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技论文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生科技论文(共8篇)

研究生科技论文 篇1

好的科技写作不是生与死的问题,它比生与死要重要的多。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研究结果得到发表。科学研究者,从学生时代开始,他们的研究能力既不是以他们的在实验操作中的机灵与否来判断的,也不是以他们先天的专业知识宽泛与否来判断的,当然也不是以他们的智力或魅力来判断的;其研究能力是以他们的出版物来衡量的,他们也是因此而成名的。

一个科学实验,不论其研究结果如何的好,除非其结果能被发表,它就不是圆满的。事实上,科学哲学的墙角石是以已经发表的原始试验研究结果的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是如此,一门新的科学知识才能建立起来,之后添加到现有已经存在的科学知识中去。

让一个管道工写关于管道方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的,同样让一个律师写关于案件的东西也是没有必要的(简要写作除外)。但对科学研究者来说,在职业人员中可能是比较独特的,他们必须提供一份写好的文本来阐述他(她)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怎样做的,以及他(她)从中学到了什么。关键词是可重复性,这就使得科学以及科技写作如此特别的原因。

因此一名科学研究者除了做科学外,还必须写科学。差的写作经常延迟甚至阻止好的科学研究发现的发表。很不幸的是,很多科学研究者的教育都过分强调专业知识方面,而忽视甚至忽略了交流艺术的重要性。简言之,很多好的科学研究者都是文字运用的撇角。当然,很多科学研究者都不太喜欢写作。就像查尔斯·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名博物学家如果只需观察而不要写作时,他生活的会非常快乐。”(引自特里斯的文章,1958)

今天,很多科学研究者都没有机会去学一门正式的科技写作课。对研究生而言,他们学着模仿他们的导师及前辈的写作方式。无论怎么说,还是有很多科学研究者成为了好的论文写手。但是,还是有很多只学会了模仿他们前辈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方式——伴随着大量缺陷,因此出版了带有永远也改不掉的错误的论文。

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科学研究者及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提高其科技论文被接收发表的几率,以及尽量使其论文在发表之后被读者完全理解。因为各个专业的杂志的要求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专业不同杂志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我你们提供的建议不可能普遍通用。在这本书中,我只讲述在大部分学科中普遍适用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第一章科技写作是什么?

清晰明了的必要性

科技写作的主要特征是清晰明了。成功的科学试验是一个清晰的头脑产生明显的问题而得出清晰的结论的结果。理想地,清晰明了应该是任何一种交流的特征;虽然如此,但是当某一事情在第一次被提及时,清晰明了是相当重要的。许多在主要研究杂志上发表的科学论文之所以能被杂志社接受,这正是因为它们具有独创性。因此,我们应当要求科技写作绝对清晰明了。

接受信息

很多人无疑听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了,刚好没有人在那听到树倒的声音,那么他产生声音了吗?正确的答案是没有。声音不仅仅是“压力波”,在没有听者的情况下确实是没有声音。同样,科学交流是一个双向过程。正象任何信号在没有被感知的情况下是无用的,一份出版的科学论文在没有被其预定读者收到并理解的情况下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可这样重新陈述科学的公理:一个科学试验在没有出版和理解的情况下是没有完成的。一份出版了的科学论文在没有被理解的情况下仅仅是一个“压力波”而已。有太多的科学论文沉寂在科学的森林中。

理解信息

科技写作是为了传递一个清晰信号给接受者,因此传递信号的文字需尽可能清晰、简洁、言之有序。科技写作很少需要华丽的词藻,华丽的文字修饰如暗喻、明喻、成语表述等很容易使人混淆其意思,因此在研究论文写作中应少用这样的表述方式。

科学交流很重要,其表述用词应当清楚准确。应当提及的是,这种清楚准确应不仅仅是针对作者的同事而言,还应针对从事此专业的学生及专业面狭小的外专业科学家而言,而且针对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读者(今天的大量读者)也是清楚准确的。

很多写作都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科技写作则不尽然——它是为了交流一种新的科学发现。科技写作应尽可能清晰、简洁。

科技论文的语言

除了语言组织之外,科技论文的第二个基本要素应该是语言的适当运用。在这本书中,我一直强调正确运用英语,因为很多科学家在这一方面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所有科学家都应学会准确运用英语。一本专门为科学家设计的关于英语方面的书可以一用。如果确定了的科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一样重要,它应该采用有确定意思的词汇,有效地、清晰明了地交流。一名科学家要想在他的领域里有所成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在戴维·舒曼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时,他曾经说过:“在当前复杂社会存在中,受过培训但没有受过教育、技术娴熟但文化素养差的专家就是一个危险对象。”

虽然科学研究的最终结果是出版,但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有如此多的科学家忽视了文字功底的重要性。一个科学家会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的努力工作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而因为缺乏学术交流的兴趣,使得其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在毫不在乎中失去。同样,有一位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使数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四位,然而由于其秘书粗心地将微克每毫升变为了毫克每毫升以及打字员在不觉然间将其打为磅每桶,最终导致其实验结果石沉大海。

不必要将英语看得太难。在科技写作中,本文认为:“最好的英语表达就是用最少的文字给出要说的意思。”(细菌学杂志给读者的简介中的一句格言这样写道)。文学的写法、暗喻等如此种种,往往容易使读者的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形式上去。我们应尽量避免在科技写作中使用这种写法。

第二章科技写作的起源

早期的历史

人类从能够交流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然而据我们现在所知,科学交流相对来说从开始到现在还是比较短的。第一本杂志只是出版在300年以前,科技论文IMRAD(引言,试验方法,结果以及讨论)的组织模式大概产生于100年以前。

直到有合适的交流机制产生,科技的或其他方面的知识的有效交流才成为可能。史前人类仅进行口头交流,但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可以参考,知识也随着其发现也很快就失传了,他们每一代都是同一基线开始。

壁画和碑铭是人类给后代留下记录的第一次尝试。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祖先选择这样一种媒介来保存早期的信息,使我们能看到这些信息,这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他们选择不耐用的材料来保存信息,这些信息就可能已经失传了(可能很多信息都是这样被失传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一种交流方式毫无疑问是很困难的。比如说,试想今天美国邮政局所分发的信件是以100磅的石头为媒介的,他们将面临极大的困难来处理这些信件。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书是有在洪水时期关于占星术的书。这个故事在公元前4000年前(比圣经早2000年)被写一块泥板上(图切曼,1980)。

