战术,今天我们就要再现古代战场)
三.课堂发展
1.欣赏古代雕塑及古代人物图片
(讨论:请同学们几个人一组分析讨论一下这些雕塑和图片有什么特点)
学生积极讨论后派代表发表各组意见
老师总结大家意见进行进一步分析其人物的地位高低而对人物雕塑的不同,引导学生在捏的时候也应注意
2、人物的制作
老师制作并讲解过程
1)。用铁丝,木材制作支架。
2)。用纸,黏土塑造大的形体结构。
3)。深入刻画细部。
4)。用民间彩塑的方法着色,整理完成。
四.课堂发展
可以制作一些自己熟悉的人,也可以以同学为对象相互捏制,摆成棋局,大家团结合作一起作战。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加深友谊。
五.课堂活动
1. 全班分成两组分别捏制中国象棋的“红”“黑”棋子,然后组成战局。
2. 结合历史,捏制历史人物;或者结合生活,捏制周围的人。
第三节 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策划
教学目的:
1、通过考察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2.体验将自然美,社会美,表现为艺术美。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及团队式的集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把具象的东西通过构图,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组织到画面。
教学难点:策划的严密性,绘图的艺术行。
教具:示范挂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寻宝地图”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寻找宝藏。
三、教学过程
1. 提问(同学们以前有没有参加过考察活动呢?)
同学回答
老师:这类活动大家可能参加得很少,那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科学艺术考察活动,指导同学们怎样进行考察。
2. 大千世界,地大物博,无奇不有,因此我考察活动的范围也很广。比如周围环境,天文地理,生物等等。老师就考察了一张我们学校的路线图。
(老师展示路线图,通过图来分析我们考察活动到底要做些什么准备有哪些程序)
第一,设定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类别。
第二,讨论行动计划书
第三,撰写,整理行动计划书
第四,开始考察
第五,总结考察收获及结果
3. 考察备忘录-----图文并茂的记录考察前后的物质准备。分为考察前的行装设计,考察是的记录手段,考察后的成果展示。
4. 绘制路线图
种类:简单行,抽象图,具象图
要素:1,要有考察的先后顺序。2,游经各地点标志性东西
手段:1。自己手绘。2用相片代替。3。简单的标志代替
(根据路线图种类的不同,有些有更高的要求,比如颜色方面等)
四.课堂活动
通过考察绘制一张你所在地区的路线图
要求:表达清晰,合理.第四单元 汽车畅想曲
第一节 汽车的造型
教学目的:
1、学会结构素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简单了解汽车造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3、使学生大胆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手法来表现、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构素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汽车结构素描的写生。
教具:课件、优秀作品、汽车模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课堂
二. 导入新课
展示汽车标志给学生欣赏与识别,由学生的兴趣话题引发学生对汽车的喜爱以及表现汽车造型的欲望,从而引出课题。
三. 讲授新课
1.欣赏广本雅阁轿车的图片
① 通过相互交流,谈谈这部车给你怎样的审美感受。
② 小结:广本雅阁轿车是广州和日本共同开发的一款车。车身浑圆饱满、流畅,尾部车灯上方的曲线变化使空气流动产生向前的推力。它的中央控制台采用的是人体工程学原理,座椅华贵舒适、操作简便。
2.展示不同类型的汽车图片
① 分组讨论:汽车有几类?它们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
② 小结:轿车、跑车、赛车、概念车等等,说明车的造型、性能是由它的用途决定的。
3.展示汽车的三视图(前面、侧面、后面)。
4.画汽车结构素描的步骤
① 用直线画出一个长方体。
② 勾出汽车的大致外形。
③ 刻画细部的结构、造型。
④ 调整造型并着色。
5.此外的汽车表现方法(卡通画法、制图画法、徒手画法等)。
四. 课堂作业(任选一个)
活动一
根据自己准备的汽车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画出它的素描结构图。第二课时
活动二
根据老师提供的汽车模型进行写生,画出它的结构素描图。
五. 学生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六. 作品展示、小结。
1. 讲评优秀的作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2. 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第二节 想象的汽车
教学目的:
1、立体造型的组合变化与汽车外观内构统一的想象创作方法。
2、学生能够了解简单的汽车发展史,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既有科学的态度,又有大胆想象的气魄。
教学重点:怎样设计一部想象的汽车。
教学难点: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具:课件、优秀作品、汽车模型
一、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动画、图片,展望未来
①播放关于卫星、太阳能装置的FLASH动画。
②展示多幅奇思妙想的交通工具图片。
2.那我们未来的汽车会不会有节能、环保型的汽车呢?由此引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法国标志MOON—STER型概念车
①请同学指出它的独特之处。
②小结:概念车虽然尚未进入市场,但它作为一种尝试的设计,是汽车造型设计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突出特殊风格的一个园地,概念车除了新颖的外形,内部结构还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最新型的材料和最合理的设计方式。它集中了当今世界各个科学领域中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是超前意识的理想化汽车,对汽车设计的启发和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展示汽车历史的图片以及环保型汽车的图片
