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资产管理系统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公司资产管理系统(精选8篇)

电力公司资产管理系统 篇1

1.1 为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公司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根据国家及总公司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1.2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实物帐与财务帐的核对与清查。

1.3 公司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人员应根据各自分工与责任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与核算工作。有关人员工作调动时,须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1.4 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1.5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2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2.1 固定资产指单位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

2.2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资料,均列为固定资产:

2.2.1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运输设备、机器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办公设备、器具、工具等。

2.2.2 非生产经营主要设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物品。2.3 固定资产按以下方式分类。

固定资产按用途及使用情况分为八大类:

2.3.1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直接参加生产、经营过程或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

2.3.1.1 发电及供热设备:指用以生产电力、热力的各种机器设备,如输煤设备、锅炉设备、汽轮机、发电机、水轮机、化学处理设备、供热管路及设备等。

2.3.1.2 输电线路:指用以输送电力且电压等级在规定标准以上的架空或电缆输电线路。2.3.1.3 配电线路及设备;指电压等级在输电线路标准以下的线路及配电设备。

2.3.1.4 变电设备:指主变压器、所(厂)用变压器、35千伏及以上厂用电力电缆、电气控制设备和直接供用户用电的变压器。

2.3.1.5 用电计量设备:指安装在用户的各种售电计量电度表、表用互感器、定量器等设备(也可根据管理需要将一定价值标准以下的用电计量设备列作低值易耗品管理)。发电厂用电度表及附件应列作配电盘、开关柜的附属设备,不作为固定资产登记对象。

2.3.1.6 通讯线路及设备:指水泥杆、通讯电缆和光纤通讯线路以及电力载波机、传真机、微波机等通讯设备。

2.3.1.7 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指锅炉控制盘、汽机发电机控制盘等自动化控制设备和遥控、遥测等远动装置、电子计算机以及周波表、高频放大器等仪器仪表。铁塔加工、镀锌设备生产线及其他自动、半自动化设备。

2.3.1.8 制造、检修、维护设备:指具有改变材料属性、形态功能的各种机器和辅助机械设备。如车床、电焊机、起重机、铁塔、金具加工设备、酸洗及综合处理装置等。

2.3.1.9 生产管理用工器具:指具有独立用途的各种工作用具、仪器,如冷风机、电传机、微型计算机。2.3.1.10 运输设备:指载人和运货用的各种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船舶、汽车、电瓶车等。2.3.1.11 生产及管理用房屋:指生产车间和为生产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使用的房屋,以及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备。

2.3.1.12 生产用建筑物:指除房屋以外的各种生产用建筑物。如拦河坝、冷却塔、隧洞、灰场、厂区道路、输煤栈桥、电缆沟、围墙等。

2.3.2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幼儿园、浴室、俱乐部、医院、子弟学校等单位的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2.3.3 基建用固定资产:指在基建项目筹建和建设期间,为保证基建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用基建投资购建的各种固定资产。

2.3.4 租出固定资产:指临时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2.3.5 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购入尚待安装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及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但由于季节性生产、大修理等原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在车间内替换使用的机器设备,都应作为在用的固定资产。2.3.6 不需用固定资产:指不需用,经批准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2.3.7 土地:指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2.3.8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向有关的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租入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计价

3.1 固定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3.2 固定资产的原值计价按下列规定办理:

3.2.1 购入的固定资产,以买价加上运杂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3.2.2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支出计价。3.2.3 基建转入的,按建设单位竣工决算报告中确定的价值计价。

3.2.4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按固定资产原值,加上改扩建增加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价。

3.2.5 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3.2.6 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合理价格计价。

3.2.7 融资租入的,按租赁协议或合同规定的价款、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3.2.8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所附票据金额加本单位应负担的运杂费等计价。无发票等单据的固定资产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应负担的运输、保险、安装等费用计价。3.2.9 已投入使用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可先估价入帐,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行调整。3.3 公司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动。已经入帐核算的固定资产原值,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3.3.1 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3.3.2 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3.3.3 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3.3.4 发现原记入的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3.3.5 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4 固定资产的折旧

4.1 公司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分类折旧办法计提折旧。4.2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4.2.1 房屋和建筑物;

4.2.2 使用中(含经营用、非经营用)的固定资产; 4.2.3 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设备; 4.2.4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2.5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4.3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4.3.1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4.3.2 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4.3.3 国家规定其他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4.4 计提折旧的起止时间: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4.5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按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年折旧率表》(见附件)确定。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

5.1 固定资产本着“谁用谁管谁清理”的原则,实行归口与分级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各归口管理部门要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形成科学和管理网络体系。

5.2 财务部作为固定资产综合部门,主要侧重于价值管理,主要职责如下:

5.2.1 按国家和总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及制度,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5.2.2 与固定资产增减计划的编制,提出资本支出金额。

5.2.3 加新增固定资产的立项审查和经济评估工作,参与新增固定资产的竣工、验收、移交工作,并根据移交明细到使用单位进行逐项落实,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经常与使用单位核对,做到账、卡、物、资金相符。

5.2.4 参与固定资产的增减核算,根据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维护固定资产卡片,调整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减数并负责账务处理,办理计价收款手续。5.2.5 按规定计提折旧,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变动情况。

5.2.6 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及出租、出售、盘盈盘亏、报废的审查,及时上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报废审批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

5.2.7 会同生产技术部对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使用情况,帐、卡、物相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5.3 生产技术部门(或设备管理部门)是固定资产实物动态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房屋、建筑物、土地以外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职责如下:

5.3.1 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对固定资产技术性能以及使用效率负责,确保固定资产实物完整、性能良好。

5.3.2 负责编制固定资产大修计划并指导监督实施。

5.3.3 组织对全公司固定资产变动的技术审查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3.4 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及出租、出售、盘盈、盘亏、报废的审查。

5.3.5 检查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本部门归口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保证卡物相符。

5.4 综合管理部职责:

5.4.1 对全公司房屋、建筑物、土地的使用进行管理,并负责土地使用权的管理。5.4.2 组织房屋及福利部门固定资产的变动技术鉴定审查。5.4.3 组织房屋、建筑物、土地的清查盘点。5.5 使用部门职责:

5.5.1 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保养工作,及时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技术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使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状态。

5.5.2 按生产计划部下达的固定资产增减计划,办理立项申请,参与新增固定资产的质量鉴定、启动调试、验收交接工作。

5.5.3 组织本部门管理范围内固定资产的检修工作。

5.5.4 负责本部门内固定资产台帐工作,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并负责办理固定资产的增加、盘盈、盘亏、报废的申请手续。5.6 固定资产建卡管理:

5.6.1 固定资产登记以独立使用为原则,具体对象按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年折旧率表》所列的详细名称确定。5.6.2 财务部是登记固定资产的组织单位,应组织生产技术部(设备部)、综合管理部和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做好登记工作。新增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次月完成登记工作。

5.6.3 固定资产应按每一登记对象设置卡片一式二份,财务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各执一份,详细登记固定资产名称、规格、供货单位、数量、价值、购入使用年月、折旧率、残值率、安装地点、使用单位等。6 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工作程序 6.1 固定资产计划编制程序

6.1.1 各部门在每年九月未前根据实际需要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下一新增固定资产计划。

6.1.2 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各部门编制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对新增固定资产的技术性、经济性进行审议、汇总并按其很重要性、可行性、经济性排序,报送公司总办会审定。

6.2 新增固定资产的流程 6.2.1 基建形成固定资产:

6.2.1.1 各专业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及竣工决算审查,财务部配合工作。具体工作程序按有关专业管理要求执行。

6.2.1.2 财务部负责指导各专业单位按照“交付使用财产清册”,逐项逐笔核实交付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验收相符率要求达到100%,并于投运当月办理估价增资,以后根据审查批准的竣工决算据实调整。

6.2.2 新建房屋建筑物:由归口管理部门或使用管理部门及负责工程建筑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验收,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将有关资料交送财务部登记入帐。6.2.3 新增设备器具按以下流程办理: 6.2.3.1 请购审批程序:

6.2.3.1.1 请购部门在申请购置固定资产时,首先应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经部门经理审核,并注明请购日期、请购单位、用途说明、品名、规格、数量、需要日期、建议厂商等资料。