一种交流的媒介必须具备轻便易携带的性质。第一次成功使用的交流媒介是莎草纸(用莎草制成的薄片粘成一张长20到40英尺长的卷轴,这个卷轴卷在一根木轴上),这个在公

元前2000年开始使用。公元前190,羊皮纸(用动物的皮制成)开始被使用。古希腊人在以弗所、帕加马(今土耳其境内)和亚历山大三地分别建立了图书馆。据知,帕加马的图书馆在公元前40年就有200000卷图书(图切曼,1980)。

公元105年,中国人发明了现代交流的媒介——纸。虽然如此,因为没有有效的信息复制手段,学术知识还不能得到广泛传播。

也许,在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就是印刷术。虽然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公元1100年的中国(图切曼,1980),但是西方人认为是乔汉尼·古登伯格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他在公元1455年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42线式的圣经。古登伯格的发明非常有效并很快在整个欧洲被广泛使用。在公元1500年,大量图书(古版本)数以千计的复制本被印刷出来。

科学杂志首先出现于1665年,两本不同的杂志——一本在法国出版的杂志和一本在英国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巧合地同时在此时开始出版。从那是开始,杂志开始成为科学交流的基本方式。现在,世界上有70000种科学和技术杂志在出版(金等,1981)。IMRAD的故事

我们称最早出版的杂志为描述性的。一名科学工作者典型地报道方法可能是——“首先我看到了这,然后我看到了那”或者“首先我做了这,然后我做了那”。通常观察者都是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文字的。叙述性的风格很适合于科学报道。事实上,这种直线式的报道风格在今天的通报杂志、医学事件报道、地质学调查等杂志中还一直在沿用。

在十九世纪下半世纪,科学发展进入快速化、复杂化的道路。特别是因为巩固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并发展了采用纯文化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路易斯·巴斯德的工作,科学和科学报道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方法论开始变得相当重要。为了推翻自然产生理论的狂热分子对他的批判,巴斯德认为很有必要非常详细的描述其实验过程,其批判者因此也能重复其实验,他们的批判也就不攻自破,实验可重复性的基本原理开始成为科学哲学的一项基本准则。而分部分的描述方法也逐渐走向具有高度结构性的IMRAD写作法。

因为我接触微生物学已经有很多年了,所以在本书中我可能会过多的强调这门科学的重要性。不管怎么说,我坚信攻克传染病在科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还进一步相信简要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阐明科学以及科学报道的发展进程。那些认为原子能或分子生物学的产生是巨大进步的人任然会赞同传染病学的故事给现代科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巴斯德的工作为鲍尔·埃里希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早期以及格哈德·丹马克(其发明了磺胺类药剂)在20世纪30年代继续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盘尼西林(首先被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29年所描述)的发展。链霉素在1944年被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疯狂的但令人惊奇的对奇迹药物的探索使人类制造出了四环素以及其它大量有效抗菌药物。因此,这些抗生素的发展导致了肺结核、败血病、白喉、瘟疫、伤寒、天花(通过接种疫苗)、小儿麻痹症的最终消失。

这些奇迹都诉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医学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对科研投资的大量增加是符合逻辑的。这种对科学研究积极的诱导,随着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1957年),很快产生了其负面因素。在随后一些年,不论是出于对更多奇迹的希望还是出于对前苏联的畏惧,美国政府(还有其他政府)向科学研究追加了大量资金。

资金产生科学,科学产生论文——大量的论文。结果对现有杂志(包括很多新的)产生了巨大压力。杂志编辑,如果不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开始要求投稿论文严格书写、严格组织。杂志的版面开始变得非常珍贵,丝毫不能浪费在冗长或冗余的文章上。IMRAD的写作方式,在经历十九世纪后期的缓慢发展之后,又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科研论文中。一些编辑支持IMRAD是因为他们确信IMRAD是最简单、最符合逻辑的论文写作方式。其他编辑,可能不怎么确信IMRAD的简单逻辑性,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投稿论文采用这

种格式,因为死板的IMRAD写作格式节省了杂志的版面(以及费用),文章主要部分的索引让编辑们和审稿人的审稿更加容易。

IMRAD的逻辑结构可以用以下问题的形式来定义:研究了什么问题?其答案就是前言。怎样研究?答案就是试验方法。发现了什么?答案就是结果。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答案就是讨论。

研究生科技论文 篇2

《科技日报》是由我国科技部 (原国家科委) 、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联合创办, 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具有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科技日报》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喉舌, 也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和连接世界的窗口。《科技日报》传递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信息和科技成果, 发布党和政府的各项科技政策, 是广大读者获取科技类精神食粮的来源。

《科技日报》作为科技界的主流媒体, 其科技会议报道除了具有会议报道的一般特性外, 还有科学性强、专业度高等特点。研究科技会议报道的形式和内容, 探究其报道规律, 对科技会议报道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1《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形式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科技日报》。研究样本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共345篇, 探讨科技会议报道的数量、报道体裁、报道版面和报道篇幅。

1.1 报道数量波动不大, 体现持续关注度

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本研究共搜集样本345篇。

从表1可以得知, 2013年《科技日报》共报道科技会议新闻345篇, 其中2月份和3月份因处于过年和两会期间, 报道数量较少, 5月份和1月份会议新闻数量最多, 其他月份波动不大。

《科技日报》作为科技传播中的主流媒体代表, 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思想指导下, 宣传政府的科技政策, 普及科技知识, 传播科学文化, 对科技会议报道量的安排, 说明了《科技日报》对科技会议报道的重视, 体现出该报对科技会议报道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1.2 报道体裁消息为主, 通讯为辅

《科技日报》关于科技会议的报道总量中, 消息体裁最多, 所占比重为74.5%, 其次为图片新闻, 所占比重为23.2%, 通讯所占比重最小, 为2.3%。

会议新闻一般属于动态新闻, 直接反映会议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消息体裁能体现出时效性的优势, 通常用最简练的语言反应事件, 因此是《科技日报》最常用的新闻体裁。图片新闻能够更好地呈现新闻对象, 吸引读者的眼光, 对展会、博览会配以图片, 可以更好的展现展会、博览会的原貌。《科技日报》关于展会、博览会的相关报道也有一些, 因此对应的图片新闻的比例也有23.2%。通讯是最讲究艺术创作的新闻写作形式, 被誉为“报纸的明珠”。但科技会议报道一般以简短著称, 只有在重大科学事件发生时, 《科技日报》才会采用通讯的体裁, 因此通讯所占比重较小。

1.3 报道版面稳定, 吸引固定读者群

《科技日报》每周一至周五12版, 周六、日4版, 除国内、国际要闻版, 辟有《科技视点》《科技之谜》《前沿人物》《维权说法》《专家论坛》《共享科学》《我要技术》《我有技术》《国外技术前沿》《现代军事》《教育观察》等专题版块, 并依次推出《创新》《医药健康》《绿色》《电脑·网络·通讯》《现代企业》《中国园区》《区域》等周刊和《经济特刊》, 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科技“大餐”[2]。