③ 说明作为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的汽车从功能、色彩到样式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马车”到火柴盒般的箱形汽车,再到很卡通的甲壳虫汽车。
④ 说明汽车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保护好生态环境,各国都加紧研究各种环保型汽车,如:用电能、太阳能、天然气能来代替汽油能源。
3.展示现代感很强的汽车图片
让学生以用户的身份去“购买”汽车。谈谈自己对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的要求。
四、课堂作业(任选一)
3. 活动一
通过考查汽车的造型特点与功能、收集图片和文件资料,设计一部你喜欢的环保型小汽车,用简要的文字写出自己的构思。
4. 活动二
利用泡沫、硬纸盒、矿泉水瓶等废旧材料,制作一部汽车模型。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六、作品展示、小结。
5. 讲评优秀的作品,肯定学生的创作新思维。
6.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第五单元 静物的构图与色彩
向画家学构图
教具:画家作品图例,若干静物纸样
教学目的:1探索和掌握静物画构图的基本原理,并懂得在实际中运用。领略构图的形式美感,从中体会到:均衡是美。和谐是美,秩序是美,统一变化是美。学习画家们在构图法的探索中表现创新精神,并化做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三角形构图法的种类,优点运用。
教学难点:构图法则中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让同学们打开课本准备好一张构图练习的小纸条。
二 导入新课: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向画家学构图”,欣赏大师怎样拜访静物,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三 授新课:
(1)构图——在美术创作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达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2)构图的种类:(重点)
A 按几何形构图
三角形(稳定性)圆形(饱满)四边形(平稳形)S形(流动性,有动感)
B 按线条构图分
水平式 垂直式 斜线式 辐射式等
(3)好构图的要素
A 主次大小搭配合理明确;
B 各物体聚散有秩,疏密得当。
C 空间的分割舒展,大方而有变化。
(4)让同学们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进行拼纸样,构图的练习。其余同学在自己纸上进行手绘小构图练习。
课时小结:(1)毕加索说,‘我不探索,我要发现’。大自然中有很多美的饿东西让我们出发现她,我们因该在构图的练习中发现出更多的形式美。
(2)重点是三角形的构图特点,多观察我们周围的景物,你们能否分辨出是什么样的构图?
第二节 我们的调色板
一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对色彩的理性分析,练习对色彩的情感表达。(2)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个性。
二 教学重点:
对色彩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 教学难点:
色彩中的名词术语,色彩静物画的创作。
四 教具:
课件,教学图例
五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让同学们打开教本,看到书本上由白光通过棱镜所产生七彩色的图。
2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没有光(人工光,自然光)那么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有光的作用,我们才看到五颜六色的景物,因为颜色是一种视觉信息,不同的颜色会给我们产生不同的感觉。
3授新课:
(1)色彩产生的原因: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出部分色光,色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某种颜色。
(2)色彩 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
(3)对比色——是色环表中相对的色彩。
邻近色——是色环表中相邻近的色彩。
(4)暖色调——接近红,橙,黄颜色。
冷色调——接近蓝,青,紫颜色。
4课堂活动:
让同学们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感受(写实,写意,抽象的表达方法)
第六单元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第一节 群星灿烂
2课时
一、学习领域:综合·赏析
二、学习课时:2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课件、群体人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对群体人物画的鉴赏,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创作中体现人物精神风貌。
2、学生能对同学的作业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重点:
1、对作品表现的时代背景、人物造型、环境特点、画面构图、表现形式的分析。
七、教学难点:
1、如何赏析群体人物画涵括的艺术性精神性。;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八、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2、引入课题:
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伟人及其事迹。并以此教导学生学习他们勇于攀登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新课讲授
A 艺术家是怎样创作的?〈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在表现现实生活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B 群体人物画有什么艺术特征?