6.2.3.1.2 请购部门将“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送交归口管理部门复核购置该项资产的适用性及必要性,如公司内部可调拨的,办理“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拨,并在“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上备注栏填注调拨情形后,退回请购单位自行归档。

如公司内部无法调拨的,将“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送交财务部门审核、并按以下权限进行审批:单件/批次在2万元(含)以内的,由主管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审批;单件/批次在2万元以上、10万元(含)以内的,经主管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签批后,由总经理审批。单件/批次在 10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6.2.3.1.3 请购部门接到经批准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后,送采购部门按采购程序办理。6.2.3.2 采购处理程序: 6.2.3.2.1 采购部门应先向供货商询价并取得厂商之报价单,进行比价,选择报价较低且品质最佳的厂商为采购对象,采购总金额10万以下(含)寻找至少两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采购总金额10万以上至50万的,寻找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单批次50万以上寻找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并组织招标小组确定出最优方案。6.2.3.2.2 采购部门按照以上程序确定供应商并经批准后,与供货商联络订购事宜,按一般采购程序办理。

6.2.3.2.3 签订合同,所有固定资产采购都必须由采购单位按照公司有关合同签订的规定办理与厂商签订购买合同。合同应复印一份留存,原件与发票交财务部门做为付款入账之依据。6.2.3.3 验收处理程序:

6.2.3.3.1 采购人员应与厂商联系送货时间及地点。固定资产送达时,请购单位、采购人员、管理部门均应派员会同点收数量、检查品质及规格是否与“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相符。6.2.3.3.2 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归口管理部门应编制固定资产编号并制作固定资产编号标纸黏贴于固定资产上,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登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后,将固定资产交请购单位使用。6.2.3.3.3 采购部将“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发票”一同送交财务审核做付款入账之依据。月末货到票未到,应将除发票外的单据送交财务做暂估入账处理。

6.2.3.4 账务处理与付款:财务部门须复核各项单据的签核手续是否完整,复核订购数量与验收数量是否一致,复核发票金额、“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单”金额及合同所列金额是否一致。如有差异时,应向有关负责单位追查原因并做出适当处理,一致时则按照公司有关的管理程序进入账务处理付款流程。6.3 原有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生产计划部门将批准的计划下达各部门实施。更新改造项目结束后,由负责实施部门编制竣工报告,生产计划部组织验收并签署意见,将有关资料交送财务部登记入帐。

6.4 公司内部调配的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或实物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实物管理部门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并填写“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上会签意见后,报主管领导审批。

6.5 公司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由生产计划部认真调查核实形成的原因,并填写“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鉴定表”。属正常的盘盈和盘亏,经财务部门会签后,报主管领导批准处理。6.6 公司出售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由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出售价原则上不能低于资产评估净值。经财务部门会签意见后,报公司领导批准。6.7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的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的原则:正常磨损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并失去生产能力的;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致损而存在重大隐患无法修复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和新技术开发而被淘汰的;

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原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后,由生产计划部组织设备物资部、财务部进行技术鉴定,依据鉴定结果提出报废报告书,财务部门会签意见,本公司主管领导审批、税务部门同意后。由财务部负责上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核准。对未到正常使用年限过早报废的、使用人过错造成报废的和由非正常事故引起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责任报告。

6.8 公司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者发生固定资产产权转移、兼并、清算事宜时,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

6.9 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一律实行有偿原则。由资产使用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生产技术部签署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交由财务部按合同收取租金和设备押金。6.10 除公司各部门(含总公司)之间进行固定资产调拨可采用无偿的形式外,其他情况下均须有偿转让。

6.11 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有偿调拨、转让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变价净收入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7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与内部控制

7.1 公司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必须坚持“帐、物分管,相互监督约束”的原则,做到实物增加要设帐建卡,实物减少要销帐撤卡,保证帐实相符,帐卡相符。7.2 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即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固定资产的帐务核算;正确核算和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监督。7.3 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建立技术档案,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专人维护、保管,使固定资产保持良好的状态。

7.4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人员,应合理有效地使用财产,爱惜公司财产,并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工作。由于使用人过错致使固定资产损坏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7.5 根据工作需要配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建立领、用、还制度。公司内调动工作、退休或调离公司时,必须办理固定资产交还手续。

7.6 生产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等各有关部门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督促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各使用部门除按规定的期限进行帐、卡、物的核对外,每年在第四季度应全面清点一次。生产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卡片也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核对,保证帐、卡、物相符。7.7 财务部负有固定资产管理监督责任。凡未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审批手续的,财务部不予办理付款手续;未经各管理部门验收的固定资产购建,财务部不予办理报销手续。库存的各种固定资产任何人(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员)不得随意动用;使用的固定资产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换和在使用单位之间调配。8 附 则

电力公司资产管理系统 篇2

一、资产重组的类型

(一)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将自身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转让给他人或其他企业。 股权转让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有偿转让与无偿划拨。有偿转让是指将要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根据相应的协议价格来受让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以此来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股权转让,在形式上分为法人股股权的有偿转让与国家股股权的有偿转让。在这当中,通过法人股股权的转 让来实现对 公司的控股 (即法人股股权的有偿转让 )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方式。 无偿划拨是指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相应行政手段将上市公司的股权无偿的划归或并购。 这种方式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 股权无偿划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牵头实施的, 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国有股份, 并且只能在国有资产的代表中进行转让。

(二)收购兼并

所谓收购兼并, 即是收购与兼并的合称, 是公司在资产重组中最为重要的形式。 收购是指一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中通过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来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或股票, 从而获得对该公司在财务上的决策权与经营上的控制权。收购的方式有两种,即资产收购与股份收购。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的手段来获得另外一家公司的资产。 而股份收购则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合并的方式将其他企业吸收进来,从而合并成一个企业,且掌握着所有的资产与负债。 兼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即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或股份、 用证券或现金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 通过对其他公司股东发行新股票的方式来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 上市公司如果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将资金、管理、技术等资源注入到其中,那么将快速有效地解决结构不合理、规模不经济等常见问题, 从而让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三)资产置换

所谓资产置换, 是指上市公司为了改变经营的方向、 摆脱所持有的劣质资产而 将部分或全 部资产剥离出 去,然后再进行优质资产的重新注入, 以此来改变公司的资产结构, 让公司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目前,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置换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母公司与具有借壳上市目的的公司身上。 通过将上市公司自身的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优质资产的置换来有效地增强其盈利能力, 以使上市公司一直拥有优质资产的组合。而对于企业而言,提高资产质量、调整资产结构、调整主营业务方向等即是进行资产置换的主要目的。就我国上市公司来说,其资产重组的形式比较特别, 以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在资产置换的对象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与母公司或者具有借壳上市目的的公司来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 上市公司所置换出的资产不是不良资产就是非经营资产, 而所置入的必定是母公司或具有借壳上市目的公司的优质资产, 通过资产置换的手段来不断地对自身的盈利能力、资产组合等进行改善、提高。

(四)资产剥离

所谓资产剥离, 是指上市公司将无利可图的资产、 非经营性质的闲置资产、 已达到预定目的的资产从公司当中分离出来, 以此来优化整个产业的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有效地完善资本结构, 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资产剥离工作主要包括资产出售与减资。 资产出售, 是指为了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上市公司将不适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资产予以出售。减资, 也称作为缩股, 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减少或缩小总股本的手段来进行资产的剥离。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出资人 (股东 )在出资之后就不能再将所投的资本进行收回, 只能通过转让股份的手段将投资收回。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减资(缩股)手段是不能随意应用的。

二、 重大资产重组的重要性———以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一)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

例如,在进行资产重组之前,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为837.7万千瓦。 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之后,这一数据预计可以达到2 100万千瓦。同时,其在我国电力市场中的占有率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预计可以达到17%。 另外,在主营业务的规模、 总资产的规模以及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上,必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也将具有更加清晰的成长性, 在水电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二 )有效减少关联交易 , 避免出 现同业竞争

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三峡总公司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委托代管资产的关联交易情况。 进行资产重组之后, 中国三峡总公司的资产以及业务当中所涉及同行竞争或关联交易相关的资产与业务将全部纳入到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之中。通过资产重组, 能够有效地避免同业竞争的情况、减少关联交易。