从表3可以得知, 《科技日报》相关报道最多分布在综合新闻版, 报道数量为179篇, 占总报道比的51.9%。占比第二和第三的是今日要闻版和国际新闻版, 分别为19.1%和9.9%。其他版面新闻报道所占比例较小。《科技日报》对科技会议的报道大都分布在报纸的前三版, 体现出对科技会议报道的重视。版面是一个报纸培养受众的良好的途径, 读者都会有一定的阅读习惯, 如果有固定版面报道某一方面的新闻, 那么关注这一方面的读者就会锁定该版面, 形成固定的读者群。《科技日报》对科技会议新闻固定版面的报道, 有助于吸引读者长期关注科技会议报道, 提高科技会议报道的关注度。

1.4 报道篇幅较短, 但仍有适量深度报道

《科技日报》主要新闻体裁为消息, 因此报道篇幅短小的数量较多, 共308篇, 所占比重为89.3%。超过1000字的消息和通讯不多, 分别为29篇和8篇。

从篇幅统计表来看, 1000字以内的消息所占比重最大, 比例占约九成, 可以看出《科技日报》的科技会议报道普遍简短, 符合会议消息简洁、精炼的特点。另外, 在重大科技会议举行时, 如科博会、中国科协年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时, 《科技日报》会配以长篇报道。适度的深度报道、专题报道不但可以增强可读性, 通过挖掘出有特殊价值的会议新闻, 可以增强传播效果和提升媒体的竞争力。

2《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内容特色

2.1 议题固定注重学术研究

《科技日报》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喉舌, 在科技会议报道的选取上, 主要以党和政府的各项科技政策、国内外的科技成果、科学信息为主。对报道按议题内容进行分类, 不仅可以把握科技会议报道的热点和焦点, 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该报在科技新闻价值判断上的特点。本文通过一年的统计分析, 将科技会议报道分为以下7类:一般学术会议、展会博览会、学术论坛、年会、研讨会、交易洽谈会、发展峰会。

从以上分类来看, 《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关注的议题主要有两类:学术研究和产业研究。学术研究包括一般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年会、研讨会, 所占比例为57.3%。产业研究主要有展会博览会、交易洽谈会和发展峰会, 共占比重42.7%。

2.2 新闻来源原创为主

科技会议报道的来源是根据稿件的署名情况判定的。在报道中, 交代清楚报道的来源, 不但使新闻报道更有权威性,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有利于媒体在社会中树立负责人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并且也能够避免一些虚假消息, 小道消息、谎言与谣言的传播。[3]根据本文统计的样本可知, 《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的新闻来源比较单一, 基本以本报记者自采为主, 本报类稿件包括本报讯和本报综合报道, 共计299篇, 占全部报道的比例为86.7%, 表明了《科技日报》参与度较高, 科技会议报道基本上都是原创。新华社的报道共有46篇, 占13.3%, 其中新华社的稿件主要以图片新闻为主。

2.3 图文并茂解读科学

图片和文字是两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对纸质媒体而言, 它们是互相补充存在的。图片形象、直观, 具有文字无法取代的传播效果。科技会议报道因其专业性强、科学性高等特点令很多读者无法理解。科技会议报道通过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 能够帮读者更好的理解科学, 从而提升对科技会议报道的兴趣。《科技日报》在报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技记者年会、第109届巴黎博览会、京交会、科博会等科技会议时配以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解说, 不仅美化了报纸的版面, 而且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拉近了读者和科技会议报道之间的距离。

3《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优化路径

通过《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发现媒体的科技会议报道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本文提出几点科技会议报道的改进策略, 希望可以优化科技会议报道。

3.1 丰富报道形式, 增强报道吸引力

形式是新闻报道给读者最直观的体现, 科技会议报道因其会议报道的特殊性, 形式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从报道体裁来看, 《科技日报》科技会议报道消息居多, 通讯和图片新闻较少, 评论几乎没有, 可以看出, 科技会议报道的体裁略显单调。

如《科技日报》2013年1月5日03版综合新闻的一则消息:

第二十二次中国科技论坛聚焦数字医疗

本报讯 (记者刘莉) 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二次中国科技论坛“中国数字医疗与产业高峰论坛”上, 来自产、学、研、政各领域的专家为我国数字医疗技术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国家医疗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时期, 社会公众对健康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 而我国大型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均被国外企业垄断, 国内企业只能聚集中低端市场。要实现保障全民低成本健康医疗的目标, 数字医疗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多位与会专家指出, 当前我国数字医疗发展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规范与数字医疗密切相关的医用软件市场, 加强监管;二是整合医院、科研机构和医疗设备企业的资源力量, 逐步以国际标准替代当前的各种“自定”标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樊瑜波等专家指出, 医学发展将大大依赖数字化技术, 尤其是在影像、检验和外科技术等医学领域。但由于我国数字医疗建设刚刚起步, 数字医疗技术成果转化较少, 各种产品使用标准尚未统一, 政府对医用软件市场的监管还亟待加强。与会专家呼吁, 应尽快将数字医疗纳入国家健康医疗发展新战略, 在数字医疗技术成果转化、软件市场规范、标准制定加强等方面, 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应达成共识, 并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举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

科技会议报道属于会议新闻的一种, 具有会议新闻的特点。这则科技新闻从写作手法上看, 平铺直叙, 政治会议新闻的写作风格依然存在, 这样的写作方式和内容会使读者丧失阅读的兴趣, 影响科技会议报道的传播效果。

消息具有简短、新快的特点, 但是正因为这一特点, 消息体裁容易千篇一律, 造成阅读疲劳, 因此改进科技会议报道应丰富报道的体裁形式, 增加通讯、图片新闻的报道, 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阅读。

3.2 增加深度报道, 满足受众需求

篇幅是新闻报道内容的承载形式, 科技会议报道的内容决定篇幅的长短。由本文统计结果可知, 科技会议报道一般以短消息为主, 字数在1000字以上的长消息和长通讯只有37篇, 说明当前的科技会议报道有深度的较少, 基本是固定模式的会议报道。报道科技会议新闻时, 应发挥报纸媒体容量大, 版面多, 擅长深度报道的优势, 努力拓宽科技会议报道的范围, 提高科技会议报道的信息含量, 多方面多角度地报道科技会议议题。既要报道科技会议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 国家级科技大会, 也要报道与普通民众紧密相关的科技会议;既要报道科技会议以及等严肃场面, 也要善于挖掘出会议亮点, 用典型人物和生动故事去感染读者。科技会议是一个专业性强的领域, 简短的会议新闻可以让人们了解会议消息的概况, 适量的深度报道, 可以让受众知晓科技会议报道的全面消息, 全方位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让受众对其实现准确而深刻的认识, 更好地理解科学。

