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考常识知识点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必考常识知识点(精选7篇)

高中地理必考常识知识点 篇1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

沙尘暴、乾旱、暴雪

高中地理必考常识知识点 篇2

一、生活化教学对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多数是采用被动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地理学习兴趣,加之教师很少了解学生实际知识点接受情况,只是一味的讲解,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定位,认为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无任何联系,这一现象造成学生不能及时找到学习方法,单方面的认为考试成绩是整体学习的重点。地理教学在开展教学时,应对生活化教学进行积极的应用,确保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使学生地理水平得到提高。

地理除了和实际生活存在直接联系,更是在国家军事政治方面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地理问题进行解决时,把各科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时差进行计算时,将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快速解决地理问题,而且还能加深数学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学方向为:发现生活中地理的身影,引导学生积极迈向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二、在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中对日常生活案例的合理利用

在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点呈现规律性的特性,如教师对学生采用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则会降低地理知识点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在实际的地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采用日常生活案例结合的方式,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点向融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如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学生居住地的交通环境进行观察”、“对学生所在市区的工业场址进行了解”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生活实际观察能力,从而才能针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对隐藏的地理知识点进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整体质量的提升。例如:“地球运动”课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生活现象观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问题:“冬季清晨6点呈现昏沉的状态,而夏季清晨6点则阳光明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教学问题的引入,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读,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生活探究能力。

三、地理知识点教学方案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点具有抽象和枯燥的特点,加之与实际生活链接工作中存在偏差,使得学生在针对地理知识点学习工作中难度相对较大,如教师难以利用有效地教学模式,则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延误地理知识点教学目标实现的时间。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理解能力。例如:“环境与环境问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生存周边环境问题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学生自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如燃煤材料的使用、工厂过量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由汽车鸣笛、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等,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探讨结果,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全面总结。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地理知识点更具生活化的优势,对此教师在针对知识点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特点。

四、实现地理知识点抽象化向具体化的转变

高中物理课堂中,把地理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使知识内容更加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高中地理作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数知识内容是由生活所演变而来,所以,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应用于地理实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总结上文,在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改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想要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利用,应对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将日常生活与教学知识点进行充分整合,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强化记忆,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有亨.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98-199.

[2]刘桂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赤子,2015(10):330-331.

高中地理必考常识知识点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知识点 生活化教学

地理知识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所以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但传统地理教学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因此关于地理教学的新转型——地理生活化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1.关于现如今地理教学现状

受到现行高考制度想影响,许多高中学生都觉得地理这一门学科只是一门增加学业负担的不重要副科,因为为应对高考,许多学生都对地理这门学科采取相对冷淡的应付态度,要么觉得这门学科可有可无,要么只满足一时好奇而不对地理学科进行深入探究。再加上当下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尤其是二三线城市以及普通高中,大多数都没有地理专家背景。而缺乏专业地理背景的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就会局限于课本,大力强调地理事实,就显得课堂内容特别枯燥,就失去了地理情趣。还有些年龄较大、任教时间长的老地理教师,往往在行课时非常严谨的强调地理思维,因此就让课堂显得沉闷枯燥,让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的兴趣。

2.关于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地理这门学科作为将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综合的交叉学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方面,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从而做好地理教学工作。

2.1将地理教材巧妙与环境融合

因为地理具有整体性这一特点,所以在有关地理教学的素材资料方面采用的都是可以全国通用的,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就要注意将日常生活中关于地理知识的基本常识来带动地理专业知识的讲解,就比如说“星期”和“月相”的联系讲解;昼夜长短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密切影响;再由人们关于衣服颜色上夏季选浅色冬季选深色来辅助理解大气对光照辐射的削弱作用等等。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区域性划分明显,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就要结合其所处环境展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和认识到地理现象和事实。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性台风;新疆吐鲁番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北方地区的春节沙尘暴以及学校所处环境的地带划分、地势都可以成为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资源。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地理课程时就要在教材基础上适当的进行生活化的增加、删减和改编。

2.2引导学生“生活化”学习地理知识

基于现如今的高考体制,要让学生立马转变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基本上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就要首先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并不是毫无用处的累赘副科,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观察和了解兴趣。就如教授太阳运动这一地理知识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先让学生进行知识推论,再由教师讲解太阳运动的变化规律;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野外考察和手动操作,让学生对山谷、山脊、陡崖、鞍部等部位等高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用地理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广泛作用,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即让地理教学为学生提供求知探索的地理学习态度,从而让地理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受益终身。