(三)优化财务指标,增强盈利能力

重组之前, 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 101 500万元、净资产为6 186 900万元。 重组之后,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 188 020万元、净资产达到6 616 550万元,分别增长了429 650万元和429 650万元。 这些指标的大幅度提升说明了重组后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完备 。 首先,我国财税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 工商登记的制度落后、 没有建立起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融资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不配套等问题的存在, 不但严重阻碍了企业资产重组的实施,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行业、跨地区、 跨不同财政层级的资产重组活动。 其次,企业并购缺乏银行信贷的支持。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并购,必须借助于银行的短、长期信贷来实现。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 银行短期信贷方式是一种过渡性的支付安排。 但在目前的制度下, 很难获得针对并购的银行短期信贷。 因此很多时候都借助银行长期信贷来进行, 而长期信贷存在着很多操作上的难点, 如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业务能力还不足以参与并购的操作和并购完成后对企业的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简单的说,就是难以控制信贷的风险, 而在抵押贷款的机制上也不够完善。 就电力企业而言, 大多数电力企业在资产重组工作中一旦出现重大并购的价款支付,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或资本市场融资方式, 这些方式只针对于大型的企业,对于那些缺少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显然是不可行的。

2.重组手段过于传统 。 目前 ,很多 上市 公 司在 资 产重 组 的 手段 上 虽 然逐渐呈现出了一种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但整体上还是比较传统的。 尽管逐渐减少了股权转让的手段,但大部分的 资产重组活动 还是通过资 产剥离、并购重组、资产置换来完成的。 而其他创新型的重组手段(如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很少看见。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依旧依赖于传统的手段,缺乏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产重组的效果。

3.关联交易大量存在。 无论是中央控股的电力企业还是地方控股的电力企业,在资产重组中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重组的对象为母公司旗下的优良资产,重组大多时候发生在公司的内部。比如: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国电电力与粤电电力都是得到了母公司的大力扶植。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变化,这种在集团内部选择优良资产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大型电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来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 但是,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这类集团内部运作的空间将逐渐变小, 替代它们的是更公平、更激烈、更广泛的市场竞争。

(二)改善对策

1.政府应出台积极的政策来鼓励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活动。首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于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股权激励机制,提高资产重组的积极性, 推进人才引进、技术、资本、管理以及股权激励等要素严格按照贡献率来参与分配,充分调动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骨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以此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其次,建立起资产重组工作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 每个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责任,着力提高审批的效率, 让行政审批对重组进程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需要继续发挥三大职能的作用,即监督规范重组方的行为;协同配合地方政府,严把准入关;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在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不但要关心资产重组行为是否规范, 还要重点考虑市场结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来独立地履行依法监督、 政策指导的职责。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一些涉及到市场行为领域的问题上, 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来进行管理的。 而在资产重组工作的违规行为判定与处罚以及行为指导上主要是中国证监会负责, 对重组方面的问题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 在这种多重管理模式下, 必定会产生资产重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于一般行政机构、 权威的专门机构来对资产重组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

3. 规 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 为。 首先,要充分发挥证交所对关联交易的监督作用。 以相关的制度为前提,不断地完善信息 披露机制 ,以此来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 其次,通过独立法规来规范关联交易。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 的大股东都 是国家部门 或单位,这种股权结构是关联交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必须加强立法, 通过制定专门 的关联交易法 则来规范关联交易。

4.加强资信调查与对贷款质押的审查,以此确保付款及时到位。在公司进行股权转让或出让时, 必须对受让方的资信进行严格、仔细的调查,对收购方的管理人员信誉、 素质等进行考察。同时,应该以现金的形式来进行转让,而购买方一旦有分期付款的要求, 就必须在合同当中写明分期付款的时间间隔。另外,股权过户手续的办理必须在全部款项付清之后才能进行,未付清之前绝不能进行股权的质押。

四、结语

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 概述

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的生产模式、运行模式、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有了很大变革,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需要生产技术的革新,更需要管理水平的提升,固定资产作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该部分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2.1 特点分析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企业,加强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企业具有自身的特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要结合电力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包含的资料和设备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只有将不同的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和记录,才能实现高效管理,尤其是对于大型电力企业来说,更需要对资产进行准确统计,如实记录,科学分类,最终实现高效化管理。

2.2 问题分析

我国电力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运行效率,降低了企业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

2.2.1 固定资产更新不及时 近年来,电力企业的改革速度和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其固定资产规模也有了很大改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管理部门的运行效率。电力企业生产运行涉及的固定资产规模和数量较多,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登记方式,给统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固定资产登记形式没有固定标准,且更新速度较慢,同样也降低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2.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其管理流程并不完善,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改进措施。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各部门对自己内部事物处理的随意性较强;而监督体制的缺失更加重了这种不科学管理流程的危害性。电力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责不同,生产部门应对生产和施工的实物进行重点管理;财务部门则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工作上,各部门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2.2.3 管理人员问题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不断变革,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电力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日渐明显,电力企业中的施工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作业上,而对管理工作则较为轻视,无法对施工工作上的具体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导致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土地使用审批不合格等问题屡次出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施工。一般来说,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实际情况下,财务人员为了自己方便,没有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规范记录和整理,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2.2.4 定期检查工作中的不足 电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自己的职责,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核查力度。企业在经营过程,固定资产一般采取提前购置的方式,这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固定资产贬值的问题,因此财务部门账面上的信息一般会高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格,进而影响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判断。近几年,电力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新项目的构建投入较多,资金支出也随之增加,而这些构建项目的项目价值和实际记录之间的差距则逐渐加大,需要定期对部门账目进行监察,确保记录信息与实际信息的一致性。

2.3 对策研究

电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鉴于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应从信息记录、信息化管理以及监督管理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及时更新档案管理信息。电力企业对自己内部管理重视力度不够,尤其是施工工程资料的管理上更是存在混乱状态,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及时更新企业固定资产的登记情况和管理状况;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要求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保障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及时性,杜绝虚假信息导致的决策失误。第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电力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规模和数量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不同类型的电力企业也逐渐形成。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当中,促进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将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管理,并能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实时维护和定期更新,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第三,完善固定资产监管机制。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购置固定资产,同时也会报废部分固定资产,这就需要管理部門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应程序的评估和审核。资产报废方面,应由专门的部门填写报废资产申请表,通过审核后才能在制度层面进行报废;对已经实施报废的固定资产应进行专门的处理,如可将这部分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进行公布,在公司内部或者部门间进行流转,或者进行公开发售;对于具有利用价值的报废材料,应作为替代品进一步发挥其利用价值,减少资产的闲置率。

3 结语

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固定资产作为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运行效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问题,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牟雪娜.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王猛.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11:109-110.

电力公司资产管理系统 篇4

黄海潮、史剑锋、杨自强

(浙江电力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7)

摘要:为实现提高电网企业资产可利用率及可靠性为目标,通过建立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和体系,推进资产的标准化和精益化管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资产异动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完成资产形成、日常管理、运营维护直至资产报废各阶段的实物与资产的联动管理,使企业管理者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能做到实时监控,进行动态管理,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时在深化企业改革时,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有效运行,使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电力资产管理特点及高效资产异动管理体系的探讨,设计了资产异动与资产价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对该类型公司的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网企业 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 现代信息技术 动态管理

1电网资产管理特点

电网企业属于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存在资产设备数量繁多、点多面广、资产性质复杂等特点,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资产规模日益增大,资产变动速度也随着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强而加快。庞大的资产设备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一方面在资产来源上,目前电网企业的资产形成不仅有外购、基建或技改等渠道,还有从地方政府或企业划拨,对县供电企业进行接收或控股等方式,各种情况下对资产价值及产权的确定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于供电企业资产实物种类繁多、分类管理复杂、变动频繁,尤其是大量的线路资产,主线、支线/T接线层层嵌套,电缆、架空线路相互交织等,而且电力技术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对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造成电网资产管理任重而道远。