3.3 拓展报道视角, 灵活报道会议

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 一则新闻报道无论形式做得有多么吸引人, 如果不重视报道内容, 最终也无法获得受众的认可。自2003年会议新闻改革以来, 会议新闻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 会议新闻也一直会是报道的重点, 简单信息的提供和汇集很难增加会议新闻本身的厚度和竞争力。提升会议新闻的竞争力, 必须转变传统的报道观念, 拓宽科技会议报道的视角。会议报道中, 会议只是一种活动形式, 会上要解决的问题、会上作出的决定才是实质性的, 受众关心的、有兴趣了解的东西。科技会议报道内容要创新, 必须跳开会议程序, 克服会议消息呆板、公式化、程序化的弊端, 使科技会议消息生动活泼起来。采取灵活的方式报道科技会议, 一是只抓住科技会议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一个问题、一个方面进行报道, 无关的避而不谈;二是突出重点, 同时说明次要事实;三是一题多报, 多层次多角度报道;四是抛开会议, 无为而治。在报道科技会议时, 将会议作为一个信息聚集地, 写作时不按会议消息的模式写, 而是跳出会议报道, 让会议的内容具体化。

摘要:《科技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 具有科技新闻领域的权威地位。科技会议报道是科技界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 研究它的报道规律十分必要。探究科技会议报道的形式特点、内容特色、总结其改进策略, 对科技会议报道的改进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会议报道,会议报道,《科技日报》

参考文献

[1]靖鸣.会议新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2.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5380.htm?fr=aladdin.

研究生科技论文 篇3

广州, 510635)

*本文为2008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广州中小企业技术原创力提升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Y40。

作者简介:王学力 (1958),男,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摘 要: 区域科技中心城市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促进其科技原创力持续提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文章阐述了科技原创力的内涵和促进机制,然后以广州市为例,讨论了广州的科技中心城市优势与科技原创力培育的意义,分析了阻碍科技原创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广州科技原创力的培育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区域科技中心城市 科技原创力 培育方法 广州市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3003905

区域科技中心城市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促进其科技原创力持续提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科技原创力作为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任何一个区域科技中心城市都不能忽略的关键因素。如何培育科技原创力,使之能够持续地提高,也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区域科技中心城市,[1]正力争在2015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在国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研究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科技原创力的培育方法问题,广州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广州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它未来更好地扮演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角色,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而且也可为其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提供借鉴。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试图围绕本文主题,以广州为例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 科技原创力的内涵与促进机制

1. 科技原创力内涵释意

何谓科技原创力?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无一致理解。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所谓科技原创力,大体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总体能力。[2]具体地说,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充分运用其现有知识、技能、智慧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存量资源,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以及对科技、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性、战略性技术成果的能力,是这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体现。

上述理解表明,科技原创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发现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并可以得到国内外学术界承认的关于自然的现象、特征、规律或方法的能力;二是运用已有科学技术知识,创造出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具有开创性和先进性、能够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重大技术性发明成果的能力。

2. 科技原创力的主要促进机制

(1)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

从事原始性创新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对科技进步及原始创新的投入总量与增速不断加大,2002年我国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07%,2007年达到了1.49%,[3]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十分明显(一般都在2-3%以上);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经费的比重为6.0%左右,而美国已达到16%左右。因此,必须建立起包括各级政府科技资金、社会性科技基金、风险投资和企业投入等在内的确保科技原始创新活动开展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并促成稳定增长的态势。

(2)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是大科学时代科技原创得以成功进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的影响,我国许多科技创新资源(如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难以做到共享。所以,必须尽快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资源流动的体制障碍,鼓励跨部门、单位、学科的合作,加快建设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

(3)科技合作与交流机制

原创通常是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进行,加强合作与交流不可缺少。因为这不仅有助于科技创新人员能力优势的整合、优势互补,以及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科技原创研究项目形成和推进,而且也有助于科技创新人员拓宽视野、激发智慧火花、把握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通过合作与交流,还可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投入、共担风险、互惠互利,充分利用研发资源,实现自主基础上的合作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出高水平的科技原创队伍。

(4)科技原创的政府引导机制

促进科技原创,政府的角色相当重要。具体地讲,政府应积极营造促进原始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制度创新和宏观层面的科技创新方向引导。同时,要充分考虑原创的特殊性和特有规律,通过恰当运用政策法规、项目立项、成果评价、人才激励、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原始创新欲望。要加大对探索性、非共识和交叉项目的支持,抛弃重数量、轻质量的评价方法,褒奖成功、宽容失败,建立起适应原始创新特点的科技管理与评价体系。

二、 广州的科技中心城市优势与科技原创力培育的意义

1. 科技中心城市优势

(1)区位优势

广州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中国的南大门,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2008年底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赋予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使广州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也为未来争取到更多国家科技资源、吸引全球的科技资源流入等,进一步强化了地缘区位优势。

(2)人才优势

广州科技智力资源的密集,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校、科研机构聚居地,拥有众多的教育机构、科研单位、研发部门,由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智力资源,具有显著的人才综合优势。截至2008年底,广州拥有两院院士29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接近10万人,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72.68万人;培养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26所,在校研究生5.38万人,[4]是中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3)信息优势

快捷高效的信息提供、采集、处理、传递网络是科技中心城市必须具备的信息资源条件,广州是国家信息化首批综合试点城市,信息网络资源丰厚,信息基础设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城市信息化综合指数已达87.1%;现拥有省市两级重要科技信息类数据库30多个,基本形成完整的科技咨询系统和信息服务网络;每年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工业展览会众多,提供了丰富的最新科技信息。

(4)科技发展环境优势

广州科技发展环境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首先是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2008年GDP已达8215.82亿,[5]强大经济实力为支持科技发展奠定了财力基础;其次是科技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广东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绝大部分集聚广州,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全省总数的95%以上,拥有100多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省唯一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最后是科技软环境良好,科技政策法规完整、学术生态和社会文化环境进步明显,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市场化指数全国领先,科技体制改革有序进行,政府科技管理日趋成熟,行政效率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内前列。

2. 广州科技原创力培育的意义

(1)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

目前,仅靠外源动力推动广州经济发展已日益困难,要在未来再创辉煌,必须更加重视启动内源动力,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当代经济最重要的发动机和内源动力,因此,广州确立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城市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正是培育起科技原创能力。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广州经济规模庞大,但技术对外依赖率高,产业主要处于世界产业链中低端,产业效益不够理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广州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多年下来总体效果差强人意,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因此培育科技原创力,有利于通过自主创新逐步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内源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3)推动广州经济实现双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主导产业大多是通过外源引进起步,形成了以技术引进为主、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国外产业发展的路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上基本处于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易受外部因素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资源、环境约束和原有比较优势日益弱化,原来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双转型已迫在眉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两个转型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能否培育出强大的科技原创力。

