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作文初三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作文初三

家作文初三 篇1

深沉的父爱,博大的却来源于家,它给予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温暖,小学作文,陶冶人们性情,让人们学会理性,学会,学会创作,学会与爱。文学家冰心曾把母爱比喻成绿叶,自己喻成红花,在暴雨下,绿叶倾其所能的呵护着红花,任凭风吹雨打,给红花温暖与舒适,而串连这一切的是家。是家,让母爱无私地倾注我们身上,是家让母爱变得博大、温馨。我们也因为家学会了感恩,学会去观察,体会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关爱一切。

家是执着信念的支撑。或许,没有家,这个家会消失许多伟大的发现,或许没有家没有人类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究,因为家始终是他们的精神支撑。居里夫人在与丈夫一起探索镭的过程中,或许也想到过,但是她没有,因为每当她有些丧气时,她的丈夫会鼓励他:“加油”,然后一起继续埋头于工作,也因此居里夫人才会执著研究,最终和丈夫发现了镭。因为家成了居里夫人的精神支柱,的后盾,是家默默地给予她执着的信念,让她忘我的研究,义无反顾地投入,是家给了她最强大的动力。

家凝聚着无穷的力量,为什么家、家、音乐家,这些各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家”字结尾。在我而言,或许家才是他们获得的根基,家才是他们灵感的来源。因为有家,才让他们有存在感,在精神的世界里才能找到思想的起点和最终的归宿,因为各个领域、各个集体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团队对他们而言也是家。

如果一切都是孤零零的单个而存在的,那么世界不可能如此美好、美妙,因为家创造了不仅是几个人在一起,而是美好、温馨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世界。

家作文初三 篇2

一、用好课本这个素材库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六册教材中, 现代文共131篇, 其中记叙文108篇, 占82.4%;说明文17篇 , 占13%;议论文6篇 , 占4.6%。从数据上看, 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以记叙文为主, 但同时说明文和议论文也不乏典型选文:例如八年级上、下册各选有《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压扁的沙子》、《旅鼠之谜》等说明文, 其中有事物说明文也有事理说明文, 还有科学小品文;九年级上册选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 且选文在立论、驳论均有兼顾。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库, 如何用它来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 在复习中重视文体,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可见写作时文体必须清晰。因此在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我对六册书的现代文进行归纳、梳理, 突破册的框架, 按文体复习, 并用文体典型的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体。要求学生写小说需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写散文要具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写事物说明文要有典型的事物特征等。

通过整合指导, 学生训练, 学生在写作时文体是不会混淆的。

(二 ) 整合课文的写作技法, 在写法上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六本书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法很多, 根据作文的需要加以整合, 指导作文写作时挑选学生易于运用的文章技法让学生运用。

初三下半年最后一篇作文是《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指导课时我用幻灯片带领学生回顾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有精彩运动会, 有难忘的春游, 有激情的篮球赛, 有灵动的课堂等等。回忆很热烈, 而习作却很平淡、枯燥, 缺乏生动的描写。讲评时我找出了有特色的课文片段描写:

例如:《背影》一文中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动词来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感人场景。

《社戏》一文月下航船去看戏时调动身体感官的描写去看戏途中的愉快心情。

《云南的歌会》一文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写构成全文。

带领学生朗读揣摩课文这些精美的片段, 品味优美的语句, 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这种场景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随后写作练笔, 学生把描写手法运用到作文里, 文笔更加细腻:写军训生活时, 侧重调动身体的感官,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写难熬的军训;写篮球赛时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上篮的优美动作等; 有的学生则仿用《云南的歌会》的写作手法, 从三年初中生活中截取初一军训、初二篮球赛、初三上课三个场景, 来刻画初中生活等。

《智取生辰纲》是双线索的文章:《智取生辰纲》一文中采用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和“吴用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借鉴这种双线索写作手法, 给学生出了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题。

生一写《门》, 一条线索是由奶奶老家小木门写到进城后的铁门再到经济好了用上防盗门指纹门的变化, 另一条线索则写出人与人直接由亲密到疏远隔膜的渐变, 最后文末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

生二写《电视》一文, 写了他们家由9寸的黑白电视到19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56寸液晶电视的变化, 另一条隐含的线索就是人与人由原来的融洽交流到现在被电子产品“掌控”变得冷漠的变化。

课文在文体、内容、写法等方面都为写作提供很好的例子, 在初三总复习这个关键的阶段, 教师要最大化地用好课文, 让它成为实现高效作文的平台。

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 亲身经历的作文素材最具生命力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初三的学生纵使繁忙, 但做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 教他们细心品味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感官去体味繁忙生活的味道, 找到生活的美, 用“我手写我心”。

(一) 写出生活。 布置了《幸福》的话题作文, 学生议论哪里来的幸福, 天天都是上课下课、作业、吃饭, 生活枯燥无味道。于是课堂上和学生回顾一天的生活, 找找幸福的点:早上起床的一杯温开水; 课堂老师的谆谆教诲;精心制作的美味午餐;傍晚热闹的运动场景; 校园一隅繁密盛开的羊蹄角花; 放学后父母的爱心车; 晚上作业时甜美点心等。一盘点, 他们发现身边幸福的事情很多, 文章百花齐放: 例如《幸福的每一天》《像那花一样幸福》《花开的幸福》《那杯温热的白开水》《幸福盛开》等。以下是学生作文片段:

花盛开在长满浓密绿叶的大树上, 那是三棵并排而生的树, 中间那棵较为高大, 在操场的那边笔直地立着, 而我在这头抬眼望去, 三棵树组成颇有趣味的“山”字。走到更近处, 看见上白下紫的羊蹄角花朵在深深绿叶的映衬下, 无一丝妖冶的气息, 宛如开在天堂的圣花, 洗净心灵的尘埃。就这样静静地望着, 即使看不清花朵的模样, 只见满树交杂的白色与绿色, 就在心中装满了满满的赞叹, 这花可开得真美! 和身边的同学边赞花, 边交谈儿时玩花的趣事。……

一次赏花, 美的不是那些花, 而是那些笼罩在赏花人身上淡淡的泛着幸福的光晕。这便是幸福!