2电网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资产管理往往停留在“财务管资产”、“资产价值不流失”阶段,大多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对资产进行管理,企业中资产管理的职能侧重于价值管理,由财务部门进行主导,实物管理部门配合,这样导致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往往仅从财务角度,管理层获得的资产的信息也仅从资产报表或资产量角度。另一方面,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管理也是将重点放在安全管理与效益管理上,忽视企业资产帐卡物联动管理,对资产的用前规划、过程监控、用后回收、评价整改等更是无从谈起。实物与资产的关系往往都是在事后人工清查盘点方式,通过投入大量的工作量以达到帐、卡、物一致的目标。2.2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企业的资产管理职能大多由各个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在模式上,资产的工程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维护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各个部门的目标不同,管基建的难以为运行管理着想;管运行的只考虑其安全责任,加大设备的技改大修投入,难以考虑设备的经济运行成本,更无法考虑价值管理的要求;技术维护部门只考虑设备的技改和大修质量,也难以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对比。这样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各部门在相互协作、配合上不是非常顺畅,最后造成资产的实际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与现代资产管理业务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要求资产管理各相关部门统一在全寿命周期管理规范下,采用同一资产管理业务标准,在各项专业工作中嵌入资产管理要素,达到无缝集成。2.3专业数据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电网资产异动管理中,各阶段数据标准未形成统一。前期物资管理主要从物资采购和管理的视角来建立物资数据管理标准,验收过程中设备台帐管理主要从生产管理视角为生产运行、检修服务而建立的设备台帐管理标准,转资过程中资产卡片建立从财务资产卡片建立原则视角进行管理。这些标准由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本专业的管理要求进行制定和规范,导致数据管理标准和协作中存在一定的差异。2.4管理手段不够科学和合理

目前资产的管理虽然也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资产异动管理前期的工程项目,包括基建、技改、零购、科技项目等通过ERP的项目系统模块进行管理,资产采购通过ERP的物料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中后期包括日常台帐管理、检修管理等通过ERP的设备管理模块和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实物管理及检修成本管理,竣工决算和转资通过ERP的固定资产模块进行资产价值、折旧管理。

虽然资产异动与资产价值管理采用了很多的系统和模块进行管理,但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专业管理的特点,使用各自相应的管理系统,造成系统很多,但不能有效、协同的运作,以至各部门信息不畅、责任不明,而且资产管理全过程监控不到位,对资产管理的评估和考核落实不够。3电力资产管理模式

3.1传统资产管理模式

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静态管理方面,资产实物管理通过手工、人工清查盘点方式,通过大量的工作量以达到帐、卡、物一致的目标;动态管理方面,在资产的新增、变动到报废的业务过程中,项目负责部门、价值主管部门、实物主管部门与保管部门等资产业务管理相关部门,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上自成体系,并通过传统方式(如纸面单据、电话等)进行沟通与传递,不保证信息获得的唯一性与共享性,资产设备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保证;在信息化手段上,没有一套统一的、完备的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提供支撑,资产价值管理在企业ERP系统中进行,实物设备管理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业务流程没有实现交互,无法实现数据相互之间有效的共享与传递。3.2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体系

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要以其他专业管理为基础,建立统一和优化的标准体系,科学的资产治理模式,高度集成的资产和工作管理应用平台。推进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要建立积极沟通,全面资产管理体系,强化与资产管理价值部门高度关联的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部门的协同运作。3.2.1 统一资产异动管理标准

资产异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资产异动过程中信息的基础标准和信息质量内控制度,以确保用于开展资产异动管理各项业务处理和分析所需的信息统一、规范、准确和及时。

(1).数据标准建立

建立电网全设备、资产的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各系统中相同数据的映射规则,建立健全生产管理的设备台帐模型,配套业务管理制度对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控制,建立ERP系统设备卡片模型,从资产角度对信息进行规范,确保设备卡片与资产信息同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设备资产映射规则优化

从设备台帐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及能够满足生产运行、检修作业管理的要求,考虑到资产卡片建立的原则,优化设备分类的划分标准和设备台帐建立规则,明确主设备确定的原则,从而建立一套电网全设备、资产的映射规则,以满足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的需要。3.2.2 建立科学的工作网络

资产异动管理实施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的保证,各相关部门协作和部门职责的强化。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局领导作为第一级统一领导,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作为第二级,全面负责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作为第三级,分块负责,具体的使用保管部门作为第四级。但目前的作为实物管理重要一环的第三级管理人员需要打破原有的兼职模式,安排固定人员,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程序,加强考核力度,由被动的资产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资产管理模式,真正发挥资产异动过程管理的重要作用。3.2.3建立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

高效的资产异动管理模型是以资产为主线,设备为导向,从高效资产运营模型、资产异动业务流程、柔性架构设计和一体化平台等方面构建的电力资产异动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 高效资产异动模型示意图

高效的资产异动模型涵盖电力企业的以下业务,但不限于此。(1).固定资产形成

资产形成主要涵盖基建技改、零购等项目转资,投资转入,债务重组及接受捐赠等业务;建立了固定资产新增流程。

依据发货、发票、设备移交等相关单据对基建技改、零星购置、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投资转入的资产进行现场实物验收。

现场实物验收的成果作为设备台帐和资产卡片形成的依据,通过设备异动管理完成异动申请的填报,设备资源与资产信息的维护和关系的建立,以及异动申请的审核和审批;通过业务整合、信息集成完成设备台帐、设备卡片和资产卡片间自动动态一致的管理。

对于零星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对提交的采购订单、入库单和发票进行三单的一致性校验,完成资产价值的处理;对于基建技改等项目新增的固定资产,根据物料、设备和资产间的关系,明确主设备的购置价值,以及资产的分摊规则,进行固定资产暂估转资与正式转资;对于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依据评估报告、发票、协议等相关手续确认固定资产价值。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资产日常管理主要涵盖资产盘点、资产重估、资产出租、资产拆分合并、资产期末处理、资产调拨等业务。

1)固定资产盘点

建立全年的固定资产盘点计划,根据盘点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对盘点结果进行评估形成最终的盘点报告,根据盘点报告对资产盘盈和盘亏情况提出相关处理意见,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措施。

2)固定资产调拨

固定资产调拨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形式:同一利润中心,不同成本中心之间的调拨;同一公司代码不同利润中心之间的调拨;以及不同公司代码间调拨。

固定资产调拨主要实现资产调拨的申请,完成实物调出和调入工作,以及财务的价值处理或位置等信息的变更的过程。

(3).固定资产运营维护

资产运营维护实现输变电设备(包括架空输电线路、电缆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等主设备)发生运维业务时,将运维过程中人工费以及材料费分摊到单体资产上,保证资产异动管理过程中成本的统计与管理,提高运维成本的精细核算。实现工单到设备单体,实现工单检修工序管理,同时保证检修工序要到具体的设备,以设备为检修成本的核算对象,统计单台主设备在其资产异动管理过程中各类检修操作的检修成本。通过该部分功能的建设,为资产内运行、维护成本,含全部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资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损耗计算;资产内检修、试验成本,含全部人工、材料(含装置性材料)、机械台班成本计算;资产运行期间发生各类故障所需进行故障处理费用,以及引发对外停供电或影响并网电厂发电导致的电量损失费用计算提供数据基础。为促进资产的精益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4).固定资产报废

资产报废管理主要涵盖设备退役、资产的报废及资产的残值处理等业务,建立了设备退役流程、固定资产预报废流程、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和资产残值处理流程。

资产报废管理从源头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对退役资产按照再利用及报废两种处置方式,对闲置资产统一管理,再利用资产进行统一调拨,充分发挥资产利用效率;报废资产进行统一招标处置,最大限度回收残值,同时实现了废旧物资现场处置,节约处置成本,并将资产的处置费用和回收残值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分摊,对应到资产单体。3.2.4制定严密的流程监控机制和考核手段

在资产管理监督与考核上,通过信息系统实用化指标抽取评价制度,针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建立指标体系,定期由信息部门进行数据抽取汇总,经实物主管部门、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公布,以此督促资产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及进行业务流程的处理。

通过建立资产异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规范和要求,以及结合系统进行过程数据的控制,确保数据符合设定的标准,定期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4通过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提升资产异动管理