(4)更好地发挥科技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华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城市,广州拥有科技、金融、人才、信息等优势,如果能够拥有强大的科技原创力,就一定能够发展成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原创技术源和产业科技咨询服务地,从而更好地发挥科技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 影响广州科技原创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1. 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不佳

广州近年来科技投入的增长十分明显,以2002-2007年为例,2002年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4%,到2007年,已增长到了1.87%,[6]但遗憾是,投入增强与产业科技创新绩效提升并不完全对称。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经费重点资助领域,但产出状况不佳,据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广州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仅24%有专利申请,平均每家企业1.6件,电子信息类企业专利申请量几乎为零。[7]由此可见,广州需要改进科技投入方向和方式,以提高产出效率。

2. 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源”支持严重不足

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是科技原创水平的直接体现,其总量和技术领域分布也最能反映产业竞争力水平和优势产业位置。目前,广州市专利授权量中发明专利仅占8-10%,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明专利严重不足。[8]这种专利产出状况显然难以为广州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原创技术源”支持。此外,尽管广州每年的科技获奖成果位列省内各地之首,但大多难以对产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支柱产业恰好是原始创新的薄弱环节,可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存在明显脱节。广州的科技创新必须寻求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效用,力争成为“原创技术源”,促进科技创新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这应当成为提升科技原创力的重点。

3. 激励机制缺陷影响高水平科技人才成长

有效激励是唤起科技人员创造热情和潜能的动力源之一。广州的激励机制建设成绩斐然,但问题仍然不少。譬如,薪酬、红利、股权、研发资助、财税政策、发展机会、科技奖励、社会荣誉等激励手段,广州虽然都有运用,但公平和公正性、透明性、普遍性等均不尽人意,激励效果欠佳。激励机制的缺陷影响了科技队伍创造潜能发挥,降低了广州对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积聚能力,也影响了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成长,这对急于提升科技原创力的广州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能否最终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城市、 扮演好区域科技中心角色的一个关键。

4. 评价体制瑕疵导致创新成果产业化渠道不畅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目前广州的科技评价体制还存在不少瑕疵,因而导致的学术行为失范和职称型科研现象并不鲜见;一些科技项目评价存在重形式、走过场的倾向;过分数量化导致科技人员浮躁浮夸和短期行为;项目审批、项目结题评价等的客观公正性仍须改进;“非共识”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偏重论文、著作、获奖、专利数据,忽视产业化开发。这些问题对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显然产生了不良影响。现有科技评价体制对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引导作用不强,必然导致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渠道不畅。科技成果不具有储藏功能,若不尽快产业化并推向市场,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评价体制的改革,疏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渠道。

5. 软硬环境仍有诸多尚需改善的缺失

培育科技原创力需要良好环境支持。广州的硬环境位居全国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城市生活与自然环境、创新资源、产业基础等指标均名列前茅;倪鹏飞教授课题小组2008年3月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总体排名在大陆区域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居第四,[9]但空气、水体和社会治安等硬环境方面还缺失尚多。广州的软环境进步显著,但弱点十分明显。如学术生态和科技文化环境与京沪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社会治安依然严峻,科技中介素质和服务质量不高,科技竞争环境还需要改进,科技评价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尚多,科技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不尽人意,道德诚信、现代民主法制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等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四、 广州科技原创力培育的方法探讨

1. 确立科技原创局部突破的基本策略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在培育科技原创力方面应当采取有限目标、局部突破领域的基本策略。政府科技资金在使用上要向科技资源基础雄厚、成果积累较好的科技原创领域倾斜,对产值比重和市场空间大、竞争优势明显的技术产业,应以引导和杠杆作用为主。而对产值比重低、进出口技术平衡力弱,但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新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应强化主导功能,给予最大程度的扶持,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求抢先取得突破,以点带面,力争使广州尽快获得局部领域的“原创技术源”地位。

2.打通科技原创成果产业化的渠道

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要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高效合作的顺畅通道,发展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广州的产业技术能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应特别关注如下问题:清理制约科技原创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继续强化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原始创新要坚持政府为主导、吸引多元化社会主体参与;选择好具有战略性、关键性的有限创新目标,实现重点突破;培育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科技中介,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让,促进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的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价值高的骨干企业,推进科技进步对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稳步提高。

3.创新科技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如何弥补人才短缺,推动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成长,是广州培育科技原创力的重大问题。但应当承认,对科技人才给予高待遇、重奖、高额安家费等激励方式的“边际效应”已经弱化,也容易为各地复制,因此需要创新科技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方向应当是:坚持以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为依据,真正实现酬劳对称;短、中、长期激励有效结合,引导建立以创业股、技术股,股票期权、培训或深造、带薪休假等内容组成的多元激励模式。同时把精神激励作为物质激励的补充,这是科技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归而论之,就是一定要创造性地运用好物质和精神两种手段,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的比较社会地位。

4.基于全球寻求科技原创力的支撑源泉

在全球化的时代,只要以开放的视野,培育科技原创能力完全可以借助于更加广泛的科技资源和力量,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所以,广州应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如兼并、收购、参股、合作共建、技术服务合同等),“走出去”、“引进来”,政府在环境建设、信息服务、搭台牵线等方面也需扮演应有角色。要重视引进跨国公司来穗设立研发中心,这个做法短期看的确会形成一定科技人才“本土流失”,但中长期则有利于对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信息的把握、高端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技术溢出的获得。

5.再创科技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新优势

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研究表明,广州已被挤出创新环境、社会环境竞争力前10名,[10]可见目前广州的科技发展环境令人堪忧。改善科技发展环境广州必须软硬兼顾, 而目前尤其要注重软环境改善。因为硬环境复制相对容易,但软环境却难以完全克隆,而软环境才是激励科技创新激情、活力的核心要素。软环境建设特别要关注政策法规修定和落实、学术与文化生态提升、减少不利制度约束、塑造科学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扫除科技人才创业与流动障碍等。还必须加强对软环境的战略性研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坚持以系统解决方式确保再创科技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新优势。

6.利用科技评价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良好评价体制可引导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激励创造激情和潜能,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促使科技明星、优秀科技团队、高水平科研机构诞生,最终实现科技原创力提升。因此,利用科技评价促进科技与产业经济结合十分重要,主要方向应当是:更加重视社会和市场评价的作用;评价不受研究者拥有的社会地位、资历等因素所左右;重视科技投入高效利用与科技成果的有效产出;解决重数量轻质量导致的学术垃圾过多问题;引导科技人员在能发挥自身研究优势的领域开展深入、长期的研究;鼓励跨学科、跨单位的科技合作;褒奖成功、宽容失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后期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

7.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在确保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创新能力、解决就业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70%以上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创造,80%以上的新开发技术由中小企业付诸生产,中小企业平均创新能力是大企业的2倍以上;我国情况也不例外,发明专利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的80%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所以,应当从创新环境、资源配置、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更好地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基因。

参考文献

[1]王学力.作为区域科技中心的广州科技综合实力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6):118-124

[2]殷醒民.我国科技原创力的界定及其解释[J].社会科学,2003(5):5-13

[3]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OL]. [2009-03-13].http://www.gov.cn/test/2009-03/13/content_1258442.htm.