(二) 写出情感。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正因为他们所写文章有了情感, 因此更加打动读者。

要毕业了, 许多学生舍不得老师、同学、班级。引导他们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章, 如《记忆藏在每个角落》、《我的班级, 我的最爱》。

(三) 写出思想。 身边的新闻层出不穷:环保问题, 食品安全, 公交车风波……引导学生多了解关心热点时事, 在了解事件, 阅读他人评述之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文章因有思想而深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即使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老师的讲课, 父母的叮嘱, 上学的风波, 旅游的见闻, 考试的感受等等, 只要用心观察, 精心选材, 认真细致地刻画, 写到文章中都是独特的风景。在大考中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 常常就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 运用积淀下的古诗文提升文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 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 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 即使构思略显浅薄, 也可以靠文采取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虎豹无文, 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 而色资丹漆, 质待文也。”苏轼也说:“凡文字, 少小时须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可见作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采是必不可少的。初中三年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美的词句用在作文中提升文采。

(一) 巧用古诗句为题

古人云: 题好一半文。凝炼, 蕴含深意的诗句常被用来当作文题。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听取“蛙”声一片》、《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有香如故》等。

古诗文也可以运用在文中当小标题。《水祭》一文, 全文以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诗句为框架和线索, 写出了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的四个概括性画面。通篇围绕“水”的话题, 写出它的过去、现在、未来。内容全面概括, 特别是“拍卖会”、“杏花村”更富有创意, 引发人们珍惜水资源、改造水资源的思索。这样一篇文章构思巧妙, 文采飞扬, 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 巧用古诗句开头

例如某学生的《让大脑放假一天》:

我向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向往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雅兴;向往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的舒适怡情。因为我的大脑每一天都是在紧张的工作。

(三) 巧用古诗句结尾

例如《充盈着“书香”的天空》一文:

进入“书香”的大门, 已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放弃了不少玩耍的时间, 选择了读书。我一直恋恋不舍的是黛玉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我难以忘却苔丝的温柔与三毛的细腻; 我也对《家》《春》《秋》的结局难以释怀……当我与母 亲去秦淮 河时 , 我仿佛看见了朱自清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积淀六朝历史的沉沉的绿, 是六朝金粉所凝的吗? 我常想, 那剑桥大学的康河柔波的映衬下, 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吟着:“轻轻地, 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撒哈拉大沙漠中, 是否还有一个坚强女人在竭力地描绘着她的“梦中小屋”……

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融诗意与哲理于一体。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 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 给文章添一点亮色; 也可以吸取古人的思想当作文的主题。

初三作文家精选 篇3

NO·1居家上课

说起居家上课,那乐趣可多着呢!从来没有这么上课的我们,都觉得很稀奇,而且不单单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有物理,化学,电脑编程,可以在家中亲手制作实验,做完之后还很有成就感。这种教学,可以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NO·2居家运动

虽然不能户外活动,但可以在家运动。最近,班主任让我们发一些运动视频,这下,我们家可热闹坏了,全家总动员,妈妈做瑜伽,小妹围着茶几一圈一圈地跑,爸爸跳绳,而我呢,默默地在一旁练平板支撑,主要练的是腰腹力量。

刚练时,我就像是一只没有骨头的毛毛虫,撑不了多久,就软绵绵地塌下去了,第一次只能撑5到10秒,后来慢慢练,慢慢练,十几次后,我惊奇地发现,竟然可以撑1到2分钟。不仅如此,我的跳绳,坐位体前区,仰卧起坐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真棒!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NO·3居家读书

读书,我大爱它,平时上学没时间看,趁着这段日子,多读几本好书。小妹也爱看书,她已经把妈妈买的短篇故事看了个遍,虽不认得所有字,但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她已经开始挑战我的漫画书了。至于我,不用多说,已经看了《穷人》《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把日子过得有趣》《在人间》《十二岁的旅程》等等,我从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家为题初三语文作文 篇4

已经记不得自己第一次离开家门独自在外的情景和心情,但心中永远能够铭记的是来自家中的温暖和亲情。忘记了自己曾经是怎样的在孤独中求索,但始终记得的是自己在家中幸福睡到自然醒的美好。忘记了自己在外吃下难以下咽的饭菜味道,但始终记得老妈烹饪的每一道美食的味道。忘记了别人不解的时候鄙夷的眼光,但始终记得的是父亲坚定的目光。这一切是给我动力的源泉,是我幸福的港湾,是我心灵的伊甸园——家,带给我的别样的情怀。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离开爸妈求学的时候,那时候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广阔的天空能够任我闯到,自己觉得真的有机会求学在外证明自己的实力,能够自己成为主人管理自己的一切。看着妈妈不舍的样子自己的心中还有着一丝的不解,好好的事情为什么就要这样的伤感,看着父亲落寞的背影自己不禁在想,为什么如此开心的机会要选择这样的离别,疑惑中的我开启了自己的宿舍生活。

渐渐地我懂了,母亲的不舍,父亲的落寞这是家人间的亲情所在,这是一种父母对子女割舍不断的爱,当我第一次想家的时候,当我第一次觉得外面的世界没有家庭的温暖的时候,我打起了电话,听到的是妈妈激动的声音,感受到的是父亲焦急的心情,及时热泪盈眶依然笑着说一切都好。