4.1 建立高度集成的资产和工作管理应用平台

对资产异动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明确管理导向和管理主线,划分集成范围和集成方式,从而实现资产形成、日常管理、运营维护、资产报废及资产异动管理其他业务视角之间的完全无缝链接,确保资产异动管理与资产价值联动管理的各种用户的所有操作都是同一平台上进行,避免多系统切换、多系统重复操作的方式。4.2 规范信息管理流程,实现资产实时有效监测

通过资产异动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可以随时了解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情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实现对电力企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不间断的监测。

4.3 健全信息运行机制,提高资产管理规范水平

信息化的本质是标准化,依照标准规范由专门部门实施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要从机制入手、谋长久之计,做系统化的整体考虑。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实际,确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及运行机制,形成运转协调的资产监管机制,推动资产管理工作法制化、经常化、科学化、正规化,建立正常、严格的管理秩序。

5结论

资产是企业效益产生的源泉,资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电网企业一个突出特点是资产密集。如何高效地运作不断增加的庞大资产是提高电网企业经营的关键问题。效益主要体现在经济性收益和战略性收益两个方面。从经济性收益看,高水平的资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有效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财务表现。在战略层次,由能使企业有明晰统一的资产策略和技术政策,从而提高集团运作的整体效率。因此,作为电网企业应力求资产运营上的高效益、低成本。

高效的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全员参与和全员观念的更新,资产管理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和执行考核的到位,资产优化管理成效将逐步显现。同时采用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平台开展资产管理,使之成为能够衔接各部门、各种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对资产管理业务变更和拓展的实现起到非常好的架构支持。

参考文献:

民营“资产管理”公司 篇5

2014-10-13 04:25: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有0人参与

分享到

资产管理领域,接下去会是黄金时代吗?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地工商部门陆续公布的注册信息发现,资产管理公司开启了一个爆发时期,这股势头不亚于5年前的担保、投资咨询类公司。

“区别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类公司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从事的只能是非金融类的资产管理和咨询整合并购业务。”2011年就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的陈嘉(化名)说,“这个行业现在还处在野蛮生长时期,正因为这样的环境,资管领域的商机引得资本蜂拥而入。”

陈嘉透露,他们的圈子共有15个人,圈子的可投资产约10亿元起。

资本进场门槛

陈嘉是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他们业内对目前国内出现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简单定义是,一种相当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种是非金融企业。他的企业就属于后一种。

前者包括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这类公司主要负责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等。

这三年来,一些由地方政府引导组建的地方AMC也在迅速增加,以浙江温州比较典型,基本是根据各区县辖区,政府部门认为优良的企业联合组建。这类往往不在民资投资之列。

而第二种的非金融机构类的资管公司,才是民间资本涌入的主要领域。这是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是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以非金融类的资产管理和咨询整合并购业务为主。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受托资产管理,投资顾问,股权投资,企业资产的重组、并购及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委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兴办实业等。

数量不断上升的是民营资产管理机构。在陈嘉的圈子里,约数亿元的资金近三年进入到这个领域。若想进场,首先必须了解入场规则。这方面,陈嘉说自己几乎成了被咨询的“专业户”,“这也谈不上什么红海蓝海的,其实业务很广,甚至可以产生互动。”

区别于这类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营资管公司大多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从事的只能是非金融类的资产管理和咨询整合并购业务。陈嘉将其通俗化称为--固定资产类的资管公司和股权并购类的资管公司。

在河南省工商局网站上,几家已被注册的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为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业务范围较笼统。

“固定资产类的,实质上相当于此前民间借贷公司。”陈嘉说,运行模式往往是低价收购固定资产,以此在银行抵押贷款,获得贷款后再收购,如此轮回模式。

“安全投资”运行模式

目前,多数民营资产管理机构的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至1亿之间,仅有工商局的注册门槛,没有具体的业务监管部门。

这种野蛮生长丛生的背景是,华东地区有大量因为企业经营问题出现的不良资产需要快速处置。此外,银监会《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45号文)也明确,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实际上,目前地方版AMC,多数由地方政府参与主导。比如,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下半年在江苏工商局核准成立,资本金50亿元。这家全国首家省级AMC,由无锡最大国有企业无锡国联控股。此外,浙商资产管理公司于2013年8月成立,首期注册资本10亿元,由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控股。

去年,在银监会前述45号文中规定,新成立的地方版AMC需具备三项审慎性条件。

首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且为实缴资本;第二,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适宜于从事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的专业团队;第三,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陈嘉称,“(地方AMC)这是民资梦寐以求的进入模式,各方资源肯定要比我们民营资管公司丰富。但这不是一般资本能入的,入股股东要在经济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特性层面的资本来配置。” 接近浙商资产的人士表示:“相比四大AMC,并购、重组和对外投资,地方AMC与地方政府联系更为紧密,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考虑如何盘活不良资产,救活当地的企业,重新获得效益,不单纯地走诉讼、处置和执行的老路子。这客观上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以温州一家有民资参股的区级资产管理公司为例,为了达到“安全投资”,一般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由股东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凡是2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全部由股东投票。只有占70%股权的股东投票通过,这个项目才可以实施。而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则由总经理负责。

“我们对项目的选择十分慎重,会对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和过去的诚信情况都进行摸底,一旦发现曾将资金用作炒房、赌博等,而非投入实体经济的疑点,就会终止投资”。前述温州一家区级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说。

根据陈嘉观察,很大一部分进场的资本,由民营担保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变身”。自从民营担保公司提高准入门槛后,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取得经营许可证,从而转型进入门槛较低的资产管理行业,尽管换了种称呼,但还以民间借贷理财业务为主。

对此,陈嘉称,“报备的反而麻烦,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必须上报监管部门,只有主管单位批复后才能开展业务。”

“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想做金融类业务,注册资金必须数亿以上,并且银行账户上存放数亿元作为保证金。但大多数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都属于私营企业,并没有这种实力。”陈嘉说。

那些没有金融许可证资质的公司,一旦出现类揽储的业务,也就是说把个人的资金吸纳进来投资某些项目,肯定是不合规的,资金风险也很大。

“如果有人推荐你到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项目,要认清两点,一是看公司是否有金融机构许可证,二是看其是否变相吸纳民间资金。”陈嘉强调。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NF055

一个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存亡录”

时间: 2015-12-08 16:33:46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 版权:来源 《中外企业家》

版权:来源 《中外企业家》

掘金发现

何曾拥有一家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他投身到这个跟金融、投资管理、信用、法律都有些相关的行业,十分满意,因为在这里才有全盘的战略感。

最初是由台湾来大陆投资的朋友提起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债权包的发售有如甩卖残货,其实这个产业在国外是由专业商账追收或购置公司来运作的,相当的成熟。何曾很快随朋友远至东北,开始实地考察,观望别人的运作,对四大公开处置市场进行一定的分析,他是很敏锐的,马上认清这是准入度正好适合自己,自己也乐于投身的事业,不存在太多资历和个人能力的局限,也不需要强烈的路径依赖,更不会有太多的群起仿效,有可能是他个人事业的转机。

“良”与“不良”是相对的。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要退出,而退出的这些资产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就是“不良”资产。然而它们并不是没有价值。这里的“不良资产”不是金融学定义的不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退出的这部分国有资产有的本身就是有现金流的资产,只不过由于无效率或低效率要退出,才被视为待处置的“不良资产”。有很多资产是有价值的,并且,对于不同的投资主体而言,价值大小也不尽相同,何曾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价值发现的主体,应时代而生。

参与 初期囿于资本,何曾仅有50万元能够调度,必须有人合作,于是五人合股即成,买到当地的一个不大的债权包,成立公司经营。这个债权包只能交由当地人打理,稍事停留,何曾回到南方。这个资产包交由别人来操作。后来证明并不成功,不得不在两年内任由别人操作,进程缓慢,资产回收率低,现金回收更低。被迫做了分割,何曾回收了些经验和运作思路。奠定了这样的基础——合股买资产包,组织人手处置,何曾自己就可以暂且置身在外,掌控全局,调配资金。单包回收资金每次按比例(而不是按实际发生额)提取处置成本后立即结算给股东,不作积累、不作盈余分配——这典型的合伙制经营,甚至连经营都不算,形同一单接一单的委托,恰恰给何曾带来了信心和可靠的原始积累。

何曾依然专注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向社会发售的资产包,包括贷款本金和利息,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随后何曾接连买下四个债权包,其中的一个又是由竞买人手中转来,在经过快速分解、由股东提供人员负责后,取得了预期效果,股东们都赚到满意,何曾对自己涉足的不良资产投资管理越来越满意,开始考虑不良资产的持续经营。

将债权包买得足够大,债权足够多,一个公司就可以做下去了,做也做不完,用的是已有模式,追加一个现场条件和一个有限公司的外壳,就成了一个能够可靠经营的事业,不是吗?