[4][5]广州市统计局.2008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2009-03-19].

http://www.gzstats.gov.cn/TJGB/QSNDTJGB/2009319111629.htm.

[6]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7]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R].广州:2007.113-114

[8]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广州市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统计分析报告[R].广州:2005.3

[9][10]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18



On the Method for Cultivating the Original Creativity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WANG Xueli1, SHEN Chao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P.R.China; 2.Guangzhou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Center of Social Science Achievemen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5, P.R.China)

Abstract:

The regional central city in S&T is the base of nation’s innovation. It’s the key task to improve their original creativity in S&T (OCST for short) in setting up a creativityoriented n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intension and promoting mechanism of OCST. Then, it discusses the advantage of the central city in S&T and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OCST with Guangzhou as a case,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in developing OCST, and mak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ultivating method of Guangzhou’s OCST.

Key words: regional centre in S&T; central city; original creativeness in S&T; cultivating method; city of Guangzhou; case study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相关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普通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一样,在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属同一培养层次的不同类型。与普通学术型硕士不同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社会应用需求进行招生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录中各专业“招生人数”一栏的数字为参考数字,实际录取人数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各专业上线人数确定。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专业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并且复试时需以笔试方式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外,我校其它专业均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复试阶段将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014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报考时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考点和参加考试的考点一致。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的考生应选择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考点。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日期: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网址:yz.chsi.com.cn或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

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请注意:

1. 考生登录网上报名主页后,在选择招生单位及报考点过程中弹出的重要公告信息,务必要认真阅读。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2.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3. 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准确发放调档函和录取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调档函、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送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必须于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到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上述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如有变化,我校会及时在研究生处网页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阅。

四、初试

1. 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 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 我校初试科目中有以下全国统考或联考科目,全国统考和联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定。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06-西医综合、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除以上科目外,其他科目均由我校自行组织命题。

五、复试

1. 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届时将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公布。

2. 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笔试、实验操作、面试等,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3. 对同等学力考生(不含工商管理硕士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闭卷笔试),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的考查,更加侧重于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将重视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5. 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六、体检

体检由我校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

七、录取

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八、学费及资助

根据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要求,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

研究生科技论文 篇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过硕士研究生生涯的大半路程,回首望去,有付出,有回报,有困惑,也有执着,这些生活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成长,也为我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方面。继续学习思想理论知识,并用理论影响实际。一方面,学习党的先进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保持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中贯彻这种思想,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向更加优秀的党员看齐;同时,以身作则,争取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在课程学习方面。踏实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研一期间,我抓住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不断巩固基础知识、丰富专业知识。研二期间,我选修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我受益匪浅,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在文献综述与读书笔记方面。学院组织了读书笔记交流活动,每次交流活动需做读书汇报,以此鞭策我们不断进行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报告,获益良多。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听从导师的指导意见,查阅了本专业的相关文献,并学习文献里面的语言组织逻辑,数据分析方法,这对毕业论文的习作帮助很大,可以快速列下提纲,提高效率。不管怎么说,经过不懈的努力,自己在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上都有很大提高。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时刻鞭策自己记得今后的学习对我也一样重要。

在科研能力方面。不断学习,争取在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上有所成绩。我经常借阅学校图书馆的期刊杂志,查阅网上电子期刊等,来深化和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配合好导师的课题研究,完成了《浏阳河旅游经济带调查报告》等项目。当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通过导师的教导、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困难迎刃而解。学术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在身心素质方面,我一直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善良的本性。一方面,我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并利用闲余时间锻炼身体,使自己更加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并且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周围的朋友融为一家人,丰富了我的研究生生活。另一方面,我坚持诚实信用、与人为善的原则,对朋友坦诚相待,真心帮助周围的同学、朋友。研究生期间,我有幸认识了许多学识渊博的师兄、师姐和同学,得益于这些良师益友的帮助为我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光彩。

研究生科技论文 篇6

一、接收条件

接收的推免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一批、二批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个人条件符合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条件。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四)本科所学专业应与申请读研的专业(参看我校当年的研究生招生目录)相同或相近,且本科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五)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六)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学术不端记录。

(七)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八)复试成绩及体格检查合格。

二、接收名额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外,各招生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

每专业接收校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人数原则上一般不超过本专业上一年度招生人数的30%。

三、接收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申请我校免试研究生应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报志愿,接到我校复试通知并于复试时向我校研究生学院招生办公室提交申请材料。具体包括:

1、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1份(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2、获奖证书、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及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的复印件各1份;

以上材料原件须于复试时携带并验证。

(二)资格审查。研究生学院负责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证明材料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安排参加复试和体检。

(三)复试和体检。复试采用综合面试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面试,各占100分,各项测试均应达到60分以上方为合格。其中,英语水平测试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专业测试及面试由各专业学院(所)组织。各专业学院(所)须成立不少于5人的复试小组,对复试工作和结果全面负责。

复试期间,我校将按规定统一组织体检。

(四)拟录取。经复试,公示拟录取名单。公示无异议的,公布拟录取名单。

四、拟录取推免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取消录取资格:

1、2015年新生入学前未取得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书,或受到处分的。

2、推免生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

3、推免生另行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

4、复试、体检两项有一项不合格的。

研究生科技论文 篇7

科技金融是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 创新金融产品, 改进服务模式, 搭建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 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科技金融作为实现新时期国家战略举措中的重要一环, 可以也应当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壮大能提供有效支持。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对科技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如美国学者安纳利·萨克森宁、M·卡斯特尔等出版的《地区优势: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世界的高技术园区》等。这些研究对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及成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科技园发展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以及文化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英国学者西·昆斯的《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则对剑桥科学公园的产生、成因及其对剑桥地区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做了详尽的介绍, 并探讨了剑桥大学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