带着问题赏析油画〈请历史记住他们〉
从构图〈水平式构图〉,色调〈暖色调为主〉,人物造型〈形态各异,高大〉各方面分析;
特征:a布局上有聚有散,变化统一;
b体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
C 赏析雕塑作品《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
多个向上的箭头形状象征了两弹一勋科学家群体团结协作 上进、勇于攀登的精神。
D 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壁画〈雅典学院〉
作品特征:充溢着古典精神,将群体人物安排在同一个宽阔的环境和共同从事的事业当中,每个人的动作围绕着探索,发明,创造等情节展开,突出了人文学家,科学家的伟大。
4、学习活动 〈让学生扮演一些人物动态神态及组合〉
5、课堂作业与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临摹,创作或拼贴一幅有创意的群体人物画。
要求:A构图要突出主题
B人物造型要反映群体精神风貌
C色调统一,反映主题
D充分发挥想象力
第二节 扬起想象的风帆
2课时
一、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二、学习课时:2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课件、各种形式的美术科幻作品、各种硬纸及装饰材料。
2、学具准备:剪刀、笔、硬卡纸、装饰材料。
四、教学设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把整个美术课堂创设为浓郁的想象环境与创造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广开思维,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胆的设计。表现出富有个性的创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及个性展示的机会。
2、学生能对同学的作业进行审美评价,能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重点:
1、科幻美术创作的表现及策划、展示、交流。
七、教学难点:
1、如何分析科幻美术作品涵括的科学性,幻想性和艺术性;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
八、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课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人类就是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3、新授
A欣赏构思奇特、用材巧妙的《空中别墅》。广州市大中小学生现场设计大赛中或奖的作品之一。作者采用废纸皮,巧妙的设计制作了一栋漂浮在空中的别墅。
造型优美,错落有秩;制作很好。
B 展示一些优秀美术科幻作品,请学生来分析。
C 展示一些学生创作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学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课堂作业布置与要求:
集体创作一幅科幻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要求:有一定创意,构图完整,色彩协调
课堂能否进行高效率授课,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否做到默契配合,教师能否让一节课的内容合理分布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整体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
紫藤萝瀑布
一、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
四、教学内容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五、自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
a、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领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
(二)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
a.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c、赏析语段中精美语句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树盛开藤萝花的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③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重音、节奏及停顿,注重内化和感情。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a.简单的内容归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b、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C、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④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中找出精美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与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①质疑交流
通过研读,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a.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b.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②拓展延伸
a、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b、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①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②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五)信息反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二)
童趣
一、学习目标
①背诵、翻译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学习重难点
①掌握文言词句,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②掌握字词。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②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3、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4、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
解释词义,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③反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和练习”二。
②写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③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②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复述、背诵、翻译课文。
2、研读与赏析
①教师导学
a.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b.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a.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b.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体验与反思
a.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b.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c.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a、珍惜生命。b、处置有度
三、作业
a、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b、将“体验反思b”写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五、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联想和想象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
森林、野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六、信息反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三)
理想
一、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学习重难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自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板书: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二、自学设计