当我求学假期回家的时候,窗户上妈妈的身子探出了一半,爸爸依然是在楼下悄悄地等待,当我回到了久违的家,这里的气息是甜蜜和温馨,妈妈的嘘寒问暖,爸爸的严厉“拷问”一起而让我觉得,幸福就是这样其乐融融的美好。

时光匆匆,随着岁月流逝的是我们的容颜,是父母逝去的青春,但不变的是家的味道,是家中久违的幸福感和甜蜜、如今父母口中的“你还是个孩子”变成了“我们都老了”仿佛让我明白,家的永恒就是我永远的依靠。

时间间总是偷偷的流走,一眨眼,时间过去了六年。六年里,我不断在变化,从以前的爱哭的小屁孩到现在的大小子。我慢慢学会了独自承受外面的一些风雨,而他们常说的话也从“你还小”变成了现在的“我老了”。唯一不变的是我始终认为家永远可以让我依靠。

家600字初三优秀作文 篇5

属于我的那个家,是由爸爸、妈妈、我和弟弟组成的。虽然我的父母长期在外地上班,但每次欢聚的时候,时间虽短,但却十分的幸福。

家里有妈妈的唠叨,唠叨你怎么还不写作业呢?唠叨弟弟怎么又玩的一身脏回家?唠叨爸爸怎么不去拖地……家里有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在你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教训你。在妈妈做完一顿丰富晚餐的时候赞美下。在弟弟拿着篮球嚷着要爸爸陪他去打的时候像哥们儿一般,投一个三分球。家里还有弟弟的顽皮,总爱到你的宝贝房间里捣乱。在妈妈的监督下吃下一根青菜。在爸爸看nba球赛的时候跳到沙发上聚精会神的观看。

在你刚落地的那一刻,全家都沸腾了,忙的一团乱的给你取名,跟你说话。

在你第一次能从阳台走到客厅的那一刻,大家一个劲的夸你,逗你。

在你那了满分高兴地回到家的那一刻,满脸自豪,妈妈说今晚要好好犒劳犒劳你,爸爸弟弟拖着你去玩。

在你第一次顶撞父母的那一刻,全家的气氛怪异极了,你心里十分害怕,却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没有一丝恐惧。爸爸则沉默在一旁,妈妈开始怒发冲冠,后来慢慢平静了下来……

你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发生在这个你从小长大的地方。你的一颦一笑,都渲染了家的气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写出那么错的思想作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这是张寒晖的《松花江上》。

家是能与你分享成功时的喜悦的地方;家是能在你受伤时治愈你的地方。你的家可能没有那么宽阔,那么漂亮,但你家的温馨,是无可替代的。

家作文初三 篇6

国庆黄金周期间,与所有人一样正在享受国庆长假的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张涛,出乎意料地在手机微信群“晋城组工之家”收到“部长”和多位同事发来的生日祝福。这种家味浓郁的感受是晋城市委组织部“家”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晋城市委组织部以“家”文化建设为抓手,严家规,正家风,不仅充满关爱温馨,有如家之感,而且也大大提振了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种“家”文化所激发出的正能量,正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家味浓,干群关系鱼水情

“家文化建设包括有形之家和无形之家,”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张继忠科长告诉记者。

走进晋城市委办公大楼市委组织部办公区,楼道里醒目的“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横匾映入眼帘;“家风墙”“家训榜”所营造的浓浓家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组织部干部职工和各县(市区)组织部长的手机里还有一个“晋城组工之家”微信群。在群里,轮值群主每日组织话题,开展经常性业务探讨和情感交流。这种有形之家营造的氛围,无形之家“走心”的感受,让人感到晋城市委组织部“家”文化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卫部长与我们谈工作,谈思想,既有关心,也有告诫,感觉很亲切”,晋城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张德政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卫明喜上任不到两个月就和部里所有人进行了一轮谈心。了解干部思想状态、征求工作建议等;在“晋城组工之家”微信群里,他会定期推介政策解读和精品文章,也经常会主动参与互动。记住每个人的生日只是其中之一,一件“小事”,满屋温馨。

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家”文化不仅体现“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更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今年的换届过程中,组织部门针对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回城”“晋升”“浮躁”三种心态,把脉寻诊,对症下药。对转岗和落选的干部谈心谈话,积极疏导,帮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用好选配“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激励政策,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为2554名干部解决了职级并行待遇,大大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县乡换届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扩大“家”文化的影响力,晋城还在市、县、乡、村和社区设立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和站点2424个,通过“党员进社区”“党员自愿服务”等形式,5万多名党员干部主动进社区、进乡村,把群众事当自家事,上门服务。如今,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家”,基层群众有需求,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永远敞开着、不设槛的“家”。

家风正,干事创业有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家风的养成离不开学习,晋城市委组织部把“每周一学”作为涵养家风的重要载体,创新机制,坚持不懈,雷打不动。

每一周,在主题范围内,自选题目,体裁形式不限。可以谈感受、讲故事、分享好文章,也可以讲亲身经历。人人登坛,不拘一格。

“这种学习方式有压力也有动力。一方面人人要讲,人人要点评。不学习就没的讲,就会感觉知识匮乏,有学习紧迫感。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有提高、有成长;另一方面听别人讲,在相互点评交流中,也能积累知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的方式,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家”里人对新学风都有同感。