我国对科技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几年, 前期主要关注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如顾朝林的《中国高新技术与园区》、钟坚的《世界硅谷模式与制度分析》、吴林海的《中国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研究》等。对大学科技园的研究在1999年后变得丰富起来, 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报刊上刊登的科技部、教育部领导的报告、讲话;二是一些大学科技园区的经验总结;三是对国外科技园模式的介绍;四是对国内大学科技园开发建设的理论分析, 主要集中在大学科技园的规划、投资、功能及模式分析方面。

关于科技金融, 赵昌文等在著作《科技金融》 (2009) 中指出,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安排, 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 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园发展方面, 黄亲国 (2006) 从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经验分析认为, 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关伟等 (2012) 指出高校文化科技园可以联手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 寻求新的担保、抵押方式, 帮助文化产业获得融资。从检索的文献来看, 就科技金融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欠缺的。

二、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经济的竞争从很大程度上说是科技水平的竞争, 特别是高新技术实力的竞争。科技竞争力对一国的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因此, 世界各国各地政府均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科技经济一体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促进高科技园区的蓬勃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 由保定高新区牵头, 联合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5所大学共同组建的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已有新源绿网、宏强光电、四方中瑞、华源电气等52家企业入驻。

科技园目标定位于“中国电谷”的自主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园区总投资2.87亿元, 占地面积100亩, 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 建有标准厂房、办公区域、地下车库等相关配套设施, 可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创业孵化、政策咨询、科技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目前, 园区总就业人数2723人, 高校学生创业实习人数445人, 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可形成年产值20亿元。

大学科技园带动了企业和大学间的交流合作, 例如保定市新源绿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 设立了“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站”, 合作开发了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 并通过了省级鉴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还带动了就业, 再如保定华源电气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现有职工75人, 大学毕业生占公司总人数的88%。

目前, 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处于起步阶段, 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重大因素,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资金部分来源于政府和高校为孵化高新技术而设立的专门基金, 部分来自社会、民间资本。然而, 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投入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投向项目孵化只占很少的部分。而园区的企业申请国家及河北省的一些创业投资基金, 如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创业孵化基金等具有不确定性, 而且资金数量十分有限。由于缺乏市场化的高校资产退出机制, 高校在创新的再投入能力和积极性也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大量的社会资金, 尤其是风险投资进入大学科技园十分有限。总体来说, 现有的融资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求。

三、科技金融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虽说目前国内大学所创建科技园孵化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 早已进入了成长的快车道, 但科技园孵化器自身的成长性却普遍相对滞后。北大科技园为加速推动在孵化创业企业和科技园孵化器的共同发展, 科技园创建了北大孵化器投融资服务平台。平台以2002年设立的总量为2000万元人民币“种子资金”为基础, 不断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园区创新项目提供创业融资服务。据统计, 到2012年, “种子基金”已累计投资8个项目, 累计投资额2236万元。投融资平台还成功辅导了7家企业获得社会天使投资人民币1100万元和初期融资400万美元。

科技金融作为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产业两方面的重视。2013年8月, 广东省就专门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 提出“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支撑、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和金融结合道路。而番禺区作为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 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番禺区科信局在园区设立了“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站”和“科技服务工作站”, 将有助于整合政府科技、金融等机构服务功能的资源, 为科技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和服务支持, 推动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

四、科技金融支持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建议

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第一大瓶颈, 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由于高新技术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既决定了其成功后丰厚的投资回报, 也决定了失败后的高风险。笔者就科技金融支持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 高校直接投入部分资金或资源并以高科技成果估价入股的形式进入园区企业

大学中的一些科研人员或以其它形式占有成果的人员到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时, 时常会遇到市场进入壁垒, 尤其是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投资方面, 为了推进这种创业开发的进展, 科技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市场的运行规则, 给予他们资金、担保或以科技成果作价的形式, 让其尽快突破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 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并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 申请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

一方面, 有选择地支持园区产业的发展和重点科技项目, 争取各级政府专项拨款支持;另一方面, 通过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直接进入大学科技园以及建立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 (尤其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 如保定市商业银行、河北银行等) 发挥其信贷的支持作用, 促进其改进对园内企业的信贷服务。

(三) 利用风险投资

大学科技园在进一步壮大后, 应通过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园区内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上市等方式, 广泛筹集社会资金, 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运作科技园内公司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兼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关系[D].厦门:厦门大学, 2006 (3) .

[2] (美) 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3]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4]顾朝林, 等.中国高技术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 1999.

[5]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6] (英) 西·昆斯.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M].郭碧坚, 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7] (美) M.卡斯特尔, 等.李鹏飞译.世界高科技园区—21世纪产业综合体的形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1998.

军工科技情报工作研究 篇8

[关键词]军工;科技情报;信息获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31-02

Study on Milita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orkLiu Ying Chen Yong

(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Luoyang 47100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milita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ork,and introduced gathering channels of military information,investigated the new research ways of military information,and it also brought forward two issues which should be noticed in military information work.The paper expected that it could cause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ion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work.

[Keywords]military industry;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information access

情报研究是科学技术和管理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决策和科研生产中发挥着参谋、尖兵、耳目、咨询、导向和预警等极其重要的作用。军工行业的情报研究又有其特殊的性质,世界军事变革及我军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对情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报人员只有增强对各种情报信息的敏感性,及时和准确地捕捉最新、最快的军工情报信息应用到科学研究中,才能加快科研发展步伐,提高军工产品的性能和水平。

1 军工科技情报的特点及内容

军工科技情报与一般的科技情报不同,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军工情报研究具有时效性、科学性、政治性、军事性、竞争性。军工情报产品既有一定范围的公开性,又有阶段的保密性,目的是为管理决策和科研生产提供情报支持和服务。

现阶段军工科技情报人员主要是对搜集到的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产品研制情况和生产状况、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同行业生产厂商的经营动态、相关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等信息,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形成军工情报研究产品,可以以报告、网络信息或专题音像制品等形式,提供给相关项目的研究单位和领导,为科研生产和领导决策服务。当前军工情报也引入了竞争情报研究,关注国内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状态,扩充了情报研究领域,增大了情报研究的难度,给军工情报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2 军工情报的信息搜集

21 基于文献获取情报信息

通过定期查阅各种国内外期刊、科技报告和专题会议、标准、专利等文献来搜集所需情报。也可通过出版社、图片公司、大型图书馆等机构订阅和购买国外军事技术刊物和书籍,从研究机构、专业会议收集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报告等,这些资料对军工科研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用于竞争情报的研究,还可搜集竞争对手内部发行的报纸刊物等,这些资料反映的往往是企业内部经营状况、产品研制和生产动态、机构和人员调整、部门主要业绩和企业发展远景等内容。在对竞争对手分析时上述的纸质载体资源是极有用的,可以从不同方面认证获取情报的可靠性。