何曾赶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政策性债权包的尾声,对一个低成本的债权包进行分析调查后决定参与竞买。此时比以往参与者更多,多种竞争手段在幕后和前台都起到作用,最后何曾奋力一搏,在邀请招标会上以2 000万左右拿下这个价值13.8亿的资产包,竞得后现场就有人愿意加价200万受让,可只有何曾明白已付出的成本远不止竞买价格,对待这份不良资产包几乎有珍藏起来的心情,怎能让给他人?

竞得后的筹资过程备尝艰辛。考虑到资金实力,何曾想用对方以现金入股,自己保留处置权,占个小股份,按比例分成的模式,但对方考虑的是风险,要求何曾必须有现金投入。原有的股东开始解体,何曾只有紧急寻找伙伴,四处奔走,同时后备了几个放高利贷的坐在门外,否则缴款期一过,连竞买押金都会被收走。后来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原有的合伙人,从外部调进款项,帮助何曾绕过了融资陷阱。

深度参与

公司的运作从2006年10月开始,同时操作的四个资产包,包括从长城受让的这个最大的资产包,从华融公司受让的两个单笔债权和一个从信达公司受让的六户债权。但持续经营大都体现在长城这个硕大的债权包上,包括273个案件、500多个债主、债务人和两个不动产组合。何曾终于成为某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在繁华区域的高级写字楼完成角色转换,让资金在这里中转分流,坐拥在不良资产中掘金的梦想。

公司成立后他率先进行的不是对资产包追收处置,而是转身设法整顿股权结构。当其中一个大股东提出对公司业务实施监督时,他拱手捧出占到该股东出资额50%的利润,打发他立即退股了事。另有三个小的出资人,先就跟他们声明有较高的回报,但必须全权委托何曾来处理——公司的大门都不要进。最后,剩下了最大股东和他自己,他是公司的董事长,直接掌管着公司,对方派驻总经理和一个老成的行政人员。

这位总经理是个典型的和解派,希望在和谐的氛围中达成两相情愿的债务解决办法,这一点也真的在以往的两个债权包的处理中运用自如。但现在,已有十年以上历史的积案,何曾认为动辄谈和解,法院的执行手段不甚发挥作用,只有便宜了债务人。同时,面对遍及十几个县市的债务人及资产,也需要在全面调查其经营和资产状况后才有办法谈和解。何曾的见解是对的,只是意见分歧到后来变成互相攻讦,总经理带着他的行政助理和大股东的参与热情愤而离职。但最大股东的资金盘桓在其中又有相当的时间,因为在最大股东不再参与管理后,何曾给对方签订的是固定回报协议,30%的固定回报无法按期支付,累积起来更不可能用现金支付,待到有一处处置回来的房产权属办理清楚后,何曾才能在十几个谈判回合中实施他的计划。即便付出比原始投资多一倍的代价,也要终结合股生意,变成自由驾驭的个人公司。

在是分是合的问题上,何曾初期极富合作精神,谋求各种各样的合作,他在这个极端上成功,但不认为那是成功,只认作权宜的办法; 所以机会来的时候,掉头就走另一个极端,付出算也算不清楚的代价,不计较风险,也要独立起来,包括资本和管理的独立。但是独立后的何曾并不强壮,真正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无规则的深度参与 挖沙不止

何曾的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上首先是处理法律事务,公司基本成员是法务人员。债权文件经过内部整理后,正式开展工作。开展资产调查,调阅权属登记、工商登记资料,进行债权公告、通知,在法院申请债权主体变更,申请财产保全、强制执行,与某些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和按约定履行。对可追索的财产,要处分动产和不动产抵押物、查封、扣押、冻结债务人财产和变现求偿,追加债务人,尤其是追加自然人为被执行人,对未起诉债权进行诉讼、考虑调解,对执行异议、再审案要听证、应诉,陪同法官去现场。这些工作是专业法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公司法务,需要反复调查债务人的资信、财产,跟法院一个程序又一个程序地跟进,周到地配合,深入剖析不利于执行到位的障碍,追加人力、物力去积极化解。所有法律工作虽然庞杂,却都是断续而进,可以交叉进行。何曾一会儿想人员不够,一会儿又要节省固定开支,人员就没有稳定过。显然,这么多的案子必须向外部委托。聘用律师来公司成本太高,只有将个案委托给律师。律师需要办案有效果,有高比例的回报。律师不会细腻地胶着在一个不良资产案上,律师作风是激进的,狂风扫落叶将表面资产清理后,刮走丰厚的分成,还是留下未结事项给公司来做。何曾不再信任律师来处置不良资产——他们太挥霍。

委托其他团队做,他们曾有各种关系和手段,兴冲冲直奔有资产的案子而去,有的在法院被诉讼、再审、执行异议程序缠住,将到手的利润分成拿不到;有的动用法律外力量威胁、利诱,遇到麻烦就忙不迭要脱干系,还可能送给一张委托追讨协议给法院作证据——对第三方责任、不利后果应由委托人承担。何曾的人员返身又要为他们收束尾巴。

委托给别人,圆满成功的案例是这样的:能够干净利落处理案件的团队合作,集合了律师、有关系的人、掌控债务人内情的人,还有领导者。选准高价值目标,做详细的猎捕式预案并由领导者作出判断,按照计划迅速行动,不纠缠于细节,在短期内完成,一个案子实现最优回款受偿。面对这种优化方式,何曾看到的是“他们有关系,才快!”哀叹“我们是做不到。”既不能、也不愿去深一层考虑这是否是追收不良资产应有之义,自己的公司追收又有哪些应当调整。

多年的债权追讨的最大的外部支持来自司法系统,大多数是法院的执行。银行形成的不良资产虽然法律关系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但当债权人由国有经济变为民营机构,成为权利人民间主体后,请求法院加大执行力度被认作利用有限司法资源推助暴利经营。对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的追索,不被支持,对其他民事主体的追索只有消极应对。法院从司法中立立场换位到国有资产的保护者,在诉讼中判决资产的受让无效,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免责,国有公司只承担部分责任,在执行中不作债权主体的变更,不采取强制措施,司法权完全让位于行政干预,任由债务人逃脱、资产恶化,都是难以化解的法律障碍。

在一个以法务人员实践为主的公司,如何与法院打交道,公司有多大力度的支持,投入多少资源,就会有多少助力。有关执行制度尚不健全甚至存在多方障碍的环境中,不但要运用法律的明文规定,还要适应司法中动辄以司法政策为回避理由的不公正、不作为。这一问题是资产包的处置的法律环境问题,必须面对,经营者的责任也必须倾注全力解决。无法提升中国的法治水平,但造就一个相对有利的小的执法环境是做得到的,何曾尝试过与法院建立良好的沟通,但时间持续过长、法院又过于分散,以他多是躲在幕后的手段,加之愈来愈认为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他没能像别的债权包处置人一样打通这个关节。他在这个形同经营生命线的战场上用错误的方法,又陷入错误的认识。

其次是债权包的管理理念问题。不良资产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冰淇淋效应”,加速蒸发,即时间越久,价值流失就越快。这样,必须提高处置效率。何曾从不相信这所谓规律,对不良资产的性质是什么,是沙子还是金子一直在争辩,不良资产是金子,变成沙子,也会沙子里埋藏着金子。他不想漏掉一个案子,对某些案子无论花费多少代价,也矢志不渝。甚至决定要将275个案件全面铺开,实行地毯式的调查,毫无例外地做全方位的追索,深度挖掘。