新学风带动新作风。以前干部提拔找“关系”,如今都一心扑在工作上。

家风正,导向明,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部机关在与陵川县西河底镇秦山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中,“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跟进,26个扶贫小组上门入户,党员干部与结对贫困户共建“联贫卡”、共记“扶贫账”、共筑“脱贫路”。目前,已帮助秦山村制定“十三五”规划,协调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连翘种植和公共设施改善。扶贫小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组织贫困户参加种养技术培训,协调金融部门提供产业贷款,帮助解决了贫困生上学、五保户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郭竹林常务副部长得知所包贫困户苏发荣的儿子在晋城一装修公司打工拿不到工资后,亲自协调,帮他要回2000多元工资。

据统计,晋城市有410名“第一书记”冲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以村为家,扎根偏远农村,累计为农民群众办理实事1129件,引进项目306个,争取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

今年9月又有559名市、县直机关干部主动报名,深入全市177家企业,调查收集企业在要素保障、经营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30个,为下一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摸清了底。

家规严,风清气正万民拥

爱之深,责之严。对于一家人来说,越是爱得深越要严管严要求,使“家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守“规矩”和“底线”,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小问题”也毫不放松。

在以“我是党员我带头”为主题的“党员先锋行”实践活动中,晋城市委组织部对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分别提出“八个一”“六个一”要求。

在“三个一批”干部日常管理中,加大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审查力度,完成913名领导干部2015年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集中申报和录入工作,对379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核查比对,对31人进行批评教育,对4人进行诫勉。在“六查”试点基础上,建立“四评十查一访”长效机制,在扩大县处级干部“查”的比例的同时,还把“查”的范围拓展到科级干部。探索、制定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初步确定干部退休、考核进退、违纪处理、重点岗位交流调整等4条“下”的渠道,今年以来市管干部中到龄免职13名、违纪免职1名。

围绕“三学六守换届九严禁”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巡回宣讲17场,现场接受教育党员干部4100多名。发放《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1000余册,印发知晓卡、宣传画、公开信等宣教资料1.4万多份,市换届风气督查组现场督查、巡回督查累计113次。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从严执行“1+9”“四评十查一访”等制度。通过立体考察、透视甄别、切片化验、会诊辨析,做到立体识人、精准选人。结合今年换届工作,分析研判班子107个,甄别干部2317名,对2281名选拔或提名干部开展“四评十查一访”,终止选拔或提名28人。

此外,还从严要求队伍,严把进人关,在党费清理、干部“三龄”确认、基层软弱涣散组织集中整顿中都狠抓“严”,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

家和万事兴。晋城市委组织部的“家”文化所焕发出来正能量,必将谱写晋城风清气正,振兴崛起的新篇章。

家永远的避风港初三作文 篇7

说起我哥,我不得不说,他是个很暖的男孩子,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木木的,一天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好像没有什么别的娱乐,但是,只有我知道,他那木木的外表下有一颗怎样温暖的心。

【小时候,哥哥的爱藏在那些糖果里】

小时候,我特别爱哭,就哪怕是一件小事,我也会哭好久好久,就好像是眼泪不要钱的一样,哭个没完没了,就好像遇到了天大的事一样。

记得那时候,刚上幼儿园,哥哥比我大两岁,他已经读大班了,而我那时候却怎么也不肯进去,哥哥就拉着我的手,和我说,微然乖,你去上课,晚上哥哥带你回家。可是我怎么也不进去,直到后来,哥哥把我送到班门口交给老师之后自己才走,可是,当时好多小朋友在哭,我好不容易稳定的情绪瞬间爆炸,哭着去了大班找哥哥。哥哥见到我,先是很诧异,然后习惯性的拿了张纸巾给我把眼泪擦干净,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糖给我说,微然,你拿着糖去吃,等你把这些糖都吃完了哥哥就来接你回家。

从那以后,哥哥每天都会给我一把糖果,都会重复着一样的话。就是这些糖果和这句约定,贯穿了我整个的幼年时代。

【长大后,哥哥的爱藏在那些陪伴里】

初三那的时候,我陷入了一个压力的怪圈,怎么也走不出来,每天面对着试卷习题,每天面对着笔记重点,我的压力越来越大,脾气变得越来越爆戾,几乎一点小事我都会大发雷霆。而就在这种时候,哥哥每天晚上都会给我温一杯牛奶,然后拿走我放在桌子上的咖啡。然后在整理好被我写完但因为烦躁丢的一团的试卷,然后,坐下摸摸我的头,和我说一声加油。就安静了下来,静静的等我写完作业,再来收拾我发脾气时留下的痕迹。

就是这样的事情,哥哥做了整整一年,没有抱怨,也没有不耐烦,他的眼里,充满的是满眼的温柔和宠溺。

【现在,哥哥的爱藏在那些电话里】

现在的我,上了高二,住校,一般很少回家,但我又是一个极其不让哥哥省心的女孩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我永远都是个小姑娘,尽管我已经和他说过很多次了,我长大了,但是,他依旧不放心。

他几乎每天在我下晚自习之后都会打电话给我,而我们的电话几乎每次都是直接打到第二天我上课。

其实我们打电话也不怎么说话,有时候我也会和他吐槽一下校园生活,他也会和我说说大学里的趣事。但其实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电话挂在那,我做我的事他做他的事,然后睡觉的时候道一声晚安,然后电话继续挂在那。

就是这样的一种习惯,哥哥坚持了两年,哪怕是去年那个让他忙碌的夏天也没有断。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不让他省心,他只是一直在默默无闻的陪着我,看着我笑,陪着我闹。

今天,上英语课学到港湾这个词的时候,英语老师问了一句“你们觉得哪里是你们的港湾?”很多同学回答说是家,而我却脱口而出“有我哥的在的任何地方。”

我们家的那些事初三语文作文 篇8

妈妈总是在家占据很高的地位,全家人都要听她的。记得有一次:我做了许多“史莱姆”放在家里玩,正当我玩着玩着,妈妈走了进来。

“你在干嘛?”妈妈提高了声调问。

“没,没干嘛。”我有些害怕地说。

“桌子上这是什么?作业写完没就玩这东西?”