22 利用网络获取情报信息

网络信息海量、检索方便,能够使我们更加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情报,从而及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科研管理策略、方针和产品的研发方向,所以互联网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科技情报信息来源。但面对互联网如此庞大、变化迅速、纷繁多样的信息来源,能够快速完整精确地进行检索,将网络信息转变为对军工企业发展和相关产品的研制有用的情报确是情报人员的职责所在。

221 定期浏览相关网站

通过定期搜索相关网站,发现关注的信息线索,跟踪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进行情报课题研究积累素材。一些专业军事网站会经常报道我们关注的信息和国外相关军工厂商的技术及经营动态。这些军事网站还不定期提供国外产品的情报研究报告以及丰富多彩的军事视频信息。

另外简氏防务、国外军工企业的网页等也都是获取国外军工情报的有效途径。国外上网公司对页面的内容和设计都非常重视,是企业的对外网络窗口,是企业以文本和图像等形式在网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阵地。公司网页不仅提供军工产品信息,还有公司总裁的介绍、讲话和招聘广告、企业经营动态、组织结构图等有价值的信息。并可通过这些公司主页上的重要链接,了解公司与其他公司间的合作关系。这些途径都可以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222 参加行业论坛

网络上的行业论坛很多,其中也会涉及军工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工技术人员组成的论坛,在不经意的闲聊中,往往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或产生启发性思路。如中国国防科技论坛,里面下设军事、航空与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核能、兵器、军用电子等多种军工技术的分论坛。论坛里有航空航天所属单位简介等丰富的情报资料,情报研究人员可以定期进行访问,搜集分析感兴趣的情报。当然在互联网上参加各种行业论坛时,情报人员应时刻注意保密,以免给国家和军工企业造成损失。

23 利用各类数据库获取情报信息

数据库信息一般涉及时间较长、精度也高,检索方便快捷,是较为可靠的信息源。可利用与我们所关注产品和技术有关的中外文导弹全文库、导弹动态信息库、中外文学术期刊库、AIAA报告全文库、AD报告全文库等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专业数据库进行军工情报搜集和分析。同时还可利用数据库找到科技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借鉴同类情报成果,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

24 利用各种会议获取情报信息

航空学会、导弹总体情报网、制导与引信情报网、推进系统情报网每年都组织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大会,出版会议论文集。通过参加这种专业性的技术会议,可获得相关军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进行专业情报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大会交流还可认识和熟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可以为下一步的情报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获取相关技术专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军工科技情报工作研究May,2010Vol30 No525 跨越语言障碍获取情报信息

收集国外网站的信息是当今情报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使用各国各地区的搜索引擎,能获取各国各地区的信息,但因为各国多以母语制作其网页,网上搜索语言障碍在所难免。现在大型的搜索引擎都提供了免费的在线网页翻译的服务,其中包括多种语种的翻译服务。虽然现有的翻译软件的缺陷还很多,但在网络搜索的领域中还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至少可以知道搜集到的网页是否是自己所关注的信息。依靠这种网站帮助我们跨越语言上的障碍,获取大量的全球各地的情报资料,为我们进一步的军工情报研究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3 积极探索军工行业情报工作的新途径

31 在信息共享和交流中开展军工情报研究

由于军工各个单位的情报研究力量有限、专业面相对较窄、本单位所掌握的资料不全面,所以应该开展情报合作研究,发挥专业团队优势。可通过建立专业情报网的网站和数据库,与相关网站链接与共享,节省人力物力,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询和使用,提高情报的利用率,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可以项目为纽带,利用专业技术学会和情报网加强情报项目的合作研究,实现信息查询和资源共享,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资料优势和人员设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除了为本单位科研生产服务外,还可为广大网员单位和学会成员服务。

此外国防军工单位还可以与专业军工情报咨询研究机构积极合作,增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其专业的中外文期刊、文献、网络、图片和音像等丰富的情报资源,展开本单位关心的情报课题的研究工作。还可向这些专业军工情报研究所提出课题要求和期限,把不涉及本单位核心型号和涉密技术的情报课题交由其研究,并邀请专家广泛参与,进一步保证其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样可解决本单位情报研究人员专业范围有限与课题项目范围宽泛的矛盾,实现双赢,开创军工情报研究的新局面。

32 引入竞争情报增强军工企业的竞争力

以往的军工企业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缺乏项目和型号的国内竞争。现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和国内军品市场的垄断被打破,各个军工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同行业的严酷竞争。因此军工情报部门需引入竞争情报研究,才能适应新形势,确保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稳定、取得佳绩。

竞争情报研究主要是跟踪军工企业的关注热点,要从主要收集翻译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情报来源转变为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情报信息兼顾的情报来源,情报人员通过参与竞争对手举办的各种展览和会议、与其他军工单位接触和交流等各种途径获取竞争情报,提高情报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到位地服务科研和管理决策。同时应引入反竞争情报研究,在调查竞争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获取对方的情报,同时又要在反竞争情报工作中从组织建设、人员配置、技术支持、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千方百计地保护好本企业的核心信息。

4 军工情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保密意识是作好军工情报的基础

通过分析研究各种公开的材料,能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据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有80%是靠分析公开的资料而获得的。公开情报的搜集、研究和分析,在“信息爆炸”时代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应注意己方情报的保密,注意在公开场合不谈涉密内容,在公开的刊物上不发布涉密信息,提高综合防范能力。

42 先进手段是作好军工情报的保证

当今在国防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大环境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浪潮的强有力推动下,情报的形势与需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要求情报必须以实际需求为牵引,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情报人员担负着搜集一流技术信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重任,服务于科研生产和管理决策。并且当今情报工作全面向信息化迈进,情报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也给情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情报研究手段,提高网络条件下的情报服务和情报研究协同工作能力,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系统、情报分析建模与仿真系统、情报协同工作平台等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型情报工作手段,提高情报快速响应能力,把情报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5 结束语

总之,军工企事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重视军工情报工作。军工情报人员除了应具备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外,还必须掌握正确、合法、先进的获取情报的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机构和信息网络,建立起高效健全、反应灵敏的军工情报系统。我国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在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已经愈发感觉到掌握技术情报的迫切性,认识到情报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情报研究工作也必将对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天信.军工科研项目中科技情报跟踪服务问题的思考[J].安徽科技,2007,(1):38-39.

[2]罗立.论竞争情报的获取途径[J].现代情报,2008,(4):49-50,53.

[3]唐虹.Internet上竞争情报的挖掘[J].现代情报,2005,(9):33-35.

上一篇:学习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关键环节交接流程