公司处置不良资产进展缓慢,主要原因还在于长期缺乏该领域的专业人才。通常加快不良资产上附着的良性资产的隔离,最快速地剥离现有,才是主导方向。随后对已剥离的不良资产再有两番梳理,就需静置在一边,再行整体处置了。这是收购不良资产方的基本共识,不管他们是自行处置还是转包、委托甚至搁置。但何曾也无视这原则,他同意快速剥离,却更在意那剥离后的残值,想象沙子里还埋藏着金子。

表面的剥离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投资和管理不良资产为主,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除直接收回现金实现债权以外,无法像银行一样审慎接收抵债资产,而是尽量聚拢抵债资产,再行注资盘活,例如房地产或资源型企业发生的税费、土地补偿金、重组安置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以提高重组、追加投入方式重整部分不良资产,使之向良性资产转化,成熟后以良性资产的重估价值在市场变现。在这一过程中,法务人员依法律程序将不良资产的性质转换,权属做变更,其后,现金再投入,管理、财务人员的直接介入都是不可或缺的。它的管理职能同样牵涉到更广的层面,包括个案追收生命周期监控,追讨效应递减的应对策略等等精细化的管理,但无论对人的管理还是对资产的管理,何曾不会放手别人指派,他喜欢从老板到一线员工的透明感。

再次是如何在另一个成本基础上工作。2188万元的历史成本只是业务基础成本,引入公司经营,以这个资产包为标的的不良资产的成本有多重计量和评价方式。静态地计量,包含不同层次。购置成本包括前期调查费用、资产包的竞买费用、成交金额。处置成本包括直接的司法成本,如诉讼、执行费用、调查、追索费用、分摊的其他管理费用,还有融资发生的大量的财务成本。动态地观察,成本中由于不断追加投资用于股权调整、债权的良性转化、关联项目支出、公司运营支出,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费用一再上升。何曾只将部分收益和部分费用交给财务核算,测算单个资产包或单个地区的投入产出比都是自添烦恼,他尝试过,马上放弃。何曾应对的办法是径直在匡算的历史成本上加2%,作为每年的处置成本去思考问题和讨价还价。

另一个成本基础的意义还在于,比之于小的团队工作,以公司运作,必须有庞大的固定开支用于办公消费,而这种开支本来可以用在经营生产上,如直接增加佣金、奖励、报酬提高工作效率,或直接增加对外交往、对外协作的费用,压缩案件在经办环节的滞留等。

那么,另一个成本基础之上的来源呢?主营业务,有很大部分是非现金资产,执行或和解的现金收入却是临时的、偶然的,与费用开支不对称。为了维持公司每年一百五十万左右的费用支出,何曾必须在公司体外弄钱,或以资产变现,这两点赋予“另一个成本基础”以辛酸的内容——何曾要不停地先掏钱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再来期待不定期的收益。

在追收清理中,何曾在处理这275户的债权包上,以公司建制运作,赋予自己上述职能,有顺利实现成功处置的项目,更多的是面临处置、管理难题的项目。从以个案小组为主的处置到公司规模经营是个全新的过程,如果沿用原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何须设立公司?如果设立公司,原有的个案小组的分工明确、高效率、低成本应当在公司中继续保持,发扬光大,才是良策。何曾恰恰失误在没能保持不良资产专案小组的高产出、高效率、低成本,事实上他完全可以将这一部分投入直接追加到法院、有关行政部门,更顺利地实现收益,实现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不良资产就是为了效益最大化”。

何曾的控制、他的决定逐渐变为收缩预算、缩减尺度、减轻力度,对待事情恶化无可奈何,最终在关键问题上都不能突破。无所建树,更令自己身心疲惫,但想到有些企业股权资产,拥有几处房地产的积累,他已经似有若无地在放手,放任这不良资产继续其无序的进程。相反,他在其他的方向更有兴趣,恶性循环下,要维持、持续经营只有想到其他出路。在这里,何曾没能最后胜出。

他开始其他投资事项,投机事项也不能少,非法吸存、高息放贷、地下钱庄的融资、结算、利用票据融资吃利差、标会、将短期资金投入长期放款的高利贷,就成为考虑的经营内容。尽管他没有每一项都去尝试,有些机会为时过晚,在低息高利放贷方面还是有了自我循环能力的。从前是为了平衡费用开支,现在可以成为主业外的经营方式,他为自己设定的陷阱,深不可测。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局投资公司的设计寿命是十年,何曾的顾问曾给他测算的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期只有三年,公司的这项主营寿命期是四年。后来何曾的公司早已脱离了这项工作应有的生命周期,变成欲罢不能。没能在债权清理中有清晰的进展,计划安排无法实现,大力推进达不成预期效果,现金投入和费用支出无法与产出相比,也更无法去比较。清理、追收这一堆不良资产只有无限期推延。

终 结

对于以处置资产包为主营的运作,何曾的公司发生了如下问题:

1.因为要收益通吃,要独自经营,不搞同一层次的合股、合作、股权置换分成,只有自行承担全部经营风险。2.因为要求控制权,买到资产包后,还没有来得及追收,就追加资金,以高额回报换购股权,剔除分权制约因素,造成管理和高层参与的“真空”

3.未能建立公司运行下有效的不良资产债权包处置模式,仅有少量承包、对外委托、分项目出售,处置效率低下。

4.不良资产价值在流失而不认可,处置策略一成不变,几至缺乏正常理性思维。

5.对最重要的协作方,不能投入最重要的力量和最大量成本,导致执行力不足。

6.对外协作关系不紧密,没有多样化的追收渠道,追收只能依赖公司内部人员的常规操作。

7.公司靠人在做事,可是没有稳定的团队,没有人力资源优势,甚至核心法务人员的作用都无法发挥。

8.未能适应司法环境的变化,将有限司法资源合理利用,导致新的诉讼案败诉,旧的执行案遥遥无期。

9.成本集中且迅速增加,吞噬收入,盈利与否永远是未知的。

10.主营业务单一,管理弱化,时常闲置部分资源,造成浪费。

11.由于观念不同,良性资产无法纳入公司经营,公司只在不良资产中打转。

12.缺少使优良资产持续经营获得盈利的能力,优良化后如果没有立即变现,只有搁置。

13.其他投资分散,累积的损失相当可观,消耗公司利润。

14.对不良资产处置各有不同,同行难以了解,成果和收益无从比较,感觉迟钝。

15.不能认识和顺应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被迫拖延到已无方向感。

有这些痼疾,对于一家单一化经营公司来说,不仅不能顾及到盈利,未来如何生存都是难题。高风险、违规经营、偷逃税款以及资产包的持续恶化,费用无从弥补,使得何曾最后将公司空壳化,本人也不再出现。在何曾对不良资产的经营中,资产管理多侧面地反映出它的魅力、它的风险,不良资产管理有成熟的内在规律可循,如果弃之不顾,潜在风险就会无限放大,以至颠覆整个进程。

中国的民间资产在投资管理中还处于粗浅阶段,极易受政策波动的影响。不仅经营无序,投机色彩浓厚,还有许多非法性,减缓了产业化脚步,直接触犯行政管理、司法部门的规制,形态虚弱,风险来临就会四面围合,从不良资产到自身的资产变作不良,只有一步之遥。

公司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篇6

第一条 为规范资产处置管理,确保集团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根据****集团有限公司《章程》和****集团公司《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资产处置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那一世小说网 http://,企业应按所处置资产价值的大小、实行分级审批,明确处置权限,规范审批程序。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参股的成员企业(简称“成员企业”);**集团公司资产处置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企业资产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资产处置的内容和方式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用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将企业拥有所有权、使用权的法人财产向****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外进行处置的行为。

资产处置主要包括:

1.土地使用权、房屋、仓库、堆场、其他专用设施、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

2.对***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外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包括证券、债券投资);

3.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主要包括:

(1)已注册的商号、商标、专利权、品牌;

(2)特许权、总经销(总代理)权;

(3)虽未注册,但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商号、商标、商誉等;

4.根据国家政策法规、****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及企业实际情况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五条 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

第三章 资产处置程序

第六条 处置资产应遵循下列程序:

1.立项。对资产处置行为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说明该项资产的历史沿革、现状情况、处置理由、方式和预期目标等。