“啊?我作业已经写完了,同时我还写了额外的2张卷子,1篇作文,已经批改了。”我小声的说,手上流下了大片大片的汗水。

“好,去把澡洗了,以后不要玩这种东西。”说着,她把我的史莱姆丢进了垃圾桶。

其实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对妈妈说,但是我知道,说不说也没什么用,毕竟,她可是我们家的“老大”啊。

我的爸爸和妈妈相比起来,在家里就处于劣势了,他每周要下乡扶贫,周末才能回来。可回来了后他还要洗碗,做饭,买菜,刷鞋。这在我家似乎已成了习惯。记得有一年冬天,妈妈带着我们出去洗澡,爸爸本来以为也要带着他,就把衣服换好了,东西准备好,结果正准备和我们一起出门时,却听到我妈妈这样的一句话。

“谁说要带你了,家里不能洗吗?你就在家洗,洗完了就把饭做了。”

再释“家” 篇9

读了栾维权同志的文章《“家”字本义补释》 (《汉字文化》2009年第1期) , 我很高兴。因为拙文《释“家”》受到了学者的重视, 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石沉大海。我在《汉字形义通释·编者的话》中曾经说过:“对个别字的解释与众不同, 是笔者千虑之一得, 冒昧提出, 意在和时贤交流。”现在栾维权同志对我的解释提出了不同意见, 自然会促使我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是我求之不得的。

栾维权同志说:“家、邦两词产生年代不同, 家较早, 邦很晚。若家本义为邦, 那么邦出现以前家的意义是什么呢?猪在仰韶文化时期已家养, 那时还没阶级, 更别说诸侯邦国了, 故邦还不是家的本义, 还没有溯至家的意义源头。”

据出土文物的同位素测定, 我国养猪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猪既已家养, 自然就要有“豕之所居”, 但这不等于就是“家”, 不能因此就断定“家”字的本义就是“口语中猪卧的地方”。在文字产生之前, “豕之所居”叫什么, 我们现在无从查考。我们现在只知道, 甲骨文中有一“圂”字, 那才是“豕之所居”。徐中舒等先生在《甲骨文字典》里告诉我们:“圂:[解字]从豕在囗中, 像豢豕之所。……[释义]豢豕之所。‘贞乎作圂于專。’”无论是从字形分析, 还是从用例分析, 都是可信的。

栾维权同志也许会说:“圂”是单独养猪的圈, 而“家”是人猪共居的地方。我认为这也是很成问题的。第一, 既然“家”是人猪共居之所, 按照直观的造字原则, 就应写成“啄亻宀”。可是古人并没有造过这个字, 可见古人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第二, 这种说法只着眼于字形, 从清代的段玉裁到现在, 二百年来, 没人提出过一个例句。笔者查阅了《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诂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王力古汉语词典》等大型专业工具书, 没有一个认为“家”是“豕之所居”, 更没有找到一个可证明“家”是“豕之所居”的例句。笔者又查阅了《十三经索引》, 也没有发现一个例句。这就有力地说明, “家”的本义绝不是“豕之所居”。把“家”的本义说成是“豕之所居”, 是人们望文生义而产生的误解。

那么, 把“家”的本义说成“邦” (诸侯的封地) , 就有根据吗?有的, 请看杨树达先生的解释:

杨树达在《卜辞索记》中说:“《殷虚书契前编》肆卷拾伍之肆云:‘贞, 我家旧臣亡它止?’树达按:《书·大诰》云:‘天降割于我家。’我家或言吾家。《书·微子》语云:‘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 我家耄孙于荒。’吾家我家义同。微子殷人, 知我家吾家之称真殷人语也。卜辞为殷王室贞卜, 辞称我家旧臣, 则我家盖与今人言我国义同。……毛公鼎云:‘王曰:父厝!余隹肈巠先王命, 命女薛山辛我邦我家。’……则兼言我邦我家。按:毛公鼎皆述周王命辞, 周王有何家可言, 则其称我家与我邦义固无异, 古人自有复语耳。” (转引自《甲骨文字诂林》)

“我家盖与今人言我国义同”, “我家与我邦义固无异”, 明确地告诉我们“家”的意思就是“国”“邦”。这种说法可靠吗?可靠。因为它不仅有甲骨文的用例, 还有金文 (毛公鼎) 的用例, 还有《尚书》的用例, 说明古人就是这么使用的。

不仅如此, 《周礼·夏官·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 《左传·昭公十二年》“家臣而欲张公室”, 《礼记·坊记》“家富不过百乘”、“家无二主”等句中的“家”, 也都应解释为“邦”或“国”, 因为只有“邦”或“国”的主人, 才能有司马、臣, 才能有军队百乘。

徐中舒等先生在《甲骨文字典》说:“家:[释义]一.人之所居也。‘贞我家旧臣亡蚩我。’‘王为我家祖辛弗又王。’二.与宗通, 先王之宗庙。‘……午卜……贞其……匚与上甲家其……’三.地名。‘辛巳卜贞王其田亡截一在家。’四.宋家, 疑为人名。‘令从宋家。’”这就是说, 在甲骨文中, 在“家”的四个义项中, 并没有邦、国的义项。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我以为, 《甲骨文字典》中所列第一个义项“人之所居也”, 也不是一般人所住的地方, 而应该是商王所住的地方, 因为其举的两个例句讲的都是商王家事, “我家”实际指的是商王家。商王也是人, 把商王所居说成“人之所居”, 自然不能说全错, 只是不够精确。后世“家”的家庭义 (即人之所居) 是如何从“家”的邦国义引申出来的, 我在《释“家”》中作过分析, 这里从略。