1、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2、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5、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6、作业
1、这就是我(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①天地之间有个我:通过采访家长,了解自己的身世、出生前后的情况、成长的趣闻轶事、小时候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通过询问同学朋友,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把了解的点滴内容记述下来,综合成一篇自传性的文章,不少于500字,每小组不少于4篇。②天生我才必有用:初进中学,同学之间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请你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发言稿,在班级中宣读,字数在400以上;假设一个招聘会(如校报小记者招聘会)情景、或者竞选班干部的情景,写一篇自我推荐信,500字左右。以上文章每小组4篇以上。小组内传阅并互相评改,写出批改意见。
③以上文章题目可用“这就是我”,也可以自拟标题。
2、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①别友大厦:从同学的练习、作文,店铺的招牌、文告,报刊杂志中搜集错别字,列出其例句,改正错别字,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错误的后果。例句例字至少40条(个)以上,尽量分类。
②广告中心:搜集各类广告词、广告语,分析其用语特点和表现手法,并在班级中给同学作展示。请你给某种商品拟广告语,商品自定,必须有5种以上。把以上材料汇集成册,③为名公司:搜集特色公司名、商品名、店铺名和人名地名,说说你的理解,归纳命名的方法和技巧。现场为同学提供的人、事、物命名。把以上资料汇集成册。
④语文书场:搜集各式各样、各种各类的对联(春联、楹联„„),指明其意义,分析其手法,指出其来源,分类成辑。至少搜集20联。搜集相声小品戏曲片段的文稿,排练并说给同学听,演给同学看。搜集快书等说唱艺术文稿,说给同学听。把相关文稿汇集成册。⑤百川归海:根据前面的活动内容和过程,选用以下题目作文,小组内传阅并互相评改,写出批改意见。:
1、“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2、我从中学到了语文;(横线上可填“报刊”“影视”“游戏”“聊天”等词)3、小议荧屏错别字;
4、我和语文的;(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5、语文带给我的。(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3、感受自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①山水之韵:你可以邀集小组成员,去看山、去观水、去享受森林、去领略田野,然后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与你观感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图片、歌曲,也可以把自己的耳闻目睹心感身受写出来,汇集成山水文学篇,5篇以上。
②四季风情: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最熟悉、记忆最深刻的季节为主题,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自己描写它的风光景致,或记述一件发生在这个季节里的难忘的事,写成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把这些材料汇集成册。
③秋意浓浓:此时正是秋意浓浓的时候,请你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下面的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每组至少4篇作文,小组内传阅并互相评改,写出批改意见,并把作文汇集成册:
1、枝头秋意;
2、秋到身边;
3、噢,这个十月;
4、与秋有约;
5、饶城秋色。
4、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①明月科技馆:A、月亮知识知多少?搜集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汇集成原始资料集。B、根据原始资料集,编辑成月亮知识竞赛题:是非抢答题(20题)、单项选择题(20题)、多项选择题(10题)等多种题型共50题,备好标准答案。C、组织班级同学分组参加知识竞赛活动。搜集与月亮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写好解说词,办一期明月图像展。把以上资料整理成集。
②春江明月夜:搜集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汇集成册,并选择其中感人至深者开一个月亮故事会;搜集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演唱给同学听,办一个“月之声”音乐会。以上资料以够30分钟活动为原则。把以上资料整理成册。
③新月文学社:搜集与月亮有关的对联谜语、文章诗赋、民风民俗、风景名胜,以板报、手抄报、小册子、朗诵会、专题班会的形式与同学共享。把相关文字整理成册。
④千里共婵娟:根据以上关于月亮知识的搜集和学习,写一篇与月亮有关的作文:A、写一篇与月夜、与月色„„有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B、展开想象,写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想象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C、写一篇你参加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日记,400字以上。D、根据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首与月亮有关的短诗,8行以上。小组内必须齐备上述几种写作要求,同时,作品不少于8篇。小组内传阅并互相评改,写出批改意见。把这些资料汇集成册。
5、我爱我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①我的家事我播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的家里发生过哪些让你记忆忧新的故事?你的家人曾经有怎样的激动人心的事迹?你的长辈给过你怎样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你在家里曾经发生过哪些有趣的轶闻?你的家庭还有哪些点点滴滴让你抑制不住情感?请你选择其中之一二,写成广播稿,在班级里“现场播报”。每小组稿件不少于5篇,总字数不少于2000。②老照片里寄深情:或多或少,你的家里总可以发掘出一些值得你记忆和怀念的老照片。看着这些老照片,一段往事油然心头:爸爸的一声吆喝„„妈妈的一首摇篮曲„„奶奶粗糙的抚摸„„爷爷沉默的眼神„„,都可以让你神游天外,回味无限。请你把这些似乎久远的画面一一回忆,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留下纪念!每小组4篇,每篇不少于600字,题目根据内容自拟。
③我的人生始发站:虽然你的人生经历并不丰富,但是,回顾过去,总会有让你犹如重获新生的感受。也许,这就是你的人生的又一个始发站。记住它,并用你的绚丽的笔墨把它写下来。可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也可以是给人的有意义的启示。每个小组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600字。
④我的天堂我的家:歌手腾格尔的一曲《天堂》倾诉了多少人对家乡的向往和歌赞!同学们想必对自己的家也有无限的眷恋和诵唱,那么,请你拿起你的神奇笔,用你钟情的文字对它尽情的赞美吧!可以是对家中的人,也可以是对家中的事,或者是对家中的某个情景。家是人生的港湾,每一个享受过它的温暖的人都会有无限的眷恋,每一个失落的个体对它都会寄予无限的期望。请你在笔底纵情歌唱吧!每个小组不少于5篇,每篇不少于600字。小组内传阅并互相评改,写出批改意见。
6、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①人类起源神话馆:搜集各国各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种种神话传说,编辑成文字资料,介绍给了;老师同学们听。可以召开一次“神话人类起源”故事会。
②人类起源科技馆:搜集关于人类起源的种种科学知识,内容尽量丰富,编辑成册。
③人类起源文学馆:搜集关于叙写人类起源的历史或者是关于人类起源之处的种种描述的文学作品,汇集成册。
【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 (全册)】推荐阅读: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1-13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12-15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01-07
七年级上册语文重要知识点07-05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10-10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12-09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06-0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0-08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10-17
七年级上册地理分界线知识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