2.报批。各成员企业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将拟处置的资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报集团公司进行前置审批,获批准后按所在企业章程规定的程序决策。

3.评估。原则上应当对所处置资产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对于企业实际拥有但没有纳入账内核算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应同其他资产一并纳入评估范围评估作价。

4.处置。应通过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资产处置,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办理产权登记变更等相关手续。

5.归档。处置完毕后,有关中间环节的审批材料、合同、票据等材料应按照《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存。

第四章 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七条 处置资产报批权限价值的确定,原则上以经社会中介机构评估的价值为准,但评估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以账面价值为准;无法评估的,以账面价值为准。

第八条 ****集团公司资产处置权限。在《固定资产管理试行办法》中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金额较大的资产处置按下列权限和程序办理:

1.处置价值3万元以下的资产,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分管总经理审批;

2.处置价值3万元(成员企业5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以下(不含)的资产,由相关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公司办公会议或专题会议讨论通过后,由董事长审批;

3.处置价值1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以下(不含)的资产,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报省***集团公司前置审批同意后,由董事长审批;

4.处置价值5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以下(不含)的资产,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报省***集团公司前置审批同意后,由董事会审议批准;

5.处置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含)的资产,经公司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报省***集团公司按有关程序审批同意后,经公司董事会通过,提交股东会最终审议批准。

第九条 成员企业资产处置权限

成员企业(含下属公司)的资产处置,按如下权限和程序处置,即凡处置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均须提交集团公司前置审批后方可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处置。处置资产单位价值在30万元及以下的程序和权限由成员企业自行确定。

第十条 浙江*****有限公司控股企业视同浙江****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

第五章 其 他

第十一条 如未按本办法规定处置资产的,视情节轻重,追究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 2009年1月1日起 试行,经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执行;省**集团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成员企业要根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资产处置管理职能部门负责解释和完善。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研究 篇7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电力企业一直遵循着“分级管理、授权有限”和“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管理原则,沿用传统的“集团公司—省电网公司—各地市供电企业及其他下属单位”的计划管理体制,然而这种较为粗放的管理体制与企业日常的实际经营在某些方面上会有出入,因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十分具有必要性。

“分级管理、授权有限”是指各级机构首先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严加管理,其次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再进行审查和监督。我国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以集团公司为单位,因而关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竣工、报废等环节都属于集团公司负责,而省级公司或市级供电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审批权利就较为微弱。“集中管理、监督到位”指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都集中在各级机构的财会部门,该部门的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计划的执行、固定资产卡片的完善、实物管理及规范会计核算等,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核心任务。生产部门和维修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最后环节,负责合理确认固定资产的计划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配置固定资产购入资金,保证计划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账务的正确性;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做到有章可循。我国近几年也出台了一些企业内部集中管理控制的暂行条例,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对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一直沿用的管理模式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缺陷,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且相互制约,但是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真实性是会计做账的最基本要求,而账实不符这一问题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已经屡见不鲜。账实不符主要包括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符三种情况,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固定资产采购计划被挪用、用账外资金构建固定资产和会计人员为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因素。

(二)资产不真实

建设项目的竣工表示资金循环的重点,电力企业内部一般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制度,在实际结算中会经常出现资产不真实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挪用了工程资金谎称对外承包了工程,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虚增,二是我国近年来开始推行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政策,一些靠行政拨款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由于面临着支付使用资金的问题而需要追加投资,这种情况下也会造成竣工决算时的资产不真实现象。而且工程的竣工决算本身就具有滞后性,也是造成资产不真实的原因之一。

(三)闲置或报废资产的处理

产生闲置或报废资产的原因主要是科技进步使得许多设备因为落后而遭到淘汰及为了逃避监管而产生的非生息资产。这类资产不仅不会使得企业增加效益,反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占用仓库,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报废资产是指已经无法投入使用的设备,这类资产在回收、转让和再出售的过程中往往都是被随意处置,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产的流失。

(四)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够

我国对固定资产的概念及计量方法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很多电力企业统计固定资产的口径不一,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条例里面也没有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提出具体的说明,很容易在管理方面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罚,然而在实际中大多数执行制度形同虚设,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越来越多。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步伐

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多且规模大的特点,创建一套将固定资产的构建、决算、处置、报废及核算等环节都包括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是:要设置好相应的系统管理权限,建议与文件的审批流程相一致,从而更好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透明性和真实性,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独立分管的局面。

(二)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的管理

电力企业的突出特征是资本密集型,及时、高效的对项目完成竣工的决断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竣工决算的编制是一项非常复杂与艰巨的任务,就大型工程而言,竣工决算一般在投产后半年完成,时间相对较紧所以相关领导一定要重视工程的竣工决算工作,加强对竣工决算编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正确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从而更好地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准备,真实完整的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状况。

(三)加强对报废资产的管理

对于报废或损毁的固定资产,首先要从制度上严加执行,建立起一套评估、审批的监督制度。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网站集中发布相应信息,或是在公司内部进行调剂,最大化的利用报废资源。此外,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可以加以改造再次投入使用,也可以扩大闲置资产的调剂范围,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资产互换让闲置资金派上用场,企业还可以对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的单位或个人推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起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四、总结

当前,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心,如何有效的进行实时管理也成为了众多研究者的热门话题。电力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竣工决算制度,来对企业内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切实保证我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得到夯实,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碧玉.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8):54-54.

[2]杨绍军.电力企业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途径和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233-233.

电力公司资产管理系统 篇8

【摘 要】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大、分布散乱、管理困难等特征,将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和模式应用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解决传统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优化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各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视。本文就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引言

传统的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有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而现代化的资产管理在信息反馈、制度建设以及资源优化等方面也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要求电力企业能够采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下本文就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述

全寿命周期管理最早源自于美国军事上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它是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效能管理以及周期成本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管理模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事宜资产为主要管理对象的管理模式,其具有全成本、全过程以及全系统的特征,强调管理过程中前后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能够较好地降低周期内的成本、并同时做好资源、环保、技术以及质量效率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将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电力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视和应用。

三、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应用

1.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视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要求企业能够专科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视,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新时代下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企业能够以安全为第一准则进行管理思想的革新,并树立整体和全局意识,建立健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将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全成本、全过程以及全系统的形式进行系统管理,并统筹安全、效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并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规范企业的工作流程,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明确企业管理的目标

电力企业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管理中还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首先,降低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要求企业要综合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成本最低的方案,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其次,要求从技术、经济和组织3个角度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协调管理,实现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统筹。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应该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好信息交流和沟通工作,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再次,加强对设备成本的控制,在保证设备的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降低故障维修成本;最后,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提高全寿命周期管理效率。

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全成本预算制度和核算制度,加强会计成本的重视,规范成本计算的各个流程,并将会计成本转移到全寿命周期成本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要做到这点要求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均要予以重视,建立健全的全成本管理体系,保证各项财务数据的政治性和有效性,并根据企业制定的成本计算规则和方法案进行成本的预算。成本预算审核应该要全面分析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日常费用等,要切实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加强对项目投资的预算,全面兼顾项目开发的各项支出,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预算成本控制,降低工程的造价。此外,要求企业能够规范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流程办事,提高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将各项工作的最终信息和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以便加强对电力企业资产的监控和统一管理。针对资产的不同用途,如现有资产和新增资产,对资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例如,对于现有资产,要做好资产运转、储备以及到期退役工作,要重视资产的价值保存。而对于新增的资产,除了要保证资产的质量,还要做好资产转移的信息记录工作。

四、结语

综上,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和管理效率,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企业领导能够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视,明确企业管理的目标,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余雪霞,陶珍良. 航电企业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广西内河航电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研究[J]. 交通财会,2011,02:66-71.

[2]王燕涛,闫晶,吴学鹏.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J].现代商业,2011,35:112.

[3]柯雅婷. 国外电力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经验借鉴与启示[J].财会学习,2016,16:181-182.

[4]章旭雯.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与三标管理体系的整合——以电力企业为例[J]. 经贸实践,2016,01:328.

[5]堃张,海力. 资产全寿命周期闭环管理助力内部控制体系深化应用[J]. 商业会计,2015,10:75-77.

作者简介: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师国培心得体会下一篇:市场营销试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