能不能把“家”的宗庙义看成“家”的本义呢?不能。对此, 罗琨先生在《释家》一文中曾作过如下分析:“在甲骨文中, 除上甲以外的所有先公、时王父辈和祖父辈以外的所有先王以及所有先妣都没有称为‘家’的寝庙, 这就揭示出对某些祖先的祭祀场所称之为‘家', 是因为祭祀对象与设祭者有需要强调的或特别亲恋的家族血缘关系, 可见它借为宗庙还是从家族这个本义演化出来的。” (《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

能不能把家族义看成“家”的本义呢?也不能。原因是甲骨文中“家”的家族义指的是商王的家族, 不是一般的家族。在上引的卜辞中, “我邦我家”明显是同义词对举, 如果我们不能把“我邦”解释为“我的家族”, 我们当然也不能把“我家”解释为“我的家族”。

应该说明的是, 大概从西周开始, “家”的指称对象开始下移, 与邦、国有了分工:邦、国指诸侯的封地, 而“家”指卿、大夫的采邑。邦、国可以建立军队, 而“家”却不可以。这就是说, 邦、国的地位要比“家”高很多。西汉孔安国怕人们不解其详, 所以在给古书作注时特别指出:“国, 诸侯;家, 卿、大夫。”东汉郑玄在给古书作注时也曾指出:“家, 大夫之采地。”这一点, 我在《释“家”》和《汉字形义通释》中没有强调说明, 特此补充。

以上是读栾维权同志文章后的研究心得, 能否成立, 并无把握, 想和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们进行交流。“家”是个常用字, 含意丰富, 使用频率高, 搞清它的本义和引申义, 搞清它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 对人们阅读古书无疑是有好处的。

家作文初三 篇10

初三学生家长会发言稿:加强家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原计划在教师节和中秋节中间的一天举行的家长老师见面交流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只好推迟到今天晚上了。今天家长们来到学校,孩子们忙上忙下,象过节一样。在这里,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教育是为了让生命更精彩,作为教师,我们更加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共同的。基于此,我们认真地组织了这次家长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会。

相信大家从走进阳新实验中学的那一刻起,就会感受到学校有“变”也有“不变”: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感受到:阳新儒学垴是阳新八大风水宝地之首,人杰地灵;古乐楼是阳新文化发祥的象征,千年生辉;孔子铜象是以礼行天下,万师之表。千年儒学,百年名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为阳新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天我们在教育管理、教书育人、教学教研各个方面与时俱进,成果迭出,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维稳等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们家长和社会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在陈校长的带领下,自上半年开始,创新办学体制,实现了与黄石二中的联合办学;激活办学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调动和发挥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成人先成才的思想,坚决纠正那种育分不育人的思想,教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精神来涵养精神。我们可以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下:如果学生毕业了五年,仍然怀念我们学校,想念教师,那么这所学校和老师应该是合格的。如果二十年到三十年,仍然怀念我们学校,想念教师,那是非常优秀的。

不知不觉您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有两年多了,同学们进入初三后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就要更紧张些了,除了周日的补课,还要上晚自习,学习的难度和强度都增加了。为了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让他们度过难忘的毕业生活,考入理想的学校,我们这个交流会为的是统一思想,实现家长与老师、家庭与学校要有效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达到会议的效果,我们年级进行了认真的筹备。本月初,我们组织了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工作,以便家长和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各班班主任组织了教师认真分析了教情和学情,制定了下一步的改进对策。我们这次交流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班级提前作了准备,教室的布置、板报设计、作业批改、问卷调查等,老师们将和家长一起就教学中的情况和今后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听取家长们的意见。

我们希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做好学生的工作,通过这次交流会达到学风大转变,课堂效率大提高,学习成绩大进步的目的。为了促使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各班推举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加强家校合作。希望家长们通过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年级和学校工作,深入到我们的课堂和管理中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搞好家校合作是实现有效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利于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成长,为此,黄石市教育局提出了“课内管教学,课外访万户”的号召。家庭与学校的配合程度某种程度上也决定教育的成功与否,我将结合当前的实际,与家长们谈谈几个方面的参考意见:

1、好教育先要走进心灵

好的教育是好的关系。据某地一所学校调查的数据显示,过半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家长,我也问了一个班的学生,说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响应热烈的也是一半多,这个结果也许令家长们意外。在家庭教育里面,爱和自由很重要。所谓爱就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而自由就是令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我们现在实际情况是存在着大量“假爱”的现象: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要回报的,不负责任的,无法满足的,依赖的,或者是牺牲的爱等等;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希望孩子服从,听话,在心理上占有和控制。有同学写道:我离你们很近,其实我们很远?我们有一些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同学都封闭起来,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其实,孩子的心灵更需要爱的滋润,教育质量如何实际是情感投入如何。最近日本科学家对水做了一个实验,两杯一样的水,一杯用纸写一个爱字放在上面,一杯写一个“恶”字放在上面,同时把它们置于0下25度后,有爱字的结的是美丽的水晶,有恶字的结的是一个很难看的水晶。据说,这个实验在美国也得到了验证,恶的心处于亚状态的结果。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爱的阳光去唤醒孩子们的心灵。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学会沟通和合作,用心灵去呵护心灵。

2、管理好时间会有好回报

初三了,时间是要紧些了,但时间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大家对时间的管理和安排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从对我们学生的问卷情况看,有不少同学是随兴而至,没有计划和安排;有的虽然有安排,但还不够科学,何时记忆最佳,何时思考清晰不清楚。休息好才能学习好,这是许多优秀同学的实践证明。因此,我们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计划,作好安排,并严格执行,做到弛张有度,劳逸结合。