3.关于地理生活化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时,要注意掌握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度”,让教学资源既不脱离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切忌将地理教学内容盲目与实际生活扯在一起。要积极倡导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将教材内容与真实生活关联,不要把地理教学当成脱离实际的华美演讲,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也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对待地理学习。还有一点也应该注意,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要只是将生活现象和事例进行罗列,而是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升华,要对选取挖掘的地理生活现象进行有内涵的筛选,地理生活化教材一定是要建立在课本教材基础上的,让学生能基于生活化地理现象又不脱离地理常识的进行课程学习,让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得到升华。

结束语

在新的地理教学观点中,掌握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不仅仅是为学生教授教材知识,更是为学生引导如何正确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一大过程,将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让学生能够明白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积极自主的展开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183-183.

[2]林小鸟.基于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08.

[3]余森.浇生活之水绽课堂之花——浅谈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6):45-47.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4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篇5

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冲积扇、冲积平原

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高中生物选修必考知识点 篇6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 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 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 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 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分子杂交(DNA-RNA)技术。

3. 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 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 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 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 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高中地理必考常识知识点 篇7

地方性知识是当代美国阐释人类学家福特·吉尔兹于20世纪70年代在人类学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核心在于用新的认知角度来认识文化, 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和应用。其产生为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 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

相对而言, 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社会长期使用的、今天也许还保留下来的一些知识, 被认为是局部有效的, 超出一定的范围就不再有效, 它们被称作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是相对于普遍性知识而言的。它至少包括三个层次:国家层次、民族层次和家乡层次。而对于各地方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 在地方性知识方面更关注民族层次和家乡层次, 使学生更具有熟悉感。可以将能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地方性知识分为四类。如表1。

二、地方性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 地方性知识的地方性特征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贴切和亲近的情景

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和由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知识, 是各个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因此, 在“地方的情境逻辑”中去引导学生分析与研究当地人对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经济环境的理解, 使知识具有贴切性和亲近性, 学生更易接受。

2. 地方性知识可以对高中地理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

地方性知识独有的逻辑经验体系可以合理地解释自然与人的关系, 反映当地的历史与社会面貌, 并且用自身的实践构建地方均衡的族群关系。它所承载的民间智慧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普遍性知识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并通过多元的阐释达到对跨文化的沟通和对自身的深刻认识。

此外, 引入地方性知识既可以促进学生继承地方性知识, 又可以使学生认识本土、热爱本土, 促使学生为本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高中地理课程中运用地方性知识的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讲解家乡地理、站立点地理, 强调地方性、特色性、实践性, 不仅为“中国地理”提供理解区域综合地理问题的教学案例, 也是开展地理实习实践的具体实践场所, 更是实践地方性知识的重要场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是教学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知识部分, 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 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来说, 将地方性知识引入是传承地方性文化的有效方式, 也是开展地理实践的载体, 其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进行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时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主要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性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和再生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身心特点单独涉及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如表2为地方性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一个范例。

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实践活动, 然后根据选择的实践区域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地理研究方法来开展实践活动。基本教学方式为:以操作实践、学生自学为主, 课堂讲解、教师导学为辅, 最后通过学生成果展示进行互学, 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了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程的适应性, 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土, 热爱本土, 并为本土的发展做贡献奠定一定的基础。不但满足了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传承更高层次的地方性知识, 此外, 地理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从而丰富学生的心智。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方性地理案例的编写

地方性地理案例可以将地方性知识文本化, 因此, 要以地方的生态自然环境为依托, 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 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乡土地理案例的编写要做到突出地方性特征, 注重传承地方性文化, 此外, 作为配合高中国家教材使用的功能要与普适性知识进行融合。因此, 地方性地理案例的编写应包含两个方面:知识与理论和区域实践。其中知识与理论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本土知识建构提供合适的空间, 使他们能够了解本土的文化世界, 形成一种“寻根”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本土的情怀。区域实践这部分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可参照上述学生实践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法。

3.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针对性, 一方面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 学校和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校本课程也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但应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 涉及的实践活动应更贴切, 更符合学生的心智。

最后, 要对所有学生的成果进行集成、互学, 从而达到传承地方性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以及将地方性知识引入高中地理课程的目的。

四、结语

上一篇:亲情的力量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满意教育主题活动方案2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