3、习惯养成比成绩更重要

我始终认为,初中阶段好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绩,中国有句古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磨刀”。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特别是每一次考试的结果决定着对孩子的态度,落后了几名,差了几分,轻则骂,重则打,这样就把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远远脱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美国学者研究表明,人有九种智力,而我们目前考查的主要是数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而忽视其它的智力,如运动能力、音乐能力、自知能力等,而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优势和长处。只要孩子肯学,只有他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他就会逐步掌握方法变成会学。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就会让他腾飞起来。我们学校中考一个学生当年考了360多分,高考时在我校高中部考了600多分,被华中科技大录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任何时候都不言放弃

教育是一生的事业,尤其是在以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代中国。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的弊端让有些地方教师放弃学生的可能不少,学生放弃教师从而放弃这门学科的也许更多。但是作为家长,你如果因为孩子一时的落后而放弃,是非常可悲的,放弃了孩子等于是放弃了未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越是不放弃,教师提高水平、展示境界、成就自我的机会就越多。我们看到的名医都是疑难杂症的高手,人大附中最牛老师王金战,把班上倒手第一名变成了北大的学生,都是没有放弃的证明。有一位这样的家长,总是把家长会老师的批评意见转换为肯定激励告诉孩子,老师又表扬你了,你是有潜力的,考大学你一定有希望,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最后就是这位母亲的努力和智慧,让她的小孩考入了名牌重点大学,最后实现了成功。过去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现在,人们更认可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我们始终要树立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思想,只有通过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他才能够幸福,即使不成功,他也很幸福,如果他成功了,那只是附产品。

5、在烦恼处生长快乐

初中是习惯养成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出现的成长烦恼是每个家长不可避免的,亲子关系的紧张,责任意识的淡薄,特别是上网和交友等问题。我手头有两个关于上网和交友的案例,也许大家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初三(12)班的一位同学。在初二上学期,玩心大,沉迷于电视和网络。作业不认真,学习成绩下滑到年级的130多名。她的家长非常着急,后来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找出了成绩下滑的根源。针对她的具体情况,其家长配合班主任对该生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教育,找出缺点,发现长处,予以鼓励,学校与家庭有机互动,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帮助孩子明确了学习目标,进行了理想教育,转变学习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成绩已经进步到年级的33名。还有一位学生家长现在跟我讲,如果不是当时正确地处理小孩的上网和交友的问题,他的小孩就不会考上理想的大学了。虽然当时这位家长在学校附近陪读,但孩子还是利用中午的那点时间去网吧上网,骗大人说到教室去了。有一天一个熟人告诉他,说看到他小孩几次去网吧,并强调不会看错。家长在下自习后耐心做说服工作,开始不承认,通过说理,后来承认了,这位嚎啕大哭,并说是一个“好兄弟”要他去陪,他在旁边坐着,也没有上网,并承诺,以后不会了。为了防止孩子重犯,家长与小孩承诺,只有今后不上网,高中毕业后一定给他买一台,现在用一张卡存五千元,名字是他的,密码等毕业了再告诉他。这两们家长都没有打骂小孩,效果却十分明显,是用心的结果,是负责任的结果,由此可见,只要处理得当及时、得当,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烦恼处生长。

700字温暖的家作文:家 温馨 篇11

我也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我的家里有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我的爸爸高高瘦瘦的,干净利索的短发,白皙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他特别能干,家里不管什么东西坏了,爸爸总是能把它们修好。

我的妈妈常常梳着一条马尾辫,走起路来特别快。虽然平时对我很严厉,但是她依然会给我做我喜欢吃的饭菜,还会做一些发卡,当我告诉我的好朋友我的发卡是妈妈亲手做的,她们就会投来羡慕的眼光,这个时候我得意极了,为我有这么一个心灵手巧的妈妈感到自豪。

我的妹妹是“小天使与小恶魔“的化身,高兴的时候就手舞足蹈,嘴里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不高兴的时候就扯开她那大嗓门哇哇的哭,妹妹睡着的时候就从“小恶魔”变成了“小天使”,看着她可爱的小脸真想亲上一口。

一丝丝银白的头发从黑发中钻出,奶奶的额头上也被岁月无情的画上了几道深深的皱纹,粗灰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奶奶是个勤快的人,针线活特别好,闲瑕之余总是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

我,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喜欢画画,看着一张张白纸在我手里变成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我的家是温暖的。

爸爸虽然很忙碌,但是也时刻关心着我的学习,有时出差在外,晚上也不忘打回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年我的生日,爸爸妈妈总是记得特别清楚,奶奶早早的起床去菜市场采购,爸爸会亲自下厨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妈妈会为我准备好我喜欢的生日蛋糕。当点起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很幸福。

家,温馨的港湾 篇12

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人教版五年级上册“6单元”)

远处的海平面渐升雾霭,我独驾一叶小舟,在漫无边际的海中游离,远处的灯火照亮了我的路,那是我的家……

当我还是小小的嫩芽时,就有两棵大树在我身边陪伴……

从我呱呱坠地起,你们就陪伴在我身旁,那时你们是我全部的世界。妈妈教我说话,从一个字开始教,不厌其烦,我学会了表达。在我蹒跚学步时,你们仍陪在我身旁,那时你们是支撑我的扶手。爸爸牵我走路,从站立开始帮助我,耐心等待,直到我学会了走路;我上幼儿园时,你们仍陪伴在我身旁,妈妈教会我善良,爸爸教会我勇敢。如今的我如此优秀,都是你们的功劳。

小时候的我很要强,有一次因为考试排了第二名,心有不甘,回家便哭,妈妈大概也知道了原因,便过来安慰我说:“孩子,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计较呢?如果下次你还是这样,你还要哭吗?妈妈知道你要强,所以我从不说你,因为我知道我的宝贝女儿会给我一个惊喜的。”妈妈望着我的脸,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一刹那,爱的轮廓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形状,它散发的光芒照亮了我心灵黑暗的角落,赶走每一丝忧伤。

家是我儿时的甜奶粉;家是我童年的大风车;家是我上学后操场上的欢笑;家是我学习的充电器;家是我求知的发动机;家更是游子心的归宿……

每天早上起床,我都会偷懒,正常的洗脸刷牙,别人能用5分钟完成的事情,我却要用10分钟完成。本来就赖床再加上磨磨蹭蹭,上学一定会迟到。因为时间紧张,刷牙这一项任务便免了。然而一天早上起来,我发现牙缸里已盛满了水,牙刷已“玉立”在牙缸旁边,牙膏舒舒服服地躺着睡觉呢!我想也没想,拿起来就刷牙。过后才发现是爸爸特意准备的,我不禁心头一暖。现在我依然每天享受着爸爸的关爱,每当刷完牙,仔细回味着嘴里的清香味,原来爱的味道如此甜美。

春天家里有妈妈的唠叨,夏天家里有爸爸的叮咛,秋天家里有温暖的问候,冬天家里有焐好的被窝……

那天下着大雨,我没有带伞,正在雨中哭泣时,一双鞋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双破旧的雨靴,靴底已被磨破,正往里进水,每走一步就会发出“吱……嘶……”的声音。我抬起头一看,原来是你,你身上穿着黑色雨衣,发梢上不知是雨珠还是泪珠,透过那层迷雾,我看到了心疼与自责。你手里紧握着一把红色雨伞,颤抖地把它递给我,我接过来,触摸到的是冰凉与粗糙的手。曾经这双手让我讥讽了好一阵,而如今这双手却带给我温暖。我双眼通红地朝着你喊道:“妈。”你看到我的模样,又急又气地说:“哭啥哭,别冻着,快点回家。”原来爱的颜色便是鲜艳的红色。

家,温馨的港湾,让我安心地停靠,平静地起航……

(指导教师:李雪)

教师点评

家作文_初一作文 篇13

好久没有回到那个家了,但依旧清晰地记得它的地址――烟雨巷,直走,向北转,24号。是那个家太美,美妙到让我念念不忘。

踽踽独步于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踩过大大小小的水洼,垂眸,浅浅的水洼荡漾着金色的光晕,傍水而生的青苔,小小的绿绿的,奋力地生长,像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唤一般,不几天,便会蔓延成片。

回家的味道,是生长的味道,像夏日的一池荷叶,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江南的烟雨是多情的,江南的小巷是悠长的。瞧,霏霏细雨从青灰色的天空中落下,细小的雨丝彷佛是仙女散下的花瓣,轻轻拍打在脸上,像棉花一样绵软,像牛奶一般细腻,像丁香一般轻柔。我没有油纸伞,也不是结着丁香情怨的姑娘,但我却分明感觉到了雨打芭蕉的多情、雨抚人面的绵长。原来江南因雨而多情,小巷因雨而悠长。

回家的味道,是雨落的味道,像花瓣一般,细腻、绵软。

小巷尽头,向北转。两棵老树枝叶茂盛,掩映着一扇朱红色的木门,红漆已有些掉落,门上的铜锁也有些斑驳,门并没有锁。轻轻叩门三下,门“吱”地一声开了。“外婆,我回来了。”我的头发被风吹拂得有些凌乱,被雨滋润得有些潮湿。“哦,痴丫头回来啦。”外婆轻轻地捋了捋我的发丝,细长的丹凤眼微眯含笑。我常常想,如果外婆没有岁月刻下的皱纹,一定会是个标致的江南美人。

微黄的灯光在厨房亮着,灯光的影子落在那“咕咕”冒着泡的沸水里,用荷叶包好的米饭在沸水里静静地酝酿着,仿佛是一坛正在发酵的酒,外婆坐在灶堂前,火光映在外婆花白的头发上,诉说着光阴的流逝。她用手轻轻握住我的手:“刚刚淋雨了,一定很冷吧,外婆给你焐焐。”指尖相触,她掌心的温暖透过十指传递到我的心里。

“荷叶饭该熟了,你上次说你想吃荷叶饭,外婆就去学,现在就让你尝尝鲜。”你装起荷叶饭,轻轻打开那绿得要化了的荷叶,一阵糯米的甜香萦绕在我的鼻尖,轻咬一口,那糯米仿佛变成了棉花糖,夹杂着荷叶的清甜,甜而不腻,就如你的爱一般,不是唠叨到让人厌烦的那种,只是默默地让你所爱的人因你纯粹的爱而感动着,幸福着。

回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像那荷叶饭一般甜糯冗长,浓烈得想让人落泪,也甜蜜得想让人落泪。

小巷尽头,向烟雨巷,直走,向北转,24号。

离别多年,小巷中的青苔、烟雨,还有那间老屋,会与我面生吗?但我最亲爱的外婆一定是坐在庭院中,望着纷纷而落的多情的雨,让她对我的思念在微凉的风中缱绻,一个人忍受寂寞的滋味。

外婆,您的孙女从未忘记奋力生长的青苔,从未忘记江南多情的烟雨,从未忘记巷中的老屋和人儿,更未忘记回家的味道。

上一篇:2024年庆七一建党节活动总结下一篇:读.《理想点亮人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